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价值鉴定

2024-06-09

档案价值鉴定(共12篇)

档案价值鉴定 篇1

随着档案价值鉴定形式的拓展与广义档案鉴定的出现, 使得原本明确的档案鉴定学的研究对象变得相对复杂, 增加了档案价值鉴定的难度, 也无形地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因素, 以探讨科学有效的档案价值鉴定方法。

一、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档案价值鉴定是有据可依的, 其主要依据是由相关档案管理单位建立并实行的鉴定标准。1987 年l2 月4 日国家档案局颁发的 《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便是鉴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通常讲, 档案价值鉴定以其实用价值作为依据。从分类上具体地讲, 档案价值应包含档案的历史价值、实际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所谓历史价值是指它能够记载历史, 以供后人参考;实际参考价值是指档案对人们实际生活和活动的参考、启发。收藏价值是指某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观赏的价值, 而且这种价值随着时间推移价值不断增加。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 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必须有条理、有组织地进行。一般情况下, 由领导、档案鉴定专业人员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的档案鉴定小组负责, 同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流程, 办好相关的手续, 要谨慎对待该项工作,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务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不可随意敷衍了事。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核心思想应是“改善”而不是“删除”, 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保存和妥善保管有价值的档案, 然后才是找出无价值的档案进行删除和销毁。删除和销毁档案务必严谨, 抱着科学的态度进行, 同时要严格按照流程, 参考他人意见。删除建国以前的重要档案, 除了相关领导同意签字外, 还需要申报国家档案局获得批准方可进行。不得擅自进行档案的删除和销毁。在销毁工作进行时务必注意保密工作, 需要有专人进行监督, 监督人需要实名签字, 并记录销毁的具体时间地点。

二、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因素

(一) 思想保守。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 档案人员往往害怕承担相关责任。与其他档案工作相比, 档案的删除和销毁工作责任更大。如不进行删除, 虽然影响档案整体质量, 但档案依然存在;如果进行删除, 万一处理错误, 责任重大。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这种过于保守的思想, 会影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质量。加之其工作难度较大, 鉴定标准存在局限性和模糊性, 使工作人员在具体开展工作时不敢下手, 怕承担相关责任。许多主管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领导也存在思想过于保守的缺点, 不敢签字, 不敢承担责任。

(二) 鉴定程序冗余。档案价值鉴定的程序冗余, 是影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开展前, 档案工作人员首先, 要进行整理, 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人力、物力;其次, 档案整理完成后, 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鉴定小组, 对所需要鉴定的档案一份一份地查看;再次, 如有超出档案存档期限的档案, 处理手续复杂繁琐, 并需要相关专业人员才行。

(三) 鉴定标准模糊。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实质是判断档案的实际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和保存价值, 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删除不重要或到期的档案, 妥善保管重要档案。该工作有据可依, 主要参考国家档案局所发布的《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但这些规定主要指的是文书档案, 对于科技档案、基建设备档案、生产档案、合同管理档案等, 规定较为模糊, 有的甚至没有。这显然给档案鉴定工作带来了不便, 使档案工作者在鉴定工作中无依据可以参考, 无从下手。而当前所依据的国家档案局发布的规定, 是在1987 年制定的, 距离当前年限较远, 随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新事物和新问题的不断产生, 上述规定体现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对于许多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难以解决, 或者解释过于牵强, 给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三、档案价值鉴定的方法

(一) 选择关键性的业务活动节点。档案文件的形成和流转是有规律可寻的, 档案鉴定人员为了明确某一职能业务活动的关键节点处, 并为指明“节点”形成和积累的“文件清单”, 必须深入掌握本单位的各项业务职能活动的特性与规律。信息管理系统中, 需在根本上保证档案资源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的质量要求, 才能方便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文件形成的检查和积累情况。确定关键性业务活动节点可以说是实现档案价值鉴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前提, 也是体现档案管理中超前管理的思想。

(二) 定期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格及相关文件处理表。档案价值鉴定需要参考相关的规定和依据,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在确保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高效率的同时, 提高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档案保管期限表格及相关文件处理表格的质量, 主要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对相关档案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文化程度和工作态度等。

(三) 对“弹性”原理的有效应用。传统观念中, “弹性”原理往往指的是“就高不就低”, 而当前的档案价值鉴定中的“弹性”原理, 往往指的是“就低不就高”, 对在短时间无法确定保管具体时限的档案, 先按最低的保存期进行保存, 在保存期到后再进行重新的鉴定和判断, 再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保存。档案价值鉴定中的“价值三元组”的新方法, 可以作为提高我国档案价值鉴定水平的参考方法。这种方法阐释了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的3 个重要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此, 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做到相互兼顾, 才能提高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若干关键性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09

[2] .贾丽丽.阴宏光.浅谈档案价值鉴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档案, 2007.03

档案价值鉴定 篇2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1

团员是共青团的一分子,大学生团员是共青团的中坚力量。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生力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坚持与俱进,应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要争高分,政治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思想政治方面,上学期我被评为党课优秀学员,在党课学习期间,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在无比叹服的同时深受鼓舞和教育,这不仅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通过学习,我学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怎样履行党员的义务。使我对党的认识理解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课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入党积极分子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在人前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

在工作方面,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也为了寻找一次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在大一,我报名参加了学部勤工部的工作。两个学期的活动,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也学会了与别人交流的一些方法。与他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沟通。所以在班集体中,我虽不是班委,但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在学生会两年来,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工作、学习,我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起来。

在学习方面,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积极上进,努力进取,在期末院考的时候我以较高分数名列前茅。平时我不旷课,不迟到,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除了学好学校开设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外,还经常通过其他途径拓展我的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各方面知识均衡发展。作为一名理科生,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人文方面的修养还很低,于是有意识的通过阅读、听讲座、上选修课等途径弥补。通过努力,我去年获院乙等奖学金。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把学到的党的基本知识具体体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对学习刻苦努力,对工作有创新精神,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全心全意地为同学和他人服务,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2

时光如梭,转眼短暂的高中生涯即将逝去,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在此,我写了一份高中毕业生自我鉴定,也为自己这三年来的高中生活做个评价。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达标擅打篮球,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为人随和,与同学相处融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交际面,让我有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交际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事原则。

今天回顾三年来的中学生活,做自我鉴定及评价。我对自己三年来获得的成绩自豪,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缺陷。例如,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自我思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满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3

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化学学科的夏令营和竞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

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高一时曾成功地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在全校性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爱好书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曾在高二年学校组织的“迎香港回归书法现场表演赛”中获三等奖,我创作的黑板报也曾在学校举办的黑板报设计比赛中获优秀奖。

我爱好文学,先后担任《青年文学报》和《南国诗报》的特约记者和撰稿人,一些文学作品也曾在报上发表。高一、高二年时,我还在课余时间里担任校图书管理员。课外知识丰富,曾在高二下学期学校举办的“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在体育方面,我爱好球类运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年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了男子乙组跳高比赛第三名。高二年时,我参加校健美体操队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获得了团体第五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鉴定。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4

