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作文(共15篇)
情感作文 篇1
情感作文:情感的“当时”
人在世间行走,往往会迷失自己的本来。情感也是如此,付出的、得到的都是随着时间推移都将成为往事。
往昔的恩爱是否可以带入如今的现在?这已经是我们现在婚姻和情感的永恒的课题了!
我们在一生中有很多的情感,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友情、恋情、夫妻之情等等。但是当我们在离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谁都会感念那当时的情感,感念当时的美好,久久的不愿从那种美丽的回忆中走出来。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错,无论是何时的追忆也是枉然的,因为那已经不是“当时”了。
当今的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情感的不简洁,感情的飘忽不定。物欲横流,人世沧桑,使得人们不再在乎那些往昔的美好了。这使得人们自己的“及时行乐”,有一天算一天,明天的太阳是否会照到自己的头上,那都不会耽误今天夜里的风花雪月,人太现实了!
你说这些人真的会不再在乎往昔的美好吗?其实不然,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还是存留着那美好的记忆,还有这对美好的期望。之所以不再在乎以前的美好,那是因为那只是表面的`,并非是内心的真实。
是社会的不洁,使本来是纯洁的人们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在一次次的苦难中,变得开始不再真实,变的玩世不恭,变得已经找不带原来本质的自己了。
当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只有自己的世界,那真实的掠影又一次的来到了自己的面前。其实他们也痛恨自己醉生梦死的玩世不恭,也厌恶自己的惟利是图。但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昨晚的善良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还是一副那样的嘴脸。
记忆是每个人唯一可以永远保留的财富,这财富是独占的,是别人无法剥夺的,也是无法给与别人的。
死亡是人的必然,是谁也无法逃脱的。但记忆的长河中会有着逝者的价值,有着那美好的留存。
过去的情感虽然有欢乐,也有痛苦,更有激情的往昔。但无论如何当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都化作了一片片美好留在了记忆之中。
当我们失意的时候,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当我们憎恨的时候,当我们无法自拔的苦恼的时候,我们不妨去回忆一下我们那美好的“当时”,回忆一下那美好的回忆,那美好的一切。拿出你,只有你才有的那记忆的财宝,将一切不快乐,化作一片片美好的云朵,随风飘去。
记住“当时”,那时我们每天都可能重复的故事,一个个将来的美好的记忆,一篇篇将来美好的文摘,一段段让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情感戏剧,你的、我的、他的、她的,也是我们的,我们共同拥有的那美好的“当时”。
情感作文 篇2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止的必然流露,故成千古不朽之著作;后者则是矫揉造作、编织情感,夸大其辞、沽名钓誉之篇什,故终行之不远,后人不可知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十分强调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清代的文坛泰斗袁枚则明确地强调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对此,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提笔先须问性情”(《答曾南村论诗》),“情以真而愈笃”(《答尹相国》),“天性多情句自工”(《读白太傅集三首》)。又说:“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答蕺园论诗书》)袁氏之论,乃是真知灼见,精凄婉动人,因为他真实地表达了对亲如手足的亡妹袁机(素文)的“多情”“情真”和“不可解之情”。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说过:“愤怒出诗人。”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也是千真万确的。先秦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之所以能够写出献给为国捐躯将士的不朽祭歌《国殇》和囊括宇宙的《天问》,正是因为他有一腔爱国的强烈感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之所以能够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是因为他有一腔忧国忧民的情怀。现代大文豪郭沫若之所以能够写出感情炽热的《地球,我的母亲》,正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有无比热爱的激情。郭沫若说诗是感情的宠儿,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在国外,但丁由于参加了反对教皇、要求独立的斗争,强烈的情感使他写出了《神曲》,成为“第一位现代诗人”。裴多菲因为怀有爱国之情,才用鲜血唱出了剑与火的战歌。
一般地说,写作才能总是随着写作实践的增多而逐步提高的。但若无情感,也决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我国南北朝时的著名作家江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江淹早年曾创作过不少优秀作品,其中的《恨赋》《别赋》就是名作之一。《恨赋》概括了当时穷苦知识分子的血泪生活,曲折地表现了那些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恨怒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别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为人称赞,久传不衰。之后,江淹做了高官,享荣禄受富贵,就再也写不出感人的诗文来了。后人所谓“江郎才尽”,尽的则是江淹先前创作的真情、激情之“才”,而决不是说他的写作技巧之“才”枯竭。由这个事实看来,真情是能否写出好文章来的先决条件,这决不是耸人听闻之言。
古往今来的文章大家,创作时总是强调情感的。这是因为文章要表现感情,写作的时候,作者就得要动感情。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写作时则更是情满于笔,意溢于纸。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他是两眼挂着“一把辛酸泪”的。巴金在写作时,常常对着面前的稿纸微笑,或是对着稿纸流泪。一次,他在雪垠同志是怀着“英雄痛洒山河泪,儿女悲吟离乱歌”(《无题》,见《〈李自成〉创作余墨》)的感情,来创作不朽的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在外国,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描写他作品中人物服毒自杀的情节时,他自己竟然病倒了:“感到嘴里有毒药的味道。”再说巴尔扎克,有一次,一位朋友去看他,走到房门口,听见他在跟人吵架,进去一看,屋里只有他一人。原来是巴尔扎克在痛骂他作品中的一个坏蛋。
