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2024-11-06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通用8篇)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1

银行招聘网:http://gx.jinrongren.net/yh/ 2018广西银行春招各大银行发展前景怎么样?

广西银行招聘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2018广西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信息、广西银行秋招备考资料、和广西银行考试题库。2018银行校园招聘已经开始了,很多考试对于银行的发展前景及工作岗位还存有疑虑,广西中公银行招聘网帮助考生及时了解银行工作各岗位职业发展前景,帮助考生及时做好职业规划。

银行的岗位类别大体上看分营销类和营运类。营销类的岗位主要包括大堂经理、对公客户经理、个金客户经理、零贷客户经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对公产品经理、私人银行产品经理、支行行长(一般分管营销的都为支行行长)等,营运条线的岗位包括对私柜员、对公柜员、营运主管、支行副行长等。银行各岗位总体的发展前景都不错,而具体发展方向根据职位有所不同,但银行的职业发展相对比较灵活,空间比较广阔。升迁的难易,取决于你能达到的天花板和你希望的天花板的差距。

在银行体系内想升迁,有三句话: 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银行招聘网:http://gx.jinrongren.net/yh/ 起点决定天花板,对校招应届生来说,本部好于网点,对公好于对私,营销好于后台。

二级支行柜员除非天赋异禀,否则是没有什么未来可言的,出柜做营销人员是大部分的出路,其中极少出身不好而愿意拼搏的人,可以从营销岗达到二级支行行长的岗位。肉眼可见的天花板是一级支行条线主管,否则调任省分行做远程授权或者业务经理就是极好的天花板了。而远程授权或者业务经理,是省分行出身的员工避之不及的两个岗位。

大部分二级支行行长来自于一级支行本部的公司部或者个金部,其中极少兢兢业业精于人情的人可以熬到一级支行副行长。

大部分一级支行副行长来自于分行条线。一级支行副行长就是副处级,就算是中级管理人员了。

一级支行副行长往上,则要看年龄。年轻的一级支行副行长,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做到分行部门老总或者跳到股份制一级支行行长都是比较好的出路。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年纪轻轻就当上一级支行副行长? 再来一遍:你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银行招聘网:http://gx.jinrongren.net/yh/ 想达到这个标准有很多条路,但是 有能力,有意愿,有背景,无疑是最为公开和多数的一条路。例外总归是有的,重大风险爆发,肯定会引起人事变动,产生职位空缺。但是你不能为了自身的升迁,天天祈祷部门出现违规案件。

起点影响未来升迁的难易,背景影响毕业生入职的起点。所以,在相同的能力和努力下,背景好的人,升迁更容易。从应届生能力上讲,入职基层网点柜员的新员工与省分行中后台新员工,能力其实差别不大,但是起点不同,两年的基层柜员经验,会极大的消耗人的经历与学习欲望,同时极大的收窄人的视野。

所以,基层新员工和省行新员工的能力差距,会随着入职时间增长,而不可逆的加大。此外,想要达到120%的成就,在省行只需要80%的努力,在基层需要120%的努力。

给所有想进银行的人一个建议:在国有银行,努力提高起点,入职后迅速摸清自己能达到的天花板,然后问自己,能否接受。更多广西银行招聘考试信息、广西银行备考资料和广西银行考试题库,请访问广西银行招聘考试网!

银行招聘考试资料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银行招聘网:http://gx.jinrongren.net/yh/ 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2

1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政策性银行是由国家政府创立、参股并保证运行, 以深化和协调社会经济为宗旨, 不以赢利为目的, 通过特定领域进行有关政策性融资业务活动的金融机构。我国最初建立政策性银行, 一方面是服务于经济体制转轨, 另一方面是使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能够摆脱政策性贷款的业务, 完全转向商业化银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金融体制日益成熟, 政策性银行的历史性阶段任务也随之完成。2012年中央文件中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须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三农”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 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 做支持新农村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 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 并且全部由政府出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 为广大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经济贸易合作, 提供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把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 十年中, 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的重要行业4000多个项目发放贷款16000多亿元。2008年12月, 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这使我们关注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及问题。

2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必要性

2.1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其自身制度不健全有效途径

从内部治理看, 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式并不是按照市场化经营, 缺乏市场约束机制, 在我国至今仍没有建立一套有关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 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受到政府干预程度较大, 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寻租”以及逐利行为。因此, 通过政策性银行自身制度的改革, 使其在金融不断深化的经济背景下, 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2.2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其资本充足率低的内在要求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指标, 只有在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 银行才能持续扩张市场, 开展新业务。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 财政拨付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与国外政策性银行资本金全额拨付和动态追加相比,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施行分期拨付的方式, 并且之后没有进行后续的财政补充。

2.3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与商业银行不公平竞争的必然选择

政策性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来源低成本优势, 一方面, 在国家信用支持下可以享受优惠利率补贴以较低的成本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中长期贷款业务和较早进入某些领域的优势更容易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取得胜利。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与商业银行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必然选择。

