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专题

2024-09-12

人物访谈专题(精选8篇)

人物访谈专题 篇1

人物访谈专题策划书

一、采访对象

宣城本地的企业家

二、采访主题

谈创业历程,忆往昔岁月,展美好未来:给想要创业、正在创业的“新人”启示录

即:关于企业家对当年为何创业、如何创业、怎么创业的体会,在创业期间的失败,快乐,成功。对未来宣城本地经济发展的探讨,自身企业发展方向的畅想规划,对正在或者已经创业者的几点建议,关于将会面各种困难探讨。

三、采访活动的意义

挖掘和宣传宣城本地大型企业和企业家,对企业进行正面报道,增加企业和报社合作的可能性。并且为想创业和正在创业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为创业者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激励与督促作用。

四、采访方式

采取座谈形式,面对面采访。

五、采访时间,地点

选在一些比较轻松的环境场所。可选在周四,周五或周六下午的时间。

六、访问类型

创业先失败、后成功企业家、早年下海创业的企业家、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新兴技术行业的企业家

七、采访前期工作

提前预约用电话的形式与被采访者保持联系,最好提前一周预约

好。

八、采访过程

开场具有引导性,提问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注意礼貌。提问的问

题要随机应变,善于营造轻松氛围。比如开场可表示对他们的企业做

大做强的祝贺,并随之引出:他们之所以取得这样成绩最重要的因素

是什么呢。

其他预备的问题如下:

1、可以分阶段问一下当年创业、下海是怎么想的,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受到过怎样的教训。家庭的成员是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的。

2、印象最为深刻事。

3、除了荣誉和财富外的收获是什么?

4、如何度过

创业初期的迷茫期?

5、如何给未来定位?标是何时确立的?

6、最应

该做的事情,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最应该杜绝的想法。

7、对自己未

来的规划。

8、忠告。等等。

采访时因人而异。比如对于下海的,重在问他们是如何放弃铁饭

碗下海的,如何处理好家庭因为下海所遇到苦难或者挫折。对于白手

起家的企业家,主要是问是怎样从小做大的,体会与相关心得。如何

一步步走下来的。在遇到困难事实如何克服的等等。

采访的问题可分为引导性问题,过渡性问题,尖锐性问题和开放

性问题。最后以建议,忠告结尾。

人物访谈专题 篇2

1 人物的选择遵守真实性原则

文学作品因人物而伟大,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人物在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在专题节目中,人物至关重要。人物支撑着节目,人物是一期专题节目的核心。一期节目得到好的收视效果最终拼的是人物,所以人物必须准确。如何准确?只有用真实来保证。如何真实?就是写自己熟悉的人物。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之所以许多人许多版本的解读红楼,因为太经典,感叹经典的同时其实就是因为小说里的人物刻画的细致准确。归根到底,是曹雪芹就曾生活在这些《红楼梦》的人物中间,也许《红楼梦》的一号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作者曹雪芹自己。

近代鲁迅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从高中课本中的那个《孔乙己》,那个穿着破旧长衫的孔乙己,总在眼前挥之不去。他的可爱,他的迂腐,他的自尊,他的惶恐,他用手为小伙计耐心地写着“茴”字的四样写法和后来孔乙己用手“走去”的背影。为何孔乙己会如此感人、生动?笔者坚信:孔乙己是编不出来的。他一定是鲁迅亲耳所听、亲眼所见之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人物靠“想当然”是想象不出来的,也是推不出来的。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他有高山,也有大海。他有彩虹,也有乌云……因此,真实是选择人物的重要前提。真实仅仅是第一步,如果节目想做得好,一定要选择你熟悉的人,这也是人物选择要考虑的。

2 聚焦独特的凡人小事

电视观众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普通百姓,电视事业的繁荣有赖于他们的热情参与,基层电视工作者的生活氛围、工作职责都与他们息息相通,“凡人小事”是联系观众的情感枢纽。电视编辑记者只有通过自己手中的摄像机聚焦“凡人小事”,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才能与电视观众的心靠得更近。

第一,选择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采访嘉宾素材丰富,但是制作出来的节目却是有如鸡肋,食之无味,究其原因就是我们选择的人物个性不够鲜明。也许有人认为镜头是写实的,采访对象做什么,你就拍什么,人物个性是否鲜明无所谓。实践中,在事件同等重要、场景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个性鲜明的人物常常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染力。因此,选择外表独特的人物,这里的独特可以理解为是人物相貌的独特,人物言谈举止的独特,人物性格的独特。这种独特会让节目更有意思,观众因为没看过节目中出现这样的人物,所以爱看你的人物。

第二,选择丰富情感的人物。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且用某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电视艺术的实现在于沟通电视观众的情感,人们的情感都是相融相通的。选取容易引发观众情感的普通人物题材,并且题材中的人物要首先感动记者,因为只有记者被感动了才会表达给观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看外表与普通人无两样,但是他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其实还是一个人物挖掘的问题。

