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指南

2024-10-01

学生学习指南(共11篇)

学生学习指南 篇1

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摘要]把教学的内容溶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硬件系统与DIY、计算机软件系统与个性化界面设计

[关键词]自主学习、DIY、个性化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办公、家庭等场所,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各种教学软件应运而生,为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应用。很多学生都能很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既使家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大多也在同学、朋友处乃至在网吧中使用过计算机。因此可以说,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自20开始,信息技术课列入省高中会考科目,一级考试所考内容为Windows98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用过,因此在上理论课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学生希望每次课最好都是上机、上网。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溶为一体,成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关键。将DIY(Do It Yourself)及个性化设计思想与教学过程溶为一体将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DIY即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体会,而个性化设计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有自己个性的界面,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教学的内容溶入学生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要懂得自己如何去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生往往只认为就是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如何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成为教学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播放来进行类比:使用计算机和看电视实际上是很相似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就如同电视机;如果电视机没有接上任何信号源,那么它是不能播放电视节目的,而计算机系统如果没有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就不能接受用户发出的指令,无法完成任何工作,它将仅仅是个摆设而已。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一些事例,就可以使学生接受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其实包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由五个大部分组成。要让学生记住这五个部分,将是很困难的,可能会忘了这一个或那一个。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商品广告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如实达“梦天 2030C电脑” 其主要配置是:赛扬处理器900MHz/40G/128M/TNT2-32M显卡/17“纯平/48速及以上光驱/1.44M/3D音箱+木质低音炮/56K Modem/因特网键盘/Linux/梦天配套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是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个部分现在已经集成在一块芯片中了,也即中央处理器(CPU),即对应上面广告中的赛扬处理器,至于900MHz则是CPU的时钟频率,是表示CPU的运算速度快慢的。

计算机的第三部分是存储器,而我们知道存储器是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内存储器即对应广告中的128M,外存储器还可分成软盘、硬盘和光盘,分别对应广告中的1.44M、40G、40速及以上光驱。

计算机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分别对应广告中的因特网键盘(鼠标)和17”纯平显示器。

至于广告中的TNT2-32M显卡、3D音箱+木质低音炮、56K Modem可以附带做一些解释。这样,通过对一则广告中计算机各种参数的解释,学生对计算机的性能就会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了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组成,以后看到商家广告也会有所认识了。再设计一个课题,让学生在限定价格内,自己DIY一台电脑,学生在课外通过找资料、找行情,所得到的知识决不是课堂上教师所能传授的。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从广告中的“ Linux/梦天配套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来。由此也说明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广告中的Linux、Windows等软件是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使用计算机的,属于系统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文字处理软件、财务软件等则是专门用于某个方面的,属于应用软件。

通过让学生DIY一台电脑,并使之可以正常运行的过程,学生从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Windows及应用软件的个性化设计界面,可以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好的界面,并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Windows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

1. 1. Windows的桌面任务条可以设置它的隐藏、大小和位置,并由此推广到任一窗口的大小、位置的调整,这样学生对任务条及窗口的`操作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 2. 主题的设置、桌面图标的更改。通过让桌面呈现不同的桌面主题、对桌面图标的更改,可以让学生设置出更具有个性化的界面。

3. 3. 桌面属性的设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显示分辨率、屏幕保护,还可以通过浏览图片设置墙纸,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方式。

4. 4. 鼠标状态的个性化。

5. 5. 资源管理器中是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通过自定义菜单栏、地址栏、常用工具栏、及工具栏上的常用工具按钮及摆放位置,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更有自己个性的工作界面。并由此推广到IE界面,乃至Word、Excel等其它Windows环境下软件的工具栏。

6. 6. 在Word中,工具栏的个性化操作也是一个很典型的过程,通过格式工具栏、常用工具栏的自定义,把学生自认为最常用的工具按钮放在工具栏上自己满意的地方,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并通过编辑按钮图标,设计出系统末提供的各种功能按钮。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思考、自己研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作者: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通讯地址: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邮编:36

 

学生学习指南 篇2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上课总是那几个人举手,太没劲了!结果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多数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气氛不够好,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才能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悦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会爱学与乐学。如果老师“唯我独尊”,学生有的只是紧张和依赖,根本不可能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自我探究的意识,何谈有自己的看法呢?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打造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二、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上常常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多媒体教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声像效果带来的刺激,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教授《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由于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文化的差异,江南学生无法对安塞腰鼓这一表演形式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仅仅是读一读,议一议,无法让他们体会到安塞腰鼓特有的魅力。于是,我先给学生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盛大场景,学生一下子被它的豪放、粗犷、强有力的节奏震撼了,他们兴奋了,陶醉了,于是很主动地沉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自主地感悟、探究文章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甚至想来一次远行,亲自去观赏一场安塞腰鼓!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增加。

