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精选9篇)
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篇1
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反思性教学从反思的层次上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各个不同的层次又具有不同道德反思内容,而且进行不同层次反思的教师所具有的特点也有所不同.文章主要立足于范梅南(V.Manen)反思性教学的三个层次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反思性教学的.层次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作 者:梁惠萍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反思的层次 技术性反思 实践性反思 批判性反思
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化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 英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很多高中生步入大学后, 认为学习英语已不再重要, 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即可, 对英语的学习态度怠慢, 学习兴趣也明显降低。分层次教学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适合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需求。分层次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变成学生的“主场秀”, 教师变成“点评嘉宾”。
2 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
2.1 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教学改革, 传统单向式的教学模式, 既不利于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进行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为出发点。来自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省份的高考生, 存在着地域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学习环境差异, 对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大相径庭。面对这些问题, 我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深得学生认可。进入大学校园后, 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转向自己的本专业, 忽视了继续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以下情况:高考时, 英语成绩较高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 英语水平停滞不前或者严重下滑。另一种情况是, 后来者居上, 很多基础一般的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测试。由此可见, 采用分层次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手段。
2.2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将学生分成提高班、中等班、基础班。分层次教学能够激励提高班学生在高手云集的学习环境中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竞争意识, 形成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消除骄傲落后现象。提高班的学生不得有一丝怠慢和放松, 生怕自己不努力滚动到下一个层次。分层次教学能够稳定中等班学生的学习热情。中等班的学生多数是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当导致他们的成绩总是提不上去, 这部分学生只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保持学习积极性, 英语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也会进入提高班学习。分层次教学能够培养基础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并逐步建立自信。
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提高班的学生要注重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英语竞赛。中等班的学生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 发掘他们的潜力。基础班的学生要端正对英语的态度, 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授课模式。面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要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魅力满足他们学英语的需求。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 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更多的耐心, 多鼓励、多引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次设置方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分层次设置
我校在新生入校时, 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划分层次。满分为150分, 达到120分以上的学生编入提高班, 90分以上的学生编入中等班, 90分以下 (成绩不及格的) 学生编入基础班。三个层次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 依据学习情况进行滚动。进步明显提高的, 可以进入上一层次学习, 落后或者在本层次学习有困难的, 则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后进行学生层次的调整。
3.2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三个层次中, 基础班的学生是英语底子最弱的, 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怠慢, 情绪不高。他们在同样英语水平的班级中学习, 没有比较目标, 没有竞争对手, 学习动力日渐消减, 导致基础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听讲, 越不听就越不会, 甚至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产生自暴自弃情绪。基础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也直接影响授课教师的情绪, 降低工作热情。
滚动制是为了激励在低层次的学生, 产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自信, 实现自我认可, 也是为了奖励成绩提高的学生能够进入更高的英语学习环境而制定的动态管理办法。但是, 对那些成绩降低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冲击力很强的打击, 觉得自己在同学中再也抬不起头, 产生自卑情绪, 严重者从此一蹶不振, 很难重新再拾自信。滚动制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鞭策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能一劳永逸, 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英语水平, 同时, 也会影响暂时成绩落后的学生自我能力的认可。
在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 分班和教材的征订都变得复杂。分班时我校是按照高考的英语成绩划分, 但是, 不同的省份分数制定有差别 (江苏省高考英语是120分) 。教学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 并且多方面、细致入微地了解情况。征订教材时, 要按照不同层次订购多种教材,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仔细核对每个层次使用的教材名称、学生数量, 将具体的学生名单交给教材科, 以免出现混乱现象, 例如, 提高班的学生领取的是中等班使用的教材, 或是基础班的学生领取的是提高班使用的教材。为防止这样的现象出现, 工作人员要将几千人的学生名单逐一标注具体使用哪本教材, 工作量也增加数倍。
3.3 解决措施
