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业等发展情况的调研

2024-07-10

兔业等发展情况的调研(通用6篇)

兔业等发展情况的调研 篇1

*乡镇关于发展党员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126”党建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掌握我镇发展党员等工作情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对全办事处发展党员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党员工作

2009,镇新发展党员2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1名,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名,占36%;女党员6名,占27%.200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4名。

主要做法:

1、明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年初,街道党委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内容,量化到村,细化到人。及时召开各支部会议,具体布臵工作计划的实施,保证工作计划的执行。

2、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每季度结合党建工作检查对全办事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了解各村的工作进度、操作规程,全面掌握每个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3、规范程序,严把“入口关”。严格入党程序,要求所有党员的发展必须经过“个人主动申请→支部集体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对其进行一年以上的考察培养→在征求群众意见并公示无异议的情况下发展为预备党员→一年时间预备期后,考察符合要求的转为中共正式党员”5个环节,各个环节依次递进,缺一不可。做到成熟

一个,发展一个,不拖,不掉,尽量把符合标准的积极分子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

4、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工作中,街道党委突出了三个重点,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重点培养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回乡学生、青年及民营企业负责人、复员军人、科技带头人入党,重点培养发展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入党,重点培养发展村委会成员入党。

2009年,我办事处发展党员工作在质量和层次上有所突破,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数量及其比例持续上升,这对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努力,解决农村党员发展不平衡。少数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法不多,导致成熟缓慢,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女党员偏少等问题。

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

办事处对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工作认真进行了一次自查,重点检查流动党员、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从业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复退军人等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实情况 对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要进行党的组织观念教育,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去单位党组织报到。对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在转移组织关系中确实存在种种困难的,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

三、党组织和党员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

党内基本信息库建成后,数据是否准确,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发挥作用,重要的在于能否把数据库维护好。第一、我办事处以个别维护、实时维护、随时维护数据为重点,随时保证数据库的更新。坚持每月对本单位数据库维护一次,主要维护党组织变更、党员变化情况以及申请入党人员信息。第二、及时进行数据库系统升级,确保软件正常运行。第三、对党内基本信息库进行加密处理,专机专用、专人管理,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库进行维护更新,必须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必须严防意外事故和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信息库数据的损坏和丢失。

四、党内统计工作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认识党组织和党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办事处把党内统计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臵,认真扎实地抓好党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统计数字准确、统计报表完整、统计程序规范、统计上报及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党内统计工作,保证党内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年年更换统计工作人员,确需调动时,也要做到先配后调,做好交接工作。在人员选择上,要选配党性强、工作踏实、悟性较高、文化程度高、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内统计工作。

五、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我们制定了四项制度。一是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村党支部请示,说明情况,外出回来后要向党组织报告,汇报外出期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二是

联系制度。对每名外出流动党员,村党支部都要确定一名村干部或一名比较好的党员做联系人,联系人要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那样定期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系,填写《流动党员写实手册》,记录经常的联系情况、包括流动期间思想工作和住址变动情况,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流动党员情况。三是谈话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回来,党组织要主动找他们谈一次话,进行党的先进性、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四是定期汇报制度。流动党员外出期间,每个季度要与党组织联系一次,每半年要向党组织书面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五是培训教育制度。流出地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缺席本地培训的情况,在流动党员回来后通过有效形式进行补课。流入地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真正当作自己人,按时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和技术教育。

六、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业务工作

自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开通以来,我办事处向所辖各党总支、党支部、及全体党员、群众,尤其是流动党员传达了党员咨询服务专线电话、服务内容、开通时间、拨打方式等内容,使广大党员都能了解和熟悉“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并专门安排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具体受理咨询电话服务工作。

七、党内关怀和救助工作

我办事处坚持以人为本,把建国前老党员、生活困难或因病致贫的党员,以及体弱多病的离退休党员列入党内关怀对象,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内慰问制度和 “党员联系帮扶”为主要内容党内关怀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内关怀体系,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党内关怀工作刚刚开始起步,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过程中,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救助等活动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党委将进一步探索党内关怀新机制,积极解决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困难,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党员的心中。

八、党费收缴管理工作 我办事处共有党员1014名,其中机关92名,农村党员872名。2009年应收党费11627.2元,实收11627.2元。对街道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核定职务工资、职级工资、津贴的原则计算缴纳党费的基数。专门开设党费收缴账户,执行严格的交费登记程序,保证账目清晰,同时保存好上交党费的所有票据,以便于随时核对和上级党组织检查。我办事处未预留用于开支,此笔款项全部上交区委组织部。

虽然我们在党费的收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党员和党支部未能按时、主动上缴党费,还存在催缴的现象;部分退休党员党费收缴困难问题;个别支部有收入情况掌握困难,不能按要求缴纳党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各党支部和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缴纳党费的自觉性,并不断深化党费缴纳制度,将党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九、党籍和党员档案管理工作

党员工作岗位的变化,必然给党籍管理带来新问题,党籍管理是基础工作,我办事处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以下措施:第一,完善党员党籍建档管理制度。完善党员党籍管理制度,做到有党员,就有党籍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工

