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模板(共11篇)
导学案设计模板 篇1
高中政治导学案 高中政治导学案教学设计策略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导学案;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已有的学习基础,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目标要求,独立自学、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执行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和讲解引导,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导学案是教师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自学提纲式的课堂学习步骤,并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老师所指引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参与学习,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了政治课堂中老师“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模式,倡导的是”以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解决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最后,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构建知识框架。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堂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中,关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让学生回家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1997年3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蒋敏然撰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年第三期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导学案设计模板 篇2
我对怎样设计导学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其实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 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情况,上课前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 将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提示, 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为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科学地将一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内有优、良、中、差四名同学,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依次称之为A、B、C、D。对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我们设计让A自行突破,或帮助优者攻破难关(需要说明一点,对某些问题, 他们甚至有着比老师更好的方法, 是他们教老师,这是一个短暂的角色转换,将形成课堂上的亮点。 ),然后由A带B,再带C,最后影响D……这样,所有同学对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 必然使更多同学掌握更多知识,这种掌握可能来自老师的提示,也可能来自组内讨论,更多的则来自于自己的扎实预习。当然,对一些非基础性的、灵活性大的难题,对分组的D类同学而言,可能永远无法逾越。但对重点基础性知识,他们应该初步掌握,就他们本人而言是一大进步。这样一来,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老师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显然,学习优秀的A同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相当重要。正如羊群的从众现象,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赶着一群羊前进,如果在前面横一根棍子,排在前面的领头羊就停止脚步,后面的羊就都停下来。如果抽领头羊一鞭子,一声吆喝,它便跳过棍子,后面几只羊也跟着跳过去,这时候,撤去棍子,让羊群中央畅通无阻,有意思的是后面的羊在走到相应位置时仍跳一下。显然,它们的起跳已经没有跨越意义,原因是前面的羊跳了它就跳。这种从众现象正好说明学案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小组内的A同学,如果连领头羊都无法跨越,那么学习任务的向下分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请同事们不要拿这里的羊群比做学生当歧视。尊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修养,这里只是说明一个道理。
其实, 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问题是一个可以展开讨论的话 题 ,我们完全 可根据实 际情况 ,结合学科 特点、学生 特点进行多次尝试,找到一种最合适的、很有学习效率的分组方案。
最后,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更是不行,思考得不深、不透同样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生重点学习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重难点,上课所学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完全投入地认真听讲,因此重点知识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 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导学案反馈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设计初探 篇3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导学案”的设计要“精准”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开始,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的。它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为目的,起到贯穿课堂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一课时,我布置给学生的导学案是:“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字1、2、3、4、5、9、0、0、0、0,组成你自己喜欢的多位数,举例子说明你是怎样读出来的?然后请仔细分析它们的读法分别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设计的导学案目的性非常强,直接告诉学生研究作业的目的就是要你读数,总结读数的方法,然后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为提高课堂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导学案”的设计要“浅入
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时,我给他们设计的“导学案”是:“5+3=(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我的计算方法是:
”在课堂交流时,竟然出现了近十种计算方法,有一个一个数的、接着数的、画图表示的、摆学具的、还有编故事的……真是出乎意料!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能通过操作、查找、观察、推理等进行学习的内容,尽量地引导他们在“我的发现”中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一些方法或规律性的东西来,以达到知识的内化。
3.“导学案”的设计要“开放”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开放性的原则。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和厘米,对单位之间的转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本虽然只是以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化作为学习内容,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还是设计了一题开放性的问题:“你还想研究“毫米”与哪个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呢?”没想到,在这节课中,最为精彩的交流就是这个问题。
