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现状(通用8篇)
内蒙古现状 篇1
内蒙古羊绒市场现状及对策
羊绒产业是我国近些年来的新兴产业,内蒙古是我国羊绒资源的主要产区,也是羊绒制品企业的集中地之一.近几年来,这一领域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使许多羊绒制品企业陷入了困境.内蒙古的羊绒制品企业为了避免陷入困境,赢得市场主动,就有必要从多方面入手来加强营销工作,通过多种营销努力,不断拓展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
作 者:丁伟东 张艳 石颖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刊 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1 33(3) 分类号:F421.826 关键词:羊绒 营销 策略内蒙古现状 篇2
根据内蒙古金融办提供的数据, 2005年全区共有中小企业10.6万户, 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 从行业来看,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分布最多的是服务业;其次是制造业;再次是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2006年, 全区中小企业50.12万户 (含个体工商户) 。其中, 中小工业达到12.1万户, 占全部工业户数的99.96%,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82.66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74%;实现利润255.92亿元,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6.96%。2007年全区中小工业 (单位数) 完成工业总产值5400亿元, 同比增长42.4%。其中, 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00亿元, 同比增长47.8%。增速均列全国第1位。
二、中小企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国民收入取决于就业量, 即取决于现在用于生产的劳动力的数量, 也就是说在国民收入与就业量之间存在着惟一的相关关系。因此, 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中小企业最大特点就是面广量大、开业快、投资少、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要求低, 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 主要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 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 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06年, 全区中小工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30.5万人, 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80.21%。
(二) 带动了农村牧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支援农村牧区、促进农牧业及农牧业的发展, 对于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蒙牛、奈伦、草原兴发、塞飞亚等一大批中小企业, 立足资源优势, 加大特色项目开发力度, 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 引导农牧民发展奶牛、肉羊、禽类养殖和种植业, 带动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 活跃了市场, 满足了消费
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决定了商品市场的多层次。在这方面与大企业比较, 中小企业生产了多种多样的深化本地蒙古族群众喜爱的小商品、土特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 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种需要。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恶化时, 大企业的应变能力比较缓慢, 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 对经济变化能作出快速反应。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 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尽快推出、占领市场、参与那些大型企业不愿意涉足的“多品种”、“小批量”和维修服务领域以及新兴领域, 从而使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四) 增加了财政收入, 推动了经济增长
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内蒙古的县域经济中, 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 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2005年中小企业利税总额占全区的63%。由此, 中小企业在推动全区经济增长方面处于“半壁江山”的地位。
(五) 中小企业更好地提供了个性化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中小企业以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规模较小, 可以直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满足客户定制要求, 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鄂尔多斯市蒙元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汉奥斯”奶啤酒让人们感到很新鲜, 以及呼伦贝尔的黑木耳、沙果汁、杂粮杂豆等受到不少南方客商的追捧。
(六)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中要素作用的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目前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50%~70%, 中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30%。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而资本稀缺。按照比较优势原理, 应该选择节约资本型的生产技术, 即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同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不可否认, 大企业因其实力雄厚, 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项目上占有优势, 但在众多应用型技术的发展创新上, 中小企业则拥有广阔的实践空间。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经营方式灵活, 而且其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大多是市场拉动型, 其技术创新的要求更为迫切, 相应的创新成本也比较低。中小企业研制出来的新型技术, 一旦投入市场, 便会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三、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一) 融资不畅, 资金短缺
发展经济学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阻碍在于资本的严重缺失, 一国经济增长速度要受到生产要素短缺的制约, 而资本正是一些不发达国家最稀缺的资源。当前融资不畅,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1) 从大环境看,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加快, 金融体制已发生了变革, “择优扶强”已成为金融政策的着力点, 而中小企业基本不在“择”和“扶”的行列; (2) 中小企业因其净资产较少, 自身没有担保条件, 寻找贷款担保单位又十分困难, 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对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3) 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使银行蒙受了损失, 改制银行产生恐惧心理, 不敢轻易给中小企业放贷等。内蒙古90%以上的中小企业创业者属于生存型创业, 存在缺少担保, 承受风险能力弱问题。2006年, 全区新增贷款620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到15%, 而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的56%。
(二) 政策不够配套, 缺乏理想的发展环境