作的党员其党籍随人事档案,共他党员的党籍由街道党委建档管理。严格按规定办理党籍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第二、做好党员党籍档案的转递工作。党员调离原党组织,其党籍应及时转递至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党委。对临时转接组织关系的则不必转移党员党籍档案。

第三,转移党组织关系要党员本人亲自办理。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都要自己亲自办理,这也是衡量一名党员的组织原则、党性观念强弱的个体表现。各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和严格把关

党员档案对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办事处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定,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建立了单独的党员档案室,党员档案管理要专人、专柜,以确保党员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

兔业等发展情况的调研 篇2

一、加蔬菜种植概述

加拿大有蔬菜农场约9829个,占地约114,457公顷,60%以上的蔬菜农场都在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07年两省蔬菜销售额占全加80.6%。

加水果种植面积约105,634公顷。主要集中在安大略、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魁北克三省。07年三省水果销售额占全加86.6%。

据统计,07年加果农、菜农的农产品销售额达14亿加元,蔬菜销售额为6.73亿加元,水果销售为6.89亿加元。新鲜水果和蔬菜占整个水果、蔬菜市场销售的三分之二。

加蔬菜(不包括土豆)05年出口达50.8万吨,主要是大棚蔬菜和蘑菇。土豆出口达43.3万吨。

加蔬菜年产约740万吨,估算价值(farm gate value)24亿加元。大棚蔬菜收入约7.19亿加元。土豆、甜玉米和豌豆是加种植最多的蔬菜。土豆年产量达460万吨,约一半以上加工成薯条。

加的水果种植已经适应了加拿大气候凉爽、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农场管理和储存技术方面,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的水果在控制储存环境的条件下,可一年四季保障供应。

科技创新为常年种植新鲜蔬菜创造了条件,包括大棚蔬菜的种植和世界领先的储存技术。例如,加科技人员通过研究包装技术,使蔬菜的保鲜时间延长,扩展了市场。现已投入使用的塑料包装既能保证透气,又能保湿,而且包装可以在14天内被完全生物降解,到达环保要求。

加北方气候凉爽,使用除虫剂较少。另外,加生产者采用虫害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监控害虫数量繁殖情况,选择准确恰当的时间,以最小剂量的除虫剂达到最佳杀虫效果。

为保证产品的竞争性和出口增长,科技人员在不断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在研究引进新的蔬菜品种的同时,考虑到蔬菜的抗风险性,保鲜性,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多样性发展,以及是否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等因素。

加食品检验检疫署(CFIA)对蔬菜生产进行监控,对蔬菜大棚和蔬菜农场实行随机抽样检查,以确保蔬菜达到等级标准和安全标准。检验员同时也检查蔬菜生产者和包装者的操作程序,以确保其操作符合具体产品的标签规定。

规范的制度,凉爽的气候和有特殊需求的缝隙市场提升了加拿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加农产品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是加第三大产业。以运输量和附加值计算,食品加工中数肉类加工业规模最大。肉类加工业(在03年发现疯牛病之前)占加食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海产品占20%,粮食和菜籽油约占10%,水果和蔬菜加工占9%。

世界贸易对加工食品和饮料贸易的影响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出口贸易在加草原省区份额最高,在魁北克最低。各种不同的肉类、水果和蔬菜加工场地就建立在农场附近,而牛奶和面包烤制加工厂则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区。肉类加工是各个地区的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在草原省份尤其重要。奶制品和肉制品也是魁北克省的主要产品

近年来,食品加工企业和包装企业进行了行业间的整合并购,企业规模扩大,资本投入加大,岗位数量减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强化了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加蔬菜(不包括土豆)总产量的54%左右用于蔬菜加工。蔬菜和水果加工业主要生产罐头包装、保鲜包装、以及冷冻的蔬菜、水果和果汁。这一产业快速拓展了蔬菜水果的增值产品市场。冷冻薯条是加拿大在冷冻食品领域中出口最多的食品。大部分销往美国。加在生产嫩质蔬菜和水果方面没有比较优势,但块茎植物抵御寒冷气候的能力更强。

冷冻薯条的命运与快餐业的成功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2002年以来,销往美国的薯条有所下降。

最近年来,加市场对切割加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需求猛增,包装好的蔬菜色拉销量尤为突出.加市场对食品商店提供的新鲜、冷藏、方便的套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方便套餐买回家稍微加工就能享用。如即烤即食的比萨饼、一热即食的烤鸡、削切好的色拉果菜等。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需求加速了蔬菜和水果市场对多品种的实时烹饪、实时食用型产品的开发。

饮食服务业2005年的销售额约450亿加元,其中商业网点,包括全天服务餐饮店和快餐店占78%。

加工切割的新鲜瓜果和蔬菜是农产品市场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此类产品主要以国家品牌上市,也有少量的零售商自主品牌。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许多加工商与果菜种植者直接合作,在种植方法,农作物培育和收获等方面共同决定使用优良的农业耕作方法和技术。同时,零售商还设立风险控制分析和检查点,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了便于零售商和包装商分辨不同的产品,追溯销售渠道和储存仓库,农产品供货商在向主要零售商发货时必须在产品上附上PLU(price look-up)查价签。

