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2024-10-08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共8篇)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篇1

1、如何根据土地面积大小定位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向?

手上已经拿到了一块地,而且大致确定了投资方向是生态农业园,那应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地域特征、生态资源、自然人文环境等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生态农业园的开发定位和方向,切忌盲目上马项目。

创行合一专家团队根据多年的生态休闲农业规划实践,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类不同面积大小的生态农业园开发模式和方向,以供参考。(1)1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升级为“乡村酒店”

1000亩甚至更小地块的项目很多都脱胎于“农家乐”,由于地块面积小,基本上是以餐饮住宿为核心功能,其他项目都不利于摆布,此种类型的项目将来的方向就是升级为“乡村酒店”,比如全国最早搞农家乐的是成都郫县,现在已经有了15个乡村酒店,乡村酒店是对应中端消费的。(2)3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开发成“休闲农庄”

这种类型的项目当前是最多的,3000亩左右的地块是当前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园中开发最普遍的规模,3000亩左右的地块一般都融合了山、水、田园的资源,能够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消费链,覆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全生产链,面向大众市场,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的集中版和创造版,实现了慢生活、深体验。休闲农庄的国家标准也很快就要发布,政府也在大力引导。(3)5000亩以上的地块适宜开发成“度假庄园”

5000亩地的容纳量就更大了,能够承载的业态也就更丰富了,可以定位在高端化的“度假庄园”,这一类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是符合国际概念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度假庄园。

2、如何利用现有土地扩展周边更多土地资源?

我们说,拿地靠产业。我们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一块理想的地皮,盯着它、想拿下它的人不在少数,如何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切实可行、大有发展,能让政府方面看到亮点而且符合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

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投资是基于两个要点:一是城市里面的“逆城市化消费需求”,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都太挤了太忙了太脏了(空气),城市里的人身心俱疲,大量的旅游、休闲、娱乐、体验等消费需求需要释放,乡村就成了消费的主战场;二是生态农业园是旅游休闲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农业本身通过园区的建设更加规模化科技化和现代化,更加有针对性的面向市场需求来规划农业的布局。这两个需求创造的是市场,市场创造的是产业,所以,没有产业的农业园是不成立的。农业园区扩大规模就需要土地,而且因为园区要形成农旅产业链条,拿地时候就宜大不宜小,土地要从农民手里拿,还要通过政府做工作,政府最关心的就是失地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通俗来讲,要想拿地,先规划产业,这样农民才有出路,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持续。

老板们想要拿地、用地,除了之前所说的要有产业项目的支撑以外,还有必要了解我国当前的一些土地流转政策。这样在进行土地谈判,签署用地协议等方面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免除可能引起的各种纷争。没有了土地方面的后顾之忧,才能全力投入到产业项目的发展中去。

3、老板们必须知道的土地流转政策和拿地措施

土地流转的三大底线

(1)坚持“政策沿袭+政策变革”底线

政策沿袭:我们政策始终坚持的是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政策变革:鼓励土地朝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流转。比如,土地托管模式、土地入股模式。

(2)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底线

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民自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3)坚持“土地承包权的核心是尊重农民权利”底线

国家将始终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土地流转的五大模式

(1)土地互换(2)土地出租(3)土地入股(4)宅基住房(5)股份合作 基于上述土地流转政策,要解决生态农业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土地使用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旅游设施用地 方法一:依法按程序征用

注:某些地方对土地征用有特别规定和说明,具体程序以地方具体规定为准。方法二:与集体联合开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用本集体农用地和单位占用国有农用地的,不需拟定征地方案。若项目用地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可采取企业与村集体联合进行开发建设的模式,即村集体作为主体,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联合开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部分)建设。(2)生态农业观光园等的项目用地 方法一:依法征用

通过征用形式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后使用,但由于此项目用地面积较大,土地征用超过一定面积须报国务院审批,操作难度较大。

方法二:通过农用地流转形式租赁农村集体土地

此法相关手续较征地简捷,且可节省大量资金。与镇政府和相关村委会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与镇政府及相关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与农户和村小组签订有关合同,取得土地经营权。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最后由村小组委托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与承包商签订租赁合同。由于发展观光农业等项目,涉及到将耕地、园地、林地等用地类型转变为设施农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地类型,需要与当地政府或国土部门了解沟通相关手续事宜。(3)农村居民点归并整合

可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形式开展。首先与集体沟通协商,签订搬迁、补偿、安置等相关协议;然后与国土部门沟通,争取周转用地指标,办理安置区农专用手续。如果周转指标申请成功,新增建设用地可以先建后拆形式进行,即首先在新址(安置区)建设安置点,然后拆除整合原有居住点,经整理后按一定比例归还安置区占用土地。

4、如何用小投资从生态农业项目中获取大收益? 有很多客户向我们咨询:我在乡下老家或者哪个地方有一些资源,想开发一些休闲农业的项目,但是前期能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多,该怎么来操作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之前在别的行业赚了一些钱,但不是很多,现在生态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挺火的,也想在这个方面投资开发,应该怎么做呢?

针对这些情况,创行合一的专家从成百上千个实际案例中摸索总结出一些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帮助“小老板们”来撬动大农业,用小投资来获取长远的大收益。(1)“农旅双链”模式,即:一块土地,两种经营。

运作方式:一投资、二经营、三受益。一投资是指由开发商投资项目,政府依据相关政策的相应条款应给予适当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二经营是指开发商在运作过程中要设立两个法人公司来分别管理旅游和农业项目。一方面,景区通过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吸引力,带动旅游收益的增加,旅游收益的增加可进一步强化景区管理、环境保护等,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景区的旅游品质,从而使得景区形成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加工公司应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及农业加工业。通过研发部门研究和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带动农户栽种新技术品种;由市场部门收购本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向全国销售,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的“公司+基地+商标+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2)农业“金三角”模式

以三种产业(农业、旅游业、服务业)与三种方式为支点,实现“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结构,促进培训、生产、生活、交易、流通、娱乐、度假一体化;同时采用三大构建手法:科技化、高端化、艺术化,最终形成“艺术村落”+“智慧村落”+“休闲村落”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农民土地的有效利用,农村生态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

5、投资生态休闲农业,怎样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实现资金互助?

投资生态休闲农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和常规的融资渠道之外,与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实现资金互助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同时,这也是一种“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6、国家对投资生态农业产业有何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涉农产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创行合一专家团队经过悉心研究,把在生态农业投资开发中极有可能涉及到的“惠农政策”总结如下,供您参考:

(1)国家各部们发布的农业种植类政策

2)国家各部门发布的农业养殖类政策(3)国家各部门的土地类项目政策

(4)国家各个部门出台的农村金融政策

(5)各地方政府农业扶持政策

、投资生态休闲农业可以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吗?

当然可以。从前面我们总结出的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列表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是有政策支持的,例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就出台过相关政策,提供资金补贴,大力扶持发展各种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就包括生态休闲农业园。(参见:国家各部门发布的农业种植政策)。各地方政府对于生态农业园也有相关政策支持或资金补贴。

补贴类的项目基本都是先建后补,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做好项目报备,然后再申请补贴,等项目验收通过,才能拿到补贴;而专项扶持类项目,是国家对某些农业项目或者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资金额度较大,要求项目的带动性强、可行性好,社会效益好,能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无害,要想获取此类项目的扶持资金,申报材料是重点。

综上所述,想要拿到政府方面的扶持资金或者财政补贴,必须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待项目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得到资金补贴。所以投资生态农业项目,首先要有一个切实可行,能够让政府方面看到亮点、大有发展而且符合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这样才能够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称:安徽利辛西淝河休闲农庄旅游开发构思

域: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 时

间:2008年 面

积:2000亩

一、规划背景

新乡村主义在流行,成为旅游新时尚

“新乡村主义”认为,新时代需要舒缓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到灵山秀水之间去享受自然的同时,更享受着最细微的舒适。这种介乎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的新旅游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乡村主义”。

新乡村主义规划理念,即在“三生和谐”(生产、生活、生态相和谐)和尽量保持农村“乡村性”的前提下,通过“三生和谐”的发展模式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新乡村主义”还提倡“5S”+“文化”,“5S”即溪流(Stream)、森林(Silva)、阳光(Sun)、景观(Scenery)、运动(Sport)。

