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2024-05-22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通用12篇)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篇1

摘要: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带着对数字和方程的初始认知, 又将去窥探函数的奥秘, 为将来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埋下伏笔。每个阶段的数学学习都有其自身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就像是齿轮的一部分一样, 构成了重要的一环, 教师的教学也就被带入了这循环之中。

关键词:经验,兴趣,选择

一、数学中的经验主义

数学教学强调经验, 虽然有关经验和创新的争论一直没有结论, 但初中的数学教学不论是在知识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经验的总结。穆勒认为, 逻辑和数学的命题也是从经验中来的, 其所以为真理也只是因为它们在经验中总被发现是这样的, 因而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必然的真理, 甚而有可能为将来的经验所修正。

在教研教学工作方面, 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 吃透教材,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他们大多都是“活教材”, 经常听他们的教学讲课, 学习他们对知识点如何讲解, 了解什么样的教学态度更能吸引学生。听课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在听课前先对所听课的教材进行研究, 先在心里略微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 打好腹稿, 在听课过程中就可以和讲课教师的思路和目的相比较, 从而汲取精华, 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不足, 及时进行总结, 把这种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印证。还可以假想如果自己是个学生会遇到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从而对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 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有清楚和总体认识。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能运用自如, 知道在哪些位置应补充哪些资料, 怎么才能让补充进去的知识和教材构成和谐的整体。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 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也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人, 我们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就准备什么样的课, 把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备好课只是讲好课的前提, 还需要你有掌握课堂的能力, 达到最终预想的教学目的。

其次, 增加课堂趣味性。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重复,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时候还可以讲一些数学史, 一些数学家的轶事, 比如欧几里德利用影子丈量金字塔的高度, 阿基米德在看到浴缸里溢出的水得到如何计算王冠重量的方法, 而中国的曹冲称象也是类似的原理。不但能增强课堂的气氛, 还能给学生一些人文教育。

再次, 创设数学情景。拟定一些开放型题, 开设专题讲座, 让学生主动思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数学情景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一些男同学会比较爱玩游戏, 组成一个游戏主要是它后台的数据, 从一个游戏的制作到玩好一个游戏, 都是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比如射击游戏就会涉及到抛物线和计算。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去学习, 不要开始就主观的把学生的娱乐活动定义为占用学习时间的洪水猛兽。

最后, 获得信息反馈。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 如果要完成, 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其实大家都知道,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系统, 是师生多边信息活动的“反馈——控制”过程。不要自我感觉良好, 就忽略了学生的心声, 每一次考试后, 找一些学生提提建议, 综合反馈回来的信息, 增补删减教学计划。

二、让学生有选择

有些学生是注定会偏科的, 他们偏科的原因会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虽然应该纠正学生偏科的缺点, 但也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 或许他也是个不喜欢数学的韩寒。对待这样的学生, 首先要了解他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是内因还是外因, 是需要纠正的还是应该鼓励引导下去。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用善意的谎言, 谎言虽然能起到安慰和鼓励的作用, 但这也会掩盖真相, 有可能让学生在他不擅长的领域越走越远。在让学生分清了自己的兴趣之后, 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 采取分类教学

对数学感兴趣和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 当然要继续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扩大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讲授一些课外知识;对一些只是作为一个科目来学习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清晰的解题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 要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 找到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是否有学好的意愿和要求, 是否在其他科目上有兴趣和天赋。对这样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满足于基础知识的了解, 别让数学拖累到学生进入到高等学府继续兴趣的愿望。

(二) 合理分配学生时间

首先, 课堂上讲练结合, 布置好家庭作业, 作业少而精, 减轻学生的负担;其次, 尽量做好统筹, 不占用学生温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经常和其他教师沟通, 视情况根据他们作业布置多少来安排自己的作业。

总之,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 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篇2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心”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认真来学习。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有趣问题情境,兴趣引入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兴趣学习

