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精选12篇)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篇1
1 企业道德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可分为企业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3个层次。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体系。它引领和决定着企业其他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向。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既能够为社会受众认知、认同、信任和褒扬,也能够促使企业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增强员工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系统、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以期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和震撼效应,因此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
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位员工的思想、行为所起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统一的价值观中去;辐射作用,指企业道德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含4个方面: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整体优势;学习创新,争创一流。
“质量第一”即以优良可靠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取信于市场,这就使得企业行为的出发点落到了“利他”的道德上;而保证质量的优良可靠,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合理构成,这就需要管理者以“人”全面发展为重心的道德化管理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调动全体员工讲求质量信誉的积极性。
“用户至上”则是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消费者着想,以更优质的商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其出发点与实施全过程突出了企业行为的道德性。目前,市场竞争已全面进入企业间的“形象竞争”时代,新一轮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而是体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实质,促使现代企业进行新的形象定位,即除了追求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还要更重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政治和道义责任。这包括:①对政府的责任,如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法令、按期纳税;②对社会的责任,体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③对顾客的责任,包括做到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④对职工的责任,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⑤对投资者的责任,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在现阶段,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越是讲求道德,就越有可能赢得市场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就越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3 创建企业道德文化的策略
3.1 建立道德规范要求
道德的规范性包含2层意思:①增强职业道德规范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使之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自律,成为其自觉行动;②注重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操作过程本身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使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调一致。前者涉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外在功能,后者涉及职业道德建设和操作过程的自律问题。建立企业道德行为规范,明确道德标准体系,形成既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一致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企业道德文化”,将道德标准细化为行为规范,促进职工养成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并通过各种方法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培训,强化道德说服力和道德劝导力的作用,从而使文字化的要求变为具体、可视的言行规范,起到导向示范作用,同时在道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纠偏、扩展,保证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正常进行。
3.2 实施人性化管理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扮演“布道者”和“育才者”的角色,通过向员工传达企业的愿望、核心价值观,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的潜能。其次,领导者要坚定信念,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领导者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才会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管理亲和于人,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3.3 完善道德制度与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道德制度。所谓道德制度,是指将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正规化。其次,要将道德建设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计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并加以肯定,才能形成习惯并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道德文化的正常有序开展。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用。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觉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3.4 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管理
企业文化重塑必须务实。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要将道德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框架之中,与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相同步;道德建设的管理基础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组织保障制度。首先,要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负责道德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相应的计划,组织检查考核和总结;其次,道德文化建设要同企业其他管理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和总结,才能保证道德建设的实施结果。加强企业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企业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应把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工作做细、做实,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水平,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和企业自身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道德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道德文化对形成优秀企业文化、保持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企业文化,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篇2
企业环境道德建设刍议
搞好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的`环境道德素质.通过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推动企业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同时,政府应营造企业环境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 者:宋刚刚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苏州,215009刊 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3)分类号:B82-058关键词:环境 道德 企业 社会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日渐的突显出现。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指导思想的,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广泛深入的发展契机,企业文化建设也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在企业中真正开花结果。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视和落实。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是通过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针对职工在思想上的各种矛盾、疑惑,通过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进行马列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引导、规范职工的行为,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职工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激发职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新时期,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健康运作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一般来说,可分为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企业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文化即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企业职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包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理念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
二、企业思政工作对文化建设的影响
1.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质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使员工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员工间的彼此交流和沟通,使其形成一股统一的合力。同时,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认识和理解企业相关的决策信息和改革措施,从而使他们更好的支持和参与到企业文化的相关建设中来。
2.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人本主义”观点一直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性、指导性思想,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尊重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以及在工作中的潜力发挥,从而实现员工同企业的共同发展。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通过与全体员工的思想交流、沟通和指导,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本化”程度,从而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加的符合当代企业经营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而更好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3.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黄金搭档”。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建设中,企业思政工作能够联合企业文化工作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促进和推动。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以及相互融合,使得企业思政工作能够同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有机的配合,从而共同致力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加强企业思政工作的措施
1.强化认识,创新工作方式
在新时期,企业的政工人员应该强化对自身工作的重视,明确的认识到政工工作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创新工作方式,保证政工工作在企业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能够充分的发挥。根据调查显示,许多企业的基层领导并不重视政工工作,工作方法与方式依然沿袭传统的工作模式,这种陈旧的形式导致职工心声难以有效的倾诉。因此,在企业政工工作过程中,应该以群众为基础,围绕着职工认真的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职工充分的感受到企业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充分的发挥政工工作的价值,为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基层政工工作
想要做好企业的基础政工工作,就应该对人进行正确的定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不断的强化基层政工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的价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和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基层政工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企业的基层政工工作者应该以体谅和尊重员工的主体性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实践中职工存在的不安本职、信心不足等问题,深入职工的生活实践中,及时的了解职工的困难,也可以从员工身上开发教育资源,通过树立典型,引导职工爱岗敬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企业基层政工工作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企业基层政工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与路线,首先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然后本着为企业发展大局着想、为职工谋利益的思想,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企业职工群体,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路人。因此,基层企业的政工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作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此外,企业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采用竞争上岗的管理模式,以此不断的激发政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企业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要坚持做到以发展促进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企业文化孕育和谐。
参考文献:
[1]向颖.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3(4);40.
