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精选8篇)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1
毛泽东思想概论学习感想
毛泽东同志成功领导的中国革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巨大作用。在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在同来自于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毛泽东显示了他独特的不唯书,不唯上,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胆略、智慧和才干。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航船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导的方向破浪前进;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不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条条,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因为毛泽东同志的独特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这里无可辩驳地得到了最充分的实践证明。
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革命史,因为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前辈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学习毛泽东同志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原则。
在现代社会,在如今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真学习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极其必要的。因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现在还并不发达,我们新一代青年肩上仍然承受着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局面的重任。特别是我们科大即将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经验的学子们,要时刻记住理论永远得由实践证明的真理,特忌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地乱搞一通。不能瞎犯错误,中国的国情不容许我们吃一堑长一智。国外的许多成功方法并不一定在中国同样行得通,这是我们时刻要记住的。正如创造了十月革命辉煌的苏联革命经验并不适用于中国。这时候我们就得学习毛泽东同志,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创造性的运用所得来的经验,而不能拘泥于理论。另一方面,在我们今后为促进祖国繁荣昌盛发展而有效的工作中,我们也切不能盲目自大,一概排除外来经验,因为实际上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市部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缓慢,失业人数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当前有些党的干部的领导方法与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若不做到底层,党的政策很可能不能执行或根本未被执行。这里我突然想到了苏联赫鲁晓夫曾愚蠢地下令在某不适于种玉米的地方种玉米,就因为另一地种玉米致富。后来由于玉米苗不服水土,全部死亡,致使苏联经济损失惨重。这仅仅因为赫鲁晓夫不重实际,只看表面。因此实际情况永远是我们需要考察实践的。这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重要体会。
对实际与实践,我们也需要有最深层的认识,也不能浮于表面。而所谓去实践,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本意在颂扬河间王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本身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就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问题,即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这种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道路。而对于我们,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我们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后应以改正的,或应引以为戒的。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要讲求真实性和完备性。在现今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应了解我们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制定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方法,这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初的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另外我还要谈一下我对这门课一些真实的感受。在最初我认为这门课一定会很无聊也最无益。结果在学期之中,我深深地被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所吸引所感动。这门课也成了我最爱听的课程之一。这首先得感谢讲师充满激情的讲说,其次还因我从中学到不少处事之道和一段既漫长又短暂的光辉历史。虽然我每次并非坐在前排,但我还是能从讲师语调里深切体会到他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佩和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惋惜。无疑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一位能创造奇迹的伟人。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带给了我们,同时晚年的他也可悲地给我们为实事求是作了一个最深刻的反例。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前提。空想、不切实际地瞎说瞎干是我们无论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要深以为戒的。
金融s2009-1-38李华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2
一、课程学习活动“重结果, 轻过程”
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目标驱使下进行的, 对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习者而言, 目标制约着学习活动的方向。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概论”课程过程中, 表现出比较注重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 而轻视把握课程理论所蕴含的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注重课程理论考核的分数, 而轻视形成高层次理论修养。
(一) 课程学习目标认识上的唯经验定势。部分大学生出现“概论”课程学习目标的衍变与他们的学习经历可能有关。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处于应试教育之下, 师生多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当一般文化课来展开教学活动, 课程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即使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由于这种教与学的惯性和张力, 许多高校师生仍然沿袭这一套进行课堂教学。大学生也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 “概论”课程和其他课程没有什么不同, 政治课记忆力好就行了。一旦这样的认知框架存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大学生头脑效果就会减弱。
(二) 未能较好地处理“鱼”与“渔”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在学习“概论”课程到底要达到什么的问题上, 教学双方都存在认识上的一些不足。有些教师课堂教学偏重结论和观点的理解与分析, 采用的是概念演绎叙述方式。比如在讲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教学内容时, 采取先下定义的那种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叙述方法, 表面上看逻辑性很强, 实际上主观性很浓。有些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由于受这种传统教学思路的熏染, 产生了片面注重简单记忆一些重要观点和结论, 而忽略其形成的历史背景、过程, 没有真正搞清楚理论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也就不能很好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
开设“概论”课程的目的, 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此, 教师必须帮助大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学习要求,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转变为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的多维目标的课堂。