3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和发展的路径

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支持“两基一支”的项目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在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三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战略仍然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为的是使政策性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其业务范围、经营机制和相关法律的建立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 使其可持续发展。

3.1 加快立法, 规范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

国内外政策性银行正在普遍实施减少或取消政府支持政策, 因此政策性银行不得不走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 这无疑将不同程度的与商业性银行产生业务摩擦和竞争。笔者认为, 出现竞争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对, 这表明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到了这样一种阶段, 由于一些政策性业务现在不需要补贴, 政策性自然向商业性靠近。但是, 最高金融决策和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政策性银行所经营或兼营的商业性业务应该是其政策性业务相关或其适度延伸, 不能与商业银行展开正面的市场竞争, 因此政策性银行要避免与商业性银行同质发展, 应自主寻找自己的优势领域。

3.2 拓宽政策性银行筹融资的渠道

政府对政策性银行的财政融资日趋递减, 支持方式由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转变, 其表现为:政策性银行主要依靠国家信用支持面向市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而现阶段在金融市场水平比较低, 扶持力度比较小的条件下, 政策性银行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此时政策性银行应该扩大筹资的范围, 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客户存款和同业拆借等;在保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政策性不变的前提下, 可以借鉴已经完成商业化的国家开发银行吸收资金的途径, 适时适当的拓宽资本金的来源。

3.3 推进政策性银行向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的转型

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是一种制度安排, 它介于商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利用市场化手段, 在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导向服务。要建立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就必须在实现政策性目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同时, 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业务在制度上的分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家开发银行实现商业化的同时,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逐渐松动、拓宽。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对外金融的主体之一, 可以围绕国家一直强调的“走出去”战略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利用市场手段和投资银行的职能服务于跨国企业的并购重组, 发动银团贷款等项目为其提供大额信贷资金, 增加资金流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主要力量, 要积极发挥长期服务于“三农”的优势, 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咨询和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向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转型, 正是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寻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机制问题, 使其满足现阶段我国的发展政策的同时, 满足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效率。

笔者认为,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要依靠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国家发展阶段战略要求, 并不是“完全商业化”就是最好的选择和最终的发展方向。现阶段,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 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做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出口银行是以支持性金融为主要特征, 因此应该继续保持与强化政策性, 拓展进口和对外投资方面的服务领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特征为补偿性金融, 因此要继续推动“三农”政策, 同时完善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协调发展。虽然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进行了商业化改革, 但是对于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立足实际, 实行差异化管理, 使其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小川.积极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R].北京: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 2006.

[2]白钦先, 王伟.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的“六大协调均衡”[J].金融研究, 2004 (7) .

[3]刘孝红.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4]张涛.政策性银行要向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转型[N].金融时报, 2005-08-07.

[5]魏尚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五项任务与排序[J].中国市场, 2012 (50) .

[6]商旭.关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13 (25) .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3

一、全球银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全球银行业态势基本稳定,对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交易起到一定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在下降与减速中的相对稳定。

1、全球银行业总体尚属稳定。全球银行业的核心部分是国际大银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大银行的资产总额持续上升,税前利润和以及资本则随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变化有所起伏。例如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对资产的波动曲线与美国经济的变化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联系紧密;1990-1995年,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增长阶段,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呈逐渐上升趋势,幅度从4.21%上升为4.67%;1995-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前期风险与危机冲击较为突出,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从4.67%下降为4.48%;1998-2000年受美国经济持续高涨繁荣的强劲支持,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从4.48%上升到4.86%;2000年至今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从4.86%下降到4.62%,接近1994年的状况,当时美国经济收缩与全球经济不景气凸现。国际大银行整个90年代一级资本平均水平为4.51%,而2000-2002年分别为4.86%、4.67%和4.62%,均高于90年代平均水平,保持了趋强的态势。

2、国际大银行资本资产上升。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了国际大银行的业绩。银行资产增加,规模效益依然是银行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日本银行业连续多年的亏损,不仅对自身金融体系稳定与信誉具有冲击,而且也导致国际银行业的盈利下降,例如2001年日本银行业损失对国际银行利润的缩减达22%。

3、发展中国家差异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依然薄弱,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排列,拉美、中东和其余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合起来也仅占9%、7%和11%,不过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也在发展。从入围数量看,发展中国家不均衡的差异依然明显,其中亚洲入围1000家的数量继续稳定在150余家,2000-2001年分别为155-151家;拉美为43-41家;中东为84-86家;东亚为95-90家;其他地区为22-25家;而非洲一家没有。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洲地区的银行比经济更加边缘化,难以与国际银行业接轨。从资产上升中地区结构倾斜可以看出,全球银行业依然为发达国家大银行所主导。而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比例分配表明,金融资源向少数大银行集中突出。2001年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中,欧盟占44%,日本占18%;美国占16%;三大主要扳块占国际大银行整体比例为78%,与上年79%相比基本持平。同时全球银行业一级资本2001年达到18341亿美元,其中欧盟占36%,美国占24%,日本占14%,三大经济体合计占总额的74%,与2000年基本持平。

