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

2024-08-23

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共8篇)

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 篇1

城市绿洲存在的问题:

1、无有关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 2、小区大门尚未建好; 3、小区南门道路未通; 4、排污管道未通;5、中央景观存在质量问题,有漏水等现象;6、楼栋屋顶漏水,隔热层积水;7、公厕未建;8、车位严重不足,严重不符;9、绿化与合同约定不符;10、11、12、13、14、面;

15、划羽毛球场在17 和18之间等(具体见规划图)16、17、的在用水过层中漏到下一层楼。

与购房时开发商宣传

栋及26栋前,组团小游园在);

476个车位

9和10

门禁系统尚未安装; 地下室门质量太差; 车库前道路太窄,车辆无法开入; 地下室门太窄,摩托车或电动车无法进入;

强电系统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电线裸露在外 羽毛球场、组团小游园与规划图不相符(原规1栋、楼顶的避雷设施安装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每层太阳能的管子通口没有封好,有可能上楼

关于物业公司的收费问题:

1、物业管理费0.6元/平方收费过高,与新余小区收费水平不相符;

2、按规定物业公司只能预收3个月的物业管理费,不可强制要求业主预交1年物管费;

3、按规定业主未入住,只能收取50%物业管理费; 4、装修保证金、装修管理费、出入证工本费无收费依据;

5、必须向业主提供本小区配套设施的清单、太阳能保修单及绿化合同。

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 篇2

文化特色街区是特定地域历史、社会、文化的核心载体,兼具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价值。[1]现在的城市文化特色街区,往往以其独有的传统文化为依托,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城市中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人们对于文化特色街区价值的认同,使得学者对于它的研究也相当丰富,主要集中在:(1)对历史街区的概述。如杨新海在《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一文中分析了历史街区的三个基本特性,并据此提出和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2](2)从街区本身角度阐释。如丁绍莲,保继刚以中山市孙文西路为例,梳理出孙文西路的传统风貌变迁过程,并对这一变迁过程背后的文化推动机制进行了剖析;[3]周钟萍则着重分析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旅游商品的现状,从不同角度提出街区旅游商品策划的建议;[4](3)从游客的角度阐释。如廖仁静等的研究表明夫子庙景区的游憩者主要动机包括文化体验和娱乐休闲,他们对于夫子庙的客观真实性整体把握较准确,但这些游憩者即使知道夫子庙没有真实保留多少古建筑,也仍然认为夫子庙是一个成功体现了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游览区。[5]

然而,在文化特色街区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街区开发的初期阶段,偏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街区商业化氛围过重,失去了它本源的文化特色。文化是旅游开发中的灵魂,在商业化开发的同时,要以街区特有文化为依托,街区才能长久发展下去。本文以南京夫子庙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探讨街区优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城市文化特色街区的特征分析

1. 区位优势明显,内外交通便利。

文化的传播往往以点带面的辐射开来,城市文化特色街区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散,在城市中心建造特色文化建筑,在其周围形成城市文化特色街区,所以它多坐落于城市中心或古城区内,地理位置优越,是城市的辐散中心,交通发达。特色街区内的文化建筑创建年代久远,历史悠久。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属于古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当初的文教中心演变而成如今的繁华闹市,历史悠久。

2. 景观色调典雅,文化内涵深厚。

城市文化特色街区渊源于该地的某一特有文化,因此该地特有的文化建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此处发展各项活动的依托,各项活动以此为基地辐散开来。南京夫子庙以孔庙为中心,依托孔庙和它前方作为天然泮池的秦淮河,向西延伸经过贡院西街至贡院;孔庙两旁为东西市;向北经过文德桥,把乌衣巷、朱雀桥、王谢故居等景点串联了起来,各景点间又镶嵌有酒家、古玩字画商店、特产商店等,形成具有规模的商业旅游街区。这类街区以特有文化为背景,常常带有典故和传说,文化底蕴深厚。南京夫子庙,宋景祐元年孔庙的建成,吸引了大量学子聚集于此,儒学文化占主要地位。江南贡院壮大之后,书肆、茶馆、客栈等市井文化应运而生。所以夫子庙兼容并蓄,雅俗共赏。

3. 商业氛围浓郁,产品种类繁多。

城市文化特色街区的形成得益于周围的商业发展,正是它的商业化开发,商业街区才能形成规模,才有人气。街区一般是市民休闲购物和游客观光消遣、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市民来此的目的是休闲和购物;游客则是把此地当成是体验当地特有文化的旅游地,而游客的需求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各大方面,所以这类街区配备有相应的消遣、购物、食宿、娱乐设施,多方位地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商品齐全,种类繁多。

4. 地方特色浓郁,民俗风情彰显。

街区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形成之初是小商小贩摆摊的形式,所以销售的商品多为日用品、小摆设,发展为旅游地之后,又有很多商店为满足游客需求,销售当地特产,突出地方特色,从吃的到用的,也都是小商品,层次不高。笔者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得出,夫子庙的贡院街,是夫子庙地区的商业主干道,街道两旁的店铺共83家,销售的商品几乎都为小商品,且与当地地方风俗息息相关。其中,服饰类占很大比重,这些服装店多为适合中青年的品牌专卖店,价格适中,适合大众消费者;夫子庙特色小吃所占比重也较大,如桂花鸭、雨花茶、牛皮糖、鸭血粉丝汤,这些小吃同样也凸显了南京的地方特色;其他小商品还有茶叶、箱包、饰品等。

