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2024-12-31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共8篇)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篇1

**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用系统)建设自20**年启动以来,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有26个省级部门陆续向系统提供数据,130多万条信息进入系统数据库,网站点击率达103万人次,全天候无偿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信用系统的建设和开通在引导企业诚信、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设诚信**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系统建设仍面临数据覆盖面小、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影响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推进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系统作用,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信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信用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依法采集、向全社会提供准确、全面、及时、权威的企业信用数据,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防范商业欺诈,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推进信用系统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信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20**年决定由省工商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建设我省企业信用数据管理中心和网络平台,20**年省政府颁布了《**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5号),建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工商局设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公室(简称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同时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认真执行《**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5号令),加强信用系统建设。

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作用,拟订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规划,根据省政府第195号令制定信用系统管理、维护相关制度,对信用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参加信用系统建设的各省级部门)认识,要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决定,履行省政府第195号令规定的职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把信用系统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方案和措施;及时与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沟通,协商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维护企业合法权利,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向信用系统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分工协作、有序联动,提交数据、准确及时,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是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管理,组织实施信用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加强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掌握动态,通报情况,帮助各单位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各单位落实省政府、联席会议确定事项并就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和建议。

二、突出重点,狠下功夫,限时破解难题

(一)扩充数据数量,提高数据覆盖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整合集中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制。按纵向归口集中,横向比对、交换、整合的原则由各部门自下而上逐级归集整合数据并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及时、准确地向省信用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提交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参加信用系统一、二期建设的部门,对属本部门所掌握的应提交但还未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整合集中,于10月30日前完成数据的全面整合集中和提交入库工作。特别是数据源在国家部委局机关以及未实现省、市(州)、县数据大集中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按时完成。对确实无法按期完成的,要提出专题报告,说明原因,拟订数据入库时间表,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省政府。

(二)严格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数据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企业信用信息须包含与企业营业执照完全一致的企业名称、企业登记注册号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所含企业名称不完整、不规范或缺少上述要素的,信息提供部门要在10月30日前进行补充完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省质监局要尽快将“组织机构代码”提交到信用系统资源中心数据库。

(三)及时准确上传数据,确保数据按时更新。各部门要加强对提交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对企业的行政许可审批、实施监管职能等所发生的变化及动态数据予以适时更新。其中企业基础信息、组织机构代码等应及时更新,其他信用信息具备条件的也应及时更新;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根据不同情况,按年、季、月更新,应在每月25日前提交上月更新数据。确有困难的,须提出数据项的具体更新时间安排及理由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并备案。

(四)加强数据采集设备管理,保证信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系统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保管维护。要保证数据采集前置机等相关设备正常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保证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和与**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中心的网络畅通。

三、加强基础建设,确保信用系统持久运行,功能发挥

(一)加强制度建设。随着系统建设两期工程的结束,数据的更新、系统的维护越来越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及时研究拟定“数据提交制度和纪律”、“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经联席会议审定后实施;要建立系统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工作通报制度。省政府将不定期对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阶段性任务进行督查督办和工作通报,适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范围。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主动会同省监察厅、省政府督办室做好信用系统建设有关工作。

(二)制定《**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牵头协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政府监管需要和法制原则,加紧拟订《**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形成我省企业信用征信数据指标体系,为信用系统数据全面、完整和规范提供保障。

(三)完善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并能与国家、兄弟省区市对接的企业信用征信技术标准,为下一步实现国家、部门、地区之间数据资源的广泛应用、交换共享奠定基础。

(四)适时启动第三期建设工程。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在总结一、二期建设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即着手拟订三期建设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现就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服务平台”) 建设, 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积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

(一) 服务平台的含义和作用。

服务平台一般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 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 畅通信息渠道,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发展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服务平台建设, 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 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 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指导思想。

服务平台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 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 建立和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 建设原则。

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面向产业、服务企业, 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 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四) 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平台的作用, 用三年时间, 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和行业建立、充实和完善一批服务平台, 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重点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示范平台。完善政策措施, 培育服务品牌, 使服务平台的布局更加合理, 特色更加突出, 功能趋于完善, 服务质量及企业满意度稳步提升, 对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服务平台的基本条件和发展要求