分层次之前, 教师们要耐心细致地向学生宣传和讲解大学英语课采用分层次教学的优势和必要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其正确理解并从内心里接受分层次教学, 清楚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 不存在歧视。
在实施滚动制后,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及时引导安抚暂时降层的学生, 消除不良情绪,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因为每学期都实行滚动制, 所以暂时降层的学生只要继续努力就会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班级, 使学生看见曙光, 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针对分层次教学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部门要全心全力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为保障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多学习、多积累、多沟通, 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4 小结
我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使用分层次教学已经多年,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遇到问题时积极面对, 合理解决。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教学效果显著。
摘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教学改革, 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次教学, 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分层次教学针对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使其产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次教学 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48-01
所谓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程度,将学生分为学习困难生、学习中等生、学习优等生三个层次(下文分别称为A组学生、B组学生和C组学生),并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分层教学目标,进而实施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而要求有别的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时间安排上分层实施,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1 分层备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内容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备课,备课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备课。在熟练掌握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目标。
对于学习困难生(A组生),要求掌握课堂中最基础的内容;而对于学习优秀生(C组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要提供给更多的思考机会,激发求知欲,达到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容易的问题尽可能让A组回答,体验成功的快乐;较难的问题让C组回答,开动思维,鼓励思考,品尝经过努力而成功的愉悦。有难有易,难易结合,避免课题上出现这样现象:一些学生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感觉学不到东西;一些学生认为知识太难,超出了自己理解范围,长期听不懂而放弃听讲。
2 分层提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参与机会
提问是上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回顾以前知识,可以导出新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每一个问题都要指向具体层次的学生,才能实现提问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一问多式”的方法,设置层层衔接、逐步递进的问题,既针对相应层次的学生,又使前后问题形成铺垫延伸,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解决一些基础性、变式性问题,也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发散性问题。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教师应先呈现A层问题,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回答时再呈现B层问题,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巡视,再对C层学生抛出更高难度问题,启发辅助思考。
3 分层练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果收获
练习环节是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练习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有弹性的。比如在对应用题一题多解的练习中,A组学生给予分步启发,必要时可以降低题目的难度,掌握一种解法即可;B组学生要求独立进行解答,在正确解答之后,启发学生合作交流,寻找多种解法;C组学生在独立完成基础上,独立寻找更多的解法,更优的解法。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也要涉及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个层次,让学生更具自己能力自主选择,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获得提高。
4 分层激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发展
激励,是教育中的重要技巧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A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B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指出努力的方向,指引他们向前发展;C组学生,运用竞争性评价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比如回答问题的时候,对A组学生可以说:“你回答的非常好,最近进步了不少,要继续坚持哦!”对于B组学生可以说:“你答对了,但是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对于C组学生可以说:“这个问题比较难,你答对了,了不起,可是不能骄傲哦!”这样,每组的学生都能在自信的状态下学习,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老师不同的评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反馈。
5 结语
新课程理念要求“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根据不同學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也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实施分层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分层教学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差异,熟知教材的结构,了解教学的目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分层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作为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分层教学的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分层教学得以践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华荣.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今日中国教研,2007(11).
[2]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02(1):38.
