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校(精选11篇)
内蒙古高校 篇1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内蒙古冬季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些学校在冬季开展了滑雪、滑冰、雪地足球等冬季项目, 学校的冬季场馆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 有很多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单调, 仅是冬季长跑代替体育教学, 或者有的学校直接在冬季停课。冬季体育教学现状仍旧不理想,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希望能促进内蒙古冬季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1. 研究对象
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四所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教育学、民俗学、心理学、生理学方面的书籍, 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冬季体育教学的论文, 总结当前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 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2.2 专家访谈法
对内蒙古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就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4所学校的学生各100名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4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398份, 有效率99.5%。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为论文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冬季体育教学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N=398
为了深入了解冬季体育教学的现状, 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认知度的调查, 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 有5.8%的学生认为冬季体育教学非常重要, 有7.5%的学生认为冬季体育教学重要, 有47.5%的学生认为冬季体育教学不重要, 有39.2%的学生认为冬季体育教学非常不重要。
分析这组数据,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视, 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 同时, 内蒙古冬季入冬早,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 学生都不喜欢进行冬季体育教学。学生冬季体育学习兴趣低, 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这是北方地区高校遇到的普遍问题, 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3.2 学生喜爱的冬季体育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N=398
对学生进行了喜欢的冬季体育教学内容调查, 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 有28.1%的学生选择了滑冰, 有19.6%的学生选择滑雪, 有31.4%的学生选择雪地趣味项目, 有11.6%的学生选择雪地足球。
分析这组数据, 由于冰季的体育相对较少, 受学校的场地资源限制, 很多项目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大多喜欢一些简单易行的趣味项目, 滑冰、滑雪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冬季项目。如何开展一些适合高校进行冬季教学的项目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3.3 冬季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N=398
对学生进行了冬季体育教学影响因素的调查, 从表3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影响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 有24.6%的学生认为场地缺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21.9%的学生认为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19.1%的学生认为天气寒冷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17.6%的学生认为冬季体育项目容易出危险, 风险较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分析这组数据, 我国内蒙古地区冬季天气寒冷, 温度较低, 而大部分学校室内的冬季场馆较少, 很多学校都是在室外的场地进行冰上项目, 这给师生都带来了影响, 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部分学校冬季体育教学就成了冬季长跑课, 没有其他的教学内容。在冬季进行体育教学, 由于雪厚、冰多, 很容易出现摔伤、骨折的现象, 还特别容易发生冻伤的现象。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在进行冬季体育教学要考虑到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内蒙古高校的学生对冬季体育教学不感兴趣, 认知度不高。
4.2 学生喜爱的冬季教学项目主要有滑冰、滑雪、雪地趣味项目、雪地足球等项目。
4.3 影响冬季体育教学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 主要影响因素有场地缺乏、教学内容单调、天气寒冷、意外伤害等。
4.4 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明白冬季体育教学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冬季体育锻炼中来。
4.5学校要加强冬季场馆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冬季室内的教学场馆, 为学生冬季体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使冬季体育教学顺利的开展。
4.6 丰富冬季体育教学内容, 将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冬季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就内蒙古冬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希望为北方地区冬季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内蒙古,冬季,高校,天气
参考文献
[1]刘敬群.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1) .
[2]黄金萍, 刘勇强.北方高校女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 2009 (01) .
内蒙古高校 篇2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获悉,内蒙古最近出台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内蒙古明确提出,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中录用;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在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的同时,内蒙古每年将选调一定比例的优秀大学生到苏木乡镇工作;全自治区公务员考录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录总数15%的职位用于定向考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的岗位、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用于定向招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内蒙古高校 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 高等院校 方法研究
课 题:内蒙古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内蒙古自治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科研活动多处于起步阶段或低水平的循环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制约内蒙古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
我们经过为期三个月的高校走访,了解到制约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文化氛围不活跃,缺少学科间的交融
高校的各个系部,甚至一个系的各个研究方向的导师,都在忙各自的单项课题,不注重和本系部其他研究方向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合作,相互交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评定制度不利于科技团队和创新集成。甚至在能力和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不惜以浮夸和做假来应付,“不怕牺牲为职称,水平不高数量凑”,成为高校教师科研活动中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2.人才供给不足,激励机制缺失
内蒙古经济相对落后,高校教师的待遇较低,致使一些科研工作者跳槽,导致人才的外流,这也是导致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3.科研经费不足,制约科技创新项目启动
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平均在2%~3%,而我国2007年才达到1.23%。用于高校科研的投入,2007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学研究经费总数的9.2%,而美国1993年这一比例就已达14.4%,意大利在1996年时就已达到了20%以上。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过低。
4.小而全的封闭思想导致科技资源共享困难
高校科技资源分散,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导致高校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不高。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不够,设备利用率不高。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尤其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建立共享机制已成为久悬未决的一个问题。
5.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
一些高校的行政权力在科研工作中具有较大影响和控制力,使一部分本来可以潜心搞些研究的人不得不去承担大量繁琐的行政事务,使学术研究工作受损甚至荒疏。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措施
针对束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课题组通过调研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将提升措施归纳为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强学科间的交融
明确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体制和机制,积极为优秀人才营造多学科、多专业、多单位的合作空间,创造交流的机会。
2.提升创新人才待遇,稳定科研队伍
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待遇和营造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方式吸引拔尖创新人才,使他们能安心研究科技创新。
3.加强科研信息和科研资源的共享建设
高校必须鼓励科研人员转变“资源由单位或个人所有”的传统观念,提高共享数据和资料的积极性,实现科技资源应有的价值。如此一来,高校就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形成相互交流、相携并进的机会,高校的科技创新速度就会加快,质量也会提高。
4.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促进科技创新项目启动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相对落后,要想提升经济,首先就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应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促进科研项目的启动,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应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强学科间的交融、提升创新人才待遇、稳定科研队伍、加强科研信息和科研资源的共享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促进科技创新项目启动等方面多做努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张志祥.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8).
[2]程文.大学高级研究人员系统激励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3]谢焕忠.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5-3-18.
