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2024-11-11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精选8篇)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篇1

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交通污染,改善道路环境。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橱窗,向人们展示一个城市的人文、风格和品位。国内外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道路绿化的建设。自从合肥市启动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以来,包河区凝聚了太多的关注,不用质疑,包河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将引领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崛起。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包河区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河区的未来发展不能忽视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

通过现场踏查,观察记录包河区52条城市道路的道路断面形式、各种绿地内的绿化树种、绿化配置模式等内容,其中调研的道路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以生态学理论、美学理论、色彩理论和环境认知理论为指导,对记录的数据整理,分析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的优点和不足。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河区道路绿化的一系列发展对策,然后将总结的理论反馈到相关的案例中,验证改进措施的可行性。

在所调查的52条城市道路中,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一板两带式有23条,二板三带式有3条,三板四带式有12条,四板五带式有10条,特殊板式有4条。

行道树绿带应用的植物共有23种,行道树乔木树种较单一,老城区的行道树绿带采用树池式和绿带式两种形式,新城区主要采用树池式。机非分隔带上的植物共有40种,配置模式比较丰富,老城区多采用乔木、绿篱和地被的配置模式,新区增加了灌木层。中央绿化带上运用的植物有32种,采用乔灌草结合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路侧绿带的植物有64种,植物品种丰富,配置模式多样。交通岛绿地上的植物共有38种。

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被破坏较严重,垂直绿化有待加强,地域文化性体现不够,人性化意识淡薄,养护管理力度不够等。总结得出构建廊道网络,编制系统规划,挖掘现有条件,增加道路绿量,优化树种选择,提升植物配置,丰富植物品种,突出季相景观,结合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倡导全民参与,加强养护力度等发展对策。依据发展对策,对包河区的望湖西路、祁门路、重庆路、南把河路和立体交叉绿地尝试提升设计。

关键词:道路绿化,绿化植物,植物配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城乡面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资源危机,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如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己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保护城市环境,构建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构建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该把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放在首位,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之地。不少城市相应的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如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建设各种公共绿地和拓宽城市主要道路的绿线等。由“点”“线”“面”不同形式组成的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骼,宽阔的道路绿化带起连接作用,将城市中点状、面状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生态网络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影响很大。另外,道路绿化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往往通过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来了解和感知这个城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拓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城市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见证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同时道路空间中的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己成为城市生活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日益突出,其中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对改善道路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包河区是安徽第一城区,合肥市启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举措给包河区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河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在创建生态包河的大背景下,研究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包河区道路绿化的现状,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包河区道路绿化的现状特征,分析现状道路绿化建设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探讨包河区道路绿化改进的措施。本文的研究遵循从现实中提炼、总结和归纳,最后又将总结的成果应用到现实建设中去的研究模式。1.2研究目的

近年来,在合肥市“大建设”的背景下,合肥市包河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绿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如何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在于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二是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未来的发展和改进的建议。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加强人们对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化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其次,为合肥构建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依据和相关的数据资料;最后,希望能为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方法和措施,有利于合肥市包河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朝着更加正确和合理的方向发展。1.3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从而构建论文的技术路线。本章是整个论文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内涵、功能和内容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国内外道路绿化发展过程、现状以及研究成果。接下来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需考虑的一些原则进行研究总结,然后对美学理论、色彩理论、生态学理论和环境认知理论进行研究,并以这些理论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是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对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现状中包河区主要道路断面形式、主要道路绿化树种和主要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探讨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为包河区道路绿化不断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针对包河区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为包河区道路绿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并依据相关的理论和改进措施,对包河区部分道路绿化进行案例分析,给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第四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本文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1.4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献理论归纳

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大量的阅读国内外关于城市道路绿化的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士论文等。尽可能获取本研究相关的园林、道路、城市、生态和环境等多方面文献,从而给予本论文理论支撑。(2)实地调查研究

有目的和针对性地选取合肥市包河区多个有代表性的城市道路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道路绿化的形式、植物配置模式、道路绿化中使用的乔灌草的品种以及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3)理论推演

通过对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出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和设计原则,总结出今后改造提升的措施建议。(4)践结合

将理论推演得出的改造提升的措施运用到案例分析中,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城市道路分类

按照相关的规范,大城市将道路分成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快速路

快速路是为城市中大量的、长距离的快速交通服务,是联系对外公路、城市各分区之间、主要的近郊区的道路,在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有中央绿化带,不设置非机动车道。(2)主干路

在道路系统中起到骨架的作用,联系着城市中主要的交通要道和周围的郊区公路,它串联着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主干路上设置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3)次干路

是城市组团内部的主要道路,是主干路的辅助交通线路,用以连接主干路与支路,行车速度较低,其横断面形式和路幅宽度样式多变。(4)支路

是为解决日常交通,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满足局部地域交通要求,以生活性功能为主,路幅宽度和横断面变化较多。

2.1.2道路横断面形式(1)一板两带式

是指由一条车行道和其两侧的行道树绿带组成的断面形式,没有机非分隔带和中央绿化带,车流量较小、路幅不宽的道路多采用这种形式,多运用于老城区。由于车流方向不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不利于组织交通,有些道路常采用隔离铁栅栏等替代分车绿带。

(2)两板三带式

设有中央绿化带的道路,车行道被中央绿化带分成两块路面,将不同方向的车流分开,加上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绿带,共有3条绿化带,常适用于非机动车车流量少、机动车车流量多,以及夜间交通量比较大的道路。

(3)三板四带式

即设有两条机非分隔带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开的形式,机动车道在中间,非机动车道设置在机动车道的两侧,两条行道树绿带和两条机非分隔带共形成4条绿化带,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流量都较大,且道路路幅较宽的城市道路多采用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交通效率和较好的绿化景观效果。(4)四板五带式

指1条中央绿化带和2条机非分隔带将车行道分成2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道上设有行道树绿带,因此总共5条绿带和4条车行道,车辆量大、道路路幅宽和道路等级要求高的城市道路多采用这种断面形式。这种道路形式具备很高的交通效率和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常被塑造成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打造成城市的景观大道。

2.1.3城市道路绿化的定义

城市道路绿化最早是指栽植于道路两旁、具有一定间隔的树木[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绿化的定义也变的丰富,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应用乔木、灌木、花卉、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等园林植物材料,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手段进行栽植,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净化空气,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

道路绿化的配置形式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规则式与自然式结合等方式,配置方法也越来越丰富。道路横断面己渐渐区分清晰,包括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道路路侧绿带的细化。在植物树种的应用上,乔木、灌木、绿篱植物和地被植物形成的复合层次结构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城市道路绿化朝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最大的发挥道路绿化所促使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2.1.4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1997年10月8日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内容作出如下阐述: 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和路侧绿带。(1)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通常也称为中央绿化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其中用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为机非分隔带。

(2)行道树绿带: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栽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化带。(3)路侧绿带:在道路的侧方,设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4)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5)广场、停车场绿地:指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本文主要研究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广场、停车场绿地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

2.1.5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1)保障交通

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对车流、人流的集散有重要的作用。道路沿线单调的景观容易使长时间驾驶的司机产生视觉疲劳。植物材料本身的色彩、形态及肌理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运用园林植物进行绿化配置,能够有效缓解司机驾驶的疲劳,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道路的建设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车辆的增加也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噪声污染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道路绿化中的园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尘埃,降低噪声的危害,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生活质量。

(3)美化城市

城市形象的建设离不开道路绿化的建设,道路绿化是一种线性景观,它将城市中的“点”、“面“形式的城市绿地串连成完整的城市景观。通过不同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将园林植物的色彩美及形态美与立体的建筑物相结合,美化道路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美。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将影响市容和街道景观的构筑物或建筑物进行遮挡。

(4)传承历史文化功能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的生态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能够发挥它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以对该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因此,要深入研究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柔到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使道路绿化在展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向市民展示历史文化,从而使城市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

(5)其他功能

路侧绿带、街旁游园、林荫路等可以弥补城市公共绿地的不足,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共绿地的需求。绿化带还为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网和远期道路的拓宽提供了备用场地。城市道路绿化还有战略防御的功能,比如战争时道路绿化能起到防空和掩护的作用。另外,道路绿地能够作为地震时的临时避震场所。

2.2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国外研究现状

公元前10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的街道上己种植了行道树,据记载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这条街道是联系印度的加尔各答至阿富汗之间的干道。在路中央与左右,种植三行树木。

在欧洲,栽植行道树的历史很悠久,据相关记载表明早在公元前7世纪罗马城的主要街道上己经栽植行道树,法国在1552年颁布法令号召国人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上种植行道树。近代是17世纪法国园林设计大师勒·诺特规划设计的凡尔赛宫花园,他将绿色要素引入城市街道,把直线性的“轴线”运用到巴黎城市中心地区的街道改造中,使街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25年英国伦敦建设了一条约1公里长,种有4-6行械叶悬铃木的公用散步道兼车道,这条道路开创了林荫道的新概念。1647年,在德国柏林规划了菩提树林荫大道。法国巴黎1958年建造了世界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它的接近自然和优雅,使它成为近代园林大道的经典杰作,对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苏联,绿地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街道绿化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许多城市修建了小游园和林荫道,数量多且质量高,是城市中一件件园林艺术作品。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居民所占广场的面积、道路长度、各种宽度的道路上绿地比重等,保证了道路绿化功能的发挥