3 人物弧光展现人物好故事

人物弧光作为塑造人物的一种创作技巧,深受好莱坞欢迎,视听语言是相通的,无论电影还是电视,所以人物弧光也可以在电视节目中实现。所谓“人物弧光”就是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者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它具备隐蔽性、动态性、对抗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好的人物故事,不但提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还在其讲述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或变化。第一步,铺陈人物塑造特点,以当下眼前的人物状态入手;第二步,很快引入人物内心,从内心出发逐渐拓开;第三步,深层本性和人物的外部面貌发生冲突,即使不完全矛盾也要形成对照;第四步,在揭露了人物的内在本性之后,人物故事便开始给人物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他做出越来越困难的选择,这个时候也是人物的升华,这时故事最有看头的地方就有了,这些选择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人物。

有了好的人物,好的题材,好的故事,使节目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当电视人一步步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时更能使观众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不仅满足了受众需求,也利于新闻传播方式的持续发展。

摘要: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开花的形势下,人物故事化已成为吸引受众,折射社会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因此,节目中应该将人物作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真实性,独特性,人物弧光

参考文献

文化人物专题 篇3

1947年生于山东平原。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山东青联委员、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常委、民盟青岛市委副主委。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常务理事、青岛市国学学会会长及《国学经纬》杂志主编,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研究所所长。

曾先后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法国、荷兰等地区或国家举办个展或联展,并有百余幅作品被国内外的艺术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个人传略被收入多种大型辞书典籍,出版个人画集、画选三部。

刘健

1963年生于山东德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山东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青岛理工大学教授。

作品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多次赴国外举办书法作品展,被国际友人和文博单位收藏。多次获全国、省、市级书法等级大奖。主编《书法教程》等书,出版有《刘健书法作品集》(青岛出版社)。

杜建民

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高级教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市北区工委副主委,区政协委员。

其作品曾获全国书法大赛金、银奖,部分作品被国外大使馆收藏,并入编“中国书法家辞林”、“中国硬笔书法家鉴赏辞典”等典籍。

马承义

1944年出生。1960年入军校。历任教员、秘书、办公室主任;师、军级部队政治部主任。现任五洲金石书画诗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

其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银奖,人民日报艺术名家金怀奖等。曾入选、入编中华魂全国书画艺术大展,中国书法美术年鉴,中国书画宝典、中国书法家作品集等。

倪汉婴

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网艺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级书法师,青岛市书法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

作品曾获“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大赛书法精品奖”、“日本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金牌头赏”、新加坡“猛龙杯全国美术创作比赛”最高荣誉匾等。并入选“建国四十五周年全国名人书画大展”。先后被《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名^辞典》等收录。

于国辉

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城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城阳画院副院长、城阳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现供职于城阳区政协。

专题一 学习先进人物 篇4

(一)背景材料

1、时事政治复习指要:第一条

2、补充材料:

(1)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2)、烈焰之中筑大爱——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王茂华、谭良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3)刘国保,男,194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黄石市铜盛社区民调协会会长。退休后,他主动来到社区担任义务人民调解员,成立了“刘国保志愿者服务队”,经他调解的民事纠纷达60余起,为居民办好事、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达200多人次。2010年被授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在黄石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中被评为道德模范。(4)芜湖再现“彭宇案”,好心救人反被赖 王小马夫妇在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开了一家建材销售店。2010年3月19日,王小马开着三轮车外出送货的途中,遇到麻烦事。王小马说,当时妻子从后视镜中看到三轮车后面20多米处有人倒在地上,马上喊停车救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伤者董小芳(化名)“咬定”自己受伤与王小马有关。尽管交警部门认定这个事儿与王小马没关系,但是,出院后董小芳经常呆在王家不走。据李玉梅回忆:当天早晨7时许,王小马开着农用三轮车从三元老街送一批建材到豹山村一位村民家里,当行至肖旱路大潘村时,坐在农用三轮车副驾驶座上的李玉梅从后视镜中发现车后20多米处有人倒在路上,于是叫丈夫立即停车。“当时那个女的头上直冒血,人也昏迷了,旁边还倒着一辆电动车。”李玉梅说,后来路边还有五位路过的村民围观,看到女子伤情危重,李玉梅用手机拨打120,随后又到村口去接急救车,120赶到后将女子送到了医院抢救。据了解,董小芳头部受伤,伤势十分严重。由于报警及时,董小芳脱离了危险。4月21日,董小芳出院。王小马说,他意想不到的是,董小芳一家不但不感谢,还一口“咬定”其受伤与他有关。3月21日,她的亲属便来到王小马家讨要说法,一个月后,董小芳经常早出晚归“住进”王小马家。

(5)83岁退休老干部摔倒路边 在众人围观下猝死

2010年12月,福州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旬老依伯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人,没人出手。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时,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又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直到生命的终结。

(二)知识链接

九年级:

1、认识角色和责任的意义:

2、承担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3、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意义:

4、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5、如何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6、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7、负责任的表现:

8、不守承诺的危害: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10、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及要求(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及重要性

1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地位和作用:(2)形式:(3)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相关设问:

1、有关部门对郭明义、王茂华、刘国保等的表彰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公民②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这些模范人物的表彰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什么内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什么关系?

属于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在这些模范人物上表现了哪些良好的优良品德?

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助人为乐,舍生忘死,见义勇为,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

4、在学习道德模范人物的活动中,你打算怎么做?