[2]杜凤君.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探析[J].才智,2011 .
[3]王峰.浅析加强企业思政工作的措施[J].魅力中国,2011,23(10):358-358.
[4]孙爱东.浅论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
试论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篇4
一、企业道德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 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 不是产品, 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 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 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 以保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的、系统的、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 以其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使其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 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和震撼效应, 因此, 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导向作用, 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约束作用, 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 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融合作用, 即对员工潜移默化, 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观中去;辐射作用, 指其不但对本企业, 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诚实守信, 以人为本;团队合作, 整体优势;学习创新, 争创一流。“质量第一”, 即以优良可靠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取信于市场, 这就使得企业行为的出发点落到了“利他”的道德上;而保证质量的优良可靠, 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合理构成, 这就需要管理者以“人”全面发展为重心的道德化管理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 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调动全体员工讲求质量信誉的积极性。“用户至上”, 则是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 进一步为消费者着想, 以更优质的商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其出发点与实施的全过程, 本身就突出了企业行为的道德性。目前, 市场竞争已全面进入企业间的“形象竞争”时代, 新一轮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 而是体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 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实质, 促使现代企业进行新的形象定位, 即除了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 还要更重视它所承担的社会政治和道义责任。这包括:对政府的责任, 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法令, 按期纳税;对社会的责任, 体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对顾客的责任, 则包括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对职工的责任, 在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对投资者的责任, 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等。在现阶段, 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越是讲求道德, 就越有可能赢得市场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 就越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 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三、创建企业道德文化策略, 建立道德规范要求
道德的规范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增强职业道德规范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使之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自律, 成为其自觉行动;二是指注重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操作过程本身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使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调一致。前者涉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外在功能, 后者涉及职业道德建设和操作过程的“自律”问题。建立企业道德行为规范, 明确道德标准体系, 形成既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一致、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企业道德文化”, 将道德标准细化为行为规范, 促进职工养成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并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培训, 强化道德说服力和道德劝导力的作用, 使文字化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可视的言行规范, 起到导向示范作用。同时也可在道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纠偏、扩展, 保证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正常进行。
四、实施人性化管理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 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 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 领导者要扮演“布道者”和“育才者”的角色, 通过向员工传达企业的愿望, 核心价值观, 关注员工的成长, 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的潜能。其次, 领导者要坚定信念, 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其三, 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 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 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 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管理亲和于人, 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五、完善道德制度与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道德制度。所谓道德制度, 是指将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正规化。其次要将道德建设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计过程, 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并加以肯定, 才能形成习惯并稳定下来, 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通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以保证道德文化的正常有序开展。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 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 人们就会自觉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 逐渐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六、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文化重塑必须务实
关于企业文化具有道德属性 篇5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表现出的模糊性,源于人们对企业文化内涵和领域的宽泛化理解。明确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和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有助于避免出现对企业文化认知的偏差。文章试图从社会学角度,从道德层面阐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为人们准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提供参考。
企业文化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然而人们在认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却常常对它本身的认识模糊不清,导致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出现偏差。出现这种情况,与人们对企业文化理解得过于宽泛有重要关系。任何管理形式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领域,超越了这一界限,就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准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厘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从道德层面上看待企业文化,对人们准确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十分有益的。
一、企业文化有特定的内涵企业文化研究中常见的现象是内容过于宽泛,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企业,与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属于广义的企业文化,后者属于狭义的企业文化。问题在于广义的企业文化概念常常对人们准确认识管理中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造成困惑:企业文化似乎成了无所不包的概念。任何一种管理方式一旦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必然是模糊不清的。其实,企业文化是有特定内涵的。