5. 人文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这些人文旅游资源代表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具有良好的口碑效应,外地游客凡提到这座城市就会联想起这个地方,它俨然成了这个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和代表性场所,是该城市的著名旅游胜地。游客来到南京一般都会到夫子庙一游,夫子庙融儒家文化和秦淮文化于一身,兼雅文化和俗文化于一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孔庙、贡院、王谢故居,乌衣巷、秦淮河,到处是胜景典故。

三、城市文化特色街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商业化气息过重,商品品质不高。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意识得到了强化。但是有的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商品质量的把关。再加上部分商家销售低劣商品,造成了不良影响。夫子庙地区由于历史因袭、店面错乱、经营者素质偏低等原因,销售低劣商品的店铺比比皆是,具有秦淮传统特色的商品鱼龙混杂,商品层次普遍不高。笔者走访调查时发现,部分商家依仗街区的独特文化,销售质量低劣的产品,损害游客旅游购物的热情,给街区蒙上不良的口碑。

2. 文化内涵不突出,传统主题淡化。

近年来此类街区大力发展现代商业、娱乐休闲、风味美食等,满足于一般性的、大众文化意义上的街区建设,相关部门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设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对本地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进行了挖掘并得以开发利用。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关部门忽视了商业街区中本源的传统文化。南京是著名的文化古都,其发展城市文化特色街区的优点与特长在于传统文化。夫子庙的文化旅游资源无可比拟,应该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对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宣传和开发是相对滞后的,游客到达夫子庙一般是观光购物,很少会走进大成殿、贡院内参观,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瑰宝,应该得到宣传并加以开发利用。

3. 产品同质化严重,精品项目缺乏。

游客旅游,免不了要购买些当地特色商品,此类街区中商品在突出地方特色及民俗文化的同时,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精品项目。随着交通及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商品的交换与流通显得格外便捷与迅速,然而各类特色商品的信息,从产品造型、包装设计到生产工艺和宣传销售方式也随着交换与流通显得如出一辙得相似。以南京夫子庙为例,它的特色商品为早在明代就闻名遐迩的南京咸水鸭、板鸭,以及夫子庙各色小吃,同时,服饰和各类小商品在夫子庙的商品销售比例中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据笔者统计,夫子庙街区销售的咸水鸭与板鸭,口味一致,品牌单一,几乎所有销售鸭类商品的店铺,在商品种类、产品包装、宣传销售方式上都是相同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4. 环境容量受限,配套设施不足。

夫子庙景区是南京景点的窗口之一,是初次到访南京的游客的必游之地。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大量人流涌入夫子庙,有本地居民,也有外地游客,这使得夫子庙的环境容量受到限制,配套实施略显不足。这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夫子庙的餐饮文化是它的一大特色,夫子庙传统的小吃也是备受游客青睐的,但由于特色小吃店的不足,一到就餐时间,小吃店里人满为患,这使得游客不得不选择如麦当劳等体现不出夫子庙特色的洋快餐;其次,大成殿前的广场区域是最能体现夫子庙儒学特色的场所,广场最南端的泮池,照壁也是绝佳的合影留念之地,但广场周围给游人提供的休息设施不足,很多游人把泮池前的栏杆作为休息场所;再次,景区内缺乏完善的标识及导览系统,很容易使初来乍到的游客在景区内迷失方向。

四、城市文化特色街区旅游开发的优化对策

1. 突出文化主题,彰显文化魅力。

这一类型的旅游地往往以特定人群聚集地发展而来,聚集地传承发展其文化精髓,所以此类旅游地一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是景区开发的灵魂所在,在景区建设和发展中,应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南京夫子庙最初以儒家文化为代表,随后的发展,又衍生出了独特的秦淮文化。夫子庙景区内零散分布着各个景点,将各个景点整合,串联成线,形成以两大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景点;在开发景点的过程中,加强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修旧如旧,还旧建筑以本来面貌,体现其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在商业开发时,合理利用夫子庙景区的文化底蕴,在特色商品开发、纪念品销售、民俗文艺表演等环节上刻上夫子庙文化的烙印,与此同时,防止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使文化韵味偏离。

2. 深挖地方夜色,打造旅游精品。

特色商业区的夜景近年来备受关注,许多景区都致力于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区夜景。对于夫子庙而言,灯光的设计可分为两大块。第一,对于商业区、店铺等的美化灯光应以店铺照明和夜间广告宣传霓虹为中心,灯光色彩的选用要考虑到夫子庙传统的文化特色,不可过分艳俗,做到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相统一;第二,对于一些老字号、明清建筑群、尤以横贯景区的秦淮河两岸建筑群为著,这些区域应着重打造建筑物顶端及周身灯光,用串灯等勾勒建筑物的轮廓,适当的霓虹灯运用于建筑物的周身。充分体现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结构特征及夫子庙街区特有的文化气息,避免灯光过分艳丽。打造夜游秦淮、游船听曲、船上品茗等一系列景区旅游精品。

3. 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倡导诚信经营,加大监督、打击力度。街区管理部门对商家经营进行规范,对商家定期进行教育,开展定期学习,并对商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要求商家诚信经营。设立街区经营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机构,发现商家不诚信经营的行为,应严厉处罚。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消费者得到最佳的体验效果。

