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工作感悟

2024-08-18

裁判工作感悟(通用11篇)

裁判工作感悟 篇1

做裁判工作感悟

龙庆民族中学

杨琼仙

工作快六年了,还没走出所在学校去当过什么裁判,可这个假期由于某种缘分、某种巧合、某种机遇、亦或某种因素,我成为师宗县第二届中小学运动会径赛裁判。

当了几天的裁判,有点小小的感触,不可否认,感触最深的当然是时间了。作为径赛的裁判,记的就是时间,特别是短跑。十几秒-----一个运动员就跑完100m!十几分钟----一个 运动员就可以完成5000m!那么,我们呢?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我们的时间又是怎么流逝的?转眼开学快三周了,而我们却在原地观望,似乎还没启程。

除了时间,注意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工作貌似很轻松,只要手指头一按,然后以不容置疑地口气报出成绩,学生的名次就被我们这些裁判确定了,很权威的样子。其实,这个工作很累的,要打起十分的注意力,开枪的刹那,盯着那个枪口,看着枪口冒烟的刹那,马上按秒表;看到运动员胸部跨线的刹那,立马停秒表——否则,我就失职了,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有时候两个或多个运动员不分前后冲向终点,格外难为计时裁判。于是裁判累就累在时时刻刻要集中注意力,精神一直无法松懈。

要命的是,如果哪位教练员计较起运动员的成绩,质疑裁判员的权威,那就是伤感情的事情,裁判员怎么可以被人随便怀疑操作上的失误?裁判至多做一个简单的解释以后,摆出霸道的样子说:“就这样定了,你就别吵了!”这个感觉有点奇怪——我可以控制别人的时间。其实这是个错觉,时间不是我控制,而是被秒表刻画的,我只是解释了时间,于是我有了权利。

当然,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坚强意志肯定要说。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竞争、坚持不懈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他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精神,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每个人都有惰性,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往往会放弃,而成功,常常只是一步之遥。我看一切总是只有坚持才会胜利。

裁判工作感悟 篇2

一、裁判培训工作要高效

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一般具有参加人数多、时间安排紧、专业裁判人数少、比赛项目设置多等特点, 从专业角度来讲, 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校田径运动会裁判工作的需要, 因此, 非体育教师担任裁判工作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看, 初中三个年级共有46个班级 (初一、初二各有16个班, 初三有14个班) 、2200多名学生、130多名教职工, 但是, 专职体育教师只有8人。对此, 学校及体育组采取了如下的裁判培训方法, 即先集中培训, 然后是场地模拟且由于非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为了不影响日常的教学秩序, 非体育教师的裁判培训工作不再集中进行, 而是由田赛、径赛裁判长对各个小组长 (小组长相当于各项目的裁判长) 进行个别培训指导, 再由小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对本组的裁判员进行培训。通过上述改革, 学校的裁判培训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裁判方法要高效

裁判工作方法的高效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比赛能否顺利进行, 以及运动员的比赛情绪、运动技术的发挥等。因此, 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 对田赛裁判工作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一) 针对垒球比赛的操作方法

田赛各个项目的规则要求每班男、女生均限报两人。笔者所在学校共46个班, 大概有近276人参加每个单项比赛, 比赛时分六组, 每个年级男、女生各一组。

在垒球比赛中, 参照掷标枪比赛所需时间计算, 初一或初二年级的每组所需总时间约为 (3分钟~4分钟) × (32人+8人) =120分钟~160分钟。那么, 除去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时间, 如果要求六个组别在两天之内完成全部比赛, 时间相对比较紧张, 比赛进程会受到一定影响。对此, 学校对传统的裁判工作方法进行了一定创新, 具体方法为“抢八”, 即只有八个参赛者有成绩, 其余参赛者都没有成绩。

操作方法:假如首先进行比赛的八名队员在投掷时, 都没有犯规, 每个队员都将拥有一块牌子, 依次为一至八, 如果第九名比赛队员及其后面的队员中某个人投掷的远度大于前八个队员中任何一人, 场地裁判员将把前面排名第八的牌子拿掉, 改成一至八号里的某一个号码, 这个号码根据第九个队员及其后面队员的投掷远度确定。例如, 第九个队员或其后面某个队员, 投掷的远度可以排在第三名, 那么, 场地裁判将把第八个队员的牌子拔掉, 改成第三, 原先的号码三、四、五、六、七则相应地变成四、五、六、七、八。为了使裁判进程更加顺利, 还应处理好以下细节:

1.看落点的裁判员借助纸板和主裁判进行沟通。纸板分为八块, 并分别标注有阿拉伯数字1至8;主裁判通过场地裁判员手持纸板上的数字确认投掷运动员的排名。

2.裁判员可以根据日常训练的成绩, 提前在水平较高的几名运动员编号下做记号, 并在比赛的过程中, 把这几位运动员集中到一起, 让他们先进行试投。

3.裁判在准备牌子的时候, 可以多备一块至两块牌子, 以便处理有争议的远度。

(二) 针对铅球、实心球比赛的操作方法

当前面八名运动员在投掷后都获得有效成绩时, 每个运动员都有一块相应的铁牌与之对应, 铁牌上用粉笔标注运动员的序号。从第九名运动员开始, 在有效地完成投掷后, 后面的运动员只要比八块有牌的运动员掷的远, 此时就要改牌, 具体改牌的程序是把第八名的牌子拔掉并插到该运动员当前排名位置上, 并把刚才第八名运动员相对应牌子上的序号改成该运动员的序号。例如, 序号为二十的运动员投掷的远度排名为第二名, 那么, 就把第八块牌子拔掉, 插到第二的位置, 并把此块牌子上的序号改为二十, 其他牌子上的序号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同样是投掷项目, 改革后的裁判方法还是有一些细微不同。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由投掷的远度不同决定的, 因为垒球比赛的成绩可以达到60米, 此时场地裁判员和主裁判的交流极为不方便, 采用“抢八”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 针对跳高比赛的操作方法

在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田赛项目中, 跳高比赛的用时往往较长, 有时径赛项目要因此而延迟进行, 为了保持运动会比赛的同步性, 裁判方法如下:

1.在正式比赛前, 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了解他们的实力, 为正式比赛中试跳高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2.在每一次升杆时, 裁判员应在跳高架上用笔做好高度记号, 落杆后不必重新丈量。

3.在比赛中, 应安排一个裁判员专门负责学生的排队。

(四) 针对跳跃类项目的操作方法

在省、市级及以上的田径运动会中, 如果跳跃类项目参赛人数较多, 主办方为了控制各单项完成的时间, 会在正式比赛前组织一个小型的及格赛, 学校运动会可以根据及格赛的操作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 例如, 可以设定不同的限制条件。

1.在正式比赛前, 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了解他们的实力, 为正式比赛中成绩的丈量提供参考。例如, 初三男生在练习时, 大部分学生都能跳4米以上, 在比赛时, 对于远度小于4米的运动员, 裁判员可以不丈量其成绩。

裁判工作感悟 篇3

基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人数比较少,裁判员主要是由其他科任教师担当,通常是赛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学习,但多数裁判员还是对裁判方法、细则一知半解,常常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判和漏判。如跳远、跳高等项目,遇到最高成绩相同时,就采用名次并列判定;当成绩破纪录时,不及时核实或不按规定流程操作等。因此,体育教师应明确分工,每人负责几个项目组,在赛前、赛中、赛后,有跟踪性、持续性的细致培训、指导。(1)每一单项开始前,提示裁判员要明确该项目校记录,并讲明破纪录后的一些确认流程。(2)对跳高、跳远等判定名次比较复杂的项目,结合一组实例成绩进行判定演示、讲解。(3)在临场编排组,结合预赛、决赛分组单等一些实际样板,向裁判员详细介绍,阐述编排的原则和要求。(4)赛前要让裁判员熟知游戏、趣味运动的项目特点、做法、判罚尺度,强调执法时注意的内容和易犯的错误。

二、裁判的工作组织程序、方法要严格

裁判工作的组织程序、方法是否严格,是比赛顺利有序进行的关键。工作实施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更改某单项竞赛日程问题。首先应杜绝裁判擅自更改所负责的某单项比赛时间,如果赛会需要提前或错后一些项目,也要校领导和裁判长缜密商议,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学生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2)田赛比赛轮次问题。在实际比赛中,个别裁判员认识不足,贪图缩短比赛时间,随意减少比赛轮次,裁判长赛前应根据每项目所报人数,规定试跳的次数;根据赛前掌握的学生能力,规定起跳高度,升高幅度,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参与次数。(3)对成绩的争议、班级之间申诉问题。在处理时,严格按预定程序,判罚标准统一。(4)游戏、趣味运动项目的比赛方法、规则问题。这些都要进行严谨的设置,任何情况都要考虑在内,什么是犯规、违例,犯规违例怎么处罚,成绩相同怎么办,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裁判组织方法要灵活

