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

2024-08-08

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共8篇)

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 篇1

强化依法行政监督

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

-----洋县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省市法制办的正确指导和县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工作大局发挥法制工作的参谋、助手职能,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严格规范执法,迅速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法制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强化依法行政监督,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现就我县依法行政工作及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政府法制工作全面开展,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精神,狠抓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政府法制工作全面开展,法制工作权威和依法行政意识、能力普遍提高。一是狠抓法制宣传教育。近三年共举办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6场次,邀请西北政法大学王周户教授、陕西理工学院唐仕梅、罗了一等专家学者进行辅导,培训各级领导、行政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实施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各级、各单位集体学法制度。二是依法积极稳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年均受理处结复议案件15起以上,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保障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特色较为明显。三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审查工作。三年来共审查规范性文件40余件,保证了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四是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做好 参谋助手。县政府每年聘请2—3名专职律师为法律顾问,与法制办一起列席政府常务会及其他决策性会议,年均提出书面法律意见15件,为依法决策提供了保障。五是加强政府法制的综合协调功能。近三年来,协调处理涉法信访20件,协调较大执法主体争议2起,使行政执法不错位、不失位。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全县各级领导的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政府法制办的工作权威有效确立。

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落实 《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程序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使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现了有据可依,也是行政执法监督方式的体制创新。我们深刻认识到,强力推进依法行政监督,有效落实执法责任制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现实需要。近三年来我们以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为主线,以案卷评查、个案监督、全面检查、责任追究为手段,积极有效的推进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共进行全面执法检查6次,案卷评查6次,抽查案卷年均150余卷,开展专项执法监督4次,个案监督5件。通过监督,有效纠正了一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了行政执法工作,在各行政执法机关中引起了一定的震动。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机制,夯实基础。在开展依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我们着眼于基础建设,从机构、制度等入手,及时构建监督平台,使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有了强劲的组织保障,为有序开展执法监督奠定了基础。

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主要行政执法监督部门为成员的行政执法监督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由监察 局、审计局、财政局、人劳局、法制办组成的依法行政监督联席会议和行政违法信息传递制度,先后印发实施了《洋县政府工作规则》、《洋县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洋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洋县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以政府法制工作要点和行政执法监督计划的形式安排部署当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通过监督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监督信息来源,整合了监督资源,特别是我们实行的依法行政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使各行政专门监督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信息共享,在目前行政执法监督实践中效果明显。如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违法或违规的行政违法事项,通过联席会议传递给监察或法制部门,通过依法审查处理行政违法行为后,如涉及责任追究,再转递人事部门处理,大大减少了执法监督成本,提高了监督效率。

(二)找准抓手,强力推进。工作中,我们瞅准执法检查这个抓手,扎实开展全面检查、个案监督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活动,积极推行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报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在全面检查中,采取县法制办牵头,抽调监察局、财政局、考评办人员参加,并邀请县人大法工委、政协法制提案委领导、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参与指导的形式,对全县所有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采用听取汇报、查阅案卷、召开座谈会、回访相关案件当事人等方式,深入详细地了解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情况,发现并纠正了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检查结束后,形成专题检查报告,汇报给县政府常务会议,使政府领导对全县依法行政总体水平和各单位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有了清醒准确的 认识。在去年的执法检查中,查出2个行政执法机关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存在瑕疵或违法,3个行政执法机关违规收费10余万元的问题,检查组进行现场纠正,事后进行了通报,对执法工作开展较好的6个行政执法单位以县政府名义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在检查中共抽查案卷150余卷,采取各单位自查、集中抽查评查和联评等方式从执法案卷中发现并纠正了行政执法当中存在的问题,表彰了6家行政执法案卷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有效的规范了执法行为。

在抓好常规监督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专项监督和个案监督。每年都选择2—3个行政执法工作量较大的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去年先后组织了对县交警队和城建局行政执法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民意调查、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评判该单位的执法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予以通报,对领导批示件展开个案监督,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水平。

针对实践中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的私权利影响较大,我们积极推行了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事项报备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年均报备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20件。通过程序上的提前介入审查,让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充分知情陈述,促使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效果明显。

(三)加强考核,落实责任。一是认真做好执法主体清理,执法依据疏理,执法岗位职责分解,依法确定各执法部门的外部执法责任和内部考核目标。结合执法证的审核办理,对县物资总公司因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取消了执法权,对县电力局虽无执法主体资格,但通过县发展计划局委托的方式赋予了执法权,同时要求各执法单位明确行政执法分管领导和工作科室,对本单位承担的执法工作责 任逐一分解落实到人,从而从制度角度保证了行政执法工作。二是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为客观全面反映各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我们从依法行政领导责任履行情况、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教育情况、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建立情况、规范执法情况、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六个方面、30个小项逐单位进行考核打分,列入全县年终综合考评之中,对各单位依法行政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是严格奖惩,全面落实执法责任。政府坚持把执法责任追究作为加强依法行政监督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下发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近年来,先后因工作失误受纪律处分10人,对6个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通报批评,对8个单位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实现了执法监督的威慑力,有力推进了依法行政监督工作。

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关于行政执法监督的主体、性质等问题在认识上仍不够明晰。在大多数行政领导和行政执法机关仍对法制机构依据《陕西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行政执法监督程序暂行规定》开展的行政执法监督与监察机关依据《行政监察法》开展的监察监督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明晰,存在重视监察监督,弱化行政执法监督的现象

