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通用7篇)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1
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 农业生
态园规划方案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
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
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
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
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
态公园而建,宽~2m。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2
1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迅猛, 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观光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方式, 向地要粮、要产量的传统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 观光农业旅游还充分满足了城市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符合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但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 (1) 生态规划不合理。由于研究不深入, 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规划过程中, 缺乏与上层次的规划整合。多数生态设计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与农业景观的生态本质相结合。 (2) 建设规模小, 功能单一。当前, 我国多数观光农业旅游区规划设计中, 普遍存在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等问题, 而且在景观的表达上, 缺少创新性, 未能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文化底蕴不足。 (3) 农业生产服务于观光旅游, 生态规划中过于重视人工景观的营造, 农业的生产与景观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生态规划
2.1 选择合适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特征,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增大科技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具有独特魅力、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模式。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模式的选择, 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充分发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景观特色及环境资源的巨大优势, 使之与游客心理、旅游强度、经营管理方式、市场需求动态、服务性质与规模等社会系统的功能相结合。同时, 还应在尊重自然、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资源开发规划, 形成地域色彩鲜明的观光生态农业系统。
2.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
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 不仅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娱乐, 而且包含了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及房地产等行业和部门。因而在开发过程中, 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 对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 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确保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应从我国市场范围小、客源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 在具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区位条件的情况下, 结合游客的心理距离进行空间定位, 充分满足人们周末、节假日“一日游”的需要。此外, 还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确保农业部门与旅游行业部门的相互沟通, 统一认识, 按照观光生态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合理布设旅游景点, 逐步形成集自然特色和地方风情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资源网络格局。
2.3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经营, 主要是在不改变旅游地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 发挥当地农业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旅客需求。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充分体现在观光项目和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上, 而且还充分体现出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旅客需要。因此, 生态规划过程中, 可在开发自然休闲、乡土文化、农事生产、乡村景观等传统乡村农业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化元素, 形成极大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 还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结合当地丰富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 形成多个旅游景点观光链, 突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最终发挥高效综合效益和持久效益。
3 结语