三、指导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一篇文章,能掌握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多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浓厚。如“语言品味”这一块,是阅读中的重头戏,《课标》也有明确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我专门设计了一组“记叙文中语言品味”的阅读材料。如“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一点地舔了去。”“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方法:(1)写了谁?写了哪方面?什么特点?(表层信息)(2)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隐含信息)(3)修辞的判断及作用(表达效果)。之后,多数学生果然能够举一反三。

可见,帮助学生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大大提高。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多采用激励性评语。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是成功动机,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降低要求,经常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才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力量。对学生的欠缺和不足要包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个性表达,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此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学习指南 篇3

在生物学科中,正确、高效地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在生物学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因生物学概念多,内容琐碎,难于记忆,于是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信心。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适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找到学习的原动力。

1尊重学生的选择,置学生于主体地位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调查中看到,有85%左右的随堂课,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概念的講述枯燥乏味,没有情景创设。在这种外在压力下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只能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谈不上对学习的乐趣,更不可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陈腐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上虽然被人们唾弃,但在教学实际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通过教师的教,以达到学生的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教学主体由形式主体向实质主体转化的教学过程。由此也就推断出评判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则,课堂,教学的成败、好坏,不仅要看形式主体性发挥得如何,更要看实质主体的发挥的好坏,其关键点就是看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能不能有效地实现由形式主体向实质主体的转化。在大量的教学研究活动中,领悟到教学活动必须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规划、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才能成功。所以,教师规划、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时既要考虑教材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动机,甚至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应用。

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强迫学生做一件事,而是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自己选择。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愿做就做,不愿做就不做,大家商量一下,举手表决。”在讲解每节课之前,把重点和难点先告诉学生然后问:“是老师讲,还是同学自己看书?同意自己看的举手。”举手,就使学生有了做主人的自豪感,就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思想还体现在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意见。为了使学生自由自在的发表意见,创设出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授学生以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人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很好的抓手,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的基本方法等应该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探究性学习是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构建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中,教师尝试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到生物教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悟、比较思辨,引导学生创新求异,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

2.1观察感悟中发现——创设氛围,让学生疑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很多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对于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往往毫无兴趣,而对于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却兴趣盎然。从观察感悟着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

2.2比较思辨中探索——精设问题,让学生议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而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是激发学生去发现、去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2.3创新求异中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做

探究性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注重构建开放的学习氛围,关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探究经历和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和研究的热情,达成个性的张扬与完美。教学中,注重从营造创新的氛围着手,捕捉创新的课题,让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中引发创新的深层探索。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自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知识与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兴趣小组,学生们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这些小组往往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参加。能否为全体同学提供这种开放性研究活动的机会呢?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每个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探索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在某所中学“城市大楼玻璃幕墙光污染及其预防的研究”课题组的几个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于这个课题组,教师也曾有过不放心的念头。但在研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分工合作,广泛收集资料,走访专家,外出实地考察,最后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在课堂上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教师的服务。在教学中,后进生往往是被教师遗忘的角落,要特别注意激励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后进生要更加热爱,服务更加细致周到,始终坚持“四跟踪(即听课的体态跟踪、课堂提问跟踪、作业练习跟踪、单元检测跟踪),四优先(即课堂发言优先、课间谈话优先、作业面批优先、课外个别辅导优先)”。这样,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在了实处。

学生学习指南 篇4

(四)中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听课是初中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这一环,如何听课就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对于中学生而言,怎样才能专心听好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呢?

1、做好听课的准备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听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识的准备

这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听新课需要的知识,如果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这种知识基础,便要在听课这前及时补上。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去听课,才可以保证在教师讲新课的时候“听得”懂。

(2)质的准备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讲解的。另外,在具体的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还要记录下来。有时,教师讲解需要一定的学习用具相配合。因此,在做听课的准备工作时,还应该准备好用的课本、笔记本和其它的学习用具。

(3)精神的准备

听课的精神准备有两方面:一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上课前有沛的精力。

2、集中注意力 专心听讲

阅读、思维和观察等一些学习活都是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活动涉及到另外一个人--教师。因此,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要听好课,首先集中注意力。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走神”是学习的大敌。

