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08-04

内蒙古师范大学(共12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1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党和国家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且国家体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 大力鼓励与宣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自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来, 大学生的体质测试不及格率日渐上升, 甚至有的院校大学生的体质不及格率达到了学生总数的一半。鉴于此, 该文章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2014年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学生为划分依据, 针对体质不及格学生进行专门研究, 探讨与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全面提高鸿德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鸿德学院的实际情况, 于2014年10月对在校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应测试人数5 518人, 实际参加测试人数5 440人, 因病或因残申请免予测试的学生人数为78人, 有效成绩5 425人, 其中男生1 566人, 女生3 859人。 体质不及格学生697人, 文中选取鸿德学院体质测试不及格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346人, 女生35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查找与大学生体质测试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论文研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1.2.2 测量法

依据《标准》规定的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场地器材要求及各项目的检测办法, 对鸿德学院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然后对照《标准》对大学生体质水平做出分析与评定。

1.2.3 问卷调查法

对体质测试不及格的学生发放问卷, 问卷的内容是有关体质不及格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兴趣以及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深入研究影响学生体质不及格的原因。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测试成绩分布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共计6大系, 在2014年有3个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 共计136个教学班的5 425人。从年级分布来看, 大一年级体质不及格学生的体测平均成绩为54.04分, 大一年级体质不及格学生人数为153人, 其中男生71人, 女生82人, 占体质不及格学生总数的21.95%;大二年级体质不及格学生的体测平均成绩为53.74分, 大二年级体质不及格学生人数为198人, 其中男生101人, 女生97人, 占体质不及格学生总数的28.41%;大三年级体质不及格学生的体测平均成绩为54.26分, 大三年级体质不及格学生人数为346人, 其中男生174人, 女生172人, 占体质不及格学生总数的49.64%;由此可见, 体质不及格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差异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呈现升高的趋势。

2 . 2 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各测试项目的结果与分析

2.2.1 体重指数 (BMI)

BMI指数是评价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人体是否肥胖的可信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 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中超重和正常体重的比例很高, 分别达到了23.39%和43.90%, 而且女生在超重和正常体重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 人数也是最多的。男生的肥胖率比女生的肥胖率高, 男生的肥胖人数是女生的两倍。低体重的男、女学生人数是一样的, 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结果表明: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的身体形态异常比例最高的是男生, 男生身体形态异常比例达到了62.43%, 女生身体形态异常比例达到了49.86%。综上所述, 可以判定身体形态异常是影响鸿德学院学生体测成绩不及格的主要原因。

2.2.2 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成绩分析

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是反映大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试大学生身体机能的项目是肺活量。肺活量是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重要表现, 人体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 而且这些身体素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

通过表2、表3可以看出,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肺活量得分均值为22.37分, 有氧耐力 (男1000 m、女800 m) 得分均值为35.85分, 50 m跑得分均值为26.04分, 立定跳远得分均值为23.02分, 坐位体前屈得分均值为26.67分, 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得分均值为16.76分, 不及格学生各单项得分均值低于全校学生各单项得分均值。在所有的测试项目中, 男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1000 m、50 m项目的得分均值都超过了女生, 尤其是男生的肺活量、50 m与女生的有显著性差异。而女生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得分均值远远高于男生, 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体质健康测试中, 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立定跳远、50 m、坐位体前屈, 这5个项目得分均值普遍较低, 所以身体素质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及格的最主要因素。在不及格的学生中, 男生的引体向上得分最低, 仅为12 .2 5分, 其次是女生的50 m, 仅为13.91分。从性别来看, 女生的50 m、肺活量得分均值较低, 男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得分均值最低。上述分析表明: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较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

2 . 3 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参与情况

通过上表调查可知, 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的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是一般或不喜欢, 而且男女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基本一样, 体质不及格的学生是愿意上体育课的, 并且鸿德学院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有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 这些体质不及格的学生还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们觉得事不关己, 女同学认为只要身材苗条, 偏瘦也是可以接受的, 男同学认为肥胖也没什么大碍, 学生们认为只要身体不存在疾病, 身体素质差一些是没有关系的。说明鸿德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对自身体质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及不良的学校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3 转变体质不及格学生的方法

(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针对课堂中身体素质差、基本技术水平低的学生, 体育教师要多关心他们, 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 以真心换真心, 相信一些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行为会有所改善。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哪怕是小小的进步, 都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欲望, 这种进步积累得越多, 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浓, 最后形成对某项运动的爱好, 学生就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采取处方式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要对体质不及格的学生建立健康管理档案, 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体质状况, 建立体育锻炼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资源, 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 制定出属于个人的、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建立体质不及格学生的评价体系, 如果用普通大学生体育课的考核评价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 将会从心理上和身体上大大打击这些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自信。所以, 要建立不同的评价体质不及格学生的体系, 而且主要是以体育知识、保健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的评价内容。主要针对这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前后的心理素质的变化、身体机能的改善情况、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 要更加注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 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自身进步的一面;帮助学生进步, 一点进步是迈向成功的一大步;使体质不及格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宫华.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 1 (2) :58.

[2]曾锡银, 徐芝芳.宁夏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 (3) :285-288.

[3]贝迎九, 沈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不及格学生情况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3) :398-340.