1.从管理发展历程看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从管理科学发展的历程看,每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都有它特定的研究范畴,并不存在“包罗万象”的一般管理。从早期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通过“时间动作分析”和“管理原则”,致力于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到后来以梅奥、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通过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以巴纳德和西蒙为代表的现代管理学派,通过提出“社会系统理论”和“决策理论”等,论文发表着眼于现代组织的系统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
20世纪80年代,以威廉·大内等人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学者,在其代表作《理论》、《企业文化》等着作中,提出了以“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主要着眼于解决企业中人的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用共同价值观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员工关心企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的文化内涵是显而易见的,是企业文化理论不同于以往管理理论的明显特征。因此,企业文化的内涵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员工的思想领域,解决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员工的内在驱动力问题。
2.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员工思想领域的问题在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之前,企业是通过企业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建立企业秩序的,这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例如通过部门和岗位职责来明确员工的责任;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方法,通过标准和程序来确定工作内容,等等。然而,组织和制度虽然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却不能约束人们的思想,在员工的思想领域管理存在空白。人们来到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还有精神需要,有思想追求,有归属感;人们在企业也不仅仅满足于被动工作,还要有主动精神,发挥创造性。企业仅依靠组织和制度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处理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形成企业向心力,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局限。
企业文化旨在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形成“上下同欲”的共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能够把员工从一个“社会人”逐渐变为“企业人”,解决归属问题。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对新员工都要集中培训,灌输松下的价值理念,使之先成为合格的“松下人”,然后再造松下的产品。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还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
和创造精神,深度挖掘人的潜在价值。如日本企业广泛开展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员工自发地组织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攻关活动,提合理化建议。这是企业单靠组织和制度无法办到的。有些企业虽然赚了钱,却没有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好企业中“人”的问题,未能形成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局面。
3.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发展中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问题.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广泛和深远的,然而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企业发展中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问题。企业能否做大,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能否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当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企业除了用组织和制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还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来统一员工思想,形成凝聚力,做到大而不散。如海尔公司在其多元化的进程l中,每兼并一个新企业,总是企业文化先行,通过输入海尔文化来统一新企业员工的思想,这是它不断壮大的精神保证。麦当劳对它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分店用统一的价值理念进行规范,这也是它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
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能否长久。企业要长久发展,通常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文化问题,第一个是企业之魂的问题,即统计论文发表/tjxlwfabiao/是否有指导企业发展的正确的价值理念:企业如何正确对待员工.、对待顾客、对待经营伙伴,对待社会等;第二个是员工的归属问题,即能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统一员工的思想,形成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个是企业领导人的更替问题,当一位创业者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后,在他身后能否留下文化遗产。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原来的领导人不在了,但只要他创建的文化还在,企业就能长久。像松下这样的知名企业,其创始人离去后仍能健康地发展,正是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企业长而不衰。
浅谈中小企业道德建设 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道德建设 重要性 建设
企业道德作为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内提升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对外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中小企业的道德建设和国有大企业道德建设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小企业管理者道德意识淡薄,忽视道德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因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抓生产和经济效益上。第二,没有树立起和自己企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三,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管理者没有把员工视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而是把员工视为打工者。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四,中小企业对外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第五,中小企业机构简单,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设立抓道德教育的专职人员。第六,中小企业没有制定长远道德建设规划。
二、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
企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员工个人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灌输企业道德,营造强烈的道德氛围,提高员工的道德认知能力,让员工正确认识道德对社会、对企业以及对员工个人发展的作用,形成企业上下左右一致的共识,使员工自觉地履行企业道德规范,把企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从而提高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
2.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道德建设使中小企业对社会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升华,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中小企业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是:确保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在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积极践行诚信道德;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3.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道德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会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新能力,使其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兴旺发达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和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和大企业比实力。但中小企业可通过道德建设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工夫,开发企业潜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在社会上树立诚实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和潜在的市场。
三.中小企业道德建设重在建设上下工夫