学生都有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

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让学生画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时,学生多数都是参照老师的教学过程自己引用的,但有些学生不会,我们教师要让其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讲究的方法,让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把知识学到手中去,自己掌握画图的方法与画图的技巧。以致能够自己反思,独立学习。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培养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手、动脑,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动静相结合,而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而后的时间多数要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培养其多思考。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对于新授课的课堂练习必须规范学生的表达,在第一次必须形成正确的表达,不能只对答案不注重表达习惯,练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作业,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要因材施教,真正让其学会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经验谈 篇3

一、反复朗诵,激发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要想让学生读懂、读透一首诗歌,教师必须让他们反复诵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要求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认真体会诗歌意境。朗读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朗读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者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引起听众的共鸣。可见,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语文功底。

二、不断研读,积累知识

学习诗歌最关键的是要了解诗歌,而了解诗歌就必须掌握诗歌的文体特点、诗歌的分类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渗透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想象。诗歌的语言凝练且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的形式美。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曾评价说:“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透过何其芳的评说,笔者概括出诗歌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富于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合理地把这些特点融入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三、探究意境,品味感情

在学习诗歌时,学生要适当地展开自己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一首好的诗歌包含着音乐美、结构美和图画美。其中,图画美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要想再现诗歌中的图画美,学生必须理解诗句中的每一个意象。意象即物象,就是诗句中的事和物,它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是探究诗歌意境和主旨的前提。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就连用了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和瘦马,它们再现了诗歌的意境。学生只要抓住了这些意象的特征,探讨这些意象蕴含的感情,就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是对“言有尽而意无穷境”的最好诠释。

四、分析特点,鉴赏诗歌

诗歌犹如一棵树,它身上有许多枝叶,只有慢慢地欣赏,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在创作诗歌时,诗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就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如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旨,表达个人对社会、个人对国家、个人对故乡、个人对家人的思想感情,能使诗歌的意境变得更深远、更耐人寻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视诗歌中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象征意义等创作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着实不易,要教会学生欣赏诗歌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方法经验谈 篇4

一、重视对现实实例的运用

初中函数教学是中学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导致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为高中函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取合理可行的教学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讲一讲重视对现实实例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经验.

函数主要是研究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概念, 加强对函数发展规律的研究, 是掌握良好函数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变量之间是一种相互限制、相互约束的关系, 函数中的变量具有共同变化的特点, 且变量变化过程中需要遵从一种固定的秩序, 看似静止的函数概念中存在着非常微妙的运动关系.在初中函数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应当带领学生加强对函数发展规律的研究, 而不是直接进行函数问题的解答, 否则学生只能够掌握固定的函数解答方法, 却不能触类旁通, 无法进行知识的迁移.

变量之间是相互相应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这种关系.老师在实际教学时, 应该在“变量相互影响”的基础之上, 利用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来帮助学生去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 变量间的关系跟气温和衣服的关系是一样的, 在夏天, 气温升高, 发生量的变化, 随之我们穿衣也会相应地减少, 然而在冬天, 气温降低, 我们就会往身上添加衣服, 这种现象就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两者同样是一种牵制的关系.通过这种现实中接触最为频繁的实例, 相信学生会对函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样对于我们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将起到很好的影响.同时, 利用这样简单而熟悉的例子进行函数的讲解,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 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数学更加体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重视对函数图像效果的应用

图像是表现数学知识最为直观的方法, 同抽象的数据相比, 图像是一种更为清晰的表达形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重视对函数图像效果的应用,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知识.函数图像中, 会对变量进行直观的呈现, 相互限制、相互约束的关系能够比较清楚的表现出来, 对于思维理解能力稍有不足的学生来说, 直观的表达方法是再好不过的了, 更能够使学生牢固记忆.在课堂上, 老师应该时常带领学生进行作图, 挑选代表性比较强的函数问题, 亲自动手画函数的图像, 虽然在函数图像的绘制过程中, 消耗一定的时间, 但是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函数的印象.根据许多初中函数老师的反映, 无法画出函数图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学好函数, 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函数, 不能够理解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因此, 对于初中函数教学来说, 重视对函数图像效果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绘制函数效果图更是一种提高函数教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重视师生交流和提问

