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自我分析

2024-11-10

职业生涯自我分析(精选8篇)

职业生涯自我分析 篇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年—2011年第二学期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分析

专业: 工商管理S 学号: 100297116 姓名: 李 宗 明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分析

前言

曾经那时的我们都有很多的梦想,但随着成长,我们都走上了自己特定的人生轨道。现在我们不再像从前对未来展开幻想。虽然我们在象牙塔中,但慢慢走向真实社会的我们此时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从大方面来说,我们需要明晰自己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工作,即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方向。有了方向,接下来就要思考在通往人生方向的道路上我们具体该怎么走,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大学期间在专业上自己要怎样学习,在课余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怎样与人沟通交流、建立人际关系,怎样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和锻炼自己等等。职业生涯规划重在有一个方向,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认知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做出不同阶段的计划,以让自己不断向目标靠近。

有一段话:“人的一生就是使1后面的0不断倍增的进位过程。1就是我们的目标,0就是我们为1付出的努力。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目标分解到1%,每天为1%付出99%的努力,看似遥远的目标就会一下子变的清晰、现实起来。”正如以上所写的,我所理解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定位“1”(目标),以及如何在“1”之后不断添“0”(阶段目标和达成方法)的计划。下面我将就我对自身的认识,专业的认识,自我的剖析,职业的规划,对个人的启示。

一、认识分析现实的自我

(一)学习能力:

1.我自认为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强。我从不把学习看作是记忆死的知识,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我在学习方面能够举一反三,善于对表面的事实进行归纳和总结,追求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本质。与此相对的,我还乐于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先不管对不对),看看能不能说得通,哲学中称这个叫“演绎”,不过我离达到这个境界还有一段路要走。另外,如果说“归纳”是我的强项的话,那么我的“类比”能力“排名”第二,不论是相同的事物还是有不同点的事物,我愿意从比较中找到联系和获取知识,相信这能让我的视野更开阔。

2.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知识的学习,社会同样是学习的大平台。所以,我同样重视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我是个擅长从生活中学习的人,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工作中,我喜欢向身边的同伴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能力品质,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取长补短。此外,我还认为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尽信书,不如无书”,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当然,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这个能力正是我最欠缺的。因此,日后我还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工作,以提升自己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3.古罗马的政治家西塞罗说:“学习对于头脑,如同食物对于身体一样不可缺少。”因此,不管学习的现状如何,我总能够用刻苦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我相信,一个人为有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同样相信,我的那颗独一无二的“好奇心”会永远给予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成为我学习能力提升的“助推器”。不过,话虽说得好,但做起来,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相信在“学习能力”上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是对于我的挑战,更是我前进的动力。

(二)思维能力及价值观: 我思维能力的最大特点就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我不容易人为地把知识限制在某个框架内,作茧自缚;总是能够带着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但思维的活跃也同时给我来了难题,让我有时缺乏一种“目标感”,只顾着去观察纷繁事物的复杂面,而忘记了这样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我喜欢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胜过刻板严谨的逻辑,这个特点给我带来学习和生活上无穷的创意,同时也给我添加了麻烦——他人很难理解自己。此外,我也比较相信自己的直觉思维。我的价值观积极的面对人生,从自我小处着眼。

(三)管理能力:

1.时间管理能力。自认为自己对于时间的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对客观时间的安排上是没问题的,只是对主观时间的计划上会有一定的误差。例如,可能需要两个小时做成的事,我会计划成一个或一个半小时。总结一下原因——是自己对时间的估算能力还不强,对自己的执行能力还有所欠缺。

2.理财方面。由于我是个崇尚节俭的人,所以生活较为朴素,除了生活的必需品,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奢侈品”(对学生而言)消费。性格:

我的沟通能力中等,不是很好。知道在对不同的对象时应用不同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但自己大概不能处理得很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团队中还不能很好的阐述。我不是个善于交际的人,但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诉说。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向长辈请教。所以我希望在大学这样相对轻松的环境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我的爱好及特长:

我喜欢阅读,写作,看电影,听音乐,旅游。我是个安静的人,平时的空余时间很大一部分都用来阅读各种书籍和写作,通过文字来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从中汲取许多生活的真谛,并通过及时的记录来发现自己的处境,不断鞭策自己。因此自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应该算是一个特长。

二、专业前景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准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从事管理、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现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实验和摸索期,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然而现在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就必须使自己足够优秀。

三、职业分析及目标

选择方向:报考企业管理的研究生,并最终称为学术兼实践性的企业管理工作者。

1.2011~2012年:制定完美严密的考研计划,并全力备考,争取考取研究生。2.2012~2015年:努力完成学业并同时在校外寻找兼职,进入经验积累期。同时争取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报告上发表企业管理类的研究论文。

3.2015~2018年:通过单位面试,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工作的同时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和学习,以便取得更深的资历。

4.2018~2020年: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的企业管理领域添砖加瓦。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一名四年后走上讲台侃侃而谈的普通教书匠,我们要造就的是为中国教育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的教育改革家。因此我要为成为一名为中国改革事业添砖加瓦的企业实干加理论学术的目标而奋斗。

四、个人的分析:

(一)个人优劣势的分析 优势:

对待学习积极主动,乐于思考,沉静执着;做事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负有责任心,并会尽所能做好;乐于倾听,耐心,乐于帮助别人。劣势:

做事太执着(在某些时候有可能是缺点),性格中的倔强大于顺从,所以可能比较自我,听不进别人的劝,“不到黄河不掉泪”。有时候,比较内向(人总是矛盾的),遇到“决定人生”的关键时刻,不果断,会胆怯,不敢展示出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内秀吧。仍然欠缺的能力与素质:

