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2024-11-03

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共8篇)

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篇1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

文一

提起“工匠”,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也可能是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事实上,每位中职教师的心里,也都驻着一位“工匠”。张国华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工匠,近5年来,他带队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创效降本,共计节省资金5000余万。

无偿解决

企业技术难题

张国华是湖州市技师学院的老师,这些天学院放暑假,他却更忙碌了。每天,他除了要忙学校的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和队友们去企业开展技改、技修服务。

XX年,“张国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从那时起,张国华不再是一位单纯的中职教师,是带领技术服务队的副队长,每个成员都积极投身“帮扶企业增长,与企业共渡难关”的活动中,为困难企业提供无偿的技术服务与支持。

浙江飞云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胶印设备的老企业,设备老化、维护困难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企业引进了2台新设备,却不想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运行时设备出现混乱,毫无规律可言。当时,公司有订单在手,耽误出货时间,公司还可能支付违约金。”该公司生产部副经理来勇告诉记者,为了挽救损失,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连续加班攻关一个多星期,但仍未将问题找出来。

无奈之下,企业联系到张国华。“我印象很深,打电话给张工的时候他正好骨折了,接了电话,拄着拐杖赶来了,我们真的很感动。”在张国华的帮助下,企业部分关键设备完成了电器化改造,实现了电脑控制,产品精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飞云机械只是张国华服务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帮助,已成为张国华的一个常态。

这些年来,经张国华改造和设计的还有德升木业60多万元美元自动砂光机、400多万美元的进口旋切生产线革新与改造;德清精雷电气公司数十万元的风机自动检测线;佐力药业的PLC控制制药专用自动生产设备等等。因为这些无偿服务与技术支持,“张工”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肯定。市县劳动模范、技术带头人、省职工技术能手、省“勇克时艰”杰出职工金锤奖等荣誉纷至沓来。

搞职业教育

要多和自己“较劲”

张国华的无偿技术服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有一次,他接到了武康开发区一家企业的求助,去该企业检查后,张国华确定了是机器芯片损坏。但是在高新设备上,芯片这类核心软件程序都是加密的,张国华想要破解,可是企业对他却没有百分百的信任,最终选择求助生产商,花钱检修。

这件事对张国华的打击很大,他没有埋怨企业,反而跟自己较起了劲。回去之后,他对程序加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希望以后遇到相似的事情,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获得企业的信任。

“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张国华要求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水。为此,他不断研究摸索,学习新工艺、新技术。

在他的电脑里,收藏了上百个技术改造的成功案例。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拿出来或自己琢磨,或向行业专家请教商讨。办公室里,从地上摞起来的《自动化控制》专业杂志已和桌子一样高,上面记录着最前沿的自动化技术。每一期,张国华都逐篇学习,逐条演练,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老师冲在了前面,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过时、不落伍。”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他摸索出一种简洁易懂的教学方法。十多年来,培养了170名多企业专业岗位的技术骨干。

20多次修改

造最佳产品

从一个普通的职工,到现在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企业眼中的好帮手,张国华始终认为专注才是最好的老师。

“古代工匠大多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但随着科技发展和分工协作效率的提升,如今一个人有可能同时做几件事情,这对于个人的精力、素质和技能构成巨大挑战。”张国华坦言,只有明确业务核心,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接到浙江新明辉电光源有限公司的求助,要求张国华对设备进行半自动化改造,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后,张国华三个多月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先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对现有工艺进行调研,又和该公司负责人一起多次进行可行性推演,最终才确定改造方案。

在改造过程中,为了解决半自动化设备与人工的同步协调这一问题,张国华又对方案进行了不下20多次的修改,最终设备运行稳定,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产品的次品率明显下降。

张国华的这份钻研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执着专注不谋而合。他认为,优秀的工匠不会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品种、款式、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寻求改进。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是核心。在我县企业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张国华正是一位很典型的践行者。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企业职教老师,越来越多技术工人能秉持这种精神,将“德清制造”推向更高水平。

文二

大家还记得庖丁解牛的故事吧?一个厨工解剖牛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呢?因为他掌握了牛体的结构,把手练熟了。同样,卖油翁通过一个带孔的钱币往下沥油,而钱孔却不湿,也是手熟的原因。从这些古代工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也一直都在惊叹德国人的严谨、瑞士人的精确、日本人的精细,他们的品牌是怎么来的呢?没有对技术标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守,就不可能打造出全球推崇和认可的品牌!

