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2024-07-31

机关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精选7篇)

机关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篇1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第一条 为了优化档案室藏档案,加强档案的保管和有效利用,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己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本着“审查从细、留存从宽”的原则,及时进行鉴定销毁工作。

第二条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必须在本公司档案鉴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小组成员由主管档案工作领导和有关职能负责人及档案室人员组成。具体工作由档案部门和与形成档案内容有关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

第三条 测绘工程鉴定档案必须按照公司颁布的《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

第四条 鉴定档案采用直接鉴定法,以案卷为单位,对档案的内容、名称、来源、完整准确率程度等,逐卷、逐件、逐页地进行审查鉴定。对重新考证、修订的应在案卷备考表中说明。对鉴定结果要写书面报告。需延长保管期限的案卷,要在有关目录及案卷备考表中注明 第五条

销毁档案必须从严掌握。慎重从事。鉴定结束后,对确无保存价值需要销毁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编制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主管领导和档案室审查后签字盖章,报公司审批或备案,再销毁。

第六条

销毁档案要派两人以上监销,并在指定地点销毁,防止档案遗失和泄密。销毁人、监销人、批准人、鉴定小组人员均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以示负责。

第七条 对保管期满但属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测绘档案,要根据需要适当延长保管期限。

第八条 应销毁的档案不得改作它用或以废纸出售。

第九条 销毁国家密级图纸或测绘成果,必须经省测绘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 被销毁的档案必须与销毁清册无误,为防止遗失和泄密,严禁将档案卖给废旧物资收购部门或收购人员。档案被销毁后,监销人员须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确认,以示负责。

第十一条 鉴定报告、销毁清册及审批文件,应存档保存。

机关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篇2

一、当前我国高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现状

高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即对于相关档案资料价值进行判断与甄别。经过科学合理挑选, 将具有一定价值的部分加以妥善保存, 并将不具有保存意义的部分予以适当处理甚至废弃。从内容上讲, 可分为归档前、后的鉴定及销毁。通常, 由于高校日常事务繁多, 学生数量庞大, 科研信息量繁杂, 因此相关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工作表现出很多问题。从宏观上来看 (以会计档案管理为例) , 学校财务实行统一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任务重、时间紧。一方面, 很多档案仅仅交由档案馆并做了数目清点和核对, 而缺乏必要的后续鉴定和销毁工作。另一方面, 很多高校是由多家合并建立, 而会计档案的合并工作并没有跟上步伐。再以科研档案为例, 很多高校建校历史悠久, 现存的科研档案资料数额庞大, 不乏很多有期限保管变成了无期限保管, 然而保存空间有限, 造成了档案库房面积紧张的现状。

二、我国高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若干问题

(一) 未对档案材料进行准确性鉴定。尽管档案理应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详尽记录, 然而由于档案资料的形成容易受到客观条件及主观意愿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运行当中其内容并不一定真实、原始。很多情况下, 档案资料会对于当下情形夸大、缩小及扭曲, 且因不同存在时期和工作模块而情况各异。例如, 会计档案资料中统计数字的虚报、科研工作成绩的夸大及学校基建档案资料与实际不符等。这些主观错误及客观过失, 都会造成档案材料有失准确性, 档案鉴定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降低甚至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

(二) 亟待鉴定和销毁的档案资料数额庞大。通常, 这类问题是由以下两点引起的:其一, 鉴于很多高校档案室都错误地将馆藏量作为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规模要求, 将一些不具备实际价值的档案引入档案室, 片面追求档案数额的升级。其二, 很多档案在入管时缺乏及时地鉴定, 导致工作长期累积, 负担日渐增重。在上述情况下, 很多档案室需要完成的鉴定和销毁工作需要涵盖如约到期档案, 且还要涵盖很多被辅以永久保存之名, 而实则毫无价值的部分。

