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情感(共12篇)
学生学习情感 篇1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小学生积极情感表现的方式与其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勤思好学、乐于合作等积极的学习情感,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内需, 使学生想学
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 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有效激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 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以致想学、爱学。
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 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学时,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 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布置学习任务,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搭建体验成功平台, 使学生乐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低年级学生好动, 爱玩, 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善于在“玩”和“学”中搭建平台, 让学生体验学习, 使之乐学。
教学《10的分与合》,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学生已有了6、7、8、9的分和合的学习基础, 学习10的分与合时采用了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 通过游戏“抛花片”探索10的分与合。有花的为正面, 没有花的为反面, 一人抛, 另一人记录抛出了几个正面和反面。老师讲清要求后, 提出:“请小朋友们抛一抛, 记一记, 你能得出几种分法?比一比, 哪组分法多, 速度快?”学生动手操作后, 纷纷举手急于表达, 老师一一给予肯定。此时, 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有序地整理答案?这虽然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从动手到动脑, 从直观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 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分法, 而且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2.开展游戏, 巩固新知
数的分与合是加减运算的雏形, 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探索新知后, 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帮助学生记忆, 巩固。这一环节老师可以开展拍手、碰球、“找朋友”, 互举数字“宝宝”等游戏形式, 通过边对口令, 边打手势, 让师生互动, 生生互对, 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造自主探索机会, 使学生会学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首先要利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 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 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其次要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 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 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 让学生的思维在运用中得到提升, 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 初步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的教育和数学科学文化的熏陶;第三, 要能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每个学生心灵深处存在的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使学生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享受获得的欢乐, 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 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
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四年级《用计算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引入
这节课要进行计算比赛, 可以选择笔算、口算和用计算器计算等方法。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第二环节】认识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 学生观察后尝试演示。 (1) .看一看计算器的外形; (2) .找一找计算器的显示器和键盘; (3) .认识功能键。开机要按哪个键?关机要按哪个键?键盘上的字母C有什么作用?“on/off”是什么意思?“CE”的作用是什么?计算器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4) .尝试使用。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学习使用计算器
分层分组进行计算比赛,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第一组题:765+469= 589×76= 41600÷128=
虽然使用计算器计算, 但仍然会有错误。要想计算正确, 输入数据一定要正确。介绍在输入“41600”的“00”时可使用快捷键。
第二组题:3028-2965= 100÷5= 估算:36×99≈
计算时, 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第三组题:147×81×99×0= 816÷68×27=40000-165×182=
依次交流计算结果:
第1题可直接口算, 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2题直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字、运算符号。
第3题不能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字、运算符号, 因为要先乘后减。
讲述:当计算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的功能时, 我们就要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 计算时一定要记住中间数。
【第四环节】用计算器计算探究规律
1. 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 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2= 142857×6=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142857乘以不同的数, 积还是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 只不过它们排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 计算:11111111×11111111=
学生计算时发现屏幕显示不了完整结果。这时老师以期待的眼神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问:能不能从下面的计算中获得答案呢?
