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

2024-10-18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共8篇)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 篇1

摘要:分析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地区主要的几类抗盐碱植物, 并对其中几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生态的植物进行特征上的对比, 结合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 对其药用价值和生态意义进行了探讨, 为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抗盐碱,植物,药用价值,生态保护

1 引言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肥沃, 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 被称为“塞外米粮仓”。但由于矿产的开发使得植被破坏, 同时近年来河套灌区的年降雨量锐减, 土地盐碱化情况加重。河套地区不仅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与此相关的畜牧业与种植业也受到很大的波及。因此, 在河套地区的抗盐碱植物, 尤其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植物, 将会愈加突显出其重要性。本文将对此做出分析, 并着重对特定的几种植物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意义做详尽阐述, 为以后该地域的生态改善工作做准备。

河套地区北倚阴山, 南邻鄂尔多斯高原, 西南与贺兰山、桌子山及巴彦浩特盆地毗邻, 东部为土默特平原, 处于阴山隆起与伊盟隆起之间[1]。灌区位于107°~109°E, 40°3 0′~41°30′N, 山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区, 海拔一般为1 200~2 000m., 处于我国温带干旱地区, 属干燥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年均气温5.9~ 6.7℃[2]。 土壤绝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 土壤pH 值绝大多数大于8[3]。盐碱地的盐分组成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 在阳离子组成中以钙和镁, 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主要以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为主。土壤属草甸土, lm土层含盐量0.1%~0.9%, 表层土最高含盐量可达3.78%[4]。植被主要是非地带性的盐生、旱生、沙生及水生植被, 有红柳、芨芨草、碱蓬等, 生态系统非常脆弱[5]。

2 河套地区植物种类及特征分析

2.1 植物种类及分布概况

该地域有种子植物386种, 其中有野生植物287 种 ( 含变种及少数逸生种) , 隶属53科161 属, 其中裸子植物1 科, 被子植物52 科, 栽培植物99 种[7]。乔木主要为杨柳科;灌木有豆科、胡颓子科、藜科、柽柳科、茄科、蒺藜科;草本主要是禾本科、豆科、藜科和菊科的植物种。共占灌区整个盐碱地植物种的64.4% 。盐碱地上最常见的植物是藜科的盐爪爪, 而且是重度盐碱地上的主要植被。而柽柳科的红柳是灌区主要的造林灌木树种, 茄科的枸杞多作为1种经济作物而种植, 蒺藜科的白刺是盐碱沙荒地上主要的灌木树种, 尤其是重度盐碱地[6]。而且一些植物如乔木胡杨, 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尤其是肉苁蓉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2.2 几种特定植物的特征分析

由于河套地区的非耕地区, 不仅土地盐碱化严重而且气候干燥, 夏季昼夜温差较大。所以分布的一类抗盐碱的植物形态上干硬, 叶子不发达, 蒸腾面积缩小, 气孔下陷, 表皮具厚的外皮, 常有灰白色的绒毛 。内部结构上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如西伯利亚白刺 (Nitraria sibirica Pall.) 为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白刺属盐生植物其根系发达, 具有抗盐碱、耐干早、固沙改土的优良特性, 是防风固沙植物, , 同时又是中药蒙药植物锁阳的寄主[7], 通过大量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 积极参与防御反应, 平衡细胞的渗透势, 起到抗盐碱作用的[8]。

还有的就是具有肉质性叶, 有特殊的贮水细胞, 能使同化细胞不受高浓度盐份的伤害, 生理上其具有一系列抗盐特性, 如陇东紫花苜蓿, 株高1m左右, 株形半直立, 轴根型, 扎根很深。单株分枝多, 茎细而密, 叶片小而厚, 叶色浓绿, 花深紫色, 花序紧凑, 荚果暗褐色, 是河套地区主要的草种。另外胡颓子科的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 为落叶小乔木, 也耐盐碱, 且生长迅速, 易于栽植。其棘刺较多, 粗壮, 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 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 老枝灰黑色, 粗糙;芽大, 金黄色或锈色。也具有良好的抗盐碱性。

2.3 药用及生态经济意义分析

某些分布在该地区的植物不仅有良好的抗逆性, 而且药用价值和经济意义也较高。首先就是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的肉苁蓉。活性成分主要是烃类、生物碱、黄酮类、氨基酸、苯乙醇贰类、环烯醚菇类、一甘露醇、谷幽醇、葡萄糖贰、珑拍酸、多糖类及无机微量元素等[9]。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促进DNA合成、增强体力、提高记忆能力, 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 通便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抗老年痴呆、抗衰老作用[10]。

而白刺不仅可以固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11], 其寄身植物锁阳, 据近来研究表明更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和新陈代谢, 增强免疫调节能力, 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病毒和延缓衰老作用。

另外还有沙棘可以沙棘可降低胆固醇, 缓解心绞痛发作, 改善心功能作用, 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外敷还有治疗黄褐斑, 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12]。

紫花苜蓿的生态意义也非同一般。含有5种维生素、10种矿物质及类黄酮素、类胡萝卜素、酚型酸等, 是最具有最高营养价值的一种牧草, 被誉为“牧草之王”。而且能很好的改善土壤, 提高土壤的肥力。

