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024-09-19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精选13篇)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1

2、3、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2、3、5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3、5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认识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4、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1、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2、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森林智力运动会》的游戏情境:在运动会上,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编号,同时也有自己的所属队,通过他们的号来判断自己在哪一队,让学生帮助这些队员找找自己应该站在哪一个队伍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由于学生在《森林智力运动会》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用大象裁判请出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猜想“2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达各种各样的想法,让学生总结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三)、体验新知。

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再次《森林智力运动会》的情景图让学生解决问题,帮帮这些运动员。为了验证前面的结论我随即说道:“这三个运动员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很多运动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你是否也愿意帮帮他们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31、46、134、156、296、463、40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帮他们站好队,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

(四)、实践应用。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五)、归纳总结。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运动会胜利闭幕,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在这次森林智力运动会上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六)、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接着思考(1)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2)为什么2和5的倍数看个位数就可以判断,而3的倍数需要把各个数位的数相加?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附:设板书设计: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自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2

一、学生真的验证了吗

这节课我先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观察100以内的5的倍数, 从而初步得出5的倍数的特征, 然后再拓展到大于100的其他数, 学生通过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但在验证这一环节, 第一个学生举了72845这个数, 当我追问他72845÷5等于几时, 他顿时哑口无言了。接着我又点了几名学生, 结果他们都没有通过计算去验证。由此可见,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 这时,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有必要引导学生把这个漏洞及时补上,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二、学生真的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吗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 从而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但由于2和5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无法一一验证, 所以当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质疑:有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数, 它个位上是0, 但却不是2的倍数, 也不是5的倍数。此问一出, 当即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 但他们也只能用几个有限的例子来反驳, 这说明学生对于2、5的特征还没有完全理解。

课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的第44页的“参考资料”中有如下介绍:假设有一个数anan-1…a1a0那么

因此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是两个数的和, 第一个加数必定是2或5的倍数, 所以只需看个位上的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就可以了。这一证明过程可谓严谨科学, 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 这个过程就显得太艰深了, 因此, 《教师教学用书》在第38页就写到, 只要求总结出2、5的倍数的特征就可以了, “不要求严格的数学证明”。

虽然《教师教学用书》中说“不要求严格的数学证明”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这种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漏洞。既然《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证明过程太复杂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简洁明了, 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证明方法呢?我在2012年第6期的《中小学数学》中找到了答案。这一期中李美盈老师介绍了用数位的意义来证明2、5的倍数的特征。

比如一个四位数abcd=1000a+100b+10c+d, 1000、100和10都是2或5的倍数, 所以只要看个位是的d是否是2或5的倍数。这种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 易于被学生接受。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一线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恰当教学活动的组织给学生搭建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知识,在自主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有效地将这一理念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构建出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2、5、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后的一部分内容,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特征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游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案例描述】

在上课时,为了快速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游戏导入法”,引导学生对一组数据进行了摘选,对教材中的数据表进行“找朋友”的活动,即:将数据表中“2、5”的倍数标记成不同的颜色,并将这些“朋友”汇总在一起,之后以一句“为什么我们称他们为朋友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组织学生边“找朋友”边进行思考,顺势将学生引入新知的学习中。之后,我选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分类展示在黑板上,即:2的倍数是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的倍数是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比如,有学生说:5的倍数的末尾数都是0和5;有的学生说:2的倍数的末尾都是2 4 6 8 0;还有学生说:5的倍数大部分也是10的倍数等,之后,我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将2、5的倍数特点进行总结。在明确了2和5的倍数特征后,我组织学生再一次进行了“游戏”,这次的游戏我们设定为了“我说你判断”的游戏,一名学生随便说一个数字,另外一名学生来判断是不是2或者是5的倍数,如果是的话,说出是谁的倍数。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2和5倍数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之后,学生对2和5的倍数有所了解之后,我再次向学生出示2的倍数“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引导学生再次对这些数字进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念,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基本知识讲解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如:下列数字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4 97 354 0 123 861 2089 1000 987 564 3576 578

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数字进行判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一阶段的习题练习也是强化认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案例反思】

在结束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我开始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游戏的有效性