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作了长期实践的研究。如,K.F.Akbar等学者对英国北部路域植被景观的研究。日本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道路绿化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美国BrownD.G教授等人主要研究道路绿化的宽度、长度及位置等方面对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影响,Morberg等人研究分析了道路绿化如何维持生物多样性。因此,国外道路绿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环境景观等方面。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城市道路绿化注重自然的整体美,以简洁实用、展现城市特色为原则,构建完整的、连续的城市绿色空间,更好的发挥组织交通、卫生防护、点缀街景和美化市容等功能。

2.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行道树的历史比较悠久,历史上有关于各个朝代在街道或驰道两旁栽植树木的记载。据《周礼》记载,公元前_5世纪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种有许多行树,来往的客商可以在树阴下休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修驰道,种青松;西汉长安城内街道两侧都有成行的槐树;唐玄宗订有路树制度和种植果树的记载,南方的行道树采用木棉;清朝中叶以后,欧美入侵中国,沿海城市新建的街道引种刺槐、悬铃木、意大利黑杨等树种作为行道树。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绿化祖国和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道路绿化、行道树的普及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建成,形成了路成树成的局面;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道路绿化的功能伴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日渐丰富,绿化树种也由原来单一的乔木列植变为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模式。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和美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来,随着私家汽车的日益增多,由道路和车辆产生的道路污染有增无减,如何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己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议题。

目前国内己在道路绿化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抗污滞尘和减弱噪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不同植物群落和绿地空间格局的生态效应的研究是一个热门内容。

2.2.3国内外研究成果

回顾任何一种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我们发现每一种演变模式都会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式相适应,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如此。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会引起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进而使城市建设面貌发生变化,也促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不断的向前推进。

国外对城市道路绿化的研究主要有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文中指出道路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如果主要道路缺乏个性,或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应该具有可识别性。约翰·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是以分析人们在道路绿化景观中的体验活动为主,从而指出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英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卢斯基的《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详细介绍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硬质景观、道路软质景观等内容。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编著的《街道美学》,采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背景”与“图形”的概念阐述道路构成和高宽比的美学原则,强调道路绿化必须和街道上的其它元素相协调。日本土木学会的《道路景观设计》比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各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

国内对于城市道路绿化的研究有陈相强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栽植施工、抚育管理等。熊广忠编著的《城市道路美学》,通过分析人们对城市美的体验和现代道路交通对城市美形成的重要性,总结得出城市道路美学的基本原理。胡长龙编著的《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和胡先祥编著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出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毛子强等编著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在不同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许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从不同角度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研究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理论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人性化”、“生态设计”及“文化传承”等指导思想贯穿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始末,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指导理论越来越突出体现对“人”的关怀、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城市生态平衡的营建等方面,从而使城市健康和谐发展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2.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2.3.1道路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园林植物品种丰富,具有多姿多彩的形态特征和差异显著的生态习性,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根据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在道路绿化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本文将城市道路绿地中运用的园林植物分成:乔木、灌木植物、绿篱植物、草坪地被植物和竹类5个类别。这里分别对以上5类植物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从而给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1)乔木的选择

①行道树要求生长较快,主干通直,分枝点高,冠大荫浓,耐修剪。②树冠匀称整齐,形态优美,季相丰富,观赏价值高,便于管理。

③有较强的适应性,寿命长,病虫害较少,具有抗烟尘、耐污染的能力。④繁殖性强,移栽后成活率高,能较快恢复生长。⑤植株无毒,干净清洁,无不良气味,无刺或少刺。⑥有丰富广泛的种苗来源,适宜大树移植。(2)灌木植物的选择

灌木植物主要运用于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内,可运用的灌木品种丰富,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和路侧绿带内栽植的灌木选择时应防止过多细长萌桑或枝条过长,以免妨碍交通安全。

②枝繁叶茂、株型优美、花期长、花朵多而明显。

③繁殖容易、生长健壮、耐修剪、易于管理、抗性强。

④植株无刺、无毒和无不良性气味。

⑤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3)绿篱植物的选择

①应选用具有较强的耐修剪能力、愈伤能力和萌芽力、病虫害较少的植物品种。

②叶片较小但叶片多且密,花朵小但多而显,果实小但颜色亮丽而繁硕。

③便于移植,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④植株下枝密实,自茎部开始生长。(4)草坪地被植物的选择

①植株低矮,丛生,成葡旬型,能够紧密地覆盖地表,整齐美观。

②植株叶片细且柔软,富有弹性,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绿色状态。

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能够耐干旱,耐践踏和耐修剪。

④植株低矮、繁殖力强,再生性萌桑性强,覆盖率高、管理粗放。

⑤露地花卉的选用以宿根花卉为主,在重要位置适当点缀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与乔,灌、草合理搭配。(5)竹类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竹类植物主要运用于较宽的路侧绿带内,多选用在本地生长良好的品种,繁殖力强,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2.3.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是组织交通,保证交通安全。道路绿化应与道路性质相适应,不同性质的道路,道路绿化设计的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快速路和主干道,机动车的车速快,流量大,道路绿化的尺度可以相应的大一些;次干道和支路车速较J漫,在道路绿化设计时应从静态观赏的角度出发,注重植物的花、叶、果的季相变化、植物的形态、质感、高低及所形成的轮廓线等。因此,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首先要对道路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其性质定位,使营造出的道路绿化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要求。另外,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2)生态原则

道路绿化带的立地条件比较特殊,经常会受到地下管线和地上架空线的限制,甚至会遭受人踩车压的破坏,因此,需要根据道路绿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另外,由于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影响并制约着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配置各种园林植物时,要以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依据,使植物与植物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营造出具有最佳生态效益的道路绿化。(3)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人,保证交通安全,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需求。由于人们的出行目的和出行方式的不同,形成的视觉特性和行为规律也就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动态过程中欣赏道路绿化景观。对于某一条道路的绿化建设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种出行人群的需求,所以应依据道路的性质以满足某一类出行人群为主。如步行街主要以步行者居多,绿化设计时应注重考虑步行者的视觉特点。以人为本的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达到车行其中具有安全感和动态美感,而且可以使人行其中能体验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享受到植物绿化带来的优美和舒适,因此,在分车带的绿化设计时,应以行人速度和车速为依据对一个标准段的长度和尺度进行把握。(4)艺术性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立地环境之间的生态适应性,还应通过艺术法则和艺术构图原理展现出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意境美。道路绿化为人们展示的是动态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使人产生一种“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良好意境。(5)协调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协调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绿化带内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主要指植物间的形状、色彩、高低、质地以及物种间生态位的协调。其次是指园林植物与立地环境之间的协调,主要有园林植物与地下市政管线、地上架空线之间的协调,道路设施中存在各种市政管道设施,有电信、电力、给排水、燃气等,设计时要处理好它们与道路绿化的关系,创造和谐的道路绿化景观。

(6)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体现城市自身独特的形象。独特的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特点,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是也应从城市整体的高度出发,形成统一的基调,在统一中寻求差异,达到统一而又不失变化的道路绿化景观。

其次,从每一条道路出发,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道路绿化设计时,每一条道路有统一的风格,还应考虑周边的环境,如自然山体、水体、公园、建筑等,使道路绿化和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适应,与周边环境形成连续的整体,而不是孤零零的道路绿化,与环境格格不入。

(7)传承与创新历史文脉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时代特征,城市中有很多能够展现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场所,这些场所通过一些元素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所以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不仅起绿化美化的作用,还要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现出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城市道路绿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对于历史文化,我们既不能生搬硬抄,也不能不进行传承和发扬,而是应该将历史文化中的形式、风格、内容等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法融合到现代化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风貌。

2.3.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模式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以下_5种形式:(1)梯级递进式

此种道路绿化模式主要应用于道路路侧绿带,以绿篱或草本地被形成前景,以花灌木形成中景,以大乔木形成背景,郁闭度高,层次丰富。(2)斑块复合式

此种配置模式也多应用于较宽的道路路侧绿带,以大乔木形成背景,以花灌木在乔木前形成一个个群落斑块组合,斑块与斑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整体结构疏密有致、层次明显。(3)疏朗开敞式 以几列稀疏的乔木形成上层或背景,以球状灌木的组合作为下层或前景,此种配置模式通透开敞,可应用于道路宽度较小的情况下。

(4)模纹花境式

以大乔木作为背景,以绿篱植物密植形成前景,绿篱植物密植的形式可以变化、自由,可以是笔直的直线型,也可以是优美的曲线型。此种配置模式空间开敞,景观效果较好,在道路路侧绿带和机非分隔带中都常运用这种模式。

(5)独立行道树式

只有一排行道树,没有其他植物,此种模式多见于行道树绿带中。2.3.4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和路侧绿带。

(1)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即人行道绿化带,是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带状绿化景观,以种植行道树为主。行道树绿带设计应考虑行道树绿带的宽度、道路的走向、种植形式、树种的选择、苗木标准、分枝点高度、栽植位置、行道树的株距等。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要适应立地环境、易于栽植成活,耐修剪,病虫害少,生长速度适中,寿命长的树种。行道树的选择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可以适当培育和引种一些优良品种,丰富行道树绿带景观。

行道树绿带有两种形式,树池式和树带式。应根据道路性质、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等来决定选用哪种形式。树池式多应用于交通量大、人行道窄的道路上,在树池内一般采用透气透水的路面材料铺装,或在树池内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树带式以种植乔木为主,增加了多种花灌木、绿篱和草坪地被植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采用树带式,因为树带式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污染对行人的影响,提高交通效率,还能增加到了绿地率,增大绿量,丰富道路景观。(2)机非分隔带

