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2024-10-16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通用9篇)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篇1

一、用整合的观念设计新型课程体系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我们结合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标准,规范”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增强了职业定向性。通过整合,在理论课方面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和学科式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与融会贯通,使课程体系贯穿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具体来讲,理论课程的整合是将原来分属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某些课程进行适当合并,组成综合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构与零件”、“金属材料”、“工程力学”等合并为“机械基础”,淘汰了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引进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界线。传统的“机械基础”强调学科本位,大而全,系列化,其具体表现为:(1)教学内容偏多;(2)教学内容偏深;(3)岗位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4)与现场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理论性东西偏多等,这些弊端现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在实践课程方面,我们立求确立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相对独立的地位,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使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同步。如“热工检测技术”课程由原计划的90学时调整为48学时,而增加了10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其原因是对集控运行专业来说,主要需掌握一次仪表的基本原理,了解运行中引起测量误差(或错误)的原因,至于二次仪表可少学或不学,通过实践性环节加强感性认识即可。实践证明,这种调整实现了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实践教学为上岗就业服务的宗旨,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有限阶段,获得最新最有效的知识和技能,缩短上岗后适应工作的时间。

二、新型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紧密联系,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大了实践课程比例和实习实训力度。如仿真机实训由原计划的4周改为5周,并建设了专用的仿真培训教室,系统由原来的1套增加到6套,改变了过去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只能看的状况,提高了仿真实习的培训效率。同时新的教学计划还增加了1周与仿真机实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规程分析。结合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与实际操作无直接关系的理论知识,我们也作了适当的压缩精简。如“高等数学”由最初的145学时缩减到84学时,机械基础课程,将原计划的260学时缩减到162学时,大学物理由普通文化课调整为限选课。在新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周数约占总周数1/2,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落实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三、新型课程体系注重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

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注重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实现讲授、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通过外语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必须的专业课程后,在讲授该专业的主修课程“单元机组运行”时,我们尝试了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到仿真机上实验、到校外实习基地———火电厂大机组上跟班运行,最后再进行仿真机操作实训等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讲、练、做”的整合。这种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突出了“直观”教学,“实干”教学,加速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完全改变了过去学生在电厂实习中只能宏观参观,或在师傅指导下象征性地监盘抄表的局面。

四、新型课程体系促进了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改革校内校外实习教学,这也是我们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工艺性、综合性实训,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动手能力。为了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学校重点投资建立了仿真培训中心,并在动力系建设了骨干实验室———仿真机专用教室。开发了包括200MW、300MW亚临界机组、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机,在动力系仿真实训教室安装了300MW机组仿真培训系统。仿真实训的主要内容有:(1)300MW、600MW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和停机;(2)事故分析和反事故演习。通过操作、演练、分析、判断、讲解、研讨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根据事故现象特征分析判断事故的能力,加强了他们在事故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处理事故的能力,增强了专业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并有效地预防或解决了现场中的许多问题。同时我们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汉川电厂、荆门热电厂、鄂州电厂、黄石电厂等,给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技术操作氛围,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增长才干。

五、新型课程体系推动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培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电力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的运行操作技能,适应集控运行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对现有老师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加快了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步伐。动力系多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到阳逻电厂、荆门热电厂、汉川电厂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及时了解并掌握了大容量超临界直流机组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拓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同时系里还派出骨干教师到深圳妈湾电厂、大亚湾核电厂、南山垃圾发电厂、汕头电厂学习有关海水脱硫、清洁垃圾发电、核电、石灰石湿法脱硫等新技术,关注学术动向,掌握新的专业理论。这一举措为教学、电厂职工培训以及职工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的成功之本在于知识,知识的活力在于更新。

(2)组织教师在仿真机上进行机组运行分析,提高专业课教师利用仿真机指导学生实习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3)通过不同途径积极承担在建电厂、运行电厂的职工培训工作,在培训职工的过程中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把教师锻炼成有专业技能、有钻研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几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西塞山电厂、蒲圻电厂、襄樊电厂、汕头电厂、妈湾电厂等省内外多个电厂的培训和鉴定任务。2006年2月在给襄樊电厂进行职工培训的同时,让我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到600MW超临界直流机组的结构特点、运行调节方法等新技术,这些收集到的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我们介绍给学生后,将把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了,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教材。通过编写教材,教师广泛收集相关企业当前最新知识、技术、工艺、方法和设备等资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总之,根据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调整、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与思维能力,还是实际操作技能都得到普遍提升,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就业者综合能力的要求。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篇2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的价值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既然高等教育的存在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 显而易见, 高等教育分类也应从社会的人才需求出发。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 更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性强的职业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职业人才培养不只是高职层次, 对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 尤其是管理类人才, 如会计、旅游、营销、管理、金融等专业的职业人才, 同样需要突出其应用性、技能性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本文侧重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 对本科应用型、也就是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

二、经济学专业课程的特点

经济学课程是为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是教育部指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在经管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重要地位。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对经管类学生展开专业课程学习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该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是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部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地方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提升其适应性, 尤其是对地方经济的适应性。同时要培养其独立性和创造性, 帮助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金融作为“百业之首”的学科特色, 从而培养出“以宏观金融体系作为结构, 以微观金融观念作为经营思想”的背景下的国际型、应用型金融人才。