基层中小学运动会,有其自身举办的宗旨和意义,受裁判水平、学生特点、时间、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裁判组织方法一定要有灵活度。以检录为例:如果按照正式竞赛规则“照本宣科”,好多学生由于注意力分散或兼项比赛时间冲突等原因,没有及时检录,就会失去比赛机会;项目多,时间紧的前提下,都去检录处点名,检录组工作压力大,延误比赛进程,甚至学生还要往返地穿过跑道和场地中间,影响赛场秩序,出现不安全因素。对此,笔者学校探索出的组织方法是:(1)在第二次检录时没到者,在核实是那班学生后,通过广播进行提示督促;由服务的学生及时到该班就坐区域,通知班主任弄清原因,及时安排学生参加比赛。(2)分散检录点。竞赛项目到检录处点名,田赛项目可直接到比赛场地,由各组负责裁判直接点名,游戏、趣味运动检录时,检录裁判可到比赛地点附近去检录。

四、裁判员工作中要耐心

在裁判员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工作失误、争议等突发事件,况且中小学生年龄小,比赛经验少,参加比赛时紧张、胆怯。这都要求裁判员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遇事感性思考,理性对待的工作策略,执法中应有持久的耐心度。(1)当学生或班主任对判罚提出异议时,应理性对待,耐心解释。笔者学校曾有一案例:在举行拔河比赛中,裁判员发令后,一方队员可能是准备不充足,很快输掉这一局,班主任非常不满,于是向临场裁判提出了抗议,结果双方发生争吵。当出现这种局面时,裁判员正确处理的策略应该是:①弄清事实,如果自己有过错,应坚持有错必究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采取弥补措施。②如果自己没有过错,也得耐心的向班主任解释清楚,避免引发冲突。(2)在学生出现失误或惊慌不知所措时,且不可采取恶劣态度和粗暴语言。多付出爱心、耐心,多给予鼓励、指导,使他们顺利的完成比赛,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邢树强.新世纪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6).

[2]孙建刚.“化整为零”开展好中学生趣味运动会[J].体育教学,2010(5).

[3]马山坡,崔贺成,陈保强.田径裁判员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裁判工作总结 篇4

由于初次负责本项工作,经验甚少,比赛前未能有条理、有秩序的做好准备工作,以致在运动会开始之初,思路不清,分工不明,手忙脚乱。后来经过裁判长的引导下,赛事逐渐秩序井然。

主要问题一:没有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不懂却不问。

反思:凡是预则立,在赛前的准备工作中,要根据运动会秩序册了解运动会规程、日程安排以及其它相关的事项,依据裁判员名单,召集终点主裁判(2人)、终点裁判员(记录名次6人)、终点记录员(2人)、终点宣告员(3人),总计13人,进行开会。

2名主裁判分工:主裁判1随时注意观察起点发令员的红旗信号,在每一项赛事开始前,负责联络计时主判裁,要求钟表归零,准备按表计时,计时准备好后,联系检查主裁判,准备就绪后,再联系宣告员进行比赛宣告,起点主裁判听到宣告后,准备发令比赛,中长距离跑最后一圈时,负责摇铃;主裁判2负责接收运动会赛程单子,然后将单子交给终点宣告员,同时负责录像,在终点线延长线上,站在高处录播比赛名次。

需要器材:小红旗一个、录像机1个、铜铃1个

6名终点裁判员分工:1-6道每人一个道次进行分工,要求裁判员看准、看清、记住从自己道次过终点线学生的名次,所以终点线上每过一个人都要记住,当自己所负责的道次冲过运动员时,才能看得准。将名次认真填写在终点名次报告单上,然后将结果报给终点记录员,最后将重点名次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用订书机装订后,放入存放袋内、存好留底。

需要器材:终点名次报告单若干张、带夹子的写字垫板6个、铅笔6支、橡皮、小刀2把、名次留底单子存放袋1个、订书机、订书机钉一盒

2名终点记录员分工:记录每一单项每一组的比赛名次,记录员将名次统计好后,与录像结果核对名次,正确无误后,交给计时主裁判填写比赛成绩,然后认真核对名次与成绩相对应,正确无误后将记录成绩和名次的记录表送到竞赛秘书组。

需要器材:铅笔、橡皮、签字笔各1个,桌子1张、凳子2个

3名宣告员分工:从主裁判手中拿到单子,收到可以宣告指令后,按两下门铃,待场地音响组无杂音后开始宣告,宣告后将单子送给终点记录员

需要器材:签字笔1个、桌子1张、凳子3个、门铃1个、带电池无线扩音器话筒2个

经上统计,所需器材如下:(防晒帽子13个、饮用水)

小红旗一个

录像机1个

铜铃1个

终点名次报告单若干张、名次留底单子存放袋1个

带夹子的写字垫板6个

签字笔各2个、铅笔7支、橡皮2个、小刀2把

订书机、订书机钉一盒

桌子2张、凳子5个

门铃1个

篮球裁判工作总结 篇5

一、裁判员的业务技能和临场管理方面

1、裁判对规则和裁判方法和技巧知识欠缺

经过培训和没有培训的存在很大差别,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上都存在差距,对于复杂和少见的判罚的准确率比较低;同时裁判方法和技巧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通过几场比赛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2、对于临场管理不严

裁判员对比赛的管理很重要,管理要有原则有秩序,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没有立场。比如球队席的位置和进攻方面,比如球队席人员站立情况、比如暂停和替换的管理,一旦松懈不仅容易出纰漏,更有甚者一些球队成员会找你麻烦。

3、自我言行约束不够

裁判员要注重自身形象,场上严肃认真、场下和蔼大方,言行举止都要得体,更不能说三道四。作为裁判人员之一的记录员,应在比赛中始终保持中立位置,不要说三道四,不要评价球队,但我们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这就是说明一个裁判立场有偏差了,这一点在几位老球友的身上体现最为明显。

二、场地器材设施方面

1、记录台设备不足。

如计时钟没有,仅靠一块秒表来对时间进行管理,这样球队和观众都会抱怨时间的不透明,会怀疑是否有暗中操作;24秒计时表没有,也没有去理会进攻时间,导致有些球队故意拖延进攻时间。记录台信号双音哨太差,导致信号常常被忽略。

2、场地器材方面。

场地没有进行保护,有几个队员险些撞倒篮架钢管上,现场没有医疗小组,如果出现紧急的外伤,措手不及。没有备用篮球,出现球的意外情况,也会无法应对。

三、赛前准备方面

1、比赛领队会议作为裁判长竟然没有参加,这对比赛过程中的裁判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领队会议中,裁判员要通报规则的变化,强调比赛纪律和处罚措施和相关注意事项。故此次比赛我最担心的也就是这样。

裁判员赛前的准备工作 篇6

现在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裁判的体力要求很高,当然业余足球也不例外。为此,裁判员平时应坚持经常性锻炼,特别是在赛前要保持旺盛精力、充沛体力和强烈的比赛欲望,比赛前一天要注意休息,减少社交活动,合理安排生活。否则,在比赛中易疲劳,产生精力分散,反映迟钝等精神障碍,无法自始至终、精力充沛地做好裁判工作。

二、心里上的准备

在执行裁判工作前,裁判员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与裁判员的神经类型密切相关,比如有的容易紧张,还有的容易抑郁等。裁判员可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采用自我暗示等方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思想上树立必胜的信心,勇于承担责任,为完成好比赛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三、业务上的准备

在重大比赛之前,许多优秀裁判员都非常重视再次阅读规则,联系过去的裁判工作实践,加深才规则的理解。因为,赛前一定要重温规则条文,以达到熟悉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还可参加一些一般比赛的裁判工作,或观看一些比赛,使自己进一步熟悉业务,及时进去角色。