机非分隔带是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可绿化的分隔带。机非分隔带的宽度因路而异,没有固定的尺寸,其宽度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也没有具体规定,但是为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其宽度一般在1.58m之间,宽度在1.5m以下时,可种植草坪及低矮灌木,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时,可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扩大绿量,增强绿化生态效果。加宽分车绿化带的宽度可以使道路分隔更加明确,丰富街道绿色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绿带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同时,为今后道路拓宽留有余地。(3)中央绿化带

中央绿化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分隔交通,有效遮挡夜间车辆的眩光,常采用复层混交式的配置方式。为了达到遮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的目的,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Sm的范围内,应种植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如绿篱、整形灌木球、常绿灌木等,且株距应小于冠幅的5倍。

种植的方式主要有绿篱式、整形式和图案式。绿篱式是指在中央绿化带内密植低矮灌木,经过长期的整形修剪,使其始终保持一定形状和高度,常采用不同种类的绿篱交替片植或将绿篱修剪成高低错落的形状。这种形式常在绿化带内满铺绿篱,行人很难穿行,杂草较少,比较容易管理。整形式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排列,整齐划一,给人一种规整的美感,但长距离的使用会使人视觉疲劳,给人单调贫乏之感。在具体的设计中,常采用增加树木种类、改变树木高度和株距等方法来弥补这种不足;图案式是指将将植物修剪整形成几何图案,美观整齐,向人们展示了人工美,不足之处是需要经常修剪,后期养护管理成本较高。(4)路侧绿化带 位于道路侧方,设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路侧绿带的设计应考虑沿路的用地性质或与沿路建筑物的关系,如有些建筑物需要路侧绿化来衬托,有些建筑物则需要路侧绿化来防护。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兼顾考虑周边环境和沿街建筑,在整体上保持绿化带的完整、连续和统一。路侧绿带可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具有遮蔽装饰作用,对一些挡土墙、排水明沟等进行遮蔽美化装饰。在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在路侧绿带内设置游步道,为行人提供游憩的场所。2.4相关理论研究 2.4.1美学理论

道路绿化带的服务最终对象是人,人们对景观往往简化到美的情感体验。所谓的美,是指在受到审美对象的刺激时,人们感官对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产生满足、快乐、愉快的心情。

各门类“艺术”的共同标准即是“美学”。景观作为一种艺术课程,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其追求的境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美感是进一步升华艺术。

景观要素感受也随着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小规模的图像因为短暂因而易于被忽视。因此,随着速度的增大景观元素的尺度也需增大。这使得人们对景观美感规模变大,需要从整体来了解美的含义.主要美学特征:(1)美与事物的不可分离性;美与具体的事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一个概念,从许多事情中抽象出来而形成的共同内涵。美丽只能依赖于一个特定的事物的存在,只有具体的东西才能表现出来。换句话说,美只能从具体的事物来理解,脱离了事物美也无从说起。(2)美的可感染性;美总是能引起一些反应,并通过一部分的人群感染另一部分人群的反应,该反应有:快乐、幸福、快乐、兴奋、高兴、满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转移。(3)美的社会性

美是由人类在众多事物中所发现的,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与力量。人不是单独的生活在社会中,而是属于社会群体的,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以人类发现的美往往被赋予了社会意识性。美对于人类而言,应该是有利的、有用的,而无害的、无防的。人类发现的美都被人类赋予了自身意识,是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思想的升华而形成的。

人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下观赏绿化景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通过大规模的环境感受沿途景观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感知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显示整体形状的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时空上应给人以轻松、舒畅、愉悦的感受。在正确的位置通过适当的形式(如雕塑等)表现出道路区域文化,通过文化景观元素的塑造,充分展示其文化美。

2.4.2生态学理论

现代社会,倡导城市环境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生态建设己经成为城市设计者的优先考虑对象。从现今国内外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工作中可以看出,生态学理论是未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客观规律。违反这一基本原则,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成为问题,使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失去意义。

景观生态学是由地理学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态理论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整个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稳定性。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余其他种群之间功能关系与作用被称为生态位。生态位又被称作小生境,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出来的对周围环境的综合适应性。

道路的建设阻断了路旁两边的生态联系,打扰了在自然环境中正常生活的植被、动物等自然界生物,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给人类和自然界各种生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噪声、空气污染、道路路面的热反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等),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导致了城市道路绿化带中植物的立地条件比一般的植物生长环境条件更为恶劣。通过道路绿化的生态工程建设,具体考虑同一生物种群的空间长度(通常为5OOm),通过不同植物群落的替换,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减少有害因素的入侵所带来的危害,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用乔、灌、草以及藤本植物等构成的复合结构层的配置模式,注重种群之间的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充分利用不同园林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的差异,高效利用有限的道路绿地,增加绿量,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使城市道路绿化保持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3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3.1包河区道路绿化的侧犬调查与研究 3.1.1合肥市包河区概况(1)区域概况

包河区位居合肥中心城区,处于合肥东南迎风口,通长江,襟五河(包河、南把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濒巢湖,辖7街、2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0平方公里,人口122万,是合肥市面积和人口第一大区,也是全省综合实力“第一强区”。区域内科教文化资源富集,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省广电中心、省图书馆、省体育馆、安徽大剧院、中国包公园、卫立煌故居等一批文体机构和名胜古迹。包河区是安徽省唯一具备高铁、地铁、高速、高架、机场、码头“六位一体”综合交通优势的“门户城区”。未来合肥大步向南趋向巢湖发展,包河区必将处于前沿阵地、核心区域。(2)自然条件

包河区位于城市上风口,区内五条河流川流其间,区南紧临巢湖,湖光秀色似仙境,碧水蓝天最怡人。包河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冬寒夏热,年平均气温为15.7度,春秋温和,雨量适中,降雨量将近1000毫米。春季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使天气复杂多变,夏季天气炎热,季节最长,降水多,雨量大多集中在5-6月份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以晴天天气居多,气温下降快,冬季气温较低,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3)环境质量

近几年合肥市空气中SO:含量均符合空气环境质量年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中NO:含量均符合空气环境质量年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中PM 10含量超过空气环境质量年日均值二级标准的要求。合肥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的扬尘、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扬尘、秋收获季节农民焚烧秸秆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3.1.2调查范围、内容与方法(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确定为:包河区建成区(包括老城区、包河工业园、滨湖新区)范围内的52条主要道路的道路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行道树绿带、机非分隔带、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带和交通岛绿地内植物树种、生长状况、配置方式等内容。(3)调查方法

在合肥市包河区范围内,针对主要道路采用实地调查法,现场踏查拍照,记录道路断面形式、各类绿地内植物品种、生长状况、配置方式等内容,然后经过处理加工形成文字较准确真实的反映合肥市包河区的道路绿化现状。

3.1.3包河区道路断面形式调查与研究 共调查包河区范围内52条主要道路,85条路段,其中一板二带式道路有23条,占所调查道路总数的44.23%,二板三带式有3条,占调查总数的5.77%,三板四带式有12条,占所调查道路总数的23.08%,四板五带式有10条,占调查总数的19.23%,特殊板式有4条,占所调查道路总数的7.69%。

包河区的老城区建设历史悠久,道路的修建年代也较为久远,所呈现的断面形式比较简单,大多数为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的断面在当时修建的时候主要是因为节约用地、通行方便和管理方便,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如今的交通需求,往往会带来出行不便,交通拥堵。包河区在新区道路绿化上花了很多心思,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的道路板式复杂多样,有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含有公交专用车道的特殊板式,如徽州大道在滨湖新区的路段设置有为公交车通行方便的专用车道,用绿化隔离带将公交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开。滨湖新区的大多数道路都具有中分带和路侧分带,有利于丰富道路景观。3.1.4包河区道路绿化树种调查与研究

在调查踏勘中,为了方便记录和统计,本文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绿篱植物、草坪地被和竹类5个类型。乔木指具有独立的主干,胸径大于4cm的树种(包括棕搁类植物)。灌木包括高度高于1.5m的灌木植物、胸径小于4 cm的小乔木和被修剪成球形、柱形或其他造型的灌木植物}。绿篱植物指道路绿化中起隔离屏障作用满栽密植的低矮小灌木,主要为木本植物。草坪植物是指由人工建植或人工养护管理,能够覆盖地表起到绿化美化作用的植物;地被植物指多年生草本及自播能力极强的或人们常用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堰伏或半蔓性的灌木及藤本等,具有一定的经济和观赏价值。竹类植物是指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再生性很强,是重要的园林造景材料,经常被应用到道路绿化中。(3)中央绿化带

中央绿化带布设在道路中央,用于分隔不同方向的机动车道。包河区的道路中具有中央绿化带的不多,有16条,占所调查道路总数的30.77%。在调查中发现,宽度较窄的中央绿化带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较宽的中央绿化带多运用自然式配置模式。中央绿化带上的绿化植物总共有32种,其中乔木有10种,灌木有9种,绿篱植物有14种,草坪地被植物有2种,灌木和绿篱植物有3种重复。乔木层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值为4: 6,灌木层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值为4:5。乔木层中香樟和黄山栗树应用的较多,灌木层中桂花、红叶李和红花疆木球((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的出现次数较多,地被植物的出现总数只有4次。各种植物的应用见表。(4)路侧绿带