1×1= 11×11= 111×111= ……
同桌讨论,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最后欣赏这道数字“金字塔”的神奇和美丽。
【第五环节】史料简介, 了解数学文化, 感受数学的人文魅力。
1. 课件播放计算工具发展史。
看数据资料,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第六环节】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 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 只要同学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 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本身枯燥无味, 但由于教师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 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组比赛, 趣味题探究, 数学文化欣赏等教学手段, 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 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去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掘数学的魅力, 诱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情感共鸣,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才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情感 篇2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态度、情感与自信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快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快乐逐渐减少,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恶性循环。
例如,一位教师因早上失起床较迟,怕上班迟到,心里很急,赶忙骑上自行车,中途不慎被图钉扎破轮胎,心情很坏,只能推着车来到学校,又碰见校长在值班室,说了他两句,他更是憋着一肚子的火。到办公室取了教学用具赶忙去上课,开始提问某个学生,该生一时回答不上来,他正憋着火没处撒气,此时过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学生泪水直流,接着又提问了好几位学生,只要回答吱吱晤晤,他过去都会收拾一番。结果在这一节课上,虽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主动发言的人少了,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回答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人出声。这位教师的做法不仅使学生的情绪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而且也损害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学生从此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畏惧感,师生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巧设新课引入情景;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列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使其产生对数学的喜爱,建立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联系数学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时代氛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学生认为数学也在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与新型科技相匹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三、转变教师角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3
一、以情感促教学,提供学生主动探究的契机
教学活动应努力创造一种主动探究的契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1.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如果一上课便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激发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神探威威猫”,号召学生学习威威猫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精神,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很多,紧接着,教师出示:
威威猫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这份礼物藏在4组和9组之间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在教室的最右边,礼物在这个小组中个子最高的男同学的桌子里。
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寻找礼物的位置。此处,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小学生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了他们想学习的积极情感。
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上课教师就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将信将疑,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教师对答无误,学生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他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此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无疑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者。
2.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就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使认知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与情感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乘数为11的速算乘法时,采用学生出题,教师口算的形式,使学生对教师的速算能力感到无比钦佩,并由此产生学会速算方法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需要。接着教师用顺口溜“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来描述用11乘的速算方法,学生如获至宝,急忙进行验证,学习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当他们掌握了乘数为11的乘法的速算技巧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乘数是22、33……等11的倍数怎样速算的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与欲望,维持其对学习的需求。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自始至终充满了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学习。
3.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困生来说,失败会导致其学习动机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面对这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让学生任意说四个分数,并将它们写到黑板上。接着,学生们将这四个数添上运算符号,编几道四则混合运算题并进行计算。于是,学生们感到很有兴趣。在这以前总是别人出题自己算,而这次可以自己编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的编3道,有的编4道,还有的编8道……既照顾到了差异性,又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以知识为载体,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信心
在数学教育中,应通过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智、情、意身心和谐发展,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学生的情感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变化,有的为自己获得了成功而高兴,有的则为自己学不会而苦恼,但当其由不会到会时,他的情感也就由苦恼到高兴,因此,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以知识为基础。
1.抓住知识经验间的联系。数学系统性强,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知识之间不仅有纵向联系,还有横向联系,但是它们都源于生活。如果割断了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就是被动的。教学中如果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作为认识背景,就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小数的认识”一课中,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外景、内景,再到文具店中对若干文具标价加以特写,然后问:“这些商品标签上写的是什么?你认识它们吗?”“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它们表示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解释了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意义,当向其他领域延伸时却发现了他们耳闻目睹的但又陌生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迫切需要探究的愿望,同时原有经验与新的问题之间又存在连接点,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猜测是一个人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推理能力等多种智力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结晶。小学生天生好奇,乐于猜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猜测,大胆猜想,并很好地利用“猜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面对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它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引起了学生对问题的注意,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想试试看的愿望,做出了以下几种猜测:
在这样的猜测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教师把他们猜想的公式分别写到黑板上时,孩子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情智交融,促进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情感活动与智力活动的和谐统一,是推动学习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在师生互爱、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同时以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创设愉悦、生动、和谐的教学“情绪场”,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使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的交流处于充分活跃的状态,以情感交流促进智力活动,同时从智力活动中激发更活跃的情感因素,达到智情相长,和谐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5×24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并能很好地说明理由。但是有一位学生却是这样计算的:25×24=25×20×4,这是一种典型的常犯错误,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想法。对于这种错误的想法,教师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让学生再验证一下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很快就发现25×20×4实际上等于25×80,当这位学生认识到自己错了时,教师仍然肯定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敢于探索不同方法的求异精神。宽容和赏识使学生体验到了倍备受尊重的喜悦,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又如,在教学“平均数”时,课的开始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拍皮球比赛:A组5人,B组4人。比赛1分钟,分别记录每人的成绩。
师:同学们哪组获胜了?