二、课程学习素材“重课本, 轻原著”
尽管当前互联网非常发达, 但是课本或者说教材仍然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部分大学生在“概论”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只注重课本, 不太注重相关原著 (这里的原著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等) , 这是不利于大学生真正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一) 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够扎实。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深切感受到学习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在具体学习上又不够专注, 很难静下心来潜心研读原著。究其根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对理论存在着误解, 片面地以为原著都是一些纯粹的、晦涩的理论说教, 从而敬而远之。“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很朴实的道理。”[1]例如《邓小平文选》中的“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等, 都是深入浅出、生动精辟, 往往几个字、几句话就抓住问题的要害, 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惰性。相对舒适、缺乏压力的学习环境成为滋长部分大学生学习惰性, 消磨学习斗志的温床。加之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不太注重发掘和激活大学生自我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不注意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研究的兴趣, 必然导致在原著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二) 部分教师指导大学生学习原著不够到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强调原著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够。二是学习原著的方法指导不够。三是学习情况实际考核不够。教师应该不断强调认真、系统学习原著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法上要给大学生作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 毕竟原著的学习和其他理论的学习有所不同。要把学习原著的内容和大学生深层思想实际结合起来;要把对原著作全面性、整体性学习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学习结合起来;要把对原著的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要把学习原著同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师应该把“放”和“导”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要有明确的作业检查考核制度以督促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原著。
大学生一定要坚持认真研读原著, 在学好原著上下功夫。早在1890年9月, 恩格斯曾对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德国大学生说过, 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 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2]学习“概论”课程一定要接触原著, 品尝其原汁原味, 领会其中的真谛。当然, 也不要囿于对原著学习的注释式方法, 以致于陷入桎梏而缺乏活力。学习原著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更加鲜活, 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还可以把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充实到教材中去, 不断增强教材的科学性和时代感。
三、课程学习内容“重实用, 轻理性”
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关心社会未来和个人前途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点。当前大学生许多思想问题也是由此而生。在“概论”课程学习过程中, 当教材理论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现反差时, 很多大学生就心存疑虑, 迫切希望得到解释, 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前景。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 部分大学生则反映出理论的“用”与“学”的脱节, 只求理论为我所用, 不求学到精髓;只求理论的可操作性, 不求实践经验的升华。
(一) 课程学习价值取向趋利性较为明显。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 一句话, 人们的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面对当前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 加之受西方实用主义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其价值判断具有较为明显的功利色彩, 总希望课程学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呈现出“短、频、快”, 立竿见影;学习内容注重技能、技术性, 较为轻视思维训练、行为养成。然而, “概论”课程由于课程性质、特点, 不论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统一起来内化生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是理论为大学生所掌握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 都是一个无形的“润物细无声”的较长实践过程。
(二) 课程学习比较缺乏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不容争辩的, 然而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程, 比较注重感性、经验、课程的趣味性, 不太注意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4]其中“管用”强调的是要提高理论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而决非实用主义。那种简单化地记取片言碎语, 断章取义的做法是一种浮躁的学风。
四、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大学生在“概论”课程学习问题上, 必须摆正学习与运用的关系, 要以实际问题为切入口, 在学习中加强对理论的深刻思考, 对社会的认真观察, 对实践的积极探索。
(一) 要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 结合大学生特点, 加强研究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 使“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工作水平有显著提升。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 应着重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主题讨论法。课堂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演讲、讨论、辩论是一种为大学生所钟爱的, 能够促使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好方法。二是案例分析法。它的采用能够迅速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与参与度, 将大学生置于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之中, 通过师生等多向互动, 使大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实践总结法。这里所指的实践总结, 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或学校组织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反思, 比如暑期支教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或者是课程本身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或者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大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社会调查报告, 或者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原著、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的读书体会等。
