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2024-10-02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精选8篇)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篇1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2011-05-14 16:54:10)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你可以选择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可以选择在图书馆徜徉书海,也可以选择就宅在寝室自得其乐。而看电影,往往能成为大学生活的调节剂,因为在你累了、倦了、或者闲了的时候,一部精彩的电影可以为生活带来一抹亮色。可以说,电影消费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娱乐休闲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甚至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于是我们小组就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这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随机取样进行调查问卷,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对于电影消费的需求情况和选择导向。

关键词:大学生电影消费;消费者心理;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动机

一、问题的提出,现状与特点

电影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又是多样化的,为了更深的理解当前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见五)。

先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一个概述型的介绍。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观影的频率大致介于一周一次到一月一次之间。而欧美电影,尤其是喜剧片和爱情片,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比较偏好的类型。但是只有三成左右的大学生是以去电影院为看电影的主要方式,网络已经俨然成为了大学生观影的首选。但是票价并不是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因为七成以上的大学生都是认为电影的票价还是比较适中可以接受的(学生可接受的心里价位为20-50元),而且电影院相对高档的设施和良好的观影氛围也是受到大学生们的肯定的。但是不论大学生是选择去电影院还是在网络上进行观影,90%的同学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放松心情。而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为网络观片收费而转向电影院观片”时,持鲜明观点的同学占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可能不会”这个选项,借此结果,国家版权署可以针对版权征收一定的观影费用(亦即当前实施的“付费观影”政策)而却不会很大的改变电影消费者对网络电影消费的影响。以下,我们将对这次的调查结果从消费者的“行为与需要”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

(一)观影频率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观看电影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大学生是一个普遍闲暇时间较多的群体,在课业负担不重的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会偏好观影的方式来打发时间。此外,当下的大学生普遍用电脑来观影,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学生的观影频率为何如此之高。

(二)观影类型分析

1.影片内容类型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喜爱观看喜剧片和爱情片。喜剧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无需解释,由于这一类影片为了娱乐而娱乐以及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特殊性,符合广大群众通过观影寻求心情放松和开心一笑的原始归宿。至于爱情片,很显然,和年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本来就到了谈对象的年龄,这个年龄就应该是异性相互吸引的年龄,谈对象、吃个饭、看个电影也平常得很。

2.影片地区类型分析

在20份调查问卷中,选择欧美电影的占了13份,高居榜首,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大学生的心理上来讲,比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欧美很多的电影的情节的编排是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善于利用网络科技的大学生在首次接触到欧美类型的电影是感到眼前一亮;第二是从客观上来讲,欧美电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像好莱坞这样的电影产业,其发达程度是其他地区电影所无法比拟的,欧美电影的质量,无论是影片的内容、情节、叙述方式还是高科技的运用,都远远胜过其他地区的影片。

(三)观影目的分析

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都是放松心情,因为作为普通大众,观影的本质目的就是娱乐,就是一种放松,一种调剂,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四)观影方式分析

作为大学生,首选的观影方式当然是网络,因为它便宜、方便。大学生观影,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价格问题。对于还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在扣除生活费及学费之后,不可能有太多闲钱。其次,去影院观影不方便,考虑到交通、时间以及上映影片有限等因素,影院观影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

