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冲突作文训练

2024-08-24

情感冲突作文训练(共5篇)

情感冲突作文训练 篇1

作文训练是初中语文单元目标教学的重要项目。怎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也是语文老师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老师们是否注意到学生的情感素质与作文的关系呢?

情感素质对作文训练的直接作用。作文的原理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形成语言文字的过程。这方面的道理, 古人论诗时就说得很透彻:“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 故形之于言, ……”所以就有了“诗言志, 歌缘情”之说。作诗如此, 作文也毫不例外, 所谓“喜笑怒骂, 皆成文章”, 足以说明情感活动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喜笑怒骂”是写不出文章的。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写作之前, 就要对所写的人和事倾注一种思想感情, 或喜或悲, 或爱或恨, 没有这种感情的投入, 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无味的, 甚至连枯燥无味的东西也写不出。学生作文写得不生动, 不感人, 就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 缺少情感活动的因素, 或对所写的人和事情体验不深。语文老师或许都有这经验, 一个写作能力差的学生, 有时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那是他对所写的这个人这件事有了很真切的情感体验。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我爱妈妈”的作文, 一般同学写得还不差, 可是有一个平时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写得很糟糕, 经了解, 这个学生不但不爱妈妈, 还有点记恨妈妈的情绪, 原因是他小时候生过一场重病, 他妈妈对他关心不够, 险些死去, 后来还是在他奶奶的精心照料之下好起来的。于是, 我让他写“我爱奶奶”, 结果写得很好。

当然, 所谓情感素质, 我们需要的是那种积极向上, 爱增分明的健康情感, 不是要塑造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型的人才。

情感素质对作文的间接作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要想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就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不单纯是器官的利用和观察的能力、方法问题, 它与情感活动还有着密切关系。一个情感素质良好的学生, 他热爱大自然, 所以就能积极的投入生活之中, 处处留心, 感知事物, 在生活中积累起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材料, 作文就写得细致具体、生动感人;一个情感素质差的学生, 他对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麻林不仁, 不管外界怎样刺激他, 也是无动于衷, 更谈不上主动的认真细致的观察事物了, 让他写作文, 他头脑里一片空白, 无从下笔。

要解释这个问题, 道理很简单, 观察, 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注意, 注意本身虽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但它是伴随着情感等心理活动而产生的。同是初一新生, 有的对上中学向往已久, 跨入中学校门后, 对新环境的一切都怀有好感, 对草色、对花香、对老师的关心、对同学的情谊, 都有细致入微的感受。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的同学, 是在家长的逼迫下走进中学的, 这种学生对校园里最迷人的花草树木也视而不见, 让这两种人写“我爱××中学”之类的作文, 前者从物写到人, 从老师写到学生, 写得细致具体, 感情真挚, 后者只能说几句空话, 说不出校园里一种花草, 一种树木的名称, 就连他的同桌, 他的任课老师的姓名也搞不清楚。这种差别, 除了写作能力的高低之外, 就取决于情感素质的优劣以及情感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差异了。实际上, 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与情感素质的培养分不开的。

作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的培养有助于作文训练, 反过来, 作文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这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经常的写作, 就能促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的陶冶。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而产生的有所知, 才有所感。作文是认识的一种形式, 多写作文, 可以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在认识的过程中加深感情。诗人说:“好句三年得, 一吟涕泪流”, “三年得”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涕泪流”就是情感的发生和表现, 诗人、作家之所以富有思想感情, 就是得益于写作。

情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是有效途径之一。我认为应把作文训练放在一切语文练习的首要地位, 宁可不做其他练习, 也要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做作文练习, 一篇课文要上两课时三课时, 宁可只上一课时二课时, 让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写作文, 要认识到情感素质和写作能力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情感冲突作文训练 篇2

佘山学校

潘文冬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五—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要“表达 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创意加分的重要依据。

上述这些要求及规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评分准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今天进行第五个专题训练——情感。

二、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感情平淡乏味。原因是表达方式单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⑵、感情虚假失真。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难以写出真情实感,“为文造情”。⑶、感情夸饰失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⑷、感情消极低沉。主要是因为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影响,对反面事物大唱赞歌,或以偏概全,一味揭示事物的阴暗面。