1.在思想上要树立“五种观念”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行为导向。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企业要把价值观融入企业的日常行为,使价值观与企业行为统一起来。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发展是建设企业道德的物质基础,而企业道德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企业文明生产经营的标准。只有企业兴旺发达,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三是要树立创新观念。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道德创新。认真研究和保护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四是要树立竞争观念。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的视野不能只局限于某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市场,必须从全球的视角审视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在全球范围内如何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五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要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企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中,把促进人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2.在行动上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和谐的企业外部关系。和谐的企业外部关系包括: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企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1)企业在处理与企业关系时应遵循契约与诚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通过订立并遵守各种经济合同和诚实经营,保证交易交往的公平与公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经营性企业都广泛地与其他企业联系着,都是开放的。企业只有遵循契约与诚信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与其他企业的和谐联系和协作,才能与其他企业进行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做到互惠互利,提高自身的资源配置率,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条件。(2)企业在处理与消费者关系时应遵循诚实与守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做到货真价实,让消费者满意。消费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消费者,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企业的中心目标应该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企业只有不断为市场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才能立足市场发展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3)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应遵循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为国家政府依法治理企业,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法经营,企业的行为导向是生产和销售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目标是能够以较少的消耗获取较多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4)企业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应遵循和谐与统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与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实施绿色管理,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生态环境管理有机统一起来。绿色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在进行管理活动时,应该努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二是公正与合作的企业内部关系。公正与合作的企业内部关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信任与公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为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要善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善于通过发展目标、共同的事业来激发干劲和凝聚人心;善于和员工进行情感沟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协调、宽松、和谐、理解的软环境。员工既有追求收入,自主发展的权利,也有服从工作安排和相互协作的义务。第二个层次是员工在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平等与合作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员工中积极倡导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
3.在规范上要完善“四种制度”
首先要完善企业道德规范。对逐步形成的企业道德规范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完善,即把企业最优秀的并且具有导向作用的东西,加以条理化、系统化,使之形成制度和规范。其次要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员工的好作风、好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出来的,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不能只定规章制度而无检查考核,更不能只发号召而不去检查落实。同时,在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对员工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达到用规章制度之威德以致远,用动情晓理之慈厚以怀人。其三要完善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在这方面我们要向西方国家的企业学习,他们是在员工上岗前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我国的中小企业应着重于培养员工的正确价值观、正确的经营观、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文明的行为。通过培训,不仅要让员工明白其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提高责任心,把“消费者利益第一”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把最优质的产品生产出来,提供出去。并通过这种企业道德的不断塑造和弘扬,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四要完善企业道德的实施机制。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研究,形成可操作、易考核的道德实施机制。
4.要发挥好“两个作用”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发挥带头作用。企业管理者既是企业道德的设计师,又是企业道德的塑造者,同时又是企业道德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使企业道德深入员工的心灵,企业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和积极倡导,成为企业道德的实践者和楷模,只有这样才能在员工中树立起真正意义的企业精神。二是要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作用,只有全体员工都积极行动起来,把企业道德融入日常工作,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企业道德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姚莉:诚信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石[J].现代企业.2002 (3).88
[2]窦炎国主编:《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J].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商品道德属性左右企业文化 篇7
人类在自身发展历程中, 实现了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主体, 人的自然性要依靠人的社会性才能实现。人类的社会性使人类能接受社会共同体的生活, 商品经济使得这个共同体生活得以维系。人的自然性需商品经济行为结果对自我需要的满足, 社会有组织的生产为人类实现这个满足提供了条件。人类进入到商品经济时期的同时, 也真正地进入到文明时期, 因人类社会性得以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类文明, 而主导不同时期文明的内在力量是道德的存在。商品经济作为道德规范下的人类文明实践行为之一, 其关键是商品生产, 这决定了商品作为社会存在必然具有道德属性, 商品这一属性是企业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自身道德修养注入到商品之中的行为表现。
对商品属性的再定位
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从劳动开始的。劳动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唯一途径, 居这一途径首位的是生产, 生产把人与人结合在一起。人类的生产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中所表现的方式及目的不同, 马克思说:“越追溯历史, 个人, 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 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自然的自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 后来由于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 到十八世纪‘市民社会’中, 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 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的目的的手段, 才是外在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生产率和组织力量的发展, 人为了自我目的的实现, 在生产中的独立性越来越大, 从而产生了社会分工,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 社会分工是人实现私人目的最有效手段。