4. 加大促销力度,发挥品牌效应。

同时,旅游产品的包装也要注意文化的宣传。如在街区销售的特色小吃的包装盒上,可以印上反映文化特色的宣传图画和文字,使消费者对其有一定的印象。结合传统文化、民俗、表演,由商家举办促销活动,增加街区的文化氛围。完善综合配套设施,突出各项设施的文化特色。夫子庙地区四边都有雷同性的牌坊,更应在入口处增加导游图,使游客了解其地形和方位。标牌的设计应符合地区的特色文化,夫子庙地区的标牌设计和造型应突出儒家文化。再如垃圾桶的造型、公共厕所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要突出当地儒家文化与秦淮文化特色。街道两边的公共设施如长椅的设计也应突出地方文化,可在扶手或靠背等醒目位置刻上富有代表性的儒家人物的图案。

五、结论与讨论

城市文化特色街区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城市历史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相互映衬的浓缩窗口,是当下城市建设、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保护好城市文化特色街区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的优化开发,使城市文化街区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现代商业气息相融合,在商业化的开发中突出文化主题,彰显文化魅力;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深挖地方夜色,打造城市特色街区的精品项目;在加大管理力度,合理有效使用促销宣传手段的情形下,极大限度发挥特色街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研究城市文化特色街区,不仅有利于促进街区乃至其所在城市经济、环境效益的增长,而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

摘要:城市文化特色街区一般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又具备旅游、观光、休闲和购物等功能,成为集城市代表性文化、商业发展于一体的城市地标性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场所。本文以南京夫子庙为例,在概述城市文化特色街区的基础上,分析其具有交通便利、文化深厚、商业氛围浓郁、民俗风情突出、名胜古迹众多等特征,进而总结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发展对1策。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初步探讨了南京夫子庙的优化开发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的城市文化特色街区的优化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文化特色街区,旅游开发,优化对策,南京夫子庙

参考文献

[1]旺姆,吴必虎.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J].人文地理.2012,(2):128-133.

[2]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2005,(5):48-50.

[3]丁绍莲,保继刚.传统商业街区风貌变迁的文化诠释——以中山市孙文西路为例[J].中国园林.2012,(1):53-56.

[4]周钟萍.浅谈文化因素与旅游商品策划——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0-104.

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城市;市场经济;音乐;文化产业

当前,在我国很多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城市音乐文化品牌,推动了我国城市音乐文化市场不断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很多城市音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存在的若干问题

1.法律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就在版权保护。由于我国法律保护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版权保护还面临着很多困境。而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年来,一些音乐企业耗费大量资金制作的音乐产品或音乐表演项目,由于侵权造成企业出现亏损状况。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音乐作品可以在很多网站免费下载,这些对现代音乐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使得音乐生产企业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造成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音乐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法律机制对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不利。

2.创新意识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音乐市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但是,我们应该看来,我国城市音乐文化企业面临着的一个根本困境就在于创新意识不足。在很多城市,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文化观念的影响,注重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承袭,却忽视对传统音乐的创新,这就造成很多城市音乐文化产品竞相模仿,出现很多粗制乱造的作品,甚至媚俗现象泛滥,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音乐艺术精品不多,这就造成了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音乐产业人才欠缺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人才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在我国很多城市中,由于产业人才的相对缺乏,已经成为制约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育观念以及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人才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还难以满足现代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精通音乐的专门性人才,更需要既懂音乐,又懂技术、管理以及营销等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音乐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拓展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首先,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防止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或者越位等问题,切实加快推进“管办分离”的市场化进程,继续探索音乐产业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城市音乐文化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并培养音乐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音乐知识版权的保护,为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充分保障音乐产业或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权益,压力打击盗版及非法网站对音乐产业市场的破坏,合法音乐企业的生存提供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为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大对城市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打造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品牌

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要加大对城市音乐文化的宣传与支持力度,这不仅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城市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在一些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城市,音乐文化发挥着重要影响,包括新疆木卡姆、丽江纳西古乐等。在这些地区和城市,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对当地音乐文化的宣传,不仅积极举办音乐节或音乐比赛,积极开展商业性演出,而且把城市音乐文化与地方旅游业结合起来,在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扩大了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音乐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又扩大了城市的宣传。而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品牌的塑造,这是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点。并将其与科技、经济等结合起来,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乐产业品牌,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充分挖掘并积极培养音乐文化人才,为城市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要积极发掘并培养音乐文化人才。近年来,很多城市都积极引进新兴音乐文化人才,但是对本土音乐文化人才的挖掘不够,重视不够。实际上,本土音乐文化人才能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内涵,创作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因此,在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发掘并积极培养本土音乐文化人才。在此基础上,也要积极引进音乐文化市场人才、管理人才等,并加大培养力度。

4.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城市音乐产业的经验,提高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很多发达国家重视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开阔视野,积极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培育城市音乐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音乐文化产业极富特色,纽约鼓励并支持音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允许非文化企业在音乐机构、音乐文化企业的投入。同时,支持社会设立非盈利的音乐创意产业及培训机构,并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对音乐文化市场进行保护和监督,这为纽约等美国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出成熟完备的市场环境。因此,我国城市音乐文化产业要积极吸收和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我国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结论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音乐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城市的出现,音乐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性质。要想积极支持扶持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并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城市音乐文化产业。要合理制定城市音乐文化产业扶植政策,为音乐文化产品的交易、交流与项目开发搭建平台,有效整合各种音乐资源,引导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含柱.论新兴产业价格模式对网络时代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J].价格月刊, 2008(3).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幅度扩张经济总量、加快扩张城市规模与循序渐进完善城市功能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在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成果裴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城市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往往难以顾及合理的规划、建设的质量,致使城市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最终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管理的质量。