二、项目分析(一)资源分析

(二)周边景点竞合分析

三、项目发展定位

(一)总体定位

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依托,以生态休闲、乡土餐饮为核心特色的“综合型农业示范旅游地”和“生态休闲度假地”

(二)目标定位

1、安徽乡村旅游规划新模范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试点

3、国际猴艺表演最佳体验地

四、项目规划构思

(一)规划理念

1、关注区域振兴

2、直视民生问题,创造优质生活

3、为生态寻资本,化文化为财富

4.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三)产品规划

1、观光游憩旅游产品

(1)生态种植产品

绿色果园:果园采摘、幸福果园、生态果吧等

野生蔬菜园:蔬菜采摘、科普观光等

农业生态观光大棚:野菜种植大棚、稀特异果蔬种植大棚、花卉大棚

百花园:特色花圃、花廊、对花阁、花艺厅等

(2)生态养殖产品

动物运动会:小猪跳水、鸡飞狗跳、鸭子时装秀、猴子游泳、斗鸡、斗羊、赛鸭等 渔家乐:水岸垂钓、浑水摸鱼、鱼跃龙门、乌龙戏珠、鱼跳竹竿舞、花港喂鱼等 滨水烧烤:露天烧烤、篝火晚会等

3)生态营地

“心空间”户外拓展基地

各类户外营地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民俗主题客房

(2)飘香西淝河——中国特色美食享用地

生态餐厅

3、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1)民俗体育园

专业表演型:翻转铁环、爬刀梯、斗鸡、小型社火、武术表演

大众表演型:秧歌、舞龙、舞狮等

大众参与型:抖空竹、放风筝、拔河、爬竿、爬绳、爬软梯、抗旱提水保苗赛跑、推碾子、丰收谷仓比赛、扛石赛跑、抵杠比赛等

儿童娱乐型:踢键子、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皮筋、丢手绢、打弹球、弹杏核、跳各自、抓羊捌、弹弓射击等

(2)现代体育园: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健身器材集中体验场地

(3)猴艺剧场(4)民俗工艺坊:民间工艺品、柳编工艺品等各种体现百姓创意的作品

4、专题旅游产品

(1)户外拓展训练运动

“趣桥争渡”: 波浪桥、奥运五环桥、单线桥、蹦蹦桥、高空荡木桥

勇敢者之路:空中断桥、空中抓杠等

(2)农耕文化体验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篇2

1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迅猛, 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观光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方式, 向地要粮、要产量的传统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 观光农业旅游还充分满足了城市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符合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但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 (1) 生态规划不合理。由于研究不深入, 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规划过程中, 缺乏与上层次的规划整合。多数生态设计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与农业景观的生态本质相结合。 (2) 建设规模小, 功能单一。当前, 我国多数观光农业旅游区规划设计中, 普遍存在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等问题, 而且在景观的表达上, 缺少创新性, 未能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文化底蕴不足。 (3) 农业生产服务于观光旅游, 生态规划中过于重视人工景观的营造, 农业的生产与景观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生态规划

2.1 选择合适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特征,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增大科技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具有独特魅力、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模式。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模式的选择, 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充分发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景观特色及环境资源的巨大优势, 使之与游客心理、旅游强度、经营管理方式、市场需求动态、服务性质与规模等社会系统的功能相结合。同时, 还应在尊重自然、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资源开发规划, 形成地域色彩鲜明的观光生态农业系统。

2.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

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 不仅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娱乐, 而且包含了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及房地产等行业和部门。因而在开发过程中, 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 对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 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确保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应从我国市场范围小、客源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 在具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区位条件的情况下, 结合游客的心理距离进行空间定位, 充分满足人们周末、节假日“一日游”的需要。此外, 还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确保农业部门与旅游行业部门的相互沟通, 统一认识, 按照观光生态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合理布设旅游景点, 逐步形成集自然特色和地方风情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资源网络格局。

2.3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经营, 主要是在不改变旅游地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 发挥当地农业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旅客需求。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充分体现在观光项目和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上, 而且还充分体现出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旅客需要。因此, 生态规划过程中, 可在开发自然休闲、乡土文化、农事生产、乡村景观等传统乡村农业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化元素, 形成极大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 还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结合当地丰富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 形成多个旅游景点观光链, 突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最终发挥高效综合效益和持久效益。

3 结语

观光农业旅游的出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观光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在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宁, 王莉, 韩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农业旅游发展——以唐山市农业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10)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分析 篇3

关键词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目前,生态化农业、旅游产业适应地位大幅度提升,为贯彻长效发展指标,要求对应规划管制主体,全面树立生态园科学布局和细致化生产等规范性守则,使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功能单元能够快速融合,进一步舒展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特性[1]。可现实中,尤其是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开展既定规划项目和经营工作期间,所获成效的确不够可观[2]。因此,针对此类园区可持续发展体系架构加以科学设计规范,必然能够将上述弊端迹象加以遏制,这便需要相关领导主体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相关隐患问题协调掌控[3]。

1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园科学规划和有机发展期间存在问题

1.1 发展格局规划和日常经营活动管理不善

按照生态园预定发展指标界定,有关规划人员核心任务,便是针对内部观光旅游和产物质量、数量提升层面,加以不断调试掌控。可透过阶段性调查结果验证分析,部分生态园建设工作事先并没有提供足够完善的规划方案,使得现代生态园资源内涵无法丰富,长久以来涉及既定结构单元功能特性表现模糊、旅游线路不科学、产品结构样式过于单一等漏洞百出,想要实现资源多元化开发沿用目标几乎是不现实的。同时,开放旅游度假主题特性的农业生态园,由于以往传统定义结果克制,一时间无法令客源渠道舒展,大部分外地游客对于此类区域存在结果甚至全然不知。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现如今生态农业园区主张平衡化发展模式,但内部管制主体由于专业技术控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限制,对于各类生态知识掌握不够深刻,造成后期各类服务功能质量严重溃败危机,现场管理秩序更加是一片哗然。

1.2 旅游形象设定清晰度较差,观光功能特性彰显力度不足

生态园科学规划与细致开发工作,本就需要对应管理人员,时刻将自身核心注意力投射在农业核心适应地位层面之上,自此过后,各类园区功能单元整定结果才会足够科学协调。整体流程中需要尽量维持多元化旅游基础投资控制能效,确保农业、旅游项目能够由始至终并驾齐驱运行,发挥必要的相互承接和辅助引导能效。事实上,目前,我国部分观光型生态农业园区,单纯借助较为温暖的气候和人文风情条件,进行大规模别墅、娱乐场所修建,却不可避免地和预设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内涵相互偏离。

此外,生态旅游事业不单单局限在自然观光层面之上,其相应地会将自然更高层次旅游和教育活动内容加以融合。而观光农业本身集合传统农业、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优势,在游客休闲、求知欲望方面,必然设定开放某种文化科普能效实施规模性满足。现阶段,我国在农业科普市场方面的研究贡献几乎为零,却恰巧为今后观光农业自由发展提供完美适应契机。既有的生态园在专业化科普教育中心和文化宣传基地建设上不够积极,对于后期课外实习和小学环保教育明显带来限制性效应;再就是相关导游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水准低下,对应教育单元影响功能便不能如数发挥,对于附近地区推广和示范型农业技术支持力度大打折扣。

2 后期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针以及布置细节解析

2.1 规划指导思想的科学设置

首先,全面讲解并宣传因地制宜,多元化规划发展理念。具体来讲,生态园系统化规划工作,必须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生产资源配置层面之上,确保如交通、水电资源、游客食宿和娱乐需求等条件都能一一覆盖满足。再就是,必须确立生态区特定区域人文景观感知引导体系,确保既定农业结构、人员文化特色能够进一步协调融合,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

其次,生态园文化旅游等主题交流氛围的有机营造。结合生态农业园核心产品缺失,体系架构深度开发局限状况,进行今后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文化交流单元细致布置,尽量结合一切技术手段,培植出生命力足够活跃的旅游型观光农业产品。同时,适当彰显此类园区特有的生产优势地位,配合最新农业栽培、种植技术成就,开展各类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教育活动,全面凸显农业高新科技的应用实效,进一步衍生各类独具特色的产品样式,为该类园区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生态化发展主题形象的确立做足适应性准备。

2.2 观光农业生态园创新功能分区规划设定

主要便是结合各类生态化农业资源既有属性,进行后期景观体系和提供的资源状况的科学对比验证,在尽量维持合理形态的自然地形条件,以及原有生态园功能完整性能前提条件下,主动联合后期可持续发展诉求和客观条件,设定能够快速完成园区功能彰显任务的分区结构。当然,为进一步稳固此类园区经济发展效益,涉及内部各类蔬菜栽培区域必须配合适当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控制模式。不单单可以顺势发挥高效生产实力、集中统一生产带动特性。同时,可针对其余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动,提供足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示范作用。例如,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区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全程包括科学技术项目更新、人文特色讲解宣传、农作物高效生产流程规范、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完善等工作内容,已经得到适当程度的协调掌控。长此以往,必将提供为各类社会成员农业观光需求满足,提供较为宽泛的适应空间,进一步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骆世明.论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类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20(3):103-118.

