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2024-05-29

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精选8篇)

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1

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重绾合,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读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就明晓了。那肯定也是咱们语文老师汗颜心痛的语文课。文章是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学生自然喜欢。那学生为何轻视语文课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按部就班、支离破碎的课文解读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再看看名师的课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师生群情激昂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喜欢语文课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课堂。那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课堂的绾合,用浑然精彩的课堂把学生们紧紧绾合在你的课堂里。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否绾合、怎样绾合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学习听课以及上课的经验尝试着梳理一二。

一、重绾合是初中生对语文课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你问小学生你将来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远大志向;你问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明确的目标。惟有初中生,当你问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觉得说得太大可笑了;说得具体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考虑过。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时,责任心、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多还是喜欢谁就学谁的课,喜欢这节课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欢他们会游离在课堂之外。特别对于看似谁都能听得懂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仅是按部就班学习课文或者一块一块地肢解课文,破坏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没能上出超越他们理解的新颖内容,都不足以吸引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重视语文课堂的绾合是初中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设计的内容及课堂的呈现要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心。

二、重绾合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 重绾合也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多达十项。在总的教学建议中,它也列举了六大建议。在课程理念中它也强调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语文素养确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样策略为每位语文老师发展教学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产生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可以使得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张力,因此自觉自主地绾合好每一节语文课就成了语文学科本身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必然需求。

三、巧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绾合的基石

教母语的语文老师拥有可以自由绾合教学内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设计教学预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特别重要。教学预案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种是线性结构。两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一般优秀的设计倒多是两者的紧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设计上看到的可能是“导入”“整体感知”“具体品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几个板块,但是,好的设计一定是有一条线贯穿了所有板块的,而决不会让每个板块是断裂开来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余映潮也经常采用板块结构来上课,但是他设计的板块看似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几个板块之间还是形成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的。比如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用“三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二读细细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读就是课后作业的背诵)串起了从导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巩固的几大板块。

那么常态课中,采用那种形式较好呢?可能采用板块结构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觉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费尽心思怎么去设计过渡绾合的问题及语言,用“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就可以顺利上完一节课。但也正是因为此,语文课往往上得波澜不惊,味同嚼蜡。因此,越是平时的常态课,笔者认为越应该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虽然设计时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备课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但是一旦你设计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学预案,那么当你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的感觉和你上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会抵消掉你课前备课时所有的辛劳。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满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树》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钧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是一篇难度颇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为文本鉴赏的主干,探究老树的命运,引发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找到了这一句,全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师为学生寻找了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由于有这条线的串联,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最终顺利完成整个预设。师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节课,学生是系着线的风筝,高飞于蓝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系着牛绳的耕牛,听所谓的答案,默默记笔记。再说,新课程的实施,试卷上很少是书上直接学过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丝毫没有帮助。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在设计时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语言品析的环节里,于是我从“峡”字形入手设计:“‘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所以要写三峡风光,当然要从三峡的哪两个方面入手来描写?”“在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山的什么呢?”“那么你喜欢三峡水的什么呢?”在字形的引领下,层层追问,在学生找说的同时融进字词的疏通和美文的诵读,一气呵成,学生也感觉酣畅淋漓。《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较生动形象,因为描绘了落日的幻觉,后几段文字是揭示幻觉的原因。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时构思了“艺术让我们沉醉,科学让我们清醒”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品味了说明文中描写的精妙及这类事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整节课,由于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行文顺序,达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实,就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艺术品,所以几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设计的那个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写的那句话或者引人深思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乱子了”的关键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纳”字等等。还有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时就发现,被名师演绎过的经典文章莫不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名师特别注重教学预案的精妙浑然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控制活动,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课前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思维规律的精心预设才可以实现课堂上的定势控制。老师的设计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才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时刻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于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功能。

四、妙语言是绾合成为常态的教育智慧

老师要能像盐一样融入孩子的身体里,学生才能和你在课堂里产生紧密的连接,形成有效的互动,达成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前精妙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现场,最浑然一体的绾合还特别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课堂调控的课堂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巧妙的提问语言和衔接过渡的语言。