内蒙古虽然从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如《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 但还是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和保护性法规。另外, 现有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由于受资金、观念、认识、素质等因素影响, 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1/3的盟市有一些不够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外, 多数盟市尚缺乏能够提供多种服务职能的规范的中介组织。
(三) 亏损严重, 效益不高
内蒙古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 经营业绩不稳定, 而且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 生产的产品中特色产品、知名产品少, 产品的竞争力差,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粗放、技术设备落后、内部控制制度滞后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率明显高于大企业。近几年, 这种亏损状况仍然没有明显改观, 由于亏损严重, 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职工不能按期领取工资, 退休人员不能按期足额领取退休金的现象相当普遍。目前, 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仍很重, 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名存实亡。对一些地方来讲, 国有中小企业成了地方财政的包袱。
(四) 结构雷同, 发展盲目
虽然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开始显现, 但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内蒙古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分布在盟市、旗县分散化经营, 靠个体自身来发展, 且以农蓄产品加工业居多, 结构上缺少层次。在关联度上, 从地缘来看, 内蒙古地域广阔、城镇之间的距离较远, 城镇数量少且规模小, 城市辐射带动力较差, 很难形成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发展的格局。从关联产业看, 由于绝大部分旗县以农牧业为主, 兴办中小企业多与农畜产品加工业有关,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造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重趋同, 有突出特色的企业为数很少。
(五) 素质偏低, 管理不善
内蒙古终身教育现状分析 篇3
摘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但是至今,人们对何为终身教育体系,往往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职前教育加成人教育。其实不然,包含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各类教育,必须具有内在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而不是简单相加。要有效地构建内蒙古终身教育体系,必须首先屡清构建内蒙古占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认识我区终身教育现状,克服终身教育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困难,继续发展和完善成人教育,转变传统学校功能,发挥政府指导和推动作用等等。
关键词:内蒙古;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成人教育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从各国和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实践的情况来看,终身教育体系的涵盖范围是有争议的。如韩国《终身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终身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之外有织的教育活动。美国的《终身学习法案》也未将学校正规教育包含在终身教育之内。我国福建省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也明确界定终身教育是指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之外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我国台湾省通过的《台湾终身学习法》第3条则规定终身学习是指个人在生命全程中所从事各类学习活动,终身学习机构则指提供学习活动之学校、机关、机构及团体。明确表明了终身教育机构包括正规国民教育机构在内的各类教育。也有我国学者主张终身教育应包括四个系统:第一个是学校教育系统,第二个是在职业教育系统,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系统,第四个是网络教育系统。本文认为这种分类方法科学性不强,其交叉因素太多,不便于科学规划和管理。我国的终身教育应涵盖所有教育子系统。人们在对终身教育的理论认知中,都指出终身教育包括了人们所从生到死整个人生中受到的各种教育。保尔·朗格朗也阐述说:终身教育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人的一生中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多种学习,终身教育是把教育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因而不管人们在推进终身教育实践中出于什么理由不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内,本文坚持终身教育包括国民教育内的各级各类正规的、非正规的以及非正式的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之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由如下:
1、这是由终身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决定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为推进终身教育服务的,是终身教育实践的具体行为表现。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
2、是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按照管理的系统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具有系统的特征,这种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依一定的结构而形成的动态的关系复杂的有机整体。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围绕对每个人从生到死整个人生中及时有效地提供其所需要的各式各类教育这个功能和目标,将其众多复杂的各种要素组成特定结构并协调高效运行也必须遵循系统整体原则。而在现行国民教育系统外另外构建一个终身教育体系,由于现有国民教育体系本身是一个组织完整的甚至是封闭的系统,自然也不会包含另外的所谓“终身教育体系”因而就会在推进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进程中出现两个教育体系。这就违背了系统原则的精神,也不利于按照终身教育理论本质含义和特征进行终身教育思想的研究、宣传、普及,更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必将延滞终身教育事业的推进。
3、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要求。终身教育是把各级各类教育当成一个整体,以整合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工作场所的教育资源,协调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实现人与教育、社会的整合、和谐和统一,如果不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上述整合和统一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内蒙古终身教育现状
(一)内蒙古现行教育发展情况的基本特点
综合一些情况分析,内蒙古现行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有关人士分析,从全国情况看,我国学前教育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低于30%,而且收费很高;
2.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为提高中等教育普及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高中毛入学率稳步提高;
3.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在课程设置及升学上缺乏有效沟通与衔接。高中收费特别是普通高中的收费较高:
4.大学教育机构还偏少,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升学需要,“应试教育”倾向还较重。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发展较快,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督导评估工作有待改进。
