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如何做到

2024-10-21

有效沟通如何做到(共8篇)

有效沟通如何做到 篇1

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传递和交流信息或建立理解的社会过程。沟通在管理中,尤其是员工管理中非常重要。只有组织内上下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才能很快传递信息。

为了使得每一次的沟通是有效是,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1、明确沟通的目的:我们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沟通,沟通想达到什么结果都不明白,好象是为沟通而沟通,这是典型的无效沟通。比如市场人员开拓客户,必须明确首次接触客户该怎么沟通,达到什么目的,拜访客户时该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沟通都必须明确,没有明确的目的,沟通就失去了方向。

2、区分沟通的对象:我们沟通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千差万别的,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沟通方法,比如有内向型的或者外向型的,有的是听觉型的,有的是视觉型的,有的是触觉型的,这些都需要在沟通中加以区分。

3、明晰沟通的方向:沟通方向从内外部分可以分为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内部沟通又分为对上、平级、对下沟通,外部沟通分为对客户、供应商、政府、媒体沟通,每一种沟通都不一样,需要明晰,如对上沟通是汇报工作和提供建议、平级沟通是协调配合寻求帮助、对下沟通是明确旨意和贯彻执行等等。

4、采用适当的沟通的方式:沟通方式常用的有口头、书面、邮件、电话、及时通、手机、视频等等,要根据所要沟通的事情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重要事件,一下说不清楚的,最好用书面,传递参加一个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用口头也可以用电话等。

5、掌握沟通的技巧:沟通的技巧很多,但常用的是多听、少说、会问。多听是为了知彼;少说是为了让对方说的更多,配合对方的说,达到了解对方的需求的目的;会问是更多挖掘客户的深度需求,把客户的隐性需求通过引导变成客户的显性需求;多听、少说、会问的技巧都是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达到有效沟通。

现在针对以上五点进行剖析:

沟通的目的

沟通共有四个目的:

(1)控制成员的行为。(2)激励员工改善绩效。

(3)表达情感。(4)流通信息。

◇控制成员的行为

你的下属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这件事情不沟通是不会知道的,所以沟通的第一个目的是控制成员的行为。换句话说,下属到底有没有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如果他不知道,那么,你是否注意到了?

◇ 激励员工改善绩效 沟通的第二个目的是激励员工,也就是改善他工作的绩效。

◇表达情感

何谓情感?在企业管理中,情感指的是工作上的一种满足或者挫败。

著名的安利公司有一个优点,它不像一般公司那样总是把“英雄豪杰”的照片挂在墙上。该公司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一次找一个成功的业务员,叫他把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再找一个失败的业务员,把他的挫折感讲给别人听,让大家一起交流,最后再把五个成功的和五个失败的摆在一起,让大家再一次互相交流。安利的成功,与这种情感分享有很大的关系。

◇流通信息

对于流通信息的沟通方法,日本人的经验特别值得推介。日本是个非常团结的民族。他们的主管在移交工作时,很少是同一天移交的,他们中间还要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通常是半个月,至少也得一个星期,这表示这个沟通不会断裂。

其次,日本的老职员很少有丢下新的职员不管的现象。你注意看,在日本公司里经常会发现一个年纪大的日本人,带着个年纪小的日本人,这叫做“母鸡带小鸡”。

最后,日本人很少在离开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讲,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他们一般都会有一本备忘录,留给后面接任的人继续阅读。在我们国内这么多企业中,很少看到有哪家企业主管在交接的时候,留下一本备忘录给后面的人阅读。

区分沟通的对象:

应根据以下五点来区分沟通对象: 1.性别

性别的差异是造成沟通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与女性在成长、发展、生理特征、心理、习惯、性格、沟通内容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去加以注意的

2.年龄

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沟通时,我们要十分注意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的选择,因为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们在这些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3.性格

具有不同性格的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此,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也是要给予关注的。

◆内向:不爱讲话、反应迟缓、声音较小

外向:爱说爱笑、反应迅速、声音洪亮

◆木讷:话语不多、反应缓慢、语言不清

温和: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言辞温顺

急躁:缺少耐心、节奏急快、语调高亢 4.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沟通方式、沟通习惯、沟通内容、沟通语言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化素养高的人

讲话有分寸、严谨;

语言中喜欢引经据典; 对沟通对象比较挑剔;

喜欢以文会友;

信奉以理服人;

思想复杂;

关注细节,比较敏感;

比较理智,等等。5.社会定位

社会地位对一个人的知识、价值观、沟通方式、说话语气、态度、对沟通环境的要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沟通时,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明晰沟通的方向: 口自上而下的沟通

在群体或组织中,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低水平进行的沟通,称为自上而下的沟通。对于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沟通,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当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向下属分配目标、介绍工作、告知规章制度、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提供工作绩效的反馈时,使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沟通。

口自下而上的沟通

自下而上的沟通是在群体或组织中从低水平流向高水平的沟通。员工利用它向上级(管理层)提供信息反馈,汇报工作进度,并告知当前存在的问题。自下而上的沟通使得管理者能经常了解到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同事和组织的总体感觉,管理者还通过这种沟通来了解那些需要改进的工作。