(三) 未进行完整性鉴定。在如今的高校档案室工作中能够发现, 很多归档资料文件拥有一定的价值, 但却缺乏必要的完整性。一方面, 归档部门缺乏必要的健全性。学校日常事务繁杂, 各个部门拥有的职能各异, 所产生的档案数量、内容不具有一致性, 很多仅仅是综合部门形成一定红头文件, 而其他部门档案材料形成较少甚至没有, 从而缺乏成体系的档案归整。另一方面, 档案材料门类不全。很多学校除了财务、科研、学生信息等档案之外, 其他方面信息缺失。同时, 档案资料自身不完整。很多档案资料缺页、缺补充附件等, 甚至很多核心部分漏失。

(四) 缺乏鉴定档案的条理性。很多档案室管理仅将档案资料保管期限作为鉴定依据, 缺少了一定的鉴定条理性, 如忽视了档案文件本身的价值高低。然而, 档案资料最为关键的并非为其馆藏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 真正重要的是其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实际蕴含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因此,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要分次重地进行档案保护、抢救, 突出关键性档案的地位。

三、如何应对存在于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相关问题

(一) 提升进馆档案的质量, 强化档案价值鉴定。在档案进馆之前, 筛选工作就已经属于档案鉴定工作的一部分, 若能工作到位, 将会为后期档案鉴定和销毁工作省却很多麻烦。在筛选和鉴定档案价值、立卷及确定档案报关期限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做到详细缜密, 坚持有价值的档案入馆, 无实际用处的档案不盲目接收。相关指导部门工作人员要定期、保质进行案卷质量抽查检验, 档案室需要在检查案卷之后入档。凭借全面合理的档案鉴定与销毁, 档案才可以立卷。在此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待每一步档案管理环节。

(二) 提升监督与指导力度, 完善档案鉴定销毁制度。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力量, 领导层面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严格按照《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安排工作, 次重点分明, 依法依章办事, 有部署、有安排、有检查, 形成上行下效的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因此, 要成立高效负责的领导班子, 通过划定出鉴定委员会、领导小组, 分工落实成员责任。同时, 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 按照一定时间、重要性等有序完善鉴定与销毁工作。对于不存在保存意义的档案资料, 要在建立完善的书面记录且经上级领导审核后进行销毁。

(三) 加强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对于高校事业发展意义深重的工作, 档案管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很多高校档案室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甚至由其他部门人员监管相关工作, 这样做有失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高校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 要首先重视起从业人员的选拔和任职环节, 以必要的标准挑选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 定期安排相关培训与讲座, 为工作人员充电, 为其介绍和普及最新、高效的档案鉴定和销毁知识。经过专业化培训, 帮助工作人员形成科学的工作流程。

(四) 健全档案鉴定和销毁体系。完善的档案鉴定和销毁体系是保障高校档案管理高效、高质量完成的前提, 很多档案室工作人员仍旧沿用传统标准, 且忽视了对于电子档案管理工具的使用。如今,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应再沿用过去的期限管理模式, 应将档案价值视为首要, 例如, 一些会计档案资料, 如会议出差发票等, 那样的话不必要进行永久保存, 不仅占用库存, 而且缺乏必要的价值。通过综合权衡各档案资料价值, 形成明确的管理规定。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校生存及长远质量, 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 (未对于档案材料进行准确性鉴定、亟待鉴定和销毁的档案资料数额庞大、未进行完整性鉴定、缺乏鉴定档案的条理性) 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相关探讨, 提出了提升进馆档案的质量、强化档案价值鉴定、提升监督指导力度及完善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健全档案鉴定和销毁体系等相关策略, 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齐蕴.档案鉴定标准与档案法规及档案标准化关系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2 (21) .

[2]刘琳.档案鉴定标准与档案法规及档案标准化关系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3 (01) .

[3]杨艳, 董玉节.高校档案鉴定工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31) .