(二) 要不断研究学习主体学习心理, 消除大学生学习焦虑。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是教育成为可能的前提, 是接受教育最原始的动力, 也是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础。一方面要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获得成功体验, 另一方面要达到掌握理论, 提升能力的目的。要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培养学习能力, 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比如可以重点采用习题驱动教学法, 其基本思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所要讲授的课堂教学重点、难点采用适当的习题形式呈现出来, 利用受教育者对解答习题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引导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 解决问题, 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锻炼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境界,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讲授“概论”课程时, 要做到讲授内容的全面准确, 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复杂社会实际现象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程设置的目标。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当代大学生在“概论”课程学习上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大学生课程学习活动重结果、轻过程, 学习素材重教材、轻原著, 学习内容重实用、轻理性等。本文分析大学生“概论”课程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目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建设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教学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82, 第3卷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3
关键词:设计概论;艺术设计;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能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接受新知识,并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结,就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原有认知结构对后续学习的有益推动,形成新的更丰满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需要引导性材料,而这种在新学习之前给出的先导性材料,可以为学生联结新旧知识结构,使其在知识结构的破裂之间寻求最佳狀态,我们称这种先导性材料为先行组织者。笔者在高职院校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老师和学校只重视技能课程,设计类技能课程的学习缺乏理论支撑,使艺术类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热情欠佳。究其本源是因为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建立起设计类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实质性联结。
近年来更多的艺术设计类教师积极探索理论与技能的联结,引入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进课堂。奥苏泊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在概括水平上高于新的学习材料,认为在新的学习开展之前,应该让这样的概括水平更高一级的先导性材料先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结,才能对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打破及重组,从而成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所以,在实际教学经验总结过程中,先导性材料的呈现顺序应视实际教学需要而定,尤其是在同一专业内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教学操作中,更应灵活的安排好先行组织者的教学顺序,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良性教学效果。
“设计概论”作为一门艺术设计课程,是集设计艺术源流、风格和发展规律为一体的设计理论基础课程,详述了设计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特征和本质、源流和趋势、演变和脉络,对于学生了解设计本源。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设计艺术在内涵、形态、界面、文化、创新等基本问题上的问题和发展态势,为“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换言之,设计概论是打开学生设计艺术审美、素养、境界的理论窗口,把设计操作中的感性创意思维以系统化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并使其灵活运用到设计技能练习中去。设计理论课程建立的初步认知结构,能在先行组织者的帮助下,联结新的设计技能知识,形成设计理论知识结构与设计技能知识结构的有意义性相促相成。如何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设计概论这类基础理论课程应作为先导性材料,与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相互贯穿、相辅相成,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时候往往不能自主发散思维,此时就需要教师呈现概括性水平更高一级的理论知识作为先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将感性的创意思维转换成笔下抽象的视觉符号。例如,笔者在教授设计概论课程中陶瓷设计知识点时,针对学生平面构成学习过程中抽象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设立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专题一讲,着重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设计中的纹样派别级演变。通过解读半坡型彩陶的“人面鱼身”纹(如图1)、庙底沟型的几何纹、马家窑型的螺旋纹,让学生了解古人如何发散创造性思维将具象创作事物抽象简化为视觉符号,重点解析中国古代先人将“寓人于鱼”的意义赋予在图形设计中,将人面和鱼形合体为花纹,整个装饰纹样将两条以上的鱼纹抽象化、集合化、样式化,形成横式的直边三角形组成的装饰图案。学生在视觉符号的抽象转化理论学习后,逐渐将几何图形运用到平面构成的创作中,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以猫为创作原型,创作出了系列平面作品(如图2)。在几何抽象思维的练习成熟之后,笔者将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推进为几何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富创意的作品。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诸多尝试,最后发现学生在创作中难以梳理自己感性的创作思维,究其本源是其设计艺术理论知识薄弱。在此认识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中器以载道的宗旨,详述中国古代传统器具设计是如何将宇宙万物的形态法则通过模拟的方法运用到器物设计中,并通过对形态的直接模拟实现“观象制器”。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代表图案“龙”,就是人们自我思想意识对外在自然形态的抽象和升华,笔者呈现了与龙相关的图案。例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云龙风虎”、“鲤鱼跳龙门”等。中国器具设计中的“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领域里“龙”的文化,也成就了古老的东方神秘,中国传统图案的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水平。通过这样的纹样图案理论学习,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思维发散,创作出了以狮子为原型的创意图形。
参考文献:
[1] 林从德.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杨猛,许乃学.广告创意之神[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毛泽东思想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篇4
【 正 文 】
创新主要指在已有事物基础上的一种拓展性与创造性活动。这一活动,既与已有事物有一定联系,又是对已有事物的发展与重构。毛泽东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其数十年革命生涯中,所以能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有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这既来源于他不竭的创新动力,又与他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透过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鲜明的思维特征。
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出发点
