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控制

2024-09-03

冲突控制(共10篇)

冲突控制 篇1

一、引言

控制权私利问题一直是上市公司治理与投资决策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会严重侵害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资本市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为攫取控制权私利而衍生自利性财务行为尤为明显。控制权私利本是控股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资源的非效率配置,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这种非效率决策模式与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它对公司的具体财务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娄桂莲、余恕莲和周蕾,2014)。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深化控制权私利对企业资本投资决策影响的理解和认识,减少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损失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对优化投资者保护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在研究企业资本投资问题时很少深入到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从投资组合选择的视角分析控制权私利对资本配置决策的影响。豆中强和刘星(2010)基于现金流权的视角,应用实物期权方法对投资组合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李训和代彬(2013)则指出,大股东对控制权私利的攫取主要经由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性资源的方式实现。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自利性动机驱使下的投资组合选择行为。以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投资组合选择为研究对象,原因主要是因为从公司资本配置的本质特征来看,在控制性资源的形成中主要涉及对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投入。另外,在企业的实际决策中,大股东通常偏好于实施自利性的固定资产购置以及对外股权投资。基于上述考量,本文将根据控制权私利驱动资本投资决策的逻辑思路,对大股东自利性动机影响企业投资组合选择的行为进行理论探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机制的认识和理解。

二、公司资本投资模型构建

(一)无大股东控制时公司资本投资组合决策模型构建

首先假设企业现有内部资产为W,该资产可全部用于投资。企业可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或者长期股权投资,为优化资本投资组合决策的效率,假设企业组合投资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l,l∈[0,1],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为(1-l)。

进一步假设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为R1,定义该收益率为一个投资周期内的总体收益率,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为R1Wι。对于股权投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本文用高(H)和低(L)两种状态来刻画,假定产生高状态H的概率为P,则产生低状态L的概率为1-P;高状态时的投资收益率为R2H,低状态时的投资收益率为R2L,则长期股权投资的总收益为[PR2H+(1―P)R2L](1―l)W,由投资收益的特质可知:R2H>R1>R2L。

由于不存在大股东,投资目标理应为公司价值最大化,因此,目标函数可设为R1l W+[PR2H+(1―P)R2L](1―l)W。可求出企业组合投资时的临界资本配置比例l1*:

对式(1)关于P求一阶导数:

根据经济学常识可知,公司的投资收益必须大于其全部投资成本,否则投资将不会发生。由此可知,膨胀后投资成本必须小于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即b<R1,所以(2)式小于0。由公式可以看出,当企业进行组合投资时,其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长期股权投资获取高收益状态的概率负相关,即长期股权投资获取高收益状态的可能性越大,企业越偏好于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因此会约束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二)大股东控制与资本投资组合决策模型构建

出于自利性动机的考虑,大股东会通过利益侵占来攫取控制权私利。假定大股东的侵占水平为s,该水平可根据边际侵占成本等于边际侵占收益的最优侵占原则计算得出,α表示大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k表示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力度;x表示大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

在大股东自利性动机驱使下,此时投资的终极目标应是大股东价值最大化,根据上述分析,可构建出大股东的价值函数:

式(3)中,第一项代表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第二项代表大股东的共享收益;第三项代表大股东谋取控制权私利所付出的成本。同样,根据投资收益必不小于投资成本的原则,可求出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组合资本配置比l2*的临界值:

对式(4)关于P求一阶偏导,可得:

分析可知式(5)中的:因为,无侵占时大股东收益完全依靠按持股比例分成的共享收益α;但当存在大股东侵占时,其在拥有共享收益的同时也攫取了控制权私有收益(s―0.5ks2)。大股东寻租行为发生的前提是攫取私利后总收益应大于无侵占发生时的收益,由此可知s+a(1―s)―0.5ks2>a。由于R1>b,且R2H>R2L,所以可得

(三)资本投资组合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高状态收益概率P的一阶求导结果可以看出,高状态收益概率P对公司的资本投资组合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获取高状态收益的概率越大,越偏好长期股权投资,由此可得到如下推论:

推论:长期股权投资高状态收益概率的增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降低,两者之间为负相关关系。

式(1)和式(4)分别计算了不存在和存在大股东两种状态下企业投资组合的临界配置比。可以看出,当存在大股东时,企业的资本配置比相对于最优资本配置比发生了偏离,说明公司的资本投资组合选择行为会受到大股东自利性决策的影响。

当不存在大股东控制时,公司的组合资本配置比例l2*与高状态收益概率P、固定资产投资的总收益率R1以及股权投资的高状态收益率R2H和低状态收益率R2L有关。但当存在大股东控制时,公司的组合资本配置比l2*不但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与大股东的侵占水平s有关,将代入式(4),可得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组合资本配置比l2*的详细表达式:

本文将针对固定资产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之间收益率的比较关系做分类探讨。

1、R1>[PR2H+(1―P)R2L]

当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R1大于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PR2H+(1―P)R2L]时,大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分离度大于临界值时,无大股东控制时的资本配置比例l1*低于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比例l*21;而当分离度小于临界值时,无大股东控制时的资本配置比例l1*大于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比例l*21。

2、R1<[PR2H+(1―P)R2L]

当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R1小于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PR2H+(1―P)R2L]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仍然存在临界值。当分离度大于临界值时,无大股东控制时的资本配置比例l1*高于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比例l*21;而当分离度小于临界值时,无大股东控制时的资本配置比例l1*低于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比例l*21。

三、数值模拟

为更形象地阐释大股东自利性决策对企业投资组合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本文将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多组数据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结论对参数值的选取并不敏感,其具体数值的大小并不影响企业资本配置决策的趋势性分析结论,因此,本文选取最符合经济现实的一组数据作为模拟基础。

首先,假设企业在某时刻持有的初始资本数量为W=100;投资成本的膨胀系数b=1.3,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为R1=1.6,长期股权投资的高状态收益为R2H=2.5,低状态收益为R2L=0.5;概率基础值P由R1和[PR2H+(1―P)R2L]二者的比较关系决定,若R1>[PR2H+(1―P)R2L],则选择P=0.2,若R1<[PR2H+(1―P)R2L],则选择P=0.7。此外,谷祺和邓德强(2006)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比例均值为α=0.22,控制权比例均值为0.34,两权分离系数为x=1.55,因此,本文选取大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为α=0.22,两权分离系数为x=1.55;因各国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有较大差异,为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其均值k=5作为计算基础值。

(一)股权投资高状态收益与公司资本投资组合决策

本文的推论表明,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获取高状态收益的概率P是影响其资本投资组合选择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配置比与概率P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下面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不同高状态收益概率下公司资本投资组合选择行为的相机变化情况。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第一,随着长期股权投资高状态收益的产生概率增大,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规模则越小,二者之间呈现一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结论与理论分析一致;第二,长期股权投资产生高状态收益的概率P存在一个临界值,该临界值的大小由初始赋值而定,不同的赋值条件下临界值的大小也不同。当概率P大于临界值时,表明企业投资于长期股权产生高收益的可能性特别大,相反承担出现低收益状态的风险特别小,企业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将更多地投资于长期股权;第三,当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概率P一定时,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资本配置比,该结果说明大股东出于攫取控制权私利的自利性动机考量,会扭曲公司的最优资本投资组合决策,进而降低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

(二)控制权私利与公司资本投资组合决策

大量研究揭示,大股东的自利性决策往往被视作扭曲最优资本配置行为的重要诱因。因此,观察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变化可作为对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特征的良好度量,并由此推断其对资本投资组合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影响。自然本文的数值模拟部分将着重探究大股东两权分离度与投资组合决策的关系。