观光农业旅游的出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观光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在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宁, 王莉, 韩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农业旅游发展——以唐山市农业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10)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分析 篇3
关键词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目前,生态化农业、旅游产业适应地位大幅度提升,为贯彻长效发展指标,要求对应规划管制主体,全面树立生态园科学布局和细致化生产等规范性守则,使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功能单元能够快速融合,进一步舒展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特性[1]。可现实中,尤其是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开展既定规划项目和经营工作期间,所获成效的确不够可观[2]。因此,针对此类园区可持续发展体系架构加以科学设计规范,必然能够将上述弊端迹象加以遏制,这便需要相关领导主体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相关隐患问题协调掌控[3]。
1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园科学规划和有机发展期间存在问题
1.1 发展格局规划和日常经营活动管理不善
按照生态园预定发展指标界定,有关规划人员核心任务,便是针对内部观光旅游和产物质量、数量提升层面,加以不断调试掌控。可透过阶段性调查结果验证分析,部分生态园建设工作事先并没有提供足够完善的规划方案,使得现代生态园资源内涵无法丰富,长久以来涉及既定结构单元功能特性表现模糊、旅游线路不科学、产品结构样式过于单一等漏洞百出,想要实现资源多元化开发沿用目标几乎是不现实的。同时,开放旅游度假主题特性的农业生态园,由于以往传统定义结果克制,一时间无法令客源渠道舒展,大部分外地游客对于此类区域存在结果甚至全然不知。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现如今生态农业园区主张平衡化发展模式,但内部管制主体由于专业技术控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限制,对于各类生态知识掌握不够深刻,造成后期各类服务功能质量严重溃败危机,现场管理秩序更加是一片哗然。
1.2 旅游形象设定清晰度较差,观光功能特性彰显力度不足
生态园科学规划与细致开发工作,本就需要对应管理人员,时刻将自身核心注意力投射在农业核心适应地位层面之上,自此过后,各类园区功能单元整定结果才会足够科学协调。整体流程中需要尽量维持多元化旅游基础投资控制能效,确保农业、旅游项目能够由始至终并驾齐驱运行,发挥必要的相互承接和辅助引导能效。事实上,目前,我国部分观光型生态农业园区,单纯借助较为温暖的气候和人文风情条件,进行大规模别墅、娱乐场所修建,却不可避免地和预设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内涵相互偏离。
此外,生态旅游事业不单单局限在自然观光层面之上,其相应地会将自然更高层次旅游和教育活动内容加以融合。而观光农业本身集合传统农业、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优势,在游客休闲、求知欲望方面,必然设定开放某种文化科普能效实施规模性满足。现阶段,我国在农业科普市场方面的研究贡献几乎为零,却恰巧为今后观光农业自由发展提供完美适应契机。既有的生态园在专业化科普教育中心和文化宣传基地建设上不够积极,对于后期课外实习和小学环保教育明显带来限制性效应;再就是相关导游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水准低下,对应教育单元影响功能便不能如数发挥,对于附近地区推广和示范型农业技术支持力度大打折扣。
2 后期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针以及布置细节解析
2.1 规划指导思想的科学设置
首先,全面讲解并宣传因地制宜,多元化规划发展理念。具体来讲,生态园系统化规划工作,必须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生产资源配置层面之上,确保如交通、水电资源、游客食宿和娱乐需求等条件都能一一覆盖满足。再就是,必须确立生态区特定区域人文景观感知引导体系,确保既定农业结构、人员文化特色能够进一步协调融合,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
其次,生态园文化旅游等主题交流氛围的有机营造。结合生态农业园核心产品缺失,体系架构深度开发局限状况,进行今后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文化交流单元细致布置,尽量结合一切技术手段,培植出生命力足够活跃的旅游型观光农业产品。同时,适当彰显此类园区特有的生产优势地位,配合最新农业栽培、种植技术成就,开展各类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教育活动,全面凸显农业高新科技的应用实效,进一步衍生各类独具特色的产品样式,为该类园区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生态化发展主题形象的确立做足适应性准备。
2.2 观光农业生态园创新功能分区规划设定
主要便是结合各类生态化农业资源既有属性,进行后期景观体系和提供的资源状况的科学对比验证,在尽量维持合理形态的自然地形条件,以及原有生态园功能完整性能前提条件下,主动联合后期可持续发展诉求和客观条件,设定能够快速完成园区功能彰显任务的分区结构。当然,为进一步稳固此类园区经济发展效益,涉及内部各类蔬菜栽培区域必须配合适当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控制模式。不单单可以顺势发挥高效生产实力、集中统一生产带动特性。同时,可针对其余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动,提供足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示范作用。例如,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区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全程包括科学技术项目更新、人文特色讲解宣传、农作物高效生产流程规范、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完善等工作内容,已经得到适当程度的协调掌控。长此以往,必将提供为各类社会成员农业观光需求满足,提供较为宽泛的适应空间,进一步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骆世明.论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类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20(3):103-118.
[2]姜卫兵.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11):78-95.