[4]刘朝明.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质不及格学生现状分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1 (3) :47-49.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2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Inner Mongolia Honder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由内蒙古鸿创科教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为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的鸿德外事职业学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办学。5月正式批准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4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转设为“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3

摘 要 本文从分析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入手,探究制约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公共选项课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推动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公共选项课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民族大学 公体 网球 现状 分析

网球运动现已经流行于社会,并逐渐被高校大学生所认识,他们对这一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然而,由于受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因素的困扰,网球运动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仅处于萌芽状态。本文对影响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制约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推动网球运动在学校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内蒙古民族大学中随机抽取网球选修课学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网及互联网,收集有关网球的各种资料信息。

2.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取的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网球选修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率99%,有效率100%。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选修网球课的原因分析

表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选修网球课的原因调查统计表(N=99)

内容百分比(%)内容百分比(%)内容百分比(%)

增强体质63.2技术动作优美23.5终身体育意识2.3

社会交往36.7技术易学6.1其他1.2

易拿学分28.6时尚运动9.2

网球运动以其独有的锻炼价值和趣味性,以及深厚文化底蕴、高雅的属性吸引着众多的我校大学生,多数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愿望去参加网球运动。大学生喜欢网球的原因也较多,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希望参与网球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网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很高,是一种既能消遣又能增进健康的手段。打网球可以培养准确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据有关资料记载,网球运动在能量代谢和能量消耗方面属于偏高的运动项目,能量消耗值在13.04千卡/分-16.4千卡/分之间,心率为178次/分左右。从体育课程150次/分左右要求来看,网球运动完全符合课程要求。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视网球运动为重要的社交手段。可见大学生给予网球运动的社会价值评价较高,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面对社会,如何与社会沟通,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网球是隔网对抗项目,没有身体接触、安全、文雅。另外,打网球需要有一个球友或对手,所以通过打网球可以交流球技,增进友谊。同时现代大学生除了要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需要外,还想通过这一时尚、高雅的运动来反映自己追求社会进步与文明。这反映了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积极心态,以及对新兴事物更深刻的理解。

(二)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对网球选修课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对网球选修课学生对网球课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有46.9%的学生对网球选修课现状表示不满意,其中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建设、课时的安排等。

1.网球运动场地设施

网球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网球运动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反映[2]。随着大学师生对网球运动的喜爱,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场地现状得到日益改善,已经成为推动学校网球运动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场10片(沥青6个、塑胶4个)。但是由于受学校扩招、校内发展规划不协调及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场地器材建设发展缓慢。内蒙古民族大学在现阶段的网球选修课的教学中在场地器材方面,有22.4%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去进行练习,调查显示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场地共有10块,其中塑胶场4块、沥青场6块。内蒙古民族大学现有学生大约在1.6万人左右,学生数量与场地数量的比例不协调。从而直接影响网球运动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网球是一项小群体的球类运动,它不像足球和篮球一样,以大群体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练习或比赛,现今35个人一班进行网球教学,对场地的需求量是较大的,每班至少需要四五个场地,况且网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训练的队伍通常是一片场地6-8人练习,学生对场地的评价反映出上课场地不足以及上课人数不符合网球运动教学训练的客观规律要求。从而直接影响网球运动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从场地情况来看,学生进行网球活动的自由空间极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2.网球师资

教师是以他的知识、能力以及人格因素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训练能力,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取得最佳的教学、训练效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3]。而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球师资现状不容乐观,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在所教学的六位网球教师中,四位是从其他项目转行过来的教师。有的是因为兴趣而转行,有的是因为职业需要而转行。这些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网球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在注重自我培养的同时,应聘请校外长期或短期兼职教师或教练员,以缓解网球师资的不足。同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网球优秀人才,促进我校网球运动的开展和水平提高。

3.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增加课时安排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文化基础之一的大学体育选项课,应摆脱传统体育观念的束缚,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新教材内容的设置既要突出时代特色,又要考虑大学生现实与未来发展需要,朝着娱乐性、健身性、消遣性、社交性和时尚性的方向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优化学校体育课程结构, 加大网球的教学课时量,增加网球选项课课时数量。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球练习当中,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网球基本技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多数大学生喜欢网球运动,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明显,其中强身健体、社会交往、展示自我是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主要动机。

2.目前学生对网球选项课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对基本设施建设、师资力量、课时安排、校内网球运动氛围的满意程度较低。

(二)建议

加强网球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除了学校预算内的投入外,还可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同时,师资力量是开设网球选项课的前提条件,各普通高校都缺乏网球专业人士,有些院校甚至没有,造成网球教学无法开展。因此,解决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学校可选送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进修学习或引进高水平网球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希升,刘占捷.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0):117.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4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1、单一课程阶段 (1952年——1995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这一时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这三门课程上。

195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诞生时, 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1954年学校与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 调整了专业设置, 但是,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没有变化, 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1956年,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自治区的实际, 教师教育类课程有所变化, 增加了教育史、学校卫生这两门课程。1958年, 学校进入本科教育阶段, 开始全面建系工作, 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把教育学与教学法合并为教育理论与方法一门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两门:教育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与教学法合并而成) 和心理学。1960年, 学校在总结前一段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对教学计划作了具体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调整为3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1966—1971年, 学校停止招生达5年之久, 教学活动处于停滞状态。1972年, 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教师教育类课程只有毛泽东教育思想一门, 它是由教育学改变而来。1977年, 学校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学生, 恢复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课, 单独开设了中学教材分析这门课程。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 学校对教学计划作了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严格按照中学教师标准设计, 增加了与中学教学有关的课程, 如中学教材研究, 普通话讲读等。

2、课程群阶段 (1996——2003年)

