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通用12篇)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1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兴起,我市教育局领导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个制高点,必须占领。我市率先建成第一个地市级教育网平台,开始了全市教育网的建设。经过努力,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时代的工程教育的发展需要海量和准确的信息。满足这一需求的较为普遍的解决方式就是建设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库。本文探讨了进行工程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工程教育资源以及工程教育资源库的定义,层次定位、资源内容和资源分类,对工程教育资源库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具体规划。随着我校信息技术必修课在小、初、高三个年级段的开展以及“校校通”工程的逐步推广,我校大多数中小学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局域网,而我们教育中心在本学期也开通了教育宽带网。这也标志着我校在信息技术与网络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们也意识到这仅仅完成了“建网”的目标,而后面接踵而至的还有“建库、建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才能使我们的网络建设不流于空架子,解决学校教学信息化“有车无货”的问题,才能为我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我校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1、素材库建设。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为了集中建设我校的优秀教学资源,避免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效率。教学素材库是一个具备科学性、实用性、方便性特征的大型知识库,服务于网络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是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素材建设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件评比获取资源,如凡是参加课件评比的教师必须同意允许将其课件放入资源库中,为其它老师所共享,这种做法其实就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我校的资源库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一些优秀课件,为我校老师提供资源。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原有的一些录像课等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将一些音视频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
2、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现有的CAI课件改造升级;二是新开发一批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要与素材库建设相结合。CAI课件改造的方式是在学校的现有CAI课件中优选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课件进行升级改造,再存入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急需的、成系列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分年级、分学科进行系列教学课程建设。这可以结合我们每年进行的网络课评比。
二、我校资源库建设的几项具体工作
1、建立我校资源库建设的试点校,组织学校进行校内资源的建设。
2、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的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员和部门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环节,在整个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关于这点,我们可以结合试点校以某几个学科为试点,先进行某几个学科的资源库建设,然后,以点带面进行推动。
3、对于资源库具体的建设,可以结合课题的形式开展。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2
关键词:产业园建设,进度控制,资源管理
随着项目管理的推行和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化, 企业要以项目管理为主线, 建立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离,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实现高效运作地施工管理体制[1]。在工程建设实践中, 充分运用项目资源, 实施进度资源有机、紧密结合的计划进度控制, 是达到项目目标的关键。以兴龙产业园建设为例, 阐述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计划进度控制与资源管理。
兴龙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开始于2002年, 计划于2007年底分三期建成3条铝轮毂生产线。
1.1产业园工程实施进度资源的综合控制, 确立了以实现项目为利润源头, 通过加强管理, 以现代科学的计划控制与合理高效的资源投入, 通过各项施工管理制度的高效、综合的及时过程控制方法。在产业园建设中实施组织、进度、成本、质量、安全五大控制模块, 从成本角度来讲, 各项目部以实施扎实高效的成本控制为基础, 这样就可以形成企业的利润源头, 才有可能让企业得以盈利和持续发展。产业园项目实施的成本控制过程, 基本集中在组织和管理产业园工程的全部施工阶段, 该阶段所投入较大人力、财力的目的是实现建设方认可的不同阶段进度目标, 通过分包业务收入以补偿工程投入, 最终实现项目的工期目标和建设项目的收益值目标。产业园施工进度目标通过不同阶段、不同任务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促使人员、资金、机械设备等资源紧密跟进建设项目进度计划实施同步投入。通过上述步骤, 保证建设工程计划系统得以充实、完善和提升, 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手段同其它资源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综合控制的最佳效果。
1.2产业园建设全局性的项目总体计划管理, 是施工管理的主线和重点, 所以要有一个全盘总体控制计划, 以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2]。兴龙产业园建设之初, 就成立了工程筹建组, 制定了项目总体计划, 并且明确了产业园的各项目标。要达到产业园的目标点及其综合体现出的企业自身社会效益, 在产业园项目管理上就要确定一系列进度结果评价的宗旨, 一切工作应围绕这条一宗旨展开。在合同工期的目标下, 编制合理的总体计划, 以安排各阶段、各专业主要工作, 进行人、财、物等资源调配, 并指导进一步的进度计划细化工作和各类详细资源安排的初步确定提供依据, 形成各时间段、各专业层面、各组织机构层面的进度计划实施体系, 是计划、资源总体控制期望目标实现的关键。
1.3充分运用计划管理手段达到控制目标, 就必须将各类资源有机地融入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是决策层依据基础建设程序中施工阶段之前的各阶段工作成果, 考虑产业园工程、轮毂生产工艺特点和施工特点, 以合同工期为工期目标,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确定的总进度目标和效益目标。从兴龙产业园建设工程最初, 施工进度就与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 各类资源的投入以计划的形式与施工进度计划配合, 支持和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
1.4产业园建设计划管理中, 决策者全面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通过定性、定量地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 促使项目进度目标与总体资源投入相互一致, 保证计划的执行建立在正确决策基础上。项目总计划编制同时考虑了以下主要因素: (1) 产业园建设进度计划施工周期或合同开竣工日期。
(2) 产业园建设《初期设计》及资金概、预算等设计资料。
(3) 产业园施工图设计交付日期和说明。
(4) 轮毂生产工艺设备、铝锭计划供货源和周期。
(5) 产业园水文、地质及环境因素。
(6) 产业园现具备可调配于各期项目上的人员和设备。
(7) 充分考虑各专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 科学适当地划分工程结构编码 (WBS) 和组织结构编码 (OBS) [3]。
(8) 内、外职能部门互助协作关系等因素。
1.5通过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实施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计划进度及资源管理, 逐步实现分级目标项目的全过程、全面计划进度管理, 使每一位产业园建设参与者在既定方针、目标下, 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各自职责, 制定和贯彻程序化的规范性文件, 广泛发动一线员工, 实时开展以一线操作员工参与、管理层组织、决策层领导的立体全方位进度管理。产业园项目计划执行后, 是项目进度管理的逐步完善过程, 以计划为基准的级级分解施工进度计划及各业务主控管理将进一步展开。决策层将项目总体规划和总体进度目标变为切实可行的纲领性文件, 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逐层管理和切实可行的分层控制, 客观上就要求对总体进度管理进行分层次、分结构的纵向与横向的具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
2.1产业园进度目标的完成是参与建设各施工方及各资源供给方的综合作用, 是多方合作、互相支援的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工序安排和不同工期的交叉作业程序,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 分析、核对、调控, 使得工期进度目标得以实现。实施进度完成数据的收集、总结, 对照现行计划工期和控制点, 分析工期完成情况程, 分析计算对后续作业与相关工作的影响, 以确定出新的应对进度计划, 通过整合资源支持计划进行权衡, 保证产业园建设工期目标的实现。
2.2各类资源计划为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给予有力支持的同时, 也为本身在随进度的进展中进行全过程成本核算控制确定了目标基准, 各类资源计划包括:财务计划、工资定额计划、物料采购计划、设备计划、质控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等。
