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2024-09-12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共9篇)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1

建设路小学“EEPO有效教育”实验研究

阶段性工作总结

在八步区教育局的领导下,2013年5月,我校被确定为“EEPO有效教育研究实验基地校”和生本实验学校.三年来,学校把开展此项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推进“EEPO有效教育”实验活动为工作重心,以创新实施“MS-EEPO有效教育”的基本理论、操作规程体系为基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扎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根据区教育局的有关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学校数学科组建了“EEPO有效教育项目实验团队”。从学校骨干教师中遴选了李文霞,黄丹,薛愉灵12名教师为EEPO项目实验教师培养对象.确定了1——5年级每个年级2个教学班共10个教学班为EEPO项目实验班。

在实施教学改革实验的各个阶段,我校都重视扎扎实实开展多种教师培训,为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夯实了基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一.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确保课改良性行进

①实验教师积极参加上级培训。12名数学试验教师分别于2013年5月、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015年10参加了新增县区MS-EEPO有效教育新基本功(1一4期)培训、掌握了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课型教的方式+图文结构1.型和Ⅱ型,板块Ⅰ型和2型备课方式+学习方式(5J、5F)。其中薛愉灵老师在培训中上了数学展示课.2014.11月派出廖英副校长等 1

12名数学去桂林教师参加全国名师名课观摩和交流会.2015.11派出谢亦华等12位骨干教师去桂林观摩全国优秀课例展示.2015.12派出全体数学教师聆听华应龙专家团的课例和讲座.②参观学习先进区校的经验。2013年12月16日到19日,派出了薛愉灵等5名骨干老师参加玉林市玉州区EEPO有效教育实践十周年展示活动。2014年5月9日至12日,派出李连芳主任等2位骨干老师参加EEPO有效教育西安未央区教学成果展示活动。2015.10.11派出李文霞副主任参加贺州市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城区学校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③以点带面,全面参与校本培训。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实验骨干教师帮扶非实验教师,把教学改革实验专题培训和学校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抓好每周一次的数学业务学习,其中2014.11.4教务处对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EEPO有效教育知识梳理,重点进行板块结构I型备课方式和平台互动课型的培训。年级组内进行板块结构I型备课.2014.11.19进行建设路学区数学教研组展示板块结构I型教案并进行评析与交流。每个年级组制作EEPO有效教育展板,2015.3.12教务处对数学教师的撰写的块结构I型教案进行点评与反思总结2015.5.20数学教研活动各年级上EEPO有效教育展示课一节。2015.5.30上交EEPO有效教育材料(新文化篇: EEPO有效教育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论文:朱海燕对“EEPO有效教育”实践教学的浅谈;课堂实录: 麦新翠《莫高窟》教学案例分析 ;块结构I型案例与评析:李文霞《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EEPO新基本功”培训的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做好传达、示范和引领。以实验教师带动非实验教师,使全校教师都能接受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策略。

二、专家引领,悉心领会

重视每一次课题组专家到校检查指导的机会,抓好教师的学习培训。2013年12月,自治区EEPO项目组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深入课堂指导EEPO要素组合课型的教学。李文霞实验教师向专家组展示课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4年5月30日,曾兰芝副局长、龙平主任、陈天晴副主任到校指导学校学习方式操比赛活动。2015年6月,八步区教研室刘国松副主任带队到校检查指导学校班级和学科团队的组建情况;实验校的装备建设;开展学习方式训练活动;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薛愉灵老师运用eepo有效教育学习方式和生本理念深度融合设计<简单的推理>一课让检查组领导的感悟到通过课程改革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三、以赛代培,以赛促培。

2013年11月,我校举行MS-EEPO有效教学基本功竞赛,竞赛项目有备课、说课和上课三项,旨在检验和展示实验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学习方式、备课方式、基本课型的掌握情况。竞赛形式是以年级为单位实验教师组建团队参加比赛,五年级春蕾队(麦新翠、邹瑜、李文霞、覃冬靖)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八步区教育局2013年11月26-28日举办的首届MS-EEPO有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2014年5月,举行了建设路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展示课研讨活动,全校10个EEPO有效教育实验班语数学科实验教师展示实验课例19节,全校教师参加研课、听课和评课,评出10个优秀课例制成光盘上送教研室参加实验优秀课例评选,使全校教师对EEPO有效教育课堂有了直观而深入的认识。2015.3肖素梅等16名数学教师参加八步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其中有14位教师课例获得优秀课例.2015.10.11黄丹老师分别参加建设路学区 3

和八步区第九届基本功竞赛都获得一等奖.2015.12李文霞老师参加贺州市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分别到桂岭,贺街,信都乡镇上展示课及讲座.四、培训内容多元化