[3]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篇4
濮阳市油田第四中学
晁仲周
本节课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诸多概念还是相当困难。由细胞组成组织,由组织组成器官,由器官组成系统,由系统到整体,其顺序是一级级递进的。在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这是微观层面上的难点,各系统相互协调形成整体则是宏观上的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来使本节课更生动活泼适于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本节课有几处环节处理的较好。
1.导入部分。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结构层次性的,但举什么例子更贴近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哪?我用“慧眼识字”来引入,用笔画--字—词—句—段落—文章,而且我精心挑选了四个字“开心快乐”,并配以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利的导入人体的细胞众多,也是有机结合起来有层次性的构成的。
2.观察实验之前先出示两幅组织的图片,问学生认不认识是哪一种组织,学生没学过当然不认识。老师再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身体里的组织长什么样?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再汇报实验结果,再出示刚才学生不认识的两幅图片,学生认出后会有学习后的成就感。
3.由组织构成器官是比较难理解的,我用胃是一个组织复合体来解释的。有胃病的人会有胃疼胃痉挛胃出血等症状,说明胃由哪些组织构成的?学生自然的得出不同的组织结合起来可以构成器官。让学生例举器官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上薄薄的皮肤,他是组织还是器官哪?学生由它可以出血,疼,碰到烫得东西缩回来等判断它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利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4.用菲尔普斯这名著名的运动员来说明每个生命活动都是八大系统协调配合来完成的,并在此处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做观察实验时,对显微镜的使用还是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的效率和结果。老师在学生说明使用要点时对照实物操作,会让学生可以模仿。有一部分学生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只看到三张组织的玻片。另外在学生得知各组织的功能后也可强调每种组织构成细胞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样更有利于区分四种组织。因为前面实验用时过多,后面的课题稍显急促。尤其是八大系统,给学生观察理解的时间少,没有过多的再举些例子,如呼吸系统由肺和气管支气管组成。
本节课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引导学生理解枯燥难懂的名词及结构层次感,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
试析反思型教师的塑造 篇5
反思型教师是指借助行动研究,批判性地分析与思考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所处的情境,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具备分析背景,评估教学情景,不盲从未经批判实践的观念。教师应该在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同时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对各种教育教学观念提出质疑,然后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一、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会反思是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途径,那么学会反思就对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仅仅满足于已经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只能永远停滞不前。也即他提出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按部就班,反思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般不会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细微反应。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开展教学过程,他们脑子中存在自己的一套固定经验模式,这样注定了他们的思维是封闭的、僵化的,这样的按部就班成为教师发展道路中最大的绊脚石,同时也会对教育本质、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缺乏基本的洞察,也会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无法改进,因此会难以突破和创新,教学工作只能成为重复劳动,毫无创新可言。
(二)教师压力过大,反思流于形式
目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追求升学率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方法的重要指标。从学生到家长,再到学校,学习成绩成为最有力的标尺,所有这些压力都集中于教师的身上。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找老师问原因,学校找老师追究责任,这些压力使得教师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月考,中期考,大量的题海战术等,学生感觉到喘不过气,老师更是觉得压力大。学校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使得各方面都压力很大,尤其是教师,这也就使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反思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了。
(三)教师忙于应付检查,反思机会不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检查、考试、公开课、观摩课更是家常便饭,留给教师真正的反思时间并不多。教师没有系统梳理自己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行为的时间和精力,反思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的初中或小学老师平均每周15-20个课时,如果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备课,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比以前学生要宽阔,所以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增补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各级各类领导的检查,大量工作需要教师完成,留给教师思考的机会就相对少了。
(四)教师反思深度不够
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共计747篇网上反思日记中,教师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文章最多,共计187篇,占25.03%;对教学策略反思的文章计83篇,占11.11%;对教育理念反思的文章计42篇,占5.62%;对教育科研反思的文章计20篇,仅占2.68%。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教师反思程度不够深入,大都局限于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这两个梯度,相对而言,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的反思偏少。相对成形的教学反思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没什么区别。
二、反思型教师塑造的策略
成为反思型教师,除必要的职前培训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能力,加深反思力度,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反思能力。
(一)教师通过及时总结,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案例1:
以前,在备《蜘蛛织网》时,我总觉得蜘蛛离我们现实生活挺近的,能不能让同学自己先去观察,因此,在备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蜘蛛,然后再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织网容易吗?都有什么困难?”
师:“请大家好好读一下,你们从这些困难中学到了什么?”