写作的实践无一不在证明这样一条真理: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与作者写作时倾注了深厚情感密切相关。“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作文时,只有感情的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思风才能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佳句才能涌向笔端。因此,在作文时,情感是第一位的。作者饱含着真情实感为文,才能写出好文章。读者也会披文入情而体会到作者为文时的情感如何。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堪称祭文中的千古绝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该文时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由此可知,作者为文时的情感如何,读者能凭着文章体会得到。
现在,不少同志对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发表了很多很有见地的看法,可惜却有一点似乎被疏忽了,那就是不谈或很少谈及情感对作文的重要作用,这不能不说是失之偏颇。
鲁迅先生说过:“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又说:“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而已集·革命文学》)鲁迅先生在这里说的“革命人”与“革命文学”的关系,实质上也就是革命情感与革命文学的关系,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性质和优劣。事实也正是如此。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第一次写小说,便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作首先在于写作技巧吗?否,首先在于他的满腔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激情。所以,人们称赞奥斯特洛夫斯基是用心血和生命来写作的。这是极好的评价。
“情感”与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活情感;命题;指导;评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主体,作文教学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作文问题不少:矫情充溢,真情流失;主题淡化,轻视生命;套文泛滥,缺乏创新;语言呆板,缺乏生气等等。这与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倾向,教学中急功近利脱不了干系。教师的作文教学乐于从审题、立意、构思、技巧等方面去指导,却漠视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因而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封闭式的生活与阅读,使作文教学陷入泥淖。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激活学生写作激情方面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情感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完成的。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情感因素的参与。“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亢奋的情绪和良好的情感兴趣。这个因素决定着学生作文的全过程。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写作,应该写什么,怎么样写,并不十分清楚,只是根据教师的命题要求,勉强搜寻、拼凑一些材料,设法套到题目规定的框框里去,完成一篇篇符合要求的作文,而并非是自己真正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性灵之作。教师的指导,也往往侧重于写作方法的传授,着眼于指点学生如何让作文的内容去适应形式的要求,而不是考虑怎样诱发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状态。结果,一方面,学生望题兴叹,无话可写,或者勉为其难,胡编乱造;另一方面,学生积淀着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却未能得到激发、诱导,难以复现和创造。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这样说:“情感在推理思考中举足轻重,情绪与思维携手共舞。”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都是在一定的情绪、情感推动下进行的。一般地说来,积极的情感,如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奔放的激情等,都有助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鼓舞和激励学生努力思考、大胆探索,提高思维的效果,从而使写出的文章充满活力;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的情绪、烦乱的心情、冷漠的态度、强烈的哀愁等,都不利于思维的顺利开展,阻滞和打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削弱思维的效果,从而使文章缺乏生机。可见,写作活动是在一定情绪、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具有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关键。
二、作文教学过程中,激活“情感”的实践和对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思想”;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要求都说明了,作文教学应从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之中,掌握自主权,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真情,乃文章之生命。人们常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适当的氛围,以境育情,以情激情。当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被真正的、充分的发挥了,从“要我写作文”变为“我要写作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能较迅速较普遍地提高,作文教学也就能真正地切实地取得成效。
1.命题,让学生情感生成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尝试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接受我的话题。比如用谈话式,把社会“焦点问题”、家庭中人事变化、街市见闻等,让学生自己先畅谈一番: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在老师不露声色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进入了角色,甚至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情领地自由畅快地写自己能写、想写、愿写的内容。