四年的大学生活收获颇多,鉴定如下:

一、思想情况

在思想上我积极求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生活中真诚的热心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工作情况

身为班级班干部的我,使我对集体的责任感意识加强了许多。在工作期间,我始终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遇到利益冲突的问题我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20__年参加“华侨大学境内外生羽毛球赛”中荣获第二名。

三、学习情况

“为明天做准备,不要为今天后悔”,这是我学习的座右铭,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我先是自己独立思考,如果自己解决不了我便会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大学期间,我学习用功刻苦,成绩优异,三年连获华侨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多次参加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展览并获奖,如:在2012年作品《临鹊华秋》荣获“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第九届艺术节”铜奖。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Photoshop、CorelDRAW、llustrator、Office等软件来充实自己,并在学校得到了肯定,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生活情况

生活中,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以宽容为本。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我们宿舍四人为一家,心心相连,在20__年5月份华侨大学第九届学生社区文化节“我的小家我做主——宿舍装饰大赛”中我们宿舍荣获全校的奖项——创意奖。在生活中,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对待事情过于认真,以至于一些事情复杂化,需要适度才好。

现在我拥有年轻和知识,我可以用热情和活力,自信和学识来克服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管理能力去完成今后的美丽人生!

个人档案自我鉴定5

光阴似箭,高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高中三年均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我严于律己,进取心强,报名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高中三年均被评为校三好生,并于高二年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鉴定,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次取得文科一、二名的好成绩,并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竞赛班,努力为校争光。荣获省第六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厦门赛区三等奖,在高三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福建省三等奖,全国优胜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曾在年段书法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中获奖。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档案价值鉴定 篇3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 档案鉴定 主体 客体

一.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现象分析--矛盾的提出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各类组织和有关人物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然而,档案鉴定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重要且难度大较繁琐的工作,当今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试图从这一悖论的视角,提炼剖析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矛盾现象,试图将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引向更深的层面.旨在帮助认清矛盾、引导从根源上改进,促进档案鉴定工作的发展。经分析,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矛盾:(1)档案价值鉴定内涵中的''时间差''矛盾[1 ],这种矛盾存在的原因是档案价值鉴定只能在档案价值实现之后进行,档案价值鉴定是一种预测档案在未来的价值的行为,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空界限,而形成了''时间差''上的矛盾;(2)档案鉴定标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标准要求的"统一性"与实际标准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矛盾的双方;(3)档案价值鉴定标准过高与过低的矛盾,即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过于保守,把标准设的太低,易使无用档案的数量增加。相反,有的人却过于激进,把标准设的太过高,则易导致重要的档案被毁;(4)档案价值鉴定主体矛盾,这个矛盾具体表现在档案价值鉴定主体单一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矛盾[ 2],即档案鉴定的主体是单一的档案工作人员,而不是真正的利用者,也没有业务人员的参加,而且,在单一的档案工作人员中,也存在着生理、心理、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能力、综合素质的高低等方面的个体差异;(5)档案价值鉴定主体与档案价值本身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不精与档案客体信息复杂之间的矛盾和档案鉴定主体的主观性与档案价值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调和矛盾的关键[3];(6)档案本身存在的矛盾,档案本身作为一种事物也存在矛盾,即档案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数与量的矛盾是种表象,是由于其他更深层次的矛盾没能得到调和而导致的,只要调和好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必然得到缓解。

二.途径思路重塑--矛盾的辩证

矛盾分析方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为推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应坚持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双管齐下,并以抓档案工作者为重点。

(一)档案价值鉴定中的两点论

从客观因素上分析改进档案价值鉴定的途径如下:(1)坚持加强档案鉴定理论研究,科学指导实践。档案鉴定工作必须要做到不仅从实际出发研究分析档案工作的现状,还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的视角研究发展趋势,要懂得审时度势,用创新型思维探索档案鉴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并且抓住机遇,制定相应的对策,正确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划分档案的保管期限,使其更具科学性,同时,应加强研究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4];(2)遵循档案价值的形成与实现规律,加快构建一套完善的一般标准与特殊标准相结合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科学制定符合规律和实践的一般标准是整个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的基础,除了实践标准外,还应开发与运用特殊标准,而特殊标准又包括理论性鉴定标准和技术性鉴定标准[5];(3)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具体包括档案工作部门内部的工作规章制度以及配套的法律,考勤,评价制度,只有在良好齐全的配套制度的支持下,档案价值鉴定才能真正的得到较明显的飞跃;(4)优化档案工作人员质量与结构,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档案价值鉴定人才,首先,提高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关键,使其成为掌握规范、标准和现代技术,扩大档案馆工作人员年龄跨度,防止年龄结构老龄化,缺乏活力的现象;(5)优化馆藏势质量与结构,去粗存精,即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档案收集阶段始终严格保证档案质量,必须把管期限划定不准确、重复文件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积极地深层的地开发馆藏信息资源。

从主观因素上讲完善档案价值鉴定的途径如下:(1)引导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价值鉴定观念转型,引导其积极树立馆藏精练意识、成本意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和责任共担、配合协作的意识;(2)激励与惩处相结合,消减档案工作人员的畏难情绪和过分保守的工作惯性,建立激励机制与惩处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与警惕性,从而相应缓解一味畏难或者过于保守的弊端;(3)加强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国内、国际交流力度,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为各部门提供相关档案参考,编研有价值的制度、方案、沿革事记年鉴及专题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从而强化各部门人员的档案意识,开展宣传和组织交流活动,使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重点论

矛盾分析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五个矛盾现象中档案价值鉴定主体之间单一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矛盾、档案价值鉴定主体与档案价值本身之间的矛盾都是与档案鉴定主体有关。因此,本文以抓档案鉴定工作主体为重点:(1)重视专业的档案鉴定人才的培训,设立相关档案鉴定资格认证考试,专业的档案鉴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使其成为掌握规范、标准和现代技术、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水平的人,具体可以采取设立相关档案鉴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按需求定期优质地选拔培养相关人才;(2)采取严格的档案人才的聘用制度。相关部门可根据对档案人才的实际需求,定期在已取得相关资格或者学历的人中,选拔专业的人才,胜任档案工作;(3)在档案机构或者档案部门中,走依法管理之路,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具体包括一般工作规章制度、奖励机制、惩处机制以及相关法制,为档案工作者创造一个有功必赏,有错当惩,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6]。

参考文献:

[1]杨妙灯.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思考[J]. 兰台世界,2009(16),40-31.

[2]巩霖.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J]. 山东档案, 2009(3),18.

[3]何芬. 档案价值鉴定中的矛盾现象分析[J].云南档案,2010( 3),27-29.

