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

2024-08-17

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共8篇)

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 篇1

编者按:

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基金管理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管理着众多投资者的资产,面对的是风险较大的证券市场,其运作规范和健康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其好坏的核心是其整体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公司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是否有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是衡量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国基金行业发展几年来,基金管理公司内控质量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大大加强。但由于对基金管理公司内控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标准还不够统一,也出现不少问题,如在公司内部缺少"内控文化",公司授权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督和制约不到位等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一套客观可行的标准体系,为基金管理公司建立和改进自身内控机制提供参照,也为监管机关和中介机构评价基金管理公司的基本素质提供依据。

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金融证券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不少法律文件,如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1998年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指引》(咨询稿),香港证监会1997年发布了《监管、监督及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监会也于去年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本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的实践,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进行塑造和说明,供读者参考。

内控的一般标准,是指应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内控评价各个方面的标准。一般标准可以概括为健全性、有效性、独立性、相互制约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

内控的健全性内控的健全性有三层含义:首先,内控应当贯穿于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体现全过程性。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设计、投资研究、投资决策、交易执行等各个业务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内控应涵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第三,内控还要体现系统性。内控体系是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均能按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的发挥作用,实现内控的总体目标和功能。健全性是其它标准的前提条件。

内控的有效性内控的有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内控制度本身的有效性。首先内控制度要合法合规,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体现到内控制度中。其次内控制度要适时,应当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改或完善。第三,内控制要合理适用。需要根据公司的组织规模、业务特点、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具体特点和要求建立内控制度。二是内控制度要得到有效地执行。公司所有部门、全体员工必须竭力的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员都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力。

内控的独立性基金管理公司与一般公司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自身的资产与管理的基金和其他资产相比是非常小的,一个公司可以管理多只基金,不同人的财产,而且公司的股东和关联方多为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上市公司等证券市场上的活跃参与者。因此,独立性标准要求:一是相关资产要分离,基金资产、自有资产和其他受托资产的运作应当分离;二是部门和岗位分离,基金投资研究、决策、执行、清算、评估等部门和岗位应当根据独立性要求适当分离;三是物理隔离,在重要部门设立防火墙和门禁制度。[!--empirenews.page--] 内控的相互制约性相互制约性是指在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建立一种相互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公司的业务进行分配,使单独的一个部门对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一个以上部门的查证核对或配合才能完成。相互制约使业务都经过一个以上的岗位或部门处理,不会被一人包办,可以达到纠错防漏的目的。独立性是相互制约性的前提,相互制约性是独立性的必然延伸。

内控的成本效益性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经济实体,其生存的根本就是创造效益。内控的目的之一也是使企业避免和减少外来的和自身的各种风险,以获取更佳的效益。但是内控本身也要付出成本,内控越复杂,相应的成本也越高。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成本与效益间进行衡量,力争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不计成本的内控不是好的内控。成本效益性要求公司一要精心选择控制点,实行有选择的控制,二要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各种耗费,三要尽量应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基金公司本身存在诸多利益冲突。这些冲突有股东与公司间的,基金与其他委托财产间的,不同基金间的,受托财产和公司自有财产间的,公司与管理者个人间的等等,因此极其容易出现不正当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等现象。历史证明,正是这些现象,曾经使基金行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信誉受到严重损害。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保持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有关资产、机构、人员的分离和独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内控中的重点所在。

内控的要素标准

内控要素是从内控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组成企业内控核心的部分,也是企业内控必须具备的内容。借鉴美国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组织组成的资助组织委员会(CDSO)的研究成果,我们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内控也可以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控五大要素标准来衡量。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公司管理方法、操作程序、控制措施等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内控其他要素的基础,构成了公司的氛围,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公司内控机制实施的效果。控制环境的主要包括下列因素: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

公司管理层是否树立了内控优先和风险管理理念;是否重视内控制度的设计;是否严格遵守内控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公司的独董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有没有有效履行;存不存在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董事会、监事会是否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公司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

公司经营组织结构。公司的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否体现职责分工、相互制约的原则;公司建立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是否民主、透明、业务执行系统是否高效、严谨,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公司在岗位、部门、管理层之间有没有形成严密有效的内控防线。

员工道德素质。公司是否建立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有具体的标准和措施确保公司职员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专业胜任能力。

内控文化。公司是否在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采取了一定措施;是否有制度保证全体员工及时了解重要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层的经营思想。[!--empirenews.page--] 风险评估。环境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控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基金管理公司身处高风险的证券市场,信誉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对其面临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分清哪些风险是主要风险,哪些风险是次要风险,哪些风险是可以分散的,哪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并据此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风险评估标准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严密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首先,从组织体系上看,公司有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公司是否设立了风险决策机关、风险评估部门、风险监督部门并有效地工作。其次,公司有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督。第三,公司是否对其各部门和各业务循环所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分类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第四,公司有没有使用科学的风险量化技术和严格的风险限额控制对投资风险实现定[1][2][3]下一页 量分析和管理。第五,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是否重视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基金管理公司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确保风险被有效控制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控制措施,主要的控制活动有以下几个: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指在处理各项业务时都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以防止部门和员工不当处理,授权控制应当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始终。首先,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是否充分履行各自的职权,建立健全公司授权标准和程序,确保授权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公司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公司员工是否在规定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责,有没有发行越权行事的情况,如发生,是怎样处理的。第三,是否制定了公司重大业务的授权制度,重大业务授权是否有书面记录,是否明确了授权内容的时效。第四,公司授权是否适当,对已获授权的部门和人员有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已不适用的授权是否及时修改或取消。