道路的路侧绿带是指设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在老城区的建设中,可能由于没有预测到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只注重行道树、机非分隔带的种植,而没有重视路侧绿带的建设。导致老城区的大多数道路没有路侧绿带,人行道的边缘即是临街的建筑。在包河区的老城区中,只有芜湖路、宿松路的一些路段具有一定的路侧绿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园林绿化,因此道路绿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滨湖新区的建设中,给道路绿化预留了足够的场地。在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的大多数道路都具有路侧绿带。

包河区总共有29条道路具有路侧绿带,占所调查道路总数的55.77%。路侧绿带上的绿化植物共有64种,其中乔木有21种,灌木有24种,绿篱植物有21种,草坪地被植物有5种,乔木层和灌木层有2种植物重复,灌木层和绿篱层有_5种植物重复。乔木层植物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值为8: 13,灌木层植物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值为1: 1。在路侧绿带中,乔木层植物种类丰富,以香樟出现最多,其次是雪松和美洲黑杨,其他树种应用的较少,还可以增加无患子、棒树等。(5)交通易绿地 交通岛绿地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在所调查的道路中有中心岛绿地的是北京路和大连路的交口,有导向岛绿地的是桐城路、林芝路、中山路、洞庭湖路、长沙路和烟墩路,有立体交叉绿岛的是金寨路与南一环立交、南二环与徽州大道立交。

①中心岛绿地是指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包河区的道路中只有北京路和大连路的交口设置有中心岛绿地。此中心岛上的乔木有1种,没有运用灌木,绿篱植物有1种,草坪地被植物有3种,整体风格简洁大气。

②导向岛绿地是指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在调查的道路中有6条道路具有导向岛绿地。导向岛中乔木树种共有3种,灌木树种共有13种,绿篱植物共有6种,草坪地被植物共有1种。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导向岛上乔木的应用较少,且应用的乔木的分枝点较高,灌木种类较多,由于灌木分枝点低,因此不宜采用群植,采用球类植物搭配花灌木种植,绿篱植物运用较多,高度一般在60 cm以下,草坪地被只出现了细叶麦冬,在导向岛绿地里可适当增加草本花卉的运用,使导向岛景观更加丰富。包河区导向岛绿地的植物配置满足交通安全功能的需求。

③立体交叉绿岛是指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本文主要调查了包河区的2个立体交叉绿地,分别为:金寨路和南一环立交、南二环和徽州大道立交。在这两个立体交叉绿地中,运用的乔木有4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值为1:3;灌木有6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值为5:1,绿篱植物有6种,都为常绿植物,草坪地被植物有2种。由此可见,立体交叉绿地中多采用常绿植物,植物种类较单一,缺少藤本植物的运用,垂直空间未得到利用,层次不明显,景观效果不丰富。3.2包河区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3.2.1绿化植物配置观赏性分析

现代化的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求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需要具备观赏性。所以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依据园林植物的特性,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合理的配置,构建丰富多变的群落空间,形成富有美感、具有生态效益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1)植物时序景观

道路植物配置是城市道路绿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给道路带来了生命气息。园林植物随四季表现出不同的季相变化,是植物景观最为生动、直观的变化。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再加上新叶、新芽开始萌发,向人们展现了百花齐放、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景观;夏季也有很多的开花植物,但林草繁盛、绿荫浓密才是夏季最特别之处;秋季开花的植物比较少,但却有香飘十里的桂花和硕果累累,品种丰富的秋果和颜色鲜艳的秋叶增添了秋景的魅力;冬则梅花破玉,又是另一番景致。因此,利用植物的季节特征,合理布置,可以营造随时间更迭而不断变化的丰富多彩的道路绿化景观。

在合肥市包河区调查的82种植物中,常绿植物有39种,占47.56%,落叶植物有43种,占52.44%。表4-8中是常绿植物或叶色终年不变的植物,在冬季,它们能够给道路景观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

据表4-9可知,道路绿化中乔木层植物主要以春季观花、秋季观叶为主,其中春季观花植物有4种,观叶植物1种;夏季观花植物有_5种;秋季观花植物有1种,观果植物8种,观叶植物有7种;冬季观果植物有1种,观叶植物3种,这些植物随着季节的更迭表现不同的景观,不论是落叶植物、常色叶植物,还是常绿植物,都为道路绿化景观增添了一份力量。

(2)植物空间景观

①水平结构在道路绿化的水平构图上,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宽度、绿化带的宽度等要求采取相应的构图方法。在水平结构上,要统一中求变化,有节奏,有韵律,并且使道路绿化的节奏、配置、色彩变化与道路的整体空间相协调。如在行道树绿带中可以形成连续的韵律,在机非分隔带中可以利用不同植物交替种植,形成交替的韵律,以及道路绿化林冠线高低错落的起伏韵律。在较宽的绿化带上,可以采用疏密有致的配置方式,在满足植物的空间生态位的要求,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创建功能完善、景观优美、植物多样的道路绿化景观。

②垂直结构植物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指不同类型植物在各个层次上占有一定空间,在群落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成层现象[[55]。在道路绿化的垂直结构上,利用乔、灌、草合理配植形成多层次的、参差错落的、稳定的群落系统。增加藤本植物的运用,如爬山虎、常春藤、五叶地锦等,使立交系统充分得到绿化。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的垂直构图主要有以下10种类型:①乔木+灌木;②乔木+草坪地被;③乔木+绿篱;④乔木+绿篱+地被;⑤乔木+灌木+绿篱;⑥乔木+灌木+绿篱+地被;⑦乔木+灌木+地被;⑧灌木+绿篱+地被;⑨灌木+绿篱;⑩绿篱+地被。其中,以乔木+灌木+绿篱+地被的复层结构运用的次数最多,大部分道路的道路绿地缺少草坪地被植物,导致有些路段出现黄土裸露的现象,且包河区道路绿地中应用的草坪地被植物种类少,主要为麦冬、葱兰、红花醉浆草和白花三叶草。3.2.2包河区道路绿化的优点

(1)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包河区道路绿化发展较快,道路绿化的地位日益突出,在植物配置上,以营建多层次、多结构稳定的群落系统为主,注重乡土树种的运用。另外,有些道路尝试结合绿化构建一些新的道路模式,如紫云路(天山路一庐州大道)路段(见图4-27)和云谷路(徽州大道一广西路)路段(见图4-28)人行道布置在绿线里,这样可以减少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可以为行人提供良好舒适的步行环境;徽州大道上设置了公交车专用车道,通过绿化制寄公交车专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隔开,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体系的效率,倡导了和谐的交通环境。

(2)包河区的道路绿化建设中,在植物的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强调了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在道路绿化中的作用,在植物配置卜也以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式植物群落为主,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

3.2.3包河区道路绿化的不足

(1)道路绿化破坏严重 在调查的过程中,老城区的道路绿化被破坏的较为严重,有些路段的植物生长状况较差,特别是绿篱植物,植物稀疏,土壤贫瘩,遭人为践踏和破坏,严重的导致绿化带断开,黄土裸露,生态效益明显降低。图4-31是徽州大道在老城区的一段机非分隔带,绿化带内还留下了行人和自行车的痕迹,景观效果差,生效效益低。图4-32是天津路的路侧绿带,麦冬被黄土和垃圾覆盖,紫叶小聚生长状况较差,生态效益低,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绿化带内的绿篱植物将被侵蚀。

(2)垂直绿化有待加强

在立体交叉绿地中,应用的植物品种单一,缺少藤本植物的运用,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垂直绿化不仅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而且还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和不同的绿化风格,对沿街建筑、围栏、立交桥等进行垂直绿化,可使道路景观更加层次丰富,生机盎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合肥市包河区的垂直绿化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基本上每个立交桥下都有绿化用地,但是在立交桥的立面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用常春藤、爬山虎或五叶地锦等绿化柱墩,可以增大立交桥的绿化量,更充分的发挥生态功能。除此之外,人行天桥、路灯柱、公交站台和高架桥的两侧挡板处都可以进行垂直绿化,既能美化环境,又可以更好的发挥生态功能。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立体交叉绿地植物的配置模式都相似,应用的植物品种也差不多,使立体交叉绿地的绿化相似度越来越高,道路绿化没有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3)地域文化体现不够 从包河区的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中发现,道路绿化只是因为绿化而绿化,缺少文化内涵,只有少数道路的街头绿地或路侧绿带内有文化元素的出现,芜湖路和桐城路的交口的街头绿地内设置有雕塑小品,这既为人们提供了休憩、交流的空间,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见图5-4)。除了乡土树种的运用外,道路绿化中很少有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

(4)养护管理力度不够

道路绿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初期调研、设计、施工到后期养护管理,每一个环境都应得到重视。道路绿化带的立地环境比较特殊,植物的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后期的养护管理更加重要。对于遭破坏的植物需要及时进行补植,按时对绿化带内的植物修剪、施肥和浇水。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包河区的部分道路绿化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但是并未得到及时的处理,一些道路上绿化带内土壤贫瘩、干燥、板结,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5)人性化意识淡薄

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为车辆提供了快速舒适的环境,却往往忽视了行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包河区道路绿化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道路具有街头绿地,缺少行人能够休憩、交流的空间。

3.3包河区道路绿化的发展对策

人类社会发展迅速,植几片草皮、栽几排树己不能满足人们对绿化美化生活环境的要求,而必须是“健康”和“可持续”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时间延续性的和谐”“有效应急避难”的目的。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关键是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绿化环境。因此,新世纪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趋势是运用新意识、新方法、新手段来构建生态型、防灾型、植物群落型、植物景观型的道路绿化景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人居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促使道路绿化的发展更加注重景观意识、生态意识和文化意识。简单的说就是道路绿化应该具有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较强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够展现一座城市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从包河区道路绿化的现状来看,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都还有待提高,没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因此,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以景观观赏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城市文化历史性原则为依据使包河区的道路绿化不断的发展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建一条条行人舒适、行车畅通、绿带宽阔、林荫夹道的现代化城市道路。

