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

2024-10-21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精选8篇)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 篇1

朱晓敏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群体纠纷是当代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各国选择适用的群体诉讼制度却千差万别,显示出多元化的趋势。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群体诉讼的制度形式,其对于解决群体性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自身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群体纠纷群体诉讼代表人诉讼制度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概述代表人诉讼是一种群体诉讼,而群体诉讼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并非法定的诉讼形式。群体诉讼制度指由少数人代表其他人进行的,目的在于一次性解决群体纠纷的诉讼制度,其不论代表人是为他人也为自己寻求救济,还是仅仅为未出庭的群体成员寻求救济,同时也不论代表人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还是案外第三人。其实质在于对损害群体利益的违法行为请求救济。

在现代社会,大规模的运输、消费市场的运行,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危及很多人的利益。如此危害面积之大、受害人数较多的案件,如果受害人单独起诉至法院,不仅会造成法院的巨大压力,也会造成法院对纠纷的重复审理,降低法院的工作效率。因此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设立便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如下:其一,诉讼效率理论。对群体纠纷实行一次性解决,实行代表人诉讼制度,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就多数方当事人之间的共同问题,通过证据共通的原理进行一次性的确定,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办案效率。其二,个人权利

与公共利益的衡平,其实就是私益诉讼到公益诉讼的过渡,代表人诉讼制度正是为保障不确定的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而设置的。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1.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及现状。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的有关规定,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分为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当事人人数确定、诉讼标的同类的群体性诉讼案件,我国各地区法院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既有原则上采用分案处理的,也有少数发生在欠发达地区或农村的案件,因诉讼规模相对较小而适用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由于分别以个案受理的案件可以合并审理,因此仍然具有形成普通共同诉讼的可能性和特征。可见,代表人诉讼制度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处于闲置状态,几乎很少有实际应用的案例。

2.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之所以被搁置不用,其原因不仅在于我国缺乏运行该制度的大环境,而且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不乏相关。综合考虑,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以下问题:2.1我国法律对代表人诉讼制度规定的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民事诉讼法》第54、55条两个条文中原则性地规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一些具体制度、具体程序未作详细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也只规定了相关的六个条款,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对于适用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要件、公告程序、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担等问题并没有明确

的规定。

2.2权利登记制度增加了诉讼成本。权利登记制度使当事人由不确定变为确定,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同时又有一定的弊端,即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影响当事人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权益的积极性。

群体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因人数众多而总额巨大,但是就单个当事人而言,其数额就很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通过诉讼获得的赔偿就会远远低于其所花的成本。因此,当事人往往不来登记主张权利。正因为有关权利人为了避免麻烦或者其他原因不进行登记,并且在诉讼时效内也不主张权利,违法者受判决确定的赔偿额大大低于其违法所得利益,不但不能起到最大限度地救济受害者的作用,反而放纵了违法行为人。

三、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为了结束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在实践中被搁置的状态,以便该制度能够真正的发挥其基本力量和功能,本文立足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本身,建议通过改善的方法来逐步完善我国群体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1.健全相关适用制度。无制度可循是限制代表人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在《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下案件应当从立法上规定必须适用代表人诉讼制度:(1)因产品责任引起的诉讼,主要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的情况。(2)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引起的公益诉讼。

(3)虚假广告,违反物价法规抬高物价销售商品引起的纠纷。(4)股份公司经营者实施的非法集资等欺骗行为或者损害股份持有人利益引起的诉讼以及企业发行债券不能兑现引起的纠纷。(5)众多人员(包括合伙人)共同致人损害的赔偿诉讼。第二,完善代表人诉讼中法院的公告。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意见》只规定:代表人诉讼起诉时被代表群体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登记。因此,必须强制性规定法院公告的事项和具体内容,从而保证被代表人对诉讼进程的监督。第三,新增激励机制。对首先站起来进行诉讼的当事人进行利益的刺激,如果代表人诉讼中代表方获得胜诉,代表人将可获得高于一般参与登记权利人的利益,该奖励来源于胜诉后的财产分配。

2.允许律师承担群体成员的确定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第1款规定“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该规定实际上是通过权利人向法院登记的方式,促使群体诉讼成员由不确定逐渐向确定转变。但是这种工作方式使法院工作量增多,增加了诉讼成本,实施以来收效甚微。建议规定通过律师的积极行为来辅助权利登记制度,使群体诉讼成员的人数确定化。律师参与到群体成员的确定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护众多当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壮大了该方的群体力量,使其在诉讼对抗中占据优势。因此,律师参与到群体

成员的确定工作中,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节约了司法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诉讼效率。

四、结语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扩大司法解决纠纷、使当事人双方进行公平、理性的对抗以及保护公共利益的功能,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纠纷的解决有着显著的优越性,然而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操作的困难。鉴于此,我国在代表人诉讼制度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应当逐步加强,通过改善自身制度,改变不良的司法适用环境,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方法,逐步实现在制度上的完善和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参考文献:

柯幻,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霍晓媛,从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看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知识经济,2009(2)

张威,论复合型代表人诉讼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法制与社会。 2009(26)

崔声波,我国群体诉讼制度与国外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青年科学,2010(2)

李莉,群体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张卫平,集团诉讼适用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学,1989(4)175经济与法??????????????????????

