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性教育

2024-05-20

大学生健康性教育(共8篇)

大学生健康性教育 篇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 1009班 李雪娣 20103181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

班级: 学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 1009班 李雪娣 20103181 大一下学年,我们学习了校医院开设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了解如何让自己过更健康的生活。通过这门课,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包括大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在平时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在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如何进行救助等等问题。

在平时活动中,大学生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导致受伤。这些小伤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作息,因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更有甚者,有些伤没注意的时候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通过这门课,我还明白了很多自救的小知识。

首先,一定要记住,总的急救原则,就是要保证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同时防止失血过多,尽量恢复伤者的意识。沉着镇静, 明确状况,分辨缓急,有意识时优先恢复呼吸和心跳,无意识有呼吸防窒息紧要,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恢复,大出血马上止血等等原则。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尽最快的速度,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因此,我们要镇定有序的指挥,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迅速而正确地转运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健康合理的作息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 1009班 李雪娣 20103181 一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和工作应劳逸结合,这样身心才能健康。一些人常纵情欢娱,甚至通宵达旦。这种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与人体生物钟运转相悖,会导致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紊乱,医学家称为“生物钟磨损”,直接和间接地诱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导致心肌梗塞、腰肌劳损、消化不良。而长期的心理紧张,或兴奋或沮丧,容易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出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症状,更会使人郁郁寡欢,患上抑郁症。将为疾病、早衰,甚至短寿敞开大门。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总之,通过学习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我们提高了健康知识水平,改善了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有效预防了心理疾病,促进了心理健康,形成了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降低了常见病的发病率。因此,开展这门课是十分有意义的。

大学生健康性教育 篇2

1 健康与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 (Health) 概念的产生和正确健康观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最早的健康观是机体没有疾病并且不虚弱, 或者功能活动正常。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进行了比较科学的注解:“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 而且包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它明确指出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 把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看待, 把生物、心理和社会三者兼容, 从根本上纠正了“健康就是无病”的健康观。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将健康概念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 即“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 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一个完整而又科学的健康概念, 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状态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而且对人类健康内涵的寓意理解得更为深刻。

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是以信息传播、行为干预为手段,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它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健康教育, 其实质是一个干预过程, 其核心问题是改变教育对象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特点是使人们自愿地参与到有关自身健康的实践活动中去, 当人们接受了有关自我保健的知识与技能之后, 会自觉地改掉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 诸如吸烟、饮酒、等。

2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因面对的群体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大学生而言,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健康观念教育、自我保健教育、常见疾病预防教育、健康行为养成教育、卫生管理法规教育等。其目的是增加大学生的卫生知识, 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改善生活质量。

2.1 健康观念教育

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当前社会处于快节奏、多变化、强竞争的信息时代, 对人的机体、心理素质的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必须从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入手, 让他们明确健康的概念、内涵、标准, 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健康对人的生活、家庭、事业的重大意义。

2.2 自我保健教育

中国21世纪医学教育研讨会指出:“到21世纪我国的卫生服务将转变为卫生保健型体制, 突出预防和自我保健, 人们应学会自我诊治、自我照顾, 由求助于医疗机构向求助与自助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我保健教育的内容包括:卫生习惯的养成、维护健康的方法、预防疾病的办法、自我健康状况的基本判断、自我基本治疗 (常用药的使用) 以及在医疗机构诊治后的继续自我保健等基本方法教育。同时还包括对在突发意外事件中能够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的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2.3 常见传染病预防教育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过去、现在乃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传染病对学校的危害尤为突出, 由于大学生人群集中、生活集中、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条件有限, 因而, 大学生是传染病的多发群体, 传染病对学校的影响极其严重, 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传染性强, 难以治愈。在进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育中, 应对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教育, 既要消除大学生对传染病的恐惧感, 更要使大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形成对传染病的基本判断能力。

2.4 健康行为养成教育

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调查证明, 我国前10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 不良生活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7%, 在疾病发展原因中占80%, 例如酗酒、吸烟、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过度熬夜等。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聚餐酗酒、语言行为不文明造成人身伤害和学生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 主要是让大学生弄清什么是健康促进行为, 什么是健康危害行为, 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 特别是要让大学生弄清楚自身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树立发扬健康行为的思想, 克服和纠正不健康的行为。