内蒙古高校 篇4
由于多种原因,“艺考”使大批音乐基础知识不足的学生进入了专业艺术院校。面对这样的现状,迫使我们在无法改变招生制度的前提下,必须加快专业教学的改革,以便能够在现有的生源条件下,“因地制宜”地探索改革方案,最大化发挥教学手段与提高教学质量。将这门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继续在我区有提高、有意义的发展与承传下去。
一、教学内容及考核改革
1.制定基本功、技术性练习曲的教学内容,选定教材。
首先从基本功入手,在本科四个年级有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案。针对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行逐步统一专业基础的方案,在短期内强化基本功。这样,在强化基础薄弱学生的同时也加强巩固基础稍强的学生,对症下药,将专业差距逐渐缩小。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入以基本功为内容的教材,从基本功弹奏的类型、规范性系统地教授给学生。通过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时间,曲目选择范围由浅入深,规范基本弹奏方法同时加入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最终教授学生能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奏与理解有一定的专业认识, 对音乐风格的把握、音乐表现力的控制可以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
2.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
本科一年级,以基本功与技术性练习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从基本功基础教学为主,同时学习简单的复调作品(二声部)与简单的奏鸣曲、乐曲等类型作品,本科二年级,以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为主,区分技术类型逐步进行教学计划,加入中等难度复调作品(三声部),其它类型作品数量较一年级略有增加。本科三年级,开始学习技巧性较高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曲、复调作品(赋格),同时加入浪漫时期奏鸣曲、大中型乐曲作品。本科四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弹奏一定数量完整地不同类型、 风格及近现代作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计划。整体计划按年级逐步加大弹奏数量,在学年规定课时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曲目与教学内容,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起决定性作用。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系统的专业教学,针对目前生员的专业基础, 需要有耐心、有针对性、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的准备与必要性。
1.掌握学习进度
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冷静、准确地了解学生专业程度,认真考虑学与教的关系,不能应付式的完成教学计划。做到有效率、有目的、有意义的实施教学计划。对于“量”的掌握,不能笼统地给学生留一定数量的专业练习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分类型、分步骤、有章法地对学生实施教学内容。学生对同一类型的专业技术内容掌握较好的话,可以大胆增加同类型内容数量,以便在巩固的基础上并熟练运用,达到一通则百通的目的。
2.学习态度被动转主动
学习热情高涨、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个教师的理想与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质”的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方针。将教学计划内容系统的结合自身学习的经验、体会言传身教的授予学生,引导学生能够使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的。钢琴专业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业基础与特点,针对这种特点应因材施教,细心观察与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化。教师对自己每个年级的学生要进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都各有不同。 依据这些因素应当鼓励学生,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授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变困难为动力,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对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一定要避免对基础薄弱学生有偏见、缺乏耐心的现象。要实心实意的急性教学,加强责任感、决心,鼓励学生自信心。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目标明确的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无形中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探索教学改革已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改革并非使教学内容倒退,而是依据“因地制宜”的思路将教学质量达到最大化。这其实是一件艰难的任务,也是在挑战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现实中差距悬殊、基础不等的专业学生全部优化,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在此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之路。
摘要:钢琴专业也是一门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钢琴的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经过百余年的承传与发展,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专业生员在进入高校后基本功较差、程度深浅不一,水平与基础存在明显差异。面对这样的现状,迫使我们在无法改变招生制度的前提下,必须加快专业教学的改革,以便能够在现有的生源条件下,“因地制宜”地探索改革方案,最大化发挥教学手段与提高教学质量。
内蒙古高校 篇5
为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推动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也为各类用人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7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09〕3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地首位,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我区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采用“专业对口、订单见习、政府资助”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期限的岗位训练和实践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就业。
二、就业见习对象与2009年工作计划
派遣期内未就业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2009年,全区计划建立12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8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各地建立见习基地数量和计划见习人数见附件1)。
三、就业见习服务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毕业生就业见习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各级人事、教育、财政、经济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业联合会和共青团等部门联合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见习办),负责就业见习工作的组织领导、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自治区见习办设在自治区人事厅,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各级见习办的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受理就业见习基地的设立申报和资格审核认定工作;
(二)负责就业见习基地的检查评估和奖励工作;
(三)组织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供需交流活动;
(四)负责就业见习岗位征集、汇总、信息发布及就业见习证书的发放;
(五)负责高校毕业生生活补助中政府资助部分的发放工作;
(六)见习办职责内的具体服务事宜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承办。
四、就业见习基地
(一)申报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1.内蒙古自治区辖区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社会信誉的企事业单位;
2.能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有一定管理或技术、技能含量的见习工作岗位,其中,申报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一般每年能提供80个以上的见习工作岗位,申报盟市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一般每年能提供50个以上的见习工作岗位,申报旗县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一般每年能提供20个以上的见习工作岗位;
3.具备完善的职工培训教育体系,具有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指导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人员,能按实际需求进行岗位培训;
4.具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章制度,能为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见习条件,以及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设施,防止就业见习过程中发生事故。
(二)申报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的程序
1.各级见习办每年根据供需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征集见习单位和见习岗位,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2.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直接向所在地见习办提出建立基地的申请,填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审批表》(附件2)、《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岗位需求表》(附件3),并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申报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基地的,按照管理权限,由盟市级见习办或主管部门审核后向自治区见习办申报。
3.对经考察评估符合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条件和要求的单位,见习办与其签订《内蒙古自治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协议书》(附件4)后,正式授牌并向社会公布。见习基地挂牌期限一般为三年。
(三)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的评估考核制度
各级见习办定期对就业见习基地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估。根据检查评估情况,评选出一批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示范基地,并给予奖励;对经评估达不到就业见习要求的基地,见习办要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连续2次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就业见习基地资格。
五、就业见习的组织实施
(一)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
每年根据就业见习基地上报的就业见习岗位需求信息,由见习办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向自治区各高等院校及时通报,并通过内蒙古人才网、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人才网等有关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内容包括:基地名称、就业见习岗位、就业见习人数、就业见习期限、条件要求等。
(二)推荐就业见习人员
报名参加就业见习采取由各高等院校推荐或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申请的方式进行。由各高等院校在收到需求信息后应尽快组织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并与就业见习基地联系,做好推荐工作。推荐情况在高校接到就业见习需求信息后15个工作日内反馈见习办。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也可持本人毕业证、就业报到证、身份证直接到就业见习基地或见习办报名,填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申请表》(附件5,以下简称《见习申请表》)。就业见习基地对报名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筛选,并将《见习申请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拟见习人员名单》(附件6)及毕业生的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报见习办备案。
(三)签订就业见习协议
见习办向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通知书》(附件7,以下简称《见习通知书》),毕业生持《见习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基地报到。就业见习基地在毕业生报到后的7个工作日内与毕业生签订《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附件8)。就业见习期间,各方应认真履行协议书要求,完成好就业见习任务。
(四)就业见习鉴定
就业见习结束后,就业见习基地根据学生就业见习期间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就业见
习成效等情况,及时对就业见习毕业生进行考评,对完成见习计划考核合格的发放就业见习证书。鼓励企业录用完成就业见习计划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对在事业单位完成就业见习计划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在该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六、见习期限、补助标准及申请程序
(一)见习期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限一般为3—6个月,有特殊需要的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见习基地同意,报见习办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二)见习补助标准及申请程序
1.补助标准。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各级政府向在本级就业见习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每人每月500元(按实际见习时间补助,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基本生活补助;见习基地也应向在本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具体标准由见习基地确定。在同时被授予自治区级、盟市级或旗县级见习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不得重复领取由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补助。
2.申请程序。见习高校毕业生填写《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申请表》(附件9),并经基地、见习办审核盖章,在见习期满后,持此表及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到见习办领取政府财政所负担的毕业生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费。
七、见习高校毕业生管理
1.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其见习、生活必备条件由见习基地提供。
2.按照有关规定,见习基地应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书。见习期间根据工作性质、工种的不同,由见习基地为见习高校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经费由见习基地承担。
3.见习高校毕业生应遵守见习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非经见习基地同意,不得擅自脱离岗位。违反见习基地有关规章制度或给见习基地造成损失的,见习基地可视情节轻重终止见习。在见习期间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随时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4.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见习基地根据毕业生的实际表现,出具统一格式的《内蒙古自治区见习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估表》(附件10),作为毕业生就业见习经历的证明。
5.与见习基地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由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正式就业手续,工龄自批准进入见习基地之日起计算。