①提高责任意识,关爱社会,热心公益;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③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文明行为;④识别各种落后文化并加以抵制⑤参与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补充材料中的(1)、(2)、(3)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②中华民族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6、我们青少年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如何向他们学习?)

a、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b、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的责任感。c、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d、我们青少年要肩负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7、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增强责任感?

a、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

b、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事业。c、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d、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8、我们为什么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a、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b、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9、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1)信守承诺、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勇担过错。(3)自觉承担责任。

10、我们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对个人和国家有什么意义?

a、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b、有利于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c、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11、补充材料中的(4)、(5)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什么问题? 部分人缺乏责任意识,道德素质低下,社会道德滑坡。

12、这样的事情会产生什么影响?

①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③会产生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冷漠。④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13、针对这些情况,有关方面应该怎么做?

国家:①加强立法,健全法律体系;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③加强宣传,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诚信社会。

如何拍好人物专题 篇5

众所周知,在各电视台自办的节目中电视人物专题片可谓是最具影响力的,同时也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作为一名电视人就应责无旁贷地让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在荧屏上闪亮登场,极力地弘扬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改革进取、富民强国的优秀品质和崇高行为,让他们真正成为当今第一媒体宣传的主流。由此可见,要拍摄制作出有影响的电视人物专题片,这不仅是我们电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必须认真履行的社会义务。朴素的情感是不可能替代精良的业务制作,因此,要想拍摄制作出高水平的电视人物专题片,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该借鉴的借鉴,该摒弃的摒弃。结合笔者多年的业务实践,现就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浅谈几点拙见。

一、电视人物专题片必须要突出一个“实”字

由于电视传媒自身所具有的喉舌作用,可以说即决定了其主要功能就是舆论宣传和政治导向。而电视专题片以其报道容量大,可进行深入采访与报道在电视节目中又占有极大的优势。人物专题片,更是众多电视专题片的重头戏。客观地讲,在每个电视台自制的电视节目中,人物专题片的优劣多寡直接反映出该台的节目拍摄制作水平。以本人一管之见:电视人物专题片就是要通过对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地拍摄制作来体现电视人物专题片以“实”为本这样一种作业理念。尽管电视人物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中

反映的人物有所区别,但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却是应该完全一致的。这一问题的提出并不是无的放矢,在个别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摄制过程中,失实及虚假现象可以说还是时有发生的。更有甚者,个别少数编导竟会把新闻性人物专题片和艺术性专题片相混同,拍摄制作出的人物专题片仿佛如电视剧一般。诸如:有的编导为了突现某些先进典型废寝忘食的工作场面,竞虚构出片中主人公因饥饿与疲劳而晕厥的镜头;为了表现某些公安干警勇斗歹徒的过程,竟特为让干警们重新抓捕歹徒。这一切由编导人为摆布出来的场面或镜头不仅失去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同时也程度不同地损坏了所要弘扬的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勿庸臵疑,拍摄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许多时过境迁的往事,那么,作为电视编导人员该如何运用电视这一手段来完成那些逝去的场景呢?这其中当然不同的编导有各自不同的处理办法啦。以笔者的经验而论,本人觉得可以用解说词的客观叙述,再配之以主人公生活工作过的环境或用过去的一些老照片来加以表现。但笔者认为最好还是让当事人用同期声的方式来回顾最为上乘。如笔者所拍摄制作的曾获全国首届体育专题片一等奖的电视人物专题片《魂系绿茵》。当时,为了深刻地反映出广大辽沈球迷对足球的痴迷与忘情,无数球迷为中国足球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所付出的努力这样一种真实情结,就是采用一首《球迷之歌》做音乐底衬,然后再配以无数组精彩的球迷“摇旗呐喊”的画面,如此处理不仅解决了无法

拍摄到老一辈球迷镜头的无奈,同时还真实地反应出新老球迷前仆后继的顽强、执着精神。但也不必讳言:为了完成节目主题的需要,有些场景或画面还是需要适当地摆布和组织的。但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那就是绝对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性去主观地伪照虚假场景。这一切人造的氛围都应与反映主人公真实生活相一致,否则是很容易弄巧成拙的。

二、电视人物专题片必须要避免一个“全”字 在拍摄电视人物专题片的过程中,许多编导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处理好以点代面、以小见大,也就是艺术创作中通常所说的解决好详与略的关系问题。可以说一个先进人物他的感人事迹一定是很多很多的,但要在几分钟、十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有限时间里在荧屏上充分展示出来,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要想塑造好人物形象,就必须要突出主人公闪光的某几点,然后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着力反映出最能代表其思想风貌的本质一面。一般比较被认同的作法就是,从某个侧面,用一两个代有典型意义的感人事迹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内含和精神境界。如果缺少鲜明的个性,其人物就会千人一面,宣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笔者也曾目睹过一些电视人物专题片,唯恐把先进人物的事迹说少了,于是就不厌其烦地从政治思想到工作学习,从艰苦奋斗到助人为乐,拉拉沓沓,面面俱到,简直就像一篇工作汇报总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由于要表述的事情太多,在语言表达上势