表2和图2的结果再次验证了推论的正确性,大股东的存在的确对公司组合资本配置决策行为产生了明显影响。当不存在大股东时,企业配置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l1*是个固定值。但当存在大股东控制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l2*严重偏离了l1*,并且l2*随着大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具体而言,当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大于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时,配置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变化趋势如曲线l*21所示,随着大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不断扩大,企业配置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也不断增加,相反配置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模则不断降低。l*21和l*22均与l1*相交于一点,即时l*21=l*22=l1*=0.4189,该临界值的大小决定了l1*和l2*的偏离程度和偏离情况。

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由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大股东可凭借较低的现金流权来控制公司,此时的现金流权为大股东贡献的共享收益较少。为谋取更多的控制权私利,大股东会利用所掌握的控制权、决策权和信息优势侵占其他投资者利益,这种自利性动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投资组合选择的最优决策,该结论与谷祺和邓德强(2006)以及王鹏和周黎安(2006)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大股东的这种扭曲性资本配置行为还受到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当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高收益率时,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大股东的扭曲型资本配置行为将更为严重,导致更偏好于固定资产投资;反之,大股东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则会更倾向于长期股权投资,此行为加剧了与最优资本配置规模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恶化了资本配置的非效率困境。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企业资本配置问题的研究还鲜有基于控制权私利以及组合投资的视角探讨大股东自利性决策对具体财务行为的影响,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契机。本文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长期股权投资高状态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则与其高状态收益概率正相关;(2)大股东自利性动机驱使下的资本配置决策偏离了分散持股时的资本配置水平,而偏离程度会随着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增加展现出非线性变化的态势。

由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的投资组合选择和配置效率。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可能蕴含如下的政策涵义:(1)监管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能够限制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动机和能力,是制约控股股东自利性行为的重要途径。对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制约有利于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投资组合选择向最优资本配置决策方案逼近,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当然,监管当局也应改变监管思路,对公司实行分类分级监控,将监管的资源更多集中于股权结构偏离度较大的公司,以提高资本市场的监管效率;(2)通过加大法律责任风险、强化信息披露等手段抑制大股东自利性决策的源动力。单纯依靠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制约效果相对有限,而引入外部市场的约束力量会给大股东的自利性行为形成牵掣(张焱,2013)。因此,还应积极改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加大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降低代理成本摩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综合素质,最大可能地限制大股东的侵占激励,而这对于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hleifer A,Vishny R.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Finance.1997.52(2)737-783

[2]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et al.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Journal of Finance.2002.57(3)1147-1169

[3]Luo J,Wan D,Cai D.Th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in Chinese listed firms:Do cash flow rights always reduc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tunneling?.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29(2)499-518

[4]Lins K V,Servaes H.I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beneficial in emerging markets?.Financial Management.2002:5-31

[5]Dyck A,Zingales L.2004.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ournal of Finance,59(4)537-600

[6]张焱.合理掏空动机、超额掏空动机与控制权私有收益.财务与金融.2013(1)30-34

[7]谷祺,邓德强,路倩.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4)30-36

[8]李训,代彬.控制权私利、资本配置与企业价值.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2-107

[9]刘星,刘理,豆中强.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企业资本配置决策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0(6)147-154

[10]刘星,窦炜.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9(5)156-165

[11]娄桂莲,余恕莲,周蕾.企业控制权配置与控制权私利悖论.会计论坛.2014(1)63-78

[12]王鹏,周黎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金融研究.2006(2)88-98

冲突控制 篇2

【中文摘要】中国原本是一个单法域国家,不存在区际法律冲突,自然也不存在反垄断法的区际冲突。但是,随着中国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中国将成为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系、四个法域”的国家。根据中国现行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制度50年基本不变,这不仅使得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由此产生,而且使得反垄断法区际冲突作为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一种特定情形也由此产生。中国这种包括反垄断法在内的区际法律冲突,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区际法律冲突相比都要复杂得多。因为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既有相同社会制度的区际法律冲突,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区际法律冲突是如此,又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区际法律冲突,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即如此。反垄断法区际冲突严重制约着我国不同法域间在反垄断行为方面的协作与互助,也不利于我国两岸三地经济的协同、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因此,研究中国反垄断法的区际冲突与协助问题,探寻中国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解决原则、路径和具体方法,不仅对中国两岸三地经济的协调、...【英文摘要】China originally is a country of one

Territorial Legal Unit.There is no 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 also does not exist 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antitrust law.But, China including Taiwan will become a country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ree law four jurisdictions, since that China’s resumption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and Macau in 1997 and 1999.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basic law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don’t implem...【关键词】法律冲突 区际法律冲突 反垄断法 协调

【英文关键词】The Conflict of Laws 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 Anti-monopoly law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Q2: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论中国反垄断法的区际冲突与协调4-612-18

Abstract6-7

引言10-1

2中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1.法律

3.(一)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源起12-1

5冲突的含义12-132.反垄断法律冲突的产生13-1

4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产生14-15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5-18现18-24

(二)研究反垄断法区际冲突

二、中国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主要表

1.(一)反垄断立法方面的区际冲突18-

212.台湾地区合并立法模式

大陆地区分别立法模式1919-20

3.香港、澳门地区分散立法模式20-21(二)反

垄断法司法方面的区际冲突21-22(三)反垄断执法方面的区

际冲突22-24规定22-23机构2323-2424-3424-27

1.大陆和台湾地区对反垄断执法有明确的法律2.香港地区仅在个别行业中单独设立反垄断执法3.澳门地区未明确规定反垄断设立执法机构

三、美国和欧共体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立法与实践(一)美国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立法与实践1.美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24-2

53.美国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解决

2.美国反

垄断法概况2525-2727-

31(二)欧共体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立法与实践1.欧共体与成员国之间的关系27-29

2.欧共

体竞争法的产生29-30突与协调30-31经验启示31-34域的垄断行为31-32决竞争的冲突32-34途径34-4234-3635

3.欧共体竞争法与成员国竞争法的冲

(三)美国、欧共体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1.美国——利用宪法性法律制度规制不同法

2.欧共体运用高度统一的一体化进程解

四、中国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原则和

(一)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应当遵循的原则1.“一国两制”原则34-3

52.实事求是原则4.尊重公共秩(二)解决反垄断

3.公平对待、平等互利原则35-36

序和保障各法域正常的民商事交往原则36法区际冲突的基本途径36-42际冲突的主要方式36-37想37-3942-43

1.现阶段解决中国反垄断法区2.未来解决反垄断法区际冲突的设

结语

3.个别问题特殊解决39-42参考文献43-46

别把工作冲突导向人际冲突 篇3

企业内部管理冲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工作冲突,指的是对工作的意见相左,存在争议;另外一类是人际冲突,也就是对个体存在不同的评价与看法。工作冲突对企业的革新、工作的改进至关重要。工作冲突能够鼓励与调动,发表不同的观点,在企业内部带来适度的竞争,避免一言堂。而人际冲突由于针对个体,往往会带来团队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是企业文化尽量规避的禁区。本案例中,刘婷婷将报价流程与人员调配的工作冲突,上升为与王东明的人际冲突,错误的将工作冲突引导向人际冲突,导致与王东明人际关系的急速恶化。

总经理张晓忽视了管理冲突,将精力放在人际冲突的处理上,试图通过人际和谐,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却在内部产生了错误的导向。林锐、王东明等管理者将工作冲突与人际冲突混淆,不再敢对下属提要求,也不再对工作有更强的责任意识与创新态度。在知识型企业内部,要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与创新性,更需要在企业的内部鼓励与提倡“工作冲突”的氛围,摒弃层级观念,在工作面前人人平等。