创新既非妄想,亦非空想,而是有目的的客观活动。因此,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是创新的必然要求。纵观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其出发点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中国实际,并由此延伸、展开的。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所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作了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通俗地讲,实事求是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发生的事情中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所以能不断创新,同他一贯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相关。
毛泽东无论做事还是思考问题,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譬如,同样对中国民主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问题的思考,早期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者,就只知道围绕马克思主义书本找答案。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万宝全书”。总以为经典作家的书本里什么都有,而很少去考虑中国的实际。结果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对此,毛泽东曾指出:“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许多人凡事引经据典,“言必称希腊”,“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2]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是神。马克思、列宁既不可能对他们在世的时候,世界上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做出回答,更不可能对他们去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世界上出现的问题给出答案。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而不是包治一切疾病的“圣丹妙药”。有些问题,各个国家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去解决。
比之教条主义者,毛泽东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尤其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许多方面,都是如此。如关于统一战线问题,马列主义都提到过“一个联盟”,既工农联盟的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根据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创造性提出“两个联盟”的思想。由此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其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所以十分强调凡事要实事求是,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从本质上讲虽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致,具体情况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所以能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就在于他能够正确理解与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懂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理,明白理论指导必须要以实际为出发点,从而把问题的思考建立在实际上,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正因为毛泽东踏在了中国社会实际之上说话办事,所以才会创造出那些带有“中国气派”的新事物。如同邓小平所说:“列宁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途径。马克思能预料到落后的俄国会实现十月革命吗?列宁能预料到中国会用农村包围城市夺取胜利吗?”[3]由此可见,专从书本里讨生活的人,是创不了新的。只有像毛泽东说的:“马克思主义‘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4]这样,才会有所创新。毛泽东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所以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即在于此。不难想象,如果毛泽东也类同于教条主义者,只会抱着书本,背诵书本,从书本里讨生活,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将与他无缘。所以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创新精神的基石,是毛泽东创新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 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从客观上讲,创新有一困难,就是已有事物的权威性。有些人往往受此困扰和束缚,而不敢去创新。尤其是面对伟人的思想,索性关闭自己的思考机器,更不用说去创新,结果只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其实,这些人没有真正领悟伟人思想的真谛。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自己说过,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可是,我们有些人,偏偏不相信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的,以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硬是把马克思主义神化和教条化,人为地板结与僵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对此则有自己的看法。他曾经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5]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毫无疑问,超过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创新。
毛泽东在创新过程中,同样遇到伟大思想和权威模式的影响。但他的方法是,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权威思想和模式,既不迷信,也不弃之,而坚持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再拿民主革命道路为例来讲,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模式。然而,它在中国却遇到了挫折。面对这样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权威的成功模式,而且在不少人仍坚持认为它是中国革命唯一道路的情况下,怎么办?是继续按原路走下去,还是另辟蹊径。走下去,无疑仍将面临失败。另辟蹊径,就要面对创新风险。然而,毛泽东以他的胆略与睿智,选择了后者。他用自己的大脑,面对中国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既不简单否定城市道路模式,(事实上,十月革命道路模式本身的合理性是不用怀疑的)也不迷信“本本”。而是,一方面看到城市道路模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看到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从两者比较与结合中,意识到特殊国情需要特殊道路,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新道路,正因为毛泽东有这么一种既坚持独立思考,又善于辩证思维;既尊重别人的经验,又不盲从的思维方式,所以他能够讲出“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战争经验”,“但是我们还应该尊重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6]这样一种充满辩证思维、让人耳目一新的话,能够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实,创新的最大困难,并不在于已有理论的权威性,而恰恰在于能否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独立思考与辩证思维。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不是权威理论,也不会有创新之举。毛泽东的这一创新思维特征,正从这方面为我们做了实证与演绎。事实上,毛泽东亦非天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他也有过与他人相似的、简单地把领袖的话当真理的经历。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中,曾讲起党对农村问题、主要是对地主的政策,在他未到长沙时,无由反对。但是,在湖南住了三十多天后,有了不同看法,并向中央作了报告。然而,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素以为领袖同志的意见是对的,所以结果我未十分坚持我的意见。”[7]后来的事实表明,“领袖同志”的话未必句句正确。当然,这不是说,“领袖同志”的话都不必去相信。而关键是对“领袖同志”的话,也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准绳。无端怀疑与因相信而成迷信,都不可能孕出创新。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既能正视错误,又能改正错误。正如他自己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正因为,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才使他及时走出“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在实践中打造成善于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的方式,为创新铺下基石。