在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师培训中,注意了培训内容的多元化,较好的实现了培训内容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我校的数学教师系列培训内容包括:

①MS-EEPO有效教育新基本功培训:要素组合方式第一套、第二套+学习方式(5J、5F)+图文结构Ⅰ型、Ⅱ型+动中学的操作策略,平台互动课型和板块Ⅰ和2型备课方式。

②.邀请信息技术专家培训全体数学教师电子白板操作与运用.③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培训 ④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 ⑤名师课堂课例的观摩

⑤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和精彩课例评析,一系列培训指在把EEPO有效教育新理念、操作策略与学科性质有机融合,打造真正高效的课堂。

五、聚焦课堂参与活动,加强推进课改步伐

六、课堂是教学改革实验的主阵地。我校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过程中,极力聚焦课堂,在备课、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备课方式研究。

EEPO图文结构Ⅰ型、Ⅱ型教案。2013年5月参加了新增县区MS-EEPO有效教育新基本功培训(第一期)后学校进行了校本培训,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要求实验教师对照图文结构备课l型的要求,用图文结构备课l型写教案,教务处及时检查反馈,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退回重新修改,目前95%的实验教师图文结构备课l型教案格式规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策略表述清晰准确,教学时间安排基本合理。在2013年12月中旬的第二期培训班上,自治区团队的专家当场检测,我校实验教师图文结构I型备课方式优秀率达到83%,在八步区基础教育试点学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11月参加新增县区MS-EEPO有效教育培训(第二期)后,我们反复体会图文结构I型、Ⅱ型教案的异同,并要求实验教师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全部用图文结构Ⅱ型教案备课,并把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汇编成册。

2.学习小组的组建。

EEPO有效教育强调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合作学习也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是EEPO学习方式的灵魂。要求学习小组组建有五个基本元素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亲和力。

我校教学改革实验把学习小组的组建作为重要的切入点,注意了EEPO有效教育单元组要素相融合,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各班尝试自主组建——推门课检查指导——研讨课展示优化”。

实验证明:根据各班特点建立的学习小组,确实起到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各班以学习小组为班级管理单位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都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优势,小组成员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人人都得到培养和锻练,即使是大班额教学,也最大限度做到了面向全体。

3.EEPO学习方式训练。

以“推广学习方式训练操、学习方式课训练和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 的方式推进EEPO学习方式训练,效果显著。

第一阶段实验教师经过学习培训后,在实验班级上学习方式课,并形成各班的学习约定。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各班推进不平衡,有一些班级还是没有抓住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我们推出一些做得好的班级在全校展示,使学生老师对新的学习方式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第二阶段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大力推行“EEPO学习方式训练操”,伴着通俗易懂的歌谣做学习方式训练操,老师和学生都对EEPO学习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悟,对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EEPO要素组合课型上课。

EEPO有效教育方式中最基本的课型方式就是要素组合方式,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容易掌握的课型。

对于要素组合课型的研讨,我们从听讲座、观示范课入手开始自主尝试,再通过年级研讨课互相观摩内化改进,到参加比赛形成优秀课例,大部分教师用要素组合I型、Ⅱ型上课,做到“听、看、讲、想、做、动、静”7要素运用自如,并做到“防空讲,防花架子,防泡沫,防以学生为敌,防形式单一”五防。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EEPO要素组合课型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参赛教师50多人次,形成优秀课例20节,参加八步区EEPO有效课堂教学评比4人次获一等奖。

六、有效推进,初见成效 1.教师意识较大转变。

教师能把eepo及生本意识能较好的落实到课堂之上,确实朝着“以学定教”的方向前进。教师的团队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教学和研究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eepo及生本实验,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度提升,学困生率明显减少,小组合作学习已成常规,这是我们实验的最大收获。同时,我们还高兴地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班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以前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也主动举手发言了,不爱说话的也变得大声而又流利了。学生们变得上课专心倾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互相交流了,也变得爱向同学提问题,爱向老师提问题,甚至因为一个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与老师展开激烈的争论。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变化是可喜的,也是我们实验前行的动力。

3.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一年来,学校获得“建设幸福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广西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各种荣誉称号23项;25名教师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市级以上获奖论文226篇;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获奖9人次;获教学指导奖13人次;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193人次。

二、课改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

(一)教师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

(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

(三)课堂的氛围活了。

课堂教学改革使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课堂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明显改变。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贺州市建设路小学