这一时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时期, 主要表现是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数量, 形成了教师教育课程群。

1996年, 按照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五年计划》精神, 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数量, 如:“教师口语”、“班主任工作”、“中学教学研究”、“大学书法”等。增设了有关培养教师基本技能的课程和内容, 提高了学生教师职业的素养, 开设和加强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咨询、教育管理、教师职业道德、普通话、讲演、书法、电化教育、计算机等课程, 加强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1999年, 学校以科研立项的形式研究制定了教学计划, 在新教学计划中, 增加了学科教育学类课程门数, 在实践课中增加了教育见习时间, 教育见习时间1周, 教育实习时间6周, 同时规定师范生毕业论文由两篇组成, 其中一篇是教育类论文。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师口语;实践类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理论与技术课 (属于通识教育课、全校限制性选修课) 包括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 教育技术, 创造学, 人才学, 学习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各个专业开设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法或学科教育学) 、中学某学科教材分析、学科教育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等课程。

3、教育学二学位课程体系阶段 (2004年以后)

2004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始实施“双学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的教育, 按综合大学的标准执行;另一方面, 加强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行教育理论技术学习从课程学习提高到学位学习, 实施学位制。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 必须获得教育学第二学位。据此, 制定了2004年教育学二学位教学计划。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2008年学校对教育学二学位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进行了部分调整, 课程体系整体上没有什么变化。

教育学二学位课程体系由18门课程组成, 分为普通教育理论与技术课, 学科教育理论与技术课和教育实践课。其中普通教育理论与技术课包括教育学原理、基础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专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师口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科教育理论与技术类课程主要是指各门专业的学科教育学课程, 如中学各学科教学论、各学科教材分析、各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各学科教学软件制作、各学科实验教学研究。教育实践类课程, 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毕业论文等方面。

二、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二学位课程现状分析

2011年, 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教师[2011]6号) , 内蒙古师范大学制定了《教育学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2012版) , 对教育学二学位课程进行了调整。加强了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课程组成分为三部分:

1、普通教育理论与技术课程

必修课程:基础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职业与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

选修课程: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至少选4个学分。

2、学科教育理论与技术课程

必修课程:中学某学科教学设计;中学某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某学科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学某学科实验教学研究 (仅理工科开设) 。

选修课程:各学科根据需要开设。

3、教育教学实践课程

中学某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论文。

现在的教育学二学位课程设置遵循重视课程的综合化、注重课程的实践化、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三个重要原则, 提倡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以及探究式、合作式和自主式教学。

总之,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 始终坚持发展教师教育, 至今构建了一套由普通教育理论与技术课, 学科教育理论与技术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顺应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新形势, 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摘要:内蒙古师范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 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 教师教育课程大致经历了1952-1995年的单一课程阶段、1996-2003年的课程群阶段以及2004年以后的教育学二学位教育阶段, 这一变化历程体现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内蒙古师范大学发展到今天构建了一套由普通教育理论与技术课, 学科教育理论与技术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历程,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1]《内蒙古师范大学志》编委会.内蒙古师范大学誌:1952-1992[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

[2]陈中永.内蒙古师范大学誌:1993-2004[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5.

[3]陈中永, 杨一江.内蒙古师范大学志:2005-2012[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12.

[4]陈中永, 魏智勇.内蒙古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策略——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5]徐宝芳.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11) .

[6]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2012版) .教务处[2012]19号.

[7]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教育的摇篮[J].实践 (党的教育版) , 2011 (9) .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篇5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学生将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迅速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能力,在运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深化,初步具备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1.基本目的: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新闻人才是实践教学的。2.直接目的:通过实习,学生可认识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程序;会操作基本的新闻采编工具;掌握新闻工作采、写、编、评、播多方面的技能,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在平面媒体实习的学生主要学习新闻采访的本领与技巧,编辑实务。在广电传媒实习的学生应努力掌握摄像的基本技能,后期的剪辑与编排本领。

1、新闻的采访、写作、摄影、编辑、评论等业务素养和技能。

2、新闻调查、项目策划及有关社会活动的公关和组织。

3、新闻事业的现状及发展态势。

4、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及职业道德。

5、相关的管理工作。

三、业务要求

在平面媒体实习的学生要全面掌握采、写、评、编,在广播电视传媒实习的学生应全面掌握采、写、编、评、播,要达到一个准记者的水平。

四、实习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九学期五、六月份,8周;第二阶段在第十二学期五、六月份,8周。

五、实习单位

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商报,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电台、呼和浩特电视台、呼和浩特电台,内蒙古新闻网、新华网内蒙古记者站、《光明日报》内蒙古记者站、《文汇报》内蒙古记者站等。

六、实习组织

1.由学院领导和系主任主任、实习带队教师、班主任等组成,负责整个实习的领导工作,包括深入实习各基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检查实习质量,并进行实地指导。

2.实习的组织形式:学生以媒体(单位)划分为若干大组,每组根据情况分为若干小组,大组组长向带队教师、班主任负责,负责 联系学生与老师及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协助老师妥善解决实习学生平时所遇到的问题。小组长负责考勤。

七、实习方式

统一集中安排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八、实习纪律

1、自觉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学生实习(实践)相关规定,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毕业实习。

2、遵守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

3、虚心向毕业实习单位的同志学习,与毕业实习单位的同志搞好团结,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不得文过是非,自以为是。

4、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因故不能出勤者,应提前向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请假。