??????????????????????????????????????????????????????????????????????????????????????__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 篇2

一、我国导入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现实意义

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千呼万唤中,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最终被写入公司法, 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一) 填补了公司立法的空白, 给公司小股东和受案法院带来了福音

面对失信的大股东、公司的高管, 小股东终于可以跳出“自己告自己”的怪圈, 依据公司法第152条, 小股东依法以自己的名义, 为了公司利益而起诉。司法实践中, 股东代表诉讼案例经过一个从不受理到逐步受理, 又因立法空白而个案处理存在差异的过程, 新公司法的规定, 解决了这一法律困境。

(二) 有助于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监督, 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

法律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承担注意义务和勤勉义务, 如果他们违反了义务, 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说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写入公司法之前, 这些侵害人还可以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而免受追究的话, 那么在新法全面实施的情况下, 代表诉讼则是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将随时降临那些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和高管们。由此可见,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存在对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们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可以预防或阻吓公司内部人员的不正当行为。

(三) 有利于规范证券市场, 促进其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小股东主要是个人股东, 他们的出资主要来源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所得, 如果他们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投资热情, 也会诱发一些不安定因素。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安排下, 广大中小股东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参与证券市场的监督, 净化市场环境, 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立法权限及完善建议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及例外情形

在公司权益受损时, 股东不能直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只有在股东履行了向公司的董事会、执行董事、监事会或者监事的起诉请求并且起诉请求被拒或提交诉讼请求30日内没有起诉;情况特别紧急、不立即起诉将会使公司利益严重受损的情形时, 股东才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为了限制股东滥诉, 公司法对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股东资格进行了限定:有限公司股东和股份公司连续180日以上,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股东无权提起代表诉讼。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司利益, 增强股东代表诉讼的可操作性引入美国的先诉请求豁免制度, 笔者建议特殊情形下股东可不经过前置程序直接起诉: (1) 若依期诉讼会造成公司巨大损失; (2) 董事、监事等高管全部或超过半数为侵害人; (3) 侵害人对公司董事、监事等高管可施加实际影响; (4) 董事、监事等高管理否认所诉行为; (5) 董事、监事等高管准备实施侵害行为; (6) 其他情形。

(二)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前担保制度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 无诉前担保制度的规定, 但笔者认为, 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有必要引入美国的费用担保制度。费用担保 (securities-for-expenses) , 是指代表诉讼的原告股东应当向公司提供一定的担保以期对公司或者其他被告可能要承担的合理费用给予补偿。根据费用担保 (security for expenses) 法律, 如果原告在诉讼中败诉, 法院通常会允许公司或当事人要求赔偿, 除非法院认为这种诉讼缺乏合理的理由。这将意味着, 只有当法院发现该种诉讼明显不具有合理性或明显不具有实质意义时才要求其提供担保, 否则无需提供担保。

(三)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受案范围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仅是概括性的规定, 这种高度概括性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有必要引入美国股东代表诉讼中受案范围的列举性规定。股东代表诉讼主要适用于对注意和忠实义务的违反, 主要包括如下情形:

1.涉及公司管理层重大过失的案件。譬如, 公司在项目投资上的重大失误;在存在竞争收购的情况下, 公司选择了较低价格出售公司股份;或者公司管理者的其他重大过失情形。应当注意的是, 由于公司管理者受到商业判断规则的保护, 因而, 原则上须以管理者有重大过失才能构成对注意义务的违反。

2.涉及浪费公司资产的案件。譬如, 公司进行不合理的巨额捐赠却与公司利益没有明显关系, 将构成公司资产的浪费。

3.涉及自我交易的案件。譬如, 公司董事将自己的土地出售给公司, 公司董事向公司贷款或者从公司贷款等等。在现代法律上, 上述行为并不为法律所禁止, 但是交易本身必须符合公平标准, 否则, 将构成对忠实义务的违反。

4.涉及管理报酬的案件。如果公司管理报酬过高或者公司给管理者提供边际利润, 而接受报酬的人实际上没有对公司做出相应的贡献, 同样构成前述对公司资产的“劫掠”和“浪费”。所不同的是, 在上述第2种情况下, 是一种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这里则是将其作为违反忠实义务的案件处理。

5.涉及利用公司机会的案件。公司机会属于公司财产, 公司管理者利用其地位和职位将公司机会据为己有, 构成对公司财产的侵害。

在上述情况下, 无论是对注意义务的违反或者是对忠实义务的违反, 均可能损害公司利益, 股东可为公司利益而提起代表诉讼。

从理论上讲, 对公司利益的侵害不仅仅限于公司管理者对受信义义务的违反, 任何第三人对公司的侵权行为同样可能导致对公司利益的侵害, 因而, 任何第三人对公司的侵害行为均可能导致代表诉讼的发生。但从立法本意和司法实践来看, 代表诉讼主要针对的是公司管理者违反受信义务的情形。

(四) 股东成为合格的原告需要具备的条件

这种资格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必须享有同期所有权, 二是能够公正充分地代表公司的利益。如果股东不具备这两项条件, 则不能提起诉讼。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同期所有权的相关规定 (即诉前180天和诉中必须是股东) , 为了与股东直接诉讼相区分和减少诉累, 笔者认为应当对原告 (股东) 的起诉条件加以限制, 即引入原告必须能够公正充分地代表公司的利益这一限制。

如何认定股东是否“公正、充分”代表公司利益, 要充分分析案件具体事实和特殊情形。一般来说, 可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股东如果是侵害公司行为的利害关系人, 则股东就会与起诉的行为、目的存在利益冲突, 股东是否充分、公正代表公司利益就会受到质疑。股东诉讼目的若是为了个人一己利益、与对手争夺利益, 则诉讼目的是为了股东个人, 诉讼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就无从谈起。

2.股东在起诉时是否充分认知起诉的目的、后果, 是衡量股东诉讼动机纯正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股东不了解、不关心诉讼本身及其后果, 诉讼动机纯正则很难证明。

3.律师对股东代表诉讼中施加的影响和介入的深度, 会对股东诉讼的动机产生影响。如果律师可以完全决定是否进行诉讼、诉讼进程、起诉范围等情形, 而股东在诉讼中完全由律师说了算, 诉讼则会成为律师牟利的工具。