(五)影院观影因素分析

1.设施

影院的设施毕竟可以实现某些在网络上实现不了的特殊效果,例如3D,IMAX等等。所以大学生如果比较偏好运用这类特效的影片,可能会选择去影院观影。

2.氛围

因为去影院观影毕竟有一种“好像真是在看电影的”感觉,因为以前还没有网络的时候都是去影院观影;此外心理上会有一种暗示,去影院观影还是比较“隆重”一点。

3.交通

影院观影首要限制就是地理位置的不便利。如果大学附近没有影院,那么去影院观影就会变成一件高成本的行为,来回的交通费、浪费的时间等都会大大降低去影院观影的兴趣。

4.票价

在20份问卷中,有15份问卷认为目前电影票价适中,可以接受;5份问卷认为票价过高,不能接受,可以表明目前的大学生还是普遍认为票价合适的。

三、消费者需求与动机分析

消费者需要反映了消费者某种心理或生理体验的缺乏状态,并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以商品或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的要求和欲望。大学生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很好地体现了消费者需要的几大特征——多样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前者表现在每个人对电影的类型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恐怖片,有点喜欢科幻片,可谓青菜萝卜给取所好。后者表现在电影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属于享受和发展需要,高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类需要的满足可以使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最大限度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电影院观影。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指推动消费者实现某种实际购买行为的内驱力,是在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购买动机的基本类型是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显然大学生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属于后者。具体划分包括追求实用、追求新奇、追求美感、追求名望、追求廉价、追求便利、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追求兴趣和追求恒常动机。其中大学生观影主要是基于兴趣、美感和好奇,而大多数人选择网上观影是出于廉价、便利和实用的理由。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对于电影消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观看电影的产地大多是欧美国家;第二,观看电影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第三,观看电影的主要方式是网络。

关于电影产地。为何我国大学生观看的电影多数是产于欧美国家的。我们讨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大学生属于青年人,思想较为活跃和开放,喜欢接受新的东西。这是年龄引起的属于青年人的消费心理特征。相对于中年人,大学生是最新鲜的血液,对于欧美国家的文化也更为接受,而不局限于传统文化。

2、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子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现当代,欧美经济是全世界最为发达的地区,经济的发达也带动电影事业的急剧发展。美国好莱坞电影虽然商业,但是却也是大学生电影消费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由于文化的大融合,欧美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当代大学生从小受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对于体现着欧美文化的欧美电影也相当的喜欢。而且欧美国家的电影语言是英语,大学生看英语电影也可以学习英语,提高听力能力,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对于欧美电影的消费。

关于观看电影的目的和方式。放松心情的观影目的是消费者的一种购买动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想要放松心情。但是动机与消费行为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选择放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观看电影非常方便,且经济实惠,大学生几乎也都有自己的电脑,所以选择观看电影作为放松心情的方式也情有可原。

四、参考文献:

(1)白战风:《消费心理分析:38黄金法则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

(2)陈文华:《消费心理与营销对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荣晓华、孙喜林:《消费心理学(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邰苎、荆林波:《消费心理理论与实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汪青云:《营销心理与实务——经济心理战丛书》,暨南大学出版社

(6)姚建平:《消费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梁夕:《消费达人》,上海文化出版社

(8)李晓霞:《消费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9)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所罗门 著,卢泰宏、黄娴 改编:《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版)》,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篇2

个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银行为个人办理的信贷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个人消费信贷随之产生,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一定的便捷。但是在银行推广个人消费信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消费信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提高消费信贷需求的建议。

学者们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陈天一、李颖(2010)和李婷(2013)对我国当前个人消费信贷的类别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个人消费信贷有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10多个信贷品种。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绝大部分。而消费贷款品种仍集中在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传统个贷业务,两者业务规模已达到消费贷款总规模的83%,其他新型消费业务发展较慢。刘潇(2010)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个人消费信贷在商业银行总体信贷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消费信贷的风险和管理问题。林跃武、许大庆(2010)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八大信贷风险,其中涉及项目贷款、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等八个方面的信贷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刘洋(2013)认为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完善,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商业银行管理水平还不够,抵押物变现难和商业银行盲目扩张个人信贷,且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了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有效性差,风险攀升。

综上所述,学者们探讨了个人消费信贷的类别、现状、风险等,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绝大多数文献只是理论上分析了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并没有结合实地情况具体分析,没有进行实证分析,而且城乡对消费信贷的实际使用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结合实证分析对城乡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情况进行探讨。