要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

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3、会听门道抓住关键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听觉通道的畅通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把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还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那么,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从听懂到掌握之间不定期存在一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耳朵,而且要?用心“想。这也就是说,听课过程中,思维活动一定跟上。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抓住关键指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例如讲到“勾股定理”一节,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内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证明(怎么来的?)定理的应用(怎么用的?)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 理清思路

当堂弄懂指课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与记忆。

5、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提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会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应该积极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6、正确处理处理听讲和笔记的关系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将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和典型事例,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摘要地记录下来。但是,”听“和”记“毕

竟是两回事。注意力分配在听课上面,笔记就难以记全,而将注意力分配在记笔记上,听课的质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听课来讲,正确性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这也就是说,听课的主要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至于”记"的问题,只需要记一些重要的东西。

上课听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最最重要的,认真听老师讲课可以让你事倍功半。因此,从小养成会听课的习惯,是一个渴望成功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当然,掌握听课的艺术并不难,只要克服日常的不良习惯,从小节做起,肯定能够成功。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面对的是变化神速的一切,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学生学习指南 篇5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 ,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指南 篇6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学习动机入手

对于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 转变其学习动机, 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首先应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教师的引导应当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 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需要, 并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应从了解、培养、激发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还应结合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 选择适当的方法, 因材施教。

1. 设定适当的目标,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学生的心理而言, 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 并且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不同的学生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假设同一目标,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得心应手, 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可能会感到十分困难, 甚至退缩, 失败了还会打击自信。因此,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立较难的目标, 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 让他们具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 勇于挑战, 迎难而上,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达到既定目标。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则设立适合他们的较容易达到的目标,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排除学习的畏难情绪, 培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对待成败,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坦然接受。有些学生看到成绩提升了, 得意扬扬, 喜上眉梢;看到成绩下降了, 万念俱灰, 垂头丧气。这种心态是不好的,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会寻找失败的原因, 寻求进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保持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3. 开展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竞赛形式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竞赛, 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 团队之间的竞赛等。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 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进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 我尝试开展了课堂小组竞赛, 既比纪律, 又比思维, 在围绕分数和红旗的激烈竞争中, 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既锻炼了个人思维, 也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

4. 正确使用评价

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批评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不能只有表扬, 而忽视批评。把表扬和鼓励有机地结合, 适当地应用, 表扬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又能明确地指出不足, 教育效果更好。

作为教师, 应该尝试摒弃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 采用多种方法,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 做学习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真正强者。

摘要: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转变方式, 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 有了动机, 就随之有了动力。作为教师, 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 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做学习的主人, 做学习的强者。

关键词:激发,学习方式,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美) 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学生学习指南 篇7

无论是什么人,如果他对某一种东西或某一件事情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学习,去了解,想知道来龙去脉。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有了想知道的念头,那么他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内在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就不怕他们不去学习。学习兴趣不是学生生来就有,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跟引导,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为学生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取得学生的信赖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是一位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生涯磨练了我,让我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热情,充满疼惜。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出现严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话语,“你真笨!你太差!这样的题讲过多次都做不出来?”如果多次听到这样的话,学生的心理压力太重,会缺乏安全感。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由衷的关怀和爱护,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的举首投足、期待眼神、鼓励话语、真诚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进步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有关爱、有鼓励、有交流、有信任,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我也能看到我想看到的,得到我想得到的。

二、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找规律填数”教学中,导入时我这样设计:“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2只小兔迟到了,这2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这样,在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凭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三、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的,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创造使学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的,学生在体验成功时获得精神愉悦,获得自信,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把10根小棒分一分”。于是出现几种分法:“1根与9根”、2根与8根、3根与5根、4根与6根、5根与5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种分法的本质特征:“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这样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并在体验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学法指导是重中之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眼、脑、口利用起来。教师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1)会听。听讲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学会抓住重点,不仅要听教师讲,还要听同学发言,学会倾听,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2)会看。学生通过看,知道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3)会想。引导学生肯想,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愿动脑筋去想;(4)会说。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非常重要,也是学生表达思维的重要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说,以说促想,最终做到想得好说得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案例分析 篇8

例一:周志广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觉到心中迷茫,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二:已经大二了,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从上面两封学生来信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者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呢?