5、完成实习内容,达到实习目的,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技能。

6、集中实习的小组长和分散实习的个人原则上每星期汇报一次小组实习情况。

7、按实习计划的要求,做好毕业实习记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并做好实习鉴定及实习成果汇集工作。

8、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的安全规定,确保实习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九、教师要求

1、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的实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工作、生活、学习上困惑,帮助学生实现实习目的、完成实习内容,达到实习要求。

2、每日到实习单位巡视一次,每星期听取实习小组长的情况汇报,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作好协调工作。

3、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话联系、电话指导方式,至少每半月了解学生情况一次,并针对情况进行指导。

4、指导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实习鉴定和实习成果汇集,写出实习评语,评出实习成绩。

5、实习过程的重大问题要向学院领导汇报。

6、实习结束后由实习领导小组写出实习全面总结,上报学院。

十、考核方法

1、在阶段实习结束时,平面媒体的学生应在记者的带领下完成不少于5篇见报作品,广电传媒的同学,则要完成不少于一个节目的 4 作品,在其它单位实习的学生也应该交纳能证明自己实习成绩的材料与证明。

2、各个实习阶段结束时,每个学生须交上带自己实习的记者的证明与评语及单位上主管领导的实习评语。

3、学院在实习结束后,组织一个实习评估会,听取学生的实习报告,并把对学生的实习评语及成绩归于学生档案,学院视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成果,建议让没有按规定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实习生的总成绩分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百分制换算成五级记分制的标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未完成实习成果和任务要求,以及实习时间未超过阶段全部实习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者,实习中有严重违纪行为,经教育不改,或有违法行为者均按实习不及格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专业

毕业论文(专业)质量标准

2003.12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闻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专业)质量标准

专业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考卷。

专业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研初步训练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起着深化学生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检验学生各种能力的作用。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精神,培养科学研究的思路,学习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基本要求:

优秀毕业论文应注重创新,能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成绩良好的论文只是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能对所提出的学科中的某一问题,给予部分的回答。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析,揭示其本质特征,提出个人的一定的学术见解,是毕业论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新闻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技能,熟悉中外新闻发展动态,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记者、编辑、调研与管理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培养在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宣传、新闻发言、广告管理等高级人才。专业内容丰富,所涉及的范围广,因此学生必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指导教师所从事的学科与研究方向以及开展研究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因素,选择某一学科、方向或某问题,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本标准仅适用于新闻专业本科生。

一、选题要求

(一)选题要求 1.有资格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提出论文题目,经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核,系主任批准后公布,由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学生自愿选题(须经系领导批准),由教研室主任指定指导教师。

2.毕业论文必须独立撰写。

(二)选题质量要求

1.选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能力的初步训练

2.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新意。

3.选题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大小、难度适中。

4.综述性研究选题要求所选研究问题的争论或分歧明显,有必要进行综合分析和指出深入研究的方向。

5.与指导教师所从事的学科或科研方向基本一致。

二、研究方法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学术研究。

2.综述性研究要求所掌握相当数量和年限的文献资料。3.文献研究要求研究对象的研究价值显著。

三、论文内容要求

1.论点正确,无非科学观点和看法。2.论据充足,有一定的说服力。3.研究方法的运用得当。4.数据可靠,处理准确。5.逻辑结构合理,层次分明。6.文字流畅,无病句和错别字。7.结论明确,重点突出。

8.文献引用充分,对关键文献无遗漏。9.严禁剽窃、抄袭他人成果。

四、论文格式要求

(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为范式,格式包括: [汉文部分] 题目

姓名(内蒙古师范大学、院或系名称、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与职称 汉文摘要[五宋] 汉文关键词 正文[小四宋] 参考文献[小五宋] [英文部分] 题目

姓名(院或系名称、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与职称 摘要 关键词

(二)毕业论文按以上格式进行计算机处理,用A4 纸打印一式5份送交系办公室汇总。

(三)交毕业论文软盘一份。

五、参考文献要求

1、引用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未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资料不得引用。

2、综述性论文要求掌握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要求:

(1)期刊文章:作者(外文姓前名后,名可缩写,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文献题名.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示例] 期刊:滕朋.经济新文中的数字疑团.报刊之友,2003,6:34(2)专著:

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9 专著:仲志远.网络新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8.(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作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示例] 论文集:林晨.电脑创作能力初探.五十年文萃.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391-407.(4)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5)电子文献: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六、毕业论文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1.组织答辩委员会,审定答辩委员资格.指导教师一般不参加答辩,只列席答辩。2.学生陈述论文,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3.答辩委员提出问题,一般不超过4个问题。4.学生准备20分钟后开始答辩。5.答辩委员会听取答辩,并给出成绩。6.答辩委员会秘书完整记录答辩过程。

(二)答辩制度

1.学生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答辩者,须在答辩前三天向系主任请假。

2.无故不参加答辩者,答辩成绩按0分处理,重新答辩时间与下一年学生相同。

(三)在毕业论文答辩方面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鼓励学生使用CAI课件、投影片、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毕业答辩。2.陈述论文时思路清晰,语言流利,重点要突出。3.正确理解答辩委员会所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准确。4.答辩期间不得求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得替学生回答问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专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6

自治区副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连辑,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刘家林副主任委员主持开幕式。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朱立言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并做了会议总结。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国家通行的专业硕士学位,其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管理人才。