[4]李娇. 浅议档案鉴定理论中的档案价值鉴定[J]. 湖北档案, 2010(5),10-12.

[5陈妍,浅谈档案价值鉴定[J].山东档案,2014(2),12-13.

高校档案价值鉴定研究 篇4

一、高校档案价值鉴定存在的问题

1. 档案数量增长与档案馆 (室) 压力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高校档案在数量上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类别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增长远远超出了高校档案馆 (室) 的库容能力, 有些高校的档案馆室面积将难以为继。形成这一局面, 一方面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虚胖成分”在内, 由此造成馆 (室) 藏“水分”较多, 储存空间紧张。

2. 高校馆 (室) 藏结构缺陷、保管期限划分不准及没有划分保管级别等问题。

有些高校档案馆 (室) , 以纸质文书档案居多, 声像载体档案少;归档的案卷不同程度地存在保管期限划不准, 尤以长期、永久保管居多 (保管期限宜长不宜短造成) ;在永久保存的档案中, 珍贵的和一般的同等对待。

3. 多数高校档案馆 (室) 在档案鉴定方面存在如下状态:

(1) 光存不鉴, 鉴而不销。有的档案员工作几十年, 到退休都没有做过鉴定销毁工作。有的高校虽做过到期档案鉴定工作, 但剔除的材料都“暂存”, 不敢处置, 更不愿销毁, 怕担责任。 (2) 等待观望。上级没有指示或通知, 不敢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4.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中的问题。

(1) 多数高校没有把鉴定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没有列入工作内容, 也就谈不上组织实施。 (2) 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价值鉴定机构, 没有专门从事档案价值鉴定的人员, 更缺乏对档案人员鉴定专业知识的培训。有些高校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兼职多, 变动多, 非档案专业人员多。而鉴定工作又由有关人员兼任或临时抽调基层档案人员或动员全体人员完成, 这种不科学的工作模式, 必定导致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不规范、不正常开展。

5. 档案价值鉴定存在误区和认识不到位。

(1) 误区:高校的文件形成与管理部门认为, 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部门的事, 既然要求文件材料“齐全、完整”, 于是就把所有文件材料都立卷归档, 交给档案部门。而档案部门又对文件形成、管理部门职能缺乏了解, 缺少沟通, 为了保持文件间的历史联系, 档案部门只好全部接受, 至于鉴定, 只能到期满再说。 (2) 认识不到位:高校的文件形成者和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档案人员, 没有认识到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决定中第一个关键性决定, 是所有决定得以产生的基础, 更没有认识到鉴定也是档案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并贯穿全过程。

二、做好高校档案价值鉴定的对策

1. 加强法制建设, 使高校档案鉴定工作由“软档” (可做可不做) 变为“硬档” (必须按期开展) 。

(1) 高校要制定完善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要依据新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第27号令) 和《高等学校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结合本校实际, 编制适合本校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立卷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作为各自学校的鉴定标准。 (2) 制定鉴定工作规划和计划。在高校档案馆 (室) 的发展规划中, 要对调整馆 (室) 藏结构、关于永久档案的分级鉴定、开放划控及上网信息鉴定等做全面安排, 制定分阶段实施的计划, 以消除工作障碍, 促进鉴定工作。 (3) 高校要采取措施, 建立鉴定工作组织, 落实工作人员并做明确分工, 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档案鉴定工作。

2. 高校档案部门要宣传档案价值鉴定的作用。

(1) 鉴定在档案形成中有重要作用。高校档案馆 (室) 的档案是按一定的标准经过鉴定保存起来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 如果没有鉴定工作, 所有文件都不能成为档案。因此, 档案鉴定应放在档案工作的首要位置上。 (2) 鉴定是档案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并贯穿档案管理的其他业务环节之中。文件能否成为档案, 先要通过鉴定。文件被确定为档案, 才会产生其他管理业务。在高校, 档案保管期满之后, 是续存还是剔除销毁, 也要通过鉴定。所以说, 鉴定是档案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并贯穿全过程。 (3) 鉴定工作是对现代文件系统进行监控管理的必要手段, 以实现对失去效用文件的淘汰和档案的选留, 对具有档案价值的文件质量和使用范围进行监控。 (4) 鉴定工作是适应不断进行的、改革过程中机构和人员变动的必要措施。改革带来的机构、人员变动和精简, 庞杂档案造成管理问题, 甚至有的部门将多年积压的档案材料“打包”交给档案部门。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迫切需要开展鉴定工作。

3. 建立高素质的档案鉴定队伍。

开展鉴定工作以“人才”为本,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基地, 更要以战略眼光建设鉴定队伍。 (1) 培养并建立高校档案鉴定专家, 实行档案鉴定人员的鉴定工作职业化或资格化。我国还没有实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可否从档案鉴定人员开始, 实行鉴定工作职业化或资格化, 培养一批具有档案鉴定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 这样不仅解决档案价值鉴定问题, 还可以解决档案开放的鉴定问题等, 可以为我国实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摸索出经验。 (2) 在高校的档案专业本科生、双学位生或研究生中培养鉴定专业人才, 供高校和其他单位档案机构录用。由于鉴定在档案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设立档案专业的高校, 应将档案鉴定学列为重要专业课。还要增加电子文件鉴定与控制管理的有关课程, 以适应电子档案发展的需要。 (3) 高校要在档案人员中大力开展档案鉴定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高校要鼓励档案人员参与网络学习或其他形式的培训、研讨等。

4. 及时开展鉴定工作。

(1) 初始鉴定。文件价值初始鉴定由文件形成使用与管理部门负责, 依据归档范围, 主要确定“归档”与“不归档”, 划定文件密级与使用范围, 确保归档文件完整、真实和载录质量。 (2) 归档鉴定。该项鉴定由文件形成者或管理者与档案人员共同进行, 审定归档文件, 依据鉴定标准和实际情况划定所归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鉴定的初步结论先后由形成单位和档案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 (3) 保管到期档案的鉴定。鉴定时, 要对短期档案所在全宗的永久档案和长期档案浏览, 联系起来鉴定, 就是从全宗的角度和历史价值审查短期档案的保存价值, 而不是孤立地对每份短期档案翻看。 (4) 对永久档案实行分级鉴定保管。《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 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高校可用直接鉴定法从科学保管和管理效益角度区分档案保管级别, 永久档案不涉及销毁风险, 在鉴定中或许将发现其中大批没有任何保存价值或降低保管期限的材料, 从而解决馆藏“虚胖”、“空耗”问题。 (5) 做好电子档案的前置鉴定和技术鉴定。电子文件由于其易改易逝, 因此在电子文件管理中, 鉴定工作位置迁移至电子信息系统的源头, 电子文件系统设计时就要在前端设置鉴定识别程序。电子档案除了内容鉴定还要进行技术鉴定, 以确认电子档案能否保存并提供今后长期利用。