经济学课程中频繁使用数学模型、逻辑推导、图形演示等手段来表达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数理知识, 但招生时往往存在文理兼收的情况,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在无形中被放大。且由于理论派系较多, 学生自身对该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也较为困难。所以, 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从而影响其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

三、我院在经济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贪大求全, 缺乏针对性

微观经济学内容十分丰富, 在课时设置时安排50~60个课时, 普遍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作为教材, 该教材由高鸿业教授主编, 在不断再版的过程中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内容体系。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学习, 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 也成为国内教授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经典。但是, 该书在系统逻辑体系的全面性和深度体现的同时, 能够配合出现的案例较少, 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 过多的抽象知识不仅无法掌握, 更可能使得其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兴趣。由于需要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作为补充, 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难度较大,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早早放弃了本课程的学习。

(二) 知识点多、研究方法多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包括了供求与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动理论、生产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经济政策等内容, 理论中又穿插着相关分析方法, 如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 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方法。

(三) 理论性和逻辑性强, 内容抽象难懂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属于专业基础课,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从高中的被动学习调整为大学的主动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虽然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已经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课程设置和教材章节安排已相应地做出了调整, 但不可回避的是,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的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内容本身就属于比较艰涩、难懂的知识, 再加上学习成果是希望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 如何将抽象知识传达给学生则是比较困难的过程。

(四) 片面的课程考核模式

金融学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通常都应用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试题一般注重识记与理解基础性的理论内容, 其中, 占据较高比例的是简单题、计算题、名词解释等, 而开放性的题目占据比较小的比例。而这正是应用型人才得以培养的根本问题。鉴于如此的考核模式之下, 死记硬背的学生常常能够取得比较高的成绩, 而懂得思考的学生未必能够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

四、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 项目教学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 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 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 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 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在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动环境中, 形成职业行动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特别适合在课堂上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 但可以通过对学生多角度的引导, 帮助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如果有可能, 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多层次广泛的接触案例中类似或者相关的企业和个人。学生通过这一类的实践活动, 调研走访, 深入了解问题, 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 得到的结论也更为客观和全面。本课题拟设计出能突破某一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注重多个内容和知识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案例, 尝试做到案例的综合性、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对各种金融案例进行筛选、整合和凝练, 是一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复杂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改变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注式教学方法, 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培养金融创新人才, 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相吻合。

(三) 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 能够用于行动教学法的教材十分紧缺, 所以必须加强教材建设。但较三年前相比, 这个问题已大大缓解了不少, 专业人士已经编制了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对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深入了解, 他们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和开发活页教材。

(四) 建立较全面的成绩考评体系

单纯的标准试卷考核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标准试卷考核的是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不能体现其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构建全面的成绩考评体系, 将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课程期中论文等纳入考评体系, 以此来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多讨论, 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陆亭.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构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02) .

[2]刘维俭, 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6 (03) .

[3]刘健, 王春, 李奎山.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及其实践环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08) .

[4]吴阿林.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1) .

[5]许祥云.应用型本科教育:现实背景下的差异化战略[J].江苏高教, 2008 (04) .

[6]潘懋元, 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 2009 (01) .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篇3

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独立学院从很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但就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我国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还形成了显现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模式概括为“五三一一”。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制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方法,四是有力措施,五是培养目标;“一个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中心,“一个关键”——关键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用、够用等特点。

1.制定培养计划

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前期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本科重点大学的培养待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复制了重点大学的培养计划,这种不顾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重复照搬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为了突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我院专门出台了自己的培养计划。主要依据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潜在能力也很大,对他们加强必要的引导、个性关注很重要。在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小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利用青年教师学术空气活跃,学科信息量大的优势和学生交流,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十分有利。在教学设施方面,学院投入足够的资金建立了实验室和图书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挖掘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学院在立足实际情况的摸底调研中,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

(2)深入社会,把握市场需求。调研、摸底、深入社会,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很有必要。我们对当地企业、事业、政府部门等行业进行了调研,了解某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等,调整原课程设置方案。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了行业人才的需求标准。

(3)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我们教育学生要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要开展科学研究,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立学院的优势。我们结合企业、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技术方面的联合工作,取得了客观的效果。

2.制定评价标准

独立学院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自己的特色,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别于同高职院。我们培养目标定位为:理论基础扎实,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制定“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和“过级证+毕业证和学位证+资格证”等评价标准。在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适应,高素质”高校本科生普遍规格的要求下,突出了独立学院的特色。

3.改革培养方法

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我们加强了实验课的开设,加大了实验课时量,更新实验内容。在选择课程和教材时,尽量突出社会急需的新知识和新科技,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还大胆革新基础课程教学。将必要的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相应的学时,确保了学生学习要求。如我们在内容上的重构,尤其是专业英语,我们用仪器说明书、器件说明书和WINDOWS屏幕等代替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对专科的离散数学等实用性不强的内容,结合学生今后择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