首先,我认为自己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过于依赖老师,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的教学模式。其次,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工作和学习,磨合期过长;以此同时,难以长期保持对一个事物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效率大不如从前;此外,不能很好的处理突发事件

(二)求学所必需的能力与素质: 1 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价值观; 2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进学习效率;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优良的学风; 学会并能正确感知信息的观察、阅读、听讲、记录的基本方法; 5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求职所必需的能力与素质: 能够最短时间内认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2 不依仗名校出身,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 对事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4 有专业技术能力; 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6 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7 能够带着激情去工作。

(三)自主创业所必需的能力与素质: 有志创业者需要一种勇气,也要有踏实的精神; 2 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客观实际合理定位创业目标;

3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品质、职业生涯设计、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方法指导等各个方面。

4有企业文化、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企业实践的经历; 5 能洞察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充分理解并利用政府“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各种有利扶持政策

五、自我分析的个人启示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而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对就业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低年级开始,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并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有意识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树立人职匹配的就业观。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力单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员、全方位的投入和努力:(1)加大就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力度,设立职业生涯指导课,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授课渠道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2)结合市场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办学或举办各种讲座,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让市场进入,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去了解社会,了解行业。(3)加强各教研室的专业指导力度。避免大一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结束后,后续指导的缺失。应该从大一开始一直到大四,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树立职业且标,增强职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自我分析 篇2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些人内向、有些人外向;有些人适合“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有些人适合“冲锋陷阵”[1]。这无不表明,不同的性格往往会选择不一样的职业。近年来,许多学者表明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融入性格要素非常重要。了解自身性格,并选择一份与自身性格相适应的工作,能够提高自身在工作当中的积极性,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设计,本文对自我性格与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 自我性格与职业生涯设计两者相关性分析

对于自我性格来说,离不开“内向”、“外向”、“理性”、“感性”、“判断”以及“感知”等词汇。而在自我性格分析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这些词汇,进而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及评估。当我们离开学校做第一份工作开始,就已经步入了职场。对于刚步入职场的人来说,普遍不会重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慢慢地经过职场的洗礼,会发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发展是非常重要等[2]。对于擅于思考的人来说,往往清楚自我性格,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其实,这些人在思考自己适合、擅长的工作过程中,便结合了自己的性格。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去歌舞厅、酒吧等场所工作显然不适合,性格外向的人长期留守在办公室也不适合。针对这些问题,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融入自我性格分析便显得极为重要。从整体层面来讲,自我性格分析是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科学因子,通过自我性格分析,了解一个人“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进一步对一些既定职业进行筛选,更进一步明确一个人需要做什么才能够有助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完整。所以,自我性格分析有助于职业生涯设计的完善,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职业生涯规划师,均需要重视自我性格分析这一重点要素。

2. 自我性格的四个纬度分析

自我性格分析是指自身具备的风格、喜好以及习惯等等。在职业生涯期间,按照自己的风格做事往往能够随心所欲,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以荣格类型理论为依据,可将自我性格分为四个纬度,具体内容如下:

2.1 精力获取纬度

第一个纬度便是精力获取纬度,在这个纬度中,即指的是从什么地方获取精力,主要分为两个类型:自身以内,内向;自身以外,外向。其中,对于内向性格的人来说,通常表现为含蓄、不善言辞、收敛等,一般不易让人了解;与此同时,内向的人也不擅于表露自身情感,多数表现为希望拥有更对的私人空间,不喜人多的场合。而外向的人性格恰恰与内向的人相反,通常表现为开朗、大方、健谈、风趣,易与人交流,且容易让人了解;与此同时,外向的人擅于表露自身情感,希望人多的场合[3]。内向、外向两种性格的人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总的来说外向的人善与人交流,内向的人注重生活的深度。

2.2 信息搜集纬度

第二纬度便是信息搜集纬度,指的是从什么地方对自我需获取的信息进行搜集。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其一为感觉型,其二为直觉型。对于感觉型的人来说,通常注重事情的细节与流程;而直觉型的人则注重事情的整天及大致发展方向。感觉型的人会通过一些实践去检验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进而明确某件工作是否需按照自己的感觉继续做下去。而直觉型的人擅于想象,适合做一些有创造力的工作。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无论是凭感觉还是直觉,均有好处与坏处,关键取决于个人性格倾向于哪种类型。

2.3 决定性纬度

第三个纬度即为决定性纬度,指的是一个人通过何种方式对某件事情作出决定。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其一为思考型,其二为情感型。对于思考型的人来说,往往多为从客观角度出发,不会太涉及人情世故。对于情感型的人来说,往往多为从主观角度出发,顾及人情。思考型的人原则性更强,对人对事希望做到公平、公正,注重事情的逻辑性。情感型的人,注重心理体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旁人角度来看,两种类型的人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旁人认为思考型的人,思维缜密,但有时会丧失人性;情感型的人注重情谊,但遇事常常优柔寡断,缺乏决断能力。

2.4 方式选择纬度

第四个纬度即为方式选择纬度,包括生活方式的选取、工作方式的选取等,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其一为判断型,其二为感知型。对于判断型的人来说,在对事方面,往往顾及做事的先后顺序,通常会制定计划,从而使时间得到合理分配;感知型的人往往会融入思考,比如怎样如期将事情完成,怎样使事情更加完美地完成等[4]。感知型与判断型对彼此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感知型的人认为判断型的人要求过高;判断型的人会认为感知型的人对待生活与工作没有条例,不注重规律等。

