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2024-09-23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精选12篇)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1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多媒体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地推广, 随之教学的方式以及其教育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变更。尤其是在现在的年代中, 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普遍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基于此, 该文主要对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就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而言, 从始至终都是谨慎的把握教学的理念, 应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课堂之上,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不仅能够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创造自学面授、网上网下以及课内课外的学习氛围。所以, 多媒体这种辅助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 能够真正的让学生领略到其中的美妙, 替代原始教学方式最有效的方法。

1 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被称作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依据, 这一理论主要阐明:在整个的知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 他们拥有是否接受的权力, 不能在其不愿意的基础强迫他们学习;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就是辅助学生, 并不是给学生施加压力;书本中的内容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参考文献;在这期间, 多媒体就是学生积极学习以及进一步探索所使用的工具。在这一理论中将学习环境、合作与学习、情境作为是其关键的学习对象。在现在的条件下, 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已经对建构主义这种理论进行的深入的探讨。结果证实, 这种理论倘若能够真正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上, 那么就会有稳固的现实意义。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1) 对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而言, 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将每一个单元中的重点单词以及语句详细的罗列给学生, 然后与多媒体相结合, 将内容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下将书本中的内容详细的理解并准确的掌握。2) 在多媒体的教学中, 教师经过将动感图像、静止图像、文字、传送语言传递给学生,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并且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 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3) 在以前的教学中, 英语的文化背景往往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优势:节约了书写板书的时间, 丰富了课堂内容, 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更多, 甚至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等等。这些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理解英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4) 另外,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 可以将一些原本已经稀缺甚至是消失的事物展现给学生。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纠正其英语的发音、特定场景的情景再现等, 这些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

3 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方式也有不足的方面

3.1 缺乏语言交流

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可能不听教师的讲课, 而是玩电脑游戏, 或者是发送和教学不相关的信息或者是邮件。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现在正处于新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模式的变更期间, 很多人接受不了是必然的。

3.2 英语教学过多的依附对多媒体

针对英语教学而言, 倘若全部依附多媒体进行教学, 讲课时万一停电或者是多媒体自身出现问题而不能够使用, 这就不得不终止讲课, 课程便会因此而衔接不好。部分的教师因为全部依附多媒体教学, 他们就缺乏书写板书的锻炼, 从而使得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不能使用多媒体而没有应对的措施。教学的原则是依据课件上的内容讲述给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原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予以细心地讲解, 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记忆。但是多媒体的教学这样的问题是无法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所以, 这种教学还是存在弊端的。

3.3 教学环境存在的不足

学校目前的硬件设备能不能满足其现实的教学要求呢要?现在的高等院校可以为其教学准备多少设施?例如现在已经拥有哪些设备;现在还有哪些设备还不存在;现在哪些设备能够配备;现在哪些设备部能够配备等。在现在的教学中, 应该具备哪些设施?其中不仅涵盖硬件设备, 还涵盖了软件设备。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与否将会对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将这些问题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 根据相关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而努力。

4 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4.1 综合运用多媒体, 使用立体化的教材

学生学习的不仅仅只有课本中的内容, 要课余的时间教师和学生完全能够运用网络理解更多更好地内容,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是特别有帮助的。

4.2 组建师生互动的模式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定要认真负责, 为了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经常地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这样不仅有利于彼此感情的融洽, 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的重点。

4.3 保证测试和教学的目标相同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 应该保证其测试的内容和讲课的内容相同, 这样有目的的学习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 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加诱导, 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4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发言, 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达到锻炼的目的。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学校完全可以建立英语学习网页, 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的学习空间。同时, 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开放免费的多媒体教室, 这样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 结束语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仍然属于是全新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应用在英语的教学中, 它可以称作是一次教育的变革, 将原来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模式变革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的多媒体的教育模式。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拥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 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同时, 由于多媒体的存在, 有效地将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者的关系联系的更加紧密。因为将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所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开发其创造性,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锻炼了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善师生关系, 最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 2004 (4) .

[2]娜敏, 金力.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促进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 (9) .

[3]吴永刚.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

[4]丁萍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 (7) .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2

一、改进教学计划,增加内容,保证质量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重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实验课和理论课间隔时间长,造成理论与实验的脱节,学习效率低,基本技能的训练欠缺,与普通高校注重实践、注重技能的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在实验教学中,采取讲解——提问——讲解的教学方法。即在实验开始前的讲解过程中,就学生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提问,让他们把问题“带”到实验中,认真对待实验,争取运用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验,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逐一加以解答。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有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