必只好采用大量浓缩的鉴定式语汇,且解说词从片子的头灌到尾;在画面处理上最终也只能是声画分离的空镜头盲目的组接,视听效果不“两层皮”那才怪了。在电视人物专题片拍摄制作方面,辽宁电视台曾获国际大奖的《沙与海》可以说在处理点与面、详与略上,为我们电视同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这部专题片通过对一个渔民和一个牧民平凡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的深入挖掘和细致采访,向广大观众展示出这俩个人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可以说让人看后,一唱三叹,印象入木三分。那么如何能在生活中找到主人公的闪光点,要需要电视人物专题片制作者深入采访,精心提炼的,这也是最见编导功夫的地方。在此笔者提倡以点代面,当然也反对以偏概全。要想通过典型事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好是客观的东西多些,人物专题片制作者的主观臆想要少些,让少而精的事实来印证人物的特质。只有避免了大而全的表现手法,才能使人物专题片做到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三、电视人物专题片必须要掌握一个“细”字

从常规状态上讲,人们观察、认识一个人或一件事,通常都是从某一个细节或微观开始的。特别是电视这一传媒,它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的,这就更要求编导者在拍摄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时要下功夫去努力地捕捉主人公生活中有价值的一些细节,即代有个性化的言谈举止或音容笑貌等。对一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有

时正是靠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来完成的。当年笔者在拍摄制作反映辽沈球迷的电视人物专题片《魂系绿茵》时,为了能透彻、准确地反映出铮铮铁骨的男子汉,他们对中国足球的那种痴迷,笔者除了运用大量的赛场上球迷所表现出的狂热镜头外,还恰到好处地用了几组能反映他们铁骨柔肠的细节画面。诸如,一些球迷们在赛前围坐在绿茵场上,谈笑风生地用粗针大线缝制球迷会旗,给营造赛场气势的彩球充气及认真清理场内杂物等等诸多花絮镜头,试图用这些能反映出内心深情的东西去极力地刻画他们对足球的酷爱,对中国足球腾飞的企盼。也正是这一些细微小事的入画才使得整个人物专题节目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看后回味无穷。不要小视这些细节的编排,它对完成整部人行专题片的作用真的是不可底估的,如果说在人物专题片的细节处理过程中能够做到:润物细无声,那才可谓是最高境界呀!

专题访谈类电视节目策划书 篇6

一、背景阐述: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云南网近期也发布发布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消费“大起底”》新闻,对在昆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起底调查。针对此现象,深入发掘制作一期访谈节目。

二、节目宗旨

大学生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针对云南大学生的消费,节目的宗旨旨在呼吁大学生理性消费。

三、节目定位

大学生及其有关的消费群体

四、节目内容

1、节目名称:《社会大调查》

2、节目形式:访谈节目(与场外调查采访相结合)

3、节目的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场内演播厅的录制

(1)、现场人员构成:

主持人2人(室内演播厅主持与室外调查采访主持)、嘉宾(采访消费情况请入现场的大学生1人、大学生的家长1人、市场消费调查员1人),现场观众若干(2)、演播厅的布置

舞台整体环境设置成蓝色的环境,有权威的感觉。舞台构成观众席和舞台两部分。观众席围绕舞台,舞台中央是LED显示屏,用于播放视频资料及室外的调查采访,舞台中主持人和市场调查员坐于舞台左边,采访的学生及家长坐于舞台右边。

(3)节目的具体构成细分

1.(同步画面:出现电脑或者屏幕关于该新闻的文字拍摄。)

云南网近日发布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消费“大起底”》新闻,对在昆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起底调查,云南今年未上调高校学费,但大学4年花费也不小,在昆读大学云艺学生最能花。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2.(切换演播室画面)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开启话题。邀请介绍画面嘉宾。

3.分析问题(同步画面:出现电脑或者屏幕关于该新闻的文字拍摄。)

语音旁白: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以在昆大学4年计算,云南艺术学院的学费、总体花费排名第一。云南艺术学院月均2836.5元;

云大的学费较低,但学生的生活开销并不比云艺学生低。云南大学月均2780元。

在调查的7所在昆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就学成本最低。云南工商学院月均也达到了2272元。(切换画面演播室)专家市场调查员与主持人分析 4.采访随机调查:对象一:各学校学生

问题一:同学是那个学校的学生?所读专业?和学费?

问题二:月消费大概费用?

问题三:消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书本教辅、交通、食宿、旅行等等}

问题四:自己对于消费高低的看法?

对象二:商家

问题一:购物群体学生的比例如何?

问题二:学生购物在店内产品层次高中低方面,哪类居多?

问题三:对于学生的消费看法?

5.(画面转切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讨论,学生们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读院校、专业也各异,且各自家庭的承担能力也千差万别,消费迥异。

6.(画面转切空镜头)学生走动,消费画面等等,同时语音旁白:旅游、聚会、校外培训以及个人爱好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花费不小。而恋爱群体的花费也是不菲,且无法精确统计。7.(画面转切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导向性对话:呼吁大学生理性消费。

8.主持人结尾收话。

五、节目主持人要求:

室内演播厅:着装正式,能稳定把控全场、具有应变能力和亲和力 室外调查采访:采访敏感度高,具有亲和力

六、节目形式

录播访谈类节目 室内访谈与室外采访相结合

七、节目的结构及具体要求

能够抓住时下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现象深入浅出,引导群体进行思考及进行导向正能量。

八、播出时长:10分钟一期 周播形式

九、播出平台:

微信微博、秒拍、优酷自建公众频道推出 云南本土热门网络频道《陈翔六点半》

十、宣传方式

1、宣传定位:调查的对象及相关人群

2、宣传目的:引起关注并能激发思考及行动

3、宣传平台:线上微博微信公众自建频道的内容图片视频文字宣传。线下与赞助商进行商品的绑定宣传。

十一、拍摄计划

拍摄日期 时间 场地 人员 拍摄内容 第一天 全天 室外各高校 主持人采访 消费调查 第二天 全天 演播厅 主持人、嘉宾 具体访谈

十二、拍摄人员安排

摄影:梅雪

主持人:王诩铭(室内)、黄茜(室外)剪辑后期:黄茜 录音:梅雪 黄茜

十三、拍摄设备

三脚架2台,佳能6D两台 镜头:24-700mm 50mm 24-105mm 双机位拍摄

前期策划准备2天 拍摄录制2天 后期剪辑1天

十四、附单期云南大学生消费调查访谈拍摄流程具体内容

主持人A开场白: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本期节目我们的话题围绕大学生月生活费展开。最近,不少大学已相继开学,每个月给多少钱生活费,这是让很多家长都犯愁的问题。然而有不少大学学生月生活费已高达3000元,那么为何大学生活变得如此奢侈?而他们的生活费又花在了哪里?今天我们的节目也请到了专家和我们一起讨论,“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去哪儿了?”有请我们的嘉宾市场消费调查员B,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她。

讨论环节:(嘉宾定位:市场调查员)

A: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开学了,但是有很多家长都很苦恼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那么你认为大学生生活费的标准是多少呢?

B:消费水平迥异,不同城市不同高校消费水准不一,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准也不一样吧。A:我们在朋友圈上可以看到一篇关于“云南艺术学院学生月生活费3000元”的文章,你看过这篇文章吗?

B:有看到朋友热发热议。

(转场,同步画面:出现电脑或者屏幕关于该新闻的文字拍摄。)

旁白:“云南网近日发布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消费“大起底”》新闻,对在昆的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起底调查,云南今年未上调高校学费,但大学4年花费也不小,在昆读大学云艺学生最能花。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以在昆大学4年计算,云南艺术学院的学费、总体花费排名第一。云南艺术学院月均2836.5元;

云大的学费较低,但学生的生活开销并不比云艺学生低。云南大学月均2780元。

在调查的7所在昆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就学成本最低。云南工商学院月均也达到了2272元。

A:你是如何看待大学生高额生活费这一问题的呢?

B:相比过去我们上学是消费几倍以上,不过看了这文章高额消费也不是一两个学校存在的,是高校消费整体普遍偏高。A:你们那会儿在大学的生活费是多少呢?

B:几年前的消费不会像现在这样高,七八百左右足够。

A:和现在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啊,那么你认为导致当代大学生高额生活费的原因是什么呢? B:我认为主要是物价上涨,还有人们生活水准质量的提高的,娱乐消费多样化也促进了消费,生活费自然就高了。

A: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节目组也派出了记者到当地高校进行采访,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视频采访

采访随机调查:对象一:各学校学生

问题一:同学是那个学校的学生?所读专业?和学费?

问题二:月消费大概费用?

问题三:消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书本教辅、交通、食宿、旅行等等}

问题四:自己对于消费高低的看法?

对象二:商家

问题一:购物群体学生的比例如何?

问题二:学生购物在店内产品层次高中低方面,哪类居多?

问题三:对于学生的消费看法?

A:在看过视频之后,我们能了解到高消费的大学生们还是有很多的,那么我们现场也请到几位同学,看看他们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同学:

A:每个月的生活费你有做过规划吗?

同学:有啊,毕竟大学了,会给自己一个规划,不然会成不够花的月光族。A:那么一般花销最多是哪一方面呢?

同学:吃饭跟交通,衣食住行也是基本生活保障。

A:好的,谢谢我们这位同学,对于同学们来说他们生活费做过了一定规划,千元生活费已是基本保障。那么我们的家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有请我们的家长代表。家长:

A:对于千元生活费,如此大的开销你能够接受吗?

家长:还行,只要不乱花。作为父母给孩子基本的零花也是应尽的责任。A:那么你考虑过要给孩子减生活费吗?

家长:不会,一般孩子不额外多要生活费就谢天谢地了。李:孩子有没有抱怨过钱不够花呢?

家长:是啊,孩子没有收入来源,偶尔月份娱乐活动下钱不够花就会抱怨。A:那么你是如何回应孩子的呢?