为了保证商品的市场竞争性,大型食品加工厂在生产加工中采用了广泛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冷却技术、先进的过滤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化质量控制检验检疫技术、广泛的网络交流平台和先进的包装技术。

三、农产品国内市场流通体系及其特点

新鲜果蔬等农产品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为主。流通市场主要有:

? 大型批发市场以安大略农产品食品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是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半官方管理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占地40英亩,长期营销企业约450家,场内设有500多个铺面出租作为农民直销批发点,除有市场管理服务机构外,还建有大型停车场、餐饮店、和冷冻库(约80,000多平方英尺)等配套设施。一天24小时为摊主接送货物,市场每周一到周五早上6:30当凌晨2:30不间断营业。参加交易的公司、企业和个人经申请许可后,方能参加交易。市场收取相应的管理费、服务费、铺面租用费、冷库使用费和停车费等。参加交易的有农场主、批发商、独立零售商、餐饮店购货商、运输商以及个体农户等。

? 农场直销有的大型农场有能力对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与批发商和零售商直接进行贸易活动,现场成交。由农场主组成的联合营销在对外直接批发产品时,通过农场产品互补,可以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市场竞争性。

另外,就新鲜果蔬而言,种植者与加工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农场为加工商种植的果蔬往往是在签约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的,加工商对种植的果蔬品种,大小规格和颜色等都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

? 农产品年会、博览会和交易会市场由各种农产品市场促销协会组织举办的行业年会、博览会和交易会为形成规模的果蔬农场、加工商、中间商及批发商提供商机。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设备等相关产业提供商机。农产品市场促销协会经费来自会员资助和相关的服务费。与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的企业通过申请被吸纳为协会会员,赞助并享受它的服务。

? 农民集贸市场农民互助协会组织的当地农民集贸市场为小型家庭式农场直接与消费者交易提供了条件。这样的农贸市场往往设在城市街道边或空地上。农民把自产的新鲜蔬菜水果摆在固定的摊点出售。交易场所的维持费用由参加互助协会的农民会员自己分担。另外,批发市场内也设有农民市场。有部分摊点在每天早上正式营业之前,也可租给当地农民销售自产的农产品。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提高了收入。

? 食品商店与超市传统的食品超市包括连锁店和独立食品店。有些独立食品店以团购的形式附属于某个批发商。团购利用规模效应获利。大多数独立零售商都是以这样的附属形式存在。没有附属关系的零售商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零售商。他们的货源来自不同的供货商:批发商的零售店、小型批发商或经销商。

? 餐饮服务店餐饮店的蔬菜水果来自于零售商、批发商和农场。因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去餐馆就餐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 电子联网交易市场电子联网为农业产品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不论是零售还是批发,蔬菜水果交易都能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完成。由加拿大电子商务理事会(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ouncil of Canada(ECCC)推广的商品识别标准使得加拿大与北美,以及世界的公司、零售商和制造商使用统一电子商务识别标准进行商品的相关信息交换,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上购物方式使得消费者能通过电子网络购买所需食品,为加工商越过零售商直接接受订单提供了机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加农产品食品流通领域具有市场多元,竞争激烈,中间环节减少,供应链界限模糊的特点。

加农产品食品市场成多元化格局。各商家的蔬菜、水果的品种和价格等都各有特点。市场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饮食习惯和经济背景的消费者需要。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超低价大众菜优惠店,也有针对高收入者的高质量、高价位食品店,还有适合不同移民口味的专卖店等。据估计,加现有24000多家食品零售店,近63000家餐饮服务店,约140万人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饮食服务业2005年的销售额约450亿加元,其中商业网点,包括全天服务餐饮店和快餐店占销售额的78%。

过去,零售商主要与中间商、进口商、或批发商交易,但现在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已没有传统的界限。零售连锁店对批发商和加工商均构成了竞争。

加拿大几乎所有的连锁超市都同时从事批发和零售,不再依靠批发商或食品加工商。加最大的四家食品连锁超市(Loblaws,Sobeys,Metro,Canada Safeway)共占据加拿大约60%以上的食品零售市场。其连锁仓储库不仅供应自己的零售网点,也供应特许专营连锁店和独立食品店。加拿大80年代的农产品中介协会有大约100家食品中介机构为会员,到2001年只剩下45家。现在这个协会已被美州食品杂货制造商协会合并。中间商以果蔬生产商和加工商销售代理的身份从事营销活动。目前批发商库存约31%的商品由中间商推销给零售商和餐饮店。其它的商品由加工企业自己的营销人员推销。在货运配送方面,占库存配送25%的货物由食品加工商直接运送;其余由批发商配送。