3 结语

内蒙古河套地区不仅是塞外的粮食生产基地, 还具有很多含高效药用价值的植物, 而且这些植物还具有抗旱抗盐碱的良好性状。但所有植物的抗逆性是由上限的, 近年来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使这些植物岌岌可危。而且,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类对这些野生植物的肆意采集也使得这些植物的锐减。所以, 一方面通过研究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 进行人工培育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另外一方面, 就需要通过法律或政策等约束减小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也是植物的滥采。

内蒙河套酒业酝酿转型 篇2

受政策因素冲击白酒行业形势急转直下

河套酒厂始建于1952年,是内蒙古陕坝镇一个边陲小镇建的一个小酒厂,经过六十年的不间断经营,如今产销规模、利税总量已位居内蒙古首位,跻身全国酿酒行业十强,品牌价值46亿元,超过有形资产。

并未上市的河套酒业,坐拥800里米粮之川的河套平原、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内蒙古豪爽的酒文化底蕴,可谓是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区位优势,可同样避免不了整个行业的大趋势,白酒销量逆转直下。

河套酒业市场部总监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塑化剂风波”并没有真正影响河套酒的销售,主要是限制三公消费以来,白酒销售开始不断下滑,以前是有酒不愁卖,后来是费尽心机稳市场、保销量。

资料显示,从2005年白酒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市场总量迅速从730亿元成长到2012年的4466亿元。即使在白酒行业遭遇塑化剂、限三公消费的2012年,白酒上市公司2012年整体利润增长83%,白酒业整体毛利率仍以超过60%的比例傲视群雄。2013年白酒行业形势急转直下,今年上半年中报显示,16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仅有4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其余12家营收增速均为个位数。从净利润上看,同比下降的达8家。白酒行业的“老大”茅台集团净利润增速为2001年上市以来最低。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董事长张庆义:“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较快发展,白酒行业经过了10年的黄金发展期,在此期间,全国白酒产业迅速崛起,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再加上自去年以来,受到社会消费、政策因素的冲击,企业目前亟待转型升级。”

企业从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

9月9日下午,河套酒业集团召开转型升级创一流公司工作部署会。参加会议的有公司领导、营销指挥中心负责人、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各下属企业相关人员。

此次会议的重点是:推广河套酒业转型升级创一流企业的工作模板,立足全面提高河套酒业集团发展质量和效益,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精益管理、卓越绩效、阶段推进的工作思路,遵循“总体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分步实施”工作方针,以同行业一流企业为标杆,结合自身实际,全方位地开展转型升级创建一流企业工作,为公司推进战略发展实现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实际上,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白酒行业处于低谷时期,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也就是顺应市场,要重抓营销工作。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董事长张庆义:“对于今后的工作,在营销工作方面,要重抓营销工作。要积极将卓越绩效管理向营销方向倾斜,要从生产型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及时顺应市场变化。促进包括各下属企业在内的整个集团公司的转型升级。”

“在企业成本方面,由于白酒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开发生产品质上乘、价格低廉的产品,要从规模数量型到市场质量型、从粗放型到精细型、从经验型到科学型、从传统型到现代型企业转变。”张庆义强调。

提出“325”战略规划解决企业面临问题

“千年河套,烧酒之源,河套酒业多年坚持技术革新,但是传统的酿酒工艺却并没有改变。设备是现代的,但工艺理念一定是传统的。”河套酒业集团经过全面推进白酒机械化改造工程,投资兴建了酒业分厂,抓住发展机遇,取得了优秀成绩。

这次的转变,张庆义提出了“325”战略规划调整,即“3年实现销售额30亿元销售目标、5年实现50亿元销售目标、10年实现100亿元销售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在河套酒业集团60年庆典时出版的一本书作的序中写到:做中国酒业的长青之树,是河套酒业的长远目标。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 篇3

1 河套酒业企业集团及品牌发展现状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 1997年转制为股份公司, 历经60多年的发展, 发展为内蒙古酿酒行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轻工业酿酒行业十强企业, 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荣誉称号, 是“奶酒国家标准起草制定单位”。“河套”文字和图形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河套酒业主导产品有四大系列的多个花色品种:白酒包括以“河套王”、“河套老窖”系列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 以“金马酒”为代表的复合香型白酒和以“河套陈藏”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同时, 还有以“御膳春”为代表的保健酒, 以“百吉纳”为代表的营养滋补型奶酒。河套酒业在白酒行业虽然已经形成多品牌、多档次的市场, 如何对现有品牌进行多元化的延伸, 使河套酒走向全国以至更远,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河套酒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以中低档品牌产品为主

河套酒业主要以“河套老窖、河套王和金河套”三种品牌为主, 在市场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每种品牌下都有酒精度不同的产品, 价格基本在百元左右, 缺乏高档品牌产品。

2.2 品牌定位不明确, 出现自主品牌间价格竞争

河套酒业品牌定位不明确, 从而导致自主产品价格区分不清晰, 在一个价格区间内出现多种品牌的产品, 让消费者在选择时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价格竞争是十分重要营销手段, 河套酒业没有做到经常根据不同的产品、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来对现有产品进行准确定位, 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定价策略, 也没有使价格与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其他因素较好地结合, 来促进和扩大销售, 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3 在国内白酒行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河套酒业主要的销售地区集中在内蒙古、西北以及华北地区。这种销售范围的局限性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以及产品的了解, 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更好的发展,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河套酒业面临着进一步的品牌推广问题。