二、常熟城乡地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问卷调查情况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常熟城区与农村地区的实地问卷调查。调查者职业、收入等存在较大差异性,其随机性较大,样本数据较为有效,因此此次调查充分考虑了城乡、职业、收入等构成分布因素,对调查结论有普遍性的研究意义。此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而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其中有137份城区问卷,占比52.49%,农村124份问卷,占比47.51%。

1. 个体分布。

第一,性别、年龄分布此次调查中男性共133人,其中城市57人,农村76人,女性共128人,其中城市80人,农村48人。平均年龄在36~45岁,以中年为主。

第二,教育程度城区的调查对象学历集中于高中及专科,而农村则明显文化水平较低,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

第三,职业构成城区的调查对象职业集中于企业人员、个体人员,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自由职业者也有少数,分别占了十分之一左右。而农村不仅企业人员、个体人员很多,务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人数也非常多。这也很符合地域特点。

第四,收入分布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总体属于中等收入阶层,但具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存在的,城区收入比农村高。

2. 信贷需求情况。

对261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了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居民有123人,占比47.13%,不了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居民有138人,占比52.87%,说明超过一半的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不了解。而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办理意愿,调查中也有所反应,在偶尔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116人中会有96人愿意办理个人消费信贷,占比82.76%。在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的居民支持个人消费信贷,满意程度较高,另一小部分居民持反对意见,认为会增加其生活压力,造成还款困难。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常熟市的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总体上是支持满意的,该业务在常熟开办是可行的甚至有潜力,市场需求较大,对常熟市的经济发展有益。

(二)从需求与收入分布看

已经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人群中,以中高收入阶层为主,而且中高收入阶层打算申请该项业务的比例也较高,说明收入的高低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收入越高,愿意申请该业务的数量及能承担还款的能力就越高。而且不仅当前收入是非常重要的,预期收入也是影响办理该业务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如果人们工作稳定,有较高的工资,且对未来预期收入抱有良好的预计,则对还款能力有信心,那么就会愿意提前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这不仅使消费者能如愿提前消费,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的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从需求与年龄分布看

虽然此次调查集中于中年人群,但调查发现,越年轻打算申请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人相对越多,尤其打算申请住房与汽车贷款的更明显。

(四)从需求与消费信贷对象看

在已经申请过个人消费信贷的人中可看出住房、汽车、房屋装修的占绝大多数,旅游、留学、耐用消费品则占少数。而在96位还没申请却打算申请的人中选择住房贷款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选择汽车贷款,这两者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对象;教育、医疗和房屋装修也占了一定的市场需求,比例相近;而旅游和普通消费耐用品比例较低。其实这非常符合我国的发展情况(靠房地产拉动经济),也符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总体现状,即总体上居民处于温饱和温饱有余的阶段,居民主要以生存即居住为主,而且中国人的“买房养老”思想很重,也与目前常熟市的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较大的保值升值空间和父母为子女买房结婚的思想相关,因此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比较大,反映出目前个人住房贷款的市场空间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而目前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人们在满足住房的同时对交通工具也有所需求,也因为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汽车逐渐成为每家每户出门的交通工具,汽车市场正在庞大的发展。而其他消费对象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如住房和汽车那么大,但也逐渐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收并使用,这个不仅需要人们认知的一个过程,也需要银行做出一些宣传及产品创新的努力,使人们更能理解接受并最大化人们的利益。