(五) 基本条件。

服务平台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及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和组织社会资源能力;管理制度健全, 经营行为规范, 收费合理, 服务内容、流程、标准、收费和时间能做到“五公开”;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50%。

(六) 加强能力建设。

服务平台要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不断增加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 建立激励机制, 优化人才结构, 增强服务能力。要适时更新仪器设备和设施,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要努力取得相应的专业资质认证, 增强服务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七) 创新发展模式。

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 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性服务机构、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聚优质资源, 提升服务水平。专业机构间要加强合作, 建立协同服务机制。要通过开放实验室、专业化设备共享与租用等多种形式, 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八) 培育服务品牌。

服务平台要增强服务、市场和品牌意识, 建立服务质量标准, 完善质量保障制度, 制定品牌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树立品牌形象。健全信用制度, 注重诚信经营, 树立良好信誉, 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培育企业文化, 提高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九)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需要, 鼓励服务平台具备多种服务功能。

1. 信息查询:

加强网络功能开发, 畅通信息渠道, 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2. 技术创新:

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应用等服务, 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增强创新能力,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学研联合, 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

3. 质量管理:

提供质量检验检测, 原材料性能测试,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产品标准。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培养质量管理人员, 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帮助企业申请相关体系和产品认证, 参与质量评奖活动。

4. 管理咨询:

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 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 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指导企业加强现场管理,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 创业辅导:

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商务计划书编制、创业培训, 以及工商登记等政务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服务;为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筹资融资、财税申报、法律援助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6. 市场开拓:

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 应用电子商务,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7. 人员培训:

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服务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 编制建设规划。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 以及调结构、上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区域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要合理布局, 突出重点, 明确目标和任务,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有关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 在中小企业聚集区推动建立服务平台, 集聚资源, 为行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十一) 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促进服务平台建设。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加大对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支持, 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 加快推动服务平台建设。要研究制定示范服务平台评价标准, 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示范服务平台, 实行服务补助和奖励表彰等扶持措施, 引导服务平台规范运营, 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 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现有工作基础, 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 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 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 加强配合, 完善管理, 形成合力, 共同推动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十三) 加强指导和宣传。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 及时调查了解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发现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 推广有效做法, 培育示范和服务品牌。要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 加大对优秀示范服务平台的宣传, 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利用服务平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4月6日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篇3

关键词:烟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6.5; F426.8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早在2001年初就为吕立山等著名法律界人士所高度重视,2004年6月,国资委也出台了《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2006年后又相继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等相关文件,应当说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促进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产生和不断完善。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的法律风险呢?我们认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法律主体的作为及不作为,而对企业产生的负面法律责任或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这个定义阐明了构成企业法律风险的三个基本要素:首先,风险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法律对其有相关的规定或合同对其有相应的约定;其次引发风险的直接原因包括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及企业自身或其他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最后,风险发生后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法律责任或后果。据此,我们以部门法分类和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环节为经纬度,把烟草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风险归结为以下几个领域:

1、合同法律风险

(1)合同主体不适格的法律风险

(2)合同形式不当导致的法律风险

(3)合同内容瑕疵导致的法律风险

(4)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当履行、不当变更、不当解除导致法律风险。

2、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1)商标法律风险

(2)专利法律风险

(3)著作权法律风险

(4)企业商业秘密法律风险

3、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

(1)劳动用工形式选择带来的风险。

(2)试用期条款带来的法律风险

(3)规章制度带来的法律风险。

(4)违约条款带来的法律风险。

(5)培训和竞业限制条款带来的法律风险。

4、市场营销的法律风险

(1)产品或服务质量瑕疵的法律风险

(2)有奖促销的法律风险

(3)营销价格确定的法律风险

(4)广告内容违规或未经审批程序的法律风险

5、招投标的法律风险

(1)应招项目未招标的法律风险

(2)未按规定发布招标公告的法律风险

(3)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法律风险

(4)联合体投标的法律风险

(5)多个投标人对代理的同一品牌商品进行投标的法律风险

(6)没有明确评标标准和方法的法律风险

(7)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法律风险

(8)未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签订合同的法律风险

(9)中标人中途不履行合同或转让中标项目的法律风险

6、诉讼中的法律风险

(1)超过诉讼时效

(2)起诉不符合条件,包括诉讼请求不恰当、对象不明确等

(3)举证不能或超期举证

(4)不能提供准确送达地址

(5)对方无财产或无足够财产供执行

(6)仲裁条款无效

产生前述法律风险的原因,我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导致法律风险

(1)政策调控导致的风险

(2)法律变动导致的风险

(3)经济波动导致的风险

(4)自然原因导致的风险

2、企业主观认识因素导致法律风险

(1)依附权利导致的风险

(2)企业家经营理念蕴藏的法律风险

3、风险防控策略不当导致法律风险

(1)法律风险防范识别不够全面、系统。

(2)企业法律工作还不能真正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

(3)企业的法律工作局限于处理具体的法律事务。

(4)无法将法律风险管理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

通过对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形式及发生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应当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企业需要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1、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创新

企业要走出法律风险管理面临的困境,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所谓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即是将风险作为管理对象,以合理、有效的控制风险为目标,并遵循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按此要求建立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这样几个环节:首先要对企业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其次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再次要对风险评估进行结果分析,确定控制对象并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对风险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控并反馈。

2、法律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新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下,必须确定一套标准的方法和工具,供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时使用。这套工具应该尽可能标准化,即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方法和工具得出来的结果应当基本相同,不应该有明显的差别。

3、法律风险识别的创新

一是要在建立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识别系统性的要求,组织完整、有序的风险识别活动;二是要在确定法律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识别系统性的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法律风险识别方法。

4、法律风险分析的创新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必须实现法律风险分析的定量性,即指可以用具体的数量值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度大小。这种方法应当包括具体的评估纬度、明确的评估标准以及评估结果数量值的数学公式等。

5、法律风险应对的创新

在传统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下,通常只是从保障企业经营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简单的避免风险的控制态度。这种单一的风险应对策略导致法律风险管理在很多时候被业务部门视为业务发展的障碍,并进一步导致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矛盾的激化。要解决这一困境就必须实现风险应对策略的多样性。首先要明确究竟哪些风险应对策略可以适用于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其次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明确企业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的整体思路和原则,最后要在风险管理流程中设置合理的风险应对程序。

6、法律风险控制的创新

烟草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国家局、省局部署要求,以“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全

面提升为目标,以推进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转变员工观念和规范员工行为重点,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文化引领作用,为促进全市系统“更加规范、更富效率”和实现“走在全国前列 争创行业标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任务目标

**年,全市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是:进一步丰富完善“情义·崇实尚德”文化架构体系,完成与省局母子文化理念体系对接完善工作,“情义·崇实尚德”文化宣贯培训率达到100%;积极推进“真情·三实”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规范视觉识别体系应用,员工对“真情·三实”服务品牌认知率达到100%,服务对象认知率达到85%以上;全面推广行为规范亮点打造经验,行为规范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建设,确保每个县局(营销部)拥有1名以上的文化内训师;市局企业文化综合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