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意识到生产更多的产品用于换取自身或氏族成员所不能生产的产品, 将会更有利于自身或氏族的生存, 这种交换的结果远比通过战争进行掠夺的效果要好。于是, 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产品——以劳动的手段生产出来的用于交换的产品, 我们称这样的产品为“商品”。可以看到, 商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交换目的与行为赋予了它的特殊性。只有当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时才能交换出去, 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之一。这种价值是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这样, 人与物就有了必不可分的联系, 这个联系以人的劳动凝结为标志, 从而使得商品具有了价值这一属性。就此我们说, 商品作为物的存在, 其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商品生产者为实现商品的价值, 须让度其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为获取商品使用价值须让度等量价值, 就是说商品的两重属性需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由此, 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是分离的, 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占有最大限度的商品消费者时, 它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实现;商品消费者只有通过市场最大限度的比较商品生产者时, 他获取商品使用价值的目的才能最优化实现。“市场占有”与“市场比较”的统率因素则是商品自身中隐含的“道德”。换句话说, 商品生产者只有在道德引导下, 本着诚信待人、合法经营、服务社会、公正竞合的道德理念, 才能更好地占有市场, 为更多消费者所选择, 这样的交换过程决定了商品具有道德属性。商品道德属性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商品使用价值的潜在效能, 直接决定着交换行为的未来趋势。
商品的道德属性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灵魂,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商品道德属性的外在表现。对商品生产者来说, 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 经济效益的实现要依靠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市场交换过程实现, 这一过程也是商品生产者道德素质通过商品的表现形式外化的过程。在商品道德属性的价值引导下, 现代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都在力求构建以商品最优化占有市场为标志的、适应本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即企业文化建设。
商品道德属性要求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不再把人的要素视为劳动力, 而是在将其看作企业工人的同时, 又将其看作企业成员, 故而现代企业中的人本思想就凸现出来了。
现代企业的人本思想是商品道德属性成为现实的基础性条件, 这样, 人本思想就成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要素, 其目的在于形成能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的管理价值观。企业管理主要涉及到质量管理、人才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研发管理, 在这些管理之中占有统率地位的则是人才管理。因用好人方能办好事, 企业文化层次由里向外依次为: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在这四个层次中, 与客户直接联系的是物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在一个企业中, 商品是通过员工的实际生产和管理行为生产出来的, 而员工的实际生产和管理行为必须在本企业的有效管理制度的约束之下进行。企业的有效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理念的产物, 企业以什么样的理念经营即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直接决定着企业成长的态势。
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多为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创新研发, 为社会、客户、股东和员工服务。这些理念具体化就是商品道德属性的市场化, 只有把这些理念以道德属性方式内化于商品之中时, 企业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才能真正地实现商品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的最核心层次——经营理念只有通过企业管理制度落实于企业员工的生产行为, 最终借助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市场化得到客户认可。在这一过程中, 商品的道德属性在优秀企业制定经营理念时已潜在了, 当优秀企业按经营理念把商品生产出来时, 商品的道德属性就成为现实。商品道德属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 而核心又在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 这一理念的产生须由处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来完成。具体到一个企业, 其经营理念的制定要由本企业决策者——企业家来完成。企业家主导该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会受到企业家职业良心、道德素质和人格情操的影响。
企业家道德建设
21世纪的企业家多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进程中脱颖而出的。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大部分企业家把赚钱聚财作为当务之急, 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道德修养等精神层面, 即使搞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社会慈善, 也只能把它们当作营销手段, 或为某种个人目的进行。当然也有些企业家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做得很好, 但就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而言是凤毛麟角。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徇私枉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呼吁企业家在经营行为中“道德回归”。
企业家作为制定企业经营理念的决策者, 在谋求企业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 要以道德形态来制定企业经营理念。有道德的企业家会把企业管理、员工福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客户反馈、法律规章和创新竞合联系起来, 不偏废任何一方, 从而使其企业经营理念具有道德表现形式。在以诚信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的支配下, 企业管理制度和行为才是道德的, 进而其生产的商品方能具有道德属性, 这种属性是获得社会效益的基础所在, 所以, 企业家道德行为最终是以商品的道德属性通过市场传递给客户。市场竞合过程中, “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家将其道德素质注入到商品之中的道德化市场行为, 这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内在表现是商品道德属性的社会认同。
企业家能在所有与他的公司相关联的个人和团体之中树立起信任、忠诚和努力的形象, 对企业发展及企业文化建立至关重要。企业家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客户、员工与竞合者的正视与定位。客户是水, 企业是舟, 企业家是舵, 员工是水手, 竞合者是航标。企业家在制定企业经营理念过程中, 第一要考虑的是客户, 因客户是企业的生存空间, 对待客户要本着诚信、负责和服务的理念。舟的行驶离不开水手, 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性化方式管理企业员工, 这是基于对人的基本权利、个性与尊严的尊重, 将使企业凝聚力增强。舟在水中行驶, 须正确识别航标, 掌舵人要敢于超越航标, 又要善于分析航标的具体情况以适时调整行驶方向。
企业家的诚信的外化结果直接表现为本企业所推出产品的质优价廉及售后服务的快速与周到, 间接表现为由此而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作用下的企业的发达与个人事业发展, 只有以凝聚了诚信理念的投产决策、技术设计、制做过程、质量标准作为保证, 才会有货真价实、富含道德属性的商品产生。企业家行为是否符合职业良心, 符合的程度有多高, 总是通过其行为结果——产品和售后服务反映出来。本质上, 企业家职业良心是企业家的主观意志, 一旦付诸实现而生产出客观存在的商品, 就会以利益相关人的口碑反映出来。
试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篇8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融资机制
一是厘清铁路经营性质, 建立分类投融资机制。一个行业的性质表明了其身份, 决定着它参与市场活动的行为。如果铁路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 必然会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中行为的扭曲。所以, 国家一定要给铁路运输一个明确定位, 即铁路运输业是属于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 如果是公共产品, 那么铁路建设资金就得由国家大包大揽;如果是准公共产品, 那么就要区别哪些铁路是公益型的铁路, 哪此是收益型的铁路, 如果是收益型的铁路则应采取市场化融资手段, 让企业和社会成为铁路运输业的投资主体, 国家财政不应承担这种铁路建设的责任。只有明确铁路运输性质, 才能改变过去“模糊”状态下国家投资错位所造成的资金紧张的局面。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实践证明, 资本市场对铁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日、英、德等国, 无论是早期铁路还是现代铁路建设和经营中都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 发行股票和铁路债券, 极大地推动了各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铁路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资本市场利用严重不足。建议铁道部对我国现有的优质铁路资产进行整合, 到国内甚至国外资本市场分期分批上市, 通过“以存量换增量”的方式, 盘活既有铁路资产, 提高铁路资产的流动性。除上市发行股票外, 上市公司以及其他铁路企业还可以通过铁路资产作抵押发行种类不同的债券, 采取多种低成本的方式融通资金。
【参考文献】
[1]殷红军:我国新建铁路投融资运作模式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1) .