四、物质上的准备

物质上的准备应包括上衣、短裤、护袜、足球鞋、口哨(两个口哨,要音质不同,其中一个作备用)、笔、记录本、红黄牌、手表、秒表、调边器等。对这些物品比赛前要认真检查。

五、开好准备会

1、分析比赛形势,了解比赛双方的情况。比如要了解比赛的性质,目前整个赛程进展的情况,两队目前的积分,这场比赛对两队的名次有何影响。在分析比赛形势时,还应了解两队过去的历史,相互之间有无矛盾或纠葛。综合上述情况,预计该场比赛的激烈程度如何,可能发生哪些特殊情况,准备采取什么对策。此外,对场地、观众、保卫工作等情况,也应做到心中有数。

2、分析各队打法特点,了解各队突出人物。比赛的各队打法各有其特点,有的是密集防守、快速反击,有的是稳扎稳打、层层推进和渗透。裁判员了解各队的打法特点,有利于自己执行裁判时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范围。裁判员还应了解各队的突出人物。实践证明在比赛中容易引起纠纷的往往是这些个别的突出人物。裁判员只有了解他们,才便于采取对策,控制比赛的进程。

3、明确分工,协调好与助理裁判的配合。

六、开赛前准备

1、检查场地和各项设备。根据规定,赛前裁判员检查场地的软硬、干湿程度;草皮的长短,平坦与否;球场各界限、区域的大小;球门架、角旗、球门与网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规则要求;场地四周是否有危险物等。要了解比赛场地的进出口,运动员与裁判员的休息室。为了安全起见,一般运动员和裁判员进出口应分开,裁判员的更衣室应远离运动员的更衣室。检查替补队员与替补助理裁判的席位。替补队员的席位设在边线10米与端线平行的罚球区线的延长线上为好。在检查场地、设备后,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者,立即向主办单位提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条件,争取做好符合规定要求。

2、裁判员在临赛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临场出现扭伤、拉伤等现象。

裁判工作感悟 篇7

作为一名足球裁判员, 精通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但检验一个裁判员是否称职, 更重要的是看其在实践中的表现、临场执法时运用和掌握规则的合理性。足球比赛场地大, 参加人数多, 攻守转换快, 对抗激烈, 对于裁判员来说工作难度非常大, 他不仅要精通规则, 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准确的判断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 迅捷的应变能力。他是比赛场上的法官, 他更是一个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他在任何时候都应根据规则的精神使比赛公正合理地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很少会在长达九十分钟的时间内完全按照规则内容来进行, 裁判员在足球比赛执法中, 始终必须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常识来解释规则条文。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足球裁判执法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 结合自身10年左右的裁判经历来论证其观点。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赛前准备会充分

和另外三名裁判员一定要开好赛前准备会。仔细分析了解各种情况, 比如双方已有的积分情况、以往的交战史、现今实力水平、打法特点等, 如果是打法简练、作风强悍的队和技术细腻、讲究配合的队伍比赛, 裁判员既要注意前者的战术犯规 (以图在气势上和心理上压倒对方) , 又要注意后者的隐蔽性犯规.倘若处理不好, 发生错、漏判, 很容易引起争执.若两队有历史矛盾或该场比赛胜负涉及升降级, 更要对比赛的激烈程度有足够的认识.思想上有了准备, 并制订出应对方法, 一旦发生情况, 就会牢牢地控制比赛的局面.预计比赛可能发生的某些情况, 多做几手准备, 不至于到场上出现问题时无所适从。四位一体的协调配合是保证顺利完成裁判任务的重要条件, 准备会上四名裁判员彼此要介绍自己个人的习惯、特点、裁判员对助理裁判员的指示要具体、清楚, 必须的联系信号要明确, 比如罚球区附近犯规发生时, 裁判员离犯规地点较远, 看不清是罚球区内、外时, 助理裁判员如何提醒裁判员;当球出线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都没看清楚时如何配合;和第四官员补时的配合等, 四人分工不同, 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2、裁判员赛前的准备工作

3.2.1、做好赛前准备的重要性

现代足球向着高对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足球比赛的竞赛也越来越激烈, 对于一场比赛而言, 不管级别高低或是性别差异, 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裁判员、助理裁判员、第四官员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裁判任务, 就应该在身体、心理、业务、思想多方面有所准备, 对比赛的性质、特点、规律、激烈程度、判罚、配合、管理等诸方面有针对性的考虑, 做到知根知底。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善于审时度势, 依据规则, 行使职权, 符合实际, 有法必依, 相互配合, 各司其职, 严格赛纪, 合情合理。因此, 重视和做好裁判员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是保证顺利完成执法任务的重要基础。

3.2.2、如何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3.2.2. 1、身体方面的准备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裁判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具备良好的耐力基础外, 还应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爆发力, 若没有平时系统性的身体素质训练, 就很难达到比赛的要求, 无法完成执法任务。裁判员平时要注意几点: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自身的身体特点和能力, 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和内容, 特别在赛前, 对训练的内容搭配更要合理, 逐步调整好身体状态;因人而异, 增加或减少已安排的训练内容, 调整运动负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遵守正常的作息制度, 提高自我约束力。因此, 裁判员要保持经常性的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适应足球裁判员工作的身体保证。

3.2.2. 2、心理方面的准备

赛前裁判员心理状态是指在比赛之前对该竞赛的认识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使身体机能某些条件发生的变化。裁判员在比赛之前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就会以饱满的自信心、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平和的心态去执行比赛任务。反之, 情绪紧张、信心不足等会直接影响执法的效果。足球比赛的复杂性、激烈性和不可预知性, 要求裁判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场面随时有效地调节心理状态, 加强自控能力, 排除消极的心理影响。

3.3、裁判员对场地器材的检查

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 特别是一些高等级比赛, 场地的管理人员也具有应付比赛的经验, 不少裁判员对他们完全信赖, 这是不恰当的。比赛开始前裁判员要与助理裁判员一道仔细检查场地, 决不能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例:1974年世界杯决赛裁判员泰勒勤于职守, 赛前认真检查场地, 竟发现角旗未插, 幸好及时发现了, 若在比赛几分钟后才发现, 那么裁判员将要面临多么可怕的场面, 因为从比赛开始一直到克鲁伊夫被绊倒并获得罚点球为止, 荷兰队十七次传球而西德队没有碰到过一次球, 假如就在那个点球罚进后才发现缺了角旗, 那裁判员可能就会不得不将比赛重新开始, 荷兰队罚进的那个点球也只能作废, 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所以说, 作为一名裁判员来说, 什么都不能想当然。

裁判员对场地状况认真仔细的检查有助于他的判罚, 例:在冰冻干硬场地比赛, 运动员站的稳, 跑的快, 地面反作用力大, 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那么裁判员在执法中应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严格判罚尺度, 以保护双方运动员的安全。在雨季泥泞的场地比赛, 运动员脚下打滑, 身体失控, 运动规律遭到破坏, 对球的运行规律判断不准等等, 裁判员应考虑更准确的区分犯规是有意或无意。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在恶劣的条件下也充满信心。

4、结论

作为一名绿茵场上的法官, 公正、准确是其生命, 控制好一场足球比赛, 这与他自身的素质、业务能力、工作经验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都密不可分。但想完成好一场足球裁判工作, 裁判员首先是要在赛前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 了解各个方面的信息, 不断的提高自身执法工作能力, 加强对裁判规则的学习理解, 才能使比赛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宇.对足球裁判员基本素质的探析[J].科技信息, 2008.

[2]乔世荣.关于足球裁判员判罚准确性的探讨[J].天中学刊, 2005, 10.