口水平沟通

同一工作群体的成员之间、不同工作群体但同一层级的成员之间、同一层级的管理者之间,或任何等级相同的人员之间的沟通都称之为水平沟通。

适当的沟通的方式: 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就是面对面地、以口头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以肢体语言、声音语言、文字语言全面地传递信息,是人际沟通中的主体沟通方式,也是酒店沟通中的主要沟通方式。

口头沟通的特点与规律要求

1、特点

口头沟通具有全面、直接、互动、立即反馈的特点。

(1)全面:沟通者在口头沟通中传递了包含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的全面信息,而这些全面信息又被沟通对方接收到。

(2)直接:沟通双方不需要借助其它信息渠道,双方通过自己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心灵直接接收感知到对方发出的信息。

(3)互动:双方在沟通中进行信息发送、接收、发送的传递过程,即双方是互动的。

(4)立即:双方的信息发送、接收、发送过程是立即开展的。

这就要求沟通者在口头沟通中尤其要遵守沟通规律,以达成沟通效果。

2、规律 口头沟通的过程是:先远观、后近看、再言听,然后是沟通者把听到的文字信息与声音信息、看到的肢体语言信息进行综合感知,形成对沟通者、沟通信息的综合评判,再互动反馈。也就是沟通者先从较远处观察沟通对方的形象仪态、后在近处细细地察看沟通对方的行为礼仪与表情、再听沟通对方的招呼与开场白,接收综合信息以感知沟通对方是否热情、可亲,形成第一印象,构建亲和力;然后是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通过伴随传递的声音语言、肢体语言信息继续加强亲和力;通过观察、询问、聆听来察知沟通对方心理需求,针对心理需求进行有效表述,在恰当时机进行有效促成,同时化解异议,如此达成有效沟通。只有积极心态才能确保有效的肢体语言与声音语言。

电话沟通

电话沟通是人际沟通中借助电话媒介来传递文字语言信息与声音语言信息的一种沟通方式。电话沟通是在沟通者双方不能见面的情况下最多使用的一种沟通方式,电话沟通在当代社会不可或缺。

电话沟通的特点与规律要求

1、特点:

(1)信息不全面:相比口头沟通不够全面,电话沟通传递与接收的信息只含有文字信息、语音语调信息,没有肢体语言信息。

(2)即时:沟通者双方的信息发送、接收、发送过程是立即开展的,信息反馈是即时的。

(3)间接:沟通双方需要借助其它信息渠道,双方通过自己的听觉器官以及心灵,借助于电话接收感知到对方发出的信息。

(4)互动:双方在沟通中进行信息发送、接收、发送的传递过程,即双方是互动的。

2、规律

电话沟通与口头沟通的区别仅在于沟通渠道的不同,相比口头沟通缺少了视觉系统与感觉系统可感知到的肢体语言信息,以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传递与接收信息,但其传播信息与接收信息的沟通过程、原理相同。

书面沟通

在工作与生活中,除了口头沟通、电话沟通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正式的、以纸质载体留存信息的沟通方式,那就是书面沟通。主要的书面沟通形式有:文章、信件、便笺等。

书面沟通的特点与规律要求

1、特点

(1)保存信息:文字信息存于纸质载体,可留存信息。(2)信息单一:只有文字信息。

(3)互动慢:不是即时反馈,反馈速度慢。

(4)正式:作为正规信息资料,内容严谨、有条理,内容组织格式清晰。

2、规律

作为一种正式的、用于信息留存的沟通方式,沟通者以书面信息进行沟通时,同样经历亲和力(对文章的第一印象)、问题与目的是否明确、是否有效表述、有否提出有效建议的心理感知,尤其对于材料的视觉观感、内容的逻辑性与有效性、段落格式的规范性、抬头与落款的礼貌用语等方面,相比较其它沟通方式更加敏感与高要求。

网络沟通

电脑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模式。过去我们告别时常说:“记住给我写信。”后来常听到:“再见,有事打电话。”而今天人们的告别语是:“记住给我发email,有话QQ。”可见,网络将代替传统的沟通模式。至少,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际沟通主要形式之一,收发邮件、网上聊天、网上教育、网上商务、网上求职等等,几乎是人们每天在做的事情。

网络沟通是指在网络上以文字符号为主要语言信息,以交流思想和抒发感情为主要目的的人际沟通。常见的沟通方式有email(电子邮件)、BBS(网上论坛)、IRC(网上聊天)、虚拟社区发表评论等等,主要方式是email、网上聊天。

网络沟通的特点与规律要求

1、特点

(1)间接:借助于电脑进行沟通。

(2)不全面:主要传递文字语言信息,沟通者自身的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没有。

2、要求

网络沟通中的信息接收者,同样要求沟通要遵从“亲和力→了解需求→有效表述→促成”,同时email、网上聊天各有特点。

沟通的技巧: 有效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的8点启示 沟通效果的来源 识别接受与抗拒 消除抗拒的技巧 回应话术

有效沟通的8点启示

有效的双向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沟通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应给别人一些空间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不要假设

直接对话,坦而言之

共同信念与共同价值是达到良好沟通的重要保证 坚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沟通效果的来源 身体语言 文字 声调