更新课程内容。目前的仪器仪表课程,一部分内容有些陈旧,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仪器仪表课程的教学中,应尽量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条件允许时可增加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开设与之相关的实验。可以通过几个典型实验来掌握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这种实验应尽量选择与学生专业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仪器分析不仅是一种测试手段,还应该为实际生产服务。作为测试手段,须能解决实际问题。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多数为验证性实验,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周围环境的实际生产情况,使他们充分认识通过先进的仪器仪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二、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创新精神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仪器仪表课教学质量的保障。对于仪器仪表课来说,大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纸上谈兵。仪器仪表课程教学必须进行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知识,更要善于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吧仪器仪表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上去。配合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仪器仪表实验与普通的实验相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同时还有其特殊的危险性。因此,在开启大型精密仪器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操作不当,也会对仪器造成损害。

三、实验环节中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和规范基本操作同步进行。仪器仪表实践课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大型精密仪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仪器运行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无事可做。因此,针对学生在实验室里操作技巧较薄弱这一情况,完全有必要在某些实验中,将这部分时间充分利用,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强化实验技能。基本操作的正确与否,是否规范化,是完成实验的前提条件。及时发现操作不规范现象,应该及时纠正,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补充数据处理在分析中的应用。数据处理是数据分析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仪器仪表实验要求较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仪器仪表,对此不甚了解。因此,在实验的空隙时间内,给学生介绍几种数据处理的方法、教他们如何用数据处理的方法解决一部分问题很有必要。同时,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让学生手动记下来,实验结束后自己分析处理,而不是直接打印仪器软件上得到的结果。努力做到活学活用,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加以巩固。这样他们在做毕业论文时,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就不会觉得陌生,而是可以把数据处理得比较熟练。

四、教学形式与考试机制的改革

实行开放式教学。仪器仪表教学过程中要涉及一些交叉学科,它结合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科技含量较高,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进行实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验结果的部分数据可能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中不能编造数据,而是认真查找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在教学中实验室应对学生全面开放,在计划学时内没能完成实验内容或者实验失败的学生,提前同教师联系时间和实验室,鼓励他们参加开放实验,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品质。同时,实验室的开放,为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了准备。

以往的考试机制,只适合纸上谈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仪器仪表课程实验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而且大型精密仪器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因此,一般该实验课没有考试内容。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可考虑引进合理的考试机制。具体操作内容为:考前约一周公布试题,考试分小组进行,提前抽签,学生根据题目可查阅资料,组内共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考核成绩要注重实验过程,将实验过程考核和实验后期工作有机结合,将目标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这样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课程的培养要求。这种考核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次考验,对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试析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问题 篇3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概述

(一)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高职教育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为社会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牢固、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社会紧缺型人才;二是以“应用”为教学主旨和特征,围绕着“应用”构建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重在培养高素质学术型研究人才不同,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美术教学重在实用性。这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最显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高职美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设计概论、中外工艺美术简史、广告设计、图案基础、字体构成、解剖与透视等。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美术专业设置不够科学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而言,它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高职美术教学的方向不够明晰,专业设置比较混乱,并且不同高职院校的认识有所不同,在专业设置和教学重点方面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般说来,理工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美术专业侧重于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动画设计开发等方面,缺乏美术的理论性与艺术性;文科类高职院校在开设的美术专业方面则侧重于美术基础、美术素养等,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这些美术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美术产业的发展。

(二)高职美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职美术专业尚处于萌芽状态,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性教学人才,师资力量普遍较为薄弱。就我国高校而言,真正从事美术专业教学的人才占的比例并不多,大多数美术专业的教师都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有的高校领导认为美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影视动画专业相近,因此,很多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师由计算机专业教师兼任,这虽然暂时解决了美术专业的教学问题,但同时由于缺乏成熟的师资力量和专业性的美术专业教材,极大地限制了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美术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受商业市场理念的影响,现代美术的艺术性逐渐削弱,商业性逐渐增强。但是,在高职院校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却过分强调美术专业的艺术性,刻意忽视掉其商业性,这就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高校培养出来的美术专业性人才也不是市场所需的美术专业人才。

三、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一)科学设置影视美术专业

高职院校在设置美术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美术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影视美术专业。在美术专业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理工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理工类中加入理论性的东西,增强理论性,在文科类中加入操作性的东西,增强实践性。在美术专业规划、课程安排以及教材的使用方面,要实行数字技术与传统美术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宽基础、分模块、理论与操作并重。具体说来,美术类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应重点强调美工类人才的培养;综合类高校的美术专业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综合实力的加强方面,增强美术专业人才的综合实力,提高综合教育水平。

(二)多途径强化美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美术专业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的效果,因此,多途径强化美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为此,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师招募的时候,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关系户”,为美术专业招聘高素质的专业性教师;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现阶段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在职教师加强专业性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性讲座,提高在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将社会上一些经验丰富的业界人士请进校门,聘请他们做专业性指导,给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增光添彩。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资金都是依靠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这一情况下,高职院校美术专业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学生所学知识必然与美术产业的实际发展相脱节,无法培养美术产业的紧缺人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同时,各大高职院校也要多渠道汇集闲散资金,进一步完善美术专业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为美术专业教学提供便利。