[2]李红昌:铁路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金融, 2009 (12) .
[3]张举博:铁路建设投融资相关问题探讨[J].发展, 2008 (3) .
[4]杜胜利:我国铁路融资制度改革方向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07 (6) .
[5]罗仁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06
[6]赵剑峰:推进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设想[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9) .
[7]李宏: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浅见[J].综合运输, 2005 (12) .
(责任编辑:胡婉君)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总和, 它既是会计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 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会计职业道德在调整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别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广大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够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 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劳动,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有个别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在小团体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不能坚持原则,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甚至直接参与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 给企业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纵观个别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总体来说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社会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人们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 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适应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个别会计人员置国家与集团利益于不顾, 违反会计准则, 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私利。
二是部分企业由于制度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完善, 个别领导在大权独揽的情况下, 为了企业的局部利益甚至个人私利, 虚报浮夸, 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 如不按其意行事, 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下岗、炒鱿鱼的困境, 导致部分会计人员为了保住工作以维持生存而无法坚持原则, 被迫参与造假, 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三是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道德素质偏低, 甚至个别会计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 而是半路出家。在此条件下, 由于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理解不到位, 加之自我约束意识较差, 每天与金钱打交道, 难以分清利害, 经不住诱惑, 导致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 给企业及社会带来经济损失。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一方面会造成企业财产的人为流失,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和政府进行科学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 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和低下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出现, 这将造成企业管理混乱、决策失误, 危害正常的经济秩序, 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途径方法
1、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思想教育工作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 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它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 会计人员原来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发生了许多矛盾。在此情况下要及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以“求实讲真、爱岗敬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认识自己的工作在企业和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在本职工作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会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扎扎实实地搞好本职工作。强化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职业道德理念, 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不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加强诚信修养, 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使会计人员的日常思想道德行为始终与基本职业道德相符。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对其职业道德水准也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也是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因此, 企业要重视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日常文化的教育。首先, 企业应有计划地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使其熟知并掌握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 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等有关知识,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有助于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其次, 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把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仅使企业会计人员得到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 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再次, 企业要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要有意识地引导会计人员学习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 如文学、美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人文知识素养, 开阔视野, 增强识别与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 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
3、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机制
许多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与会计管理制度及相应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因此,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在促进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应结合本部门或系统的实际, 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约机制, 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 做到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工作, 带头遵守财务纪律和财务制度, 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 排除影响和干扰会计人员按章办事的各种外来因素。另外, 企业还要通过采取会计委派制等有效管理制度, 强化企业管理监督机制, 从制度上防范出现单位领导人按自己的意愿左右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情况, 有效减少并防范会计账目人为造假现象的发生, 促进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强化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加强企业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还需制定并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尊崇职业道德的良好环境, 宣扬职业道德先进范例, 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企业不仅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给予激励, 而且, 在重要岗位和职务的人员选拔上, 不但要任人惟才, 而且要德才兼备。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以职业道德为评价标准之一的会计人员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使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 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尊崇诚信、尊崇职业道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那些职业道德好、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走上会计工作岗位, 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机制 篇9
一、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机制中处于最首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 领导机制就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领导体系和领导方式。领导机制主要涉及领导机构和领导者这两大问题。首先, 企业必须建立保障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领导机构。对企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实施, 都必须由领导机构做出决策, 才会得到普遍认可和遵守。同时, 领导机构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还起着平衡和协调的作用。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作风好坏也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具备了优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者, 才会避免因领导者素质不高、作风不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克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领导不力和“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 真正维护领导机构的权威。另外, 领导机制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其他保障机制也起着保障作用。