[3]申世广.景观·产业·游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0,24(5):74-81.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篇4
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
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水上娱乐等)。
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
3、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
4、生态房产开发:生态园优美的环境,为高附加值的生态房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项目将是生态园获取高
利润的主要项目之一。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王国莉,骆海峰,陈鸣春,李丘民,洪冰冰
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 516007
摘要: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
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1]。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不强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1.3 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1.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3]。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
2.1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2.1.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4]。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1.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1.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2.2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2.1 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2 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2.3 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2.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3.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
[5,6]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
[7]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
[8]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
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1.2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3.1.3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
[1]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
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3.2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3.2.1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3.2.2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3.2.3 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
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小结
“农业生态示范园”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使农林牧渔各业科学组合,各种模式物尽其用。最终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等农业资源的目标,为生态园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绿色食品生产园”建设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栽培方式,主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作为生态园的拳头产品,突破国际“绿色壁垒”,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行出口创汇,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观光农业旅游园”和“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设各种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科普,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10]。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它坚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将第一、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同时园区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最后,这一生态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同升, 马庆斌.观光农业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以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 2002, 21(2): 77-80.LI T S, MA Q B.Research on agri-tourism with landscape theory: case study in the Xi‟an modern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zone[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2, 21(2): 77-80.[2] 叶滢, 刘杰.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 以南昌市郊扬子洲乡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 2001, 12: 214-217.YE Y, LIU J.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leisure agri-tourism development in outskirts of city: case study in the Yangzizhou countryside of Nanchang city skirts[J].Jiangxi Social Science, 2001, 12: 214-217.[3] 保印.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30(3): 68-70.LI B Y.Agriculture and tourism garde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21 century[J].Journal of Henan Vocation-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2002, 30(3):68-70.