(四)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市场所需人才

由于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重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一方面大量的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市场上缺乏专业对口的高素质美术专业方面的人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就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紧缺什么样的人才就重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求什么就将教学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因此,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和分析市场上美术产业的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市场紧缺的美术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试析职高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4

关键词:职高,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中职学校规模的逐年扩大, 其教育模式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如今我国的中职教育大多仍在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与时代不同步的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造就符合时代特征的专业型人才, 就是要深化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会计人才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计算机操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等。因此, 中职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在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就要强调学生学习的应用性, 为了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职高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重复性太多, 在一些学科中内容交叉性较多。

目前我国的职高会计专业教学的内容重复较多, 对于学生来说, 其学习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使学生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存在相当的困难,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让学生正确理解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就要将其有效的融合起来, 从而解决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

2、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与会计学科的发展步伐不相一致。

会计专业的内容在程序上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这种固定模式的存在使得最新的会计科研与实践成果与现实的内容无法融合。在国际上, 会计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会计准则和理论来进行实践与更新, 但在我国职高的实际教学中, 学生们很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内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 从而达到完美的与世界接轨。

3、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 教师对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缺乏清楚的认识, 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中, 在实际的工作中, 教师没有将会计专业的新准则、新规范带到课堂上来, 比较偏重于传统的会计教学理论。课程教学中, 学生面对的往往是大量的会计数据计算问题, 造成学生的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态度, 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不能够系统的、完整的掌握会计专业计算的实质。因此, 对于实际的会计计算工作就无法形成感性的认识。加之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仍比较落后, 使得整个会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性的学科交叉作用要重视起来。

作为会计专业课程, 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对于学生的基础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加强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就显得很重要。针对职高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来说, 其重点就在于对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课程主要是对基本的会计学原理进行注释。学生在对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使得学生在会计基础课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制作会计教学多媒体辅助课件, 整合会计知识的体系结构。

会计教学课件的内容主要是对于基础资料进行演示,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的转化出来, 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 使学生在对于企业会计工作情况有个全面立体式的了解, 让学生通过对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学习, 使得其对会计专业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这种讲授模式更加的直观, 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从而改进教学效果。

3、在会计课程中, 要构建实践性的教学体系。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参观, 来感受其工作的氛围, 从而加强学生对会计过程学习的认识。

结语

职业技术高中的各专业中, 社会需求大、培养难度高的会计专业, 历来是各中职学校的关注重点, 但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职高会计专业在教学方面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职高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施展新的思路, 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 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突出职高学校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都需要职高教师们的充分思考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崔婕:《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 《广西教育》, 2010 (30) 。

[2]刘芸:《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05) 。

[3]刘庆:《对职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职业》, 2010 (32) 。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5

近几年来,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如何在专业分科的高教体系中确立自身的地位,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许多大学语文教师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主张。其中,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教材编订、教学方法和改革路径等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个人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这里仅就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有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简单地说,语文就是母语学习的课程。然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容既包括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听、说、读、写,又包括文化方面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等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学都包含了以上这些内容,但各有偏重。在半年或一年的教学时间里,大学语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任课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实行的是专业化分科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们不可能奢望大学语文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太多的、可以量化的语言文化知识。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自觉意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培养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培养自觉的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精神。

这里所谓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指的是文化个体在各种话语情境中持续地积累和辨析词汇,不断地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自觉。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人类分割和描绘经验世界的工具,它决定着人们体验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文化个体的语言水平不仅决定其感受世界的精细度、敏感度,还影响其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是仅仅为掌握某种专业性技能而存在,他们还应该有细腻的感觉和深刻的思想,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途。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能够形成个人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这需要大学生在其一生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创新。

文化个体获得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境是多样的,读杂志、小说,看电视、电影,乃至人们的日常交流。在这些情境中,个体总有机会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细腻性以及语言鲜活生动的使用方式。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有从中学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自觉性。中小学语文课堂,偏重于基本词汇和基本表达方式的传授,而不那么注重语言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不那么重视学生语言创新能力和个人语言风格的培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后课堂,大学语文应该充分关注那些具有表现力、生动活泼的词汇,那些隐喻、拟人、反讽、陌生化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努力丰富自身的词汇库和表达方式,力图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成为一种日常自觉。对于整个人生而言,语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学语文作为课堂语言学习情境应该“授之以渔”,使学生有自觉的“语言追求”,以便在日后的各种语言学习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精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的大学生,是要进人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一批批大学生进人社会之后,又会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要在道德上做到“慎独”.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做到“卓越”,在做人原则上形成“风骨”,在时代意识方面成为“先进”,都需要精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将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甚至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共生杂语。在如此多元而芜杂的文化生态中,大学生的文化选择、文化适应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的重任。这里所谓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有关个体生存、社会历史、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所谓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是指对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一种批判性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不迷信,不盲从,同时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勇于接受和创造新的、有活力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中有忠、孝、礼、信,当代文化中有实践、改革、创新,还有“娱乐至死”、“拜金主义”,“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科学、民主,还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对如此之多的“主义”、“理念”和“价值”,大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沿袭、变革传统文化和创造新的文化。大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内容的载体,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立场。这种立场的给予不是依靠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形象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思想的积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愿讲”的问题还很严重。但是,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愿望却十分强烈,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川为什么想学又不愿意听讲?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没有“趣味”、不“实用”、不“刺激”。