游戏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选择了游戏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快乐学习。但是,通过反思,我们需要改进的是在“找朋友”游戏中,我们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的图表,而可以自己重新制定一个数据表,引导学生进行“找朋友”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地依靠教材要好得多,对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们虽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自主求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缺少一定的评价,虽然师生之间有互动,可缺少鼓励性的互动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要借助鼓励性的评价来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3的倍数的特征 篇4

古丈县第一小学:向显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 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最大的奇数。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偶数有:。

奇数有:。

课件出示

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生:口答)

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学生填一填)

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生:汇报结果

1、课件出示:(学生填一填)

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生:汇报结果 2 3 4 5 6 7

2、观察讨论(一):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课件出示)生结论: 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出示课件)

师:根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确定一个数是3的倍数吗?(不能)那么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3、观察讨论(二):3的倍数12和21。(课件出示)

谈话:比较观察这两个数,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生: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师:在3的倍数中,再找几个数,把他的数字顺序改变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是一个3的倍数。

师:在不是3的倍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你能把他们一组一组地排列起来吗?(13,31;14,41;23,32;25,52;)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生:一个不是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数。

师:由此推想,3的倍数的特征和数字的排列顺序没有关系,那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吗?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4、探索发现规律

(1)活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张数位卡,我们在数位卡上分别来摆几个3的倍数,看看分别用了几根小棒。现在请你在3的倍数中任意选几个来摆一摆,开始。

生:小组中完成并记录,然后汇报,教师板书如:12:1+2=3

师:有什么发现?(是3的倍数)

(2)活动:下面我们反过来试试看,请你数出21根小棒,摆成一个两位数,看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21:2+1=3)

师:现在你猜想什么样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猜想:3的倍数,它的各位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3)活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举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

5、出示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活动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三、练习中提升认识

通过完成“做一做”,哪些数是3的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 明确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先把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练习三,4、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里面“√”。

165 655 5988()()()()()()49 95 311 82 2037 2222()()()()()()

1、下面用数字卡片摆出的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在每个数后面增加一张卡片,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2、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3、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还可以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作业: 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5、8、9、6,你会按要求组数吗?

(1)组成是2的倍数的五位数。

(2)组成是5的倍数的五位数。

(3)组成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五位数。

这三组数只需要考虑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是0、2、4、6、8的,即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我们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三、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

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题 篇5

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最小的偶数是()。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最小的奇数是()。

2、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

3、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4、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

5、在7—20以内(包括7),奇数有()个

6.下面一组数中,能被2整除的有()个。398、4477、2205、3066、48721 7.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8.下面一组数中,能被3整除的有()个。408、2233、5067、2091 9.87□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10.79□□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1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1,这三个数是()。12.A是偶数,和它相邻的偶数是()和()。13.写出一个能被2和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14.200以内,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共有()个。

15.把下面数按要求填在圈内:438、396、1074、1733、5866 能被2整除 能被3整除

16、从0、3、5、7、这4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有:。(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有:。(3)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有:。

32、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

二、选择题

1、自然数中,凡是17的倍数()。①都是偶数 ②有偶数有奇数 ③都是奇数

2、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A 18

B 36

C 40

3、两个质数的和是()。A 偶数

B 奇数

C奇数或偶数

4、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以分为()。

A、奇数和偶数 B、质数和合数 C、质数、合数、0和1 5、1是()。A 质数

B 合数

C 奇数

D 偶数

6、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A 倍数

B 因数

C 自然数

7、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是()。A 18

B 120

C 75

D 810

三、我会选择。23 36 60 105 144 252 170 508(1)2的倍数有:(),是偶数的有()(2)奇数的有:()(3)5的倍数有:()

(4)3的倍数有:()(5)是2又是5的倍数有:()

(6)是2又是3的倍数有:()(7)是5又是3的倍数有:()

(8)既是2又是5的倍数,又有因数3的有()(1)在 27、68、44、72、587、602、431、800中,把奇数和偶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奇数 偶数

