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2024-10-21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通用8篇)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1

任县第四中学 贾现芳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价学生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很迫切的现实问题,而现实中的学生评价问题重重: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择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一步步从理念层面走向实践。本文将从问题剖析入手,在对现有学生评价中的局限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学生评价及其意义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在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评价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及时调节、提高和改进完善学习行为;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提高;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等方面的状况,为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和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学生评价,还可以从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课程实施的状况、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以及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等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是建构教育评价改革体系中的首要问题,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自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推进中的重要问题。

二、现有的一些学生评价观点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认识到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与新课程实施间的许多矛盾。由于现有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不仅没有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而且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来说,现有学生评价中主要存在如下的局限和不足:

(一)选拔性评价的观点

这种学生评价观点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考核,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考试成绩决定高低和优劣,评价关注的是知识而不是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管理者。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和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反映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考试就是评价,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所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评价都成为“应试”的附庸。学生评价最关注的是“分数”,追求的也是“分数”,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终结性使学生不能从日常即时的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反馈,对学习进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水平性评价观点

这种学生评价观点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侧重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是一种绝对评价。它面向的是学生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是对过去的一种资格鉴定,主要目的在于鉴定学生是否合格,是否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往往引导人们只注重评价的结果,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评价主体单一性观点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其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极其优越,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同伴及群体、家长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更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消极地位,不能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体。这不仅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影响了个体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三、学生评价改革的对策

新课程需要新的学生评价机制。面对新形势,学生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学生评价改革做了如下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从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的趋势来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对开展学生评价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指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贯彻发展性原则,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发展性评价观,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以及只有难倒学生才能体现评价人的水平的落后观念,反对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评价和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二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三要多用肯定性评价,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的水平,并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四是确定评价目标、标准、程序、方法、主体,得出评价结论等,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需求,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发现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反馈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五要激发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二)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原则是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

贯彻这一原则,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突出人的多种能力、态度、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二要注重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平时表现和学生成长档案袋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杜绝用单一的方法评价学生。三是评价标准要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分层化。

(三)差异性原则

学生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关键一点是尊重学生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同时,不同的学习个体完成同一活动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同一个体在完成一项活动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因人施评,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差异性原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对学生个体的尊重。遵循差异性原则,在评价目标设置上应有多种层次,在评价方法和主体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出评价结论时要因人而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不足。

总之,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生评价的方法是多元的,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是片面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指导思想,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2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 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进协同育人[1]。”

教育部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又具体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语文单科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和研究, 是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和探究, 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指导教师真正地“因材施教”。促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兼顾个性特征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更好的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保障。

2 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引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力求达到“三个走向”:即“从教材走向教学;从说教走向技能示范;从考试走向考核”。

2.1 从教材走向教学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紧紧的抓住教材不放, 认为只要把教材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对教材研究得多, 对学生关注得少;教师以自我陶醉的方式欣赏着教材, 激励着自己, 却与学生无关, 只与教材有关。通过语文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指导教师从教“教材”走向教“学生”的实质, 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教学, 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2.2 从说教走向技能示范

在我们的教学中, 往往抱怨学生听不懂、做不好, 一遍一遍苦口婆心的讲, 学生还不愿意听, 早已把课堂当成休养生息的地方, 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其实, 榜样教育通常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身教重于言传, 给学生进行技能示范, 和学生一起做, 在做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精神,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从考试走向考核

考试, 是“对人的知识才能进行考查测验”。重在考“知识”;考核, 是“考查核实”。重在考查“实际应用”。从考试走向考核就是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突出能力本位, 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彻底改变存在的“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的现象。

3 拟定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拟定语文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方案主要有五个模块构成:识字与写字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综合性学习评价和互补评价。单项技能附加分就是充分发挥其优势, 凸显其个性特征, 这样既可让优势更炉火纯青, 也使不足之处有提高的信心。

4 语文单科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细则

4.1 识字与写字技能 (总分值为15分)

(1) 识字:占10%的分值。学生累计认识常用的汉字3500个左右, 掌握2500个字的写法。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检字词。