生1:A组取胜,因为它比B组多。
生2:这样判断不公平,因为人数不一样。
师:那该怎么比?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比赛中“比总数”的方法不公平,促使学生产生了必须比平均数的想法,又因为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使得他们产生迫切要分清胜负的意愿,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必然方式,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形成主体意识,提升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集中展示,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参与情感交流,参与操作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时以知识促进情感的发展,有时以情感来引导知识的学习,有时知识与情感同时并进。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离开情感的认知活动和离开认知的情感活动。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情和求知欲融汇成一股“情感流”,流淌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学生自然地想参与,敢参与,乐参与。学生在愉悦、生动、和谐的“情绪场”中活跃认知,进行情感交流,以情感交流促进智力活动,同时从智力活动中激发更活跃的情感因素,达到情智交融,智情相长,和谐发展。
我们应力争使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相辅相成,促进它们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想学——会学——更想学——更会学”的良性循环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学生学习情感 篇4
情感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如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 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由此可见, 语文情感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对语文情感教学进行了如下一些研究和尝试:
一、开掘情感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 开掘情感的源流, 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 身临其境, 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 憎其所憎, 陶醉其中, 以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如何开掘教材中内蕴的情感因素, 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 定好情感基调。
从总体上讲, 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 或激昂愉快, 或悲抑凄婉, 或勃发豪放, 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 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 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 只有扣准了“爱”, 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
2. 理清情感层次。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 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 “情”往往潜隐于“辞”中, 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 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中人物的感情经历了由矛盾→紧张→激动的变化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 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 家境贫寒的麦克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情感。
3. 把准动情之点。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 统观全文时, 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 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回忆与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 激发学生的情感。
4. 辨明情感差别。
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 引导学生仔细体味, 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 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 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 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 烘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 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 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导学生感知体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 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 情感逐渐被认同, 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 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 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 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 以理激情。
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 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 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 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 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 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 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2. 想象入情。
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 依据已有知识经验, 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像过电影一般,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3. 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 引起情感反应, 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抓住字、词、句, 进行朗读训练, 体悟情韵。
4. 比较体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 抓住特点, 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 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 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 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 张灯结彩, 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 通过鲜明的对比,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 篇5
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时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如果师生关系积极、融洽、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学生就会和教师做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首先要及时变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要经常“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珍视学生不同的想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再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倾注满腔的爱,尤其是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情感上的倾注。还有,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着。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要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鸣”之效。
二、以丰富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生动的情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情景的创设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尾,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课的开头的情景创设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置悬疑为主;课中以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
比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课的开头,我采用质疑的方法创设情景--做猜数游戏,即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然后我很快地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2或5或3整除,最后经过同学们列式计算验证我的判断全部正确。真神啊!老师有什么窍门吗?问题情景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序幕, 使学生产生了探索其中奥妙的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疑中生奇,奇中生趣,我抓住此“黄金”时期,及时引导探索,探索中师生间的情感得以交流,交流中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录音、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形象化,更利于学生接受。让学生在图像 、图表、音响、色彩的烘托下,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如我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播放了一段某学校学生参观石料场的录像。在欢快、活泼的歌曲渲染中,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生看到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石头,我再从中选取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石头,有正方体、长方体、椭圆形、三角形,并突出显示,然后启发提问。
师:“想把这些精美的石头搬回家吗?”
生:“想-!”
师:“我们得用多大的箱才能把它装走呢?”
生:“这么大”,学生们兴奋地用手比划着。
师:“要想知道具体用多大的箱,需要知道石头的什么?
生:“体积!”