对策: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实现城市功能,并使期蕴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要适度,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规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区、人口的过度发展,否则将丧失自身优势,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经济要活跃,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开放性经济格局,活跃周边,辐射各地;三是设施要配套,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优先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设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灾设施,充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四是环境要优美,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维持环境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达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高度统一;五是生活要舒适,重视对人的关怀,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为城市生活赋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本能,充分体现城市化的人类成果;六是治安要稳定,消除暴力、毒品对人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人们有安全感,进而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

问题二:市场等便民公共设施不足。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人员大量出现,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入,使得城市人口逐年增多。而这些人,一无雄厚的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受聘于单位从事固定的职业,他们为了生活只能凭自己微薄的经济从事最小的商品买卖生意,从而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用获取的薄利养家糊口,跟城管执法队员开展“游击战”,给城管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城管执法人员去管,他们首先的回答便是,“不准在马路上卖,叫我们到哪里卖”,这一简单的回答,反映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如果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有配套的各种公用设施,健全的市场,齐备的环卫基础设施,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那么,城市管理的矛盾就会少得多,从而城市的文明程度将很快得到提升。

对策: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执法”也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毕竟现在很多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为难的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还是因经济、文化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这正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该探讨和追行的目标。首先,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并力争建设得更多更快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合理需求,消出一些影响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产生的根源。其次,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提供部分场地及次要街道,通过审批、核准、许可、支持等行政管理手段,让一些弱势群体有谋生之希望,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教育和监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营行为,使其树立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以引导的方式逐步规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问题三: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在城市管理体制上,全国许多地方都由设臵的城市管理局牵头,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环保等单位配合。由于城市管理局尚属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事业参公管理单位,所有人员均无行政执法资格,执法依据不充分、处臵手段欠缺、执法保障不到位;同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相互扯皮,形成“都管都又不管”局面,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问题存在,部门分散执法力度不到位,给依法管理城市带来困难。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存在统筹协调不够,职责不清,职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实的情况。

对策: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城市管理标准,避免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超范围执法。制定《城市管理法》,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体制可采取两种办法理顺,一是剥离工商、公安交警、住建、环保等部门有关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赋予城市管理局管理城市职能职责,由城市管理局一家承担,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二是明确有关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职能职责,由工商部门负责管理乱摆摊子和乱贴广告,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管理乱停车子和乱穿公路,由住建部门负责管理乱修乱建,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环境卫生,由社区负责提升市民素质,不再保留城市管理局。

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一是城市管理的有关条文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二是现有的法规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城市管理法规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详细的处罚规定,执法工作难于落实;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既影响市容,又阻碍交通。但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对策:完善法律支撑体系。首先要把“城市管理”这个新生事物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下来;第二是城市管理机构的设臵应有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执法主体地位;第三是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应有确切的法律支撑。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看到,现在使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与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各地出台的一些规章、规定又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具备强大的民意基础和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对原有的城管法规、规章进行修订。修定时需根据综合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大中小各类城市管理执法的各种因素,尽早出台专门的城市管理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法律体系,同时,要重视城市管理中的执法和监督,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避免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保证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行为。

问题五: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卷查工作的满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滥用职权,不依法办事;22.78%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有贪赃枉法行为;40.15%的人对城管监察部门的总体评价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

对策:规范城管执法程序。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问题六:执法人员安全无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决不能与群众发生冲突,决不允许发生打架等暴力事件,起到了较好效果。但是,不法商贩、“钉子户”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实际上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鄂州市的情况大同小异,甚至更严重。由于城管执法机关自身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手段,发生暴力抗法时,只能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由于多种原因,一般都是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很多都不了了之。在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有的甚至殃及家庭;有的受伤的队员几乎都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给其身心带来了极大创伤,造成在日常执法过程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违法行为者却越来越目无法纪,无视执法人员,从而形成了“加大执法力度,就造成暴力抗法,一暴力抗法执法人员就松懈,一松懈就乱,一乱就紧”的怪圈。这种情况下,城管执法人员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出事,执法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建立执法保障机制。借鉴长沙、宜春等城市做法,在公安局内整合成立城市管理警察支队,专门配合支持城管执法。其主要任务是把维护治安秩序与预防和处理暴力抗法结合进行,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城管执法,而是根据执法需要,派警察跟随执法,发生暴力抗法时,由警察根据情况或当场处理,或带离现场,或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以有效制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震慑违法者,既提高执法效率,保障文明执法的效果,同时又能保证经营户平等竞争,守法经营。在审判工作方面,城管执法机关有不少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能否迅速有效的执行,直接关系行政处罚的权威与效果。同时,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加强,所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也呈上升之势,这些都需要法院的支持。可以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法院行政庭、执行局为主,畅通司法途径,统筹安排,简化手续,加强城管执法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并对城管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指导,减少因执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保障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问题七:落后的城管执法观念。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对策:转变城管执法理念。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臵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梯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问题八:执法人员的素质较差。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问题。目前,城管队伍普遍存在零聘人员多、文化低,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在城市管理执法中运用粗暴、野蛮手段以达到严格执法目的屡见不鲜,不按规定执法、徇私枉法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等现象。对策:提升执法水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依法行政,树立法大于权、法高于行政的观念,就能对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起着示范、导向和转化作用。录用城市管理行政执行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让那些素质好、懂法律和专业技术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中,把那些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形成“强者上、平着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机制。于此同时,倡导文明执法,推行“人性化”执法“亲民型”管理的执法模式。“人性化”执法,就是坚持以认为本,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其人格,切实维护其权利,给予其人文关怀,促使其自觉自愿参与城市管理。“亲民型”管理,就是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为工作方法。在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和认同的基础上,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问题九:市民的文明素质不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由于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动态性强,构成日益复杂,这部分人群多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追逐的根本出发点。当加强城市管理与个人的私利出现矛盾时,城市文明往往便被抛在一边,各种旧有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城市空间,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机制难以形成。因此,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方向虽然明确,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举步维艰。其所以难,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简言之,即是个人、局部利益与整体、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无疑从全局的长远利益发展,这必然与个人的局部利益相矛盾。建设的违规违章,管理中的脏乱差问题,都能从此找到根源,有城市存在,就必然有管理,管理与被管理者就一定存在矛盾,要想处理好这对矛盾,行使有效的管理,基本前提是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规划个人的局部利益。