2.3实施高效的计划进度资源控制、管理, 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保证方法和有力执行的管理制度包括:现场数据处理、传递程序化、系统运行制度化、建立编码系统、加强基础工作以及更新技术手段等。综上所述, 兴龙产业园建设工程共历时5年, 通过实行进度控制和资源管理模式, 最终圆满竣工, 施工企业获得盈利, 建设方节约了工程支出, 达到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1]GB/T 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2]GB/T 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2009-05-13
实施主题计划 建设“资源科委” 篇3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底就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温家宝总理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目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科技创新必然面临巨大的服务需求,这就给北京利用科技创新加强对全国的服务和辐射带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符合时代特点的必然选择。科技工作被推向了更加突出的历史舞台,同时,首都发展对科技提出的巨大需求也对科技工作、特别是科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析当前北京市科技发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科技资源丰富,二是创新能力日渐增强,三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这是我们开展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基于对当前北京市科技发展的这三个特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建设“资源科委”的工作方向。
我认为,建设“资源科委”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发现、总结和推广一批先进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凝聚资源、解放资源、利用资源,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科委今年启动实施了科技工作主题计划的管理新模式,这一管理方式的转变代表了我们从认识到实践的一次跨越,就是要利用主题计划管理方式,把创新资源与首都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主题计划成为建设“资源科委”的重要举措。
做好主题计划是建设“资源科委”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主题计划是“需求导向”的具体体现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研工作理念、方法使我们的科技工作一直片面强调“技术导向”的价值,造成大量的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我们的科技还没有真正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实施主题计划就是要变“技术导向”为“需求导向”,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急需的问题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以用定研”的创新工作模式的形成和全面推广。
主题计划是“集成资源”的平台
随着我们对主题计划的不断深入理解和领悟,大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主题计划的目标不能再单独依靠科技项目来实现。主题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实施必须通过政策体系的完善、新型工作体系的建设、重大示范工程的引领、重大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等多种手段来推动,所有这些工作实质上就是对首都科技资源的一种凝集和调动。通过“主题计划”这个平台,使更多的首都科技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为企业所用、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用。
主题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载体
无论是“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思路,还是“十一五”期间“首都创新战略”的实施,都必须把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切科技工作的动力源泉和努力方向。主题计划的实施就是要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新型工作体系,并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同时,主题计划也是转变科委职能,努力实现科技工作与首都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
主题计划是“科技发挥作用”的标志
主题计划的工作不应局限在实施过程之中,更重要的在于实施效果的及时总结和宣传。通过主题计划的引导,我们的科技工作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的创新成果可以更直接地解决需求问题、投入应用,同时科技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更迅捷地彰显出来。如果说以前的科技项目或者科技计划的影响体现了科技工作在“点”上或者“线”上的作用,今后主题计划将在“面”上显现科技工作的重要作用。
做好主题计划必须破除固有的思维模式与路径依赖
日前,全委对2006年的预算进行了统一的汇报和讨论工作。在预算汇报之前,各个重大项目、科技专项的主管处室做了大量细致而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重大项目,经过前一阶段很长时间的公开征集、凝练以及专家的论证,项目整体水平比往年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是,在项目的组织过程中,比照主题计划的要求,我认为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科技专项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工作观念转变亟待突破
从汇报的全过程来看,各处室对主题计划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归根结蒂是我们的工作观念还没有转变,我们还没有真正从主题计划的总体要求出发考虑工作。牵头处室应该按照委里的统一要求尽快将主题计划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出来,同时及时征询被牵处室的意见;被牵处室在与牵头处室充分交流意见,并深刻领会各主题计划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应该仅仅围绕主题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只有工作观念转变了,主题计划才能真正成为我们集成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
“技术导向”影响根深蒂固
在重大项目的组织过程中,从技术出发的痕迹依然存在,还没有真正从需求出发考虑重大项目的选择。同时,对主题计划目标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深入,重大项目的目标还需进一步提炼。从目前我们实施的8个主题计划来看,既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也有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还有涉及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初步涵盖了科技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而重要的方面。不同主题计划的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就要求我们以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主题计划的目标要求凝练和选择我们的重大项目,而不能单独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社会需求研究基础薄弱
从现有的工作体系来看,由于受公开征集项目的数量和范围的制约,以及为我们提供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甚至包括专家(更多是技术专家)对我们工作理解的不深入,造成各处室在选择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作点位偏低、范围偏窄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主管处室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组织力量对企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的研究。只有对项目所属领域的行业特点、市场情况、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系统的考虑,项目选择和实施的依据才会更加充分,与主题计划的要求也才会更加吻合。
创新资源组织招数不多
主题计划的工作特点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创新型的工作模式。从今年重大项目的选择来看,对通过项目组织利用创新资源的考虑普遍还比较欠缺,工作机制提炼不够,同时对区域合作与促进欠缺考虑。更多的还是沿用以往的思维,通过依托单位(主持单位)自身的基础,加之科技经费的直接投入来组织实施项目。而没有体现出科技经费“粘合剂”、“杠杆”和“助推器”的作用,没有更多地在研发模式、社会资源组织、企业间合作、区域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计划管理流程尚需完善
从全委的工作出发,现在看来我们的计划管理流程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从今年的预算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出,有些工作分工还不是很明确,与以往工作的连贯性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各专业处室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和分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在项目与以前工作的结合上缺乏考虑,对过去支持过的相关项目及工作基础与汇报项目之间的联系缺乏全面分析。
纵观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固有的惯性思维和工作路径是关键影响因素,必须从思想上破除束缚。
做好主题计划必须改进计划管理流程
过去我们执行的是领域式计划管理方式,主题计划的提出,在目标设计、组织协调、管理方式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计划管理流程中出现了一些与主题计划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的环节,必须加强改进,以保证科委整体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了更好地做好主题计划工作,建设“资源科委”,针对2006年预算管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计划管理中我认为要具体做到“七个落实”:
一是做好需求调研工作,落实项目领域指南。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并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二是加强经济性分析,落实项目或工作指标。从主题计划的整体要求出发,对项目的市场整体情况、主持单位及所属行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施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三是开展知识产权对比分析,落实项目研究水平。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偏低以及过分依赖国外技术,且技术引进以后“二次创新”严重不足的现实,要加强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四是制定细化的预算标准,落实经费预算。同时,要加紧研究对主持单位承诺匹配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办法。
五是加强会前沟通环节,落实组织程序。在今后主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处、牵头处室及被牵处室应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制,与主题计划相关的工作应在报主任办公会讨论之前提出切实可行的整体方案。
六是加强跨领域、跨处室协调,落实工作分工。
远程教育资源科学教研计划 篇4
为了把我校的远程教育资源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使远程教育资源能充分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订如下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进一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扎实有效地推进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走近远程教育,熟悉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规范的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目的,以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为方向,二.目标任务:
1、积极利用远程教育项目提供的设备和资源环境进行教学。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途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素养。
2、并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基本技能,以满足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从事教学应用的技能和素质需要。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熟悉远程教育设备,做到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播放教育教学光盘,从文件夹中调用影音文件资料进行美术教学等。
2、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利用远程教育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内容非常多,要经常上机操作,寻找自己需要的美术教育资源,并且定时对所需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好个人资源库,逐步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能力。
5、在学校领导组织下,认真学习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各项制度,牢记于心,从而正确、合理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农远教育资源应用计划 篇5
为充分发挥我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优势,规范远程教育使用管理,确保远程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充分服务,为师生的不断发展营造现代化的教育环境,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拟此计划:
一、目标任务:
1、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素养。
2、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基本的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3、通过现有信息设备的使用和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形成丰富的课内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提高实践能力。
二、具体要求
(一)建设与管理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科备课组为成员。
2、配备远程教育管理教师,指导全体任课教师会操作、会应用。应用计算机教学技能:学科教师会使用远程教育网上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育教学,班主任会利用专题教育等资源进行学生品行教育和行为培养。
3、制定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计划,有检查落实。
4、管理员对设备运行情况随时进行监控、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接收和使用系统良好运行。
(二)使用要求
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努力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融合,产生聚集效应。
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意识,从只“教教材”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借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培养能力,改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单一匮乏的现状。
2、教师要每天浏览远程教育网(时间与上课教学协调),熟知远程教育资源覆盖的主要板块内容,把它分做学科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化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及行为习惯培养等几大部分进行备课内化。
3、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可以直接使用网上教学课堂来上课,也可以进行资源的简单剪辑、修整和改造,为我所用。
4、学科教师每月要有4节课利用资源、设备进行教学。要体现在教案设计中。
5、各教师如实填写使用情况记录表,将教师利用资源、设备上课情况与考核、奖惩挂钩。
6、管理员对本校教师进行远程教育使用技能培训指导每周一次。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学校将教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技能当作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学期末并进行考核。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6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发挥我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在全校营造更加浓厚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氛围,我校决定在2009年,全面加强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使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为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要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平台,逐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符合本地实际的资源库。
到2009年底,学校资源库建设的学科覆盖率要达到100%;资源总量达到100G,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自制资源量要达到5G。
二、工作内容
按照以下3个方面的要求,加强资源库建设。
1、资源库分类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2)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3)课件与网络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4)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5)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6)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7)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2、资源来源
(1)外部采购。学校将按照新课改的需求, 根据学科和教育的需要,购买符合本地教材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配套教案、试题、光盘、课件、素材、影音、教育资料等。学校可经过有经验的教师加工整理对教育教学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源来丰富本校的资源库。
(2)网上整合。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不断增加,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3)自创特色。自建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因特网、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及自己设计制作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库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丰富的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学校要及时将优秀教师的教案、课堂实录、优秀课件、优秀学生的成果等内容更新、充实教育资源库。
(4)卫星接收资源二次开发。随着卫星接收的资源不断充实,有大量全国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其中包括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和课件及图片等资源,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二次开发并加入到资源库中。
3、资源格式
(1)媒体素材的要求:
①文本素材要求:由于汉字采用的是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存储格式一般为Word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把教育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② 图形、图像的要求: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少于256色,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图片的数字化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
③音频素材的要求:数字化音频的采集频率不低于11KHZ,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
④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rm、wm、asf)。
⑤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2)课件、网络课件的要求: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课件产生的评估数据机制,保证不同的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单机上运行的课件,能够运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对于一些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能够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与浏览器运行的硬件平台无关。课件运行没有故障。
(3)案例的要求:案例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
(4)文献资料要求:应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术要求。
(5)常见问题解答要求:问题解答中的有关媒体素材,符合媒体素材库的要求。问题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实际参考价值,包括问题的正文、问题的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三、保障措施
1、为切实加强我县对资源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由项东升校长任组长,贺正禹任副组长的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校资源建设的规划及实施方案。
2、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优秀资源共享,学校每年要开展1-2次校本资源建设大赛、优秀课件评比、优秀课评选活动,将好的资源筛选并填充到本地资源库中。以便教师能够学习和使用,真正的达到资源共享,更好的为全校教师、学生服务。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7
Saa S服务模式是基于B/S架构获得广泛认可和推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可以在减少软、硬件设备, 节省资源的情况下, 将高校分散的应用和资源进行聚合, 实现应用关联和信息共享;同时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
一、SaaS介绍
SaaS是soft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的简称, 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 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 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 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 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其本质就是通过在线租赁的方式替代信息化建设投资, 并享有信息化技术的便利、效率和专业的信息化服务。
二、SAAS在校园信息中实现框架
1. SAAS在多个学校中的系统结构
在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 其业务包括了信息门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各类申报系统、招聘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科研系统等等, 实现的方式是各个学校通过建立各自的信息平台, 利用统一的身份认证、共享数据等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建设。这种方式在目前的大部分学校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要一个学校建立起所有的系统, 其缺点是成本高, 建设周期漫长, 维护成本高, 信息只局限与本校的资源共享, 不能所有学校共享, 各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
鉴于上述原因, 本文提出一个能降低学校成本、没有建设周期、不需要维护、所以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统一的框架———即服务学校的平台框架, 如图1所示。
(1) 左边是各个学校的应用, 右边是提供服务的提供商, 学校的应用是通过SOAP的请求来实现的。对多个学校可以选择使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服务, 但每个Web Service Server服务在一个服务上运行, 数据库可以是同一个数据库, 但数据库的实例是不通过的, 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学校的呈现结果不同;
(2) 每个学校通过自己操作的数据库进行同一身份认证、使用申请的业务服务, 在物理上虽然在一起, 但逻辑上进行分离, 这样既保证了必要数据的共享, 也保证了每个学校的数据安全;
(3) 应用服务层提供Web Service Server服务, 处理由Portal Server传过来的业务请求, 在程序控制方面进行了业务逻辑的封装, 也保证了各个学校的需求差异;
(4) 共享数据库层是统一学校各系统的数据标准, 整合各应用系统的共享数据信息, 给应用服务层综合应用提供一致准确的数据来源和积累。
2.平台框架的实现
上面提到的只是这个SaaS跟学校的一个关系, 这里来分析Saa S的具体平台实现。本平台框架理论依据与参考是利用布式层次结构的思想、企业IT服务规范和IBM软件解决方案, 采用了SUN Directory Server和SUN Identity Server为整个门户平台提供一个统一身份认证核心底层平台。认证接口作为这个平台的中间件, 负责对外提供集成API。各个集成应用通过认证接口显示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陆 (SSO) 等功能。Web控制台通过LDAP协议访问Directory Server, 用于人员数据的管理 (User Management) 。Web容器层主要是采用了IBM的Websphere Portal Server来搭建web层, 提供portal服务[3]。应用服务层是由IBM的Websphere提供Web服务, 并为整个框架提供业务支持。平台框架可分成用户层、学校信息门户层、业务管理层、系统平台服务层、业务应用层、数据库层、系统安全平台。其中系统安全平台跨越业务管理层、系统平台服务层、业务应用层, 是整个系统的安全管理中心。
(1) 用户层提供对多种终端统一接入的支持,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PDA、手机、Kiosk机等各种终端的Web浏览器统一访问系统的资源和服务。对于采用标准LDAP方式存放学校用户数据的应用系统, 门户服务器可以和他们进行单一的用户存储, 达到统一身份认证的集成程度;
(2) web容器层提供Portal Server服务 (学校信息门户层) , 负责终端设备的接口的定义、接入、及界面定制, 学校信息门户的统一管理;
(3) 业务管理层负责业务应用服务管理, 包括学校、客户、合作伙伴、组织机构、用户角色、权限及计费等的统一管理;
(4) 系统平台服务层:负责系统资源、数据管理及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是系统的核心。
(5) 业务应用层:平台所提供的业务应用模块。
(6) 数据库层:数据的访问链接及控制。具体的实现在下面分析。
(7) 系统安全平台:负责系统的安全保障, 包括安全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等, 是系统的核心。
3. 本平台数据的设计模型
在设计Saa S系统的数据模型时出于服务客户及减低开发成本等考虑, 在数据的共享和隔离之间求得一定的平衡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 Saa S系统的数据模型有如下三种形式:
(1) 独立数据库
将每个客户的数据单独存放在一个独立数据库是实现数据隔离的一种最为简便的解决方案。
(2) 共享数据库单独模式
第二种方式则是所有客户使用同一数据库, 但各自拥有一套不同的数据表组合存在于其单独的模式之内。
(3) 共享数据库共享模式
第三种方式是用一个数据库和一套数据表来存放所有客户的数据。在这种模式下一个数据表内可以包含了多个客户的记录, 由一个客户ID字段来确认哪条记录是属于哪个客户的。
由于为学校提供的服务比较多, 而且要服务的学校比较多, 对于第三种肯定是不适应的, 但对第一种方式从成本和维护等因素考虑都不适合, 在本平台下采用了第二种模式:共享数据库单独模式。
在这种数据模型下, 当客户尝试第一次使用该Saa S系统时, 系统在创建用户环境时会创建一整套默认的表结构, 同时将其关联到该客户的独立模式。此时一般使用SQL CREATE命令来创建模式, 同时授权一个用户帐号来访问该模式。举例来说, 在SQL Server 2005中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CREATE SCHEMA Contoso Schema AUTHORIZATION Contoso
接下来, 系统可以使用Schema Name.Table Name来访问该客户的模式:
CREATE TABLE Contoso Schema.Resumes (Employee ID int identity primary key, Resume nvarchar (MAX) )
一旦模式创建完毕, 它将成为该客户所属用户帐号访问的的默认模式
ALTER USER Contoso WITH DEFAULT_SCHEMA=Contoso Schema
一旦默认模式设置完毕, 在使用该客户的用户帐号进行SQL语句操作时就不要再使用Schema Name.Table Name来指定特定的数据表, 而是只需要指明表名即可。因此在系统代码内一句简单的SQL语句就可以应用于所有客户, 而且每个客户仅访问到自己的模式内的数据:
SELECT*FROM Resumes
这种客户独立模式的方式相对比较容易被实现, 而且从数据扩展性而言, 这种解决方案和独立数据库一样, 客户可以相对自由的对其中的数据结构进行新增和修改。一般在最初创建该客户的模式时, 系统会预先创建一整套默认的数据结构, 但在那之后, 客户可以对其做个性化的修改来符合其实际业务需求