裁判工作感悟 篇8

由此可见,司法体制改革将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关于新一轮法院改革已经做好各项准备,蓄势待发。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是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以期解决长期存在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司法效率低下等问题。

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司法改革就没有停止过。从审判方式到司法考试制度,再到个案请示,一步步都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一轮的司法改革开始,目标就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司法改革,令人充满期待但也任重道远。在法律学者徐昕的眼中,司法改革需要顶层设计,而他也就此问题有过深刻探讨与论述,而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关键。

确立司法独立原则是关键

徐昕,1970年生,江西丰城人,2003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海南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法研究所主任。司法改革是他多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6年前,徐昕启动了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的项目,每年年初发布,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徐昕及其团队在尽力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可操作性方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司法体制改革,审判独立,人权保障,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虽然未直接提出司法独立,但仍体现了对法治建设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司法的独立性。下一轮司法改革有可能因此打开空间,在司法的去地方化、去行政化方面推行实质性改革。但确立司法独立原则,仍是绕不过去的关键,中国迟早要面对该问题。”徐昕在采访中如是说。

在徐昕看来,这一轮司法改革的背景,源于多年改革的成效不理想。这既表现在民众对司法不满严重,冤案太多,让每一个案件实现公平正义成为民众的呼声,也体现为政法队伍问题太多,尽管司法不比其他领域更腐败,但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要求必须更高。

“而三中全会举措总体上超出期待,法治尤其是司法改革方面,有一定进展。相比前几年的法治状况,甚至可以说是较大进展。也体现法治改革优先的战略。”徐昕说。

徐昕认为,司法改革的关键是确保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司法实现公正的必要条件,是法治的基本准则,是常识,是底线,不可回避,不可再退。司法独立程度的高低可以衡量一国的法治水平。

“司法独立要求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干预司法。司法独立包括职能独立、组织独立和法官独立。司法职能应区分并独立于行政、立法等其他职能,由独立的专门机关行使。职能独立只是权能分离的结果和权力制衡的要求,并不必然要求以三权分立为条件。组织独立,即法院独立,包括:法院根据事实依照法律独立裁判案件,不受任何组织包括上级法院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和不当影响;法院对司法争议拥有管辖权,并自行判定争议是否可诉;法院独立决定司法程序问题;法院独立处理司法管理事务,国家为此提供必需的财政保障。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之核心:既要求法官的身份独立,法官作为独立的职业和个体存在;更要求法官履行职务时,除了受法律及良知的拘束外,不受任何干涉;还要求国家为此提供司法官的任期、人身安全、退休、职务行为豁免等充分保障,建立一套科学的司法官选任、任命、升迁、惩戒的制度。”关于司法独立,徐昕写过很多文章。

徐昕也知道,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司法独立性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首先要确立司法独立原则,然后朝向这一目标不断迈进。具体方案则可采取由内而外、先易后难的策略。

司法独立应该如何提升呢?徐昕认为,首先必须确立司法独立原则,然后朝此迈进。可采取由内而外、先易后难的策略。目前可推行:法院内部独立,上级法院不得干涉下级法院审判,院庭长不得干涉法官办案;实施司法问责和惩戒制度;加强司法官职业保障,建立一套科学的司法官遴选、任命制度,司法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

司法独立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

关于司法与党的关系,徐昕认为:“司法独立不仅无损于党的领导,而且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党对司法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中央政法委的职能应体现为党对司法政策的引导,即政治领导。改善党对司法的组织领导,党可以向未来的司法官遴选委员会推荐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高级司法官人选。但党不干预个案,也无必要干预个案,因为管得太细,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容易被卷入而导致成为一方‘当事人’。干预个案将带来责任,制造腐败,倘若干预错误,将严重损害党的权威。”

司法为纠纷解决和社会正义提供最后一道防线,因而可以为党分忧分责,为社会确立规则,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党的根本利益,从而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司法的被动性和保守性也确保司法独立无损于党的领导。而改善党的领导,才是真正坚持党的领导。

在《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3年)》中,徐昕提出:尽管《决定》明确了提升司法独立性的改革方向,法院系统也已有所作为,但改革的全面启动仍有待具体方案的出台。

对于未来十年的司法改革进程,徐昕持谨慎偏乐观态度:“中国司法改革已迈过了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迈向法治的大势不会改变。公报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打开了更大的空间,着力点就是司法的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必须指出,如果新一轮的司法改革能展望理想,立足国情,着眼系统、全面、有效的司法改革顶层设计,在司法的去行政化、去地方化、司法独立等关键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可能更接近公正、高效、权威、独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

而他撰写的《司法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文章也在网上引起热议。徐昕在一次访谈中说:“司法改革涉及国家基本制度,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司法改革委员会,发挥设计、组织和协调的作用,更为恰当。世界各国通常的做法也是在议会设立法律改革委员会或司法改革委员会。司法改革委员会负责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有助于司法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其要义可以概括为:顶层优先,抓住核心,着眼高端,自上而下,整体关联,全局视野,系统建构,通盘设计。”

徐昕认为: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让其回归到它本来的逻辑起点,即解决纠纷,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实现司法公正。徐昕说:“法治可让民众自由、安全的生活,我愿点滴推动法治进程。”

而他也呼吁,司法改革需要公众的参与。“实际上,司法改革面临停滞不前、动力缺失、利益集团障碍等种种问题,与作为司法使用者的民众缺位紧密相关。改革效果需民众评价,改革举措需民众认同,改革共识需探讨沟通,改革动力需广泛积蓄。司法改革若要突破瓶颈,首先必须改革司法改革,破除司法改革的封闭化和神秘化,调整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引入自下而上的底层动力,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总结 篇9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总结1

XX年xx省第xx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于 10月27日--11月1日在xx举行,能够连续2届担任省运动会的裁判心里高兴、自豪,但更多的是压力与责任。“不打无准备之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接到执裁全能项目的任务,很快定好工作思路:首先,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全能项目比赛规则;其次,向有经验的全能裁判请教;第三,与裁判组教师联系、沟通,确定工作岗位;第四,制定工作细则。

运动会圆满结束,梳理运动会全能项目比赛过程:

1、准备场地、器材,对裁判员志愿者进行分工。全能项目包括男子大学生十项全能、男子甲组七项全能、女子大学生七项全能和女子甲组五项全能,确定对应项目的管理裁判员和志愿者,其余人员协助。

2、制定全能项目检录时间、入场时间和到达场地时间表格。依据行走的路线,将所有全能项目和时间收集、汇总于专门的表格中,便于裁判员工作,为运动员提供参考。同时,将重要信息在表格中标注,如比赛开始需要了解“运动员是否兼项”,最后单项之前要“依据成绩分组”等。

3、在执裁的过程中,及时了解运动员的相关信息,是否有兼项、弃权等,将事件及时处理。

4、与各有关裁判组联系与协调,协助各单项检录、管理工作,保证比赛有序衔接、顺利进行。

5、每一单项比赛结束后,及时收取成绩记录表,迅速准确地统计每名运动员的单项成绩得分与累积分,然后将单项成绩得分、累积分填写在张贴于休息室的全能成绩记录表上,告知运动员。

尽管我是全能裁判中的新人,但在整个执裁过程中有学习的快乐,有工作的顺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同组的陈xx、高xx、阮xx老师都曾执裁过全能项目,她们经验丰富,工作细致、认真,团队间互相协作,默契无间,能够做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两名志愿者表现优秀,协助裁判员做好运动员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为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裁判员在执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表格的备注栏,记录下“运动员是否兼项”、“提醒裁判员在倒数第二项比赛后进行成绩分组”以及运动员弃权情况等。

五天的比赛很快过去,精彩而有高水准的运动赛事无论是给裁判员还是志愿者都留下难忘的印象,彼此间也结下了难忘而深厚的友谊,我们期待接下来的每一个赛事。

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总结2

深秋的xx不见一丝凉意,第一次踏上这片宁静优美的土地,百感交集。因为在这里的体育中心接受了一场为期六天(XX年10月27日—11月1日)xx省运动会径赛项目检查裁判的严峻考证。在全体裁判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比赛任务。检查组裁判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上级领导、xx老百姓、新闻媒体的肯定。他们给出评论:步伐整齐、眼睛独辣、判罚到位、帅哥靓女!在这肯定之下我们可以给予自己喜悦的心情,但不能就此打住不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本人对本次裁判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工作态度:

在赛事主管廖xx老师身上就能看到答案,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容不下半点马虎。确实当你站在田径场上执裁的时候,就不是你个的人事而是代表一个团队的形象。每个裁判员都要对团队负责,态度除了认真、认真、再认真别无选择。

二、人员分配:

根据竞赛日程和主裁判的具体分工,本次参赛的24名裁判员进行编号,分四组,每组6人,6人中设1小队长。

三、三个基本姿势:

1。走姿:右手携椅子,左手携拎带袋,一路纵队沿跑道外侧行进,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按号就做,仪表庄重,举止大方。

2。座姿:座姿端正、上身笔直,不做与检查裁判无关的多余动作直至退场。

3。犯规举旗姿势。直臂上举黄旗左右晃动一次然后再直臂下举放回原处。动作要求干净利索。

四、两大明确:

1。明确径赛检查裁判的任务和目的。用两句话概括:你来田径场上的目的是什么(做检查裁判);检查裁判的任务是什么(检查参赛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是否犯规)