中国政府于2001年开始实施MPA教育。200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人事部成立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其宗旨主要是指导、协调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活动,加强高等院校及公共管理实际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学术界和有关国际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国MPA教育研讨会自2003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本次研讨会围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MPA专业学位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MPA教育上一个新台阶”的主题进行了MPA教育的研讨和交流。内蒙古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介绍了MPA教育的新经验。与会人员还交流了MPA教育的新课题,并就如何确保MPA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7

关键词:新形势,足球,普修课,教学课时

教学大纲中体育课程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运动项目, 而足球作为各高校开展的一门基础课, 在新形势下, 基于广大青少年对足球的喜爱, 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活动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体育运动的实质精神, 而今增强青少年体质,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因此, 各地区开展足球运动与竞赛, 有“市长杯”“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比赛项目, 有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带动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新形势下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原有的足球教学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加强足球教学与竞赛的发展。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足球普修 (一) (二) 和专修课程, 在运动训练专业开设了足球专项训练和普修课程, 在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足球普修 (一) 课程, 不断地推进足球教学的蓬勃发展。但是当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文章主要针对该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的基本状况, 研究并探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改革创新的方法与对策。

1 新形势下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现状

1.1 足球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关系

根据2008版体育学院培养方案可知,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课时数设置为:足球普修 (一) 64学时, 足球普修 (二) 64学时, 其中理论占8学时, 而实际教学课程开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一方面是教师在足球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 给学生传授动作与技术, 忽略了对学生技术的运用、创新等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 教师在足球教学过程中, 教学偏重于实践, 没有将理论课程放到重要位置,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影响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1.2 足球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足球课上没有积极性和活跃性, 其原因在于足球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单一性。例如, 课前学生带最常规的热身部分, 采用简单的徒手操练习、简单的结合球练习, 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 基本没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 个别教师单纯地强调战术或技术的重要性, 使得足球教学成为一种单纯的传授过程,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此外, 个别教师普遍在教学中,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与个体差异, 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 顾及到了整体教学, 而忽略了个别学生的技术技能。因此使基础好的学生技战术有了进步, 而基础差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提高。

1.3 师资队伍建设结构

就目前体育学院足球教师建设队伍来看, 该院共有在职足球教师4名左右, 而该院的足球课程开展如下:2012级开展足球课程, 学生人数为230人左右;2013级开展足球课程, 学生人数为220人左右;2014级开展足球课程, 学生人数为215人左右, 其中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学专业一般以普修课程为主, 而运动训练则以专项训练为主。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进行教学, 在短时间内充当多个角色进行教学, 以至于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 该院足球教学方面师资力量不足, 足球教学领域内虽然有部分有经验、有实力的教师, 但对该院足球教学的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教师自身不够重视对足球教学进行科研, 科研能力普遍不高。

1.4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参与足球意识薄弱

学生对体育中足球运动意识薄弱, 认为足球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害怕参与到足球运动会受伤, 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足球运动为自身所带来的好处, 从而使一部分学生上课得过且过, 认为只要考核通过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去学习过多的足球技战术;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 自己平时经常玩足球, 基本已经对足球熟知一二, 所以不认真上课, 不好好练习, 从而导致对足球技术的领悟似懂非懂。其次是大多数女生不喜欢足球运动项目, 认为足球只适合男生参与, 因此选择了健美操、羽毛球, 排球等运动项目, 淡化了对足球运动项目参与的意识。

1.5 课程安排的制约性

目前, 该院足球实践课程都安排在足球场地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没有顾及到足球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原因是在场地上同时还安排了田径、棒球、垒球等运动项目的教学, 在同一个时间内, 多个年级多个项目同时上课, 一定方面影响了足球课程的教学。如, 在课堂上一些学生被其他运动项目吸引了, 从而在老师讲解的时候, 没有专心致志地去听讲, 一心二用, 以至于学艺不精。

2 新形势下改进本院足球教学的对策研究

2.1 优化足球课教学大纲实践与理论教学的配比

根据当前新形势下的足球课程需求, 优化设置足球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足球运动本身竞赛的基本特点和足球教学的规律, 选择在比赛中技术动作结构与方法相对简单、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强的技战术进行教学, 优化、提高足球理论的教学内容, 将实践与理论并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2 增强教师教学手段,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 要针对足球运动有限的几个常用动作, 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实践, 让学生真正掌握并且能够得到愉快的学习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针对个别基础差的同学要进行举一反三,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的教学。其次, 多安排各种小型的比赛或对抗性比赛的练习, 促进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运到实践中, 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 不断地总结经验,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技术的基本能力。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下, 增加对足球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 不断地提供给足球教师多种进修深造的机会, 开展足球教学经验交流会, 新老教师进行互相指导, 提高足球教学的整体师资水平;此外, 足球教师要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掌握最强的教学技能手段和方法。培养一批新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2.4 增强学生对足球的认识

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平时上课足球成绩的考核力度, 让学生们认识到足球课程的重要性。用心去感知足球运动的乐趣, 克服心理障碍。对女生采取分班教学, 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 增添一些趣味性的项目,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快乐中去体会足球带给自身的益处, 从而增进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之情。

2.5 合理安排室外教学场地

为了突出该学院教学特色, 再排课时, 遵循术科课程不能连排的原则, 同时还要考虑足球专修课程与普修课程、田径专修与普修课程等运动对场地的需求。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应遵循不得多个班级一起上课, 也不得闲置场地, 做到资源合理利用, 合理分配化, 从而保证学生的上课效率与上课积极性。

3 结论

(1) 足球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 忽略了理论教学。

(2) 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3) 当前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主要是教师自身工作量太大, 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深入研究。

(4) 学生对足球的认识浅薄, 不重视足球, 同样导致了足球运动的开展无法顺利进行。

(5) 课程的安排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

4 建议

(1) 应该优化教学内容, 将理论与实践的技术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断地去探索, 为足球教学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2)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增添一些最受学生欢迎的游戏或者小型的对抗比赛, 激发学生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对学习足球的兴趣。

(3) 应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训, 提供给教师更多的进修机会, 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水平。

(4) 加强对足球运动的理论教学, 将足球带来的好处讲解给学生们,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喜爱, 让更多的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足球的魅力。

(5) 合理安排课程, 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让更多的学生在无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专心致志地去上好每节课。

参考文献

[1]孙文庆.高校足球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 2012 (5) :60-61.