交流和提问, 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强调和关注的问题, 加强同学生的交流, 保证课堂提问的效率, 才是保证函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部分初中数学课堂上, 课堂教学往往都是以老师的单方面讲解为主, 学生则单纯地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老师对问题解答完毕或是知识讲解结束之后, 并不去对学生的看法和认知进行有效的了解, 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所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重视同学生的交流工作, 多去问问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看法, 多去听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同时, 我们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创新, 将一个封闭式和传统的教学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课堂, 让学生多去讨论, 多去互动, 从而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和掌握函数知识.在课堂提问环节, 老师应该注意消极提问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提问, 不要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影响, 以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在教学提问环节, 一定要重视提问的质量和效果, 避免无目的性的提问, 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 也不会对学生学习成效带来促进.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思维得到解放.学生有了课前和课后的准备, 再通过课堂讨论叙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理解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 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是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在讨论中, 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 老师处在指导者地位.二是要注意整个交流不能偏离核心, 以免出现脱离主题情况.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5

第三初级中学

张玉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代表第三初级中学初二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和大家一起做经验交流,如果有欠缺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众所周知,三中位于瓦市的郊区,由于地域的原因,学苗相对差些。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更是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1、注重集体备课

我们学校每周二次集备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在集备过程中,大家一起讨论,对共性问题每个人都会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参考,很多时候,每个人都会提出一套独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一题多解,而且实现了同种类型题的不同教法,我们一起探计每种教法的长处和短处,综合到一起,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优秀的上课教案来。我们经常探讨优等生的拔高,中等生的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格率。我们十分注重后两者的课堂接受情况,分层次教学,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我们甚至向学习困难学生询问课堂接受情况是否需要再多讲几遍。把询问的结果拿到集备中来。一起讨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还在集备中,探讨对学生作业的布置,体现分层次教

学。做到了让每一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但是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我们应该学习,另外在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这样会扬长避短,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3、钻研教材

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跟不上老师时。我们会立即停止下一项教学内容。我们宁可放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让学生把不懂的地主弄会,做到学生没听懂就不往下讲,直到学生听懂了,学会了,掌握了为止。我们方可以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务实的课堂教学。

4、多与学生勾通

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课堂上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做到有效听课。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多与他们谈心,让孩子觉得有亲近感,近而亲近数学学习。使整个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数学的风气。对于优秀的学生,在难题方面要求他们必须

初中英语任务教学课堂实践经验谈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教学目标;单元任务

常言道: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并运用知识服务生活。但是形成知识迁移能力的过程是大量实践和练习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内外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驱使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练习。而任务型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完成知识到运用技能的迁移。鉴于此,结合多年的一线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初中英语任务教学的程序设置

任务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体验知识运用,达到练习而巩固知识,提升运用技能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引导学生实践了整个认知过程,即: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掌握的是学习方法,一旦形成这样的循环学生就不会面对英语不知所措,知道如何学习。下面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分析一下任务教学的流程设置:

1.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任务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 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该单元教学内容固然很多,但是第一节课时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定:(1)能听懂以always,usually,once a week...频率副词为中心的日常活动话题;(2)掌握how often的用法并能展开pairwork对话。(3)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材料,组织语言分换角色,进行日常生活习惯的讨论。

这样的设定分别从单词、句型和对话等三个方面對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顺着怎样的方向努力。

2.统筹单元任务

教学过程是细节互动的过程,千万不能粗枝大叶。一节课的教学大目标下还有许多细节性单元目标。我们的任务驱动就要具体到单元任务,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才能有效避免知识遗漏。

