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24-05-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共10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篇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

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二)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三)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五)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七)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

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阅读与鉴赏

一、必修课程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

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谙言,深人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小说与戏剧的写作。

新闻与传记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3.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

1.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3.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5.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6.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7.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篇2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高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总体来讲,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语言训练,轻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的是语言训练,这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使得学生文章写作成为新八股,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教师影响学生的作文思路。很多老师自身在作文写作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是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训练,使得学生写作初始便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第三,脱离创新偏重模式训练。由于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了大半个江山,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便会围绕作文开展一些模式化的训练,以使学生能够获得高分。但是这种脱离创新偏重模式的训练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第四,忽视评价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指导。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过程主要分为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三个步骤,但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步骤,却忽视了“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1. 协调语言与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作文写作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为此,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一定要从语言和思维方面入手,对词语、修辞、句式、意蕴等语文写作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训练。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时,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作文写作素材。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仿写,例如在学完《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仿写第一段。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最终目的。老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

高中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语文教材为主,注重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性和适宜性。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指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频率不能过高,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倦,进而对多媒体作文教学产生反感。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宜指的是多媒体运用度的问题,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3. 高中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是存在着差异的,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努力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过于忽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是导致作文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改变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性。另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与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保证学生作文学习的顺利进行。

4. 优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高中作文写作过程中,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完美无缺的文章,通过写作中的反复修正才能让文章更加完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评价过程,在评价阶段给学生有效的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需要改正和努力的地方。

三、总结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需要正确的方法引导和平时的丰富积累才能取得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在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高考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老师作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高中作文教研人员应该深入研究我国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创新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与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最好见证,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加强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高中作文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发展的需求。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指导

参考文献

[1]郑淑清.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九点结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9).

[2]刘正旭.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02).

[3]叶新东,周赛西.WIKI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化,2010,(24).

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篇3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阶段六)》(以下简称《课标(阶段六)》)共十六章:第一章高中毕业证学习计划;第二章阶段六语文课程理念;第三章学习目标;第四章英语学习;第五章英语学习的关键术语;第六章阶段六学生学习英语的连续性;第七章阶段六英语选修课;第八章阶段六英语课程概括;第九章标准英语;第十章高级英语;第十一章二外英语(ESL);第十二章拓展英语;第十三章基础英语;第十四章毕业后机遇;第十五章评价与报告;第十六章词汇表。

一、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一)中澳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比较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新南威尔士州的语文课程标准,从初中开始设选修课,随着年级而增多,到高中几乎全是选修课。课标指出,在中学期间,学生可以改换他们的英语课程,选修课程也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来开设的。[1]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选择和组合的灵活性。每个学校都可根据自身办学的特点,开设富有特色的课程。学生也可依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课标(阶段六)》规定,为了达到高中毕业证的要求,新南威尔士州的学生将完成一门初级英语课程和一门HSC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来源于《基础英语》《标准英语》《高级英语》《拓展英语》和《二外英语》。此外,《课标(阶段六)》指出,学生也可以不选择这些制定的选修课程,自己选择其他课程。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2]我国高中在五个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选修模块,以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但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目标和评价内容不明确,学生没有选课的权力。这也就造成了我国高中选修课在理想追求的现实中遭遇尴尬。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我们课程改革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几乎全部由学校强行规定,一刀切,甚至干脆全省统一规定几门课,学生毫无选择的余地和空间。[3]许多学校所开设的选修课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与高考有关的或对口的课程。

(二)中澳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比较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全面照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高中开设了五门选修课,每门选修课又细分,如《拓展英语》分为《初级英语拓展课程》《高中学位英语拓展课程1》和《高中学位英语拓展课程2》。《课标(阶段六)》对每门选修课都有详细内容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据可循。如下图一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课标(阶段六)》对学习内容的知识点都详细的列出,并且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的要求。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按照课标内容标准来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而我国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散落在“课程目标”中,笼统概括,操作性不强。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也不明确,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大的疑惑,严重影响高中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课程与职业培训直接挂钩,为学生就业服务。《课标(阶段六)》整个第十四章专门讲课程与职业培训的,指出阶段六英语研究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准备工作和成为全面而又积极参与的公民,并为学生的职业培训的认可提供许多机会。学生在高中HSC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得到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认可,而不用再学这些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职业技能。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找工作创造了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节省企业培训时间,互利双赢。