这就是工匠精神!也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它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

而在我们当代,有些现象却令人堪忧。难怪李克强总理发问:“中国制造能造好中国高铁,为何造不好小小的圆珠笔?”是啊,“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却为何难以实现一个小小的圆珠笔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而同样的材料和图纸,做出的东西与德国、美国等相比,为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追根溯源,我们缺少的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年来国人到日本去“扫货”,采购马桶盖、电饭锅等,难道我们不能生产这些产品吗?不是,而是我们的产品质量还不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不细,质量问题时常出现;还有一些产品不尽如人意,没用上几天就要修理。这就是工作态度浮躁,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锻造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不利于提升中国人的创造能力。

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业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适应消费者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充分占领国内市场;中国产品才能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可喜的是,一名21岁的“90后”电焊工,让中国技术工人的名字第一次铭刻在职业技能界奥林匹克赛事的丰碑上!他叫裴先锋,是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他正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我们中职学子是未来中国的能工巧匠,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离不开我们。我们中职学子需要拥有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我们才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突破者。

同学们,短短3年的中职教育,虽然不可能将我们培养成一位大国工匠,但可以搭台子、架梯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让我们在全面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一技之长,精通一门技艺,并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为多彩的梦想行动起来吧!

文三

为全球最多,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心中,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

我们为什需要工匠精神。长久以来、畅销世界,脚所踩的地方。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并且专业: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创造价值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动作缓慢下来,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视力集中到一点,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霍啦一声。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而不用眼睛去看,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没有其他。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日本有3146家、精雕细琢的精神,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每一道工序,是生存,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成为经典,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没有不和音律的。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但工匠不为钱工作,哗哗作响、不断完善。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

截止XX年、理想的所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十九年了。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神到,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荷兰有222家、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

工作是一种修行,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入殓师就是殡仪馆里的葬仪师)里,进刀时豁豁地、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精益求精、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

厨师回答说,所以、追求和积累、有灵气的生命体,一具具遗

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德国有837家。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肩膀所依靠的地方?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法国有196家,企业可以生存。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

厨师还说,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专注。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

工匠之术|用的方法,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是一种偶然吗、踏实。看看瑞士名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在工匠们的眼里,不要拒绝它,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坚定!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除此之外,动起刀来非常轻。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专心雕琢。

梁惠王问,膝盖所顶的地方。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

(如能帮到您、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在欧洲、重塑工匠精神。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重提工匠精神,望您采纳,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

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篇2

那么李克强总理为何要在这样的大会上慎重地提出“工匠精神”?《每日经济新闻》中有一篇题为《不是总理说出来, 我还不知道中国竟然连圆珠笔的头都生产不了!》的报道中写到:“今年1月4日, 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 他举例说, 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 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什么?中国竟然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 高铁、大飞机都造得出来, 圆珠笔珠竟然还不能生产!如果不是总理李克强说出来, 估计好多人真不知道。”据悉, 圆珠笔上的“圆珠”需要高超的技术, 中国有近9成的“圆珠”都是进口的。可想而知中国企业跟国外企业的差距。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距的呢?据资料统计, 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 日本最多, 有3146家, 德国837家, 荷兰222家, 法国196家。为何长寿的百年老店都出现在日本、德国等国家?那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更为严谨的精神——“工匠精神”!而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往往缺乏这种精神, 不然为何国人对德货、日货赞不绝口、情有独钟?所以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慎重提出并提倡“工匠精神”。

那么何谓“工匠精神”呢?百度百科上对“工匠精神”的词条解释是: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样的解释是有点狭隘的, 我们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不单是体现在产品的打造上, 更应该体现在企业管理和个人工作的方方面面, 概括起来应该是这三个字:“专、精、新”。