4.诉讼得到支持的范围, 是否得到较大持股比例的股东或代表人数众多的股东支持, 是衡量股东是否公正、充分代表公司利益的相对客观的标准。得到了较大持股比例的股东或代表人数众多的股东的支持, 本身就体现了股东代表诉讼广大的代表性, 也是股东起诉代表公司利益的充分有效证明。

5.股东与侵害公司利益的关联程度, 会对股东诉讼的公正性产生实际影响。若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在侵害公司的利益的行为中, 有积极参加、同意批准或授权默许行为, 则上述股东提起诉讼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很难令公司股东或他人信服。

(五) 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来自公司内部的损害, 具备法定条件的股东可为公司利益, 以自己的名义代位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而来自公司内部的不法侵害一般为董事、监事等高管、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股东和清算组成员。因此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被告除了董事、监事等高管外, 应该限定在控股股东、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清算组成员或其他侵害人。

(六)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在美国,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时公司具有双重身份, 公司集原告、被告于一身:真正的原告, 名义上的被告。若是列公司为原告, 会导致法律依据的缺失, 因为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是公司的代表机关, 在上述机关未批准诉讼时, 公司就无权提起诉讼。若是列公司为被告, 公司股东与公司由于不存在实际上、实体上利益冲突, 股东也就无法依正当合法理由对公司提起诉讼。另外, 在股东行使代表权诉讼并胜诉时, 要实质上的被告 (侵害公司利益的主体) 对形式上的被告公司进行赔偿给付, 令人费解和不可接受。本文作者建议:在股东代表权诉讼中, 公司既不作为被告, 也不作为原告, 而是作为具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公司在诉讼中是独立的, 不偏袒原被告任何一方, 诉讼利益由公司享有, 公司对判决结果有权提起上诉, 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判决。例外情形是, 公司在已进行的代表诉讼中, 提出新的诉讼请求而被法院依法追加为原告并由法院审理。

(七) 诉讼费用的承担

在股东代表诉讼中, 公司股东即原告一般要付出数额较大的诉讼费用或其他的诉讼成本, 但是股东却不能从诉讼的结果中直接获益, 股东只能从公司获得的偿付利益中间接获益, 这对股东积极行使代表权诉讼而言, 明显是不利的。另外, 起诉股东个人承担诉讼费用, 但是案件的胜诉权益却由全体股东 (必然含未起诉股东、反对起诉股东等) 共享, 对起诉股东而言, 也不公平。目前, 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实行公司补偿诉讼费用制度, 即在股东胜诉后, 由公司对股东的诉讼费用进行补偿。我国在股东代表诉讼时, 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引进诉讼费用补偿制度。具体而言, 可借鉴在美国的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该制度依据司法判例而确立, 属世界首创。笔者认为:只要股东代表诉讼的最终结果可避免公司的财产损失、其他方面的损失或是为公司争取到实质性的财产利益, 股东就可以要求公司补偿其为本次诉讼所支付的律师费、差旅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目前我国立法对股东败诉时的赔偿责任没有明确规定, 一般认为, 股东败诉的赔偿范围应包括:公司和被告因股东起诉、参加诉讼、搜集证据、聘请律师等合理费用和其他损失。

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诉讼代表权, 制止一些不必要诉讼的进行, 节约司法资源, 可要求提起代表权的股东向法院提供一定费用的担保, 在股东滥用诉权时及时向被告、公司进行赔付;同时担保负担也不能过重, 不能因此妨碍正常代表诉讼的提起和纠纷的解决, 必须严格规定原告向法院提交担保的前提条件和确定合理的担保金。鉴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诉讼标的金额巨大, 依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必须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 对此中小股东一般无力承担。建议立法者在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时, 应同时借鉴日本的立法经验, 将此类诉讼通过立法界定为非财产请求案件, 收取较低的股东诉讼费用。

参考文献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篇3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要的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指掌握国家权力 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依照我国宪法,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通过选举,全国各民主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职业均有代表被选入人民代表大会,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在决定问题时既能反映人民的共同利益,又能照顾各阶层和各方面的特殊利益。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政权建设实践中创立的,它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因此最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最有生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根据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选民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对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负责,受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人大代表必须深入选民中了解他们的意愿,及时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报告自己的工作,听取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人大代表有权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的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有利于凝聚和广泛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的发展目标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解决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合理分工,协调一致的工作,有利于保证国家统一有效的组织各项事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长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可靠制度保证,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制度保证。

人民代表为人民,人民代表来自于民,人民代表服务于民!我们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既是付出者又是受益者,我想这是我对人民大会制度优越性最基本的概括,经过各行各业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切实作好政府与百姓间的纽带,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2] 林仁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J],《人民之声报》2009年第61期一版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 篇4

2.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管理浮动和盯住美元再到盯住一篮子货币。

2.1.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1.2从盯住美元到盯住一篮子货币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汇率已失去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为了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1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1美元=2.4618人民币。国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处于鼎盛时期,主要西方货币之间的汇率大体稳定,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相应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民币汇率的确定是选择我国在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等,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实质上是盯住了一篮子货币。这种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安排,操作简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或减少国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的影响,从而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预测及减少汇兑风险。从1973年到1979年间,人民币货币篮子的权重,只有为数几次的调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的主要功能只是起一种辅助性的计算单位的作用。它的变动,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名义利润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外汇当局的调节,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外贸部门的实际利润并不起作用。

2.2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计划内部双轨制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两个阶段。

2.2.1计划内部的双轨制(1979—1993年)