[2]姜卫兵.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11):78-95.

[3]申世广.景观·产业·游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0,24(5):74-81.

生态农业规划 篇4

一、前言………………………………………………1

二、规划目标…………………………………………1

三、规划设计原则……………………………………1

(一)生态的原则……………………………………1

(二)高效益原则……………………………………2

(三)参与性原则……………………………………2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2

(五)文化渲染的原则………………………………2

(六)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2

四、总体规划布局……………………………………3

(一)园区景观篇……………………………………3

(二)基础设施篇……………………………………3

(三)绿色农业生产篇………………………………3

(四)科普教育篇……………………………………3

(五)主题型景观篇…………………………………3

1、园区景观带……………………………………4

2、餐饮、住宿、商务区…………………………4

3、开心农场,家禽认养区………………………4

4、滨水景观区……………………………………4

5、主题园区………………………………………4

6、科普区…………………………………………4

五、园林景观配臵格局………………………………5

(一)植物景观配臵原则……………………………5

(二)建筑景观配臵原则……………………………5

六、旅游开发规划……………………………………6

(一)旅游市场分析…………………………………6

(二)旅游项目开发规划……………………………6

1、文化类………………………………………………6

2、观光类………………………………………………6

3、主题类………………………………………………6

4、休闲类………………………………………………6

5、参与逗趣类…………………………………………6

6、运动娱乐类…………………………………………6

(三)游线规划…………………………………………7

(四)环境容量与游人规划……………………………7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7

(六)游览组织规划……………………………………7

1、一日游………………………………………………7

2、二日游………………………………………………8

3、多日游………………………………………………8

(七)经济效益分析……………………………………8

七、环境保护规划………………………………………9

(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9

(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9

(三)防灾规划…………………………………………9

八、基础设施规划………………………………………9

(一)排灌系统和给排水规划…………………………9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9

(三)电力电讯规划……………………………………9

九、各园区的规划设计…………………………………9

(一)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9

(二)果木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9

(三)园林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9

(四)休闲度假和服务区的规划设计…………………9

(五)生产和示范区规划设计…………………………10

(六)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规划设计…………………10

(七)观景点和亭、廊的规划设计……………………10

十、后记…………………………………………………10 参考图集…………………………………………………12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成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生态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成都的居民,包括成都市区及周边县市(温江、彭州、龙泉等),目标人群二千万;其次是成都周边的居民,包括四川省除成都以外的区县,目标人群一亿;最后是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目标人群更是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绿色主题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

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饲养逗趣、水上娱乐等);开心农场趣味、家禽果木认养(承包小块土地、认养家禽、果木)。

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臵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

3、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水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同时待前两种模式成熟后,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面向市场推广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

三、规划设计原则

(一)生态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

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

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臵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第三,环境保护:生态园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臵设臵;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臵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臵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高效益原则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三方面的项目将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园区的建立结合基础设施的建立,势必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势必带动生态产品的消费;生态产品的消费势必带动生态农业示范的完善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良性循环逐渐完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园的效率,结合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庄园。

(三)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我们农业生态园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中将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湖滨、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实际,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规划中考虑本园区应该突出的是:人工生态景观(特别是大面积的花草,树木,草坪景观);人文建筑景观(个性化建筑、高水平商务区);生态技术生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新优农业生产、家禽、水产品的养殖);体验主题(通过租种土地,认养家禽,果木);科普教育(针对中小学生对农业生产等认知少,作为科普教育,体验生活);滨水景观(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观);野生鸟类自然保护。通过突出特色,使本园区成为全国一流,成都第一的农业生态主题园。

(五)文化渲染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考虑其中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农业的发展是与文化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其中的花卉种植和欣赏,农业立体种养生态链,更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项目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高水平利用。比如:定期举办花卉文化节、瓜果采摘节、特色文化传统节日;举办有奖摄影评选,吸引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同时达到推广宣传作用;举办自行车大赛,引起社会关注等。不但以此提升生态园区的背景文化,同时达到提升人气,提升知名度的效果。

(六)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

由于整个规划涉及资金庞大,整个开发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融资及土地不能一次性交付使用等问题,为整个园区的早日开放及进入良性循环作好充分准备。从项目开发顺序上,整个园区分五个大的主题板块。

1、基础设施区(包括:酒店、餐馆、会议、茶楼等);

2、绿色农业生产区(包括:无污染瓜果、蔬菜、家禽、花卉等);

3、园林绿化景观区(包括:园林、草坪、植被、湖泊等);

4、趣味体验区(包括:开心农场、果木、家禽认养、烧烤区、水上娱乐等);

5、科普教育区(包括:生态农业展示区、现代农业设施展示区、农业生态链教育区等)。先从生态主题建立;生态餐饮商务区建设;举办花卉观摩节,瓜果采摘节;生态技术示范;农作物科普教育观摩;特种水产、动物养殖等的逐步完善,扩大知名度,增加人气,逐步达到全面开发的目的。

四、总体规划布局

从宏观布局上把整个园划分为五大部分,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框架。(简略介绍)

(一)园区景观篇

1、园林、草坪、植被绿化景观

2、特色建筑、人文景观

3、滨江、野生动植物、湖畔景观

4、主题型园林景观(花卉、果木)

5、生态农业景观(日光温室大棚、高效农业链等)

(二)基础设施篇

1、酒店、餐厅、茶楼、会议

2、人工湖、道路、水利、绿化

3、温室大棚、科普展示厅、劳动体验区

4、烧烤台、水上娱乐、亭宇、休息厅

5、家禽饲养、渔业饲养、加工室

6、其他基础设施

(三)绿色农业生产篇

1、大田作物、绿色蔬菜、无公害瓜果

2、家禽、渔业饲养、初加工

3、花卉,苗木生产

4、其他

(四)科普教育篇

1、生态农业模式蓝图

2、现代设施农业框架

3、中小学生农业认知园

4、大田立体种养模型

5、水体立体种养模型

6、沼气池、垃圾再生处理装臵

7、其他

(五)主题型景观篇

1、花卉博览区(牡丹、月季、木兰科等)

2、果树采摘区(樱桃树,枇杷树,桃子树,李子树等)

3、瓜果采取区(西瓜、黄瓜、小番茄、草莓等)

4、开心农场区、家禽认养

5、其他 下面对以上部分规划布局作详细介绍。

1、园区景观带

整个园区,按整体布局规划,种植各类园林、植被、草坪使整个园区在各个时期都显示出绿色、生态的氛围。比如种植:银杏树、松树、万年青等,不但起到绿化作用,也起到割空间的作用,使生态园与周围相对分开,同时与周围大自然景观有机衔接和过渡,形成和谐地融入大自然,又独立于大自然的、有特色的景观。从大门开始延及主干道两侧,包括主入口广场,对该部分进行精细打造,形成从大门到酒店的园林景观序列,引导游客游览全园,把每个主题园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餐饮、住宿,商务区

该区域为商业餐饮,度假居住,商务会谈,等区域。可按规模大小、档次修建A、B、C……功能商务楼,包含客房,会议,娱乐,餐饮等硬件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设施,便于旅游、度假。餐饮方面充分考虑以本园农副产品为主导,推广无公害,绿色菜类食品,形成特有餐饮文化。同时配备优质的商务会议厅、茶楼、休闲、KTV等设施。