5. 创新档案鉴定理念。

(1) 确定文件保存数值标准, 树立“精品”思想, 严格控制档案数量。在我国, 大约50%以上的文件都作为永久档案保存, 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只把5%以下的文件作为档案永久保存。相比之下, 我国档案保存过多, 特别是在今后文件激增的情况下, 50%的文件转化为永久档案保存, 档案馆将不胜其荷。高校档案必须树立“精品”意识, 可否将永久档案控制在20-25%, 使保存的档案质优而精良, 而不是“玉石混杂”。 (2) 允许高校鉴定者在鉴定档案时存在一定的误鉴率, 给鉴定者以宽松的外部环境。规定误鉴率, 可以减轻鉴定人员的思想压力, 使他们在鉴定档案价值时, 放开手脚,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做好鉴定工作。美国规定, 档案工作者在进行鉴定工作时, 误鉴率为7%, 这值得我们借鉴。 (3) 档案的室藏和外存理念。国家文物分散各处, 但国家的《文物法》以及国家文物的统一鉴定标准能确定文物的权属和文物等级从而得到保护。高校档案如能采取馆室藏 (内存) 和外存 (短期保管的档案由各部门保存) 监管, 实施统一的国家鉴定标准, 也许能使高校档案馆 (室) 减少库存量, 不至于造成难以为继, 也就减轻了档案馆 (室) 鉴定压力。

鉴定与收集、拒绝与销毁相伴相随。通过鉴定, 高校档案人员包括文件形成者和文件管理人员决定了谁将在未来受到关注, 谁将会销声匿迹, 因此做好高校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非同一般。

摘要:本文就高校档案价值鉴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档案,价值鉴定

参考文献

[1]陈兆祦.档案管理学基础[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葛荷英.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2.

[3]迟占亚.关于档案鉴定的几点思考[EB/OL].http://dangan.jicui.com

档案鉴定小组职责 篇5

档案鉴定小组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档案工作指示、规定和办法等;

二、编制和修订公司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三、确定鉴定的原则和方法,并督促、指导和检查档案立卷部门对项目档案材料进行完整、系统、正确的立卷归档;

四、定期对到期档案进行鉴定;

五、提出无保存价值档案的目录并写出鉴定报告经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将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剔除销毁;

小议文书档案鉴定工作 篇6

一、现阶段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需鉴定数量浩大

其产生原因为:

1进馆档案质量不高。由于种种原因,档案界一直对馆藏量津津乐道,衡量档案馆的规模以及达标升级,馆藏量均为主要条件之一,丰富馆藏成为各档案馆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增加馆藏之际,一些不具进馆价值的档案也悄然入馆。因此,档案馆需要鉴定的已不仅仅是到期档案,还有大部分冠以长期、永久之名,却无实际保存价值的档案。

2档案馆未做到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鉴定工作,导致需要鉴定的档案与日俱增。在库房不紧张的情况下,鉴定工作并不十分迫切,况且鉴定工作费时费力,又难见成效,因此档案馆未将鉴定工作放到应有位置,致使鉴定负担越来越重。

(二)鉴定程序复杂

目前,档案采取的是案卷装订的方法,分厚卷皮及子母卷和小卷皮两种。具体鉴定时,卷中若有不符合保管期限的文件,处理手续十分繁琐即,一是拆卷。将不需要继续留存的文件剔出,并在卷内文件目录上注明;如剔除文件较多,则需要重新抄写卷内文件目录,然后再重新组卷。二是调整档号。保管期限的调整、案卷的变化,需要重新编排档号才能保证管理和利用。三是调整检索工具。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都需作相应调整、更改。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操作,令工作人员望而却步。

(三)鉴定标准难以掌握

文书档案的鉴定,不同于专业档案,如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五年、十五年、二十五年、永久等几个级别,期限划分得较明确,鉴定时便于操作。文书档案内容庞杂,涉及面广,价值不易确定,在鉴定时困难较大。目前,鉴定标准依据的是1987年颁布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此保管期限表虽在多年的文书档案立卷、接收、鉴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证明,在保管期限的划分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不便于鉴定人员操作,影响了鉴定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注重进馆质量,少一些无价值档案进馆

从某种义上讲,档案在进馆之前,已多次涉及到鉴定工作。一是档案室人员在立卷、确定保管期限时的筛选、鉴定;二是档案指导部门定期对案卷质量检查时涉及到鉴定;三是档案馆接收之前对案卷进行的检查。在这三个鉴定环节中,立卷鉴定环节是确保案卷质量的关键,档案局馆的指导、检查是进一步保障。因此为保证档案进馆质量,应提高立卷人员业务素质,在立卷环节就使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在指导检查环节,应将案卷质量作为重点之一,及时监督立卷人员改正问题;在档案馆接收前的检查环节,更应当注重档案内在质量,特别是保管期限划分正确与否,将无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解决在进馆之前。

(二)改进立卷方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传统的立卷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利于档案的鉴定上文已有所涉及。改革立卷方式,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已是势在必行。以件为单位组卷并辅助以计算机管理的立卷方法,虽处于尝试阶段,仅其便于随时剔除无保存价值文件的优势就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立卷方式在鉴定时,如剔除某份文件,可不必考虑拆卷这一棘手问题。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在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改革现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便于鉴定操作

当前鉴定工件依据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诸多对鉴定工作不利之处,应进行必要的改革。一是调整不合理的保管期限,如原保管期限表中,组织关系介绍信、下级报送文件、上级下发文件、提案类等文件,保管期限劃分偏高,进馆后多数无人问津,占据了库房,又为鉴定工作增添了负担。二是从档案馆角度制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如果仅从一个单位角度划定保管期限,必然会导致档案馆各全宗档案的重复,影响档案鉴定工作。如干部任免、各类审批表、下级单位报送的年度以上的报表等,涉及单位都要移交进馆。这些问题如不在立卷划定保管期限时解决,进馆后依靠档案馆鉴定剔除,难度相当大。三是保管期限划定尽量明确。只有短期、长期、永久界定保管期限,在鉴定时不易掌握。如长期为16-50年,跨越年度如此之大,令鉴定人员无所适从。

(四)在档案馆设立鉴定机构,由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鉴定工作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篇7

一、什么是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鉴”字, 最早是铜镜子的意思, 后又引申为仔细查看、鉴别的意思。广义上的鉴定, 是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事物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而在不同行业, 它又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应该区别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即“档案鉴定”与“档案价值鉴定”。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区别于判定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 通常所说的档案业务工作是指后者 (即档案价值鉴定) , 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因档案具有凭证作用与情报作用, 表现出对机关和社会的有用性和有用程度。档案鉴定是对价值的评价和预测。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从整个社会当前和长远利用档案的需要出发, 根据统一的鉴定原则和标准, 来判定档案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从而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 把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妥善保存起来, 选出不需要保存和已过保管期限的档案予以销毁。从这个意义上讲, 档案鉴定工作, 就是“去粗取精”, 决定档案存毁的工作。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目的, 在于正确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档案鉴定工作中, 剔除并销毁不需保存的档案虽是工作内容之一, 但不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 在进行鉴定工作的时候, 着眼点应首先放在哪些档案应当妥善保存下来, 其次才是确定哪些档案失去保存价值需要销毁。只有分清主次, 才能做好鉴定工作。