(二)内蒙古终身教育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内蒙古政府对于终身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终身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终身教育时代逐步到来。
1.法律法规的颁布确定了终身教育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终身教育思想逐渐深人人心,并且它的法律地位也越来越明确。我国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第十一条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在 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系统的战略计划,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2001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都说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已经确立了其法律地位,并逐渐渗入到了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终身教育思想开始被人们所了解、接受,人们逐渐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学习中。
2.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身教育是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它需要包含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教育。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深人发展和对终身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教育形式逐步趋于多样化,不仅包含了由政府举 办的各类正规的普通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函授教育、及各种培训机构,也包含了一些由政府规划、协调和统筹,由各级各类企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举办的教育形式,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这样多个层次、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在我国蓬勃发展,为我国国民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我国建立建全终身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3.经济的飞跃带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随着经济的进展而进展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出现强烈地刺激着教育的扩张。可以说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滞后,就不会发展,现在我国正处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于终身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据教育部统计,在2001到 2005年期间,我国每年仅职业技术培训结业的成人学员就达 6000万;2006年教育系统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 5000多万人次,而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规模达1亿多人。国家多次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表明了我国经济的飞跃带动着终身教育的发展。
三、内蒙古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内蒙古在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内蒙古终身教育的发展尚处于理论阶段和宏观认识水平,全社会还未形成学习型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制度环境与运行机 制不健全
任何事物如果要想长久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来约束,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科学致力于明确目标,使方法现代化,政府应为人民制定合理的有组织的教育体系来保障科学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目前,对于各种培训机构尚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进行约束,虽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众多,但教学质量、办学环境、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机构运行混乱,营利性过强,无法满足个人或社会的需要,违背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分割
内蒙古的终身教育,受国家大环境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将教育体系分为四大教育板块: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每类教育有其各自不同的作用,但这四大板块相互封闭,独立发展,教育体制仍存在很大的弊端。人才培养如果只注重成绩而忽略能力,或者只重视能力而忽略成绩,都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实践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育资源跟不上终身教育的步伐
终身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它需要有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对于终身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求,师资力量匮乏、办学环境落后,教学质量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
(四)终身教育的功利性过强
由于内蒙古终身教育正处于发展初期,所以人们对其概念、含义还很模糊,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之我国现行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使得一些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倾向性,有些毕业生为了能适应工作岗位或为了得到更好的薪资,会进行一些短期的培训学习,而不是长期、系统的培训,因此,在本质上,目前的终身教育的目的性过强,还没有摆脱功利的束缚。而终身教育宗旨在于要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学习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终身教育发展完全违背了其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的。
尽管如此,我们近些年可喜地看到:目前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法律法规制度层面,还是教育大政方针方面,都为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支持。相信以终身教育思想以指导,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我国及内蒙古的终身教育建设和发展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学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6(15)
[2]夏方毅. 中日韩终身教育发展比较研究[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3]兰岚.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困境探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5(06)
[4]杨山杉.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终身教育[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2)
内蒙古现状 篇4
内蒙古包头市奶牛饲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内蒙古包头市近郊及广大农区历来都有饲养奶牛的`习惯,尤其是东河区、青山区,但饲养规模小且饲养水平低.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包头市加快了奶牛养殖业的步伐,特别是内蒙古伊利、蒙牛乳业集团奶制品的开发、上市,为包头市奶牛业的发展创造了生机和活力.