这种客户独立模式的方式在数据共享和隔离之间获得了一定的平衡, 它既借由数据库共享使得一台服务器就可以支持更多的客户, 又在物理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据隔离以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集成构件是实现共享数据和交换数据的中心, 它通过标准的Web服务接口进行交互, 并以XML格式的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共享数据库的各种数据以XML格式传输给数据集成构件;数据集成构件再以XML格式把数据发布到信息门户平台。数据集成构件采用Web服务技术对数据进行包装, 把门户的数据展示和需求都看成是一种服务。通过服务的请求和调研实现共享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个服务提供商的SAAS对高校的框架、数据库安全、统一身份认证的高校信息的基本应用框架, 描述了高校平台的原理和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基于Saa S服务的高校信息门户通过Portlet化、XML标准化、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了对已有应用和数据的资源整合, 为学生、教师、行政人员等学校用户访问公共技术平台的资源提供了统一的登陆的入口, 提高了门户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扩展性, 为信息共享、人才储备、成果分享等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行里叙述。
摘要:高校信息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 很多高校都采用ERP (企业资源计划) 模式, 提出了“大学资源计划URP (University Resources Plannig) ”, 但大多数的高校的URP都各自单独建立一个平台把几个业务系统和门户进行集成, 所有的服务和应用都依赖本校的资源, 其软件成本和硬件成本都相对比较高, 对国家的资源耗费很大。而SaaS (软件即服务) 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如何构建SaaS, 以及SaaS如何服务高校的URP、SaaS在高校URP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SaaS软件即服务,大学资源计划URP,门户,Web服务,统一身份认证,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http://www.csai.cn/SaaS平台整体框架设计
[2]谢小轩, 张浩, 等.企业应用集成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38 (22) :1-5.
[3]WebSphere Portal.http://www.ibm.com/software/websphere/porta (lAccessed Jun.2, 2004) ..
[4]沈兆阳.Java与XML数据库整合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于剑, 张辉, 赵红梅.LDAP目录服务在Web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3, 23 (10) :82-84.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8
【关键词】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45-02
一、“无缝学习”要求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必须从固化向动态更新转变
无缝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学习的普适性,即在基于无缝计算技术搭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无缝融合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从中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的支持无处不在。适应这一要求,未来无缝学习资源内容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允许任何人在规范的语义下对其进行创建或编辑,依靠群众智慧共同编辑资源内容,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更新和自我进化,确保学习资源能够始终与知识更新步伐、用户需求相适应。当前,国家远程教育和虚拟现实教育相似,即现实课堂的网络化或数字化。国家远程教育资源是固话的数字化教学内容,采用的是固化、静态的资源聚合模型,实行的单向供给服务模式,教育资源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换,资源生产速度过于缓慢、资源内容过于固化。实际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注释信息、讨论信息、答疑信息等,这些信息如被合理吸收,为学习者共享,必将极大促进教育资源的快速更新。为此,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必须打破现有固化封闭结构,采用“群建共享”理念,从单向信息来源向多源头信息产生模式转变,强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无缝学习”要求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必须从基于内容向重视过程转变
无缝学习是一种持续性学习,即系统可以依据学习者所处位置和周围情况,参考学习者过去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程度,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与情境相关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未来无缝技术支撑下,无缝学习资源具有与环境互换信息的功能,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向任何学习对象提供学习内容,还能全程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信息,并将其甄别保存到学习内容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持续性链接,保证学习过程链的延续。目前,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的建构采用的是“基于内容”模式,关注的重点是教育内容的传递和组织,对学习过程则设计较少,导致远程教育资源未能与学习过程或活动建立起密切联系,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还无法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难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其实,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仅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并不能保证学习活动必然发生。目前,国内外教育界普遍认为,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者完成预定的学习内容,对于远程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建构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应从基于内容设计向重视过程转变,不仅要考虑提供哪些内容、如何提供,还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呈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现有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激发学习者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层次思维活动,引导学习者按照预定的远程学习活动完成学习,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持续性。
三、“无缝学习”要求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必须从提供内容向社会认知转变
目前,国家远程教育在资源建构上仅设计了物化形态学习资源的共享,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共享和学习资源联结学习者的桥梁作用,不能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班级/年级式”组织结构,难免使远程教育对象产生“孤独感”,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和良性发展。为此,国家远程教育在建构教育资源时,要充分借鉴无缝学习社会认知理念,设计具体的交流协作任务,如对话平台、实践社区、协作学习、共同任务等,为学习相同或相似主题的学习者建立联系提供平台和渠道,帮助他们找到具有相同学习兴趣和爱好的人力资源,如本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或适合的学习伙伴等。远程学习者通过与这些学习者围绕共同主题进行分享、交流与探讨,协作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从中吸取他人智慧,获取所需知识,得到所需帮助,最终实现在成员之间建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构建科学的社会认知网络。
四、“无缝学习”要求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必须从千人一面向以人为本转变
在无缝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无所不在,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得学习者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需求,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由获取学习资源、服务和支持进行学习实践,从而实现学习者的自我发展。适应这一特征,无缝学习资源可以不断扩展以满足海量的个性需求,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操作,进行不同的反应,自动适应个体的学习需求。当前,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的“均码”服务模式与学习者成分复杂、需求多样、水平不一的现状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远程教育效果的突出问题。由于这些学习支持服务是建立在对学习需求预判基础上的,不可避免地带上设计者的主观色彩,导致学习支持服务比较呆板、单调,不利于因材施教。为此,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建构前应深入了解远程教育学习群体的学习需求,在建构时着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可拆分性,即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持续性链接,保证学习过程链的延续。目前,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的建构采用的是“基于内容”模式,关注的重点是教育内容的传递和组织,对学习过程则设计较少,导致远程教育资源未能与学习过程或活动建立起密切联系,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还无法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难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其实,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仅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并不能保证学习活动必然发生。目前,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已经从关注学习对象到关注学习活动转变,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也从学习对象延伸到学习活动,从学习资源扩展到学习过程。