近年来对食品供应链有较大影响力的就是的自主商标(private or controlled label)的出现。这些自主品牌由零售商创立并拥有,但品牌的产品生产以外包形式由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自主商标的使用扩大了零售商的作用。原来由加工商做的工作如产品研发、包装、市场营销和广告等都被零售商取而代之。零售商有售货场所,而加工商没有。这一优势强化了零售商的作用,同时自主品牌产品在培养忠实消费者、稳定消费者数量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工商减少了市场角色,但也节约了市场开发和营销的开支。

食品零售和餐饮服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零售商推出的“即食餐”,“便利餐”“家庭替代餐”等使得传统概念里的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的界限日趋模糊。

食品零售直接接触消费者,可以向食品供应链的其它环节传递消费者需求信息和消费倾向,有利于加强食品加工的市场针对性。现在食品供应的关注点主要有食品安全,食品高质量、产品可追溯性、产品创新、产品多样化以及便捷食品等。

食品供应链界限模糊还体现在食品商店和非食品商店之间。近年来,蔬菜水果的销售并不局限于食品零售店,非食品店也加入了竞争行列。2005年加拿大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零售额约710亿加元,其中73%的销售额来自于传统的食品店,包括大型食品连锁店(如LOBLAWS,SOBEYS,METRO等);约27%来自于其它的经营模式,如药品店、仓储式会员店(如COSTCO)、综合大卖场(如WAL-MART)、一元钱店和便利店等。

蔬菜供应链中间环节的减少还体现在农场的直销方式上。农场直销是一个有特色的销售模式。农场的直销方式有:农场联合营销,农场销售网点,农业旅游项目,农场采摘,农贸市场等。农场通过直销,使消费者获得了最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也越过了批发和零售商等中间环节,为自己赢得可观的收入。

三、物流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农产品市场中的自动化手段提高市场的科技管理水平,促进了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消费者快速反馈行动(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是由加拿大整个食品行业参与的降低生产成本的合作行动。该行动通过食品供应链的各企业,包括生产商、经纪人、零售商等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减少商业活动中的不必要开支,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产品,达到各方共赢的目的。ECR行动包括若干项具体商业运行模式和方法。

例如:

? 产品类别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 是用电子化手段,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供货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电子软件对自己经销的各类商品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及时获取各类商品的供货情况和销售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 延续性进货模式(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是对商品仓储和运送的电子化物流监控和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通过设定软件进入零售商的电子网站,利用零售商销售中心对企业的商品储备和物流配送实行管理。该模式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根据商品流动情况,确定有效时间、商品规格和数量、价格、质量和配送要求,及时自动生成进货订单。对零售商的物流工作计划、判断和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联网进行商务处理的方法,它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路,使各有关部门、公司和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EDI的应用使得贸易公司能够交换几乎所有的电子文件、产品清单、账单、货运通知单/收据、库存水平等。更重要的是,EDI使贸易伙伴之间实现了快捷,可靠的信息交流,从而节约了时间,减少了输入错误,因为通信传递的信息是由商务管理系统直接生成。

如今,通过对贸易伙伴的交流信息的处理,同步物流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 通过跟踪仓库或销售点的出库量;预计客户的需求;

? 减少断货,以提高服务水平和刺激销售;

? 争取培养忠实顾客;

? 降低库存积压,减少供应链成本;

? 优化卡车运载负荷;

? 通过增加物流方面的讨论,扩大贸易伙伴关系;

? 通过对基于实际需求的信息整合,改善供应链管理水平。

EDI 实现的三大主要程序包括了制造商、运输商和送货商之间的全部信息交流。

产品信息:电子工具能通过EDI向客户发送更新的电子产品目录;

库存信息:仓库的库存情况每天都会被发送给制造商,便于他们及时为客户补充库存。

运输信息:关于货运的接收和运输状况等信息能通过EDI不断在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和送货商之间沟通,以确保货物的运送准确无误。

通过EDI,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寻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大大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食品加工利用EDI能充分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要,制订出供应计划,达到降低库存,加快资金流动的目的。

运输商采用EDI能实现货运单证的电子数据传输,充分利用运输设备、仓位,为客户提供高层次和快捷的服务。

仓储业可加速货物的提取及周转,减缓仓储空间紧张的矛盾,从而提高利用率。

EDI使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或存货的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以上自动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对大型企业更为合适。供货商们都纷纷加入消费者快速反馈行动(ECR)的商业运作中,以免失去商机。无论如何,企业看重的还是食品供应链的高效率运作。

四、产品追溯与质量控制体系

加拿大农业部在食品质量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农业部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合作,为确保食品在农场和离开农场后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建立食品质量追溯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拿大政府制订了三部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流通市场。

? 《食品药品法,Food and Drugs Act》通过规范食品的进口、生产、包装、准备、保存和储藏来确保在加拿大销售的所有食品符合安全、构成和营养质量。该法适用于所有水果和蔬菜。(该法律网址:http://laws.justice.gc.ca/en/F-27)