承接上例:我们可以将每个学习小目标设定一个适合学生认识的小任务。比如针对频率副词always,usually,once a week...的应用可以这样设定单元任务:(1)找到文本中频率副词的句子,并熟读体味语感;(2)运用这些频率副词造句。针对后面两个目标我们可以这样设定单元任务:(1)总结什么疑问句适用频率副词做答,比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eat vegetables?”等;(2)自主设定角色情境,完成对话练习。这样划分薄物细故,详细规划了学生的探索路径,让他们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大目标。

3.强化教学指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巡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做客”任务小组中,认真观察任务小组如何组织探索学习,怎样辅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共同提升。比如在上例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平时不爱开口表达的学生大胆地去完成以 “How often...”句型为引导的话题,逐步培养他们敢用英语的信心。针对基础好点的学生,我们可以先让他们自主设置句型对话,为大家树立榜样,然后让他们尝试情境写作,全面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任务后实施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反思弥补知识漏洞,让我们掌握先进的学习和探索方法。课后评价对于自主型学习如任务驱动学习法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学生认知的立场坚持多元评价标准。

更多时候我们的评价不能只看任务的完成结果,还要综合分析任务完成过程和方法,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状况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学习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后,我们要针对每一个单元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和评价。经过评估发现,许多学生运用频率副词always,usually,once a week...造句时只局限于教师列举的这几个副词,还有的就是稍微对课文中的句子变换了主语。这样的方式属于偷工减料,最终会影响自己对知识的把握。但是我们不要刻意批评,可以给大家找到榜样,让大家积极学习,谋求进步。在自主设定情境完成对话过程中,有些同学为了省劲偏离了对知识点的多次运用,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主对话必须要围绕知识点,要高频率实用或者改用新学的句型,这样才能融词成句,提升英语表达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通过任务教学法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分析与探索。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要摸清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布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深入学习中,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学习,最终提升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王淑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N].长安教育网,2007(5).

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经验点滴 篇7

一、在课堂例题教学时, 要突出重难点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 都要重视课堂例题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效率, 是教师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课本的例题和练习、习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每一道例题都有它自己的解题思路、逻辑、方法, 都会体现相应的公式、概念、定理等知识, 有时是突出在某一思想方法上, 教学环节和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 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 领会教材例题的目的, 突出重难点, 做到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如, 在讲多项式的概念时安排以下三个例题.

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特别是第③题中π的6次方的6是不是多项式的次数? 学生容易混乱;例2是一道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题目; 例3是主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升、降幂排列.总的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要突出重难点, 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课堂例题教学中, 要恰当选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例题都要讲解,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 过低或过高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 都会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盲目选择一些怪题、难题、偏题, 结果收效甚微, 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 适得其反.例题选择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切不可盲目选择例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例题的选择不能过多、过杂、过难, 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代表性, 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恰当地选择例题, 也不能一味追求解题的难度和技巧, 要选择典型的、体现现阶段教学目标、蕴含数学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的例题, 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换课本例题或补充课外例题.另外, 例题的精选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题海战术”, 使学生减负增效,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 填空题重概念辨析;选择题重方法;解答题重思维;证明题重演绎;综合题重逻辑.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而选择不同的题型, 使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加深理解并巩固知识.

三、在课堂例题教学中, 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例题教学不能因为考试强调通性通法而淡化技巧的特点.例题教学如果教法单一, 照本宣科, 就会导致讲解刻板, 缺乏变通、创新.例题简单时, 教师认为没什么好讲的, 将解题过程直接板书, 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 或者逐字逐句念给学生听.教师讲解例题有时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思考, 只是单纯地接受, 逐渐养成“你讲我听”的接受式学习, 没有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 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勉强可以应付, 但条件稍微有所变化, 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所以, 在例题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技巧和方法得当, 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例题教学要注重题后反思, 积累经验, 总结 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点滴 篇8