内蒙古高校 篇6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
收稿日期:2010-10-11
作者简介:王鸿宇(1976-),男,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民间文化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且在本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1] (P.13)。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生产、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演变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如男子三艺(如搏克、射箭、马术),从而产生了比较特殊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的发展过成中,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使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4](P.7)。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缩小着他们存在的空间。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的少数民族体育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威胁,甚至一些少数民族体育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得以延续,就必须找到有力的传播途径,使之继续繁衍下去[4]。学校体育,作为能够发展和传播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特殊媒体,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为能够很好挖掘、发展和传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我们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与利用适合于本地区高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能够与现行体育项目融合发展,以此来充实和丰富现有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是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部高校的开展的调查
该项目调查采取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利用中国知网查询有关国内外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现状以及收集整理了部分内蒙古现有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规则。其次,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六所高校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
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多次和有关从事民族体育的教师咨询,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各一份。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及以我校有关学校体育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13位教师对问卷设计初稿进行了评价,检验内容包括问卷的设计、内容和结构。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改。为了能够较充分的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蒙古族体育的认知程度、现有体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弊端,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的对象为内蒙古西部6所高校的一、二年级的上公共体育课的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和处理调查所获得资料和数据。然后,运用形式逻辑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以保证论文的合理性。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在西部高校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蒙古族体育走进高校体育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解放以后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高校体育没有和本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我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体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现在各地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在沿袭着竞技体育运动而形成的课程。而本民族的,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据统计,西部地区人口达2.85亿,占全国的23.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5亿,占该地区人口的17.64%,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4%[1](P.1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500余项,占全国民族体育项目总数的70%。各民族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西部蔚为壮观的体育文化资源。三大球的足球从建立、规范到成为英国“国球”,中间只经过了短短二三十年,已传遍了整个世界。英国足球作为民族体育项目能够在全世界传播,得益于学校体育教学,后来逐渐走向世界。现在风靡全世界的跆拳道以及朝鲜族舞蹈愿韩国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日本的学校体育也正在融入日本的民间舞蹈、武道(相扑、柔道、剑道、空手道等)风筝、独轮车和软式网球等体育教学内容。印度学校体育教育有瑜伽、卡巴迪等。这些国家的民间传统体育无一不是在向学校体育及大众健身推广,使其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走更加完善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现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2](P.24)。而且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国家对体育课程结构指导性意见来看:内容古朴、形式多样的蒙古族传统体育,具有其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广适性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通性等特征,同时具有很多可开发的价值。符合《指导纲要》中有关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等)这也对蒙古族体育走进西部高校提供了依据。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西部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蒙古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一大宝贵遗产。它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内容往往比较简单朴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体育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从当前我区大学的学校体育教学来看,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很少有本地区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特点。所以说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效果。
(三)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要求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着其他学科不容替代的作用。科学有序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调节情绪、调整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各项素质的根本。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健康身体、愉悦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思想境界的提升看得比强身健体更重要,要多的是强调一种意境。只有修身养性、提高德性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体现了深奥的东方文明,造就了热爱和平、善良诚信和乐于助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处处表现出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性,其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想道德教材。
因此,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引入学校体育大有可为,对内蒙古西部高校的大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也是迫在眉睫的。
(四)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的提高。当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这些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也就使得内蒙古当地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有人,同时单项的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也能丰富内蒙古西部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促进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壮大。
“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性质中所提到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形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体系提供了依据。
(五)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有利于蒙古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与壮大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还要依靠社会,为社会服务,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要到社会上去为社会服务的。现在社会上很需要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去帮助,去支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推向世界[6](P.2)。
高校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体育教育应以此来把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使学校成为开发民族体育人才资源的重要阵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学校体育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提供参考,提供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强健体魄,使蒙汉学生能够共同进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腾飞的栋梁之材。
三、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策略
(一)确定开发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目标
教育学理论认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培养目标,它既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整个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等改革的基本依据。大学体育课程应顺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遵循大学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健的知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实践性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方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学生体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个体知识。
运动技能目标:获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蒙古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身心健康目标:正确理解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因此,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须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身体锻炼的好处,掌握锻炼的方法,获得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走进高校课堂的基本原则
体育教学只要以发展学生身体为中心,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把适合于体育教学的项目精选出来,把学习这些运动的效果落实到体育所追求的实际目标上去,把运动教学与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为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打好牢固的基础[7](P.1)。
1.基础性原则。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时要将那些群众基础好、健身娱乐性强的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让广大的各民族同学互相学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蒙古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所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很高。实用性原则的第二个要求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宜过高,易于推广,特别是有些高校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所以,基于此原因对所选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都不应过高。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课程资源若不能被学生固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体育课程形成良好的态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3.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时,要避免选择技术要求过高或内容枯燥无味的素材。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性强的项目,使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民族特色原则。蒙古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各地方、各民族学生的生活习俗、性格等特点进行蒙古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5.科学原则。课程的科学性应表现在:一是课程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三是课程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即内容要有知识含量、符合锻炼身体的要求。要注意不能选择没有价值和不科学的内容进入高校体育。选择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此时教育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全体大学生,而处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又各有其特点。
根据我国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师资不足,教育经费紧张,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上课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对现有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下降等现状。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与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合发展,共同来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强大学生对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使高校体育教育办得更具民族特色,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高娃. 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2]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小学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09, (1).