[2]杨宏萍.当前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J].才智, 2012 (27) :297-298.

[3]赵瑞斌.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专科学校学报, 2011 (5) :97-98.

[4]陈立明.体育课创新方法略谈[J].知识窗:教师版, 2009 (9) :79.

[5]李红敏.体育课培训创新能力的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6 (9) :101.

[6]崔先友.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 2012 (9) :169.

[7]李尚胥.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之路[J].赤峰学院学校学报:自然版科学, 2012 (5) :130-132.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设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 大学生只有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最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职业生涯规划, 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供求齿轮的顺利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 四个年级每个年级30份。回收问卷110份, 回收率91.7%。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率91%。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现状

由表1可以看出:31%的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半的学生也仅仅是一般的了解;只有19%的学生清楚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体育系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 他们对职业生活有较强的偏好, 却缺少理性思考与规划。目前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更不必说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缺少实践, 这必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

2.2、学生的自我认识现状

从调查中发现只有只有36%的学生做过自我分析, 64%的学生没有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分析, 有表2可以看出16%的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都不了解。学生这种自我分析较少, 未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 导致在确定职业目标时, 盲目自信、好高骛远, 或者失去信心、妄自菲薄。

2.3、学生对环境的认识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有79%的学生没有对职业生涯的外部环境进行过分析;有51%的学生没有对家庭条件及环境进行过深入分析;有59%的学生没有对学校环境进行过深入分析;有62%的学生没有对社会环境进行过深入分析;有65%的学生没有对职业环境进行过深入分析。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体育系学生对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了解不够。

2.4、学生是否制定详细计划的现状

体育系绝大多数学生对未来没有计划, 尤其是长期计划。只有少数同学有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奋斗的目标, 对未来迷茫,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没有了目标, 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大量的时间被其他事情所占用, 做不好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影响自身职业道路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体育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体育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足,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没有设计, 缺乏人生发展的规划意识和主动性, 只顾眼前而没有前瞻性的目光, 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遥远的事情;对当前现状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 安于现状不做任何努力和争取;认为自己不能改变命运。

(2) 体育系学生没有客观地认识自我。

较多的体育系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 对自己缺乏深刻理解, 那就无从谈起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而这样会滋生一系列的问题, 如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就盲目就业, 自身能力和素质不高, 却偏偏向往能力要求高的职业。

(3) 没有详细的计划。

体育系学生没有明确的计划, 确立计划这是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相关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尚未建立, 种种原因造成了体育系学生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 毫无方向, 对前途一片茫然。只有制定了计划, 才能明确奋斗方向, 犹如海洋中的灯塔, 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 走向成功。

3.2、建议

(1) 搭建平台以开展体育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为了帮助体育系学生尽早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职业规划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应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例如, 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 介绍体育系学生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等, 使体育系学生尽早认识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 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开展“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一系列活动, 不断增强体育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引导体育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努力提升体育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加强体育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

体育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体育系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体育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 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体育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 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 只有这样, 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 帮助体育系学生了解自我, 了解外部客观环境, 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 帮助体育系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 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 以满足体育系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6, 20.

[2]邓洁屹.关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6.

[3]徐晶.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4]王雅荣.职业生涯过渡期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内蒙古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篇9

近些年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它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首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加剧。从1999年开始, 伴随全国高校招生、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 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有数据表明, 2001~2013年当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18万、140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500万、559万、611万、630万、660万、680万、700万, 年均增长率达24.3%。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再创新高, 达700万人。而与此相反的是, 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力却严重不足。据国家人事部统计, 2012年地区需求高校毕业生较上年各地已吸纳数量大幅降低, 降幅为22%, 其中专科毕业生需求降幅高达39%。

2013年内蒙古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13, 874人, 其中本科生49, 464人、高职高专生59, 445人、研究生4, 965人。在当前形势下, 用人单位数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但岗位需求数呈下降趋势。截至目前, 毕业生签约率为22.56%, 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94个百分点, 基本保持稳定。

与往年相比, 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 经济形势严峻导致就业需求有效岗位明显减少。持续经济低迷导致2013年全区校园招聘需求明显缩水, 其中以建筑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最为明显, 还有一些新兴技术产业也受到较大冲击, 另外, 近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 大学生数量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二) 企业在对人才招聘的质量把控上更加严格。

(三) 基础性岗位仍是企业提供给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纵观整个招聘市场, 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 如销售、家政、客服、装配流水线等, 那些被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类岗位则很少。