所谓没有“趣味”,主要是指大学语文成了文学课、文学史课。大学语文教师大都是中文系的文学教师,他们在教学中有很重的文学情结,比较侧重文学史、文学常识和作家传记,这些内容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由于这种课程定位上的问题,文学教师语言分析、文本细读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阐发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论者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语文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这种兴趣重新激发出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教师应该通过对课文内容精彩研讨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涉及的词汇、修辞和表达方式进行精细分析,帮助他们建立自觉的语言意识。所谓不“实用”,主要是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没有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没有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烦恼、精神困惑和现实处境相联系。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都是文学经典,对这些经典的意义阐释不能仅仅停留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也不能仅仅呆在某个审美的象牙塔之中。经典的价值在于它的当代意义,对于经典的学习应该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经典来思考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自己的人生。比如,在分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拷红”时,教师就不能把分析停留在原初主题的层面:热情歌颂了崔、张对爱情的追求,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爱情的摧残,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主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年的爱情困境。我们今天的青年人也存在着出身的差距、贫与富的差距、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差距,他们在恋爱时也会碰到与“崔张爱情”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问题,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思考和面对?

所谓不“刺激”,主要指教师讲述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或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穿透力,不能触动学生的神经。当然,教学内容的“刺激”,并不是指爆料麻辣、观点偏激,而是指教学内容要真正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打破原来的“成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非常便捷,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特点。如果教师的视野和观点过于大众化,没有广度和深度,就很难获得学生的青睐。教师应该挖掘那些真正能够打开学生心智的内容。比如,在讲授《史记·李将军列传》时,教师就不能仅仅讲述司马迁和李广的历史事迹,而应该依据自己的关注点拓展开去,讲述匈奴人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形成问题,讲述爱国主义的历史性问题,讲述少数民族的历史命运问题,等等。

因此,面对挑剔的学生,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新锐性上下功夫,力求刺激学生神经,激发他们在课堂之外继续深人思考和自主探求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广泛阅读与深人思考的习惯。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教师、教法的要求

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等,因此也都有自己的专业情操,都希望能够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内有所建树。由此,许多讲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仅仅把大学语文教学视为一种工作任务,没有确立一种使命感,一种肩负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培养的神圣使命感。其实,中文系的文学教师,应该确立一种大师意识,即使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文、史、哲不分家,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朝着大师的方向努力的过程。大学语文学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看似简单的课文中为学生挖掘和引申出深邃的思想、尖锐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些大师的素质,兴趣广泛、思想深刻、知识渊博,而且在秉持专业情操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大学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至关重要。在课堂学习与训练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因素,他们的语言学习意识、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才能从自发转变为自觉。因此,大学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对话性、互动性的课堂,其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相互激发、相互触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与学生形成互动。大学语文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学生课堂语言学习的示范性因素,对于营造课堂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用最好的词汇、最好的表达方式把内容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表达欲求,可以灵活地采用讨论式、自学式、答疑式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当学生思维短路,缺乏词汇或用语不当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表达效果不好的观点,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一次,以便达到示范效果。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61-01

一、对于新课改的思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了参与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解决以往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探究。为了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要千篇一律。

(一)教学模式的思考。

政治的特点是时代感较强,因为它一直在变化着,所以教师要时时刻刻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思想上的变动,教师要学会及时了解,有利于更好的调整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时适应政治的变化。

新课改的理念是摒弃原有的观念——课堂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主体,使学生在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体。新课改中政治在内容上打破了以往的知识体系,课程的内容贴近生活,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在讲课,向学生们灌输课本中的道理。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政治对于学生升学考试的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具有德育功能。教师的思想一直保留在考什么就教学生什么,对于政治的内容以及德育功能完全忽视。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资源,没有深入挖掘学生们感兴趣的政治资源。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是教师应该从生活的逻辑以及学生成长情况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从而开发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与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敢于提出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以及对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手段的思考。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利用要么没有,要么只是为了公开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学会了利用多媒体进行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容纳许多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所有教学形式只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手段,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制作课件,从而满足学生们的需要。但是这使教师更全面的深入了解钻研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我们是不是需要静下心思考,课堂中每节课我们都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吗?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真的一无是处吗?怎样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中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的目标?最后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用现代化手段代替传统教学真的就一定有课程的改新精神吗?