4.实施三个措施

(1)严格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纪律管理,设立了专职的辅导员。通过辅导员来督促学生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制定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管理,强化考核办法等,给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易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院组织各类学习研讨活动,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3)建立激励机制。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如对德、智、体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还设立了专生本奖学金制度和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生等制度。激励机制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保障并加大人才物的投入

为了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学院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一是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的主讲教师有80%以上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我院还从多渠道聘请了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聘请了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任教。二是加大物资投入。学院投入重资金建立了多个实验室,总容量大于6000人次/周。实验内容直接来自社会需求,方式是采用设计、安装、调试等,保障了学生的基本操作。三是优化教材。在选择教材上,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用教材内容,或通过网络、资料收集补充教材缺少的内容。

6.“一个中心”和“一个关键”

“一个中心”是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院要求课堂学习效果要达到所授知识的70%以上,要求学生弄懂基本问题、概念,掌握基本方法,达到基本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成绩大幅度地提高,基本上消除了考试不合格状况。

“一个关键”是指教师的授课方式、教授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不仅要各教材,也要准备动态的知识,传授学习方法。

我们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不断更新和实施非常重要,这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我们制定的“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富有生命力,主要是适合了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当然,这种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和应用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化、人性化、自主化,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创新,在实践中实施多规格的培养方案,使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人才辈

出;职业课程的设置要以就业为取向。

1.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改变长期以来专注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按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公共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厚基础”和“通用”的作用。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组成多个专门化的课程模块,学生通过教学,达到专业的学科要求水平和基本规格。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手,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依托行业、企事业,共同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实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实习,将常规实习与挂钩实习相结合。挂钩实习又称顶岗实习,即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习生的选拔、指导、管理和评估的制度和办法。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办学的重要硬件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的最重要保证。

3.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些年来,独立学院虽然加大了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但是,还在实验室、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学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落到实处。

4.教师队伍的再建设

独立学院目前配备的教师学历、学位层面比较高,他们干劲足,学术气氛浓,对学院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作用。今后,在多渠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特别需要聘请大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校兼任教师,给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咨询和传授工作经验很必要,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兼职工程师或机构择业,为企业输送新的技术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现有企业的发展,也为学生的就业谋生提供了方便,获得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阙海宝,王冲,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6):31。

[2]吴金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2):27。

[3]斯荣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73。

[4]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编,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9~103。

[5]邹晓东,王忠法,开展新体制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11。

原煤筛选系统集控改造与应用研究 篇4

1项目可行性分析

(1) 目标值。通过对整个原煤筛选系统的遥测、遥信、遥控, 实现原煤筛选系统实现集中控制, 从而达到减少现场操作人员, 降低故障影响时间的目的, 改造目标见图1。

(2) 目标值可行性分析。

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对煤矿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灵活、编程简单等优点, 采用PLC作为原煤筛选系统集中控制的核心,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并为生产和调度管理提供方便。

1技术可行性:目前, PLC始终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力军, 为各种机电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

2环境可行性: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 煤矿开采、生产、管理等方式正不断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发展, 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日益增多。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明确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安全要求, 增加和细化了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新装备的相关操作安全技术标准, 对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发展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指明了煤炭先进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装备的发展方向。

2方案实施

新郑煤电公司筛选厂原煤筛选系统设备不能实现监测监控, 为确保筛选系统安全高效生产, 使筛选系统设备实现远程监测监控, 集控系统改造将筛选设备控制和保护统一接入到PLC控制柜内, 设备实现可视可听, 建立原煤筛选集控系统并接入综合自动化监控平台, 实现就地和综合集控中心远方监测监控。

2.1系统设计要求

(1) 将原煤筛选系统的22条皮带、4台给煤机、2台破碎机、3台除尘器、6台分煤器、3台螺旋筛等设备, 建成原煤筛选集控系统, 实现地面筛选系统主要设备远程监测监控。

(2) 主站实现自动控制及运行参数自动监测。

(3) 通过PLC开关量信号控制系统各个设备启停, 低速打滑、机头堆煤、除尘洒水、烟雾、温度、纵撕、急停和跑偏等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状况。

(4) 当设备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 系统自动监测并停止故障设备, 同时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并在组态画面上动态闪烁显示, 记录事故, 实现故障预警。

(5) 系统通过图形动态显示集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集控中心动态模拟显示采用组态软件开发, 采用改变图形颜色和闪烁功能进行事故报警, 自动记录故障类型、时间等历史数据。

(6) 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传输到筛选厂集控中心和矿井集控中心, 通过多屏控制器实现VGA信号和视频信号在大屏幕上的切换显示, 要求多屏控制器支持多路视频, 多路VGA信号, 带开窗、叠加、漫游、拉伸、缩放功能, 具有多种任意画面组合拼接模式, 无限路数组合拼接, 可对各单元进行任意切换组合。