(2) 写字:占5%的分值。临摹硬笔书法, 每学期交八篇临摹作品。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美观大方、行款整齐的硬笔楷书作品;能够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2 阅读技能 (总分值为20分)

(1) 经典诵读:占5%的分值。考核内容为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准确把握语音、语调、语气。

(2) 阅读与读书笔记:占10%的分值。考核内容为教材中的文章, 图书馆馆藏文章中自己喜爱的作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一般现代文;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出自己的体验。可以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每学期阅读书籍不得少于4本;并至少写出4篇读书笔记。

(3) 借阅记录:占5%的分值。学生每学期借阅次数不得少于5次, 并至少填写5篇阅读记录卡。学会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广泛阅读各类读物。每月促使学生到图书馆去借书, 至少1本, 可以将学生的借阅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让学生更加自觉走进图书馆, 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4.3 写作技能 (总分值为20分)

(1) 应用文写作:占10%的分值。考核内容为常用应用文的写作 (包括条据、通报、通知、计划、总结、求职信、合同、招投标文件等) ;每学期至少写5篇应用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写出内容明确、中心突出、语言准确、格式规范的应用文。

(2) 普通写作:占10%的分值。学生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掌握通过观察、阅读等途径搜集资料的方法;每学期至少写2篇作文。能够写出语句通顺、详略得当、层次清楚、标点符号基本正确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4.4 口语交际技能 (总分值为10分)

(1) 纠正方言:占5%的分值。能够纠正方言口语中经常出错的发音, 读准音调;能够自信地表达。

(2) 朗读课文:占5%的分值。能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语速适中、声音洪亮的朗读文章。

4.5 综合性学习评价 (总分值为35分)

(1) 课后作业:占5%的分值。这考察的是学生上课听讲的效果、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的结果, 了解学生听的情况、知识掌握的状况, 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 更好地分析教材, 把握备课重点、难点等,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2) 考勤:占15%的分值。这一分值所占比例要大些, 这是最能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一项, 只有学生坐到教室里来, 他才又可能接受老师的教育, 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因为任何一种学习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要求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若旷课达每学期语文总课时的25%将取消考核成绩。

(3) 自我评价:占5%的分值。通过这一评价, 使学生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更多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从而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自己。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学生上台发言或写自我鉴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让学生认识了自我, 又训练了口语、书面语的表达力, 可谓一石三鸟。

(4) 小组评价:占5%的分值。这种“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模式, 营造了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的双重竞争环境,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活动:占5%的分值, 能够积极、认真的参加课堂内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 完成课堂外的阅读;能够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活动。

4.6互补评价 (单项技能附加分)

“互补评价”分值为5分, 在学生综合考核不合格, 但其某一项技能又比较突出时实施的加分项。通过单项技能的加分如能达到合格标准 (即:60分;超过60分的按60分记) 则可视为该生语文考核成绩为合格;如通过单项技能的加分后仍未达到合格标准, 则参加补考。

根据以上方案, 将原来的成绩册做了一些调整。 (见附表)

参考文献

[1]田金莲.中职公共基础教学评价改革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06) .

[2]傅彩虹.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读与写, 2011 (07) .

改革课堂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篇3

一、采取导学结合评价法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创新学习的理念,改变只重评价教师讲得是否精彩的做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评价。评“导”,着重看教师是否激趣引疑、启迪创新思维,是否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熟练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评“学”,着重看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主动积极,是否勇于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是否保证自主学习时间,是否善于合作、学有所获。与此同时,兼顾课堂教学的其他导学要素,做到重点评与全面评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是由教师、小组长、成员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可以克服评价的片面性。我把我班的学生分为八个组,每个组设正副两个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语言知识点,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形式来展现,各小组根据学生表演过程中的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流畅,剧本生动与否,表演的精彩与默契程度,服装道具是否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分出等级。并设立一些奖项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模仿秀、最大进步奖等。在讲过“All the problems are serious”一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环境”这一话题展开,表现形式不限,令我吃惊的是,各个小组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的小组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有的小组采用了情景剧的形式,有的小组搜集了与环境有关的图片呈现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形式各不相同,而各组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本组和其他组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连平时不爱听讲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改进课堂教学评语