[3]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吉如河高娃.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1).
[6]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1).
[7]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内蒙古高校 篇7
关键词:篮球选项课,女生,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随着近些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和提高。然而女子篮球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教学观念、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较以往而言有了一定的突破和提高,但是目前的教学状况却仍不容乐观。鉴于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高校女仔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以内蒙古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选项课教学作为切入点,对内蒙古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高校篮球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了近10年来与高校体育课、体育选项课、篮球选项课以及篮球教学相关的资料,涉及了教育学、体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并查阅分析了被调查学校的篮球教学大纲,对学校的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分析比较,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依据体育科研法和社会学问卷的相关要求,设计了内蒙古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采用问卷现场发放,当场填写与回收的方式进行,共方法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6分,回收率94.33%,符合研究开展的要求。
1.3 访谈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利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体育前辈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以确保对学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全面了解。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影响具体如下:
首先,教学方法。调查发现,被调查高校现行的篮球教学方法普遍存在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以至于影响了女生篮球选项课的顺利高效开展。在调查的几所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演示以及比赛和预防纠错等仍然占据主导的地位,而类似快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率却非常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而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专门制定的教学方法更是几乎没有,从而影响了女生参与篮球选项课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其次,教学内容。由表1可知,目前内蒙古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在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概述与裁判法,83.33%有技战术分析内容,50.00%有简易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在实践部分,各高校均包含了基本技战术、身体素质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多是在男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得到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女生的身心特点,从而使得女生对于现行的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仍然偏低,以至于对女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质量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2.2 教师素质对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影响
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目前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调查发现,目前内蒙古篮球选项课教师多是本科学历,硕士以上的教师仅占到了16.00%,比率偏低。离国家教委所规定的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教师的配备。目前,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在教师配备上还存在非专项教师任课的现象,从而极易引发篮球教学和学术研究后劲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对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3 课时分配状况对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目前的平均课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平均为2学时,占总学时的5.56%,部分高校甚至不安排理论课,而采用随实践课渗透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技战术课时平均为30课时,占总课时的83.33%;另外还有11.11%的考试课时。而针对现行的上述的课时安排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由于女生对于篮球运动的接受能力较慢,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学习,而目前的课时安排仍然难以满足女生的学习需要,而且理论课时只占5.56%的安排,也与女生获得篮球信息的渴求不相适宜。
2.4 成绩考核与评定对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影响
目前,被调查的几所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和评定时,主要采用的仍然是根据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或者达标,同时参考上课态度、出勤等情况的方式。在评定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体能和技能,而却忽略了学生的进步幅度、习惯养成、情意表现以及合作和思想品德等内容,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不利于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的培养。
2.5 女生的身心特点对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影响
高校女生相较于男生而言,一般身体较弱,所能够承受的生理负荷较小,而且普遍存在好静、胆怯、自尊心强等特点。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在参与篮球选项课教学时,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障碍,而在这其中尤以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最为常见。如果教师再不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干预,她们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失败或是困难,往往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影响篮球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现行的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而且教师素质、课时设置、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于学生需求不适应的情况,以至于所开展的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活动,与高校女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不相适宜,导致了教师“教”和学生“学”脱节的问题。
3.2 建议
3.1.1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成效
在选择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时,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根据高校女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篮球活动之中,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3.1.2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
高校主管部门应重视篮球教师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采用引进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执教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注意通过引进、选拔培养以及淘汰和储备等方式,完善篮球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以尽快改变师资数量不足和学历不高的状况,为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的高效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3.1.3改革考核方式,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改革考核方式,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应注意在评价内容上与新《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目标相一致,注意评价的综合性,以凸显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整体认识。而且还要注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调动女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3.1.4克服女生在篮球学习中的身心障碍,激发其学习兴趣
内蒙古高校 篇8
关键词:内蒙古,护理专业,就业,心理指导
高校护理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 是一个有着市场就业需求的专业。按说, 护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对容易。然而, 现实并非如此。内蒙古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依然遭遇着就业难的煎熬, 给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本已处在“寒流和严冬”的窘境“雪上加霜”, 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今社会对物欲的追求、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核心价值观的扭曲、对所学技能的不自信等, 不仅加大了内蒙古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心理负担, 而且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整体压力。为此, 内蒙古高校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 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 愉快地选择就业岗位, 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内蒙古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1. 浮躁、焦虑。