2、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基于编制所限又承担其它法制工作任务的实际与赋予的行政执法监督职责不相匹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3、行政执法个案监督案源狭窄。现阶段仅停留在少量的领导批示件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突出案件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从上到下继续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宣 传培训力度,尽可能的在执法监督政策、执法装备配置上给予支持,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威意识。

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督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省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依法行政监督作用,全面提升我县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 篇2

1 依法行政与“以法行政”

要探寻消防行政执法中工作误区的根本缘由, 必须首先弄清依法行政与实际操作中“以法行政”的区别。

依法行政 (rule of law) , 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既不失职, 又不越权, 做到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侵权要赔偿, 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本质上, 依法行政实际是保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正确行使权力, 防止权力滥用, 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 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 是依法治己而非治他。公安消防机构依法行政至少包含几层含义:一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三是控制自由裁量权;四是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以法行政” (rule by law) , 就是以法律来达到行政的目的, 以法律作为实施行政的一种工具。在这里, 法律是国家行政机关实现行政的一种手段。对行政机关而言, 是只片面强调法律赋予的权力, 很少考虑法律规定的义务;对行政相对人而言, 则是主要强调应该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很少考虑应该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

从依法行政与“以法行政”的涵义可以看出, 两者虽一字之差, 却有着很大区别:一从法律作用看。依法行政的“法”体现的是一种法治的要求;“以法行政”的“法”却主要是一种行使行政权的工具。二从约束对象看。依法行政核心是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法行政”主要约束行政相对人。三从行使权力原则看。依法行政要求在行使行政权时, 既要求合法, 还要求合理、科学;“以法行政”只要求不违反法律明文规定, 在此情况下, 只要能够达到行政目的, 可以不计较手段。总而言之, “以法行政”往往披着依法行政的面纱, 带有很强的隐蔽性, 但实质上, 它与依法行政的本质和内涵是背道而驰的。

2“以法行政”给公安消防工作造成的误区

当前, 公安消防部门的部分单位和执法人员由于对依法行政的内涵缺乏全面科学地把握, 片面地认为“以法行政”就是依法行政, 并将这一观念带到现实工作中。受这种观念主导的执法者通常会偏离法的公平、正义的要求, 在表面不违法的情形下造成实质意义上的违法。“以法行政”给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带来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现实执法理念的后果。

根据《消防法》的规定, 公安消防机构的任务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维护公共安全。预防火灾必须通过消防行政执法等形式来实现, 但是受“以法行政”观念的影响, 就会突出消防机构的执法职能, 弱化其服务和保护人民的职能, 出现执法程序不规范, 以权代法, 以言代法, 以情代法的不良倾向。

2.2 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自由裁量权是执法者的一种常用权力, 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在消防机构现实执法中, 某些法律规定与实际不符, 具体操作时伸缩性较大, 就由执法者自由裁量。由于“以法行政”论者强调执法工作的合法性, 忽视合理性, 因此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 往往凭个人主观好恶滥用自由裁量权, 从而造成执法的倚轻倚重, 产生不公正执法。

2.3 重职权轻职责的顽疾。

公安消防机构行使职权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职权与职责相统一。但是, “以法行政”论者往往注重法律赋予的职权, 愿意行使时就行使, 不愿意行使时就随意搁置, 造成事实上的行政不作为。这类现象主要是消防监督不到位, 或者不履行职责, 又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

3 解决执法误区的重要途径——消防行政执法监督

历史发展中法制不健全时, “以法行政”不失为一种相对合理、无从选择的做法。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 我们必须摒弃与依法行政的实质背道而驰的做法。但“徒法不足以自行”, 要规范消防行政执法, 还必须建立一种从内到外, 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以下是对完善消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几点建议。

3.1 完善行政立法。

“有法可依”是消防行政执法的前提。立法上的制约是源头上的制约, 规范消防行政执法, 必须首先完善行政立法。一是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 使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 减少无法可依的“空白地”;二是通过行政程序法对消防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制约, 行政程序法是提高行政效力, 保障行政活动合法性的一个有效机制。

3.2 强化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具有独立性、直接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主要形式是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可以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判决变更, 赋予了人民法院对于行政处罚的变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达到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目的。

3.3 重视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 有着其他监督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效应。各级政府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不怕露丑, 做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 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对消防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所进行的揭露和鞭挞, 以警效尤, 推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3.4 实行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最直接有效的监督。要从消防部门内部抓起, 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 正本清源, 防微杜渐。一方面须更新思想观念,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纠正“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经常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法律学习, 把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置于宪法和法律的控制约束之中。另一方面, 注重完善消防行政执法主体自身的监督制约机制。可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各项执法办案规章制度;实行警务公开, 健全内外监督机制;签订工作责任状, 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消防法制部门的审核检查工作;建立健全警务督察制度。

综上所述, 对消防行政执法的监督是一个由多方面组合起来的系统工程。如果能够把这个以党委领导下的内部监督为基础, 以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为主体, 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为辅助的全方位的立体监督体系建立起来, 那么, 公安消防行政执法就一定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安明.中国行政法学[M].北京:法制出版社, 2001年版.

[2]冯冲.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学与实践, 2002, 3.