在和学生平日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追星”被学生视为一种时尚。有些学生因追星影响了生活与学习。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二十七岁的追星女生杨丽娟不上学,不工作,疯狂追星,最终家产耗尽,父亲身亡。你怎样看这个问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当同学们议论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列出几个题目《她的行为可取吗?》《她的故事给了我启示》《我谈“偶像”》《你如何看待“追星”?》,让同学们任选一题写作文。因为有了议论作基础,学生自然乐意动笔了。有位学生写:“人们追星的普遍原因是觉得明星身上有自己所没有的亮点,是一种仰慕之情,敬佩之意,因此追星不是不可,而是要把握好度。盲目崇拜,甚至过激的行为,不仅让自己迷失方向,也给明星带来麻烦。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是很不理智的。”也有学生写:“追星”好处很多:你追的是文化名人,定会受他情操的陶冶,思想的熏陶;你追的是科技之星,你定会得益于他设想的大胆、治学的严谨;你追的是体育之星,你定会感动于他训练的艰辛与成功的辉煌……最后大家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偶像,必须是可作人们榜样的人”,“明星,是发展的、动态的概念”,“追星,不能迷失自我,更不能伤害别人”。这样作文,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既训练了文笔,也提高了认识。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
2.指导,让学生情感深化
在作文教学法中,有的教师往往注重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技能,怎样布局谋篇,怎样遣词造句等。实际上,要使学生形成最佳写作心理状态并有效地保持,还必须创造作文指导过程中的“情趣”氛围,使学生情绪兴奋并产生写作冲动。这种动态的作文指导,将使单调的作文课变得意趣横生。
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分阶段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单项训练设计如: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叙事的一波三折,心理活动的细腻,悬念的设置,开头的点题和结尾的点睛升华……我曾设计了话题“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开头结尾的练习,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如果说母亲给我一把遮阳的伞,那么老师却给我迎战风雨的翅膀,风雨中母亲扶着我走路,而老师在前边召唤我快行。老师,我感谢您,给了我超过母爱的力量……”结尾写道:“看着老师微驼的身躯,我突然意识到,我长高的那部分正是老师的血肉,他把全部的精华无私的奉献给了她的学生。”看到学生饱含深情的开头和结尾,仿佛已读到了作者的真情。综合训练的形式更可以多种多样,如“实话实说式”、“焦点争论式”、“花边文学式”、“身边探宝式”。实话实说式,就是侧重真情实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人情观;焦点争论式,就是侧重对社会的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花边文学式,就是要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身边探宝式,就是要就地取材,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能力。比如,母亲节快到了,请同学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采用“实话实说式”口述自己做了哪些事,母亲和自己各有什么感受;社区出现了“职业乞丐”,组织学生针对人格和生存问题进行“焦点争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谈“美伊战争”……然后引导学生把这种种感受形成文字,由于作文有了情感的浸润,文字就显得丰盈,显得自然,显得真切,显得深刻。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除此之外,我有时还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编写课本剧、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尝试,常写常新,使学生不产生“写作疲劳”。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的,而且会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深信这一点,并为此不断努力着。
3.评改,让学生情感延续
对学生完成的作文进行适当的评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益的做法。创造作文评改的情趣,依然是增强学生对作文的情感因素、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有效途径。
改变单一的传统的评价作文的形式,是提高作文评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评讲作文,教师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以公式化的评语批注,读、听、点评。这样会使学生厌倦老师的“雕虫小技”,我们不妨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再作理论上的引领点评: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综合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思想认识水平才会有提高。
我在评改“这世界有爱才永恒”的话题作文的时候,评改了两篇习作。一是写在自己在中学即将毕业时母亲病逝,而自己却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后来读到了母亲的日记,了解了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情景和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受到激励,进而完成母亲遗愿。这篇文章的意境凄美,情感真挚。另一篇写一位少女为学业所烦,为父母过分的溺爱而恼,同样写出了真情实感,文辞优美,但思想有些消极。我在组织学生评讲时,先让两位作者给大家把文章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大家打分,并说出至少一个方面的感悟。这一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表达的欲望高涨,在深入争论和探讨中,大家达成了共识,评出了文章各自的优缺点及今后写作中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同时让那位女同学领略到了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学会了去感受父母的关怀,去体会“唠叨”中的“爱”。又如在评讲“感悟生活”这个话题作文时,把评讲分为“片段展示”“佳作欣赏”“提升谋策”。让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品的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谋策”三阶段则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出来让学生评论,并加以修改,在众人的“谋策”之下,把它修改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展示学生优秀作文时,除了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外,还可成立班里的优秀作文展评,用张贴、出版个人文集等形式,让大家分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锻炼了表达、组织、管理和创新的能力,有效地推动和延续了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的激发和生成,内涵极为丰富。它的实质则在于:以教师的激情去唤起学生的热情,师生合作开展积极的、愉快的、动态的、立体的、多媒体的、新鲜活泼的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整个作文学习过程中保持情绪高昂、思维流畅的最佳的写作状态,从而创作出情趣洋溢的好文章来。