1、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习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是: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驱使,渴望在外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学习动机不当的调节

1、学习动机不足的调整。一是帮助其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二是帮助其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通过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效能感,提高学业的价值与社会价值。

2、学习动机过强的调节。一是通过深入了解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定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帮助其转换表面的学习动机为深层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是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一些心理学家也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找出后原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学生学习指南 篇9

思想政治课历来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枯燥、单调、没意思、不好学,实际上,这里既有政治课教材和知识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人们对政治课的偏见。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的内容很多,理论深度较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又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现行的考试制度和人们的错误认识,就给政治课教学加深了难度。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之愿意学。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达到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我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从导入入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巧妙的导入,能很好的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顺利进行教学打好基础。

一、运用故事导入

政治课既是一门文化课,又有德育的功能,而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必须把课本上的道理与德育的道理结合起来。但是,政治课又有一个特点,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学。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较好的学好知识,明白道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故事导入就是一种常用的办法。针对理论性较强、道理较深奥、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故事认真分析,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故事所包含的意境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大脑思维的机器,对比体验自己的感受,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升华。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精选故事,做到思想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一体,同时还应创设悬念,设计好问题,把学生带到故事情景中去。例如在进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一框的教学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太子丹为了笼络荆柯帮他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热情款待荆柯,在一次歌舞宴会上由于荆柯夸赞了弹琴女子的手,“好手、好手,但爱其手”,太子丹便命武士砍下了那名女子的手放在盘子里送给荆柯。说到这里我停顿了,学生们发出一阵嘘声,有的甚至睁大了眼睛特别惊愕,还有的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等到他们不再说话了,我问到:“离开了身体的手还能弹出美妙的乐曲吗?”学生们齐声回答:“不能”。“可见,手是身体的一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从而为学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音乐导入

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开始之前播放一些学生既熟悉,又能够说明本节课内容主旨的音乐,就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解哲学第三课《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一框时,就充分运用了这种方法。我精心选择了四段音乐,分别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曲《命运》、二胡曲《二泉映月》、萨克斯曲《回家》。这四段音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因此,每放一段,马上就会有学生喊出乐曲的名字。都听完之后,再让他们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种基础上,再引出课题内容就不难了。我顺势引导他们:我们之所以能区分清音乐的名称,就是因为每一段乐曲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如泣如诉,有的激昂,有的婉转优美;每一种乐器也都有不同的特点,可见,此事物之所以是此事物而不是彼事物,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区分不同事物的标准。再如,讲解第八课时,涉及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内容,我专门播放了《国际歌》。通过听这首歌,学生了解了歌词,从而对于其内容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并且使原来不知道这些音乐的同学也开阔了眼界。

三、运用热点导入

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有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新近发生的事情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热点导入,感染力强,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给学生介绍政治常识时,就可以适时利用一些热点。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正好我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材料在讲解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们了解,例如:代表的组成情况、议案情况、选举情况、职权范围等,使学生首先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具体分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伊拉克战争和防治“非典”是今年春天的两个热点话题。对于伊拉克的情况,我在讲解政治常识第五课时充分的运用上了。在一节课开始之前首先让学生们看一段有关伊拉克的报道,从而了解国际社会的一些情况。而对于“非典”,国家如何去做,各地的情况如何,出台了什么措施,我在最后总复习时运用上,来说明国家的宏观调控。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新近发生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建设。总之,运用热点导入,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思想感情,但是应注意,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只是告诉学生材料而不加以分析。

四、运用游戏导入

现在的高中学生既有学习热情,又有一些头脑,但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又有一些惰性心理,因此,作为学生普遍不喜欢的政治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他们走上喜欢学习政治课的轨道。这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先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转入所学内容。例如在哲学教学中,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游戏。在《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框题教学中,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抬起自己”的游戏。几个学生坐在椅子上,用自己的手用力准备抬起自己,但是大家都失败了。老师加以引导:“为什么不能抬起自己?”学生稍一思考就会得出结论:是因为违背了规律。很自然,这一节课的主题就出来了: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引发学习兴趣。

五、运用表演导入

例如,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讲的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和作用》。这一 框题介绍两个知识点,首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其次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作 用,其中“作用”是重点,并且不易理解,而“方式”属于了解内容,分清即可,但是课本上介绍的非常简单,老师如果补充内容又不太现实,反而会增加 难度,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这几种方式区分开就算是达到目的了。我对这部分内容选择了一种方式——表演。具体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组成6个组,抽签决定出本组要表演的贸易方式及出场顺序,然后各组自己决定表演方式每组演完后其他学生猜是哪一种,比较容易就猜对了说明演的好,最后再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们积极性空前高涨,各自想自己组的表演方式,最终效果非常好,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各种方式应有尽有,有的是以工厂职工开短会的形式,有的是以记者采访、报道的方式,有的是以打电话联系业务的方式,还有的是以推销的方式等等。每表演完一组,学生们马上就能猜出答案。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才、表演才能、胆量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经济常识中还有一框题我也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一框中,首先涉及到国有企业中厂长(经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党委各自的地位、职能。这些内容如果单纯讲解大多是空洞的、不容易接受的,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每班找出四个同学分别担任经理、工会主席、党委书记和职工代表,表演方式自己选择,通过看课本弄清各自的职权后再表演。果然,各有各的高招,有的以就职演说的形式,有的以记者采访的方式,有的以会议的形式,各取所长,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才能。