机关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篇3

关键词:鉴定档案销毁档案思考

关于“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虽然,《档案法》并未规定具体如何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但它已授权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程序方法。这说明“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是依法进行的合法行为。然而这项由《档案法》授权的合法行为,却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使“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的矛盾

1.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的矛盾。《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两层含义:第一,《档案法》所说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第二,凡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都不是《档案法》所说的“档案”。而《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要“鉴定档案保存价值”,虽然没有对“鉴定档案”进行定义,但它明确强调要“鉴定档案保存价值”,这个规定的含义说明,一是鉴定档案的对象是“档案”;二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大小和有无保存价值。从《档案法》的规定和鉴定工作实际来看,“鉴定档案”主要是指鉴定“档案”有没有保存价值。这样,“鉴定档案”与《档案法》的档案定义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其一,既然“档案”按照《档案法》的界定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那么还用去鉴定它们吗?还用鉴定它们的保存价值吗?站在这个角度上看,既然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再去对它进行鉴定判断其有没有保存价值,岂不是多此一举?其二,站在“鉴定档案”的角度,要对档案进行鉴定,判断其有没有保存价值,那么说明《档案法》所称的“档案”中,还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很显然“鉴定档案”的规定是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的。

1.2“鉴定档案”是与档案行政管理的要求相违背的。按照《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我们不难看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国家档案局是全国档案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省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省级档案局是地方档案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都应在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工作是与此要求相违背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同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屈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这明确告诉我们,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国有档案,一部分是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同有档案的范围是由国家档案局划定的,非国有档案的范围是由省级档案局划定的。也就是说,对国家所有的文件材料属不属于《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由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对非国家所有的文件材料属不属于《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由省级档案局确定的。这种确定本身就是对文件材料是否是“档案”的一种鉴定。虽然《档案法》中未对档案鉴定机构做出规定,但从档案学的常识和《档案法》的整体来看,承担鉴定工作的主体无疑应是各级档案保管机构。而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对档案的鉴定,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实际上含有对已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判断,这可以说是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中间也可能有对档案价值大小的判断),而对“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判断,按照《档案法》第二条对档案定义的规定,实际上也就是确定某些“档案”是否还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保管的判断,而这个判断的权力,按照上面的分析,应分别属于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不应该属于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对档案有无保存价值的鉴定,实际上是对档案的再鉴定。在由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划定档案范围的情况下,各级档案保管机构组织的档案鉴定,无疑是对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划定的档案范围的修正和审查。按照行政管理学的要求,作为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监督、指导对象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足不能也不应该对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的规定进行修正和审查的。这种修正和审查是有违行政管理学要求和行政管理原则的。或许有人会说,《档案法》中外未明确提出由档案保管机构进行档案鉴定,在实际工作中由各级档案局来组织鉴定不就可以避开这个矛盾了吗?我们认为这样做也是没有道理的。一是按照行政管理学中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作为执法部门的各级档案局对档案保管机构的“档案”组织鉴定是不合适的。二是在各级档案局对“档案”实施鉴定的情况下。作为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通过鉴定档案来修正自身划定的档案范围,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鉴定是经常性的工作,他们总不能对自身划定的档案范围经常修正吧?更何况作为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要修正自身的规定,也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并告之于公众,也不能经常性的想怎么修订就怎么修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省级以下的各级档案局如何开展鉴定工作?因为他们的鉴定也是对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的修正,也是下级对上级的审查。他们如何开展鉴定呢?总不能让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组织对全国、全省的档案进行鉴定吧?

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

的矛盾

《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这明确说明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不擅自销毁档案,开展“销毁档案”工作就是有法律依据和得到法律许町的。而档案法定定义却明确规定: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毫无疑问,在《档案法》所限定的范畴内的“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都是有用的。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有用的,那么何来要销毁的“档案”呢?另一方面,《档案法》既然规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销毁档案,就说明在立法者心目中实际存在着需要销毁的档案,如果没有需要销毁的档案,《档案法》也就没有必要强调“禁止擅自销毁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来销毁档案了。既然承认实际存在着需要销毁的档案,那么就等于承认实际当中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没有用的档案。销毁档案,实际上是鉴定档案上作的继续。只有鉴定出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才需要销毁。“销毁档案”工作的存在,说明有需要销毁的档案,有需要销毁的档案,就说明存在着没有价值的档案,而没有价值档案的存在,显然是与档案法定定义的“档案”相矛盾的.“销毁档案”成了依照《档案法》销毁《档案法》规定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了。