3 河套酒业品牌延伸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通过适度品牌延伸, 打开高端酒品牌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尽相同的产品上, 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3]。品牌延伸实现了品牌资产的转移, 延续了原有品牌的寿命[4]。延伸品牌因为使用了母品牌名称, 消费者会将同一品牌名称下的不同产品归为一类, 也会将这些产品视为母品牌不同品类下的成员之一。因此, 消费者对母品牌的态度、情感, 会自然地传递到延伸品牌中。因此, 品牌延伸是借助原品牌的地位, 将原有品牌的价值扩散使用到推出的新产品或服务中, 以达到减少运营成本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作用[5]。河套酒业在品牌延伸过程中, 可以在原有品牌金河套、河套王的带动下将研发的高端产品带入市场中, 打开高端酒品牌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

3.2 进一步明确品牌定位, 进行准确的品牌延伸

品牌定位是区别于竞争对手, 满足目标消费者独特诉求的关键。品牌定位是使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形象[6]。在品牌定位时, 品牌的“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是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两个重要心理效应。当“优先效应”形成的原有品牌意象与“近因效应”产生的新品牌印象相吻合时, 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相反, 当两种效应不一致时, 原有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就会模糊化, 就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阻滞作用。因此, 河套酒业应该在明确品牌定位的基础上, 结合品牌延伸的利弊来拓展生产线和产品线, 避免同一企业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在产能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 可以通过国内市场上特色马奶酒品牌产品的缺乏来施行多品牌战略。多品牌战略实施的前提就是进行合理的品牌定位。只有定位明确才可以根据相应的品牌延伸策略进行更好的品牌拓展, 从而满足市场的进一步需求。

3.3 通过独具特色的宣传, 提高河套酒业品牌知名度

品牌延伸是实现品牌无形资产转移和拓展的有效途径[7]。采用品牌延伸策略把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也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目前, 由于各类白酒从酿造工艺、原料、口感等方面差别并不明显, 甚至在包装设计、品牌营销手段上也都存在趋同现象, 企业不惜重金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同时这成为产品主要竞争的手段。

广告是当代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媒体广告的不断渗入, 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广告营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是酒类广告创意雷同, 产品形象区分度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从品牌的设计、广告画面的创意、品牌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突破, 给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很多酒类广告面临的挑战。河套酒业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过程中需要设计独具特色的广告来宣传品牌。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旅游文化, 突出内蒙古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才会让更多的消费者通过广告对该品牌留下深刻记忆, 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河套酒业产品和品牌,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4 拓宽销售渠道, 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 篇4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1],海拔高程为1 032~1 050 m。灌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半荒漠草原地带,属温带高原型、大陆性气候特征[2]。冬季严寒少雪,夏季高温干旱,年均降水量为138.2 mm,年均蒸发量为2 096.4 mm。土壤封冻期长,冻融历时160 d左右,属于典型的无灌溉即无农业的地区[3]。

灌区总控制面积3 239 km2,灌溉面积1 830 km2,荒地面积932 km2,占灌溉面积的近50%[4]。灌域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是田间灌溉水的渗入及各级渠道的渗漏水,消耗主要是潜水蒸发及植物蒸发蒸腾,以垂直运动为主[5]。整个灌域多年来地下水埋深全年平均1.68 m,地下水埋深浅,是我国土壤盐碱化发生的典型地区[6]。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典型的季节性水盐动态运移区。秋浇是该地区多年生产实践获得的传统技术,是河套灌区每年最大的灌水过程,一方面在于淋洗一年来灌区土壤由于灌水积聚下的土壤盐分,另一方面也为第二年春播储存水分[7]。如何保存和利用秋浇后冬季冻结时土壤表层的水分,减少春旱程度,并且尽量降低盐害,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秋浇及冬季封冻中的水盐运移的研究,对秋浇灌溉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2 试验设计

试验田设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杭锦后旗光荣乡光明二队,土壤含水率观测采用中子观测仪,即TDR(profile probe typePR1, DELTA-T DEVICES CAMBRIDGE-ENGLAND)观测,在试验地内设有TDR观测孔。地下水观测孔观测地下水埋深和获取水样,用速测仪进行水质EC值测定,在荒地内分别设有D5、D10、D15地下水观测孔。地下水位变化如图1所示。2006年秋浇灌溉定额为1 925.85 m3/hm2,灌溉水水质EC值为0.78 ms/cm。

2006年对试验田的土壤性质进行了采样分析,荒地含盐土壤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比重及密度,并测定了各层土壤剖面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曲线的颗粒组成列于表1,按美国农业部土壤质地三角形划分,具体划分结果见表1。

荒地土壤类型基本相同,在20~40 cm处有夹层,土壤夹层厚2~5 cm之间,为极细粉土,故造成20~40 cm土层为粉土,对试验有一定影响。

3 试验原理

3.1 水量的运移平衡影响因素

试验期为2006年10-12月进行,秋浇荒地没有灌水,水分的主要补给途径是耕地灌水,地下水位的上升补给。秋浇过程中,荒地与耕地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基本保持一致,水力梯度较小,水平渗透量可忽略不计,主要是垂直方向补给。主要消耗途径是深层渗漏和土壤蒸发E。荒地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土层深度范围内得到水分和损失水分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土壤水量平衡分析,均衡区域在平面上取单位水平面积,因地表以下0~100 cm土层是水分运动和盐分运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在深度上取100 cm土层进行研究。各均衡要素见图2[8]。

