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4-12-02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共12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瑞昌市范镇中学付玉琴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交际情境;教师素质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

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白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

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新时期的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为之改革率先垂范的创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得以完成。

第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2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 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从培养目标看, 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 从对待学生看, 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 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 从教学内容看, 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 不考不教。

4. 从教学过程看, 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 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此, 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 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 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 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 ”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 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 无的放矢。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 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 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 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 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大到学年、学期目标, 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以情感为核心, 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 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 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 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3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焦作市实验中学王金波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我们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装备不断更新,又衍生出了“电灌”。总而言之,灌输式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使学生在思想、能力、个性观念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思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专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历史知识,而要注重学生对史料的探究,多方设问,加强引导。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我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刘禅如此无能,诸葛亮为什么不当皇帝?”“曹操既然是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会以多败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然会去了解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找到答案。孩子们还提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及时鼓励学生的提问,并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这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历史知识,更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激活思维,发挥想象,激活学生头脑风暴。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求新求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敢于质疑。例如:在讲宋金对峙时,我引用岳王墓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佞”,提出谁是害死他的真正凶手。学生们由窃窃私语到激烈讨论。很多学生认为是秦桧,有些学生则提出害死岳飞的应是宋高宗赵构,因为岳飞迎接二圣还朝会危及赵构的皇位。我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窃喜,这不就是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吗!?我就势要求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看书籍,自己去找结论。其次,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要给学生以民主,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讲《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当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自学,对台湾问题有了较深的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既对本课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也使得到了快乐,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地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讲《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这一课时,在学生对本课有了较深的理解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写话:生活穿越。(2)小论文:我的北宋游记。(3)感受名菜:自制名菜“东坡肉”。这样的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人格。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篇5

摘要:体育课教学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有关法规,增强安全意识,用法规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并加强对学生在课堂及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明确自身的重大责任,努力确保体育课教学安全。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影响教学安全的因素

(一)体育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责任重大。一是一些体育教师只注重内容教学,缺乏安全意识,忽视安全教育,对于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不够重视,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活动前未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再有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如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不过关的话,在示范过程中动作不规范,这样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使用一些如实心球、跨栏等本身就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器材时,不规范的动作就更加危险。

(二)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相关安全常识却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育上喜欢挑战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或者急于求成,不按正确动作要领行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很累,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三)学校方面

一些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借助于体育器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使得体育课上学生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二、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介绍体育课时服装的各种基本要求及原因。(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3)头上不要戴各?N发卡。(4)尽量不要戴眼镜。(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要让学生明白不安全因素及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意识到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三、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安全问题。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要细致周到

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分,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

五、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非常重要,在紧急关头能转危为安。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学生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教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6

黄飚

摘自:《崇明教育网》

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美术教学的理念也要更新。以往的美术课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绘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画得象不象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标准,而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其实,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情感性”是所有艺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正如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课能陶冶、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要加强农村初中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这与二期课改的理念吻合的。

一、开展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农村初中美术课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

美的事物生活中处处都有,但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和增强的。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爱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比如,外出写生时见到的旷野里随风婆娑的芦苇,江边翔集的江鸥,大江上飞架的大桥,挺拔的雄姿,映衬在的绿荫花丛的农民新村……都能唤起我们艺术表现上的激情。再如:嫩绿的春芽、火红的秋阳、皑皑的白雪、湛蓝的大海……都能引起我们对美的构思与遐想。这时老师及时地审美讲解和示范能激发学生不可遏止的审美创作的冲动。当学生把握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真谛,捕捉到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瞬间的时候,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和激情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会大胆地运用各种材料,并进行绘画上的创新,表现他们心中特有的对生活、对美的感悟和憧憬。因而,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开展农村初中美术课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如在欣赏西方著名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和著名的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过程中,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欣赏人体艺术。课堂上,学生会窃窃发笑或忸怩不安。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往往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淫秽画刊分辨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在美术课上,教师要转变学生的传统观点,消除学生对人体艺术的神秘感,让学生树立对人体艺术欣赏的正确观念。通过这种审美教育,死学生形成辨别美丑的能力,自觉追求高尚的美,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一)培养高尚发审美情趣

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 多方位地展开。如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二)培养多种形式的美感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如在初中美术课的最初阶段,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又如在美术课中教师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 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农村学生的见识虽然不如城市的学生那么广泛,但同样对美的事物充满幻想,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学生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化纲要 ( 2010 ~2020) 》将受教育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作为重中之重, 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弄潮儿, 为中国的特色主义社会事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强调把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使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全面协调发展。

英语教育作为中小学生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的教育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都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运用能力, 在过去的英语常规学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以初中英语教材为主要教学材料, 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 详细而又系统地编排了句型结构的操练, 同时却忽视了句型结构的交际功能, 最后导致学生在学了几年英语之后, 致使在应试考试上可以面对, 基本上都不具备起码的英语运用水平。