生:“老师,蜘蛛网是很结实的,我曾试图用嘴吹,蜘蛛网只是摇晃了。”
生:“风摧毁了蜘蛛的劳动成果,都织了一半了。”
生:“大风太坏了,破坏了蜘蛛的生活环境。”
……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一件快乐而且容易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与原文之间产生联系,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愿意也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此时的言语是生活的感受和教师诱导的结晶。
这个案例最明显的就是因为这个教师愿意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教学设计中找出不足,结合自己的经验,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学生此时应有的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思路。(教育论文 )从以往的精讲输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这样更多的是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去体会和感受生活,了解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
写反思日记是教师自我反思很好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日记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思想、习惯等进行回顾理解。写反思日记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一方面反思日记的内容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写的时候是真实的记录着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写日记本身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算是与学习者一种情感上的沟通,能够深入了解学习者的感受,通过对自己教学事件的叙述,添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很好地发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断裂,缝合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样做的好处:能够及时为科学研究提供教学素材;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可以及时思考;能够及时提醒我们教学理论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面开展“对话”,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
1.与学生开展“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只有充分交流,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者。很多优秀的教师就曾说过,学生的眼睛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反应器,方法合适,学生会积极思考,眼神专注,反之亦然。这样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另外,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换位思考,那么教师与学生更需要换位思考来进行交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学生,教师必须诚恳接受学生意见,这样互相信任和尊重,找出两者都满意的方式。
2.与同行开展“对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制度、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直观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优化教学活动。
教育案例2:
T是桂林某中学一位从教的英语教师,她描述她们学校给教师配备了专用的听课记录本,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有一定的公开课、评课等活动,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针对课本上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这类课很受老师们的喜欢。有时候,教师如果觉得自己哪部分教学比较精彩,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去旁听,课后互相交流意见,互相学习。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与同行“对话”有两大好处,首先是同事之间通过经验的互相交流,可以免受习惯性思维的支配,更好地开发最优的教学过程,这些活动包括相互听课、教研活动、定期的专题讨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形式,这样互相启发、相互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事业,肩负着国家未来人才发展的责任,同事之间的切磋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从而达到相互帮助,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方式,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3.与专家开展“对话”
在我国,专家大部分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少部分是奋斗在教育前线的优秀教学实践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与理论知识丰厚的专家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与前面的评课、教研活动相结合起来,邀请专家走进课堂,与一线的教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题性讲座,针对学校教师在课程理解、课程设置、学生需求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面对面讨论。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更好地指导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理论界专家实践不足的缺憾,通过交流,从实际的角度去开发研究课题,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提升反思能力
以上自我反思、开展“对话”是相对主观化的成长路径,教师如果想达到优秀的实践专家的级别,研习教育理论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可以将我们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更系统化的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更科学的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一线工作一段时间,接着研读教育理论一方面能较快掌握理论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挖掘隐藏于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理念。同时也可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从而进行批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何孔潮,李丹。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刍议[J].科技文汇:上旬刊,,(12)。
[2]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11)。
[3]郅庭瑾。论教师的内隐理论及其转化[J].江西教育科研,,(12)。
[4]沈云林。论反思与教师的成长[J].长沙大学学报,,(3)。
分层次教学的探究 篇6
在当前实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下,如何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一些内容较为抽象的章节,各种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遗传的差异,也表现在后天学习与发展上。从总体上看,人的生理遗传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但他们在后天发展过程中的素质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智力、健康状况、情绪意志、社会适应、动手能力等方面,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分层次教学就是面对学生差异,以差异为教学资源,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开展各层次学生教学,从而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因此,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及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中进行个别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满足存在差异学生的要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差异由各自的成长环境、心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风向标,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差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途径和方法,客观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