以上可见,善于独立思考,坚持辩证思维,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基本方式。有思考,才会有思想,善于思考,才会出新思想。毛泽东正是在对待任何问题上,既不为某种思维定势或他人思想所束缚,也不拘泥于已有理论和模式,坚持用自己的头脑思想,才有所创新。
三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创新思维的实践基础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统计、管理学、经济学、电工及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机械CAD及优化设计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统计、管理学、经济学、SQL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字电路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
网络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统计、管理学、经济学、SQL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V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JAVA程序设计、网络安全、Web技术等。土木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管理学、应用统计、计算机基础、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施工等。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管理学、应用统计、计算机基础、经济学、工程估价、建筑材料、技术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导论、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道桥施工等。
水利水电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管理学、应用统计、计算机基础、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水工建筑物、钢结构、水利水电规划、水利工程施工、电工学等。
船舶与海洋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应用统计、经济学、水力学、电工学、工程材料(焊接)、技术经济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建造工艺、ACAD船舶工程应用、船舶设计原理等。
工程管理: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管理学、应用统计、计算机基础、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土木工程概论、组织行为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施工等。
工商管理: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统计、经济学、SQL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运筹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国际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学、国际商法等。
会计学: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统计、经济学、市场营销、技术经济学、国际商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与案例分析等。
行政管理: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社会学原理与方法、领导科学、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高起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邓小平理论概论、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基础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原理、电机与拖动、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器学等。计算机网络: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C/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英语、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SDH技术、操作系统等。
土木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建筑制图、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结构力学
(一)、土木工程概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建筑制图、工程力学、桥梁工程、结构力学
(一)、土木工程概论、钢筋混凝土结构、道桥施工、测量学、建筑材料等。
水利水电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建筑制图、工程力学、水电站建筑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利工程概论、水力学、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学等。
船舶与海洋工程: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工程材料(焊接)、工程力学、船舶制图、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船舶舾装工程、船舶试验等。计算机应用技术: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C/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
工程管理: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建筑制图、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结构力学
(一)、土木工程概论、钢筋混凝土结构、测量学、建筑材料、企业管理等。工商管理: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英语、管理学、经济法、国际贸易实务、税制与税法概论、管理沟通等。
金融与会计:
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等。
行政管理: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6
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得
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我认为应该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入手。所谓纵向就是指它的一个发展过程。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毛泽东思想是通过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为基础的条件下,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发展而来。随着中国的国情改变,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理论不能较好的适应新的国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寻找思索新的思想和理论,来解决国家面临的一些新问题。这个时候邓小平理论就产生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一次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后,中国国内国际形势的进一步改变和发展,国情改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继为了适应新的中国国情而诞生。同时,他们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就是按照这样一种,为了适应新的国情,解决新的问题,将前者的思想或者理论加以继承和发展,产生新的思想或理论的过程,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陈出新,扩延边界。这里一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显示我国领导人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从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出,将来会不断出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说完纵向理解,再谈谈横向理解。横向理解就是要深刻体会和理解各个思想和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导作用,鲜明特征以及深刻影响等。