1979年起我国实行外贸体制改革。为促进外贸的发展,实现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一种是使用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率(1美元等于1.5人民币作用,官方汇率),实际是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另一种使用于外汇收支结算的贸易内部结算价(1美元等于2.8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按全国平均换汇成本加上一定利润算出的。因此,本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内部结算价旨在纠正人民币汇率被高估的问题,发挥了汇率作为价格杠杆刺激贸易出口的作用,是当时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机制反映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的一种进步。

2.2.2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1985—1993年)

在人民币实行双轨制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恢复单一汇率,人民币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6年,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这种管理浮动的汇

率归属于较高弹性的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经过了几次大幅度下调,到1992年3月,人民币汇率已下调至1美元=5.74元人民币。这一时期,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主要按供求决定,但整个市场处于国家管理之中,必要时国家可采取行政手段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

2.2.3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至今)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实现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汇率向市场汇率靠拢,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制。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中国自12月1日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亚洲金融危机后,鉴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成为了实际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事实证明了这种汇率安排是合理有效的。至此,人民币汇率明确了进一步走向市场化,使十几年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论我国教育制度之改革 篇5

儿童是整个社会的儿童,不再是某个家庭或个人的儿女,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均由社会承担。——康有为

我觉得康有为讲得非常好,很有道理,很有前瞻性,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既然这一思想在一百多年就已出现,也许还更早,可是令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网络课程(远程教育)还要收费呢?很多名牌大学聚集的全国知名的大师所讲的课程为什么不录下来全国共享呢?为什么许多的数据资源库还要收费呢?又是为什么一定要有名牌大学,重本,本科和专科之分呢?

我们都是中国人,喝的是同样的水,流的同样的泪,骨子里淌的是同样的血。对于儿童,对于我们这些学者,甚至是对于全国人民,我们每个人希望自己得到重视,得到培养,得到名师的指点和栽培,everybody,no one lose!但是这个社会无形地把我们大家都分成了三六九等,位于上层的自然很开心,位于下层的安于现状,只怪自己还不够努力,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何不妥啊!是的,教学资源有限嘛!名师自然要聚集到高级学府为国家培养顶尖人才。因为名师有限,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聆听他们的教诲,向他们学习知识的。国家领导人,我这里习惯用“组织”来代替。组织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开办了越来越多的所谓的大学,然后不断扩招,本以为是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因为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嘛!殊不知这结的是善果还是恶果啊?

我听说过许多诺贝尔获得者,却没有听说过有一位是中国人;我知道世界那么多种高科技 技术,除了杂交水稻,我没听说过有什么我国是最牛的;我明白大家都知道“made in china”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我也了解许多领土范围小,人口少的国家,却拥有着强大的国际地位,国民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而我国拥有着世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真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为什么就连一个小小的日本都在欺压着我们,蔑视着我们中国人,(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也许很多人都听过了,这故事的真实性我不敢保证,我也只是在2008年听别人说的,我想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吧!一位清华大学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是位很年轻优秀的美女,在公交车上被日本人给强奸了,男朋友带她来到警察局报案,警察非但不予受理,还说了句:“你脑袋里装的是屎啊!这么小的事情你还来报案!”)小日本在我国犯下了那么多滔天罪行,可是组织为什么还要厚颜无耻地要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呢?就连大学生聚集游行“抵制日货”,也要π军队来镇压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关于钓鱼岛问题,我翻阅了下历史,钓鱼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甲午战争失败后,中日签署了继中法《北京条约》以来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其中一条:中国割让台湾岛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日本在甲午中

日战争时期,毫无根据地将我国领土钓鱼岛(时属澎湖列岛)强行划分到他国的领土版图上。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宣言》中第八条: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钓鱼岛主权实属中国本来就很明显,组织上也是一直这么主张的。“2012年8月14日,我国香港有14名保钓村民乘渔船抵达钓鱼岛插国旗宣扬领土主权。”看到新闻报道有7名成功抵达岛上,并插上了五星红旗,结果却被小日本给直接拘捕了,还收缴了我们的五星红旗。我在想,既然组织上已明确确定钓鱼岛为我国领土,而且又不违国际法,为何不直接派遣军队过去驻守我们自己的领土呢?连护送十几个村民登岛的人都没有一个,老是在那里小打小闹,吼来吼去,搞得自己跟第三者似的。而所谓的专家大肆地评论说“组织上的做法是最明智最正确的!”娘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组织的软弱性。历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软弱求安定,永远也得不到安定;斗争求安定,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好吧!那我看你还能当绵羊到几时?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科技还远远落后于小日本。再究其根本则在于我国的人才远少于小日本。21世纪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的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什么都不缺,而正好最缺的就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就在于教育。由此可知,中国的教育是多麽的封闭,落后,保守。这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一心想的不是为国家多培养几个人才,而是怎么通过教育这个幌子来压榨老百姓的血汗钱,教育本是国家的事,你想想,普天之下,有多少的父母辛劳了一辈子就只为供孩子们念书,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可又有多少父母到死的那天却还没见到孩子们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啊!作孽啊!可悲的是孩子们幸苦学习了十几二十年,发现自己还是个庸才,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无需例举。

大学生就业难,大多20几岁的人了,本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了,却还在那里啃老。这早已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啊!其实沦为“啃老族”一员的我,你以为我想啊!其实我也不想的啊。那好吧!大学毕业就业难(因为我们还不是人才),那就考研吧,可是就算是成为了所谓的研究生后那又能怎样呢?无解!(是善是恶,我说不清。)好吧!我既然提出了诸多问题,就应当去思索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去批判组织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够。

关于教育问题。我在网上查阅了所有的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宗旨、以及具体实施,让我感到很不错,让我感觉到了组织其实还是一心在为培养人才而在不懈努力,从“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等可以看出,我设想,如果我自己是我国教育部部长,我该如何办好我国的教育事业呢?