档案是党和国家活动的原始记录, 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是从整体上说的。具体到每一份文件、每个案卷, 是否都是重要的, 是否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 它们之间就会有区别了。有的档案价值可能大一些, 有的小一些, 甚至有一些档案可能没有什么价值, 有的过去有价值而现在已失去保存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还一视同仁, “玉石不分”地都保存下来, 不利于对档案的提供利用和科学管理。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档案的数量与日俱增, 一个中等机关, 一年可以形成几百卷档案材料。一个大机关, 每年可以形成上千卷档案材料。日积月累下去, 如果全部都保存下来, 将会给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档案本身始终存在着精练下庞杂、有用与无用的矛盾, 促使档案由庞杂向精练转化, 以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制定档案鉴定的有关标准, 包括单位行规定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

2.具体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有用性及有用程度, 确定其保管期限。

3.剔除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的档案, 按规定进行销毁或做相应的处理。

三、档案价值鉴定的意义

(一) 便于发挥档案的作用

我们保管档案, 进行各项业务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 把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不鉴定, 把大量已失去保存价值和本来就没有什么保存价值的档案, 同有价值或有重要价值的档案混杂在一起, 臃肿庞杂, 真正有价值的重要档案被大量无价值的档案所淹没。有时查找一份档案文件, 犹如“沙里淘金”, 给提供利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反之, 我们通过鉴定工作, 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 剔除无价值的档案, 把有价值的档案管好, 利用时就可以按照利用者的需求及时查找出来, 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 便于档案的安全保管

如果不鉴定, 把大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有价值的档案一起保管, 不仅在人力、物力上造成浪费, 而且妨碍有价值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改善, 影响档案的安全保管。通过鉴定工作, 分清主次, 对价值大的档案, 给予良好的保管条件, 尽可能延长档案的寿命, 维护它的安全。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剔除销毁, 能腾出库房和装具来妥善保管有价值的档案。

(三) 便于应付突然事变

所谓“突然事变”, 主要是指战争、火灾、水灾、地震等天灾人祸。如果不搞好鉴定工作, 档案材料主次不清, 数量庞大, 遇到突然事变时由于心中无数, 就会束手无策, 不易及时抢救和转移档案材料。只有经过鉴定, 区分了档案材料的主次, 一遇突然事件, 才能及时、迅速地将重要档案抢救和转移。

(四) 档案价值鉴定是决定档案生死存亡的基本手段

档案价值鉴定不同于档案管理中的其他业务环节, 其他业务环节往往只是档案的移位或保管体系的变化, 而鉴定却是决定档案的命运, 涉及“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档案多为孤本, 有的十分珍贵, 如果错误销毁了有价值的档案, 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担当的特殊使命, 使其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核心, 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其他各环节的开展, 而且这项工作又存在于立卷、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之中, 所以它也是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

摘要: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 (生死存亡) 的工作。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 是档案馆 (室) 的一项专门业务, 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档案鉴定过程中的价值悖论 篇8

在档案鉴定的工作中, 有两项指标要判断, 一个是档案的真伪, 另一个是档案的生命周期。对于档案的真伪, 要进行定性的评估, 如果是伪档案, 应该合理处理之, 不要继续进行管理。至于档案的生命周期, 要进行定量的评估, 如何评估, 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但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分析开始阶段, 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也有着特别的作用。下文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中存在的悖论进行分类分析。

1 年代方面的档案价值悖论

档案价值的年代悖论, 主要是由于档案自身复杂性导致的, 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档案的复杂性。我们知道, 不同的档案来自不同的文件, 也就是说, 文件是由各种文件从各种渠道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可不是狭义的纸质文件, 而是指广义的文件, 可以是一维的文本, 也可是以二维的图表, 或者三维的视频或音频, 总之是各种形式的材料。档案和文件的关系, 只是同一个事物, 在不同的时空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所以说, 这两个事物是有共性的, 也是有实用性的, 从文件到档案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这个运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当信息内容转换时, 在时效性、价值观和系统观方面来说, 档案需要对文件不断地进行评估, 抛弃糟粕, 保留精华。所以工作是复杂的。另外, 从空间来讲, 文件是离散的, 档案需要将文件进行一个逻辑理顺, 将离散的内容变为线性的信息内容。因此, 文件就是档案的来源, 档案是文件的终点;文件是档案的基础, 档案是文件的复杂升华。所以, 也可以说档案就复杂化的文件。

理解了档案的复杂性, 我们看一下由此引发的年代悖论。所谓“年代悖论”, 是指复杂的档案, 在我们对其进行价值的评估, 论证或鉴定的时代或时间, 往往是该档案的最大化价值没有被发现或利用的年代, 这些档案价值被忽视可能是偶然的。例如, 人们或社会暂时没有发现该档案的实用价值, 也可能是必然的;有些档案的真正价值, 在人们或档案馆对其进行鉴定时, 并没有出现, 反而在评估论证后的岁月中, 才突显出来。正因如此, 在档案价值出现前, 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评估, 本身就使鉴定工作带上悖论意义。

正因如此, 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带有一种预见性。可以称为预见未来现象。这种虚拟的预见性, 带有三个特性, 分别是不科学性, 不全面性, 不正确性。科学性是指理论、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是否清楚、确切, 历史事实、任务以及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写得是否准确, 或者前后是否一致等。预见的档案价值不具有图表, 数据和参考, 所以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全面性是指鉴定的工作可以把过去, 现在, 未来以及横向纵向的相关内容进行很好的评估。由于虚拟的鉴定工作, 所以评估工作的全面性是难以保证的, 会出现以偏盖全的现象。正确性在档案鉴定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因为, 现在的正确在过去可能是错误的, 现在的正确在未来可能是错误的。同样, 现在的错误在过去可能是正确的, 现在的错误在过去可能是错误的。所以鉴定工作的正确性是很难保证的。

2 档案价值鉴定的思维悖论

所谓思维悖论, 就是虽然档案的鉴定是由档案馆客观法人实体进行的, 但是由于具体的执行者的素质的千差万别, 必须会将人员的主观性加入到价值鉴定中, 这必须会改变档案的价值, 从而形成我们的思维悖论。