3. 从自我性格分析中看职业生涯设计

3.1 性格差异理念的树立

结合以上自我性格分析中的四个纬度可知,无论是何种性格类型的人,都没有绝对的好处与绝对的坏处。一个人在具备优点的同时,也同样具备缺点。为此,从自我性格角度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需树立性格差异理念。以某广告公司职员小罗为例,从自我性格纬度一来看,属于内向型,擅于思考,感知能力强,天马行空,富有想象能力,在广告文案策划一块做的非常出色。对于小罗来说,便适合做广告文案策划这类型的工作,倘若让小罗去接纳公司的广告业务便不太适合,主要受限于小罗是内向性格的人。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需树立性格差异理念,从而使职业生涯更加优化。

3.2 性格分析与工作团队的关系

上述性格分析均从个人角度出发,其中透过个人性格,既可以认清自己,又可以认清他人。在工作团队当中,了解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性格,能够使各项工作在分配上更具合理性。同时,团队成员可以认清自身不足的同时,明确他人的长处,进而取长补短,达到完善自我的目标,进而使团队的工作能够如期完成。所以,我们应当真正树立起对于性格差异的正确认识,要求在构建团队的过程中,需要多个成员们的性格差异加以承认,并在此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着某种开放的心态,这一才能做好良性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出一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性格分析对于整个团队的领导者的管理工作也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够有效的帮助领导者们全面深入的了解自身的团队,从而充分的挖掘出团队成员们的工作潜力,促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和作用。从整体层面来讲,职业生涯是个人的,但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因此,在分析自我性格时,还需分析自我性格与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

3.3 透过自我性格分析,明确职业生涯设计

自我性格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是存在尤为密切的联系的,我们可以将自我性格分析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因子,实现透过自我性格分析,进而对职业生涯设计加以明确。许多人通过对自身的性格进行分析,迅速的找到了自身的职业归属,从而促使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变得极富意义。但是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慎重,比如可以作出以下几大理性思考:

思考一:内向性格的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职业规划解答:独立完成类型职业,与团队合作少,无需经常性与外界沟通交流[5]。

思考二:外向性格的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职业规划解答:长时间与人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完成类型的工作。

思考三:哪些责任需注重情感能力?职业规划解答: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人为本”类型的工作。

思考四:哪些责任需具备思考能力?职业规划解答:公平、公正性质工作,不顾及他人感受及想法。

思考五:哪些工作需认知能力?职业规划解答:突发事件,随机应变事件等[6]。

思考六:哪些工作需要判断能力?职业规划解答:准时完成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工作等。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融入自我性格分析非常重要。从整体角度来说,自我性格分析可以视为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我们可以将自我性格分为多个纬度,并从不同的纬度进一步细致分析怎样性格的人适合怎样的工作,从而使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另外,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融入自我性格分析,还需要树立性格差异理念、明确个人性格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透过自我性格分析,明确职业生涯设计。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职业生涯设计将更具完善性及科学性,进而使个人在工作岗位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摘要:选择正确、科学、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能够使个人的人生更加完整,同时也能够充实个人生活。近年来,不少学者表明自我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本文在分析自我性格与职业生涯设计两者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自我性格的四个纬度以及具体的职业生涯涉及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完善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关键词:自我性格,职业生涯,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于海波,郑晓明.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J].心理学报,2013,06:680-693.

[2]储苏凯.性格色彩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理论设想[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92-96.

[3]雷金屹.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J].价值工程,2011,07:293-294.

[4]何树莲.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难点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2:41-43.

[5]吴冬梅.关于血型与职业能力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各种血型人的职业适应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01:44-53.

职业生涯自我分析 篇3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自我调适

引言

根据美国教育协会(NEA) 的调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逐渐成为影响教师生涯发展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一,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职业倦怠自我调适的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教师研究中的重要问题。[1] (陈琦 刘儒德.(2007).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100)根据一些组织或研究者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2000年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中小学老师存在心理问题。该报告是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7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调查后做出的。检测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15%属中度心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调查还显示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在美国,教师的工作倦怠也引起了临床心理医生的普遍重视,Farber(1991)估计,有30%~35%的美国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而5%~20%的人则已处于工作倦怠状态。可见,随着社会对教师职业重视程度的提高,教师与其他职业同样体验到职业竞争的危机和心理压力。 [2]( Farber. B. A. Crisis in education :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M] . Jossey Ba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2a ,1991. (P11))职业倦怠的基本含义倦怠本意是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状况。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1974 年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专门用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1981 年玛勒斯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3] (曾玲娟. (2002).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1) :83~90.) (1) 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与情感体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丧失了工作热情; (2) 非理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 (3) 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目前,职业倦怠现象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

1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表现

1.1 教师的职业倦怠

从现有的研究看,职业倦怠在助人行业中表现极为明显。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有些研究者指出教师作为从事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在其生涯发展的一定阶段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的反应,是教师将其工作付出与回报进行比较时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给教师、学生与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1.2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弥散在教师的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在工作、人际交往以及生活适应等几个方面的表现:

1.2.1 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工作满意度低,出现离职与旷职现象

这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在教学工作中的表现,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在工作中缺乏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教学方式选择上不求与学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态度不认真、懒散,更有甚者是无意从教,工作厌烦,想改谋他职。这种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改变,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且相互影响,出现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有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1.2.2与人关系方面表现出对同事与工作对象有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出现职业倦怠后,教师往往会感到学生太愚笨,自己工作难以产生效果;同事之间有太多的竞争,太多的矛盾,不好合作,这样教师就会不愿与学生接触,从行动上、心理上疏远学生,常常对学生发无名火,谩骂以至体罚学生。对待同事也不想有比较深的交往,不愿意与同事合作进行教育研究与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