抒情作文:落叶情感 篇4
一片叶子落下,蝴蝶般飞舞的坐落在我的桌子上。我轻轻拿起,是一片枯萎的叶子,想必也是受到了挫折,遇难。我珍惜的打量它,叶子已不是生前的那么绿油油,而是一片枯黄,柔软的身体成了坚硬的“空壳”,我感慨万分,它生前一定是那么的翠绿,吸取着树木的精华,在阳光的爱抚下茁壮成长,有多少和它相似的“朋友”一起玩耍。风吹雨打,在那受折磨的日子,他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忍下去。有的失败了,落下;有的放弃了,落下;有的无力了,落下……总之,它的.生前必定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促使它勇敢,坚强,最后走到尽头,微笑的落下……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我,喜欢踩着那干枯了的叶子,那清脆的响声让人回味,有时还三个两个朋友一起不枯叶堆在一起,答着火柴,围着那火光微笑。
我不禁闭上双眼,我的那点挫折算的了什么,假若我是一片叶子,想必我将是第一个落下的叶子。我把这片叶子仔细的打量了一番,那千百条细丝已经变的枯白,那卷躯的身体已经想象不到他当年的辉煌。落叶原来是一种美。我想着,因为它完成了自己毕生的事情,最后落下,落在他的母树前,亲吻着有的泥土气息的土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来落叶也是一种牺牲,有自己来换取花儿的美丽。但谁会去留念他树叶呢?落叶,也成了默默无闻的化身。
唯美凄美情感作文 篇5
该往哪儿走?一个人的世界很孤独。自从分别那一该起,我就不该再对我俩的爱怀抱着期待。你伤我我并不恨,可是你以为那一句退出就可以让你我都解脱了吗?不,那不能得到解脱,相反它会让我们陷得更深。你不要再自私地以为沉默可以避开一切。我们是该清醒一下了。
你要相信你我的缘分并不是浅浅的水流,因为曾经我们都爱过彼此,都将心交给了对方。如果说分手是爱的必须,那么请你记得在开始的地方我一直在等你。
动物情感作文 篇6
我原本是并不了解动物之间的感情的,在啊意见,我就见证了猫与猫之间的母子之情。
阿姨家有一只出了名的懒猫,它好吃懒做,整天就知道在阿姨面前装可怜,讨东西吃。由于长时间没有运动,它也就长成了一只大肥猫。
前一阵子,肥猫和一只公猫好上了,它们一起生下了五只可爱的小猫。肥猫高兴极了,可好日子不长久,没过几天,公猫抛下了可怜的母猫和刚出生的五只小猫,独自离开了。母猫也由于生孩子的关系,变瘦了许多,一下子也喂不饱五只小猫咪。阿姨并没有同情它,因为家里一下子多了五只小猫,家里被闹得天翻地覆,阿姨开始讨厌猫了。
一天,阿姨趁母猫不在家,捉走了四只小猫,母猫回来发现只剩下一只小猫,它伤心极了,守在小猫身边,低着头想了一下午。从那以后,母猫总是蹲在某一个地方,一动不动。阿姨说是那只猫老了,表姐说是那只猫生病了,得了抑郁症。也是啊,在它原来幸福而又充实的生活里添上两道伤痕,它怎么还开心的起来?阿姨给母猫的食物越来越少,她甚至还想把猫给赶出去。母猫的生活变得平淡了,它每天只是定时讨吃的,然后再停在某一个角落不住地发呆。
然而,它总不会忘记一件事情,那就是饭后去喂小猫。它每天都会尽量多空出时间来陪小猫。母猫喂小猫的时候,总会躺在地上,用一只前爪抚摸小猫咪的皮毛,然后伸出舌头去舔小猫的头。喂完奶后,母猫还会赔小猫玩一会儿。小猫整天无忧无虑,却不知母猫有多少心事埋藏在心底。
作文教学,从情感入手 篇7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那么作文教学如果让情感缺位, 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 一味地灌输枯燥生硬的知识和技巧, 就不但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 相反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厌弃作文, 这也就与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那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 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唤起学生的感动。
情因物起, 缘情作文。先培养学生有一颗细腻柔软、容易感动的心灵, 让他们自觉地去观察、体验、思考生活, 自觉地热爱生活, 自觉地做一个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人。在眼前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崇高贬值的时代, 如果能够感动、能够拥有一份理想的浪漫情怀和真实诚恳的人性;能够让朴素的心灵与大地紧紧相连, 在时间的洪流中时刻感受到生命的脉搏, 在向往崇敬的冲动中超越平庸的自我;能够认真地生活, 认真地体验和感受, 自然会得到一份悠然深远的心境。在这份心境中, 他们会体悟到心灵深处的许多东西——友爱、真诚、宽厚、质朴、仁爱、善良, 等等。这些珍贵的东西, 是不能因为年岁的增长, 或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熟, 或者是由于生存压力的加大而缺失的……这些体悟与思考会时时提醒他们去检视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岁月中曾经有过的可歌可泣的心情, 曾经有过怎样的人或事打动过自己, 使自己长久地铭记着这份感动, 使自己的心灵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这些美妙的甘霖之中而永远对这多彩的人生充满激情。这些感动, 能让学生把握自己运行的轨迹, 保持勤勉踏实的本色, 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文思如泉涌而源源不断的快乐, 体会到能够畅快地表达自我的喜悦。
一个情感之泉枯竭的人, 一个对生活失去了感动的人, 世上万物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没有任何色彩与意义。他也就会是非不分, 善恶不明, 美丑不辨, 就不能指望他写出真实动人的文章来。
我们应该让学生呼吸鲜活的人文空气, 向他们播撒优良美好的人文种子, 使他们沐浴在人文空气中,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使他们拥有一颗温柔灵动、活泼聪颖、善于感动、容易感动、喜欢感动的心灵, 这样他们就会常常被周围的人、事、物或者被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打动。然后就可能因为被打动而有所感动, 因为有所感动而有所思考, 因为思考而有所感有所悟, 因为有所悟有所思而想有所表达, 于是好作文就可能应运而生。而这样一个思考、感悟、表达的过程, 可以提高人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悟性。
所谓悟性, 就是一种能从包罗万象的事物中体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 去听, 去嗅, 去摸, 去亲身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 用敏锐的感觉去捕获作文的信息。有了这种能力, 学生就能于风光旖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 触到流水的冷热, 听到小鸟的啾啾, 嗅到野花的芬芳, 尝到山果的酸甜……只有用心灵思索, 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学生的作文越是濡染这种“感情色素”的东西, 就越是鲜活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反之, 缺乏感悟的生命活力, 他们就不会为善而激动, 为美而欢呼, 为丑而伤感, 为恶而不平……没有感悟的人生是苍白的, 没有情感的生活是荒芜的。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重视悟性的培植, 要本着塑造一个个丰富美好的、善感善体悟的心灵的目的去思考, 去努力做好作文教学, 这样学生的习作园地, 才可能开出茂盛的花, 结出丰硕的果, 也才可能使作文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重视学生情感思维的开发。