家长:跟他说一下注意节制使用,实在看情况不够花也会多打点给零花。A:通过对家长和同学的采访,我们能够了解到,孩子认为自己已经给自己的生活费做了合理规划,家长则很矛盾不知如何面对这笔开销。那么我们的专家就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呢? 虽然物价提高,生活水准提高,娱乐消费方式多样诱人,作为一个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同学们,倡导大家要:理性思维,理智消费。消费用在刀刃上,考虑自己的家庭学校,这样对自己自控能力是一个锻炼。

主持人A结束语:通过本期节目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依然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来引导的一个群体,倘若我们不予以引导,大学生们则容易在金钱上迷失自我。虽说如何消费是每个家庭的自由选择,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要区分合理与否,家长和学校有责任加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炫富,让节俭成为他们的共同习惯,让自强自立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体会 篇7

要想通过实际业务层面上的操作, 表现出内心质朴的情感, 拍摄制作出高水平、富有内涵的电视人物专题片, 务必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借鉴成功的经验, 吸取失败的教训。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现就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浅谈几点拙见。

一、电视人物专题片要体现思想立意

创作一个精致的人物专题片离不开立意, 即在作品中想通过人物表达什么思想。这个主题, 仿佛脉搏贯穿始终, 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 更是一种感情。通过别致奇妙的构思、有起有落的结构, 将有特点的人物作为反映的对象, 既艺术化又生活化地将人物呈现出来。

人物专题片构成核心分别是事、理、情。“事”, 片子中所发讲述的故事, 是反映事实的工具、抒发情感的客体, 体现的是在平常生活中不同的人;“理”, 人物背后所蕴含和挖掘出的思想和哲理, 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一定的提炼和升华;“情”, 则是在叙事和说理中的情感体验和抒发, 通过主人公内心的自然流露, 使人物有血有肉, 更加丰满。最终在作品与观众的互动中实现立意。

在创作的过程中, 首先是创作者自身的感悟, 然后才会引导出观众的感动。深入的剖析就能反映出一种人生感悟, 这种感悟才能乘着理性之舟, 直抵观众的内心, 启发人们思考。这就要求创作时有针对性地挖掘隐含在事物表象中的思想内涵, 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要从采访方式入手, 深入挖掘人物特征, 精心提炼生活, 然后通过符合被采访人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对话和故事, 挖掘到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电视人物专题片要突出真实

电视专题片在深入采访与报道中, 因为容量大, 范围广, 所以在电视节目中占有极大的优势。而人物专题片, 更是众多电视专题片的重头戏。人物专题片通过以“实”为本的创作理念, 对真人、真事、真情、真景进行拍摄制作, 虽然与电视新闻中反映的人物有所差异, 但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但是, 失实及虚假仍在在个别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摄制过程中发生着。甚至, 竟会把新闻性人物专题片和艺术性专题片相混同, 就好像是在拍电视剧一样。诸如:有的导演拍摄因饥饿与疲劳而晕厥的镜头, 来突现先进典型废寝忘食的工作场面;为了表现见义勇为的过程, 重新布置并组织人员拍摄相关镜头。这种人造的场面或镜头不仅导致事件本身的虚假, 同时也使得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毫无疑问, 在拍摄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时候, 涉及到许多时过境迁的往事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 该如何运用电视这一手段来完成那些过去的场景呢?不同的导演都有各自不同的处理办法。比如, 可以用主人公生活工作过的环境和一些老照片, 配合解说词的客观叙述来加以表现;也能让当事人用同期声的方式来回顾。如果为了满足节目主题的要求, 而必须组织相应的场景或画面时, 必须遵守一条原则, 那就是坚持生活的真实性, 避免主观地制造虚假场景。而且要与反映主人公真实生活相一致, 否则是很容易出现破绽的。

三、电视人物专题片切忌大而全

怎样处理好以小见大、以点代面, 是在拍摄电视人物专题片的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正是艺术创作中解决好详与略的关系问题。

每一个人物的事迹都是很多的、琐碎的, 而且很难在较短且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有条理的展示出来。所以说要想展现人物形象, 就必须要突出其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渲染, 着力反映出最能代表其思想境界的本质。一般比较常规的方法就是, 从某个侧面, 用一两个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如果无法体现个性的鲜明, 其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表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些电视人物专题片, 情节推进缓慢, 内容包罗万象, 简直就像一篇工作汇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由于想要阐述的内容多而杂, 在语言表达造成解说词从片子的头灌到尾;而且在画面处理上由于没有确定性的镜头, 只能进行空镜头盲目的组接, 导致声画分离, 视听效果也不能完全体现导演的意图。

因此在电视人物专题片拍摄制作前, 需要制作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采访对象就相关的问题深入探讨, 增加了解, 精心提炼他的思想, 最好是多使用客观的事物, 用事实来反应被采访人的特征。只有通过少而精的表现手法, 才能创作出富于变化、充满情趣、意味深长的人物专题片。

四、电视人物专题片要注重细节

任何人观察、认识一个人或一件事, 几乎都是从某一个特定环节或不起眼的事情开始的。特别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作用于人们视觉和听觉的电视媒体, 这就更要求导演在创作电视人物专题片时要努力地捕捉主人公个性化的言谈举止, 以及生活中有价值的细节, 它决定了对一个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

细节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它的运用在人物专题片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构建出的故事情节、展现出的人物性格, 是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人物专题片中, 细节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表达。