学科分层次教学并非根据成绩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爱好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分层次教学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进行教学,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2.“最近发展区”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4.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素质教育中有关理论。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动脑筋,有创新精神)。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分层
所谓学生分层,就是根据班级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兴趣等方面进行比较,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A层主要是那些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B层则是那些成绩一般,思路不是很活跃的中等生。C层主要是那些基础差、习惯差、自觉性较差的学生。
注意,这个分类是动态的,让A层次的优生感到有压力。B层次的中等生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迈入A层生的行列;C层次的学生觉得只要通过努力,有希望向B层次甚至A层次迈进。通过这样的分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
材内容为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激发潜能。
一般地说,对于教学课程标准中的“识记”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英语课分层次教学中,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对于A层的学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全部内容,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对B层的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对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
在落实课程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C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备课,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
教学时要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两头,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安排好难易比例,及时有效地掌控课堂。过难的题可以不讲,稍有难度的题可放在最后讲,作为调味料,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设置的梯度要讲求科学性,层次落差不宜太大,保证A层听课不等待,c层基本能听懂,B层难题够得着,易题增加自信心。使A层吃得饱,B层吃得好,C层吃得了。让不同层次都体会到成功,有所收获。提问或者做题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高层次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低层次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中等层次学生回答,这样可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对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让基础差的学生做a2+4a+4,让中等生做(a+b)2+4(a+b)+4,让优等生做(a+b-2)(a+b+6)+16。这样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能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四)练习或者作业布置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精心设计练习题,分层递进,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课堂练习或者作业的布置要面向不同的学生,体现A、B、C三个层次。布置作业,不再是“一刀切”。有些学生做基础题,有些学生做完基础题还要做提高题,有些学生还要增加做能力题。这样可以增强作业的实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立足各自的基础,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巩固知识。
(五)考核及评价标准的分层
考试或者评价时,如果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在试题内容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层次性。同一试卷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学生按规定要求自主选择完成,或在试卷上规定不同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部分。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做跟踪记录。每个人的评价不是通过整体来衡量,而是与学生自己的成长相比较。因此,评价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能更有效地、科学地激励个人的发展。
五、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趋势下教师的作用,运用梯度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教育资源。使教育对象更全面,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计划更同步、教学结构更优化,充分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要高,同时还要有广泛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更加敬业和负责,要有更高的工作热情,以在准备课中分析多种因素,很好地将经验与理论融人到教学中去;要有极高思想品德素质,关爱每一个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还要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思想,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要具备
现代教育技术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方便对学生评价的数字化管理。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7
一、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次教学, 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 并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针对地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 布置作业, 还因材施“助”, 因材施“改”, 因材施“考”, 因材施“分”,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而达到总的教学目标。
二、分层次教学的背景
现代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 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圆满完成学业。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论, 体现出教育的大众化。在新的世纪, 为了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 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的。“大众主义”教育追求的教育机会均等是以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为前提的, 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 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 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
学生的经验不同, 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 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 引导其不同的探索兴趣, 这样才能促使其尽快发展。个性化教学反对单一的、标准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 倡导多样化、非模式化的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