学生写作时情感思维的道路是否畅通, 关键不仅在于他们生活储存和知识储存底子的薄厚, 还在于他们联想能力的强弱。写作的题材固然在下笔之前可以找到, 但更多的是靠平日的积累和储存。“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除了要教育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外, 还要求他们善于运用思维器官, 多想、多思、多分析, 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是作文的需要, 更是做人的需要。对待生活要持积极乐观、认真的态度, 就能够视而见, 听而闻, 积极自觉地吸取生活中的养料以丰富自己。写作时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游刃有余了。
作文教学与情感培养 篇8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其实就是观察、感受、思考。观察是基础,感受是中介,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包括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应当是在理性思考下写出的有情感的文章。感悟自然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大好河川,在自然中陶其情,冶其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中,悟出人“生于黑而白”的高贵品质。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感悟出对人生“新”、“美”的新主题。
二.多写多练,将生活感悟诉诸笔下,为作文积累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感悟”,如果这些情感的体验不及时保存下来,很可能就像是一阵风吹过,作文的时候还是无话可写,因此,多写多练,让学生将生活中那些小的大的情感体验随时记录下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情感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尽情发挥,再表达出来,再理性思考。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记本,随记本的内容完全可自由发挥,学校生活:作业多得让人难以忍受,老师可怕得如同刽子手,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苦海;社会生活:放假了,终于放假了,我有很多事要在这个假期做,帮助一个人,养一只小狗;人生感悟的: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应当怎么样战胜自己。随记本使学生这些真情有了宣泄的自由空间,并且在学生自由抒发的过程中保鲜了这份情感,使这份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得以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健康地发展,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在写作时如不竭之泉。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虽然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但是学校生活的枯燥,生活的单调却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进一步丰富情感世界,如可以在周末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擦窗、洗碗,抹桌、叠被,帮生病老人们洗衣服,甚至洗痰盂倒便盆,听老人讲尘封已久的往事,增加对过去的了解;可以到工厂企业、行政机关进行参观调查,听企业老总、机关领导讲改革、讲社会,开拓视野、增长见闻,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可以采访街头小摊贩、路边拾荒者、社区闲散人员,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对生活的情感,加深对民俗民情的了解。如在一次帮助孤独老人之后,有学生写道:“小心翼翼地用汤匙把汤送到老人的唇边,汤水却沿着老人因中风而合不拢的嘴角溢出。用纸巾轻轻为老人擦去,看着老人被因岁月流逝引起的苍老与孤独,不禁潸然泪下。”没有这样的情感经历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四.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学生的生活紧张单一,触发心灵的东西很多,如何从纷乱的现象中选择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至关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与学生心理、情感的经历结合起来,激活他们曾经经历的情感。例如,某次考试出了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学生的选材非常老套,甚至模式化到几乎千篇一律,写的都是什么在暴风雨之夜母亲如何抱着他到医院看病,在路上如何艰难,经历了这件事后如何体会母爱。笔者意识到学生没有带着情感去写作,相反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于是在考试过后笔者要求他们重新写一次,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在一个晚自习,关掉灯光,教室里响起笔者为他们准备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舒缓的音乐,感人的歌声逐渐深入他们的心灵,“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双眼是否已经失去了光华,你的两鬓是否增添了白发——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我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谈起自己小的时候妈妈为自己做的种种感人至深的小事,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在笔端凝聚成爱,同上次考试的作文相比,提高了很多。恰当地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写作的扭转,这种氛围感染着他们,使他们真情流露。
动物情感的作文 篇9
记得那次,爸爸从华凌买了一只小狗。爸爸一回来,我就听到小狗“旺旺”地叫了起来,吓得我两腿只打抖,大叫了一声,妈妈赶紧跑了过来,说:“不就是一只狗吗,有什么害怕的,和小狗玩一会吗?”我像机器人一样,一步一步的平移了过去,没想到这小狗还比较友好,主动跟我打招呼,“旺旺”地叫了两声,我没反应过来,还以为它有什么恶意,吓的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时爸爸开了口:“它是在跟你打招呼呢!”“打招呼?”我吃惊极了,两眼直盯着它,只见它慢慢的向我走来,我鼓起勇气,调整心态,它向我扑来,一直在我身边跳,我这才意识到,他是想跟我玩,我也毫不犹豫的跟他玩起来。慢慢的我跟它熟了起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美丽”,希望它越来越美丽,他跳了起来,似乎很喜欢这个名字。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怎么又喜欢上小狗了?只可惜这只小狗不是买给你的。”我焦急地问:“那是买给谁的呀?”“是给邻居买的。”我伤心极了,抱着他,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它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也伤心起来。爸爸说:“好了,我要把小狗抱走了。”我恋恋不舍地放下小狗,伤心的哭了起来,小狗也哭了,就这样我和“小美丽”分开了。