2014年6月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2

一、为转变教师的观念提供了一个平台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效果。我认为,转变教学观念,除了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思考外,参与课改实验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说不如干,参与EEPO有效教育课改实验,能迫使教师较大程度地转变思想,改变以往的课堂授课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真正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而且, 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统中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约定、要素转换、经典性评价的方法,“五防”和 “抓关键要素” (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的策略等,实用性较强,能够促使教师在具体的课改操作中认识、理解、领悟和创新教学观念。

二、为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一种范例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尽管“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说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旧的教学大纲和新课程都一直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对此都耳熟能详,但在课堂上很难得到真正的、全面的体现。有些教师虽有交出学习主动权的意识,但却不清楚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时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还有些教师则完全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主体地位”成了摆设、空话。

EEPO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单元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EEPO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这些要素的支撑下,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就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是或者是大多数只是展示教师的才能,而学生的个性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EEPO的课型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方式重点是关注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换使用等教学互动要素。其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是平台互动方式。在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中,“构建多向度平台”是其核心环节。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一般地可以采用: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做(一名学生上黑板)——教师点讲——下一个问题的流程。

三是哲学方式。哲学方式强调的是对学生发散性多重思维的培养,激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如一题多解、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看法和多种解决方法。

这三种课型方式都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不再是导演,只是一个参与者,甚至是“观众”。

三、为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样式

新课程一直提倡合作学习,很多老师也常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以往大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在学生领完合作任务后,便由一个人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其他人只是在做观众。甚至还有一些小组成员干脆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实效性无从谈起。这样的课堂看似注重学生的参与,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些为“小组合作”而“合作”的课堂行为甚至还会降低课堂效率。而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系统中,把小组合作的操作模式进行了细化,分别从小组的构建、目标的明确、合作要求、关注边缘人物、成果展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努力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而且他们能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氛围,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性学习。这些操作模式,适用于所有课堂形式,很具有推广价值。教师掌握了这些小组合作的组织样式,就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一种指向

一个社会人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特别需要协作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力和遵守社会约定以及行为准则意识,这也是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 记忆型教学文化”、“传授型教学文化”,重知识轻能力,尤其是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较难兼顾到。即便在很多的优质课中, 教师尽其所能,体现的不过是“ 展示型教学文化”, 展示的是教师本人的素质, 体现的是教师的水平, 学生仅仅是一种陪衬。当然也有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由于传统课堂模式的局限性,教师主要起到的作用只是示范和传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EEPO有效教育 篇3

EEPO有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文表达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简称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西部五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我市天等县2008年开始试点),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单独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好像学生全程参与和合作学习,因此形像地称为“参与式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有效——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有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ms-eepo是一个方法系统,因此不能单独地从教学这个环节来认识它,应该从备课、教案、上课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等全方面来认识它,下面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备课与写教案环节

平时备课是想到哪写到哪,有很大的随意性,eepo的备课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ms-eepo”要求在充分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前提下,首先确定的是课型方式,由课型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策略。

1、框架:首先根据内容确定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大致分为多少个节点(参见eepo教案示例中的圆圈,每个圆圈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要占用多长的时间(时间轴),有哪些基本任务(即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下方),明确每个节点要达到何种目标(一般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上方),明确一节课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次数(基本知识和技能始终要抓好)。

2、步骤:确定节点后,根据每个节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内交流与评价——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的基本流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含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多维度的参与到学习中,或许这就是eepo的精髓——参与式合作学习。

3、策略:每个节点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eepo“要素组合方式”为例,教学中“七个要素轮换着用”,它的基本方法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和目标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把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单列或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据资料显示: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听、讲、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70%;如果七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备课中,要思考好“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如何交换着用。同时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扶中的学案其实是学习卡的更高级形式)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反映到教案上,就要求教案中反映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不能模棱两可,要具有可测量性),教学内容要问题化(知识分解成问题),教学过程要实践化(重视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结论的得出),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造成课堂上瞬息万变,因此eepo格式的教案要有很大的宽容度,不大可能去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老式的问答式详案就不适用了,只能大致确定 基本节点、节点完成的任务及用时,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机应变。详细请参阅教案示例。

二、上课的组织

eepo的核心理念,即“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孔子在论述教育时,曾说道: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我们可以将孔子的智慧做一修改并扩充,使之成为我们eepo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传统的满堂灌)。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自学和讲授)。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讨论法)。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探究式学习)。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eepo模式的深层次)。因此,eepo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小组讨论学习………………………解决问题