作 者:刘岩芳 刘志玲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兽医站,内蒙古,包头,014010刊 名:内蒙古畜牧科学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AND PRODUCTION年,卷(期):23(5)分类号:F307.3 S823.91关键词:
内蒙古现状 篇5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最活跃的因素,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建议。借鉴发达地区经验,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抵押
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本区的就业,调整了经济结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内蒙古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截至2011年 6月末,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 97.19 万个,创造了全区70%左右的GDP和 50%以上的税收,对于人口、资金的流动和集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迅速上升。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全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总体融资能力差,主要依赖自有资金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种企业不断出现,然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附加值低、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的初级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相对比较薄弱,生产经营主要靠自身积累,利用外资的能力较差,很难通过外部融资获得更加充足的动力,中小企业考虑到融资成本的问题,只要自己拥有的资金充足就不会想银行贷款,而且企业也不会利用财务效应,更不会轻易考虑其他融资成本,比如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民间借贷等高的融资手段。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情况如表一。
(二)中小企业从大型商业银行融资难
在现实中,原有的大型企业相关领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这种稳定的平衡状态是不容易打破的,要想打破是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的。同时许多大型企业都在寻求市场,争取融资,这就使商业银行以后的发展增加了很大压力。所以,商业银行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愿景,就应该将眼光投放到影响巨大,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上,从而不断增加收益,提高竞争力。然而,即使在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信贷规模大幅增加,巨大的资金流也流向了中小企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中小企业融资难就很容易知道的。与此同时,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一直是商业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多数情况下愿意把资金贷款给那些条件具备、信誉好的大企业,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就不容易获得贷款资金;商业银行考虑安全方面,会花人力、物力和大把的时间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信水平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而同等情况下,相对于贷款给大型企业,平均成本会更高。由于内蒙古本地的中小企业具有产品结构单一,财务体系不完善,内部机制不合理,抗风险的能力较差等特点,商业银行从各方面出发,全方位的考虑,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的概率大大降低。相关数据也表明,同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4%,而2010年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为3.3%。
(三)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资金有限,而且还会受到各种限制,即使贷到资金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中民间融资发挥着其他融资方式不能满足的作用。民间融资的方式比较灵活,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金融支持。据调查统计表明,在统计的327户中小企业中,27%的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过贷款,截至2009年6月底,全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开业、筹建的小额贷款公司已达到186家,注册资金总额140亿元,已覆盖内蒙古90%的旗县。其中,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为121家,2009年前6个月已累计发放贷款额60亿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目前无论是政府、企业、银行都认识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使融资渠道多样化,创造完善的社会信用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自身需要不断的提高融资能力
为了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中小企业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企业素质,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加强信用观念的提升,逐渐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具体做法:1.企业要提高自己的企业法人形象,增强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信用观念,就要做到及时还贷,既然借了就要按时按要求规定的还款,减少在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2.企业要自觉规范经营管理的行为,对员工的素质,经营的理念,企业文化等做出全面的规定和自觉的执行,提高企业自身素质。规范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财务信息要明确,各种财务明细要全面详细的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度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加强管理。3.中小企业应该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加强沟通,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联系,对于政府部门组织的企业与银行的交流活动,中小企业要积极参加,使得银行对企业有一个了解,以求的共赢。4.企业自身要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有效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下转第53页)(上接第51页)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政府应该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其自主常新的能力,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健康顺利的发展。加强并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撑,使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城乡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要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考虑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及进出口银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之前各方直接融资的经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直接的市场条件。例如建立地方性的股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股票上市提供服务。上市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所需资金,开辟更宽阔的融资渠道。
(三)开拓并加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的拓宽,要有选择的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推进上市融资。发展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内蒙古地区有条件的话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增强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同时要不断地开辟中小企业的债券和股票的融资渠道,调整相关的法律规定,规范中小企业的债券发行机制,使得交易的手续简单化,放宽资金的募集条件,尽量允许符合要求的企业走上融资的道路。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良好的信用是重要的保障。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完善的企业和个体的社会信息共同享有的信用机制,企业只有讲究诚信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自身应该加强诚信的观念,没有诚信企业将无法立足,政府要加大对丧失信用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信用信息网络系统,结合有关部门的对于企业的经营信用,纳税信用,法人行为信用等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的评估登记,建立档案库。这样有利于银行掌握企业的风险,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综合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进行评估,有利于银行更好的选择客户。