2。明确各单元径赛项目、组数、人数及每个项目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换项路线。明确栏架、障碍栏架、接力区等的位置和规格。比赛中按主裁判分配的任务准时到达明确集合时间地点、明确进退场路线、明确工作位置、明确联络旗示、明确裁判方法与尺度,熟悉径指定的位置。

五、发现运动员犯规时,检查裁判员的8字真言:‘看号标道、举旗报告’。

六、检查裁判工作四重、四难:

(一)分道跑项目

重点:1、在直道上运动员跑出自己的分道,在弯道上跑进左侧分道,从而妨碍他人跑进并没有回到本道通过终点。

2。运动员是否跑过抢道标志线切入里道。

难点:1、对运动员犯规一瞬间情况要看清抓准。

2、有直道进入弯道,有弯道进直道时有无串道或踩踏左侧分道线。

3、弯道的检查、开始应正面观察运动员跑进、当运动员跑过自己的位置后,则转身从背后观察。

(二)不分道跑项目

重点:1、起跑出发时和小集团跑进中,是否有冲撞、推挤、踩踢、拉扯等动作影响他人。

2、采用不合理的方法超越他人。

3、是否有提供帮助或接受帮助。

难点:起跑出发或形式集团时,犯规者和被影响者的详情难以分清。

(三)跨栏、障碍跑项目

重点:1、运动员在过栏瞬间,其脚或腿从栏侧绕栏并低于栏顶水平面。

2、跨越他人栏架或未跨栏完全程栏架。

3、有意用手推倒或用脚踢倒栏架。

4、手臂的摆动影响和阻拦他人跑进。

5、过水池障碍时踏在水池边上越过水池。

6、跌入临道阻拦他人跑进。

难点:1、运动员是否有意与无意踢倒栏架,想从中获利。

2、空间犯规多,判断困难。过栏时腿和脚是否低于栏顶水平面,特别是过弯道栏。

(四)接力项目

重点:1.4*100米接力比赛中速度快,既要看交接棒,又要看接力区。2.4*400米接力跑是否按规定跑过抢道标志线切入里道,及第三。四棒在公共接力区内有无犯规行为。

难点:在接力赛跑中,如何辩别运动员在交接棒时犯规,通常犯规的表现有

1、未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以接力棒为准,看准开始和完成交接棒的瞬间)。

2、有抛接棒行为,接棒人通过推动跑出或采用其他方法受到帮助。

3、掉棒后,不是由掉棒运动员拾起跑进,离开自己分道捡棒时趁机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运动员。

4、运动员在接棒之前或接棒之后跑出分道,故意阻碍其他队员。

5、4*400米接力棒在接力区外起跑。

6、4*400米接力第三、四棒在接力区内阻碍其他接力队员和其他犯规行为。

以上是本人对这次省运会的几点总结,有不足之处希望看到文章的老师们多多指点。也感谢这次省运会田径比赛给予我指导的资深裁判们,我将汇集你们的金玉良言不断完善自我。时刻为田径裁判工作做好装备。

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总结3

11月2日,第十五届省运会落下了帷幕。回想起这十天的田径裁判工作经历,感想颇多。

自20xx年晋升为国家一级裁判,我很荣幸能够加入此次福建省田径裁判团队。首先非常感谢廖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参加省运会田径裁判工作,担任检查裁判员,也是我参加裁判工作以来经历的最大型赛事。在竞赛裁判长陈XX老师、检查主裁判李金辉、翁家强老师带领下,组长林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以及检查裁判C组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配合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检查裁判工作。通过这次省运会的裁判工作的锻炼,对检查裁判有了更多的认识,自己执裁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心得如下:

1、队列:

从第一次加入检查团队开始,队列要求非常的高,就是重点的学习内容,队列的精、气、神看出一个团队风气,是一个团队的门面,看出团队的基本素质。虽然这已经是我加入团队以来第三次做检查裁判,但对于每次走队列都不敢有任何的放松。看似简单的走路,包含着很多学问,进出时间、进出路线、换项路线等等。这次检查裁判分为四组,每组都由老裁判和新裁判搭配,我们组都是经历过检查裁判工作的,所以队列问题还是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

2、站位,选择合理的位置对于整场比赛来说至关重要,并不是按照教科书画好的位置死死的定在那里,要做到自己所能看清判罚的位置。比如400米栏来说,尤其是在前三个栏范围很广,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应该要根据分工的情况和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的调整位置,能更准确的看清判罚的范围,哪些位置更为合理,能更好的完成执裁工作。

3、赛场的鹰眼:

在大型赛事中,赛程范围内覆盖着大大小小的摄像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融入到了赛场内位,作为检查裁判是否还能发挥作用呢,我认为检查裁判员是最接近比赛场地,再好的机器也有失误的时候,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检查裁判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发现犯规,并迅速上报,这是机器所不能比的。所以检查裁判是赛场的鹰眼。

4、栏架的摆放,这次的比赛第一个考验就是栏架的摆放,其中某一个单元,因组别不同,性别不同,每组间隔短,对栏架的高度,栏间距的调整摆放是很大考验。一组结束要迅速调整栏架和栏间距,一个单元下来,栏架的高度和栏架的间距调整了六次。每一场比赛下来调动栏架要想把栏架摆成一条直线,不是那么容易。还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前三个栏随时关注练习的运动员。

5、执裁水平:

在李金辉老师的经典语录“看号、看道、标记、举旗”但看似简单的八个字,执裁中做起来并非容易,例如在4*100米比赛中运动员水平高,交接棒转瞬即逝,对判罚带来很大考验。有时太想做好一件事情反而过于专注过于紧张,反而做不好,对规则掌握要熟练同时,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要强,组员之间的配合要默契。

6、在比赛中存在一些不足和失误总结如下:

检查报告单书写不规范不够完整。

运动员在弯道时踩线犯规,心理犹豫要不要判罚,不够果断。

抢道标志椎摆放和收的尺度没有把握好:运动员跑过抢道标志椎时候过早的收标志椎体,没有等运动员跑过直道结束移交给下个检查员位置方可收标志。最后在翁家强老师的指导下得到的改善

规则不够熟练透彻,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好

总之这次的检查裁判工作经历让我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想要做好一名检查裁判员还需更多的磨练。最后感谢廖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两位检查主裁李金辉老师、翁家强老师,竞赛裁判长陈飞渡老师、组长林立的悉心教导,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但我坚信我能把它做到最好,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希望每次出来学习都能有收获都有提高。

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总结4

隆重、热烈、简朴的XX年xx第十五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于10月26日—11月1日在美丽的水仙之乡xx体育中心举行,在廖总的带领下,在全体裁判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省运会田径比赛的执裁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参赛运动员的充分认可。在本次比赛中,我们受大会的指派分别担任技术官员和区域指挥员工作,这是提升自身执裁能力的极好机会,同时能入选本届省运会执裁,我们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回顾裁判历程,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长远规划,抓好裁判队伍建设

我和xx老师都属于我们裁判团队中的老同志,我从省十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开始执裁经历,刘老师更早,从省六届田径比赛开始执裁经历,是我们这个裁判团队经历最早的一位老裁判,可以说是见证了我省田径裁判团队的成长历程。早期的田径裁判队伍是比较松散的,这一点,我们团队的老同志都比较清楚。自从省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廖总执掌田径裁判印帅以来,面对当时裁判队伍存在的各种状况进行了大胆改革,长远规划,对我省田径裁判这样一个项目最多、队伍庞大、影响最大的队伍进行重新铸造,对省田径裁判团队的队员进行考核、考察、培养、使用、选拔、管理等一系列手段入手,使得我们省田径裁判团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成长壮大,从第十二届省运会自十五届省运会,田径比赛裁判水平一届比一届好,受到国家田管中心、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和各地市体育部门等上级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严格管理,抓好执裁业务提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彻底改革以往裁判队伍松散现象,廖总要求全体裁判员外塑形象,内强素质。首先从组织纪律性抓起,比如每次比赛的报到时间、学习时间、联调实习时间、入场时间、比赛时间都有精确要求,比赛场上执裁要求裁判员进出场的队形、队列做到站有“站姿”,坐有“坐姿”,走有“走姿”,每个裁判员在场上的执裁姿势及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求作到准确、规范、大方。

其二,加强裁判员的业务学习。每次大赛都要求主裁判及裁判员提前写好岗位工作细则,对执裁的要求精通、熟练,烂熟于胸,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每次赛前培训廖总都亲自讲课,我们从廖总博学、严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和精彩的课例中汲取执裁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的执裁经验。