文献[1]指出档案管理工作是保存一个民族或政权历史记录的真实活动, 从其单个的操作行为到形式化的指导原则, 都有着一定的操作规律。文中从中美两国由于思维形态不同、社会背景不同, 档案鉴定方面有一些共同点, 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中国和美国档案鉴定进行比较系统对比, 从而推动我国的档案鉴定实践工作和国家GDP发展。在美国, 建立了实用的档案评估标准和方法, 建立了档案信息化网站并开发了相关的软件, 实现了快速的信息化发展。而我国管理手段落后, 发展相对较慢。对于档案价值的鉴定, 要求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 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 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虽然没有双重价值这一说, 但鉴定标准基本上包含了双重价值标准的内容, 只是侧重点不同, 这是中美档案鉴定的共性。同时,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也有许多差异。

客观性又称真实性, 是指主体应当以实际性的行为依据进行确认、行动, 如实地反映各项要素, 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内容完整。原则上, 档案鉴定中的价值必须全部具有客观性, 不允许有一丝主观性。但是, 价值的评估是不可能没有主观性的。主观, 是人的一种意识、精神, 与“客观”相对, 所谓“主观”, 就是观察者为“主”, 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 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

3 逻辑悖论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在档案的评估过程中, 也存在着逻辑悖论, 是指档案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这种悖论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档案自身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 如因历史、自然或其他种种因素, 使得档案的数量急剧减少, 而这种数量的减少,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又往往造成档案自身价值的增值和质量的提升。

文献[2]指出逻辑悖论是档案馆、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档案学理论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这项工作的意义, 档案实际工作部门和档案学界早已形成共识。第一, 它是解决档案馆、室藏庞杂和精炼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馆、室藏庞杂不仅降低了整理、保管、检索和利用工作的效率, 而且是人、财、物的浪费;第二, 它有利于应付突然事变。档案馆、室抗拒天灾人祸的灵敏度与档案的藏量和保存秩序关系很大, 鉴定工作进行得好, 馆、室藏精炼而有序, 一旦遭遇突然事变, 抢救工作会先重点后一般, 而不致于“玉石俱焚”;第三, 档案鉴定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档案的命运。档案鉴定工作实质是对档案未来作用的分析和预测, 是决定档案命运的一项工作。

从质量角度出发, 一方面, 质量的高低要求档案越丰富越好, 因为越多的档案, 才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 利于我们从中挑选合适的素材来决定什么是重要的, 什么是将要的。另一方面, 大量的档案中, 随着数量的增加, 错误的, 不准确的或者虚假的材料一定会线性地增加, 这给档案价值的质量也带来的不利。

从数量角度看, 一方面, 数量越多的档案, 才能包含更多的高质量的档案, 从而提高档案的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 数量的增加了会导致高质量的档案出现率较低, 因为筛选工作也会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

4 结论

总之, 正因为档案的价值工作是如此意义重大, 所以古今中外, 对于各国家来讲, 档案馆都会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档案进行价值的鉴定活动。档案价值鉴定具有很强的悖论色彩, 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中存在的悖论进行详细的分类分析, 才能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错误, 误差或者不足。

参考文献

[1]曹丽萍.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之比较[J].浙江档案2, 006 (5) .

高校档案鉴定工作 篇9

关键词:高校,档案,鉴定

目前, 大多数高校没有正常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只是把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不加任何甄别就统统归档, 形成了“有文必档”的现象。由于一些无保存价值的文件被收集归档, 使得馆 (室) 藏档案数量越来越庞大, 档案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档案管理员的负担日益加重, 严重浪费了档案管理资源, 阻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发展。加强高校的档案鉴定,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已经是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高校档案鉴定工作没有正常开展的原因

(一) 对档案鉴定工作缺乏认识。不少档案管理员认为, 只要档案室资料齐全, 学校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时候有据可查, 鉴不鉴定都无关紧要。很多学校在进行档案评估时, 对档案是否经过鉴定不作要求, 只要需要检查的材料都有就行。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也没有正规的经过培训的鉴定人员进行档案鉴定工作, 使得档案鉴定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二) 归档的档案质量低, 数量庞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档案学教育, 业务生疏, 档案鉴定知识缺乏, 对收藏的档案藏而不鉴、只进不出, 使归档的档案质量偏低。档案鉴定的程序复杂, 要剔除没有价值的档案, 重新编排文件目录, 重新填写案卷目录和专题目录, 工作量很大。若进行一次全面的档案鉴定, 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 档案价值鉴定难度大, 无固定的标准。鉴定是档案管理中最具决定性意愿 (决定档案存毁) 且难度最大的工作, 要

求档案鉴定人员具有档案鉴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还牵涉到鉴定人员应负的责任。学校、社会及学生对档案材料的利用需求成了高校档案鉴定的重要依据, 而这种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它具有短期性和局限性, 导致认定的档案价值等级变得不稳定, 所以判定者在做鉴定时存在较大的难度, 承担较大的风险。这个原因是困扰高校档案鉴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 高校盲目追求馆藏数量。不少高校受到本科评估标准的影响, 盲目认为馆室) 藏档案越大越好, 单纯追求档案的数量而忽视了档案的质量。

二、高校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好处

(一) 有利于提高档案的质量。原来的档案由于保存期限、保存价值划分不清, 经常会出现档案重复和有些档案无人问津的现象, 既增加了查找的难度, 也使得馆 (室) 藏档案得不到有效利用。经过鉴定后的档案, 由于经过了档案价值的判定, 去除了失去保存价值的部分, 大大提高了档案的质量, 同时优化了室藏结构, 提高了档案箱柜的使用效率。

(二) 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对档案的鉴定, 可以发现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环节中的不足, 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 有利于决定档案保存的方法。价值大的档案比价值相对小的档案利用的机会要大得多, 这些重要档案的破损率也相对较高。通过档案鉴定, 把档案按照其利用价值的大小区分开来, 然后将价值大的、利用率高的档案材料进行复制, 把复制的材料作为平时利用的档案, 既不影响利用效果, 又有效保护了重要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三、高校开展档案鉴定的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把档案鉴定工作纳入工作计划。首先, 档案馆 (室) 要成立档案鉴定领导小组, 其成员应是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员代表, 定期对馆室档案进行统计,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鉴定计划, 对已到期或未到期但已无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分析, 各自提出鉴定意见, 保证档案鉴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其次, 把档案鉴定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归档材料要从“入口”抓起, 选择本部门形成的材料作为归档重点, 尽量不重复归档, 保证所藏档案的质量。

(二) 制定档案鉴定标准。对馆室档案保管期限的鉴定, 应依据国家有关保管期限的规定, 并且以档案存在的价值为鉴定依据。在档案的鉴定工作中, 要注重考虑档案的价值, 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考量档案的价值, 要考虑鉴定的档案对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要明确鉴定工作的依据、程序和步骤, 从而使鉴定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档案价值鉴定 篇10