课堂教学评语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多年来,传统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学科自身进行的,诸如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等,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评语的育人功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评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教学中要用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一次课堂提问时,我不停地重复着“Who want to have a try?”可只有个别学生跃跃欲试,但没有勇气站起来。我感到他们需要鼓舞,我立刻笑着对他们说:“Be brave. I think you can do it.”学生果然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当学生能基本回答问题时,我都是以欣喜的语气说:“Welldone!”“Wonderful!”“Youaregreat !”“I’mproudofyou .”当学生回答不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Nevermind. Ithinkyouaretoonervous. I’m sure you candobetternexttime.”学生由于多次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成就感大大增加,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要公正、客观。对后进生的评价不要过于严格,对优秀生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对学困生也可用肯定的评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要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准确的、有启发性的评语,并在评语中给予具体、巧妙的暗示或点拨。使学生通过老师的评语来提高自己,使学生健康发展。

四、利用学生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档案袋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我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让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装在档案袋里,在学期结束后做出总结。学生每一课的背诵情况与作业情况,每一个单元的单词听写情况,都根据熟练程度与完成情况以☆、○、△、√、×来标注。当学生得到×时,可以通过补救措施来换取√,这样学生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学生的得意之作,收集的图片、小短文、小故事、心得体会等资料也可以放进档案袋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建档的过程中获取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家长参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参与将对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基础知识,每学完一单元,我都让学生把本单元的单词听写情况、课文的背诵情况和在校的作业情况向家长汇报,由家长配合、监督,对学生的情况写出观察评语并评出等级。这样,家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知道家长时刻关注着自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大的动力推动自己去努力地学习。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导,以“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构建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对象

全体学生。

三、评价内容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空间。为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 思想素质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㈡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从知识、能力、方法、学业成绩四方面考核。

1、知识考察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字词、概念、法则、原理及一些具体的实践现象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

2、方法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既敢于想象,又能够大胆提问,更善于质疑;既体现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又体现合作交流、研究性的学习;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又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一面,更愿意改正自己错误的一面。

3、能力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具体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算、速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4、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各学科的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未考试成绩和学年末考试成绩与个体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

㈢ 心理素质

1、健康心理

能正确地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学习、正确地对待集体、正确地看待社会、正确地自我评价、正确地对待他人评价、正确地与他人共事、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

2、情感发展

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能认识到知识是变化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关心自己与集体的学习变化,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国家社会大事,关心科技新产品的开发,能从社会实践和学习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运用一定方式赞赏美。

㈣ 身体素质

1、健康状况

有良好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注意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注意正确吸取营养,精气神足,不得或少得疾病。

2、体卫成绩

能按国家“体育课测试标准”和“国家锻炼标准”参加体育锻炼,并达国家规定标准。卫生课成绩合格。

3、两操一活动

能按时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活动态度积极并严格要求自身训练,出勤率高。

㈤ 艺术素质

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能基本掌握艺术课的基本知识,按年级要求学会和会唱一定数量的歌曲,至少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制作一定数量的工艺作品和绘画。学会正确地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

㈥ 劳动素质

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乐于参加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公益劳动。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参加劳动训练,并达到规定的训练时间及标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劳动技能强、劳动效率高。

㈦ 个性发展水平

1、自我教育

能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觉地将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去,促进其不断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2、个性品质

能逐步养成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3、爱好特长

重点考查学生具有或正在形成的文化、艺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特长。

4、实践创新

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有独特的值得别人学习的学习方法,有参加“三小制作”及类似活动的积极动机和实践经验。

四、评价要求

1、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不同学段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在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时,应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

2、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养。坚决禁止单纯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错误作法。

3、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层次性,更要注重学生的进步性,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充分发展。

4、注重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一般性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要注意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予以引导。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应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中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有效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6、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突出评价指标多元化。倡导“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

7、要建立以学生自评为主,同学、教师、家长、领导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8、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时,要注意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评价实施

1、学生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成立评价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学生评价工作。同时,还要以年级或班级成立学生评价机构,具体负责学生评价的实施工作。成员主要由教师、班干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