三、引导学生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学生结合优秀作文分析其方法。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 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⑷题目自拟。⑸不少于600字。⑹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⑻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例文 暗香.爱香

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里院子里,伴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漾。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又是一股熟悉的味道,暗香涌动。我疑惑,是洗衣粉的味道?是奶奶的味道?还是都有。我走进了.像往常一样,奶奶弯着腰坐在古老的木盆前,将手浸在水中不断地上下搓动。

“哗,哗,哗……”随着那赋予了节奏般的击水声,香气越来越浓,一群白色的泡泡也淘气地露了脸儿,有的得意地升上天去,有几个呆头呆脑的摇摇摆摆地撞到了木盆的边上,有一群牵着手,笑盈盈地落地,大多数却涌上了奶奶的手,爱怜地赐给了奶奶犹如天使般的吻……

奶奶的手在泡泡和水中若隐若现,她的手不像母亲的手修长而又年轻,也不像父亲的手 刚强有力,她有她的韵味,像铁树开花那样有着岁月的芳香。

奶奶的手不断搓揉着衣服,似乎有什么贮进了衣服里。一瞬间,我真的什么都了解了,奶奶是将充满着爱的香气,贮进了洗衣水中,长留于……

“想什么呢?昨天的衣服干了,在沙发上,快把睡衣换下。”奶奶催我换衣服……拿起沙发上的白衬衫,暗香再次翩跹,犹如沁人的提神药,流入鼻中,那是洗衣机转不出来的,是洗衣 店熨不出来的,是别人搓不出来的。

奶奶用她的生命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爱意融入了衣服中,围绕在我的身边,滋润了我的心田,芬芳了我的生命。

真庆幸能及早闻出来,那爱的暗香。满分解秘

满分点:⑴层层蓄势,步步渲染。文章开头,作者从衣服的香味写起,通过探询香味的来源,进而体悟到奶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全文看,探询香源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发现真爱、感受真情的过程,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不已。⑵实写虚写,相得益彰。文章以“ 暗香.爱香”为题,意韵深厚,情味悠长。其中,“暗香”是指衣服的香味,是实写;“爱 2

香”是指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无私的爱,让作者深受感动,让作者仿佛闻到浓郁的“爱香”,这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为揭示人物的品质,抒发真挚感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由 实入虚,转接自然,既有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增添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借鉴点:

⑴、细节描写,真情毕现。“奶奶洗衣”的细节,艺术诠释了“爱的暗香”。作者移情于物,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泡泡”的情态、动作。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到芳香馥郁,情意真切。⑵悬念设置,曲径通幽。写作中,作者还注意通过“我不明白”、“我似乎才明白”、“我疑惑”等悬念的设置,使文章犹如通幽曲径,展现迷人的风采,有效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也有助于文章抒发强烈的感情。

2、教师引导理解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⑴写真实的情感。“真实”重要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的规 律。只有倾注了真情,文章才有实感。

⑵写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

⑶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感情的书法既要符合生 活的真,更要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⑷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须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接抒 情,也可间接抒情。

四、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1.展示学生习作《窗外》,学生分析其失误点,并运用提升要诀的某种方法,修改习作。2.引导学生修改(略)。

3、总结:提升作文“情感”的秘诀:⑴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⑵发挥表达的传情功能。可运用议论、抒情直接抒发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抒发感情有直接的功效;而记叙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⑶凸显局势的表情特性。从语气、语调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长句和短句交替使用,倒装句和特殊句时时点缀,关键语句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⑷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形象,尤其能 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长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善良。请以“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善”是一个老话题,要获得读者青睐,就得要“老”中出“新”:一是挖掘老话题中的新含义,揭示时代赋予“善”的崭新内涵。二是进行形式手法上的新包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写出文章的真感情。⑴描绘生活,表达真实感受。写作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感受写 具体,就能收到良好的抒情效果。⑵情景交融,打造感人境界。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八、总结: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写出“真实真切,真实感人”的文章,一定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作。因为独特的情感来源于独特的经历和真心的感受,来自于对独特经历和真心感受的提炼。希望大家面对生活微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它们 流淌在你们的心间,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六—结构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3.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复习文章的基本结构,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般说来,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结果是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于文章是多么重要。我们今天训练第六个专题——结构。