如此巨大的责任压力压在我身上,我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我喜欢幻想,我喜欢假设,我也喜欢预言。如果觉得我说得不好,那就当我在幻想和假设吧!如果觉得可行,那就当我是在预言吧!

我的最初核心思想来源于康有为的那句话并以此为依据,灵感来自上考研辅导班的远程教育。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从“步步高点读机”广告中看到一丝丝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其中有句叫“名师辅导同步学”。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想的话,我们是否可以直接用网络教学来代替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呢?

这样的话,1、可以解决各高校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名师少,学生多的问题;

2、如果是网络教学也就是远程教育的话,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想学哪方面的知识就专钻研哪门知识,以最短的时间掌握一门技能,一则可以解决当今各学校的考试制度下的各种盲目不必要没有意义的竞争,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了压力,自然就轻松了许多。为学之道:”学之不如好学之,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你想啊,建各种学校,请那么多的老师会不会花费国家很大的人力物力啊?如果是远程教育的话,只有每人家里有台电脑就好了,我想花费那么多钱送子女去读书的钱都有,不会连买台电脑两三千块钱都没有吧?

对国家而言为国家节省那么大的国库开支,只需高薪聘请少量的名师 就好了。对学生而言,可以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而不是在那里听所谓的老师在那里瞎扯,有些老师纯粹是在误人子弟啊!浪费了钱财事小,接受了错误的思想还可以改正,可是浪费了青春就再也要不回来了啊!

对家庭的父母而言,就再也不用为孩子上不起学而操心了,所挣的钱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生活质量自然提高了啊。

当然这前提是由国家出面负担全国教学的所有费用,在各领域可以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培养计划,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那套。比如说我想钻研癌症这方面的,然后就会有从最基础的到最深层次的与之相关的需要学习的一步一步的列出,也就是说它是一套完整的,你可以只看它就能完全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十三四岁的小孩学完后也可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授,当然前提是讲课这老师足够优秀,讲得足够通俗易懂,这孩子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强。

4、我们就拿学英语来说吧,我们从初中到大学一直都在学英语,结果英语四级过不了的同学数不胜数,大学毕业还不能与老外正常通畅的聊天的就更不用说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学一门语言,需要这样吗?人生本来就短暂,这样子你觉得合理吗?符合当今高速发展的步伐吗?连沟通都成问题,你不落后谁落后,你不挨打谁挨打?但是我国目前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笨,也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勤奋,其实只是方法问题,也可以说是好的老师的教学而已。可喜的是关于我们中国人怎样快速学好英语的方法已被找到,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教英语很牛那是众所周知的;可悲的是有了如此好的教学方法和老师,全国的同胞们却无法享受到任何恩惠,还在那里用着最原始,最苦涩的方法学着英语,事倍功半。你觉得这样子有必要吗?国家要富强,教育如此封闭,保守,你觉得这样子不可笑吗?语言是用来沟通的,那只是一门沟通的工具和技能罢了,有必要中考要考,高考要考,考研还要重点考,这样有意思吗?其实真正学好学精这门语言,按照“新东方”系统的教学模式和老师来讲课的话,最多两年的时间就OK了,其他的时间你爱干嘛干嘛去!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 篇6

摘要:前些年我国针对流转税和所得税进行了税制改革,尽管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对财产税这方面的改革则相对滞后,相关课税制度还很不完善,地方税收缺乏主体税种,财政收入与事权不符,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符,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阐明了财产税的含义、特征和地位、作用,分析了目前财产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财产税制度改革的设想,建立我国以物业税为主的全新的财产税体系。

关键词:财产税;改革设想

财产税制是对纳税人所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总称。财产税可以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调节社会成员的财产收入水平,体现平等负担的原则。本文阐明财产税的含义、特征和地位、作用,根据现行财产课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财产税制度改革的设想,应在财产法律法规制度建立、税收管理权限分割及财产评估制度与评估机构建设方面进行相关配套改革。

一、财产税的含义和特征 对财产进行课税,是对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税法规定的应税财产就其数量或价值额征收的一类税收的总称。财产税不是单一的税种名称,而是一个税收体系。我国现行的具有对财产课税性质的税种有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和契税。当前,我国财产税在运行中表现出以下特征:

1.财产税收入比重较低,不能使其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主要是我国对于财产课税体系重视不够,财产课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较低。由于没有一定的收入作为基础,财产税无法确立在我国地方税收中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税收中,其筹集税收收入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财产税的收入调控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2.财产课税制度设计的不规范、计税依据及税额标准设计不科学。现行土地使用税采用分类分级的幅度定额税率(幅度为每年每平方米0.2~10元),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土地市场的开放,土地之间的级差收益日渐突出,这一税额标准显然过低,致使土地使用税的调节力度明显下降。

3.征税范围较小,税基较窄。房产税对城镇个人所有的非营业性的房产、广大农村的经营性房产及位于农村的企业房产均免税,征税范围较小,税基较窄。免除房产税实际上是国家放弃了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车船使用税强调对使用的车船征收,而非对拥有的车船征收,既不符合财产税的性质,又缩小了税基。

4.税制改革相对滞后,与当前经济的发展相对脱节。1994年出台的税制改革,其侧重点是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改革,而对财产税的触动不大。如现行房产税法是1986年颁布的 《房产税暂行条例》,现行车船使用税的基本规范也是于1986年颁布的 《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有的税种更是在50年代出台,但至今基本上仍按当时的税法执行,比如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另外,还有一些应该开征的财产税税种至今尚未开征,如遗产与赠与税。