二、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物质条件。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经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首先, 企业设立专项资金、物资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其次, 企业员工道德的惩罚制度的实行, 即对不道德行为进行物质惩罚也积累了一定的资财, 这部分经费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有益补充。对于这些经费的管理, 必须建立规范的经费收支制度。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 经费可以分为三部分来使用。一部分用于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实施机构的自身建设及其工作人员的报酬, 一部分作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宣传教育经费, 其余的作为对有突出的道德行为的员工的奖励基金。简言之, 只有经费得到了合理、有效地利用, 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三、宣传教育机制
宣传教育机制是企业道德制度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占领市场, 一是要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要有良好的信誉, 这些都建立在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上。宣传教育机制作为一种软约束机制, 在宣传教育过程中, 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重要。目前, 宣传主要是借助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载体来实现的, 但我们应该寻求更加广泛的方式来加强宣传。比如, 可以用一些反面事例来告诫员工必须遵守企业道德规范, 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过来, 员工也会慑于道德舆论的压力, 从外在的强制变成内在的约束, 进而达到道德自律, 变“被动道德”为“主动道德”。教育则采用正面教育、树立榜样、形成舆论等方法, 以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进行。其中, 在企业中应树立道德榜样、道德典型, 注重发挥道德榜样的教育和示范带动作用,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道德风尚的进步。
四、赏罚机制
赏罚机制是企业道德制度规范建设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 赏罚机制就是对企业员工道德行为进行强化激励的一种机制。就奖赏机制来说, 对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就惩罚机制来说, 它对公然践踏企业道德规范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惩罚, 发挥了企业道德规范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加大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力度。而这些赏罚应以企业员工的相对满意度来作为合理标准。
五、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监督机制就是通过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种监督主体来对企业及其员工的道德行为、对企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机构进行监督。现实生活中, 一些企业的制假贩假行为、削价倾销行为、破坏环境掠夺资源行为、欠账违约行为、金融欺诈行为等, 不少都是通过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发现、揭发而大白于天下的。这说明我们的社会监督机制是开放、有效的监督机制。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监督机制需要尽快完善, 形成一个强大而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 以便更充分地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企业应建立一些固定的社会监督途径, 比如开辟热线、设置网站、设立检举箱、接待处等。通过这些方式, 把社会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见反馈回来, 利于更好地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进而为打造成为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摘要:企业道德规范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 甚至违法行为,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加强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加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 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则是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几种主要保障机制, 希望能为推进我国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吴灿新:当代中国伦理精神——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
企业怎样实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篇10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原因,措施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 体现会计职业特征, 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际社会关系的复杂化, 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会计人员身处财政大权的关键地位, 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影响下, 有些人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会计界突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假账盛行, 不少会计人员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这与会计界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无相关,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漠, 会计工作中玩忽职守、丧失原则、协调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频频曝光, 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害。因此,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规则下, 对会计工作的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的要求更显突出,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也愈显重要。
1 造成会计人员失信的主要原因
1.1 屈从领导的压力, 被动做假。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 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1.2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法律意识不强。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 如果道德素质低, 法律意识淡薄, 往往做出一些挪用公款等触犯法律的事情。1.3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 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出现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的现象, 有些单位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 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 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 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 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2.1 建立对会计人员的基本管理机制———双层管理机制。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篇11
可以说,职业道德是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
近些年来,我们尉氏纺织有限公司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实际和纺织行业特点,大力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了企业和谐快速发展。
一、用职业道德塑造全体职工的敬业精神
重视职工道德建设是企业发展和生存之本,职工道德教育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体现,会使企业赢得顾客和社会公众的赞赏,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用职业道德塑造全体职工的敬业精神,要求广大员工要珍惜自身的岗位,在工作实践中发扬天元精神,尽心尽职,自觉做到身在尉氏,情系纺织,热爱企业,忠诚岗位。公司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做到岗位有标准、工作有制度、操作有规范、运行有考核、奖惩有依据,使“爱岗敬业、诚信守法、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得到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职业道德作为用人的首要标准,依照“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的准则,从而使企业的1000余名职工职业道德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使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提高,广大职工反映说:“过去是要我们干,我们心里有小算盘;现在是我们要干,心甘情愿做奉献。”
二、把职业道德作为企业诚信的重要保证
加强职工道德建设是经济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因此,加强企业职工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叫“以德服人”,企业要在市场立足,首先要有信誉。信誉是企业道德的第一体现,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市场,企业就要关门,而企业所占领的市场是靠良好的信誉支撑的。