二、学生自学,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结构是文章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考场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得分点。有的将“结构”直接列出纳入评分标准,也有的则将“结构”这一项评分依据细化为“篇章”、“条理”、“表达”三个小项。

三、引导学生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训练过的文章结构类型:总分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横式结构、纵式 结构、流浪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拼合式结构、对话式结构等。

2.学生小组学习“提升要诀”,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以下方法有助于文章结构的优化。

一线贯穿。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的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 的转化等。

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好处是总提分明,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抑 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构建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其中的“问”,实际上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回环往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诗歌之中。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置矛盾,悬念引入;可以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3.总结:其实,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已系统训练过这些方法。保证文章有严谨而巧妙的 结构布局,就要在写作之前先好好运思,通盘考虑,精心布局。

四、对照优秀例文,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和满分秘诀。1.小组讨论,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线索分散,笔力分散。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五是首尾失当,影响表达。

1、引导学生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⑴考题回放 作文: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椐《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⑵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能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⑵、满分作文

沟通

前几天,因母亲打扫房间同时看了她的日记,女儿与她大吵一架。几天来,两人互不理 睬。这天晚上,女儿想了许多许多,终于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信。妈妈(因与你吵架,故不称你“老妈”):

您好!

为了我们母女的和平共处,我决定写信和您沟通一下,以表示我深深的歉意(但并不说明上次吵架是您对我错)和无比的严肃。作为女儿,与您吵架是没有礼貌的,是我不对。对

不起,妈妈(深深鞠躬)。

为了避免今后我们母女再爆发冲突,我想了以下几点,作为我们之间的协定: 1.今后的重要东西(特别是日记),请勿随便翻阅。如有需要,必须征得我的同意(这 点很重要)。

2、以后我若把门关上,请勿随便进入。进入前先敲门,当听到“com in”时,方可进入。

3.学校考试成绩不要天天询问。如果考试了,我会主动将成绩汇报给您(这是为了减轻 我的心理压力)。

4.在家吃零食,如巧克力、薯片等,请不要阻止。从自己的形象方面考虑,我不会乱吃东西,我会控制自己。

5.今后我们母女之间要加强沟通,平时要以聊天形式进行沟通,关系恶化时以书信沟通。

祝妈妈身体健康!

女儿 上学前,女儿把信悄悄地放在母亲的书桌上。

放学回家,女儿就看见有一封信平平整整地躺在自己的书桌上,心中窃窃惊喜。女儿(因吵架不再称你“宝贝”):

看到你的信很亲切,很激动。针对你提出的五大内容,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1.看你的日记,我不是故意的。在此说声“对不起”(还真有点不习惯)。这条我完全 赞同,有需要,我会主动向你说明,与你商量。

2.第二条,我基本同意。但前提是你不能在里面做影响学习的事。你进我们房间,也要自觉遵守此款。

3.第三条,我基本同意。前提是你不得欺骗我们,如违反,则此条无效(这点特别重 要)。

4.零食无益,美丽和零食对女孩子不可兼得。这一条,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我会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方式。

5.第五条,我完全同意。只是为了你好,可以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祝你学习进步!

母亲 看完信后,女儿高高兴兴敲门进了母亲的房间。⑶满分解秘

满分点:首先,题目扣得紧,这一点特别重要。开头,迅速点题,交代沟通的原因。两封信,说明了母女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内容。结尾含蓄地暗示了母女沟通的结果,呼应了开头。全 文以沟通为线索,行文自然流畅,不蔓不枝。

其次,表现形式新,主体部分是两封书信,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信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夹注,也极有创意。再次语言自然朴素,又不失风趣。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请看吧,在教室里,后排同学也在努力向上;在乡村里,孤寡老人又受到政府的救济;在社区里,贫困人家正在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在医院里,那些重病患者床前摆满了鲜 6

花……我们的国家,一个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正在努力将阳光播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于是,请回忆父母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老师那一个个关注的眼神,朋友的携手相牵,社会的关爱行动,当它们犹如春风送暖般步入生活的角落或心灵的角落,我们何 等的感动!