2.2实现功能

(1) 信息图显示。

实时显示皮带、给煤机、破碎机、除尘器和螺旋筛开/停状态。如皮带开停状态、检修状态及运行速度、电机电压、电流、开机时间、停机时间等参数。

(2) 工况图显示。

工况图动态显示皮带、给煤机、破碎机、除尘器和螺旋筛运行的工况, 主要保护有关参数信息。

(3) 故障显示及报警。

实时显示监测设备及保护信息, 设备的故障类型, 分站之间通信是否正常, 出现保护动作造成设备停机, 能够通过扩音电话以广播形式定位到哪部设备哪个位置的保护动作。

(4) 历史查询。

在集控中心可以查询电机电流、电机温度、带速等的历史曲线图, 以及相关数据报表显示和历史数据查询。

(5) 控制功能。

具有就地手动、远程单控、远程联锁控制、检修四种工作方式, 在同一时刻对设备只能有一种控制方式有效。集控系统控制原则为逆煤流方向设备逐个启动, 顺煤流方向设备逐个停车。

(6) 视频音频监控功能。

1画面监视和画面切换功能, 同时把监控设备音频传输至集控中心播放。

2实现与办公网络的数据共享, 支持实时的网络视频传输, 多个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视频服务器。

3支持动态录像、连续录像和定时录像三种录像方式, 并支持单帧图像的捕获存储。可根据录像的时间以及视频源进行检索、回放、自动硬盘存储管理等。

4录像、音频资料保存时间不小于15天, 图像质量不低于FULL D1标准。

3应用效益分析

3.1改造效益

改造前, 原煤筛选系统每台设备都需要安排一名职工, 一级螺旋筛、二级螺旋筛、上仓皮带需要两名职工进行操作, 每班需出勤22人, 改造完成后, 岗位一人就能操作3台设备, 职工只需要做好设备巡检、故障处理、清理积煤等工作, 劳动强度比以往大大降低, 原煤筛选系统每班出勤12人就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原煤筛选系统集控中心投入运行后, 设备实现自动控制, 故障自动报警, 发现、处理故障时间比以往大大缩短, 平均每班影响时间仅为10分钟, 而且切换生产路径、配仓时间只需要30秒就能完成, 同时实现自动调节流量、煤位测量。

3.2社会效益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开放型教学;体验式学习

市场营销是认识消费需求,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市场营销成为企业的经常性活动。目前我国营销人才的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另一方面,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造成用人单位认为大学学习不如实践应用中的知识先进、适用,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随着经济现象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强烈要求营销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功能和价值的扩展与延伸,意味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和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相关行业和技术领域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专业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行业和技术领域职业分析和所需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之上。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坚持学校教育与企业、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专业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应用型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能力,探索应用型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策略,将典型案例融汇于理论教学之中,以项目驱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要引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应将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职业生涯设计理念贯穿于课堂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强化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树立职业生涯设计理念。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思路

市场营销作为一种实战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本科专业,社会对其技能要求更为强烈。应用型本科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着眼点要放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其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要体现以下几点:

1符合教育管理部门对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规定应贯穿于市场营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解决好“统”“专”结合问题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体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多个相互独立、知识整体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通”、“专”结合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方向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及其行业发展趋势而设置的专业模块,一般应设2个以上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可选修其中1个或2个模块进行学习。选修课程包括学科选修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学生必须在每一类课程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3以就业作为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导向

对于营销本科生来说,应用型教育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4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营销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市场营销理论一天就可学完,但要掌握需要一生的时间。这反映出市场营销的灵活多变,不同企业间,甚至企业不同时期,因为自身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多变而呈现出不同特征。因此,创新能力就成为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不二的选择。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鉴于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实践环节及课外培养计划的安排上也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法

1突出三种技能的培养

(1)创意形成技能

通常而言,营销能力中第一种能力,就是创意的形成能力。比如广告方案、公关方案,渠道方案、新产品推广方案等营销方案的形成,都对创意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在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思维运动中结晶,即创意形成的能力。通常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凭空而起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思维运动的组织条件,二是创意形成的必备信息资源条件,尤其是在营销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渠道策划等专业课程学习中。

(2)信息处理技能

市场营销最基本的能力,是对环境、资源的分析能力,但是这种分析,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拥有相应的环境、资源等的信息,拥有的信息越多,则营销活动越成功;二是能够判断信息的有效性,信息越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则营销活动越成功。前者即信息的收集能力,后者即信息的判断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环境是开放性的,需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进行重新设置,使学生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和判断有价值的信息。

(3)表达技能

对营销活动思考和规划的最终成果,必定以策划文案或者策划分析报告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要口头提出策划思路并说服决策人,引导操作执行人。这种表达能力是营销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学生体验环节。

2设置更多的体验式学习环节

体验式学习是使个体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种体验型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切身实践来体验和领悟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技能,达到新知识的建构。就目前普通高校的普遍情况看,案例教学与角色扮演较为适用,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达到体验思维、积累经验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1)案例教学的关键点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必须作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准备高质量的案例,案例要具有深入挖掘的思考价值,又能够反映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活动。分析案例就是分析实际、投身实践。如果案例编写不切题、失真或问题过于隐晦、浅显,就难以起到启发学生去思考的作用。其次,分组进行。当前,普通高校的本科课堂学生在五十人以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进入案例中所提的营销情境,让他们充当案例中的角色,置身在案例情境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第三,案例分析不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答案的非固定化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找出更多的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案。