二、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新课改的大力推广,教师扬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究,总结出新课改的大概流程:1.由教师设置情景并提出问题2.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并解决教师的问题。3.放飞学生的智慧,拓展教师提出的问题。4.学生独立感悟并走进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比如学案教学的模式或者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模式,都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高中的政治教材,大多数是图文并茂,还设计了许多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共同研究并学习。每个单元都设有综合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解放。

教师要想真正的将新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原有的单一,枯燥。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再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进行研究分析,尤其是那些时事热点新闻和教材中的内容联系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运用适合的方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然后在教材中将问题的解决办法找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服务。高中政治在内容的编排上强调突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教师们结合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展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群体对个人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增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学习。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新课改的关键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教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们学会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学风格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和主动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很重要,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善,幽默,爽朗等等性格的老师,能够使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大大减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是高效的,大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引导学生积极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的学生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发现更多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仇雪峰.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李红云.浅谈政治教师的现代意识[M].教育艺术,2013(05).

试析新目标英语的词汇教学与改革 篇7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 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 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砖瓦。语法就像房子的结构, 如果没有砖瓦, 房子就无从建起, 如果缺少词汇, 又怎能遣词造句, 怎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 怎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际呢?著名语言学家里弗认为, 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所以, 能否教给学生有效掌握大量词汇的方法成了实施新目标的一个大难题。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前进行音标教学

采取提前教学, 集中突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音标, 有利于减少学生在拼读单词方面的困难, 防止学生用汉语为单词注音现象的发生, 有利于教师及早引导学生以音拼词, 了解读音规则。

二、采取“听说领先”的原则

教师在教单词时, 先让学生去听, 去“辨音”, 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 而是每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 重音在什么地方, 这样就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 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 为以后更好地接受英语的输入作好准备。

三、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 以便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

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如教会学生怎样自觉地学习。因为“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 在词汇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 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在词汇教学中用了以下方法, 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利用实物、图片呈现词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而直观教具的恰当使用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外语学习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和为学习这种语言而付出的努力。当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呈现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 使他们产生兴趣, 那他们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也就会更有效地学好记牢所学词汇。利用实物、图片教词汇, 既形象、生动, 又节约时间, 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方面, 教师要充分使用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根据科学规律记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 但基本构成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 还是就意义而言, 每个单词都同其他单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可见, 各个单词之间是有联系的, 而且系统性很强, 教师可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 立足于词汇之上, 教给学生利用拼读规律和联想记忆单词的方法以及利用派生词、兼类词、合成词等归纳、总结词汇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例如:写出quick (adj.) →quickly (adv.) 、slow (adj.) →slowly (adv.) ,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此类词, 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出:adj.+ly→adv.在适当的时候, 教师可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 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利用游戏巩固词汇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 兴趣可增加记忆,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 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玩是孩子的天性, 对这种天性, 我们要加以引导而不是给予压抑。所以, 在词汇教学时要采取活泼多样的游戏形式,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在教完一定量的单词后, 教师可指定一个题材, 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 用“滚雪球”的形式写出有关该题材的词汇。全班可分成几组, 每组5人 (1人书写, 其余4人献词) , 写出最多且准确单词的组为优胜者。例如:以boy为题材, 可写出head, eye, leg, foot, ear等。

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寓教于乐, 使学生学得轻松, 不过, 在运用游戏法巩固词汇时, 应把握好使用的时机, 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也日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学好英语也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强烈需求。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英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词汇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Nation指出:“完全掌握一个词, 应包括掌握它的意义、拼写、读音、搭配、词法形式、文体、联想以及它的词频。”然而, 并不是每个词都需要我们立刻掌握它的一切内容,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词汇教学观, 通过精心的策划, 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新目标英语注重听说, 也更注重交际的运用,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词汇作有力的后盾。学生在学英语时, 普遍感觉单词难记, 记单词更是一件头痛的事情。教师要遵循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探讨如何教会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的方法, 激发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目标,词汇教法,教学与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试析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 篇8