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邓小平理论又包含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各个理论的层次关系要搞清楚,弄明白。当然,各自理论运用的主要原则都是与之相应的社会背景或事实相适应,即理论符合实际,这集中体现在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上。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一定要善于开动脑筋,不要只是死学这一些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应该去考虑它的运用场景,运用手段。我想学校开设这一门课程不光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或执政思想,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运用这一些理论思想。今后在社会上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其他的,遇到任何问题,想到用这一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可以更好的解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横向理解,要深入起来,需要一些时日。这一学期我还是学的不是很彻底,尚存在很多一知半解的问题。在今后学习的日子里,我要结合的更多课外书籍、资料,更深入的去理解和体会。我深信这一项理论思想的博大精深,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7
目前, 中国高校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A类研究型高校, 以“211”、“985”工程等重点高校为代表;B类应用型本科高校, 多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代表;C类职业技能型高校, 以地方高职高专类院校为代表。显然, 独立学院大部分属于B类型学校, 这类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设置的学科专业性强, 针对性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构建专业和职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导向下,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重视专业课, 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再者,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几乎都被盖以“乏味无趣, 理论说教”的不受学生欢迎的高帽子。《概论》课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理论性非常强, 免不了被定位为空洞理论灌输, 政治条文说教, 从而使学生对《概论》课产生逆反心理。理工科学生觉得《概论》课晦涩难懂, 于是, 从不理解到不喜欢, 上课成了负担;文科学生觉得《概论》内容太熟悉, 学不学没关系, 于是, 又走到另一个极端, 上课成为无关紧要的事。这一现象在独立学院尤为突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传统的“你教我听, 你说我做”的师生定位, 教学方法的简单、老套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要突破传统定位, 《概论》课的教学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教师不仅要科学地把握《概论》的内容, 向学生传授知识, 使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而且要转变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 是“立体教学结构”, 实践性和趣味性强, 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情感的体验中掌握理论, 提高能力, 可以改变学生不愿学的局面, 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 入耳, 入脑, 从理智和情感上接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观察、感觉等直接的感受和领悟来认知、认识、再回归实践的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模式, 而是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 让学生发展变化, 以感官作为媒介, 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事件, 使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后与理论相结合与他人交流分享, 最终回归到实践中。它是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 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 (图一) 。 (1) 他认为有效学习应通过学习者的亲身体验, 发表看法, 进而反思, 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在国内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中, 胡尚峰, 田涛提出体验式教学模式:“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的。 (2) 张蓉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应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基础的, 结合体验式教学的过程要素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即:情境设置、主体体验、评价体验及迁移体验。 (3)
三、《概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
结合《概论》课理论性与时政性强的特点及独立学院学生重专业轻思想理论课学习的思想, 独立学院《概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可设计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探究体验—交流经验, 教师指导—梳理整合, 内化践行四个教学环节。
(一) 教师设置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实践体验式教学的开端。“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 (4)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可以让师生置身于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活动中, 发挥自主性, 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设置情境的思路有许多, 根据《概论》课的内容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情境:
1.视频、时政热点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把《概论》课理论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概论》课的理论并不是泛泛而谈, 也不是对他们空洞说教, 而是有着现实性和真实性。例如在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有个主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这个主题的传授, 如果仅仅靠教师在讲台上讲理论或者只是向学生展示党对农村的政策, 城市来的学生就会觉得很遥远或者觉得不关自己的事, 农村来的孩子就会觉得教师在空洞说教。对于这个主题, 教师可以引入菜贱伤农的时政, 首先给学生播放菜贱伤农的视频, 使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一棵棵完好无损的大白菜被翻土机碾碎埋掉, 听到菜农说即使送人也没人要的无奈的话。学生对菜产生怜惜之心, 对菜农的无奈也会感同身受。在这样的情景下, 学生已经开始感受到农民增收难, 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 还可以让来自农村的学生讲述他们家乡农民、农业的状况。学生的亲自讲述会更具有感染力, 从而感到三农问题离他们很近。
2.经典案例教学情境
案例具有直接、形象性。经典案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把《概论》课的理论内容形成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情境需教师挑选的案例素材既要涉及教学内容, 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相适应,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愿意和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去认真思考, 在探索中增强和提高理解、分析, 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例如, 在第五章“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中, 教师可引用案例:当阳县跑马乡的故事。学生对故事中当阳县跑马乡乡党委书记把共产主义理解为共产共妻哄然一笑, 这就激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日常实践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从日常生活设置教学情境, 是《概论》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重要的表现。同时, 把学生平时碰到的现象与理论内容相结合, 不仅理论理解起来不觉得枯燥, 对现象的认识也会达到更高一层。例如, 在讲述“节约型社会”前, 让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大家节约行为、浪费行为作为下节课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 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表演舞台, 学生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可以以图片、视频、小品等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该主题奠定轻松、真实的基调。