3、开心农场,家禽认养区

设立专门种养区域,划分地块用于游客自主种植特色无公害绿色植物,认养家禽、果木。种子、家禽及农具等由园区统一提供,游客可选择性直接参与种植,或交园区代为管理,农产品及家禽产品可由游客自主采摘捕捉,增加游客的体验趣味,同时附带推广销售农副产品。

4、滨水景观区 以大面积人工湖为主体,连接贯穿全园的河流以及水塘形成生态园独具特色的水系,根据水系的不同位臵因地制宜地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养殖。湖畔四周种植柳树等观赏树木,在宽阔的水面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如:休闲垂钓区、水上游乐园、观赏鱼喂养区、生产养殖区,野生鸟类保护区,特别是利用现有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配以保护林块、林带和保护措施,形成亮丽独特的野生鸟类生态风景区。同时巧妙设计桥、亭、道路等使之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增加园区的观摩性。

5、主题园区

该部分是生态园主体部分,各主题园和休闲娱乐区要突出生态特点,各园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即每个园区具有独立的景观特色,独立的配套设施,独立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总体规划下相互协调,相互衬托。例如,在全园合适的地方种植牡丹、月季和木兰科植物……,在开花时,形成全园美丽的景观,营造举办各类花卉节作基础。同时划分区域种植果园,如:樱桃树,枇杷树,桃子树,李子树……,不但可作观赏用,待成熟时期可开办各类采摘节,同时渲染无公害及绿色主题。通过分期开发,逐步把主要园区打造成独具风格特点的精品园,让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6、科普区

该部分为生态园核心前言科技部分,通过现代农业模式再现,无土栽培、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应用,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臵等等。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生态园区的废弃资源,构建可再生利用循环,构建沼气池,垃圾分流处理系统等。鉴于现在城市中小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认知不足,可让科普区成为一个特色亮点,吸取一大批中小学生、青少年参观学习体验,可以与学校合作组织夏令营、农业教育基地等,增加园区人气和效益。

五、园林景观配臵格局

(一)植物景观配臵原则

植物配臵上要符合生态原则,营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原则。各个时期有特色的生态景观,争取做到在不同时节都有宣传亮点。使人们时刻都感到生态园“可览”、“可游”、“可赏”,“可玩”达到终年游客不断的目的。

1.根据植物生态位进行搭配: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立体种植,以及从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水平配臵,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系列景观。

2.从季节上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季节都有几类(至少一至两个)品种的观赏植物形成整个园区的主题,成为吸引人气的观赏亮点。例如:3-4月主要观赏各种木兰花、梅花、山茶花、樱花;4-5月主要观赏牡丹、芍药、丁香、海棠、紫藤、杜鹃花景观;6-8月主要观赏紫薇、石榴、荷花、睡莲、合欢景观;9-10月,主要观赏桂花、茶梅、八仙花、千屈菜、石蒜景观;11-12月,主要观赏菊花、茶梅、蜡梅、梅、报春花,四季可赏的为彩叶植物园。瓜果类:2-3月青枣、桑葚;4-5月樱桃,草莓、琵琶;6-7月李子、西瓜、桃子、猕猴桃;8-9月葡萄、杏、梨子;9-10月梨子、苹果、柿子11-12橘子、柚子、甘蔗……使各个时期都有瓜果可摘,让游客不但有观赏的景观,同时有“收获”的喜悦。

3.根据园林美学进行搭配:依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臵,同时合理配臵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

(二)建筑景观配臵原则

根据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生态园的建筑将按经营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然后按实际需要逐步配套,既使全园建筑布局合理、格调一致,避免重复劳动,又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建筑景观配臵原则如下:

1、建筑物的格调应与生态园的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2、在建筑风格上形成生态园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应定位为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可参考各类建筑风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将成为生态园的一个亮点。

3、整个生态园以清澈的河流贯穿,充分利用河流资源,挖掘我国的桥文化,建成各种有传统特色的桥梁、亭宇,道路等,这些都将成为园区的亮点。

4.生态园的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可以竹,木,草等绿色材料为基础,建造个性化建造,突出生态园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同时综合考虑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大大的节约构建成本。

5.水上娱乐项目上可充分配备个性小船,儿童游玩乐园,成人竞技类乐园,同时配备垂钓,捕鱼等水上项目。

六、旅游开发规划

(一)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用于旅游的时间和支出在不断提高,整个旅游市场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我们生态园位于成清快速旁,毗邻“凤凰湖”景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臵和便捷的交通,同时结合开发优质的水资源和野生鸟类资源,把其规划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后期可发展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以植物生态景观、水域景观、野生鸟类景观为主要特色,配以可口、保健的生态餐饮及有特色的逗趣、娱乐项目和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为主业的园区,是完全可行的。

(二)旅游项目开发规划

旅游项目的开发围绕“农业生态”、“智趣体验”、“绿色无公害”、“主题园区”、“科普教育”……为核心进行,力求做出本园的特色。以下各项目主要分布于:游客活动中心、休闲活动中心、逗趣园、水上游乐场园。

1、文化类

(1)生态文化展(资源再利用、种养模式)(2)长江水族馆(食物链、生态文化)(3)生态农业产业链文化(4)摄影爱好,科普展示厅

2、观光类(1)滨水长廊

(2)瑶台观景(观景亭宇、高塔)(3)琪林观鸟(观鸟台、野生动物观摩)(4)花港观鱼(观鱼廊、喂养逗趣)

3、主题类(1)季节性花卉节(2)季节性瓜果采摘节

(3)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科普教育(4)开心农场,果木、家禽认养

4、休闲类

(1)树上旅馆、湖上小屋、特色餐厅、商务酒店(2)古色茶香(品茶、享受茶文化、棋牌娱乐)

(3)香花古阁(仿古建筑物,内外配臵四季香花,古音乐,配套桑拿娱乐项目)

(4)多功能厅(会议、卡拉OK、歌舞厅)

5、参与逗趣类

(1)碧波戏鱼(潜水和鱼类逗趣)(2)与鸟同乐(喂鸟逗鸟园区)(3)岸边垂钓(垂钓、捕鱼趣味)(4)植物迷宫(5)儿童乐园

6、运动娱乐类(1)水上蹦极(2)趣味射击场(3)特色烧烤趣味(4)特色泳场(5)各式游艇

(三)游线规划

本生态园风景旅游区以三类游线串起一系列的旅游观光园区和项目。游线分别是:陆上游线、水上游线和滨水游线。

1.陆上游线:以主干道和各园区的观光小路形成陆上游线,联系各主题园区和陆上观光旅游项目。

2.水上游线:水上游线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通过水上游线欣赏滨水景观,将滨水观光、水上观光和水上娱乐项目联系起来。3.滨水游线:滨水游线分为环湖电瓶车、自行车道,步行道和沿东西河道方向的滨水长廊和沿河道路,将全园的主要景点和游乐项目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风景观赏线。

(四)环境容量与游人规划

环境容量是由风景旅游区面积和可供游人游览空间决定。环境容量与游人规划必须根据市场的预测,同时考虑风景区的极限风景空间容量和理想风景空间容量。生态园风景旅游区内可供游人游览的空间,可分为主要游线和主要游人聚集景点两类。生态园的大致面积3000亩,根据生态园的区位、交通条件、周边环境和生态园的规模和特点,参照类似的主题公园的情况,游人规模设计为日最大容量5000人,瞬时容量1000人。主要游线和主要游人聚集景点的容量将按上述预测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下一步做)。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

1.旅游服务设施将配合游览区设臵,以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其建筑物必须经过详细设计,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旅游区增色,使之成为与整个旅游区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2.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种类:

(1)配合三条游线,设臵固定停靠点,如水上游线的停靠码头;环湖自行车的自行车驿站等。

(2)在适当的地方设臵指示牌、解说牌、导游图、科普技术讲解员等,引导游人游览。

(3)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待服务,如游客服务中心、餐馆、旅馆、小卖部等。

(4)休息亭、椅、厕所、垃圾箱等。

3.具体设计规模及分期发展规划(下一步做)。

(六)游览组织规划

生态园的旅游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可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