提问语言很忌讳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等很直白的话,似乎把一节课变成了练习讲评课。除掉课文的主问题是自己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之外,课文的追问问题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会随着课堂的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巧妙巧妙的衔接语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迹地把问题引向纵深。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余映潮的《济南的冬天》中当余老师感觉到学生的表述还没有到位时,不是说“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吗?”“只有这一点理解吗?”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导方式,他总是悠悠地说:“对,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用这种方式来重新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严强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当发现学生结合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分析性格陷入瓶颈时,严老师用“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吗”引导学生轻松地解读到了王熙凤华贵美丽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的今天,衔接点评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在改变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的情况的同时,有些评价又走入了虚假的误区。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当你说这些时语调很平淡,没有惊喜的眼神和语气时,初中学生决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表扬而激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投入度的。其实只要你老师是真诚,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点评,而只要在逐渐推进的教学流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点评并引领深入就可以了。嘉兴名师姚培红老师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姚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点评,但丝毫都没有哗众取宠的生硬之嫌,就是因为姚老师都在解读质量的本身上进行点评,说出了学生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片断练习时,有一个学生开头那句话是用记叙文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自己喜爱的花瓶。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在肯定她说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时,校正了开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没有练习过说明文写作的前提下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有了最及时地对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当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说本文写得有些杂乱时,钱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来讨论。由于学生都知道鲁迅的文章肯定不会乱写的,当站起来说时“我„„我想鲁迅写文章是不会乱来的”的无效答案自然出现。但是,钱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读懂。当发现目的没有达到时,钱老师的处理非常高明,他继续笑着把问题引向了深入:“当然,鲁迅如果乱写的话,那就不是鲁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学生了。但不能把这个作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来 说明。”在钱老师不动声色而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慢慢走进了文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因此,新鲜的情势、奇妙的方法、奇特的事例、风趣精美的语言、丰盛高贵而纯粹的情操、良好的教学气氛,张弛有致的课堂节奏„„这些,都是我们教学过程所追求的、并且趋于成熟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重视教学设计的绾合和课堂过程的绾合就是促使课堂浑然一体,尽可能让学生在不那么明显地感觉到你的教育意图的状态下就自然地融入你的语文课堂,爱上你的语文课堂,从而实现精美文章的精妙解读。)

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2

怎样才能写好材料作文?一要在发散解读中把握住材料主旨及材料特点;二要在多向思考材料中激活立意思维, 然后在多角度立意的基础上精准地选择出最佳的立意角度。

如何发散解读?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 读懂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读懂材料中的主要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 弄清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弄清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把握材料特点, 读懂材料内涵, 读懂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为多向思考做好深厚的基础。

如何多向思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生活实践出发, 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或阐述大道理, 学会分析问题, 并把熟悉的各种生活与材料中的道理联系起来, 实现多向思考, 在思考中将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引出更多的新信息。思考时, 不受点、线、面的限制, 不局限于一种模式, 可从多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也可以同一问题为出发点, 让思路呈辐射状, 求同或求异, 形成诸多结果。

如何精准立意?把握材料主旨, 多向思维后并得到不同角度的立意, 这就需要考生从众多的立意中选择最能代表材料核心价值的某一方面来写。如何选择最佳角度?就是看所选择的角度能否深刻揭示题意, 能否谈出深刻感受或提出深刻见解, 能否呈现出“角度小巧”“新颖独到”的特点, 能否针对现实来写, 能否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如果能, 所选的就是最佳角度。此外, 还要注意避免大众化的立意, 尽量选择既和材料关联, 又是别人不曾想到的比较新颖的立意, 再结合自己占有最充分材料的方面、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一、故事型

材料为故事型的, 解读时要能分清故事中的各种角色, 依据不同角色就可从不同角度挖掘出材料的多层含义, 提炼出不同的中心;抓住某个或某几个角色进行发散思考, 就能思考出多个立意角度;然后再结合某方面的生活积累, 从多个立意角度中进行筛选, 选出最佳的立意, 定准立意方向, 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方向的生活素材进行类比联想, 找到准确而新颖的写作素材。

例1【2015·重庆市B卷】阅读下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 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山里的小怪物, 正在埋有个坏掉的木偶, 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当几下, 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 他收起工具, 背起妻子, 又要继续赶路。忽然衣角被拉住了, 小怪物踮脚摸了摸他妻子的脉, 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 (选自《读写舫》)

【解析】

【启发】选择的角度不同, 表明考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的穿透力不同, 也表明考生对材料认知的深度和哲理高度不同, 从考生所选择的立意, 可以看出考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多方面的, 考生选择哪一个角度来写作都可以。一般而言, 考生应选择自己情理阐发的最佳喷发点, 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 才能在文章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