我国的道路绿化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以栽植行道树为主的传统绿化阶段,接下来是以不同植物的图案造型和色彩组合为主的绿化美化阶段,然后是以构建稳定的自然式群落为主的生态绿化阶段。目前,国内一些先进城市提出了人文绿化的理念,人文绿化是指绿化美化和生态绿化的有机结合,合肥市包河区应学习这些先进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优化提升原有的道路绿地,逐步打造精品化的道路绿化工程是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发展的趋势。

得天独厚的资源0赋、快人幽步的发展态势和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促使合肥市包河区提出了“城区绿化学匕每、农村造林超苏北”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社区生态化”的大绿化生态格局。

应从加强生态性、景观艺术性和历史文化性等方面着手改造提升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创建安全优美、生态效益高、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谐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绿化,为包河区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3.1构建廊道网络,提高生态效益

在景观生态学上,把景观分为斑块、基质和廊道3个组成部分。廊道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有些学者认为城市景观廊道包括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两类,自然廊道主要以植被带、河流等为主,人工廊道则以交通道路线为主。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加快城市空气循环、缓解和减少城市污染,还能够控制城市的无限制发展。

依据城市绿地系统中绿色廊道的功能和结构的差别,可以将绿色廊道分成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类。绿带廊道多位于城市边缘或城区与城区之间,一般较宽,主要由较为稳定、自然的植物群落组成,不仅起到了隔离作用,同时还为城市开辟了大量绿色空间,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游憩场所。绿色道路廊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市民提供运动、散步、自行车等休闲游憩之用的休闲道路,即绿道;另外一种是指城市道路上的道路绿化,能够有效组织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污染。绿色河流廊道包括河道、河漫滩、河岸和高地区域,它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场所,还能够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一条、两条零散断开的城市绿色道路廊道的生态效益不明显,但若将整个城市中全部或者大部分绿色道路廊道相互联结起来,或是将城市中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廊道、绿色河流廊道相互联系,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网络,再通过绿色廊道和绿色斑块的联结,就形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发挥绿色廊道的生态效 益。因此,在道路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城市道路设计时要为道路绿化带预留足够的宽度,保证道路绿地率;②若城市道路周围有公园绿地、小游园或河流等,应使道路绿化带的设计与公园绿地、小游园和河流想融合;③选择城市道路绿化中绿带宽度可能达到5 m以上的绿化带作为生态廊道,并集约用地集中布置绿带。以街头绿地、道路旁的公园、河流、广场等为节点,构建生态群落,增大绿化面积,增加生态效益。

3.3.2编制系统规划,保证绿地标准

科学编制切实可行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绿化系统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绿线,再把绿线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强制性内容,保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道路绿化率。包河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为老城区,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新城区。在老城区,城市和道路建设己经定型,道路绿化的拓展空间较小,但在新城区的道路绿化建设中,应以《合肥市绿化大会战》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为依据,预留足够绿化用地,保证每一条道路的绿化达到规定的标准。

3.3.3挖掘现有条件,增加道路绿量

在人行道足够宽时,可以考虑在原有行道树的基础上增加一行行道树,这样既能提高绿地率又形成郁郁葱葱的道路景观效果。在行道树的树池内种植地被,如葱兰、麦冬等,避免树池内黄土裸露流失,增加绿量。

注重垂直绿化发展,以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栏杆、围墙、灯柱以及公交站台等为依托,利用藤本植物将城市绿化引向竖向空间发展,增加绿化面积,增大绿量,改善城市环境。对道路绿化带内长势差的植物应尽早更换,对绿化带内遭受破坏的植物要及时进行补植,合理补充道路绿化带内的植物数量和种类,提高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使乔灌草均匀配置,绿地面积得到充分利用。

在老城区,很多道路只有行道树,绿量小,可以采用摆放可移动的盆花或盆栽植物进行绿化道路,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绿化品位,美化道路环境。3.3.4优化树种选择,提升植物配置

在树种的选择上,要依据“三结合,四兼顾”的原则。首先,三结合是指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以常绿树种为主,灌木树种与乔木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高大乔木既有遮荫、吸滞尘埃、吸收有害气体、消音挡风等生态功能,还可以较快的形成郁郁葱葱的道路景观。适宜在合肥生长的乔木种类很多,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合理搭配,构建城市中的森林。四兼顾是指以慢生树种为主,兼顾速生树种,以长期效益为主,兼顾短期效益,以发挥绿地综合功能为主,兼顾区域特色,以观赏价值为主,兼顾经济价值。

在树种配置上,要达到“层次化、多样化、彩色化”的要求。首先,快速路和主干道要高中低、乔灌草相结合,使道路绿化层次分明、自然、丰富、活泼、模式多样;其次,次干道和支路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风特点及汽车尾气疏散要求,构建疏朗、通透、整齐的道路景观。另外,植物配置要体现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郁郁葱葱、秋天叶红果熟、冬天银装素裹的季相美。

3.3.5丰富植物品种,突出季相景观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包河区相邻道路的行道树重复率高,应适当增加行道树的种类。东西走向道路行道树常选择落叶树种,除了常用的悬铃木、黄山栗树、无患子等,还可增加枫香、七叶树、朴树、棒树和黄连木等优良树种;南北走向道路行道树应选择常绿树种,除了香樟、广玉兰和女贞,还可选用冬青、木莲、青冈栋等品种。另外,还要增加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的种类和数量,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道路绿化景观。在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力度的同时,建立苗木培育基地,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

由于花境的造价高、道路绿地的立地条件差和能应用到花境的优良的花卉品种比较少,导致花境在我国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较少,但是通过合理的植物品种搭配,充分运用各种植物的特点,可以形成一个稳定、层次明显的生态群落。而且随着植物品种的培育开发,会有越来越多观赏效果好的花灌木、花卉、地被等植物品种被运用到城市道路绿化中,使道路绿化的效果更丰富多彩。

在今后的道路绿化中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应用乡土植物为主,兼顾推广新优植物,丰富植物多样性,适地适树,创造自然、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最大程度的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3.3.6结合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

道路绿化能够很好的向人们展示一个城市的形象,将历史文化融入道路绿化中,既可以提升道路绿化的内涵,又能提高城市的认知度。在道路绿化的设计中,选择恰当的而且具有象征性的文化要素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具象的图像使人们联想到有些模糊的历史记忆。在道路绿化的建设过程中,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标志,譬如一条古老的街道或是一棵古槐,据1965年有关资料报道,日本、美国都有胸径5Ocm的银杏树种在街上。另外,在道路绿化的设计中,充分的挖掘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名人名胜、风土人情等,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加以提炼,并运用于道路绿化的建设中,使历史文化在道路绿化中得以展现和延续。

在今后道路绿化的建设中,可以在绿化带内设置景石、景墙、花架、雕塑等园林小品,将本地的人文风俗和历史文化融柔到道路绿化中,丰富道路绿化景观,突出独特的城市人文特色。

3.3.7倡导全民参与,加强养护力度

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公益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爱绿护绿的教育,使爱绿护绿意识深入每个市民的内心,使爱绿护绿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共同创造和保护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要打造完美的道路绿化景观,除了建设之外,还应注重养护管理。道路绿化的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要有专业的养护管理团队,及时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4结论与展望 4.1研究结论

包河区正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要高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更需要保护和建设,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道路性质、道路宽度、道路走向、绿带宽度和道路沿线环境的不同,构建具有交通组织功能、绿化美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现代化道路绿化景观,它还设置有人性空间,富有地域特色,向人们展示包河区的风貌,是一条条流动的道路风景线。

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的研读,结合实地调查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所调查的52条城市道路中,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一板两带式有23条,二板三带式有3条,三板四带式有12条,四板五带式有10条,特殊板式有4条。(2)行道树绿带应用的植物共有23种,行道树乔木树种较单一,老城区的行道树绿带采用树池式和绿带式两种形式,新城区主要采用树池式。机非分隔带上的植物共有40种,配置模式比较丰富,老城区多采用乔木、绿篱和地被的配置模式,新区增加了灌木层。中央绿化带上运用的植物有32种,采用乔灌草结合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路侧绿带的植物有64种,植物品种丰富,配置模式多样。交通岛绿地上的植物共有38种。

(3)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建设中以乡土树种主,强调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运用,另外,在配置模式上,注重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模式。但还存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道路绿化破坏严重,②垂直绿化有待加强,③地域文化体现不够,④养护管理力度不够,⑤人性化意识淡薄。

(4)针对现状包河区道路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出优化改进措施,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验证优化改进措施的可行性,优化改进措施包括:①构建生态廊道,提高生态效益,②编制系统规划,保证绿地标准,③把握现有条件,增加道路绿量,④优化树种选择,提升植物配置,⑤丰富植物品种,突出季相景观,⑥结合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⑦提倡全民参与,加强养护力度。

本文的创新点是紧紧围绕实践一一理论一一实践这一辨证关系,对现状包河区的道路断面、道路绿化树种、道路绿化配置模式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初步提出包河区道路绿化的改进措施,然后将总结得出的改进措施运用到案例分析中,为包河区道路绿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4.2展望

现今,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不仅仅是组织交通、绿化美化城市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更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是展示城市个性和时代风貌的窗口,承载着浑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