对策:提高市民素质。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容方方面面,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个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主体,市民城管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市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执法实践中深有体会,在市民法律意识、文明意识淡薄的地方,城市也难以管好:前面刚扫完马路,后边就随地丢垃圾;宽敞的马路摆起了占道经营的摊点,造成车难行、人难走;城管人员依法进行管理时,遭到侮辱、指责,甚至谩骂、围攻等。提高公民的文明意识、法律意识,既是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的前提又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市民的文明行为必须在不断教育中养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是提高公民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的重要途经。要广泛地进行社会宣传,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样手段,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开展城管法律法规、健康文明知识等宣传活动,普及城管知识。使城管法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切实在管理中提高服务效率,在服务中提升管理效能。广泛与中小学校开展文明共建活动,采取小手拉大手形式,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积极把文明创建活动传递到千家万户。积极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拉近城管与市民的距离,打造城管互动平台,增进城管与市民的沟通了解。在住宅小区、街巷增设公共广告栏,在居委会、学校、邮局、工厂企业和大型商场增加公共橱窗和告示牌,在新闻媒体增设公共广告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摒弃陋习,树立新风,告别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泼污水等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广大市民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使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覆盖面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以法治市意识,使市民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正规化、法制化的进程。

问题十: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参与度不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等公共管理事务的程度,是现代城市社会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率的综合反映。近年来,我区公众参与已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接受与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公众参与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事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参与,部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甚至当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处罚时,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辱老百姓,彻底否定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给城管执法部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现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5

随着我县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县的城市管理工作纵向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横向和市内其他县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县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常态化迈进的步伐。

一、**县城市管理队伍基本情况

**县城市管理工作主要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卫生站、公安交警共同承担。城管局共有全额事业编78人(2003年成立时18人,全部是合同制工人,2010年3月增加全额事业编60人,大学生、退伍士官、乡镇干部各20人),其中内部退养17人,借调住建局各股室18人,在城管局从事城管执法工作的共43人。下设5个中队,即拆违中队,广告牌匾中队,三个市容市貌监察中队。主要开展的工作是违法建筑的查处,广告牌匾管理与审批、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另外还有公益岗协管84人,主要负责街道的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的管理。卫生站共有编制11人,临时工112人,主要负责县城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厕所保洁清掏工作。交警负责车辆管理。

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管部门在执法中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1

国发[2002]17号和冀政[2004]19号文件中明确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必须作为政府部门独立执法,不能作为其他部门的下属单位和内设机构。目前我县城管在日常执法中依据承市政[2000]17号文件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未经省政府审批,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在违规执法。

2.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突出,互相推诿扯皮

城市管理领域,职能交叉较多。例如:城市道路乱停乱放,公安交警和城管职能交叉;县城绿化管理,城管局和林业局职能交叉;县城经营、建筑、商业噪声管理,露天烧烤管理,城管局、环保局、住建局职能交叉;城区广告牌匾、沿街建筑立面照明,工商局、城管局、住建局职能交叉;施工现场围栏,住建局、城管局职能交叉,建筑渣土的运输与管理,城管局、公安交警职能交叉。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往往是有利可图的争着管,无利可图的全部推到城管,或县里安排综合整治时管一管,整治过后全部抛给城管部门,而单靠城管部门一己之力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

3.市民素质亟待提高。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比,部分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落后,在日常行为中普遍存在随地吐痰、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现象,甚至有一些人肆意偷盗、破坏公共设施。

4.“两场一厕”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近几年,我县城市建设增速,城区面积已扩大至8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0公里,城区人口近8万人,机动车大幅增加,但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县只有一个农贸市场(中心市场),没有一处公共停车场,造成县城内流动摊贩无处可疏,车辆占用公路和人行道停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县城56座公厕,仅2010年改造了5座水冲式公厕,其余仍为旱厕,县城167个垃圾点,2010年改造了37个地坑式垃圾点,其余130个仍在露天堆放。小区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普遍存在停车位不足,不设置垃圾点等问题。县城没有建筑垃圾填埋厂,建筑垃圾无处可倒。