二、寓言型

寓言就是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 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 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寓言材料中通常有四种核心因素, 对比、关键句、因果、现实类比。弄清材料中的核心因素 (形成对比的主体、点明话题的关键句、具有因果关系的语句、与现实中哪些事件形成类比) , 抓住对象及核心因素来一一列举, 有关键句的, 把关键句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有因果关系的, 根据故事的结果, 顺藤摸瓜, 层层推进, 探求原因,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 从原因切入立意。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进行类比, 然后借助联想, 找出可类比的“点” (生活、学习中的类似现象) , 最后选择恰当的立意进行写作。

例2【2015·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初春, 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 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 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 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 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 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 不经意间夏天来临, 举目望去, 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 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 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 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 自拟标题, 不少于600字。

【解析】

【启发】1.材料的主题着重取决于材料的含意, 分析寓言的含意需要理性, 最好把寓言的主题作为所写文章的中心, 此外, 材料内涵较丰富, 需要选择, 而选择标准是材料的针对性, 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的深入程度。

2.关注社会, 关注时代, 取材当下, 联系社会现象, 贴近生活实际, 把对生活的思考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结合起来, 把与材料主旨相似或相关的生活事件联想出来, 才能写出“有骨有肉有血”的好文章。

三、名言警句型

名言警句, 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并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 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命题者在作文题中, 向学生提供“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 让学生写作。写好这类作文, 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含意是根本。如何理解?首先要捕捉到句中关键词;然后由表及里, 结合时代背景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 弄清其隐含义;最后是由此及彼进行联想, 在隐含义范围内, 多角度联想生活现实。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 审题时还要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相同点, 在相同之处寻找立意点, 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锁定所写文章的中心。

例3【2015·龙岩市】根据下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我这个人走得很慢, 但是我从不后退。———[美]林肯

【解析】

【启发】名言警句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 包含的哲理能够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 比喻式的表达能让考生产生不同的理解, 所以此类材料作文的立意呈现多样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材料作文中的名言警句, 其主题指向是开放的, 也是多元的, 它能够启迪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多角度思考, 在思考中对不同的立意进行选择, 它能够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有效防止学生套作。

四、诗歌型

诗句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 而形象往往来源于生活,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诗句, 意境深远, 大多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或哲理, 理解诗歌寓意, 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 在联想中不断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形成独特的感悟, 然后开启思维的多向性, 把握好立意的方向, 在众多立意中筛选出最佳立意, 精准地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例4【2015·泉州市】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 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 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

对此, 你有何经历、见闻, 或有何看法、感悟,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

【启发】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命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悟。诗句型材料作文, 往往充满思辨性, 倾向于立意的多元化, 学生不易仿套文题, 既可面向全体学生, 又体现立意的多样性, 选材空间也较大, 还能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思考有积累的学生脱颖而出, 既符合检测的要求, 又较好地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五、图画型

图画型材料作文, 既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寓意的能力, 还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书面表达水平。写好此类作文, 学生要能按空间顺序仔细读图, 能运用分析 (看局部) 和综合 (看整体) 的方法去分析图画;能抓住图中人、事、物、景的特征, 结合图中的标题及文字说明 (提示性文字, 人物独白、对话) 等展开联想, 推断作者意图, 深入理解其内涵, 准确提炼观点。如果图画是漫画, 一是看清漫画主要内容, 二是看清一些注解性的文字, 三是理清画面中人或物的关系;接着是审读漫画的题目 (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 还要注意画中的对象、细节、整体, 弄清作者的情感倾向。在解读漫画中, 要能走出画面, 联想现实生活, 做到精准立意。

例5【2013·眉山市】作文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说而备受关注。作文, 有时令人欢欣鼓舞, 有时令人头痛, 同学们也可能饱尝了作文的酸甜苦辣……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 以下面的漫画为材料写一篇作文, 可选择其中一幅漫画作文, 也可以选择几幅漫画作文。

说明:图3的老师讲:“同学们要如实描写……”男同学说:“上次我写了苹果有虫子, 皮皱了———结果得分好低……”女同学说:“就是嘛!还是写‘又大又红又亮’比较保险……”

提示与要求: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根据漫画内容,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

【解析】

【启发】通常情况下, 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命题往往主旨较明显, 针对性较强, 降低考生选材与构思的难度, 容易激发考生写出真切的体验。但要写好看图作文, 还必须读懂图面内涵, 结合题目中的“文字提示”, 发散思考, 多角度立意, 结合自己掌握的丰富素材把握住切入点, 写出来的文章才可做到具体又切题, 可读性强且让人深受启发。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篇3

[关键词]答题技巧积累中考语文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我已送走我的第一届初中语文毕业生。