“小美丽”走了,爸爸又给我买了一模一样的小狗,可是怎么也不像。
有一次,我发高烧,怎么也不退烧,等我一觉醒来发现“小美丽”正在我的床边,一直开着我,我的泪仍不住流了下来,没想到才接触了一天半的时间感情就这么深。
动物情感的作文 篇10
我家的小鸟很可爱。每个人来了,都要逗一下小鸟。你如果惹火了它。那就惨了,一不小心,你就会痛得叫起来。你有所不知,那是前几个月的事,小鸟长大了,但是过了几天,鸟妈妈死了,我早上才知道。妹妹一听鸟妈妈死了,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去看鸟妈妈。一看鸟妈妈死了,就哭了。我虽然说她,但一身,也哭了。必竟鸟妈妈陪我们生活了几年了,小鸟们也在鸟妈妈旁边跳来跳去。它们没有手,只得用脚踢鸟妈妈,想让鸟妈妈活过来。我们都哭了,但不得不把鸟妈妈拿出来。到了周末,我们全家去埋葬鸟妈妈,埋好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用土遮住了鸟妈妈。
我最喜欢第二个小鸟,因为它很可爱。在周末里,我把小鸟拿出来,把门关了,让小鸟飞。我不抓小鸟,让它自由飞翔。我渐渐不理它,去写作业。小鸟见我不理它,也不飞了。它先离我很远,见我还是不理它。就离我近近的。我哺摸小鸟的羽毛,它似乎很享受。我就不摸它了,继续写作业。它见我又不理它了,就飞到我的书桌上,我故意抓它,它急忙飞走了。我又写作业,它见我不理它,又飞过来,这次飞到我的肩膀上,我不抓它,就这样过了好久,我写完了,见到小鸟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我轻轻抬一抬肩,小鸟没醒,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我的感受是: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情感教育与中学作文教学 篇11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石和出发点。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中学语文理应当仁不让地高扬起情感教育的大旗,将情感教育理念贯穿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学生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心深藏着的情感的涌动。这里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生命的张力。
可是长期以来,不少老师把写作看作仅仅是一种“技巧加思想”的产物,其作文教学只偏重于“技术”操作,偏重抽象、概括、提炼等等逻辑思维的训练,而轻视了学生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的审美情感、精神意志、个性和情趣的介入。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与语文教师的吃力不讨好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切实地在学生审美情感与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下功夫,导致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的缺失。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作文教学的主体是语文教师,而写作的主体则是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作文时如果对写作的内容无动于衷,或是胡编乱造,这不仅仅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行为,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品质,是人格缺陷,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必须认识到,情感是作文全过程的基本点,是推动写作的原动力,只有“心动”才有“笔动”,情感是写作所表现的内容,是使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关键。用黄宗羲的话说就是,“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
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启发和诱导中学生的作文情感呢?
第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作文情感的前提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情动”,“情动”而后才能“辞发”。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是激发学生心灵中沉淀的情感并使其得以反馈再现。这里的重点是教师的形象教学和引人入胜的启迪点拨。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的情感铺垫与激发更为重要。因此,在命题时要注意扣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在学生的内在积淀被调动出来后,语文教师还要进一步“撩拨”,即扣住学生的情感中枢进行写作启悟引导,介绍一些名篇佳作供学生进行品味、赏析、借鉴。再次,语文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预留“自留地”,即提供一块供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挥洒的土壤,教师只是大致地定一个训练范围就可以了。总之,要让学生通过有情趣的写作体味到一种享受、一种美丽,而不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第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果说激发学生情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的话,那么感悟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必备品质。在一般的作文指导中,往往只是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忽视了对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欠缺。实际上,仅仅观察到生活中的事物还只是表象,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同时又能观察内心感受,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叶圣陶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应当立足课堂、放眼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作文养料,为我所用。只有这种经过了感悟、咀嚼了之后的材料,才是真正的有情感的材料、有血有肉的材料,运用这种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这样他们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会彰显出活动和精神。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去指导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树叶是在“倾诉”;小河是在“宣泄”;大地是在“呼唤”;自然界中有多少与生命同构的形式啊!久而久之,让这种思考和感悟形成习惯,并将其流泻于笔端,这样的作文不就容易灵动起来,显出趣味来吗?