? 《加拿大农产品法,Canada Agricultural Products Act》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用来管理省际间和国际农产品商贸的法律,其《新鲜水果和蔬菜条例,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Regulations》涵盖所有产品和坚果。附件二中列明了对新鲜水果和蔬菜进口和安全的详细法律要求。(该法律网址:http://laws.justice.gc.ca/en/C-0.4/C.R.C.-c.285)

? 《消费者包装和标签法律法规,Consumer Packaging and Labelling Act and Regulations》负责具体管理农产品包装和标签。(该法律网址:http://laws.justice.gc.ca/en/C-38)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负责以上三部法律中涉及新鲜水果和蔬菜安全和标准问题的实施和执行。CFIA的主要任务包括:

? 检验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核实产品是否符合联邦等级、包装和标签要求;

? 支持有序市场营销,保证市场公平。

CIFA专门设立两个部门来对食品安全进行追溯管理:新鲜水果和蔬菜管理处(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 Program)涵盖《加拿大农产品法》和《食品药品法》及其条例中列明的所有产品。其进口控制措施包括在进入点核查进口文件,并根据管理处工作计划对产品进行抽样分析。它同时对事先切割好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抽样检查。

消费者食品产品管理处(Consumer Food Products Program)负责依照《食品药品法》及其法规对进口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检验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进口控制措施包括设立进口食品监督点以及对可疑产品进行抽样检查。2000年3月,该管理处更名为食品安全调查管理处(Food Safety Investigation Program),职责包括调查处理消费者和业界投诉,采取适当执行措施以确保食品供应安全。该管理处还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预防性措施,以推动《食品药品法》某些条款的实施。

新鲜水果和蔬菜管理处(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 Program)所实施的化学残留检测抽样计划(Chemical Residue Surveillance Sampling Plan)分成监督、监测和执行三个阶段。监测阶段用来核实在监督阶段中发现的有潜在健康风险的化学品残余。如在监督阶段即发现违规,将书面通知包装商/运输商和生产商,并要求改正。该具体产品、品牌和运输商被加入检测名单,并将定期将名单散发给所有正在执行操作的检查官以及公众。此名单也被用于搜寻和抽样可疑品牌产品和运输商以后的运货。

新鲜水果和蔬菜管理处(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 Program)所实施的微生物检测抽样计划(Microbiological Surveillance)同样分成监督、监测和执行三个阶段。监督食品中微生物状态信息,搜寻有危害和风险领域。微生物检测不一定都需要额外的抽样调查,但有时候需要后续调查例如评估过程、生产条件、要求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健康风险评估等。

追溯调查:新鲜水果和蔬菜管理处和消费者食品产品管理处追溯产品来源的能力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来说至关重要。进行快速追溯需要有充分的程序和文件以及专业技能。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负责蔬菜管理的官员是调查小组的主要成员,他们参与追溯调查,并且在与进口商、其它监管部门和外国使馆沟通方面起主导作用。CFIA官员负责联络信息以及采取一些适当的进口管制措施,之后采取的行动可能包括要求出具健康风险评估,实施新的进口政策和食品管理内容等。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针对新鲜水果和蔬菜制定了专门的产品追溯调查指南(Traceback Investigation Guidelines for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该指南于2001年10月首次制定,并于2003年7月进行修改。目前的指南版本为

(http://e Program)。这是联邦政府对农业的主要扶持政策,旨在帮助农民抵御风险,弥补因农业产量下降导致的收入损失。该项目要求农民分担项目成本。对于较小损失,政府与农民各分担一半的损失;对于较大损失,政府的分担部分是农民的四倍。保护等级(protection level)由农民选择。CFIP 项目的实施建立在农场的生产水平(production margin)基础之上,即可承认的农场年收入减去可承认的年支出的差。只有直接与产品生产有联系的开支才可以被算在被减年支出范围内。一旦农场的年收入低于参考水平(reference margin),政府的支付项目就开始启动。参考线是根据农场的生产水平而确定的,即农场连续五年的生产水平(去掉最高和最低值)的平均值构成了该农场的参考水平。一旦农场的参考水平被确定,项目委员会就会通知农民选择保护等级。确定保护等级后被批准加入CFIP项目的农民可到指定银行开立账户,并存入与保护等级相应的金额。如果农民的年生产水平低于参考水平,账户可收到同时来自农户账户和政府的补助金。补助金额的多少取决与农民选择的保护等级和实际经济损失。损失越大(即生产水平越低),政府补助就越多,如果年生产水平高于参考水平,就没有补助。

补助金额的具体算法是:损失的第一个15%由农民与政府各分担补助的50%;第二个15%由农民承担30%,政府承担70%;剩余的70%的损失由农民承担20%,政府承担80%。

加农业部新推出的“新农业经营风险管理项目”(New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Programs)从稳定农民收入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是帮助农民防止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稳定收入的一个系列政策组合。该项目计划在09年4月陆续执行。主要包括:

农业生产者投资项目(AgriInvest)