请以“角落”为话题,自定题意,自拟标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浅谈小学生作文训练中情感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情感培养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真实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因此, 在作文训练中, 应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情”, 把自己的“情”形于“辞”,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导语激情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导入解题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语文课的开端应“一石激起千层浪”, 力图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 为整堂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在导入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 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这篇作文时, 是这样导入的:“从我们呱呱坠地那天起, 是爸爸、妈妈抚育了我们, 我们的成长倾注了爸爸妈妈多少心血和关怀!这是多么无私的爱, 多么伟大的爱。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不禁要说:‘爸爸、妈妈真好!’今天我们就在同学们面前来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我用深情的语气读完后, 激起了学生的情感, 且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二、范文引情

小学生作文是写作的初级阶段, 我们不妨把小学生的作文界定为“说话—写话”, 说话与写话的本质都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能生动形象地说出来或写出来。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 教师要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范文, 最好是自己写一些“下水”文, 这样既可以展示教师的基本功, 体验学生作文的情感, 又可以在写的过程中把握指导重点。教师采取说讲方式, 适时灵活地运用范文, 这样会更好地激活课堂, 拓展学生作文思路, 使学生产生共鸣, 引发学生情感。如我在指导写童年曾经发生的因幼稚、无知、好奇而引发的一件趣事或傻事这篇作文时, 运用范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 声情并茂地把自己在童年的亲身经历——《第一次喝“湖之酒”》讲给同学听。当讲到“妈妈见我直嚷嚷, 就用筷子蘸了点, 给我尝了尝。嘿!这东西还有点甜儿。还说小孩不能喝, 这么好喝的东西不给我喝, 真小气!不行, 我还要喝!我趁着坐在旁边的叔叔不注意端起酒杯, 直往肚里倒。”此时同学们发出惊讶的叫声。当我讲到“晚上回家的时候, 我一个人兴冲冲地走在前面。渐渐地, 我感到胸闷, 脸像火烧一样, 头昏昏沉沉的, 眼睛也睁不开了, 老想睡觉。走着走着, ‘砰’一下摔倒沟里去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这时我及时引入:“童年的我真傻!是那么幼稚、无知, 又是那么天真、可爱。童年留给了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同学们, 你的童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也能讲给大家听吗?”学生很快明确了选材方向、写作目的, 一个个表现欲极强, 争着上台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尔后, 我适时引导, 及时矫正, 去粗存精, 好中比巧。令人欣慰的是, 出现了许多别具特色且融入了孩子们个性和童趣的作文。如《想起那次真好笑》《尝皮蛋》等, 这样运用范文, 引发了学生的情感, 活跃了课堂, 使学生对作文有了“情”“趣”。

三、创境怡情

情感是生活中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通过氛围的渲染来陶冶、丰富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以真情感悟生活, 诱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潜力。我在指导学生写《夏日的早晨》时, 课前准备了一段乐曲, 内容是:报晓的鸡叫声、清晨的林间鸟鸣声、溪流叮咚、晨风吹拂、小朋友琅琅的读书声……当音乐响起, 同学们好似身临其境, 沉浸在乐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听完后, 我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一副图景?”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 发言也非常踊跃。有的同学说:“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叫着, 互问早上好。”有的说:“微风吹来, 树儿抖了抖身上的树叶, 伸了个懒腰醒。”还有的说:“清晨, 在公鸡喔喔喔的催促声中, 鸟儿醒了, 在枝头上练起了嗓子。太阳公公笑眯眯地从山那边爬出来。那潺潺的溪流, 一路欢歌, 好像在讲述昨晚欢乐的梦。好学的孩子琅琅的读书声, 与这一切谱出了一首美妙的晨曲。”通过创设情境, 既丰富了学生情感, 陶冶了情感, 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了写作思路。

总之, 只有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打开写作思路, 只有以情融情, 方能情至石开, 学生作文才能充满真情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许绍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文学教育 (上) , 2002 (2) .