回应话术的五种方法 复述

感性回应 例同 隐喻

先跟后带

沟通可以解除误会,沟通可以达成合作,沟通可以促进工作,沟通可以带来收获。

然而,沟通并不是那么简单。沟通也需要技巧,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达成共同的协议。为什么要进行沟通?如何进行沟通?如何突破沟通的障碍?巧妙的利用案例将这些问题逐步罗列并解答出来。在这些问题都一一被解答的同时,我们明白了沟通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习是可贵的,沟通是具有挑战性的。

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言语上的沟通还是肢体上的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令接受信息的人可以准确迅速的明白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沟通才是成功的。有效的沟通要是言简意赅的,不是冗长繁杂的,这就在于个人的表达与把握能力了。

有效沟通如何做到 篇2

第一﹑音标与口型。学生开口要听音准与否, 48个音标都它们的发音规则的, 必须让学生懂得发音的方法与规则。口型必须做到位, 只有口型正确了, 才有准确的音。鼓励学生对着镜子不段地练习自己的口型, 学生之间相互纠正, 老师一个一个去检验, 把好音标关, 48个音标发到位了就为英文朗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单词与重音, 我们处理好音标就是为了把单词拼出来, 拼准确, 但不是说能够读准音标就可以完全拼准单词了。英文单词有重音和次重音规则。让学生知道怎么读重音, 学会认重音和次重音符号。在英文中, 重音位置不同就导致了单词含义的不同。如desert, present。它们重音位置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了。但很多学生没有重音意识, 他们常常忽略, 以致在听力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语音差异成为了听力的障碍。自己发的音与磁带的不一样, 造成意义上的误差, 最后丢分。第三﹑句子与语调。如果音标和但词都没有问题了, 可读的句子听起来还是不象洋文, 那我们就要让学生注意英文的语音语调了。以什么调去读英文句子决定于英文的句子种类和句式。中英文是两个不同的调, 如果我们把中文的语调套到英文中去, 那就不是英文了。同样。外国人用英文的语调说中文, 那也不象中国话。英文中的句式有多种, 不同的句式会有不同的语调, 比如说, 有升调, 有降调, 有重读词也有连读词及轻读等的情况。

不管是音标, 单词还是句子都要准确, 但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个准确性, 过要语音关呢, 老师要采用一些方法在学生身上去落实。1) 听范读或录音。通过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或录音, 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特点, 感知内容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 把握正确朗读的方法和要点, 为朗读的实践练习做准备。2) 教师领读。领读对话时, 教师最好整句领读, 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 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时, 如果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 教师可按意群领读, 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 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 让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 再达到熟练、地道地跟读。

2 理解句子结构

朗读是为听力, 阅读和口语服务的。英文水平要提升, 必须要有句法概念。很多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很盲目, 在他们读完一个句子的时候, 问他们是什么句, 什么含义, 这时候会出现很多种答案, 说明他们对句子的组成没有概念, 所以做的是无用功。但事出有因的。老师的要重视他们在朗读是的句子结构概念。经常去引导学生要在理解句子用法的基础上去读, 形成固定的句法概念, 在脑子里形成固定的语感。用一种简化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把所有的复合句化成简单句的模式。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复合句都是简单句的扩展。如, what I knew was that my friends thought I smelt terrible.这个句子看起来和复杂, 让学生很头痛, 但我们不防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模式, 告诉学生它就是主系表的扩展。如, I am a student.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给学生, 他们很容易理解。这两个句子是同一种结构。就是扩展了。I扩成了what I knew.a student扩成了that my father thought I smelt terrible。复合句用了从句去作主语, 用从句去作表语, 让后表语从句中套了一个宾语从句。再看一个复合句, the news that Mr Hu will play a visit to Japan spread.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扩展。Class begins这个句子和简单, 同学都清楚, 我们用这个简单句去让学生理解这个复合句。主语就一个词, 但是主语的后面有一个句子, 那是说明主语的内容, 称为主语从句。我们把每个复合句都简化成一个简单句, 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读的时候也不会一头雾水。我们引导学生在理解透句子结构的之后在开口去通读句子, 这样能够事半功倍。

3 循环朗读

朗读过的语言在头脑中有印象, 但这个印象的时间长短会随复习时间的长短而定, 人的遗忘速度是由快到慢的。定期在短时间内复习, 朗读效果一定会很明显的。当然是开口的复习, 不是眼睛看看就可以的。经常复习在练语言的口型及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和熟练程度。间接地提高了口语水平, 即口头表达能力。1) 直接复习法。反复地朗读读过的文章, 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也熟悉了句型结构, 很好地吸收了词和句, 有的甚至可以背诵和默写。很自然地为英文的阅读和写作打了基础。2) 间接复习法。可以让学生对读过的文章进行复述,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供了说和写的能力, 也是通过朗读要提高的一种能力。3) 翻译复习法。翻译是巩固学生朗读过的句子, 也是运用学生朗读过的语言。老师编适当的翻译材料给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让他们体验学有所用, 他们在完成习题的时候就有一种成就感。用所读过的语言去完成练习, 产出新的语言, 进一步促使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总之, 朗读是英文中的关键和基础, 但我们要是朗读有效。让学生读的音准确, 到位, 象洋话, 也要让他们读的有用, 使之转化为口语能力, 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能重视朗读的指导工作:把好语音关, 分析好句法, 督促学生反复的朗诵读过的句子。

摘要:朗读是英文教学的基础, 在英文教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英文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 开口说对他们来很难但又很关键。虽然高考对朗读不做要求, 但它间接地影响了英文教学, 朗读是听说写的第一步, 是听力, 阅读, 写作的基础。是语言输出和输入的桥梁。很多学生经常提出为什么他们读了, 却没有收到效果, 当然也许有写学生是有口无心的读, 但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吗。那是值得我们英文教学者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做到英文朗读有效?