组内评价和组间交流………………掌握知识 ←相当于教别人的层次 教师评价……………………………辅助作用

这种组织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不再是导演,只是一个观众,而掌声就是评价,会让主角愿意更卖力地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在学生领完合作任务后,便有一个人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其他人只是在做观众。甚至还有一些小组成员干脆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说说笑笑,实效性何从谈起;这样的课堂看似注重学生的参与,可学生的学习能力怎能提高。eepo有效教育把小组合作的操作模式进行了细化,分别从小组的构建、目标的明确、合作要求、关注边缘人物、成果展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努力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而且他们能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氛围,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性学习。只有精心的组织教学,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才会得以实现。(我校目前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试点,有许多地方要完善)

三、评课

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再三强调:教学中主动权能不能交出去,交出去多少,交出去后还要看能不能收得回来,这是衡量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评课要从学生参与度这方面去衡量

eepo的评课模式要求能记录时间线,活动及活动目标,目标达成程度,基本知识技能的强化次数,并试图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见示例)下文附孟照彬eepo有效教育原文,供大家研读

一、有效教育概念

就是把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擅长的知识性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的教育。即是将西方教育的优势和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分五大板块。

二、五大板块。

(一)、课型方式。1要素组合方式 2平台互动式 3哲学方式

(二)、学习方式。1小组学习团队学习

(三)、评价方式。1经典性评价 2单要素评价 3学科性评价 4项目性评价 5过程性评价

(四)、备课方式。1图文备课式 2模块结构式

(五)、管理方式 1单元组管理 2 e---s管理 3逻辑框架管理

三、经典表达方式。

三性合一:知识性 个性 创造性 一般表达方式:互动 主动 能动

(一)、知识性的五性: 1是什么的知识 2为什么的知识 3何时何地的知识 4谁的知识 5怎么做的知识

(二)、个性:

1、听:善于听的学生只占5分之1

2、看:善于看的学生只占5分之1

3、讲:善于讲的学生只占5分之1

4、做:善于做的学生只占5分之1

5、综合性:善于综合的学生只占5分之1

(三)创造性:人家没有说过的话,你说了。人家没有做过的事,你做了。人家没有组合过的,你组合了。

(四)互动:

1、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

3、人机互动

(五)主动:

1、主动前要教,教多少由目标而定。

2、主动前要讲策略。

(六)能动:

1、兴趣

2、产生动机

3、效应 效应包括一八效应 二八效应 三八效应

四、e-----ms要素组合式:

就是在课堂上将看、听、讲、想、做、动静转换,这7个要素同时起用,用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同时将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要素组合方式

基本概念:“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易掌握的课型,掌握要素组合这种课型,就能为学习其他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1.要素: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听、看、讲、想、做,加上动静转换这七个基本元素。

2.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教学活动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组合形式有五千多种(5040),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3.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形态,就是七个要素换着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这样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实施要义:“要素组合方式”课型。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属于基础课型形 态。要素组合方式在九大课型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分量在60%左右。操作要点:

1.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组合着用,并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动静转换主要靠组织形态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来调节。一般情况下,生理心理决定了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2次是比较适宜的。

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训练学生的小组水平、大组水平、约定、表达呈现方式。良好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益,实现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保证。

3.事先约定、快速流程检测效果,快速传递信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约定与快速流程检测的结合,是迅速、有效转入下个环节学习的前提。流程检测的目的,一是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二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无效教育状况的出现。流程检测得到的结果:如果80%以上的学生达到要求即可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如不足50%就要及时或课后或下一节课补救。

4.调集一切要素强化知识点、考点、演化点是教学考试质量的关键。训练关键点一要注意梯度;二要考虑向度;三要充分用好学生这个人力资源,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开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资料链接:

为什么要进行要素组合? 原因有三:

1.多年前,西方人完成了要素组合的效果测试,证明要素组合能提高学习效率。西方人进行要素组合测试的效果如下:①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②传统的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加30%。③如果学生讲、听、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50%。④如果讲、听、看、想加动静转换,效果可活70%。⑤如果7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2.人的专注时间有限。到了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动静转换,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时间只有7-8分钟,中学生专注时间12-1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分散的损耗率,第一时限为15%,第二时限为30%,第三时限为50%。因为课堂上能照顾到的学生一般只达到50%,所以加上不能照顾到的学生的损耗率,超时限的平均损耗率就会达到75%。因此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要强化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记住记牢。要达到一定的次数不能靠重复。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并组合运用五个学习要素。反复强化关键要素,才能提高效率。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强化基本量和理想量分别是:母语12-11次,17-22次;数学7-12次,12-17次;外语17-22次,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3-5次,5-7次。

因此,要使学生把握知识,形成能力还得遵循教育规律,训练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二、哲学方式