[4] 华, 马晓燕, 冷平生.浅析观光农业类型和规划要点[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 17(2): 23-27.GUO C H, MA X Y, LENG P S.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lanning of tou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2002, 17(2): 23-27.[5] 章家恩,陆敬雄,张光辉, 等.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J].生态科学,2002, 21(1): 6-10.ZHANG J E, LU J X, ZHANG G H et al..Study on the function and benefit of rice-duck agroecosystem[J].Ecologic Science, 2002, 21(1): 6-10.[6] 王作喜, 阂祥亭.稻作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J].农业环境保护, 1994, 13(2): 93-96.WANG Z X, HE X T.Discussion of agroecosystem mode in rice area[J].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4, 13(2): 93-96.[7] 孙振友, 宗成顺, 王卫东, 等.“四位一体”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的试验[J].中国沼气, 2000, 18(2): 37-39.SUN Z Y, ZONG C S, WANG W D et al..Examin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n “four focus in one”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J].China Biogas, 2000,18(2):37-39.[8] 冯慧来.“五位一体”无公害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及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1(3): 17-20.FENG H L.The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 of the harmles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odel[J].Journal of Henan Vocation-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2003, 31(3): 17-20.[9] 郑业鲁,廖森泰.广东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规划原则探讨[J].软科学, 2002, 16(5): 34-38.ZHENG Y L, LIAO S T.The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thought of Guangdong tourism agriculture and the principles of project Planning[J].Soft Science, 2002, 16(5): 34-38.[10] 韩丽, 段致辉.观光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现代化农业, 2000(9): 2-3.HAN L, DUAN Z H.Agri-tourism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odern Agriculture, 2000(9): 2-3.st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tourism agricultural ecosystem park
WANG Guo-li, LUO Hai-feng, CHEN Ming-chun, LI Qiu-ming, HONG Bing-bi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Guangdong 516007, China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篇5
作者:郑光中 张敏 袁牧
阅读:2322 次
上传时间:2005-03-10
推荐人:yiming(已传论文 1137 套)
简介: 本论文首先概略地阐述了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原则,随后介绍了在以上原则指
导下的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的规划设计。
关键字:生态城市 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一、绪言
1999年新年伊始,根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向全国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在面临世纪交替的最后年头,该《规划》的颁布实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将环
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决心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早已有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的儒家学派,其自然保护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草木零落,再入山林”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思想。
2.“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保护动物资源的思想。
3.“往来井井,涣其群吉”的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4.“得地则生,失地则死”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思想。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如太极八卦图案所形象地表示着的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理。
近些年来,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得到各有关行业的大力提倡。这是因为在生态环境中,农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不断向往和关注,也使得生态旅游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朝
气的旅游类型之一。
二、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
客观而论,人类建立城市的初衷是为了营造一个区别和独立于天然环境的人类聚居环境,以免受自然灾害、动物侵扰之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集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空气与水体的污染、交通拥挤等愈来愈突出和严重。因此,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学者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他在其所著《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
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一书中,充分表达出要彻底改良资本主义城市、使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思想。