2、学校根据本指导意见具体制定符合实际的学生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3、设计评价工具与方法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多元的、综合的。因此,相对应的评价工具与方法也必须多样化。质性评价方法有: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定量评价可设计评价量表进行赋值得分、评等或采用考试等手段进行。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采用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实际操作、论文撰写、开卷测试、闭卷测试等灵活多样的、开放动态的测试方式,也可采取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申请缓考、遇到考试不理想时可进行补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4、收集和分析能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有关资料、信息,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学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及其它能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常用的收集方法有:考试、以成绩为基础的学生评价、学生工作样例、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等。

5、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档案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建立学生评价专项档案,将学生评价的有关资料、信息(如成长记录袋、成绩册、评价分析报告等)完整地保存起来。

六、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可采用百分制、等级制、评语式等。

2、学校、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形成一个分析报告,并用明确、简练、可测的目标术语表达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5

当年栗先生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大学,“我就吃亏在爱思考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考试评分只看标准答案,学生答卷上有那几个给分的点,就能得分,如果没有那几个字,人家才不管你是否真的思考了”。

“为了这个标准答案,我付出的代价是我的前途。”栗先生说。

几天前,栗先生回老家探亲,看到自己的两个侄女正在备战高考,两个人比当年的自己看起来还要疲惫,两个人分工把每页书下面的注解都抄在了卡片上,每天睡觉前互相提问,错一个字都不行。据说,她们中的一个曾经在一次考试中按照自己对注解的理解回答了问题,结果那道题没有得分。当她与老师去理论的时候,老师说:“你说的也没错,可是跟标准答案不一样,为了确保你们在高考中把该得的分都拿到,你必须记住标准答案。”

“没办法,我现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事情没办法讨论,先记住吧!其他的考完试再说’。”武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很无奈。

“我就是不明白,素质教育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的体质更差、胖子更多、动手能力更差、心理承受力更低,而且学习比我们累很多?”栗先生说,“我一个外行人都觉得有问题,难道研究教育、管理教育的人还不该想想办法吗?”

不少人认为是考试在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

“现在确实到了该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时候了,要使评价方式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朱小蔓所长说。

她认为现在的考试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频度过大、方式过死”。虽然教育管理部门一再强调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尽量少考试,考试也不能排队。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是月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考试不断。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6

作方案

根据省、县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乡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确保稳妥用活、用足扶贫政策,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坚持扶贫宗旨,努力探索适合营盘圩实际的扶贫到户、扶持贫困群众增收的新途径和新机制,切实解决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贷款难问题,引导贫困户创业致富,实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拓宽农村金融市场“双赢”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农村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受益的原则。即保证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享受到贷款贴息政策的优惠,不包括非贫困的个体经营户、示范户和能人大户等。

2、向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贫困户倾斜原则。根据建档立卡情况,重点把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已建档立卡的、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列为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及贴息对象。

3、市场化运作的原则。(1)根据去年试点工作情况,继续确定乡信用社为我乡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的金融机构。(2)信用社依据贷款有关规定安排贷款,按照县扶贫办提供的投放对象进行自主选择,独立审贷,承担风险。(3)信用社贷款利率按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现行利率执行。

三、贷款对象的条件和范围

贷款对象的确定在乡党政的领导下,由信用社配合村委会组织实施。贷款对象的基本条件是:具有信用观念和劳动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贷款贴息对象的范围是:

1、XX年贫困人口调查摸底中已建档立卡的重点村和移民安置点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

2、XX年全县农民贫困状况普查中确定贴息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

四、贷款对象的确认程序

1、由农户提出申请,村委会和信用社召开专门会议根据建档立卡名单和贫困户花名册,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农户进行初审,按照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受益原则认定贷款贴息对象,上报乡政府审核;

2、乡政府对上报贷款贴息名册进行审核,审核后的名单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公示期为7天;

3、由乡政府和信用社填写贷款对象花名册一式四份,报乡政府存档,县扶贫办审批。

五、贷款与贴息额度

享受贷款贴息农户的每户贷款额,按照信用社授信等级予以区分,具体额度为:

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30000元

一级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10000元

二级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6000元

三级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4000元

四级信用户最高限额为1000元

未授信农户贷款额为500—1000元

六、贴息贷款的使用范围

贴息贷款仅限于发展生产、农民直接增收的种养和小型加工项目。非生产性项目(如农户用于企业入股、上学、看病、改善居住条件等)不予贴息。

七、贷款贴息期限及补贴利率

贷款期限由农户和金融机构根据实际生产周期确定。贷款贴息期限从XX年1月开始至XX年9月底,时间最长为一年,不到一年的贷款依据贷款时间据实贴息。在贴息期内按5%的年利率补贴利息,差率部分农户自行负担。利息结算分两次进行,分别在XX年底和XX年9月底结算(结算工作以县审批为准)。

八、贴息方式

由乡镇信用社和村委会提供贴息名单和数额,经乡政府审定后,报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批,县财政局将贴息资金直接划拨给县信用联社,信用社依据县扶贫办和财政局核定的贴息金额进行逐户贴息。具体程序是:

1、信用社按正常贷款收取农户全部利息;

2、信用社按照县扶贫办、财政局核定各户的贴息额进行逐户贴息将贴息资金划入各农户帐户。

九、组织领导,实施方法与步骤

为切实做好贷款贴息方式扶贫到户工作,探索小额信贷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让贫困农户尽早得到实惠。

1、各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支委员、村民组长为责任人,层层落实实施扶贫户贷款贴息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此项工作。

2、时间安排。各村在9月底前摸清贷款对象填写花名册一式五份并报乡政府审查、县审定。10月上旬前由信用社逐户落实小额贷款发放情况,并每3个月进行一次汇总总结。

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贷款贴息方式改革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使贫困农户得到小额信用的支持。在宣传发动工作中,要教育贷款对象诚实守信。贷款贴息是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而不是无偿的扶贫款。为此,每一贷款对象都必须按照贷款协议的约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

4、加强部门协调。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提高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效果,在小额信贷发放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各类专业协会,流通协会的作用,指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生产项目,要集中发展当地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项目,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5、做“四结合、四促进”。为使贷款贴息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结合、四促进”:一是与实施村级规划相结合,促进重点村建设与发展。小额贷款是实施村级规划资金的补充,因此,各有关村要进一步完善到户项目的实施,圆满完成村级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与移民扶贫工作相结合,促进称民户早日实现“逐步富”目标。要利用小额贷款帮助移民户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付,使移民户逐步实现能致富的目标。三是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小额信贷为贫困户发展有利于直接增收种养和小型加工项目提供服务,鼓励他们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山荒坡发展经济作物的养殖项目,使农民的收入结构多元化。四是与发展支柱产业相结合,促进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要充分利用小额贷款,进一步壮大我乡药材、毛竹、花椒等生产基地。

6、做好授信等级的动态管理。授信等级是发放小额贷款必备条件之一,今后乡政府和信用社要加强授信等级的管理,对按期归还XX年小额贷款本息的,适时提升授信等级;对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降低授信等级,并从次年起取消享受贷款贴息资格。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7

从国内外教育的对比看, “中国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1], 这与我们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 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直接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可避免地指向当前的教育理念和由此衍生的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树立多元人才观念,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 自主自立, 努力成才”[2]。从中我们应该能够读懂评价方式的改革是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未来能不能实现让人民满意, 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目标。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当前的教育仍牢牢锁定以传授知识技能为宗旨。在教学层面把教与学简单地变成了“传”与“承”的关系, 把育人目标变成了培养“应试人”、“型塑人”。与之相适应, 现行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教学上是以考分判优劣, 论先后;在管理上是以“听话”判好坏, 论赏罚。这种考核评价方式, 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复制, 而不是智慧的创造;是思维的模仿, 而不是行为的独立。诸如此类问题, 教育界也早有针砭, 但给人们的感觉就好像是素质教育之船高高地扬起了帆, 却始终难以离开“锚地”。