本文主要研究了道路绿地中的道路绿带和交通岛绿地,未对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进行调查研究,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也是城市道路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将继续努力研究。

由于笔者理论水平、专业积累和知识层面都非常有限,本文中提出的很多观点可能存在不够成熟的地方,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今后包河区乃至合肥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论文不确切和不足之处,恳请学界前辈批评与指正。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篇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国仅有的2个彝族自治州之一, 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对丰富与提高环境空间的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突出楚雄市绿色生态园林城市特征, 同时有助于提升城市外在形象。因此有必要对楚雄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为将来发展滇中特色大城市园林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自然概况

楚雄市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中西部, 地处北纬24°30′~25°15′, 东经100°35′~101°48′。东邻禄丰县, 南连双柏县, 西接南华县, 北同牟定县毗邻。市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冬干夏湿, 雨季集中, 日照充足, 霜期较短, 冬季降水量偏少。楚雄市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呈倾斜葫芦形, 市境山脉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干余脉, 多呈西北、东南走向。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内容

由于本次调查研究是针对楚雄市城区的主要道路绿化状况进行调查, 故选择楚雄市城区的14条主次干道 (东兴路、团结路、环城西路、威楚大道、紫溪大道、永安路、太阳历大道、中大街、北浦路、雁塔路, 以及鹿城南、北路和鹿城东、西路) 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这14条道路的绿化现状、树种结构、绿化树树高状况、行道树受损情况等。其中道路绿化现状主要是通过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由100 m的树木棵树来计算) 、绿篱面积和草地面积来衡量;树种结构通过道路主要树种来衡量;绿化树树高通过道路平均树高来衡量;行道树受损及老化状况主要是通过道路老化树种和被损坏树种的数量来衡量, 被损坏树种由树皮刮伤、被折枝、被人为踩坏等现象来鉴定。

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观察法及抽样调查法。在调查过程中, 对于距离较长的道路选择抽样调查法, 调查中把每一条道路根据主要树种、绿化带形式划分成不同的路段, 取配置比较均匀的500 m作为调查样段, 对各调查样段的树种结构、行道树高、行道树受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调查行道树种植密度和绿篱面积时则取配置比较均匀并且有绿篱的100 m作为调查样段。对于绿化简单或者距离较短的道路, 选择全段调查以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道路绿化状况

通过观察调查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显示, 楚雄市城区道路绿化主要靠种植行道树进行, 配置灌木和草地的道路极少, 在调查的14条主要道路中只有紫溪大道和威楚大道同时配置了绿篱和草地, 永安路、太阳历大道、鹿城东西路、团结路配置了绿篱;其余的道路均未配置绿篱和草地 (表1) 。可见楚雄市城区主要道路绿化程度不高, 道路绿化层次不丰富。

3.2 树种结构

通过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显示, 楚雄市城区主要道路 (如雁塔路、北浦路、太阳历大道、环城西路、中大街、东兴路) 绿化树种单一, 特别是环城西路和东兴路主要树种是梧桐 (表2) , 这样大面积单调地栽种落叶树种, 使得这些道路每逢秋冬时节, 树叶掉光后变得一片萧条, 同时也给城市清洁工作带来很多的负担。

3.3 绿化树树高状况

通过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显示 (表3) , 楚雄市城区这14条主要道路, 每条均有高度超过6 m的绿化树木。一般来说道路绿化树高度在5~6 m较为合适[4], 因为道路绿化树过高, 不但会影响街道旁建筑的采光, 而且在大风天气树木极易发生枝条折断或树木倾倒等意外事故。

3.4 行道树受损及老化状况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某些道路的行道树有被折枝、被剥皮或被刮伤等现象 (表4) , 除此之外, 一些道路的灌木存在枯死现象, 特别是永安路的红花檵木有大量枯死以及人为踩坏现象。这反映了个别市民对道路绿化工作的不支持甚至是破坏, 也反映了目前楚雄市的行道树养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行道树保护措施有待加强。

4 小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目前楚雄市城区主要道路的绿化已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路绿化程度不高, 道路绿化层次不丰富;树种结构单一, 道路绿化景观单一;树木受损及老化现象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 基于上述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对楚雄市的道路绿化发展提出4点建议。

4.1 加强道路绿化程度

根据不同道路特点和需要, 适当增加绿篱和绿化带以达到加强绿化的效果。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绿化树种并做好植物配置设计, 尽量做到乔、灌、草相结合, 丰富道路绿化层次。

4.2 合理搭配绿化树种

道路绿化过程中在注重种植滇朴、黄连木、滇润楠、香樟等乡土树种的同时, 可大量引种榕树等优良、适生的外来树种, 以体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多样性格局。在选择行道树种时尽量选择常绿树种, 并采用常绿树与花开落叶树交替栽种, 保持城市四季常绿, 使道路绿化成为楚雄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3 控制树高, 改造老化树种

楚雄市行道树树高度应控制在5~6 m, 并定期进行适当修枝, 这样既不会影响道路旁建筑物的采光, 又可以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 而且还可以避免树木老化而断枝发生意外事故。

4.4 加强行道树的养护管理

加强行道树的养护管理, 定期进行浇水、施肥及修剪, 并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呼吁市民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避免人为因素对道路绿化树木的损伤。

摘要:调查分析云南省楚雄市14条主要道路的绿化现状、树种结构、绿化树树高、行道树受损及老化状况等, 结果表明目前楚雄市城区主要道路的绿化已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但道路绿化程度不高、绿化层次不丰富、树种结构单一、树木受损及老化现象突出, 最后提出了加强道路绿化程度、合理搭配绿化树种等建议。

关键词:城区,道路绿化,养护,调查,云南省楚雄市

参考文献

[1]葛红艳.城市街道绿化若干问题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54 (2) :43-44.

[2]沈惠新, 尤海梅, 娄彩荣.徐州市主要街道绿化现状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4 (1) :83-86.

[3]冯蕾, 张娟, 白志英.衡水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08, 10 (1) :55-58.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交通工程;道路绿化;行道树

1.对市政道路绿化建设的规划

1.1整体规划

为了使改造后市区道路的绿化具有连贯性、完整性形成靓丽的风景线,对于每条道路及相交道路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路侧绿带,在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濒临江、河、湖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我市的滨江大道、沿江大道等道路绿化做得很不错,与赣江相呼应,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了透景线,使道路上视线良好,随着道路可以沿途欣赏沿江及对岸的景色。

1.2人行道园林绿化

1.2.1选好行道树绿化树种

城市道路行道树选择的标准和要求为:常绿乔木,树种统一;冠幅树形要好,达到整齐、快长;分枝高,树干通直;其优点是护荫能力强,造价低廉,管理方便。而且要注意不长板根,不破坏人行道板和地下管线,但是一般形式较为单调。因此,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可以有计划的种植一些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能代表各个地区特色的树木。例如,厦门、福州等在街道两旁种植了桂圆树,既有行道树冠大荫浓的特点,且美观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另外,《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上明确说明:“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所以,行道树尤其是人行道上靠车行道一侧主干道上的行道树的选择应最好选栽树龄在15年以上的乔木,株距6-8米。如果选栽的为幼年的树木,为了保证初建时绿化不显得过于疏松,后期不过于密集,可将其株距减半栽种,待逐渐长成以后,每隔一株移去一株。

1.2.2根据实际尽量保留一部分绿化树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原有绿化树的保护。由于施工的需要。在市区道路改造中,一些道路因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拓宽,原有行道树已影响道路改造路线,无法维持原状,必须进行移植;对一些名木风景树更应尽量给予保留及保护。

2.对市政道路绿化建设的施工

2.1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绿化空间,突出景观效果

针对路侧绿带设计来说,在道路边缘、边角、边线以及弯角地带要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必要时进行拆迁,以增加绿化景观面积。同时,路侧的绿化设计应结合相邻用地的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并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效果。较宽绿化带种植品种的选配应较为自由,可种植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花草树木,乔灌花草,使之有机自然结合,形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错落有致、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例如洪都北大道道路护坡绿化, 就结合了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并在整条线型上利用色彩拼出连贯性的图案。

当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的地方,道路路侧绿化带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或与毗邻的其他绿地、市内湖等一起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或辟为街旁游园。

2.2分车带绿化设计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中间分车绿带应有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的作用,因此其高度应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上,以免阻碍视线,不宜种植灌木丛而种植草皮或高大乔木。在某市夏日日晒时间较长,且在机动车道不是很宽的一部分“三块板”横断的道路路段,多宜采用高大乔木种植。这样一方面整體性强,造价低廉,管理方便,且护荫能力强,可以很好的保护路面,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通视情况。但要注意的是,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或保证其在道路界限之外。

2.3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2.3.1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某市市内很大一部分是对原有旧路的改造。原有道路地下管线太多,地下空间狭窄,新增的电缆和电信管敷设不下去,要新开挖电缆沟和电信管道,还有部分道路要增设雨水渠、污水渠;而有些道路部分路段原有绿化树的位置正好位于新增设的沟渠上面,因此有时需要进行迁移。部分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要求(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的规定;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2.3.2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对于架空线路,各地应根据条件,陆续转入地下。必须设置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以减少它们之间的矛盾。首先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因此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经常加以修剪,而不选用高大乔木树种。乔木和架空线的杆柱最好不要同行布置,以免树木枝叶和架空线互相妨碍。

2.3.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应及时对遮挡路灯照明的树木枝叶给予合理修剪。同时,在距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也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具体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相关(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的规定。