回想走过的这三年,亦喜亦忧,有苦有甜,风雨坎坷。对于教第一届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我来说,确实不容易。

教学工作是一个枯燥乏味却又兼怀希望的高级劳动过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分析试卷……将这样的教学程序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说难也易,说易也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的教学目标简单:无外乎教授知识给学生,只要加以时日达到熟练,教学就变得非常轻松。说它难,是因为要想让每个学生明白教师讲授的内容,甚而爱上这门课程,并在考场中考出高分,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

在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算是边教边学吧;没有经验,只有靠自己边积累边总结。不知道重难点,只有向老教师请教。虽然这三年的教学时间很短,但因为我平时就注意把每次教学后的一些感想写下来,然后从中总结经验得失,所以三年下来也有不少的心得与感悟。下面,就中考语文各类题型,来谈谈与之对应的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 基础拼音,字形。

字义的考察。这一部分虽说是考查基础知识点。但得分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它考查的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写错,对字音,字形记忆模糊,混淆不清的内容。比如2009年资阳中考第一题;苦心孤诣(yì).莘莘学子(xīn ).酗酒(xiōng)纤维(xīan)。 这几个字音都是常见却非常容易读错的。又如,2011年资阳中考第二题:

.下面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脏款 旁征博引金榜题名走投无路言简意赅

B.脉搏 礼贤下士自暴自弃一愁莫展 眼花潦乱

C.震憾 迫不急待一如既往草管人命 一诺千金

D.膺品墨守陈规 谈笑风声 滥竽充数 洁白无暇

此题难度较大,考生若不是有较强基本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正确答案的。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应对此类题型,在中考考场时间相当紧迫的情况下,有一对“火眼金睛”迅速找出正确答案呢,我认为,功夫还得下在平常。那就是建议每个学生人手一部字典。随时遇到生字生词随时查。这样学生对拼音,生字生词的敏感度将大大提高。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几乎认识字典里所有的字,所以播音二十多年来,即使在新闻联播开播前一分钟才拿到稿件,也很少读错过字。这就是她平时扎实的字词积累的结果。她说她的工作间随时都放着一本最新的新华字典。没事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这对于她的工作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学生若也能像李瑞英一样,在课桌上随时放一本字典,一本成语词典,遇到生字词随时查阅,那么三年下来,该要多积累多少生字词啊。另外,从初一开始,对于课本上出现的生字词,老师完全没必要包办,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查阅。这样做,比老师直接板书字音,讲解字义效果不知好多少倍。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动手的习惯,对他们高中的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二、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是这几年资阳中考必考的一个题目。其命题范围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曲名篇。重点是唐诗和宋词。但此类题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主旨有全面把握,能体会作者写作此诗(词,曲)的意图,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但受个人阅历和知识面的有限,在答题时,往往肤浅而不透彻。学生无法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还原在答卷上。故得分率不高。

那么,对于诗歌鉴赏题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只要考生善于总结思考,是有办法提高分数的。比如可以这样做:

1,从题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名家名篇。李白,王维。杜甫,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的作品是考试常客。因此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就应该注意了解和把握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性格爱好。人生经历。这样,再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就有了大致方向。像李白生活在国富民强的唐代,他的个性又开朗洒脱,因此他的作品多呈现飘逸豪放的特点,而同时代的杜甫因安史之乱多辗转逃难,命途多舛,因此他的诗歌多忧国忧民的特点。南宋的陆游,李清照,辛弃疾都遭遇金兵南下,家破人亡的惨境,所以他们的诗歌中很多都流露出对收复失地,渴望建功立业,盼望山河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意……考生若能在平常就有意识的关注名家名作,相信在考试中会有更多的得分机会。

2,要将作家生平资料,作品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三方面结合起来记忆。

①熟练掌握作家生平资料。

我们先抽取近几年资阳中考的几道题目看看:

2007年诗歌鉴赏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011年陶渊明《饮酒》。

这三道诗歌鉴赏题都涉及到对作品作者的考查:2007年考题中D项陈述:苏[苏轼],李[李清照]两人是宋豪放派代表。2008年考题中D项陈述:在唐代,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2011年考题中C项陈述:晋朝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从这三道题考查的内容来看,考生务必要熟练而牢固的掌握作品涉及的作者相关资料。因为它能让你迅速找出正确答案。

②诗歌中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也是常考的一方面。

2007年考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考的王湾《次北固山下》都涉及到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而2009年更增加了难度。要求考生从抒情方式上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把常见的几类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的用法及作用弄透彻,这样方能在考试中对答如流。