2.5 卫生管理法规教育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使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也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对大学生进行卫生管理法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依照相应法律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能力。卫生管理法规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卫生管理及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 如医疗保险政策等, 使大学生能够在发生此类事件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健康教育在坚持以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将其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渗透。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3.1 健康教育课

这是一种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传播方式, 常用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述、讨论、角色扮演、示范及案例分析等, 其中以课堂讲述为多见。但是,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的内容相对单一, 侧重点仅仅在心理健康方面。因而,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拓展。

3.2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指健康教育人员或卫生工作者为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 帮助个人避免或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 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咨询在高校建立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 还应以校医院为依托, 建立健康咨询热线、健康咨询网站等,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对社会热点健康问题进行解答, 在大学生中及时普及健康知识。

3.3 讲座

是一个人或多数人传播信息的行为, 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 是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高校有计划地每年或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的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唤起人们的健康意识, 宣传关于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

3.4 小组活动

以目标人群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促使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印象, 提高学习效果。因此, 健康教育活动应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 使知识与实际行为结合起来。健康教育活动种类较多, 可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如培训红十字青年, 参加社会卫生服务和学校环境清扫, 组织以卫生为主题的团会、演出队、夏令营、知识竞赛等。实践表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助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3.5 个别劝导及采取措施

个别劝导是针对个别有健康问题的重点人员采取的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工作者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 通过传播健康知识, 传授有关的健康技能, 说服其改变不健康状态及行为的过程, 甚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个别人因健康问题发生极端行为, 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手段。个别劝导及采取措施所涉及的教育者面广, 既有学生、班干部, 又有班主任、代课教师、学院领导等。因此, 健康教育首先要使学生骨干、教师、学院领导等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人员及时发现存在健康问题的重点对象, 并掌握个别劝导的方式及行为干预的科学方法, 从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3.6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大学生的团伙意识, 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教育技能, 然后他们再向其周围的同学传播, 以达到教育目的。由于他们之间的文化背景、阅历相同, 彼此易于沟通, 因而教育效果显著。同伴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朋友间的聊天, 或是有组织的小组讨论等。目前该方法多应用于生殖健康、劝阻吸烟、环境卫生、保护和节约资源等多种教育领域。

3.7 大众媒介教育

通过电视、广播、图表、标语、书籍、手册和教学设备等手段, 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4 社会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使行为与环境等方面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知识阶层, 是接受新生事物、新的思想观念最容易的优秀人群, 社会健康的促进必须从大学生抓起, 使社会中的优秀群体懂得健康促进的必要性, 这样他们才能在大学期间、走向社会后发挥自己的作用, 影响和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

摘要:大学生健康知识的贫乏与危害健康的行为, 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健康, 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的促进。现指出大学生危害健康的行为, 从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概念出发, 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重点应把握的内容及采取的方法, 论证大学生在社会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参考文献

[1]刘俊庭, 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大学生健康性教育 篇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物质上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心理上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磨砺碰撞、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经受着来自社会、学业、事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困惑和压力,导致人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首先应当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心理问题的关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落脚点,是高校“以人为本”的最大实际。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 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茫。高中阶段,学生对自我和他人、对环境和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对人生的走向和意义也有了初步的思考,对于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些美好的憧憬和预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与生活、新的自我定位,大学生难免会发现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想的那么美好。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望、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发现在实际得到的和期望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有35.2%的同学认为,大学没有他们所想象的那样高雅和浪漫,缺少文化气息。

学习与发展的挣扎。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状态的混乱。在这次的调查中,29.64%的同学认为学习是目前自己感到压力最大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学习的苦惱往往出现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那么毕业后的选择则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大四的学生。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

三、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五、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其心理发展正处于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的时期,有很强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大学生的思维已经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情感从激情体验、易感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成熟阶段;意志和行动的发展则从容易冲动发展到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都达到相对稳定和不断凸显的阶段。希望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行动起来,以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黄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A].江苏: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2]何国清.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及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A].长沙: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3] 孙莉娅。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4] 贺建 刘毅敏 杨旭 季卫刚;《当代中国教育与心理学》,2009.