(五)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
我国以及世界的许多发达地区实践已经很明确的证实,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完善担保体系。首先要明确中小企业的法律担保地位,企业的运营规则和体系,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各方风险,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保障中小企业的收益。其次要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组织机构,发展会员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担保等形式,为贷款创造条件。还要建立信贷担保机构,使中小企业获得及时有效的担保。
参考文献:
[1]邢乐成,《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2011,(1)
[2]吉昌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济南金融,2011,(12)
内蒙古现状 篇6
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级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日愈频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将基于内蒙古地区高校,分析蒙古族学生外语教学发展现状,探讨完善外语教学的策略,以期能提升外语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外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前言:英语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学质量,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本文将着眼于内蒙古地区高校蒙古族外语教学现状,探讨完善和优化外语教学的措施。
一、内蒙古高校蒙古族学生外语教学现状
(一)相关基础设施及教学资料不够健全
开展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配备相应的语音室及多媒体设施,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并开展网络教学等。然而,不少内蒙古地区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不足,缺乏相应的语音室及多媒体教室,或相应的多媒体设施质量参差不齐,设备陈旧,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高校图书馆内关于英语的书籍相对较少,缺乏相应的专业教材。
(二)专业的英语教师人员数量不足
内蒙古地区高校为吸引人才,制定了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引进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上存在难度,而吸引能够熟练运用蒙语、汉语及英语的专业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内蒙古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教学设计、批改作业等其他工作,使得在学术研究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甚至长时间不能专注到学术研究之中。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尚待提升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由于大学英语属于公共课程,不少教师将关注点集中在提高四六级通过率上,侧重于对英语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得不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佳,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但在与他人交流时存在障碍。这一现象在内蒙古地区高校也十分常见。
(四)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英语教育的普及率明显提高。但受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及学生未重视英语学科的学习。部分学生为系统学习过英语,或虽学习了英语,但缺乏相应的听说训练,使得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存在难度。
(五)教材中鲜少涉及蒙古族语言文化
内蒙古地区高校选用的英语教材为全国通用或高等教育规定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内容适宜、难度适中,适合大学教育,但这些教材中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内容较少,鲜有这部分的内容。长调、摔跤、蒙古袍等属于蒙古族民族文化中所独有的东西,但不少大学生表示不能准确用英语描述这些内容。
二、推进内蒙古地区高校蒙古族学生外语教学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障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内蒙古地区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本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师等,对教学设备和器材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为优质英语教学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高校要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
(二)强化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优质人才加入到民族院校建设之中。通过分析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教学现状可知,该区域在引进人才方面困难重重。为此,高校可以加强现有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派遣英语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以增强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并组织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以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开展网络教学等形式增强英语教学的综合能力。此外,高校要关注教师的科研情况,将教学与科研并重,并给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流畅地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不仅仅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另外,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互联网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
(四)完善高校英语教材的内容
为增强英语教学的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内蒙古地区高校要重视对英语教材的选择,选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英语教材。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特殊性,编制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材。对于内蒙古地区高校,可以编写具备汉、蒙、英三语的教学材料,并添加关于蒙古族文化、历史等的英语版本,增加英语教学的丰富程度,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英语的难度,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总结:纵观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关于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发展状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存在部分弊端和不足,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难度。在外语重要性日愈凸显的当下,内蒙古地区高校要正视外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有效提升蒙古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内蒙古现状 篇7
(一)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2005-2013年,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6929元上涨到19249元,增加12320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446元增长到7268元,增加4822元,年均增长14.6%,年均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绝对增长额仍比农村居民多1.6倍。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1. 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质量明显优于农村居民
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看,2010-201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30.1%-30.8% 之间,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已进入富裕阶段;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高很多,在35.6%37.5% 之间,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正在向富裕阶段迈进。