当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时候, 在人们的愿望与现实产生距离的时候, 在人们对自己的未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浮躁和焦虑。相当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 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 想到现实和将来的问题总是精神紧张甚至恐惧, 普遍存在着焦虑、浮躁心理。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佳、专业技能操作不强的学生, 表现得更为焦虑不安。
2. 消极、自卑。
面对激烈的竞争, 怀疑自己的能力, 抱怨社会的不公, 常常会使人陷入消极、自卑的心理怪圈。某些护理专业毕业生因自己就读的不是名牌学校, 而感到学历层次不高, 甚至抱怨自己出生在平常人家, 既没有关系可利用, 又没有金钱可调配, 也没有姿色可炫耀, 别人具有的优势自己全没有, 因而自惭形秽、消极自卑。同时, 还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性别歧视, 更加打击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热情, 使一些学生本就消极自卑的心理再一次笼罩上了阴影。
3. 追求功利。
人常说,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功名之心, 人皆有之, 但是功利主义则成了害人的东西。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凭借自己的学校、专业、学习成绩等“优势”表现出极强的优越感, 一味地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 不愿到县级或基层医院工作, 结果事与愿违, 形成了结构性失业现状。有关调查表明, 在“愿意到什么地方工作”上, 选择去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毕业生占到88.7%, 去小城市、农村的仅占11.3%。这种不切实际的功利心理, 使他们在求职中期望值偏高, 好高骛远, 与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4. 盲目从众。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 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 而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护理专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缺乏独立的见解, 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方面择业, 而是别人说什么工作好, 就选择什么工作;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这个“热”、那个“热”, 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而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念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心理影响很大。
二、就业心理指导
1. 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 增强就业自信, 把祖国的需要作为第一追求。
一方面, 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六七百万人之多, 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 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一些专业人才又出现短缺, 人才供需不均衡。据统计, 我国每万人仅拥有护士7.6人, 而美国是71.4人, 日本是41.7人, 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正确看待就业现实: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不是医护人员饱和, 而是医护人员短缺, 社会很需要他们;二是要让学生明白, 择业选择是双向的, 用人单位有选择的权利, 学生也有选择的权利, 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2. 提高护理学生的择业心理素质, 鼓励其勇于竞争。
首先, 要培养学生善于推销自己、勇于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知道, 当今时代, 竞争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没有竞争, 就没有进步;敢于竞争, 才敢于胜利。其次, 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面对择业竞争, 要坚强不能软弱, 要果断不能犹豫, 要进取不能退却。真正以信心和实力赢得胜利, 走向成功。再次, 要正确指导学生对待挫折,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使学生从思想上明确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挫折是人生成功的经验积累。
3. 把握机遇, 主动进取, 不放过一次求职机会。
一要积极热情地为护理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平台, 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就业通道, 提高参与竞聘的几率。二要热情鼓励护理专业学生多参加人才交流会、就业洽谈会, 给他们撑腰鼓劲, 使他们了解社会对护理职业需求的范围、素质要求、待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选准自己的岗位。三要鼓励学生深入单位实习, 接触单位职工和工作岗位, 培养工作热情, 坚定工作决心。
4. 把护理学生的就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
高校担负着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重要职责, 应将就业指导课程真正纳入教学体系, 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一是请进来。学校有针对性地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来校举办就业形势分析或就业心理指导报告;邀请知名企业公司老总或人事部门主管领导解析企业的人才观、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现身说法, 讲解个人的择业观、奋斗史, 交流成功的创业经验, 从而使学生受到具体生动的就业教育, 做好心理准备。二是走出去。主动走访用人单位, 了解他们的需求, 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 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 使教育与使用密切挂钩,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5. 指导护理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就业心理。
护理是实现救死扶伤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但是, 不可否认, 由于传统的社会偏见根深蒂固, 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 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护士在医院地位低下、工作辛劳, 付出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这也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了创伤。所以, 应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营造尊重护理的浓厚氛围。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以积极的职业态度投入学习和工作。同时, 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就业形势, 及时调整就业心态, 既不好高骛远, 也不自我贬低, 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目前, 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当然也是暂时的现象。在高校精心的就业指导下, 护理专业毕业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为择业竞争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内蒙古高校 篇9
进入21世纪,随着内蒙古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体育场馆也是如此。据《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告》显示:在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10976个,占43.27%;场地面积2362万m2,占56.77%。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不仅关系到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效率,而且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作用也至关重要。在新的时期下,如何优化和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最大程度的利用高校场馆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已成为决定着高校体育场馆未来发展关键因素。本研究对内蒙古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为我区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市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集宁师范学院、赤峰学院,共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截止到2015年3月底,笔者以“体育场馆”作为关键词,查阅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百度文库等,共收集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思路。
1.2.2 问卷和实地调查法
在2014年7月至9月,笔者共走访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的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其场馆负责人发送问卷12份,共收回12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针对该文的研究内容对体育局、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问,并对场馆进行实地考察。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核实,在Exce12007软件上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性质以公益性为主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受其所在单位性质所制约。我国体育场馆的性质有以下几种:事业单位内部的企业管理、事业单位与企业兼有、企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在本次调查的内蒙古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全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受过去的计划经济影响,这些体育场馆过多依赖于政府财政支持,并由学校体育行政部门管理和领导,长期以来工作效率较差,严重影响了场馆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内蒙古有4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实施事业单位内部的企业管理,体育场馆自负盈亏,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密不可分。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没有脱离过去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的性质。
按照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盈利性场馆和公益性场馆。商业性体育娱乐设施和运动体育俱乐部属于盈利性场馆。公共性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企业内部健身设施属于公益性场馆。本次调查的12所高校属于公益性质范畴,除了满足了日常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外,节假日还向社会对外开放,并且承办自治区、国内大学生体育比赛。
2.2 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