该项目协助粮食生产者开设投资账户,政府按比例对生产者账户实行资助。这笔投资款可用于补偿少量的收益亏损,也可用于其它生产项目的投资,还有储蓄增值的作用。加政府对该项目的启动资金为6亿加元。

农业收入稳定项目(AgriStability)

该项目在一定限额的基础上,对生产者收益低于预期(前几年平均收益)收入15%的亏损进行补偿。

农业保险项目(AgriInsurance)

该保险项目在原来对农作物保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农作物的保险品种。还加设了对牲畜的保险。对因旱灾、涝灾、冰雹、霜冻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损失进行保险赔付。

农业恢复项目(AgriRecovery)

该项目从联邦、省、区的角度,对特殊受灾地区或产业提供快速援助。以补足以上项目不能补全的差额。

农业预付项目(Advance Payments Program)

该项目对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生产期间提供预付现金,帮助他们度过财务难关,完成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预付金可根据实际情况最高限额在25,000至400,000加元之间。

另外,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对农民也有具体的项目资助。如纽芬兰针对蔬菜和水果生产者的冷藏设备建设推出资助项目(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ssistance Program 2008-09)。该项目对年销售达15000加元以上的果蔬农场的冷藏设备的购置实行不同额度的资助。对年销售在15000和100,000加元的农场资助购置设备的50% 或 10000加元;对年销售在100,000加元以上的农场资助购置设备费的50%或20000加元。对区域冷藏设备建设根据设备覆盖的农场数量和农民受益情况,资助可达购置设备费用的75%。

九、建议

1. 大力发展并提高冷链技术,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借鉴并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先进的冷链技术,加大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和运输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改变我国绝大部分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损失率高的现状,提高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通过并购等方式,促进我国传统冷藏运输企业向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

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必须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使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变成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及其它供应链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冷链专业运作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低温物流企业。

3.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要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创造条件让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4.组建行业协会,促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行业发展。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5.加强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强化质量追溯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在于产前的生产环境质量控制、产中的化学危害控制和动植物疫病控制、产后的有害微生物污染控制等。因此,监管重点要放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等的合理使用和动物疫病的有效预防;初级农产品的包装储运等。

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上可通过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来实现对产品的质量监控。生产档案记录制度为质量追溯提供生产过程控制的依据,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可以强化生产者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6.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认证制度、开展例行检测、发布质量信息。

要尽早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法可依;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认证制度,在继续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这项引导生产者安全生产措施的同时,加强对获证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实行清除淘汰制度,全力维护和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声誉;深化例行检测制度,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建立部、省、市、县四级监督检测网,发布质量信息,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扭转因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个别生产企业不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的侥幸心理和消费市场鱼目混珠,优质不优价现象。

驻加使馆经商处(李新萍 彭小波)

我国兔业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篇3

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兔业发展的变化及成就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兔业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朱满兴 潘雨来 宗俊贤 作者单位:朱满兴,宗俊贤(江苏省畜牧总站,南京,210036)

潘雨来(江苏省金陵种兔场,南京,211103)

兔业等发展情况的调研 篇4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安排,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为配合常委会审议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分管副主任那音太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相关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卫生学校、市八职高、市城建技校的发展情况;分别召开了由市教育局、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市财经学校、市轻工业学校、市育才职业中专、市四职高、土右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负责人和市技工学校、北重技校、矿山技校、包钢技校、电力技校、机械技校负责人参加的两次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兴起,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初等职业教育得到普及,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深化,全市职业教育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截止20**年底,全市拥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6所,有专任教师1621人,在校生23767人;中等职业学校38所,有教职工3372人,在校生4.6万人(包括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全市职业教育共开设35个专业大类209个专业,其中精品专业和重点专业 38个,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7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普遍实行了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逐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中、初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调研情况分析,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级政府把扩大招生规模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组织和领导,克服普通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跨地区招生等措施,指导职业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由20**年的9777人扩大到20**年的18125 人,职普比例由20**年的1:1.97变化为20**年的1:1.03,基本达到了国务院提出的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市工业化城市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重点院校建设进一步加强。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方式,从资金和政策上逐步加大对重点院校的扶持力度。从调研组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卫生学校、市八职高等重点院校的实地调研情况看,这些院校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紧紧抓住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明确做优、做强、做大的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专业和重点专业。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和教学设备的投入。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建成的5所国家级重点院校和6所自治区级重点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教学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和布局与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带动了我市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三)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我市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由过去单一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封闭式办学及依靠政府的办学模式,逐步转变为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并重、开放办学及依靠市场的办学模式,基本实现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形成了多证书、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委托代培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打破多年的地区限制,建立多元化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了上靠高职院校、中联用人单位、下辐射周边地区的公办、民办及企业办的多元化、开放式办学格局。