一、要善于使用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教学, 有助于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认知结构, 快速理解新知,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比热容的教学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的物理量, 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采用类比的办法效果会好的多, 笔者在教学中这样处理:物质吸热的一般表现是温度升高, 容器中注入液体的表现是容器中液面升高, 容器有容纳液体的本领, 物质相应的具有容纳热量的本领。甲乙两个柱形容器中液面升高相同的高度, 乙容器容纳的液体多, 所以乙容器的容纳本领强, 甲容器的容纳本领弱, 与之相对应的, 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吸收的热量多, 那么水容纳热量的本领更强。这样处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的意义, 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不取决于吸多少热, 而是取决于物质种类, 就像容器容纳本领不取决于容纳多少液体而是取决于容器本身。

2.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内在联系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两个知识点, 即使在综合复习中, 仍然有很多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 首次接触就因没有站到函数的角度来理解这两条关系, 二是, 在复习过程中没有用联系类比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 导致对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始终处于混沌状态。笔者经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发现, 如果让学生尝试用联系类比的方法研究理解这两条关系, 效果令人欣慰。具体可以这样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动力因素, 物体的惯性可以理解为阻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阻力因素,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的效果 (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压是促使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因素, 电阻是导体对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形成电流的阻力因素, 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这样来处理问题, 至少可以保证学生能从定性的角度理解这两条关系, 为定量计算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中要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物理世界中的现象总是遵守一定的逻辑关系, 总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而函数正是反映量与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的, 物理教学不能离开这种思想, 这也正是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所以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光的反射定律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一条重要定律, 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函数, 但是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绝非只讲二者的等量关系, 还有一层重要关系是反射角取决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也是如此) 初步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 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也为数学上的函数教学积累了一个生动的模型, 有利于函数学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我们在教学中, 没注意强调力是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是结果的因果关系;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常常只会机械套公式计算, 不会灵活应用的原因也是在教学中学生没有深刻理解, 电压、电阻是原因, 电流时结果, 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化, 而非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这种思想, 在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一些探究类考题经常研究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关系, 并写出结论, 若不注意因果函数关系, 决定关系可能搞错而丢分, 所以无论从考试角度讲, 还是从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讲, 都应该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概念教学要重视物理量物理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有意强调每个物理量的意义, 只有物理量的意义理解了, 才能掌握量与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才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描述本领类的物理量, 学生最难掌握, 例如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等, 学生往往不注意控制条件, 把吸热多少等同于物质的容热本领;不注意控制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而认为热值与燃料燃烧的质量有关;又如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易忽略控制做功时间, 而认为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描述有效利用率的机械效率效率和热机效率, 学生往往理不清有效利用的是哪部分, 而导致判断或计算失误等等。这类型的物理量的教学, 应该先呈现一个物理事实,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一物理事实, 从而引出物理量来描述, 有利于学生从物理意义的角度理解这一物理量。例如, 机械效率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第一步:给出任务, 把重1000牛的物体, 竖直向上提升2米的高度。

第二步:给出两个滑轮组, 甲滑轮组的动滑轮重100牛, 乙滑轮组动滑轮重200牛。

第三步:忽略绳重和摩擦, 分别计算提升物体做的功和对动滑轮做的功。

第四步:分析判断使用那套滑轮组性能更优越, 小组合作分析如何定量表示这种优越性?

第五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这样处理, 学生能从根本上把握机械效率的概念, 灵活应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 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做法, 管中窥豹, 恳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其中类比法、在教学中深入渗透函数思想法, 和注重物理量物理意义的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触类旁通, 整体掌握、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类比法函数思想物理概念,物理意义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篇9

一、认真分析, 全面了解, 掌握数学差生的主要特征

1、基础差, 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小学数学学习, 偏重单向思维, 只问结果, 少问原因, 进入初中阶段, 内容发生变化, 思维方法没能及时转变, 造成学习吃力。

2、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少学生平时根本不看书或“死读书”。不看书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课, 做作业外, 从来不再去看课本, 上课听懂多少算多少, 要记的知识没有记住。这些学生在小学里, 数学成绩都不错, 但到了中学就不行了。“死读书”学生什么都记, 连课本上例题都记, 这类学生初一成绩还可以, 但到了初二就不行了。