“专”, 即专业、专长、专注、专一。对企业而言, 我们在管理上, 特别是产品打造上应该是专业的, 有专长的, 是独树一帜、行业一流的;对个人而言, 我们在工作上应该是专注的、专一的, 是心无旁骛、坚持不懈的。

“精”, 即精心、精细、精致、精品。我们在产品的打造上应该要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通过精心、精细打造来达到精致, 使之成为精品;我们在企业管理上应该要通过精细化管理, 使企业发展更加卓越。

“新”, 即创新。用创新的手段来提升自我, 形成差异化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

那么, 作为建筑装饰企业中的一员, 我们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一、思想上要重视。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 其实我公司在很多年前提出的企业管理方针“以人为本, 拓展装饰艺术空间;服务社会, 建造绿色精品工程”以及公司“饰海为家、品诚致远”的“家文化”和中建总公司《中建信条》的核心价值观“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与其都是不谋而合的。这次总理慎重提出了,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上至领导、下至员工, 都应该把企业管理方针、“家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牢记心中, 在全司范围营造认真践行“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

二、行动上要践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今年3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 弘扬工匠精神, 勇攀质量高峰, 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那么, 从公司层面来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我公司为例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我公司在今年的“三会”上, 陈鹏董事长在讲话中强调, 我们今年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稳”就是苦练内功、夯实基础, 确保企业平稳运营;“进”就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实现企业效益和品质上的新突破。张军国总经理也在行政工作报告中指出, 今年的运营思路:“坚持‘稳增长、调结构、重创新、防风险’的工作导向, 深入推进‘固本强基、稳速增长、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 以创新为驱动, 继续探索营销模式的新突破;以品质为追求, 持续提升生产履约管理能力;以现代化为目标, 坚定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以需求为导向, 着力提升企业资源品质;以转型为动力, 扎实增强新兴业务发展后劲, 为打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攻坚战而努力奋斗。”既然今年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已经敲定, 在践行“工匠精神”上, 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做专”, 使公司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去过上海太平洋大饭店的人应该对饭店大堂的两根柱子会有印象。这是1988年公司与日方指定的装饰公司通过日本特有的“比武”方式, 各自负责大饭店南休息厅的一根香槟红大理石柱面的施工任务, 谁用时最短、铺贴质量最好、外观效果最佳, 谁就赢得该项目的装饰施工权。最终公司获胜并通过该项目的施工一举成为了国内五星级酒店装饰业务的先行者。随后公司拿下了拉萨瑞吉、杭州西溪悦榕庄、三亚海棠湾凯宾斯基、天津滨海喜来登、青岛涵碧楼、广州西塔四季酒店、珠海长隆横琴湾、上海天御万怡、北京京广中心瑰丽酒店、北京W酒店、成都华尔道夫、武汉世茂希尔顿、巴哈马大型海岛度假村等知名酒店品牌的施工任务。虽然公司施工了很多五星级及以上酒店, 也做了很多“高大新尖特”的高端公建、幕墙、基础设施、高档住宅等类型的地标建筑, 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国家级工程荣誉, 同时在装饰百强和幕墙百强的排名近几年均在前十强行列, 但距离金螳螂等行业标杆企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为此公司今年提出了要聚焦装饰主业, “做集团典范, 创行业先锋”, 公司将在做“专”之路上砥砺前行。

二是做“精”, 使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公司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行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去年公司各业务系统已经出台了《标准化管理手册》, 今年仍将会把手册的宣贯和执行纳入各系统的目标责任状中, 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使手册在全司范围的执行全面落地。同时要通过信息化来助推标准化, 加快“两化”融合的进程。但在做“精”上, 我们更应该重视“现场促市场”, 更要加强对品质的坚守, 坚定通过项目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文明施工、良好的过程履约、优质的服务、优秀的工程质量等来促进我们的市场营销的理念, 为公司赢得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客户。当然, 我们在质量管理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司今年也制定了“要加强质量管理, 抓样板引路和质量通病整治, 建立质量专家库”等举措来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相信我们将会向社会呈现更多的“绿色精品工程”。