3 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的尴尬

“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实际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两个阶段,先鉴定出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然后销毁。在《档案法》中所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既然所有的档案都是有价值的,在正常情况下那就是不能进行销毁的,销毁档案本身无疑是对《档案法》的违背,这就便档案管理部门陷入了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既要依法开展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又不能对档案实施销毁。这种对销毁档案工作既要求开展,又无法开展的现实,就有可能造成档案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3.1 “销毁档案”工作的开展,会给档案保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尴尬。由于“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给档案保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尴尬,使他们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其一,档案保管部门(此处不包括档案馆)的尴尬和两难选择。按照《档案法》及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档案保管部门要对保管的档案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而档案在《档案法》中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这就会使档案保管部门对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对档案保管单位的鉴定人员来说,既要承认所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又要通过自己的鉴定找出对国家和社会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然后写出销毁报告,建议领导批准销毁;对档案保管单位的分管领导来说,也是左右为难,既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都是有价值的,分管领导对档案的销毁报告予以批准无疑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犯罪,而对档案的销毁报告不予以批准,又会使鉴定人员的鉴定工作流于形式,销毁档案工作无法开展,违反对档案开展鉴定和销毁工作的规定。在《档案法》的这种制度设计下,对鉴定人员和分管领导来说,使他们处在不开展销毁工作是违法,开展销毁工作又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大损失的现实矛盾中。他们该怎么行使销毁档案的职责呢?其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尴尬和两难选择。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和执法的职责,但在《档案法》现有的制度设计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各档案保管单位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监督、执法将会非常困难和尴尬。作为档案保管部门只要按照《档案法》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了销毁档案工作,没有擅自销毁档案,即使是由于故意或认识上的原因,出现了把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所谓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一起销毁的错误或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无法对这种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因为他们是依法按程序进行的销毁,档案保管单位对档案的销毁是享有权力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果对发现的这种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就是违法的行为。对这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知是错误或有害于社会的档案行为,却不能或无力查处和纠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档案执法部门,这种档案执法还有什么威力?保留这种执法权还有什么作用?我们知道在1996年之所以在修订《档案法》时,把档案执法权明确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对破坏档案、损坏档案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但实际情况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的销毁方面对保管单位故意或错误对档案进行销毁的行为无法处理,对已知的违法行为无权查处,查处本身就是违法,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的销毁方面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销毁档案”有可能会造成档案保管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销毁档案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一部分,是对鉴定档案结果的处理。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档案鉴定工作,本质上是人们在认识档案客观属性的基础上,对档案满足未来社会利用需要的预见、预测和评价,它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又由于“档案价值有个特点,就是它随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显现和实现,因此,当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要说相应的价值不能显露小来,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分析预测它所必须有的迹象和条件”。所以,不论我们如何精心挑选、精确鉴定档案,都可能使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被剔除销毁,特别是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对其的鉴定难度就更大,更容易错判。在这种认真开展档案鉴定难度较大,错误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面对不鉴定、销毁或随意鉴定、销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难以干预的现实,作为档案的保管部门,就有可能采取不作为的方式来减轻自身的工作且,减少工作失误。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有可能打着“销毁档案”难以避免错误的旗号,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难以查处的漏洞,滥用“销毁档案”的权力,操纵“销毁档案”工作,在“销毁档案”工作中,有意“顺便”销毁那些不利于自己或者对某些小团体、小集体不利的档案。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是不堪设想的。而且,如果确实发现这种现象,那么,现行的档案法规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是按照档案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销毁档案的,是在行使档案法规赋予的“销毁档案”的权力。最多也只能说是工作失误。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

4 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理性思考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鉴定档案”、“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在《档案