我国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但课程没有与职业教育直接挂钩。同时,我国课程,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理论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又不太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这也是造成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澳高中语文课程评价比较

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参与精神、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新南威尔士州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课标(第6阶段)》第十五章“评价和报告”提出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内部评价分数是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习课程的衡量而提供一个概述性的学生成绩。它反映学生的等级水平和学生之间成绩的相对差异。

外部考查包括注重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标准英语》课程为例。

《标准英语》的考察包括两篇论文:

论文1:专题研究(40分)

●考生回答三个问题,它们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部分。

●这三个问题的价值相等。

●每个问题必须回答在单个考试小册子中。

●论文1标出45分,但最终要转化成40分。

论文包含三部分:

部分Ⅰ(15)

●这个问题是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且没有学过的文本中提出的。

●这个问题包括一些短小的评论部分。

部分Ⅱ(15)

●这部分有一个问题。

●考生被要求创作或改写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为具体的目的和读者而创作或改编的。

部分Ⅲ(15)

●这个问题是在研究领域中指定的文本中提出的。

●这个问题要求拓展性评论。

论文2:模块(60)

考试论文包括研究模块中相关的三部分:

部分Ⅰ:模块A:学习语言的经验

部分Ⅱ:模块B:深入研究文本

部分Ⅲ:模块C:文本与社会

●考生必须回答上面三个问题,他们选择单元的每个问题都来自论文的每个部分。

●在论文2中所有的问题都要求拓展性评论。

●所有的问题的价值是相等的。

●每个问题必须回答在单个考试小册子中。

由上面可以看出,内部评价和外部考查相结合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与理解力、技能和价值观与态度,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技能,如评论与创作各种文本的技能,有效交际的技能,独自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技能,调查、想象力、评判性思考和综合各种思想的技能。但二者考查各有侧重点,内部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观察与再现的基本能力;而外部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质疑、分析、表达的能力,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怀疑精神和创造精神为侧重点的评价。

新南威尔士州评价,特别是外部考查,详细具体,操作性极强。我国新课标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也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但是,我国的评价体系的操作性不强,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清晰的评价内容,在实践操作存在相当的难度;新课标提出了评价的多元化,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是学生评价的价值及在教学评价中占的地位和在高考中的价值都没有说明,操作性不强;在评价方式和手段方面,提倡语文课程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外部考查的主要内容、目标及标准及在毕业和高考中占的比重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课标也没有赋予学生评价的实用权利。外部考查的主要形式“成长记录袋”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校流于形式,几乎丧失发展评价的功能。以应试考试为指导思想,以分数为追求目标,以题海战术为教学策略,以考上大学为目的的现实高考评价体系与新课标评价体系相冲突,在分数价值观主导的现实教育评价体制中,新课标的评价体系难以真正地贯彻实行。

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高中课标对我国新课程的启示

(一)注重课程的选修。开设选修课已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选修课制度已非常完善。我国的选修制还处在探索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应建立在我国现实国情基础上,那就是高考,而不是理想主义。开选修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又要照顾到高考,纠正高考的弊端,完善高考。只有这样,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制才能在现实的教育制度下真正地贯彻实行。同时,新课标应给学校、老师和学生选课的自主权。这就需要建立适应我国的国情的高中选课制度。而这种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教育研究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建立,还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课程的实用性。教育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发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国绝大多数高中毕业后去工作,因此语文教育主要不是为了学生升学,而是为学生的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应是我们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新课标应注重高中课程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因此,语文课程应适当增加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我们高中语文教育主要有三大任务:培养合格公民、就业和深造,就业是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们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去工作,语文课程应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基础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如在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一些现代实用文体写作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学会写一些基础的实用文体。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也是我们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明确课程内容。我们教什么和学什么都必须明确,这就涉及到课程内容的范围。我国语文新课标突出的缺点就是课程内容不明确,造成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新课标应该有明确的课程内容,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深化拓展的知识。只有明确课程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语文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目标就明确,评价内容也就明确,教师教起来也就顺手多了。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这个问题,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四)采用可行的评价手段。在“一切为了高考”的教育现实中,应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我们既要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同时又要照顾到评价的甄别功能。在“分数”和“发展”应该找到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来协调双方,在“发展”中突出学生“分数”,在“分数”中表明学生的“发展”,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为了保证评价标准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的评价操作程序,完善评价的实施、保障机制。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规范性,完善评价的组织、实施和保障机制,是形成动态评价过程和保证评价开放性、生成性的基础。在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评价的保障机制,它关系到评价的有效实施和适时调整,对评价的功能的充分发挥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和有效的支持体系。为此,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应对新的评价理念达成共识;新的评价理念应争取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建立有广泛代表性的评价机构,科学地进行评价设计和实施评价,恰当地分析和使用评价结果,及时交流评价信息,监控调节课程实施。[4]