(四) 毕业生求职择业趋于稳定化, 心态总体理性化、实际化。由于对就业环境的担忧, 毕业生求职意向更加趋于求稳, 热衷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 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选择意向较弱, 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 0%。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 毕业生多数面向区内择业, 特别是集中于呼市、包头和鄂尔多斯等区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物价上涨和生活压力加大, 毕业生在就业薪酬方面的心态开始趋于理性化, 对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可以理性看待, 尤其开始重视各项保险费用的缴纳。

笔者分析认为, 由于就业竞争很激烈, 大学生为求得职位, 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工作都愿意从事, 谋求先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此时所有类型的工作都很紧张, 大学生就相继压低起薪标准, 打价格战, 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竞争到此种程度, 大学生都是背水一战, 并甘于此状, 以求日后再图发展的机会, 实现心中对职业规划的美好蓝图。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更看重目标地域, 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一展心中当初的抱负。

二、内蒙古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对策建议

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当前内蒙古的一些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第一, 在不同的就业压力下, 大学生就业时对工资要求还是非常理性的, 期望薪金与乐观薪金即社会实际的工资水平有高度相关性, 说明大学生对薪金的态度还比较务实, 期望值不再不切实际, 可能这也是近几年扩招和就业压力加大的影响结果。

第二, 我们也发现不管在何种压力下, 对于着重程度, 大部分学生都是把未来从事何种工作排在薪金和目标地域的前面。

第三, 竞争压力的增大, 会使得大学生在工作选择、起薪标准和目标地域三者之间做此消彼长的调整, 当竞争压力从宽松转向紧张时, 薪金标准的着重程度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愿意淡化对工作选择和目标地域的要求, 当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达到白热化的时候, 学生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机遇而对目标地域的着重程度加大, 暂时降低对工作选择、起薪标准的要求, 先就业再择业。

第四, 在工作地域的选择上我们发现, 不管就业压力如何, 9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 而愿意去中西部的学生却仍是微乎其微。

为此, 我们针对以上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分析结论, 提出相应的促进大学生务实、灵活、明智就业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加强在大学生就业环节的监管, 切实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 保护大学生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求, 规避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利益和权益的贬损。

2、大学生要抛弃过去的精英情怀, 努力摆正自己的心态, 明白自己真正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扬长避短, 务实地定位好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必须把自己摆正到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位置, 把自己的择业范围扩大。在工作选择、起薪标准和目标地域的要求上, 注意灵活把握, 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来选择自己的理想单位, 施展自己的才华。

3、在我们的实验调查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很大一部分还是在针对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突出才能, 学校要更加强化这方面的引导;另外, 要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 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 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从而减少由于学生在求职时不能正确向用人单位传递能力信息而造成的就业困难。我们的实验调查还显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加强,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这是社会的心声, 也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葛新权, 王国成.实验经济学引论:原理·方法·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向磊.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新角度[J].高教研究, 2007.2 (上) .

[3]刘永君, 李宇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概述[J].经济师, 2007.6.

[4]龙庆华, 宋余庆.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 2007.9.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10

近日, 内蒙古人社厅、司法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从事社区矫正工作高校毕业生志愿者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将社区矫正工作者纳入2014年内蒙古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 从社区民生志愿者中选出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充实到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内蒙古人社厅将统一组织被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 各盟 (市) 司法部门对他们开展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 这些高校毕业生将由各旗县 (市、区) 司法部门根据工作需要, 安置到苏木乡镇 (街道) 司法所, 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基础性、辅助性和日常性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者在服务期间, 享受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 以及每人每年1200元的交通补贴, 并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11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总结了6年来建设的经验,提出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据高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工作来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创新,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能力

一、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据高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科学定位确定,不应千篇一律。

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基地)是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36个国家级生物技术基地之一,是国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的唯一的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于2002年。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创办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始终坚持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和学科重点,突出特色办基地。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边疆、服务内蒙、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确定生物技术基地教育理念时,我们紧密结合内蒙古特色产业实际,以畜牧业、草业、乳品业、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业等与生物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为重点。借助国家“21 1工程”和“省部共建”的机遇,发挥“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的学科优势,以生物技术基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通过生物技术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自治区以及国家相关领域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门人才。

二、以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工作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我校实施国家“211工程”和“省部共建”过程中,始终将生命学科作为优先建设领域。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优势,不断提升我院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逐年提高。2008年由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主持的“高产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和由刘东军教授主持的“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种选育”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资助,2007年张若芳教授主持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仅此3项资助金额总计约9200万元,带动人才培养。“十五”期间,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其间学校共投入建设经费2200万元用于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学科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提供了软硬件保障,有力带动带动了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

2、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发展提供保障

与内地省市高校相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我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兼顾自身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相结合,着力优化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始终坚持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聘任兼职教师。目前,生物技术基地在编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3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的教师占69.7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6.74%。教师平均年龄有所降低,学缘结构明显改善,外缘者占47.6%。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4人。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聘请了实习基地相关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担当兼职教师,定期给基地学生讲授企业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学生眼界大开。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了以旭日干院士、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是决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首要因素,而不同定位的高校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即便是同类型高校也应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们不断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06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由必修课、选修课、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组成,总学分164。必修课由理科基础平台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共126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48学分,理科基础平台课29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30学分,专业必修课19学分。选修课28学分:其中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其中专业实习2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近年来,为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现代生物技术进展”和“生物安全”等课程。