基本概念: 哲学方式是九大主流课型之一,在eepo教学方式中处于核心地 位。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辩证的关系。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它的一个重要调控艺术“少就是多”。它可以通过一幅图一句话、一个字,对学生进行大量思维能力的扩张训练。哲学方式是操作艺术的高级形态。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培养思想家的秘密武器。实施要义:“哲学方式”适宜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并能由一点散开去的课。可单独作为思维训练课上,也可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某一环节。两周上一次为好,至少一个学期要上两次。

操作要点:

1.使任意一个教育素材个性化,是上好“哲学方式”课的前提。这里要注意“任意一个素材,并使之个性化。”任意一个素材,如:一张纸、一幅画、一首小诗、一段文章、一道算式、一个数、一个水杯……

2.营造一个充分自由民主的研讨空间,并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小组、团队……),进行梯度形态下的思维扩张,再扩张。

3.哲学方式课倡导的理念是不依附任何学科不解决学科问题,不下结论,只重思维开发的训练。

哲学方式的课有三个看点:①看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②看学生思维是否得到打开(即一堂课有多少个思维向度)。③看学生思辩的过程(批判能力和答辩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迅速处理、收集信息,特别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出来后,老师要及时捕捉关键点,加以点拨、引申;在问题汇集强化中,迅速地进行个性化的问题强化、筛选、补充……

三、平台互动方式

基本概念: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这里的关键要素指的是,本节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多向度”指的是,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个性表达。

平台互动方式主要流程:

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一老师精讲《评+讲》。

实施要义:平台互动式同哲学方式一样适宜思维的训练,不同的是,它适宜所有的学科,可解决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是eepo十大教学方式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操作要点:

1.从示意图上可见,每一个平台的构建,都有具体的内容,有思维扩张的要求,(向度的数目)有达成的目标。它与一般教学环节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强化关键要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进行一定梯度形态下的交互式学习。

2.关键不宜太多,小学一堂课,一般是1-3个关健点.中学一堂课一般是1-5个关键点(平台不宜太多〕

3.第三个操作点“交互”一定里充分。每人一个向度,交互后变成多向度。多向度的目的就是从多角度来刺激关键点,强化关键点。

4.在多向度达成后,教师要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便在评中讲,讲在点上,讲在关键处。

5.平台方式的课,交互很多,一般要与“团队水平”这种学习方式配套。因此必须把学生训练成团队水平。四、二元方式:

基本概念:二元方式是eepo教学方式的一种,他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区域。即“一元区”、“二元区”。“一元区”的要求是充分地“想”,设计做的方案,“二元区”的要求是科学地“做”,严格地按方案“做”。从“想”到“做”的有效实现是通过二次排序这座桥来完成的。

实施要义:二元方式动手实践性强,适合理、化、生、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是培养科学家的武器。操作要点:

1.想是第一个操作点。这里,一方面教师要设置想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地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出个性化的方案,并不断地修改完善。

2.“二次排序”是二元方式的重要操作点。二次排序。即在信息极大扩展并得到多种方案时,以重要性和可行性所进行的排列、筛选。

第一次排序。以重要性为依据,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一些重要信息。第二次排序。以可行性为依据,在第一次筛选的基础上,再进行筛选。

通过二次排序,将扩展的思维集中到一个方案上来,然后就此进行方案设汁,再进入二元区“科学地做”的阶段。

3.做特别强调学生是在设计好个性化方案的前提进行严格地、科学地做,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反思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由想到做这个过程的反复性。在严格地按方案做的前提下反思。然后调整修改方案,再做、再反厦,这是二元方式的常态。

4.二元方式的课。每次一般是2节课或许还需要课外时间来完成。它是一个过程训练。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4

——经典性评价

(2011年3月7日数学组、4月11语文组)

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5种: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平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我们重点研究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型评价和单要素评价。

一、经典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动、主动、能动即“三级联动”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知识性

(1)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2)看是否能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促使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

有效教育手段包括学生独学、同桌互学、单元组学习、团队组合学习;多媒体辅助;师、生演示、表演等。

一般情况下,强化次数要求是:

数学基本量7-12次,比较理想的是12-17次。母语基本量12-17次,比较理想的是17-22次。外语基本量17-22次,比较理想的是22-32次。

实验教学活动基本量3-5次,比较理想的是5-7次,但不是越多越好。

评价要点:六个指标 2.个性

(1)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教学素材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如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数据统计材料等等。它是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资源,包括学科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能运用到的各种信息传播资源。)

(2)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如,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与关注。

【案例 】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 6 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 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3.创造性:

(1)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或课中一教题性权到长容达到

(2)看创造效果:教学原来没有的,学生能说出来了,做出来了,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如: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4.互动:

(1)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是否自然有效。(2)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六项指标: 1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

2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 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 4是否会利用资源; 5是否会倾听;