一、优化档案馆藏是档案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从宏观来看,是指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并服务和促进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就具体的档案馆而言,其科学发展应当是把有效的资源信息和藏品载体有限数量的相匹配,努力实现档案馆藏效率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档案形成的速度越来越快、案卷量也越来越多,档案馆的空间容量与所存档案数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档案馆的现存档案中,能经常发挥作用的比例并不高,馆藏档案的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许多档案长年累月“沉睡”在档案柜中。一方面档案业务经费缺乏,涨库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又有大批无利用价值档案占据着大量的库房空间,消耗着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档案经费。究其原因:一是档案工作的考核、评定体系、晋级标准不尽合理,片面认为馆藏档案数量越多,工作成绩就越大;二是长期以来核定档案管理人员编制都习惯按馆藏档案数量确定;三是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档案鉴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存在着“收”保险,“剔”冒险的求稳思想。档案存而不鉴,鉴而不毁,使馆藏档案良莠不分、玉石不明,严重影响了馆藏档案的质量和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解决好档案馆藏量的扩张与档案利用率的矛盾,必须在优化馆藏上下功夫,以优化馆藏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档案工作的全面改革和发展。通过优化档案馆藏,可以极大地减轻档案馆的容量负担,使有限的档案库房、装具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重点档案重点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得到落实。

二、优化档案馆藏,科学鉴定档案是关键

档案鉴定是优化档案馆藏的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是使档案从庞杂无序状态,转化为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档案馆,应有不同的定位和馆藏要求,这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前提,从优化档案馆藏角度来看,档案的鉴定工作应把好以下三关。

1. 把好文件材料“选入关”。

在现行文件材料的归档过程中,“有文必档”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一旦文件归档入馆后,又受“保管保险,销毁危险”的思想左右,使许多无价值的档案长期混迹于档案库房中。因此把好入馆前的鉴定关,实现归档材料的优化接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后期档案工作的“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业务建设方针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把好文件材料的“选入关”,能有效控制文件和档案数量虚高的增长势头,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减轻鉴定销毁的工作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这是优化档案馆藏的基础。在这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美国档案工作中,档案鉴定一般在文件进馆前就已经完成,其文件进馆比例严格控制在3%左右,它既可以杜绝冗余文件进馆的现象,又能保证销毁工作的切实可行。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在上世纪初就曾说过:“选留过多是一种罪过”。这也充分说明,把好归档材料的鉴定关,尽可能使馆藏档案少而精,应是档案鉴定工作的准则。

2. 把好档案保管“期限关”。

档案的鉴定就是按照鉴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研究和甄别档案的现实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按照归档文件内容的重要程度来判断档案价值,是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重要依据。而目前使用的保管期限表其时间跨度较大,可上可下,在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时,常常是“就高不就低,就上不就下,就长不就短”,使不同价值的档案,按同一价值标准对待。凡是介于永久、长期之间的档案则列为永久保存;介于长期、短期之间的档案则列为长期保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保管期限普遍偏长的现象。这种做法实际上使馆藏中超期的“劣”质档案增加,造成有限档案设施资源的浪费。把好档案保管“期限关”大有文章可做,合理地确定档案保管期限,将有价值的档案保存起来,过期的、失去价值的档案及时剔除出去,实现档案的去劣存优、去粗存精,这是优化档案馆藏的重要内容。

3. 把好到期档案“销毁关”。

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对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树立档案“精品”意识,及时销毁过期和无利用价值的档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只进不出,只看不管”的现象,一些档案馆虽然对期满档案进行了鉴定,但在销毁时却缩手缩脚,久拖不决,生怕因出现差错而承担责任,最后往往只得将其“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名为“缓期”实则遥遥无期。如果档案长期不进行鉴定或只鉴不销,不仅使档案馆藏内容庞杂、数量臃肿,还将直接影响到档案馆藏的“吐故纳新”,影响到有价值档案的接收、加工、整理和提供利用,以致使馆藏出现“泡沫”现象。及时销毁无继续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有利于解决馆藏档案庞杂与精炼的矛盾,使高价值的档案获得良好的保管条件,也可避免因对过期档案放松保管,而引起的泄密等问题的出现,确保档案工作的严肃性。

三、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要求

档案鉴定是关系到档案馆藏结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程序。档案鉴定又是一项要求高、责任大的业务工作,从优化档案馆藏的角度来讲,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1. 提高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

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和业务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普遍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重保管、轻鉴定,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以收代鉴,没有规范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不少档案馆并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档案鉴定工作。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不愿意为鉴定而承担领导责任和工作压力,一方面叫着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又不管什么材料,只要收到就“多多益善”,年终小结时也总是以文件材料归档数量的多少作为主要成绩。显然这是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没有能够从发展档案事业,优化档案馆藏,提高档案利用价值,发挥综合效益的高度来认识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

2. 健全组织,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命运。但由于档案馆藏涉及面宽而广,仅以个人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是难以胜任档案鉴定工作的。各级档案馆应从本馆档案结构特点出发,组织相关领导、专家等人员组成档案鉴定工作机构,使档案鉴定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档案鉴定组织可以由馆外组织和馆内组织两部分组成,馆外组织一般由本单位或属地业务职能部门牵头,由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及档案馆部分同志组成,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对文件材料的价值进行评价,把好“归档关”;馆内组织可由馆内的业务骨干组成,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档案的质量、期限、密级等进行鉴定,定期做好各类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档案鉴定组织应有一定的工作规则,并做好详细的记录。馆外档案鉴定组织以原则鉴定为主,主要是确定总的归档文件范围和类型,一般一年组织工作1—2次即可;馆内鉴定组织应是一个常设的业务工作机构,要经常就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尤其对一些需要销毁的档案资料,必须由档案鉴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签字后,方可销毁,以示其严肃性。总之,健全的档案鉴定组织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保证,也是实现档案鉴定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3. 进一步完善档案鉴定标准和细则。

档案鉴定是我国档案业务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理论研究不足,实践经验不多。2006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我国目前统一实施的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依据,对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型行业层出不穷,一些档案鉴定理论和规定已与现实有许多不相适应,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型载体档案的出现,对档案鉴定理论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档案馆不能片面、教条地按照这些规定来执行,而应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制订适合本馆使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档案鉴定细则,这些细则应以上级规定为准则,以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内容,并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的档案鉴定理论和做法,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形成。细则的制订要考虑到阶段性和长远性,要与国际国内档案鉴定的走向相适应,从而使档案鉴定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专职化。制订完善档案鉴定细则和要求,可以确保档案鉴定质量,统一档案鉴定标准,避免因个人主观性,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的不高而造成档案鉴定的偏差,这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前提条件。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基础业务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改革的精神,从有利于优化馆藏的角度去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努力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摘要:重视优化档案馆藏, 提高馆藏档案的效益和效率, 以有限的馆藏, 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是档案管理部门追求的工作目标, 要实现优化档案馆藏的工作目标, 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是关键。