③全面理解诗歌主旨。

资阳中考语文中诗歌鉴赏的篇目一直来源于教材。因此,考生除了要在平

常学习认真听讲外,在中考临近前,将平常所记的课堂笔记重温一遍,尤其是对教师讲过的诗歌中心,题旨进行重点记忆,相信会在考场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

1.资阳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部分一般有两道大题:试题类型从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体裁中任选两种。从我三年的改题感受来看,此类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但得分空间较大。

从学生答题试卷来分析,答题时思路不清晰,分析概括文章主旨能力较差,甚至有的考生连文章写的什么内容都没搞懂……因此,学生普遍不擅长做阅读题,拿高分的人少之又少。当然,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做此类题的能力较不现实,因为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理解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能力的高低是分不开的,而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了。

多做题。做好题。做题好。正所谓“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精。学生只有做得多,见得多,他们的做题速度和答题思维才能被训练出来。因此,从初一开始,教师可安排每周一节课专门用于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现代文的阅读与解答。]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体裁交叉练习]。然后教师统一讲解,分析文章。再督促学生找出自己的错失,从中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将阅读题训练落到实处,那么三年下来,还愁学生做不来阅读吗?

就答题技巧来说,可选用倒读法。即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找答案。这样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另外,尽量在答题时列出番号。例如;① ,②,③点。这样,阅卷老师一看便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在无形中就为考生增加了印象分。

2,古文阅读因为远离学生生活时代,再加上大量文言生字,生词充塞其中,因此读来拗口别扭,做起题来就更如坠雾里,不知所云了。因此,学生说古文好难学,老师抱怨‘古文好难教’就不足为奇了。

我在最初教古文的时候也觉得很难,明明自己觉得很容易就能翻译出来的古句到了学生那里怎么就变得那么困难了呢。学生也时常抱怨根本都不懂一篇古文到底在讲什么意思,因此学习古文成了老师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那时候,看着学生们做古文题的迷惘和艰难,我心里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想帮忙又帮不上,别提有多困惑了。好在,我后来时常向老教师请教他们的教学经验,经常去旁听他们讲课,然后查阅网络书籍上名师们教古文的方法与技巧,慢慢的,我边教边思考总结,就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了。原来,只要有方法,文言文教学并不是那么恐怖。。

如同学习英语一样,教授学生古文语法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现在教学要求中不再将语法学习纳入其中,但若能系统的讲授古文语法,让学生弄懂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间的结构关系,那么在分析文章主旨的时候,难度将大大降低。反之,没有接受过文言语法系统讲解的学生,他们分析起文章来,是很困难的。比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句中“安”的意思是“什么地方”,那么按照我们现在的说话习惯,应该是“沛公在安?”,学生就无法明白为什么会把安字提前。原来按古文语法来讲,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在这里就提前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又如,隧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这句按现代语法结构应该是隧率子孙三夫荷担者。那在古文中为何不一样呢?原来这样的情况叫定语后置。[文言文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因此,可以推断,学生若没学过语法,他们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往往是顺序颠倒的。因为文言中的句式实在太讲究了。若不知它属于什么句式,那翻译的时候语序就会搞错,就会丢分。因此,教师应该花时间来专门讲解语法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基础打扎实了,成绩自然会提高。

将文言中常见的实词的释义整理出来,让学生反复记忆,以至背诵。同学习英语一样的道理,谁掌握的单词越多,谁就能更容易读懂文章。古文也如此,在一篇陌生古文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学生没见过的词语。那么很明显,平常就记住了很多古文词语释义的同学肯定比掌握得少的同学更能读懂文章大意,因此,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是大有裨益的。

课内课外抓紧时间要求学生多读简小精炼的文言小文章。每周可安排一节课用于阅读。文言阅读材料来自学生手中的语文读本。上面的古文难度适中,篇目短小。很适合学生做课外阅读材料。可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读完。并指名学生轮流翻译,讲解词义。明确主旨。这样,多练多做,积累扎实了,学生的文言语感,阅读能力就练出来了。

初中三年会做很多古文练习。为方便学生中考集中复习,可让学生将每次做过的报纸上,考卷上的文言题部分用小刀裁下,将它们整理出来用订书钉装订好,这样,复习起来就集中方便多了。而且,多看自己做错的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查缺补漏,以后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