在表达情感的时候, 恰如其分地在细节上进行处理, 能使生活本身具有的情感力量更密集、更强烈, 比单纯抒情更容易使人感动。

2. 形象塑造。

通过专题片表现人物的时候, 如果没有具体的细节, 会让人感到空洞、乏味, 而用具体感人的细节塑造形象时, 往往会使人物更生动、性格更鲜明。

3. 集中强调。

在人物专题片中, 可以把细节作为一种强调手段来运用, 通过细节的描述、事件的挖掘, 有针对性地将人物形象、性格、情感等强调出来。

4. 挖掘情趣。

在专题片中加入有趣的细节, 可以使影片活泼、幽默、生动, 挖掘并制造出某种情趣, 增加观赏性。

不要忽视这些细节的编排, 细节来自对生活的观察、表现人物形象的分析、选择和捕捉。对那些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细节, 在片中要突出描绘, 要不惜笔墨把“戏”做足, 正是这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的衬托, 才使得整个人物专题节目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看后回味无穷。而且它所揭示主题价值、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态、传达情感的力量、构筑全部作品、展示人物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才能使片子更具感染力,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访谈专题 篇8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很注重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的题型一般以如下几种为主:(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小说人物的这些考题类型,我们做题时只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即可轻松应对: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四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知识】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准确解答有关人物形象的高考试题,还应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习惯上我们把主要人物叫“主人公”。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一篇(部)小说整篇(部)都是围绕着他(她)展开的。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她)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①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②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我们阅读小说时要能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还要能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典型题例】

一、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答“讽刺的方法”也可给分)。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能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进行分析。

我们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全文,依据问题具体分析。在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差拨是一个主要人物。能回答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把握住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小说第一段通过“一般罪人”的介绍,读者就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第二段差拨一上场,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一顿臭骂,其不可一世、仗势欺人的嘴脸暴露无遗。待林冲献上五两银子,他竟无耻地问:“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其诈人钱物的本性可见一斑。等林冲又取出十两银子托他送给管营后,差拨立马改变了态度,对林冲又是夸奖,又是许诺,其势利小人的面目表现得极为充分。将差拨的这些性格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就可以获得第一问的答案。

我们通读小说,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差拨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鲜明而富有表现力。不见林冲拿钱出来,差拨满脸淫威,对林冲又是辱骂又是恐吓:“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得到林冲的银两后,立刻满脸堆笑,夸林冲是好男子,“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并为其出谋划策,安排轻松差事。作者运用漫画式笔墨,在鲜明的对比中,将差拨这一势利小人的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含有浓郁的讽刺意味。

二、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解题点拨】母亲虽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但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较多,我们从这些描写中完全可以把母亲的形象分析出来。母亲不像“父亲”,已经是一个脱离了父亲概念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考生对“母亲”形象的把握,应该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感觉到这是命题者降低阅读难度的一个精心设计。对次要人物形象的读解,也应该紧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的常识。但试卷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却基本上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除“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外),这样的阅读要求,是否恰当?小说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如果能将这些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就可以归纳出“母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考点精练】

蝴蝶翅膀上的爱

于强

冷战时期,一堵高墙将美丽的柏林一分为二。12岁的玛丽与爸爸阿里克就住在离高墙不远的一座小房子里。

这天是周末,玛丽兴冲冲地回到家。放学时,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只蝴蝶标本。

玛丽和爸爸好不容易在小树林里捉到一只蝴蝶,玛丽小心地把蝴蝶捉出来,用针钉把它固定在了标本盒里。突然,玛丽大叫起来:“爸爸,你快看,蝴蝶的翅膀上有字。”阿里克以为女儿在开玩笑,可当他接过标本盒仔细一瞧,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蝴蝶的翅膀上果然有一行细小的字:“7月20日,晚上10点,辛克尔公园……”后面还有几个字已经看不清楚了。

天哪!这蝴蝶翅膀上的字会不会就是间谍们的杰作?阿里克心中既兴奋又害怕。根据当局的法令,举报间谍会得到重赏。阿里克不想要金钱和奖赏,只想让妻子从监狱里出来。十多年前,阿里克夫妇怀抱还在襁褓中的玛丽,企图爬过柏林墙,去过向往的自由生活,结果妻子被当场抓获,以叛国罪送进了监狱。十几年来,阿里克无时无刻都梦想着妻子重获自由。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阿里克捧着标本盒,心里非常激动:只要向当局举报这个用蝴蝶传递情报的间谍,妻子肯定会得到释放。而根据蝴蝶身上的提示,间谍可能在7月20日晚上,去辛克尔公园秘密接头,自己如果提前埋伏在那里,一定能发现那个间谍的真面目。

20日晚上10点钟,阿里克提前来到辛克尔公园,找了处比较隐蔽的高地躲了起来。阿里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突然,在明亮的月光下,一个男人从树林里走出来,站在空旷的草地上四处张望,还不时地看手表,仿佛在等人。由于光线太暗,阿里克怎么也看不清那个人的面目。

几分钟后,男人从衣服里掏出一只小盒子,取出一块小蛋糕。他在蛋糕上插上蜡烛,然后掏出一张生日卡,小声唱起了生日歌。歌唱完了,男人将蜡烛端起来将蜡烛吹灭。那一瞬间,阿里克惊奇地发现,他竟然是自己的邻居——昆虫学家森特。

森特烧掉生日卡片后,才慢吞吞地离去。公园里静悄悄的,只剩下阿里克,揭开了这个间谍的真实身份,反倒让阿里克犹豫不决了。

森特是个好人,他不但是个昆虫学家,还是个出色的大夫。当年霍乱在柏林肆虐时,森特整天忙碌,免费给大家量体温、送药片、打预防针,有时半夜里也要出诊。如今为了救妻子,要去举报森特,阿里克真有些于心不忍。