素质教育难以推进, 究其原因, 一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 教育者轻车熟路, 缺乏改革的愿望;二是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对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形成压力和动力。因为考核评价是一根指挥棒, 对考核评价的对象具有激励和导向的功能。与推进素质教育相适应,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科学地评价教书育人, 不是育人“高分”之追, 而是要育人“完整”之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仅是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有用人, 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和德性的人, 是一个能全面发展的人。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是要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教书育人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公民道德、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观念的突破, 评价方式依旧, 指挥棒仍定格在原来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明天还只能哀叹“萧瑟秋风今又是”。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是践行育人为本的需要。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人。这个“人”, 不应该只是唯他人所需要的人, 也不是唯社会所理想化的人, 而是为了人的自身, 一个像自己的人。传统的评价方式反映现时代的教育, 更多是一种“责任本位”。在归纳考核项目、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 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家长和学校期望, 这种“责任本位”, 让学校总想着全方位、全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调教, 其长远的负面影响, 是把一个个鲜活的人调教成了“服从高于自主, 听话高于思想, 接受高于创造, 一致高于独立”的“型塑人”[3]。改革评价方式, 要变“责任本位”为“人本本位”, 因为一种只考虑承载外界期望的评价方式, 不管理想多么崇高, 愿望多么美好, 必定会缺乏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性的尊重, 导致某些苛刻规定、极端要求的发生, 妨碍、损害人的发展。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尊重,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而不是规训学生去适合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还学生一个“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的世界。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 而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就应该成为创新之本。当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社会的意识形态、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文化传统都可能会关乎人才的培养, 影响人才的培养。顾左右而言他, 不如都从自身反思。近几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直被当作“香馍馍”供着, 缺乏的是行动力、执行力。改革学生评价, 是要用指挥的杠杆行破茧之举。

《纲要》为此提出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多种方式, 打破“一考定终生”的应试教育模式, 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能只有理论的构想, 必须做出具体的实践回答。与之相适应, 教育教学上, 不能再围绕应试的指挥棒转, 不能对学生进行死板机械的灌输, 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 培育创新意识、应变技巧、适应能力等;在教学方法上,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在评价方式上转变人才观, 制定评价标准, 运用评价结果, 不再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统帅地位, 更不要在评先评优、奖助学金、推荐就业过程中拥有肯定或否定权。评价方式改革是要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不断产生“木秀于林”的冲动, 寻找“个个是人物”的感觉。

二、理性剖析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

在推行应试教育让位于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 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已非常明显。评价观念落后, 评价方式主体单一, 有他评, 无自评, 或重他评, 轻自评;评价内容偏重课程、专业成绩, 忽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评价周期长, 一期一次, 评价终结性、甄别性功能突出, 发展过程的动态性、激励性、导向性功能偏弱。当然对传统的东西也不可一言以蔽之, 而是要扬利去弊。

1. 传统性评价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的“一票否决权”

在诸多的学生考核评价项目中, 会有不同的侧重面, 但学业成绩、考试分数始终处于“宝鼎”的地位, 分数不上线, 不达标, 不管学生其他方面怎样优秀和突出, 都会遭遇“一票否决”。学生以学为主, 将考试成绩拟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权数也无可非议。问题是现在的考试方式, 卷面分数, 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人的智力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善记与善解, 抽象与形象, 应试与操作, 学生会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用分数标准的统一性否定个性的差异性, 从评价的导向看, 学生的失败会成为教育的失败。

2. 传统评价太注重标准的统一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是一个为人皆知的道理, 而现实的教育却总在打造一个理想的梦, 用一种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 用统一的模式培养标准的人。这种教育评价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教育是育人为本, 而育人为本的最好教育, 是要用多种方式教育一个学生, 用不同的方法激励、引导不同的学生。因为培养, 造就人才是不能靠“整齐划一”, 走齐步的。虽说近几年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也考虑了对学生特长、爱好的加分, 但最终考核结果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要么被忽略不论, 要么只占有微不足道的分值, 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无关乎其痛痒, 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 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拓展。