三、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统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要求教学设计内容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 教师要按照《义务教育数学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训练;另一方面, 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师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要体现一定的弹性, 要充分发挥创造性,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具体的内容安排可以是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 以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习题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分层;在安排课题学习时, 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在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 获得不同的经验;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拓宽知识的内容, 但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 注重学生的发展, 要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 要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而不应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与速度。
四、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分层次教学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一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 因材施教, 最终缩小差异,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 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学生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B组学生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C组学生基础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对学生分层, 教师应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 尽量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 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 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五、在各教学环节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1. 分层次备课
对学生分层后, 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层学生数学基础要更扎实, 数学思维能力更强,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 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外, 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 鼓励他们提出数学问题, 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B层学生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题, 鼓励他们自学, 鼓励他们一题多解, 要求他们争取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对于C层学生应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尽量多提问, 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 要求他们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对他们的作业进行面对面的批改, 争取合格以上的成绩。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 但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却有明显地叙述出来, 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因此备课时首先吃透教材, 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 挖掘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 所以教师必须对数学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2. 分层次讲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 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 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 对C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 难度不宜太大;对A, B层次的学生, 尤其是A层次的学生, 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 课堂提问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 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 设计三个提问: (1) 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也相等”的真假。 (2) 说出命题的逆命题。 (3) 判断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C层次学生设计的, 而第二、三个问题主要针对A, B层次学生, 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 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 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分层次练习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练习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m2+4m+4 (2) 25n2+10mn+m2 (3) (x+y) 2+10 (x+y) +25。学生训练时, 老师不宜明确指出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C层次的学生选作 (2) (3) 题时, 老师应及时点拨,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 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 B, 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 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4. 分层次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 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是简单的一句评语, 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C层, 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对于A、B层次的学生, 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 但要注意掌握分寸,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
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 篇8
关键词:国际战争起因;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美西战争
中图分类号:K7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066-02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人类自有历史记录以来,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战争,而战争更是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各异的战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断演变。从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从英法百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再到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历史进程中的战争一直不断吸引着众多研究者孜孜不倦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材料,并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论试图找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规律。本文试图运用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以美西战争为例,从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国际体系研究分析,推导出战争起因。