三、个人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

(一)收入因素———经济因素

居民的收入不仅能影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数量,也是制约该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是一个关键的根本因素。因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提在于居民要有乐观的未来收入预期才能有好的还贷能力。虽然目前很多居民是靠工作获得收入,而且很多是企业员工即时有稳定的收入,但是一旦企业经营不下去或是一些意外情况,预期收入则不会那么乐观,因此对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传统观念———文化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61位被调查者中有138位居民不愿意申请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而且即使其中有人会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原因如下:不了解;无资金短缺,不需要;手续复杂,比较麻烦;没有提前消费的习惯;信贷利息高,消费不起;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没有利息;平时的消费不大等。尤其在农村地区的被调查者中有五分之三的人不愿意办理,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向银行贷款的这种借款方式的信心不足,再加上地域的因素,都反映了消费者牢固的传统消费观念,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未与时俱进,很多人不了解个人消费信贷,而且消费信贷是一种提前消费即透支的行为,很多家庭为了不超出当前收入,即“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的观念使许多人尤其农村地区的人不愿选择提前消费,急需资金时很多都会向亲朋好友借,向银行贷款的相对较少,而用信用卡透支的人则更加少。当然这也与银行的宣传力度有关,尤其在农村地区宣传并没有深入人心,这需要银行更加力度地宣传,推广一些有关银行贷款与还款的程序规定,使人们了解到向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透支是安全的借款方式。并且创新出符合农村区的一些有特色的消费信贷产品,当然这个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三)不完善配套机制———环境因素

目前尚不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不能很好地核对个人信息等资信情况,不能有效地判断消费者的还贷能力。在调查中确实发现目前的信用评判机制不是很健全,有部分市民在办理信贷业务时的面试等不是很严格,办理贷款后的一些如及时还款的通知等也没有,这些都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且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些都是制约着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因素。

(四)客户满意程度——心理因素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办理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对目前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是满意的,可以缓解暂时的资金短缺问题等一些实际经济上遇到的困难。在消费者的心里,银行信贷服务的态度及售后服务态度也十分重要。大部分人对银行贷款中的服务态度基本满意,小部分人满意,但还是存在不满意的情况。在目前这个以服务为重的社会中,商家的服务态度是发展的硬道理,其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商家的信誉及利益,有效地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是发展消费信贷的有效保证。

(五)风险制约———机制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有30人有过信贷违约行为,所占比例不小。主要原因有:无意间拖延(遗忘、出差等情况)、资金不足还款及不清楚具体还款日期或还款金额。这些违约行为对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及隐患的,会损害银行的利益。当然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原因导致违约行为的出现外,银行也负了一定的责任,比如前期银行信贷人员审核申请办理信贷业务的借款人的个人身份、财产状况等资信状况时,不是做到每笔都很严格,这也与银行不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有关,还有在贷款发放后,有的银行并没有及时提醒借款人还款或因利率变化等特殊情况调整金额的通知等等,这一系列情况都是导致信贷风险滋长的潜在因素。因此,控制好风险才能保证消费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鉴于调查发现,许多被调查者不仅对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不是很了解,甚至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没听说过,因此常熟各家银行要加大宣传力度,从电视广告、报纸甚至网络广告等来消除人们对消费信贷的误解或是不信任。比如,发放给每个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宣传手册,耐心讲解关于消费信贷的有关知识;尤其像一些扎根于农村的银行,比如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等可以发挥其农村特色,成立专门的团队,下乡走人家,在村里为百姓讲解宣传知识,解除百姓疑虑。通过银行自身的努力,提高工作人员为居民办理业务的服务效率及态度,甚至可以适时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提升居民的满意度,从而加大银行的信誉度。

(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银行可以将客户信息资料整合起来,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并定期更新完善资料,这样客户的信用记录就能相对完整。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时刻保持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还可以依靠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力量,建立征信部门,时刻了解客户的收入、还贷记录和违约等情况,减少征信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担保抵押制度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居民会选择抵押担保方式来申请贷款,虽然银行掌握了第二还款源,但还是会有居民拖延还款甚至故意违约。那么当贷款人不能还款即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不能保证时,作为第二还款源———抵押物就十分重要,因此制定完善的抵押制度对于防范抵押物变现风险是一个必要的保证。首先要选择合法、足值的抵押物,这样才能有效地变现。其次要选择信用高的客户作为保证人,为实行担保贷款做铺垫,培育健康的抵押品二级市场,保证抵押物顺利足值变现。

(四)及时通知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调查中有涉及题目“当银行贷款利率上调后,您的贷款银行是否及时告知您每期应还贷款变化情况”,虽然有大部分人选择银行会及时通知,但还是存在通知不及时甚至没有通知的情况,因此银行要吸取教训,当利率发生变动等情况时,银行应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通知客户,避免双方的损失,从而减少利率变动引发的风险。此外,银行是服务性行业,服务态度至关重要,只有真诚、耐心地为客户服务,客户才会放心地在银行办业务。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方式来了解常熟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等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看出在常熟城乡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是可行甚至有潜力的,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制约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导致需求没有突破较大发展,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担保抵押制度和及时通知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来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常熟

参考文献

[1]郭毅飞.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2]刘潇.浅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难点与对策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0(03).