时间段内100 cm土层的水量均衡方程为[9]:

ΔW=(Ρ+Ι+G-E)Δt(1)

式中:ΔW为土壤水储存量的变化量,mm;P为降雨强度,mm/d;I为灌水强度,mm/d;G为地下水渗透量,mm/d,G=Eg+Sd;Eg为地下水补给量,mm/d;Sp为下渗水量,mm/d;E为土壤蒸发量,mm/d;Δt为计算时间段。

在无降雨无灌水的荒地中式(1)常常可以简化为:

ΔW=(G-E)Δt(2)

式中:GE可用实测数据,根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进行计算;G由张力计实测的剖面负压值及含水率资料进行计算。

3.2 土壤蒸发量E的计算

土面蒸发是在不破坏原状土的情况下,采用micro-lysimeter测定蒸发量[10]。Micro-lysimeter采用高30 cm、内径10 cm的不锈钢管构成,测定土面蒸发时隔断其地下水的补给,蒸发仪放置在荒地中,每天定时称重,2~3 d换土一次,以保证蒸发仪中的土壤含水量与试验荒地中相同。土壤蒸发量如图3所示,累积蒸发量51.3 mm。

3.3 地下水渗透量G的计算

由于当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的补给是农作物需水的重要来源,也是水量平衡计算中不可缺少补给量。本文采用定位通量法计算研究区域地下水补给量(图4)。原理介绍如下。

3.3.1 计算原理

定位通量法[12]是在某一特定位置(如地下水面以上一定位置处)z1和z2安装负压计,监测土壤水势能梯度的变化,由达西定律可知该点处的通量为:

q(z1-2)=-k(h¯)(h2-h1Δz+1)(3)h¯=h1+h22(4)

式中:z=z2-z1;h1,h2分别为断面z1和z2处负压计值。由此可以得到t1至t2时段内单位面积上流过的土壤水的流量Q(z1-2)。同样可由Q(z1-2)求得任一断面流量Q(z):

Q(z)=Q(z1-2)+zz1-2Q(z,t2)dz-zz1-2Q(z,t1)dz(5)

3.3.2 实测土壤基质势变化

本文给出2006秋浇试验期内不同层次土壤基质势的动态变化,图5给出了零通量面的变化。由图5可见随着土层蒸发和地下水补给零通量面的方向有所改变。从10月8-18日零通量面方向为表层基质势大于深层的,而秋浇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使深层基质势减小,再逐渐使上层土壤基质势减小,到10月25日至11月1日时,上层与下层土壤的基质势几乎相近,这时也是地下水位最高的一段时间。

3.3.3 地下水补给量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理论和田间负压计实测值计算净下渗量G,具体结果见表2。其净下渗量为正值,表明主要是地下水补给,这与当秋浇过程中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小有关。时间段的分布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确定,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 m时,定位通量法z要有变化。从时间上看,秋浇时已经进入河套灌区的晚秋季节,气温降低,大气蒸发和土壤蒸发都比较小,所以,地下水补给到土壤中的水分不像前期灌水那样被蒸发,而是储存在土壤中。紧接着进入冬季,土壤封冻,大量水分被封冻存储在土壤层中,对第二年的春旱有一定的益处。2006年耕地秋浇灌水定额1 925.85 m3/hm2。秋浇是河套灌区一次区域性的大面积灌水,由于土壤蒸发较小,侧向渗流可忽略不计,所以,耕地灌溉水几乎全部用于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量见表2,地下水水位升高到0.1~0.3 m,形成对土壤表层盐分的一次淋洗作用。

4 盐分运移

荒地中盐分平衡根据浸入荒地的水量及其含盐量与流失的水量及其含盐量的多少,确定荒地1 m深的土壤中盐分的变化。

4.1 地下水含盐量

2006年秋浇地下水含盐量变化如图6所示,在秋浇期地下水含盐量总体较高,当地下水位升高时,溶解土壤中的盐分,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地下水位达到最高时,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被大量溶解,1m深土层中的盐分被淋洗到深层土壤中,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水含盐量减少,但是当地下水位降低到一定水位时,地下水含盐量又有所增加,这是被淋洗到深层的盐分溶解造成的。这些盐分在土地封冻后会向上运移到冻土层,但次年土壤融通时,土壤中的水分会淋洗这部分盐分,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作物生长层以下,使荒地土壤含盐量降低。

4.2 秋浇盐分运移

秋浇对土壤盐分是一种淋洗作用。秋浇后耕地与荒地土壤含盐量变化如图7。地下水上升到邻近地表层,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到饱和或几乎饱和,表层土壤盐分向下运移,土壤含盐量减小。耕地中盐分被淋洗到地下水中;荒地中表层盐分降低,被淋洗到地下水或深层土壤中,而60~100 cm土层盐分变化不大。荒地中的盐分始终大于耕地的盐分。