3.结语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篇4

指导教师:乔明宝

作者:赖洁莹 许皖琪 谢彦文 黄晓琳 叶莎 潭瑜 陈沛玲

交通问题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

关。近年来,我区在交通道路上投入

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交通路况,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交

通运输的畅通。但我们通过对澄海区

交通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市的交通仍

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存在以

下几方面:

一、违章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

违章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农贸市场规划滞后,市场数量、面积跟不上城市发展水平;其二是某些商家缺乏公德意识,把店铺延伸至马路上;其三是许多市民意识较差,喜欢顺道购买,致使“马路市场”购销两旺,无形中助长了商贩的占道经营。然而,对占路为市的行为不能简单地加以取缔,应该“疏堵结合”,建议增加低税市场布点,引导占道经营者进入市场经营,并规定经营地点、时间和品种,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大对乱摆乱放的监督力度,市民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不到流动摊档购物。

二、车辆占道停放现象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原先宽敞的马路现在已经是拥挤不堪,加上停车场所缺乏,车辆沿街停放现象严重,阻碍了道路的畅通。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在进行道路、住宅小区建设时,应重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另外,加强车辆停放的管理,可以参考香港的驾驶积分制,对不按规定停放车辆的车主进行适当扣分,情况严重时可以进行查扣,对某些交通繁忙路段加强管理,或参考英国政府对高油耗、高排放的车辆征收绿色税,以减少尾气排放的污染。

三、无牌证车辆惹事生非

无牌证汽车、摩托车在本区数量很多,他们无牌证可查,不受年审、电子眼的控制,横冲直撞,闯红灯、飞车、抢刧等造成许多恶性交通事故。对于这类情况,政府部门应严厉打击和取缔,决不能心慈手软,决不徇私枉法,鼓励所有加油站对无牌证车辆“断油”从根本上让无牌证车辆无路可走,还人民一个祥和平安的生活环境。

四、汽车超速超载、公路设施人为破坏严重

我国政府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公路设施,建成后一定要保护好,才能发挥其利国利民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司机为追求高效益,而超速超载行驶,造成公路路面严重破坏。更有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疯狂盗窃公路设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的公安部门要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维护好公路设施,让公路设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国道沿线群众无视交通法规横穿公路时有发生

横穿澄海的324国道全长约三十公里,沿线人口密集,公路两侧人们长年的往返穿梭,使交通事故频发。仅在近两年,交通事故多达583起,死亡103人,伤587人。究其原因: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横穿道路的现象频繁出现。我国的交通法规主要是规范机动车,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就没有处罚的依据。目前对违法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只停留在宣传教育阶段,但就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惩戒,造成一些群众我行我素,横穿国道,进而造成许多潜在危险。

为此,应加强公路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成立高素质的交通执勤队伍,印发宣传资料送发到学校、企业,让群众学习,以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公交系统不完善

目前,澄海的公交系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交线路安排不

够合理;班次安排不科学,导致公

交车经常超载;车身的老龄化,存

在安全隐患;车内环境不够整洁等。

完善公交系统,首先应提高公共汽

车上的服务质量,如:保持车内环

境的清洁;完善硬件设施;不播放

垃圾广告;制定多元化的公交路线;

在节假日及时增加班次等。此外,还应提高司机及乘客的整体素质。若处理得当,公交系统可以达到减少能耗与降低尾气污染的效果。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篇5

1.1 道路绿地率指标

1.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1.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1.1.2.2 红线宽度大于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1.1.2.3 红线宽度在40-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2%;

1.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1.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2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1.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1.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1.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1.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1.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 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1.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1.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1.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1.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1.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1.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1.3.2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1.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2.1 交通岛绿地设计

2.1.1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1.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2.1.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2.1.4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2广场绿化设计

2.2.1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2.2.2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2%,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2.2.3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2.2.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2.3 停车场绿化设计

2.3.1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2.3.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2m;中型汽车为3.2m;载货汽车为4.2m。

单位厂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 3.1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工厂的类型很多,有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精密仪表工业、等。即使同一类型的工厂,其规模大小、产品品种、排放物环境的影响,以及某些工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等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何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绿化植物,是企业绿化的成败关键之一。.1.1适地适树

植物因原产地、生长习性不同,对气候条件、土壤、光照、温度等都有一定范围的适应性,在工业环境下,特别是一些污染性大的企业,选择最佳适应范围的植物,生长健壮,就能发挥植物对不利条件的抵御能力,其抗性及耐性就强,反之就弱。在同一工厂内,也会有土壤、水质、空气、光照的差异,在选择树种时也要分别处理,因此要在识地识树的前提下,适地适树地选择树木花草,这样能成活率高,生长强壮,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1.2选择防污植物

这是工业企业绿化中特别要注意的。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使空气污染,土壤毒化,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而植物的受害程度又随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而有差异。有的植物能抗多种有害气体(如构树、大叶黄杨对SO2、:HF、Cl2有强的抗性);有的只抗某种气体,而对另一种气体敏感,易受害(如唐菖蒲抗SO2能力强,而对HF抗性弱,很敏感);有的植物抗御能力强,吸收能力低,(如大叶黄杨对氟的抗性很强,然而叶内氟的积累增加不明显);有的植物抗性强,且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在体内积累(如构树,臭椿能积累2000-10000的氯气而不受害)。通常使植物长时间生长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基本上不受害的称抗性强,当植株受害率不超过22%,有害气体消失后不能恢复正常的称抗性较强,叶片及植株受害率在40%左右称抗性中等,受害率60%左右称抗性弱。为了达到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好防污植物。.1.3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要根据不同工厂、不同车间生产工艺过程选择植物。有污染的工厂、车间要选择相应的防污绿化植物。有些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如精密仪器厂、电子仪表厂、电视机厂等,要求车间周围空气洁净,尘埃少,以保证产品质量,就要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树种,如榆、刺楸等,而不能栽植杨、柳、悬铃木等有飞絮飞毛的树种。对要求防火的如仓库、堆场等,可选择含树脂少,枝叶含水分多,萌蘖再生力强,着火时不会产生火焰的防火树种,如珊瑚树、蚊母、银杏等。.1.4要容易繁殖,便于管理

工厂绿化管理人员有限,宜选择容易繁殖、栽培和管理的植物,以省工节资,又能更好地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为了丰富色彩、美化工厂,种植花卉,一般说来比较费工,也可以选择一些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如波斯菊、紫茉莉、牵牛、银边翠等。

一、二年生花卉,以及美人蕉、马藺、玉簪、葱兰、石蒜等宿根球根花卉。生长健壮、管理省工、繁殖容易,种苗易得,一次栽种多年开花,效果是很好的。

居住区公园的绿化要注意什么

居住区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要求。

4.1要积极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公园建设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

4.2继承和发扬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园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造园手法灵巧含蓄,深值我们继承和发扬。设计时,要在公园中体现我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讲究含蓄、蕴藏意境的特点,充分运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等造园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古典园林空间。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在设计进程中力求做到借古建今、中西结合。

4.3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各有特色。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4.4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在设景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要求,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一个完整的居住区公园,应全面设置下列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

4.5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呼后应,过渡自然,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道路绿化施工合同 篇6

(1)严格按照发包人审定的施工图和施工组织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图变更的须经发包人批准后组织施工。

(2)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设臵照明及警示标志,派人驻守施工现场。承担施工机具维修保养,未履行上述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要求造成财产和人身伤害的,由承包人承担责任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3)在施工和养护期间,不得破坏施工现场的其它设施,因影响施工确需拆除的,须报经发包人驻现场代表签字确认,施工完毕后须恢复原状。

(4)施工前期的整地、施肥和后期的苗木到货、种植等关键工序须经发包人现场代表确认签证后方可组织施工,签证作为考核结算的依据。

(5)施工期间应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政府、本企业的环保有关规定,施工场地噪音等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

(6)竣工未交付发包人之前,承包人应负责已完工程的保护工作,保护期间发生损坏,承包人自行修复。

(7)按照本合同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工作。

(8)投标单位中标后在日常的养护中应根据绿化植物生长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把握浇水时间。

(9)因承包人不履行上述义务,造成工期延误的,工期不予顺延。由此造成发包人经济损失的,承包人承担赔偿责任。

十、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

1、进度计划:承包人应在合同约定的日期,将施工组织方案和进度计划提交发包人。发包人按约定的时间予以批准或提出修改意见,承包人必须按批准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接受发包人对施工进度的检查,施工质量的监督。工程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不符时,承包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拟采取的措施须报发包人批准后执行。

2、工期的延误、暂停

(1)延期开工:承包人应按合同条款约定的开工日期开始施工,

承包人不能按时开工,应在合同条款约定的开工日期5天之前,向发包人提出延期开工的申请,并说明理由。发包人应在接到申请的3日内予以书面答复,逾期不予答复的,视同默认。发包人同意延期开工的,工期顺延,否则工期不予顺延。

(2)工期延误:对以下造成竣工日期推迟的延误,经发包人代表确认,工期相应顺延。

①设计变更、工程量发生变化;

②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或造成停工累计超过8小时; ③不可抗力(包括:战争、**、地震、飓风、洪水、冰雹、雪灾等);

④合同中约定或发包人同意给予顺延的其它情况。

(3)承包人须在发生以上情况后5天内,就延误的内容和因此发生的经济支出向发包人代表提交报告,发包人代表在收到报告后5天内予以确认、答复,逾期不予答复,承包人即可视为延期要求已确认。