1.2.3有巨大的压力感

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对个人的生活也会表现出种种不适,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些研究者的调查表明教师会表现出多种压力症状,依次表现为疲劳、挫折、愤怒、紧张、焦虑、压抑、神经质、头疼、心跳加快、没有能力应付、失声、血压高、恐惧、胃病与经常性流泪出汗等。

2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有职业原因、社会原因和教师本身的主观原因,对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美国教育协调人员通告委员会在20 世纪80 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包括: [4](王以仁等. (1999)教师心理卫生[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20~25) )(1) 教师很少或没有做决定的机会,表现为教师对选购教学物质方面没有决定权力; (2)教师职业晋升不易; (3) 社会大众与家长对教育要求过高过严; (4) 教育经费与薪酬不够; (5) 教师往往因为教育活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言语批判; (6) 教师负责的文书作业数量太多; (7) 教师调动工作的被动性。加兰德围绕学校环境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探讨,他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如下几项:(1) 校长对教师的某些教育与处理不当; (2) 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可供使用; (3) 准备课程的时间不够;(4) 学校管理缺乏效率; (5) 教师的教育工作缺乏家长的支持; (6) 教师工作上升与晋升的空间太小; (7)教师与同事之间人际关系方面不良。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目前研究尚少,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已有的研究看,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涉及到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1) 教师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紧,压力大;(2) 学生品行与学习情况不如人意,教师无法真正控制; (3) 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4) 社会比较与认知不协调; (5) 学校组织氛围不良; (6) 教师个人性格方面的特殊性。上述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与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的工作环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师本身人格特征密不可分。从本源上看,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自身工作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之间不平衡的知觉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消极反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职业倦怠的产生涉及到社会与个人的价值体系,尤其涉及到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工作付出与工作回报之间的价值比较。由于个人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作用个体的结果。因此一般说来影响个体职业倦怠的原因也就涉及到个体所处的社会对个体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认识,也涉及到个体本人对自己职业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评价与比较。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教师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比较产生不协调的表现

从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来看,消极情绪的产生,往往伴随有消极的认识。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与教师将自己的工作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时,出现不协调而产生消极的认知密不可分。[5]( 俞国良.(2001)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 :20~26.)在这个比较过程中,社会对教育与教师的认可、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以及教师本身对教育工作的投入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幸福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它的产生不仅仅取决于绝对的个人物质、个人的名誉与社会地位,幸福感的产生更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与主观判断。教师要在社会生活与教育过程中产生幸福感,避免主观的失落,产生职业满意、喜欢教育事业的情感,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教师与教育具有比较高的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许更需要教师的行业与教师的角色在全社会的职业比较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正因为此,当全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投入与教师收入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时,教师的社会比较就会出现不协调的结果,产生职业倦怠。

2.2 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涉及到教师所处学校的组织氛围

学校组织方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学校内部的角色规定、学校的领导风格等,其中有些研究指出学校内部的角色规定是极为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显著相关。角色冲突是个体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冲突的情境而又需要做出角色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角色模糊则是指个体由于对自身职业的权利与责任等缺乏清晰的认知而感到工作无所适从。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是接受社会委托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专职人员,他必须对学生高度负责。教师职业也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他不再仅仅是教员,还要是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代楷模等,他的一言一行总处于社会大众有形或无形的监视中。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名教师往往难以处理多种角色间的矛盾关系。如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既要履行教员职责又要担当父母代理人,等等。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领导与同事没有给予恰当的帮助,特别是教师因为某些不当而受到学校领导的不加关怀的批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会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渐渐出现职业倦怠。

2.3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的影响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要熟练的掌握这门艺术,形成良好的技能就需要一定时间的不断的练习,换一个角度说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需要一个过程。美国学者费斯勒认为教师的生涯发展可以看成是一种专业人员的成长,教师成长总的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费斯勒从整体上考察教师发展历程,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他认为,教师发展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生涯退出阶段。这些研究将教师发展视为一种生涯发展,这种生涯与其它一般生涯相比较,我们发现教师生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教师生涯发展的历程中是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的。教师始终只是教师,虽然经历多年但教师的身份是不变的。其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比较单调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需要教师与外界建立太多的联系,这种工作反而要求教师能够谦虚并潜心钻研教学的规律,全身心投入工作。第三,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多样性,而且与教师的年龄及心理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师的教育效果是随着教师生涯的发展而经历一个提高-平衡-再下降的过程。换一句话说,教师的职业回报总是有一个起伏过程,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不思进取,要学会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阶段,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很多教师看不到这一点,对自己教育工作产生了不恰当的期待,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情感体验。

2.4学生心理与行为表现的多样性与教师教育行为效果的间接性

从我国的传统看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我们提出教师要教书育人,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实质上对教师都是要求其能对学生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社会要求反映到教师本身的期望方面就是教师对其教育的回报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体现在教师的物质回报,而是精神上的回报,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表现。也许教师可以忍受没有收入、没有好的物质待遇,但一个教师绝对不能忍受自己教育的学生不可造就,没有进步。然而,如何有效地评价教师的工作? 评价教师的教育效果? 或者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学生作出评价? 由于教师教育的效果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学生本身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变化也是多样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依据学生一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也不能就某一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并由此来评价自己的教育效果。同样,如果学校总以各种“率”作为检验教师成效的标准,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就会使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使教师心理产生倦怠。