师:“那么,我们小组合作,看谁先算出石头的体积。”
一阵忙乱之后,教室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思。我知道准是椭圆形和三角形的石头不会求体积。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说:“我现在把这两个石头换一个位置,看你能不能把它们的体积求出来。”然后,我用电脑显示把椭圆形和三角形石头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容器中。同学们茅塞顿开,不一会儿就算出了石头的体积。我继续追问:“要做这么大的箱子需要多少铁皮呢?”同学们积极思考起来。在图像、音响、色彩的烘托下,学生个个主动参与,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只要真正为学生创设一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学生就会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三、以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
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情感的源泉。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我们的教学就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使其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发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更加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如教学“把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锯成8个小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学具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探究,亲自试验一下怎样“锯”,锯开后增加了那几个面?然后向大家汇报。从学生的汇报中看出他们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解释讨论,得出结果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是扎实有效的,印象非常深刻。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本身产生一种情绪体验,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四、以教材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感染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插图中,美丽的画面,整洁的校园,同学们有的在操场上踢足球,两名儿童正在向老师行礼问好,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高高地飘扬,七只小鸟在蓝天欢快的歌唱。这幅图中既有 1-10这十个数的认识, 又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爱护校园、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等教育的丰富内涵。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如“分数的产生”、“《九章算术》相关知识的介绍”、“质数的研究”“+”、“-”、“×”、“÷”号的来历等等体现了民族自豪感;“计算我国的领土面积”、“量少先队队旗的角的度数”等内容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小华把储蓄存款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小学生自愿捐款支援灾区人民”,体现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同情感。此外,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感,有解题方法多样性的美,有知识定义形式的抽象、准确美,有操作、书写、画图的规范美(如七巧板拼图形、积木拼摆物体,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这些数学美,给学生大量的美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使他们产生对数学的热爱。
五、以表扬奖励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诱导。小学生对待老师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和漠不关心有着绝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有了进步不能及时得到表扬奖励,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时得到批评和纠正,那么学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同样会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绿星卡奖励、学生掌声鼓励等,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不断强化学生自觉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要用高倍放大镜来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其创造的欲望,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调动学生情感 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篇6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辨析并修改病句》时,我用有关韩复渠的一个笑话导入。学生听了捧腹大笑,因为这段话语病很多,我就让学生动手找出语病并修改,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积极性很高,避免了单纯的知识讲解,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教学《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像,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扇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香的形象描绘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使学生流连忘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三、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还会感到杜甫真的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四、质疑问难,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再如在学习《套中人》的过程中,有学生进行了这样富有个性的解读——别里科夫可恶可恨,但更可怜可悲。她这样写:“别里科夫,我想为你辩护——青春时的你也一定与我们仿佛,放飞过美丽的梦想,展示着生命的活力。而在小说里你龟缩在套子中,在无人知晓的冷月清辉之际,寒夜梦回之时,一定也曾有过几番痛苦的挣扎,伴随着点点辛酸的血泪,最后只剩下种种的无奈。几十年的社会生活经验告诉你,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传到了当局,督学,校长的耳朵里,就不会有好下场。你的可怜可悲在于你在沙皇专制长期钳制、镇压下,逐渐完成了套中人的蜕变。你的可怜可悲更在于当他人还在心中保留着最后一方净土的时候,你已经彻头彻尾沦为了统治者思想统治的帮凶,也成为了这种制度和观念的牺牲品。”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避免了学习文本的“千人一面”现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情感 篇7
一、用数学的美让学生获取学习数学的热情
美是任何一个人都努力追求的,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可以使人获得美的感受, 数学的美不仅有生活中的美, 更有思维领域的美, 它体现在数学的简洁、和谐、奇异等方面。
如图, 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 以中间一段为边向形外作正三角形, 并擦去中间一段, 得图 (2) 。如此继续下去, 得图 (3) ……试探求第n个图形的边长和周长。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先探究出n=4, 5时的图形, 再通过多媒体软件让大家欣赏n=4, 5, 6时的图形, 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美丽的雪花, 告诉同学这是“柯克曲线”, 又称“雪花曲线”。
二、改变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 在动机、情感的激励下, 不仅需要集中注意,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而且还要克服各种困难, 能动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动, 去实现预定的学习目的。另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仅仅靠学生的调节是不够的,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时地改变教学的手段,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欲望。