情感冲突作文训练 篇4

生活在中国社会里的普通人,怎样的问题可以有“真正感”,这是我阅读齐美尔时想到的问题。任何外在的资源配置准则,我说过,对偏离外在准则峰值的个人而言不公平。由于缺乏观测手段,社会不可能仅根据内在品质来配置资源。遵循演化的思路,集合GS是生存至今的基因型的集合。回顾前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演化结果,由GS里的基因型构成的全体表型的集合GSP的.子集K构成人类的一个社会GSPK。对社会GSPK而言,可用的观测手段的集合GSPKT,是从这一特定社会的演化过程中积累而成的。GSPK里任一表型p,在观测手段GSPKT之下的可观测性状的集合是,为了清晰表达,我用的符号越来越长,GSPKTA(p),p取遍K,可观测性状集合的交集,不妨表示为GSPKTA,注意,交集的意思是,性状集合GSPKTA(以下只用字母A来代表)是K的每一成员都有的可观测性状。当然,A可能是空集,那就意味着GSPK不能有外在的资源配置准则,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社会分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分化为更多更小的人群,使集合A不再是空集。

我应列举A的一些元素。休谟讨论过人类幸福的三类来源,其一是身体特征——例如美貌与强壮,其二是内心品质——例如谦恭与智慧,其三是外在于身体和心性的财产。只有第三类来源可以转让,故休谟指出,人类社会的幸福水平依赖于财产的稳定性,社会繁荣则依赖于财产转让的两项稳定性条件——自愿和信守承诺。米德的老师詹姆士认为,现代社会里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演化为“我的”,即当我们试图解释“我是谁”的时候,通常列举“我有什么”。也就是说,财产关系界定了自我。

性状集合A之内,Rushton最看重的元素是“智商”(读者应检索并阅读相当冗长的维基百科词条“intelligence quotient”),深受小密尔关于“智力”可由“结合主义原理”(associationism)来测定的见解的启发,19,法国领袖级的心理学家毕奈(Alfred Binet,1857—1911)受法国教育部委托,研究并于19发表了智力标准量表(“毕奈—西蒙”智力量表),自此,这一性状便成为可观测的,至少在法国。与此同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系统探讨各种量表与智力的统计相关性,在19《美国心理学杂志》发表“广义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的报告“客观评定与测度的一般智力”。

后来的学者用“三层模型”来表达广义智力,顶层是广义智力因子g,底层有许多智力因素,中层有若干集结因素。如果一名自闭症儿童有数学天赋,那么,他在广义智力测验中得到数学方面极高的分数,但在社会交往方面得到极低的分数,则他的广义智力测验分数可能只是平均水平。此处,我推荐爱丁堡大学以研究“认知差异”著名的迪亚力教授(Ian Deary)发表的综述文章:“125 Years of Intelligence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美国心理学杂志》125年来关于智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根据迪亚力的综述,斯皮尔曼1904年的那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杂志》125年来发表的全部文章当中索引率最高的,被引用了一千次。

情感冲突作文训练 篇5

对于《玩偶之家》人们的眼里通常只有娜拉和海尔茂这一对夫妻之间的戏剧冲突, 关心的是他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可是易卜生在这部戏剧中建立的戏剧冲突并不是单线的, 而是多线交错的, 包括娜拉和海尔茂夫妻之间的冲突, 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之间的爱怨纠葛, 娜拉和阮克大夫之间的暧昧。其中娜拉是多重戏剧冲突的交汇点, 所以她的地位被凸现得十分重要。而这几对矛盾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和关心的问题, 就是关于爱与被爱的, 认识也就由此得出。

娜拉与海尔茂之间

在矛盾没有激化之前, 一切都是平静的, 娜拉与海尔茂的夫妻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娜拉的幸福感来源于将她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小孩子”的丈夫, 以为自己是在丈夫的关爱和呵护下生活的幸福女人。而海尔茂的幸福感来源于一个女人的依靠, 让他充分享有了作为男人的威信和特权。看起来, 他们各自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了恰当的位置。