(2)按要求填数。

3的倍数: 2,3,1,7 4,8 6,4 6。

2和3的倍数: 4,1,6,4,9,5。2、3和5的倍数: 0,2。写出5个3的倍数的偶数: 写出3个5的倍数的奇数:(4)猜猜我是谁。我比10小,是3的倍数,我可能是()。我在10和20之间,又是3和5的倍数,我是()。我是一个两位数且是奇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18,我是()。一个六位数548□□□能同时被3、4、5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一个四位数698,如果在个位上填上数字()。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49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到合适的位置。435、27、65、105、216、720、18、35、40 2的倍数();3的倍数();

3的倍数();

2、5的倍数(); 2、3的倍数();2、3、5的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中,最小的是(),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_ _,最大两位数是 _ _,最小两位数是_ __,最大三位数是_ _。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和()。(10)226至少增加()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就是5的倍数。

(11)用5、6、8排成一个三位数且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他有因数5,各有几种排法?这些数中有3的倍数吗?(12)在()里填上一个数,使87()是3的倍数,共有()种填法。A、1 B、2 C、3 D、4(13)最小的四位奇数比最大的三位偶数大()。A、113 B、13 C、3 A B是一个三位数,已知A+B=14,且A B是3的倍数,中可能填的数有()个。

A、1 B、2 C、3 D、4 判断并改正:

1、两个奇数的和,可能是偶数。()

2、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

3、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5、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9的倍数,是9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6、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一、直接写出得数(24分)0.25×40= 12.4-2.8= 125×8.8=48÷0.8=

0.56+0.65= 56×0.01=

9.2-0.8=

0.07×100=

445÷1000=

3.5+0.5×10= 3.3÷0.3= 6.4-2.9=

3.4×101-3.4= 6.8×10÷100= 0.9×7+0.1×7=

二、填空题。(30分)

1、因为3×6=18,所以()是(的因数,18是6的()。

2、在自然数1~20中,质数分别有()。

3、个位是()的自然数,叫做奇数。两位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是()。)),4、同时是2,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5、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6、有一个两位数5□,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填()。如果它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如果它同时是2、5的倍数,□里可以填()。

7、三个连续的偶数和是96,这三个数分别是()、()、()。

8、226至少增加()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就是5的倍数。

9、两个连续的质数是()和();两个连续的合数是()和()

10、用质数填一填。22=()+()=()+()11、100以内最大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差是()。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6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的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明显,教学轻松。3的倍数特征,学生较难发现规律,且受“

2、5倍数的特征”影响往往也从个位上寻找,(比如,个位上是3,6,9的),但经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

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7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第一节, 由于是起始节, 所以这节课中也包含了章引言的内容。章引言中提到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即类比平面向量来研究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它能像数一样进行运算, 本身又是一个“图形”, 所以它可以作为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 在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章要学习的空间向量, 将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本小节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二是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这节课的授课班级是高二的一个理科实验班, 学生在高一时就学习了平面向量, 能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在平面向量的教学中, 我始终注重与实数的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仅让学生清楚学什么, 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 怎么学。基于此, 设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运算律, 初步应用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2.学生通过类比平面向量的学习过程了解空间向量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的推广, 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系统学习概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空间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在由平面向量向空间向量的推广过程中, 学生对于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体会类比的数学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式

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连续的五个探究问题,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概念的探究过程, 加减运算及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 并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入手, 努力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5个环节:引入概念, 概念形成, 概念深化, 应用概念, 归纳小结。其中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深化, 实际教学时间25分钟。

1. 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环节中, 由一系列图片, 吸引学生眼球, 使学生对空间向量有个初步认识, 明确空间向量无处不在, 应用广泛。激发学生学习空间向量的兴趣, 通过追问激发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兴趣, 并给出本节课具体的研究方向。这节课作为《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章的第一节课, 希望让它也起到章节“导游图”的作用。

2. 概念形成。

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类比平面向量的方法, 由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向量的概念, 由学生从定义、表示、方向刻画、大小刻画、特殊向量、向量间的特殊关系等方面探究空间向量的概念。师生小结:我通过问题串帮助学生将概念梳理清楚, 让他们体会到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概念完全相同, 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以前研究的向量都位于平面内, 现在他们可以在空间中任意平移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空间向量的研究方法, 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接着利用两组动画, 第一个是平面内和位移的例子, 第二个是教师爬教学楼的楼梯, 展示空间中和位移, 使学生对空间向量的加法有个初步感知。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去定义空间向量的加法, 减法运算,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之间的关系, 突出教学重点。