2、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建设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三个阶段。其中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中级实验和能力提高实验3个层次,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超过1:1,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生物学基础实验面向全院本科生开设。中级实验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包括“生化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细胞工程大实验”和“基因工程大实验”5个模块。能力提高实验开设“现代生殖生物技术大实验”、“微生物发酵大实验”、“组织培养大实验”和“药用植物化学实验”4个模块,实验内容以递进式模拟科研过程。近年加强了精品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基因工程大实验”在内容设计上,通过克隆一个基因直到最终表达出该基因产物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体会和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理念。所用的实验材料和目的基因都是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发展性。“现代生殖生物学大实验”利用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两个实习基地,

开展了一系列内容相互关联、技术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训练内容,包括胚胎冷冻技术、小鼠胚胎手术移植等高难度实验。

我院一贯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探索校企联合互利新的合作方式,目前已经签订协议的生物技术校外实习基地10个,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实习方式改变以往的以课程实习为主,转变为生物技术综合大实习,不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在3年级夏季小学期进行。实习单位主要是内蒙古的一些知名企业,实习内容围绕生物制药、乳品业、传统发酵产品和动植物生物技术进行。通过深入车间,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研发过程中。承担实习的教师均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立和完善学年论文制度,学年论文的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加强对毕业论文主要指导环节的管理,鼓励毕业论文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选题多来源于特色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保证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锻炼和培养。为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3年级即可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行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为保证生物技术基地生源质量,我院按生物学大类招生,推行滚动激励机制,一年级期末进行选拔,前30名进入“基地”,二、三年级实行淘汰制,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设置上着力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施中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针对生物技术及相关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基础理论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生物技术核心课程、综合大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及时将我院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将长期形成的学科特色直接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四、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

经过6年不断探索,针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和创新体系,形成以下阶段成果:(1)立足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体系创新,加强骨干基础课程建设,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特色学科方向培育,建立以本科生学年论文——创新基金项目——毕业论文为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3)实践体系创新,构建“实验教学一实践教学一技能训练一毕业论文”四位一体的网络实践体系。以科研成果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6年来的努力与耕耘,生物技术基地为自治区和西部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自治区和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2007年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本科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7年“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学综合实习和普通生态学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

项目来源:“内蒙古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GYG06021)”和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助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12

关键词:守望相助,内蒙古大学生,国家意识,研究

一、理解全新意义的“守望相助”

“守”即为守好家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地区,守护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的美好精神家园。守护好人们的殷切期盼。

“望”,登高远望,力图谋求发展、规划事业,要跳出自然条件的限制、跳出内蒙古本地,要有广阔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着眼于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相助”就是指各民族群众、干部要牢固的树立和谐、平等、团结、互助的思想,我国各个民族的人民要团结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子,一同守卫祖国的边疆,一同为边疆的发展、共同创造大家的生活家园,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使二千五百万的内蒙古人民倍敢振奋、深受鼓舞,也使为了内蒙古各项事业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各族儿女有了更多的信心与力量。

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教育,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呢?其实总书记的拆析解义已经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更好的构建平等、和谐、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型民族关系与如何有效激发发展主题潜能,充分发挥发展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本质上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等诸多重大的时代命题。

二、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一)课堂教学传授。

通过教学在课堂中传授大学生应有的中国梦,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内蒙古地区因为地域的限制,相对的经济、民生都相对落后,我们要着重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意识,使他们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热情与希望以及对建设自己家园的美好期盼。家国意识的培育,要增强大学生的自豪感与责任心,人民依靠国家,只有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在课堂中也可以加入中国古、近代史的课程。古代史弘扬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与信心。而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可以促使学生增强家国意识,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面临着不平等,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培育学生的责任心。

(二)忧患意识的加强。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不至于要杞人忧天,但是起码的忧患意识是要有的。态度、认知、情感、信念、习俗这些以符合形式存在,忧患意识可以让大学生有防患未然的心理,激发他们求实进取,为了祖国而奋斗努力的情怀。

(三)关注时事。

只有了解了我国目前社会发展、国际发展的现状,大学生才能体会到国家发展的不容易,让一个公民建立起国家观念,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公民的责任心。学习中国的国情,关心时事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前途命运,深刻体会理解国家强大带给人民生活恰时周到的好处,强化大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并且能让大学生意识到国家尊严、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四)蒙汉双语教学。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本地的方言,提倡双语教学可以让本地的内蒙古学生更多的接触汉族文化,让外来的大学生更多的接触内蒙古的特色风俗,互相开阔眼界,实现教育的本土化,传承中华优秀的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的人民素养,也对壮大民族产业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同时,双语教学的开设能更好的让少数民族的广大学生了解我国现有的国情,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与其他民族群体形成和谐的氛围,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实现民族多元化的融合。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其他各民族进行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促使民族之间大团结的同时,也使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能更加的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五)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的开展有助于理论的深化,让大学生自己树立民族责任意识,使他们自主的发挥自身的潜力,自觉地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通过宣传教育,尽量多的利用、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中国的发展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脚踏实地的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为了家国而努力。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觉悟。

(六)实践活动强化教育。

实践之中出真知,让大学生亲身经历立足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必备的相应的基础性素养。在社会实践生活中让他们明白要懂得感恩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传递中华传统优秀的家国情怀、感恩情怀,并将这种情怀融入到回馈社会当中去。让家国情怀,民族发展等观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引导他们端正思想,正确积极的看待社会发展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到实地学习和调研过程当中去,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鲜血液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我创造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家国意识的培育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世界,则国胜于世界。因此,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思想不能是强加的,而是要让他们自身真正的明白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明.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探索,2002,1(96).

[2]徐玫.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教研探索,2008,5(22).

上一篇:女性缺失下一篇:电压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