4.3 盐分运动动态

盐分运移是由于水分的运动而形成的,在2006年整个秋浇试验期内,荒地中1 m深的土层内盐分淋洗量如表3所示。

地下水补给量为192.6mm,大约是耕地全部灌溉水的水量,也就是说耕地灌水几乎全部补给了地下水,并且稀释了地下水含盐量,补给地下水平均含盐量为417mg/L,是灌溉水的120%,共输入盐分80.3g/m2。输出水分以土壤蒸发和地下水渗漏为主,26.6%的水分被土壤蒸发,地下水渗漏量121.3mm,为补给量的63.0%,平均含盐量2 779.1mg/L,水分渗漏淋洗盐分共计337.1g/m2,近似与全年灌水积盐量和秋浇灌水带入盐分之和。大约20mm水分滞留在土壤层中,占补给量的10.4%这部分水分是封冻期冻结在土壤中的水分。2006年整个秋浇过程中共淋洗盐分256.8g/m2。荒地盐分的减少,为次年储存盐分腾出“盐库”。

5 结 语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典型的季节性水盐动态运移区,该地区农业生产以秋季储水灌溉冲洗盐分为主要手段。秋浇是该地区多年生产实践获得的传统技术,是河套灌区每年最大的灌水过程,一方面在于淋洗一年来灌区土壤由于灌水积聚下的土壤盐分;另一方面也为第二年春播储存水分。荒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土地,在河套灌区荒地分布在耕地间隙中,是灌区的盐库。2006年秋浇63.0%的补给水分用来淋洗盐分,盐分淋洗256.8 g/m2,近似于整个灌水期荒地盐分的储存量。秋浇期在整个年度水盐运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秋浇将一年灌水积聚下来的盐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洗,由于秋浇水量大,提高了地下水位,增加了灌区排水量,排出一定的盐分,使灌区盐渍化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对于荒地,秋浇主要是淋洗盐分,为次年储存灌溉水所带盐分腾出“盐库”。

摘要:在野外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套灌区荒地秋浇灌水的盐分和水分运移进行了分析。利用水盐运移平衡机理,对荒地1m深土层浸入及流失的水分及盐分进行控制。研究显示秋浇63.0%的补给水分用来淋洗盐分,荒地中1m深土壤含盐量减少了256.8g/m2,秋浇淋洗盐分,为次年储存盐分腾出“盐库”。秋浇期间的水盐运移的研究,对秋浇灌溉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 篇5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全区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这些河套酒业在品牌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一项项成就, 为致力实施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战略的巴彦淖尔带来了一次次欢欣与鼓舞, 而张庆义也在大半辈子的企业生涯中一次次地见证了这些成果, 因此, 张庆义被誉为“巴彦淖尔工业经济的脊梁”也确实当之无愧。

张庆义, 1943年出生于杭锦后旗三道桥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58年, 在杭后机械厂当学徒工, 历任班长、车间主任、股长、副厂长、厂长兼党总支书记。改革开放初期, 他是全盟实行国营企业承包第一人, 使濒临倒闭的原杭锦后旗机械厂起死回生, 一年完成了3年的任务。因治厂有方, 改革有力, 管理出色, 1987年被提升为杭后农机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管理着全旗的农机企业。张庆义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敢于开拓创新的领导者, 任职3年来使杭后农机全系统利润实现翻番, 在此期间, 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1991年, 在当时地方国营杭锦后旗制酒厂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改革举步维艰的形势下, 张庆义被调到这个厂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上任后, 张庆义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查, 反复研究, 找出了企业多年来徘徊不前的主要症结:一是企业留利少, 流动资金短缺, 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产品档次低, 品种单一, 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坐门等客的销售方式和“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普遍存在, 市场观念淡薄;四是厂名、酒名、地名、商标名各不相同, 不利于企业的品牌打造和发展。

面对十分滞后的企业现状, 面对滚滚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 在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共存的关键时刻, 有着30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张庆义, 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运筹帷幄。他提出了“搞技改、增效益, 保质量、拓市场, 抓管理、上等级, 重科研、创名优”24字经营方针;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八大名牌战略”、“3211工程”、“双五亿工程”;提出了“创名牌产品, 建一流企业”、“超越自我, 追求完美”等奋斗目标、战略规划、企业精神和治厂理念。在中共中央关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 河套酒厂为明晰产权、提高效率、完善激励机制, 在股本结构改革上进行尝试。1997年, 河套酒厂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2004年, 国有股全部退出, 企业彻底实现了股权转化, 成为规范的民营化股份制企业。2006年, 河套酒业进行集团化改组, 成立了河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张庆义还不断推进和完善了企业内部管理, 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对各层面、各工种的干部员工都实现了有效激励, 使员工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九项民主管理制度强化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也极大地促进了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OA协同管理平台、“三本”管理模式、OEC管理、6S管理、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等一系列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特别是张庆义提出的以人为本、目标成本、质量为本的“三本”管理模式作为典型管理经验在全盟乃至全区广为推广, 在2005年获得了自治区企业管理创新奖。