2.5教师个人性格上的特殊性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常常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密不可分。研究表明,具有某些不良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但有关文献认为,那些富有理想和热情洋溢的教师,以及执着地为实现其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为什么两种相反性格特征的人都会产生职业倦怠呢?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尽管结果一样,但二者的机制却存在差异,对于具有不良性格特征的人,因为他们会在工作中受其影响而表现出工作的失败,从而产生职业倦怠;而后者则是因为这些教师对工作过分投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学生,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相匹配时,职业倦怠就可能产生。而且,这部分教师由于过分投入工作而极少参与组织活动,这样也就减少了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疏离又使个体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相互循环,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具A 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师也易产生职业倦怠[6] (陈琦 刘儒德.(2007).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102))一般而言, 具有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力求把握环境,时间观念强,做事急躁的A 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职业倦怠。研究发现A 型与B 型的人在应激反应的多项变量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焦虑、疲劳、心理症状、健康指标、角色过度负荷和物质冲突上,A 型性格都比较明显,这些表现与倦怠的心理成分有很高的相似性。

3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3.1 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工作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人不愿当老师,有的人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谈到对教师工作的感受,说道:“上课是一种享受,每天在课堂度过的一段时光是最美的”,这种老师的生活质量与那些“走进课堂心里就烦”的老师相比,真是两种境界。不再将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是一个教师过上职业幸福生活的前提。

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才应该是一位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工作者应以: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在各种场合,教师应毫不掩饰对教学、对教育的由衷热爱。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所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3.2 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就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苦差事。其实这只是心态的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

教师的职业奉献的职业。目前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尽如人意,其工作还不是能被社会全部人所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

3.3 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3.4 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教师在不同的时期要学会自我保护,在无力解决自己因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发现,教师所感受的压力程度在学年的不同时期是有明显变化的。[7 ] Vandenberg R. & Huberman A. M. Undersdanding and Pre2venting Teacher Burnout : a sourcebook of internatinal re2search[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154) 9 月、10 月压力增加,1 月下降,3 月、5 月再次增加。因此,9 月、10 月、3 月、5 月可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那么在这些时段里,教师要有意识地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将消极情绪排解出来,也可以进行咨询,学习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平稳渡过这些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加强身体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良好的体魄往往和蓬勃的朝气联系在一起,一个充满朝气的人往往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他会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再有就是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一个具有强健体魄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

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教师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

3.5 寄情教学工作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满园桃李风光,收获爱与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将工作后所得到的钱看成是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倒过来。努力寻找这样的感觉是一个教师应当追求的。教育工作者应不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负担,也不要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成谋求快乐的一个过程。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寄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智慧,在读书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寻找成功感。

3.6 投身教科研

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的教科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而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拥有不同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无疑,在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教、学、研结合,需要磨练,如: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在反思性教研中升华。

3.6.1 教学积累

搞教研是一件苦差事,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教师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文献资料、读书笔记、教后思、教学随笔,让不断丰富资料库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3.6.2 教学反思

叶澜老师说: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身边不少名师将“做读书笔记,记工作日志(教后记),写教学随笔”成为每日的工作习惯。

3.6.3 论文写作

写文章是一般教师和名师不可或缺的关卡,离不开教师的大脑与双手,一线教师的写作不应该仅仅为功利目的,更重要的应一种积累、一种提升,一种充实。

3.6.4 挑战自我

名师是在艰苦环境或自设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把每一次挑战当成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遇。抓住一次次的挑战和机遇,就会得到学习、提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2007).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Farber. B. A. Crisis in education :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M] . Jossey Ba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2a ,1991.

[3]曾玲娟. (2002).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1) :83~90.

[4]王以仁等. (1999)教师心理卫生[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俞国良.(2001)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 :20~26.

[6]陈琦 刘儒德.(2007).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我职业能力分析 篇4

时光如梭,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大一对人生有了初步的规划,大二对我来说,要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全面地进行自我职业能力分析,描绘心中的蓝图,用自己努力去描绘人生的蓝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于我来说,想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扎扎实实学好会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从事会计这个行业,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只有塌实、严谨的人才能干好这个工作。同时,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能够从始至终把这项工作做好,对待工作不厌其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司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业务的增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更加努力学好计算机知识,熟悉掌握运用知识;当然,光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我得把基础打好,只有掌握了基础的,才能胜任日后的工作。

我们要树立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的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

一、职业能力的优势与劣势

职业能力优势:

a、责任心强

b、做事严谨,注重细节处理

c、反应快,理解能力强

e、善于描述

f、新内容上手快

g、有计划性

h.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加强;数理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强,资料分析能力仍需加强。i.具有事业的热情,负责,凡事全力以赴,对自己充满信心,热爱挑战。

工作优势:独立性强,主动行动,有较强的成就动机,重视他人感受与价值,做事目标明确,思维活跃,乐于助人。

职业能力劣势:

a、缺乏持久性,积极性很难贯穿全程

b、创新能力低

c、技术不过硬

e、视野狭隘

f、外语能力不佳

g、管理能力差部分能力间存在冲突,且不存在个人能力修改器,提高个人素养不可一蹴而就。

工作劣势:较主观,有时可能不够客观,对自身利益考虑不够,有时过于敏感。

根据自己的看法,分析几种职业对不同能力的注重点,找出自己最适合的职业。

1、会计师:反应灵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业务素质高。

2、财务管理人员: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监管能力。

3.、计算机网络以及IT管理人员: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做事严谨、新内容上手快,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上述的各种职业能力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二、缩小能力与职业要求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法: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业务素质,在校期间除课堂学习外,注重课外学习,注重自学。