较早提出国际层次分析理论的是肯尼思·华尔兹,他在《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一书中提出,战争源于人性、国家和国际体系[1];美国学者布鲁斯·拉西特将这一理论发展扩充,认为六个因素构成国际关系层次分析,分别是决策者个人、决策者角色、政府结构、社会特点、国际关系和世界体系;而辛格则将分析层次化为两类,即国际体系层次和次体系层次的分析。
下文将主要就个人层次、国家层次和系统层次展开论述,并结合1898年美西战争的实例进行战争起因的分析研究。
一、从个人层次分析,美国政府的决策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肯尼思·华尔兹认为战争源于人性,人的自私、愚蠢、误导的冲动会导致战争,因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2]。从个体层次来寻找战争的起源,往往从战争决策者的个人经历、心理、生理等要素出发探讨这些要素如何影响了战争决策。
从美国方面来说,共和党人麦金莱在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来自克利夫兰的洛克菲勒—汉纳金融集团重要成员马库斯·汉纳的支持和谋划下,通过1896年的选举上台。同年,共和党所宣布的竞选纲领是露骨的扩张主义政策——实施保护关税、扩充海军、夺取夏威夷群岛等。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麦金莱政府是扩张主义思潮的鼓吹者和积极支持者,他上台后,利用职务便利任命了很多扩张主义狂热支持者。总之,美国政府的政策倾向从19世纪孤立主义向20世纪全球扩张主义转变,从门罗宣言到门罗主义,再到扩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都和决策层的鼓励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西班牙方面来说,西班牙其实并不希望进行战争,因而为了维持和平,多次作出外交妥协,但是西班牙驻美大使在私人信件中讽刺美国总统是“廉价政客和献媚群众的人”,并透露西班牙将在古巴顽抗下去,于1898年2月9号被新闻记者揭露,激起民众极大反西情绪。这是高层人员个人的极大疏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帮助美国为发动战争打了一针催化剂。
二、从国家层次分析,对美西两国国内的社会,政治,经济,舆论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方面更具有战争的迫切欲望和能力
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美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在短时期内便赶上并超过了所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越来越高,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随着美国成为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垄断经济力量不断加强,那些力图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大资产阶级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强烈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进而谋求世界霸权。在19世纪末,美国的主要侵略目的是控制加勒比海,独霸拉丁美洲,谋求在太平洋上和东亚的霸权地位,而夺取西班牙控制下的古巴和菲律宾是美国整个庞大的侵略计划的两个重要步骤。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上,毗邻美国领土,是通往环绕美国南部海岸的墨西哥湾的咽喉,又恰在计划开凿的连接两大洋的尼加拉瓜运河的航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古巴在经济上则是离美国最近的原料供应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早在1823年4月23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在给美国驻马德里公使的信件中就强调古巴“对美国政治和贸易利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将古巴并入我联邦共和国势在必行”。这充分说明美国扩张主义者有并吞古巴的野心。但同时由于古巴也是欧洲列强凯觑的地方,因而美国在没有力量独吞古巴前所采取的政策是“熟果政策”,即暂时维持西班牙对古巴的统治,反对任何欧洲列强侵占古巴,也反对古巴人民获得独立,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垂手而得。美国也曾施展过强行购买和武力袭击的手段,但都未得逞。南北战争后,美国不断扩张自己在古巴的经济势力,同古巴的贸易额超过了西班牙,古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糖都运往美国销售。美国还在古巴大量投资,控制了古巴的蔗糖业,垄断了古巴的采矿业,并将势力延伸到其它经济部门。1893年美国对古巴的贸易额达到了一亿美元以上,投资额超过五千万美元。由此可见,无论是战略上还是经济上,古巴都是美国施行扩张主义的重要目标。
在美西战争前夕,德、英、法、俄和日本各国在中国展开了瓜分“势力范围”的尖锐斗争。美国垄断资本家感到他们日益发展的对华贸易受到威胁,要求政府采取迅速而有力的行动来保护美国在华的利益。夺取非律宾作为军事基地,对于美国当时与列强争场中国和太平洋势力的扩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夺取菲律宾不仅是为了奴役和剥削菲律宾人民,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菲律宾作为谋求太平洋霸权和侵略中国的基地。美国扩张主义者称菲律宾是“到中国的垫脚石”。占领菲律宾,除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利用它作为根据地,向中国和远东地区插手,并争夺太平洋霸权。力主兼并菲律宾的里德曾直言不讳地说,吞并菲律宾“使我们对于整个太平洋的控制,加倍地强固起来,好好地运用,我们就可以使太平洋成为美国的内湖”,“菲律宾本身的商务,比起对中国的商务来,不过是一大桶水中的一滴而已”[3]。
不可忽视的是,美西战争战前和战争期间,《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通过铺天盖地的黄色新闻营造“意见环境”,并巧借“沉默的螺旋”之力,利用媒体的社会渗透力和人们在公众舆论中的从众心理,有效起到了舆论造势和社会控制的作用。古巴独立战争开始伊始,美国的扩张主义者就在制造军事干涉的舆论。垄断资产阶级的喉舌,沙文主义的主要传播者黄色报纸,竟相描绘西班牙在古巴犯下的罪行,发表煽动性的文章,利用群众对古巴解放斗争的同情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三、从系统层次分析,国际体系结构性因素对于国家行为的影响
与肯尼思·华尔兹一样,各派现实主义者也都崇尚实力原则,将大国权力制衡作为维系体系结构稳定的关键,并对国际体系宏观结构变化持悲观的历史循环论[4]。他们把国际无政府状态看作先天给定、永恒不变要素,因而从根本上排除了国际体系宏观结构进步的可能性。在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和竞争的情况下,国家被迫扩张自己的权力并企望扩大自己对国际体系的控制[5]。
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国际体系主导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权力竞争和利益冲突具有必然性、绝对性和不可避免性,新兴大国必定会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6]。
从美国来看,美国在美洲确立霸主地位,同时也是世界体系内的新兴大国,而在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竞相掀起瓜分中国乃至世界的狂潮,美国迫切希望通过战争获得攫取世界霸权的资格,而世界体系的调整和变动,往往通过战争来实现[7]。反观西班牙,古巴的反西班牙起义,使本就老朽的西班牙遭受重创,美西两国的物质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明显,美西两国根本无法维持均势用以抑制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更加刺激了美国发动战争的欲望。
综上可知,美西战争是在世界帝国主义体系内的必然结果,美西战争的爆发是美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出于美国夺取原料产地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的需要,是美国进入垄断时代以后,为了迎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进行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美西战争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为美国参与瓜分世界奠定了基础。总之,战争破坏着世界秩序和全球稳定;战争过后世界会重新组建新秩序,寻求新的全球稳定。
参考文献:
〔1〕〔2〕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吕亚红.试论美西战争爆发的原因[J].宁波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4).