法》中是自相矛盾的、难以调和的,它们充满了悖论色彩。有学者指出:“‘档案可以销毁’命题在档案学理论上是语义悖论。”要解决和消除这一悖论,就需要对“鉴定档案”、“销毁档案”和档案法定定义进行探讨与思考,我们认为在这两者之间可能有一个是错误的,或者两者都有部分是错误的,要避免这些错误,消除这一悖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4.1 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档案法》规定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也就是说在《档案法》的范畴内不存在“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那么,存在不存在“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呢?假定《档案法》范畴内没有,那么,《档案法》范畴之外有没有呢?人们在对档案概念下定义时,因为时代背景、认识角度和表述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档案定义的表述上有差异,随之而来的对档案定义的争论也就很自然地不可避免。然而,有学者对诸多档案定义研究后认为:“迄今所有的档案定义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还有学者认为:“不管我们以文件、历史记录、信息还是其他上位概念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推论: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价值性是档案的一般属性,不存在没有价值的档案。如果以文件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那么我们就不难推断出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一定不是档案的结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说:档案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宝贵财富是不可能没有价值的。如果说,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而难以认同,那么在档案概念足以说明其不存在无保存价值的情况下,“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肯定是个错误的命题。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对于究竟存在不存在“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首先,看一下“保存”。可以说任何档案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保存”状态,不管是有意保存还是无意保存,根本就不存在不被保存的档案,就连它被销毁前的那一刹那仍然被保存着。当然保存的地点是有不同的,可以是保存在个人家里,也可能保存在办公室,也可能保存在档案室,也可能保存在档案馆。它说明了一点,就是不管档案有没有价值,它们从产生开始到损坏或销毁前就一直处在被保存状态下;其次,“档案的保存价值”。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就是档案价值,关于档案价值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看法,这里不具体探讨这个问题。就假定档案价值是客观的,那么档案的价值是由谁来认定呢?人们规定“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事实上,对于这种定义的“档案”有没有保存价值,是由人们挑选鉴定出来的。但是人们对档案鉴定,挑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却是“对档案满足未来社会利用需要的预见、预测和评价,它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这样被挑选出来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就深深地打上人为主观的烙印。既然档案的保存价值足人们挑选的结果,那么,这种档案反映的价值就不一定是客观的,它行定会出现错误。也就是说在人们挑选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中,旨定既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也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是由人们认识能力所决定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到档案所有的价值”。也许有人会说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根本就不是档案,是由人们选择的误差造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档案就不是客观事物了,而是人们主观挑选的产物。尽管挑选档案的标准可能是客观的(事实上挑选档案的标准仍然掺杂着人们主观认识的因素),但是挑选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客观的,可以说就是主观的。事实上,在“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定义下挑选鉴定出来的档案就是主观的产物。因为被挑选鉴定出来的所谓“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中,既有有保存价值档案,也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且那些被鉴定挑选排斥在档案之外的,也既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还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于“保存价值”来说,也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今天有保存价值并不等于说明天也有保存价值;今天认为没有保存价值的,也许明天又会认为有保存价值;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并不一定对个人有保存价值;对个人有保存价值的不一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这不用举例,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其三,档案足客观事物,档案一形成就是档案,档案价值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的。档案并不是由于人们认定其有保存价值才是档案的,档案不是人为的指定物。行文至此,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当然,这里不是在探讨档案定义,我们的观点也未必完全正确。事实上是否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已无关紧要,最起码存在着“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4.2 “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有人会说“鉴定档案”就是对档案进行鉴定,毫无疑问“鉴定档案”的对象就是档案,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然而,且慢,如果我们不把它与档案法定定义放在一起看是不会觉得有问题的。“鉴定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的矛盾就恰恰出在鉴定的对象上,正是因为承认鉴定的对象是档案,而档案法定定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它们之间才有矛盾,在《档案法》的范畴内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既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就不需要对其鉴定。“鉴定档案”也就失去了基础,那么“鉴定档案”的对象还是档案吗?另一方面,如果说“鉴定档案”剔除的都是“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档案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那么,“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肯定不是档案,但它不是档案又是什么呢?“鉴定档案”针对的是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它们又不是档案,“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明朗,“鉴定档案”似乎陷入‘种怪圈之中。对于“鉴定档案”对象不明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档案法定档案范畴内,如果把档案定位在“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不存在没有价值的档案”范围内,那么,“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明就是档案学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果,我们既坚持“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观点,又坚持“鉴定档案”的对象是档案,那么,这就是档案学中的无法解决的悖论。如果说“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是“档案”,那么,它又是什么呢?而且也名不副实。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篇4