同时初中英语新的大纲对教学目的进行了这样的表述: 通过日常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在日常的联系中获得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难看出, 新的大纲教学目标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来做出对新课程新教材重视发展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的要求的, 英语基础教育是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世界化的到来,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应尽可能多的去使英语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好地结合。

二、素质教育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老师作为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的灯塔, 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初中的英语教育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过程的根本所在, 所以就要要求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

辽宁省辽河油田试验中学面临教育格式转变的同时又面临着较大规模的班级, 老师结合课本, 多维度设计教学方案, 进行多方式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自觉地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又不失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素质的提高

面对社会的发展, 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因此, 需要教师为学生, 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 适当调整上课时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参加到教学的模式中来。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作为初级英语学习的教材, 其中新语言项目的呈现都是在现有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有实际意义设定的, 有的甚至是在教学的过程自然而然地使用中进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让学生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讲解, 这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的、有联系有节奏的听说的习惯和技巧。这样会造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造成不同层次的困难, 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学生暂时忘了怎么使用或用得不熟练, 也要鼓励学生的勇敢精神, 决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 应因人而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将英语的学习和社会的事物相联系, 揭示英语学习的社会意义, 善于解答学生的疑问, 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学习, 并且在学习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促进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最高的教育追求, 初中英语教育对学生应用的能力要求提高了, 如果单纯注重某项集中强化式的练习, 就又变成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这样影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使学生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需求。学生从最初的不懂, 到后面的熟悉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 然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 必然会造成不同的接受时间而造成的时间差, 所以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不能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 这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于英语教学过程中

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的教学工程, 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初中英语的教育如果只面向少数学生, 为了单纯的升学考试, 为了高分的结果, 那就不能达到它应达到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 听说和读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并不存在着矛盾, 如果处理得当的话, 还能达到互相促进的结果。如果将学生单纯的笔试考试改成有笔试、听力、口语三部分综合评定, 会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不断的测试中, 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将学生的情况进行汇总比较, 在不断改进的过程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可使学生随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反应中, 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变换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为了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中, 所以就不能单纯去考察某些方面, 而是要通过教学教程中的多方面发展, 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和初步运用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五、结论

素质教育作为中国义务教育的核心, 将其融入到初中英语的教育中, 使英语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 从而更好地培养出新世纪的人才, 也能使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初中教育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的起跑阶段。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 初中英语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使命。同时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素质教育就是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 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因此, 为了让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初中的英语教学中,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这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去总结,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素质教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蔡静.英语教育中教师的素质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 .

[2]韩艳丽.浅谈高职英语教育[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6) .

[3]刘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 .

[4]周媛.多元智能与高职英语教育[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0) .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标。

二、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9

摘要:现在的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十分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现在的教学理论认为,只有做好了情感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文主要是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谈论初中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道德情感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加强和改进,是全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任务,而学校则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现代教育中,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要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要加强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1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道德教育的现状

1.1情感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中,非常注重情感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这说明,在新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掘情感因素的作用,还要能够深入探索和研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规律和途径。

1.2初中生思想情感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是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是肤浅的,也是笼统的,并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他们的理性情感比较弱。同时,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有了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意,并且他们不再以父母或者是老师的看法作为自己评价其他人、事、物的依据,他们愿意自己独立地去评价其他的人、事、物。

初中生的这些变化,是一种进步,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感。

1.3初中生思想情感的缺失及其影响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授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过分注重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识以及指导孩子们进行道德行为,却并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换句话说,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教育只停留在表象,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层次,即便学生知道了怎样做,但是他们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认同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很多是个这些青少年都是做一套做一套。

由于道德情感教育的缺失,首先很多学生在完全明白“大道理”的同时,并不能够对自己严要求,在很多方面会“越轨”。这样一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或者说,整个思想品德的教学都是失败的。

2如何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道德教育

2.1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核心力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老师必须具有的素质和美德,也是从事教育工作人员职业的天然要求。

每一位学生在心里都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对于学生来说一种鞭策和激励,可以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爱心平等地倾注到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在老师的爱护下成长。

老师要想对学生在爱心,首先就要允许学生有缺点,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不能够太过于苛责学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弄清楚行为的目的何在。在此基础,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伤害。

除此之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老师都应该平静地处理问题,对学生要坚持正面的教育,当学生获得了进步或者做了好事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表扬。好的教师有能力让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信心的、都是在不断进步着的。

2.2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

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重要条件。

一个人的言行,不但受着这个人的认知的影响,也是受到这个人的情感来调节的。如果教师在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只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提出一个空洞的要求,是无法保证学生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的,更不可能做到言行一致。

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长期的大量的努力,让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产生非常深刻的体验,这样才可以在内心产生力量,并形成一种意见,从而将自己的理念认识转为实际的行动。