关键词:语音,句法,复习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英文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有效沟通如何做到 篇3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94-01

一、高中阶段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管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很多,高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其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生活态度的形成都与班主任的正确管理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联系。班主任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辅助学校领导开展工作,更要及时把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包括来自学生、家长的)反映给相关领导(年级组长、主任、校长),以供领导决策之用或寻求领导的帮助。当学生或班级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时,班主任的及时汇报、沟通,会使特殊的问题、现象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学校工作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在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不但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果,而且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平添一丝温暖,对于学生心理是一种慰藉。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他们即是教师,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他们也是家长,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来自生活以及学习的困扰,建立班级核心凝聚力,发挥充分的管理职能,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以及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工作中积极学生沟通,并投入真情实感,学生会逐渐消除对于教师的畏惧,与教师更加亲近,而教师也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所以说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二、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措施

1、班主任在建立有效沟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1)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已经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能够牵扯到其他问题上,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明确沟通的主题,并且要坚持围绕这个主体进行沟通,借题发挥是学生最厌恶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从而加大沟通的难度。另外,沟通中班主任必要讲问题与学生品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很多问题一点与品格联系在一起,往往会更加复杂,进而加深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

(2)在沟通之中可多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班主任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性的语言,最好多利用肢体动作,肢体语言所传递信息往往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教师尽量不要总是板着脸孔,经常对学生微小,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要经常到班级走动,和学生聊聊天,用平成的姿态与他们交流,这样就会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2、方法

(1)在沟通中,班主任首先要立足实际,要明确沟通的意义和目的,然后结合学生的特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要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适当商讨。简而言之,就是师生之间的位置要摆正,教师虽然是教育者,而学是被教育者,但是版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真诚、平等。在沟通中,要给与高中生足够的尊重,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使学生和教师感觉你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也只有如此,真正的去尊重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学会采用适当的商量去沟通,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才能进行愉快的沟通。

(2)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与高中生进行位置互换,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从而确定高中生的信任,给予学生有建设性的帮助。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了解的,被尊重的。当学生感觉到班主任,不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同时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也会大大的降低,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的愿望也就會很快消失,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也正因如此,在实际的沟通与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就必须设身处地的,以学生们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一味的管教、谴责,高高在上,应该充分利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与学生产生相同立场获得相同感受的同时,让高中生在沟通中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产生温暖与幸福之感,从而营造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进而能够在高中生的成长与学习道路上达到帮助与给予建设建议的最终目的。

高中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以往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疏离的关系,建立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学习以及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付明雨.论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1(02)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 篇4

化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于初中化学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初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初中化学开展有效教学意义深远。以下针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谈谈有关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看法。

针对初中化学展开有效教学是很多化学教师一直在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因此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翰愈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备课至少要三次,一是集体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突出因材施教),三是备教师个人(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意识,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的分类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同学们都能够理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再通过举例说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2.学习者特征分析,因材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率,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障碍两个方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个老师一般要教二到三个班级的课,甚至更多班级,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同一位老师教,成绩不好我也无能为力”。其实该老师就是没有注意到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的老师则会认真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对不同班级的授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如:在上学期我上两个班(1班与2班)中,1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课堂检测时总是有的放矢地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提供给学生强化训练(要求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而2班的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授课当中必须把基础知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内涵,然后再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到中考学期结束时两个班已经不相上下。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接受水平来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3.扬长避短,培养当代学者风范

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课程资源,在备课中备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独特风格,备出真正“自我”。基于教师本身的人生阅历与教研资历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教材的加工与处理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也各各不同。诚然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具有科学探究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必须广泛收集资料,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并在实践中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活用教参,网络教研,与时俱进,具有当代学者风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情感较缺乏,在上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我引出了令人深思的话语:“一滴水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都节约一滴水,那13亿滴水就是260吨,可供1人吃约26000天就是约70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能够引起多么惊人的后果!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机地结合,内化成自我,把文本“熟透”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引入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资源,补充那个实验才更有效地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等,就显得游刃有余。备的作业应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备自己的 “心理”,上每节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你的学生,开展你的课堂教学。再加上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没有兴趣与好奇心的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等都无法谈起。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1.激趣导入重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学习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堂绪言课中,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利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新闻背景引入《氢气》的新课教学。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如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两瓶水(一瓶是盛自来水,另一瓶是盛水质受到污染的水),通过有效的提问:哪瓶水是符合我们人体饮用的水?同时介绍由于水质污染给人类已经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强烈意识到爱护水资源重要性,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引入非常有震憾力。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追求同一个目标上,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教育气氛,课堂教学效果就达到最佳状态。2.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衔接