从本世纪初开始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城市研究。但至今为止,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基本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前苏联生态城市学家杨尼特斯基和美国生态建筑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都曾提出自己的生态城市概念。综合各方面观点,可以认为,所谓生态城市,即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指导,综合处理人、资源、自然的关系,以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一种
理想城市模式。
按照生态城市的观点,城市应该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自然与城市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而不是对应、隔离的关系。生态城市的观点特别推崇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模式,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人类住区与自
然融合、区域一体化的思想。
实现生态城市的努力多种多样,主要有城市土地功能的综合布局,物质、信息的高效利用,绿地系统的建设,公共交通的提倡,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2.生态农业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原理,自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由于它回避和解决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作为未来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推崇。截至1998年底,仅我国就进行了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2000个生态农业示范点的建设。其中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更是于1987年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生态农业新村”的称号并被
评为全球环保500佳。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和社会需要,可以组合出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业系统模式,其主要
代表有:
(1)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各生物物种的特性,通过合理组合,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结构,以达到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土地资源、提高生产力的目的。主要包括各
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
(2)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利用生物物种的食物链组合,使每一类资源在能量消耗和转化过程中都达到最为充分和彻底。如“鸡吃菜叶—猪吃鸡粪—猪粪产沼气—沼气渣肥菜田”的物质能量多层分
级利用的小型循环系统。
(3)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如桑基鱼塘等。
(4)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该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把两种或三种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组合在一个系统内,使物种之间达到互利互惠关系。如稻田养鱼、禽鱼蚌共生,稻—鱼—草共生,苇—鱼—
禽共生等。
(5)渔业立体养殖系统,该系统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和食性以及在水体中的生态位,按照食物链的原理,进行立体养殖。如在立体养殖的池塘中草鱼、链鱼和镛鱼、鲮鱼
和鲤鱼分处上、中、下三层,上层鱼的粪便是下层鱼的饵料。
(6)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该系统是模拟微生物的解毒工艺过程,利用水葫芦地、细绿苹地、鱼蚌混养塘和水稻田等实行“三段净化、四步利用”,以达到对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效果。
(7)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这是立足于每家每户,自觉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建设院落“小天地”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城市的刍形。该模式把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和空间,并利用沼气等工艺,将人、畜粪便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8)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如河北深县某农户以前光种黄豆直接销售,效益不高,后来加工成豆腐销售,豆渣养猪,猪粪作肥返田用于提高黄豆单产。由此一来将单一的种植业转变为集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为
一体的联合生产系统,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3.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生态类型和生态资源为主要旅游对象,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接受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或探索、研究生态科学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旅游类型。它与文化旅游一起是当
今旅游的两大热点。生态旅游不仅是消闲之旅,更是知性之旅,它有三大特点:
(1)生态旅游的对象主要是少受人类干扰的大自然。
(2)生态旅游是在合理规划前提下实行严格管理的旅游。
(3)生态旅游整个过程,都应贯穿着科学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辅导,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提高
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认知自然环境的水平。
在生态旅游中,观光农业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重要类型。该类型以生态农业及生态农村为旅游对象,通过观赏、劳作、娱乐、住宿等多种形式,将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带入农村以使他们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并获得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体验。观光农业在日本已有50年的历史,包括采摘观光、自然休养村、农民投宿村、市民农艺园等多种形式。在我国,近几年也建起了深圳青青观光农场等观光农业旅游设施。北京等地也充分利用本身优势,组织市民和外籍人员到郊区参加采摘西瓜、种植果树等多种观光农业活动。
三、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
1.背景条件
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是市政府近些年重点主抓的260公里海岸线规划工作的一部分。按照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深圳市旅游岸线主要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包括大、小梅沙等地区,是依托优美自然风光的滨海疗养度假区。中段包括目前的华侨城、欢乐谷游乐园、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景区及周边海域,是以开发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滨海旅游区。西段即本次规划所要探讨的地区,它位于宝安区沙井、福永两镇范围内,是以滨海田园风光为特点,体现环境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观点的面向