尤其在教育一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也不愿意遵守纪律的学生时,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很坚强,做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耐心和信心,有些学生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持久的耐心。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老师,是不会歧视和抛弃这些孩子的,而是会用自己趋势的爱心去关心这些孩子,老师持久的耐心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愿意接纳老师的教育最终取得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进步。

2.3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老师要向学生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因为诚意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基础。教师要想自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不能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对立的位置上面,教师应该与学生坦诚相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不能够显示出:“我是老师,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态度。”

同时,老师还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想法中的闪光点要加以赞扬,对于学生所提的有借鉴性的意见可以采纳并且用在实际的教学或者生活当中。

2.4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

原则性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前提。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不能够毫无原则性,在与学生情愿交流的同时也要注意原则性。这个原则指的是学生的任何行为都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以学习为首要任务,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

由于初中生处于思想的萌芽期,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感上面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较先进的思想情感和较落后的思想情感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相互作用,会阻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作为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他指引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应

当坚持原则性。唯有坚定不移地将原则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将这些思想彻底地为学生们所接纳,并且将相关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对自己严格要求。

老师要坚持原则性与不讲人情是两回事,不讲人情,指的是做事情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一味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当学生犯了错误也不问缘由地责备学生。

讲究原则的老师,在不能认同学生的想法,或者是在纠正学生的想法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时候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且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讲究原则的时候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并不会不顾情面地批文批评学生,会非常耐心地向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在知道学生的想法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结束语: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首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来,从学生的情感特点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抓工作的要点,将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0

1、挖掘教材中具有探究价值的语言材料,把它转化为探究性问题。

【案例1】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上)《春》。

师:有人说,课文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上前去”一句与全文不协调。请大家反复诵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读书、思考,继而教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课堂讨论。)

生1:我觉得是不协调。我反复阅读了课文,发现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与“健壮”、“铁一般”这些词儿不协调。

师:何以见得呢?

生1:你看文中的描写:“风”是“轻悄悄”的,还“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草”是“软绵绵”的;“雨”呢,也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等。这些景物都没有“健壮”、“铁一般”的特征。

师:你讲得很有道理,哪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是协调的。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刚才那位同学讲的大都在课文的开头,但是开头部分描写的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时的景物特点,也就是初春的景物。而春天也是在发展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上前去”,应该到了接近夏天的时候的景物了。所以我认为是协调的、一致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全班形成两种对立意见,相持不下。)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恩格斯讲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强调要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的答案。大家下课后,把各人今天在课堂上发表的意见整理一下,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写一篇小论文。注意一定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能脱离课文哦。

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语言材料,经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后,课文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改变,学生对课文有了真正的内化了的体验和感受,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利用课文的“留空”,设计探究性学习训练。

“留空”是一个文学审美概念,它指的是作品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利用课文中这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空间,能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案例2】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上)《为你打开一扇门》。

师:阅读课文“探究·练习”一《致文学》的节选,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学的功能。

除此以外,文学还有哪些功能?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体会和经验,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致文学”节选的两段文字,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文学反映自然、反映人生的两大功能,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利用这个“留白”,组织学生以扩写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开发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

【案例3】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文中“解衣欲睡”的“睡”,与“怀民亦未寝”中的“寝”有没有区别?

师:是同义词,没有区别,都是“睡觉”的意思。

生1:那两者之间能不能互换呢?

师(思考片刻):不好意思,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回答?(学生默然。老师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5分钟后,组织学生发言。)

生2:前面用“睡”,后面用“寝”,避免了字面上的重复。

生3:不能换。“睡”带有口语色彩,“寝”是书面语。对自己用口语,随意自然;对他人用书面语,显示尊重。

生4:“睡”,去声;“寝”上声。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在此案例中,教师把学生的疑问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资源,并及时组织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由于知识的欠缺,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行为的交流,不具备真正的探究意义。如教师能适时为学生补充有关知识,指出只要“闭眼”就是“睡”,而“寝”则必须“上床”,然后再请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可以换,而且换了更贴切。因为,干什么要“解衣”啊?当然是想上床睡觉啊,所以,“解衣欲寝”就比“解衣欲睡”更准确。对张怀民而言,如改为“亦未睡”,就说明张怀民不但没上床,连打盹都没有,说不定满腹心事的他还在屋里踯躅徘徊呢。那么邀张怀民“步于中庭”共同赏月,岂不是更合时宜吗?