参考文献:

[1]Board of Studies NSW.English Stage6 Syllabus[M].NSW:Published by Board of Studies NSW,2001:12-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倪文锦.选修课:追求、困惑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07,(9).

[4]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篇4

论语通译 孟子选注 庄子选译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厢记 呐喊

鲁迅杂文精选 子夜 家 茶馆 边城 雷雨 女神

朱自清散文精选 围城 谈美书简平凡的世界 历史的天空

二十世纪中国短篇小说精选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精选 哈姆莱特 堂吉诃德 歌德谈话录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普希金诗选 泰戈尔诗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篇5

诗两首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第三单元 纪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必修2 单元说明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祝福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第四单元 动物游戏之谜

宇宙的边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窦娥冤

雷雨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柳永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附录

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第三单元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 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篇6

详细阅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网站,重点阅读了其中“课程研究”的专题,其中有“课程改革”的系列,在课程改革系列中分学者`观点,国内课程改革,国际课程改革三部分,学者`观点:8个专业教师的个人主页,谈了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真知灼见;

国内课程改革:若干片关于国内课改的论文,其中《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网络》这篇论文提出建设教师专业网络。它认为教师专业网络是在为教师知识和教师探究合法化提供机会方面,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我认为这个观点与我们进行的课题是有相通之处的,其中“建造沟通政策和实践之桥 ” “课程实施环境与教师的专业自决”等部分对本课题帮助很大。

另外我还去了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网站中“电子印象产品”的“网络信息教育”部分,有许多相关论文,其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四大难题》比较详细的说明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当前中小学课程整合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我还阅读了浙江教育网,浙江继2002年三个区(市)成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后,2003年又有48个县(市、区)进入省级课改实验。新一轮课改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网站上有许多关于信息技术和新课改结合的文章。其中《服务课改,促进发展》《加大服务与培训,为课改服务》《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等文章让我对浙江信息技术在课改中的应用现状有了了解。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语文,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 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成为目前较为紧迫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 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 在培养学生语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 最终使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得到共同的进步, 达到塑造个性化与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目的。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 高中语文在其高要求下也得到了发展, 在教育实践与教学理论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同时, 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解决。本篇文章主要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并提出了相应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中语文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来理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教师在教学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教师仍然使用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发展阶段根本就起不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 让学生“填鸭式”有限的知识网络得到扩充。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继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 则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学习欲望会大大减弱, 学习效果也会令人大失所望。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 甚至目标还停留在旧的教学目标之上, 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导致学生思想严重落后, 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即便有些教师已经在知识上做了更新, 但是对新教材的理解力欠缺,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也会使得教学效率达不到要求。

2.课堂过于注重形式, 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 很多教师更多地只是重视课堂氛围, 更加地热衷与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这样看似学生学得很轻松, 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 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大多数的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时候经常会引出一系列与课堂无关的笑话, 正常情况下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减少讲解课文的时间, 课文讲解就会被粗略地带过。教师只注重形式, 没有把握重点, 最终会使学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使用语言知识时会常常出错。再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 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