4、跨境融资转向萎缩。国际银行业2001年跨境融资7290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跨境融资总额仅为31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银行发放的商业贷款2002年接近零增长。随着利率下降和利息支出的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净偿还额预计将可能从2001年的260亿美元下降到2002年不到110亿美元,并会在2003年进一步下降。这主要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增加了各国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流入的汇率风险,而各国银行和企业纷纷转向用本币在国内融资,形成外汇贷款和为经常账户融资的需求不旺;加之引入新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国际大商业银行纷纷用收费业务代替贷款业务,导致商业银行在本币业务方面发挥作用增大,而在对外融资方面的作用有所下降。

5、银行稳定支撑信心。一般认为,银行体系的稳定和业务开拓对实际经济影响颇大;而近几年的情况发展表明,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经营效益,对经济信心的巩固提升更为重要,即对消费投资的实质与心理的支持十分重要。当然在经济不景气时,银行业的不当经营策略也有铺垫风险的可能。因此,无论在经济繁荣或是在经济危机或低速增长时期,金融市场乃至经济体系不致崩溃的信心基石始终在银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1年巴西金融动荡显著差异,就在于银行作用的不同,进而使得金融市场层面的问题一个继续恶化蔓延,一个得以抑制缓解,对自身经济与世界经济形成不同的结果与影响。而从全球核心区域美国经济的历史发展看,其1929年和2001年经济衰退周期也具有明显的不同,也和银行作用相关: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中,银行大量倒闭,而2001-2002年经济衰退和低速中,则出现银行相对稳定、整体规模上升的趋势,大大减轻经济衰退的时间延续与恶化可能。近年来,美国经济波动下滑问题是信心问题,而支撑美国经济信心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银行业尚属稳健。

二、全球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银行业的处境愈加艰难,但改革、创新与发展始终是银行业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当务之急则在于防范与规避风险,而动荡与危机产生的可能地区及其导火索,则是国际金融市场。虽然国际金融风险逐渐加大,但全球银行业金融风险控制和化解能力也在提高。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脉络

展望21世纪初期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特征:发展方向——银行规模超强化,强强合并、以大购小、跨境购并,将继续是未来国际大银行追求的目标;组织架构多样化,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结合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倾向愈加明显;分业经营、混业监管与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共存,全球银行业规则与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健全;信贷融资全球化,跨国组合、工具多样、产品优化,将加大全球银行资金结构与业务的重组。发展格局——美元金融区、欧元金融区是国际银行业形成区域规模优势竞争的依托,中期必然促进银行效益进一步扩大,而正在形成的亚洲金融区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银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长期有利于国际银行业公平、合理竞争格局的形成。发展趋势——经营战略的综合化与专业化并存,产品服务的高级化与网络化并存,发展空间的集团化与区域化并存,从而推进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因此,全球银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竞争更为激烈、监管更为规范、交易更为自由、规模效益更为扩大的发展趋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1、超级规模大银行不断增加——银行业将进一步倾向于混业交叉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购并和竞争,必然导致更多的超级强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国际大银行规模效益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产生新的飞跃和巨变。

2、资产质量和创新水平不断增进——银行业将在资产规模扩大基础上,不断推进资产种类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化。尤其是欧盟的东扩将会进一步加大欧洲僵化的银行业创新改革,并激励美国银行业的更快发展。亚元的讨论和亚洲金融的新组合,将会推动亚洲各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全球银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促进产品、客户、网络的联动发展和效益整合,资本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3、高新技术应用和经营效益不断增强——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国际大银行总资产近年来平均以1-2万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加快交易速度,提升经营效益是全球各家银行的不懈追求。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这些发展趋势的实现,将有利于银行规模效益的进一步强化,支持与保障混业经营的趋势,核心业务和专业非核心业务的分拆与专业化的同时发展,但区域与国别的差异短期将难以消除,美、欧、日、亚四大银行业板块的市场竞争以及大银行与中小银行机构的竞争、机构的购并重组和业务整合分拆将会推进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全球银行业发展保障

从目前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但总体形势看,全球金融风险还是有限的、可控的,主要依据在于三道防线的支持性与保障性。

第一道防线——全球防范金融风险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成为银行业稳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黄金、石油价格较大波动中的经济金融相对稳定,拉美金融动动荡中的银行相对稳定,尤其是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衰退与复苏不确定中银行业的相对稳定更为明显。

第二道防线——全球宏观调控水平的增强,成为推进银行业改革与调整的保障。主要体现在2002年全球经济下降、金融动荡中,各国驾驭水平和承受能力经受考验,相机扩大货币供应、实行低利率零利率政策、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等,维持了经济增长,也促进了银行体系稳定。特别是美国经济、汇市和股市风险预期加大,但商业银行也主动调整经营等业务,使得银行业有惊无险,起到了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三道防线——国际合作意识与行动的增强,成为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和抑制金融危机的屏障。全球经济与金融合作趋于密切,官方与半官方以及非官方的磋商、讨论连续不断,金融合作意向与协议明显加强。巴塞尔新协议的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对危机国家银行体系援助方针的检讨,20国集团的加强对话与合作,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较为频繁,关系缓和有所显现。为不伤及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利益,有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体系给予援助。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西金融动荡、阿根廷危机的援助。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4