在组织内部建立导向决策机制,不仅仅需要关注决策的导向性,更需要关注决策在传导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偏差。像案例中这样,出现偏差的情况在组织内部并不少见。有效的决策管理,需要有匹配的对管理行为审视的模式。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是决策与公司战略、公司倡导文化的匹配性。还需要对决策行为在执行层面进行评审与预判,思考决策落地的影响环境,才能更好的规避决策无效的风险。

企业文化的核心落脚点是行为层面,管理者往往关注的是可见行为,例如本案例中的邮件、高管与下属的沟通等。被管理者忽略的是不可见的文化行为,俗称“企业八卦”。这些行为往往流传在各个层级私下的交流中,包括公司员工对刘婷婷以往注重个人利益做法的评价,公司各层级对林锐、王东明业绩增长贡献的评价,以及公司高管在邮箱风波之后的行为评价,这才是这家公司不可见的文化。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张晓对于这些隐性行为的忽略,会形成所谓管理者“灯下黑”效应,导致溃败的经营决策。关注隐性文化传播,将隐性文化纳入文化管理的范畴,引导并纳入决策参考因素,张晓才不必陷入“决而无效”的境界。

冲突控制 篇4

●故障描述

学生在学习了《换挡风扇》一课后,做了一个用三个按钮控制的“换挡风扇”。如图1所示,学生将三个按钮模块分别接在Arduino的数字口2、3、4上,风扇接在数字口11上。接好硬件后,学生用米思齐(Mixly)软件编写了如图2所示的程序,编译并下载到Arduino中。学生按下按钮2,风扇开始慢速转动,再按下按钮3,风扇加速转动,按下按钮1后,风扇停止了转动。

一切都很顺利,于是笔者提议给这个作品增加遥控功能。学生们马上兴致勃勃地动手找到红外遥控模块,没几下就把硬件连接好了(在9号数字口上增加了红外接收模块),如图3所示。

使用遥控器上的“1”“2”“3”键分别控制风扇“停止转动”“慢速转动”“快速转动”,程序并不复杂,很快便写好了,如下页图4所示。

当学生按下遥控器上的“3”键时,风扇快速旋转起来。但当按下“2”键时,预期的慢速旋转并没有出现,风扇直接停止了转动。学生又按了几次“2”键,可是风扇仍然纹丝不动,再按“3”键,风扇也不动了。这时,学生赶紧检查刚才写的程序,再三检查后确定程序没有问题。那难道是硬件连接出问题了?仔细检查后也没有问题。一脸茫然的学生只好来求助笔者。于是,笔者查找遥控失效的原因。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风扇不能工作在慢速状态下的故障和加入了红外线遥控有关,因为本来是正常的。但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然后,笔者开始从它们的工作原理入手查找线索,考虑到遥控器遵循NEC协议,所以不论发送还是接收命令都需要产生38k Hz的脉冲,于是便很自然地想到,红外接收模块工作时会使用到Arduino板的定时器,同时风扇转速的改变也是靠Arduino板定时器产生的PWM输出实现的,那会不会是它们在使用定时器资源时产生了冲突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开始求证自己的推测。

●技术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求证过程,笔者先来解释一下Arduino UNO的主芯片(Atmage328P)中的定时器。所谓的定时器类似于生活中的闹钟,只要开启这个闹钟它就会根据设定的时间不断去提醒。提醒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CPU发送定时器中断,另一种是直接在管脚上输出脉冲电压(PWM)。只是在同一个时间内这个“小闹钟”只能设定一个定时时间,以一种方式工作,不能既当“闹钟”,又输出PWM。这种定时器在Atmage328P中共需要三个,分别是Timer0(0号定时器)、Timer1(1号定时器)和Timer2(2号定时器)。

为了确认红外遥控和风扇PWM输出在使用定时器资源上是否有冲突,首先,要确定风扇PWM输出所使用的是几号定时器。查看Arduino UNO的原理图,可以知道风扇所接的11口是从Arduino主芯片(Atmage328P)的17号管脚引出的(如上页图5),笔者顺藤摸瓜,查阅Atmage328P的数据手册,得知此管脚(OC2A)正是2号定时器在PWM模式下输出脉冲的管脚(如上页图6),也就是说要想风扇慢速转,必须让2号定时器工作在PWM模式下。接着,需要确认红外接收模块使用的是几号定时器。分析Mixly软件中的Arduino代码,可以看到程序加载了一个外部库“IRremote.h”,在“Mixly0.97arduino1.7.9hardwarearduinoavrlibrariesIRremote”文件夹中找到该库文件。打开该库文件,发现其又引用了一个用于设置中断的库文件“IRremote Int.h”,在这个文件的72行中发现了“#define IR_USE_TIMER2”这一句(如上页图7)。因此可知,针对Atmage328P芯片,红外遥控模块使用了2号定时器,至此可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功能同时使用了2号定时器。

●解决方案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那怎么解决呢?笔者想到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修改红外遥控模块使用的定时器。将“IRremote Int.h”中的72行修改成“#define IR_USE_TIMER1”,强制红外遥控使用1号定时器。保存库文件后,笔者重新编译下载,试着按下了遥控器上的“2”键,风扇慢速地转了起来,成功了!

但是,这种方法对没有学习过类C语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而且改变了默认库中定时器的设置,可能会产生与其他模块的冲突,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于硬件连接无法改变的情况使用。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呢?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更换风扇连接的数字口。查看资料,笔者可以得知,Arduino UNO的各个具备PWM输出功能的数字口及其定时器的对应关系如上页表所示。笔者将风扇换到使用0号定时器的6号口上,修改程序中的端口,重新编译下载后,测试也一切正常。学生觉得这种处理定时冲突的方式更简单,只要记住6个可以输出PWM的数字口对应的定时器,换一下连接数字口就可以解决定时器资源冲突问题。

●结语

至此,故障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这个过程,笔者总结了在进行Arduino制作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①用Arduino UNO实现一些简单的互动功能的确很方便,但作品的功能一旦复杂,就容易出现各种资源冲突的问题。所以,应用比较复杂的作品,最好选用硬件资源更加丰富的板子,如Arduino 2560、Arduino DUE等。

②如果作品中多处用到定时器,要合理分配定时器的使用。

③在使用数字口5、6的PWM功能时,尽量不要使用delay()延时函数,因为这个函数是使用定时器0来产生延时。

④像红外遥控模块这样需要用到定时器的模块,尽量不要接在具有PWM功能的数字口上,以免造成干扰。

⑤将PWM输出写在不同程序段,能减少互相干扰的概率。

此外,笔者深刻体会到,创客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多了解一些单片机的原理、知识,才能“造”出更多有趣的作品,遇到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冲突控制 篇5

【中文摘要】腐败是各国的政治毒瘤,国内外学者围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出了各种治理理论,而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学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也主要研究利益冲突的廉洁性意义。公务员利益冲突导致的腐败和廉政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政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我国许多公共政策决策失败、执行不力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因此,防止利益冲突已经成为维护政府清廉、防止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冲突导致的政治腐败问题和廉政建设问题,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概念的界定;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三部分出发,从利益冲突角度下研究防治政治腐败的对策。

【英文摘要】Corruption is the cancer of all countries that treat the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And all of these has also influence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China.Lots of academic have find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is problem in the world.In this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s a new uncorruption concept which as become a great problem in our social.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hat treat politic stable.And it is also the culprit of some Chinese social public policy errors s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In this condition,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 a clear goverment and prevent corruption of civil service is to prevent effectively whe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occurred.For talking clearly about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in new period of China construct socialism, I will focus on the meaning of conflict >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ion causes by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the policys of how to against corruption und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At last, find the best way to establish a clear government.【关键词】利益冲突 公务员 腐败