〔4〕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吉尔平 罗伯特.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7〕江西元.试析国际体系结构转型:范式界定、特点与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7(11).
五层次阅读教学的尝试 篇9
一、第一层次:认知性阅读
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认读。所谓认读,主要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的过程。表现为:(一)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二)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三)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四)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
这些认知在获得课文意义的阶梯上是最低的,其思维水平亦是最低的,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要求,目前中学阅读教学十分强调这一层次,在初中是占主导地位。常见的正音、辨字、释词、背诵、默写……这种认读强化训练虽然也必要,但毕竟是表层思维。教师在这一层次上还应该向思维的深层开发而不应停留在单纯的字词死记硬背之上。深层思维即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穿长衫”、“唯一”三词容易解释,但深层含义是什么?是孔乙己的穷酸和迂腐。
高明的教师在认知性阅读教学阶段不停留在字词的记忆和表面理解上,而是训练学生透过字词表层去挖掘其深层的、潜在的信息的思维能力,去体味弦外之音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透过字词表层去挖掘其深层的、潜在的信息的思维能力,
目前这种训练方式已广泛运用到中学阅读教学中,也运用到语文阅读试题的考试当中,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第一层次中的重点。
二、第二层次:理解性阅读
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这一层次要求是:(一)能分析具体问题;(二)能综合问题;(三)能概括问题;(四)能抽象出文章主旨、作者的意图。
这一层次已越过了字词句局部理解和内容的复述阶段,进入到阅读材料中去探索一个个问题。中学生思维能力已进入逻辑概括、抽象思维阶段,根据学生思维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在学生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内在关系与本质内涵。如如:《荷塘月色》中如何体现作者淡淡的哀愁?《孔乙己》中怎见他是多余的人?《祝福》中“我”代表什么形象?原来这些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
这种阅读理解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部,学生思考问题亦从表层到深层,由浅度进深度,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认识规律,揭示事物间必然联系,预见发展的趋势。在理解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理解性阅读上花大力气训练这种深度思维力。老师可以从文章思路到作者意图,从段落局部到整体的主题意义,从情节线索到人物形象等等方面设计一些利于发掘深层思维的问题放到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整个阅读理解形成一个思维的整体,这就达到阅读教学第二层次思维训练要求了。
三、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研究性阅读与评价性阅读
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阅读思维训练教学,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课文“读”的任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
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由于它带有研究、批判、鉴赏性,所以又可以合称之谓批判性阅读思维。这一层次思维表现为:(一)评价文章内容性质和价值;(二)评价文章表达技巧和风格;(三)评价文章写作背景、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四)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评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教师善于质疑,善于诱导学生生疑,进而进行批判、评价。比如到底愚公“愚不愚”?愚公精神在现代可不可取(《愚公移山》)?
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学生的有些看法虽然片面,但这种怀疑批判精神很可贵,教师要给予鼓励。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四、第五层次: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阶段的思维系统。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离开课文提出或解答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属于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体现为:提出新问题、发展新意见、做出新答案、解决新问题。
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自我潜在智能的开发性阶段,这就需要扩充思路,展开联想,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 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不定势、不定向的前提下进行,即鼓励学生多思善想,无拘无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潮的互撞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教师常使用这些指导策略:(一)自己发现问题;(二)多角度想问题,取其最佳者;(三)善于假设推理;(四)接受未成熟现象;(五)讨论问题不机械,重变通性。
【试析反思性教学的层次】推荐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试析08-29
试析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9-13
历史课堂教学试析09-01
试析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论文07-01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09-23
试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12-07
论文:试析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多媒体听力教学11-11
试析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论文07-15
对课堂教学高层次追求的数学教学反思08-27
试析中职美术教学“五失”现状及改进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