(4)非上述原因,工程不能按合同工期竣工,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

十一、质量与验收

1、工程质量标准:合 格

2、隐蔽工程验收:承包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隐蔽工程时,应及时报告发包人代表进行现场确认,并提交隐蔽工程报告和处理措施,措施经发包人代表确认后,进行隐蔽工程施工,隐蔽工程施工结束后须报告发包人代表验收,验收合格,发包人代表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不得继续施工。

十二、工程变更处理

工程量清单数量发生变更,按变更的工程数量与其综合单价的乘积作为变更部分结算价。对承包人超出设计图纸范围和因自身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发包人不予确认。

十三、争议解决方式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纠纷,当事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如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四、违约责任

1、双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在管护期间,如发生人为破坏花草树木,发包人负有对其进行教育的义务,并协助承包人对破坏者进行经济处罚。

4、发现承包人不能按合同工期竣工以及有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或达不到其承诺的标准,发包人有权扣罚履约保证金7万元和不予支付全部工程尾款的经济处罚。

5、除双方协议将合同终止或因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违约方承担上述违约责任后,仍应继续履行合同。

十五、工程量清单

十六、其他约定条款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承包人不得将本工程转包或分包,否则发包人有权终止合同。

3、合同的生效与终止:本合同条款自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生效,至养护期满后,本合同即告终止。

4、合同份数:共8份,正本2份,甲乙双方各持1份,副本6份,发包人5份,承包人1份。

5、承包人投标书与发包人招标文件相抵触的,以合同为准。

6、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达成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盖章)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签名)

乙方: (盖章)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签名)

年 月 日

道路绿化施工合同范文三

发包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甲方将江永火车站道路及广场环境景观绿化工程确定给乙方施工,为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双方本着互相支持、紧密配合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明确双方职责,特签订本合同,条款如下: 一、工程内容及地点:在江永县火车站道路旁栽种杜英树

二、工程数量、规格及单价:

1、数量400棵左右(以实际验收数量为结算依据) 。

2、规格:树胸径12cm-14cm 、高 4m 。

3、单价 155元/棵。(后期工程栽种与此价同等)

三、工期:乙方确保在 3月 20日开工,于 20 4月 15日完工,工程标准达到甲方设计标准。

四、开工准备:甲方前期为施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甲方在施工前准备好技术交底等工作;合同签订后,乙方应尽快做出材料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进度计划呈报给甲方。

五、工程款支付:所有苗木栽植完毕,经甲方初验合格后,支付合同价款的 70% ;在 年 12月 30日次验收合格后付清 30% 的余款。

六、工程质量:

1、所栽苗木质量必须符合甲方设计要求,不得擅自改变苗木品种、规格及质量,所有苗木必须经过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栽植;

2、施工过程中,乙方严格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施工,

其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

3、乙方在施工中要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如有事故发生,后果自负;

4、乙方要保障施工现场的清洁,及时清理废弃物。

七、养护管理和质量要求:

1、大树及时支撑,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应垫上防护物,以免磨伤树皮;

2、栽植后及时封堰浇透水;

3、及时中耕除草、施肥、修剪,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4、苗木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5、苗木管理期间,必须经常清理各种废弃物;

6、乙方包栽包活,在栽植完工后,要养护苗木至 2013 年 12月底,养护标准达到苗木成活率100%,养护管理费用由乙方承担。

八、工程验收方法:

1、根据乙方申请,甲方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2、经验收合格,由甲、乙双方签字后视为该段工程合格。

九、违约责任:

甲方责任:

1、甲方在接到乙方的验收通知书后,应在五个有效工作日内组织验收。

2、甲方如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额支付工程款,每推迟一天承担300元付给乙方作为逾期违约金。

乙方责任:

1、工程质量不符合甲方设计的要求,负责无偿修补或及时返工。苗木成活率不达标,需补植的苗木,由乙方承担补植费用.

2、乙方必须确保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不能按期完成的,每推迟一天承担300元违约金。

3、本工程不得分包、转包,如出现上述行为,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4、本工程在 2013 年 12月经验收不合格的,乙方无权要求支付工程余款,甲方可以另行处理。

十、本合同自双方签定后生效。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并签定补充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一、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联系电话:

佳木斯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初探 篇7

关键词:佳木斯,道路,绿化,发展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道路绿化的效果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的居住环境质量,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绿化同时起着美化市容, 遮荫护路, 隔音防尘, 调节气候,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

城市的道路与绿化是密不可分的, 它是整个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古时就以“列树以表道”、“桃李垂于街”来反映当时道路绿化的情况。道路的绿化以“线”的形式, 沟通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点”与“面”。它除了视觉上的美观, 还有很多实质性的优点。良好的道路绿化可以过滤车辆驶过时扬起的灰尘, 减少噪音和震动, 绿带与非绿带之间因温差形成对流, 使空气新鲜, 温润, 凉爽;还可以保障行车的安全以提高车速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所以, 城市的道路绿化, 是城市道路建设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 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以全新的理念、战略的眼光、重点的投入、科学的管理使市区道路绿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改过去“把树种上就算是绿化了”的滞后管理方式, 而更注重绿化与环境生态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如今, 在道路上, 多了宽阔的绿化带、随处可见美丽的立交绿岛和街心花坛, 它们组成了绚丽多彩的道路绿化景观。

但是, 部分城区的道路绿化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道路树种不一, 杂乱无章;二是行道树间隔过大, 间隙不等;三是行道树与架空线过近, 有的甚至树冠已超过路边架空线。道路绿化主要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1 整体规划

为了使改造后市区道路的绿化具有连贯性、完整性形成靓丽的风景线, 对于每条道路及相交道路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路侧绿带, 在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同时, 还要注意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濒临江、河、湖等水体的路侧绿地, 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2 分车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 树形整齐, 排列一致。中间分车绿带应有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的作用, 因此其高度应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 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上, 以免阻碍视线, 不宜种植灌木丛而种植草皮。这样一方面整体性强, 造价低廉, 管理方便, 且护荫能力强, 可以很好的保护路面, 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 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通视情况。

3 行道树

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 可以有计划的种植一些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 能代表各个地区特色的树木。例如, 厦门市在街道两旁种植了桂圆树, 既有行道树冠大荫浓的特点, 且美观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另外,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上明确说明:“行道树定植株距, 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所以, 行道树尤其是人行道上靠车行道一侧主干道上的行道树的选择应最好选栽树龄在15年以上的树木, 株距6-8米。如果选栽的为幼年的树木, 为了保证初建时绿化不显得过于疏松, 后期不过于密集, 可将其株距减半栽种, 待逐渐长成以后, 每隔一株移去一株。在施工过程中, 注意对原有绿化树的保护。由于施工的需要。在市区道路改造中, 一些道路因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拓宽, 原有行道树已影响道路改造路线, 无法维持原状, 必须进行移植;对一些名木风景树更应尽量给予保留及保护。

4 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增加绿化空间, 突出景观效果

针对路侧绿带设计来说, 在道路边缘、边角、边线以及弯角地带要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必要时进行拆迁, 以增加绿化景观面积。同时, 路侧的绿化设计应结合相邻用地的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 并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效果。较宽绿化带种植品种的选配应较为自由, 可种植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花草树木, 乔灌花草, 使之有机自然结合, 形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错落有致、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当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的地方, 道路路侧绿化带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或与毗邻的其他绿地、市内湖等一起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或辟为街旁游园。

5 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对于架空线路, 各地应根据条件, 陆续转入地下。必须设置时, 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以减少它们之间的矛盾。首先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因此架空线下配置的树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经常加以修剪, 以免树木枝叶和架空线互相妨碍。市内很大一部分是对原有旧路的改造。原有道路地下管线太多, 地下空间狭窄, 新增的电缆和电信管敷设不下去, 要新开挖电缆沟和电信管道, 还有部分道路要增设雨水渠、污水渠;而有些道路部分路段原有绿化树的位置正好位于新增设的沟渠上面, 因此有时需要进行迁移。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 应及时对遮挡路灯照明的树木枝叶给予合理修剪。同时, 在距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 也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

总之, 要加强全民素质教育。要让全民认识到, 一个优美的环境对于生活、安居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市政建设者的事情, 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维护。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在规划设计中, 绿地空间各种构成要素和植物种植的疏密, 应在总体指标控制下, 根据一系列科学与艺术的原则和项目实际加以把握, 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同时, 只有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才能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财政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投入。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应加以足够的重视, 加大各级财政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投入, 包括提高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 加强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养护工作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优美的城市环境, 漂亮的城市道路绿化是外人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绿化建设者们将艺术和自然生态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摸索, 寻找适合的措施和方法, 以此构筑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道路绿化网络, 完善城市功能, 美化市区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 给创建花园城市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 1994.

[2]丁苛.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 2004.

[3]李迪华.风景园林论坛[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 1996.

[4]王泽民.中国园林[J].波罗的海沿岸绿化, 2004.

[5]金德钧等.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金德钧等.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7]董三孝.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8]赵力政.译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9]齐宝库.工程项目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绿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155-02

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是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0,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华北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1.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剌,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1.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1.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2.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m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m、1.5m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m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cm~10cm,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m、5m、6m、8m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cm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m~8m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

3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3.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

3.2防护型千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m~70m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人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m~3m;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m~1.5m。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4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4.1一板二带式

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阴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4.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4.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阴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4四板五带式

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4条而规划为5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5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4.5其他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上一篇:《钝感力》读后感4000字下一篇:新起点新征程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