1. 教学中设置变式,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教学中, 通过设置变式的方法, 对课本中的某些例习题的背景、条件或结论或题型进行适当变通与延伸, 这样既可使学生学活知识, 扩大视野, 深化思维, 举一反三, 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思维。当然, 所设置的变式题应满足不同学生在具有合理自由度的思维空间里探究。问题既要立足于教师所强调的内容上, 也要设立在一个更开放的目标上, 旨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2. 教学中开放问题, 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放性教学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起, 创新精神得以呈现。教学过程开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因为, 开放性问题具有结论不确定、不唯一, 条件约束不刻板等特点, 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更是一种鼓励创新, 激励创新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 通过对一些问题条件或结论的开放,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探究,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设f (x) 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 又是最小正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 而且f (x) 上是减函数, 试写出f (x) 的一个解析式。
我们常见的是已知函数f (x) 的解析式来分析函数所具备的性质, 即使求解析式也往往是已知图像或者函数的一部分解析式, 这样的解答结果是唯一确定的。本问题是给出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 而函数及其图像的类型均要自己给出, 因而结果是多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常见的函数, 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绝对值函数的复合运算来构造, 也可以根据已知函数的性质先画出图像, 再具体写出解析式。整个问题的处理是开放的, 有利于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唤醒学生的合作学习体验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使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人人参与, 平等对话, 真诚沟通, 彼此信赖, 发展合作精神, 共享经验知识,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频率与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如何从二者的异同点中抽象出概率的定义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蕴涵了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采用学生亲自参与到试验中去, 从操作中去体会, 去探索, 去总结, 为巩固学生总结出的知识, 最后还要回归到实例中去, 让学生去运用, 以符合认知过程。
不少教师在这节教材的处理中是让学生看书, 读那些抽象的概念, 而后结束新课, 最后学生留下的只有几个空洞的公式, 其余均未留下。本课设计由于增加了学生动手试验, 互相交流,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课堂的厚度增加了, 同时改变了课堂上单调的讲授, 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
笔者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同时, 学生在讨论中敢于提出新观念, 解决新问题, 对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 让学生获取用数学的情感体验
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8
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教师的情感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因此, 爱应当成为教育学生的情感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 我感受到:当师生间产生了和谐的情感, 就能有效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教好, 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并把对教师的热爱迁移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上,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愈想学, 我就愈想教, 形成良性循环。相反, 如果师生情感淡薄, 甚至关系紧张, 教师会因为学生厌烦而失去热情和信心, 学生对教师怀有戒备乃至抵触心理, 对教师所教的语文课失去兴趣。学生愈不想学, 教师就愈不想教, 形成恶性循环, 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所以, 情感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既然如此, 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平时要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令人愉快的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感来感染学生。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伴随着教学的内容要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以陶冶学生。没有情感升腾和冲动, 语文课堂便如一潭死水, 学生就谈不上对语文产生兴趣。只有教之有情, 将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 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自己胸中的波澜, 引入学生的心田,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 既注重让学生领会作者那种深沉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又注重如何才能使学生受到课文字里行间情感的感染, 即辅之以教师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 以及得当的授课方法去表现。
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就能深入到课文中去, 情感因素就会转化为动机, 成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不仅愿意进一步体会课文和教师的言语活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而且更愿意去探究课文作者和教师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那些思想感情的, 就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
利用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享受 篇9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利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学习语文不再是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情感,学习,享受
语文课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 其中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阶级情感和社会道德情感, 因此, 语文教学要求和特点决定了它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不仅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汉语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特别是语文教学中, 教师能恰当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在享受中学习语文。所以, 激善于运用语文教学的特点, 激发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发情感, 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国家教委指出“在教学过程中”, 要处理好语文知识的传授, 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情感教育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语文课则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首先, 语文教材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语文教材选文标准上来看, 一定要“思想内容好”, 即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 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世界观。这些文章或抒发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如《沁园春.长沙》;或宣泄对黑暗社会的愤恨与仇视, 如《纪念刘和珍君》、《包身工》;或表达了对科学创造社会进步的欣慰赞赏, 如《飞向太空的航程》;或反映了对某些事物所悟所感, 如《六国论》、《劝学》等等。这些内容丰富而情感高尚的文章, 成为学生人生观塑造、心灵净化的源泉。从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的形式看, 要么结构严谨精巧, 要么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要么语言鲜明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出什么样的情感。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会处处洋溢着热情, 其一颦一笑、一笔一划、举手投足之间, 都会自然流露出对事业的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而这些情感一旦辐射到学生的身上, 必会在他们心灵的深处打上美好的烙印, 使他们在感受美好情感的同时, 召唤起自身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自觉的投入到神奇无比、深邃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与此相反, 一个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仅仅出于对职业的需求, 不把教学当成事业的敷衍了事的教师, 会在教学中毫无情感, 自己不激情澎湃, 学生也会死气沉沉, 学生兴致索然, 避之尚恐不远, 哪能谈得上学好语文呢?