【英文关键词】Confict of Interest Civil Service Corrupt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我: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4-5英文摘要

5引言7-8

中文摘要

一、利益冲突相关理论

(二)利益结构、的界定8-1

4(一)利益的界定8-10

10-14利益矛盾、利益冲突14-2

3二、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

(二)我国

(一)利益冲突的历史演进14-1

515-17利益冲突的发展特征响17-2

3(三)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

三、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

23-30益观23-25

(一)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利

(二)建立利益惩处机制,制定防止利益冲突相

(三)建立利益约束机制,推进防止利益冲突

(四)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福利关法律25-27制度创新27-28制度28-3032

结论30-31

参考文献31-32

冲突控制 篇6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PMAC协议,自适应,冲突控制,跳数算法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已在太空、医疗、军事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可从人类生理所不能接受的危险环境中获取信息[2]。然而,由于拥塞问题使WSN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而更换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电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拥塞问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检测拥塞,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案[3,4,5,6,7]例如,文献[3]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高效节能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聚合技术,以聚类的方式组织节点,由根节点与基站直接通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控制性能。文献[5]提出了跳路由拥塞控制协议,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可以随机生成不同长度的数据包以避免拥塞。文献[7]提出了一种高能效的路由算法,根据各节点剩余能量大小和簇成员数控制簇的形成,使簇头之间通过多跳合作的方式与基站进行通信,从而使网络能量均匀消耗,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网络寿命,但是,该算法的工作效率不高。拥塞窗口随源节点的传输层而调节,慢启动阈值是基于接受到的信息(路径带宽、延迟以及明确的拥塞通知)而设置的[8,9]。文献[10]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居节点拥塞度的区域拥塞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编码的拥塞感知可靠路由协议,合理地避免了拥塞,提高了数据成功转发率,然而,能耗增加降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

文献[11,12]研究表明,冲突和媒体访问延迟影响的最小化有利于节能,因为整个网络及其性能会因为冲突出现大幅度地降级[13]。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媒介访问控制PMAC的自适应冲突控制协议,可利用节点之间的通信避免冲突,竞争窗口的尺寸通过数据传输的条数SC值[14]和控制参数α[15]进行优化,自适应网络的变化修改竞争窗口的计算参数,使得网络中的竞争冲突减少,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协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1 冲突控制算法提出

本节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冲突控制算法以最小化拥塞的影响,优化设置传递范围、数据包大小、汇聚节点位置、数据速率以及初始能量等计算参数,使本文提出的算法更加高效。

1.1 感应节点计算(Ns)

假设此网络有N个感应节点,随机分布于区域A中。Ns是感应半径范围内的节点近似数量,节点密度定义为:,则Ns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s是每个节点的感应半径,r是该区域中任意位置的网络节点,视为汇聚节点,其他所有的感应节点认为是静态的且网络是均匀的,即所有的节点具有相同的处理功率、感应和传输范围。

1.2 源数

定义传输数据到汇聚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的数量为源数,即跳数,SCi为任一节点i的源数。下游节点的源数总是设置为稳定,无论其是否从其上游节点处取得数据包。当汇聚节点从每个源节点中至少获取一个数据包时,网络便进入稳定状态。路由选择通路不需要传输额外的控制数据包即可获得更新[16],因此,有关数据包传输和接受的所有节点的SC值均会被计算。

采用跳数算法[17]计算源至汇聚节点之间的距离,该算法过程如下。

算法1跳数算法

1.3 竞争窗口计算

依据文献[14],竞争窗口是时间依赖参数,而数据包流速以及媒体访问延迟通过竞争窗口确定,每个节点的竞争窗口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W(i)为任一节点i的竞争窗口值,CWmin为最小竞争窗口值,Ns为特定节点感应半径范围内的节点近似数,SCi为任一节点i的源数(SC)。

参数α的引进:参数α为式(2)引入的一个缩放因子,目的是优化冲突和媒体访问延迟的影响,其介于0.1到2之间并由通道竞争决定。

如果传输节点的相邻竞争节点的数量以及α值较低,媒体访问延迟会增加且网络吞吐量会减小。因此,将α的初值设为1,从而保证媒介被有效利用,由式(3)可以看出,α的突变对网络吞吐量产生影响。

1.4 竞争窗口理想化

式(2)的限制是:竞争窗口在数据包数量变化时不会改变,因为窗口大小与数据包大小成比例且与数据速率成反比,可以将下式赋值给W(i):

为使冲突和延迟的影响最小,考虑数据包影响的窗口值由式(5)计算:

式中,Di为第i个数据包的大小。

2 能量分析

本节考虑两种α值影响能量的方案,分别考虑冲突和媒体访问延迟,竞争窗口的大小会有所变化。

方案1节点设置在随机选好的拓补结构中,在这样的WSN中实施计算。在传递数据包的过程中考虑每个节点的冲突影响,此时如果数据包数量很大且当它们同时传输时,冲突极有可能发生。为使冲突最小,控制参数α按0.1的幅度减小。通过上述方式,竞争窗口大小增加且冲突最小化。α按上述变化的确定方法:保持竞争窗口值通过式(4)取值。

方案2考虑网络中媒体访问延迟对每个节点的影响。每个节点传输的数据包数量比方案1的数量少,如果依然使用方案1传输数据包。,媒体访问延迟会增大。为使延迟最小化,竞争窗口的尺寸通过增加α值而改变。通过上述方法,竞争窗口减小且媒体访问延迟达到最小。方案1中的冲突影响已达最小;方案2中的媒体访问延迟的现象得到缓解。因此,为达到理想的竞争窗口大小,两种影响均得到有效考虑。

类似地,所有其他情况列于表1所示。

Case(i):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大、竞争窗口较小且竞争者数量较少,冲突的可能性较小。吞吐量和延迟处于正常水平。因此控制参数α也保持在与之前相同的状态。

Case(ii):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小且竞争者数比竞争窗口的间隙数量多,冲突的可能存在。吞吐量和延迟减小。为控制冲突,控制参数α按0.1的幅度减小。

Case(iii):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小且竞争者数量比竞争窗口的间隙数量少,冲突可能性降低。吞吐量和媒体访问延迟增加。为控制媒体访问延迟,控制参数α按0.1的幅度增加。

Case(iv):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大、竞争者数量较多且竞争窗口尺寸较大,冲突可能性较小。吞吐量和延迟处于正常水平。因此控制参数α也保持在与之前相同的状态。

Case(v):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大、竞争者数量较少且竞争窗口减小,冲突的可能增加。吞吐量和延迟减小。为控制冲突,控制参数α按0.1的幅度减小。

Case(vi):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大、竞争者数量较少且竞争窗口较小,冲突的可能很高。吞吐量和延迟将减小。因此为控制冲突,控制参数α按0.2的幅度减小。

Case(vii):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大、竞争者数量较少且竞争窗口较小,冲突的可能减小。吞吐量和延迟将较大。因此为控制冲突,控制参数α按0.1的幅度增加。

Case(viii):若数据包数量(流量)较大、竞争窗口较大且竞争者数量较多,冲突的可能性很大。吞吐量和延迟将减少。因此为控制冲突,控制参数α按0.1的幅度减小。

上述多种情况可由图1解释的冲突控制算法得到。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协议的效率,在实际环境中实现了该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协议比SMAC、PMAC、IEEE802.11具有更高的效率。