四,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写。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这真是何其悲哀啊。本来写作是一种尽情释放,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尽情抒写,是他们情感的强烈迸发,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举目望去,每到作文课,往往是唉声叹气,一片抱怨,如进刑场了一般,这真让人寒心。若不是中考要考写作,相信不止学生,老师们也要大呼万岁吧?!而那样的场景,已经远远的背离了写作的初衷。几乎所有老师都认同,作文要写好,功夫必须下在平时。而怎么来提高写作技能,靠什么方法呢,那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而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教学的经验来谈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1.连词成文。

写作是一种快乐释放,前提是吸收和积蓄。没有不断吸收,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很难下笔。因此我在教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把每一课课后的词语连成文章,顺序不限,数量不限,多多益善。学生在最初觉得有点困难,因为他要想方设法把不相干的词语按照某一定顺序连起来,还要意思通顺,这是很费脑筋的,但后来慢慢的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做得多了,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连词成文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一次小作文,它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词语去想象各种情景,然后再把它们合理的串起来,这就大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每一课都能得到小作文训练,而不仅仅是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才能写作。真是一举多得。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往往讲的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不尽人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自然内容空洞。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来自生活,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观察累积,哪里来的知识与经验呢?所以古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学生善于饮取生活的这股“活水”,就不愁没有好素材了。那么,如何来具体实施呢?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他们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自然界的美好风光,花鸟虫鱼都能引发人们美好的遐想,社会生活中每天都有大事小事发生,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必定受益匪浅。因此,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写作素材是不难发现的。

其次,要求写生写周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写周记不强求学生必须写够规定字数(有的老师要求写600字,有的要求写800字)但务必选取每周新鲜有趣,有感的事情写下来。譬如和同学在教室中对学习的讨论,在宿舍和朋友的有趣谈话,每周周末在家和父母的交流沟通,节日上街买菜,逛街看到的新鲜事物,人们在四季穿着有何不同,春夏秋冬植物的变化……总之,求质不求量。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不再无话可说。

3.重视学生作文书写。

中考作文分值50分,几乎占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作文的书写又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正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这作文的衣服就是学生的书写了。毋庸置疑,衣服干净,工整,规范,自然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反之,那些字迹潦草的作文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结合这几年来学生中考作文字迹普遍需要规范的趋势来看,抓好学生的书写训练实乃当务之急。语文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注意搞好学生书写工作:在平常作业中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字迹不规范,潦草的学生要进行专门指导,督促他们抽出时间多写小字,把字迹规范好。另外,可在班级举办书法大赛,鼓励学生热爱书写,争取都能写一手好字。在寒假暑假中,亦可做相应写字要求,这样,三年下来,学生的书写就不成问题了。

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4

【1】初中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16

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2】初中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16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7、8 班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16初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16 2016年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初中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16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向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校内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语行动等等方面,处处都以为人师表的形象要求自己。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无愧于社会、家长、学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方面:

工作上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学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年级语文科目教学。为了教好语文,本人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

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本人还大量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情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情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接受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通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本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本人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已充电,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2016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师慧杯”竞赛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课改实验真正做到“边实验,边小结,边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每二周一次,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争取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6)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7)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5、坚持正确导向,对备课组备课环节进行指导和督察。七年级、抓基础,抓规范,培养能力,教学形式多样。

八年级、不仅抓好基础,而且要提升能力,举一反三,训练学生回答问题应有章有法。九年级、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知识点清晰,落实到位。全体九年级语文老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学习其他地方语文改革的经验,认真研究中考,深入研究《中考说明》真正吃透中考改革的精神实质,从而改革初三语文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

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活动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说明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

同时,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再创佳绩。

6、开展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举办灵活多样、小型的学生竞赛活动。有计划地进行诗歌朗诵、板报小样、演讲比赛及作文比赛等,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活动由各备课组设计组织,开展具有年级特点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竞赛。

——

初中政治教学经验交流 篇6

感谢教研室给了我们龙旺庄中学这样一个与大家一起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机会。其实,我们就是按照教体局、教研室的要求,做了我们该做的一些份内工作,谈不上经验,只是些支离破碎的体会,愿在这里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放心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效率

说到课堂改革,各位老师可能感觉我在喊口号,确实,近几年关于课堂改革,上上下下说得多,要求得高,但真正做得却少,落实的也很不到位。说实在的,我个人对课堂改革也是比较抵触的。抵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想改。我总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教了近20年的政治,已经摸索出一些自己感觉还不错的所谓的经验,不愿意再费脑去搞那些新花样。当然这主要体现出我对课堂改革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我想这是我抵触课堂改革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不敢改,从教20年,我有16年是呆在毕业班,我想在座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带毕业班的,毕业班的教学压力大家都有体会,课堂教学改革必定要经历一个试验期,过渡期。我想哪位老师也不愿、也不太敢拿毕业班的学生来做实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虽然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我没有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军中,但经常性的理论学习,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以及经常性地参加课堂教学改革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对我个人的观念和课堂教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耳濡目染中我还是有一些收获,从而也带动我的课堂教学也有相应的变化。感触最深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1