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 篇3

1 新乡市(县)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是我国档案领域现行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档案事务、促进和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法律意味着秩序、权威,意味着权力、义务和责任。因此,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还是守法者,都应当对法律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作出贡献。”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必须遵照执行。

1.1 印发《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豫办[2007]15号)和新乡市九届市委33次常委会议精神,2008年3月19日,中共新乡市委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办[2008]7号)。《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此方案遵循了行政合法性原则,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一是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二是开展执法检查范围;三是执法检查内容;四是执法检查的时间、方法、步骤。其中,对检查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其中,附件1 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六项检查内容。分别是领导重视情况,机构人员情况,设施、设备情况,档案收集整理情况,专业档案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附件2 各县(市、区)档案局(馆)七项检查内容。分别为领导重视情况,机构情况,人员编制情况,经费预算情况,档案库房建设情况,档案保管、保护、保密、利用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内容匹配了分值,规定了评分标准、法律(文件)依据、自查得分、得分、检查依据与方式。

1.2 档案执法工作已列入市(县)政府目标办考核范围,按照工作目标开展执法。为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经列入市(县)当地政府考核目标范围。新乡市档案工作自2004年至今已参加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下达执法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执法任务量,市35家,县20家,区10家单位以上),在全市档案工作大会上,各县(市、区)档案局向市档案局递交完成目标任务责任书。市(县)档案局法制科(股)再细化量化工作目标任务。档案管理是机关、企业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从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到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服务、保障着各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数量巨大且任务繁重。特别是在档案安全保管环境加紧改善,人才与技术力量相对比较弱的情况下,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事务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差距,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现阶段必须加强档案执法工作,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1.3 按程序步骤,分轻重、主次,守原则、制度,依法执法,按照工作要求科学执法

1.3.1 完备各项制度。市、县两级档案局已建立起包括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办案制度、行政处罚程序细则、岗位责任制、案件受理程序、执法文书送达制度、处罚案件上报备案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审查评议制度、档案行政执法文书格式化在内的档案行政执法制度。

1.3.2 执法主体、程序合法。2005年4月20日,新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新乡市档案局从市委办公室划出,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他不变。”明确了档案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截至2011年12月31日,4区8县档案局全部法律授权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新乡市(县)全部设立法制科(股),共有执法人员45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本级政府法制部门执法资格证主体培训,全部取得执法资格证。

市、县两级档案局行政执法机构建全,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政府法制部门行政执法培训91人次,参加档案业务系统专业培训152人次,近年来,执法人员越来越熟悉执法程序,掌握执法方法,已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新乡市(县)档案行政执法形式多样。多以下半年集中执法为主,执法形式呈多样化、常态化。今年以来,市(县)在执法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以单独执法为主,联合执法为辅;以主动执法为主,配合上级执法为辅;兼顾集中执法与经常化执法的多样化形式。

1.3.3 依法执法,切中要害,全面展开。执法工作紧紧围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馆室建设、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执法工作以行政指导为主,采取听、查、看、纠的方式,即听被检单位汇报自查自纠情况;查档案管理现状和机构、经费、编制、馆库建设情况;看档案硬件设施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检单位领导,要求其限期纠正存在的问题。执法重点为实地查看发现问题,针对问题集中整改。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达625次。其中省、市、县档案局执法人员相互配合执法91次,占14.56%;市、县各自独立执法473次,占75.68%;与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联合执法61次,占9.76%,100%进行现场笔录,当场反馈执法情况。在执法检查单位中,市属党政一级机构469个,占75.04%;企事业及其他单位156个,占24.96%,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依法下达《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有113个,占执法单位总数的18.08%,并对形成的执法文书签字确认,及时归档备案,在开展执法回头看、复查阶段备查。同时,做好执法文书归档、建档工作。

2 新乡市(县)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特点、执法取得的效果和对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 市(县)档案局具有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近年来,经过国家、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我市已逐步建立起一支执法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队伍向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发展。队伍实现年轻化,2012年末人员平均年龄37.2岁,档案执法人员学历较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市档案局调整了一名具有全国律师资格的同志进入执法队伍。已形成了法制科(股)独立执法为主,信息科、业务科同志配合执法新局面。

2.2 新乡(市)具有良好的档案执法环境,被执法单位点多、面广,效果明显,执法工作已形成较强的影响力。2004年河南省人大、省档案局对新乡市(县)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新乡市档案管理工作指出了存在问题,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设意见。经过反复集中整改和不断总结,新乡档案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那时起,新乡的档案执法工作已步入佳境,坚持执法,认真执法,不论从每年被执法单位的数量,还是对存在问题集中整改、回头复查的力度,执法的影响面和效果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和跨越式发展。

2.2.1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对象看。以新乡市为例,五年间,市所检查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320个。其中,系统内主要对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进行针对性执法检查。执法单位重点涉及民生档案管理的公安、教育、劳动、卫生、土地、民政、规划与建设等系统,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

2.2.2 从档案执法检查力度看。对档案管理工作薄弱单位,连续进行执法监督,有的已达3次以上。例如,2009年~2011年期间,针对原新乡市8大工业局档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案件,包括市人大文教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市档案局馆长带队执法,对相关单位多次执法,经过连续多年努力,2012年初,被执法的责任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了8万元专项经费,集中移交进馆,保证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例如,执法工作,盯着问题不放,严格执法,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配齐配强)了档案管理人员,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单位经过集中认真整改,档案工作整体上新台阶。