记得我们团队裁判员参加理论考试就考了3次。由于廖总把田径裁判工作当做事业来做,在学习实践方面率先垂范,不断进取,还由于他的好示范,带动了我们团队裁判形成了好习惯,老、中、青裁判努力钻研,重视学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得一批年富力强和年青有为的裁判脱颖而出,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这支田径裁判团队,在承担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表现突出。

三、团结协作,抓好每一个细节

一个队伍是否有战斗力,很关键一点,就是这支队伍是否团结协作。田径比赛堪称体育竞赛之最,包括跑、跳、投、竞走等,项目多,场地器材设备齐全,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所需裁判员多,且要求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总裁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通力协作,上下一盘棋,才能完成一场大型田径比赛的执裁任务。我们这支团队在廖总的带领下,创设了团结协作、和谐上进的一个群体。廖总知人善任,任人为贤。为准备一场省运会裁判人选,是从四年前就开始准备,通过好中选优。所以我们团队的每一名裁判都为能入选省运会执裁而感到光荣。为了提高执裁质量,廖总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这里我举一个前几天我们参加XX年武夷山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例子:11月28日,大会要求我们担任各分段的主裁判的一行人在外场裁判长和场地器材管理员的带领下,约20多人到现场实地去踩点勘察,熟悉工作岗位,由于我们工作粗糙,不够细致扎实,没有“脚踏实地”,带有“走马观花”的味道,廖总知道后于当晚11点组织全体主裁判以上裁判长开会,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强调“细节决定成败”,要求保质保量作好比赛前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天,大家在联调的实习中,进一步认真细致的做好赛前准备的各项工作,在30日的武夷山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认真执裁,使比赛获得圆满成功。

虽然比赛成功,但这次的赛前工作的插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应该说廖总在关键时刻为我们上了一节难以忘怀的课。在思想与业务上是有收获的。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

四、反思总结,不断提高执裁水平

西子篮协裁判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 篇10

一、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裁判员业务技能水平。

由于20xx年协会要举行“第四届西子篮球邀请赛”、“第四届西子三人篮球赛”等多项赛事,故我们准备在3月份和8月份举行两次篮球裁判员培训班,重点对新规则、裁判员基本功和三人裁判制裁判法进行学习和巩固,必须达到人人都能通过考核的目标。

二、相互促进学习和交流,建立学习型裁判团队;

明年的协会目标之一是将协会建立成为“学习型”裁判团队,所以我们明年将每2个月组织一次“篮球裁判沙龙”活动,通过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裁判和专家与我们进行交流,或者大家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各项比赛任务认真准备、谨慎对待、艺术处理,圆满完成;

除了“第四届西子篮球邀请赛”和“第四届西子三人篮球赛”两大赛事,以及球队相互邀请的.赛事以外,本协会有可能将承接其他各种篮球比赛的裁判任务,为树立本协会裁判员良好形象、圆满完成比赛任务,不论大赛还是小赛,无论简单还是容易,裁判员必须做到“认真准备、谨慎对待、艺术处理,圆满完成”十六字要求。

四、完善等级考核评定制度,大力推行考核上岗、竞争上岗;

完善协会裁判员等级考核评定制度有利于激励成员进步、鼓励先进的积极效果,目前本协会等级裁判员数量较多,去年又有4名裁判员获得二级裁判员证书,但水平参差不起,为此设立考核评定制度,有利于协会整体进步。

五、不断招收新裁判,充实裁判队伍实力。

裁判工作感悟 篇11

信息来源:县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13-09-23 编辑:Ymxxb7 点击:

266 次

法院裁判文书上网,被誉为推进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渠道。裕民县人民主动接受监督,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

一是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庭室高度重视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充分认识开展裁判文书上网的意义,坚决克服怕当事人上访、怕文书质量出现问题、怕上网增加工作量等畏难情绪。

二是将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纳入2013年法官个人考核上来,通过制定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通报个人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制度,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个人裁判文书上网情况。

三是明确一名院领导主管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等工作。各业务部门确定一名干警具体负责本部门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最后由院领导审签,每一份裁判文书从制作到审签再到最后的上网,都更加认真、仔细,经常反复修改、校对、字斟句酌,以免出现错误。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是将裁判文书上网作为一项司法公开制度, 通过制定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制度,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全院法院裁判文书上网情况。

通过抓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裕民县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比以前更加规范、说理更加透彻,总体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不仅保障了公众的司法知情权、监督权,也有效促使了法官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李乾元)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阳光司法”,近日,广西灵山县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五个必须”,确保该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一是必须严格落实裁判文书公开的工作总要求,即生效裁判文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从2013年8月1日起,凡符合上网规定的生效裁判文书一律通过“广西法院裁判

文书网”向社会公布。

二是必须确保裁判文书高质量、无差错。案件承办人、案件合议庭及该部门负责人对裁判文书的质量负责。对拟在“广西法院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案件承办人要认真审阅,合议庭和庭长要认真审核,确保裁判文书电子文本内容真实、准确,格式规范,引用法律条款无误,文字表述、数字和标点符号等无错漏。

三是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针对以往极少数业务部门对裁判文书上网不够重视,文书上网不够及时、工作存在拖拉的现象,该院明确要求:经审核决定在“广西法院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案件承办人应当及时进行技术处理,并在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上网公布,因特殊情况经批准方可以延迟公布的除外。

四是必须注重隐私保护。对拟上网的裁判文书,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对涉及当事人和其他人员的住址、通讯方式等不宜公开的个人信息,应当采用符号替代、删除等方法隐去,确保司法公开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不误。

五是必须建立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台帐。该院要求各办案部门要建立专门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台帐,完整记录本部门已上网裁判文书案号、不宜上网文书案号及不宜上网理由,以备检查。审管办和研究室要建立全院台账,研究室要定期对各办案部门、办案法官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审管办对办案部门和办案法官裁判文书上网的工作进行考核。裁判文书的全面公开是“阳光司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司法权威的重要手段,该院要求全体干警要认识到文书公开的重要性,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担起督促的责任,务必按照“五个必须”有效落实,安排专人负责,把好各个关口,保障文书不出差错、高质量上网。

为了进一步落实审判公开原则,拓宽人民法院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渠道,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促进司法公正,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12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承诺到2009年年底前,实现全省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公布。这一举措毋庸置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阳光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为保证全省三级法院做好这一工作,省高院先后下发了《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管理办法》,对上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格式、审批程序、发布流程、差错补正和月报

告制度等予以了明确。

根据省高院的要求,我院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抽调专人成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办公室,研究出台了《河南省陕县人民法院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详细规定了裁判文书上网办法,之后又积极与中法网联系,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筹备,于2009年9月24日正式开通了陕县人民法院网站,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也得以正式启动。

截止目前,我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已按照省高院的要求将2009年7月1日后送达当事人的属于上网公布范围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布。从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3月20日,我院共审结案件871件,其中调撤案件372件,已送达裁判文书874件,应上网裁判文书272件,实际上网裁判文书272件,上网率达100%。

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我院法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审判工作和裁判文书制作的质量,扩大了办案的社会效果,更好地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践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此,笔者有一

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目前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干警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是一个新举措,很多干警不能正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不能给予重视,加之干警平时的业务工作就很繁重,因而对此项工作产生了些许抵触情绪。也因此出现了文书质量不高,审批不够严谨,报送不及时等一些不良现象。

二、裁判文书上网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尤其是最后一次下发的“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表”里规定“根据豫高法[2009]446号文件,裁判文书上网实行审批制,无论上网或不上网,均应由审批人决定,承办法官没有决定权。因此,即便是调解书不上网也应由庭长审批。”这样的规定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并无实际意义。

三、裁判文书上网月报表的报送期间与司法统计月报表的报送期间不一致,以至于每月各种裁判文书的数量无从考证。每个业务庭每个月送达了多少案件、判决多少、调解多少,网络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只能是各业务庭怎么报网络办人员就怎么统计,这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到年底考评时也会出现问题。

四、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不够到位。《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管理办法》里规定“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明确要求不上网公布其裁判文书,确有正当理由的,经主管副院长审批,可以不上网公布。”这个规定很好,可是前提是当事人得知道裁判文书要上网,而我们的制度并没有这个保障。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当事人尤其是基层法院的当事人,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不看报纸,没有网络,根本不知道裁判文书要上网,如果我们的承办法官没有告诉他们裁判文书要上网,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直接将裁判文书上网的话,他们的隐私权就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五、网评工作没能有效开展。一是因为网络办的工作人员和阅评员对自己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能力也有限;二是因为阅评工作没有形成机制。在我院已出现两例没有及时发现网民评论和已上网文书错误的情况,也就没有及时对评论作出回复和答疑,没能及时对有问题的裁判文书作出修改。而且对评论也不能作出合理有效地回复,达不到化解矛盾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已经成为河南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级法院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强调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组织领导,由主要领导主管该项工作,形成一个强大的态势,确保本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顺畅有序