二、导学案的设计类型
1.“感受型”导学案
所谓“感受型”导学案,应突出“感受”两字。“感受型”导学案因要求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单元或某个知识点做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设计要任务简单明了,易于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初步感知新知,以学生的初步感知为目标,不做过高的硬性要求。它可以分为“大感受”和“小感受”两种类型。“大感受”适合于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它是对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体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小感受”则适用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它可以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计成口述或学生游戏的形式。如 “感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一课的导学案,我把它设计如下:
感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导学案
同学们,请阅读课本第二单元,找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实物,仔细观察,挑战自己,完成下表。
我的发现:
这是一份五年级的导学案,设计时遵循了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原则。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实物或者网上观看相关的PPT,都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部分学得好的学生不但了解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在我的发现中,不但能归纳出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还提到了求它们体积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认识型”导学案
“认识型”导学案 是在“感受”型导学案的基础上有侧重地分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它的设计目的要求高于“感受”型导学案,要以学习的知识点为目标,围绕该重难点,以例带理,以例引理,使得学生明晰概念,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达成一定程度的数学认识。一年级的导学案,要求设计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紧紧围绕计算方法的研究,鼓励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多样化,既联系实际认识了减法的意义,又突出了本课的计算教学。
3.“整理型”导学案
“整理型”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完成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对该单的知识进行梳理而设计的。它的设计要求学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梳理思路,查漏补缺,尽可能做到所学尽在掌握中。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不但可以理清知识间的关系,还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反馈,交流,能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篇4
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一、理清“导学案”框架结构及内部逻辑关系
1、以“课时”为基本单位设计导学案
(1)一般以课时独立成篇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
(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2、理清每课“导学案”各个要素的逻辑关系
(1)每课“导学案”的基本栏目之间关系
我们一般把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分为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其中“学习目标”板块是整篇导学案灵魂,统领整全篇,其他板块均为其它服务,作它的子系统,因此,它在位置上居于篇首,编辑上应用不同字体和横线隔开的方式予以区别对待。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栏目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在编辑上这几个栏目既体现整体,又相对独立。
(2)“导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之间的关系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
二、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
1、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
在教案中,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然而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我们办法如下:
(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如《不等关系》课的学习目标:知道不等号涵义,说出不等式的意义,会用不等号表示常见的不等关系。其中“知道、说出、表示常见的”等词语既表示学习方式又指出了达标程微信公众平台:校长视野 微信号:xzsy365 每日三篇干货推荐!校长视野,精彩不容错过!
度。
(2)学习目标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不等关系》课中学习目标与下面“2”中所列学习环节大体一致。
(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
我们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编写使导学案克服了过去习题超前布置的现象,减小了学习难度,减少了作业容量。当然,目标确定的恰当是否致关重要,需要教研集体研究决定。
(4)学生重点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学习环节的设计方法
(1)“双命名”或“三命名”学习环节
我们把每课学案划分为3-5个大的环节,采用双命名方式,前面是学习方式,后面跟学习内容。如:在学习《不等式关系》课的命名如下: 第一环节“自主阅读—联系旧知识,认识不等号”,第二环节“指导学习——不等关系的意义”,第三环节“自主练习——列不等式”,第四环节“引导探究——在应用背景中列不等关系”,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不等关系回顾”;有时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也有一些采取三命名的方式。比如在学习《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课中的第一环节:“自主阅读——类比全等三角形相似条件,思考相似条件”,其中“类比”一词指明了学科思维方法。
(2)根据内容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模仿学习、自主练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指导学习、引导学习、归纳总结。
3、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与经验
1、指令、指导语言与问题任务的处理方法
(1)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2)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实验等。下面方框是“单项式概念”的一个学习活动。通过上面两种方式既清楚地展现了学习的程序,又较好地表达要研究的问题。
2.列代数式—观察并归纳共同点—写出单项式概念—阅读相关概念—勾画出关键词(1)火车以v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1.5时后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千米.(2)某校学生总数为x,其中男生占总数的,男生的人数为.(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高为h,则它的体积为.【归纳】以上几个代数式都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阅读】一个单项式中,其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一个数字是0次单项式.微信公众平台:校长视野 微信号:xzsy365 每日三篇干货推荐!校长视野,精彩不容错过!