2.2.3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效果看。经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解决问题,本系统内部,新乡市档案馆、长垣县档案馆、获嘉县档案馆建成已投入使用。原阳县档案新馆正在建设,卫辉市档案馆、卫滨区、牧野区档案馆调整了新库房,档案馆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检查中,市委办公室档案室、市委宣传部档案室等单位档案管理达省级标准。河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档案馆,调整了充足的档案库房 ,河南科技学院新建了档案馆等。辉县市、卫辉市、长垣县、新乡县、获嘉县的档案执法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步入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2.3 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执法监督检查人员办案能力有待提高,对程序掌握和制度理解还不够。表现在“不了解被执法单位档案管理和档案人员工作情况;档案业务不熟,处理复杂能力较弱,表现为不自信”。二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执法工作组织领导和关心支持需要加强。开展执法时经常面对领导和同志们“只允许检查差的单位;单位都忙乎乎的,检查个啥,想来就来吧;没有问题,不用检查”等不理解、不支持的言论干扰正常执法。三是开展执法公务用车缺乏,不能保障正常使用。

3 结语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管理档案事务,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保证。同样《档案法》也是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保护伞和安全带。深入、广泛开展执法调研,目的是不断总结、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执法步伐,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从“最低要求”向“最高要求”方向发展,为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作贡献。

审计局行政执法监督报告 篇4

截止今年10月份,本本部门共开展执法0次,合同纪委、财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次,在执法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财务规范管理等,严格按照“谁执法、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加大了对执法行动监管力度。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执法总体情况良好。

一、积极做好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对审计执法过错进行确认和追究。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依法行政资料复核、整理等日常工作。

二是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县委县政府、上级审计机关及组织部门的要求,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对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重点等作出明确规定。对每个审计项目,我们都事先进行审前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目的、内容、重点、程序、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工作高效、顺畅地完成。

三是实行审前公示等审务公开制度。在审计进点时,在被审计单位醒目位置张贴审计内容公示书,将审计流程、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组成员、审计纪律、监督举报电话予以公开。

二、严格行政执法监督

我局依法行政事项主要为审计检查,并相应地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或处罚。对每项审计我们都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审计署制定的各项审计规范要求的程序实施。同时,我局建立了以审前调查进点见面会、审前公示、审计复核、审计纪律反馈、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为主线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安排3名分管领导对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监控,确保各项审计工作程序合法、文书规范。

对每个审计项目,我们都要求由专人在项目结束后及时进行审计档案整理,并交由办公室归档保管,每个审计项目的各种立项和结果文件及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日记等一应俱求。

我们还采取外出学习、业务骨干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技能和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积极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是按时完成行政执法主体、依据梳理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结合本单位的职责分工,对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部门的“三定”规定,反复进行了梳理、归纳,经逐一审查确认,对审计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和每项具体行政执法职权及其依据的条款认真地进行分类编排。

建南镇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自查报告 篇5

市政府法制办:

今年以来,我镇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为重点,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镇进程为根本出发点,深入进行了涉农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的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同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依法治镇新局面,推动全镇经济超常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全镇实际情况,认真安排部署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整体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利政办发函[2010] 75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镇对今年来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全面提高法制意识

为了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我镇各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专题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了法律宣传,向全镇人民宣传、普及本部门所执行的法律,强化了普法力度,增强

了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镇党委、政府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及镇、工作站、村三级干部大会,认真组织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政府信息公开等法律法规,学习了《农业法》,《森林法》,《水法》、《水土保持法》,《计划生育法》、《土地承包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张帖标语等形式,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等涉及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镇民政办用广播及宣传材料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兵役法》等进行了大力宣传;镇计生站深入开展了《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散发传单、张贴标语760余份,出黑板报5期,举办培训班2期,参加326人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共1300人参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知识答卷,做到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长抓不懈,计划生育工作警钟长鸣;镇土管所对《土地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镇兽医站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畜禽防疫,大力开展《防疫法》宣传,张贴标语、散发宣传材料500余份,使《防疫法》得到了广泛普及;镇水利站在镇集市期间,通过大规模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宣传新颁

布的《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张贴标语、散发宣传材料10000余份,并采取现场咨询的方式,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和全民节水、防洪抢险的意识;镇综治办在6.26禁毒日,先后共张挂大型宣传标语2副,张贴小标语200余份,广播宣传40余小时,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次,确保了我镇“无毒镇”、“无毒村”、“无毒单位”的成果。

二、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为了明确执法责任和目标,有效规范具体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我镇各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健全了制度,明确了责任,镇党委、政府继续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管理办法》,明确目标措施,并根据各部门业务特点,分别建立了各部门工作人员守则,制定完善了相应的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公开督促,以制度管人,其次是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年初,镇上与各村及各行政执法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年中进行阶段性检查,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查漏补缺,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罚。

1、•镇政府按照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农业法》的普及、宣传教育和行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一是按照有关规定,加强了对

贩运、倒换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农资行为的管理监督,杜绝了劣质农资流入我镇,以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同时做好田间纠纷的依法处理及加强田间管理。二是严格执行农田水利设施的有关管理制度,实施节水工程,强化水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三是加强林木管护,严格林木伐放许可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收购、经营、加工、运输木材的违法活动。