(2)角色扮演在课堂上的运用

角色扮演主要适用于教学内容可情景模拟化的课堂教学,如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角色扮演的实际操作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情景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创设情景就是把这些事件场景引入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在情景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渴望去解决问题。所选情景一要尽量吻和真实问题,着重关注企业和社会现实问题;二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第二,虚拟角色的设定和分析。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清晰的认识,迅速地进入到角色状态。教师要对模拟情景中的各类角色进行解析,包括角色的形象、行为特征、要达到的目标等,并按照学生喜好分派角色。另外,教师要对虚拟角色在表演中所应该注意的知识点、遵守的规则以及可能面临的困境作一些提示和引导。第三,角色仿真表演。现场的角色扮演是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建构新知识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重要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退居幕后,把舞台让给学生尽情表演,使其成为课堂的主角。第四,评价与总结。作为角色扮演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和总结将起到提炼、升华知识点的作用。首先让扮演角色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自觉地寻找更好的方法;其次,教师做总体的评价和总结,剖析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3以项目为中心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现阶段的市场营销本科教育,相对其它专业而言,各高校普遍强调实践环节、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但整个培养模式仍是封闭式教学环境,以教为主。通过设置营销项目可有效打破目前这一封闭状况。

浅谈发电厂集控运行的应用与分析 篇6

摘要:笔者长期从事有关发电机运行的工作,本文主要论述发电厂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的内容,旨在与同行探究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集控运行;技术

随着我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迅速扩大,电厂集控运行类高级技能型人才大有供不应求之势。文章就针对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的核心技术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的概念、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析。

1.发电厂电气集控运行技术概述

发电厂电气集控运行技术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实现对发电机、能源设备、汽轮机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控制。此外,发电厂电气集控运行技术还能够在发电厂的生产、运行以及设备的启停等过程中,对发电厂工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细节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生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发电厂的设备和运行程序等进行自动的调控。不过对于发电厂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电气集控运行技术无法自动维修。所以,设备的维护与修理还需要有专业的维修人员来进行。

2.集控运行的核心技术:电气集控运行技术是目前我国发电厂应用的一种先进的综合管理

控制系统,它采用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发电厂控制的智能化和集中化提高了发电厂的运行管理效率。在电气集控运行系统所采用的所有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针对于发电厂日常生产工作所依靠的生产线的管理和控制技术。

3.集控运行中存在问题

(1)过热汽温系统存在问题 过热汽温粗调就是通过对风、煤、水按比例调节,细调、微调就是使用一级减温水或者二级减温水进行调节。

(2)主汽压力存在问题 主汽压力控制系统中采取的事能量平衡公式,电力科研人员根据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结合实际工作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能量平衡公式已经逐步完善和稳定,这项技术已成功推广并应用在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控制进入炉膛的入炉煤量。

(3)再热汽温控制系统 再热蒸汽温度比过热蒸汽温度控制更复杂更困难。一些电厂使用减少的方式温水来调节温度,这样做优点是对温度的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它的缺点是在泵的出口处的那部分水得不到应用,烟道挡板调节会对锅炉烟气流量产生不好的影响,对蒸汽温度均衡性产生影响。

4.阶梯式管理控制模式

阶梯式管理控制模式是一种阶梯分层的结构,对于不同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合理的阶梯分层来进行确定。因此,还能够明确各个结构单元内部的组成部分及作用,从而将发电厂生产线中众多的结构单元设备进行有效融合使电气集控运行系统对发电厂的运行和管理进行高效控制,保证发电厂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综合式管理控制模式 在综合式管理控制模式中,对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数据传输技术以及通讯传播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应用都十分深入。综合式管理控制模式通过利用当前社会上最为先进的信息通讯手段,使发电厂电气集控运行系统在进行数据资料信息的传输工作时能够通过多个信息接口与信息数据传输通道来共同进行,在确保发电厂运行管理控制协调性的基础上提高运行管理的控制效率。

分散式管理控制模式 分散式管理控制模式首先将发电厂内部系统中的各个结构单元进行合理的分散,分散式管理控制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控制模式下各个设备单独运行和控制所产生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各个结构单元相互独立所造成的某些命令相互干扰或相互冲突的情况才可以真正做到对发电厂运行管理的高效控制。

5.集散系统控制技术模式构建应用以及特点

(1)工频、变频状态下空压机运行曲线的智能拟合。(2)主机、辅机按时切换控制

(3)ACS400集控系统、高压变频的配合控制。(4)变频方式与工频方式转换控制

1.电力发电机组主控模式构建

发电机组集控运行系统中主要包括管理技术与控制技术,各项技术的运行都遵循一定的技术模式。在技术应用模式中与传统集中控制技术模式不同的是集散控制技术的分散模式,此外还包括分层控制模式与通讯综合控制模式等。集控通讯综合控制模式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管控技术广泛参与集控系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对综合管控工作开展提供优化数据参考。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构建集控通讯综合控制模式可以实现多系统接口并线运作,既能提高运行效率又有利于电力运行系统的安全运作。

2.再热汽温系统应用

该系统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烟风挡板调节及烟气再循环检修并保证。系统维护中要充分发挥系统中分散化控制模式与等级控制模式效用的发挥,尽量实现各系统的优化管理与控制。