多年来,我们时刻秉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向市场提供优质的工程、优惠的价格、优良的服务,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施工现象、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位员工,将对企业信誉的维护,贯穿于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我经常利用不同形式对职工们说,企业经营要讲诚信,要以质取胜,用良好的信誉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员工要积极做道德模范,向社会展现尉氏纺织有限公司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实践证明,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会使广大员工将维护企業信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成为企业良好形象和信誉的保证,对先后涌现出的60名职业道德模范、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将职业道德成为企业形象的精神支柱
增强职工的道德观念,使企业对职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强化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桥梁,相互之间不断加强情感的投入,就可以增进友谊与感情,就可以增强职工干好工作的责任与信心。
为了将职业道德成企业形象的精神支柱,我们坚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班组会议使65个班组的1000余名职工,全面领会职业道德标准的含义及具体要求,并采取问卷考试、班前学习会提问、知识竞赛等形式,做到入脑、入口、入心,把有关道德标准规范职工的行为,提高本人的素质。
同时,我们以打造企业文化为载体,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文艺演出室、图书室、篮球场、职工健身房以及道德宣传橱窗等,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十一”、元旦都要在此举行文体活动,并在每次演出节目中,反映职工道德内容均占50%以上,使广大员工在文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为形成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奠定了基础。
总之,强化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使广大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维护企业良好信誉,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广大员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气氛中逐渐养成敬业精神、乐业意识、勤业作风和精业态度,从而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目前,我们尉氏纺织有限公司已拥有职工100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52人,中级技术人员167人,初级技术人员526人,中层管理干部69人,拥有环锭纺20万枚,气流纺3000头,其产品已覆盖了江苏、浙江、山东、及省内地区的400家客户,先后有授权专利20项,仅今年以来,就先后申请专利5项。201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创利税4400万元。今年1至9月,公司已实现销售销售收入4.3亿元,创利税32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11.3%。公司先后荣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棉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名前十名单位”,“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者:尉氏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企业财务道德建设的多视角分析 篇12
一一、“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文化的塑造
1.继承和发扬中西伦理文化的传统美德。由于财务道德是由财务人的人格道德内层次和职业道德外层次所组成, 因而财务人人格道德即财务人道德品质范畴所蕴含的公忠正直、诚实信用、积极进取、谦虚廉洁、勤思苦学、知耻自律等内容, 和财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内容。当然都离不开数千年以来的中西伦理文化中优秀部分的传承和吸收。既要重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合情况下的选择、改造和赋予新时代的意义, 又要关注现代世界性伦理精神在每一个国家具体会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引导作用。
2.建立和完善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 企业家和管理者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建设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将诚实守信思想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头脑中, 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这样就不仅能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 而且能促进企业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忠诚心、能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使企业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3.加强财务诚信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许多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钻制度的空子, 打假账的主意, 从而造成假账的泛滥。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叶慧曾曾指出, 造成目前造假严重的原因之一是财务教育的核心已不再是道德教育, 而是转变为财务战略和企业战略方面。“道德教育应该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基石”。当前我国的财务教育, 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轻视道德教育, 重视知识课程覆盖面的扩大而削弱了财务法规的学习, 由此造成财务诚信的基础不牢。因此, 我们不仅要在财务领域全面开展诚信教育, 而且要扩大到全社会。
4.建立健全财务道德评价体系。财务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企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 应建立财务道德跟踪监测系统, 判断财务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 及时发现财务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财务道德评价系统时, 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财务道德评价, 就要对财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 “责业、廉业、精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 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 使财务的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 “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二二、公司内部治理的重构
1.基于所有权安排优化的对策。由于代理成本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存在, 所有权安排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根据有关企业所有权问题的“企业契约”理论, 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才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因为他们拥有明确定义的控制权和收益权。依据对企业所有权新的认识建立起来的公司治理, 也就包括了利益相关者, 并把承担社会责任、满足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其重要的目标。所以在所有权安排方面, 将会出现三方面的重大变化, 分别是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强化、内部股权安排的优化和个人股东行为的调整。机构投资者力量将会强化。机构投资者可以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一种重要选择。从机构投资者的特征来看, 它的出现为解决公司控制和监督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也克服了一般小股东不懂专业知识的弱点。
2.治理结构中监督机制的重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总的发展方向是强化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作用, 抑制公司执行机构的权利滥用。而在这中间又以董事会的改革为核心, 其基本方向是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监督机制。公司内部治理监督机制既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又包括他们之间权利的相互制衡与监督。股东、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通过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相互制衡关系来实现。首先是股东的监督, 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有“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形式, 即通过股东大会和股东市场这两种途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其次是股东大会的监督,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 对公司内部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重大经营活动的监督表现在:选举和罢免董事与监事的权利;对玩忽职守、未能尽到受托责任的董事具有罢免权、知情权和监察权。股东大会对公司董事会、经理人员的经营活动及有关的账目文件具有阅览权, 以了解和监督公司经营。最后是董事会的监督, 董事会方面的一个重要改革思路是加强独立董事的作用。由于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没有直接利益关系, 是更好的企业监督者。
三三、激励机制的建立
1.激励机制建立的可行性。现代契约理论, 必须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设计契约解决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引起的可能的利益冲突。其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理签订契约以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市场上, 仅仅依据古典企业所概括的传统产权理论, 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经济关系的需要。在现代复杂的经济关系中, 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出现了控制市场。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给企业经理以适当激励, 包括利用股票、股票认股权、影子股票、股票增值分红权、奖金、长期业绩计划、黄金降落伞、声誉激励等等, 又不能使企业被内部人控制, 以避免控制权的失控, 同时又要防止被其它企业收购, 尤其是恶意收购。从以上可以看出, 有效控制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安排, 同化出资人与经理人的效用函数, 以降低道德风险;另一方面, 又可通过权利制衡机制安排, 瓦解经理人的超级信息地位, 以阻止其逆向选择。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05-27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题库05-25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05-26
国网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题库10-02
企业道德08-03
企业营销道德10-24
企业管理道德09-16
企业道德讲堂培训09-20
企业发展的道德成本10-17
企业职业道德分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