纵观技校语文教学的发展过程, 各技校均能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 严格按计划组织教学, 能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然而,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 技校语文教学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 一些学校在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时, 任意压缩语文课。甚至取消语文这门课程, 以至于许多语文教师不得不继续学习新的专业, 转教其他课程, 使技校的语文教育工作陷人了深深的迷茫。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技校语文课的无奈与尴尬。究其根源 (1) 技工学校的总体教学思路没有随时代发展而做根本的调整, 办学观念、办学机制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 客观上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不紧密。 (2) 各技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旧的一套, 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 (3) 不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的巩固, 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单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这些原因体现在技校语文上则易使人们陷人新形势下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其一, 在技工教育中, 过于强调“重专业课, 轻文化课”、“重技能操作、轻人文教养”, 致使许多技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成为道德修养素质不高, 缺乏文化理论知识, 转岗易行能力差的初级操作工。其二, 盲目而简单地将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 却忽视了新形势下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审美情趣和社会实践性等.弱化了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怎样才能为企业输送大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这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和不容忽视的间题, 也是关系到技工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 在技工教育中, 语文教学和专业技术教育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好语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 技工学校在抓好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的同时, 更需要重新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 从语文课的性质来看, 所谓语文, 即是“语” (语言的工具性) 与“文” (文学的人文性) 的有机统一。因此,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工具能力, 包括语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技工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则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精神的熏陶, 包括美感和情趣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 民主意识的培养。技校语文教学最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特征。课本选文中所含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 为读者塑造的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文学本身的优美。这种人文之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 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 目前全国高职学院908所, 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8.5%, 基本形成了每个市 (地) 至少一所高职学院的格局。技校和高职学院同属职业教育范畴, 两者的衔接越来越紧密, 每年的对口招生考试就是一个纽带。考试的目的主要检查高职新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进人高校学习的条件。从近几年对口考生成绩来看, 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能力普遍较差, 其后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继续深造, 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新途径的探索

改革才有出路。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呢?笔者认为:技校语文教学应当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指导思想要更新,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改革, 力求形成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首先,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技校语文教育学出路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 富有时代感,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摒弃以往那种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加应用文的传统模式, 调整为由应用文读写、文学作品欣赏和语言交际训练三大模块组成应用文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多年来, 人们往往注重“为技工学生适用”的情况, 忽视了技校学生也要走向社会, 也将面对整个社会挑战的现实, 从而导致课本对应用文教学的选文过于狭窄、零乱。再者, 学生在初中阶段应用文学习较少, 甚至根本没开应用文。他们到技校后基本上是首次接触应用文, 所以, 技校语文课本教学应系统地安排应用文, 同时, 还要先使他们对应用文有个总体的认识。如增加一篇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短文, 包括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和写作格式要求等。学生总体把握之后, 再分类选取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进行教学, 这样, 技校应用文教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文学作品欣赏《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技校语文教学既然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教学, 而学生们毕业后将直接走上社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那么,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则是技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技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精品。通过教师讲授、辅导,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言交际训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现在是信息时代, 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 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用人机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校毕业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 他们也要接受求职面试时的“优胜劣汰”。因此, 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是当务之急。技校语文课应当填补这个漏洞, 建立语言交际训练体系, 特别是比较接近生活实用的内容。如:自我介绍和自荐、交往应酬和交际、摆脱窘境、提问和答辩、即兴发言与演讲等。这种语言训练有别于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 因此, 学生兴趣也会高, 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 多年来, 技校语文教学一直沿着旧的教学方法, 这种“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 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 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改变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积极推广、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光盘、投影仪、电脑课件, 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营造轻松、活泼和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清醒地看到, 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且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个性、兴趣和爱好,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如:在讲授《拿来主义》和《项链》等课文时, 可以让学生联系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还有,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 展开讨论, 以拓宽思路, 活跃气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创造力。同时, 在了解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确定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解决, 这样就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位置上, 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9

一、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一) 重视实际教学, 忽略语法教学

实施课改之后, 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 开始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目前教师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忽视了学生的语法教学。学生的语法知识基础薄弱, 在实际语言交际过程中, 经常出现语法错误, 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俗话说, 过犹不及,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把握英语语法课堂中, 语法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平衡。

(二) 学生英语语法知识储备不够

通过加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教学, 学生的交际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开口, 出现了“哑巴英语”;英语基础较好, 且敢于开口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之中,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组织语言。在英语写作中, 最常运用的依然是简单句, 能够正确运用复合句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高职院校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亟需进行改革。

二、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充分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 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方法, 从而提高高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严重影响了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程度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教育家杨贤江说, 教师的教学方法, 仅仅只能达到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想要成功, 还必须依靠学生本身。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 教师在讲台上面讲授, 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讲, 记笔记, 两者之间没有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存在哪些问题, 基于教师的威严, 学生遇到问题, 也不敢提问, 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和学生友好平等的交流, 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改变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在讲授本节课内容之前, 留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讲述英语谚语, 或者英语笑话, 训练学生的语言发音和语言节奏感, 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讲解课堂内容时, 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踊跃发言。同时,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勤于发言, 并肯定学生的勇气,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 积极参与到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以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如果有必要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同时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学生, 努力做到每位同学的英语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教师都是通过黑板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中, 粉笔书写的速度占用了一大部分时间, 浪费课堂时间, 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 为学生制造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 多媒体独有的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模式,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颖模式, 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讲解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刺激学生的感官, 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法掌握能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 应该要有偏重点, 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创造英语实践的条件, 帮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 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 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语法教材落后, 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 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通常是逐字逐句进行。这样教学的结果是, 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 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篇分析》中这样说, 语言的精髓往往不在单一的句子中, 而是在整篇文章中。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 在讲授词汇和语句的同时,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结语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是“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 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重点应该与本科高等院校的有所差异。但是目前我国高职的英语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 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落后, 这些因素共同阻碍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 高等职业英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 为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 全球经济相互融合、文化相互渗透。要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学好英语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英语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 应该要引起高职英语教师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希望能对高职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教学,语法教学

参考文献

[1]邹雯.浅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2 (02) .