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

(3)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操作8人以上的大组一定要有多向度的问,内容要有相互交流的价值,单向度的问题一般不宜操作大组。5.主动:

有效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1)主动权交了没有。

(2)主动权是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上交给学生的。(3)主动交得怎么样。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课程改革也由此应运而生,MS-EEPO有效教育则是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EEPO是由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孟照彬教授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有效教育”的思想,是“效率优先、过程优化”的英文缩写。该理论综合了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华,提出优质课要达到六项指标: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主动―互动―能动。它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45分钟的具体化和模式化。EEPO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交互使用,这种课型方式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参与率高,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型中能充分调动感官,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

在近两年EEPO有效教育学习探索实践中,我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式得到了完善,评价方式得到了优化,这一切使我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出了困境。EEPO新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教育的有效性,这与新课程的理念完全一致,它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产物。在EEPO方式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曾有不少教师发现,EEPO新课堂与传统的优质课有许多地方是一致的,甚至认为EEPO新课堂就等同于过去的优质课。为此,在操作实践中,有人仍凭着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教学,然后再用EEPO的某种课型方式生硬地往上套。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做法是幼稚的,这样的课即使能套上一些EEPO的课型要素,但它也仅仅是外在的形似,并不能体现EEPO新课堂的神韵。“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EEPO有效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众多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实用、最有效、最易操作的课改模式。它既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

字投影是事先准备好的,要比课堂板书工整、美观,学生容易感兴趣。

2.巧用文字投影进行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检测效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以往教师多用小黑板进行课堂练习,或在黑板上书写,由于板面的狭小和学生书写的速度慢,使“精讲多练”进行不充分,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而运用文字投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课堂设计好练习胶片,精讲后利用投影放出,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多媒体效果会更佳,能节省很多时间,使练习内容大大增加。

三、巧用多媒体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适当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还可以扩展到课堂外,甚至跨越时空,这种超越时空的效果,是多媒体新型教学手段的长处。如在教学《三峡》时,如果让学生仅凭书中的文字去想象,恐怕学生的想象很空白。而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放一些有代表性的三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那种美感更形象,更直接。那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展示了昨日与今日三峡多样的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以上事例说明了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视野更开阔。多媒体的超时空作用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能增加有效信息的传递,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结构,形成了多向课堂结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里,既接受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又能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的。可以说,电化教学是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6

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对EEPO有以下几点思考,谨与大家交流。

一、EEPO图文备课方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书写负担。作为思品教师,传统的备课教案往往一篇课文的教案多达十几页,所以即使自己熟记于心也要落实到书面上,那么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写教案上了。而EEPO备课方式只需要写自己实施教学的具体思路即可,而且 EEPO 课堂要求教师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 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从课堂教学来看, EEPO 课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的实效。而没有了繁重的教案书写任务,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方面,从而更高效的实施教学。

二、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它有自己的课型方式,比如“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和“二元方式”等。在第一期的EEPO有效教育培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要素组合方式” 它呈现的基本理念就是“ 看、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轮换着用”, 主体要互动,即根据人的生理特点, 适时组织学生的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避免疲劳, 可迅速扭转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呆板僵化的状况,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同时给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提供了方向标。

三、课堂的氛围明显活跃于传统课堂。EEPO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教学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在上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交出主动权,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单元组合作、团队合作的训练,约定、规则的制定, 表达呈现方式的运用, 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都是EEPO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这些要素的支撑下,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那么这就不同于传统教学只是或者是大多数只是展示教师的才能,而学生的个性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正是因为学生掌握了课堂上的主动权,所以才更加积极参到于课堂中,那么课堂氛围也就因此而活跃起来了。

四、EEPO有效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沟通、口才与演讲的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能动性的激励。EEPO有效教育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发言注意面向、重心及声控。要面向大多数,根据需要移动重心,在沟通中学会何时大声讲话、学会何时小声讲话,并学会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距离、光线等资源充分展现自己。在别人发言时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并及时通过复述、笔记等形式来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能动性的激励无疑是给学生添了一对翅膀。孟照彬教授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英才的潜在素质和实现它的优势特征,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激励他,并使之进入能动状况。”激励是使学生向前的不可估量的动力。困

在对EEPO有效教育实践的这半年里,不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喜悦之果,但是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生的生理心理也明显不同于小学、初中,在理论学习不深入的情况下还是会有很多的疑惑,或者说还有很多把握不准的因素。