5.环卫经费投入不足。卫生站负责县城42万平方米清扫保洁,167个垃圾点的清运,56座公厕的保洁清掏,2010年环卫经费仅为96万元,2011年经费为147万元,后因临时工上调工资至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经费追加至260万元。因经费少,卫生站目前只能负责县城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清扫保洁人员工作量超出省定额一倍,部分次干道、街巷路和城中村无人清扫。和平泉相比,2011年平泉县清扫保洁面积为80万平方米,环卫经费900万。

6.广告牌匾设置没有专项规划,随意性较大。

三、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城市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前些年我县注重城市建设,轻城市管理,2010年以后,开始向“建管并举”转变,我县

城市管理相对其他县区起步较晚,原来仅限于管理小摊小贩,而周边管理好的县区起步较早,如平泉的城市管理从2005年就已经全面铺开,2007年就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验收。

2.受自然条件制约。我县城区为两山夹一沟,东西狭长,南北窄,造成县城街道窄,人行道窄,随着县城人口增加,私家车辆大幅增加,车辆占用公路停放,造成街道交通拥堵、秩序混乱。

四、城市管理建议和措施

(一)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批准城管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明确城管局的执法主体地位,做到依法行政。

(二)健全城市管理各项制度。制定出台《兴隆县城市管理办法》、《门前五包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摩托车、自行车停放管理办法》等,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三)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素质,严格执行内部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打造一支执法严、手段硬、队伍精的城管执法队伍。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素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让市民了解城管工作,理解城管工作,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舆论氛围。在电视台开辟专栏节目,加强正面报道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提升市民素质。

(五)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载体,进行市容市貌集中整治,以大整治,促大转变。一是开展秩序整治。主次干道实现无流动摊贩和店外经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目前暂时在东区、开发区适宜位置设置便民市场,在街巷路、居民小区合理安排摊位;城区内大型建筑材料经销商、废旧物品收购及城区主要道路及旅游路两侧加工、修理、制作、销售停办行政许可,已经审批的有效期满后,不再审批;与公安交通部门协调重新规划增加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立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延长大街、二街单行线至西关红绿灯,借鉴北京做法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严格查处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出租车随意停靠、趴活等客行为。二是开展卫生整治。坚持早晚巡查,加大对乱泼乱倒行为的处罚力度。

(六)实施环卫一体化,进一步提升清扫保洁质量。一是将次干道、街巷路和城中村全部纳入卫生站清扫保洁范围,实行分区域、分类差别管理,推行责任到人到岗管理模式。主次干道早扫、晚扫,24小时保洁;部分次干道、街巷路只早扫,12小时保洁;胡同及城中村道路实现早扫。二是按定额重新核定清扫保洁人员工作量,加强考核,提升清扫保洁质量。

(七)加快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议在东区和开发区各建一正规市场,在县城周边适宜地点尽快设置建筑垃圾

填埋场,加快露天垃圾点改造,取缔县城主、次干道露天垃圾点,全部改为地坑式垃圾点,消除二次污染。加强小区配套服务设施的验收,配套设施不到位的坚决不予验收。

(八)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广告牌匾管理。聘请有资质部门制定县城牌匾设置规划,以今年精品一条街建设推动县城牌匾升级改造,日常管理中做到严格按规划审批,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广告牌匾坚决予以拆除。

(九)加速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城市文化存在的问题 篇6

摘要:城市绿地是我们这些众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可缺少的自然空间,生活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深林的我们对于绿色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汽车尾气越来越多。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了“酸雨”、“温室效应”、“城市效应”,少了植被和绿地,我们的城市生活将变得更加不健康。其实,不光是在身体健康这一块,植被和绿地的减少,从另一层面,也增加了我们的生活的精神压力。所以,由此可见绿地对我们的重要性。本文就城市绿地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了一定的相关探析。

关键词:城市;绿地养护;问题;对策。

我们的城市需要绿地就像鱼儿需要水一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离不开自然。也许,我们城市中那一小块的草坪就是我们城市的最后的自然了。本来就离开乡村,为了城市富裕的生活的而进城的我们的生活本来就缺少绿色和自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然。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自然锁进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但在城市的绿地养护这一块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还是我们生活在这城市中的人不注意保护,明明知道绿地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却又偏偏的伤害和破坏我们的绿地,这让我们情何以堪。美好的城市需要我们的共同建设,美好的空气需要我们共同呼吸,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打造。就此,本文对我们城市绿地养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保护意识

美好的城市需要我们的共同建设,美好的空气需要我们共同呼吸,美好的生 活需要我们共同打造。城市的绿地养护不单单是几个园林工人的责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城市的绿地。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将无路可走。城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依据本城市的相关特点对本城的居民进行绿地保护意识的教育或其他措施。比如:

(一)发放宣传册

通过挨个居民区发放居民绿地保护宣传册,可普及居民了解绿地对城市的作 用的基本知识,从本质上提高居民对保护绿地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绿地养护难的问题,因为绿地的保护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那些园林工人的责任。只有全体城市居民的绿地养护的意识提高了后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城市绿地养护难的问题。

但发放宣传册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问题,不要因为宣传册的发放,而进一步更加的影响了城市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在发放宣传册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城市卫生,尽量保证宣传册的不浪费、不乱扔,尽量保证让每一份宣传册都能够有效的送到居民的手中,而且告诫居民在看完后要尽力把宣传册亲手放到垃圾桶或废物再利用,不要乱扔。