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 篇4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 心理上 和社会适应能力 上,三方面的完全状态。

1900年 世卫组织在对健康的定义的阐述中,又增加了道德健康。2000年 世卫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将抗新准则。

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学基础因素 环境因素 卫生健康设施 人的生话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日三餐 定时定量 不吃零食 每周做三次和缓的运动 每晚睡眠7~8小时 不吸烟

保持正常体重 饮酒不过量

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1不吸烟 2不酗酒

3节制饮食 减少热量 脂肪 盐和糖的摄入量 4适当的锻炼身体

5定期健康检查,以便早期的发现高血压 肿瘤等重要疾病 6遵守交通规则 用安全带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1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观念成熟定型的阶段 如今的大学生生理上早熟,而心理上却晚熟 2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 对健康的理解应加以正确引导

3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底蕴

《大学生健康教育》涉及范围广:医学 心理学 社会学

情商EQ 自我激励 百折不挠 调试情绪 不让焦虑 善解人意 充满希望 控制冲动 延迟享受 烦恼干扰理性思维 等的一个量化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 1了解自我 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 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 乐于工作

4能协调和控制情绪 心理良好 5人格和谐完整 6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曲线的四大高峰期 生理变化高峰 智力发展高峰 社会需求高峰 创造高峰

2四大主要表现

大学生的思维已达到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方面的特点是:热情奔放 容易激动 大学生富有理想:生活 职业和社会 理想三个层次 大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产生原因: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 意义 1)适(轻)度普遍性及积极性2)?度和持久

2)麻木和冷漠是个体对挫折情绪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性反应 产生原因: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

3)逆向心理是个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外对立的和?志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4)大学生行为障碍

1)自杀 ????2)性变态 导致??3)脱离现实的消费 ??消极影响

4挫折的防御机制和对策

1)对策 要正确对的 2)树立远大的目标3)

怎样消除紧张 1积极的休息 2音乐的调剂 3舞会的调节 4郊游有利于健康

人际关系的三要素 认识 前提条件 情感 主要调节因素 行为 手段 生活方式与健康

什么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模式 现代社会方式面临的问题

膳食不平衡 缺乏体育锻炼 心理压力大

健康长寿

健康长寿=(平衡膳食+情绪稳定+运动)/(懒惰+嗜烟+酗酒)

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营养素指食物中能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有供给热量 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身体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七大营养素:蛋白质 脂肪 糖(碳水化合物 热能营养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 水 维生素 食物纤维 其他营养素

蛋白质的作用 构成新的组织 更新和修补组织 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供机体内热量 但蛋白质供能不经济 不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的作用

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指必须在脂肪的协调下才可被吸收和利用 储存和供给能量 保暖和保护作用

糖类的作用

提供能量 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易消化吸收 分解迅速 产热 构成机体细胞

无机盐:除CHON外的其余存在于人体内的各种元素 大量元素:钙镁钾等 微量元素:铁锌碘等

脂溶性维生素:VA VD VE VK 水溶性维生素:VC VB PP等

水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体内物资运输 调节体温

纤维素促进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 稀释致癌物 防癌,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不良饮食习惯

不吃早餐 偏食挑食 吃得太精太细 饮食无节制 盲目进补 盲目减肥 其他不良习惯 标准体重=身高—100(<165)

105(166~175)

110(>176)女性减去2.5KG 标准+—10% 略胖>10% 肥胖 >20%病态>45kg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 正常 18.5~22.9 超重 23~24.9 1度肥胖 25~29。9 2度肥胖 大于30

平衡膳食的含义:膳食中营养种类齐全 数量充足 比例适当 膳食中供给营养素与身体所需之间保持平衡。应注意食品多样(五类)以谷物为主,金字塔形

1食品多样 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 水果和?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 蛋禽 少吃肥肉和黄油 5食量和体力消耗要平衡 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饮酒应限量

100的两种常见的表现:甲状腺肿大 克丁病

科学补碘的原则:定时定量 持之以恒的三性

长期性 针对性 预防性 最经济的补碘方式:食用加碘盐

健康人群 最适心率 220-??*80%

最佳心率 170-??

科学锻炼的原则 适度渐进 持之以恒 准备活动 ???? ???