2、各行政执法人员全部做到了持证上岗,依法办事,无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3、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了全年的工作,调整、充实了镇综治委、综治办、村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及村民小组治安巡逻队等各级组织。镇综治委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单位内部防范制度、防范措施。对各村综治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检查中对重点、难点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加大了对破坏农业生产及偷盗农业生产资料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在禁毒工作中:一是镇、村两级及时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同各村及驻镇各单位签订了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与督促工作;二是利用广

播、黑板报、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三是在确保无吸毒、无贩毒、无制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禁种,铲除毒品源植物,确保了我镇无种毒、制毒、贩毒、吸毒的现象。此外,我们严密注视外来人员,坚决查处和打击一些非法宗教活动和地下邪恶活动,组织全镇人民深刻揭批“法轮功”,全镇人民踊跃参与,我镇没有一个参加“法轮功”和修炼“法轮大法”的人。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4、•镇计生站首先完善了镇、村、组计划生育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了“六公开”和“一监督”制度,同时,强化人口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条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按照政策及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严格了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批,落实生育指标程序。逐步完善卡、册、单的规范管理,做到了查漏补缺,定期核实,每月清理登记,并及时做到人、卡、册、单四一致,管好用活,正常运转。使计划生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镇农机站加强路检、路查,纠正违章,严格拖拉机和驾驶员的年检,加大对违章、违纪、无证驾驶等违章驾驶的路检路查,有效地规范了农村交通秩序,消除了事故隐患。

6、镇土管所依据《土地法》坚决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一补一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依法严格执行用地审批制度,做到了无违法批地、无违法用地、无违法管地,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办法,检查建筑工地,督促限期办理用地手续,并严格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工作,严禁私自买卖土地的现象和行为。

7、镇财税所、农经站通过定期举办财税人员业务及政治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税收工作中做到了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税务法规,坚决杜绝农民负担反弹的现象。

8、•镇兽医站依据《防疫法》规定的疫病类型,并根据全镇疫情特点,分别确定了各种家畜的强制性免疫类型,同时制定了春秋免疫方案及指标,实施农畜的计划免疫。•其次加强对畜禽疫病传播的预防,检查我镇范围内的流通及产品,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认真贯彻省州市精神,规范执法行为

按照省州市关于行政执法的有关要求,镇上在执法工作中,严格要求各执法部门在执法中全面做到执法依据充分、执法决定准确、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文明礼貌,全镇没有发生因执法决定不准确、执法行为不文明等造成的群众来信来访案件。同时,•建立健全全镇各部门公开办事制度,规范工作内容,在政务公开栏中公布办事制度,将机关各部门办事依据、范围、责任、程序及处罚办法、行政事业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制度公开上墙,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

进各项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积极督促各村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等情况。镇财经所对各村财务、帐目实行双代管,并定期核销各种票据,定期审计村组财务帐目,对镇涉农服务部门的收费价格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四、加强监督,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

镇人大在行政执法、政务公开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监督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并定期评议执法单位和人员的执法意识、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有效的增强了我镇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的法律意识。

继续加大民事调解力度,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禁毒等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无毒镇”成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在行政执法监督中,我们把人大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镇村班子正常运转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破坏农业生产设施,不经审批私自伐放林木等现象偶有存在。二是对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三是个别农户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顾

个人利益,没有全局观念,给我们基层工作造成了很多被动,特别在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中,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极为不好。镇上除了大量做工作外,没有具体处理的法律依据。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按照五五普法的总体要求,继续强化《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在工作中把普法与提高干部、农民整体素质相互结合,注重实效,真正达到教育农民和提高干部、农民法制意识的目的。二是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使执法人员全部及时取得《行政执法证》。三是按要求认真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定责、分解量化、职责到位,并强化实施。四是继续加强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考核,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执法部门出现的违法违纪现象和重大行政执法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总之,我镇行政执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努力下,严格按照各自执行的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法定职责,使各项工作已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努力开创依法治镇的新局面,为全镇经济超常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此报告

依法行政监督调研报告 篇6

行政执法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局在食品药品的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过程中,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保证我市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市局“食药监办【2011】72号文的要求,我局对近年来本局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加强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使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了“一法两条例”、《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赔偿法》、《复议法》、《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贯彻。在学习中,把学习讨论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把分专题学习与联系实际选题学习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实战操作结合起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有效地防止了错案发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落实“两制”

一是深入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我局制订了行政执法责 任制实施方案,成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明确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并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所属部门,制定了目标考评细则和评分标准,每半年局领导听取和研究一次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发扬成绩,找出差距,以便更好更规范地落实行政执法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规章制度。按照建设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的要求,在出台了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多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局还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行政执法投诉受理制度、案件负责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执法统计报告制度、法制宣传活动制度等,并严格按制度组织实施。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程序,确保全市药监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定权限、程序、时限,成立药品监督行政执法以来,未出现越权、不作为和滥用职权现象,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诉讼败诉案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加强部门协调,构建强大的药品监管体系 在一些违法案件中,违法分子的制假、销假行为呈现出隐蔽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增大了打假部门的查处难度。因此,我局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联合行动,在行动中初步建立了药品打假“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打假办牵头的药品打假协调机制。二是把药品抽 验与打假相结合,积极协助茂名市药品检验所做好药品抽检工作,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与行政监督的结合,对抽样检验不合格的假劣药品及时进行依法查处;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监督机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增强药监执法透明度,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事项通过公示栏等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建立了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层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行由分管领导、股室负责人到案件承办人的药品打假工作三级责任制,实行药品信息员单一联系制。