(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类职业院校把毕业生就业安置作为促进自身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积极采取措施,广泛与区内外各类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根据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年一次性就业率达8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8%,其中一些重点专业就业率达100%。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绩显著。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制定了包头市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积极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办学功能,扩大为经济建设的服务领域。依托重点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初中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立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年培训4万人次,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为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良好,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均衡发展、资金投入、管理体制、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市职业院校的隶属关系较为复杂。高职院校中有的直属市政府管理,有的隶属企业管理;中职学校中有的隶属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有的隶属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有的隶属企业管理,其中技工学校又隶属劳动部门管理,职业高中隶属各旗县区管理。这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体制,影响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按照国家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30%用于职业教育。由于我市基础教育历史欠帐较多,目前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基础教育建设,对于教育成本较高的职业教育相对投入不足。各级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支付教职工工资和办公经费。隶属于企业管理的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只能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重视程度而定。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教学设施装备水平的提升,基本依靠院校自筹资金解决。这种经费投入现状,使部分院校实习实训场地短缺、设施设备落后的局面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教师短缺,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教师的调入和聘任没有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教师专业结构的要求。多数院校在编制空缺的情况下,专业教师的调入和聘任仍然受到很大限制,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专任教师中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倒挂(国家规定二者比例为4:6,目前我市的现状为6:4)。由于结构不合理,一专多能或“双师型”教师较少,无法满足职业院校教学的需求。

(四)职业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发展较快、急需扩大规模的职业院校,受教育设施用地、实训基地、教学设施设备及师资等资源因素的制约,发展空间有限;而有的职业院校由于管理、投入、生源和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发展后劲不足,只能维持现状,造成资源闲置。原有的18所技工学校中,因主办企业破产、改制和学校合并、撤销等原因,停止办学的有9所,无生源改为企业培训机构的有2所,现在仍在办学的7所技校也同样由于体制、机制、经费、生源及师资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急需进行资源整合。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各级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继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国家资助项目的配套资金,研究制定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投资职业教育事业的政策,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的职工培训教育经费,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三)积极探索和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要根据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坚持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相结合,充分发挥有效资源效能的原则,打破地区、部门、学校界限,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探索和推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联合重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调研 篇5

情况的调研

中共十四道沟镇委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农村发

展党员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组成调查组,围绕农村发展

党员工作工作,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总结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找准了农村

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着手研究如何进一

步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改善党员结构的问题。

一、近年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有

人抓

十四道沟镇委非常重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将农村发展

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发展党员工作

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

书记为副组长,组织、宣传、纪检干部为成员的农村发展党

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建

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安排了督导组驻村和单位帮助做

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镇委和各支部年初有发展党员工作计

划和工作安排,年终有总结,镇委还将发展党员工作列为组

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年组织工作考核评比中,进行

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年末进行评比表彰,确保了全镇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调整充实、加强培训、认真抓好党支部书记素质的提高

镇委针对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较低,党建业务水平差,不会或不适合抓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的实际,狠抓党支部书记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强调整充实,把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会做党务工作的人推选到村里任党支部书记;二是通过每年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大中专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村支部书记的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使全镇村支部书记都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党务工作。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建立并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是否充足、素质是否高、结构是否合理,都与能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直接联系。因此,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就成为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前提。为了增强各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镇委狠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使各村集体经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做

到了村村有经济项目和经济收入。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每年都有20余万元的收入,相对较差的村也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也增强了,村民逐渐对支部和党员树立起了信心,并渐渐地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分子队伍随之也逐年扩大了,入党积极分子由2006年的173名,增加到现在的262名,为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民主推荐,努力扩大民主

开展民主推荐,让群众参与,是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效措施。针对一些人为保住自己的“位子”,不愿发展党员或只注意发展自己的子女、亲戚或者小圈子的人入党等现象,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发展党员民主推荐工作,一般以村为单位,每年年底或年初召开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本村的重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推荐,党支部把推荐票的多少作为发展党员对象的重要依据。使发展的党员都是群众公认的合格党员。

(五)严把“入口”关,加大监督力度

扩大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新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我们在发展党员的关键环节上强化了监督。一是对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公开。推行公开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民

主推荐的结果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情况实行公示。全面实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将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公示时间一般为7-10天,公示结果在党员大会上作出说明,对有问题的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三是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表现情况实行公议。即党支部在召开支部大会对发展对象进行表决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群众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表现情况的反映,作为支部大会表决的重要参考。

(六)、加强推优工作,积极发展年轻党员

镇委针对农村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双带”能力不强等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队伍建设要求的问题,在发展党员中,注意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的作用,始终把“推优”工作作为这些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对进步青年农民进行启发教育,激发广大团员、妇女和民兵的政治热情,有计划地找进步青年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党、了解党,指明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怎样发挥作用,怎样争取入党。近两年,镇委通过团组织“推优”发展青年党员2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11%;通过妇联推荐发展青年女党员3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17%;通过民兵组织推荐发展青年党员9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0%。进一步增大了党员队伍中年轻党员的比重,改善了农村党员结构

二、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一些农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认识上还有偏差,工作还不到位,极个别党支部不重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致使村里一些优秀分子没有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里进行培养。还有的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嫌麻烦,不愿费力搞发展党员材料。