运动中的误区

关节扭伤即按摩和热敷,促进消肿减轻疼痛(应休息 冰敷 抬高伤肢)月经期停止一切运动(适当减量 不做增大腹压的剧烈运动)

运动时汗多,运动后宜大量饮水(休息片刻 少量多次 水中补盐)坚持仰卧起坐可减少腹部脂肪(控制热量摄入,坚持有氧运动)运动前大量食堂,可提高耐力(适当食糖)

酒的种类

发酵原酒 啤酒 葡萄酒 果酒

蒸馏酒 烈性酒 白酒烧酒白兰地威士忌

注意:酒精度数 符合卫生标准 有害物质甲醇不超标

配置酒 以发酵酒 蒸馏酒为原料 按比例加入糖 香料 或中药混合而成 建议:为了有益健康提倡适度引入低度啤酒或葡萄酒为宜

毒品的种类

麻醉类药品类毒品

阿片类:吗啡 鸦片 海洛因 杜冷丁 美沙酮 等 古柯碱类:可卡因 大麻

精神药品类毒品 冰毒 摇头丸

毒品的危害

严重摧残身体 身心健康 产生难以戒断的心理依赖

使人精神颓废 意志衰退 严重影响学习工作

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 吸毒者为尽快搞到毒资 完全丧失理智和人格 诱发各种刑事犯罪 影响社会的稳定危害社会的治安

青春期卫生

分期:青春初期12~14 中期15~17 后期17~20

主要生理特征

形体 发育迅速 成人体型形成 M体魄雄壮 F体态丰满

内脏器官及其生理机能稳步发育 达到最佳 神经系统高度发展与完善

生殖器与性腺 迅速生长发育并成熟,已具有生殖能力。男性开始排精,女性开始排卵,第二性征出现

性传播疾病(STD)

分类:1)经典STD梅毒 淋病 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目前发现的STD有30余种 常见的为17种

3)法定8种:梅毒 淋病 尖锐 湿疣 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非淋病性尿道炎 生殖器疱疹 艾滋病

我国病种谱:淋病 尖锐湿疣 非淋病性尿道炎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性接触传染病

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形式)2接触传染 接触淋病病患者含淋病菌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3母婴传播 产妇患淋病 分娩经产道传染给婴儿 淋病菌性眼炎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1直接性传播 2 间接非性传播 与患者密切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用具 3母婴传播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病原体)

传播途径 性传播(95%)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胎传梅毒)

艾滋病及流行情况 世界艾滋日 12.1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其他方式

流行过程三个环节

传染源to传播途径to易感人群

防治: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甲肝传染源:病人(急性感染),无长期携带者,但乙肝有。

传播途径

甲肝:消化道传播,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病人或带毒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主要通过粪 口 传播

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血源性传播 胎源性 医源性 性 昆虫叮咬 生活密切接触

常见几种感性疾病:霍乱 细菌性痢疾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病原体 霍乱弧菌 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肺结核

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的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主要 呼吸道 次要 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预防 特异性免疫:接种卡介苗

非典: 传染源:冠状病毒的新变种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 空气飞沫 其他 密切接触者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性疾病。

计划生育

晚婚:比法定年龄推迟3年以上,男 25 女23 避孕

工具避孕:避孕套 阴道隔膜 宫内节育器 安全期避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5

最高级的心理健康还必须包含一个牢固而完整的价值体系,它是人的是非观和理想自我的整合,深深植根于不被侵犯或败坏的人格结构当中。我们不能在没有这样一种道德体系存在的人格中谈论心理健康。如果我们运用诸如“个人满足”或“适应群体”之类泛泛的标准来评估心理健康,可以想象,一个罪犯可以在追求其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最大程度的个人满足,而且他对犯罪团伙这一群体的适应,也会如你能够想象的那样令人满意。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心理健康一方面取决于在人格内部维持人类基本需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愿望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取决于维持是非观的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自己人格内部的这两股力量。但在发生冲突时,会有与是非观的标准相冲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的冲动或愿望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意识到冲突,并且,自我会承担起对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做出裁判或调解的角色。一个健康的自我就像一个理智、公正的法官,会设法找到使争议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这使得在我们的自我与是非观或社会需要没有冲突时,我们会得到直接的满足;而当我们的判断准则与是非观或社会需要发生冲突时,会加以变通而得到间接的满足。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对专横跋扈的上司怀有攻击性的情绪,并且感到不可能在不直接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将其表达出来,他的自我——如果是一个健康的自我的话——会将这种不被允许的冲动所蕴含的力量,运用到能够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建设性的行为当中。最起码,他会设身处地地站在上司的角度想想,并从这个白日梦中得到安慰。而一个不那么健康的自我——不会调解,在这种冲突面前无能为力——可能会放弃,而使得冲突以神经官能症的形式呈现出来。