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①不断地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一般而言,教材中的实验比较典型,这些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但是现实的化学教学往往是因为课时少,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进度的问题,会把一些基本的演示实验省略不教,上课就是纸上谈兵,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停留在理论的表层。既然学生看不到实验现象,就谈不上实验结论的推导,科学的思维品质更是无从谈起。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备条件,只有学生真切的体会实验的发生和过程,才会理解物质之间的变化,才会开始学会学习化学,如果只是口说无凭、甚至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达到简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学生便对学习丧失兴趣,只有给学生真实的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进行观察与剖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真实的变化,更好地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化学教师的作用除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在于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4.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于教学机智的智慧型课堂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历程,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模式与策略,不断地探究教育的本质。从中总结出了新时代的智慧型课堂,必须有以下几个风格。①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

有一些老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不善于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导致学习知识的孤立性与零散性,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掌握。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例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优秀的教师会举出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而不会举例的老师绝对不是优秀的教师。因为涉及概念理解时,必须借助一定的事例进行辩证剖析。如果列举的事例没有生活性、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时效性等特点,那么学生会认为所学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学习相差甚远,不能密切地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听课会感受到好像在听天书,遥不可及,教学成效则无法体现。

③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听课效率,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技巧。

大家都赞同,学生成绩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听课效率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听课的效率是教师们必须关注的,而且还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与剖析问题。唯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关注我们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画龙点晴重小结

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且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强化持续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在学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用一首诗概括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碳家族成员化学小诗

碳家成员性各异,弄清它们莫性急。大力金刚硬无比,石黑导电软滑润,木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更胜一等。碳单质有稳定性,切记是在常温时,温度升高活性增,可燃还原同具备。二氧化碳怪脾气,碰到氧气不反应,遇水或碱就变本,用制汽水灭火剂,常把空气往上挤,植物喜欢动物恨。一氧化碳莫大意,可燃剧毒惹事非,冶炼工业显身手,全凭它的还原性。

诗中把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特性和它们的一些用途,描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富有兴趣的学好化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2.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3.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4.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课题研究

有效沟通如何做到 篇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实践证明,良好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难怪美国的一些教育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新课堂,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使课堂教学焕发巨大的生命活力呢?我认为:

一、提问应重视语言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就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加强用语规范。

教师应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在表述问题时力求自然、简洁、通俗,符合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领悟。在农村中小学,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随心所欲,一会儿是普通话,一会儿动用土话、白话,这样表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了问题,但长期如此,不利于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将来的社会交往,这也有孛于国家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明确规定。

教师提问的语言还应该做到严谨,注重科学性。提问时要使用标准、规范的词汇,不要说错字、白字、病句;对数学的概念、定理、符号等应准确地讲清楚,不能犯科学性和知识性的错误。我曾见过以为教师在教学加法时,随手抓起几根粉笔,就给学生做演示:大家看老师左手有几根手指?(学生当然说5根),再看看老师的右手拿着几根粉笔?(学生说4根)。合起来一共是几根?(学生答9根)。接着教师让学生口头编加法应用题,于是有的学生说:“我家有2个篮球,5个人,一共是多少个?”这位教师因为懒惰,选取的实物教具不当,不注重科学性,语言不严谨,把不是同一类的加在一起,闹出了笑话,也把学生教糊涂了。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些教师因教学内容多,怕课堂提问费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提问时只叫表达能力强的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多数学生成了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他们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对学科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导致斗志的严重丧失。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从中得到锻炼,获得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知识水平的问题,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较高层次的提问要发挥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才能,中等水平层次的问题就留给中等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一些较浅显的要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积极的强化。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他 们的性格特点不尽相同,对回答问题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学生的发言也往往是不均衡的。教师要给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以大致相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些善于表达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过多地占用说话机会,教师应对其进行引导,提出建议,不使有些因为词语含混、表达不清而被挤占说话的机会;对那些不愿意参加交流、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要留心他们,将注意力适当地对准他们,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问时要给予多一点的启发,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不支持行为给予制止,创造一个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提问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兼顾学习困难生,我们教师往往对学困生回答问题不够重视,对他们的回答,教师等待的时间比较短,教师更倾向于直接告诉困难生答案或叫其他学生来回答,而不是尝试通过给困难生提供问题的线索或换种方式提问降低回答的难度,对困难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馈非常简短,对他们的见解很少采纳和使用,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促使困难生的进步和提高。学习困难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适度提高。课堂上要对困难生多一点的提问,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相信即使是废铁也有熔炼成钢的成分,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发挥。

三、提问要避免“满堂灌”,勿使提问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当前的课堂确实可以看到教师的提问比以前多了,学生回答的热 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如果我们就问题的提出给予冷静的分析、揣摩,我们会发现教师的一些做法还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课堂表面上的热烈气氛并不代表学生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和要求。一些教师依据教案的设计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有的甚至一节课问了上百个问题,把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时的“满堂问”。想一想,一节课就那么长时间,学生哪有时间进行思考。