目前,国内外教育界普遍认为,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者完成预定的学习内容,对于远程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建构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应从基于内容设计向重视过程转变,不仅要考虑提供哪些内容、如何提供,还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呈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付道明,吴玮,郑玲玲. 泛在学习活动中知识分享的动机与效果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1)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丰富、开放、多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资源的大规模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资源的互换共享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特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各类中职学校不同于高职高专学校,学生专业理论低,自主学习能力差,专业不统一,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特点与要求、培养目标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在资源库建设大都各自为政,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建设,各中等职业学校在资源库建设中遇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资源良莠不齐、资源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资源组织调理不清,校际间资源不能交流、管理不力、资源匮乏、使用效率低、操作复杂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建设适合中职学校的共享型资源库已成为各类中职学校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共享型资源库建设的要点
第一,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各项资源标准是实现广泛共享的基础,因此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首先要遵从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例如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以及国际通用的LOM标准、SCORM标准等。另外要规范专业领域中关键词的称谓和定义,遵从统一的术语表,倡导使用为广大教师熟悉的教学术语。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依据统一的规范标准。
第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要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成为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中职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应该包含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内容,有些学校在建设中将这三个方面分开建设,笔者认为这样会造成重复建设,不仅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使用者的工作量,因为它们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资源,教师上传一次就可在三个方面一起使用,不仅减少工作量而且便于资源的管理和检索,提高使用率。资源库必然要从单纯的资源的集合走向基于资源库的应用系统。因此建议中职学校在建设中将这三个平台统筹考虑,使系统之间无缝联接,提供一站式资源查询服务。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应统一规划整合学校各类教学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在一致的、标准的架构原则下,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与应用平台设计要遵循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的原则,要有序建设、科学地策划和具有前瞻的意识。从建立资源单元起步,建立库资源建设的规划标准与架构模式,使构建的各个单项部分都能成为共享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平台,解决学校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
第四,教学资源的组织与集成应建立在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之上,为使教学资源建设更贴近中职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从岗位调研开始,所有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老师都要不断去企业调研、去一线工作学习,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根据调研结合企业需求,设计建设具有中职特色和适用性的专业课教学资源库。认真研究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所覆盖的工种及相关专业技能标准,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专业方向,系统设计中职学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以专业理论、教改方向、专业类别、学科范围、课程目录为指导,根据课程特点及教与学的需要设置体系,在实践中整理资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用资源,在应用过程中完善资源。资源库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体现出多元智能,与生产实践、岗位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能、最优化。
第五,资源库建设中要注重完善库类别、规范数据格式、合理组织资源结构。要实现网络课件库、网络课程库、学科信息库、试题库、音频资源库、视频资源库、图片资源库、教学案例库、学生作品库、文献资料库建设。用户不仅可自己维护资源库,还可以自主定义库的类型,同时还应统一文件的格式和类型,便于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通过优化,使数字资源得到合理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通过提供多套存储方案,实现资源在任意地点部署,通过建立符合规范的数据格式,在不同类型的资源库之间实现重构、交换资源数据,甚至与远程教学平台无缝连接。资源库应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制作、管理,信息发布、教学交流、资源共享与交流都能在网上进行。实现多种检索功能,如按照学校导航、年级导航、学科导航、资源类型导航等,方便学习者使用。提供各类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辅导。提供完善的网络课程库、课件库、素材和案例库、专家答疑辅导系统,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学科课程学习。第六,资源库建设中根据学校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和其他资源情况,确定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有利于发展扩充、性价比较高的建设方案。既要满足目前的需求,又要具备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必须考虑将来的发展,在系统关键的设备配置中留有适当的余量,符合当前和长远的信息传输要求。尽量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构架,以面向服务的标准构造出共享资源的框架,在统一的规划下做好整体信息利用,在网络通信、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在登录方式上建议通过实施单点登录功能,使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则去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资源库平台用户界面要简洁合理,使用便捷;用户不需要网络或计算机专业知识,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远程网络的教与学。资源库系统在考虑提供丰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界面友好,使用便捷,以及管理和维护方便的方便性。若使用复杂,将会导致使用者望而却步。因此,在设计时,凡是可有可无的模块坚决不要,对于较复杂的模块,力争在界面上、人机交互方面进行优化,有效提供了系统的可用性。
二、中职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成败在于管理
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软件方面的管理,二是人员的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第一,软件方面要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通过个人会员、学校加盟、共建共享和积分等激励机制,鼓励用户贡献资源,贡献越多,积分就越多,回馈就越多,可下载使用的资源就越多。另外,针对IP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校内外用户不同的共享权限,比如,提供本校用户免费下载等设置。
第二,人员管理可分为学习资料的制作者(教师)和学生两大类,对于教师管理学校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评优、评先、职称、工作量评定激励教师制作和上传教学资源。
学生管理应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大中职学生通过资源库平台学习的考核力度,学校一方面在资源库教学平台上,建立适合学校本专业适合学生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资源库平台使用的过程中,也应全面发动,积极引导,充当学生随时学习的重要支持者,有效强化资源库平台的学习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全力支持他们的创造性,引导并鼓励他们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群体,按层次设置学生课程,吸引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其中,构建网络分层管理,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在资源库平台上的成绩纳入到学生考试评定当中,从制度上保证资源库平台的正常运行,提高资源库的使用率,解决教学库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等问题。