三是做“新”, 使客户获得“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产品服务。要打造差异化优势。公司报告中已经明确了公司的设计研究院即将进行独立核算运营, 同时要逐步做大创意设计, 提升深化设计创效能力, 加大BIM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实现BIM技术与深化设计联通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集团即将举办的“互联网+”青年论坛上, 我们也将围绕公司的BIM技术进行主题发言。照明和软装是公司的新兴业务, 在整个装饰集团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应该在做强装饰主业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提升公司照明品牌的影响力, 探索软装“互联网+”经营模式。公司“走出去”的步伐相较而言起步较晚, 但要时刻做好“借船出海”的准备, 稳步开拓海外市场, 使海外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要加强科技创新创效。公司要借主编两大行业技术标准之契机, 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放线机器人等多项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我们更要加大对科技创效人员的宣传和奖励, 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典型带动一批人来创新创效。

践行“工匠精神” 争做大国工匠 篇3

建筑行业质量“三个特点”决定工匠精神的特质

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建筑行业的质量特点。我们认为,建筑行业的质量有三个特点。

一是建筑产品具有隐蔽性。我们看到的建筑物,都是最后装饰的效果和外观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基坑挖完就要埋掉,坚固的桩基也埋在地下看不见,钢筋绑完后又打上了混凝土,钢筋也看不到,等装修完之后混凝土也看不到了。但实际上这些构成了建筑物的骨架和寿命,是它的核心质量。

二是建筑产品在国家和个人财产中所占的比重大。比如,对国家而言,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占国家财政的比重很大;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要盖大厂房,所需经费占该企业财产的比重也很大;对个人而言,一个人买房大多需要花半生的积蓄,或者还要贷款,分量之重更毋庸赘言。

三是建筑产品是多学科的产物。在当今社会,建筑学是集物理、化学、信息科学、人文、艺术、环保等于一身的交叉学科,是集大成者,既要传承历史的沉淀,又要面向未来。它是凝固的艺术、流动的音乐。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看的是文字记载和历史建筑物,有历史的城市,实际上是从建筑来看的。我们这个行业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都很大。

从建筑行业质量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不能对社会负责任、不能对生命负责任、不能对财产负责任的人,是不配做这个行业的;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专业素养的团队,是不能做这个行业的。这实际上也揭示了建筑行业工匠精神所应具备的品质。

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

中建一局所培育和践行的工匠精神,不是说需要一大批拿着泥瓦刀和锤子凿子的匠人,而是需要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和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建造全过程中渗透“匠心”和服务。基于这点判断及行业质量特点,我们认为,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规范,以及业主的合约要求、潜在要求、表象要求,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合格产品。这是底线,是必须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基本功。

第二重境界是有“追求技术可能之极限,满足顾客梦想之需求”的专业实现能力。这是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和不切实际的蛮干,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追求技术实现的无限可能。比如,我们在深圳建了教科书上没有讲授过的平安金融中心600米超高层,做了1 000米的泵送实验,承建了几乎所有的超洁净电子厂房;我们用“逆作法施工”建造的俄罗斯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让这座300多年历史的欧洲古城有了地下空间,改写了彼得堡的建造史。这些都是专业实现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追求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境界。

第三重境界是有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即墨蓝色新区项目模式,把政府方、投资方、建设方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集投资、设计、施工、营运于一身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升了供应侧服务能力。这种能力的立足点在于第一重和第二重境界,因为我们做工程,是以赢得社会赞誉和认可为前提的。客户选择我们,是对我们做人和做事体现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