实验中的网络设置和节点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将本文协议的性能与IEEE802.11,SMAC、PMAC等标准MAC协议的性能进行比较评估,性能指标,如能量、延迟等,测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计算的初始阶段,所有协议具有相同的能量,即100焦耳(最大能量)。随着计算时间的增加,节点剩余能量的百分比减少。计算结束时,较802.11协议,本文协议节省21%能量;较SMAC,本文协议节省7%能量;较PMAC,本文协议节省4%能量。因此,本文协议较现有协议更加节能。

本文协议与IEEE802.11,SMAC、PMAC的延迟性能如表4所示。

本文协议中加入参数α的控制冲突,由表4的结果可知,本文协议的延迟更小。

本文协议的竞争窗口尺寸通过数据传输的条数SC值和控制参数α值进行优化,自适应网络的变化修改竞争窗口的计算参数,使得网络中的竞争冲突减少,故可以很好地节省能量和减少延迟。

4 结语

为缓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冲突拥塞问题,提出了基于PMAC的自适应冲突控制协议,传感器节点的睡眠和觉醒时间可自适应确定,时间安排基于个体节点及其相邻流量进行确定。相比IEEE802.11、SMAC以及PMAC协议的性能,本文协议改善了能量效率,可以服务更长时间。

冲突控制 篇7

1 相关约定

当系统接纳新进入事务时, ET-CCCP的策略是选择其中与其它实时事务相容的替代执行。ET-CCCP假定任何事务都不会自我挂我, 主要参数有以下约定:

(1) 事务集

事务集记为T, T={T1, T2, …, Tn}。其中, Ti是个四元组, 由到达时间A、接纳时间ADi、估计执行时间Ci、截止期Di、优先级PRIi组成。

(2) 当前活跃事务集

当前活跃事务集记为active (Ti) , 包括所有在ADi时刻处于运行状态的事务。

(3) 当前活跃替代集

当前活跃替代集记为active (ATi) , 包括当前活跃事务的执行替代的集合。

(4) 预活跃高优先级事务集

预活跃高优先级事务集记为RH-active (Ti) , 包括所有到达时间介于 (ADi, Di) 之间的高优先级实时事务。

(5) 相容与冲突

替代ATik与ATjg相容记为com (ATik, ATjg) , 替代ATik与ATjg相冲突记为con (ATik, ATjg) 。

(6) 当且仅当条件ƎATik∈ATS (Ti) , 埚ATjg∈ATS (Ti) , com (ATik, ATjg) 同时成立时, 事务Ti与事务Tj才是相容的。

(7) 当且仅当条件∀ATik∈ATS (Ti) , ∀ATjg∈ATS (Tj) , con (ATik, ATjg) 同时成立时, 事务Ti与事务Tj才是是相冲突的。

(8) 在任一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事务执行。

2 遵循的策略

为更好地提高事务成功率和CPU有效利用率, ET-CCCP遵循以下策略:

(1)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新进入事务。

当新进入事务被系统接纳后, 在选取替代时, 应尽可能保证以下条件成立:ATik∈ATS (Ti) , ∀Tj∈RH-active (Ti) (com (ATik, ATjg) ) 。但是如果中不存在这样的替代, 则选择冲突时间最晚的替代予以执行。

(2) 尽可能保护当前活跃事务。

ET-CCCP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新进入实时事务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选择能使条件ATik∈ATS (Ti) , ∀Tj∈active (Ti) (com (ATik, Tj) ) 成立的替代执行, 以此保护当前活跃事务, 从而避免无效重启。

(3) 选取基于优先级的事务处理策略。

为保护优先级高的事务, 系统应优先考虑这些高优先级事务。当新进入事务的优先级高于当前活跃事务并且出现资源冲突时, 采取的策略是:新进入事务需要抢占资源, 同时重启所有与之冲突的事务。

(4) 通过预分析得到有关事务的信息

在编译阶段通过预分析得到以下三类信息:有关事务的实时特性, 例如实时事务的截止期、估算执行时间和到达时间等;有关实时事务的数据资源信息;有关实时事务功能替代性方面的信息。

(5) 新进入事务与RH-active (Ti) 的相容性检测

对待∀ATik, (ATik∈ATS (Ti) ) 与∀ATjg, (ATjg∈ATS (RH-active (Ti) ) ) 进行相容性检测时按CCCP的检测方法, 但同时记录每个替代的冲突时间。如果实时事务中不存在相容性替代时, 那么选取冲突时间最晚的替代予以执行。

(6) 新进入事务与active (Ti) 的相容性检测

ET-CCCP借鉴CCCP中的标志位方法, 使用一个参数表示当前资源使用的标志记录并记为AMA (active (Ti) ) 。当新进入事务到达时, 不再使与所有活跃事务进行检测, 而是只与AMA (active (Ti) ) 进行一次按位与运算, 然后便可选择出合适的相容性替代。当系统在操作事务或释放资源时, AMA (active (Ti) ) 的相应标志位同时更新。

3 算法实现

对于新接纳的事务, ET-CCCP做如下处理: (1) 对新事务Ti与RH-active (Ti) 以及active (Ti) 进行相容性检测, 选取合适的相容替代进入运行队列。若不存在合适的相容替代, 则立即进入步骤 (2) 。 (2) 若Ti与RH-active (Ti) 存在冲突, 则选取冲突发生时间最晚的替代进入运行队列。若同时存在多个可选替代, 则选择与active (Ti) 中事务冲突数量最少的替代执行, 并且进入步骤 (3) 。 (3) 对坌Tj∈active (Ti) (con (Ti, Tj) ) , 释放其占有资源, 并重启或夭折该事务。

4 性能分析

实验在保证每个事务的优先级唯一的前提下, 调度采用基于优先级的机制, 用事务成功率和CPU的有效利用率两种指标来比较CCCP与ET-CCCP的性能。

如图1表示的是ET-CCCP与CCCP事务成功率的比较结果。通过分析该图, 我们发现当事务平均到达间隔时间较小时, ET-CC-CP的性能明显好于CCCP。图2表示的是ET-CCCP与CCCP的CPU有效利用率的比较结果。通过分析该图, 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 SP-CCCP的CPU利用率高于CCCP。从总体上来说ET-CCCP不会降低系统性能。

改进的ET-CCCP算法从总体上来说不会降低系统性能, 适合于无人工干预的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

摘要:为能较好处理通过预分析得出到达时间的实时事务并充分显示无冲突并发控制协议的优越性能, 提出一种新的并发控制算法ET-CCCP (Enhance Test-conflict-free Concurrency Control Protocol) 。该算法充分考虑了CCCP协议检测范围较小的缺点, 在CCCP协议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对相容性的检测, 以此提高事务成功率、资源利用率和优化系统性能。

关键词: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并发控制,功能替代

参考文献

[1]夏家莉.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事务模型及处理技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夏家莉.嵌入式实时数据库系统中无冲突并发控制协议CCCP.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 Vol.41 (No.11) :1936-1940.

[3]夏家莉, 韩增波, 陈辉.基于功能替代模型的无冲突并发控制协议[J].计算机工程, 2010, Vol.36 (No.15) :57-59.