3、兴趣转移。

由于上述两点的影响, 数学成绩长期上不去, 经不起心理的挫折, 再加之部分教师教育思想欠佳, 常埋怨学生不努力, 又没有很好注意批评方式,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产生了自卑感, 出现兴趣转移。

二、对症下药、分类辅导, 全面提高数学差生成绩

针对数学差生存在的问题, 我采取了如下对策:

1、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 没有心理负担, 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 大脑皮层容易兴奋, 思维最活跃, 实践能力最强。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首先,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师只是引路人, 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固有方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合作法、实践操作法、角色互换法等。让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以体现, 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其次, 教师在课上采用平易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使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体。如当教师进教室时, 可以饱满的精神、亲盈的笑容来放松学生的神经, 除去学生的戒备心理;用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应恰到好处的运用形态动作, 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 并可用“别急, 慢慢想, 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切的话语来鼓励他们。

学生学不好数学, 不能全怪学生, 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 从不会教会, 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 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 先要自我检查, 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 自觉去纠正错误。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 教师一味地批评、责怪学生, 就会使师生情感破裂, 产生隔阂, 他就会讨厌你, 远离你, 这样要学生学好你的课是不可能的。

2、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1) 激发兴趣, 创设情镜, 让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差生往往有一个坏习惯, 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爱交头接耳开小会, 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 课后东抄西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弱点, 不是压制“交头接耳、不让说”, 而是尽量创造条件, 让他们说, 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 引出知识的讲授, 或作为各种能力训练之先导, 在数学学习中, 让学生既是演员、导演, 又是观众, 有时还是评论家, 乐在其中。

(2) 铺设台阶, 引导探索, 让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 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 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 首先建立起使每个学生在解题中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条件, 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 将要给他们一些难题, 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 事后, 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有所增强, 从成功中得到了喜悦, 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后, 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 有时可给适当铺垫, 使大部分同学再次成功, 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精心设计练习, 发展训练思维, 让学生在练习中表现自己。大量单一的练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呆板的知识, 根本不利学生的发展, 但不进行练习, 学习的知识又得不到巩固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新能力。

(3) 抓好测试, 善于训练, 让学生享受成功之乐

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 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 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 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 为此, 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 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 B组指导练, C组讨论练, D组扶着练, 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 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 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类要求, 分类评价, 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

3、进行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篇10

一、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初中数学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依据,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数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此过程必然要用到数学.因此,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中不断的得到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加大注意,以此显著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1].

二、学生生活经验在初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源于生活经验,平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现实世界就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一系列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使学生明确数学的作用.其中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例题设计生活化

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作用,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数学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挥自己的魅力和作用.因此例题设计需要从生活中进行提炼出数学,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带着问题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获得知识,通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相关领域,会使学生拥有更高层次的聪明才智[2].

2. 课堂问题生活化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给广大数学教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等一系列建议.其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宽容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自己的体验感悟,从而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在进行数学问题设置过程中,可以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能够显著提高问题解决速率.例如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则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地震时期各学校师生均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有所中学捐书籍3280本,学习用品5500件,如果采用两种不同货车运送捐赠物,其中甲车每次运输数据280本,学习用品500件,乙车则为书籍200本、学习用品650件,那么应该如何合理安排甲乙运输车运输捐赠物呢?这样不但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并且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并且最大化寻找问题的不同答案,实现一题多解的形式,并且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3. 数学素材生活化