(四)执法到位,守土有责。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市局药监工作会议精神,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开拓创新、扎实工作。2011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91人次,检查涉药(械)单位424户次抽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共167批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4起,没收假劣药械7件,涉案货值2.1万元,罚没金额7.3万元,案件办结率100%。具体执法情况如下:

1、严格遵照《药品管理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办理稽查案件。稽查执法案件从受理、立案、调查到处罚全过程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依据《行政处罚法》和《药品监督执法程序规定》,坚持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审批制度和案件合议(重大案件合议)、审批制度,组织专人针对稽查案件的法律依据、证据、程序和处罚额度进行审查,做到每案 必合议、每案必审批,杜绝冤案、错案。稽查案件无一起要求复议、听证或诉讼;

2、严格药品(医疗器械)稽查操作规范,依法、依程序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监督检查。我局根据实际工作,制作了制度汇编,对常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并制定了《医疗机构药械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药品经营企业药械监督检查要点》进一步规范了执法人员监管行为;

3、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稽查任务和兄弟单位的协查工作。

4、规范制作执法文书,切实做好案卷整理工作。要求稽查人员规范执法文书的书写,认真整理各自承办的案卷,最后由专人审核装盒归档,努力做到案卷的“零”瑕疵;

5、根据辖区药械市场特点,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节假日巡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巡查小组在工作时间外继续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有力的打击了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

为真正做到方便群众办事,强化权力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局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2009年,我局结合构建惩防体系工作充实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设立了公示栏,对局领导班子分工、部门职责、内设机构、举报电话、行政审批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公示。特别是 对立案查处案件47宗,做到每件案件公示,公示了有关的违法事实、查处证据、违法条例、处罚依据等事项。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此外,安装电子监察系统,与市纪委联网,把每宗行政许可受理业务挂上网,做到按行政许可的规定时间,严把审批关,不延时,不刁难服务对象,完成了各项行政许可受理申请。

(六)大力开展各项药品专项整治活动

1、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及《##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我局认真贯彻##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药品专项整治行动。

2、不断探索,熟悉保健品化妆品的办案模式。打假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沿用,实际情况又千变万化,月新日异,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特别是在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行政执法方面,我们更是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办案方式。

3、突出重点,深入开展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质量整治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集中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强化了整治成效。

一、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

二、开展骨结合用无源金属植入医疗器械产品市场专项检查;

三、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的抽验工作,加强对生物制品、植入医疗器械、避孕套、一次 性使用输液器(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针)、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以及加工生产企业生产的金属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烤瓷熔附金属桥、烤瓷熔附金属冠,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导尿管、肛门管、引流管等重点品种的抽验工作;

四、开展打击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药品零售企业出租或出让柜台、“保健行”借保健为名非法经营药品、用食品和保健食品等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我们发现我局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监管相对人档案还有待完善,相对人不良行为尚未记入档案;执法文书填写及制作和案卷材料的整理归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执法队伍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装备要进一步充实。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二是进一步深化对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生的认识,建立与公安、工商、邮政、卫生等联合打假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充实执法队伍,改善执法装备。五是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切入点,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督行政责任追究和行政过失惩戒制度,依法治药。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秉公执法,敢于较真碰硬,不为亲情所动,不为利益所惑。七是进一步提高对执法文书的填写和制作水平,规范案卷材料的整理归档,完善监管相对人档案。

浅谈行政立法监督 篇7

(一) 行政立法监督的概述

“行政机关拥有立法权, 已经司空见惯了。”[1]而行政立法监督, 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在国家调节社会生活的职能发生深刻变化后, 为规范行政机关新出现的类立法行为而出现的。各国对其规定也是各不相同的。就其概念而言, 行政立法监督, 是指有权主体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对行政立法活动实施的监察和督促。[2]这里是从主体、客体以及机制上对其概念范围的界定。

(二) 我国行政立法监督的体制

在行政立法兴起的过程中, 有《宪法》以及《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为其正名, 使得行政立法合法化。随着行政立法而来的, 是散见于《宪法》、《立法法》、《行政诉讼法》之中。基本上把监督的主体限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以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他的诸如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查机制, 公众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等等。另外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 也只能对“告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判, 对抽象行政行为没有监察的权力。

(三) 外国行政立法监督的体制

外国的行政立法监督的发展, 其在此的“外国”所指代的, 应该是西方的行政立法监督的发展。由于西方较早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在人民主权思想以及分权学说的倡导和引领下, 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了行政立法监督机制。单就其主体而言, 有议会或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专门机构监督三种大的模式。采用议会或权利机关监督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等国。采用司法监督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瑞士等国。[3]而采用专门机构监督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而从具体的实行现实而言, 由议会或最高权力机关在宪法条文中规定, 由议会或最高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及专门机构实施已经成为常态。