“5.5精品工程生产线”集中体现建筑行业工匠精神

中建一局目前在施的工程项目有808个,施工面积1.3亿平方米,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和俄罗斯、德国、赤道几内亚、科威特等国家。我们提出,无论工程在什么地方、规模多大、类型如何,都要坚守这样的质量底线——最差的也要做到行业中等水平以上。我们按照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首创了“5.5精品工程生产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5.5的前一个5是“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管控、阶段考核、继续改进”5个步骤。目标管理,就是明确客户需求,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精品策划,就是把对过程品质的理解转化为施工计划,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过程控制,就是管理好每一个环节和工序,保证其精品再交给下一道工序。阶段考核和持续改进,就是PDCAS循环(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Study培训)。我们运用于管理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整个循环的过程就是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从业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5.5的后一个5是“人力资源、劳务管理、科技管理、物资采购、安全管理”5个平台。真正体现企业实力和时代特征的是这5个平台,是对5个步骤的有力支撑。我们能做到的深度、高度、跨度,包括智能建筑等,都能在平台里体现出来。

这两个5有机结合起来,成就了一座座精品建筑。有了这条生产线,就能保证工程质量,就能保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建设时间跨越30年的国贸一、二、三期,长安街上的26座建筑、以“水立方”为代表的8座奥运场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天津津塔等,这些地标性建筑都是“5.5精品工程生产线”的产品,体现了中建一局践行的“工匠精神”。

建筑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当下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建一局提出了“1135战略体系”。第一个“1”就是明确1个目标,即成为中国建筑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成为“全球工程总承包商的第一品牌”。第2个“1”是“品牌兴企”战略,从产品美誉、科技创新、企业文化、人才队伍4个维度打造品牌,从产品实物质量和生产产品的过程来体现“工匠精神”。秉承这一战略体系,中建一局将以获得中国质量奖为新起点,继续坚守和践行工匠精神,争做“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先锋,成为建筑行业的“大国工匠”。

(责任编辑:郝幸田)

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篇4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紧密想联系。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校作为镇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拥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河南省品牌示范学校,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质量立校,育人为本,就业为先”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办品牌专业,创中原名校”的办学目标,紧跟时代潮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现以我校玉雕艺术专业为例,简要阐述我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塑造技行天下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大师工作室制下的五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个车间聘请一名校外玉雕大师作指导教师,校内一位骨干教师做车间主任,使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五合一”培养模式落实到实处。

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完善本校本教材使用,修订各专业校本教材,汇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目前玉雕艺术专业已编写校本教材17科29册。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建成了集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学习为一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网络新环境,实现了教室网络化、教学现代化、校园数字化。完善的玉雕艺术教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玉雕艺术文化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玉雕技艺创作的精神境界。

二、拓宽师资培训渠道,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使技能型人才与“工匠精神”有效地衔接起来,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一直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思想融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是实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多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多名专业教师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全国各地知名大学进修,2015年-2017年学校首次派2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鼓励教师根据需求参加转型转岗培训,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结构,使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得到了提高;二是学校实行“请进来”的师资培训方略,先后邀请海派玉雕大师钱振峰、洪新华、牟运道、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家魏武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对师生进行讲座交流,提高师生的专业发展水平;三是建立专业骨干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长效机制,每年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锻炼。学校先后派玉雕专业教师师甫义、胡九伟等教师赴苏州进行暑期实践锻炼,陈安定、商万峰等教师赴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三富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学校双师型素质;四是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学校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聘任优秀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回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为我校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聘任知名技术专业人士做学校兼职教师。中国非遗传承人仵海州,国家级玉雕大师孟庆东、赵显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晓强等的加盟,有效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与实习指导的需要。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的王志戈、王晓锋、陈安定、郝梦征等老师都被南阳市政府评选为“南阳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闫良等五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河南省玉雕大师,王超麟老师被评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和高级工艺师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为“大师工作室制下的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的互利共赢

学校相继建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章程,明确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委员会作用,根据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

通过与知名企业、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为培养高层次的玉雕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新路子。同时,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北京紫气东来玉雕工艺品有限公司、苏州一户侯玉雕工作室、苏州文同轩玉雕工作室等14家苏州企业及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镇平县三富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办学协议;2015年,又与苏州文同轩玉雕工作室等企业联合办学,教学点设在苏州,2016年秋,“文同班”在校内设点,实现了镇平与苏州等省外玉雕市场、人才和玉文化的传承对接。通过委托培养形式,为青海省祁连县、山东等多个省内外玉雕企业培养技术骨干1240人,多元化办学思想的实施,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