3.主汽压力系统的应用

电厂主汽压力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厂发电运行生产过程中的空气处理,尤其是进行生产车间中煤粉量的控制。电厂主汽压力控制系统对于发电生产环境优化具有突出作用,借助该系统可以进行生产线中主汽压的控制,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营创建良好的环境。主汽压力系统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系统的性能维护,保证主汽压力的有效控制。

4.电厂集控系统应用建议

火力电厂基于传统的集中化管理模式进行了集散控制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在进行集控管控技术与模式构建与应用过程中具有众多的要点参考,笔者在此就其中的主要系统应用提几点建议。

5.再热汽温系统应用

该系统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烟风挡板调节及烟气再循环检修,并保证其中的燃烧器装置的使用性能。系统维护中要充分發挥系统中分散化控制模式与等级控制模式效用的发挥,尽量实现各系统的优化管理与控制。

6.过热汽温系统应用

该系统主要应用与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煤水比的控制。过热汽温系统能够进行煤水比的粗调、细调及微调,这种集约化的调节管理能够保证煤水比例均衡简化生产发电中的机械处理环节,从而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该系统应用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并着重检查集约化煤水比调整处理的有效性。

6.集控系统的运行管理

1.控制系统的管理

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是 DCS 系统硬件及其软件、盘台设备、变送器测量开关、电缆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等。对于集控系统而言,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可能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失效、系统故障、机组事故性跳闸等后果,情况严重时更有可能对主设备造成损害性的影响。

2.热机保护系统的管理

热机保护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机组运行以及保障工作人员人身的安全,确保万一机组运行发生异常情况,可以实现安全停机避免对主设备及辅助设备造成严重损害性的影响。当紧急情况下确实有必要对保护定值进行适当调整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一旦紧急情况解除必须及时恢复临时退出的保护。

3.软件及硬件系统的管理

集控系统是建立在微处理器基础之上的硬件及相关软件系统,它的主要特征是:安全性高,储存量大以及实时性强。借助软件组态能够实现复杂程度比较高的控制策略。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发电厂从实际出发,对发电厂的技术进行了改良,发电机组的集中运行控制技术已经使发电厂的电网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生产和运行中多以集控运行技术为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有效的确保了电力行业生产和运营效率的提高,确保了电厂生产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瑞奇.对发电厂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的初步探讨[J].科学时代·下半月,2012(12).

[2] 屈佳木.对火力发电厂中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的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篇7

承德张双地方铁路横穿周台子村与省道之间,与周台子村公路相交,形成周台子中心道口,并安装道口信号设施。[1]根据周台子村的规划,东西新增两条道路,形成周台子东道口、周台子西道口,无道口信号设备,设临时看守人员,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运输安全急需规范道口信号设施。

2 道口设备现状及应用模式

(1) 周台子中心道口为设施齐全的有人看守道口,保留原有设施不变。东西道口为有人看守临时道口,需新增道口信号机,道口栏木机。 (2) 管理模式:集控中心设置在中间的周台子道口房内,设置一个操作控制台,同时控制东西两个道口,其中周台子中心道口保持原有的控制模式不变。 (3) 作业模式:列车开车前,由车站调度员通知道口集控操作员列车开行信息,当列车接近道口,道口操作员听见道口音响报警,且道口操作员通过东西两端远端摄像机自行观看到列车接近画面时,启动公路声光报警装置,落下栏木机,开放铁路遮断信号。必要时,可以语音通知道口列车接近,请车辆、行人避让。当机车司机看到遮断信号灯的通行信号后方可通过该道口。[2]

3 周台子道口远程集控系统的实现

3.1 道口集控系统的组成

本系统由室内设备、室外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室内和室外设备通过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室外设备采取集中由中心供电的方式。

室内部分(设置在周台子道口)主要为集控中心控制子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平台服务器、控制台工作站、通信控制器和相应控制软件组成,实现对道口子系统所有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并完成操作人员的远程控制指令;周台子道口中心视频/音频监控子系统由视频图象显示、视/音频矩阵和视频录象设备组成,实现远端回传图象按需切换调取显示和录像,管理人员可随时调取录像。

室外部分由道口现场前端设备子系统和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包括前端控制器、栏杆机、报警器、指示灯、摄像机、补光灯等设备组成,完成现场设备信号采集和控制功能,并与信号机无缝连接;光纤通信子系统由光通信设备和光纤组成,完成视频信号数据、音频信号数据、TCP/IP控制数据、RS-485串行数据的传输。

利用原有的道口信号装置,把东西两个道口红外探头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平移800米,另外每个道口新增一对道口信号机,以满足当列车接近时道口自动报警。

3.2 室内道口控制中心设备功能

(1) 采用稳定的服务器作为系统核心硬件运行平台;4核CPU2.4G, 2G内存;WIN-SERVER2007操作系统。 (2) 双硬盘热备,并具备7天的录像功能,方便在出现道口事故时分析原因。 (3) 显示采用23英寸液晶显示器,图象显示分辨率1920*1080, LED背光。 (4) 专为道口集控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成熟稳定。 (5) 控制中心采用SERVER/CLIENTJIE结构支持多操作台需求。 (6) 铁路业务变得更加繁忙后,只需要增加操作控制台(即客户端),增加操作控制界面。[3] (7) 当远端道口数量增加后,控制中心也只是增加操作控制台(即客户端),无需其他变化,控制中心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定制功能,控制中心搬家也只需要提供光纤即可随意挪动。