一、档案鉴定工作在分管档案工作领导主持下,由卫生院(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汇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工作部门人员组成鉴定工作小组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二、按照国家关于各类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结合卫生院(医院)实际制定具体鉴定标准,经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作为鉴定档案价值、确定档案继续留存或销毁依据。

三、档案鉴定采取直接鉴定法,逐卷逐份(件)审查登记、确定档案继续留存或销毁。经鉴定,继续留存档案应当重新规范整理归档。

四、需销毁的档案须编制销毁清册和提交销毁报告(内容包括:立档单位、销毁档案所属年代、数量和内容、销毁理由等),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入销毁程序。

五、销毁档案须指定两人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注明“已销毁”的字样,监销人本人签字和载明销毁日期。

六、凡未经鉴定或不按规定擅自销毁档案的,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策理论与档案业务知识学习,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努力提高“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负责卫生院(医院)各门类、载体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研和利用工作。

三、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编写卫生院(医院)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等,建立好档案查阅和利用效果记录。

四、积极提供档案,为卫生院(医院)各项工作服务。服务思想要明确,服务态度要端正,熟悉室藏档案,及时准确提供档案。

五、负责卫生院(医院)业务部门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与业务培训工作。

六、及时贯彻上级机关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性文件,并结合卫生院(医院)实际,制定和完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制定档案工作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档案鉴定、销毁和移交制度 篇5

档案鉴定、销毁和移交制度

1.学校档案室应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关于档案鉴定的规定,认真做好档案的鉴定工作。

2.对超过保管期限,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可提出销毁意见,并填写销毁清册,报学校领导和上一级档案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销毁。

3.销毁时应指定二人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方可执行销毁。

4.档案专(兼)职人员因工作变动,需办移交手续时,应将全部档案材料清点后,交予新的负责档案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档案销毁制度 篇6

一、认真执行档案销毁原则,坚持档案销毁标准,按照档案保管期限表规定的标准,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销毁。

二、档案销毁前,要经过档案销毁鉴定领导小组对其准备销毁的档案进行统一鉴定,并提出销毁意见。

三、凡是需销毁的档案,须编制销毁清单,同时要提出销毁档案内容分析报告。销毁清单永久保存。

四、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凡准备销毁的档案,经办公室领导审查后,由主管行长批准方可销毁。

五、销毁档案时,要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档案遗失或泄密。销毁会计档案,还要有同级财政、审计部门派人监销。对销毁的档案要在销毁清单上标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监销人要在销毁清单上签名盖章,并将销毁情况报告领导。

档案借阅复印制度

一、档案借阅

(一)、凡本行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须填写查阅档案登记表。

(二)、利用者应在指定地点阅档,遵守档案保管和保密制度。

(三)、查阅永久保存的档案,均不得借出档案室,确因工作需要,要经办公室主任批准;短期保存的档案,原则上也不得借出档案室,但因需要,要经档案室负责人同意。凡借出的档案,要严格履行手续,永久、长期案卷要当日借、当日还,不过夜;短期案卷最迟不得超过三天。

(四)、查阅党委会议记录,须经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批准。行务会议、行长办公室会议记录须办公室主任批准,由档案员按指定内容调出,查阅人员不得随意翻阅案卷。

(五)、借阅档案,不准损坏、不得任意删改、涂写、拆卷。要保证案卷完整无损。如:发现涂改、拆页等或丢失、泄密,造成严重后果者,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或按《中国光大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二、对外部查阅档案