课改前,我总是错误地认为课本上的每一个内容都要给学生讲到,练习题也要个个讲到才放心,总感觉老师讲不到学生就一定不会。所以我经常是独自霸占整个课堂,一节课45分钟,我能碟碟不休地讲30分钟甚至讲满一节课,因为教得年数多了,有时上课什么也不用带,空着两手站在讲台,夸夸其谈、看碟我陶醉地讲一节课,末了自己还很有成就感,一节课我讲了这么多内容„„那时根本就不去想,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听了多少、学生掌握了多少我是一无所知,当在练习和测试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后再讲。这样,经过若干遍的讲,到最后,大多数的学生也会基本上掌握相关的内容。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极大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会间接地破坏课堂的和谐,甚至使老师陷入讲海,学生陷入题海,老师累、学生更累,最终的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有时我也会试着上课尽量少讲把课堂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研究、去讨论。上学期,学校安排我单独承担初三级部的政治课教学,我更敢于把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讨论、合作,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就我们政治学科而言,大多内容学生还是有能力通过自觉来完成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器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鲜活的个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必然结果就是成绩大幅度提高。

二、关爱学生、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现在的初中学生情

感是很丰富的,但也是很不稳定的。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情感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情感都比较脆弱,只有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情感薄弱环节,才能真诚地去关心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我尽量保持与学生平等相处,善待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主动关心学生,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有时我也会刻意采用一些网络新词或流行语,从情感上亲近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让学生经常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们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愉快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上学时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现在我尽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学生能爱屋及乌,让学生从喜欢政治老师进上步发展为喜欢政治课。虽然在这方面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但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还经常搞一些比赛、竞赛谈的活动,我去年审报并主持研究一个小课题,主要就是合理整合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使我大有收获。为了能使时政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新闻播报”环节,具体就是每节课拿出5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谈一下新闻,如果学生谈的新闻与课本内容有联系,我就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分析一下,当然,这个课堂环节具体怎样来施行效果会更好,我也是反复实验了几次才定下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分小组搜集新闻,共同研究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课堂上再派代表进行播报。并定期评比评比

一下各小组的表现,在这个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搜集的新闻并不局限于国际、国内大事,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小事,并且因为能用课本知识简单评析新闻内容会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学生在搜集新闻过程中会去刻意研究课本内容。所以这个活动除了能激发学生兴趣个,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并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分层优化

政治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学习政治不需要太多的基础,只要学生有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学习,都能学好,明白这一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分为三层,我把学困生放在第一层,把优等生放在第三层。

对于第一层学困生,我的做法是降低要求、培养信心,不停不歇、乌龟超兔。我只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每节课为他们单独设立学习目标。通常是将新授知识点整理、归纳,并且熟读所整理的内容。通过降低要求,让他们能较容易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我每节课都特别关注学困生,根据其完成任务的情况,适时地增加一点学习任务,说白了,就是不能让他们闲着。这样,坚持不懈,到最后,这些学困生也能跑完全程,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对于第二层中等生,要求他们在掌握书本知识之余,对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般主观题,能掌握大致的解题步骤。

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着重于对知识的理解,能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并运用于实际解题过程中。

对于第三层优等生,他们在掌握所学书本知识外,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通过看电视新闻、阅读书报、杂志、网络新闻等多种途径更多地了解时事政治,并且有清晰的思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对社会热点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也就是说,第三层优等生,着重于全面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能很好完成主观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四、加强备课、精讲精练

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都对备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前提是老师要能宏观的把握课堂,引导学生自学。这不但要把握教学内容,还要进一步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能解决、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解决不了,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讲解的,设计什么样的环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困生,这一节课应该给他们安排哪些任务,这些都是我备课的主要内容。

对于练习题,我的习惯是精选习题,先讲后练。之所以要精选习题,一个原因是我们政治学科课节太少,根本没有时间做太多练习题。另一个原因是所选的习题要适用于课堂教学举例,因为我一 是在新授过程中,将精选的习题渗透其中进行点拨讲解,所以所选的习题不但要经典,还要适用。通过精讲精练,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经验浅谈 篇7