六、运用比赛导入

针对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又需要加强记忆的内容,不妨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老师可以精心选择、设计一些题目,把学生分成几组,既可以按座位,也可以按性别,还可以别出心裁的按学生的籍贯、姓氏等来划分。这样学生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本组的得分而认真看书,努力回答问题,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且能够与教育了寓教与乐,使学生愿意学。

做法二:把课堂教学与时政教育结合

学生学习指南 篇10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中学生能读懂的那些知识内容会自然地让学生联系起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预习不仅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且能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学简单的人民币计算之前,首先,安排学生回家亲自陪家长去购买一次物品,并且尝试着帮助其计算物品总价是多少,于是,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不用老师教,孩子们都是争先恐后地积极到黑板上来教同学们的计算的方法,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众所周知,一个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抓住话语中的重点,也是学生接受来自课堂各个方面的信息,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由此我们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听课的学习习惯;课外学习时建议家长:学生回家后,不要让他们沉浸在某些活动中。学生可能人在课堂,心里却在想着玩。这样,势必分散听课的精力。如经常采用有趣的游戏方法和小组竞赛等的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明白,上课只有专心听讲,才能学好知识。

三、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一节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例如,解答一道应用题,必须让学生说明已知什么,由此推出什么,说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过程。又如,说算式的含义,算式25-7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25减去7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25,减数是7,差是多少?(2)25比7多多少?(3)7比25少多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练习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局限,思考问题往往比较肤浅。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放开让小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总之,任何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最基本保证,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收集经验、学习他人,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抓好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最终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知识素养的人才!

学生学习指南 篇11

一、精心设计三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重在学生自学的预习任务,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差异,为课堂教学指导提供依据。2.重在设计把教材中的“学习点”以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预先思考和学习的预习任务,以期从中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便于组织课堂学习。3.重在设计对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对方法进行温故沟通,对认知进行铺垫的预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课堂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恰当设计与成功实施课堂教学任务,是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在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1.主题突出,能以关键的问题整合教师口头提问中的零散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结果。2.设计的问题应该被完全结构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序列性和关联性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炼和升华,促进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建构,服务于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3.课堂任务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学情出发,设计以大问题为线索的任务组合来承载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合作探索留足空间和时间,与预习任务相配合,形成一条“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

(三)精心设计课后整理任务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常规性整理,不仅能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急速遗忘,还能让他们学得更加轻松、更加扎实。课后任务整理可以围绕以下两点:1.一节课的知识整理。利用每天的作业整理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范例学习整理,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指导看书中的例题及笔记———说说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让学生做作业。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整理了。

2. 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的知识复习。

教给学生一些复习方法,列表法或画图法,可以画知识结构网络图、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结构图。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可采取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补缺。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探究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

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过生日想买蛋糕,随即课件出示两款材料、价格均一致的差不多大的圆锥体蛋糕和圆柱体蛋糕图片,选择哪款才合算呢?谁能帮助老师?学生都知道买体积大的才合算。根据已学知识,学生很快算出圆柱体蛋糕体积,却无法计算圆锥体蛋糕体积。这时部分学生提出“圆锥体体积怎么算?”“它和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能否把圆锥体转化成圆柱体,推导出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等问题。为了找到解决方法,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顺利进入到自主探究“圆锥体体积”的学习中。

(二)拓展探究维度

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从多角度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 在知识的衔接点引领探究。

如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引领学生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引领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2. 在知识的矛盾点引领探究。

在原有知识的结构上或认知上出现了矛盾,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创造矛盾,引领学生去探究。如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这有5个白球,6个黄球,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当学生回答摸出的白球的可能性大时,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摸了几次,摸到的都是白球,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学生会觉得这与“可能性”大小有矛盾,然后让学生在困惑、质疑、反思与感悟中体会只有试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可能性大小的体现才能更加充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

3. 在知识的应用处引领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如: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架、篮球架、三角板、篱笆等,为什么都设计成三角形;车轮为什么都采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椭圆;身份证号码为什么这么长,为什么每个人的出生年月都在里头?为什么同一地方的前六个数字都相同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新员工代表欢迎会上的发言稿下一篇:参与班主任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