资产分离。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资产分离制度,基金资产与公司资产、不同基金的资产和其他委托资产要实行独立运作,分别核算。

岗位分离。公司是否建立科学、严格的岗位分离制度,明确划分各岗位职责,投资和交易、交易和清算、基金会计和公司会计等重要岗位是否有人员的重叠,后台清算、集中交易室、机房、档案室等重要业务部门和岗位是否进行了物理隔离。

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公司投资等各类业务有没有详细明确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有关人员是否严格按章办事,有没有违反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操作的情况。

业务记录。公司的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会计清算等业务是否有明确的记录;业务记录是否得到相关人员的确认;绩效考核。

对研究部门、基金经理、交易员等重要岗位是否制定了研究报告质量评价体系、投资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交易绩效评价体系等绩效考核标准。

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过程的一部分,管理层的计划必须准确、及时贯彻到相关部门,以便有效执行,计划的执行情况也要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供其比较分析。信息沟通标准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须设计和维护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empirenews.page--] 内部监控。基金管理公司监控的执行通常由督察员和监察稽核部门组成。督察员和内部监察稽核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和业务活动,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检查和反馈,并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报告,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督察员和监察稽核部门还应当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据市场环境、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技术应用和新的法律法规等情况,提请董事会或管理层适时改进。

内控评价的具体标准

内控评价的具体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根据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点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按照基金管理业务的程序来设计和实施控制的,也称业务循环控制法。由于各个公司的规模大小、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人员结构、基金产品等内外部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内控的具体标准要更为复杂,基金管理公司的各业务循环,可以按以下模式建立标准:首先,明确控制目标。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来建立内部控制,因此,在设计评价标准时,首先应根据基金管理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来提炼控制目标。

其次,选择控制点(风险点)。为了使各项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根据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业务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这些业务环节和易产生的错误就是控制点。控制点是否全面,是评价公司内控的重要方面。

再次,采取控制措施。对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按照我国现有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特征和比较通行的做法,将主要业务的内控标准大致概括如下:投资管理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

分为研究、决策、交易、清算等部分。

研究部分——

控制目标:保持研究工作的独立、客观和科学。

控制点:研究部门、研究流程、研究方法、研究与投资决策的交流、研究评价等。

控制措施:研究部门相对独立;制定严密的研究业务流程;形成科学、有效和一贯的研究方法;建立投资对象备选库制度;建立研究与投资的业务交流制度;建立研究报告评价体系,等等。

投资决策部分——

控制目标: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基金契约的要求,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控制点:投资决策违反法规和基金契约、基金经理越权或随意决策、流动性风险过大、基金业绩不佳等。

控制措施:建立投资限制或"黑名单"制度;建立股票备选库制度;建立投资决策授权制度,确定投资权限;通过科学的风险量化技术和严格的风险限额控制对投资风险实现定量分析和管理。建立重要投资的研究报告支持和风险分析支持制度;建立关联交易审批制度;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等等。

基金交易部分——

控制目标:使投资决策能够合法、准确、最佳地得到执行,防止内幕信息、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不同基金的利益能够得到公平对待。

控制点:违背法定限制、基金经理越权、利用或泄露内幕信息交易分配不公平、非最佳执行、投资文档不完备等。

控制措施:基金交易实行集中交易制度并建立集中交易室;集中交易室空间隔离,实行门禁制度;手机管理、电话录音;建立交易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交易反馈系统,完善相关的安全设施。中央交易员制度,基金经理不得直接向交易员下达投资指令或者直接进行交易;事先制定公平交易分配制度;基金经理、交易主管、监察人员实时监控;建立完善的交易记录制度,交易记录应当及时进行反馈、核对并存档保管;建立科学的交易绩效评价体系;等等。[!--empirenews.page--] 财务会计业务控制目标:

保证会计业务合法合规,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公司经营情况,保证基金净值的准确。

控制点:会计核算差错、资金清算差错、基金净值估算差错等。

控制措施: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划分,严禁需要相互监督的岗位由一人独自操作全过程;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账、独立核算,基金会计核算独立于公司会计核算;建立凭证制度,正确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建立账务组织和账务处理体系,正确设置会计账簿,有效控制会计记账程序;建立复核制度,防止会计差错的产生;采取合理的估值方法和科学的估值程序,公允反映基金所投资的有价证券在估值时点的价值;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制订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等等。

市场销售业务控制目标: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公司市场形象和信誉。

控制点:客户服务不规范、广告宣传违法违规、市场推介活动无序化、代销机构出现问题影响基金销售、销售人员错误行为给公司声誉带来影响等。

控制措施:建立和完善客户服务标准;健全销售渠道管理,定期检查;建立公司广告宣传行为规范;建立广告宣传、销售行为法律审查制度;制定销售人员准则,严格奖惩措施。

过户登记业务控制目标:

管理好投资者基金账户,保证申购和回赎的顺利进行。

控制点:投资者身份认证错误、接受无效委托申请或拒绝有效委托申请、柜台人员录入错误、资金清算差错、数据计算差错,客户资料保管不当等。

控制措施:要求投资者提供完备的身份证件并留下复印件;建立复核制度;与代销机构、托管行及时核对;建立客户资料的保密保管制度,等等。

信息披露业务控制目标:

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及时。

控制点:信息披露出现虚假陈述、重大遗漏和超过法定上一页[1][2][3]下一页 期限等。

控制措施:有相应的部门或岗位负责信息披露工作,进行信息的组织、审核和发布;建立严密的信息披露实施流程和信息的审查核对制度,等等。

信息技术支持业务控制目标: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全公司提供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

控制点:硬件系统可靠、系统环境安全、设备故障无法及时恢复、软件安全可靠、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

控制措施:保证信息技术系统的设计开发符合国家、金融行业软件工程标准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门禁制度、内外网分离制度等管理措施;充分考虑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具备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故障恢复、安全保护、分权制约等功能;信息技术系统设计、软件工发等技术人员不得介入实际的业务操作,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密码口令分别由不同人员保管,用户使用的密码口令定期更换,不得向他人透露;对信息数据实行严格的管理,建立计算机交易数据的授权修改程序和电子信息数据的定期查验制度;建立电子信息数据的即时保存和备份制度,重要数据异地备份并且长期保存;定期稽核检查,进行排除故障、灾难恢复的演习,等等。

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 篇2

对于一般借款, 由于其在用途上的非专用性、占用形态上的多样性, 决定了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一般借款、如何计量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量和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金额是比较困难的。从会计准则的要求上讲, 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 其相应的借款费用才可能够资本化。显然, 资产建造过程中是否占用一般借款是是否将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质的问题, 而确定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量和相应的资本化率是对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量的规定性问题。那么, 如何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在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 以及如果在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 又如何对占用的一般借款数额和相应的予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数额进行计量, 就成了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关键。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一般借款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被占用的确认标准, 只是规定了“为建造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 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2显然, 企业会计准则只规定了在事实上已经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前提下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问题, 并未规定判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标准。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一般借款是一般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的前提。因此, 要判断一般借款费用是否予以资本化就必须首先确认在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笔者认为, 确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一般借款是否被占用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数额不是判断是否存在占用一般借款的标准。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是, 在建造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 应将其相应的利息予以资本化。显然一般借款占用是利息资本化的前提条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中的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 只是一般借款可能被占用的外在形式表现, 但并不必然导致占用了一般借款的结果。因为符合资本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的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可能是由于占用了一般借款, 也完全可能是由于占用企业其他来源渠道的资金。如果把存在资产建造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情况就认定为是占用了一般借款, 很可能会犯逻辑推理错误。这里很容易举出相应的反证:如果企业除专门借款之外不存在一般借款, 那么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所占用的资金是企业自有资金, 而非一般借款, 根本不可能涉及到一般借款占用问题。

其次, 在企业存在一般借款时, 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支出的资产超过专门借款, 则应认为其超出专门借款的部分全部或部分占用了一般借款, 如果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确实为占用一般借款的情况除外。这主要是由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与其占用形态的非对应性和企业资产占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的。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 如果占用了企业的超出专门借款资产, 由于这些资产从来源上看, 既包括一般借款, 也包括企业自有资金等形成的资产, 因此, 可以认为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其超出专门借款的支出部分占用了一般借款。但这只是在质的规定性上决定了在该资产建造过程中可能动用了企业的一般借款, 但并不确定这种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完全占用的是一般借款, 同时也不能确定占用一般借款的具体数量。

再次, 如果企业在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 且该借款的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 应予以资本化。这里,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建造或生产, 可以理解为有必要且可能进行资本化, 即:从技术层面上讲, 是能够寻找到合理的方法计算并分配应归属的一般借款费用;从经济上讲, 是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应予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带来的核算成本与采用该方法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之间存在最佳的结合, 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 我们可以认为“可直接归属于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3的条件时成立的。

此外, 在确定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或是否将一般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时, 还应该综合考虑会计核算的各项基本原则, 尤其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以会计核算原则为基础, 把握、确认和计量一般借款是否被占用和其费用是否资本化。

三、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 如果根据以上阐述能确定占用了一般借款, 如前述第一种情况 (在资产构建或生产过程中直接动用了一般借款) 和第二种情况 (能确定所动用的资产是一般借款的转化形态) , 则对一般借款的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应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一般借款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4资本化率为一般借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

如果企业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的资产支出超出了专门借款, 其超出部分占用的企业资产, 既可能源于一般借款又可能源于企业自由资金等。在这种情况下, 要确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和相应的一般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金额是比较困难的。但从逻辑关系上讲, 确定一般借款占用金额不外乎有三种可能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全部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归属于占用了企业除专门借款、一般借款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 即未占用一般借款。在此情况下, 由于根本未占用企业一般借款, 因此也不存在将一般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问题;二是将全部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归属于一般借款占用, 并以此为基础按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数额计算的加权平均数确定平均占用的一般借款数额, 然后根据已经确定的平均占用一般借款数额乘以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确定应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金额;三是将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一般借款形成的资产, 一部分为企业其他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笔者认为, 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资产的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全部归属于一般借款或全部归属于企业其他资金形成的资产均不可取, 因为这两种处理方法与企业在资产建造过程中普遍占用一般借款实际情况相悖。而将企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 区分为占用一般借款和占用企业其他资金的两部分应该是可取的, 因为它既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又和企业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所导致的资产具体占用形态与一般借款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一一对应性关系的会计理论基础相一致。