“民间资本、产业资本、海外资本、政府财政资本”是我国体育场馆经营建设和资金来源主要四种形式。我国体育产业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由于我区高校大多数体育赛事活动都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因此场地日常维护和器材维修资金多数由政府拨款作为主要财政来源。反观,很多美国高校利用体育赛事品牌,如赛事冠名权、商业广告、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门票收入等多种渠道吸收社会资金,维持日常体育场馆运营。随着我区私营体育场馆的介入和体育产业逐渐完善,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的资金筹集方式,已近很难维持高校体育场馆日常维护和运营。因此,未来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产业资本逐渐介入到我区高校体育场馆中。
如表1所示,在调查的内蒙古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中,“政府拨款”占到了50%;高校体育场馆依靠“自身的经营和企业合作”占到了34%,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场地出租、举办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比赛、以及举办非体育类活动等。仅有2所高校的资金来源“社会捐助”和“其他收入”。以上数据表明:内蒙古多数高校体育场馆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这样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和发展。
2.3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呈多元化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建设面积大、日常维护高、资金投入多、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一些北京、上海高校早已谋求新的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模式。“企业化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自主经营”是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五种主要模式。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投资模式、营业内容、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经过笔者实地调查发现,被调查的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中,仅有2所高校场馆盈利,经营持平的有3所,亏损的场馆高达7所。以上数据表明:内蒙古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方式都是在摸索阶段,虽然已经意识到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性,但多数场馆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革,没有形成完善和系统的管理模式;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改革收效胜微,虽然模仿北京、上海地区高校成功案例进行尝试性探索,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目前亏损的现状。
2.4 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现状
从调查中得知,内蒙古12所高校在改造、翻修、重建体育场馆时,社会融资的机会较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较少,原因还是在高校领导层的观念上。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应该依靠政府解决资金问题,就是没有资金也是要以后找机会解决,他们担心社会融资会导致学生使用场地受到限制,而影响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比赛,以及其他活动。但是,体育场馆融资的模式有很多种类。其中,
BOT融资模式是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主要采用融资模式,例如1999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体育场馆建设,都是由当地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建成的,建设中加强了社会资本与政府资金的整合,政府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大幅度减小。我国从2001年开始,体育场馆的筹建尝试BOT融资模式,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功举办证明,这种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融资的可行性。而且,高校体育场馆可以采用冠名权等形式进行融资。
因此,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要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要大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不仅仅依靠单一政府投资财政投入。探索适合内蒙古高校的新型体育场馆开发经营发展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内蒙古高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 对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商业化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的再思考
综上所述,目前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商业化管理模式以“事业单位建制,企业化管理”为主,其他管理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我区高校体育场馆从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这种模式必将会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而退出历史舞台。在新的时期下,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如何朝着盈利的模式发展,对此本研究对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商业化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提出几点自己的认识。
3.1 保证教学训练是高校场馆资源对外经营的基础
内蒙古各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对于一些场地基础设施薄弱的院校只能先保证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对外经营还需要时间和条件。对于体育场馆资源好的高校,解决场馆日常维护的最佳方法是积极开发体育场馆对外经营。首先,体育场馆条件好的高校,要协调好各方面人际关系,要依靠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最大程度的考虑本校师生的利益,安排固定时间、地点为学校职工、学生进行免费体育锻炼,其他时间将收费标准降到最低,争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其次,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科学化管理,包括规范体育场馆使用时间,规范场馆开放程序,以及完善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运营方式以“体育经营为主,其它经营为辅”的运营方式,建立体育俱乐部会员制模式,多开发一些群众性强、市场上受欢迎的体育场馆,如室内篮球馆、五人制足球馆、网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等,及时调整经营项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2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逐步由政府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过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预见,政府对社会团体的投资政策会更加宽松,会有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特别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公共体育场馆应由以往由国家投资、经营、亏损财政补贴的体制,进入“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今后,对于有市场潜力的,经济效益好的专用体育场馆,如羽毛球馆、网球场馆、健身健美场馆、保龄球馆则完全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3.3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由行政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应对内、对外积极宣传,具有延续性和长远的开发发展规划,注重场地的包装和努力提高场馆知名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场馆的各项功能,并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不断的完善场馆建设及运营服务保障。随着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出现,从传统意义上由政府所有和管理的运营的模式,将会向私人介入的现代化企业模式逐步过渡。国外体育场馆的多年成功管理案例证明,更专业化的体育企业和私人管理将会是未来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所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由行政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是未来发展趋势。
3.4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实现资源互补
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借助先进经验来对体育场馆进行直接的管理,聘请国际、国内管理集团或者专业体育经营公司来进行运作。通过与专业公司联手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商业开发,这是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我区高校体育场馆可以采取招标形式,寻找有能力的经营管理公司整体托管体育场馆,采用场馆集团化经营,有效避免单独经营,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和完善单独消费的情况,利用资金形成拳头项目。在人员分工上,管理部门专职专责,做到管办分离,形成责任明确。规模较小的体育场馆,可以将某些业务承包给一些体育代理公司,采用分项承包托管的形式进行管理。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不仅关系到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效率,而且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作用也至关重要。该研究对内蒙古12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为我区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内蒙古,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淑红,付群,雷厉.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分类及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6):14-18.
[2]吕赟,徐长红.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规避与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4):285.
[3]蔡继云,刘玉海,张萍萍.从市场经济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有偿开放的状况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2):75.
[4]丁云霞,范伟,刘春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35-37.
[5]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6]肖丹.对济南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4):79.