一、如何约定更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不同的约定来控制课堂,像“54321”数字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古诗式、击掌动作式等等,开始都是很有效的,可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学生反而觉得这样的方式太小儿科了,开始厌倦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这确实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另外,高中到底有没有必要像小学生那样用手来比划对错等等呢?因为很多学生反应说:“老师,如果比划,我觉得我们都是哑巴了。”本来这些方式都是为了能有效的控制课堂方便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却得到学生这样的反应,让我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尽管我解释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可是还是不能避免学生倦怠不愿比划的情况发生。

二、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统计强化次数呢?针对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很难去统计强化次数,它不同于英语的单词,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如《陈情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教学目标分得一是一二是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联系的。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更好的学习古汉语词语知识,只有掌握了古汉语词语知识才能更好的理清课文思路,无论少了哪个步骤都是不行的,它们都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当中该按着哪一点来计算强化次数,如果是按着古汉语词语知识来计算是不是一个词语就算作一次强化呢?十几次的强化次数如何能达标呢?

三、关于评课,尤其是经典性评价中的“三性”、“三动”6个方面,是不是某个方面只要沾边就可以看作是体现了这一方面?比如:一堂课课,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做了自己的归纳整理,使整个知识点更加清晰,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只是被动的听讲,被动的翻书查找;互动上,有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但是互动得不够。那么在评课时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个性与互动分别达到了0.5的指标?如果可以这样看的话,那么是不是两个0.5加起来就是1个指标了呢?在评课时是不是可以根据所体现的1到6个方面来评定这一节课的优良了呢?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7

孟照彬教授给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MS-EEPO有效教育培训。在培训过后,我的一些感受如下:

1、教授提出教育的基本走向,即以知识为前提的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以思维为前提的教育,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孟教授理论支架很合理。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教授提出了两个方式相结合,要素组合方式(听看讲想做动静)和MS-学习方式(5J:单元组、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原理结构性团队),这两个方式相结合,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3、教授讲授了关于单元组和团队的组建和注意事项,这个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很适用。

EEPO有效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篇8

一、实验项目与活动概述

我校先后进行了“小学全程动态式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等课题实验,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观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学效益不高,质量平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是我们小学于2007年4月向诸暨教研室申报立项,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活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我校研究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在数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更好的收获与发展,即通过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的发展。

为做好本项研究与实验,我校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亲自挂帅的课题组,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实验方案、具体完善的实施计划、建立了系统有效的保障机制。历时三年多,先后召开行政工作会议5次,举行讲座9场次,组织教学活动20多次,有70多名教师执教研讨课121节,教师撰写论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课件32个,外出参训34人次,编辑内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还举行“课堂教学开放周”、“有效教学研讨月”活动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 2次,校领导听评课共100多节次。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2.案例分析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步骤

1.论证准备阶段:2007年2月至4月,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2.实施调整阶段: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制定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和研究。

3.总结整理阶段:2009 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三、已进行的主体工作

我校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至今为止,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分析

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自然成为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自己教学、组内研讨、外出学习,常常会亲历许多不同探究场景,我们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思考良多:

1.探究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2.探究中问题的设置缺乏探究性。3.探究中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4.过于依赖“预设”,缺乏“生成”艺术。5.探究内容选择不当。6.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对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界定的再思考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数学的学习更多是借助于思维,而不是直观操作,数学的结果的验证也更多要求严谨,而不仅仅限于观察操作.那么对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设计,就应该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探究可以更广泛地指向任何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能成为学生思维的激发点,能让学生经历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之后,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新增长。因此,数学课堂的探究教学有着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值得我们关注。

(三)认真实践,积极改进,提高探究教学设计有有效性

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正是提醒我们,实施新课程,不能单靠有热情,更需要有理性。选择探究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正是为了在对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合理规划,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时间怎样进行精心地预估与分配、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及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来设计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探究教学方案等。在实践中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加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验证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改进,相信可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实验取得的成效

(一)三年多来,我校组织各年级18个班级进行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实验。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有了以下主要收获: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很大程度上改变探究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并以此推动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三年里,李静、苏燕、李虹、高爱娥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验中成长起来,26人次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近两年,赵华、刘洁、黄斌、郭柳等老师在国家、省专业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7篇,朱跃琼、李明玲等11人获得市、县课堂教学竞赛奖。

3.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我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2007年,我校被评为荆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今年又被评为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4、我校把数学有效教学经验向全县10多所乡镇学校进行推广,带动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我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县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去年数学单科成绩名列全县第一,网市、白螺等我校对口援教学校也取得了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

(二)通过实验,我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在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五点”和“五重”。

11.从“兴趣点”出发。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以往的教学,数学课上就是公式,定理,数字。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有的学生一旦碰到数学问题就非常头痛,毫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例如我校的高爱娥老师,在设计《数学广角》这一课的教学时,她考虑到学生爱看动画片,就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从“重难点”入手。