未来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按照区域整体化的生态学观点,考虑本地区特点与现状,整个规划工作划分为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范区、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三个层次,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考虑。
2.生态城市—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
福永、沙井两镇位于深圳市域西北端,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两大城市组团。在该两镇域范围内几乎集中了鱼塘水面、山林公园、田园农村、城镇组团等各类土地与景观资源,是进行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的理想区位。
按照规划构想,整个生态农业科学城的规划范围,东以凤凰山山脊为界,西缘珠江口伶仃洋,南北以两镇镇域边界为界,大致与沙井、福永两镇的行政范围吻合,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该范围地标明确,视
觉空间环境完整,城市组团相对独立。
在规划用地布局上,继续贯彻分散集团式的指导思想,建城区相对集中,同时与大地农田绿化相互穿插,融为一体。在城市建设区内应尽可能作到各类用地合理搭配,工作、生活相互配套,以减少对外人流、物流的出行,形成一种完全社区(Complete Community)和紧凑社区(Compact Community)。
在生态农业科学城的规划中,规划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建城区本身,更放在大范围整体的土地利用上,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特别重要的是结合山、水环境和各类城市、乡村绿化建立一套多功能、多层次的绿地系统。首先在全区东侧依托凤凰山森林公园,在浅山丘陵地带建设屋山热带植物园,同时在山脚的南北两侧分别建设白角石畜牧业养殖场和红天花卉基地。结合这些动、植物基地并对照有关的生态农业技术类型形成几大系统,如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等,以在本区域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陆上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区。在全区西部,依托伶仃洋和万亩桑基渔塘建设滨海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区。两大生态区之间通过全区北部的东宝河滨河绿化、中部的沙井—福永绿化隔离带、南部的立新水库近郊公园三大东西向的绿化走廊连接起来,将建成区围绕于各类绿化之中,形成完备的山、水、城、树一体的绿化体系。同时在城市社区之外形成一个与之紧密相关的集农
业生产、环境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社区。深圳市滨海旅游区岸线规划深圳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总体规划深圳市西海岸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规划深圳西海岸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详细规划
在道路交通方面,提倡使用公共交通。依托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贯穿沙井、福永的南北向轻轨干道,另在本区内建设环形高架小型轻轨线路,既作为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对外开展生态城市与生态农业
旅游的交通手段。
提倡使用各类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沼气能、潮汐能并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城市各类废弃物要从一排了之的“排”阶段,改进到综合治理的“治”阶段,并进一步上升到循环使用、资源化的“化”阶段。
3.生态农业—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
规划中的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位于115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科学城的最西侧,紧临珠江口伶仃洋,规划面积3.5万亩(约计20余平方公里)。目前绝大部分的土地除个别村落外,均为大面积的桑基鱼塘,形
成了阡陌纵横、鱼塘万亩的田园风光。
桑基鱼塘是常见的生态农业技术类型之一,它属于典型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同时综合了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系统、渔业立体养殖系统、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的湿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原理,在生态农业的具体应用中,具有非常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为可贵的是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为我国人民首创,迄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在广东、江
苏等地获得大规模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该系统由基面子系统和鱼塘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为陆地系统,后者为水生生态系统。它是由基面种桑(或果、花)、桑叶喂蚕、蚕沙(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为桑施肥等多个生物链所构成的、完整的、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水陆物质交换,使桑、蚕、鱼、菜等各业协调发展,整个
系统没有废弃物,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最近10多年来,传统的基塘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发展为桑基、鱼塘、农舍三结合的农村生态系统。通过引进沼气工艺,沼气渣既可作肥,又可进入鱼塘,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以作为鱼饲料,还可培育蘑菇,它
使基塘生产方式进入了新的阶段。
规划考虑利用本地区的传统优势,按照桑基鱼塘的技术要求,完善和规范本地区的生产模式,使之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桑基渔塘生态农业示范区。
在规划中的该示范区内,主要由三种类型的功能区组成。一是旅游度假区,其中又分别包括东、西、南三块。西区是起步区,濒临大海;东区是未来建设的旅游中心区,正对沙井、福永组团隔离绿带的中轴线;南区地处最南端,临近深圳黄田机场和福永码头。第二类功能区是保留下来的村镇居民点,应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将它们改造成生态农业示范村,并为未来的生态旅游提供劳动服务人员和特色住宿设施。除以上外,剩余地区均为重新规整过的鱼塘,其中又根据不同区位,分别环绕三个旅游度假区形成桑基鱼塘区、花基鱼塘区、果基鱼塘区。
4.生态旅游—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规划
按照20平方公里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构想,将在东、西、南建设三块旅游度假区,其中
西区为起步区,占地约2.3平方公里。
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交通区位优良,依托近在咫尺的福永码头、黄田机场和广深高深公路可以方便地通达深圳、广州、香港、珠海、东莞、惠州等各大中城市,客源基数大,消费水平高。其次自然景观优良,站在海堤西望,只见波光粼粼、海天一色,回首陆上又见茂密的苇塘、桑树和各类果木。正如当地领导所言:“一边是海,一边是几万亩鱼塘,而且保护得很好,这样的自然风光,这样的生态环境,这样丰富的资源,不要说在广东,就在全国也很难找到”,并建议要“加快规划、开发、建设、发展,使之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和经济增长点。”因此在本地区依托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和桑基鱼塘生