专业:会计学学号:081601059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入WTO在即,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的全球化、网络化,人民币自由兑换呼之欲出等等因素,银行本外币一体化势在必行。银行人民币、外币业务的分离造成银行经营成本上升;相关经济金融及企业信息相互隔离;网络、网点机构资源浪费。而解决本外币一体化整合再造的关键在于银行会计的本外币一体化,银行会计的本外币一体化是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的基础。

关键字:一体化风险网络银行

一、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银行会计业务是银行融资的基础,营销服务的窗口,金融、经济政策制定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银行领导层决策的依据。它的业务囊括了本外币的单位存贷款的核算、个人储蓄存款、外汇买卖、中间业务营销、银行结算、个人的相关贷款等。目前的状况是,一家银行,本外币两套科目、两套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两套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的银行可能存在本外币储蓄、对公四套操作系统)。人民币业务系统普遍优于外汇业务系统,中国银行比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体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比边远落后地区一体化程度高。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人民币金融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国内银行外汇业务主要停留在传统业务上。大多数银行内部稽审人员对外汇业务的核算、规章及其操作系统生疏,对外汇会计的审计也停留在表面。银行本外币会计的分离已

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首先,对本外币系统分别进行研发、维护,分别制定本外币会计规章制度,本外币两套人马办理业务,相对于本外币一体化显然付出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银行推出的各种服务如“一站式”服务,“首问制”服务,由于本外币业务的分离而不能落实。对银行外汇会计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不利于有关信息的相互沟通,造成人员及机构资源的浪费。面对激烈的银行竞争,各家银行纷纷探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之路,这成为对银行会计本外币进行整合再造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个人外汇存款相当普遍,个人外汇买卖活跃,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进出口贸易增长带来了单位外汇业务量的增加。在“结售汇制度”下,外汇与人民币会计也日益密切。我国银行的分支行制度——机构网点众多的优势对银行会计本外币进行整合再造、增强竞争实力也提供了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为经济落后地区的银行提供了机遇,为该地区银行本外币一体化及深化、创新打下了伏笔。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提供了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

二、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提高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银行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只有全面提高营销功能和水平,本外币融为一体,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成果,才能在营销品种和营销手段上进行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安全、快

捷”的服务。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为金融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环境。如有的银行已推出的“一卡通”,客户只要办理一张信用卡,人民币和外币业务都可以办理。借助“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可划转B股资金,外汇买卖业务中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可直接划转入账。“一体化”借助网点优势,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和信息的全面集中处理,及时、高效、准确地反映到管理部门,决策层根据市场情况迅速作出反映。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扩大了基层的金融业务品种,使分支机构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同时由于本外币会计的再造整和,规章制度的统一和规范,系统的完善,审计工作得以深入全面展开,从而分支机构的协调、监控职能通过另一部分权力的集中得到了加强,提高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三、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的基础及再造设想

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绝对不是简单的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的组合,它是银行再造的一部分。银行会计系统借助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期在成本、质量和反映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将原本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有利于客户、适应市场需求重新整合。

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的基础,一是人民币、外币会计都遵循相同的会计原理,例如借贷复式记账、凭证要素、核算方法等;二是可以统一的会计规章制度,例如科目的使用,印章的管理,现金的管理,账簿的建立,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三是目前存在的已优化的高科技平

台诸如“通存通兑”、“城市网”、“网上银行”、“ATM”、“POS”系统是银行会计一体化的技术基础;四是银行会计人员学历、素质普遍提高,对于外汇业务的操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银行会计一体化提供了人员基础。

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首先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相同经济业务分类统一会计科目、科目代号及其核算方法,本外币统一使用。规范本外币会计核算程序,对不相干业务的科目予以保留或增设,例如外汇业务特有的“经营套汇”、“代客套汇”、“特别折算”。统一规章制度,包括重要凭证、印章、现金等。统一账簿的建立,报表的编制要求,保留对外汇会计报表的特殊要求,如汇率折算、重估后对报表的要求。

银行人民币、外币会计各有其特点和要求。人民币作为我国的唯一可计价流通的法定货币有其普遍性,金融品种多。而外汇业务受外汇管制,政策性强,最基本的特点是我国目前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任何资本项目的业务外管局要进行审批。外汇买卖业务受汇率的影响,经营性强。这就意味着本外币一体化对银行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及外汇知识,加强现有外汇人员人民币会计培训及现有人民币会计人员的外汇业务培训是一体化的当务之急。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在观念上从传统业务的操作人员向现代银行的经营参与者转变。