2.交流讨论法:平时积极创造机会和成功人士,业界名人,专家学者以及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经验知识,提升自己业务本领。

3.实践锻炼法:利用大学假期及课余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与会计相关工作的实践中去,为将来适应工作积累经验。

三、个人职业分析

.个人职业规划分析。本人喜欢从事挑战性,比较稳定性的职业,这也说明了本人适合从事会计方面的职业。本人的职业特征表明本人缺乏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不喜欢从事那些需要长期智力劳动的职业,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本人适合从事会计,柜台,信贷和结算等银行等业务。从职业精神上看本人适合从事会计管理类的职业,另外本人新欢在计算机网络,IT行业从事管理工作所以,在个人职业规划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从职业的类型上来说,本人适合从事以会计为基础的管理类的职业以及计算机网络,IT行业的管理人员。

.个人综合素质分析。

在职业能力水平上:工作态度认真,积极面对,有较高的职业敬业情操,尊重上司,能处理好同事间关系。

在个性风格上:乐于与人交往,开朗。

在价值追求上:价值追求上不是太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在能力优势上:细心,认真,有着积极的态度,对待事情全力以赴,执着追求自己想要的,敢于接受挑战,自信,乐观,坦然的去面对事情。

四、面临的职业机遇

(一)当前目标

全面发展

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珍惜时间,把有限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投入到实现自己未来发展目标当中,学会利用大学里各种学习资源,积累知识和能力。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广博群书,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学习,积极争取参加科学研究和各种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自己分析、组织、处理各类综合事务的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调整好心态,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专业技能,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态度决定高度,调整心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是取决成败的基础。

(二)当前的就业形势

2010年毕业生人数63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21世纪是人才,知识大竞争的世纪,知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你的工作定位,只有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丰富的知识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学习专业知识要扎扎实实,重视预习和复习,学会自学。

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从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严重

五、分析结论

1.机遇与挑战:二十一世纪靠的是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能变命运,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前面充满着挑战,未来仍是光明的。当今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勇立时代潮头,必须要有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的能力。

2.短期目标:努力的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考英语四六级等学校组织的综合等级考试,顺利完成学业。3.长期目标:暂时没出国打算,长期的主要目标是考取中国会计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研究生,在上大学中和上研究生中逐步考取会计的相关证书,最终考取注册会计师。

六、优化——调整,反馈和修正篇

在大学中,目标总的是不变的,可能在某个阶段的目标的先后实现顺序有变化,或面临新的机遇,或许会对已有的目标进行调整或优化,使之更容易实现,最大价值地去实现目标。

七、总结

坚定信念,明确目标。成功源于梦想,成才源于学习,机遇源于行动,收获源于付出。

正如名言:如果你行动力,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创造力,你就会卓越;如果你有影响力,你就会有成就。路在脚下,事在人为。

职业规划自我分析 篇5

业余时间喜欢听轻音乐。有时会与同学聊天,谈论一些稍有哲理性的问题,交流一下对问题的看法,或者讨教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有时会独自一人多躲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反思自己,哪些做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待人真诚,很体贴别人,喜欢帮助别人。

因为已打定主意考注册会计师,所以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不太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不太喜欢喧闹的场面;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不善人际交往,在这方面对自己很缺乏自信;喜欢随遇而安,不喜欢领导,强制别人。

我的能力 a、我现在拥有的能力 英语,计算机基础技能,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应的实验技能。

b、我的价值观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宗教信仰,是无神论者,坚信马克思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但我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管别人如何,只是做自己觉得好的事情,喜欢帮助别人,乐在其中。

c、同学、老师对我的评价 学习刻苦、优秀,本性天真、单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脾气好,细心,做事细致,但考虑事情不周到,对事情的人是肤浅,不能看到事情的深层。

根据自身的情况,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岗位的有注册会计师行业和会计行业。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前景分析:

你知道谁可以合法地侦查经理的钱袋吗。———答案就是注册会计师了。”一般人看来,会计整天和钱打交道,是一份稳定且收入不俗的职业。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将给国内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带来极大冲击,一般的会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会计师行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会计行业前景分析。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中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本专业力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可能会走上领导岗位,甚至于走上非常高的管理者岗位,在跨国公司里边,有相当多的管理人员,是有非常强的会计背景,都是也有一些在金融机构,在保险机构。

三、根据以上分析,我觉得我做会计比较适合,而注册会计师则不适合我。

适合做会计的原因。我做事认真细致,有耐性,这种性格比较适合做会计的。会计这个职业,越老越吃香,有了经验,不愁找不到工作,除了经济危机外。会计也有职称考试的,分别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一般来说,本科毕业通过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是不太难的,只要付出努力,就有通过的可能。

不适合做注册会计师的原因。虽然这个行业比较吃香,但是我放弃选择它。首先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大,想通过七门的考试是非常的艰难的。其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较大,不慎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坐牢的。最后是会

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比较繁多的,自己也不适合做审计。

四、五年的职业发展目标 1.能力目标:毕业后半年内学会做一套会计账;毕业后两年后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力争在两年内通过考试;2.经济目标。工作的第一年要求月薪 1500 左右;第二年开始提高自己的标准,力争月薪 2016 元;等到拿到了中级会计师职称以后,力争月薪 3500 到 400 元。

3.职务目标。第一年工作主要到小企业工作,从基层做起;要求在五年内成为一间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或者会计负责人(前提是必须拿下中级会计职称)。

五、应对策略 毕业第一年:

1.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争取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2.这个时期主要目标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务水平,努力赚取经验。在这段时期里,尽量去一些中小企业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就安定下来积极的做,主动的去了解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主要了解整个会计实务的操作原理。工资要求并不多,能保证吃住就行。这段时期我认为不适宜频繁跳槽,因为会计这一行经验是最重要的。

3.这段时期,还要不停的学习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金蝶,用友,税务会计方面等等与会计相关知识都要学习,为以后

做会计主管打好基 础。

毕业第二年:

1.这个时期一般都有了工作经验,对于会计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吗,所以这段时间我会提高自己的工资要求的。

一是要求原单位加工资,二就是跳槽了。但不能频繁跳槽,这对于想做会计主管是不利的。选好一间公司就安定下来,专心工作。

2.这段时间要努力准备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这个考试要考三门,所以得要提前一年时间来准备,以保证能够一次性通过三门。在毕业第一年的时候,努力养成早起的习惯,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学习备考。

毕业第三,第四年:

这段时间要正式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了,力争一次性通过考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娱乐生活,集中一切物力财力精力来考试。

毕业第五年 这个时候中级会计师已经拿到了,在这一年已经具备挑战会计主管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凭着自己四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努力争取早日当上会计主管这一职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自己未来五年的路是会很累的,但我不怕。俗话说得好,没有方向的船永远时顺风的。因为我有方向,所以艰难险阻是一定会遇见的,但一分付出总会有一分收获,我 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自我分析之自我性格 总的说来,我是一个较为内向的人,平时就不怎么主动和别人说话,感觉自己的交际能力很差。其实,我就是很喜欢交朋友,可是就是有一种害怕别人不理你的心理。和熟悉的人,他们都会觉得我很爱说话,经常都是我的“听众”。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大家都喜欢和我交往,其实,我觉得自己如果能勇敢一点,我会做的更出色。平常我对朋友都是非常真诚的,如果别人对我好,我也就会加倍地对别人好。我对自己的家人也特别好,他们总是会夸我做事很认真,而且很会讨他们欢喜。

自我分析之自我兴趣 我比较喜欢一些理性的东西。平常就喜欢画画,打乒乓球了。不太喜欢记忆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感觉很繁琐。特别喜欢数学,特别就是享受做数学的那个过程,让我觉得很有意义。还喜欢一些外语,比如,英语和日语等等。但是总感觉自己的英语就挺差的,其实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在学习了,但是不见什么效果。自己也喜欢交朋友,不过因为自己较为内向吧,所以很害怕主动和别人交流。

自我分析之探索职业发展 通过课堂的学习,进行了 mbti 性格测试,了解到自己是 intp型的,主要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和技术领域,或者其他能够让他们

其于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独立、客观分析问题的职业。

但是说实话,自己的专业是物流管理,是管理系的。有时,我就在想,我以前是不是应该选择理科,文科的东西真还是不太适合我。不过自己的物理有真实很差。不管怎样,选择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应该走下去。我对于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分析,我觉得我不擅长于和人打交道,所以还是要搞一些研究性的工作,譬如,策划、会计之类的。对于我自己,我还是比较喜欢上班族的工作,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工作比较有规律性,而且还富有挑战性。

对于我以后的职业规划,首先就是要做好目前的工作,那就是要好好的学习。还有就是要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经济管理行业的基本知识。然后就是争取把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过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假期打工(和本人专业相符合的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对于以后出身社会,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各方面见识。努力工作,积极博取提升的机会。在工作,学习之外,坚持锻炼身体。汲取他人各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建立良好的交际网,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生座右铭。

我知道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未来的事情谁也不能够决定,所以我就有把握好现在,认真地对现在的我进行分析,预测将来

的事情,让我的未来有更高的成功的概率。而且,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对我的职业发展就要做出一些风险的预测。

我国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对经济方面的研究不透彻,社会就业率不高,反而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所以就业环境不是很好的。在我国金融人员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对于高级技术人员却短缺,社会需求量大。经济与管理这个行业的就业范围比较小,不容易找工作的,现在自己多考些证能够拓宽些就能拓宽就业范围。

职业生涯自我分析 篇6

在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的前三项依次是社会性,事业型,常规性,都在说明我是一个喜欢与人打交道,善于领会和理解别人,我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健谈乐观,有活力。我热情洋溢,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想象,灵活,自然不做作,做事喜欢有明确具体的计划,遵守规则,严谨细心。在气质类型测试中得出,我属于多血+粘液+抑郁质混合型。(注:多血质适合于做新闻,管理,驾驶,服务工作;粘液质适合做法官,播音员,会计,工程师等工作,抑郁质适合做文字处理,排版,保管员,艺术工作等)

职业兴趣:

职业生涯自我分析 篇7

概括说, 毕业生中不良的求职心理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盲目乐观, 过于自信

有这样一些学生, 自身条件较好, 如所学专业市场需求较大, 属热门专业, 作为个体成绩优异, 技能突出, 交往能力较强等。因而自认为有某方面的长处, 求职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表现的过于自信, 盲目乐观, 而对求职就业的复杂性准备不足。结果很可能是机会擦肩而过, 不能实现求职目标。

二、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

对求职者而言, 向往著名的公司企业, 希望得到优厚的薪资待遇, 优越的工作环境, 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味的攀高, 求职时好高骛远, 不愿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干起, 则极有可能因为所要求岗位和自身差距, 而使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三、固守目标, 偏执不变

有的同学在规划好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就业条件后, 固守不放。一定要等目标岗位和单位出现, 非此目标不就。从而限制了自己求职的范围, 人为地减少了自己求职成功的机会。