由此可见, 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效果的好坏, 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激素的激发和引导。若要做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除了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之外, 还要锤炼思想情感, 对教学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 同时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谁能养气基天地, 吐出自足成虹霓”。语文的教学过程是贯穿情感教育的过程。语文教学由情导入, 经由情感的起伏跌宕, 最终使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激情饱满, 利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激情中去品味学习语生动, 文章具有形象美、艺术美、科学美的特征, 它们蕴含着强烈的感染力, 能时时处处打动学生的心。因此, 优秀典范的课文是陶冶学生心灵、净化学生情感的良好土壤, 为情感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 情感是作文创作的灵魂。自从话题作文诞生以来, 题目中往往有这样启发性的提示“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感受、体验、看法”等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要文的乐趣。从对语文教学的感知、认识入手, 激发情感。通过对学生之间的多种形式的阅读, 如默读、朗读、范读、带读等等, 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目的, 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教育。通过对从课文内容入手的系统知识讲授, 教师能将情感渗透到各个方面, 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绍之中, 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概括之中, 人物、景物的分析之中, 写作特点的总结之中, 让学生感受出分布于作品各个部分的情感因素, 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 陶冶心灵、净化情感、提高学习求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高考《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指出作文要“感情真挚”, 其内涵是指在作文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美角度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但由于我们以往在激发学生情感上做得不够, 翻开学生的习作:有的唱高歌、有的说假话, 有的寻章摘句、有的胡编乱造, 内容单薄, 语言苍白, 毫无激情可言。所以, 怎样激发情感, 怎样写出真情确实成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感受生活, 从心灵体验出发, 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谈到“写气图貌, 既随物以宛转, 属采附声, 亦与心而徘徊”他主张写物, 要真实而不造作, 抒情要真实而不虚假。很难想象, 一篇材料失真、胡编乱造而成的文章能够抒发真情, 打动人心。唯有描写真实的人生, 抒发真挚的情感, 才能使文章有信度, 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冲击力。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 就应该指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 走向真实的社会, 用饱含情感的双眼去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心灵体验,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反映自己认识的生活底蕴, 就不愁写不出真挚动人的好文章来了。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进行交流的活动, 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共振、心灵的碰撞, 能求得实现目标的一致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语文的兴趣。从对语文情感的体验、想象入手, 升华情感。教学中, 教师可充分调动记忆的情感体验, 将它们与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对应起来, 触景生情, 缘文想情, 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的佳境。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如临其境”, 能够让他们爱作者之所爱, 恨作者之所恨, 怒作者之所怒, 化作者之情为己之情, 进而实现学生情感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 从而使作品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以丰满和升华。从教师的言行入手, 激发情感。教学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哪怕一个点头, 一次微笑, 哪怕一次无意的肯定表扬, 都会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千重波浪, 哪怕一句玩笑, 哪怕一点激情再现, 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都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使他们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享受。从课文的情感迁移入手, 创造情感。通过口头或笔头的训练, 使学生对已经取得的情感进行迁移, 直接运用于口头的表情和书面的达意, 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学生保持、巩固已有的审美情感, 不断地丰富完善自身情感, 将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的思想感情、优良的意志品质、完美的人格特征的一代新人。情感, 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 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条件, 只有调动和发挥情感作用, 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情感 篇10
求生;学习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创知设平等导学生参、与音和谐、乐学习活动愉悦的教学, 提高情境, 他引欲他们得到审美的体验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 享受成功欣赏水平, 的让望文喜愉。/一、激情引趣, 创设情境, 丰富
单学生的情感体验
催吉平一是了解学生情感爱好。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多数在15至19岁生成熟之间, , 心理逐步走向正处于青春期, 独立生理, 已初步形发育日趋音过程中成自己的, 教师要价值观。在他们身心发展了解掌握学生的心乐学习音理动态, 乐丰, 欣赏音乐富他们的情, 感生活为他们提, 供情通过学中外优秀的音感体验的良机, 乐作品让他们, 使他们对音鉴赏和教唱习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内涵深刻理情解形成, 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增强他们鉴赏水平、念评, 美好健价能力, 感好的全的思二音想是乐品激作格发品。学蕴生含学着习美兴好趣的。寓一意首,
抒发出温馨的情感, 展现了灼热的
情怀, 在学唱或欣赏时可引发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会让人回味无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学生的音乐的兴趣爱好, 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让他们愉快地接受音乐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笔者引导学生在“学、听、看、练、思”中, 主动地发现、探究, 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让他们得到锻炼, 得到提高。
三是创设愉悦教学情境。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 音乐学生思想释放的有效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善教, 学生要乐学。音乐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双方的情感状态影响着教学效果。“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走进学生心灵, 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特长爱好、认知能力, 音乐基础, 发掘学生个性中的亮点, 创设愉悦教学情境, 指导、督促学习音乐, 在学习活动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创新方法, 灵活施教,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是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音乐教师要摒弃单调、枯燥教学模式,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情投身音乐学习, 潜移默化接受熏陶。教师要通过设置激情引趣的导语, 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活跃课堂氛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精心设计背景式、简介式、创疑式、叙事式、音像式导语, 采取灵活授课方法, 激发学生控求新知欲望, 启发、引导学生细心领会, 以高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探究、勤于思考, 使学生的灵感得到发挥,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笔者在教学中, 在教懂知识、教会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想象音乐,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 培树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在教唱《黄河大合唱》这首作品时, 我结合抗日战争和教科书事件对作品进行介绍, 然后再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被作品的气势震撼, 被作品的旋律感染, 激情满怀地投身音乐学习, 使学生不但领略到作品的内在美, 而且增添了他们的爱国情。