[3]陈天一,李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5).

[4]林跃武,许大庆.国内商业银行八大信贷风险[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07).

[5]李佳佳,谭理.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约束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1(11).

[6]李婷.消费信贷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7]王落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及化解研究[J].金融经济,2012(24).

[8]刘洋.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08).

[9]李婷.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以及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3(09).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消费环境 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 文化环境

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制约因素,它主要包括消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民约占全国人口的70%,是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农村消费额却只占全国总消费额的40%,究其原因,除了收入水平低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农村消费环境不尽人意。因此,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1.市场环境

(1)流通网络残缺不全,农民购物不方便,影响农村购买力的实现

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完善的商业网络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商业网点不但少,而且服务很差。目前活跃于农村市场的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个体工商业户,这些个体工商业户大都分散经营,场地狭小,而且大多实力不强,素质不高,不具备经营耐用消费品的能力,难以担当开拓农村市场“主力军”的重任;再者,由于尚未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售后服务更未在农村全面开展,不少农村地区耐用消费品的维修十分困难,维修费用较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31%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正是由于农村市场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的不完善,耐用消费品的维修网点少,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坏了无处修,使得农民即使有钱也不敢购买耐用消费品,人为地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2)农村消费安全状况恶化,使农民消费有钱不敢花

由于农村流通网络的主体主要是小规模的个体经营者,且分散度大,市场监管难以奏效,农民对商品识真辨假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据商务部调查,全国70%以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发生在农村,高达74.8%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的泛滥,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使广大农民在购物时心有余悸,有钱不敢花。

(3)缺乏适销对路的商品, 使农户遭遇“买难”尴尬

由于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与价格都有特定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工商企业一直把生产经营重点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的研究。大部分消费品是按照城市设计的, 在农村的实用性很少, 与农民收入、农村消费环境及农民消费观念相一致的产品不多。例如,市场上的商品特别是家电商品,大都操作复杂, 说明书上满是专业术语或洋文, 大多数文化素质低的农民看不懂, 不会用, 使很多农户消费者望而却步。

2.政策环境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与否, 不仅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而且影响到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 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据调查, 全国仅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具有供水站, 83%的村民不能饮用自来水。农村电网老化,电压不稳, 电价尤为高昂, 一般为城镇电费的3倍~5倍。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 13%的村庄不通公路, 53%的村庄不通电话。尽管有93%的村庄能接收电视信号, 但普遍存在信号微弱, 电视节目少, 画面模糊等现象或者根本收不到节目。因而,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户对家电需求处于“买得起但用不好、用不起”的窘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我国农户家庭消费结构升级, 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日渐成为消费热点。而电费过高、用水不便、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等不良消费环境, 使农户的消费行为受到很大限制,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受阻。

(2)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缺乏,影响农民的消费预期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始终贯彻社会保障制度向城市倾斜的方针政策,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因此,农村可受益的社会保障微乎其微,大部分农村社会成员仍然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村居民的养老和医疗等费用,只能依靠自己储蓄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助以及其他途径解决。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是普遍现象。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变相增加了农民负担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形成了当前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承担很少的责任,而大部分农村公共产品由县乡政府和农民自己筹资提供的局面。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以基层政府为筹资主体, 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表面上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农民消费关系不大, 然而两者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级转移支付不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所需资金可以向农民集资的情况下, 这势必会造成农民负担的增加,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负担加重的直接结果是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 从总量上影响其消费。