冲突控制 篇8

1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的动态决策模型概述

在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管理过程中,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占主体。市场目标确定、合作伙伴企业的选择和概念方案确定等决策中,通常缺少可用的确定算法、决策规则及知识。决策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决策者的经验、直觉以及其它隐性知识。即使进入具体设计阶段,非结构化问题仍然占一定的比重。基于科学决策算法是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运筹学模型往往用来解决这样的决策冲突问题,通过设立全局目标函数,弱化系统的子目标参数,将子系统作为全局函数的约束条件,建立目标规划模型,最后求解,从而确定决策方案。这种方法是决策科学的重要基础方法,但对于网络化分布式的第四方物流企业,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许多难题。譬如,建模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模型求解的困难、参数信息等。

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动态决策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协同运作过程决策冲突控制方法:构成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各盟员企业各自独立地进行决策,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建立公共和本地知识库;通过与知识库的信息交互动态调整决策方案,最后达到整体优化。在这一方法中,协同是通过信息集成形成的知识库来进行的,同时提供了两个基本功能:信息交换和知识共享,这两个功能支持了过程协同决策过程的形成。

过程协同决策向量可以分为两类:全局决策向量和局部决策向量。全局决策向量涉及网络化制造项目的总体决策,由所有参与企业共同确定;局部决策向量是各参与企业内部的自控向量,与其它企业无关。全局决策向量与局部决策向量共同作用形成局部最优解。例如,在制定服务计划时,各参与物流服务企业都要参与决策,各类项目的集成服务提供的是全局决策向量,而参与企业的专项物流服务等则属于局部决策向量。

如前所述,过程协同决策冲突控制是一个群体决策冲突控制过程。但在决策过程中,参与协同的企业所处的地位并不相同,其中一个且是唯一一个企业是起领导作用的,称为盟主或者领导企业,其它企业则称为从属企业。领导企业的作用在于全局决策向量由这个企业通过求解自身的优化模型得出,并将其传递到知识库中进行共享,同时也求解出本企业的局部决策向量。从属企业则被动地接收知识库的消息通知,将知识库中共享的全局决策向量作为已知量,通过求解自身的优化模型确定自身的局部决策向量,得到本企业的决策最优值,并将增益向量传递给知识库,供领导企业调用,作为领导企业优化模型的已知参数参与下一轮的协同。这一协同信息集成的过程,如图1所示。

2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的动态决策模型构建

在过程协同决策过程中,以事先确定的某一企业作为领导企业并不一定能使全局决策向量收敛。当出现决策变量不收敛的情况下必须更换领导企业,也就是说每一个参与决策的企业都有可能作为领导企业或从属企业参与决策过程。由前述两点可知,某一企业作为领导企业和从属企业时的决策模型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在参与过程协同决策时都可能有两个决策模型:作为领导企业时的决策模型和作为从属企业时的决策模型。可分别称之为该企业的领导决策模型和从属决策模型。

假设有m个企业参与远程项目的过程协同决策,则全局决策向量可表示为:D=(d1g,d2g,…,dgn1)。

其中,d1g=(i=1,…,n)为全局决策变量,n为全局决策变量的个数。企业j的局部决策向量为:

不失一般性,企业的领导决策模型可表述为

企业的从属决策模型可表述为:

其中:M1P,M2P,…,MPj-1,MPj+1,…,MmP分别为除企业j的其它企业的从属决策模型的增益向量,即:

在领导决策模型中,全局决策向量DG和局部决策向量DjR是变量,而以其它企业的增益向量作为参数(常量),在从属模型中,局部决策向量DjR是变量,而以全局决策向量DG作为参数(常量)。

基于企业资源约束条件的静态假设,上述模型可求解出在企业资源约束的条件下的最优值。在模型表示的信息集成过程中,从属企业通过知识库与领导企业进行信息融合,供领导企业做出战略决策。同时,这种融合的作用是相互双向的,全局决策也会受到不断更新的局部决策信息的影响,而随之变化。从而构成了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协同决策过程。

3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的动态决策模型求解

通过信息集成来化解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内部的冲突可能,得到整体的解决方案。为此,必须要求协同运作过程中的全局决策向量必须是不断收敛的。同时,也必须为递归循环的过程协同决策过程找到满意解,使其得以终止。因此,可以假设企业j作为领导企业时,在与从属企业的协同过程中得出的一系列全局决策向量为

相邻决策向量之间的差距可以以向量之差的1阶范数表示,即

其中:t为企业j求解全局决策向量的序数,ρ为合适的正数,以保证算法的顺利进行。

通过定量描述过程协同决策过程中决策变量的差异化程度,可以发现这些在过程协同决策过程中得出的向量之间的差距可以衡量各参与决策企业之间决策冲突程度:当量化的距离在不断扩大时,说明决策向量是发散的,此时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当量化的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得到的解就是满意解。这一过程如下所述:

(1)系统初始化:如有m个企业,可按预先确定的顺序安排各企业作为领导企业的次序,领导企业为企业j。此时,企业j=1;设定可接受的足够小的正数π,当相邻决策向量的差距<π时,协调过程结束;

(2)企业参数初始化:完成企业j作为领导企业的初始化工作t=1,ρi,t=α,从属企业的初始增益向量为预先设定的默认值;

(3)企业j求解本企业的领导决策模型,得到全局决策向量DGj,t,以及本企业的最优局部决策向量DjR,如果t=1,则转(1);

(5)如果ρi,t<τ,则过程协同决策过程结束,DGj,t即为可被各企业接受的满意解;

(6)如果ρi,t>ρi,t-1,且j

(7)如果j=m,则过程协同决策过程以失败结束;

(8)领导企业j向知识库传递全局决策向量DGj,t,各从属企业据此求解本企业的从属决策模型,得出本企业的最优局部决策向量。

摘要:在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中,由于成员企业子目标与协同运作的全局目标间可能存在差异,当冲突发生时,其结果就会影响到协同运作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成员企业决策信息,建立公共和本地知识库,运用动态决策模型,提出与知识库信息交互动态调整的决策方案,最后达到协同运作的整体优化控制决策冲突的发生。

冲突与冲突管理策略 篇9

关键词:冲突,管理,策略

一、正确认识冲突

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生活方式、利益、性格、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彼此抵触、争执、甚至于相互攻击等行为。

组织冲突的动因与危害, 不同的管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一是传统的冲突危害论。这种观点认为组织出现冲突, 本身就意味着组织内部的机能失调。由于组织机能失调、非理性、暴力、进而产生更多的破坏性的冲突, 同时冲突又给组织带来消极因素与影响, 从而影响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组织要尽可能避免冲突。另一种是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持这种观点的管理学家认为, 冲突是任何组织都不可避免的产物, 冲突不可能消除, 有时冲突甚至还会给组织带来好处, 因此应该坦然接纳冲突。这一观点承认冲突在组织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第三种观点, 就是我们所说的冲突矛盾论观点, 即相互作用观点。与人际关系观点相比不是被动接纳冲突, 而是强调管理者要鼓励有益的冲突。

二、冲突与管理绩效的关系

冲突与组织管理绩效之间存在十分重要的关系。管理者掌握和尽可能地控制组织中的冲突水平, 对于组织管理绩效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下图中冲突程度处于A点时。如果一个组织中冲突的水平从少有上升到相当的合适程度时, 则说明管理者可能比较开放, 在想方设法努力改进组织的管理功能与效果, 鼓励争论和争议得以获得有效决策, 证明组织的管理绩效在通过对冲突的处理中不断地得以提升;如冲突程度处于B点时。但当组织中的冲突多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则组织内部肯定是乌烟瘴气、勾心斗角, 组织的管理绩效也就无法考量了, 这种过度的冲突导致组织管理功能失效和组织管理混乱。如冲突程度处于C地啊时。绩效与冲突频率程度如下图所示:

对于组织和组织的管理者来说, 冲突需要适当的控制与利用。管理者不可能避免所有的冲突, 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冲突, 但应当努力将冲突保持在一个适当的可控制的水平, 以促进组织的变革并且使得组织受益, 通过冲突的处理提高组织的管理绩效。这就要求管理者充分认识冲突的性质。对于建设性的冲突而言, 它可以使组织中存在的不良功能和问题充分显露出来, 通过处理冲突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和演化;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意见的交流和对组织自身弱点的检讨, 使组织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也更有利于促进和鼓励组织内部的良性竞争。但对于因认识等方面的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而引发的员工、管理者发生相互抵触、争执甚至相互攻击等破坏性冲突, 则会对组织造成组织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破坏性冲突是组织内部极其严重的内耗, 这种内耗对组织的管理绩效带来的伤害也是严重的。所以管理者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冲突, 一方面还要防止和控制出现后果严重的冲突。