5.内外有别、两套税制并存。目前我国对内资房产征收的是房产税、对土地征收的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外资房产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土地除外),对土地征收的是土地使用费(不由税务机关征收)。两套制度在征收范围、税(费)率、计税(费)依据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财产税的地位和作用 虽然开征财产税的历史悠远,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其它税系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财产课税是以社会财富存量课税,能起到公平财富的作用。财产课税具有直接税的性质,税负较难转嫁,能起到调控作用。财产课税多是经常性税收,是政府一项经常性收入,财产课税在许多国家属于地方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三、我国现行财产课税存在的问题

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财产税未与主体税种一起进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改革。而目前各个税种出台的经济背景和制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原有的财产税制的弊端已经逐渐显露。

1.财产税制结构混乱,主体税种不突出,税种既有重叠又有缺位。一是税种设置重复与缺位并存。如现行房产税制,既有内资企业和个人征收的房产税(1986)年开征,也有对涉及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的城市房产税。而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遗产税在我国却迟迟没有开征;二是不动产的主体税种不突出。对不动产流转环节课税的税种,其与一般的经营课税相同。不动产占有税类的税种,它们是对城市不动产征收的,不仅设置税率较低,而且都具有很大的免税范围(如对居民住宅不征税),使得房地产保有环节总体税负水平仅相当于房地产价值的1.5%~2%左右。

2.我国现行财产税内外有别、两套税制并存。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事业单位所使用的房产征收的是房产税,对其使用的土地则执行1988年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由地税机关负责征收土地使用税;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仍沿用1951年制定的 《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分别征收城市房地产税和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费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内、外两套税(费)制度,在征收范围、税(费)率和计税(费)依据方面均有所不同,造成税负不公,也有违世贸组织一视同仁、国民待遇的

原则。

3.计税依据多种多样,但经济效率水平较低,课征方法不合理。目前房产税计税依据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而不是采用统一的市场价值,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的增值而增加,也无法反映房产的公允价值和时间价值;按照房产原值和房产租金两种计税依据造成了较大税收差距。不动产由于采用历史成本计税造成与市场价值脱节,产生了税收有失公平和效率的结果。此外,耕地占用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从量计征使得该税的弹性几乎将为零。

4.税收优惠政策过宽过滥,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我国的不动产课税分散在不同的税种当中,因此,税收优惠政策显得比较复杂。比较各种所有制的税负,可以说是国有重于集体、集体重于私营、私营重于外资。据调查,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是外资企业的两倍左右,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税负也比国有企业低。

5.地租、税收、政府收费分配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不动产租税费概念混杂,相互错位,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以税代租、以费代租、以费挤税、诸税费交叉的局面。这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土地使用效率偏低、耕地保护力度不够。房地产在开发、销售过程中课征的税就多达8种,更有80~150种的收费,特别是一次性以土地出让等形式收取的40~70年的土地使用费。而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只有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保有环节的财产税负偏低。不动产流通环节税费名目繁多既影响税收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滋生了乱收费的不良之风,又使税收宏观调控功能遭受极大的限制。

6.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财产税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在收入层面,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在消费层面,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调节贫富。但在财产保有层面,这一对贫富差距具有基础性效应的存量因素,却没有实施税收调节。我国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作为主要调节手段的税收始终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行税制体系中没有真正的财产税。

四、改革我国财产税制度的设想 随着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提上日程,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财产税改革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重构财产税体系的具体设想如下:

1.财产税制度改革的目标。为了保障对财产课税的财政功能、调节功能,必须建立起一套少税种、多环节、宽税基、整体配合、功能协调、税制简明的财产课税体系。在这个体系内,既包含对财产转让的课税,更包含对财产持有的课税。在财产转让环节,如果是有偿转让,可按一般商品交易课征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其附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有所得还应课征所得税;如果是遗赠,应课征遗产(赠与)税。在财产保有环节课征不动产税(或物业税)和车船税。适当加重财产保有环节的税收。

2.新的财产课税体系。按照上述的总体设想,应当系统改选现行财产课税体系。第一,在财产交易环节,取消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合并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代之以新的企业所得税、保留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和财产交易的课税。第二,在保有环节,合并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代之以不动产现值为征税对象的物业税;合并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代之以新的车船税;开征遗产(赠与)税。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 篇7

所谓行政听证制度, 是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 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1]

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3年, 深圳率先实行价格审议制度, 这是我国听证制度的雏形。 1996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听证制度。 199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其中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用性服务价格、 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 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2]2000年3月15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再次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行政立法领域。 2003年8月27日我国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扩大了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此后,我国颁布的多项法律法规也就行政听证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 总之,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行政听证代表制度是行政听证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顺利施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公开透明的听证,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使其依法行政。 行政听证的目的在于给听证代表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可以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听证程序的公开有利于对整个社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整个社会的公平感和正义感。

2目前我国行政听证代表制度问题表现及原因

尽管行政听证代表制度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 但是在实践中,听证代表的作用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行政听证代表制度仍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不合理

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听证代表的参与程度和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在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上, 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相关主管部门推荐和公民自愿报名的方式。 代表可以自愿报名,也可以是单位推荐或委托选拔,缺乏可操作性。 事实上,我国听证代表的产生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相关主管部门经常利用挑选听证代表的机会,间接采用邀请参加人的方式,选择意见一边倒的代表,从而造成无法选出能够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代表。

究其原因, 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行政听证代表制度对代表产生方式的规定具有模糊性, 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性质的差异。 网上盛传的“听证专业户”就是其具体体现。 成都一位名为胡丽天的老妇, 报名参加听证会40多次竟然23次被选中,成为听证代表。[3]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人的报名积极性不高(如东莞市曾于2011年6月份出现水涨价听证会的“零报名”现象),但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对听证代表产生方式的规定不明确。 此外,我国对听证代表的数量、遵循的原则、比例、产生标准等方面的条件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2.2听证代表缺乏代表性