(4)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影响了农民跨期消费的可支付能力

农村资金市场存在资金引力小, 资金市场价格高, 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不规范的特点。一是农村银行机构缩减,消费信贷供给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村银行机构数目少、贷款权利小,贷款种类少、放贷额度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二是贷款条件苛刻,门槛高。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许多配套机制不完善,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保障,农村银行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限制条件苛刻、手续繁琐,令农民感觉申请困难。三是对消费贷款宣传不到位,农民认知率低。四是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欠协调,影响消费贷款业务的拓展。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客观上造成了农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3.社会文化环境

(1)农民消费观念陈旧 ,消费结构不合理

长期的自然经济、弱质农业的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求稳求俭的消费观念,形成了“盖房、买地、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养成了捂紧钱罐子的消费习惯,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这种传统的消费观念,严重制约着农村消费结构的提高。

(2)人情消费严重,导致农民综合消费能力下降

农民收入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农民的正常消费支出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用于赶情送礼的支出却连年增长。人情消费的频率越来越高,送礼的名目越来越多,一些农民在人情消费上所表现出来的慷慨丝毫不逊色于城市居民,部分农民甚至举债送礼。

(3)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低下,使农民消费行为无序

农民由于受其文化素质较低、消费知识贫乏等因素对制约,其消费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甚至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农民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重了农民的隐性负担,形成了农村生产、收入、消费不协调的怪圈,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1.优化市场环境

(1)构建新型购销网络体系,营造安全、舒适、方便的消费环境

各地应加强农村、小城镇商业网点的规划和布局,尤其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好商业网点,繁荣农村第三产业。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特别要引导和鼓励知名大中型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络,在农村发展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方式以及药品、家电等专业连锁店,为农民提供质优、安全、放心、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要注重新时期农村形势和需求发展变化,在不断做好商品供应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让农民放心购买和消费。

(2)针对农民消费需求, 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

生产者的商品供给结构只有与农户的消费需求结构相一致, 并不断满足农户消费需求变化,才能打开农村市场,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因此,生产企业应该对农村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农村市场的特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发、生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农村需要的产品,真正实现产品的物美价廉,提高对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的引导和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现代消费意识,加快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管理,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立法工作,消除不利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法规、法律和政策,逐步完善农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各职能部门的执法协作,建立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加大对农村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保护农民消费利益,提高农民消费信心。

2.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保障农民消费预期

(1)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经济学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失灵的,主张由政府提供。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应重新进行准确定位, 担当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从启动农村市场的角度看,由政府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产品,让他们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这样既可以减少农村居民用于这方面的支持,扩大他们的消费能力,同时又能为农村创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此外,应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成为农村居民负担的重要增长源。因此,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负担,增加他们有限的购买力,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创造条件。

(2)扩大财政对社保的支出,给予农民预期保障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广大农民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严重社会问题。要通过以个人投入为主、国家补助、集体投入等多种方式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起包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项目的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对未来有所寄托,产生心理安全感,进而提高当前的消费倾向。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消费贷款业务的开展

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宽泛消费贷款发放条件,扩大消费贷款的发放品种,降低消费贷款利率。鼓励商业银行的县域发展,鼓励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积极开办符合农民需求的消费贷款品种,开拓信用卡的农村市场。此外,采取各种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同时在一些地方政府可出资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为农民有特殊需求的贷款提供担保。积极建立农业保险,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总之使农民有资金可贷,减少筹集资金的燃眉之急,大大降低农民的储蓄倾向。

3.加强对农民消费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消费

(1)更新农民消费观念, 引导农户生活消费

更新消费观念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先导。当前,由于农民对未来担心较多,忧患意识较强,多数农民家庭存在重积累轻消费的观念,阻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必须加强消费引导,树立开放型的消费观念。正确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民学会花钱,舍得消费,改善消费结构。鼓励农民增加在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更新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2)积极运用农民的消费惯性定理,创造积极理性的消费示范