二是个别经济发展较差的村由于现有大部分党员和普通群众一样较为贫困,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不出来,入党对非党群众的吸引力不大。

三是党员履行义务的时候多,行使权利的时候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四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够稳定。回乡的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或退伍军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经过组织认真培养准备列为发展对象时,他们又外出打工去了。经常是一走数年,或干脆不回来了,培养和发展被迫中断。

五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青年中能读书的考取大中专院校跳出了“农门”,考不取学校的要么当兵,要么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人或是文化程度低、或是能力较弱,很难找到适合的党员发展对象,特别是年纪较轻、文化较高、政治思想素质较好的发展对象更是难留村里。

三、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制,把

镇村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和扶持力度,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吸引更多的人在党组织的周围,自觉申请加入党组织。

三是积极探索党员权利和义务的结合,增强广大党员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村里群众人人羡慕党员、尊重党员、并自觉向党员学习,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

劳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6

近年来,我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劳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壮大,需要强化组织、引导、培育工作。这也是地委、行署统筹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

根据政协XX区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地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劳务经济发展研讨座谈会,分赴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召XX县(市)政府、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九个乡镇、十五个行政村、九所中学召开乡镇和村干部及中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十余次,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七次,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六百余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变化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区劳务输出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至底,全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3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贵州省的周边省份。劳务输出的行业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劳动和简单手工操作工种的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20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采矿工、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沼气生产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管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年的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约8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11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的47%。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通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受到了熏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XX县永新乡农民皮永义先后在四川、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园打工学艺,掌握了经果林栽培和管理技术后,返乡创办了绿丰兴科示范园,种植经果林20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永新乡果树协会,带动本乡发展经果林余亩;黔西城关镇凤凰村曾祥龙带回先进的养蛋鸡技术返乡创业,现资产达到了3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80%的农户饲养蛋鸡;XX县竹园乡农民李伦在山东济南天顺牧场务工多年,学会科学养牛和饲料配方等技术,返乡创办了养牛场,年收入5万余元。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协作经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XX县永新乡没有外出的富余劳动力自发组织了50多个农活承包队,长期在本县内承包农活,农忙季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出务工农民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我区农村带来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特别注重对子女教育。如XX市小坝乡彭学富在外务工十余年,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仅能保证基本生活。彭学富深感知识、技能、信息是外出务工中创造业绩的关键,贷款筹资1万多元送子女到新东方技校学习烹饪技术,现在,其子在深圳开餐馆每天毛收入近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学富在家乡修建了一栋价值10多万元的二层楼住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转变了生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劳务经济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因此,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年初分指标、年终统计上报。劳务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仍然停留在群众自发外出找活干的初始阶段,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得不好。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XX市小坝镇小坝村为例,外出务工的542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94人,初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4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92.6%;二是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输转面不广泛。XX县竹园乡显母村是我区劳务输出比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合家外出的农户100余户,而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从事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建筑辅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维权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干活讨不回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以及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合理赔偿和有效防治等现象屡见不鲜。据XX市千溪乡吉国祥介绍,在他务工的浙江绍兴“曙光印染厂”这样较大型的企业,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于污染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体不适就自愿离开了工厂,从未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离厂时体检,进行维权,吉学祥本人也是这样离厂返乡的。而对于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义务,企业也不履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权利(我们所到的乡镇政府也几乎不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千溪乡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袜业集团务工的人员,有的已在该企业工作多年,没有一个缴纳了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我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经费分属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管理使用,培训工作各自为政。全区由上述三个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构有50户,但各部门的认定要求和标准都不相同,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培训多以举办短训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同时,由于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训机构存在随意压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现象。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盲目的情况。目前全区250个乡仅有18个乡镇设有劳动保障事务所,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务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地县设立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业务范围重叠,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区现有民办职业中介机构12个,但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也大多只限于本地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环境差。有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返乡创业人员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到8%,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返乡办企业,手续复杂,更没有扶持和激励机制。少数地方还有严重的吃、拿、卡、要现象。千溪乡张某某两年前返乡创办了一个水果糖厂,工厂管理和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但至今仍未办到合法的建厂手续。想扩大企业,又因制约因素多而只好作罢,今年放弃办厂,又外出务工去了。

(七)返乡潮对劳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今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贵州,我区作为本省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将给农业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带来压力。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深化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意见的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作为一个总人口730万,农业人口649万的人口大区,劳务经济不仅仅只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劳务经济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大力提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水平。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由行署组织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认真研究方法,明确主管单位统筹来自几个渠道的培训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在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并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培训活动;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40%左右,有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外出务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还要及时了解今年因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人员的信息情况,并及时组织这批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这样做,不仅为他们再就业积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意义;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努力搭建为劳务经济发展服务的平台。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和大力支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整合各主管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中介、跟踪管理等各类服务。

(四)有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地县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发展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农村劳务经济协会、农村劳务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覆盖城乡、运转规范、服务到位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五)切实加大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行署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职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咨询服务等内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认真设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上一篇:大沟煤矿企业矸石山管理制度下一篇:幽默的端午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