3. 概念深化。

简化运算就需要研究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运算律。问题:平面向量中学习过哪些线性运算的运算律?这些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推广到空间中去呢?咱们先来看看哪些可以直接由平面结论得到 (PPT给出) 。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于加法交换律和分配律都只涉及到一个或两个向量, 可以看作同一平面上的问题, 可由平面结论直接得出;而空间中任意三个向量可能不共面, 所以加法结合律还需要重新证明。接着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加法结合律的证明。这是本节探究的难点之一。教师小结:通过结合律的证明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他们还能进一步体会空间向量中的某些问题与平面向量中相应问题的不同之处。

4. 应用概念。

在应用概念环节中, 我设置了4道例题 (PPT给出) 。例1的设计意图, 说明首尾相接的若干个向量的和向量是由起始向量的起点到终止向量终点的向量。如果回到起点, 和为零向量。例2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应用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解决一些问题, 平行六面体是空间向量加法运算的一个重要几何模型, 需要加深对平行六面体的理解。同时通过例2让学生进一步猜想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是不是都能用这三个向量来表示, 是不是空间中任意三个向量都能去表示别的向量, 对这三个向量有什么要求。这样为下一节的内容做铺垫。例3、例4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熟悉多边形法则, 进一步巩固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5. 归纳小结。

在归纳小结环节中为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我首先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 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善小结, 总结空间向量的概念内容和研究过程, 尤其强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使用到的类比的推理方法, 进一步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备课与教学我自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 在概念课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

这节课的知识本身是很容易的, 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自学应该也没有问题, 那么教师在这节课中的作用是什么?我想作为教师, 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 关注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更加自如地运用概念, 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 站在数学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本节课设计的一个特点就是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 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由知识浅层挖掘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概念体系, 强调类比的方法, 这也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不足之处: (1)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 而平面向量是学生在高一时学习的内容, 时隔半年多之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遗忘非常严重, 我们又没有时间再对平面向量作细致的复习, 所以学生反应不是很快, 重难点突破的有点吃力; (2) 从自身专业素质来说, 语言比较随意, 不够专业, 数学是严谨的学科, 语言专业性急需提高。

2. 新课标对学生掌握知识螺旋上升要求的实现。

3的倍数特征评课稿1 篇8

今天听了唐老师上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让我感受了在新课堂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仅仅只是一位组织者,一个帮手,而学生才是主人。课堂上,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交流、展示,让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来。

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安排了五个环节:

1.课前5分钟,由小主持人组织复习题,体现了学生自主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2.导入激趣,通过学生组织的摆卡片组数游戏复习了“

2、5的倍数的特征”,同时让学生摆出是3的倍数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

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独立圈数,小组合作讨论找规律,来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给学生提供了生生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有了表达和倾听的机会。

4.展示交流中,学生表现得活跃,组织语言能力强,思维敏捷。这说明唐老师平时充分地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5.达标测评练习,使得课堂学习知识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判断和写3的倍数的特征,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有了反馈。

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找到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对于这节课,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大家一起探讨:

1.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中,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分,只是看到优等完成了,没有考虑到弱势生他们的情况;

2.在展示环节中,展示的机会只给了几名活跃的优生,而让弱势生成为了看客;如果能先开展小组内的展示,再进行小组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就不会有沉默者了;

3.在展示中,几个小组的结论和表现方式都相同就可以不重复展示,重点要放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的展示上;

4在几个互动环节中,形式单一化,如:“请一个同学来验证一下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有的学生“没戏演”就“退场”了。

总之,这一节课让我们在探究新课堂模式,寻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启发。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篇9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就是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按照“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的步骤来教学,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

因为2和5倍数的特征,都在个位数上,学生比较好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学生掌握也并不困难,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上,我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有效:

1、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成熟的,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10

在这节课中我想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从数学研究方法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并进行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感受数学的研究方法:

1、感受范围意识。

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说:有2、4、6、8、10都是双数,有无数个?我接着问:既然有无数个,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不能全部找出来,接着我又问:5的倍数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也不能全找出来。“既然它们的倍数都找不全哪怎么去研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接着就有学生说:可以选择一个范围来研究。

这样学生就有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当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数中都使用?还需要验证。在这样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特征,通过共同的验证,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教学中,当学生找到百数表内5的倍数特征时,我追问学生,“是不是在所有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我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验证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

3、感受学习两种“验证”方法。

验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举例法、不完全归纳法,推理法等等。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认为最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学会举例的方法。这节课中,当学生 发现百数表中,5的倍数特征后,我引导学生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怎样去验证呢?在这里我预设的是学生可能会说出可以找一些个位上是5或0的数用除法来验证。但学生并没有出来,他们说的是用乘法来验证。于是我接着学生的想法,在这里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备课预设时我并没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讲解的并不到位,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于是我又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用除法来验证,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全班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感受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

这节课中,当学生研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来回忆。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研究方法——发现——验证——结论”这一研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2的倍数的特征研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进行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但作为教师,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除此之外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嗦。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篇12

志丹县城关小学---李慧萍

教学目标:

1.利用百数表让学生观察2的倍数和5的倍数,探索、发现它们的特征。

2.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和发现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百数表、学生学号。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老师呢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大家想不想见识见识?

师:由你们报数,不管是几位数,越大越好,老师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下面来试试看,谁来报?

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到老师的这个本领?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还记得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吗? 师: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2的倍数。(1)学生观察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出示百数表

师:大家想一下,如果老师要求你们把自然数分类,你会怎样分?(3)学生讨论汇报(4)学习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5)小游戏:

①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②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③学生结合自己的学号及奇偶数的概念说一句话。④学号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的同学请举手?说明什么? 2.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拿出手中的百数表。

(1)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

(2)学生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教师巡视。)

(3)汇报得出的结论。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4)下面我们再来做个游戏: ①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坐。②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坐。

③同时站两次的同学站起来,你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因为他们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④你们的学号是多少?(10、20„„)⑤你能否从中发现什么?先同桌交流,再回答。板书: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

填一填,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2.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思考:

(1)使它是2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放几(250、520、502)个位上是0,有哪几个数?个位上是2,有哪几个数?一共有几个数?

(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有序地思考。)(2)使它是5的倍数呢?(250、520、205)方法同上,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3)使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可以怎样组? 3.猜老师的电脑密码 4.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 5.课外延伸 4和8的倍数的特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1)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页~5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从1~100的自然数表中找出5的所有倍数和2的所有倍数的活动,并要求说一说自己找的方法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的数,从中归纳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和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进而概括出2、5倍数的特征。接着,通过对“想一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和5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在观察、猜想、验证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初步的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数学王国里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回散落在外的人马了,召回条件:5部落只召回5的倍数,2部落只找回2的倍数。

2、师生比赛找5的倍数和2的倍数。

3、老师之所以获胜,是因为运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一起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

1、拿出尝试研究单,完成第一题。

读要求,自主找到1-100中2 的所有倍数和5的所有倍数。

2、汇报找倍数的方法和结果。

三、小组讨论交流

1、仔细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尝试研究单的第二题。

2、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汇报5的倍数特征。

(1)哪个小组来汇报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谁能举个更大一些的数来进行验证?

(3)小结: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5或0。

2、汇报2的倍数的特征。

(1)哪个小组来汇报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谁能举个更大一些的数来进行验证?

(3)小结: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2、4、6、8、0。

3、汇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最后一列,你有什么发现?

(2)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五、教师点拨

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和2的倍数的特征,以后我们再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可以只看个位就行了。

六、挑战自我

1、将下面的数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18、24、30、31、45、56、60、72、75、80、95、100

2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一本30页的画册,翻开后看到两个页码,其中有一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想一想:看到的可能是哪两页?

3、学校举办集体舞比赛,分“双人舞”和“五人舞”两个项目。看下面几个班的学生人数,你认为各班表演哪种舞蹈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1班

 

四2班

 

四3班

 

四4班

 

68

 

65

 

66

 

70

 

七、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专卖店督导岗位职责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