二、行政立法监督存在的不足

(一) 行政立法主体的监督问题

行政立法主体, 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 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但是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 对以上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监督, 只有同级的人大有权进行, 然而人大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再者行政机关上级监督和机关自己内部的监督, 也往往没有做到位。在这样一个现实状态之下, 明确各个主体, 明晰各个主体的责任是非常急迫的。

(二) 行政立法程序的监督问题

在我国现行体制中, 在这一个过程中原本是要人大全程参与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全程参与存在一些不足。因此, 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应该从编制立法规划阶段就开始向社会公开, 而且一直公开到法律成型公布为止。党的第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 行政立法事后监督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 对于行政立法的事后监督有所欠缺。因为在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大运行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同时没有其他主体有权来对行政机关已经成文实行的行政法规进行监督和考量的前提下, 行政立法的事后监督是难以实现的。而有的仅仅是当行政相对人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权力机关侵害时, 针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 而且在认定过程中以违法责任原则为主的。

(四) 行政立法监督主体的问题

这里是行政立法监督主体, 是针对行政立法有权监督机构而言的。“授出权力是立法机关的职权, 但是, 如果它在某些情况下把这种权力授予了行政机关, 那么, 它就应当注意代理人是如何行使被授予的代理权的。这不但是它的权力, 更是它的主要义务。因为立法机关把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 所以监督和控制这种权力的行使, 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和毫无保障的行使权力就成为了立法机关的主要任务。”[4]笔者认为, 我国的行政立法监督主体无论是从主体的权力行使上, 还是从主体的设置上都有待完善, 应该有一个司法监督的程序在里面。

另外应该有社会舆论的介入。在人民主权的社会中, 对公权力的监督本应该是人民天然的权利。为了保证人民权利的行使, 应该有相应的媒体公开制度的建立, 从整个行政立法的过程中, 让监督主体全程参与, 即使发挥不出最佳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也可以给有关行政机关以相应的压力。这一切的过程自然要有正当的程序设计,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权力和权利在合法的框架内行使, 以达到它们最初的目的。

三、行政立法监督的远景构建

(一) 行政立法监督的体制构建

基于以上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行政立法监督主体, 行政立法程序以及行政立法事后监督。

其中最重要的, 应该是加入司法监督机制。鉴于当前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的人事和财政相关连的问题, 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司法机关的人事和财政事务从地方剥离出去, 是司法机构在地方形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体系。形成“亓”体系, 即只最高法院以及最高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法院及检察院对于地方各级人大是独立的体系, 并且是与行政机关平行, 权力平等的司法主体。在最高权力等级上, 就像“亓”字的上部,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当然的最高的国家权力, 左下部的“丿”代表行政机关, 表示其在调解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相应的灵活性, 右下部的“丨”表示与行政权平等运行的司法权。这一监督体制可以是上级司法机关监督下级行政机关立法的合宪性及合法性。

另外继续推进人大机构制度改革, 从而从根本上行使其自身自然所有的行政立法监督权。还有信息公开制度中的公民的参与问题, 以及媒体的作用, 这些都应当是逐步加强的潜在并且是现实的行政立法监督主体。

在这里笔者着重强调两个大的体制, 一个是人大这一权力机关对于行政机关立法行为的过程参与监督, 一个是司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立法行为的事后的监督, 即其所立之法的合宪性及合法性的监督。这样就能既保证行政机关立法过程的监督不缺失, 同时保证立成法之后监督不缺失。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

(二) 行政立法监督的程序构建

作为权力运行保障的程序问题, 是不可以忽视的。首先是对行政立法程序的完善, 笔者认为, 这一过程应当是编制立法规划;起草;征求意见;行政审查;司法审查;通过;公布和备案。这里明显的将审查权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行政审查是从行政立法案的实体项目的价值而言的, 而司法审查是从行政立法案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这样就保证了行政立法体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行的价值追求整体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其次, 在事后监督的过程中, 应当赋予检察院以提起合宪性及合法性审查的权力, 让它真正起到广义上的法律监督职能, 从而对行政机关立法的合法性从全方位进行监督。再次, 是对不合法的行政立法的处理程序问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应当只是对违反的条文宣布无效, 而不应当对其全体进行废除, 这样可以保证行政立法的整体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同时也不至于在民众和社会中造成思想认识的混乱。还有就是追责的问题, 应当对相应的行政机关追责还是对个人追责, 这是一个一直只涉及而没有定论的问题。笔者认为, 应当在行政立法的过程中, 既然在行政机关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 权力实行者应当为其实行的权力结果负责。这样也就加强了行政长官在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注意责任, 从而使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有一个心理上的限制, 不去突破这一底线。

以上就是笔者对行政立法监督体制构建的基本认识, 只是初步的构建。这样就应该从其体制上和程序上, 保证行政立法监督权力的有效行使, 同时可以提高整个政府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31.

[2]李宏宇.我国行政立法监督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08:7.

[3]刘莘.行政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203.

[4]陈伯礼.授权立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0:308.