照片档案的保护与鉴定 篇11

照片与底片都是由感光材料制成的,比一般纸质档案保护条件要求更高。在照片档案的保护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入库前的技术处理。照片档案入库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以延长照片寿命。黑白底片入库前要进行水洗处理,照片水洗后要上光,入库时的严格把关可以防止受污染的照片入库。

2.适宜的装具与排放。照片档案应保存在规范的装具内,切忌将多张照片用盒子或袋子装在一起,以免照片相互粘连。照片簿册要立放,不能堆积平放,以免底部照片受压。一般卷片禁止压摞存放,更不能使胶卷承受重大压力,以免造成胶卷卷片和变形。

3.适宜的温湿度。不适宜的温湿度将造成照片和底片出现各种变质与损伤,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收藏底片的库房温度要保持在13℃~15℃,相对湿度要保持在35%~45%。温度过高,底片中明胶溶化,易发生粘合。湿度太高容易发霉变质,温湿度太低则易断裂、开裂。保存照片的适宜温湿度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40%~60%。

4.防止有害气体、灰尘和光线。灰尘及有害气体对底片的危害很大,照片档案片库应尽量远离污染源,库房门窗应密闭良好,采用机械通风时应加防尘罩,整理照片档案的工作间也应清洁卫生。库房内应采用白炽灯和进行虑紫处理的日光灯为光源,避免阳光照射照片和底片,保存底片多的库房还要特别注意防火。

5.定期檢查。档案馆(室)对收藏的照片档案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检查,详细记录,以便根据记录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延长照片档案的寿命。

二、底片的保护与补救

底片是照片的本源,没有底片就洗不出照片,底片如果损毁将无法弥补,因此应十分重视对底片的保护。首先,应有理想的保管条件,注意防潮、防霉、防火、防尘。其次,要有严格的操作制度,在接触底片时应格外小心、细致并做到清洁卫生。第三,如发现底片有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底片出现霉斑、磨擦痕迹、变黄斑、粘连、溶化或附着了灰尘等问题,应采取专门性的技术措施加以细致修整。

三、照片的保护与补救

照片的载体是一种感光纸,底片上的影像经过曝光、显影、定影印在或放大到感光纸上。如果保管条件不善,照片会很快泛黄起斑,彩色照片会出现褪色现象,严重的会面目全非。因此,必须加强对照片的保护工作,创造适宜的保管条件。注意防光照、防指纹污染、防灰尘。彩色照片可处理成黑白照片,这样更有利于长久保存。有条件的可制作副本。照片如果遭受污损,有底片的可重新洗印一张,无底片的照片要及时进行技术修整,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

四、照片档案价值的鉴定

凡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时代的历史面貌的、对本单位、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凡是反映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对艺术发展和科学研究有保存价值的照片,都应作为档案保存下来。对照片档案,既要考虑现实与历史价值,还要考虑艺术与技术价值。确定一张照片是否需要保存,不能只从一个单位的业务需要出发,而应全面考虑,尤其对反映党和人民多年来斗争历史的照片更应珍惜。

档案鉴定工作之我见 篇12

档案鉴定, 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的价值鉴定存在一定误区,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缺乏对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鉴定。归档材料不完整, 是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归档材料门类不全除文书档案外, 大多数的业务档案没有进行收集归档, 分散在部门人员手中, 如声像、电子文件材料等, 这就使档案不能全面反映本单位的职能活动和基本情况, 不便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利用。 (2) 归档部门不全。一个单位内各部门的职能不同, 产生的文件材料数量也不尽相同, 平时不注重文件的收集, 业务材料分散在部门人员手中, 还有些单位只注重红头文件、上级文件的归档, 忽略对账外文件、各类统计年报、业务报表等进行归档。 (3) 归档的文件材料不完整。编号文件本身连接不上, 缺少附件、底稿等, 尤其是科技档案在这方面特别突出, 如有的缺少合同书、协议书、开竣工报告等。这就使档案的凭证作用大打折扣。

(2) 档案的规则不细。2006年颁布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条目条款13条, 与我国文书档案文件类型、内容、数量繁多极不相称, 量少的条目与众多的档案内容必然发生矛盾, 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条目过少, 必然造成条目内容过于抽象、概括性过大的问题, 而概括性大、过于抽象的词汇增多, 如“重要”、“一般”的词汇过多, 在鉴定过程中, 立卷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 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文件进行鉴定, 但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对一个文件的分类不尽相同,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类不准确的现象, 影响案卷的质量, 给今后利用工作带来不便。

(3) 缺乏对档案鉴定的意义与地位的认识。在一些基层单位, 档案人员只注重收集工作, 缺乏对档案鉴定的意义与地位的认识, 没有把鉴定工作当成档案的核心工作加以对待。在档案鉴定工作中不能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剔除无价值的档案, 把有价值的档案保管好, 而是“有文必归“现象比较普遍。利用时, 不能按照利用者的需求及时查找出来, 不能把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

(4) 缺少专门的档案人才。档案鉴定是一项科学性很强、难度性较大的工作, 是档案工作者全部工作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一项业务活动。目前, 大部分企业档案管理队伍文化层次比较低, 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不是档案专业毕业的, 这种情况不利于档案鉴定工作水平的提高。

2 提高档案鉴定工作水平的对策

(1) 加强对档案价值准确性的鉴定。 (1) 保存价值鉴定。指对文件材料有没有保存价值、保存价值大小的鉴别, 并以此作为确定文件材料是否归档的重要依据。 (2) 准确性鉴定。要求档案人员逐件逐张去审查档案材料, 从内容、作者、名称、可靠程度等方面, 全面考查分析确定其价值。如:正文与底稿是否相符, 正本副本是否相符、竣工章等是否遗漏丢失或者弄错等, 在文件材料归档时, 由档案人员进一步鉴别, 并在备考表中检查人栏签字或以其他形式确认归档文件的准确性。

(2) 加强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档案部门应根据室存档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鉴定, 逐卷、逐件进行清点造册, 分批、分期进行鉴定。对需要延长保管期限的案卷, 在有关目录及案卷备考表中予以注明, 继续保存;对应当销毁的档案, 编制“销毁清册”一式两份, 按有关程序予以销毁。通过鉴定, 有利于提高室存档案的质量。

(3) 成立档案鉴定机构及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企业应该成立档案鉴定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由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档案机构或专职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档案鉴定及销毁的最终审定, 具体工作由档案部门 (或专职档案人员) 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职能部门共同承担。档案鉴定机构的成立, 有效避免了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 确保了档案鉴定工作的准确、无误。

(4) 完善各种档案保管期限表。在档案鉴定工作中档案保管期限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档案鉴定的一个重要标准, 决定文件保管的类型以及时间的期限, 影响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档案人员应根据国家档案局发布的《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使鉴定人员在操作时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参照, 从而提高档案鉴定的效率与质量。

上一篇:成人网络课程下一篇:性能全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