从绝对量来看,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都是在增加,但城乡差距越 来越大。2010-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从1675元增长到258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从4211元增长到6118元,两者差额由2536元涨到3534元。
从相对量 来看, 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差距也较大。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同期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39.8%,2013年为42.2%。
2. 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010-2013年, 城镇居民人 均衣着消 费支出从2204元增长到2777元, 增长573元,所占比重由15.7% 降到了14.4%;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从318元增长到565元,增长247元,所占比重由7.1%持续上升到7.8%。总的来看,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和比重都高于农村。
3. 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变化不大
2010-2013年, 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从949元增长到1233元,增长284元,所占比重由6.8% 下降到6.4%;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从178元增长到302元,增长124元,所占比重由4.0% 增长到4.2%。
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例下降
2010-2013年,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1126元增加到1395元,增长269元,但所占比重由8.0% 持续下降到7.2%;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468元增加到831元,增长363元,所占比重由10.5% 增加到11.4%,呈现波动态势。
5. 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显著提高
2010-2013年, 城乡居民交通通讯支出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增长幅度极为明显。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从1769元增长到2720元,增长951元,所占比重从12.6% 上升到14.1%;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从599元增长到1107元,增长508元,所占比重从13.4% 上升到15.2%。说明我区交通环境日益改善,通讯方式日益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方便与快捷。
6.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呈现上升趋势,但占比下降
2010-2013年, 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从1641元增长到2111元,增长470元,但所占比重由11.7% 下降到11.0%,降了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从374元增长到555元,增长181元,但所占比重由8.4% 下降到7.6%,降了0.8个百分点。
7. 农村居民居住支出比重显著增加
2010-2013年, 从居民居住支出看,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由752元增长到1112元,增长362元,而城镇居民由1384元增长到1951元,增长567元;从居住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来看,农村居民居住支出比重高于城镇,2010年高7个百分点,2013年高5.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增幅小于城镇,但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远高于城镇。
8. 城乡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2010-2013年, 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从710元增长到944元,增长234元,但所占比重由5.1% 下降到4.9%,降了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从97元增长到213元,增长116元,所占比重由2.2% 增长到2.9%,增长0.7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城镇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绝对增长额和比重大于农村居民4.4倍和2.0个百分点,与其它项比,城乡居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幅度最小。
(三)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近几年我区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9% 降至2013年的75%;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81% 上升为2013年的85%,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欲望大于城镇居民。
二、城乡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受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能力、消费规模、消费档次等方面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9534元;2013年相差11981元。
(二)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有着推动作用。据统计,2010-2013年,我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5%,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11.2%,可见,亟需提高居民消费。
(三)城镇居民消费绝对量增长,但结构变化不大
2010-2013年,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较高,其所占比重从45.8% 上升到46.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五项指标所占比重由41.5% 下降到39.6%,唯独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的上升较明显,由12.6% 上升到14.1%。这表明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偏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偏低,需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着力提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使城乡居民消费质量不断提升。
(四)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低于城镇
一是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大于城镇。2013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等三项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而且该三项指标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分别比城镇高3.9、4.2、5.2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仍处于低级的消费层次。二是农村居民享受发展型方面的消费支出低于城镇。2013年农村居民的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四项指标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比城镇低6.6、2.2、3.4、2.0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差,亟需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首先,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消费水平。目前,城乡居民消费的共同特征是生存型消费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城乡多数居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因此要尽快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尤其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多数人群的消费能力。其次,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的有利政策环境,即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城乡居民消费负担
首先,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为城乡居民减轻消费压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的养老保险问题。在城镇,要健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将农民工逐步全部纳入。在农村,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二是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尤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水平和层次不高问题,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基金支付水平与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比例有明显的差距。这可能会造成城乡居民心放不下、钱不敢花的现象,因此健全医保体系也是扩大消费的当务之急。其次,加强农村金融体系服务的范围和力度。针对目前农村贷款难问题,采取合理措施,适当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和力度,引导资金向农村流动,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一是建议农村信用社多增设在农村苏木嘎查的服务网点,扩大覆盖面;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增大政策性支农信贷资金总量。三是建议农行、中行、建行、工行等大商业银行拓宽在农村营业网点业务范围,增加一定比例的支农信贷业务,最终实现更加有效地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三)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引导消费倾向