网络对行政监督的影响 篇8

关键词:网络 监督 舆论

一、网络监督与传统行政监督的区别

1.监督的动力:行政监督的动力就是利益。传统的监督形式在信息传递不便时,无暇顾及他人利益,多半为自己的利益。现在信息沟通方便了,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共同体意识的普及,也为了别人的利益去监督。

2.监督主体。网络的出现为多元监督主体的形成提供了平台,包括分散的网友评价、专门的网络论坛、网舆情监测室、政府官方網站等。

3.监督的客体:即被监督的对象更多元。如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落马,不仅本人遭到了质疑,中纪委、陕西省纪委、陕西省财政厅都被卷入反腐风波中。

4.监督的影响力比传统途径更大,主要体现在:(1)点击数多;(2)波及面广;(3)涉及主体多;(4)影响力更深。

5.监督的形式多元:传统的监督共同点是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监督。而在网络化的社会里,舆论监督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的传递为主要机制,丰富了行政监督的渠道。

6.监督的内容非设定,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被软化,在网络中,网民只要“有图有真相,赚得关注度”,就可以自主选择甚至创造信息和焦点,大大拓宽了监督的内容。

二、网络化对于行政监督的正效应

网络监督作为媒体监督的一种新兴形式,具有诸多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反腐监督的主体权归还于公众。实现从上至下到由下而上监督方式上突破,大众成为了反腐监督的主体,形成一种以平民为监督主体的自下而上的民主式的反腐监督。这是一种技术发展带来的政治上变革,为公民权利与对公权力的制约提供了平台。

2.在信息的获取方面。网络可以提供获取更多的反腐线索。网络爆料、网络调查等形式,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丰富、具体、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拓展了反腐败工作的信息来源。

3.较强的时效性、普及性。网络没有规范的新闻审查和甄别制度,而且追求点击率,所以会在腐败事情露苗头的第一时间曝光。同时网络监督没有空间局限性,比传统媒体的监督空间更为广阔。而且网络新闻不需要付费,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普及性非常明显。

4.提高了行政监督的安全性。传统媒体由于自身的制度和规则,揭发腐败分子的人其自身的安全性无法保证。而网络属于虚拟世界,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来畅所欲言,不会担心受到报复。

5.降低了行政监督的成本

(1) 从经济角度,传统的监督方式多为严格的按照特定程序去发现、调查问题。而在网络中,敲击键盘或点击鼠标就可以传达个人意见,网友们上传的文字、图片、视频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了监督的成本。

(2) 从时间角度,。任何一个会文字录入的人只要拥有一台联通互联网的电脑,就能迅速发表自己的反腐意见并及时传播到其它地方,这种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网络化对行政监督的负效应

1.监督主体中代表性的缺乏。我国网民结构比较年轻化且大多分布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缺乏网络的偏远地区,以及不经常使用网络的人,他们的监督权及意见得不到充分的表达,这使得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代表性还很不够。

2.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降低了监督的效率。对于真实信息的传递,网络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过滤机制的缺失,虚假信息的出现会干扰对事件原貌的还原,在监督信息、资料的收集上需要进行筛选,这就造成了成本的增加,效率的降低。

3.网友缺乏理性判断。在对官员的监督中存在盲目性。专家学者的良性引导固然存在,但依然有很多网友缺乏理性判断,盲目跟风容易造成诽谤诬陷,引起混乱。

4.其他信息的出现容易偏离舆论中心,网络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公众的兴趣又是极不稳定的,同时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很多有关对官员监督的问题往往不了了之。

5.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大多数网民在对官员的监督中都是站在一个言论自由的高度,尽其所能地揭发贪官的腐败行为,却没有意识到即使是贪官和其他犯罪分子也有其人格尊严、隐私权和名誉权。在证据不确凿的条件下,将当事人的资料不负责任地公开,对个人和家属都会造成重大伤害。

四、良性利用网络促进行政监督的措施

1.政府角度。成立专门的反腐网站,有针对性的设立分网,以专门的法律机构为依托,设置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并及时回复,将网民的意见集中起来,在一个平台上共同打击腐败行为。同时,工作人员要实行实名制,更加公开、透明地进行反腐工作,以便于接受公众的监督。(1)注重对焦点议题的关注。关注哪些网民们关心哪些话题,然后主动应对,进行考证,随时公布调查的进程变被动为主动回应。(2)建立与传统制度反腐之间的链接。政府与网民一起努力,形成政府、社会、网民之间的统一体。

2.网民应该自律,可以表达情绪,但还是应该根据考证来陈述事实,不可将自身的不良情绪蔓延。

3.意见领袖的引导。专家学者首先可以提供技术性的帮助。其次可以提供理性客观的建议,既研究问题又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例如对信息公开制度的呼吁。

4.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基本的法律规范和法制保障。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尽快明确网络监督的合法性,将网络监督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认真保护。要特别注重厘清与网络监督相关的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法律界限。对违反有关网络管理或侵犯公民人身权、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有关主管机关要依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媒体自身的过滤机制,由于媒体带来的社会效应,处于各种考虑或者各方压力,有些信息会屏蔽不予以显示,但对于利于监督腐败或违法现象的信息不应该屏蔽。

6.媒体的公共议程设置。议程形成大概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政府主导,一是公民推动。,媒体不仅要承担对网上信息的拼凑重组的职能,还应承担起将偏离议题的现象重新拉入正轨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

[3]蔡雯,戴佳.对话麦库姆斯: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国际新闻界,2006(2).

[4]任建明,杜治洲.腐败与反腐败一理论、模型和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7.

[5]咎玉林,许文贤.引导网络舆论—现代思政工作导向功能的发展[J].思政教育研究,2005(11).

上一篇:2020年幼儿园周计划下一篇:三年级下册拼音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