(二) 学生探究体验。
利用上一环节的情境, 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探究体验。教师依据情境提供的各种线索,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 开发创新潜能,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每个认知结构的构建都意味着一个冲突的解决, 冲突的解决伴随着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和树立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热情, 从而也使《概论》课摆脱枯燥无味、空洞说教的高帽。在这个阶段中, 还是以学生为主体, 但由于学生本身是学习的主体, 对内容的把握, 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脱离主题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中心开展探究活动。探究体验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现, “基于问题”的活动探究体验可以说是主要形式。“基于问题”的活动探究形式需教师设立紧凑、多层次推进的问题。例如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章的学习中, 在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设置视频情境后, 教师可以设置探究体验的问题: (1) 我们的新中国是经过什么革命才能成立的?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经济纲领和政治纲领是怎样的? (学生回顾第三章的内容) (3) 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新中国成立时既有社会主义成分, 又有资本主义成分, 具有两重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 (4) 这个具有两重性的过渡社会是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相矛盾的, 所以要进行改造,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改造而不用暴力形式? (5) 和平改造是如何进行的?改造的时间为什么要提前?改造的对象是什么? (6) 通过对象看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什么特点?在这些层级性问题的引导下, 对答案的探索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进度发散。设置了这些问题后, 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 而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 发表看法。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在讨论时搭便车的现象出现, 教师在讨论期间要进行监督引导。
在此探究体验阶段, 关键在于探索。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在这个探究阶段在做的过程中将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引导及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逐步内化, 从而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为下一步交流分享体验做好准备, 真正做到“做”中“学”。
(三) 交流经验, 教师指导。
在承接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 这一环节中依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小组成员选一名代表上台总结阐述自己小组成员的观点,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台上小组的观点进行质疑、评价, 被提问小组可以进行反驳。在这个质疑与反驳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当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好调控, 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例如, 对于改造的时间为什么会提前, 大部分小组成员的观点都涵盖教材内容, 认为是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 改造时间提前成为必然和实现的可能性。但有一两个小组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 指出改造时间会改变, 中国是受到前苏联的影响, 用前苏联的工业化及成就证明前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对毛泽东产生极大的影响, 使得毛泽东把改造时间提前。这些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本由教师进行传授, 现在由学生展示出来, 大家更容易接受。教师小组发言后对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 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 整合反思, 内化践行。
学生经过上几个环节的体验, 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新经验。对于新经验, 学生应进行梳理整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种种不同的观点做出自己的思考, 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 从而澄清认识, 入心入脑地接受主流思想和科学原理。同时, 学生获得了新体验, 应将这些体验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 在学习了基础群众自治制度这个主题后, 可以布置学生深入中农村调查农村村民委员会建设, 了解农村基层民主状况。
总之,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概论》课中的运用, 实现了传统的灌输式向体验为重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把整理的经验转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能力有所发展, 解决了《概论》课学以致用的难题。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领悟知识, 再回归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及《概论》课的特点, 《概论》课教学引入体验式教学十分必要。《概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可设计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探究体验——交流经验, 教师指导——整合反思, 内化践行四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情境,学生主体
参考文献
[1]沈艳华, 任国升.试论体验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4) :103-105.
[2]霍宏.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 (7) :183-184.
[3]胡尚峰, 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 2003, (11) :49-51.
[4]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63-64.
[5]冯达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17-19.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 篇8
毛泽东思想:一,新民主主义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六,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只有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才能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推荐阅读:
毛泽东谈读书学习07-17
读向毛泽东学习感悟06-09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目05-19
毛泽东思想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07-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学习心得06-16
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概论论文08-22
毛泽东思想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5-30
毛泽东思想概论散的知识点07-26
[山西]毛泽东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汇总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