课堂上教师能提那么多的问题,表明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不会太高,学生用不着思考,随问随答。有的教师往往把一句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答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大量使用只求回答是与否的“是非问”和选择性的问题,如:“鲁滨逊是不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是应该积极进取,还是应该不思进取?”经常使用的还有特指问,如“请同学们看书本上的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这些类型的问题本身大多数对学生的回答方式具有明显的限制,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不能够认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而应考虑问题的价值。

四、对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善导

教师提问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智力等因素。把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抛给学生,全教学生思考,这对于概括、归纳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消极情绪,造成“冷场多多”的场面。一位教师执教《小草和大树》一课时,就曾遭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形: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提出了一个问题“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吧‘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变换自己的姿势,眼睛回避着教师的目光,充满了困惑。教师以为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于是把这个问题重述了一遍,然而教室里还是雅雀无声。教师鼓励道:“同学们要积极地回答问题,勇敢地表现自己,如果回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们的。”学生仍是默不作声。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师很沮丧,但又不好发作,只好把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

这位教师单纯地提出问题而不作任何启发,问题本身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难怪学生会不配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发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1)弄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做什么;(2)“把夏洛蒂姐妹的意志比作钢铁,这说明了她们的意志怎样”;(3)“夏洛蒂姐妹由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震动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坛的作家,她们靠的是什么”。这样,教师进行适当地启发,提示思考的方向和途径,学生就会体会到: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使夏洛蒂姐妹取得了成功,她们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培育成的。也就理解了作者这样比喻的目的。

五、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问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 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占据课堂提问的主体地位。通常,教师在备课时,总是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教学程序和课堂结构来设计课堂提问的。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带着设计好的问题来到课堂,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是有限制的。课堂,是孩子的。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改学生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勇敢地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可能简单,质量低,可能不着边际,教师都应尊重,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次,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引导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围绕课题自由地提问。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姥姥的剪纸技艺怎样?一位教师在教学《量的计量》时这样创设情境:一开课,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大大的“量”字,学生的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想到:什么叫做量呢?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叫做量,而是让他们自学课本内容,从课本上去寻找答案。由于学生有一种想知道答案的心理需求,看书就会格外地认真,提出许多好的问题。这位教师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有效沟通 篇6

一、沟通从心开始,用心倾听让沟通更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联系自己的经历,因此我们往往以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反应: 评估——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

探究——我们按照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

劝告——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

解释——我们试图根据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来猜度别人、解释他们的动机和行为。

我们做出这些反应是自然而然的,这样,再来理解“倾听”也就不难了,要倾听,就得注意和把握倾听的层次:最低层次是听而不闻,如同耳边风,完全没有听进去,听了也等于没听;其次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哎„„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第三是有选择地听,只听符合自己心意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第四是专注地听,某些沟通技巧的训练会强调“主动式”、“回应式”的聆听,以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即使每句话或许都进入大脑,但是否都能听出说者的本意、真意,仍是值得怀疑;第五是用心倾听, 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而用心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不是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交流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人际沟通仅有一成是经由文字来

进行的,三成取决于语调及声音,大部分的六成是人类变化丰富的肢体语言,所以用心的倾听要做到下列“五通”:不仅要“耳通”,更要做到“口通”(声调)、“手通”(用肢体表达)、“眼通”(观察肢体)、“心通”(用心体会)。当我们能用心去倾听别人说话时,自然可以给予对方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与温馨,这时你才能集中心力去解决问题或发挥影响力。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持征,那就是希望被重视,其实表现出来的就是被倾听。

二、沟通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沟通渠道:

1、语言沟通。

2、文字沟通。

3、肢体语言。

4、多媒体技术。

(二)管理者认为造成沟通困难的因素:

1、缺乏信息或知识,没有适当地说明重点

2、没有倾听,没有完全理解问题和询问不当

3、只顾按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发展,不理解他人的需要

4、失去耐心,使讨论变得白热化,时间太短,情绪不好

(三)影响沟通的四个因素:

1、情绪因素

由于身体状况、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因素而导致的情绪不稳定,波动性大,从而影响沟通正常的进行。其表现有:

精神不集中。倒不一定是对对方的话题不感兴趣,而是仍沉溺于刚刚发生的事情,或其他担心的事情,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谈论的话题上来。

其次由于岗位的关系,行政文秘人员较之他人,有更多的机会与公司的高层领导接触。本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机会,结果由于紧张、慌乱,没有充分理解上司的指示、意图,反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表达方法

说话的语气令听众反感。自大,讽刺、严厉的批评,都会令对方难以接受你的观点,即使你的观点是对的。谈话也就不欢而散。

在沟通中选择不合适的媒介来传递信息。选择合适的媒介而不要选择最先进的,当然也要视双方的地理位置、所处的场合而定。一般而言,面谈是最好的方式,可以进行及时的互动、反馈,可以从对方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来洞察他的想法,改变谈话的方式或策略。

3、个人因素

因为世界是多元的,所以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性格、人生经验、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就导致对同一信息的阅读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情况下,求同存异是最好的做法了!