近几年,学校新增校内实训室6个,校外实训基地20个,形成多元化、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2014年10月,我校成功加入南阳市企业合作联盟,并被确定为常务理事单位,与多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四、开展更高层次职业培训,锻造极致完美的大师工匠 我校针对玉雕市场人才需求,开展多层次的职业培训。邀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德一在我校举办高级玉雕人才研修班18期,共培训1200人次;2014年9月,我校承办了省人社厅组织的“新形势下创新型玉雕高级人才的培养探索”研修班,为省内玉雕工艺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学校先后承办了第二届、第四届河南省玉石雕刻技能大赛,为省内外玉文化的发展、传承作出了贡献。2014年,玉雕艺术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首批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5年,玉雕艺术专业被评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品牌示范专业。

在承办高规格技能竞赛的同时,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玉雕艺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内部定期举办各学科的玉雕技能竞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校内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创新传技育人理念,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我校把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置于首要的位置,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未来的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标准相衔接。培养学生认真刻苦、拼搏向上、爱岗敬业的精神,习得“工匠精神”的精髓,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根据学生基础、年龄和素养差异较大的特点,制定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弹性学制,三年内学分修满即可毕业;学分不满者,延期两年毕业。

在主抓学分制的同时,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坚持从事玉雕技艺。玉雕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全部从事玉雕行业,目前,已有翟景春、王波、罗辉等数百名青年玉雕艺人在玉雕艺术界崭露头角。此外,我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精神文化层面的“工匠精神”建设,如在校园墙体或板报上张贴有关知名匠人的采访报道,或者在课余时间播放诸如《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有关“工匠精神”的节目,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优秀的匠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从而逐步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向技能型人才迈进。

工匠精神是强国之本,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内质;我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途径,就是将工匠精神深刻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德、智、技“三高”的教师队伍,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教师和学生等多个方面共同培养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质与职业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使工匠精神在时代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出了6名国家级玉雕大师、44名省市级玉雕大师、62名省级高级工艺师,为本地输送了优秀毕业生20000余人,被誉为“河南省工艺大师的摇篮”、“豫西南职业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践行工匠精神实现技能报国论文 篇5

“月桂精神”,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探索。“技术先锋奖”获奖者李东,哺育长征五号十载,首飞就成功改变全球航天界的“游戏规则”,打出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背后,是无数航空航天人在迷雾重重未知世界的上下求索。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予广大青年,“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学习这些优秀航空航天人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精神,尤其是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用“探索”这把利器打开局面,破旧立新,不断在工作求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月桂精神”,是“十年光阴磨一剑”的精益求精。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6……这样的精度,已经接近目前数控加工领域的极限。“大国工匠”奖获得者曹彦生要做的是给导弹装上最精准的“翅膀”。几十年来,他将“精度”作为孜孜以求的毕生事业,十年默默钻研,只求一朝出鞘锋芒毕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以“大国工匠”为榜样,追求注重细节、讲究品质、力求极致的“做事文化”,在苦干实干中培养越 战越勇的锐气,用真刀真枪磨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改革发展的“精干力量”。

“月桂精神”,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鞠躬尽瘁。“终身奉献奖”获得者陈一坚,面对外国专家提出苛刻条件和21亿人民币的天价报价后,义无反顾地走上自主研发之路。为了使研发的飞机达到“不落后的高标准”,他在自己的最好年华,奉献了全部的心血智慧,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技术垄断。一声声的重诺背后,是这些优秀航空航天的人情怀使然,更是他们的大爱担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们年轻干部身上承载的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更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既要有“千里马”气势,又要秉承“老黄牛”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基层广袤土地上挥洒青春汗水、成就如歌芳华。

工匠精神小学生话题作文 篇6

一、工匠所具有的特质

作者介绍了美国工匠的杰出代表,及他们通过发明创造改变世界的故事。工匠们往往依靠着对工作的向往和热情,借助着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不断专研,精益求精,最终通过创造的产品影响了整个国家和社会。迪恩·卡门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保持着对于电子设备的热爱,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发明了自动输液泵、便携式透析机、赛格威,这些发明与创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于工匠的培养,作者认为传统的教育存在着不足,真正有趣的东西多数来源于课程之外,应该重视培养乐观、严密的思维以及愿意冒险的精神。