运行。

二、简化审批制度。对明文规定不属于上网范围的文书,主要是调解书、不属于上网范围的各种裁定不予审批,减轻干警的工作量。

三、将裁判文书上网情况月报告的统计期间与司法统计月报表的统计期间调整一致,使各种

数据有据可查,也便于考核。

四、制定一个征求意见书,告知当事人裁判文书要上网,并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只有当事人签名并同意上网的文书才能予以上网。征求意见书各业务庭自己留底备查。一旦当事人

事后提出异议,法院就有据可依。

五、对网络办工作人员及网评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同时制定对网民意见和疑问的回复及答疑办法,采取24小时不间断监控舆情,对于网民及当事人对上网裁判文书提出的具体意见和疑问,有关业务庭在接到网络办通知后,原承办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及时提出回复意见,由庭长(局长)审核把关后,二十四小时内将回复内容

送至网络办,及时回复网民及当事人。

六、完善相关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凡文书质量有问题、不按时将裁判文书提交上网、未经审批擅自上网、审批后擅自改动上网、审批不严上网、未对网民的意见和疑问及时进行回复答疑、未落实月报告制度等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情况,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综上,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完善的模式可供借鉴,实践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但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以保证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常态化,持续化开展,切实保障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取得实效。

后裁判公开的再思索: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收集、回应与运用

发布:2012-06-04 13:14:26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杜长辉 王华伟 浏览:33670次 【大 中 小】

裁判文书上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举措,法院大力推行的初衷在于提高司法透明度,增强司法公信力,保障民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怀揣美好的愿景,北京、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法院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全面展开,河南更是实现了全省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全部上网。不仅如此,全国法院至上而下出台的裁判文书上网规定,也使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看上去很规范。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在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后,收到的并非都是鲜花、掌声,也有非议、责难。仔细琢磨,我们发现裁判文书上网后,发生了功能失衡,法院急于表明渴望公开的态度,保障公众权利行使的措施未能及时跟进,造成“请进来”的工作没有做好。公众虽知晓文书信息,但苦于没有官方交流平台、没有意见建议吸收渠道,无法真正参与司法裁判;虽能自由表达,但缺乏引导、互动,缺乏回应、反馈,难以实现社会监督目的。说到底,是裁判文书上网制度不健全,最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收集与回应制度缺失。鉴于此,裁判文书上网后法院如何收集、吸纳、回应民意,怎么开发利用文书上网信息,成为后文书上网时代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当前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实践状况为研究起点,着力构建的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旨在使法院公开举措收到实效,使公众的司法期望得偿所愿。

一、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的现状与反思

历经多年的试点、实施、推广,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完善。然而,由于制度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跟进乏力,近年来文书上网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使我们对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的前景不容盲目乐观。

(一)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价值。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是在贯彻审判公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价值除了保障公众权利、提高司法透明度之外,还包括规范法院裁判行为,引导社会公众依法行事。实践中,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并未充分展现上述价值。社会公众虽然能够了解裁判内容,但缺乏纠正错误裁决的参与权,导致网络平台成了公众表达不满、宣泄情绪的场所;文书上网虽然表明了法院主动接受监督的姿态,但缺少接受监督的渠道与手段,使接受监督工作仅仅停留在小范围、特殊性问题上;裁判文书上网后法院自身对文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交流不够,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尚难直接起到规范裁判行为的实际效果;裁判文书上网各地公布内容、公开尺度、发布程序不统一,存在各行其是、随意公开的现象,致使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后的指导、示范功能弱化,社会公众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种种迹象表明,裁判文书上网后由于缺乏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措施,“只具其形、不具其神”,其多元价值并未全面彰显。

(二)自然反馈多于有序收集。目前,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后社会公众的评价信息多属于自发、无规律、无组织的反馈状态。真正由法院指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按照制度规范调查了解、汇总收集的公众评价信息为数甚少。这种状况造成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法院对因裁判文书上网引发的负面舆情等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监测、控制、疏导,容易使事件恶劣影响迅速扩大,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和司法形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江苏南京彭宇案判决中“法官常理”引发的价值观大讨论、浙江湖州某法院判决被演绎出的“临时性强奸”事件就是沉痛的教训;其次,社会公众对裁判文书评价信息的自然反馈多表现为对某一裁判文书的具体问题发表意见、对某一领域的司法现象进行评论,大多属于就事论事性质。法院从中能够了解的信息资源有限,可资借鉴为解决措施的建议匮乏,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增强公开效果的作用。相反,如果法院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从明确信息接收部门、完善信息接收程序到加强信息分析与应用,全程设计规划裁判文书信息收集工作,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信息接收统一化、规范化进程,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工作将会有序发展。

(三)负面效应强于正面能量。“躲猫猫”、“郭美美”、“名表哥”……,这一个个新名词之所以一夜之间演变成了街头巷议、家喻户晓的新闻事件,说明网络有放大效应,其实这正是网络经济的外部效应使然。裁判文书上网后,评价信息迅速发酵、传播、扩散,本不足为奇。只是听到对个案批评的声音总是强于对改革成效赞许的声音,网民热议下的负面效应总是强于法院宣传的正能量释放。我们姑且将社会原因、公众心理等因素搁在一边,单就法院自身工作的疏失作一下检讨与反思。反思之一,整体谋划缺少细节设计。法院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多为总体考量,有关信息交流与反馈途径,舆论引导、疏通方式,缺乏系统研究与制度设计,引发信息不对称、负面舆情失控的现象;反思之二,个案处理强于普遍应对。法院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暴露的文书瑕疵、裁判错误等问题通常采取一事一理、就事论事的做法,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收集、系统归类、综合分析,导致普遍性、根本性应对措施缺乏;反思之三,持续宣传弱于突击报道。法院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宣传,多呈现阶段性、同质性的特征,缺少持续性、多样性的宣传内容。一般而言,无论多么声势浩大的新闻宣传都会经历产生、发展、高潮、沉寂等不同阶段。因此,充分释放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正能量,必须加强持续性、跟踪性宣传,将有关裁判文书上网的指导方针、制度建设、工作成效等丰富的宣传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当然,丰富的宣传内容来源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工作措施,来源于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这就要求裁判文书上网信息在发布—监测—收集—回应—应用等各个环节均需健全制度、有效运行。

二、建立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价值与理由

(一)接受监督与民意互动的双重需求。民意是人民意识、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合,是社会的主导意见。“司法的高度民主程度”则既要求法院可充分接近,又要求司法过程具备高度的可参与性,司法要通过程序的充分交涉贴近具体实在生活,体察并回应民众的需要、冤屈、渴望和要求。虽然司法裁判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体现民意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但是司法裁判需要体现民意是无可辩驳的真理。王胜俊院长在谈到死刑判决问题时就曾指出要以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为依据,这充分说明,司法裁判必须倾听、接纳、回应民意。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从民意互动角度讲,一方面可以为民意表达提供平台,加大公众对裁判的参与力度;另一方面,也能使法院充分了解民意、正确引导民意,努力反映民意,促进司法与民意互动的常态化。从法院接受监督角度看,建立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能够明确监督方式、规范监督流程,便于法院收集汇总群众意见与建议,使监督工作有始有终,从而真正做到群众关心的问题事事有反馈,群众提出的意见件件有落实。