态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适度规模的以观光农业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必大为可观。
按照生态旅游的定性与特点,结合本地区条件,旅游度假区应尽力体现三大“基地”的功能:
(1)生态农、渔业生产的基地。
(2)生态景观观光、旅游度假的基地。
(3)生态科普、教育的基地。
按照以上规划指导思想,环绕新开挖的中心湖面规划了三大功能区:
(1)西北部的休闲度假接待区,包括北侧的度假别墅区和南侧的“水上街市”——服务娱乐区。
(2)东部的生态水产示范养殖区,其中又分为六边形水面的花基鱼塘区、果基鱼塘区和长方形水面的桑
基鱼塘区以及配套的水产科研中心。
(3)西南部的生态科普公园,在这里安排有可营造各种模似生态条件的大型温室、污水生态净化的处理
工艺过程、小型风能发电机组、模拟潮汐电站等各类既可观赏、又可参与的娱乐设施。
台州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要求 篇6
一、项目背景
该项目是以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1500亩农业基本用地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和旅游项目,形成一片富有田园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
概况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无核蜜桔之乡,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国家园林城市,浙江省小康县市和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全市辖14镇和5个街道,总人口110万。
1.1 地理位置
临海市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濒临东海。辖区陆地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19.98平方公里,耕地42.5万亩。
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临海位于上海大经济区南翼,是浙江省沿海中部的陆上交通枢纽,南北处在温州与宁波的连线上,东连大海、西接金华。以甬台温高速、台金高速、104国道和34省道等为主要交通干线,是规划中的甬台温铁路和金台温铁路的汇聚地。距黄岩机场、宁波机场分别50公里和150公里。浙江省第三大内河灵江航道穿境直通东海。
1.2 历史沿革
临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约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人类活动。临海古为章安郡,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自唐以后,历代均为台州府治。公元257年,改设临海郡;公元622年,改称台州。此后,临海一直是台州郡、台州府治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为台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临海撤县设市。
1.3 自然条件
临海三百里奇山秀水,风景绝佳。宋代文天祥过临海,赋诗赞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图画里,千岩玉界中”。
清代冯赓雪赞之为“风景直冠东南”。武坑峰林、石柱桃江、龙湾海滨、牛头山湖、珊瑚岩奇观、永安溪漂流,以及浙东南第一高峰的括苍山,主客之景皆佳,四时之赏不绝,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临海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珍珠岩、花岗石、蜡石等蕴藏量丰富,质量极佳。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面上分布不均,受洪水、海潮和涝灾影响巨大。台风影响以降水为主,还包括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1.4 资源条件
临海市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种类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针叶林、黑松针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经济林、果林及农作植物等。
河流分为灵江(下游为椒江)、洞港两大水系。境内有浙江省第三大水库——牛头山水库,最大库容量为3.025亿立方米。
临海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古城墙、古街区、古庙宇、古塔群,古风蔚然。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深远,文脉犹存。临海古迹,首推两座古城,一是临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山水城相依相绕,雄伟壮观,人称“江南长城”。古城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巾山塔影,东湖毓秀,唐代古刹,明
清街衢,无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所城。桃渚千峰竞秀、怪石雄奇,桃渚珊瑚岩群占地5平方公里,已由国家地矿部列入“浙东雁荡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自然保护区”,将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境内还有牛头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浙东南第一高峰括苍山等旅游胜地,宋代文天祥赞之为“海上仙子国”。
1.5 经济实力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总收入17.66亿元,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3亿元,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7亿元,增长10.6%;自营进出口6.93亿美元,增长11.0%,其中自营出口6.24亿美元,增长2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4元,增长
3.3%,农民人均纯收入5732元,增长9.1%;三产结构比例为9.9:52.3:37.8;在台州市“两个社会”考核中名列第二。
二、基地分析
3.1 规划范围
本农庄位于小芝镇岙坑村,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耕地面积700亩,非耕地及山林面积800亩。
3.2 场地分析
3.2.1自然资源
基地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植被丰富,小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一面靠近主路,交通便捷,主路另一侧为村庄,从丘陵到田地,再到村庄,呈现三级梯度式变化。基地被连绵的山丘自然划分为几个条状地块。
3.2.2原有资源
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为农业观光旅游垂钓提供独特自然场所。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为优质水果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条件。基地原有植被丰富,有大片的竹林、杨梅林以及马尾松、杉木等。现有2-3米不等的石子路,及少量土路连接各处地块,并与主路相接。园内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和现有的道路体系,提倡铺设嵌草或者木屑的透水生态型道路。
3.2.3文化资源
岙坑村建村500余年,相传现存十余处景点,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罗汉松,村庄内保留有大量古樟,同时地方文化独具特色,是观光农业开发的处女地。台州小芝高科技、多功能的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农庄的开发建设必将成为台州现代农业的一大靓点。