二、工匠精神所面临的挑战

面对经济的发展,投资者一直在寻找更高的投资回报,导致创造了很多近功急利的产品,很多专家、工人为了完成各种指标,而丧失了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迅速增长的经济使充满实干的国家容易转变成为消费的国度,人们容易放弃探索、创新的思路。特别是现在商业产品制作流程越来越复杂,如苹果的iphone手机需要31个国家提供原材料及零件,当iphone手机出现硬件故障时,面对复杂的硬件、软件系统,更多的人选择了更换新的手机,也放弃了某种探索的欲望。

三、工匠精神的复兴

作者认为,开放、自由的小团体,是工匠成长的沃土。真正的创新者,是一大群有不同技能的聪明人的组织,这些人相互欣赏、相互重视、技能互补。工匠可以来自世界任何地方,互联网将推动他们的合作与共享。开源软件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开放源码软件主要被散布在全世界的编程者队伍所开发,他们共同创造了影响世界的产品,共同阐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而众筹、创业营和孵化器正在成为资助工匠的3种有效方式。

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 篇7

(一)经典诵读的内涵

所谓经典诵读,经在古代可以解释为织布的直线,可以将其解释为天地伦理。典,可以理解为榜样或者典范。经典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其中凝聚着古代人对于天地伦理规律的深刻思考,还包括西方经典文学,西方经典文学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扩展视野具有重要帮助。通过阅读文学经典,不仅能够充分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结晶,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灵性,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学经典的内涵

对于文学经典进行研究,能够发现文学经典具有鲜明的特点,文学经典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经典必须具有清晰的召唤结构,所谓清晰的召唤结构就是指文学经典能够唤醒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兴趣和再创造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文学经典永葆生机。在广大读者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让文学经典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文学经典必须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只有具有原创性的智慧思想结晶才能够被评价为精神精华。最后,文学经典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在历史长河中只有具备文化价值和艺术美丽的文学经典才能够被人们喜欢,最终成为经典之作。

(三)经典诵读的特征

首先,经典诵读具有启发性。所有阅读的目的在于启发读者的心智,通过阅读经典文学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古今中外伟人精神世界的万象,通过阅读经典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进而让学生充分领悟到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强大,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其次,经典诵读具有阶段性,经典诵读本身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够有所感悟和收获的。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和古人对话,才能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才能够实现和古人心灵上的对话,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深刻的思考。

最后,经典诵读具有开放性。对于经典文学的阅读并不需要限定素材,只要是优秀的文学经典,古今中外有如此多的伟人的经典著作都可以让学生阅读,因为没有外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路惊喜,学生自身的心态和经典文本都需要具有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不可预期的收获。

二、我国高职院校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功利、忽略人性

我国的教育体系自身的僵化性严重限制了学生思想自由,高职教育以及其他高等教育都已经成为为社会培养某种专业人才的生产线。老师在设置课程乃至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并没有去注重学生内心的沉淀,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内心和外在世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身上的潜力,有利于实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忽略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远远比学校给学生颁发的几张证书重要,学生在高职院校求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需要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理性人。学校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不会培养眼高手低,不懂得享受生活的畸形人。一个人不管取得多少外在的成就,真正可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自身感受到的幸福感。高职院校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健全发展。

四、解决我国高职院校经典诵读问题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学生是校园环境的产物,学校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独具校园特色的精神品格。不断增强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对于名家专著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经典,才能够感受到经典自身的魅力。学校鼓励学生进行经典文学阅读,还能够让学生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典文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宝藏,只有在长期的阅读中才能够有所收获,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疑惑。