三是注重开展因材施教。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音乐的凝聚力。调动学生的听、视、触等各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因势利导、按需指导、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认知水平、表现能力把学生分成优秀、中等、一般三个不同的层次, 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 在接受熏陶的同时, 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激励评价, 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
一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形式来触摸学生情感, 敲打学生心灵,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他们学会探究。在教学乐器时, 我让学生在课后, 自选乐器进行简单演奏, 通过听、感、想等方式进行审美体验, 让学生用感官直觉、心理感知学习音乐, 引导他们逐步喜爱音乐、享受音乐、热爱音乐。如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 我先是让学生们聆听依依惜别的旋律, 再回想自己经历过的惜别场景, 然后指导他们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音乐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 而且能和谐身心健康, 升华情感境界,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音乐素质教育中, 要对学生进行艺术背景知识、作品内在情感、创作意境进行讲解, 诱发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境界, 让他们在感性上得到满足, 把理性知识与行为习惯融为一体, 积淀审美体验, 文化素养, 增强行为力量, 净化美好心灵, 升华思想境界。
三是注重开展激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时, 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力就会不断增强。得体到位赞扬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 笔者注重用信任的语言, 赞许的目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创新、创作、实践, 放飞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闪光点都给予充分的鼓励。
摘要: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听觉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增强审美观念, 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与学生平等相处, 用音乐的魅力触动学生心弦,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音乐、运用音乐, 让他们感受音乐学习乐趣, 参与音乐活动的喜悦。
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篇11
一、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体验学习乐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学生来说,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说英语的需要,没有说英语的对象,更没有说英语的意识。然而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 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二、在个性展示活动中激发参与热情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愿望,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学生都很乐意参与这些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在实践中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亲手制作富有个性的作品。小学英语课本中许多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选择的话题也是以小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都是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所以便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搞一些个性化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自我介绍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Name、Age、School、Class、Telephone number、Family member等等,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设计好的名片各具特色,有的贴上了漂亮的图画,有的用自己设计的英文字体来书写……面对各自设计的名片,同学们还饶有兴趣地互相观看、评论,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昂。
2.收录自己喜爱的英语信息。我让学生把平时在报刊和影视中看到的英语小作文、小幽默、小故事等摘抄下来,存入专门的材料袋中。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将生活中可能看到的英语信息收集起来。如一些食品、用品上的英文商标,服装上的英文,商店招牌上的英文,都可以作为收录的内容,同时这些英文形式大都包含着优秀的创意,富有创造性和审美性,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过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们拿出来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被别的同学围观和欣赏时,那种乐滋滋的感觉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3.撰写英语活动心得体会。我们常常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举办英语节、英语联欢会及各类英语竞赛,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于是就要求他们在认真参与的同时,多观察,多思考。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学习心得,加上图片、照片展示在班级的橱窗里。这样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用累积性评价活动提升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积极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要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积极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我的英语课堂中,我设计的“新星评选”制度倍受学生的喜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获得持续不断的积极评价的机会。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评选出“每日之星”。每次课前,我都准备了许多星星形状的小奖状,用各式字体在上面写上不同的鼓励语,如:“Wonderf ul!”“You can do it.”“You are clever.”“Excellent.”。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大胆的表达、愉快的合作等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都可以得到“每日之星”的奖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选出“每月新星”,最高级别的可获得“英语之星”。
每次学生得到小星星时,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们精心地收藏着每一颗“星星”,感觉自身的价值在每一颗小星星上得到不断的体现。这些有层次的“每日之星”“每月新星”“英语之星”都是对学生持续、累积的肯定评价,它记载了学生前进的步伐。同时我也相信这一颗颗星星一定会点燃孩子们的心灵,也使他们像星星一样闪亮……
学生学习情感 篇12
关键词:学生,兴趣激发,潜能,英语学习
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 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因为英语与汉语在习惯和语法方面的差异, 有些学生认为英语很难学并因此产生了畏学、厌学情绪, 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 关键条件是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许多, 但加强师生情感培养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深厚的情感就会爱屋及乌, 对英语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师生情感培养呢?