三、冲突的类型

(一) 角色冲突

由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成员是交叉混合的, 就必然出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的角色冲突。出现角色冲突的正面影响可以满足员工在友谊、兴趣、归属、自我表现等方面心理上的需要, 使得组织内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与融洽, 从而增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自觉维护组织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一旦出现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冲突, 则会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强调竞争的情况下, 非正式组织可能会认为这种竞争会导致成员间的不合, 从而抵制竞争。正式组织往往会要求成员行动保持一致, 这很有可能压抑个人才智, 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 最终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

(二) 权力冲突

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一般以直线主管或者智囊参谋两种不同身份出现。管理实践中这两类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重要原因。直线关系是简单的指挥与命令关系, 具有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智囊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调的关系, 具有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在管理活动中保证命令的统一往往会忽视智囊参谋作用的发挥, 这种智囊参谋作用的失当, 又会破坏统一指挥原则。权利冲突容易导致出现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互相指责, 相互推诿责任。

(三) 目标冲突

组织活动和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团队, 因此团队起汇聚各种信息、加强人员交流、协调部门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权, 而这些成员既有个人的行为目标, 也会代表不同集团或者部门的利益。在一个资源相对有限的组织中, 利益目标又很难取得一致的情况下, 团队成员之间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会直接导致和影响团队的统一行动, 致使组织的管理效率严重下降。

四、冲突的原因分析

分析组织冲突出现和发生的原因, 就是分析和认识组织中冲突产生要素之间的差异。只有明白了冲突发生的原因, 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冲突。管理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冲突是目标差异、权力争夺、相互牵制和资源稀缺。

(一) 目标差异

在组织活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 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由于利益基准取向方面的差异、相同部门的人员由于价值标准的差异, 都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不同的理解, 形成不同的观念并且由此产生冲突。产生部门会因为关注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市场部门则可能关注的是销售与对客户的响应。这些目标差异是导致市场部门和生产部门经常性产生冲突的根源。

(二) 权力冲突

权力冲突一般容易在组织中的多个部门与个人之间形成。在管理实践中, 组织中往往会出现多个管理者和部门为了强调对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影响力而发生冲突。在组织中很多情况下权利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资源以及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获得更多的权力就同时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为利益为目的最终获得更大权力而产生的冲突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三) 相互制约与牵制

在一个组织中任何个人与部门都不是独立的, 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要个人、群体、团队、部门之间相互关联, 潜在的冲突就必然存在。在一个团队, 只有所以成员的任务完成才表明团队的项目完成, 如果个别成员出现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情况, 那么其他成员的工作任务就会受制于最慢的个别成员, 就会在团队内产生冲突。

(四) 资源短缺

管理活动是一个充分利用资源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 使得组织活动有序运行的过程。当组织内、外部资源越来越少的时候, 问题也将会越来越复杂、矛盾也会越来越集中, 管理难度相对增大, 冲突必然越来越多。

五、冲突的管理策略

充分认识冲突类型和分析冲突产生原因的目的, 是做好冲突的管理和控制。从冲突发生的原因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来看, 冲突控制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个人冲突的控制策略与组织冲突的控制策略。

(一) 个人冲突控制策略,

1. 分析冲突原因

在管理实践中大部分的冲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沟通或者相互误解而引起。如一个班级中农村同学与城市同学之间、男女同学之间、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同学之间多少都存在差异, 交流不当就会发生冲突。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加人们对冲突原因的认识而有效化解冲突。一旦冲突双方认识到他们冲突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同的表达习惯, 他们可以想办法使交流更加有效。组织中也会存在个性差异的冲突。如风险厌恶型的员工可能会对那些风险偏好型者的行为不可理喻, 而喜欢冒险的员工则抱怨对方古板不思进取。

2. 充分了解冲突当事人

管理者处理冲突问题时认真调查冲突当事人非常重要。卷入冲突的都是什么人?冲突的兴趣和利益是什么?双方价值取向、人格特点怎么样?资源因素如何?管理者如果能够花费一定的功夫看清楚这类问题, 并且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秉公处理, 则成功化解冲突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3. 选择自己的立场

根据冲突的不同情况管理者要妥当选择自己处理冲突的立场, 同时还要正确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冲突。当冲突不可避免时, 管理者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 以漠视或者无视冲突的态度, 暂时从冲突中抽身、或者置身事外, 等冲突双方冷静下来后或者当时机成熟时再处理。当冲突双方情绪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或者处理冲突带来的潜在危害超过冲突解决后获得的利益时, 采用这一策略非常有效。

当冲突的核心问题不是太重要, 或者需要为以后的工作树立信誉时, 可以采取迁就的策略来处理冲突。即放弃冲突一方利益满足另一方的需要来维持双方的关系, 使冲突得以化解。有的冲突发生时在处理和化解时, 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行政、权力等强制手段, 迫使一方或者双方让步, 以满足组织需要。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善于利用职权, 当需要对重大事件迅速做出决策、决断, 或者处理冲突的方法别人赞同与否并不重要时, 这种强制的方式往往会取得满意的处理效果。

个人之间的冲突一般都是在双方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得以解决。所以处理冲突问题时要目的性明确, 通过处理冲突最后达成一致, 妥协和合作的方式也是在处理冲突时常用的策略。妥协是要双方都做出让步的一种权宜之计;合作则是通过双方认真分析, 深入沟通, 最后重新选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这是一种最好的冲突处理方法, 即双赢。这种策略就要冲突双方理智的对待冲突。

(二) 组织冲突的管理策略

冲突能反映组织的结构或者组织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变革的方法来有效地解决和化解冲突。

1. 改变组织结构

不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引起冲突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变革来打破原有的权力结构体系, 重新组合工作团队, 以提高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程度, 保证组织内部顺畅的沟通, 增强内部各部门间的相互依赖。如当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时, 也可以采用项目小组等形式来进一步缩小组织规模, 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以减少组织的内部冲突。

2. 重塑组织 (企业) 文化

组织文化很多情况下是导致严重冲突的根源, 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改变组织文化来解决冲突。如要创建一个自我管理的团队, 就需要相对的淡化管理者的角色意识和权力意识, 如果还要继续强调下级服从上级的规范, 则必然引起冲突。在解决冲突过程中, 需要个人尊重他人的利益。这时逐步改进组织规范和价值观是有效的冲突管理策略。

我们认识与处理冲突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管理绩效。因此对于冲突的解决、处理, 一定要从组织的全局共同利益出发, 从有利于改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出发, 从公正、公平的心态出发, 理性地去解决冲突。管理者一定要通过对冲突的处理, 全面提升组织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对冲突的解决真正达到管理绩效上水平、上台阶的目的, 使组织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冲突控制 篇10

在组织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很早就开始用人格来预测各种组织评价指标了,这类研究在冲突管理领域中也不少见。不少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调研发现,具有某种人格特质的人更有可能或更倾向于采取某种冲突管理策略。然而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匮乏,随着组织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冲突管理必然会成为一项热门课题。

一、人格特质理论概述

1、人格的定义

关于人格的定义,中国学者根据国外学者的定义,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郭永玉(2005)认为,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它突出了人格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互作用,更适用于本研究的目的。