一、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充满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比较缺乏,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那便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文言文学习的门槛本来就比较高,需要学生慢慢进行知识的积累。学生如果感受不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很难使他们花心思去钻研这些内容,久而久之,文言文学习的障碍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首先要透过灵活的教学技巧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敲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并不是所有的文言文素材都晦涩难懂,缺乏趣味,也有一些文章读来很有意思,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如让学生读一些白话文的内容来接触一些好的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国文学创作的语言经历了“文言文———半白话文———现代文”的发展过程,而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现代文,对于文言文,学生的背景知识普遍较为缺乏。想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半白话文这一媒介,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接触白话文或者半白话文的作品来熟悉文言文表达的方式,为学生接触文言文打下牢固的根基。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比如推荐学生阅读用白话文或者半白话文创作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慢慢转换他们的观念,让他们不再恐惧文言文。随着学生语言基础的不断积累,可以让学生慢慢接触一些有难度的白话文文本,如《古文精选》,教师也可以选一些经典的文章让他们练习阅读,从而发现古文的经典,并逐渐爱上古文。

培养与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引导与积累过程,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加丰富。

二、丰富学生背景知识的积累

文言文的阅读往往需要一些背景知识作为支撑,学生如果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在理解阅读文本时障碍就会比较大。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也非常重要,这样学生对于阅读文章才会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这些背景知识的归纳整理,经常帮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丰富。教师也可以开辟一些以文言文背景知识为专题的课程讲授,将一些学生有必要了解与掌握的知识介绍给大家,扫清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必须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背景知识,这些内容会让在学生阅读文言文文本时更加顺畅。比如,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零碎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地积累,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注意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丰富学生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有效积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策略,比如在黑板的一侧设立语文专栏,让学生轮流负责更新,每天更新2~3个文言文常用词,让知识的学习融化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穿插一些古代文化、历史或者是风土人情等的介绍,这些内容也会为学生理解文言文带来实际帮助。

三、让学生课下多接触文言文素材

文言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也多接触各种优质的文言文素材,要让学生的阅读材料更加广泛,只有多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才能灵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时结合课堂教学的文本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这种课外阅读任务会让学生有清晰明确的阅读方向,能够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但是,教师推荐的读物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而且文本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更加浓厚,才能够充分发挥课外阅读教学的积极效用。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经验点滴 篇8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情境;创新;发散性思维

在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中,[欣赏.评述]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很多教师都以学生听不懂或不爱听为由,把这部分直接省略掉,这样就给美术教育教学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欣赏.评述]中,应学会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学校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的发展,促进学生对多元的美术文化的理解,这无疑给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牛耕》就可以对我国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进行一些了解,并知道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技法,在欣赏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中,以感受到劳动人民被压迫和阶级的不平等。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应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则无精打采,反应冷淡。因此,在学校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教师肯定的评价是兴奋的催化剂,美术教学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要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滋味,享受满足的喜悦,让他们有一种进步感,从而激活专业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鼓励者,随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要通过渲染和营造一种气氛来感染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我们最方便、最有效的,也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的教学手段。

二、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凡高的《播种者》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意思,欣赏苏联雅布隆斯卡娅的《粮食》时,学生就应该知道当时苏联经过战后洗礼,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在如欣赏《北方的九月》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开垦北大荒的艰辛,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就不能够完全体会丰收后人们喜悦的心情,画面火红的色彩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这些知识,如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学生作品或者是教师动手复制的名作,这样既可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如欣赏现代建筑艺术时,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也可以是现代城市建筑。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宫事等各个领域,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三、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每一个同学的审美都是有差别的,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所在。在七年级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对壁报、手抄报的设计中,花边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摒弃常见的、没有新意的花边,去设计自己的新颖别致的花边。在课堂上老师就要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推崇创新,引发其设计实践的兴趣和愿望。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告诉学生这些,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思维,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以新课程标准为开展美术

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开放型的、以美术文化渗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如果教师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要求他们用工具把线条画得直直的,把太阳画得圆圆的,让他们用橡皮反复擦、反复改等等,学生的画难免死板、毫无生气。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捆住手脚,创造力被扼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造就有充分艺术创造力的画家,更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发挥特长,表现个性,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美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摸索之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转变,中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多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分得一杯羹,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学评价观,从而更好地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促进教育功能延伸的职能性,以物之美,开启心灵之美。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把自己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懂得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同时,在教学中也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为己任,使学生的美育能更深入的渗透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学科教学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

[3]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高校教师问卷调查表下一篇:西服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