3. 传统评价的主体单一

学生在整个的考核评价中, 始终是按照外界和班级的希望与要求, 进行学期规划和打算, 被人评头论足, 学生在人生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其实,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明白, 在学生的成长中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 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承担最终的责任。教书育人, 对学生来说主要不是靠他育, 而是要靠自育, 靠自己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通过考核评价, 考核的应该是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 评价的应该是学生对自己预设目标实现的执行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成为评价的主体, 谨于人言而惧行, 他们就不可能有自信心大胆迈出自己的人生步, 走出自己的人生路。评价是指挥棒, 不是要指挥学生听命于人, 而是要激励学生懂得自知之明, 学会自我协调、自我掌控, 成为自己的主人。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缺乏、是创新教育的最大缺陷, 一个不能主宰自我, 创设自我的人, 又怎么可能奢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担当?

4. 传统评价缺失对个人在集体荣誉获得中的认可

在集体荣誉中能与之一荣俱荣的只是极少数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总是被挂嘴边, 而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中, 鲜有集体、团队荣誉与个人荣誉匹配的权项。一个班级, 一个团队获得集体荣誉, 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提高评先评优的比例, 而能得到此殊荣的又多是学生干部, 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没有在集体荣誉中得到承认,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集体荣誉事不关己, 不会从自身努力提出要求, 也不会对集体荣誉倍感珍惜。

5. 传统评价在功能上失之偏颇, 本末倒置

任何评价都会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激励和导向;二是甄别和奖惩。两大功能中, 激励和导向应成为评价的本质功能。其实, 我们需要考核评价, 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 而不是希望通过竞争, 对“优胜劣汰”做出裁判。本末倒置, 突出甄别和奖惩功能, 只会停留在对学生已经发生的过去品头论足上, 而忽略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 有违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重视和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就必需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旨, 通过考核评价激活学生身上的潜力, 适时地调整自我努力, 能把自己做得最好。甄别和奖惩是时段性的被动作为, 激励和导向是主动性、全程性的作为, 两大功能关注的重心不同, 会造成评价体系重心的转移, 对怎样育人发生方向性误导。

三、科学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主要源于心理学上的教师期望效应, 即被预言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提高更快, 进步更大。[5]基于这一理论, 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是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不断地给学生一种预示, 一种期望值。传统性评价中, 预期和期望值也同样存在, 不过它是通过外界的强求和规训实现的, 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预示和期望则是立足于学生的自我设计、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是一种“自塑”。另外, 传统性评价对学生的预示和期望值着眼于过程结果的甄别、奖惩, 发展性评价着眼于过程发展的激励、导向。因此, 无论是从功能的驱动, 还是操评方式上讲, 传统性评价中的学生都是客体性的, 而发展性评价中学生则应为主体性的。

1. 在考核评价的要求上, 发展性评价突出以人为本, 视学生的自我设计为首要

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是要通过不断的激励和导向, 给学生一种预示, 一种期望值。传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教育目标的规定, 单一地选择了“外界”的预示, 让学生过多地背负社会、学校和集体的期望。所以, 新学期伊始, 学生也会被要求写出新打算, 自我设计的环节不少, 少的是整个评价中没有学生自我评价的权重值, 学生对自我设计也就缺乏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发展性评价视自我设计为首要环节, 是希望通过自我设计,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所谓自我设计, 不只是背负外界的期望, 更重要的是源自自我认识、环境分析、能力把握, 对人生成长进行阶段性设计, 自身也能不断产生被激励的冲动, 使自己在成功的路上能“做最好的自己”[6]。

2. 在评价的内容上, 发展性评价既坚持综合性评价, 也注重个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评价,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理论学习能力和学业生活, 也看重学生的非专业成绩、实践动手能力、精神生活和社会责任感。但全面发展不是千篇一律, 不是求全责备。教育的本质是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 而完整的人不但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应该是一个具备个性的人。从评价的功能看, 按照统一的模式规训来评价学生, 很容易人为地将多数学生淘汰出局, 让其自甘落后游离局外。注重个性评价, 要把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发展个性作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考核评价中, 寻找到自己的亮点, 总有一个标准能让他产生夺冠的冲动, 让自己的长处在评价中得到认可, 从而获得走向成功的喜悦。