神经官能症是解决冲突的一个拙劣的办法,或者,更确切地说,根本不是解决冲突的办法,而是一种糟糕的妥协。冲突依然隐蔽地以一种伪装的形式继续存在着,而且,由于现实的冲突没有得到解决,神经官能症便会在一系列的妥协尝试——神经官能症状——中永远存在下去。表面上来看,神经官能症就好像是在两个立场强硬的国家之间发生的一场冷战,为了避免发生战争而达成暂时的妥协。但是,由于基本问题从来没有被认真对待过,新的愤懑和要求仍在不断产生,需要越来越多的妥协和糟糕的讨价还价才能避免冲突的公开爆发。神经官能症与冷战的类比,还有另外一层类似的含义。如果冲突中的双方都必须没完没了地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就必定会将越来越多的财富用于国防建设,而使得能够用于国民福利的其他重要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少。最后,国防占用的国民收入和国民精力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只有很少能够用于实现其他目标。在这一点上,神经官能症与其极其相似。这是因为,神经官能症要占用一个人大量的人格精力,以防止冲突的爆发。应该用来促进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精力必须要大量地用于防范冲突。其结果是使自我耗竭,严重限制人的机能。

浅析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 篇6

10城市规划班 张巧 20104199006

性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话题,尤其是在学校。我们总是不知道怎样大方合理的表达描述它。关于性与生殖健康一直困惑学校,不知道是传授还是避讳。青少年的好奇心已经对此开始一些科学或不科学的探索了。

尤其近年来人们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和家长对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性成长非常担忧,由于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性知识讳莫如深、谈性色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有责任心的老师和家长们面对现实,不知道该不该或如何向青少年传授性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的急骤发育,使他们渴望了解与性发育有关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尤其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社会文化环境日益开放,成年人控制信息的能力在逐年下降,使得许多尚未准备妥当的青少年,接触了大量的来自各种渠道的性信息(包括科学的和淫秽的),由于青春期发育的原因,更加剧了他们对性知识的渴望,却又苦于无处可问或难以启齿,他们长期处于困惑、焦虑之中。我们曾对宁夏大学选修性教育课的2000余名同学进行过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有56.7%的男生和64.8%的女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困惑、性焦虑,且96.7%的同学期望通过正常渠道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自上世纪80年代生殖健康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的发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国家已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仍然是空白。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对促进性健康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性与生殖健康的教学内容要全

宁夏大学开设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在宁夏各高校尚属首例。如何才能把握积极稳妥、适时、适度的基本原则,关键的问题是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把握这样一些原则,以性器官的解剖、发育及生理功能为基础;以健康性心理、性道德为重点;以性卫生及性传播疾病防治为拓展;以掌握性教育的基本方法、原则、内容为目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每年在结课考试中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开设师生互动课倾听受教育人群的意见,使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目前使用的由笔者编写的《大学生性科学与性教育读本》基本上可以满足在校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现象,如性意识、性冲动等属于正常生理、心理现象,不能回避,只能正确疏导,更不要有偏见,要求大学生系统掌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要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学习,要自觉的把学到的知识用以避免和纠正不正确的、有害于身心健康的观念,抵制和批评有关性方面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知识,积极宣传性知识。

2.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注重性心理教育念和行为。

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将个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化解,变得符合科学,合乎伦理道德,有助于身心健康等。性心理教育首先要揭开性的神秘面纱,以科学的性知识解释同学们的性困惑,形成学习性科学知识的氛围;其次,要讲授有关性心理障碍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的自省和调试能力;第三要营造一个两性正常的交际环境,让同学们在正常交往过程中互相体验异性美,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最终达到性心理、性生理的健康成长。

3.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注重教学方法探讨 性知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如何让大学生很坦然的直面性问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概念的准确性,授课用语不宜太专业化,要特别注意讲清在学生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容。

4.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性与生殖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格教育,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一定要以把性科学知识普及与性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逐步的完善每位同学的人格。主要的内容就是在性教育中逐步使大学生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婚恋观。树立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对性的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使大学生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以及国家的人口政策法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性道德的产生发展过程,认识性健康的本质所在。认识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掌握如何利用性道德、性法律的手段来调节、把握、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使大学生的性爱、情爱能在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范围内得到释放和升华。

5.学校领导的观念是能否开展性与生殖教育的关键所在

领导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态度,是能否顺利开展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关键。宁夏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之所以能够开设,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个了解大学生、支持性教育开展的开明校长和领导集体,另外各职能的领导和广大的学生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些都是我们宁大真正的财富所在,希望所在。

总之,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教育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必要的投入。