3.3用地分析
基地用地主要包括耕地(45%)、开垦荒山(20%)、未开垦山地(35%)。耕地以粮食作物为主,非粮地山林面积全部到户,农户自行开垦栽种柑桔或种植杉木。
三、任务要求
要求:
打造集生态回归、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
充分利用现有的可保留和挖掘的资源,节省开发成本。原有的果树、鱼塘、建筑尽
量结合功能予以保留和改造。
成果:至少包含以下
文本:(不少于3000字)
现状分析
园区定位和目标
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
总体布局
分区规划
专项规划(交通系统规划、植被景观规划、服务及配套设施规划)图纸:
现状分析图(A2)
总平面图(景点设置)(A1)
总体布局规划图(A2)
功能分区规划图(A2)
交通系统规划图(道路、停车场、入口设置)(A2) 植被景观规划图(植被类型、骨干树种)(A2)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探索 篇7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区位交通:该项目位于寿阳县城西侧, 东距寿阳县城约20 km, 西距太原市约40 km, 西南距晋中市约40 km。南北分别有307国道、太旧高速公路连通太原和寿阳县城, 未来几年基地西侧还将修建通往榆次的高速公路。项目的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
范围面积:基地东至龙栖湖东侧山脊分水线, 南接蔡庄村, 西邻平安驿至平头镇的乡道, 北靠西雷公、北雷公村、水磨滩村山脊分水线和307国道。规划总面积约1 097 hm2。
1.2 资源分析
山水相映城市绿肺:基地中心是蔡庄水库 (龙栖湖) , 水库南、西、北侧是农田和村庄, 东侧是山体;湖中还有一岛 (卧龙岗) , 山环水绕山水相映, “山、湖、田、村”自然景观资源非常优越和独特。农田土地肥沃, 自然植被较好, 是太原市、晋中市、寿阳县城的城市绿肺。人文资源急需整合:基地内的石佛寺、龙王庙等人文景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急需进行修缮。
2 规划构思
2.1 旅游发展定位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 并结合山西太原、晋中的城市文化, 导入主题性旅游产品, 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 融合文化、商务、运动、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经济, 努力塑造区域旅游型的“城市名片”和“城市会客厅”形象。
项目作为区域旅游升级发展的核心引擎, 需打造旅游产业链, 承担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使命。
2.2 规划理念
注重生态理念:龙栖湖山环水绕山水相映, 自然植被较好。为了平衡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本规划强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在保护好旅游资源的条件下适当的开发观光旅游项目, 努力维护好以龙栖湖为核心的区域生态系统。
突出休闲旅游:本规划以龙栖湖的山水资源为本底, 有条件地开展农业观光、运动、科普、养生等休闲旅游项目, 满足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体验农家生活和观光游憩的需要。塑造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这好比是一坛陈年老酒, 因为有了岁月的积淀, 才会越香越醇。因此, 本规划在旅游文化塑造上, 着重打造“生态文化、农家文化、休闲文化、体育文化、渔家文化和煤炭文化”。促进产业发展:本规划应综合考虑与农业、交通、餐饮住宿、手工业等行业的紧密融合,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3 具体规划
该项目拟规划为:旅游服务区、煤炭安全综合区、湿地景观区、山地探险区、中心景观区、农家体验区、康体活动区、观光农业区等八个区。旅游服务区:该区位于基地的北侧、金鸡垴村东侧, 规划面积约58.9 hm2。拟规划旅游服务中心、入口停车场、演艺广场等, 并将周边的农田建设为现代观光农业园。煤炭安全综合区:该区位于基地的北侧、水磨滩村南侧, 规划面积约68.2 hm2。拟规划煤机博览园和模拟矿井拓展训练园。湿地景观区:该区位于基地的北侧、金鸡垴村南侧、水磨滩村东侧, 规划面积约93.0 hm2。利用现有的采矿陷地水塘和季节性河床, 拟规划为湿地观光园。山地探险区:该区位于水库东侧, 规划面积约219.7 hm2。拟规划CS野战园、森林探险园和森林氧吧。中心景观区:该区位于基地中心, 即龙栖湖, 规划面积约218.2 hm2。拟规划卧龙岗标志性景观和各类游船码头。农家体验区:该区位于基地中心, 包括北雷公村和西雷公村, 规划面积约62.1 hm2。拟规划将北雷公村和西雷公村改造为农家乐, 满足游客体验农家生活的需要。康体活动区:该区位于基地西侧, 规划面积约130.6 hm2。拟规划健身场、跑马场、滑雪场等。观光农业区:该区位于基地南侧, 规划面积约246.3 hm2。拟规划百果园、采摘园、百花园、蔬菜园等。道路交通规划:主环路:分别在金鸡垴村、曲尺庄村、南雷公村、蔡庄村设置主路与龙栖湖相接, 并且打通龙栖湖周边的环形主路。主环路宽7 m。次路:主环路至各旅游景点的通道, 宽约3 m~5 m。支路:各旅游景点内的步行游步道, 宽约1 m~2 m。水上游览线:分别在蔡庄水库大坝、南雷公村、曲尺庄村、北雷公村和水库西侧设置游船码头, 满足游客划船戏水的需要。
3 结语
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具有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感受及休闲度假性质的“复合式旅游产品”, 满足游客渴望返璞归真, 追求乡情野趣的心理[2]。目前, 农业观光园发展如雨后春笋,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有一些观光园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市场吸引力不大、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的规划设计没有做到位。本次规划在综合详细分析项目区位优势及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提出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突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观光。
我们相信随着晋中都市圈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农业观光旅游将会越发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及深度将在规划专业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完善和成熟。
摘要:针对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结合项目实例, 阐述了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区位分析、资源分析、发展战略定位、规划理念、规划构思等问题, 从而使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更加完善。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观光农业
参考文献
[1]边永丰, 马芳, 刘娜.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6) :82.
[2]邹宏霞.对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2) :33.
【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推荐阅读:
生态农业规划09-30
生态农业观光规划思索06-12
农村生态农业园规划07-13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10-08
山东生态观光农业规划设计08-27
农业生态循环安装方案10-22
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方案09-28
农业生态园民俗文化07-19
光伏农业大棚生态农业07-12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