通过选用生活化的数学素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完美.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在学生的生活经历方面缺乏关注,偏向于从抽象到抽象,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取素材:(1)就地取材.数学素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素材,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角”这一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室里,寻找到各种角,比如黑板、桌子、铅笔盒、黑板擦等都可以找到我们生活中的角.(2)化静为动.数学不仅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静止的图形通过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旋转、平移、对称、折叠涉及到的一些变换方式,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洁,学生易于接受,学习也会更加轻松,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3)数学故事.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牢记历史以及对数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比如八年级上册,教师讲述到完全平方公式,其系数关系属于是杨辉三角的一种最简形式,其中包括一些公式在数形结合中的证明,这些知识都是古代数学家聪明才智的结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趣闻,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回味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4. 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网上找一些模板,设计一些图画等新鲜素材,使知识具有新鲜感.并且找寻一些数学历史或经典例题供学生探索研究,同时,教师应亲自做一下所设计的作业,精选习题,先易后难,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可对作业进行人性化的分类处理,如对优生可全部完成,而对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要求适当完成即可,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从而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实数”教学过程中,则可以设置以下情境:1和0都迷路,那么哪位学生愿意帮助他们在数轴上找到他们的“家”?不用说各个学生均非常愿意帮他们找到家,很快也就能够在数轴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在此过程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能够在数学解题中灵活变通,从而满足当前数学题目的变化多样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生活化解题之后,也需要对自身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积累,并在数学题目解题中也要学会触类旁通,不断采用生活化思维模式进行解题.教师也需要注意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处理经验不断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逐渐将教师传授的经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为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

总之,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十分密切.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可以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学必须要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让数学贴近生活.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领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摘要:新课改环境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活经验与初中数学知识相结合,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的巨大作用和魅力.本文则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生,生活经验,初中数学

参考文献

[1]钱可,吴媛.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2).

[2]叶立军,斯海霞.课堂教学中的偏差现象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和方式之经验谈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一、明确和端正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

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3~16岁之间,他们已经习惯上用母语中文进行表达和交流,突然让他们重新开始学习一种在他们看来“发音古怪”、“晦涩难懂”和“表达困难”,而且在现实和未来都不一定能用得上的语言,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中学生是个爱“做梦”的年代,估计没有哪个学生愿意自己碌碌无为过完一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科学家的梦想、作家的梦想或成功商人的梦想,在适当时机,让学生明确,只有学好英语,继续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实现个人梦想,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祖国。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词汇和语句紧扣日常生活和交际,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和录像等教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消除学习英语过程中死记硬背单词和语句的乏味性,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好教学反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要方法。与中文“平仄”发音不同,英语有着自己的发音方式,对于较长的单词如“tomorrow”,学生并不一定在初学时就能完整和准确地拼读,作者的一个学生为了容易记住这个单词,该单词下面自行做了一个注解“T毛肉”,可想而知,其“异腔怪调”读音在课堂上会带来怎样的“轰动”效应,但此时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批评,甚至嘲笑,否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从而不愿开口,甚至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的成绩和进步,要不吝赞扬和鼓励。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能简单做出“good”或“bad”这些简单字眼的批语,而是要从学生的作业和考卷中,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赞扬,找出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提出期望,这样,学生会感觉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肯定,才能保持长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注意教学方式,强化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前面已经说过,死记硬背是英语学习的大敌,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学习效果是事倍功半。不死记硬背,并不是不去学习和掌握单词和语句,恰恰相反,熟练掌握单词和基本语句和语法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孤立地学习单词,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parents”这个单词时,我会问学生“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可你们知道用英语怎么拼写父母这个单词吗?”课堂气氛这时候往往被很快调动起来,学生们也能很快掌握这个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再比如,教师在教授新的单词时,要注意对学过的同类或相关单词进行归类和总结,比如“noodle(面条)”、“bowl(碗)”和“chopsticks(筷子)”,“bread(面包)”和“butter(奶油)”,“water(水)”和“fire(火)”等,这样便于学生进行联想记忆。