三、工作安排

**年,全市系统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市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指导,各单位积极推进、全力落实的原则,做到系统构建,上下联动,整体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持续推动企业文化提升工作。按照“共享核心、尊重个性、系统共融、互为补充”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提升“情义·崇实尚德”文化体系,扩大“情义·崇实尚德”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一是要加快“情义·崇实尚德”母子文化有效对接。以“情义”文化理念为根基,充分挖掘“崇实尚德”子文化与“情义”文化的内在联系,使核心理念、价值主张向母文化靠拢,实现“情义”与“崇实尚德”内涵统一。二是以“情义·崇实尚德”母子文化融合对接为契机,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开展市局企业文化手册和服务品牌手册的维护升级工作,将原有手册融入企业新精神、新内容,着力锤炼锻造、充实完善,打造全新的企业文化手册和服务品牌手册,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要求。三是要强化“情义·崇实尚德”文化宣贯。在省局“情义”文化宣贯教材的基础上,植入“崇实尚德”内容,制作培训课件,开发线上课程,统一“情义·崇实尚德”文化宣贯内容。并充分利用内训师资源和在线学习的平台,强化“情义·崇实尚德”文化宣贯。年底前,全市系统宣贯覆盖面须达到100%。积极丰富、拓展宣贯载体和方式,组织开展“道德大讲堂”、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确保“情义·崇实尚德”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同时做好市局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优化、升级和完善工作,确保文化建设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

(二)全面推进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按照省局工作部署,加强服务文化、服务形象、建设模式和组织管理“四个统一”,采取服务品牌与行为规范建设并行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真情·三实”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一是加快“真情·三实”服务品牌的构建及传播。根据省局服务品牌传播方案要求,在全市系统推广使用“真情·三实”视觉识别体系,逐步统一全市系统服务品牌形象,扎实开展“真情·三实”服务品牌的宣贯和传播,全市系统员工对“真情·三实”服务品牌的认知率要达到100%,服务对象的认知率要达到90%以上。年内,市局将印制“真情·三实”服务品牌宣传册,面向全市系统零售户发放,加快提升零售户认知率。二是加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结合“235”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细化和丰富服务指导标准,明确服务承诺,形成符合工作实际的服务标准,并在具体服务中认真落实。服务承诺的客户知晓率要达到100%,客户满意度实现持续提升。三是继续推进特色服务亮点打造工作。针对服务员工、服务零售户、服务工业企业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亮点。年内,全市系统每个单位要争取打造1个以上服务亮点。

(三)着力加强行为规范建设。按照普及宣贯、亮点打造、比武演练和经验推广的模式,继续扎实开展行为规范建设。一是继续加强行为规范全员宣贯。结合国家局编撰的《中国烟草行业行为规范》读本,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培训,使行为规范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入岗。年内市局将组织开展全市系统行为规范培训,各单位也要把行为规范培训纳入培训工作计划。二是开展行为规范比武演练。结合“三亮三比三评”活动,针对管理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两支队伍,重点实施比武演练、专项培训和技能考评等工作,确保能力有提升,行为有改善。三是全面推广行为规范建设经验。在全面总结提炼全市系统行为规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行业内的行为规范建设典型经验做法,制定行为

规范标准体系、提升路径指导及建设经验推广方案,在全市系统开展行为规范建设经验交流推广活动。

(四)强化企业文化师认证和内训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师认证培训,不断扩大参训规模和取得认证人员数量;继续加强内训师队伍培训,探索开发符合实际和岗位特殊需求的个性化课程,年内在全市系统组织1-2次内训师培训;出台内训师队伍管理办

法,打造一支知识面宽、素质好、能力强的内训师队伍。年底前,每个县局(营销部)必须拥有1名经考核合格的内训师,全市系统内训师比例达到员工总数的2%。

(五)认真做好市局企业文化展厅的规划建设工作。根据市局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筹划市局企业文化展厅规划、建设等工作。要围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造精品”的规划建设工作思路,组织专门团队,凝聚全员智慧,充分调研论证,全程跟进实施,建设企业文化展示中心,进一步提升全市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四、有关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市局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事关长远的系统性工程。各单位、部门要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一)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发挥好文化建设倡导者、组织者的关键作用;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规划,全面落实。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完善机构,协同推进。市局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也要成立或调整相应企业文化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横向一体化、上下协同纵向一体化”的建设格局。

(三)做好结合,拓展渠道。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激励、凝聚和导向功能,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先争优活动、“235”教育实践活动、“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宽企业文化建设渠道,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提升素质、规范行为、引领发展。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篇5

为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新形势,内凝核心价值、外塑良好形象,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企业在境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意见如下:

一、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达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形成海外资产近1.6万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走出去”的行列中,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各种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影响日益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积极引导境外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企业坚定“走出去”步伐,加速与当地社会融合,占据舆论和道德高地,发挥正面感召力,树立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从而为中国企业在境外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加快转变“走出去”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推进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我国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社会化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和谐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境外企业文化,为企业“走出去”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实现境外企业与当地社会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三)基本目标。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氛围,推动境外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和对外战略目标、适应世界发展潮流、遵循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提升境外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当地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行动支撑。

二、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四)树立使命意识。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树立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境外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境外企业要牢记使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主旋律和价值观,展示中国企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五)坚持合法合规。严格遵守驻在国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是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境外企业要认真研究和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求生存,依法求发展。严格履行合同规定,主动依法纳税,自觉保护劳工合法权利,认真执行环境法规,确保国际化经营合法、合规。坚持公平竞争,坚决抵制商业贿赂,严格禁止向当地公职人员、国际组织官员和关联企业相关人员行贿,不得借助围标、串标等违法手段谋取商业利益。

(六)强化道德规范。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小胜于智,大胜于德。”境外企业要树立“以德兴企”的观念。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意识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增强荣辱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害消费者利益等不道德行为的危害性。坚持义利并重,将道德感、伦理观渗透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

(七)恪守诚信经营。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是诚信。要把诚信融入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对内造就一支员工可信、技术可信、产品可信、实力可信的优秀团队,对外树立中国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

(八)履行社会责任。境外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社会和人民,树立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形象。努力为当地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促进驻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繁荣。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公开透明。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为当地社会排忧解难。做好环境保护,注重资源节约,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积极为当地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促进当地就业。

(九)加强与当地融合。将企业经营管理与当地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持续优化和丰富企业价值内涵。努力适应所在国(地区)当地社会环境,尊重当地宗教和风俗习惯,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增进理解,与当地人民和谐相处。探索适应国际化经营需要的跨文化、信仰、生活习俗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经营思维、管理模式、雇佣人才、处理方式的“本土化”,注重增进当地员工对中资企业的了解和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跨国经营中的价值观冲突。

(十)加强风险规避。境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国际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克服侥幸心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规避、控制、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准备,有效防范国际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在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上,要追求科学决策、稳健经营,避免盲目和冲动。

(十一)严抓质量考核。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境外企业要把质量当成创业之本,立企之基。通过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培育和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质量考核体系,形成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规范,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十二)创新经营特色。境外企业要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整体战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融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机制。在企业运营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实现宣传企业、宣传产品与经营理念相统一,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加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和保障

(十三)强化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与时俱进,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对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结,认真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操作方法,不断提升实践水平。加强境外企业之间、境外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做好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境外企业人员出国前的培训,着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的企业建设与管理人才队伍。

(十四)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对境外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行科学引导、有效监督和合理评价。适时评选境外企业管理建设成效突出的优秀企业,将其经验和案例汇编成书,以扩大交流,共同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表现优异、具有示范效应的骨干企业,可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对不注重企业内部建设、缺乏道德规范、损害中国企业整体形象的境外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曝光、警示和约束。

(十五)开展试点工作。根据境外企业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结合企业管理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境外企业作为文化建设试点(如在拉美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建设”试点基地,在中东、北非建立“风险管控”试点基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建设”和“社会责任履行与服务”试点基地,在东南亚建立“社会责任履行与服务”试点基地等)。对试点进行密切跟踪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当地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境外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十六)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加大对中国境外企业的宣传力度,有效利用境内外各种传播媒体,积极宣传我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谐包容等理念,大力宣传境外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合作的积极成果。要重视对驻在国(地区)的友好工作,开展好公共外交。密切跟踪舆情变化,及时妥善处理危机事件。要积极推广境外企业的先进经验,重点报道和表彰境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和先进事迹,鼓励广大境外企业人员为国争光,共同维护“中国企业”、“中国投资”的品牌,增加中国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篇6

(讨论稿)