4、环境因素

在沟通过程中,选择不适当的时间、地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送。在午休的时间谈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大办公室里谈论薪酬问题,都是不合适的。

(四)六个有效沟通的原则:

1、能听话:不随意插断对方的话,听懂别人的想法。

2、能赞美:沟通对象的话,有道理的地方,应适当予以赞美。

3、能平心静气:沟通两方如无“平心静心”的心理准备,沟通起来就易于“斗气”。

4、能变通:解决事情的方案绝对不止一个。

5、能清楚说明:举个例子,“某块地有一英亩”,听的人不见得清楚,再加以解说,一英亩大约等于一个足球场,从来没去过足球场的人还不清楚,那就再加以举例说好像我们会议室的几倍大。

6、能幽默: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打电话给众院议长欧尼尔,他说:“依神的旨意,你我为敌,只能到下午六点,现在是下午四点,我们就把它假装现在是六点,好不好?”一句话,就此解决了彼此沟通的障碍,多高明呀!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体育教学 篇7

一、什么是有效体育教学

从目标达成性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入手是在体育教学中考察一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在一节有限的体育课时间内, 学生学会的知识越多, 效率也就越高, 体育教学完成的教学内容越多, 效率也越高,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定学习的高与低, 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有效教学的最关键因素是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还与学习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有效教学要看目标与时间的关系这两个综合因素。学生的学习收益与体育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学习收益, 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有效因素。从以下可以得出, 把取得有效收获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体育教学时间, 而把教师和学生用于体育教学时间总量称为实际体育教学时间, 从而便得出到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公式: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体育教学时间/实际体育教学时间x100%。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有效体育教学时间与实际体育教学时间相等, 那么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便可以达到100%, 这是一个最高值, 也是理想的值。但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 实际体育教学时间总要大于有效体育教学时间, 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我们总是浪费一定的时间, 或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或者没有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 这些都是与一些因素有相关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无关的时间消耗, 甚至于发生副作用的时间消耗。所以, 有如有下面一个条件体育教学效率就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无效时间的存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永远是一个无法达到的活动, 达是,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体育教师需要一直在努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体育教师都知识这些基本的原理, 那么, 我们又如何来确定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呢, 好的体育教学是不是让学生无休止的练习呢?那么, 那些看起来好象与学习无亲的诸如队形的组织与调动等无直接关系的时间就不算是有效教学呢?但是反过来, 这些时间却又能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这些这个度呢?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学习收益来分析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以学生的学习收益为依据, 但学习收益却可能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例如, 现在的书店中有好多的体育教学模式录像, 也有很多的体育教案实录等, 这些体育课是不是好课, 答案是肯定的, 是不是有效课却不尽然, 我们可以从这类体育课中借鉴其教学思路, 引发教学灵感但照搬照抄却是不可取的, 因为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其学习收益, 也必定会有所不同。再如, 体育课上教师为了调节教学气氛与韵味, 随口讲了一个有关体育明星的笑话大多数学生仅一笑了之, 但对后来成为体育明星的学生来说却终生难忘, 虽然说此学生在这里的学习收益是其他学生无法相比的, 但如果这样来考察学习收益的话,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就变的难以捉摸, 体育教学活动也变的不可控制, 虽然我们不排除在学习收益上的个别化现象, 但在操作意义上只能以体育课堂教学的典型要求作为基本依据, 这一共性要求就是体育教学目标, 即学习收益或有效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作为衡量尺度的。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解释应是: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向体育教学目标的, 有效体育教学时间与实际体育教学时间的比率, 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

二、影响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与策略是什么

影响有效体育教学的因素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 找到多种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找出合理的对策对于实施有效教学非常关键。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 这两者是体育教师的核心, 他们对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并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化, 如果在此动态系统无论哪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 那么, 整个课堂也发生了变化, 甚至发生了重新组合。这些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良性发展, 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 认真研究分析影响有效体育教学的诸多因素, 寻找有利于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对于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载体, 有效教学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所以优化有效教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 体育教师教学基本素质非常重要, 能想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才是有意义的。优化教学过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 也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基础。现行的课堂导入一般采用提问题, 引出一些故事, 也有的是平铺直述切入, 也有的是先设置悬念切入, 还有的是情景切入、讨论切入等等。这些不同的切入方式有不同的效果, 体育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结构这两点, 切入点的选择应根据实现情况来作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引领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 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

第二, 选择正确的学习知识点, 这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也是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知识点是教学的主线, 是引导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是传承体育知识, 创新体育知识的过程。选准切入点激发兴奋点, 是以理清知识点为中心的过程, 也是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选择正确的知识点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与技能, 而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理清知识点一方面是学生, 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体育教师对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所以教师非常重要。

第三, 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 如果能让学生都对体育知识产生兴趣是最理想的体育教学, 学生都会因此而努力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学习。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 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创设一种开放的课堂气氛, 是民主的,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乐园, 使体育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 学生会在这种氛围中主动学习, 教师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力求教学行为求真、求实、求活。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策略

传统体育教学中都是教师的教, 压制学生的学, 以教师中心, 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体育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能被学生真正消化, 一直停留在模仿水平, 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要进行体育教学的真正有效, 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参与, 把学生看作活动的主体, 让他们在真正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学学习。体育还要指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 学会学习以) 利于有效体育教学价值量度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建构的体育教学模式, 已经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一些学习方法, 并注重了学生主体参与的价值。