(二)开展有关绿地保护的相关社区活动

可一开展一些有关绿地保护的相关社区活动,这样,在宣传了绿地保护的同时,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让居民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了解绿地的对城市的重要,加强绿地保护意识,知道绿地对于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是多么重要。让居民真正的了解城市的绿地养护不单单是几个园林工人的责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城市的绿地。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这样下去,我们的城市生活将是多么的水深火热。

(三)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

城市的健康发展是需要人民的自觉维护的,但仅仅靠政府的宣传和督促也是 达不到作用的,在宣传的同时也必须制定一些相关的处罚措施,这样才能软硬兼施,更好的促进绿地养护的问题的解决,换城市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给人们一个干净的天空,降低人们的生活压力,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做到良性循环。

当然,我们还是应以积极的宣传为主,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为辅,做到能够让居民在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下提高居民的绿地养护意识,解决城市绿地养护难的问题。

二、增加绿地养护工人的数量,提高绿地养护工人的工资

我们的绿地需要绿地养护工人的维护,是他们的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为着我们的城市绿地做着主要的贡献,我们应该对他们表以感谢。

但由于城市绿地养护工人的工作比较辛苦,工资较低,导致了绿地养护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绿地养护工人的人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城市绿地养护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人手不足。所以我们市政府要积极的引进绿地养护养护工人的数量,发动乡村的务工人员,给他们工作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城市绿地养护的工作中来,壮大养护工人力量。这样,在另一方面,也能给解决很大部分的农民工问题,提高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农村的劳动力在绿地养护这块是比较擅长的,在保证的了绿地养护的专业话的基础上,也能节约政府的资金投入,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村的劳动力相对城市的劳动力,是相对便宜的。这样,在解决农民工务工难、带动农村经济和节约政府资金的问题上,肯定会帮助不小。

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在城市绿地养护这块的资金投入,因为,我们知道,城市绿地养护工人之所以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资少,待遇不好,所以,政府若是想真正的把城市绿地养护做好,必须要加大资金和其他投入的,毕竟没有付出哪来收货嘛。我们的城市需要绿地就像鱼儿需要水一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离不开自然。也许,我们城市中那一小块的草坪就是我们城市的最后的自然了。本来就离开乡村,为了城市富裕的生活的而进城的我们的生活本来就缺少绿色和自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然。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自然锁进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我们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也要注重城市绿化的健康发展。不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而城市的污染也上去了,一定要给我们的城市居民一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减少重工业或着让重工业区远离城市绿化地

我们知道,城市绿地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那些排放着黑色烟雾的重工业工厂,重工业不仅仅对城市绿地的污染极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的生活水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无不让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们一定要认清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危害。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我们可以把减少重工业区的设置,或者将重工业区放在理城市较远的郊区,这样就能在保护绿地的同时,并发展了城市经济。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绿地建设造成了巨大压力,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不仅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而且容易引发多种呼吸性的疾病,所以,就算不为城市绿地的养护问题考虑,也要为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所考虑。经济发展和城市绿化两不误,真正的做到绿色的经济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了居民的城市生活,给城市一片蓝色的天空,让人们能够呼吸到一口纯正的空气,也给这个钢筋混凝土的深林添点绿色。城市的绿化需要人们的保护,也需要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做到官为民想,建设绿色的城市,真正的把城市绿地养护的问题给彻底解决。

四、结语

所以,我们要切实落实好绿化城市、建设健康城市的相关政策。加强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保护意识、增加城市绿地养护工人的工作岗位人数和改善其工作待遇、减少重工业或者让重工业区远离城市绿化地等。我们需要绿地。众所周知,城市里最缺的就是绿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地等能带给我们新鲜空气的植被和绿地却越来越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汽车尾气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将无路可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然。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把自然锁进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植物园。我们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也要注重城市绿化的健康发展。不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而城市的污染也上去了,一定要给我们的城市居民一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闫淑秋.道路系统绿化美化[J].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05)

[2] 覃继慧.绿化树木病虫毒害[R].中国林出版社.2007(12)

[3] 王晓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安徽林业.2008(11)

[4] 徐文晖.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7(05)

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7

(二) 最小纵坡

小于0.3%的纵坡, 将造成路面排水不良, 雨天行车溅水成雾, 影响行车安全。同时, 在路面上积水到一定厚度后, 高速行车时, 在车轮与路面间产生“水膜”现象, 使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 这时如果有情况需要刹车减速, 往往会酿成行车事故。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最小排水要求, 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因此,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小于0.3%的纵坡。

(三) 超高及加宽的运用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 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 在城市道路设计时, 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高段手法来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 特别是在靠近交叉口附近路段上更不能这样做。因此, 在需要设置圆曲线时, 如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 不得已时, 其超高坡度一般不宜大于1.5%, 即不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对城市道路的加宽问题, 加宽值应按车道数加在道路机动车道的内侧, 当内侧加宽有困难时, 可在车道的内外侧同时加宽;其长度均采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

三、城市道路设计的解决措施

(一) 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

1.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 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理由, 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 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于集中, 增大交叉口负荷, 引起交通混乱, 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 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 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若此时仍不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 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

2.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 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在分隔带设计中, 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是目前常用的设计策略, 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 城区的仅划标线。

3.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 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 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 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 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 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 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 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二)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 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 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 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三) 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 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

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 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 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 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交叉口接入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出行时间和交叉口数目的关系经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一个交叉口, 运行速度将减少2~3 km/h;每1.5 km交叉口从4个减少到2个, 交通出行时间将降低50%左右, 出行延误降低60%左右。