如果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划分为占用了一般借款和占用了企业其他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两部分, 则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问题就转化为, 如何确定在各个计算时点上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建造或生产的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支出部分中一般借款的占用比例, 以及如何根据该比例确定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和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的问题 (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可以用一般借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表示, 本文不再论述) 。作者认为, 可以用加权平均的思想解决上述问题。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确定每一时点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数额。每一时点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数额可以用该时点的资产累计支出额减去同时点专门借款数额的差额表示。该差额被认为是资产建造支出中占用的非专门借款数额。某个计算时点上非专门借款指出的计算, 用公式表述如下:

非专门借款支出=计算时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支出-专门借款额

二是确定超出专门借款支出 (非专门借款指出) 中占用的一般借款的比例。在计算期, 各个时点上一般借款占超出专门借款支出的比例, 可用企业各个时点一般借款占同时点流动资产的比例表示。之所以以这一比例作为一般借款占超出专门借款支出的比例, 是因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动用的非专门借款资产支出主要是动用流动资产。然后, 用一般借款占同时点流动资产支出的比例乘以该时点的资产建造支出占用的非专门借款数额, 即可计算出各个时点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用公式表示某时点一般借款占用额为:

一般借款占用额=非专门借款资产支出×

三是在第二步骤的基础上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各个时点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进行序时平均, 确定在整个计算期间平均占用一般借款数量, 即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然后用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一般借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 可计算出应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

一般借款累计加权平均支出=

需要说明的是, 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是较容易证明的, 但在目前会计实践中要寻找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法对一般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 仍然需要广大会计工作者付出艰辛的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

[2]《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1993年12月修订

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 篇3

一、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的提出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七号——借款费用》首次提出了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并明确规定:“企业发生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有的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从该规定中不难看出,借款费用资本化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造或生产的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即为资产建造或生产的资产支出已经开始;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使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所必需的建造或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二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的资产支出涉及到相关借款,而且相关借款发生的相应费用可以直接对象化,即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对于一般借款,由于其在用途上的非专用性、占用形态上的多样性,决定了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一般借款、如何计量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量和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金额是比较困难的。从会计准则的要求讲,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其相应的借款费用才可能够资本化。显然,资产建造过程中是否占用一般借款是是否将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质的问题,而确定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量和相应的资本化率是对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量的规定性问题。

二、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

一般借款的来源渠道可能是单一的、明确的和有限的,而一般借款具体占用形态却是复杂的,存在着实体占用形态在同一时点上多形态共存的特点,即可能同时占用在诸如存货(不构成资本化对象的存货)、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等各种形态。但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动用企业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的角度看,可能动用的是一般借款转存的银行存款,也可能是动用由一般借款转化形成的流动资产的其他形态,如存货等。由于企业资金来源多渠道性和资产占用形态复杂性的存在,使得资产的占用形态与一般借款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明显的一一对应性关系。这种非对应性导致了一般借款占用和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相对于专门借款而言也较为复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一般借款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被占用的确认标准,只是规定了“为建造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显然,企业会计准则只规定了在事实上已经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前提下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问题,并未规定判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标准。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一般借款是一般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的前提。因此,要判断一般借款费用是否予以资本化就必须首先确认在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笔者认为,确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一般借款是否被占用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数额不是判断是否存在占用一般借款的标准。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在建造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应将其相应的利息予以资本化。显然,一般借款占用是利息资本化的前提条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中的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只是一般借款可能被占用的外在形式表现,但并不必然会导致占用一般借款的结果。因为符合资本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的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可能是由于占用了一般借款,也完全可能是由于占用企业其他来源渠道的资金。如果把存在资产建造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情况就认定为是占用了一般借款,很可能会犯逻辑推理错误。

其次,在企业存在一般借款时,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支出的资产超过专门借款,则应认为其超出专门借款的部分全部或部分占用了一般借款,如果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确实为占用一般借款的情况除外。因此,可以认为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其超出专门借款的支出部分占用了一般借款。但这只是在质的规定性上决定了在该资产建造过程中可能动用了企业的一般借款,但并不确定这种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完全占用的是一般借款。

再次,如果企业在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且该借款的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予以资本化。这里,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建造或生产,可以理解为有必要且可能进行资本化,即:从技术层面上讲,是能够寻找到合理的方法计算并分配应归属的一般借款费用;从经济上讲,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应予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带来的核算成本与采用该方法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之间存在最佳的结合,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笔者认为“可直接归属于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的条件是成立的。

此外,在确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占用了一般借款或是否将一般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时,还应该综合考虑会计核算的各项基本原则,尤其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以会计核算原则为基础,把握、确认和计量一般借款是否被占用和其费用是否资本化。

三、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如果根据以上阐述能确定占用了一般借款,如前述第一种情况(在资产构建或生产过程中直接动用了一般借款)和第二种情况(能确定所动用的资产是一般借款的转化形态),则对一般借款的费用资本化的计量,应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一般借款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为一般借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