3.合理的课程设计策略

有效的体育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所以, 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是必要的。如学生已掌握什么体育教学的起点, 学生应该掌握什么体育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什么体育教学步骤, 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体育学习和应用体育知识的有益经验。同时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重点组织学生学习的最主要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将此体育教学内容作为要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与示范这些重要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 进一步拓展体育学习内容辅之以切实可行的体育学习活动与评价手段, 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够反映预期体育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

4.恰当的起点行为掌控策略

起点行为是指, 学习者在进入教学情景时本身已具有的相关知识性向动机能力特点状况等, 也可以说是学生开始学习某一新单元知识之前所具有的行为或成就水平。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是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 它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或体育教学的性质, 包括难易度, 而有效体育教学则要求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教育主体, 体育教师应在恰当掌控学生的知识准备度或起点行为的基础上去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使体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有必要对他所教对象的体育起点行为及具体情况加以集体的以及个别的深入了解, 恰当的掌控, 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合理确定其最近发展区, 使体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从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连续的提高。

总之, 关于有效体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是极其复杂的, 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变化的效果都是无限的, 分析有效体育教学的概念, 探讨有效体育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要素的抽象, 为广大体育教师及研究工作者提供有效体育教学设计的素材, 一旦这些素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掌握并创造地加以运用,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必会有所提高, 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目标。

摘要:体育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另一种说法, 近来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也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定义, 接下来找出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找出对策。从而让体育教师真正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 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体育,有效教学,内涵,对策

参考文献

[1]卢锋著.娱乐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M].2003.87-89.

[2]刘玉芳.游戏教学中的偏误及其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6) .

[3]王春燕.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有利于引发与支持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J].幼儿教育, 2004, (05) .

如何对教师做到有效管理 篇8

关键词:人本管理;营造氛围;快乐工作;自我激励

一、人本管理,让教师体味工作快乐

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对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核心管理过程是通过确定的人类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得以体现的。实施人本管理,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学校管理者是实施人本管理的中心人物,是人性化管理的催生者,也是人性化管理的执行者。

1.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管理思想

校長应“高瞻远瞩”,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超前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大胆设想是作为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能。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人性化管理的校长,怎么去推行人本管理?

2.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

传统的教师评价基本上是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分别确定几项指标,在形式上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大家只是照章办事,没有太多的张力。所以,对管理者的人格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人本管理思想不一样,它要求管理者宽容、热情,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有人说,管理的起点是修己,正己方能正人。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校长应遵循的准则;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情、学情,不摆架子,不以势压人,平等相处,是校长治校的基本境界。管理者凡事都应以身作则,不断地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

在工作中,校长始终应把自己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上,总是更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都要带头努力做到。体会到身教胜于言传,表率优于说教。在工作中,始终对教师报以尊重、关怀的态度,做到情感、人格上的尊重。领导要与教师心贴心,以诚相待,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觉意识。比如,关心教师生活、体贴教师疾苦等。

同时,在实施人性化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让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完美结合。如果把制度化管理看做一条直线,那么人性化管理就是优美的曲线,相互间的结合才会有完美的图形。如果说制度化管理像坚硬的钢铁,闪耀着冷峻的光芒,那么,人性化管理就像鲜艳的花朵,相互间的结合让我们体会到刚柔并济的魅力。如果把制度化管理看成是广袤的土地,那么人性化管理就是那破土而出的青苗,相互间的结合让世界充满活力。正是这样,我们学校的管理原则才定位于以情感凝聚人心,以目标激励人气,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二、营造氛围,让教师学会自我激励

管理是艺术,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灵对话,正面评价教师,让每个教师都意识到领导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好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觉主动地学习、探讨,自身塑造出来的。因此,创造教师自觉学习进取的氛围,比对教师进行高强度的业务培训更为重要。创造教师自觉学习的氛围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如注重师德培养,强化思想氛围;开展教师沙龙,创设民主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创设进修氛围;深入课题研究等。只要是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因素,都可以构成教师学习进取的氛围。这些氛围,构成了教师主动进取发展的大环境,创设教研氛围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但这种体验一般是短暂的、外在的。因此,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引导教师学会自我激励,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对学校目标认同,易产生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内心便会要求自己进一步做好工作,自觉产生一种精神动力。这种激励的控制条件在于内部,在于教师自己的努力。它不仅能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而且能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这种强化作用所延续的时间是长久的,遇到困难也会一直保持下去。当然,外在激励由内在做基础,内在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导,而内在的激励,人一旦产生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比如,在给老师做听课报告或进行业务讲座时,我尽可能多地从每位教师的课堂上寻找闪光点,运用正面的实例加以分析论证。这样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内驱力。

管理的秘诀是尊重,制度的核心是真爱。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富有的情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使他们能更深入地投入。管理者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应是张扬教师的真、善、美本性,激发教师的生命活力,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要以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广大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汝建辑.教师的品质和修养[J].江苏教育,1980(12).

[2]常春元.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1980(9).

上一篇:户外墙体广告优势下一篇:经典版营销总监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