3.3 室外各设备功能

(1) 铁路遮断信号:未有信号连接,操作员手动给出信号。 (2) 声光报警器:操作员手动按键启动报警器。[4] (3) 栏杆机:1) 抬杆、落杆、急停。2) 落杆-急停-落杆-急停变换响应时间小于1秒。 (4) 固定摄像机:1) 固定枪机: (1) 550线或600线高清晰度,低照度。 (2) 防护罩带雨刷、加热、散热并且全部可控制。

3.4 远程控制周台子东西道口示意图(图1)

4 使用效果分析

(1) 周台子东西道口远程控制后,可以节省道口工10人(按四班三运转计算,每个道口正班4人,替班1人),提高了劳动效率。 (2) 设备集中度高,使设备易于维护,故障率低。 (3) 可以直观看到每个道口情况,系统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4) 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节约投资。 (5) 栏木机及现场设备外感美观,符合环境要求。[5]

5 结语

通过对周台子村铁路道口远程集控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将该系统运用到实际当中,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远程集控系统相比较其它的系统,具有便利、维护量小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最重要的还是该系统的灵活性高、开发周期短、通用性强。另外,远程集控系统的运用也大大的降低了周台子村铁路道口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改善了平交道口区域的环境。将周台子村铁路道口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明慧.远程集控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节能, 2010 (9) .

[2]赵伟.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在地方铁路中的应用[J].机车电传动, 20011 (3) .

[3]王映池.从一次伤亡事故看人的不安全因素[J].劳动保护, 2010年10期.

[4]印桂明.铁路道口自动声光报警装置[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9年01期.

集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电站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也为水电站的综合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为了做到对水电站进行集中控制, 水电站管理单位建立起了远程集控自动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收集并整理所有水电站信息,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库联合优化调度, 对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 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概述

1.1 系统组成

集控中心是该系统的指挥部门, 该部门与各个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联网, 观察所有水电站的运行情况, 实现对梯级水电站的指挥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大大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 降低各个水电站的运行成本。由于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监控, 水电站可以做到少人值守甚至是无人值守, 因此除了控制中心以外, 控制范围内的每个水电站都要设置一套完整的网络系统, 所有设备都要连接在系统内。除此之外, 还包括以下内容:一个综合数据平台, 负责收集并整理所有水电站数据;一个电能量采集系统, 负责管理水电站电能信息;还有一些显示系统, 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1]。

1.2 系统管理范围分析

该系统的控制范围如下:首先, 电网调度机构根据用电需求下达调度命令, 各个水电站接收到命令以后, 开始执行机组启停动作, 通过自动调整或者是手动调整来控制有功功率, 改变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 对相应的泄洪闸门进行指挥。而具体监视范围如下:系统需要监视各个水电站的电气参数、发电机组以及所有发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各个水库的水文数据、电力输送状况以及泄洪闸门的状态等。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异常, 系统就会发出警告, 工作人员从监控中心数据中分析故障具体位置, 并作出应急指挥。

2 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2.1 集控中心与各个水电站之间的通信

集控中心与各个水电站之间只有实现顺利通信, 才能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 具体通信通道有以下三种方式:其一是电网专用通道, 这是二者之间实现通信的主要方式;其二是电信网络通道, 属于一种备用传输方式, 一旦主通道出现问题, 该通道就会被启用;其三是卫星通信, 也属于一种备用传输方式, 做到有备无患。传输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切换通道, 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具备故障报警功能。受控范围内的水电站与控制中心进行远动数据传输, 集控中心作为客服端会发送链接请求, 并对通信链路进行实时监控, 如果发现异常, 立即进行无扰切换, 并发出异常警告[2]。

2.2 控制策略分析

集控中心对水电站的控制策略如下:首先, 要对所有水电站进行分层控制, 要求这些水电站建设完整的信息监控系统, 与集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这些场站都要分为三个控制层, 其一为现场层, 其二为集控层, 其三为调度层, 闭环调节过程要依靠监控系统;其次, 集控中心在管理各个水电站的过程中要做到控制权与操作权区分。其中控制部门管理各个控制层, 控制过程中有权进行操作;最后是要对老水电站进行管理, 要求老水电站完善监督管理系统, 按照以上要求设定控制权和操作权, 与集控中心建立联系[3]。

2.3 控制模式的探索与完善

集控模式在建设完成以后, 还要根据实际要求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完善, 逐渐扩大该系统的应用范围。

2.3.1 控制范围的扩大

一些改造后的老水电站或者新建水电站逐渐被纳入管理范围, 值守人员的工作性质发生改变,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由于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少人值守逐渐向着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 监控信息也不仅仅局限在设备参数信息以及故障信号信息等, 还延展到了监控影响组织工况变化的信息, 即系统不仅要对异常做出警告, 还有收集机组重要信息, 例如油、水以及温度的参数变化等, 并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出导致异常的原因, 这样才能做好处理和调度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降低值班人员的工作量, 对监控内容进行简化, 在系统中添加一些计算内容, 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自动计算, 反映出设备或者是机组的状态以及趋势。