大学生健康性教育 篇7

在千军万马挤中高考独木桥、无暇顾及分数之外的一切的今天, 汇文中学为何猎奇般地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呢?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 又经历了怎样的摸索和实践呢?笔者深入学校数次, 与专业研究团队促膝交谈, 在大量的研究案例佐证下, 渐渐复现了汇文中学的探索之路。

一、校长发起研究倡议, 成为探索的缘起

汪祯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 早在别校任校长期间, 他亲自处理或协同处理过多起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 已经不能用简单的“青春期叛逆”来解释, 他们的孤独, 他们的自私, 他们对他人的轻慢, 对先进的嘲笑, 以及对集体和社会的不满甚至仇视, 都让他感到不寒而栗。尽管, 他所在的学校还没有发生过更恶劣的事件, 但是, 他敏锐地注意到: 有些学生个性过强, 只能捧着夸着, 却批评不得;有些学生个头超过一米八了, 还动辄哭鼻子, 情感极其脆弱;有些学生换同桌像走马灯似的, 却总是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 没有同伴, 没有朋友……在大量的案例面前, 他彻底认同了专家们提供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 全国有高达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 中小学生中心理障碍者为21.6%-32%, 中学生抑郁的占22.3%, 且这一数字正呈现上升趋势。最让他震惊和痛心的是, 全国各地不时有青少年学生或自杀, 或杀人, 或伤害同寝室友甚至于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等相关报道。在他万分悲愤的时候,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新东方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 彻底颠覆了他的教育理念。每一位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去上名牌大学, 但不知, 北大、清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非常高, 达到30%, 有人认为不止30%。现在北大、清华学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自杀率也比较高。汪校长扪心自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 其中精英人才固然重要, 但是, 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劳动者才是首要的。如果一定要为青少年的培养目标排序的话, 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心理, 最后才是成绩。从此, 在汪校长的教育思想里, 深深播下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种子。于是, 在当时的学校, 他首开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先例, 汪校长为咨询室取名为“心灵驿站”。“心灵驿站”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 以聊天、谈心的方式, 为有需求的同学做问题解答, 缓解情绪, 有力地配合了班主任的工作。

到了汇文中学, 学校的现状更引起了汪校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全校现有三十个教学班, 1586名学生。如果按照调查显示的最低比例计算,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是342人, 患不同程度抑郁的人数为354人。事实正是如此, 他发现汇文学生与千千万万独生子女一样,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多心理问题如厌学、自闭、焦虑、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任性、偏激、冷漠、自私、嫉妒、胆怯、自卑等, 几乎成了通病, 即使是正常的孩子也会相应地存在抗挫折能力差、合作意识差等诸多问题。教育者的良心使汪校长下定决心并在全校公布: 一定要花大力气, 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并将此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来做,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上下合力创建研究团队, 踏上探索之路

在汪校长的倡议下, 汇文中学的教职员工们掀起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热潮。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一致认为,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中学生教育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和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 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唤醒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意识, 并为已经出现心理偏差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 是十分必要的, 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如果老师、父母及更多成年人从现在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胜于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幸福感胜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功, 那不仅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更意味着我们将会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的未来。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后, 汇文中学踏上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路。汇文人坚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是正确的, 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坚持研究不放弃。大家一路摸索着, 一路收获着, 苦得其所, 乐在其中, 倾心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 感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一) 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搭建规范的心理教育平台

2012年3月, 汇文中学成立了由汪祯学校长任组长, 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和各年部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特色工作领导小组, 不仅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常课程中, 而且还纳入到学校“十二五”规划中, 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学校斥资20余万元进行高标准的硬件建设, 配备沙盘室、绘画心理室等, 着力搭建一个功能齐全、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为预防、诊断、矫治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排解其心理困扰, 指导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合适场所, 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沙盘室, 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双双嫩偶般的小手触摸在裹挟着海水味道的细细的软软的金色的沙子上, 孩子们闭了眼, 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一缕阳光透过纱窗, 洒在孩子们的身上。“一天中难得有一小段时间像现在这样安静下来, 用心去体会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想象着你来到了海边……”随着心理老师细细的柔柔的声音, 孩子们似乎瞬间回到了童年。这是心理教师在给孩子们上沙盘课。从布置任务、研究对策、进行游戏、经验分享, 每次直到下课, 孩子们都还是意犹未尽。孩子们称它是“我们的幸福课”。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汇文的领导和老师们更加坚信, 他们的研究之路走对了!