3. 在评价的方法上, 发展性评价要让学生由评价的客体变为评价的主体

传统性评价中每一个学生都会要求进行自我总结, 但最终的评价都是由外界做出的。这种评价方法潜意识中会让学生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好学生”习惯于言听计从, 差学生也很难摆脱“如来佛掌”。完全受制于客观评价, 必然给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先天性不足。变学生为评价主体, 既在评价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对照自我规划, 进与退、得与失自己评头论足, 体味怎样把自己做得最好。当然客体评价也不能弃之, 客体评价主要是对主体评价的验证, 看是否客观、真实, 并对评价结果给予反馈, 提出指导性意见。内外因结合不能分离, 但要把握好“根本”与“条件”的区别。

4. 在评价的实效上, 发展性评价主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 更倾向于结果运用的纵向比较, 从自身的进步产生发展的激励

设置考核评价模块和标准时, 要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在自我环境以外寻找设定追赶的目标, 为纵向比较提供参照的系数, 克服纵向比较可能产生的满足感、懈怠感;通过结果运用的纵向比较, 让学生能理智地认识自我, 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 适时预设和校准自己人生的阶段性目标, 并通过纵向比较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 获得成功的自尊和愉悦, 消弥横向比较可能产生的不健康心态, 真正能在评价中主宰自己的命运, 以自觉的人生姿态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问素质教育, 何以年年提年年缺.人民日报, 2009-10-2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 2010-07-30.

[3]陈家兴.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民时评, 2010-07-29.

[4]徐魁鸿, 张荣娟.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教育论坛, 2004 (5) .

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案 篇8

1.鼓励激发式评语

学生永远需要鼓励。我们的夸奖不仅表明了老师的信任,同时也坚定了学生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里随心所欲,自由表达。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是现代教育极力推崇的手段。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予夸奖和鼓励。教师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顺畅,错别字多,有的作文甚至在内容上偏离了主题。这时,可以将学生找来,面批面改,指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给予鼓励,讲清道理,也可以用委婉的、富有感情的评语去感染、激励他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2.商量讨论式评语

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如用词不当,句子不顺畅等,在评语中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商量式的评语体现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师生关系,是学生感到被尊重,自主性大大提高。在以后的作文中遣词造句中就能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表意精当。

3.谈心说话式评语

评语与学生作文是一个文本交流的良好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渠道,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很多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的前提下,都会把自己生活真实遇到的喜怒哀乐写进作文里来。教师利用评语开展谈心说话式的交流,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珍惜生活中的甜美,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4.欣赏赞美式评语

新的教学改革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欣赏人、鼓励人。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习作。

在学生的习作中,常常看到我批改的句子:“你写出了时间、地点、人物,真了不起!”“能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细致刻画,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这一段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你的作文进步很快,老师真为你高兴!”“能按顺序写出你印象最深、最感动的事,真好!”……这样的评语,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和赏识。我还常常把好的作文拿到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这些被表扬的同学脸上总是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笑容。

5.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面批

面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作文批阅形式。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习作,逐一面批指导,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会提高很快。但大多老师工作繁忙,我们也可以选择典型的作文,在班级里集体批阅。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评,这样每个人的提高会很快。也可以选择学生当中有代表性的选题、选材不佳的习作讲评,这样有的放矢,也会提高全班的作文水平。

6.单独面批,重点启发,让作文困难学生也感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在位学生写《暑假生活二三事》,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学在充分利用暑假对成县的鸡峰山、杜甫草堂、黄龙潭、裴公湖、泰山庙等八大名胜活动中的一些。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类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去的、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刻的名胜是哪个?它坐落在什么地方?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7.分层推荐、精彩回放

这一环节的实施是首先将全班作文打乱发放给大家,再分四个小组,各小组通过本组评改评选将本组大家认为最好的佳作二、三篇推荐上来。各小组评改结束后全班师生共同评议。先请习作者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余的人再认真欣赏;朗读完毕,再请习作者简要介绍自己文章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等;然后生生共议,各抒己见,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精彩等,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上一篇:第一次做厨娘作文下一篇:“立师德、正师风、树师表、强师能”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