2.3.2 多站接入模式应用

多站接入模式, 最初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只是针对一个厂站, 集控中心所接收到的画面以及报表等信息都是对该厂站监控界面的复制, 这种模式更像是水电站向集控中心“报告”运行情况, 这种监控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如今集控中心已经向着多站接入的方向发展, 对于监视画面也不再是简单复制, 而是经过优化处理, 优化原则为分层显示, 在主监视层面保留几幅重点画面, 其余画面可以通过这些重点画面链入, 这样就能明确监控重点。同时, 具体画面显示方式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操作习惯来设定, 一般每站分为四个屏幕, 其一是报警屏幕, 主要通过该屏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其二为主接线监视屏, 主要通过该屏了解机组整体运行状况;其三为AGC/AVC监视屏, 主要通过该屏了解重要设备运行状况;其四为开停机操作屏, 通过该屏控制开机和停机操作[4]。

2.3.3 控制功能的完善

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体现出集中性的特征, 做到了水电合一。系统要全面掌握各个水电站的水情, 包括水位上升和下降情况、机组流量情况, 同时掌握各个地区用电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度资源。另外, 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开发一些高级功能, 不断提升控制的自动化水平。例如, 可以对现场直接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得到准确的振动摆动及负荷波动信息, 使系统可以正常运行。随着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大, 系统相应软件的规范不断修改, 对于一些新建水电站来说, 可以采取离线背靠背调试的方式, 新厂在将机组接入到控制系统以后就可以正式使用了。对于已经规划完成的系统, 可以在投产时直接对机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且对机组进行在线调试, 对于所有现有数据, 可以要求软件开发方对其进行集中改造, 合理建设数据库, 防止调试对机组产生不良影响。

3 结束语

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对管辖范围内的水电站进行统一管理, 实现远程监控、调度以及指挥, 制定水资源调度计划以及发电计划, 并参与到市场运作中, 对于有效利用水库资源、降低发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水电站管理部门积极建设该系统, 实现对水电站的有效管理。

摘要:所谓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 就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水电站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控制中心具有调度和指挥的权力。其需要对所有水电站中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发电情况进行监督, 并根据实际需要发布调度指令, 对于各个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进行概述, 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水电远程集控,自动化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明慧.远程集控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节能, 2010, 12 (9) :45-48+3.

[2]张斌.中央泵房自动化远程集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能源与节能, 2015, 10 (5) :120-121.

[3]左天才.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远程集控系统多电站、多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兼容技术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7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篇9

一、尊重实际,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1.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要适应我国新的经济振兴时期的需要;还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要有前瞻性;要尽可能使学科专业之间实现配套,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专业设置具有市场性。

2.课程设置要为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打好基础

课程中除了设置专业理论课外,还应增加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十分注意专业理论课的比重,这是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的基础。在课程改革和教学中,可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精讲多练。对学生今后实践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实践中应用不多的内容要不讲或少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即可。

(2)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教师与企业联系,将企业最新的项目内容应用于教学,让学生从项目教学中了解到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又如“模拟岗位”法,让学生进行顶岗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加强引导,建立新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从事传统的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教学的专业教师还很多;不少学校重视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而忽视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更不要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了。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来完成。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指导能力,即能理论上讲述其道理,又能动手实干。“双师型”教师应满足以下条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有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善于和学生沟通,有合作共事、协调工作的艺术。“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要求很高,必须通过实践逐步培养、锻炼。

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主要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要做好计划,根据条件逐步实施,缺什么补什么;对于新进的教师,要让其和老教师加强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师群体;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使各类教师相互促进,适应专业变化要求;鼓励教师跟踪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特别要到现代企业去,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熏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间教师的互访工作,以便于寻找差距,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学科发展具有前瞻性;安排教师参加各类高新技术培训,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应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等。

三、校企结合,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

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有先进的实习训练基地。有些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积累,实习训练设备充足,实训材料充足,基础条件比较好。但还有一些建立时间不长的职业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实训问题。所以,应该积极“走出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就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与企业联合,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

目前,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的模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这样做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学校和企业通过这种培养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机会和舞台,同时还可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四、开展综合培训,培养复合型高技能

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之一就是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就是在学好一门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几门相关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用人要求上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因此,更应让学生多掌握几门技能,为学生打好未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通过综合培训、多技能鉴定,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他们就业时选择的范围就会更大了,路子就会更广。

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密切关系;使传统技能技巧与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紧密结合;注意研究主岗位技能和相关岗位技能的联系和区别;努力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能力。要实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在教学教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五、协调发展,创新产教研一体化机制

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必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生产或技术改造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受到职业、行业的熏陶。产教研相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三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职业院校应坚持依托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此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产教结合最典型的做法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科研课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相比,侧重于技能技巧。技能的形成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见多识广,来自于学习、思考、动手和积累。积极开展适合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研三结合课题研究,是职业院校坚持办学特色、保持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师资队伍。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彻底转变办学理念,全员参与,通过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得发展。

上一篇:以突破为话题作文700字下一篇:冬季是一种心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