二、以几篇课文或一个(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共有9个“专题”,可供教学时直接使用。除此以外,更多的时候,可以利用教材以生活为主题组织单元的编写体例,以几篇课文或一个甚至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探究活动。

【案例3】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上)第三单元《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探究专题:月亮文化(传说、诗词、科学等)。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学习《月亮诗三首》,选择其中一首,用图画表达诗意,用散文语言描述意境,说出自己的感受;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学习:交流、对话、评价(学生争先恐后展示)。

课后学习:选择专题,展开研究并写一篇文章。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造能力;培养情操;科学文化素质

兴趣,就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成功的大门是向每一个人敞开的,而培养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能够把人的生命力调动起来,是人们活动的强有力动机之一,使人乐此不彼。

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他们的事业的幼芽往往就萌生于青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之中,沿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事业成功的路径。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视写作文为“苦差使”,似乎老师硬要他写,只得愁眉苦脸地写下去,草草了事;相反,有些学生对写作文有浓厚的兴趣,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前者是“要我写”,后者是“我要写”,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里成立了“写作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笔友会,办手抄报,选取优秀作文供全班学生传阅,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素质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民族的热爱,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为此,我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力,认识自我的巨大潜力,养成热爱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特意组织了一次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主题的笔会,结果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优秀作文。富有爱心的人也往往会挚爱自己的祖国。经常组织学生看报纸、参观调查、参加升国旗仪式等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上激起强烈的共鸣、产生爱国情感的体验。节假日,我鼓励学生去风景区旅游,走进大自然中去,升腾起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依恋。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当我置身于丰姿奥秘壮丽秀美的境界中时,心灵才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超越和启迪;一种做中国人的自豪;一种爱护她的情感便从心底产生。”就这样,把日常生活和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并把感受写出来,写出的文章自成高格。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要培养“大语文”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上,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以奠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基础。朗加纳斯(古罗马哲学家)说过:“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自然属于卓越的心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如果有了崇高的理想,超人的见解,并把它与渊博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最后融为一体,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水平定会更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去观察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景色的变化更替;参与社会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感悟能力和适应能力。正是通过各种写作课活动,学生形成了较强的思维能力,认识、思考问题深刻多了。如一位学生写自己用一张假币向一位老太太买文具时,老太太热情地接过钱,放心地放入口袋,这使小作者深感不安,并及时向老人道歉。但文章并没有因此而止,而是更进一步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自己还故意伤害老人,丧失了中学生的人格,我彻底明白了自己心灵上仍存在污垢,决心改正……”作文问题不仅是文字问题,更重要的是做人问题,文如其人。人总是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的,只有完成这种认识,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只有适应了生存的人,才谈得上进步、进化。唯其如此,作文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从培养时代新人的角度看,高中作文教学确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尊重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语言不说就不能成为语言,这就无疑需要课堂的互动,在师生大的共同交流、沟通中实现语言的具体功能,那么,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就必须有情感因素的渗透,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格尊重,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环境,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的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一种想亲近的欲望,一种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愿望。另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坚持一种平等性,不管是优等生还是成绩稍差的同学,一视同仁,学生内心感到这种平等,这种尊重后将会有自己的更大的回报,这样师生在一种愉快的轻松的课堂上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对于知识的吸收的程度也会加深。

二、积极的教学情感的渗透

教师的情绪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整堂课的学习情绪,人的一些喜怒哀乐的情感是可以通过表情去给人带来情绪上的影响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在课堂之外,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过程,更是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实践的过程,语言环境是英语教师构建的,而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也是需要英语教师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有人说,我们教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但是我想说,面对学生,你的一切的情感上的负面因素都应该将之抛到九霄云外,在自己的课堂上将自信、快乐、积极的情绪带给自己的学生,这种快乐、饱满、激昂的情绪状态也会给学生带来愉快、振奋、身上的情绪,从而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勇气。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实现这种教学效果,始终带着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对工作的热情都可以给学生到来正面的情绪影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建立起对于英语学科的自信心,真正的做到言传身教。

三、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英语学科是教育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学科,既是语言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文化学科,承载着学生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任,而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育人的理念的渗透,其价值就在于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中有大量、丰富的育人资源。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一双发现教材中蕴含的隐性的育人价值的慧眼,不仅在语言知识和技能上做到言传身教,还要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的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学中,在学习之前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What do Mario and Mary volunteer to do?2.Why do Mario and Mary volunteer to help others?3.What do they say about volunteering?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体会帮助别人的积极情感,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八年级下unit4的教学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教师便可以加以引导,积极的让学生对于跟父母的交流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热爱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父母的情怀。也可以在教学Module1Unit 3时引出"birthday"这一话题,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hen is your birthday? 一般的学生都会很痛快的给出答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Do you know your father′s / mother′s birthday?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知道,教师便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

四、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情感教育的开展更是以这个字作为核心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很多的学生对于这门语言的学习不是很轻松,导致出现了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是英语教师倍感困惑的一件事情。这种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公平,更是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在课堂上精心的设计一些体现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差异性的不同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基本情感。这样一来,就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也会避免中考中出现一些成绩悬殊的现象。

上一篇:备课的评价与反思下一篇:数学学科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