虚伪和欺骗是无法真正在相爱的夫妻之间存活的。娜拉的竭尽全力和海尔茂的虚情假意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也许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或是此时感情破裂, 可娜拉终究会意识到无法和这样的丈夫生活下去。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愤然离去, 这是很多妻子在受到丈夫不公正对待之后的矛盾。妻子在一直沉默和失语的状态之后, 娜拉的出走才如此震撼人心。所以矛盾一直存在, 办法也一直就有, 决心却并不容易下。可是我们终于看到了勇敢的娜拉。

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之间

娜拉和海尔茂是从和谐走向破裂的夫妻, 而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之间却是冰释前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对。两个曾经因误解而分道扬镳的爱人, 最终在互相的敞开心扉之后转悲为喜。失去信任让他们曾经痛苦分手, 而重新建立起来的信任又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显然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与娜拉和海尔茂经历了完全相反的过程, 可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却是一致的。虚伪是无法在爱情中存活的, 真诚和信任才是支点。

娜拉与阮克大夫之间

娜拉与阮克大夫之间的调情, 通常被认为是娜拉的不足之处。因为走投无路, 娜拉竟然打起了善良的阮克大夫的坏主意, 利用阮克大夫的一往情深, 获得他的帮助。即使在现在看来这也不能算是毫无过错的, 可得知阮克大夫将不久于人世之后, 娜拉幡然醒悟。她善良的本性决定了她不是一个可以利用别人感情的女人, 最终打消了这样的念头。所以只是因为在娜拉脑子里存留了一刻钟的恶念头, 就说她有人格的缺陷, 这是极端的做法。现在看来娜拉的言行也是无伤大雅的。

“要是我问你要———?不。”“问我要什么?”“要一个咱们的交情的纪念品。”“说下去!”“我的意思是, 要你给我出一把力。”“你真肯让我有个快活的机会吗?”

……“我最信任你。我知道你是我最靠得住、最要好的朋友, 所以我要告诉你。阮克大夫, 有件事你得帮我挡住。托伐怎么爱我, 你是知道的。为了我, 他会毫不踌躇地牺牲自己的性命。”娜拉, 你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肯———。”“肯什么?”“肯为你牺牲自己的性命。”

……“快说, 快说!别这么捉弄我。只要是男人做得到的事, 我都愿意给你做。”“现在我没有事情要你做了。再说, 我实在也不要人帮忙。将来你会知道这就是我胡思乱想。不用说, 一定是胡思乱想!”

娜拉很清楚阮克大夫对她用情至深, 也许她可以利用这个男人的感情为自己做点什么。可是她意识到欺骗感情是十分不道德的行为, 何况是生命垂危、善良、和自己的家人真诚交往的阮克大夫。娜拉的斗争, 其实很好地说明了她在感情上的完美无缺。正是因为娜拉的本性就是一个渴望真挚感情和憎恶虚假的女人, 决定了如果利用他人感情将会使她内心不安, 所以这样的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

这就是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反映的复杂而完整的人际冲突, 并不仅仅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 而是交织在多重的戏剧冲突中, 因而更加全面和具体。而在多重的戏剧冲突之中, 易卜生展示出了人性的美丑善恶, 并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的需索, 这就是易卜生和他的《玩偶之家》的深刻之处。

摘要:本文放弃了一般从女性视角解读《玩偶之家》的可能, 摒弃《玩偶之家》较为沉重的一面, 揭示戏剧中生活化的一面, 得到许多关于人性的感悟。围绕着易卜生在《玩偶之家》设立的三重矛盾——娜拉与海尔茂之间、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之间以及娜拉与阮克大夫之间, 分析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反映出来的人性善恶美丑。由此可见, 《玩偶之家》有着非常广泛和实际的意义, 戏剧冲突也是多线索的, 这是易卜生的深刻之处。

关键词:易卜生,《玩偶之家》,戏剧冲突

参考文献

[1]易卜生, 《易卜生全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上一篇:阅读无处不在下一篇:钢琴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