2、人格特质理论与大五人格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所使用的概念体系。已有的人格理论种类繁多,其中特质理论是用分析结构的方式对人格进行描述的理论,是探索人格理论的基础。其中的“大五”结构、五因素模型以及五因素人格理论在人格心理学殿堂占据了越来越显赫的位置。对五因素的表述以Mc Crae& Costa(1987)最为著名,即神经质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

大五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一个广泛的抽象水平上抓住大多数现有的人格特质系统的共同性,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整合的描述模型。换句话说,大五模型对其他人格分类(量表)的包容性使得大五模型成为沟通不同理论或量表的桥梁。据John等(2008)的统计,2000 年之后,大五问卷的使用量已占绝对“统治地位”。在2005—2009 年,大五人格问卷的使用量大约是传统问卷使用量的7 倍。这说明大五人格问卷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接受和使用。

3、冲突管理策略

Van de Vliert (1997)将冲突定义为两个体间因一方被另一方阻碍或激怒而产生的过程。组织中的冲突可分为多个层次:组织层次、群体层次和个体层次。本文的研究视角放在组织内部个体层次的人际冲突上,即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冲突管理。冲突管理策略是指冲突发生时冲突主体所采取的管理策略。

1964 年Blake和Mouton在管理方格理论中建立了处理人际冲突的概念模型;Thomas(1976)将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延伸,提出竞争、合作、回避、迁就和妥协五种策略;Rahim (1983)和Rahim& Bonoma (1979)将前三者命名为强制、迫使和整合;后续有众多学者对这五种策略提出了各自的命名,国内学者对其的中文翻译也不甚统一,但几乎所有这些策略分类都是围绕着“双关心理论”开展的,其内涵意义都是一致的。De Dreu等人(2001)则专门针对工作场合的冲突管理策略进行了多项研究,最终确认了将强制、屈服、回避、问题解决和妥协这五种策略作为适用于工作场合的冲突管理策略。

4、冲突管理策略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鉴于组织中人的因素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组织学研究者们很早开始就对用人格来预测各种组织评价指标感兴趣了。随着冲突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自然也将这两个变量联系起来。Antonioni(1998)的研究结果显示外向性、尽责性、开放性、随和性人格与问题解决型策略正相关;Wood &Bell(2008)的调研显示,随和性和外向性人格是预测其选择的冲突管理策略的可靠指标;Anbaz(2013)发现尽责性人格特质与非问题解决型策略存在正相关等结论。类似的,国内也有学者开展了人格与冲突管理策略的相关讨论,如陈晶等(2007),但总体较为稀缺。而对于五种人格特质与五种冲突管理策略的相关关系研究虽然已有很多国外学者探讨过,但有些结论存在矛盾之处,例如Antonioni(1998)和Anbaz(2013)关于用尽责性人格特质来预测问题解决型策略的结论等刚好相反,这可能与其所研究的冲突所属的具体情境或类别有关。这里我们考虑它们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依据目前普遍为国外学者所接受的分类标准,组织内部的冲突可分为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以及过程冲突。其中关系冲突是指团队成员对与工作/ 任务无关的个人问题上存在不同观点,如在性格、政治观点、个人爱好、社交活动等的差异冲撞。如果关系冲突发生频率越大,说明员工与他人在个人问题上的冲突越多,对员工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就越大。就三种冲突类别的含义而言,关系冲突比与工作本身相关的两种冲突(即任务冲突和过程冲突)更容易与个人因素掺杂在一起,最终可能对其采取的冲突管理策略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关系冲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的研究假设如下:H1:员工的人格特质对其采取的冲突管理策略有影响,即不同人格特质的员工偏好选择的冲突管理策略也不同;H2:员工的人格特质对其采取的冲突管理策略的影响受职场关系冲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即关系冲突发生的频率高低,会影响员工人格特质对其采取的冲突管理策略。

二、研究设计

由假设可知,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三个:自变量是人格特质,因变量是冲突管理策略,调节变量是关系冲突。关系冲突定义为员工感知到的职场中关系冲突的发生频率;人格特质采用五因素人格模型;冲突管理策略采用Van de Vliert及同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研发的DUTCH(Dutch Test for Conflict Handling)量表;控制变量选择被调查人的性别、年龄、职位级别这三个因素。

此次调查共向全国各地的MBA学员发放了1200 份问卷,回收问卷1008 份,回收率为84%,剔除无工作经验和未填写的问卷15 份,最终使用946 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平均在32.09 岁,平均工作经验为8.7 年。根据频数统计(未显示于此表)得知男女比例约为3:2。

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下:关系冲突测量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0.800,信度非常好;五种冲突管理策略中仅有问题解决型和回避型策略的测量量表信度通过(大于0.65),其他三种均不通过;五种人格特质中,除随和性人格测量量表小于0.65 不通过外,其他四种人格的量表均可接受。

三、分析与讨论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见表1。表1 第二行显示,问题解决型策略与开放性、尽责性特质正相关,与内向性和神经质性特质负相关;第三行显示,回避型策略与开放性和尽责性特质呈正相关,与神经质性特质呈负相关,但是与内向性人格特质相关关系不显著。

2、调节效应结果分析

我们对信度通过的8 组变量组合进行了层次回归分析,输出结果显示:关系冲突和神经质型人格的乘积交互项p=0.006<0.01,调节作用显著;关系冲突与神经质性人格特质的乘积交互项p=0.028<0.05,调节作用显著;尽管内向性人格对回避型策略无显著影响,但内向性人格与回避策略的交互项的p=0.010,说明关系冲突内向性人格的交互作用对回避型策略有显著影响。

进一步分析关系冲突调节作用的方向和大小发现,神经质性人格特质越突出的员工越偏向于排斥问题解决型的冲突管理策略,当员工感知的关系冲突频率由低变高时,该排斥将减弱,即调节效应减弱了原作用,但方向并未改变;神经质性人格特质越突出的员工越偏向于排斥回避型冲突管理策略,不过变化幅度不大,当员工感知的关系冲突频率由低变高时,该排斥将减弱,调节效应略微减弱了原作用,方向也未改变;当员工感知关系冲突发生频率较低时,内向性人格特质越突出的员工越倾向于排斥回避型策略(注意是两个前提条件同时发生),而在员工感知的关系冲突频率较高时,内向型人格特质越突出的员工越倾向于采取回避型策略。

四、结论

由于量表信度的限制,本研究仅讨论了大五人格特质中神经质性、内向性、尽责性和开放性这四种人格特质和冲突管理策略中的问题解决型策略和回避型策略以及冲突类型中的关系型冲突。

本研究对冲突理论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加入了(员工感知的)关系冲突发生频率作为人格特质与冲突管理策略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在本文中,笔者清晰界定了数据结论是应用于中国职场员工间的人际冲突中,除了探讨不同人格特质对其采取冲突解决策略偏好的相关关系,还发现了员工对冲突管理策略的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感知的关系冲突频率的高低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关系冲突对员工处理冲突时发挥的作用,适当合理地设计工作环境以控制关系冲突发生的频率,有效预测员工个体的冲突管理行为,最终达到冲突管理的目的。

五、局限与展望

本文的局限之处在于量表的信度,尽管样本数量足够,但或许因为量表采自于西方,翻译等用词上还不太适合中国人的理解范围或使用习惯。不过大五人格量表因为在国内已经有多年研究基础和成熟规范的译本,基本都达到了信度要求。未来的研究我们将针对冲突管理策略量表的中文版进行改良,以期达到理想的信度指标。

摘要:职场冲突通常可分为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其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员工私下之间的关系冲突,更容易与个人因素(如人格特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员工所采取的冲突管理策略。本文通过对近千名中国在职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关系型冲突、员工人格特质和冲突管理策略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高中化学总复习阶段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