1、一日游(1)生态观光游:以园区大规模的花海生态景观、主题园区、生态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的好奇心及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心理。目标市场:城市市民。(2)节庆文化游:通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例如:牡丹芍药节、木兰节、草莓采摘节、西瓜采摘节等,吸引相关文化爱好者。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花卉爱好者、摄影爱好者。

(3)生态美食游:通过养殖特种水产、特种禽畜,种植生态的蔬菜、瓜果,由游客自我捕捉、采摘,让游客在沐浴园区旖旎风光的同时,享受采收农产品的乐趣和生态饮食的美味(可以结合生态产品、生态美食销售)。目标市场:城镇居民、美食爱好者。

(4)娱乐逗趣游:通过有特色的水上活动,特色烧烤,驯化的珍奇可爱的动物、鸟类,鱼类逗趣,儿童喜欢的趣味活动等,让游客在清澈的湖光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和谐相处的乐趣。目标市场:周边城乡的青少年、儿童、中小学生。

2、二日游

(1)周末娱乐游:针对双休日,有计划地推出周末休闲娱乐活动热点,推荐适合不同游客的周末休闲娱乐套餐供游客选择,让游客在生态园美丽的风光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目标市场:周边城镇的中上工薪阶层。

(2)乡情体验游:通过设臵特色民居,渲染民俗风情,让游客“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城市家庭、外国游客。(3)科普知识游:利用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文化城、长江水族馆等展示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生态技术;植物栽培技术;特种动物、鱼类、鸟类的饲养、驯化技术等,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并让游客参与活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目标市场:中小学生。3.多日游

(1)休闲度假游:通过美丽的生态环境,可口的生态饮食,舒适的生态人居,充满知识的文化氛围,吸引人的逗趣娱乐活动和适当的运动设施。使游客形成长期度假的愿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老干部、高层管理人员。

(2)会议考察游:园区配备接待中小型会议的设施,充分利用生态园的优美环境和休闲度假条件,争取承办中小会议和短期培训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民间组织举办的各种中小型会议和中高水平短期培训班。

(3)生态疗养游:在生态园良好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配备退休的名中医、疗养师、保健师,针对性的制定疗养计划,通过居住环境布臵、体育娱乐、心理调节、饮食调配,使人们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目标市场:退休老干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4)学生夏令营:生态园可作为中小学生生物课及生态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和实习基地及娱乐度假基地。可以积极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策划具有影响力的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活动。目标市场:中小学生。

(七)经济效益分析(下一步做)

涉及资金投入,生态园产值、商务酒店设施等诸多因素,此处不作阐述。

七、环境保护规划(略)

(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同时要极力保护和维持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极其重要。生态园中要配备园林、花卉、农业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改进。同时要配备垃圾处理,资源利用的机制,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

由于园区针对游人开放,势必带来很多生活垃圾,所以垃圾处理极其严峻,园区应分片区安排人员整理打扫。同时合理设立停车场、垃圾箱、告示牌等,引导游客维护环境卫生。游客生活垃圾,农副产品的藤条垃圾、动物粪便等都可作为沼气的再生资源重复利用。

(三)防灾规划

由于园区面积大,地域广,结构复杂,所以安全问题尤为严峻。在各路口,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要设立警示牌,同时定期排查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基础设施的建筑物上也因充分考虑防灾因素,确保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旅游园区。

八、基础设施规划(下一步做)

(一)排灌系统和给排水规划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三)电力电讯规划

九、各园区的规划设计(略)

(一)植物花卉园的规划设计

1.牡丹园;2.木兰园;3.造型植物园;4.梅园;5.桂花园;6.石榴园;7.紫薇园;8.丁香园;9.竹园;11.海棠园等。

(二)果木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

1、樱桃园;

2、枇杷园;

3、李子园;

4、桃子园;

5、葡萄园;

6、橘子园;

7、草莓园;

8、小番茄园;

9、西瓜园;

10、黄瓜园等。

(三)园林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

1.主入口和入口景观带;2.入口广场;3.人工湖、滨水景观带;4.中心景观带;5.背景林带;6.野生鸟类保护区等。

(四)休闲度假和服务区的规划设计

1.酒店;2.生态餐馆;3.游客活动中心;4.休闲度假区;5.休闲活动中心;6.逗趣园;7.水上游乐场园等。

(五)生产和示范区规划设计

1.生态农业示范区;2.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区;3.苗木花卉生产区;4.禽兽畜养殖区;5.水产养殖区。

(六)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规划设计

(七)观景点和亭、廊的规划设计

十、后记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辆,短期自驾休闲游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式农业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直到2009年四川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就建了9个: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成都市红砂村花乡农居、成都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红阳猕猴桃绿茶基地……这些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立说明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

近年来成都周边也发展了许多颇具规模的农业主题型庄园,比如:成都“五朵金花”、龙泉的桃花节,琵琶节、凤凰湖的樱花节、彭州的春笋节、浦江的郁金香节……,这些农业主题型旅游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每年都是一个亮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进得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与这要素直接相关的饮食、建筑、交通、园林、商业、保险等行业的发展。虽然成都周边的这些农业主题型庄园发展较快,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农业生态主题旅游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2.管理体制混乱,阻碍了农业旅游的发展;3.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4.项目分散、内容单一;5.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少创新理念;6.各项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7.旅游经营服务的理念落后;8.农业旅游的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这些不足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形成一个尴尬的状况,就是单调乏味、缺乏新意、年年翻版给人无处可玩没有新意的感觉。

鉴于此,我们农业生态园要长足发展,改善这些不足,着重突出体现生态农业、主题农业的闪亮点。同时改变传统生态农业规模小、形式单一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给游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所以需要处理好下面几个要素:1.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2.农耕文化、生态产业的挖掘保护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3.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突出特色化、个性化之间的关系;4.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5.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6.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整个生态景区不但要立足于农业,发展生态景观,还要比其他生态农业庄园有更多的创新和构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体现,此处不作详细说明。

下面就农业生态园实施作一个简单的流程规划:

1、成立农业公司(2011.5前)

成立农业公司,以公司的模式管理生态园。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管理体系,统一规划。涉及到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以后规范化管理发展作基础。

2、团队人员组建(2011.7前)

组建团队,根据各方面人才需求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农业管理技术人才、园林人才、策划人才、酒店服务管理人才等。

3、网站的建立(2011.8前)

构建公司网站,提升形象,便于以后宣传、推广等工作开展。比如:可以在网站上发布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情况、发布活动主题信息、旅游景点特色介绍、酒店设施情况,提供预订咨询服务等等,让市民更加便捷的了解到我们农业生态园的情况,也为规范化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4、整体规划设计(2011.9前)

确定生态园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蓝图。根据现有资金情况、资源情况,分步骤计划实施,逐步完

成发展蓝图的构想。涉及到前期资金预算,园区分期建设,分期开发等方面问题(需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蓝图)。

5、基础设施建设(2011.10前)

生态园区兴建、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生态园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按照设计蓝图,分步骤兴建基础设施,逐步建立生态模式。这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以后扩大招商引资的样板工程,是农业生态园发展的最根本要素。

6、宣传推广(2012.6前)

通过网络、电视新闻、报刊杂志、政府宣传等方式宣传推广。比如: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短信平台、报刊有奖征集为生态园取名;作问卷调查、提建设性建议等方式。不但可以集思广益获取有价值的建议,同时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其次可以通过专题电视节目录制、新闻采访报道、报刊宣传报道、政府合作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同时可以主动出击,与学校合作作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与政府合作作为现代农业示范窗口,与企业合作作为会议休闲的场所。

7、后续扩建(2012.12前)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和管理,提升生态园的规模和知名度。由于整个规划涉及资金巨大,前期可实施项目有限,所以涉及到后续扩建。整个项目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使园区不断完善提升。这都需要统筹管理,统一部署战略方案。

8、展望发展(2014.4前)

农业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设想 篇5

农业生态新城规划设计书

邢文郡

一、前 言

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向往回归自然,人们向往清新的空气,人们向往清幽雅致的环境;人们期望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日趋增长的休闲度假是市场需求。人们希望到大自然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绿色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业特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1.农业生态新城的目标市场:西安市区常住人口800万人;周边市目标人群1000万人;省外、国外的游客目标人群周边市目标人群2000万人,海军、空军服务企业、大中院校竞技,度假比赛团队。2.规划及实施作用:通过农业生态新城区域建设,使农业生态新城成为休闲度假绿色主题旅游亮点,养老安居,农业学术教育、科研基地为一体,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种植体验田、户外运动观光竞技综合农业生态新城,农业生态新城科研化、信息化管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高质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3、农业生态新城区域建设,重视历史变迁,文物保护及新城内历史复原,建设古代长安民俗民居,传承古城风貌。4.农业生态新城将推出:

4.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农业生态新城观光交通为立体布置;地面公路,空中缆车,飞机降落坪。4.2休闲度假

营造生态酒店,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 4.3建设青少年活动园区,注重青少年科普教育,立项创办西北第二所农科学院。

普及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教育;建设娱乐逗趣苑,加大人与自然的,人与动物的对话空间,动物饲养逗趣、水上娱乐等以及开心农场趣味、家禽果木认养,认养家禽、果木。

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建设农业科研楼,形成西北具有影响力的的人才、产品孵化基地,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4.4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 果、特色水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

4.5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农业生态新城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同时待前两种模式成熟后,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面向市场推广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建立古城传统优势的食品加工业。

4.5水系、湖区建设与历史再造,恢复古城遗址,名人轶事,建造典型历史民俗民居,传承地区文化,发展乡镇娱乐文化,传统戏曲等。4.6 改造乡村社区吧,创办全国服务一流环境的养老村,解决社会养老,赡养社会难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三、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 1.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

1.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广泛种植四季 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

2、生态技术:

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环境保护:

3、环保问题:

农业生态新城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农业生态新城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4、高效益原则 :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教科研,民俗历史多方面方面的项目将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文化领先理念:

农业生态新城区的建立结合基础设施的建立,势必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势必带动生态产品的消费;生态产品的消费势必带动生态农业示范的完善发展,但必须科学发展,教育文化领先。只有多方面有机结合,良性循环逐渐完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园的效率,结合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庄园型农业生态新城,造福人类。

6、参与性原则 :

重视感受投入,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我们农业农业生态新城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中将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湖滨、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 建筑景观配置原则

根据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农业生态新城的建筑将按经营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然后按实际需要逐步配套,既使全园建筑布局合理、格调一致,避免重复劳动,又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建筑景观配置原则如下:

1、建筑物的格调应与农业生态新城的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2、在建筑风格上形成农业生态新城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应定位为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可参考各类古城长安建筑风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古城西安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将成为农业生态新城的一个亮点。

3、整个农业生态新城以清澈的河流贯穿,充分利用河流资源,挖掘我国的桥文化,建成各种有传统特色的桥梁、亭宇,道路等,这些都将成为园区的亮点。

4.可利用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轶事、遗址,农业生态新城的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在体验田可以竹,木,草等绿色材料为基础,建造个性化建造,突出农业生态新城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同时综合考虑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大大的节约构建成本。

5.水上娱乐项目上可充分配备个性小船,儿童游玩乐园,成人竞技类乐园,同时配备垂钓,捕鱼等水上项目。

五、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用于旅游的时间和支出在不断提高,整个旅游市场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我们农业生态新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古长安历史举世闻名,同时结合地下热源,当地河流,秦岭资源和野生鸟类资源,把其规划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后期可发展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以植物生态景观、水域景观、野生鸟类景观为主要特色,配以可口、保健的生态餐饮及有特色的逗趣、娱乐项目和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为主业的园区,是完全可行的。

2、旅游项目开发规划,旅游项目的开发围绕“农业生态”、“智趣体验”、“绿色无公害”、“主题园区”、“科普教育”为核心进行,力求做出本园的特色。以下各项目主要有:

游客活动中心、休闲活动中心、逗趣园、水上游乐场园,科研孵化基地。2.1文化类(1)生态文化展苑,资源再利用、种养模式(2)水族馆、食物链、生态文化(3)生态农业产业链文化(4)摄影爱好,科普展示厅

3、观光类(1)水系长廊

(2)古城观景、观景亭宇、高塔

(3)秦岭观鸟,观鸟台、野生动物观摩

(4)湖水观鱼、观鱼廊、喂养逗趣,垂钓台。(5)温泉湖,跳水比赛。(6)飞机降落台。

4、主题类

(1)季节性花卉节(2)季节性瓜果采摘节

(3)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科普教育(4)开心农场,农业体验田

(5)动物世界园林,果木、家禽认养

5、、休闲类

(1)树上旅馆、湖上小屋、特色餐厅、商务酒店(2)古色茶香、棋牌娱乐

(3)香花古阁、仿古建筑物,内外配置四季香花,古音乐,配套桑拿娱乐项目(4)多功能厅(会议、卡拉OK、歌舞厅)

6、参与逗趣类

(1)碧波戏鱼(潜水和鱼类逗趣)(2)与鸟同乐(喂鸟逗鸟园区)(3)岸边垂钓(垂钓、捕鱼趣味)(4)植物迷宫

(5)儿童乐园

7、运动娱乐类(1)水上蹦极(2)趣味射击场(3)特色烧烤趣味(4)特色温泉泳场(5)各式游艇

(6)滑翔机及汽摩托越野比赛

8、民俗民居特色别墅,田园小屋

9、历史戏曲演示场馆

六、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农业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同时要极力保护和维持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极其重要。农业生态新城中要配备园林、花卉、农业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改进。同时要配备垃圾处理,资源利用的机制,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

2、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 由于园区针对游人开放,势必带来很多生活垃圾,所以垃圾处理极其严峻,园区应分片区安排人员整理打扫。同时合理设立停车场、垃圾箱、告示牌等,引导游客维护环境卫生。游客生活垃圾,农副产品的藤条垃圾、动物粪便等都可作为沼气的再生资源重复利用。

3、防灾规划 由于园区面积大,地域广,结构复杂,所以安全问题尤为严峻。在各路口,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要设立警示牌,同时定期排查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基础设施的建筑物上也因充分考虑防灾因素,确保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旅游园区。

八、基础设施规划(下一步做)

(一)排灌系统和给排水规划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三)电力电讯规划

九、各园区的规划设计(略)

(一)植物花卉园的规划设计 1.牡丹园;2.木兰园;3.造型植物园;4.梅园;5.桂花园;6.石榴园;7.紫 18 薇园;8.丁香园;9.竹园;11.海棠园等。

(二)果木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

1、樱桃园;

2、枇杷园;

3、李子园;

4、桃子园;

5、葡萄园;

6、橘子园;

7、草莓园;

8、小番茄园;

9、西瓜园;

10、黄瓜园等。

(三)园林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 1.主入口和入口景观带;2.入口广场;3.人工湖、滨水景观带;4.中心景观带;5.背景林带;6.野生鸟类保护区等。

(四)休闲度假和服务区的规划设计 1.酒店;2.生态餐馆;3.游客活动中心;4.休闲度假区;5.休闲活动中心;6.逗趣园;7.水上游乐场园等。

(五)生产和示范区规划设计 1.生态农业示范区;2.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区;3.苗木花卉生产区;4.禽兽畜养殖区;5.水产养殖区。

(六)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规划设计

(七)观景点和亭、廊的规划设计

日本生态工业园规划和机制研究 篇6

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非常贫乏。随着日本工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着庞大城市生活垃圾和资源稀少的严峻挑战。资源问题的不断严重迫使日本工业和整个日本社会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日本领导者认识到生态工业可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

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产生的背景

1、资源环境问题

日本一直面临资源环境问题。目前,日本每年消耗近195亿吨自然资源。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垃圾无处可倒,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外,经济发展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后劲不足。虽然《空气污染保护法》的颁布和末端治理的推行,使日本的环境污染治理大大得到改善,但它的环境问题仍然严峻,尤其是焚烧垃圾造成的CO2及其他二氧化物的排放,使日本的空气污染严重。

2、政策法规变化

日本政府提出,到2010年垃圾要减少一半。怎样处理垃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泡沫的破灭给日本敲了一记警钟,日本人开始考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日本企业界达成共识: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成本太高,废物交换和实行零排放是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源。日本政府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认识到,要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首选生态工业方法。于是,日本政府开始鼓励发展生态经济,从1991年的垃圾治理修改法以及可再循环资源利用法的颁布开始,相继在1995年、1997年、2000年、2001年颁布了相类似的法律法规或条例,这一系列的环境立法和政策迫使企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