首先,积极做好城乡道路、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居民消费不便利的问题,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其次,加大重点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基础设施,提升多元化、自我发展型消费的物质承载力。再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价格调控,保持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相对稳定。最后,大力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产品的同时培养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鼓励城乡居民树立新型的、科学的、文明的现代消费观。
(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内蒙古现状 篇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已经初步建成了能够覆盖我区绝大部分地区的通信网络,并且正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一)我区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邮电通信业务量增长迅猛
内蒙古的邮电通信业务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末邮电业务总量达到5805亿元,是1995年的58倍,比上年增长366%。其中除电报业务自然萎缩外,长途电话、本地电话业务增幅稳健;移动通信业务增长迅猛,而且市场前景看好。据2001年统计资料,全区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5167万户,无线寻呼用户43万户,全区电话机拥有258万部;同时,内蒙古进一步加大农村电信市场的开发力度,到2001年底,农村电话机发展到9238万部,是1995年的118倍。
2信息服务业成长迅速
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内蒙古信息服务业迅速崛起,特别是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同时电话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邮政信息服务及其他信息服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全区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为336万人,在因特网上已建各类网站800多个,网络用户已达16214万户,是1996年25户的6457倍。
3基础设施初见成效
为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内蒙古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基础通信网向信息通信网的转变。在长途传输数字化的基础上,扩大光缆的铺设里程。到2001年底我区长途光缆长度达15890公里;各种信息网络线路延伸至路边、大楼、到小区,为各种多媒体通信业务和信息服务进入单位、家庭搭建了通道。
4电子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步伐加快,1998~2001年内蒙古电子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整体上有所增加。截止到2001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为全年工业产值8303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82116亿元,工业增加价值30760亿元,实现利税(利润总额)7880亿元,增长稳步。
(二)我区信息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有了很大提高
“八五”计划以来内蒙古邮电通信依靠政策和科技进步,加大投资力度,坚持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使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基本建成了连接全区各地、市、旗县的各种传输网,信息网络规模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与1995年相比,我区的信息网络无论从覆盖率还是从所采用的媒介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含量也明显提高。自治区各部门、各领域信息网络系统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中,金融部门的金融管理系统、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系统,以及交通、民航、铁路、海关、气象等网络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管理程度和业务处理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发展。与Internet互联的教育网、科技网、公用信息网、经济信息网以及中国联通网五大计算机网的区域节点进入内蒙古,建立了十几家接入服务单位。内蒙古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已覆盖全区,已有独立网站300多个。
此外,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覆盖率逐年增长。目前我区以有线、微波、光缆、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网已初步形成。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35%,有线电视入户率2112%,微波通信线路5715条,截止到2001年较其它年份增长幅度明显。
二、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呈萎缩发展趋势,这主要受制于资金、技术、观念落后等因素,也是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目前,企业数由“八五”末的45户减少到16户;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012%。
2软件业处于起步阶段。我区的软件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对我区的软件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落后。就我区信息网络而言,公共信道出口窄、速度慢、质量差、覆盖率低、资费高。目前干线传输光缆仅延伸到旗县一级,尚未到达占人口61%的农村、牧区,行政村通电话比例仅占30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并且由于各部门的通信性质、需求量、建设资金、技术水平等要求不尽相同,网络设备制式、通信手段、通信能力、网络接口等也有所差别,再加上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专业网基本自成体系,缺乏合作。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既浪费了宝贵的资金,又降低了通信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4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在对465户大中型企业调查中,信息化资金投入仅占企业资产总额的01%;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04%;平均约每67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在计算机设备中,用于生产管理系统的仅占4%左右。虽有少部分企业接通了互联网,但在Internet建设网站的较少。
5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步伐不一。据电信、广电、教育等各公网、专网部门,经贸委、科技厅、统计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全区36户重点企业反映,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各盟市、各地区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认识上存在很大差距。
6信息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我区信息产业管理部门设置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区还没有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信息产业经营模式,产业链、销售链缺乏统一调配。此外,统一、开放、规范的信息市场还没有形成。
三、内蒙古发展信息产业的策略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会使其活力扩散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致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内蒙古在发展信息产业方面具有科技水平、人才储备、资金支持、地缘条件等多方面的先天不足。因此,我们要走一条适合我区区情的信息产业发展之路——以政府主导“修好路”、企业为主“开好车”、市场培育和增殖“供好货”的发展方针,形成“边修路、边开车、运好货”的局面。
(一)发挥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条件,使信息企业具有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制定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
2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重点信息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对可能产生新经济增长点的信息产业,形成政府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资金合力。