四、盲目从众, 缺乏主见

在就业推荐的实践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这样的毕业生, 平时对求职就业关注不够, 更不用说准备充分了。以至于临近毕业实习或就业时, 对自己、对未来的就业目标和岗位缺乏主见, 盲目从众。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 左右观望, 看着别人的行为行事。

五、自卑畏缩, 过于恐惧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同学, 平时自我感觉良好, 但面对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条件和要求, 则来个180°的大转弯, 感觉自己学历低, 文凭不高, 又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 由于平时很少表现自己, 对自己缺乏自信, 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特别是一次二次求职失败, 更加剧了这种自卑心理, 以至怯场, 不敢再次求职应聘。即使壮胆应聘, 也是畏首畏尾, 缺少上好表现。

六、依赖性强, 主动性差

有的同学或由于父母、亲属承诺, 或因自身性格使然, 在求职问题上, 主动性不强, 把找工作的包袱甩给父母, 由他人代劳, 自己则一身轻松。

1. 主动适应, 敢于竞争

现代社会, 竞争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不但促进和引导着社会的进程, 也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人生。面对社会, 我们要做的首先只有主动适应, 适应由于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社会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责任、要求和压力, 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参与竞争。要抛弃一次择业定终身的观念, 更不要怕择业和应聘的抢购。

2. 脚踏实地, 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求职过程中, 求职者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择, 比如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是追求优厚待遇还是注重能力发挥。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固然可嘉, 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 一厢情愿的高标准, 不仅盲目性强, 而且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 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也会屡屡碰壁。对此, 我们不妨站高一点, 看远一点, 个人的职业发展应是关注的重点, 待遇应放在次要位置, 不要急功近利。如果能够置身于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 哪怕是一个极小的公司, 我们的视野、机遇及前景都会有更大的空间, 我们就会随其成长而成长, 随其发展而发展,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了解自己, 确立未来规划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 根据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使自己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要认真盘点自己, 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评价, 看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擅长是什么?从而找出自己的长项, 针对其长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如对学机械的人来说, 如果自己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较强, 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弱, 则可以选择生产型企业中的加工和维修岗位。反之, 组织和沟通能力较强, 愿意承担责任, 喜欢与人打交道, 则可以选择营销策划等岗位。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打算, 则最好选择生产型企业中赢得一段经历, 再转岗到营销策划岗位, 经过这样的磨练, 积累一定的经验和阅历, 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

4. 摈弃焦虑, 学会从容应对

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 在当代社会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方面, 市场经济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 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挑战, 也蕴含着下一次的机会;另一方面, 挫折也提示我们, 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事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 要打有准备之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自我探索 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探索 辅导员引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应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及变化显现出渐进的动态调整,根据学习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包括自我探索、环境评估、理想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实施、评估与反馈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探索无疑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自入学起,就应当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路线的前期自我探索工作,在高校辅导员等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运用先进的、适合的职业发展理念和理论知识,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对自身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评和分析,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为将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其他步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我探索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索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自我探索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有清晰的科学规划,就自身的兴趣、性格、职业技能、价值观等进行全面地自我探索,将自我探索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当是兼顾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主体需要的,既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需要,又要同时兼顾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有针对性的自我探索,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树立信心,有助于大学生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自由地发展和创造性发挥。

(二)自我探索有助于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即指,大学生从象牙塔里走进社会成为社会人,远离学生阶段的单纯、幻想,实事求是、清晰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变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大学生要正确的做出职业选择,就应当适时转换角色,不能将亲友、家庭、学校的关爱、呵护作为社会对自己的最终认可。因此,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估,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实力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

(三)自我探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期待

职业期待,即指个人对某种职业的向往和需求。每个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都渴望能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的职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职业期待要变成现实,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职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取决于个人能力素质、专业、社会需要以及机遇等条件外,还取决于自身对职业期待值高低。因此,进行科学的自我探索,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职业目标后,不断调整职业期待值,使其达到最佳。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灵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前期的自我探索过程中。那么,辅导员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呢?

(一)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

辅导员可以借助正式和非正式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进行自我探索。例如,我校引进了北森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每位新生进校后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测评,内容涉及兴趣探索、个性测试、优势劣势、职业选择倾向、职业能力测评等,最后生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辅导员可以借助同学的测评报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兴趣岛游戏,运用霍兰德理论确认学生的兴趣代码,找出与其兴趣代码相一致的职业。性格方面可以通过MBTI个性类型测试等,或是在辅导员自身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我认识、同学评价、家长访谈等指导学生探索其个性特点,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职业类型。在价值观方面,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机、需求和职业目标。在学生通过测试和自我探索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后,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提升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依据测评结果,进行准确、科学分析

根据对学生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等的测评结果,辅导员应运用相应理论知识,对测评结果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测评的结果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准确的解读和科学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这四个方面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匹配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适应、调整、平衡,尽可能发挥和谐、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应避免因辅导员个人知识储备不足或是测试水平缺陷而导致结果误读。

(三)评估、决策

在对学生测评结果的分析解读基础上,辅导员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探索结果,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通过最后决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迷信测评结果,这只是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工具,不能以探索结果决定一切。此外,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学生还应当适时对自己进行再评估。我们应当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要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在实践中深入探索自我,根据现实情况的转变不断调整职业规划。

四、结语

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当借助正式和非正式的测评工具,引导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评估、决策,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当然,职业生涯规划并非一锤定音,而是根据时间和经历的发展变化而有所调整改变,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深入探索自我,根据现实情况的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上一篇:刘婷 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益达广告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