听证代表是听证会的主体之一, 其代表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听证会的质量。 只有听证代表具有代表性,才能保证听证会的成功举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群体都能选出符合自身利益的代表。 一些与听证结果有直接联系的群体可能无法参与听证会或在听证会中所占比例极低。 以2009年的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为例,在此次听证会上,仅一名消费者代表表示反对涨价, 始终得不到发言机会的他甚至愤怒地向主持人扔去一瓶矿泉水,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听证会的结果。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参加听证的各方利益代表之间的比例不均衡,各方利益代表不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和陈述权。 这就会导致听证结果不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听证代表的代表性不能充分体现,听证结果的公正性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质疑。

2.3听证代表的公开性不够

要保证听证代表的代表性,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公开代表们的身份,让他们接受公众的监督。 尽管我国当前的听证制度要求在听证会举行30日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通过政府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布听证代表的名单。 但对于公开的程度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公众不知晓代表为何人,更无法维护听证代表们的合法权益和监督听证代表们的行为。

实际上,当前我国的许多听证会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而这又缺乏公众全面的监督和政府有力的惩治,从而使得听证结果不尽如人意。 同样以2009年的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为例。 在此次听证会上,非下岗职工担任下岗职工代表,非退休职工担任退休职工代表,而且消费者中的律师代表身份也存在可疑之处。[4]听证代表的公开性不高,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听证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2.4听证代表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听证代表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听证会的质量。 从现实生活中看,我国部分听证代表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对于听证会上的专业信息掌握较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部分与听证结果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代表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所表达的观点缺乏说服力,也很难对其他代表的观点提出质疑,这就很难保证听证结果的科学性。 以价格听证会为例,消费者代表需要面对行业的市场需求、利润统计、定价方案等问题,但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对定价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有力的反驳,因此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对听证代表的专业能力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听证会举行之前,相关部门没有对代表进行专门的培训,从而影响了听证结果的公正性。

2.5听证代表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举行听证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听证代表的各项权利经常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如代表对听证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掌握听证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听证代表的意见缺乏法律保障,代表们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主管部门常常不顾代表们的反对意见自行做出决策; 代表在听证会上有陈述自己意见的权利,但陈述时间却不受自身的支配;听证代表可以对听证结果进行质询,但通常被政府的权威所压制, 导致无功而返。 此外,代表因参加听证会投入大量时间而对本职工作造成的影响也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补偿等。 这些都会对公众参与听证会的热情产生消极影响。

3完善行政听证代表制度的对策

针对我国行政听证代表制度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3.1健全行政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

应打破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产生听证代表的方式。 政府应该明确角色定位,当好自己的“裁判”,积极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和服务职能。 通过完善制度,为听证代表的产生提供指导性的法规。 对于听证中的组织者,应交给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负责,合理确定听证代表产生的基本原则, 规定代表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参加听证的人数。 听证会中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都应有自己的代表,以避免相关利益群体的缺位。 同时,对于不同的听证代表, 应采取不同的产生标准,以保证代表产生方式的公平合理。 对于普通代表,可由相关社会团体推荐产生,也可由单位推荐产生; 对于代表中的专家学者,可以建立专家库或专家委员会,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产生,保证专家代表的独立性,避免使用“聘任”的方式。 鉴于听证会上政府官员代表的权威性,建议应避免由公务员担任听证代表。 总之,听证代表的产生应从单一化模式转变为类型化模式,坚持公正选举的原则。

3.2确保听证代表的代表性

听证代表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听证结果的公正性。 不同的代表构成会对听证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听证代表应从范围广泛的利害关系人中加以选择, 这样才能将受到该行政决策影响的不同阶层利害关系人的真实利益反映出来, 从而有效提高决策的认可度。 应当合理确立听证代表的构成比例。 由于与听证结果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普通群体人数众多,因此,应该适当增加这部分人的代表名额。 同时,由于不同阶层所承受的利益调整的压力是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有不同阶层的代表来表达自身的诉求,而中下阶层面临的生活压力较大,利益的调整对他们的影响也较大,故应适当增加中下阶层代表的比例,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代表能力,保证各层面民意的充分表达。[5]

3.3提高听证代表的公开性

应建立听证代表的信息公开制度。 首先,听证代表应公开选定,不能全部由相关主管部门决定。 其次,公开选定的听证代表应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开其姓名、职业、住址和所代表的群体等相关资料。 同时,鼓励广大民众对听证代表进行全面监督,一旦发现资料与其真实情况不符,则取消其代表资格,同时3年内不得再次担任听证代表,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另外,大力倡导公众推荐听证代表的行为,给予其政策与资金支持,力争选出符合民众利益的听证代表。

3.4加强听证代表的专业性培养

听证代表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听证会的质量。 美国历史上的肯尼迪听证会之所以取得成功进而推动美国民航业放松规制的改革,就在于其听证代表大部分来自学术界,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加之公开听证, 迫使他们都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形成了“高手过招”的局面。[6]因此,努力提高听证代表的专业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可以为听证代表设置合理的资格线,保证听证代表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相应的判断能力,能够全面客观地对问题进行分析。 其次,应组织专门工作人员编写相关培训资料, 对听证代表进行听证前期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性,降低他们获取信息的难度。 另外,听证具有较强的辩论性, 辩论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会对听证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也应注重听证代表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5确立听证代表意见的法律地位