(二)制度完善与社会评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增强裁判文书说理、加大对不同诉讼意见回应、全面公开裁判依据为主要特征的裁判文书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虽初见成效,但由于改革是法院系统自身推动、内部评价,究竟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改革措施了不了解,对改革效果认不认可,目前不得而知。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恰巧为裁判文书改革提供了一个公众交流进言、考核评价的契机与媒介,能够引导社会公众为法院的裁判文书改革工作出谋划策、评判得失,有利于推动改革工作沿着人民群众满意的道路深入发展。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思考,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健全,也是制度完善的有效途径。这里所指的制度完善既包括法院裁判公开制度的局部健全,也涵摄司法信息公开立法的总体完善。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上有66个国家通过了信息公开立法,我国也已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就司法机关的信息公开工作尚未出台专门立法。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司法信息公开工作立法的制度探索、先期试点,能够为立法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三)自我纠错与风险防控的理性选择。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弥补文书上网后续工作的制度缺失,使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各个节点均有章可循、规范运行,而且在主观上昭示了人民法院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困难、敢于自我纠错的坚强决心,客观上起到了案件质量跟踪评查、文书差错警示教育、裁判经验交流推广的重要作用。此外,裁判文书上网后,法官为证明判决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对案件细节的展示和论证一定会增加……,会导致判决书一般都会拉长。从概率角度分析,裁判文书篇幅逾长、内容逾丰富、法官需要考量的问题逾多,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逾大,文书上网后被社会公众发现错误也就再所难免。建立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加大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监测、评估、处理力度,能够有效降低因文书差错造成的舆论风险与信任危机,甚至有可能使文书差错带来的负效应较变为完善裁判文书工作的正能量。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人民法院与社会公众信息交流不畅、疲于应对负面舆论的被动局面。

三、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设计与运行

经济与效率是法律制度创设必须权衡的因素,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建立同样需要在追求制度效益的基础上,控制制度成本。遵循成本与效益的衡平思想,笔者尝试从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运行方式三个方面着手架构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雏形。

(一)基本原则。裁判文书上网的信息收集与回应是信息利用的前提保障,信息利用是信息收集与回应的根本目的。在信息收集回应与开发利用的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的三项基本原则。

1、全面收集原则。全面收集可以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收集渠道多样。为了全面掌握公众对裁判文书上网的评论信息,法院既要收集网络评论信息,也要注重收集报刊、电视、电台等来源于立体与平面媒体的各种有关裁判文书上网的信息;二是收集内容丰富。为了确保信息收集的客观真实,法院需要全面收集汇总负面与正面信息、理性与非理性信息、个案意见与综合评论;三是收集群体广泛。社会公众职业、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的不同会导致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因人而异的现象。因此,裁判文书上网的信息收集需要注意倾听来自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与建议。

2、集中回应原则。裁判文书上网后,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群体、纷繁复杂的评论信息,人民法院,尤其是审判压力巨大的中、基层法院采取逐一分别回应的方式,显然既不符合制度经济的要求,也难免力不从心。因此,以集中回应为原则、以个别答复为例外是较为现实的选择。集中回应原则具体包含三方面要求:一是汇总分析信息。法院需要指定专人分类汇总信息,掌握评论的焦点内容,分析问题的本质原因,为妥善应对打下基础;二是商议应对措施。对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应对工作,在工作职责上要强调部门负责、责任到人,在工作方法上要贯彻集体研究、群策群力的方针,确保应对措施的及时性、科学性;三是统一回应口径。为了增强信息回应的准确性、权威性,法院需要统一信息反馈内容,由专门机构向公众发布。

3、分类应用原则。确定分类标准是裁判文书上网信息分类应用的前提。信息源的庞杂,决定了分类标准的多元性与多样化。比如,以公众评价区分为正面与负面信息,以信息利用价值区分为理性评论与非理性表达,以评议内容区分为个案问题与普遍问题等等,这些区分标准或是感情色彩浓重、主观化倾向明显,或是分类缺乏依据、不便于信息利用。鉴于此,笔者认为通过文书上网的功能价值去寻找分类标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裁判文书上网的价值表现虽然综合、多元,但其功效作用场域无非是社会层面与司法层面,其实质精神无非是公开、民主、公正。比如,满足公众参与、引导社会行为主要反映的是裁判文书上网的社会价值,目的是促进司法公开、民主;改革裁判方式、提高审判质量侧重体现的是裁判文书上网的司法价值,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从裁判文书上网的核心价值及作用领域出发确定信息分类应用的标准,有利于文书上网价值的持续挖掘,有利于司法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组织机构。由专门机构负责裁判文书上网管理工作是最高法院向各级法院提出的要求,但具体由法院的哪个机构负责文书上网管理工作最高法院并未明确。从便于统筹管理的角度看,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回应与发布交由同一机构负责当属必然趋势。目前,各地法院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工作的机构并不统一,有交业务庭室负责、综合部门协助,也有交行政部门负责,还有专门成立内设机构负责,发布形势多样,职责分工迥异。笔者认为,确定法院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专门机构,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其一,该机构具备一定的审判监督与管理职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中发现的裁判错误与瑕疵属于审判管理问题,处理申诉、再审案件属于审判监督范畴,裁判文书上网专门机构具备适度审判监督与管理职能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应对;其二,该机构了解新闻宣传规律、善于同各界交流。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是法院借助网络媒介延伸审判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是民众在接受公共服务中表达意愿、参与司法的有效手段,说到底是法院与民众在网络媒介下的互动、互益行为。因此,需要裁判文书上网专门机构既了解新闻宣传规律,又善于从事社会交流;其三,该机构具备裁判文书上网管理的技术支持。裁判文书信息收集与回应大多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科技与技术含量较高,即使有专业技术部门辅助,也需要裁判文书上网专门机构具备必要的网络操作、系统维护知识,以确保文书上网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运行模式。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机制的运行模式重点从制度确立与操作实施两个环节讨论。

1、制度确立环节。在贯彻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若干规定》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除了应当出台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审查、发布等综合性管理办法之外,有必要以实施细则的形式专门制定“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办法”。该办法应当涵盖高级法院与所辖中基层法院在信息收集回应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收集回应的具体要求、基本程序,信息处理与应用途径等方面。比如,可考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统一负责对本地各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督促,而中基层法院负责信息的分类收集、区别回应、以及善后反馈工作。当然,各中基层法院为了顺利开展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工作,结合本院实际因地制宜建立诸如信息动态监测制度、信息收集应用管理制度、上网裁判差错预防与纠正制度等配套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2、操作实施环节。为了确保信息的客观全面,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渠道可不拘泥于网络来源,但基于成本与效率考虑,信息回应以网上回复,尤其是法院官方站回复为原则,以面对面交流为例外。这样以来,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需要依托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完善。首先,全国法院至上而下建立官方网站,实现联网,各级法院均设立裁判文书交流互动平台,比如开设微博、qq互动专区、留言板等等,确保信息收集与回应渠道畅通。其次,各级法院针对涉及本院的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汇总分析、积极应对后,可通过本院官方网站及时向社会公众统一反馈。最后,最高法院、高级法院应当密切关注全国、本地区裁判文书上网信息收集与回应工作的运行情况,掌握信息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当中所反映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及时组织力量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并确保相关措施及时为公众知悉。

四、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开发和应用

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开发应用既是信息收集回应工作的必然延伸,也是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价值所在。从法院内部开发应用、社会公众资源共享的双重视角探索信息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符合裁判公开的初衷,以下分别讨论:

1、法院内部开发应用。法院内部开发应用裁判文书上网信息基本动力是增强裁判公正性、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此,法院系统需要在汇总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建立数据信息库,比如分别建立裁判思维、审判技巧、差错防范等信息库,加强对信息的日常性开发利用。应用渠道具体表现为:加强对上网文书质量的常规性检查,查找分析文书差错信息,研究提高文书规范制作的方法,提高裁判质量;监测社会公众对上网文书的评价交流,发掘经得起社会检验、裁判技能运用得当、具有指导推广意义的案件,促进裁判行为规范、司法尺度统一;综合分析文书上网信息,将其作为观察、掌握审判运行态势,开展审判质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审判工作的良性运转。

2、社会公众资源共享。社会公众分享裁判文书上网信息资源,重点在于参与司法的同时寻求司法的规范指引。因此,从某种角度讲审判工作的社会引导示范意义远远大于具体纠纷解决的价值。保障公众分享应用裁判文书上网信息的基本方式是:总结归纳公众对裁判的疑惑,通过进一步扩大裁判思维、审判程序公开的力度,使公众了解法院裁判的运作原理,增强公众对法院裁决的认同感与信服感;加强对文书上网信息的社会综合开发,组织立法及学界的专家学者从信息中发掘、归纳、提炼典型案例、裁判要旨、法律规则,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法治精神与立法规定,增强社会公众对裁判结果的可预知性,提高公众对违法行为的风险防范能力;运用文书上网信息研究探索司法改革成效评价方法,确立法院工作“公众满意度”的量化考核指标,使审判工作真正置于社会公众监督、检验之中。

上一篇:赴美留学需要带什么下一篇:20世纪经典建筑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