这天晚上,玛丽突发高烧,阿里克请来了森特。森特为玛丽打了一针,不到半个小时,玛丽退了烧。阿里克为了表示感谢,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好酒与森特对饮起来。不久,森特喝多了,他竟凑到阿里克的耳边说:

“老伙计,你……你也许不知道,其实我是个间……间谍。”

“啊?”阿里克装出惊诧的样子。森特大肆吹嘘他的本事,说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间谍,杀过不少人。他养的蝴蝶拥有一种特殊品种,他们只对紫兰花感兴趣,只要他在蝴蝶翅膀上写上情报,将它们放到野外,蝴蝶就会自己飞到种了紫兰花的同伙家中。

原来如此!阿里克恍然大悟。考虑再三,他终于走进了警察局的大门。

森特被逮捕了。三个月后,他以间谍罪被处决。随后,因为阿里克举报有功,他的妻子被提前释放。

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柏林墙随着祖国的统一,不久轰然倒塌。阿里克一家也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一天,突然有人敲门,是一个陌生的老妇人。老妇人取出一只盒子,交给他:“这是我儿子临终前托我交给你的。由于我一直生活在高墙那边,没有办法见到你,如今我终于完成了他的遗愿。”

阿里克吃惊不已,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20只蝴蝶标本,每只蝴蝶的翅膀都写满了文字——

亲爱的兄弟阿里克:

其实我并不是间谍。当那道该死的柏林墙竖起时,它分离了我和我的母亲。虽然我与她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条街道,却犹如相隔万里。警察、狼狗、铁丝网、机关枪……把我与母亲阻隔在了两个世界。我与母亲暗地里商定,用喜欢紫蓝花的蝴蝶传递信件,想不到此事竟然被你发现了。你也许不知道,在辛克尔公园,其实我已经看到了你。你躲藏的地点实在是太糟糕了。那天晚上,我是去给母亲庆祝生日的,我相信在那里点起蜡烛,母亲会在高墙那边看到我的烛火,听到我的祝福与祈祷……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要冒充间谍?事情很简单,我不愿意让可爱的玛丽和我一样,承受失去母亲的痛苦。我得了癌症,快要死了,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一位母亲回到她的孩子身边。阿里克,我不怪你,换了是我,我也会那样做。

阿里克满脸泪花。

1.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你从蝴蝶翅膀上读到了哪些爱?

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的词“机会”和“如此”分别指的是什么?

3.在文中找出与“因为阿里克举报有功,他的妻子被提前释放”相照应的句子。

4.文章对阿里克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

5.阅读全文,请你对森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考点预测】

3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30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3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儿子上小学,男人靠种地和养些鸡鸭过活。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3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3号床的男人,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3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3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3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3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从医院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3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嘿嘿……”男人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接济着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1.文章第一段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这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对男人进行了什么描写?突出了什么?

3.本文虽短,但在人物塑造上却极有特点。请你从文中涉及到的两个男人——3号床的男人和1号床的男孩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性格特征。

4.本文极力写男人邋遢的外表和大大咧咧的性格,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说说男人仅仅是这样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误区提醒】

从以往的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常犯如下错误: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这些错误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为了少犯或不犯错误,我们做题可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考点精练:1.阿里克对妻子儿女的爱、森特对阿里克一家人的爱、森特对母亲的爱。2.“机会”是指阿里克可以通过举报间谍来使自己的妻子提前出狱;“如此”是指阿里克在公园里发现翅膀上带字的蝴蝶的原因。3.只要向当局举报这个用蝴蝶传递情报的间谍,妻子肯定会得到释放。4.在发现蝴蝶翅膀上有字时,他的心里是“既兴奋又害怕”,他为这件事可以使自己的妻子提前出狱而感到高兴,又为这件事的危险而害怕;当他得知那个间谍就是森特时,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在他看来森特先生是个好人,他不想因为自己而害另外一个好人;当他听到森特喝多了酒以后说的一番话时,他下决心举报他。5.有医德,富有爱心的出色的大夫;爱母亲,敢于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阿里克一家人的团圆的好人。

考点预测:1.“我”为什么要讨厌3号床的那个男人呢?作者把自己对那个男人的感受提到前面来写,这样通过悬念的设置,就激起了读者的兴趣,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也很自然地开启了下文,过渡到下文的描写当中去。2.对男人进行了外貌的神态描写,突出了其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表现了“我”对他的讨厌。3.1号床男人:这是一个农民形象,有阔绰的出手、邋遢的外表、大大咧咧、喜欢吃肉的特点。但是他却有一个细腻而柔软的内心世界。他想周济1号床的病友,怕伤人家自尊,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花高价买蝉蛹,说明他具有朴素但又崇高的内心世界。1号床男孩:这是一个很懂事的男孩,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的热水供应。男孩聪明,很有孝心,能找到赚钱的途径孝敬母亲。4.不是的,他还是一个粗中有细、富有爱心的人。这从他的话“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可以看出来。其实他早就想周济1号床的病友,但是怕伤人家自尊或者人家不接受,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花高价买蝉蛹,以此来周济他们一下,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收下钱。5.采用了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总结了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有力地突出了男人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上一篇:年幼儿园学前班工作计划下一篇: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