3、经济社会因素

日本是一个集体意识十分强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者能够同心协力;日本交叉产权的产业结构,内在要求产业在某种程度上的联合和统一,以形成成本和风险共同分担的形式;日本的人口密集、产业密集,各个企业间废物交换非常方便;日本的基础交通设施非常完善,可以大大地节约交通运输的成本,也便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向外扩展。

日本于1997年始,在“零排放工业园”的基础上,通过在区域层面建立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是藤泽(Fujisawa)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比较有特色的生态工业园还有井底瘦(Kokubo)生态工业园区、北九州生态城和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这4个生态工业园区各具特色,为日本的生态园区建设树立了典范。

二、典型生态工业园

1、藤泽生态工业园

它由EBARA公司发展而来。日本EBARA公司成立于1912年,该公司生产高科技工业机器、精密电子产品和环保设备。其产品范围包括从精密泵、涡轮机、真空机、空调设备到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和各种洗涤设备。

为了满足环境工程公司由末端治理技术向减少废物和降解废物方面转化的要求,ERABA公司决定把零排放作为其主要经营目标之一。作为零排放的发起者之一,该公司开始实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计划,把其35×104m2的藤泽工业区变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

2、井底瘦生态工业园区

井底瘦生态工业园区是在由工业承租商、山梨大学和山梨市政府共同建立的“政府-工业-学术”联盟的促成下发展起来的。井底瘦生态园缺少其他生态工业园区那样的典型核心企业,其园区企业主要由 2

电子生产商和零部件制造商构成,只有部分企业之间以产业链形式形成紧密联系,其他企业则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

井底瘦生态园是工业企业通过采取减少废物措施寻求经济优势而建立的生态工业园的典型。园区企业通过废物的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和循环利用形成纵向闭合循环,而企业之间主要是并联关系。

井底瘦模式对生态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探索意义,因为不少工业园区由企业群构成的,没有核心企业,而且企业间也没有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关系,对于这类并联关系的企业群,可以考虑采取废物集中处理、循环使用的方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井底瘦模式的特色还在于当地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紧密结合,并为之提供智力支撑。

3、北九州生态城

北九州生态城现在已发展成为完善的生态循环工业园区,成功地驶上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新干线,成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样板。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区的代表。日本政府给予园区的企业30-50%的投资补偿;地方政府给予10%的投资补偿。园区内的土地由政府统一购买长期租给企业,以此鼓励园区内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企业、大学及行政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园区建设基本工作方向,实施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设立了两个区域:①实证研究区:企业、行政部门、大学联合起来将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循环利用技术与进行实证研究的机构集中在一起开展研究,目标是成为相关技术的研究基地。②综合环境联合企业•响滩循环利用区:北九州市在响滩地区建立了资源循环型工业园区。通过园区企业的相互合作,建成为零排放资源循环基地。

另外,园内进行了道路、公园、河岸的美化,屋顶绿化,建设了大型风力发电系统,实施了“环境修复”工程(净化近海水质,治理被污染的土地等),基本实现了垃圾零填埋,因此被日本政府认定为“资源循环样板市”。该市计划在2010年建成“国际资源循环基地”,可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太平洋水泥公司

以日本的太平洋水泥公司为核心形成的生态工业群落是关键型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该公司周围有100多种工业企业。

太平洋水泥公司积极追求的目标是不使用直接资源和直接燃料并最终成为零排放企业。公司建有两个生态水泥厂,将发电、化工、钢、有色金属、纸、汽车制造、民用废物和炼油企业的废弃物作为生产水泥的初级原料,在东京的工厂每年可使用430万人产生的废物生产出16万吨水泥。为促进电厂和水泥厂之间的副产品交换,公司修建了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

三、日本生态园规划和建设机制

在日本的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中,虽然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较多地介入了各个方面,但是通过各种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充分调动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基金会等民间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参与其间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1、统一规划机制

日本的多数生态工业园区不是自发行为的产物,而是一开始就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直接主持或参与园区建设的统一布局、统一规划,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各地方政府围绕某一主题提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并报送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环境省和经产省对地方政府呈报的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批准,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

2、官产学协力机制

在日本的生态工业园运行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企业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主体,大学和研究机构则是研究人才、创新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摇篮和发生器。为了推动生态经济建设,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产省一般会在园区设立产学官共同研究中心,密集官产学关系,加强政府、企业和科学技术界的交流和合作。

3、资金筹集机制

生态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是资金也是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建立了多源头、多渠道来筹集资金:

(1)政府投资。其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研究设施的建设、基础研究、政府计划项目等。它包括政府通过预算拨款投资于园区建设设施,或以专项增款支持某项技术开发 等直接投资和政府实施财政补贴、奖助计划、发放低息贷款、基金会等间接投资。

(2)民间资金。民间资金在园区开发总经费中所占比重较高,其主要来源于大公司、私人银行、保险公司、个人、大学及慈善事业基金等。

(3)银行融资。中小企业金融金库和民间金融机构专门向园区的高技术中小企业贷款。

(4)风险投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机制,是生态工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风险投资的主体模式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政策性补贴、银行低息或无息贷款、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企业创办者自身的资金、各种资助,等等。日本政府对风险投资业采取了种种鼓励和扶持政策,主要有:①直接参与。日本政府建立了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基金,直接参与风险投资活动。主要面向私人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投资的、风险更大的生态工业技术领域。②开辟二板证券市场。通过这一方式迅速增加风险投资。

4、人才培养机制

优秀的人才是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多是在企业与研究机构、政府之间强有力的合作下展开的。园区一般离原有企业聚集地及学术研究区很近,建立多个试验基地,可以利用原来工业化建设中育出来的人才及技术,吸收大量高科技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产学官组织以推动园区的产学研活动、创造新产业、实现高度技术化为主要任务。这些都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最尖端的高新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应用于企业,投入生产,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

5、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机制

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愿意为环保产品支出成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通过消费行为,制约企业的生产行为,迫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同时,百姓环保意识的增强,可以为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条件,减少垃圾产生量。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探索 篇7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区位交通:该项目位于寿阳县城西侧, 东距寿阳县城约20 km, 西距太原市约40 km, 西南距晋中市约40 km。南北分别有307国道、太旧高速公路连通太原和寿阳县城, 未来几年基地西侧还将修建通往榆次的高速公路。项目的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

范围面积:基地东至龙栖湖东侧山脊分水线, 南接蔡庄村, 西邻平安驿至平头镇的乡道, 北靠西雷公、北雷公村、水磨滩村山脊分水线和307国道。规划总面积约1 097 hm2。

1.2 资源分析

山水相映城市绿肺:基地中心是蔡庄水库 (龙栖湖) , 水库南、西、北侧是农田和村庄, 东侧是山体;湖中还有一岛 (卧龙岗) , 山环水绕山水相映, “山、湖、田、村”自然景观资源非常优越和独特。农田土地肥沃, 自然植被较好, 是太原市、晋中市、寿阳县城的城市绿肺。人文资源急需整合:基地内的石佛寺、龙王庙等人文景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急需进行修缮。

2 规划构思

2.1 旅游发展定位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 并结合山西太原、晋中的城市文化, 导入主题性旅游产品, 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 融合文化、商务、运动、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经济, 努力塑造区域旅游型的“城市名片”和“城市会客厅”形象。

项目作为区域旅游升级发展的核心引擎, 需打造旅游产业链, 承担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使命。

2.2 规划理念

注重生态理念:龙栖湖山环水绕山水相映, 自然植被较好。为了平衡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本规划强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在保护好旅游资源的条件下适当的开发观光旅游项目, 努力维护好以龙栖湖为核心的区域生态系统。

突出休闲旅游:本规划以龙栖湖的山水资源为本底, 有条件地开展农业观光、运动、科普、养生等休闲旅游项目, 满足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体验农家生活和观光游憩的需要。塑造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这好比是一坛陈年老酒, 因为有了岁月的积淀, 才会越香越醇。因此, 本规划在旅游文化塑造上, 着重打造“生态文化、农家文化、休闲文化、体育文化、渔家文化和煤炭文化”。促进产业发展:本规划应综合考虑与农业、交通、餐饮住宿、手工业等行业的紧密融合,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3 具体规划