[2]姜凌琳.试析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改革[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4) .

试析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10

一、当前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某些影响, 我国在英语教学方面, 对语法的教学始终缺乏应有的重视, 在新课改实施以后, 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够乐观。一方面, 由于英语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 教材中的内容无法与当前语言发展的潮流相适应, 缺乏现代化气息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大多数的教师仍然采用着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 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对于语言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思想的束缚,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被束缚在黑板和粉笔的模式中。由于这些原因的影响, 导致了当前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无法提高,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对于语法的学习缺乏系统的了解。面对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教师和专家都呼吁进行语法教学的改革,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法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 以期通过对语法教学的改革, 改变当前语法教学的现状, 使我国英语教学的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 更新教学观念

针对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根本所在。作为英语教师, 不仅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更要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的运用, 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很好的交流, 只有掌握了语法知识, 才能够使学生读得懂、听得懂, 又能准确地表达。事实上, 英语语法的学习与实际的口语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语法的学习从根本上说, 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语法学习的基础性作用, 通过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 来实现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进而全面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 通过设置语境让学生体会语法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 包括词法和句法, 词法指的是词汇的变化, 而句法则指的是句子的构成规则, 二者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割的, 共同构成了英语语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往往出现将词法与句法相互分离的状态, 无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法。比如在学习“They are flying planes”这句时, 如果单独将这个句子拿出来, 则其可以表达“他们是飞着的飞机”, 也可以翻译成“他们正在驾驶飞机”,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造成混淆。而如果将这个句子放在一定的语境中, 则使学生更加明确其所表达的意思, 因此, 在语法的教学中, 应当充分运用语境的设置来进行,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另外, 语法的运用也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来实现, 当学生处在一个英语的语境中, 则能够很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 在多彩的语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过对比和总结实现语法的学习

在新课程英语教材中, 将语法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分层次和分阶段的编排, 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是有一定益处的, 但是同时也将语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切断了, 使学生无法对语法进行整体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对比和总结等方法, 帮助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形成系统的语法知识, 融会贯通, 才能够使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更加自如。

4. 突出教学重点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 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法知识, 并且为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初中英语教材中, 对于不同的语法项目给予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包括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 突出重点, 才能够使英语教学有的放矢, 更具有针对性。而不能为了达到考试目的, 而对知识点进行普遍的教学, 这样无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 使学生充满盲目性, 不利于学生对语法的有效把握。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当遵循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科学的改革, 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 应当本着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语法运用能力的思想, 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总结经验, 以此来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很多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不得其法, 使得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语境

参考文献

[1]李国荣.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困惑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1]李国荣.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困惑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2]杨海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1) [2]杨海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1)

[3]彭祥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8) [3]彭祥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8)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11

【关键词】四级改革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四级考试翻译题型改革纵览

纵观历年四级考试翻译部分的改革,从1987年9月第一次全国大学生四级考试至1995年6月,四级考试均无翻译测试。此后至2006年6月以前,仅有1996年1月、6月和2000年6月的试题中有汉译英测试。2006年6月以后,四级考试题型中出现了固定分值为5%的根据一个句子语境补全句子的汉译英翻译题。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站于2013年8月发布消息称:自2013年12月考试起,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部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翻译部分所占分值也由原来的5%变为15%。段落翻译比之以前的补全句子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上下文语境的把握,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和翻译能力,从这一改革的重大变化可以看出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测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从而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没有足够重视翻译教学。据李忠华统计,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课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设置为公选课,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面向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周围很多高校就没有针对非英语专业同学开设翻译课程或翻译选修课,这样一来,翻译教学就只能依靠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课堂教学来实施。而从目前很多高校所使用大学英语教程的教材设置来看,主要有《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精读)》、《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等教程,涉及翻译的内容很少,只在课后练习题里有涉及。而课后练习中的练习操练又大多侧重训练重点语法和词汇练习,未能系统地涉及翻译理论。且大多数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本身对于翻译理论知识的掌握就不够扎实,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穆雷,2004),李德凤等(2006)也认为,“在不少院校,不少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翻译实践经验……”,根本无法系统地讲授翻译理论,所以也就很难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翻译教学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另外,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测试对与翻译的重视不够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处于劣势的原因。

三、对策

1.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引起对翻译教学的足够重视,在传统的单元授课过程中,在兼顾其它授课内容的同时适当加大翻译教学的内容。英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有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而目前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翻译教学所占的课时和内容分配远远不足,这不利于学习者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水平。