在语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过多强调知识传授、书面练习、语法分析和规则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机械训练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乐趣味少。作者认为,在语法的教学中,一定先要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先通过实物或图片比较(比如,三栋高矮不一的楼房),引出这个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引申出No.1 building is big,No.2 building is bigger和No.3 building is biggest三个句型,学会“which is bigger?”和“which is biggest?”等句型,然后结合教室内和生活中物品和人,引导学生利用“high,higher,highest”“fat,fatter,fattest”和“odd,odder,oddest”等词汇进行造句和表达。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使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教学精神,按照教材的科学设计进行教学。比如,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dialogue”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新单词和语法都涵盖其中,有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独立”完成了单词讲解、语法剖析和语句朗读全部工作,至始至终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一个人表演,教学效果十分不佳。根据作者的经验,学习新的“dialogue”分为三步走,一是教师讲解和领读新单词和新句型;二是在学生自行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由不同同学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三是教师对学生完成对话过程的错误发音和不当理解进行纠正和强调。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聚精会神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整个班级学生的精力也全部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可做到印象深刻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还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时间。除正常课堂教学时间,高效地利用早读时间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方法。初中学生尚处于心智发育时期,自律性不强,有的教师在早读时间,让放任学生自学,这样很难保证学习效果。作者在早读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让学生上台进行默写生词、板书句型和情景设计和对话比赛,这样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可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初中新教材所选的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招和高考英语的升学考试也越来越侧重于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和驾驭能力的掌握。因此,英语教师注重和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英语单词和语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苏舒雅.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浅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8(3):116.125-126.

[2]王立群.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探讨.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 17(4):52-53.

[3]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6):88-90.

[4]顾莲芬.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4):121.

[5]谭乐华.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发明与创造, 2006,(2):30-35.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浅谈 篇12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按照意思理解就是:有了好习惯, 自然而然成功。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科, 越应坚持培养学生形成符合学科学习特点的良好习惯。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工具性质, 更需如此。

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听课、说话、读书、写作的习惯

教师上语文课时特别注意观察学生, 有人分神了, 就走到他的旁边吸引他的注意力, 或者点名他回答问题, 经常提醒学生做笔记并按期检查。

从初一开始, 教师课前3分钟安排两个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说的内容不限, 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可以是一段小介绍, 或是一个小笑话。轮到的学生既紧张又期待, 听的人也兴趣盎然, 教师会做适当的肯定性赞评。上课时鼓励学生必须回答问题, 有时也会让另一个学生评价别人的答话,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多说话。

每节早晚读教师都坚持下班巡视,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灌输“读书就是要读出声音”的思想。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介绍活动。

在写作训练方面, 除了每学期六次大作文的训练外, 还要批改学生每周交上的两篇日记。每学期举行两次个人最佳日记展。写日记使学生经常得到练笔, 对写作的帮助是不容置疑的。

2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节课教师都安排有检查预习情况的时间, 如果效果不佳, 还会马上要求学生重新预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思考题。每节课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也会促使学生课后拿起课本重新阅读。长期坚持这样, 学生不知不觉就形成了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教和学的效果都会显著提高。

3 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每上一节课之前, 教师都精心地做好教学设计, 特别是设计好课堂提问, 多方面地设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果学生回答不好, 教师并不急于否定, 而是换一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尽量做到一问连一问、一问套一问, 从而形成连贯的教学思路, 学生的思维也会一直处于高度运转之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 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重视解题思维的训练是学生考好试的保证, 每次测试的讲评重点不讲答案, 而是解题思路。

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从细节入手

为了尽量消灭学生的错别字, 应强调:凡是在作业和作文中发现的错别字, 都要重复写一行。对于书写好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公开进行的各种展览也能促进学生写好祖国的文字。再比如生字的识记, 每一个都是学生自己查字典, 自己到黑板上拼注, 评判工作也是由学生来完成。诸如此类的小事,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老师是表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 教师都尽量参加。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读书介绍活动中有教师的阅读体会, 日记展上学生也能看到教师的心扉。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平等的, 教师是他们的排头兵。

6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工作琐细, 效果显著

上一篇:小学音乐生活化教育下一篇:分布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