如果企业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的资产支出超出了专门借款,其超出部分占用的企业资产,既可能源于一般借款又可能源于企业自由资金等。但从逻辑关系上讲,确定一般借款占用金额不外乎有三种可能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全部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归属于占用了企业除专门借款、一般借款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即未占用一般借款。在此情况下,由于根本未占用企业一般借款,因此也不存在将一般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问题;二是将全部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归属于一般借款占用,并以此为基础按累计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数额计算的加权平均数确定平均占用的一般借款数额,然后根据已经确定的平均占用一般借款数额乘以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确定应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金额;三是将资产建造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一般借款形成的资产,一部分为企业其他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而将企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区分为占用一般借款和占用企业其他资金两部分应该是可取的,因为它既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和企业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所导致的资产具体占用形态与一般借款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一一对应性关系的会计理论基础相一致。

如果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超过专门借款的资产支出部分划分为占用了一般借款和占用了企业其他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两部分,则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问题就转化为如何确定在各个计算时点上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建造或生产的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支出部分中一般借款的占用比例,以及如何根据该比例确定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和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的问题。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确定每一时点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数额。每一时点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的数额可以用该时点的资产累计支出额减去同时点专门借款数额的差额表示。该差额被认为是资产建造支出中占用的非专门借款数额。某个计算时点上非专门借款支出的计算,用公式表述如下:

非专门借款支出=计算时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或生产支出-专门借款额

二是确定超出专门借款支出(非专门借款指出)中占用的一般借款的比例。在计算期,各个时点上一般借款占超出专门借款支出的比例,可用企业各个时点一般借款占同时点流动资产的比例表示。之所以以这一比例作为一般借款占超出专门借款支出的比例,是因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动用的非专门借款资产支出主要是动用流动资产。然后,用一般借款占同时点流动资产支出的比例乘以该时点的资产建造支出占用的非专门借款数额,即可计算出各个时点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用公式表示某时点一般借款占用额为:

三是在第二步骤的基础上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造过程中各个时点占用一般借款的数额进行序时平均,确定在整个计算期间平均占用一般借款数量,即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然后用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一般借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可计算出应该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

绿化养护一般标准 篇4

新植绿地在1-2年内的养护工作较一般绿地的养护管理有一定区别,管理上要求更为精细,涉及到工程的竣工验收和工程移交甲方的问题。

绿地养护年工作应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病虫防治、除草保洁、防寒、苗木补植和成品保护。

(一)、浇水(排水):

1、浇水时间:全年浇水时间在3月—11月。春水、冻水是浇

水的两个关键,时间分别是3月上中旬和11月中下旬,浇

水1-2遍。

2、浇水次数: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植物品种对水分的要求各不

相同。一般说来,一年至少集中浇水12次以上,即4、5、6、9、10、11月每月2次。草坪和宿根花卉的浇水还应增加至

20次左右。

3、浇水量:浇水做到浇足浇透,切忌仅浇表层土。

4、浇水方式:树木类通常采用开堰浇水,花卉、草坪以喷灌.和人工浇水为主。

5、排水:主要是雨季7、8月,出现积水时要及时排出,应提

前做好排水设施,结合临时排水等措施进行。避免因积水而

造成植物的死亡。

(二)、施肥:主要针对珍贵树木、花灌木、绿篱色块、花卉和草坪

进行施肥,在植物生长季节做根外追肥或叶面喷肥。

乔木:一般不进行施肥,仅对生长势较弱者在适宜时施肥一次。采用沟施或穴施法,施肥后立即复土浇水,施肥量100克/株,使用化肥。

花灌木:年施肥2次,第1次在5月,第2次在8月,施复合肥。开沟、穴施入,复

土、浇水,施肥量50-100克/株。

绿篱色块:年施肥1次,于5月份开沟施入,50克/平方米,施用化肥。

草坪:年施肥2-4次,第1次在返青后的3、4月份,第2次在8、9月份,施肥量10-15克/平方米,多施用化肥,可拌土撒施,及时浇水。平时结合喷药加入尿素做叶

面施肥(浓度是千分之2-3)。

花卉:每月施用复合肥1-2次,年施肥5-10次,注意花后及时补充肥料,施肥量10-20克/平方米。

新植树木、草坪,因生长势和根系尚未恢复,应酌减施肥次数和施肥量。

(三)、整形修剪:此项工作多在休眠期进行。不同植物其修剪时间、次数、方

式均不尽相同。

树木:落乔在施工前统一修剪,栽植后的1-2年内一般不进行修剪。但对病虫、枯死枝及扰乱树形的枝条应及时剪去。常绿乔木不用修剪。

灌木类:灌木类的修剪应注意保持自然丰满的树形,及时剪去残花败叶。

(1)、先花后叶类:应于每年春季开花后修剪老枝,保持理想树

形,对枝条较密者可行修剪。

(2)、当年枝开花类:应在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

(3)、观赏枝条及观叶种类:应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促进枝条的萌发。

绿篱色块: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整形修剪。每年整剪一次,黄杨类在4、5月份进行,松桧类于8、9月份进行,平时要经常平剪,保持总体整齐美观。

草坪:草坪修剪是一重点,庭院草坪一般10-15天一次,年修剪次数16-20次。使用剪草机修剪。

(四)、除草保洁:此项工作多以人工进行。清除杂草、保持绿地整洁是一经常性的工作,但除草以春季为一年中的关键,应集中除杂草1一2次。一年中严禁杂草结籽,减少第二年的杂草种原。

(五)、防寒:对一些难以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的引进树种、珍贵树种和矮小的花灌木 需采取防寒措施。一般防寒包括加强栽培管理,灌冻水、春水,保护根系,保护树干和搭风障。其中搭风障是一关键措施,即在防寒植物的主风侧加一道防风障。