(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生的生活方式包括阅读习惯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开始通过开设网络交流平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经典的渠道,为学习搭建一个分享阅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经典导读、经典思考等论坛的方式,对于学生在阅读经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答疑解惑。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能够为学生节约很大的阅读成本,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三)合理安排课程规划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做好合理的安排课程规划。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给学生提供其具有兴趣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设计明确阅读计划,给学生推荐经典的数目,多给学生提供总结阅读经典的计划,同时还应该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在给学生推荐的经典文学阅读书目中,《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都值得推荐给学生。除此之外,莎士比亚、歌德、卢梭等人的经典文学作品都值得推荐给学生,这对于学生丰富思想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给学生安排课程的时候还应该做到科学合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自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只有打通了学生自身和社会间沟通的桥梁,才能够让学生实现和社会的有效沟通交流,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教育的价值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教育,能够让学生发展理性细微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了解西方文学经典,能够扩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文化熏陶,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这个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进行经典诵读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质的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和古人进行思想的对话,有利于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于净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提升学生品格,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帮助。红色经典能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阅读西方经典能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最后,在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也能够将其自身的人文底蕴带到工作岗位中去,有利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从而带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独具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育一方面需要注重发挥科技特长,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于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教育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解释了经典诵读的相关概述,其次,讲述了我国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典诵读,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2]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许军娥.用文学经典引领大学生阅读的新航标[J].职业时空,2007(19).

[4]刘向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技工学校 工匠精神 精神培养

技工教育是以技工岗位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旨是培养制造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技工人才。职业素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精神,而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其需要具备的职业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期,并且制造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调整,因此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工匠精神。然而,在我国的技工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笔者在此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谈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工匠精神简介

1.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于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心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工匠享受于产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即使利微,却可以长久造福于世。

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极致的完美,注重细节,为了一点小的提升不惜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反复进行改进。二是严谨。对待产品的要求极高,态度一丝不苟,绝不投机取巧,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切实保障质量,不达要求不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和坚持: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永不停止追求更加完善和完美的脚步,无论对于材料、设计抑或生产流程,均不断进行改进。四是专业和敬业:以打造行业内最佳优质的产品为目标并不断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看得无比重要。

3.工匠精神的意义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产业出现一种不良风气:心浮气躁,很多制造企业为了赚快钱而一味追求投资少、周期短及见效快。而这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即时利益,却使得产品失去了品质灵魂,长此以往,必定使企业和产品的口碑下降,继而逐渐为市场所抛弃,难以长远发展。因此,当前的制造企业急需工匠精神,只有拥有了工匠精神,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稳定立足和长远发展。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工匠精神,对待产品精益求精之后,自然会得到广大用户的信任和喜爱,成为广大用户的优先选择。

二、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一线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快推进制造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若想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技工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制造企业技工岗位的专业教育,因此它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以及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职责。可以说,现代职业教育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若想有效推进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工匠精神培养来提升技工职业教育的档次。

3.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技工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技工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我国未来在高技能人才发展方面,应当将重点放在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培养上,着力打造素质和技艺高超、专业门类齐全的技能人才队伍。而对于技能人才,不但要培养其专业技术,还应培养其职业精神。现代制造企业在招聘人才之时,也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可见,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促进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

三、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意识

当前技工学校教师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其次,社会和家庭也应当从原本的“重学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中走出,肯定技能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摆脱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影响。只有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融为一体,在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含义,才能使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牢固的职业信念。

2.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古有孟母三迁,现代教育亦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够使教育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技工学校应当积极建设以“发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学校可以将一些有关工匠精神的励志标语、名人名言等悬挂在实训楼走廊的墙上,或是利用校园网络、微博主页、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以及时常表彰具有先进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谛。

3.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训的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在理论教育中融入,更需要在实训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领悟。因此,当前技工学校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训相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常用的教育方式是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前者指企业将部分生产任务交给学校来完成,由学校师生按照事前协议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后者则指企业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训场地,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以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这种模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作为一名技工工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小结

无论在我国还是发达国家,工匠精神都由来已久,它所体现的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促进制造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因此,我国的技工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之一,以满足国家对于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康樱子.践行工匠精神 树立职业英雄——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举办“践行工匠精神”座谈会[J].职业,2016(19).

[3]郑立巍.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5]平建雄.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 2016(18).

上一篇:周恩来谈自我改造下一篇:南龙乡中心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