面向未来,集团公司正进入改革、调整、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支撑集团公司改革、调整、发展的文化,支撑全体员工事业信念的文化,支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文化。为加快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促进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

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其核心内容是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企业宗旨、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集团公司干部员工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集团公司竞争力的提高,促进集团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

2、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集团公司应不失时机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

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集团公司成立已经6年,企业文化建设在领导们的重视下已取得较大进展,干部员工的认识在升华,领导者的意识和主动性、自觉性以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不断增强。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经过6年积淀现已基本形成,集团公司企业标识(LOGO)经过征集大赛也已确立。各子公司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逐步实践探索并形成了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建设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但从整个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看还不够平衡,有些工作较为滞后,缺乏整体规划。

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呈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工作的整体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以及与政治、经营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载体的多样性。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深化并打造具有本行业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和进步,推进建设现代企业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以形成集团公司自己的管理风格和道德规范,造就出员工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宝贵精神财富。

三、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本着全面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要求,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突出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企业文化的灵魂,推进现代经营理念与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的结合,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融合、打造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以构筑投融资平台为任务,以经营发展为目标,以强化企业管理为依托,以制度建设为内容,以形象建设为载体,以文体活动为手段,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通过建立创新理念、凝练企业精神、培养好的作风、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学习气氛、建设过硬队伍、树立良好形象,构筑起“严谨、务实、创新、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成为打造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现

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物质文化建设(表层文化)。包括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如:房地产公司的楼盘品牌、水务集团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品牌、办公用品、公司办公环境等。

行为文化建设(中层文化)。主要是对集团公司的人、财、物、事的各种动的和静的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如:行为、公关、服务等。

理念文化建设(深层文化)。包括变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战略观念,还有民主意识、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方面。

五、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1)确定集团公司企业愿景。企业愿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2)确定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智慧的竞争。(3)确立集团公司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

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4)确立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企业宗旨。企业宗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核心价值观。(5)确定集团公司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哲学定位,也就是经营观念。企业确定的使命为企业确立了一个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原则、方向、经营哲学等,它不是企业具体的战略目标,或者是抽象地存在,不一定表述为文字,但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和思维。这中间包含了企业经营的哲学定位、价值观凸现以及企业的形象定位: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如何认识的事业?如何看待和评价市场、顾客、员工、伙伴和对手。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确立BI(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团公司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集团公司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员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集团公司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优秀的经营管理干部,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工作。

5、内外并举,打造物质文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服务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现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

统一,为促进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目标激励,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办公场所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节日、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力,强化视觉效应。

六、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1、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认知与宣传。认识、理解、表

述《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过程是认知与宣传的过程,全体员工要充分理解其性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完成确立集团企业精神(理念识别)等工作。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确立,方法可分两种:一是在全体员工中进行理念征集;二是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进行个人企业理念确认;以便为今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3、做好推广典型工作。集团公司将及时组织学习总结推广有关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召开专题会议,以互动的方式予以研讨、交流,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4、抓好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以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对职工进行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素质工程教育。与人才建设有机结合,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职工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抓好继续教育和支持员工自学考证教育。

5、在强化企业管理上注入文化内涵。配合办公室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努力塑造团队精神,使企业管理真正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6、注重经营文化与经营谋略的制定、完善以及实施。包括品牌战略、经营战略、人才战略、项目文化建设战略、文明工地策略、企业公共关系、市场调查等。

7、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企业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扩展,形式更生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扩展到思想觉悟、道德规范、文化修养和人际关系等领域,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8、营造优美环境,以外在直观的视角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从企业实际出发,搞好项目文明工地建设,搞好文体活动,推进文化阵地窗口建设,促进员工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七、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与推动:

(一)集团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策划委员会,董事长任主任,总经理任副主任,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任委员,下设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群部,成员由集团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子公司党总支(支部)书记所组成。各子公司要相应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同时比照集团公司落实相关组织和人员。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推进、巩固发展的过程。从2014年12月中旬开始,推动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学习宣传回顾、整理阶段:

时间: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月15日

要求:

(1)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参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的学习和讨论,领导带头参加,形成规模造出声势。

(2)面上学习要有广度,具体讨论要有深度,回顾自身存在问题,比照著名企业成功经验,逐步提炼企业基本理念,值得全员认同。

(3)组织学习观看著名企业文化建设专题片。

(4)发挥部门作用,集团公司各部门都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融入到管理的工作中。

(5)各单位、各部门将学习讨论纪录归纳整理,于2015年1月15日前上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

2、规划、设计阶段:

时间:2015年1月15日至2015年2月15日 要求:

(1)确定多个企业文化理念内容,要涉及到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中去(如团队理念、服务理念、窗口理念等),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推动。

(2)领导小组有明确分工,深入实际进行指导,制定相应行为规范,落实到岗到责。

(3)各单位、各部门在2015年2月15日前将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

3、推动、落实阶段:

时间: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30日

要求:

(1)确立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项目相结合,与企业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企业人才建设相结合。

(2)选树典型。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对行之有效的经验要形成制度化进行推广,经过系统整理的经验要提炼成理念化,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发展平台。集团公司将适时组织各单位、各部门汇报,研讨交流活动情况,力争2015年使企业文化建设显现突出效果。

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1、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机结合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又不能相互取代。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对于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加强,也必将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入手,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处理好虚与实、讲与做、精神与利益的关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经济工作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

和稳定局面。

2、加强对经营管理干部的培育,以此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经营管理者,不仅应当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组织者,还应当是模范的实践者,更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者。领导者应该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可见的形象,同时特别需要企业领导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的价值取向来倡导和配置企业文化。

3、讲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也就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虽不等于企业文化,但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加快建立企业文化的体系框架工程。包括: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把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这一基本要求;体现“把握发展方向,具有先进性;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吸引力;塑造品牌标识,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三点内涵”;突出“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融于企业发展之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发展理念、把思想政治

工作融入企业市场竞争之中,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精神、把企业人文创造融入企业产品之中,塑造以企业品牌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形象标识”三项主要任务。

5、走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观念误区。一是鼓吹“文化功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此种说法不但搞不好企业文化,还会影响其它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二是曲解“以人为本”,现实中的职工切身利益和个人目的,难免出现与企业利益和宗旨不一致的问题,职工也必须遵守企业的一切准则规定,尊重客户和竞争对手,如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湖南:出台意见全面建设法治人社 篇7

《意见》提出, 到2020年, 湖南省基本实现法治人社的新格局:以权责统一为基础的责任人社, 以高效便捷为重点的效能人社, 以公开透明为要求的阳光人社,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公正人社, 以诚实守信为准则的诚信人社, 以廉洁从政为保障的清廉人社。

《意见》突出问题导向, 一方面, 查找人社部门在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 结合实际深入查找系统内存在的难点问题, 如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升与行政执法权限下移的矛盾、社会保险行政执法内部权职交叉等。

国有企业建设意见 篇8

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

探索设立农村幼儿师资特设岗位,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新进幼儿园教师实行公开招聘。现在还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要在2018年底依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期满仍未取得任教资格的,予以清退。其他学段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幼儿园教师按照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标准配备。

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每年举办园长和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依托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加大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力度。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

建立和完善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在城镇学校跟班学习1年后应到农村学校任教3~5年以上。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中级教师职务,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左右。

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 “名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制度。

岗位职数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

在全市实行职称评聘地方政策试点,对部分具备资格但受岗位数量限制未能聘用的优秀教师,由同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保证其工资待遇。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职数在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基础上可以互补余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统筹使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已聘人员教学业务的定期量化考核,对于无法胜任所聘职务的人员可以不受聘期限制进行调整,予以解聘。

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

依法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按教职工年度标准工资(不含绩效工资)总额1.5%的标准统筹安排培训经费。中小学校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不低于本校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所有学历不达标、距离法定退休时间超过10年的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各县(市、区)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提高教师学历规划并认真实施。

上一篇:森林“艺术节”作文下一篇:假如我是宇航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