2、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而不是展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对考生独很难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应为问题思考留有空间
一是为问题它可以方便学生作解答之用,但更主要的意图是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既便是这些空白不需要作答,只有留有空白,才能给予学习者思考的空间,就象作画一样,留有“飞白”,才能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否则,学生在学案引导学生中不容易把握问题关键和重点。
4、每个活动应展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
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动,应体现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体现分析过程,解答规范过程和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的环节;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三、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与是集体的智慧。我们最开始编写的学案,经常出现一个作者编写设计的内容在教学中并不被其他教师采用。是由于缺乏集体共识:对用学案实现课堂导学存大分歧,对教材的理解不一致,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把握差导较大。后来,我们把编写学案的老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对每一个教学目标必须达成共识。
2、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第一页为书的左面,第二页为书本的右面,当学生打开一节学案后将不另外翻页。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3)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孙权劝学》导学案设计 篇5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资治通鉴》,提供了《孙权劝学》的导学案,快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导读指导】
一、有关文中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请君入瓮 口蜜腹剑 桃李满天下 冰山难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学习步骤】
一、朗读课文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自检:A,好 B,还需练习】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小组互读,检查朗读情况。【组内竞赛:组长指名朗读,组内评选优秀诵读者】
4.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二、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蒙辞( )以军中多务( )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耳 自以为( )大有所益
及( )鲁肃过寻阳 即更( )刮目相待
蒙乃( )始就学 权谓( )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过: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孤: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吕蒙( )学—— 鲁肃( )学
2、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请从原文中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3、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就你对课文的了解,完成下面的板书。
对部下既 ,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
性格特点
孙权 劝 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性格特点
吕蒙 学
敬才爱才, ,对朋友的进步 。
性格特点
鲁肃 学
5、你从这篇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合作,理解探究
深入理解课文,探究人物人格魅力。
1、品味孙权的话语,你认为孙权说话的技巧在哪里?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的什么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2、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后,为何“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堂检测】 拓展延伸。(文言文阅读练习)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见于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1、读文段,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解释下列词语。
及: 就学:
惧: 自若:
3、根据短文意思用竖线断句。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
4、根据短文翻译句子。
(1)母愤因以刀断机。 译文:
(2)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译文:
(3)学何所至矣?
译文:
5、你认为“孟母”为何“断机”?
【课堂反思】
我的收获:
浅谈“导学案”设计编写与使用 篇6
双丰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伊春152511
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课堂教学,伴随黑龙江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推行“自主学习―交流展开―效果检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轻松、高效、主动地去学习,在老师精心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都快乐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发展提高。精神实质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师生活动中的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教学工作由以教为中心的设计教案向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学案转变。它的重点意图是抓课前预习,以教师设计好的导学案为线路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课程、熟悉知识。导学案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不仅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也是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能力的媒介,同时还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纽带。经过几年实践和探索,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够有自己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那么导学案质量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载体,如何设计、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呢?下面谈一下。
1基本概念――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要以“学”为重点,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点精练为策略,以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创新思想为方向,以课堂有效为目的。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基本原则――贯彻新课标理念
2.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努力做到信任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锻炼和培养能独立完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中体味学习乐趣。
2.2探究性原则
教学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教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
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所以 “问题”是关键、是核心,因此教师设计编写导学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构思和设计上,问题设计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2.3分层性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导学案问题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关注每位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低起点,小台阶,步步清。
2.4能力立意原则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要依据三维目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导学案内容及设计说明
以新授课导学案为例
基本内容。“三案合一”即预习案、探究案、检测案合为一案。
①学法指导:结合学情、考情安排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明确预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②学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内容具体实际。
③预习案:设置知识链接,体现与本节相关知识点。
④探究案:贴近教材,围绕目标,凝练2―4个疑难点问题,以交流研讨形式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激发学生思维火花,进行思维训练过程,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⑤检测案:主要是结合本节知识点进行双基训练,消化理解概念、公式、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
4导学案的形成
导学案以学生“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时注意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4.1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
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主要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
4.2在“备学生”上下功夫
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 、个体差异等。
4.3广泛利用教育资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取舍,合理整合,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
4.4设计学习过程
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具体过程如下:①自主学习;②交流展示;③效果检测。
每一环节都要有具体问题。
4.5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效果检测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根据不同学生分层次、分梯度设计难度,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做到有的放矢。
导学案没有固定模式,好的导学案一定经历“三常”:“常设计常钻研”、“常设计常修改”、“常设计常补充”。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学生学习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领神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总之,只要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能够达成目标的就是优秀的,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就是最棒的。
“弦切角”导学案设计 篇7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 教学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 强调方法情感, 转变评价方式, 还课堂于学生, 学生从“被灌、被教、背双基技能”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幕后走到幕前;教师从幕前隐到幕后,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 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设计方法
导学案就是以课本 (教材) 为平台, 创造性地在课堂上将所有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教给学生, 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书, 大胆交流, 解决 (所预设的) 知识情景问题串, 以书面形式呈现与学生面前, 规避了教师用语随意和不确定性。教师有充分的时间, 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 构建生生、师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新课型教学关系, “强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 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导学案设计
1.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P15“弦切角”。
2. 学习目标
(1) 理解弦切角的意义。
(2) 探究弦切角定理生成过程。
3.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类证明——增强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内化知识——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增强数学核心内容的应用意识。
4. 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对圆周角定义、定理证明方法探究新旧知识联系, 精心有效地转化, 由特殊到一般的生成知识, 积累数学思想方法, 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5. 学习过程设计
【问题情境一】可联系上一节“圆周角”的定义, 你认为“弦切角”应该怎样定义, 通过画图说明, 给学生们交流讨论的时间为3-5分钟“隐去”。 (答案:顶点在圆上, 一边是圆的弦, 另一边是圆的切线的角就是弦切角。)
【问题情境二】联系上一节“圆周角”定理, 结合画出弦切角的图形, 你能猜想出弦切角定理的内容吗?用3-5分钟时间, (1) 不难得出这个弦切角∠BAC只可能和AMC (8) 有关; (2) 在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当弦AC是圆的直径时 (∠BAC=90°=21AMC (8) ) 。最终得出结论是:线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度数的一半。
【问题情境三】你怎样证明这个结论呢? (8分钟) 证明了是定理, 证明不了给出一个反例。
可联系上节内容结合问题情境二特殊情况, 证明一定要分类, 应按什么标准分类?内容隐去供学生们思考探究 (一弦切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类:一是圆心在弦切角外, 二是在上, 三是在内, 在上问题情况特殊, 那么其它两类转化为特殊。证明略, 从而得弦切角定理内容) 。
【问题情境四】通过本节内容与上节圆周角定理联系又能得出弦切角定理的另一种叙述形式吗?