以效益为中心。“一体化”系统应在现有的,或进行升级的网络高科技平台上,通过总行牵头,集中全行优秀科技力量进行开发,再

向分支行推广。或者将经济发达地区银行开发的已进行整合成熟的银行会计一体化系统借鉴过来,由总行统一向分支行推广。总行集中分支行的优化建议,统一进行改进。应尽量避免分支行各行其是,重复投资。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5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不少银行把电子银行作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业务范围主要指通过手机、电视、电话、电脑、ATM等电子渠道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业务营业额已在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上银行总体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及交易量同期高速增长。此外,网上银行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也进一步提升。全国范围内,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19.9%。在10个经济发达城市中,2008年使用个人网上银行的用户比例达到44.9%,比2007年高出7.1%。而在企业用户市场,这一趋势则更为明显:2008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的比例达到42.8%;在2008年10个经济发达城市调查结果中,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比例继续增长,比2007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企业网银用户总体发展情况看,企业规模越大,使用网银的比例越高。

纵观国内电子银行业务这几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电子银行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从经济效益上讲,电子银行能够有效分流柜台压力,节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从而达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据一些银行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往往占经营收入的60%,而电子银行的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两者相比,电子银行极具优势。

但是,在电子银行业务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阻碍因素也很多。

(1)、目标客户群体狭窄

在我国电子银行业务中明显存在高低端客户比例失衡等问题,客户结构亟待调整。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但依然无法一网打尽真正的高端客户。企业客户由于相对比较重视,拓展则比较容易。但是普遍存在一定的地域性限制,并且目前大量占用银行柜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网上银行业务,要全面实现规模经济仍需假以时日。

(2)、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从经营运作层面上来看,电子银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之中,如科技、银行卡、会计、个人业务、机构业务、公司业务等,如果缺乏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将很容易造成电子银行在业务拓展和管理控制上各自为政、管理职能分散的局面,使前台操作与后台控制、业务营销与技术支持、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间难以协调,导致业务难以上升。目前,国内许多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在立项、开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和方法。

(3)、产品与功能尚未完善

在现有的电子银行业务中,许多银行存在经营特色不足、产品业务覆盖面不广、产品功能与便利性不强、以及且注册手续复杂、客户等候时间长、操作不便、银行专业术语难懂等问题。

(4)、交易安全保证不组

我国大多数电子银行业务采用的证书认证机制,应该说是比较先进和安全的,至今尚未发生过这一方面的重大问题,但是其安全的使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方便性。而有些采用简单的SSL加密模式的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方便了客户使用,但由于无法保证交易过程中的身份识别、交易数据和其他记录的安全性,又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银行还要确保业务系统不受黑客侵犯等外来风险攻击,及降低内部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方面的人为因素风险。

(5)、风险管理技术创新薄弱

国外银行业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应用最广泛的是风险价值法(VAR)。VAR利用科学规范的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风险衡量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但由于中国金融数据相对有限,因此VAR在中国的应用也十分有限。此外,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监测分析系统还未完善,缺少对风险信息综合分析和使用,尚未建立起基于风险测算的风险资本配置管理。

(6)、缺乏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至今尚未就电子银行业务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严重削弱了电子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的作用。

(7)、银行间缺乏良好合作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日益被客户接受,业务范畴逐渐扩大,在认识到电子银行业务重要性的同时,各商业银行都积极拓展自身的电子银行业务,但是在拓展的过程中,各银行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不但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相连性和兼容性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连各商业银行自身的统一性都不尽如人意,总行与各地分行在系统上不统一,分行之间、总行和分行之间互联性都较差,甚至存在总行网上银行和分行自建网上银行冲突的现象。

二、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创新发展方向

(一)、管理及制度创新

1、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构建银行管理信息化基础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倡导“科技兴行”战略,努力追逐世界先进的金融科技应用,规划目标,连续投入,逐年推进,不断创新发展,构建起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商业银行应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缩小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差距,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目标。

2、控制内外风险,建立统一信用体系

与传统柜台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银行也要面对来自外部、内部的各种风险,并因此导致客户对电子银行业务存在信用疑惑风险,只有在控制好外部入侵风险、内部员工人为风险以及客户道德风险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统一的信用体系,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3、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

目前,由于电子银行属于新型的产物,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等非常缺乏,电子银行的发展缺乏可以依据的标准。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防范和化解电子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我国已出台了电子签名法,但还远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构筑完善的电子银行法律体系,给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其次,应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公安部门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同时电信、金融行业要主动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侦破犯罪案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电子银行盗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打击犯罪分子。

4、以渠道带动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

以往由于受到柜台业务的局限性。商业银行可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相当有限,电子银行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服务渠道。与柜台业务的手工服务相对应的,其业务依赖信息系统得以实现,由机器代替了人工,业务可通过手机、PDA、电脑等终端实现,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应当不但可以获取银行现有的产品与服务种类,还应享受到更具创新的新型产品与业务模式。因此,电子银行应着重通过交易多渠道性来促进后台产品与业务的创新,从而带动业务快速发展。