内蒙古高校 篇10
1、绩效管理概念的界定
绩效管理一词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绩效管理成为了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指从确认组织目标和人员职责开始, 到评价结果的应用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绩效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 有别于其它形态的管理理念, 并且始终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从而赋予管理新的内涵。
在体育组织中, 体育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者所期望产生的并与组织目标一致的、且纳入考评的体育人力资源的工作行为、表现极其结果进行管理的活动。
2、内蒙古高校女子足球运动队的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教练员要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明确计划目标
绩效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 形成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 并使团队和个人未来成效得以提高的手段和过程。在整个运动队的管理中, 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为运动员指明了训练和学习的方向,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沟通的方式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沟通是贯穿于绩效管理体系的始终, 从计划的制定, 对计划的实施的辅导, 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及考核结果的应用, 把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每一位运动员和对计划的改进、提升等这些环节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沟通。绩效管理有别于其他形态的管理理念, 是由于他将“以人为本”的里面运用于具体操作中, 从而赋予管理心得内涵。
由于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队的每一个运动员由于身体素质、训练时间的长短不同致使每一名运动员的管理和训练、学习的办法也不相同。内蒙古各高校运动队是由蒙族和汉族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支队伍, 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运动员的学习生活训练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同时, 运动员成长在社会迅速变化和发展的年代, 社会上各种复杂的思想倾向和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素质、性格都会影响着运动员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使得运动员的管理理念更要“以人为本”, 这种理念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的最好诠释便是冲过充分的沟通, 合理的激励和科学的评价, 为每位运动员创造其适合发展的环境与平台, 全方位的提供有利条件以保障运动的训练时效性。所以教练员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及民族特质及时与运动员进行沟通, 充分调动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其之间团结一致地完成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
2.2、合理地制定运动队的绩效管理计划, 教练员有效的辅导、详细的记录帮助运动员较好的完成运动队的计划目标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也是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平台和关键手段。在内蒙古高校女子足球运动队管理过程中, 绩效计划是运动队确定运动员对未来学习训练期望的一个环节。它能清楚的呈现出运动员在完成的目标及其达到该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过程和行为。因此, 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基础和标准。
辅导是一个改善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辅导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及时帮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训练进展情况;在必要时, 指导运动员完成特定的任务, 并鼓励运动员在以后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要独立完成, 使得训练过程变成一个学习过程, 运动员个人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并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教练员的支持、咨询和监控。为了运动员能很好地完成计划标准, 教练员需要详细的客观的记录每一位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并且形成文档, 为以后的训练工作做参考。在这期间, 教练员可以根据记录的信息与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详细地了解运动员在完成过程中的状态和想法, 通过这些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完成运动队制定的计划目标, 促进运动员对运动队产生归属感, 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学习与训练。
2.3、绩效考核范围的全面性, 使得运动员全方面得到发展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考核, 而绩效管理的考核较为科学, 考核办法体系克服了传统的单纯利用运动训练指标来进行绩效考核的局限性。绩效管理具有一套晚上的评估系统, 强化从目标制定、行为引导、绩效提升整个绩效改善系统的管理, 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指标范围的全面性。考核是一个按事先确定的训练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考察运动员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它可以提供一套运动队的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 把运动训练指标控制和非运动训练指标控制联系起来, 而且把运动队目标联系起来, 可以在各方面激励运动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重反映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的每一个阶段过程中情况。全面的考核范围, 可以有效的避免单纯的以运动训练指标来衡量运动员。绩效考核在运动队的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绩效考核是否得以顺利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队绩效管理的成败与否。
因此, 绩效管理中的指标的全面综合, 可以促进运动员潜在优势能力的开发, 提高他们对学习训练的满意度, 促进训练和学习计划的顺利进行。
2.4、绩效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来激励运动员主动地积极的参加学习与训练, 不断提升和改进计划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行面谈, 让运动员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 找出训练和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绩效反馈在绩效考核结束后实施, 绩效反馈是绩效评估工作的最后一环, 能否达到绩效评估的预期目的, 取决于绩效反馈的实施。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制定未来发展的计划。因此, 有效的绩效反馈对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运动队中, 运动员时常不清楚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状态, 而且也不能及时地得到考核结果的反馈信息, 使得运动员对学习、训练的兴趣下降, 致使影响到整个运动队的计划完成情况。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 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 实现组织目标。在运动队中的运动员的激励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运动员的资源管理最追求的立项状态, 就是通过良好的管理和服务, 尽可能满足运动队的每一个运动员的需要, 使其始终处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运动队的绩效管理中, 及时有效的考核结果反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运动员, 有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训练成效, 它可以激励运动员参加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运动员详细的了解这个期间存在的状况。教练员在反馈这些结果的同时要及时地来和运动员进行沟通, 帮助清晰地分析结果, 鼓励运动员在下一个计划完成过程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正和提高, 绩效反馈在这个过程中,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内蒙古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绩效管理可行性分析
绩效管理是适用于管理内蒙古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它不仅能够将给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高一个崭新的视角, 还能将管理的理念更加具有先进性, 有助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3.1、绩效管理具有科学合理的封闭循环的管理流程
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由绩效计划、辅导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结果反馈和改进提升目标几个环节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的管理过程可以促进运动队在管理方式合理化、公平化, 避免产生偏差。
在运动员的绩效管理过程中, 运动员有明确的学习训练目标, 能及时得到绩效反馈, 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的考核结果给与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来激励运动员, 并且有效地利用考核结果来改进目标、调整目标、促进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
3.2、合理利用沟通的作用, 使得教练员能了解运动员完成计划的情况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沟通在每一个阶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架起每个环节的桥梁, 通过沟通, 才能详细了解运动员内心的想法和存在的状态, 这样教练员才能较好的来帮助运动员提高综合能力。
在具体实施计划的过程中, 运动队应特别强调训练和学习环境的建设, 为运动员消除各方面的障碍, 共同探讨未来的训练目标和发展定位。良好的环境能够为持续的绩效管理沟通营造出适宜条件, 保证及时处理新的问题, 增进了解, 使绩效管理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运动队管理中, 绩效沟通可以让运动员详细的清晰的了解学习训练的信息, 理解运动员管理制度的内容, 制定目标的方法、衡量标准、努力和奖酬的关系、学习训练成绩、存在的问题极其改进方法。这样可以使运动员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势, 教练员还要聆听运动员对绩效管理的期望及呼声, 这样才有助于整个运动队计划的实现和提升。
3.3、绩效管理中的考核结果应用具有提升、改进目标的参考价值
在运动队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中, 对有问题对绩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找出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下一个绩效管理的目标方案。对运动员来说, 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辅导、绩效反馈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 并通过实施改善计划提升个人能力, 从而帮助运动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在运动队绩效管理中,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发现运动员在学习训练中的绩效问题并进行改进, 是运动员对前段学习、训练的总结。在一定时期内, 对运动员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评价, 绩效工作结束后, 要有针对地将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地反馈给运动员, 并帮助运动员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帮助运动员改进绩效, 调动运动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为下一个计划目标提供参考价值。
4、结语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对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 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认可。内蒙古师范大学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管理应该针对运动员的具体实际情况和特点, 合理地运用绩效管理, 旨在提高球队的管理水平、运动成绩及队员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为此, 在内蒙古各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 为提高运动员学习训练成绩, 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运动队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清晰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2]付亚和等.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管理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 2 (20) .