三、中职学校资源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中职学校的资源库首先要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
第二,中职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必须有企业参与,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方案,以便更好地为毕业生进入这些企业就业服务,更好地为合作企业培训用户、员工提供有效便捷的教学资源支持。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调动所有能调动的相关人员,按照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在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以发挥职工、教师、学生的智慧与创造性,及时为教育资源库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可以实时跟踪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的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技术理论和现场经验通过共享型资源库平台进行交流,使学生和职工受益。
第三,基于中职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低,起点低,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资源库建设中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在素材库中加大动画、虚拟模型、软仿真等具有较强交互性和指导实践性的课件、软件系统资源所占比例,减少文字等枯燥素材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借助这样的资源在实际操作前进行反复模拟实验、设计、操作、演练等,从而提高在实际操作时的准确率并缩短学习时间,取得良好效果。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必须具有较强的演示性、交互性、指导实践性。
四、结束语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的要求,更好推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2018年人社部继续组织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项目。
各地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申报,共上报27个项目。经遴选,人社部共支持16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人员培训。围绕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需要,加大管理人员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水平。举办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活动。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和引导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引进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举办人力资源市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管理人员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贫困劳动力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精准扶贫活动。举办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支持西部和东北地区举办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和跨区域招聘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与东部省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对口交流活动。通过与东部省份的对口交流,建立合作关系,加强资源共享,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能力,加快推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浅谈教育资源建设 篇11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界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高质量和丰富的各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中软件建设的核心,它能满足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而教育资源库的应用则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然而,教育资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资源静态,内容良莠不齐。在资源建设初期,最快捷的方式是将教学所需的素材库、课件库、积件库、教案库、网络课程和文章资料库等放在服务器中供下载使用,由于工作量大且人员缺乏,特别是缺少有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资源审核者的队伍建设,造成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只重量而不重质,即使外购的商业性资源库也存在类似现象。
另一方面,所搜集的教案库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其中的内容难免观念陈旧或过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偏离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因而所形成的只是缺乏吸引力与亲和力的、应用无法普遍开展的静态“教学材料仓库”,反成鸡肋。
第二,产品雷同,缺乏有效资源。由于市场需求与政策鼓励,爆发了教育企业的资源大战,各种资源产品层出不穷,资源库光盘产品可谓炙手可热。很多学校、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购买了资源库之后都非常兴奋,而资源库光盘也确实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件、素材,给备课带来了一定的便利。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教育机构渐渐发现,虽然资源产品众多,但是由于提供教育资源的一线教师数量有限,加上版权意识薄弱,这些资源库内容几乎大同小异。而且,资源中心里面很多资源是或者过时或者未必用得着的,真正有效的资源非常匮乏,即使有,在庞大的资源数据库中要找到也是费时费力。这就严重打击了教育机构用户的积极性。
第三,资源分散,无法集中。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提供资源的个人网站,也有各地自建的一些资源中心。但是教师个人建设的教育网站规模小而分布散,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够充分交流共享,国内大型公司和各级政府机构少有为教育服务的专门的教育网站,国家基础教育网站建设则刚刚起步。各种各样的资源散落在网络的角落和四周,无法集中,不能为人所用,从而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有效性。
第四,产品与产品不能共享。目前,不少地方的资源建设一般通过自上而下的征集方式进行整合,因此目前全国的资源建设形成以校级——地区级——省、国家级三层共建的模式,资源的建设常以地区自主开发及商业购买相结合。由于部分地区缺乏对本地师生的相应现代教育技术及理念的培训,导致知识共享及开放资源的观念未能普遍形成,各地往往只限于本地城域网共享使用,不少人仍不愿意共享个人资源。
在上述的问题中,尤以前三者为甚。因为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的、集中的资源,又如何谈互联、共享与标准?而要有大量的、可用的、经常更新的资源,只依靠一小部分特级教师,依靠IT企业都是行不通的。
因此,出路在哪里?出路就在于务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发展资源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建设资源的积极性,让教育资源源源不断、流水不腐。所谓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就是要充分考虑目前分布存储于各个学校或区域内资源站点的资源,选择一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能够共建共享,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和分布的两难问题。所谓合理的发展资源机制,就是要从根子上激发起教师开发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合理配置和流动、产权约束与产权激励等手段的运筹,实现资源在教育和经济价值上的等价互换,在互换过程中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和运营的合法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知识产出和价值增值最大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无可避免,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因为只有产业化的运营机制,才可能实现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教育资源运营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重点课题《基于校园网环境下中学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就是想改良这些弊端。首先从高中物理组试点进行分布式存储和统一管理,逐步建立一个学科体系完整、知识内容丰富、查询浏览方便的分布式大型综合性信息资源仓库,供学校、家庭、社会使用,做到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我们对教育教学资源上传要求是:
1、上传的资源不能有任何政治错误和黄色内容。要做好资源备份,上传之前要进行杀毒检查,杀毒软件的病毒库要及时更新。
2、上传的同一资源如果是由多个文件组成,要统一打包压缩,并使用 ZIP或RAR压缩格式或自解压文件。
3、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上传的文件名要使用中文名称,并填写资源的相关描述信息,如果相关描述信息填写不齐或填写错误,将不能成功上传。
4、进行文件更新时,由于资源管理平台对上传相同文件名的文件进行重命名,所以要先删除原文件后再上传新文件。
由于学科教育资源建设主要由学校教师完成,资源的适用性、优质性、针对性都较强。目前已初具规模,高中物理教师备课、教案、学案、试题、课件等等常用素材可以迅速快捷的在我们的平台上完成。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篇12
1 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界定
1.1 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概念