5、重视科技依托,与金融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环境相适应。每一时期的金融产品都是在宏观经济环境的背景下作出的创新,因此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创新也必须和宏观金融制度创新相结合。宏观金融制度创新,如金融市场的完善、相应法规的健全,将为银行产品创新创造宽松、公平的环境,政府应实行全面风险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使商业银行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

不仅如此,产品创新也应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重视依托科技进行产品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与金融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中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

6、设立专门的产品创新部门,推行产品经理制,培养专业化人才

现有的银行职能分工都把产品创新职能分散于银行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领导与协调,随意性较强,这是造成产品创新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应尽早考虑设立专门的产品创新部门,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该部门根据产品创新战略,对产品创新进行全面规划和监督,协调各部门关系;密切跟踪市场反应,重视产品的后续维护,对产品及时进行改进或再开发。

考核激励机制可以参照发达国家银行业做法,培养成本收益分析观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产品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对全行产品定价、计划预算管理、业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考核。

除了设立产品创新职能部门外,还应积极推行产品经理制,培养专业化人才。产品经理参与产品需求调研,设计开发、目标市场细分、营销及后续服务支持、产品评价意见收集、产品升级换代等全过程的管理。现代商业银行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加快建立一支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产品为主线,集产品

研发、管理和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产品经理队伍。

(二)、产品与技术创新的策略

金融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行应从自身出发选择提升金融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种类,开发新技术。基于上述观察,现阶段,可采取如下策略:

(1)、建立金融技术研发中心

银行业应建立金融技术研发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设备,改善设施。要运用数学建模、网络图解等现代化手段设计开发出先进的金融技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特别是要研发出金融技术专利,提升银行自主创新能力。

(2)、全面推进数据系统建设

数据系统建设是制约银行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性因素。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坚持数据大集中的方向,在各一级分行数据集中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范,进一步改造、整合、挖掘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建立以“成本、风险、灵活”三要素架构而成的综合业务系统。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全面基于互联网、具有决策支持功能智能型系统,支持银行可持续发展。该系统将资金链、财务、产品系统、客户关系、决策分析系统、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管理。

电子商务全方面集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的自动收集、管理和基本的数据处理功能,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分析,完成数据向有价值信息的转换,最终对决策与实施形成支持力,通过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分析手段,满足各种银行业务分析需求,进一步反映了银行技术创新的力。

(3)、培育技术创新保障机制

银行业要加速技术创新发展进程,必然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内部环境。技术创新涉及到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拥有一支具备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的研发队伍,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持。从这一要求出发,商业银行应积极培养和引进复合型技术人才,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吸收人才、留住

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起激励 考核机制,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强化科技人员的分工,最大化地保障技术创新的发展。

三.结束语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6

一、贷款条件:

1、客户经营活动及借款用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及农发行信贷政策。

2、企业主、经营者及主要股东个人资信状况良好,无违法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企业主体权属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3、客户具备从事相关行业的资质和能力,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农发行信贷管理,能够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并按要求提供真实有效的经营财务资料。

4、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或补贴来源,具备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程序,项目资本金来源和比例应符合国家和农发行规定。

二、贷款流程:借款人向其农发行开户行提出贷款意向,农发行开户行从本行业务范围、客户经营等方面初步调查决定是否受理客户申请。进而组织后续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等,对于贷款审批通过的,由客户的农发行开户行与客户签订借款合同,办理担保等手续、发放贷款。

三、农发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

1、在贷款方式上,采取多种适合小微企业的担保方式,包括企业联保、担保公司担保、自身财产抵押或权利质押等,并积极鼓励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以个人财产提供抵(质)押或保证担保。

2、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优惠利率,原则上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7

一、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与特征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是网络银行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其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的90%以上,一枝独秀的背后隐藏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和鲜明的特征。

1.依附于传统银行模式。即在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对柜台业务进行延伸,提供在线服务,是一个并不独立的网络银行。这种模式主要通过银行的自建和并购实现。

成立于1969年的加拿大皇家银行是践行该模式的典范。作为加拿大市值最高、资产最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世界大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在美国很长一段时期内只提供金融批发业务,为了扩大该银行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地位,皇家银行瞄准当时业务已出现停止迹象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FNB在世界纯网络银行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里程碑的地位,是全球第一家纯网络银行,第一家获得联邦监管机构认证可以在万维网上营业的银行,也是首家在美国全部的50个洲均有客户的银行。199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千万美元收购了SFNB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通过收购,顺利的进入美国的金融零售业务的市场,利用SFNB已拥有的庞大存款反哺加拿大的中小企业,从而达到自身获利的目的。重要的是,兼并以后,加拿大银行一举站在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前沿,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提高支票账户存款利息和购买超级服务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客户。加拿大皇家银行借助自身雄厚的实力收购了纯网络银行,完成了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型,无异于如虎添翼。