张庆义是一个睿智的企业家。在发展中, 他深知: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 品牌就是实力, 品牌就是市场。因此, 河套酒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对现代化酿造新技术进行了“引进、消化、改造、创新”, 建成了长江以北北方最大的浓香型原酒生产基地, 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北方第一窖”, 酒界专家称河套系列酒具有“窖香幽雅、绵甜醇厚、谐调甘爽、味净香长”的独特风格, 是北方浓香型酒的典型代表。自主研发的奶酒发酵技术, 通过了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审定, 成为发酵型奶酒标准起草制定单位。同时, 引入VI识别系统, 统一企业标识和形象。长期以来, 一直坚持在央视和地方卫视以及平面和流动性强的媒介作形象宣传。除了做好这些基本功外, 河套酒业还成立了专门的河套酒文化研究会, 挖掘和整合河套地区悠远而深厚的酒文化, 赋予“河套”品牌丰富的文化内涵。把“古酒文化”、“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交融合而孕育产生的“河套文化”作为载体, 全面推广“千年河套, 烧酒之原”的品牌传播核心理念。2002年, 内蒙古独一无二的酒文化博物馆在河套酒业的厂区内建成。深厚的酒文化底蕴和名牌战略的持续实施, 使得“河套”品牌和河套酒业的企业文化以及它们所植根的河套文化, 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河套”这个老品牌的美誉度和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措施使河套系列酒的市场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张庆义统领河套酒业18年来, 借助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形成不竭的动力, 把河套酒业引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成为全市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河套酒业从当初的手工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拥有数十条现代化流水生产线的国家级大型酿酒企业, 成为国家AAAA级标准化企业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景点, 并为地方引进了番茄加工、乳品制造、包装彩印等产业, 使河套酒业成为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公司。1991—2008年, 各项经济指标稳居自治区同行业之首, 被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连续4年评为全国白酒行业十佳经济效益型企业, 自治区酿酒行业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河套地区温室建造技术 篇6

1. 选址

选择土地条件好、灌溉便利、交通顺畅、电力供应充足、有后续发展潜力的区域, 坚决杜绝在土地条件差、没有后续发展潜力的地区选址。

2. 方位

方向要坐北向南, 东西延长;应以偏西0~10°为宜。

3. 间距

要保证冬至前后上午9时至下午15时前排温室不对后排温室造成遮光。具体间距为:前栋温室的后墙到后一栋温室同点的距离不小于20米。

4. 高跨比及长度

温室的脊高与间距比要小于1:2.6, 设施农业园区周围要避免高大乔木。温室长度根据地块大小而定, 一般以80~100米为宜。

5. 下陷

一般下陷0~120厘米。一般是地下水位高下陷浅或不下陷, 地下水位低可多下陷, 但最深不超120厘米。

二、日光温室的具体建造参数

1. 砖钢结构温室的建造参数 (如图1)

(1) 结构参数

温室东西长80~100米, 南北宽 (跨度) 850厘米, 其中温室内部宽800厘米, 脊高440厘米。

水汗沙:深100厘米, 宽100厘米;

石基:宽80厘米, 高60厘米, 其中地上部分40厘米, 地下部分20厘米;

后墙:距地表高320厘米, 厚50厘米;

山墙:脊高440厘米, 墙体厚度50厘米, 前面呈拱圆形, 后面呈斜面。

后屋面:与水平面呈40°夹角;厚40~50厘米, 与后外墙的接触处每2~3米留一个出水口。后屋面所用材料有:水泥砂浆、聚苯板、草泥、木板或竹片、塑料膜等。

保温板:在山墙和后墙外贴9厘米厚的聚苯板。

2. 土钢结构温室的建造参数 (如图2)

(1) 墙体。土钢温室墙体为土打墙。墙体直接从地平面建起。山墙和后墙底宽700厘米, 顶宽200厘米, 山墙脊高440厘米, 整个墙体呈棱台形状。

(2) 跨度。温室内部南北宽800厘米。

(3) 后屋面、钢架结构和所用材与砖钢室相同。

3. 砖钢结构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为保证温室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确保温室建筑安全施工, 砖钢温室建造技术具体说明如下:

(1) 挑壕、撼沙。按1米深、1米宽进行挑壕撼沙, 沙子虚填40厘米撼一次, 分3次进行, 撼沙必须用清水, 撼沙的厚度要不低于80厘米。

(2) 砌石基。石基高60厘米, 地面下20厘米, 地面上40厘米, 宽80厘米, 石基里侧抹砂灰, 外侧勾缝, 一切均须按砌石规范进行操作。

(3) 墙体。砖墙须用标准的混合砂浆进行砌筑。水平墙压筋的设置, 后墙里外墙每间隔1米高分别水平设置1道墙压筋, 共设置4道压筋。为保证墙体质量, 从砖墙中心处开始设置, 中心处压筋4米长, 然后分别向两侧延伸, 每间隔50厘米设置1道2米长的压筋。墙体纵向拉筋的设置, 后墙每间隔50厘米设置1层纵向拉筋。纵向拉筋的横向间距为300厘米, 共设置4层。拉筋两头分别弯曲90°, 弯头长5厘米。角筋设置, 在山墙与后墙衔接处要水平设置角筋。每间隔50厘米高设置1层角筋, 总设置4层。每层4根, 后墙内每根角筋长度不小于150厘米, 山墙内每根角筋长度20厘米 (温室山墙处门口垛子宽度24厘米) , 角筋两头弯勾长度5厘米, 每根角筋总长180厘米。伸缩缝, 温室后墙每隔50米设置一道伸缩缝。亮白, 墙体建设完成后, 内墙先抹水泥混合砂浆1~1.5厘米厚, 再抹0.3~0.5厘米厚的麻刀灰, 保证墙体亮白度。