(二) 专兼并用, 倾力打造, 组建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一项工作的推进关键是人。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是保障特色创建的关键。为此, 汪祯学校长把原来与自己配合过的徐淑清老师“挖”过来, 由这位有着丰富班主任经验, 著有《我与学生手牵手》一书, 并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行为训练师资格的教师牵头, 成立了“八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其他兼职成员有班主任、政治教师、体育教师、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 通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解决了学校心理教师不足的难题。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 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且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而班主任教师的介入, 则是考虑到了班主任兼心理咨询师的共性, 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团队成立之初, 为了让心理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了解国内心理教育的现状, 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加速对团队进行专业打造。为此, 学校一方面组织心理教师陆续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 聆听专家讲座, 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一方面在校内开展集体备课和心理研究活动沙龙, 积极开发校内资源, 互助学习。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奖励学习优异的学员, 全额报销学费。三年来共投入培训费达十万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目前, 团队中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人, 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师2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认证的中级沙盘游戏师2人, 绘画心理咨询师一名。这些数字在大连市的初级中学心理教育团队中可谓首屈一指, 成为汇文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三) 分层教学, 多措并举, 促成心理健康课程系列化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 学校对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心理教育教学目标, 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 把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内化为可以观察评定和可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 将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表达。最后, 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 从学生的天性出发, 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初一开设了沙盘游戏课, 初二开设了心理拓展活动课, 初三则以元认知干预技术为主。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游戏的内容, 形成了系列化课程, 学校则将这些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中, 保证学时。这种有计划、有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更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1.以体验放松为主的沙盘游戏课。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中小学的衔接。这种适应更多地表现在对新的班级的各项规定、老师的教学风格、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初中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的适应。于是, 很多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同伴的交流中出现了问题, 与老师顶嘴, 和同学缺少默契, 在团队中表现出任性、自私等。“沙盘游戏课”除了能够满足学生们对沙和沙具的天然的情感, 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他们通过玩沙子、沙具模型, 不仅可以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新建构自已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 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 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教师在课程中间, 通过对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 解读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一定的数据, 给予班主任和家长一些合理化建议, 这对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过沙盘课的学生们逐渐有了这样的变化: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不断增强, 小组竞争与合作意识逐渐提高, 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班集体的凝聚力凸显。班主任老师也欣喜于学生们的变化, 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再多一些, 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多了一份丰富的体验而更加健康和阳光。

2.以游戏放松为主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进入到初二年级, 大多数学生渐渐地适应了班级的集体生活, 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身体开始更快地发育, 也敢于面对挑战, 发挥自己的潜能, 进步神速。但是这个时期两极分化现象也出现了: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 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屡受打击, 表现出意志不坚定、自卑、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严重者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针对初二学生特点开设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旨在开展游戏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并尊重同伴, 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并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 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 “紧急运输, 团结铺路”活动让学生知道“失败后的总结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总结与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祝你走向成功”。“蛟龙出海”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团队就好比一个木桶, 团队中能力最薄弱的人决定了这个团队能走多远”。“无声数字”中学生们那种有条不紊, 有效沟通的能力和自信自控力让所有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3.以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为主的元认知干预技术。

初三年级由于课程增加, 难度加大, 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毕业考试等新的心理焦虑和情绪波动。这时, 心理教师们给学生做的除了心理上的正常减压, 还辅助以元认知干预技术。简单地说, 就是教给学生们自己能够对自己实施心理干预的技术。徐淑清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刚建成的时候, 就为一个学生做了心理干预, 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效果。那是一个劳动态度非常积极的学生, 但提到学习成绩便一脸无奈。经过谈话, 徐老师发现了这个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 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常常无名火起, 甚至撕毁书或作业本。结果, 越是暴躁不安, 成绩越是下滑。针对这个情况, 徐老师及时为他运用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运用恰当的干预指导语, 引导学生渐渐进入了放松的状态。经过几次干预之后, 这个同学的情绪得到了良好的缓解, 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 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还有更多学生的心理细微变化被细心的老师们关注到, 予以及时的干预后, 都有不同的收获, 学生们因此而变得健康、积极、向上。

当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渠的, 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 学校还为问题学生设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邀请家长来校与心理健康教师一起共商教育良计, 帮助问题学生舒缓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矫正行为, 让他们从心理困惑和阴影中走出来。