2.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在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中培养一批英、汉基本功扎实且对翻译感兴趣的中青年教师,注入到大学英语教学队伍中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应该对教学结果负责,教师这一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有一大批优秀的翻译教师参与,甚至每位大学英语教师都熟知翻译理论,能够胜任翻译课程的讲解,那么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的发展乃至整个大英语教学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了。

3.积极改进翻译教学的方式,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授课形式。现行的大学英语课本翻译练习的设置更偏重与知识点的练习,而翻译的特点又是技能和实践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翻译授课中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机会进行实践练习,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互评试翻译教学,回译(翟晓丽,2014)等。

4.在翻译教学中系统穿插讲授翻译理论知识,以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刘宓庆(1987)也认为,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行,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适当穿插讲解翻译理论,就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从而形成正确的“译文意识”,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在宏观上正确把握思维方向和译文的语境,在微观上正确进行语义定位,减少或避免盲目地生搬硬套。

此外,翻译测试作为一项有效的促进翻译教学的手段,应该始终穿插于大学英语教学始末。

四、结语

正如李忠华(2007)年认为,翻译教学促进了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赋予学习者运用翻译技能与技巧的能力,构建了学习者翻译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石,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起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较高翻译理论和实践素养的教师投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2]李德凤,胡牧.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

[3]翟晓丽.基于CET-4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2).

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试析 篇12

中职体育教学的对象大多是15岁以上19岁以下的青春期学生, 其身体特征、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备;具有自主活动的心理, 开始趋于成熟, 对自身定位的困惑, 心理健康机制还不够健全。 中职体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决定了中职体育教学需要在平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需要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综合提高学生体能素质。

2、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学资源匮乏。 相对于全日制高等学校, 社会对中职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 国家对中职学校投入的资金有限, 教学设备简陋。 有的中职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职业课程的学习中, 体育教学课程被职业文化课程挤占压缩, 在校方对体育运动缺乏重视的情形下, 体育课程具有边缘化、模式化的倾向。 另一方面, 虽然体育教学目标以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 但现行的体育教学难以提升体育运动的普遍性, 对教学对象放任, 教学方法保守陈旧, 导致体育教材与新时代标准脱节; 缺乏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2.2、体育教学文化理论教育匮乏

体育运动不是单纯的体能锻炼, 需要与正确的体育教学文化共同发展, 一定课时的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理论学习, 是完善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但中职学校教学缺乏对体育文化教学重视。 体育运动不仅是教学的课程, 更应该是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的习惯,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缺乏必要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效果。

2.3、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体育品质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其身体和心理上特点, 对体育认知能力不够客观;体育教学中, 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缺乏培养, 导致学生缺乏进取心, 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很多学生缺乏热情与活力, 没有足够的集体荣誉感, 将上体育课视为无关紧要的课堂, 逃课现象屡禁不止。

2.4、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技能

通过对中职学校的调研发现, 目前中职学校存在体育教师不足的现状, 有的体育教师还兼职其它课程。 另外有些体育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运动项目都是传统类的足球、篮球、体操、田径等。在这些体育老师毕业以后在中职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对新的项目进行学习, 更无法任教。 中职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老化已经不可避免。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悄然而生, 比如街球、轮滑、滑板与街舞等青少年喜欢的节目, 有些体育教师根本没有能力辅导, 体育教师技能老化致使中职体育教学不理想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

3、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思考

3.1、思想观念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要随着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要想体育改革得到有效地实施, 就必须告别陈旧的、与时代脱钩的体育教学观念。我国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有关学校必须严格贯彻落实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认真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工作, 重视体育教学, 加大对体育课的监管与考察力度。学校要把体育学科与文理科等课程同样对待, 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配备科学的教学计划, 把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存在的差距减少, 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2、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多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独奏者”的角色, 应当改为“伴奏者”的角色, 做一名学习的引导者,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为加强自生锻炼, 实现自我发展的舞台。教师要给体育课堂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使学生会学、乐学和善于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3、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改革实质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扩充各方面的知识, 把自身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在进行教案编写时要与实际教学相联系, 根据各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状况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案编写能力, 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4、体育评价标准讲究科学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因人而异,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和整个运动过程的评价, 学校要结合本学校状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科学的体育评价标准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锻炼学生的人生意志,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都有重要作用。

4、结语

中职学校体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各学校应根据自身学校的整体状况制定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体育教学方略, 全面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为培养出更多, 更优秀的中等职业人才而不断努力。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不可或缺的科目之一, 承担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优秀品质等职能。但现行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迟滞, 存在诸多的问题, 打破体育教学的固化状态, 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重点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1]杨大惠.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J].改革与探索, 2008.

[2]祁国鹰等.体育统计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文化聚力促进发展下一篇:合理避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