(六)、苗木补植:在植树栽草季节应及时补种已死苗木、缺株及其草坪。为保证成活,确保工期,非季节内施工应采取相应的特殊技术措施。补植工序同施工期(略)。

(七)、绿地病虫害防治:抓住重点防治时期进行早期预防是其关键。病害以提前预防为主,虫害遵循治早治小的原则。

1、冬季:11-2月份。人工剪除病虫枝,清除病叶,减少病虫来源。

2、春季:3、4、5月份。是一年中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介壳虫、天牛、蚜虫、3、红蜘蛛、食叶害虫等应在3、4月份喷杀虫剂;锈病、腐烂病需提前喷药预防。夏季:6、7、8月份。继续防治红蜘蛛、蚜虫、食叶害虫和各种树木草坪病害。

4、秋季:

9、10月份。重点做好蚜虫、草履蚧的防治。

(八)专业队的建立: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绿化队成立剪草打药小组,负责队各施工工地的病虫害防治和草坪修剪。剪草打药小组共5—8人,配备打药车1辆、剪草机4台,并设专人保管农药,专人保管机具,由打药人员专门配药喷药。新工养护期每10天巡检一次。后期养护每月巡检一次。

(九)、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及操作方法:

病虫害防治:

(1)工序流程:

病虫调查预报→人员机械用品进场→药剂配兑→药液喷施→防效检查。

(2)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发现病虫情,做出准确预报,由此确定防治药剂、浓度及其使用量,药剂配兑由打药人员专职进行,操作符合要求,计算精确,保证安全。

防风防寒:

(1)工序流程:

材料准备→开槽立支拄→绑防风布。

(2)操作方法:放风障设在防寒树木的迎风面,高出树高30-50 cm,支柱埋深一般在50 cm左右,材料要结实 ,固定牢固。

草坪修剪:

影视广告公司一般作业收费标准 篇5

(一)作业人员组织

1.AE

2.市场调查

3.制作

4.文案

5.媒体

(二)会议

1.定期会议

旺季每月20-25日开广告检查会议。

淡季隔月20-25日开广告检查会议。

2.不定期会议

视情况由双方提出召开。

3.课题研究会议

配合贵公司预算提出。

4.经常作业检查会议

上述会议之后,由广告公司在隔日提出会议记录作为作业执行的根据。

(三)广告作业项目及收费标准

1.专案作业

(1)市场基础调查资料。

(2)市场调查。

(3)团体面谈。

(4)COPY TEST或CF TEST。

(5)个案专题研究。

(6)收视率调查。

(7)竞争厂商资料提供。

①广告量统计。

②广告表现分析。

③其他情报。

(注):1.2.3.4.5.项,基本上直接外付的成本由客户负担,视个案大小,酌服务费。

6.7.项,免费提供。

2.基本作业

有关客主的行销及广告,含创作,而动员人力、脑力等,均属当然免费范围,其作业成本含开会,纸上作业,运用工具,制作直接费用......。

3.制作项目

(1)经由广告公司发稿,广告范围内的直接制作成本,包括设计、打字、完稿、一般拍照、制版、均属免费。

2.模特儿、特殊摄影及特殊喷修的费用,由客户负担成本。

3.客户委托的制作物,包括包装、说明书、公司简介、发表会布置等等由客户负担成本。

4.广告影片,由广告公司负责企划及监督拍摄加收(成本×10%)的服务费。

4.大众媒体传播费

(1)双方协议,大众媒体均通过广告公司发稿(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电影院...)。(2)

大众媒体传播无折扣无退佣。

(3)印刷费:通过广告公司制作、监督、印刷、加收(成本×10%)服务费。

5.付款票期

(1)三个月。

(2)计算方式:

上月费用,以当月一起算三个月。

例如:1月份费用以2月1日起算三个月。

(四)制作物收费标准

1.正确的制作物收费标准,是按工作单统计的成本,加上17.65%或15%的服务费。

2.为配合现在客户的接受度,另订定标准表向客户说明,如表16.1.2:

3.其他:135彩色正片一卷2,000元。

135彩色负片一卷(附相片)2,000元。

TV幻灯片一卷1,500元。

合成、重复曝光、特殊效果的拍摄,视难易程度决定价格。

4.说明:以上价目为本摄影棚内拍摄价格,外拍另外加30%外出费。(正、负、黑白 同价。)

彩色正片交客户以最佳底片一张算1CUT,如欲多得底片数张时,须于拍摄前告知,并酌收材料费。

拍摄彩色正片同时,如需要加拍彩色负片及黑白片时,彩色负片及黑白部分半价计算。

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 篇6

准的通知

赣发改收费字[2011]2444号

各设区市发改委、物价局、卫生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精神,通过调查测算,并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一般诊疗费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门诊挂号费、门诊诊查费、注射费(含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输液、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独设立药事服务费,不再执行合并的原项目收费标准。一般诊疗费项目规范见附件。

二、执行范围

一般诊疗费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开展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先行执行。

三、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及报销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诊疗费暂定为10元/次(指一次医嘱),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窒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诊疗费暂定6元/次。

参保、参合人员在门诊发生的一般诊疗费,按有关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和支付方式由省级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本通知自2011年12月1日起执行。

省发改委省卫生厅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附件:

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规范

电气控制电路检修的一般方法 篇7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最能在故障点的查找上体现出来。故障的维修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故障的查找上。如何对控制电路的故障进行查找呢?一般来说, 可以分为“看”、“问”、“闻”、“查”几个步骤。

(1) “看”:

(1) 观察熔断器内的熔体是否熔断; (2) 其他电器元件有无烧毁、发热、断线、导线连接螺钉是否松动 (3) 触点是否氧化、积尘等。对于高电压以大电流的区域、活动机会多的部位、容易受潮的接插件等, 要给予特别的注意。一旦发生故障, 要进行及时检查与修复。检查的内容包括:系统外观是否完整, 有无明显的操作损伤, 各部分连接线是否连接正常。

(2) “问”:

维修人员应及时和机床操作人员沟通, 了解故障发生前后设备运转状况如何, 这样做有利于检查人员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准确判断发生故障的部分, 及时找出故障原因, 进行维修。一般, 都需要询问以下几方面: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方法、故障现象、故障过程、其他异常情况、有无故障先兆等。

(3) “闻”:

听一下电路工作时有无异常响声, 如振动声、摩擦声及其他异常声音。

(4) “查”:

即检查电路, 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保养性例行检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清理污垢, 消除漏电隐患; (2) 检查各元件导线的连接情况及端子排的锈蚀情况; (3) 对于已经被人维修过的控制器件, 应检查新换上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 保证新器件的各项指标符合原电路的要求。第二步:首先排除比较明显的故障。例如电源故障、导线断线、继电器损坏、触头烧损等。这样做有利于更快的找到事故发生点, 减少时间排查时间, 易于观察和测量。第三步:对于多故障并存的电路, 应分清主次, 找到发生事故的主要问题, 再按步检修。检修时, 应注意遵循分析─判断─检查─修理的基本规律, 及时纠正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按照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进行, 逐个排除存在的故障。第四步:根据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判断故障范围。按照可调部分是否有效、调整范围是否改变、控制部分是否正常、互相之间联锁关系能否保持, 大致确定故障范围。再根据关键点的检测, 逐步缩小故障点。最后找出故障元件。

2 检修电路时的常用方法

利用万用表对电路进行测试, 进行故障判断的检修方法。

2.1 电阻检查法

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 对控制线路进行断电测量, 安全、有效。

(1) 电阻分阶测量法。

首先断开主电路电源, 把万用表置于倍率适当的电阻档, 接通控制电路电源。若按下启动按钮时接触器不吸合, 则说明控制电路有故障。检测控制电路之前, 应切断控制电路电源, 然后一人按下启动按钮不放, 另一人用万用表依次测量0-1、0-2、0-3、0-4各两点间电阻值, 根据测量结果可找出故障点。

(2) 电阻分段测量法。

首先切断电源, 然后一人按下启动按钮不放, 另一人把万用表的转换开关置于倍率适当的电阻档, 用万用表的红、黑两根表棒逐段测量相邻两点1-2、2-3、3-4、4-0之间的电阻, 如果测得某两点间电阻值很大, 则说明该两点间接触不良或导线断;如果测得某两点间电阻值很小, 则说明该两点间短路。使用电阻隔分段测量法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电阻分段测量法检查故障时, 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2) 测量高电阻电器元器件时, 先将万用表的电阻档转换到适当档位; (3) 若所测量电路与其他电路并联, 必须先断开其他并联电路, 再测电阻值。

2.2 电压检查法

分为电压分阶测量法和电压分段测量法。

(1) 电压分阶测量法。

首先把万用表置于交流电压500V的档位上, 然后按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断开主电路, 接通控制电路的电源。若按下启动按钮SB2时, 接触器KM不吸合, 则说明控制电路有故障。检测时, 需要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先用万用表测量0和1两点之间的电压。若电压为380 V, 则说明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正常。然后由另一人按下启动按钮不放, 一个用黑表棒接到0点上, 用红表棒依次接到4、3、2、1各点上, 分别测量出4-0、3-0、2-0、1-0之间的电压, 根据测量结果找出故障点。

(2) 电压分段测量法:

简述。检测时, 把万用表的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500V的档位上, 按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首先用万用表测量0和1两点之间的电压, 若电压为380 V, 则说明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正常。然后, 一人按下启动按钮SB2不动, 若接触器KM不吸合, 则说明控制电路有故障。这时, 另一人可用万用表的红、黑两根表棒逐段测量相邻两点1-2、2-3、3-4、4-0之间的电压, 根据其测量结果即可找出故障点。

电压检查法, 优点是排查故障准确, 缺点是带电测量不安全。

3 经验法

(1) 黑暗观察法:电路存在接触不良故障时, 在电源电压的作用下, 常产生火花并随伴着一定的声响。应在比较黑暗和安静的情况下, 观察电路有无火花产生, 聆听是否有放电时的“嘶嘶”声或“啪啪”声。产生火花的地方存在着接触不良或放电击穿的故障。 (2) 弹压法:主要用于活动部件。如接触器的衔铁, 行程开关的滑轮臂、按钮、开关等。通过反复弹压活动部件, 使活动部件动作灵活, 同时也使一些接触不良的触头得到摩擦, 达到接触导通的目的。 (3) 替换法:对值得怀疑的元件, 可采用同型号的新元件, 替换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果故障依旧, 说明该元件没有问题。但如果故障排除, 则说明该元件存在故障。