2.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 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对于信号灯制约的平面交叉口, 当某个方向没有设置左转专用相位时, 左转机动车受过街行人干扰, 绿灯期间顺畅通过交叉口, 进而将影响对向直行机动车的通行, 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同时造成人、车冲突, 行人被动问红灯的现象。此时将左边人行道位置退后, 使左转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点移至交叉口中心范围之外, 可减小对对向直行车交通的影响, 而且为行人留有二次过街的余地。

(四) 完善公共交通设计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适当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但设计不周, 公共交通对社会机动车交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实践表明, 将原非机动车道转移到行道树外侧, 在公交停靠站处充分利用原非机动车道的行车空间来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使公共交通具有相对独立的通行和停靠空间, 可大大减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五) 完善道路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

从事道路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时, 应做到科学、完善, 保证其功能适时有效, 自始自终为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清晰、明确和有效的道路交通信息, 切忌因设置不当而造成司乘人员的混淆。

四、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篇8

【关键词】道路设计;常规问题;解决方法

如果想做好道路设计以及其建设,就要搞清楚道路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需求,同时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详细的解决办法。本篇文章就从道路设计入手,经过对道路状况的分析,基于常见问题找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从而指导我们未来道路建设的工作。

1道路设计的要求

1.1迅速、安全、顺畅

在道路上,车辆行驶的快慢可以体现交通和道路的组织质量,反应交通设计技术水平好坏,同时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尤为重要的话题,所以城市道路建设,必须具备全面的安全保障,只有控制和保证了道路的安全,才会推动社会的长期持续的和谐发展,为了保证车辆在交通上的迅速、安全、顺畅,还要妥善组织,促进交通设计的合理性,行驶的高效性,确保道路性质合理科学。

1.2道路环保

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不仅直接降低了我们生活环境的环境质量,还使道路拥堵现象明显加重,所以道路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需要严格实施,例如,在道路上降噪路面的采用,桥梁某些部位隔音屏的加装,以及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只有采取了这些措施才能根本降低道路的噪音污染。

1.3经济适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城市道路设计不但要考虑建设的道路质量,通车效率,还要在同等水平下降低施工造价,从根本上改善经济效益。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交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各方面综合考虑,整体考虑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的布置特色,结合地形选取线路和采取道路结构,确保交通量大时干路的顺畅通行,而对于一些散列交通,可以采取远近结合,降低标准的方法,从而节省投资成本。

2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1设计理念

在许多城市中,道路设计并没有进行合理的道路网络规划,只是简单的考虑道路的宽窄,而对道路的结构,密度特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在一部分城市中,道路工程被看作一個城市的形象或者政府人员的政绩,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这些道路虽然看起来人车各行其道,交通的通行具有了一定的保障,大家互不影响,但在实际上,在城市干路的建设中忽略了分支子路的建设,缺乏支路建设会使交通缺乏贯通性,虽然注重干路和立交的建设,但是它们单独的存在难成系统难成网。因此一些商业区和城市中心区就要汇集在干路周围,机动车、行人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的汇集,会使各类车辆相互干扰,相互影响,行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穿过交通,这不仅降低交通行驶安全性,也减弱交通通行能力,因此,传统的交通设计理念必须被改正,连接交通的主路和支路,从而使交通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2.2交通分析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交通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它主要涵盖了周边路网、车速、车辆组成,流向流量等。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之前,必须做好细致的交通分析工作,关于道路前期设计对各种问题做好详细的分析和系统调研,进而得到透彻的交通分析数据。只有通过城市道路的分析才能确定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相反许多城市在进行道路建设之前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而这样的道路是不具备建设依据的,而只是凭空臆想,太过随意。所以城市道路在建设前的设计应该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道路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会审,初步方案的设定以及前期技术问题等都应被细致仔细地做好,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合理科学细致的图纸数据。

2.3平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平面设计也是无比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道路设计工作者忽略的部分。比如在设计比较弯曲的道路时,道路弯曲段半径的设计通常依据周边建筑的限制及道路本身的需求来确定,以此为根据确定的道路平面在转弯处也会是特别流畅的,但是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与设计规范相差较大。因为道路的设计曲线有好多规范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按照严格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来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参考城市道路周围的状况和建筑物特点。

2.4道路绿化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生态化的建设,也日益变成了对绿化道路的要求。然而在道路的设计与建设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这也使得建成后的道路在投入使用后对环境污染控制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也成了噪音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道路设计规划时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绿化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注意美观和实用的结合。工作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认清道路的建设要求,结合其实际特点进行规划和选择绿化方式。其实道路绿化还是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着隔音防噪、遮荫、防尘、装饰、绿化的重要作用。因此道路设计需将其自身功能等级、城市环境、自然环境、以及街道美化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二是诱导车辆的行驶,如果在城市主干路上,机动车辆行驶速度过高,为了促进行车安全,在道路两侧种植高大树木,这对司机视线的引导具有明显的作用。

3总结

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我们对城市中道路的设计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城市道路连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经济建设,一个国家城市道路建设的好坏可以直接反应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城市道路复杂多样,包含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结构的道路。因此道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只有对附近的环境、建筑、发展状况、生活状况远近结合,综合考虑,才能把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之晓.关于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4,(26):141-141.

[2] 陈世京.对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3):161-161,165.

上一篇:大学生拉赞助注意事项下一篇:软件高级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