21世纪是“EQ(情商)+IQ(智商)”的时代,需要“情智双全”的一代新人。随着教学体制、教材教法和考试办法的不断改革,作文教学已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只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严密准确、是否科学合理,还要使之变得优雅活泼、情趣盎然,洋溢着亲切感和人情味。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其语言水平,也是为了提升其情商乃至整体素质,更是实现全民族整体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讲的是木桶的最大的容量是由木桶边缘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依据这个理论,我们认为,如果把素质教育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木桶,那么,以宣泄真实的情感、舒展鲜活的生命、张扬独特的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旨归的情感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木桶边缘最短的那块木板,情感教育的效果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包括中学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牢固树立情感教育的观念,实现教育思想的彻底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以情感教育为帆,以认知教育为桨,推动素质教育的巨轮破浪前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情感教育这种古老而又新鲜的观念体系,将会在教育这架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进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激发作文情感,体验创作喜悦 篇12
一、启迪心灵, 诱发情感
鲁迅先生说的好, 即使一个伟大的天才, 他在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几乎和其他儿童没什么两样。除了个别的高智商以外, 人的智力开发关键靠后天的积累和发展。小学生开始作文时, 如幼儿学语, 关键在于启发和引导。通过开发智力-———启发心灵———开拓思维———诱发情感这样一个过程, 把学生们在儿童时期的一些生活和对事物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启发和诱发到文章上。所以, 我给小学生上作文课, 总是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通过观察事物, 激发他们进行思考, 又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从而达到启迪心灵和诱的目的发情感。
例如, 春天来了, 从农民播种、种子发芽、到地里长出小苗, 我多次地带领学生们到田间观察, 给他们讲解为什么种子会发芽, 能长出小苗, 小苗又为什么能结出果实打出粮食。青蛙繁殖后我把小蝌蚪和水装到一个小盆里, 天天让学生观察, 不多天, 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通过几次观察以后, 我让孩子们练习写心得体会, 学生们写到“一粒种子种到地里就会发芽长大, 我要像种子那样, 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现在我们像蝌蚪一样自由地成长, 长大了我们就会变成一只大青蛙, 蹦得老高老高的”……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了。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发人?没有主动情感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作文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 可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快的, 特殊的气氛所陶冶、感染, 因此而产生亲切感与积极的情趣, 造成悬念, 让儿童因好奇而抒情;或描绘画画, 呈现形象, 产生美感, 因爱美而抒情;或揭示实物, 以观察中引起思考, 因探究而抒情;或联系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 因贴近形成关注而抒情;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 因情感的驱动而抒情;或鼓励学生搞一些创作和实践, 因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抒情……
在元旦来临之际, 我引导学生自制贺卡表达深情。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一吐为快地介绍精美的贺卡和贺卡的制作过程后, 进一步引导悟性, 这是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活动过程。“你们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贺卡准备送给谁呢?”话音刚落,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了, 有的说要送给老师, 有的说要送给父母, 有的说要送给同学。“除了要给身边的人, 还有远处呢?”我启发道, 沉默了一会儿, 又有人举手了“我要送给福州的大姑”, “我要送给厦门的叔叔”……“除了亲朋好友外, 还有别人的吗?”我继续启发, 略停片刻, 有的同学又举起手来, “解放军在救灾中为人民立下了大功, 我要把贺卡送给他们。”“我要把贺卡送给参加奥运会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 他们为祖国争了荣誉。”“我要把贺卡送给造火箭的科学家。”……真是情动而“辞发”。四十分钟, 师生都在良好的情感气氛中“自由地呼吸”, 既认识、完善了贺卡, 又激发了敬佩、思念感激之情, 课堂就成了师生积极的感情双向交流的乐园。在整个教学中, 我始终注意学生的愉快体验、情绪的把握和感情的投入, 让学生感到“情义就是眼前”, “我即在情义中”。
三、丰富情感, 以情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需要学生对写作对象产生情感体验, 必须以教师为中介。教师不仅要酝酿愉快的心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捕捉能产生的积极情感, 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感情的立足点, 以教育对作文对象的挚爱之情感染学生, 唤起作文动机。
例如, 要指导学生完成《我的妈妈》习作, 可以先布置学生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难忘之事, 怀着对母亲的无限敬意走进课堂。上课时, 先引导学生回忆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母亲的形象, 她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让学生从《麻雀》中的母麻雀, 《春蚕》中的母亲, 《穷人》中的西蒙……这一个个高尚的慈母形象中认识母爱的内涵, 心中升腾起对母亲的爱。接着饱含深情地作出如下引导:“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 为了儿女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甚至生命。老师的母亲也是如此, 那是我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寒冷的傍晚……我讲述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 熬夜给我编织毛衣的事。教育真情实感的流露, 深深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始终置于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爱的情绪状态。脑海中闪过一幕幕母亲忍辱负重、关心孩子的画面, 于是下笔有情, 妈妈的形象便跃然而上。
情感选择作文 篇13
也许,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一张试卷,其中有大量的选择题。有时,A和B我们都不想放弃,但无疑它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放弃
父母离异你跟谁?朋友同时落水你救谁?他人遇到歹徒你见义勇为还是安分守己?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我们的思想会产生强烈的斗争,而我们需要的是冷静下来,谨慎明智的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天气晴朗,心情也不错。我和闺蜜莹莹正乘着公交车去买文具。一路上有说有笑。嗤公交车在急刹车中停了下来。怎么了?我们的心头一惊:地上躺着一位老奶奶,额头上止不住的流血。糟糕,公交车撞人了。而车上的乘客,司机都不为所动。甚至有人不屑的说:“这种把戏见多了,不就是想骗点钱吗。这年头,真是什么样的都有阿!”