在当今银行业激烈竞争的局面下,除了利用并购外,国外很多大银行主动转变观念,将传统银行业务做实之余,积极延展网络银行业务。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威尔士.法戈银行。该银行不仅将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转账、支付票据、申请新账户和签发支票等基本网络银行业务做的有声有色,还将客户提供为账簿管理、财务预算等业务做的风生水起。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依附于传统业务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特征:(1)积极响应客户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威尔士.法戈银行在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后,准确地把握了客户变化了的需求偏好,通过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并且经营成本极大的被降低。(2)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实现竞争优势。加拿大皇家银行在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实时地兼并了在网络银行业务方面独树一帜的SFNB;威尔士.法戈银行在做新型的网络业务时积极地与微软货币、直觉和快讯建立战略联盟,做大做强了极具特色的软件包业务。(3)严格控制风险。SFNB在风险防范方面,无论是在硬件支撑方面还是在软件服务方面,都有一整套极其缜密的配套服务。

2.纯网络银行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摆脱了注重于传统银行业务整合并配合的缺陷,完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专注于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它的主要优势也被普遍认为体现在交易费用的削减上,此外,该模式使银行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从而在战略和业务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创新。1995年10月18日由美国三家银行Area Bank股份公司、Wachovia银行公司、Hunting Bancshares股份公司、Secure ware和Five Space计算机公司联合在Internet上成立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纯网络银行,即SFNB,是在因特网上提供诸如:基本电子支票业务、利息支票业务、货币市场、基本储蓄业务、信用卡及CDS等大范围的多种银行服务的第一家银行,标志纯网络银行从设想变成现实。该银行采用惠普虚拟保险箱,可以保证安全可靠地开办网络银行业务,业务处理速度快、服务质量高、服务范围极广。SFNB在风险防范方面也煞费苦心,它不仅设立了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而且收购了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互联网软件开发公司———Five Paces,还与专门的安全解决方案开发公司———Secure Ware合并组成了安全第一技术公司,从而在风险方面做到了极致。

在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是以印第安那州第一网络银行(FIBI)为代表的全方位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休斯敦的康普银行(Compu Bank)和耐特银行(Net Bank)为代表的特色化发展模式。在FIBI看来,纯网络银行不具有任何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银行甚至可以取代传统银行,因此,他们主张并努力实现传统型银行所能提供的一切金融服务,并且不断尝试着,比如推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以改变纯网络银行没有企业在线贷款的历史。而特色化发展模式则承认网络银行由于缺乏分支机构等劣势,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化服务,以求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他们反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比如康普银行只提供在线存款服务;耐特银行服务的特色在于以较高的利息吸引更多的客户。

从SFNB、FIBI以及康普银行等依托于纯网络银行模式的商业银行,可以看出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1)转变理念,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作为纯网络银行模式的先锋,这几家银行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能够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积极的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比如FIBI开创了“在线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先河;耐特银行能够始终保持自身的优势,持续以高利息向客户提供服务,这种核心优势是银行发展的源动力。(2)突出特色,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在当前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的背景下,SFNB,还是FIBI,亦或是康普银行和耐特银行并没有“人云亦云”,采取跟风行动,反而具有坚定的特色经营理念,取长补短,在已锁定的目标市场上,采取利于自身发展的业务,做大做强,从而持续保持已有的核心优势。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网络银行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外网络银行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推进网络银行建设。

1.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方向。我国的商业银行要从当前赚取存贷利差收入为主,逐步转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能单纯地追求外延式扩张,而要更加注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业务基础和各种资源优势,开发推广高技术含量和高收益的业务品种,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把握当今金融业务的发展潮流,明确发展方向,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不断追求业务创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业务创新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较单一,缺乏精确的市场细分及明确的市场定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必须充分利用网络银行的优势,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挖掘、细分市场,对已有产品和业务改造、组合,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不断开拓迎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银行业务,并不断加强产权意识,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巩固业务成果。

3.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多渠道共建网络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大大拓展思路,尊重和顺应互联网的特点的规律,鼓励和允许建立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真正的网络银行,商业银行应改变当前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时闭门造车的窘境,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在类似银联之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网络银行;也可以在已经推出并成功运行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网络银行,同时彻底解决当前一些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平台)法律地位不清晰的问题,以求多渠道共建网络银行。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篇8

三大战略:重启科学发展征程

近年来,济源农商银行不断探索优化自身经营管理的方式,通过实施三大战略来实现自身的改革升级。

公司化经营战略。近年来,济源农商银行着眼于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在募集股本时,有意识地提高入股起点,使股东户数由组建前的29109户减少到了782户;着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三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分工,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了董事会对行长的授权制度,基本形成了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高级管理层经营的管理架构,初步建立起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法人治理框架。

人才兴行战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搭建员工成长平台,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该行不断招录、培养了11名研究生、238名本科生,实现了员工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

科技兴行战略。近年来,该行始终把科技投入列入年度基本投资计划,并且投入力度逐年增长,每年实际增长幅度都不低于20%。大量的资金投入,极大地保障了科技开发项目的正常实施和运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快速地产生了经营效益。