4. 钢架

(1) 温室构造图A、B、C、D、E点均为固定钢架的横拉筋。

(2) 预埋件设置。为灵活调节钢架的整齐度, 在温室前脚处挖30厘米宽、30厘米长、30~40厘米深的土坑, 灌注钢筋混凝土, 内插直径5厘米的薄壁钢管, 或4根国标Φ6.5、长度15厘米、带弯钩的钢筋, 上平面焊接0.5厘米厚、10厘米宽、10厘米长的钢板, 钢板上面根据钢架平整度的调节情况焊接5厘米长、Φ16的钢筋, 钢架的主钢管插入此钢筋内。

(3) 钢架上涂防锈漆后再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中焊接处防锈漆被毁部分需重新补涂防锈漆。

(4) 每间隔110~120厘米安装1榀钢架。

5. 后屋面

(1) 后屋面先铺一层防潮膜, 防潮膜上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木板, 木板上盖3厘米厚的高密度聚苯板, 上面再抹3厘米厚的草泥, 最外面抹4厘米厚的水泥砂浆。

(2) 后屋面排水口用Φ75的PVC管斜切口, PVC管长度40厘米, 每间隔10米设置一处排水口。

6. 踏步

两侧山墙主体将要建成前, 应在山墙的外侧预留人上下温室用的水平踏步。

7. 注意事项

(1) 整体建筑工程必须保证砌筑质量;

(2) 整个墙体建筑中要保证水平误差在1.5~2.0厘米内, 垂直误差在0.3~0.5厘米以内;

(3) 在墙体建造过程中, 不论是拉筋、压筋或角筋, 弯钩必须从多孔砖孔内插入;

(4) 后墙外墙勾缝:砌筑完成后必须勾缝;

(5) 温室建筑完成后, 要在山墙的表面和后屋面的前沿处安装卡槽, 以为将来扣膜之用。

四、土钢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土钢无内立柱温室建造墙体时, 需用挖掘机堆垒, 座底厚度为700厘米, 每堆30~50厘米压实一次, 直到最高处。整个墙体要建成棱台形状, 墙体里外两侧同时向内收缩, 其中内缩小、外缩大, 禁止其中一侧与地面垂直建造, 避免墙体日后倾斜。

土墙建造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选择粘性较大的红泥土起墙, 对于粘性较小的地块 (如砂土) 则需异地取土;二是取土时应取温室外面的土, 若从温室内取土, 则需将熟土层推到一旁备用, 取用熟土层下面的生土;三是后墙体建成后, 需在后墙上现浇10厘米厚的混凝土层, 同时每隔150厘米焊接5厘米宽, 5厘米长, 10厘米厚的钢板, 为平稳固定钢架作准备;四是待墙体充分稳固后再安装钢架, 以免由于墙体下陷而导致的温室变形。

参考文献

[1]张勇, 邹志荣, 李建明.倾转屋面日光温室的采光及蓄热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 .

河套地区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篇7

1 越冬池的处理

1.1 越冬池的消毒

越冬池必须进行严格的药物消毒, 最好选用生石灰, 干法清塘用量为65~85kg/亩, 带水清塘 (水深1.0m) 时用量为125~150kg/亩, 以杀死越冬池中的有害生物、野杂鱼和越冬水体中的病原体, 并减少鱼病的发生。如用漂白粉 (含有效氯30%以上) 清塘, 干法用量为5.0~6.0kg/亩, 带水清塘 (水深1.0m) 时用量为13.5kg/亩。

1.2 越冬池池水的处理

将需要作为越冬池的原塘水排出1/2~2/3, 如池塘中有越冬鱼类, 应加注新水使原塘水水深达1.0m。用生石灰25~35kg/亩化浆全池泼洒, 以净化越冬池池水, 并最好选择越冬鱼类在并池之后进行。池水应在封冰期前15~20天用1.0~2.0ppm的晶体敌百虫清塘, 以杀死池中的浮游生物。

2 越冬鱼类的放养密度

越冬池冰下鱼类的放养密度:当越冬池冰下平均水深为2.0m以上时, 越冬鱼类放养密度为1.0mg/亩左右;冰下平均水深为1.0~1.5m时, 越冬鱼类放养密度为0.7 kg/亩左右;有补水条件时, 越冬鱼类放养密度为0.5kg/亩左右。

3 鱼体消毒

近几年来, 河套地区流行三代虫、指环虫、烂鳃病和体外寄生虫病。建议使用2%食盐、10.0mg/L晶体敌百虫, 或15.0mg/L高锰酸钾、200.0/L甲醛消毒处理, 浸泡鱼体5~30分钟即可。

4越冬期间的日常管理

4.1 及时补水

整个越冬期间要补水2~4次。每次补水20.0cm左右, 以井水为好。及时补水, 可防止越冬池冰层塌陷。

4.2 控制浮游生物

虽然封冰前对越冬池水体进行了消毒处理, 但由于注老水或其它原因, 越冬池在封冰后还可滋生一些浮游生物, 此时应注意观察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3 及时扫雪