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如果经常遇到困难,就很难引起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如李静老师的《可能性》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抛一抛、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13.从“障碍点”突破。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拦路虎,解决不好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谓障碍点就是产生思维定势或认知错觉,认知方面走入死角,阻碍了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走出认知的死角。如我校王君辉老师在设计《平均数》时,她在导入新课时,从计算不同人数的平均身高入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14.从“衔接点”拓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因而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而是把学习者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能所在。”因此要善于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以旧引新,设问激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如我校费梅梅老师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她抓住了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

15.从“深化点”创新。

首先是纵向提问,向学生渗透用运动的观点探索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由特殊向一般转化(或由一般向特殊转化),启发学生探索,猜想,尝试与创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发生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其次是横向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或变式探索,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而清楚的了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化,创新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还包括,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五重视”。2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我校胡亚琼老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 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我校张轶闽老师第一次教学《认识时分》一课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分三次让学生观察,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

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

23.重视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年级数学课题组“学中玩,玩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三步运行程序:创设情景,激发活动——乐于探索,激活主体——寓教于玩,激励发展。四年级数学课题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学生课堂全动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活动在课堂始末。六年级数学教师陈爱喜,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多角度挖掘学生活动要素的方法,其课题研究论文见诸报端。

24.重视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

二年级黄斌老师认为: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25.重视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

如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8的分与合》的教学片断:在学习了8的分与合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将1至7七张数字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拿着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个同学接着跑到前面,说:“你的朋友在这里,X和X组成8。”然后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这样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钟。

原本说一次8 的分与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设计活动程序,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师把这个练习的形式过分强调和美化了,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但它毕竟只是巩固8的分与合的一种手段而已。

(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质量、学习效益。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且学生参与活动真实有效,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既有课内小组的合作,又课外小组的合作,课内课外联动了;学生自由思索起来,所学知识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同时通过游戏、比赛、辩论、表演、实践、实验等,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升,学生从过去追求“标准答案”转化为追求“一题多解”,从过去追求“统一认识”转化为追求“多种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而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

五、本项实验的总结和推广

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继续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验,对构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所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下去,都起到积极作用。

语文有效教学课改实验总结 篇9

我县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校教务处的领导下,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两年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探索。

一、走近新课程

1、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观念。

首先,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的新课改全员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其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教法,要求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交流讨论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语文组教师对新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感到振奋,清醒的认识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认识到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知识体系的矛盾;认识到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彻底转变了思想,接受新课标,领会其精神。

2、健全机制,加强科组建设。

(1)成立课改带头小组,确保新课改工作的有效运行。

面对新课程的全新挑战,语文组成立了新课程研究带头小组,由语文组长任组长,由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任组员。小组除负责统筹、组织语文科的新课改工作外,原则上每月集中一次,对在课改过程中的成效、存在问题、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交流、研讨。带头小组在校教务处支持下,对本校语文课改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并针对教师们在课改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教师们进行教学示范,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对课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实施新课程工作的有效运行。

(2)依靠团队合作,稳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对我校全体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迎接新挑战,我们充分发挥队合作精神,坚持“点面结合、全员参与”的工作策略。我们以带头小组为龙头,发挥他们的核心、示范作用,要求他们不但要先行一步,带头实践,形成示范效应,而且要与一至两位教师结对子,确保全员参与的质量。在研究期间,我们更多的是倡导发挥语文组的群体力量,对研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集体商议解决,从而稳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实施新课程

1、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我校语文教研组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是教师拓宽眼界、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科组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新海实验中学、灌南实验中学、灌南中学外国语学校等校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研组要求出外听课的教师在听课后要撰写好听课心得,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上好移植课。通过听课和实践,教师们的教学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立足校本,加强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实施课改,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的主渠道,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两年来,语文科组在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为提高活动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语文组在开展基本功大赛活动时,按“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反思总结”步骤开展。而且在制订方案时把教学设计、上课、说课、评课列为评比内容,并制订出评分细则。经过三年来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横向学习,拓宽眼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听评结合,讲求实效——总结反思,表彰先进”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上、听、说、评、思的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教师进行角色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b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c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d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反思新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语文教育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互相切磋,加深认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教师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教学教研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业务能力。同时,教师新的理念、活的方法作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思维更为活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均是课改的受益者。

但是,在获得教学效益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校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养成性的学习习惯仍然制约着我们去实施课改。

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在长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懒散、厌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虽然教材的设计上就有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素材和意向,但在我们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不会的根源还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一种学习的动机和方法上,在这三年的工作中,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尝试,但总体效果不明显。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此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上一篇:党建工作会讲话下一篇:4四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