回答: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
【问题情境五】既然你已经获得弦切角定理的知识, 不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例题。
例:已知:∠OAC=∠BCA, EF切⊙O于D。求证:BC∥EF (易证出略去)
练习与评价:例6.练习, P16.第1题
6. 学习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提示?结合学习目标、重难点回答。 (教师积极评价)
7. 作业布置:P16.2
已知:△ABC内接于⊙O, ∠CAD=∠B。
(1) AB经过圆心O, 求证:AD是⊙O的切线。 (2) AB不经过D圆心O, 求证:AD是D⊙O的切线。
深层次思考“弦切角定理的逆命题”
8. 板书设计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31
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由原来的依靠教案上课的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转变为以学案导学,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案导学”顺势而生,导学案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的作用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导学案注重学生主体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主,教师运用具体的英语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英语的世界里进行探索性学习。诚然,导学的有效性成为导学案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
2.指导学生分层次学习。学生是有个性的学习主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学习中也要分层次指导。目前初中英语的教材多呈现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语感以及英语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具有效性。知识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研究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呈现次序,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等逻辑顺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学生的层次性使其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考虑,便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运用
(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彻底吃透教材的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进行分析,分别准备出教案和学案,充分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案的设计要严格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合理地设置学生学习的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八年级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课的导学案中,在成果的展示环节里,我安排了选词造句,按照语法进行组合,根据句子观察频度副词使用的区别、表格填空、问答口语练习等,都以完成下列课堂目标为核心。
(1)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2)掌握表示经常、总是、从不、有时等相关频度副词的使用以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能够和“every day、once a week”在句子中的位置区别开来。
(3)通过课堂各项练习,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导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
1.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很多学生的见解,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竞赛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
三、学案导学过程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指点和帮助,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还要传授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规律,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外,教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详细解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练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Unit 4 What would you do?导学案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帮助他人,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掌握虚拟语气的使用: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并在虚拟的情况下学生是如何去处理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会用虚拟语气提建议,学生会用虚拟语气谈论一些事情。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设计在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便于学生通过探索独立掌握知识。此外,导学案的教学还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2]刘彤霞.“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
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 篇9
一、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学习目标依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
【学习重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统筹兼顾,分别确定重点和难点。
【学法指导】呈现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与指导性。
【知识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铺垫知识,相当于“引桥”、“拐杖”的功能。如本节课内容简单,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无障碍,此板块可省略。
【自主学习】本板块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等内容设,计要控制难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本板块内容一般应是2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要求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通过本板块设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目的。本板块内容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点,要求教师务必依据学习目标、吃透教材。探究的问题要控制数量。(注: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建议教师将问题通过具体活动的方式呈现)。
【整理学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达标测评】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精选精编练习,难度适中,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要求当堂完成。
二、教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设计,行为主体是学生,表述应具体,可操作,结果性目标具有可测性。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分别确定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选择和使用阅读、对话、讨论、辩论、展示、实验、演示、观察、模仿、讲授、游戏等方法,根据简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灵活运用。
【问题导入】要从教与学统一性出发,从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问题情境设计,突出问题导入的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实效性,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互动合作】以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为起点,创设良好的互动合作的氛围,精心设计互动合作的内容,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组织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设计要注重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期,设计好应对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达到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体验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馈,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活动体验、增强合作能力。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巩固拓展】巩固重在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提升,拓展则是新知识、新能力的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