一、倾注热情, 以情育情, 以情激情, 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 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要想以情育情, 以情激情就要求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 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 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相互谅解,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 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 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 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 激发学生的自信, 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 并乐于接受教育, 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 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 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 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 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 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 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 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厌恶学习。
三、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 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
四、应当让学生明确学好英语的目的, 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愿望
在教学内容中要渗透思想道德因素, 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使学生树立正确思想, 培养良好的品德。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当今中国, 更是愈加开放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走向世界, 英语是别无选择和无可替代的交际工具。学好英语, 对于吸收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技术成果, 对于向友好国家和人民介绍我们的经验, 加强各国人民的友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者, 就学生本人而言, 将来要更好地适应社会, 也离不开英语, 比如,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一些进口电器的使用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学生学习英语之初, 就应当把这些浅显而又现实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 就会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就有了学好英语的动力源泉, 对学习英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坚持“听说”领先
因为培养听说能力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起始阶段英语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 听、说训练比重应大些。这不仅有助于打好语言基础, 还能引起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用语, 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讲课, 组织教学, 必要时用汉语补充解释, 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实际水平。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真实教学情景。教师在介绍和操练新语言的时候, 应让学生多听并注意发音, 然后认真模仿, 跟着老师正确读出, 要启发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举手。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使他们树立信心。对学生在听力和口语中出现的小错误, 不要进行太多批评, 要耐心进行指导。特别在起始阶段, 教学节奏不宜太快, 加强课上、课下辅导。在学习英语之初, 尽量不让一位同学掉队。这样, 学生信心就会增强, 一旦能听得好、说得出老师所教内容, 学生就会信心十足, 鼓起了干劲, 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 这样, 也就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六、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 组织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般来说, 一节英语有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和巩固五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教师要根据情况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例如, 在介绍这一步中, 教师应充当“示范表演者”, 可充分利用实物、挂图、书中插图、简笔画、手势动作、板书等直接用英语表达新语言的意思,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譬如, 适当用简笔画, 对于我们从事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 应该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们不可能带进教室里去, 而简单的图画则可表达其意义。适当运用简笔画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重复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许多单词。当要表达一个概念时, 简单几笔勾画出一幅画, 也许可能会引得学生发笑, 但没关系, 这样反而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想来。因此, 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 比较形象、直观, 印象深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电化教学手段, 如录音机、幻灯、电视机、录像机、教学录像带等, 努力创造英语环境。使英语教学更形象直观, 教师的讲解变得生动活泼, 优化了教学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 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多种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可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创办英语角, 组织朗诵会、故事会、英语书法展览及英语演出等等。这些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兴趣都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培养, 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但它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情感培养,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并不断地克服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不断地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 成为国家建设中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杰.以反思性教学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D].苏州大学, 2009.
【学生学习情感】推荐阅读: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08-30
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06-19
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06-27
学生合作学习05-24
成人学生学习06-04
学生自主学习06-14
提高学生学习06-14
学生学习状态08-07
调动学生学习08-28
学生学习方式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