我该怎么办?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我要坐视不管吗?我挣扎着,一遍遍的问自己。不!这是一条人命啊,我要救她,我要救她!不顾闺蜜的劝阻,我毅然的走下了车。穿过簇拥的人群,扶起了头发已被染成血丝的老奶奶,拨打了“120”……
我想我做了正确的选择,我的正确选择挽救了一条生命,一次选择能体现出深深的.爱。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幼年丧父母的兄妹相濡以沫,不幸的是医生诊断出妹妹得了病,急需输血。天真的哥哥认为把血输给了妹妹自己就会死去,通过冷静的思索,小男孩还是选择了救妹妹。后来,护士告诉小男孩:“你不会死,你能活一百岁。”小男孩高兴极了,走到妹妹面前,握住她的手,深情的说:“我能活50岁,你能活50岁,哥哥选择和你平分生命。”
多么动人的故事阿!多么感人的情感选择啊!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初中作文情感 篇14
也许,上帝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公平,因为他吧世界上的情感分为三大类爱情,友情,亲情。在恋爱中的人的智商为零,对方可以为彼此改变一切,友情要的`是天长地久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那种而亲情呢?确实有血缘关系的,永远不可分割的情感。
潮人为爱情冲昏了头,朋友被友情骗蒙了头,家人为亲情忙昏了头。难道上帝让这些人都处在很迷当中吗?为什么人可以为情感四分五裂,六亲不认?为什么当他们做完这些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呢?我不知道当什么时候我惧怕这个世界了,惧怕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当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明白了什么事亲情,当我长发披肩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是友情,当我为这些事情忙昏了头的时候,我独自坐在树下,心里永远不想,在不遥远的将来自己被爱情冲昏了头。
捧着一本,《红楼梦》为什么我连红楼梦里面的人物都怕呢?我扔掉书,自己躲在墙角蹲下,才明白原来是心中一个叫憎恨的东西在作怪,对,我是恨薛宝钗抢宝玉,我很曾经打过我的,我狠欺骗我的同学,现在我连自己都狠,狠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在情感上这么惧怕。
也许这是女娲的错,如果她不创造人类,这个东西,世界将和平,地球资源将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枯竭
初中作文情感荒漠化刍议 篇15
一、初中生作文情感荒漠化的原因
(一) 没有写作兴趣
初中作文通常是以考试或是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完成的, 写作目的是为了考试成绩和完成作业。不像记日记, 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提笔出来, 就是学生的真情实感。作文题目或是作文题材都是规定好的, 在不能完全自主性的前提下, 往往无法与学生的想法达到统一, 而若教师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内容的理解, 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不得不瞎编乱造、移植他人作文或事件情节, 更谈不上写真情实感。这种被动的写作心理, 造成了初中作文情感荒漠化的一个原因。
(二) 作文教学功利性
虽然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好多年了, 但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还是要经过中考的严酷检验, 因此, 中考的作文分数仍是教师与学生最在意的问题, 应试教育制度下形成的初中作文教学模式也深受此影响。教师教学生写文章, 常常以符合中考要求为标准, 更多的是教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如何写开头, 如何进行结尾总结, 怎样布局, 写作文变成了固定的模式填格子, 学生也是只研究如何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得到高分, 这使得写作文不是情感上的抒发而只是完成一份试卷, 那么情感有无或是真假也就并不在意了。
(三) 学生生活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出现初中作文情感荒漠化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生活与现实生活、现实世界严重脱节, 要么埋身书海, 要么沉迷于网络世界。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 缺少自身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自然而言出现情感的荒漠化。其实, 有的老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们忙于工作, 缺少时间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感受, 会对环境的变化有着麻木心理, 熟视无睹。那么他的教学也无法从生活感官对学生进行引导, 就仍是只是以考试大纲、课本要求为原则, 进行模式作文教学。
(四) 写作时的情感顾虑
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喊, 总是可以打动人心, 让人们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迸发和至真至诚,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窥探他的内心世界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是敏感的,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小想法小秘密, 而又因为种种顾虑不敢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于是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 就要压制自己内心的情绪, 编造出一些没有情感的假话、套话来凑到作文的要求字数里。并不是情感真正的荒漠化只是将自己真实的素材埋在心里不敢表达。
二、相关建议
(一) 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热爱写作, 对自我写作提出较高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一些好的命题让学生产生情感表达的欲望, 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产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 养成了观察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习惯, 对于提高自身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能力有着积极影响。没有抒发情感的能力是因为缺少观察发现的眼光, 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极其重要的。
(二) 采取人性化的作文评价标准
虽然我们是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 但作文应该是学生情感的表现手段, 作文的指导和评价还是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带有功利性的评分标准会扼杀学生真实自然的作文表达机会, 过多的技巧学习也会让学生失去自我作文写作的想法。因此, 应采取人性化的作文评价标准, 要更加注重作文的内容与本质, 更加强调作文的情感表达, 不可以把写作技巧或是笼统作文模式作为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 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 建议采取针对性的差异评价标准。例如, 对平时作文非常一般甚至很差的学生, 某个作文题正好是他感兴趣的, 结果写出了一篇语句通顺、有情节的文章, 教师就可以降低评价要求, 给个高评价, 鼓励学的积极性。其实, 每个教师都有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的, 只是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以争取最好的效果。
(三) 平衡好作文情感与技巧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教师应平衡好作文情感与技巧之间的关系, 技巧固然重要, 但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因此要注重学生对生活感受的培养, 让学生多接触世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情感的源泉, 布置一个作文题目, 而学生却没有相关的体会, 那么文章则只能是片面的看法或是瞎编滥造。所以要让学生开拓视野, 积累写作的素材, 慢慢形成自我的独特感受, 再结合相应的技巧, 才可以写出一篇有质量的作文。
总之, 出现初中作文情感荒漠化的原因有很多, 社会、学校、教师及家庭和学生自身都有责任,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也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并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 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作文指导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 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并贯彻,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从而培养学生对写作内容的抒情能力, 将来源于生活的内心真情实感运用文字有效地表达出来。并严禁学生作文的抄袭及失真现象的存在, 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君.初中作文序列化指导策略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2 (05) .
[2]刘玉梅.浅谈初中作文选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09) .
[3]谢苗苗.只有对症, 方可下药——初中作文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 2012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