四纬管理:夯实稳健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在组建农商银行后,该行对原有的制度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修订、补充和完善。分专业、按岗位共修订、补充、完善各项制度流程107项。2013年,根据流程银行建设的要求,该行对需修订的27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各项流程154个,归集风险点1314个,建立了覆盖所有业务的制度流程体系,保证了各项业务在制度的约束控制下进行。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随着金融产品的同质化,服务越来越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2011、2012年,该行与上海起航公司连续合作,开展了两期“提升服务品质-促进网点转型”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了30余次大规模培训,并由专业老师深入每家支行对每位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辅导,促使网点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真正上了一个台阶。2012年,该行相继获得了“市长质量奖”、“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千佳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2013年,在全市31家服务单位参与的行风评议中,位居第一名。

三是强化新增不良贷款管理。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一制三挂钩”。“一制”,即对违规新增不良贷款,实行客户经理个人“包赔制”。“三挂钩”,即把各支行的新增贷款不良率与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的个人等级及岗位工资挂钩,增强支行发放、管理信贷资产的责任心,严防信贷风险。

四是强化合规管理。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目前,已将普通员工风险金额度提高到1万元,共归集风险金746万元。风险保证金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增强了全员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日益形成。构建合规长效机制。从2011年至今,深入开展合规执行年、合规提升年、合规长效机制建设年活动,通过建设合规体系,强化合规理念,营造合规氛围,加大问责力度,构建了合规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

五大创新:开启创新发展新局

创新服务方式。2012年5月份,该行与金天公证处签订合同,约定凡本行存款客户,涉及到存款继承问题的,由该行替客户支付公证费。2012年6月1日起,暂停了除业务系统自动扣收以外的全部服务收费项目,有效降低了客户办理资金汇划、挂失等业务的经济负担。2013年12月,取消农信银业务存、取款手续费。2014年,网上银行所有收费项目全部取消收费。据不完全统计,仅减免费用这一项每年即让利700余万元。

创新信息平台。2010年,建设了“三个中心一个系统”(综合业务风险实时预警中心、远程视频监控中心、授权中心和电子化考试系统)。2011年,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全行员工可以远程参加重要会议,使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到每一位员工。2012年,建成了网点多媒体广告系统,由总行实行远程控制,对客户进行精准营销,有效提升了对外形象。2011-2012年,建设了异地守库系统,实现了对山区支行的远程异地守库,降低了枪支、弹药风险。2012-2013年,分两期开发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客户经理配备了平板电脑,实现了客户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客户经理可以随时随地录入、查询、管理客户信息。

创新利率定价。2002年,该行推出了“信用村、信用户”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户利率优惠10%,信用村利率优惠5%。2004年,推出了个人贷款客户按月结息享受利率9折优惠政策,农户上门结息率达到95%以上。2010年,引入客户存贷比定价概念。对历史存贷比80%、50%、30%、20%、10%以上的客户,分别实行不同档次的利率优惠。同年,在全辖推广VIP客户评定工作,对VIP钻石客户利率优惠15%。2012年,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对评选出的信用企业,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并分别给予15%、10%的贷款利率优惠。

创新用人机制。在用人机制上,从2002年开始,中层干部的选拔采取公开竞聘,并延续至今。在分配制度上,2003年,取消档案工资,实行以万元工资含量为主要内容的效益工资制,激发了全员经营活力。在用工形式上,2006年,首次以人才租赁的形式开始招聘派遣制员工,至今已陆续招录200多名。2007年,实行内退政策。这样一进一出,使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大为改观。目前,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5岁,临柜员工平均年龄29岁,极大满足了业务发展的需要。2011年,建立员工身份转换机制。目前,已有26名优秀派遣制员工成功转换为合同制。

创新社会形象。近年来,该行不断加大自助设备布放,提升服务便利度,呈现出“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之势。2014年6月底,全行布放ATM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已达118台,多媒体查询机64台,占全市自助设备总量的一半以上。布放POS机3343台,占全市POS机总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购置了全省第一辆流动银行车,通过无线网络接入的方式,到农村集市、边遠乡村、工矿企业、重大活动现场为群众办理各类金融业务。今年,已经新设立12家离行式自助银行,基本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全覆盖”。2013年,出资210万元独家赞助了济源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提升了城市品位,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今年,还独家赞助了大型原创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济源市2014年春节文艺晚会、中国足球协会室内“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济源站),为市民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体育大餐,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形象。2014年7月,筹建了钱币文化展馆,成为济源市钱币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展示了济源农商银行特色企业文化和改革发展成果,搭建了农商银行与市民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标杆银行,该行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超前的思维,提前谋划战略格局,全面把握市场机遇,解放思想,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全力打造济源人民的“首选银行”。

责任编辑 董颖

上一篇:人事调研问卷下一篇:给我百岁的老母亲祖国的一封信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