(一)、凡外单位来本机关档案室查阅档案者,需持有单位介绍信及工作证,并有正当理由方可查阅。

(二)、利用者应认真遵守本机关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

(三)、利用者应在指定地点阅档,谢绝借出。

三、档案复印

(一)、查阅摘录或复印的重要文件,须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并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用后限期退回。

(二)、凡中共中央、国务院,省级绝密、机密和尚未公开的文件、材料,一律不得复制或翻印。

数字档案销毁方法及制度研究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字档案在档案管理中越来越占据主要的地位, 数字档案的销毁方法及销毁制度也是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学习新方法, 掌握有效的数字档案的管理方法, 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对待销毁档案进行妥善处理, 并且要形成相应的制度, 指导销毁工作, 保护档案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修正) 》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 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数字档案要销毁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可以销毁的档案, 并且是安全销毁。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个是数字档案的销毁方法, 另一个就是销毁制度。

一、销毁数字档案的方法

数字档案的载体主要是计算机硬盘, 移动硬盘或光碟等其他形式的数字格式的存储设备。这些载体主要是电子设备, 档案的销毁与保密有其特殊性, 对它的销毁方法也较为特殊。销毁数字档案不仅仅是把电脑或其他形式的存储器中的内容删除, 还要防止敏感数据外泄。

1、通过软件销毁磁盘数据

一般采取删除分区等操作来清除磁盘数据, 但用这种方式删除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把数据恢复出来。如果通过DBAN擦除工具对硬盘擦除可以有效的销毁磁盘数据, 无法通过数据恢复软件恢复数据。DBAN的工作原理便是反复地在同一磁区上写入无意义的数据, 从而把数据还原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由于只要在Windows下就永远无法完全删除磁盘的内容, 因此磁盘删除工具都会以使用Linux平台为前提。另外还有覆写法和消磁法可以对数字档案进行销毁。这些方法要根据数字档案的具体形式采取相应的方法。

经过软件销毁方式销毁数字档案内容后, 电脑硬盘和U盘等存储设备可以循环使用, 前提是销毁秘密级的档案。因为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恢复已经删除的文件, 有可能导致文件泄密。

2、销毁硬件

数据硬销毁是指采用物理破坏或化学腐蚀的方法把记录涉密数据的物理载体完全破坏掉,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露问题的销毁方式。数据硬销毁可分为物理销毁和化学销毁两种方式。物理销毁又可分为消磁, 熔炉中焚化、熔炼, 借助外力粉碎, 研磨磁盘表面等方法。

硬件销毁是一种较长度的销毁方式, 它可以有效的阻止通过恢复技术窃密。

二、有关数字档案销毁制度的一点个人想法

1、制定数据档案销毁的相关法规制度和操作指南。

2、根据档案的不同保管期限, 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数字档案, 重新进行审查, 做出鉴定, 提出存毁意见。

3、经鉴定, 对已失去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 需要销毁的, 由鉴定小组提出意见, 编造销毁清册。

4、档案鉴定小组将数字档案鉴定工作情况写成报告, 连同数字档案销毁清册, 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同意, 在档案管理系统删除相关数据。

5、数字档案销毁清册要永久保存。

6、严禁任何人, 任何部门擅自销毁各类数字档案。

7、对与本地和远程的数据是否需要制定不同的销毁策略。

8、对机密档案销毁要保证全程有工作人员和视频同步监控, 监控材料与销毁清册一并保存。

9、涉及机密档案销毁的硬件销毁要有专门的销毁场所和设备, 保证彻底销毁。

数字档案是随着电脑普及产生的新的档案存储与管理形式, 对这种新形式的档案管理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这样才可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字档案在档案管理中越来越占据主要的地位, 数字档案的销毁方法及销毁制度, 也是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学习新方法, 掌握有效的数字档案的管理方法, 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对待销毁档案进行妥善处理, 并且要形成相应的制度, 指导销毁工作, 保护档案安全。

上一篇:建筑工程公司三级资质下一篇:大学体育课总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