雪后应及时清扫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 扫雪面积必须占整个越冬池的80%以上, 以保证冰下水体有足够的光照。

4.4 鱼病防治

在监测水体溶解氧的同时, 要经常观察冰层下鱼类是否有异常或贴冰层的现象, 并根据情况进行病理检查。

4.5 增氧

若发现越冬池水的溶解氧下降,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常用的办法有:循环水增氧、打冰眼增氧、化学增氧、机械增氧及纯氧增氧等。

4.6 融冰期的管理

河套地区3月中下旬时越冬池开始融冰, 而此时风大, 容易形成风浪, 使水体混浊;再加上整个越冬期鱼的体能有所下降, 越冬水体老化, 伴随水温的升高, 水体中的原菌数量也在增多。所以, 在融冰期要防止缺氧和鱼病发生。其解决的方法有:一是对越冬池的鱼类进行分池放养和药物处理;二是换水, 改善水环境;三是及早给鱼类开食, 使鱼类恢复体能。也可喂药预防和治疗鱼病。

内蒙古河套地区论文 篇8

河套地区是指黄河“几”字弯及其周边流域。下辖地区有宁夏、内蒙古和山西,由黄河和其支流冲击而成,素有 “黄河百害,唯富河套”的美誉,是亚洲最大的自流灌区,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农作物种类十分丰富,质量上乘,被誉为“塞外米粮川”。主产有小麦、玉米、葵花籽、西瓜、蜜瓜、番茄、枸杞等,其中多种农产品为地理标志产品。本文以内蒙古河套地区为研究地域,重点研究了此地区葵花籽的种植特点,以及针对该地区葵花籽特点的溯源系统建立。

1系统需求分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国家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2004年9月国务院发出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小生产者占多数、农药滥用严重、质检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无法合理引入社会监督等[1]。

由于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合作社规模较小、组织零散、竞争力不强[2]。为了促进合作社科学、健康的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以及销售等环节的信 息不对称、信息服务 体系不完 善等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开发一套与农产品相关的溯源系统尤为必要,该系统可以提升河套地区绿色农副产品的品牌价值,有利于河套地区农业经济化的长远发展。

2溯源系统工作原理

溯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 从原材料 到消费者 的溯源,主要控制农产品中间环节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从消费者到原材料的追踪,主要是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避免给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3],其具体流程见图1。

3溯源系统相关技术

3.1无线射频技术(RFID)

无线射频技术英文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简称RFID,又称为电子标签,主要通过无线电即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信号,对数据进 行读写操 作。由于其识 别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快捷,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商品防伪、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4]。

RFID由以下4部分组成:1由芯片、天线和载体组成的电子标签;2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阅读设备;3实现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电通讯连接的天线;4对阅读器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应用系统。

RFID工作原理为:读写器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发射到空中,邻近的标签被电磁波激活,标签中的天线被激起高频电流,转换后推动标签中的集成电路工作,同时被激活的标签会发射载有标签资料信息的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再被读写器接收。读写器和计算机相连,对标签传回的数据进行处理或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

3.2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技术是一种新型 的条码技 术。1991年,美国Symbol公司研发 并推出了 名为Pdf417的二维条 码。 1994年9月日本也研制成功了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名叫QR Code条码,可以有效表达汉字。现在大量使用的二维条码就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上分布条、空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二维码具有如下特点:1信息密度高、容量大;2具有错误校验和纠错能力,并可设置不同级别的纠错;3不同于一维码,二维码在垂直方向也携带信息;4不再是对物品进行标识,而是对物品功能进行 描述;5不再依赖 于数据库 和通讯网 络,而是单独应用;6可以用二维条码图像扫描器识读;7具有可靠性强、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制作、应用灵活等优点。

手机二维码,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代替条码扫描仪进行识别,由于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手机二维码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同时由于网络发展速度迅猛,在未来的无线网络世界,手机二维码将成为物理连接通道。

3.3B/S架构

B/S架构是一 种网络结 构模式,全称是Browser/ 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不熟悉计算机的人来说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因为普通用户只是使用其客户端,所以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即可,而系统的核心功能实现均在服务器端,这样可以简化系统的开发、 维护和使用,服务器端只要安装数据库,浏览器就可以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交互。

3.4 SQL Server2008

发布于Microsoft数据平台 上的SQL Server2008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可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删除、添加等常规操作。数据可以存储在任何设备上,SQL Server2008可以对数据实现有效控制。

4系统设计

河套地区葵花籽溯 源系统以B/S架构设计,所以用户只需安装浏览器即可对产品进行查询操作。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该系统主要实现葵花籽信息查询、系统管理和数据管理功能,如图2所示。

5结语

通过河套地区葵花子溯源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户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实现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更重要的是,此平台可以有效地对农副产品的整个供应链质量信息进行跟踪和追溯。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地找到问题的源头,并对问题产品快速召回,问责相关责任人,把消费者的损失降到最低[5]。

参考文献

[1]白红武,孙传恒,丁维荣,等.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

[2]张金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3]李彪,蒋平安,宁松瑞,等.基于RFID和二维码技术的新疆哈密瓜溯源系统[J].农机化研究,2014(8):196-201.

[4]杨烈君,钱庆平,杨慧玲.基于物联网RFID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8):61-63,76.

上一篇:生产与消费论文下一篇:子宫动脉上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