内蒙古高校 篇11
一、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等大学为例,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4所高内蒙古高校在校注册的全日制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专门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 共涉及15个少数民族, 其中蒙、回、满等3个民族的学生占80%, 男女生比例为60%和40%。调查内容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反馈的情况,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现状情况如下:
(一)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对党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刻。
问卷调查显示,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中8%的学生对党的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 1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一是部分二级学院党组织没有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系统地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二是目前的内蒙古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 基本没有经历贫穷和苦难, 对党的知识了解得比较肤浅。三是受国际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许多自由化思潮和文化的传入, 影响到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认识, 使其对党的先进性、代表性等认识不够。
(二)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后续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1. 内蒙古高校现有党课的授课安排不够科学, 许多内容针对性不强。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汉族学生一样, 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党的性质与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基本说清了党的相关问题, 可以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但由于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地区, 受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有自身独特的思想认识, 内蒙古高校在教育内容上针对地区情况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实际, 结合内蒙古特有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开展授课的程度还不够。
2. 内蒙古高校部分基层党组织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培养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教育方式主要有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日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参加一些党的相关会议等。这些方式都是有效的, 但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讲, 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内蒙古部分教职工党员责任心不强。
他们认为内蒙古高校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够高, 组织纪律性不够强, 汇报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不便于进行交流和教育, 因而在培养过程中, 对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主动关心少, 等待观望多;单向接受汇报多, 双向思想交流少, 从而使部分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感到党组织对他们不关心、不重视。
(三) 内蒙古高校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
从调查结果看, 40%的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 其中30%的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在发展为预备党员之后就开始松懈、放松了, 入党前拼命工作的劲头没有了。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入党前已经经过了入党培训, 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自己又不打算从事党务工作, 没有必要再学那么深那么透。二是由于他们的汉语水平受限, 影响了对党的理论的深人理解, 因而造成他们对理论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三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很想发挥作用, 但由于他们自身条件或能力水平限制, 难以发挥作用, 久而久之, 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丧失了党员的身份意识与责任意识。四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在入党后, 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不够努力, 刻苦精神下降, 考试成绩一般等。
(四)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数量与少数民族专职党务工作者数量不匹配。
针对内蒙古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配备问题, 被访谈者认为应该配备一名少数民族党务工作者“很有必要”占64%, “有必要”占25%, 认为没有少数民族党务工作者影响了入党积极性的占47%。由此可见,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党务工作者的配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党积极性与党组活动的开展。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相对而言,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教职工中党员总量偏少, 热爱和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则更少;二是内蒙古高校现有的年龄较大的少数民族党员汉语水平不高, 语言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难以满足从事学生党务工作的需要;三是内蒙古高校部分少数民族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在内蒙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是一批年轻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朝气, 愿意工作, 与其他大学生党员在年龄、志趣、爱好等诸多方面有共同性, 容易接近和感化大学生。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如他们的政治理论功底不够厚实、党性修养不够高、业务水平不够高、工作方法简单机械等;特别是队伍不够稳定。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教职工党员整体数量偏少, 其中多为专任教师兼职, 这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的压力, 他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提高学历、外出访学进修等原因使支部书记队伍不够稳定, 所以, 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党务工作者从事党务工作时间一般不长, 缺乏党务工作经验, 他们接受这方面的业务培训也相对较少, 其中不少人也处于吃不透精神, 抓不住关键, 找不到有效方法的状态。
二、增强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对党的许多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全面, 认识浅, 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 以至于对党的感情不深。鉴于此, 内蒙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要积极正确地引导, 更要积极面向全体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宣讲, 普及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 要通过党的发展历史、民族地区变化史以及政治事件等, 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党的认识。另外, 可以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发展得比较好的嘎查村落去进行社会实践或是调查访问, 激发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共鸣, 亲身感受党的政策和先进性, 千方百计地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 调动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热情, 激发他们对党的情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被正式确立为建党对象后, 要十分重视提高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此阶段进行连续的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保证内蒙古高校新党员质量的关键环节, 针对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 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 或是组成红色社会实践团体以及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等形式保证学习的连贯和完整。另外, 组织系统的学习, 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 使他们牢固树立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和风气, 同时可以通过时事政治以及党的重要举措等大力宣传维护边疆稳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育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少数民族地区, 建设家乡等, 通过全面的培养教育, 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鉴别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新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二) 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内蒙古高校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基础差, 特别是预科生, 学习成绩不理想, 甚至一些学生语言交流上还有障碍, 成为发展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时的瓶颈。因此, 在具体操作中,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 入学时, 就要对入党要求强烈的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给予照顾, 不仅有专人负责思想教育、理论提高, 更要在学习上给予帮助,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支部考核学习成绩时也要从多方面考核, 例如从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学习成绩是否稳步提高的角度去考核, 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及格, 是否评上奖学金的角度去考核。
(三) 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终身意识。
对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而言, 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坚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信念, 端正入党动机, 严格入党程序和仪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在体验庄重、神圣的同时, 更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他们思想得到升华, 丰富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使他们更加坚定对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成为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自觉实践重要思想, 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 愿意为党、人民和民族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让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步入社会后同样要保持高度的宗旨意识, 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四)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
内蒙古高校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教育形式, 要让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 (同理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中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 , 或是选拔许多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等, 让他们在参与校务工作和服务同学中受教育、长才干, 担任一定的工作更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责任意思、服务意识和政治信念, 引导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模范实践党员宗旨重要思想, 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最终成为一个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
(五) 加大少数民族专职党务工作者的选配力度。
选拔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党员担任党务专职工作者, 他们要具备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素质, 具有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党务干部的选配, 必须抓住“三个口子”。一要抓充实, 严把入口。二要抓交流, 多口锻炼。三要抓调整, 敞开出口。
参考文献
[1]徐蕾.关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调查与研究, 2010
[2]郭秀兰, 涂佳.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内蒙古高校】推荐阅读:
【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内蒙古师范大学招生网站-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07-21
内蒙古民歌05-18
内蒙古口岸06-02
内蒙古现状05-23
内蒙古大学团委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0-17
内蒙古东部地区10-19
内蒙古高职院校10-22
内蒙古课题申请08-07
内蒙古教师招聘08-14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