3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对于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初期政府用财政资金启动风险资本,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此外,从政府本身的职能来讲,是市场机制的弥补者,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弥补它,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去鉴定维护它。
4制定激励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在政府采购时优先考虑我区的信息服务企业,以政府需求带动信息产品消费。我区现阶段大力推行的电子政务工程,一方面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它的实施带动了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需求,是发展信息产业最好的选择。
5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实现科技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1)孵化器是发展高新产业成功的有效方式,但是要注意低成本孵化,就近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孵化,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要突破地域概念,运用虚拟企业方式孵化。政府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使官、产、学相结合,共同发展以完善孵化机制,实施技术入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做好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台工作。既要考虑本地化,扶持本地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以降低孵化成本;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区外各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加快高新技术孵化进程,缩短转化周期,提高成果质量。(2)建立内蒙古信息产业园区规划机制,开创大学研究与产业化紧密结合的先河。我区的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呼、包二市,并且各大学的科研能力较其它盟市优势明显,所以有很大的区位优势设立信息产业园区。在建立产业园区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的优惠政策,通过自治区各级政府的规划,先期在这两个地区建立信息产业园区,这样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建立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有重点的改造传统产业。
(二)加快信息化推进步伐
1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信息产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目前我区信息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尽快建设规范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发展规划,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统筹全区各盟市旗县、各行业发展的服务网络。
2加大我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管理和建设力度。我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但是缺乏统筹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自成体系,建设项目不分博仲和层次。这就要求我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统筹兼顾,重点项目优先发展,边建设边利用,最终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目的。同时,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机遇,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好先决条件。
3加快社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的步伐。(1)加快社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相互渗透。内蒙古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工业的发展没有形成互动,而是各自发展。如果一味强调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的“畸形”高速发展最终肯定受落后的制造业的牵制。另一方面,我们的信息产品不能大规模进入工业制造业市场,导致信息产业本身增长空间有限。所以要加快社会各部门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相互渗透,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升级及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传统产业本身则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和价值体现。(2)以电子政府工程的实施为切入点,带动我区各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也将促进教育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建设。此外,构建电子政府也会拉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利用我区优势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我区具有后发优势。一方面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技术成本;另一方面在同样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成本的条件下,我区还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没有技术范式和制度路径依赖的制约。只要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法规保护和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从而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领域内实现赶超。金山公司在抢先微软率先发布最新一代办公软件WPS Office后,与内蒙古证联公司合作,再次抢先老对手,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全球第一套蒙古文字办公软件——蒙文版WPS Office。这套软件的问世,充分说明我们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我区民族特色软件之路。
(三)加大信息市场的培育和增殖
1积极营造我区信息市场的软环境。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形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信息产业市场各项政策法规,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击市场中出现的各种生产假冒伪劣信息产品的行为,加大打击各种盗版软件产品的市场侵权行为的力度;扶持信息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做大、做强,在财税、工商、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
2引导信息产品的消费观念,增强我区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理性认识。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是难以预测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越来越短的创新周期,使得信息产业总能不断推陈出新,各类新产品层出不穷。面对这一变幻莫测的信息产业发展概况,任何经验性的市场调查和预测方法都无法了解这类市场需求。加之市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使消费者很难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完全理性”的人,这就使得根据传统产品的特性设计出来的许多常用的市场需求预测技术往往并不适用于信息产品。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区行业需求公告体系,定期发布最新产品动态,提供专家意见等指导性宣传。以行业整体的权威性来创造、引导消费走向,进一步跟踪消费,刺激顾客需求,为产品提前做好营销工作。
3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服务是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该行业在信息产业中具有特殊性:它一般是本地化的,而且对人才、资金、技术和规模等发展条件要求不高,所以在短期内要加快内蒙古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总体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内蒙古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内蒙古现状】推荐阅读: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现状07-01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目标09-30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4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09-07
【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内蒙古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07-21
内蒙古民歌05-18
内蒙古口岸06-02
内蒙古高校08-28
内蒙古大学团委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0-17
内蒙古东部地区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