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是面向农业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资源信息系统, 它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 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与共享手段, 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1.2 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类型及特征
1.2.1 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类型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分成多种类型, 具体有:一是依据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的构成要素来分, 有共享物力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管理制度资源等, 其中, 共享物力资源主要含教室、实训实验室、仪器设备、体育运动设施等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共享人力资源主要含师资共享及管理干部等间的交流、挂职锻炼等, 共享信息资源主要含电子平台的共建共用及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等, 如数字化图书馆、开放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库等, 共享课程资源主要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专业的共建共享等, 共享管理制度资源主要含高校各项事业管理规范等的共建共享;二是依据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构成要素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紧密程度来分, 有直接共享资源和间接共享资源, 其中, 直接共享资源有共享物力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 问接共享资源有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资源等;三是依据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范围来分, 有校内共享、校际共享以及校社共享, 其中校内共享主要指高校内部各教学学院、各职能部门间的共享, 校际共享是指不同高校间的共享, 可分为区域内校际共享和区域间校际共享, 校社共享主要是指高校与社会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资源共享, 如教师互聘、大型仪器设备的共用、共同培养学生等。
1.2.2 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特征
它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结构化和动态化特征。其中, 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其存在的根本;遵循标准化是保障其广泛共享的基础, 目前教育部针对我国的网络教育推出了一整套标准, 含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的描述及互换标准, 如《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内容包装规范》等;内容的结构化可以确保其存在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是其具有技术生命力的保障。
2 共享型农业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2.1 建设目标
借助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规范专业教学, 为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教师方便使用资源、实现终身学习搭建一个公共平台。
2.2 建设原则
主要有:一是原创性, 即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形式有原创、联合建设或整合既成成果等, 倡导原创, 目的是确保无版权纠纷;二是先进性, 即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 采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需要;三是实用性, 即建设的资源应充分反映岗位任务、岗位能力和岗位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使建成的资源具有生命力;四是多样性, 即资源建设应包含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微课、教学视频等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体现时代特征和农业高职特色的各类资源; (5) 规范性, 即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 才能便于后期的加工处理、共建共享。
2.3 建设思路
主要有:一是以“系统化设计专业、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思路来建设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多样性的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 使专业教育具有针对性、课程教学具有目的性;二是资源建设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持续推进”的策略, 即用长远的眼光对资源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分步实施各项建设任务, 并在后期的建设与使用中逐步完善、持续更新与优化;三是采取多渠道 (如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行校合作等) 协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充分发掘各种渠道的优势, 共建共享、互惠共赢;四是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边建边用, 以用促建, 即资源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现问题, 不断完善,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向院校、企业、社会进行推广, 不断扩大资源库的受益面,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库建设质量和应用质量, 还能为后期使用和推广打好基础。
2.4 建设框架
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框架主要由资源数据库、资源库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资源数据库是将上面的三类资源依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联, 按照标准的资源描述与统一的技术规范构建而成的数据库;资源库系统是基于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系统, 应具备资源管理、用户管理、资源注册、检索、审核、更新与发布等功能, 如下图1所示;资源共享平台是为了实现多个异构资源库系统间的共享和互操作, 如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利用检索可以实现在一个资源库系统中浏览整个平台中的资源, 而无须知道该资源的确切位置。
3 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在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我国近年来先后启动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截止2014年, 教育部共遴选立项54个教学资源库项目、涵盖农业高职院校的18个专业大类、牵头单位涉及20个省、市、自治区和55个农业高职院校和3个中职学校, 共建成精品课程达到5 844门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在“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中涉及700多门课程且资源数达10万条, 关注的用户数达5万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共发布农业高职高专类课程资源6 000多门;均建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平台的农业高职院校1 200多所, 基本实现全覆盖。这些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有力地保障了教学高水平的开展, 为提农业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共享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实现优质数学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因些, 农业高职教育教学应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 进一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 2012 (6) :35-50.
[2]冯策.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M].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5 (5) :8-16.
[3]丁佩芬.农业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3) :31-34.
[4]李华.农业高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34-37.
[5]柳旭.农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2) :124-127.
[6]庞英智.农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应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12) :5-7.
[7]潘菊素.产学研联盟视域下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 2015 (10) :72-74.
【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推荐阅读:
11-12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计划、总结08-01
远程教育资源分析10-28
教学资源远程教育05-25
远程教育技术及资源07-26
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心得11-13
远程教育资源美术教学09-03
教学资源下远程教育09-12
语文教学资源远程教育09-26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07-05
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心得体会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