经验法一般作为故障查找时的辅助手段, 最终确定故障点时, 仍需使用检测法进行确认。

摘要:在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维修过程中, 好的维修方法, 能帮助维修人员从复杂的电气控制线路中, 快速地查找出故障点。本文根据实践经验, 总结了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希望对广大电气维修人员有所帮助。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及设计 篇8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通常是一个框架体系,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而英美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层次,但二者又不盡相同,各有特色。笔者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总体设计的思路。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性质与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简单地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判定的。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又具有时点性、互补性和完整性等特征。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性质和内容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要从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界定。鉴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局限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在现实情况下没有选择从结果理性的角度直接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而是从过程理性的角度出发判断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如果把评价方法也包括在内的话,还要包括如何评价的问题,即评价的方法。当前,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设计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体系,即首先确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目标,然后确定一个有效内部控制应当具备的要素,如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Turnbull指南等都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思路。因此,在制定一个特定背景(如国家)下的内部控制标准时,必然面临的问题是要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范畴与目标;内部控制应当包含的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选择的问题,从而也就引发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是适当的。

(三)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适当性

一个适当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至少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性。与所要评价的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关。

2.没有偏见。制定过程遵循了透明的程序并保持更新。

3.一致性。可以适当一致地、定性和定量地衡量公司的内部控制,在类似的环境下付出同样的努力实施的评价会得出大致相似的风险、测试结果和结论。

4.可验证性。有适当的评价轨迹,没有参与评价的人能够沿着这个轨迹重复评价或评估评价过程。

5.充分完整。没有忽略会改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的相关要素。

按照这些条件,COSO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Turnbull指南都是适当的内部控制框架或评价标准。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体系和分类

由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差别较大,所以,评价标准的设计应当考虑企业规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按照适用企业的规模可以分为适用于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适用于小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

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整个过程来看,不但要明确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还要明确如何有效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评价标准的整个体系要分为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和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的标准或规范。

从内部控制涵盖的范围来看,针对范围大小不同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价标准等。

二、美英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体系及特点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尽管美国SEC基于灵活性的考虑并没有制定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而是规定了评价标准适当与否的条件,但指出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为适当的标准,PCAOB也以此制定审计准则,从总体上来看,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的体系。

1.评价标准。根据适用企业的规模与内部控制的内容分为:

(1)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适用于一般企业,涉及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类目标。它由COSO发布,包括5个要素,得到了公司管理层、审计师的认可和广泛应用,也得到了SEC和PCAOB的认可,适用于一般上市公司。它提供了一个识别内部控制要素和目标的整合框架和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但没有对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步骤提出详细的指南。

(2)COSO《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规模公众公司指引》:适用于小规模企业,涉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一类目标。它由COSO发布,主要基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本效益性考虑,适用于小规模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它有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一致的原则和特征,内部控制框架不变。目的是应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唯一需求,但许多原则和特征适用于所有三类控制目标。主要内容包括5个要素,20条原则和79个属性。

(3)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适用于一般企业,涉及战略、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四类目标。它由COSO发布,包括八个要素,在范围上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在构成上,以“内部环境”取代“控制环境”,体现风险管理的理念,拓展风险评估要素,进一步细分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四个要素。

2.评价实施标准,用来规范、指导如何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它包括:

(1)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的内部控制要素评估工具。COSO在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同时发布的内容,它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SEC发布的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的解释性指南。SEC指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按照这一指南实施的内部控制评价能满足SEC相关规则的要求,因此,它应当是半强制性的。

(3)PCAOB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PCAOB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它是强制性的。

(二)英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英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和市场导向,没有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只有一个Turnbull指南对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包含了许多规制方面的内容。Turnbull指南具有以下特点:

1.既要帮助公司遵守《联合规则》有关内部控制的要求,又要反映优良的业务实践,不限制公司以适合其特定情况的方式应用指南的能力。

2.涵盖所有内部控制,而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

3.高层次和原则导向,使用风险基础方法。

4.指出有效内部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过程;监督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性的过程。

5.只给出一些在控制风险时应当考虑的原则,并没有规定应该实施哪些步骤和程序。一方面,这些原则很难变成直接的行动指南,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采用原则的形式使之具有充分的弹性,公司可以根据变化的业务环境对这些原则进行取舍,以实施、强化和整合其风险控制战略。

6.不要求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对外报告。

7.不要求外部审计师审计内部控制。

8.“遵守或解释”原则,可以不遵守相关要求,只需说明原因。

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Turnbull指南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设计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应当是:

1.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广义的内部控制。选择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的四目标模式,以保证广泛的适用性、企业管理的实用性与内部控制发展的前瞻性。

2.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以最佳实践为基础,充分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高其对企业的价值,避免仅仅成为一种法规的遵循。

3.应当考虑规模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的差异,优化标准的可伸缩性,以提高效率和成本效益。

4.原则基础。为了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以及允许企业有充分的灵活性,无论是评价标准还是评价实施指南都应当是原则性的。

5.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实施的标准。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设计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总体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实施的指南。

1.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当包括: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其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

(2)《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其作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可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考虑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作适当修改。

2.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实施的标准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实施的标准应当包括:

(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将其作为企业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指南,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指导。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X号——内部控制审计》,用来规范和指导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总之,我国应当在借鉴美、英等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制的成功经验、吸取相关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总体设计思路,制定和形成广义的、基于最佳实践的、原则基础的、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上一篇: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下一篇: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