该项目拟规划为:旅游服务区、煤炭安全综合区、湿地景观区、山地探险区、中心景观区、农家体验区、康体活动区、观光农业区等八个区。旅游服务区:该区位于基地的北侧、金鸡垴村东侧, 规划面积约58.9 hm2。拟规划旅游服务中心、入口停车场、演艺广场等, 并将周边的农田建设为现代观光农业园。煤炭安全综合区:该区位于基地的北侧、水磨滩村南侧, 规划面积约68.2 hm2。拟规划煤机博览园和模拟矿井拓展训练园。湿地景观区:该区位于基地的北侧、金鸡垴村南侧、水磨滩村东侧, 规划面积约93.0 hm2。利用现有的采矿陷地水塘和季节性河床, 拟规划为湿地观光园。山地探险区:该区位于水库东侧, 规划面积约219.7 hm2。拟规划CS野战园、森林探险园和森林氧吧。中心景观区:该区位于基地中心, 即龙栖湖, 规划面积约218.2 hm2。拟规划卧龙岗标志性景观和各类游船码头。农家体验区:该区位于基地中心, 包括北雷公村和西雷公村, 规划面积约62.1 hm2。拟规划将北雷公村和西雷公村改造为农家乐, 满足游客体验农家生活的需要。康体活动区:该区位于基地西侧, 规划面积约130.6 hm2。拟规划健身场、跑马场、滑雪场等。观光农业区:该区位于基地南侧, 规划面积约246.3 hm2。拟规划百果园、采摘园、百花园、蔬菜园等。道路交通规划:主环路:分别在金鸡垴村、曲尺庄村、南雷公村、蔡庄村设置主路与龙栖湖相接, 并且打通龙栖湖周边的环形主路。主环路宽7 m。次路:主环路至各旅游景点的通道, 宽约3 m~5 m。支路:各旅游景点内的步行游步道, 宽约1 m~2 m。水上游览线:分别在蔡庄水库大坝、南雷公村、曲尺庄村、北雷公村和水库西侧设置游船码头, 满足游客划船戏水的需要。

3 结语

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具有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感受及休闲度假性质的“复合式旅游产品”, 满足游客渴望返璞归真, 追求乡情野趣的心理[2]。目前, 农业观光园发展如雨后春笋,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有一些观光园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市场吸引力不大、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的规划设计没有做到位。本次规划在综合详细分析项目区位优势及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提出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突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观光。

我们相信随着晋中都市圈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农业观光旅游将会越发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及深度将在规划专业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完善和成熟。

摘要:针对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结合项目实例, 阐述了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区位分析、资源分析、发展战略定位、规划理念、规划构思等问题, 从而使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更加完善。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观光农业

参考文献

[1]边永丰, 马芳, 刘娜.自然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6) :82.

[2]邹宏霞.对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2) :33.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篇8

首次以农业部名义发布相关《意见》

提起农机社会化服务,人们大多会直观地想到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为农民提供代耕、代播、代收等服务,还有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其实,这只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部分内容,其内涵远比人们通常认为的宽泛。为明确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概念和范畴,在《意见》中,农业部首次做出了明确定义,认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有偿服务的总称。“这个定义是我们经过反复推敲,在总结各地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产生的。”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说。

为什么选择在近期首次推出该《意见》,掀起新一轮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高潮呢?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重大问题的现实途径,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李斯华表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整合了劳动力、装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物质装备支撑,推动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的转变。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既可让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享受到机械化的便利,也可让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解决劳动生产率的瓶颈难题。”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认为,《意见》是在我国农机化发展进入转型深水区发布的,即在农业的发展模式上,将由依靠化肥、农药提升粮食产量向依靠良种、机械化方向转移;在农机化横向发展上,将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方向拓展;在纵向上,将由耕种收环节向收获后处理包括烘干、贮藏、加工等方向推进;在区域上,由平原地带向农机化水平薄弱的山区、丘陵地区进军;在农机化增长质量上,由过去依靠中小型农机为主逐步向高端、大型、复式作业等方向发展。“要完成这些转型,单靠分散的农机个体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依靠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专业化的跨区作业有效推进农机化发展,依靠农机服务组织的先进机械和服务能力,推进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提升。”张华光说。

“从中国特色的农机化道路来看,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8亩,不及欧盟国家的l/40、美国的1/400,解决好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大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必须依靠社会化服务。”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处长曹光乔表示。

截至2012年底,全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达16.7万个,作业收入4180亿元,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农机化的突出亮点。此外,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村新添置了大量大型复式作业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农机存量资源,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农机化管理部门的新课题。”曹光乔说。

鼓励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

《意见》中提出,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双主体”。

鼓励农机合作社承包土地的政策导向,是政府加快土地流转,迈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农机合作社承包土地,可以避免大量农机的重复购置,提高机械利用率,也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土地流转后实行统一连片种植,可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也更容易实现良种、良法、良田与农机融合,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曹光乔说。

而对于农机合作社未来的“双主体”身份,天津市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胡伟认为,以后的农业合作组织应该是综合性的。单一功能服务组织应对发展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同时,综合性生产服务组织有利于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更能够从生产模式上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

“‘双主体’政策导向符合农机合作社由单一服务型向‘服务+生产’综合型转变的市场要求。”曹光乔说,“近年来,各地农机保有量快速增加,单靠提供本地与跨区作业服务,难以保证合作社持续良性发展。加之近年来各级政府鼓励土地流转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不少合作社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成为服务与生产的‘双主体’,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扶持。”

张华光也认同农机合作社作为重要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农村的影响力会变得更加强大。赋予农机合作社“双主体”身份,一方面可以以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身份,通过跨区作业等方式,带动落后区域农机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增加其服务收入;另一方面,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农机具、资金、技术等优势。

“《意见》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多元化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农机合作社由专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向种植、养殖领域的相互融合问题,今后的农机合作社将是更加综合的农业服务组织,对提高生产能力有重大意义。”胡伟说,“同时,《意见》提出的要建立相关行为规范和技术标准,有利于规范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用标准化的模式开展生产,使农业生产向工业化模式更进一步,值得期待。”

争取将相关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一直以来,贷款融资难都是制约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瓶颈。《意见》中提到,要争取将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对此,曹光乔表示,农机合作社作为生产服务型合作社,资产购买资金需求较大,将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能够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也能带动工商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解决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难问题。农机化财政、金融及保险等扶持政策综合应用,是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扶持农机化的普遍做法。

nlc202309030540

“这条政策抓住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否最终顺利推进的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张华光强调说,“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支持,必须调动地方政府、民间资本的共同投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

今年,我国大部分省份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全价购机”。与差额购机相比,“全价购机”大幅降低了套取购机补贴资金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使得农户购机的资金垫付压力有所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提出鼓励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争取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贷款支持。

实行“全价购机”后,各地金融部门已就如何支持农户购机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乃至保险机构,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广大农村的金融市场供求规律,不断创新金融品种和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千方百计满足购机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在支持的方式方法上,金融部门要与农机生产与流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提供贷款、金融保险、担保等方式,以解决实行‘全价购机’后消费者购买力不足、不愿垫付补贴资金等问题。”张华光说。

调查显示,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与许多银行愿意接受不动产作为贷款抵押,而不习惯或不愿用农机具作为抵押有直接关系。对此,李斯华分析建议:“不少银行不想接受以农机具作为抵押给合作社提供贷款,是因为担心农民的信用问题。其实绝大多数农民是非常讲信用的,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可以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帮助合作社解决贷款难问题。江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该省财政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为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

其实除资金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面临着几大瓶颈:缺地、缺人、缺维修等。“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大发展新型服务主体力度,有些地区已经在进行探索。如山东将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纳入了考核体系,各类财政补贴向农机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再如,浙江宁波出台政策吸引大学生进入农机合作社工作。下一步,农业部想利用移动互联、卫星定位等手段,探索建立全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为农机作业服务的供需双方提供作业价格、机具位置、作业质量等信息,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接收相关信息。另外,我们还想建立一张农机作业‘地图’,在上面标明哪里有空车空机等信息,农户可就近预约开展作业,这样能培育作业市场,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李斯华说。

上一篇:中国高速铁路中国下一篇:小学入学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