【布置作业】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设计活动类或纸笔类的作业,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
桃花源记导学案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
2、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创作方法,理解 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3、学习记叙的详略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
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朗读课文,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词语,掌握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了解方法,理解作者寄托的感情,详略的写法。
第三课时主要任务:背诵课文,巩固练习。
第一课时授课过程:
课前导学:
1、查词典,掌握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
2、查资料,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3、预习时至少读课文5遍,而且必须是朗诵,不能默读。
一、检查预习的情况。
1、写出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2、交流查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3、指定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认真欣赏并作出适当的朗读评价。(包括背景)
二、自主学习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在下面:
2、一词多义:复前行( )不复出焉( )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 便舍船(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寻病终(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
3、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三、合作探究学习
1、学生参照注释,逐字逐句精读,尽量自己读通。确有疑难,小组中探讨解决,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问。
2、掌握下面的古今异义词: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义:
见太守 ,说如此 古义: 今义:
屋舍俨然 古义: 今义:
缘溪行 古义: 今义:
3、找出出自本文的七个成语,写在下面:
4、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1)本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
(2)本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内容?
(3)写出渔人的行踪:
四、课堂小结:桃花源实在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果你也是在无意中进入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你会怎么样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五、课堂检测: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后遂无问津者
2、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3、《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叙述了渔人的 ,层次清晰。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授课过程
一 、预习导航
1、辩明字音 垂髫( )发髻( )俨然( )
阡陌( )( )诣太守( )两鬓( )邑人( )
豁然( )遂( )骥( )郡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4)欣然规往:
二、自主学习
1、将“渔人”、“村人”两词准确的填入文中括号内。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用采访的形式熟悉课文内容,深化理解。
由学生设计采访提案,讨论想提出的问题。课堂模拟采访现场,受访者与采访者均可由学生扮演。
采访一、对象: 桃源人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
5.有一个渔人无意中来到这里,能说说你们见到他当时的感受吗?
6.他回去的时候你们对他有什么希望没有 ?
7.如果你知道他出去后就直接去报告太守,让太守派人来,你们有什么想法?还会让他回去吗?
以下为观众自由提问时间。
采访二、对象: 武陵渔人
1. 你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 见到桃花源时,你有什么感受?
3. 桃源人给你什么印象?
立足学生差异,精心设计导学案 篇11
华国栋教授所著的《差异教学论》一书指出,“差异教学”的立足点是群体中的个体,设计思路是承认学生的共性,在设计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内容、活动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选择和调整,将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现行的导学案是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精心设计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课时计划。如何立足学生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导学案呢?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设计。
一、设计有层次的学习目标
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首先要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紧扣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本节课的最近目标。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学情,明确他们具备了哪些知识,需要哪些知识,缺乏哪些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哪些知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等。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要有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基础性目标,主要以“识记”“理解”“应用”等方面的目标为主,也要有为优秀学生提出的发展性目标,主要以“分析”“评价”“综合”等方面的目标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教师表述学习目标时要用外显的行为动词说明白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的导学案,我这样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说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错误所在;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中“或”的含义及定律成立的条件;学习科学家养成敢于质疑,敢于向前人挑战的科学态度及牛顿的善于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科学研究态度。这样的学习目标全面、有层次、易理解,能使学生产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动力,便于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设计有层次性的引领问题
教师设计自主学习内容时,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合理调整学习内容,设计有层次的引领问题。要针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同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做到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如:教学初三物理《动能》一节,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时正确地理解“能量”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的引领问题:你能用“能够”造个句子吗?句中的“能够”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了自己所造句子中“能够”的意思,运用简单的类比法,便会理解能量的含义中“能够”的意思,即物体能够做功表明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并不一定正在做功。
三、设计一一对应的练习、检测题
这里的一一对应指题目的考查点要与学习目标的要求一一对应。问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融会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检测题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后进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对中等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提高能力的培养上;对学优生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培养其创造能力上。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的自主检测题也要分层分类,要让学优生从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检查看到自己的收获。
四、设计个性化的课后延伸内容
为了克服课堂检测多局限于基础知识检测的弊端,我们还将过程性检测延伸到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通过开放性实验研究,实现发明创造;了解生活,撰写小论文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完成作业,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