3.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多媒体教学, 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基本设施齐全, 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 也更加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 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 而是依赖多媒体教学, 认为没有多媒体就上不了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在增强课堂氛围的同时建立起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关系, 而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也很片面, 这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教师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大部分教师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这就要从教师着手,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涵养。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组织的培训, 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帮助教师积极地转变思想, 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新课程的理解与学习, 促使教师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积极地为社会造福, 以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把握重点, 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正交流, 提倡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建立起平等的学习关系, 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趣味性较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并且可以有序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 教师还可以创建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讨论。合理地利用时间与科技设备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精简教案, 摆脱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创新教学内容, 合理布局, 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 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完成考试大纲要求教授的高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就一个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辨析, 也可以以一个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思想, 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指导为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思想, 在跟上时代进步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开展个性化教学, 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总体来说, 新课程标准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在不断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在合理地运用科技手段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 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指导, 双方相互合作, 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暢.试论高中语文在课改中的课堂教学[J].学院学报, 2008 (03)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篇8

一、教学主体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缺位,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相当比例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彻底摒弃,最大化地追求学生自主化课堂氛围的创设,并过于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由原来的所谓“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而教师这种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见解,教师往往用“很好整理”等比较概括的词语进行总结,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夸赞之词,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

二、教学模式误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失当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及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全方位、多視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

主要存在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就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由于缺少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创新学习需求不高,动力不足,因此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中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例如将讲稿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照着电子教案念,这样的多媒体应用毫无现代和先进可言;二是就年轻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很高,而为了凸显现代技术的功能与魅力,部分教师将教学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与声音效果。这两类突出问题都淡化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多媒体教学被泛用滥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性不足

多媒体课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其明显优点,因此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载体和模式。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无视教学内容,教学必用多媒体,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视听代替朗读,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仅仅是将板书变成了多媒体浏览,教学媒介改变而教学理念未变,现行多媒体教学互动性明显不足。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导致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

三、重新构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一)重新解读新课程,返还学生主体真实要义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按照这一新理念,“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即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平衡这一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地说,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而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真正的探究精神。

(二)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巧妙结合,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1.正确应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上述存在的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欠缺多媒体应用能力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我完善。信息时代,师生通过网络技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消除因地理产生的藩篱,教师的自我培养环境日臻成熟。此外,对于学校而言,应对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弱的语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力的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新课标下的新的评价机制,通过正确引导,使得这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形式为内容服务。

2.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篇9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语文;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成为目前较为紧迫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在培养学生语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最终使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得到共同的进步,达到塑造个性化与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目的。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高中语文在其高要求下也得到了发展,在教育实践与教学理论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解决。本篇文章主要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了相应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中语文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来理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教师仍然使用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发展阶段根本就起不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让学生“填鸭式”有限的知识网络得到扩充。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继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则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欲望会大大减弱,学习效果也会令人大失所望。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甚至目标还停留在旧的教学目标之上,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思想严重落后,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即便有些教师已经在知识上做了更新,但是对新教材的理解力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也会使得教学效率达不到要求。

2.课堂过于注重形式,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更多地只是重视课堂氛围,更加地热衷与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这样看似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时候经常会引出一系列与课堂无关的笑话,正常情況下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减少讲解课文的时间,课文讲解就会被粗略地带过。教师只注重形式,没有把握重点,最终会使学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使用语言知识时会常常出错。再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

3.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基本设施齐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也更加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而是依赖多媒体教学,认为没有多媒体就上不了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增强课堂氛围的同时建立起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关系,而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也很片面,这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教师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这就要从教师着手,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涵养。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帮助教师积极地转变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新课程的理解与学习,促使教师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地为社会造福,以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把握重点,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正交流,提倡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建立起平等的学习关系,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趣味性较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等,并且可以有序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教师还可以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讨论。合理地利用时间与科技设备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精简教案,摆脱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创新教学内容,合理布局,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完成考试大纲要求教授的高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就一个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辨析,也可以以一个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思想,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思想,在跟上时代进步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开展个性化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总体来说,新课程标准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在不断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合理地运用科技手段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指导,双方相互合作,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暢.试论高中语文在课改中的课堂教学[J].学院学报,2008(03).

上一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下一篇:读《思路决定出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