(四) 依托学科, 全方位渗透, 提升心理教育实效性

课堂教学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 尝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甜头的汇文人越来越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数学学科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猜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语文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刻画;音乐教学结合音乐来演绎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生物教学结合学生对生命起源、生命现象等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一特点, 将自我教育、生命教育融进课堂。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发展, 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与满足, 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 当汇文中学的学科知识传授不再是以牺牲学生人格为代价的时候, 他们恰恰收获了孩子们学业质量的大提升——2008年汇文中学重点高中上线率还只是38%, 到了2011年, 上升为50.2%, 而2013年, 达到了51.5%。其中, 董文毅同学以总分658.5的优异成绩, 勇夺2011年区中考状元, 2012年, 陈彦如同学再以652分的优异成绩夺冠。现在的汇文中学, 已经跻身甘井子区和大连市知名学校行列, 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三、成果初显, 形成“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

(一) 心理健康维护意识不断加强

两年来, 汇文中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初步形成了“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先后接待市、区兄弟学校观摩学习20余次, 受到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可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 主动联系专业教师进 行咨询辅 导。汪校长谈到学生现状时, 不无自豪地说:“现在看我们汇文的孩子, 阳光 , 自信 , 让人喜欢。”家长们聊起自 家孩子也少了往日的焦灼和苦闷, 纷纷表示, 孩子变了, 比以前懂事了。

(二)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不断创新

早在研究初期汪祯学 校长就说 过,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我们要以科学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同学们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两年过去了, 汇文中学始终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积极思考, 不断创新, 努力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跃有效。2014年新学期伊始, 他们打造的“五个一”健心工程正式出台, 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即:一堂课——心理健康课, 一个室——心理咨询室, 一幅画——校园心理绘画, 一个感受——心理活动反思, 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这作为开展研究与实践载体的“五个一”, 在以往, 汇聚了汇文人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所有智慧与汗水, 在未来, 更将承载着汇文人的不懈努力, 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大学生健康性教育 篇8

预防原则:

有效监测、危机干预、及时转介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有可能导致其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致阻碍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做出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及早发现,有效干预,防患于未然。

《指南》要求了解和监测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转介。

在危机干预方面,《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及时转介方面,《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应与相关的心理诊治部门建立畅通、快速的转介渠道,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功用,《指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原则上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人值班。

专家指出,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方针,防患于未然。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体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辅导伦理:

遵循保密原则,禁止给学生贴“标签”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个体和群体贴“标签”的做法并不少见,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在谈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时,往往会把“自闭”“自私”等弱点和问题与他们“划等号”。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明显不够科学和严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正面促进作用,相反还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工作要遵循辅导伦理。

《指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出现价值偏差时,要突破“价值中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具体辅导过程中,《指南》提出保密原则和“三个禁止”:在辅导过程中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但在学生可能出现自伤、他伤等极端行为时,应突破保密原则,及时告知班主任及其监护人,并记录在案;谨慎使用心理测评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并要在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自愿基础上进行,禁止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给学生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仪器设备。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指出,给学生贴“标签”,从本意上看,似乎是为了更好地找到病症,然后对症施治,但如果没有科学性作为支撑,所找的病症不准确,在施治过程中就难免不对症。更为重要的是,随意给学生贴“标签”,会让他们背负莫名的压力,甚至使之成为众矢之的。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少贴一点“标签”,多一些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认知才更准确,培养教育才更有效,对学生的发展也才更有利。

功能定位:

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指南》指出,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时,《指南》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指南》提出两项要求:一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二是根据情况及时将其转介到相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诊治部门,并做好协同合作、回归保健和后续心理支持工作。

《指南》强调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要求心理辅导室经常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心理辅导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心理辅导室所需的硬件设施,短期内可以配置完善,但要使心理辅导室发挥长期效用,还需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室的软件建设。为此,《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典型案例讨论,组织参加专家督导,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保障机制:

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保障

当前国内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此外,心理辅导人员待遇较低、培训滞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心理教师在学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岗位,尚未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评价和职称晋级制度,使得心理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奖金福利等方面不能享受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待遇。

针对以上问题,《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在经费投入方面,《指南》指出,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心理辅导室工作正常开展。心理辅导室应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辅导。

在基本配置方面,《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

在人员配备方面,《指南》要求,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指出,为了确保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有效发挥作用,除了严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问题与配置标准外,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编制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指标,提供适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服务。

上一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上墙下一篇:大学生电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