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有必要对听证代表意见的法律地位加以确立。 应当重视每位代表的发言,尤其是那些反对意见,将代表们的支持意见与反对意见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意见上的优势互补。 同时,在听证会中,应把代表的意见作为行政决策的依据,确保听证代表的意见法律化。[7]另外,可以将行政决策行为纳入行政诉讼机制,以增强听证的权威性。

3.6保障听证代表的各项权利

听证代表在听证会上所享受的各项权利都应得到补偿。 首先,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听证代表的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询权, 避免这些权利无辜受到侵犯,影响听证的顺利举行。 同时,应保证代表们的发言时间,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听证代表们查阅相关资料, 给予他们充分的质询权, 从而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其次,对于代表们所花费的时间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 比如可以通过听证代表所在单位给予和听证会举行时间长度一样带薪休假来解决。[8]另外,对于因听证的不公正而对代表们造成的侵害,政府应当制定一定的补偿机制,从而保证听证程序的顺利进行。

摘要:本文从行政听证代表制度的内涵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入手,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听证代表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健全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确保听证代表的代表性,提高听证代表的公开性,加强听证代表的专业性培养,确立听证代表意见的法律地位,保障听证代表的各项权利。从而有效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代表制度,以确保听证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论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改革 篇8

【关键词】监事会;缺陷;完善措施

在现代法制社会中,任何权力运行的规则之一,都应当包括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限定的框架之内。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同理,在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公司监督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监事会很难有效地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行为,因此,我国公司监事制度改革已然是势在必行。

一、监事会制度的职能和作用

(一)监事会制度的职能

(1) 全面监督公司财务状况; (2)站在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立场,对董事、经理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兼顾妥当性监督。但由于此种监督与董事会的监督权限有所冲突,也有学者指出:“为避免监事会的妥当性监察与董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权限产生不必要的重叠,监事会的妥当性监察应限于董事和经理明显违反其善管义务和注意义务的场合。”(3) 站在公司职工利益立场, 就股东大会、 董事会、 经理损害公司职工利益的行为行使监督权。

(二)监事会制度的作用

1.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会独断专行

当今社会,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股东数量也越来越庞大,许多股东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投资收益,而非公司的经营情况,股东以及股东会就不可能有效行使监督权。因此,监事会凭借出资者 (股东)赋予的监督权,代替股东专职行使监督董事及董事会的职权,才能更好的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会不受监督的行使权力。

2.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财产权益

监事会制衡机制的职能重点在于监督,而监督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公司和股东的财产权益。

3.保护债权人利益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均是有限责任,为了维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杜绝公司财务会计的任何虚假记载,防止欺骗债权人。设立监事会制度来监督公司的财会状况,可以有效的防止公司发生违法行为。

二、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公司的董事经理肆意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公司破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很少有监事在事前发现并加以制止,由此可见,监事会在公司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我国监事会功能的失效,暴露出了我国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监事会的功能设计和构成先天不足

1.监事会的功能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的功能设计很简单,缺乏具体的规定。例如,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没有规定能够实施的手段,能否聘请独立的外界机构协助检查等,致使在实践中监事会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很难实施。又如,公司法规定,“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监事会有权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纠正”一词不仅显得轻描淡写,而且过于空泛,尤其当董事和经理拒绝纠正时,监事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法律并无下文规定,致使监事会的这一权利显得苍白无力。

2.监事会的构成缺乏合理性

我国目前监事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教育背景和业务素质普遍较差,根本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

(二)缺乏责任约束规则

《公司法》虽规定了监事会对股东负责,但对于如何负责却不明确,表面上看来,似乎监事会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对众多的经营者的不当行为,监督者更多的是视而不见。而在实践中,更为严重的情形是,监事往往自身也参与不正当的交易,从不当交易中谋取自己的私人利益。

三、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一)明确任职资格、改善成员结构

1.明确任职资格

在监事的任职资格上,我们应参照西方国家的监事会制度,对监事的任职年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提高监事的任职资格。选任监事必须对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监事有能力履行其监督职责。为了提高监事会成员的整体素质,还应建立监事培训和考核制度,淘汰部分不合格的监事。

2.改善成员结构

为了保证监事会履行职权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监事会的组成人员除大股东代表之外,还应包括职工监事、中小股东监事、银行监事和外部独立监事。

(二)确保监事会的独立地位

1.确保监事会的地位独立

在监事的提名上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以避免由董事会或经理提名监事候选人。职工监事的提名和选举应由职工代表大会产生,使得监事的产生尽量摆脱董事会的操纵。

2.确保监事会在经费上的独立

公司立法应规定,监事会活动所需的日常经费,应按标准事先划拨,由其独立支配,监事会在行使职权需要聘请律师、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师等协助审查和调查时,由此产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对监事的报酬应明缺规定参照董事标准执行,不能取决于董事会和经理层。

(三)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

在完善公司立法的过程中,应当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除了现行公司法规定的享有的业务监督权和财务监督权之外,还应赋予监事会如下职权:一是人事监督权。赋予监事会人事监督权,意在强化其监督力度,对于尽职尽责的董事和经理人员,监事会有权向股东会和董事会提出奖励意见,反之,可提出罢免意见。二是特别否决权。董事会做出的重大关联交易、重大投资项目、对外担保等重大事项,须经监事会讨论决议,如属违法违规,监事会可行使否决权。三是临时股东会议的召集权。当监事会的决议与董事会的意见发生冲突,经写上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监事会有权召集临时股东会议,并将有关决议和意见交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四是代表公司的诉讼权。当董事、经理行为侵害公司利益时,监事会有权代表公司对其提起诉讼,维护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郭富青.公司权利与权力二元配置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6.

[2]赵振华.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2.

[3]王保树.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4]杨继.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以中德公司法的比较为切入点[A].王保树.商事法论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上一篇:2022年度技工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燃气市场治理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