一般地说,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的惯性影响和作用。同时,人们的消费行为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棘轮效用”:即人们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周围人们消费行为影响,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而且也受过去收入影响。实际经验表明,我国农民的消费有其很强的“攀比”行力。因此要加强消费的“示范作用”和“棘轮效用”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加强农民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帮助农民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培养他们把握消费的自主意识及进行合理消费决策的能力,积极地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消费。

参考文献:

[1]王明祥:浅议农村消费环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3~4

[2]闫艳林:从有效需求原理看扩大农村消费的财政政策[J].农村经济,2006(6):76~77

大学生零食消费特征需求报告 篇4

市场营销1101蒋梦琼

目录一、二、三、四、五、六、前言 调查背景 调查目的 调查方案 调查结果 建议分析

前言

零食,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中被称为正餐的食物外,其余的一律称为零食。一般青少年比较喜欢吃零食。零食大致可分为糖果类,水果,干果坚果类,蜜饯类,果汁类

膨化类,乳制品,糕饼类,甜糖类,动物蛋白类其他休闲食品等。

调查背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饮食是人们首先关注的。零食曾经被人们当作一种不健康饮食的品,现在因为人们对健康概念更深入的了解,零食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家庭供给,大多大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现受某零食厂商委托对大学生的零食消费状况和特征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关注大学生零食消费行为,了解大学生零食消费种类,消费比例。为零食厂商开发新零食提供市场参考数据。

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对象是大学生,调查方法采用网上收集资料,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调查结果

1女生购买零食比男生多,并且购买次数频繁。

——《关于XX师范学院零食消费情况调查》学生一次性购买数量不是很多。

——《大学生消费需求调研报告》

3目前最受欢迎的零食为:面包、糖果、方便面、坚果、麻辣、饼干等。

4男生购买的零食以膨化类食品。瓜子蚕豆为多,女生则以面包饼干、方便面等食品为主。

——《大学生零食消费市场调查》

5大学生购买零食的主要途径是校内超市及学校附近大型超市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建议分析

1零食开发新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女生消费者的口味。

2产品包装尽量醒目时尚冲击大学生眼球。

3开发新产品可以考虑面包、糖果、方便面、坚果、麻辣、饼干为主。

4如新产品为膨化食品,应偏向男生口味喜好。

5由于大学生每次购买数量不多,建议小袋包装。

6建议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为校内超市。

关于影响地铁消费需求的调查报告 篇5

关于影响地铁消费需求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分析影响地铁乘客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怎样才能更好的为地铁乘客服务

调查对象:乘坐过地铁的人群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4年秋

调查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2级城市轨道运营 星辰 前言

地铁作为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服务质量对它的消费影响重大,地铁的服务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消费需求: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的到达目的地。(2)附加消费需求:各线各站位置,出站指南,地面转车指南,出站后附近地区的娱乐休闲教育医疗等信息

我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个调查报告,从而分析影响地铁乘客消费需求的因素,以及怎样才能更好的为地铁乘客服务。

正文

为了分析影响地铁乘客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怎样才能更好的为地铁乘客服务,我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做一个调查报告:

关于影响地铁消费需求的问卷调查 1.您对地铁准时性的看法

20128259 星辰

A非常重要,不能晚点 B偶尔晚点也能理解 C 无所谓

2.您对地铁的快速性的观点 A 越快越好 B适量的速度就好 3.您对地铁安全性的看法 A不能有事故发生

B偶尔有事故也正常,可以理解 4.您对地铁舒适性的要求 A希望有舒适的乘坐环境 B 不是很在意,尽量舒适就行 C 无所谓

5.您希望地铁站会标出各线各站的位置吗 A很希望 B无所谓 C不需要

6.您希望地铁站会有出站指南吗? A 我需要 B 无所谓 C 不需要

7.在下面的信息中,您乘坐地铁时需要的有(多选)

20128259 星辰

A地面转车指南 B附近的娱乐休闲信息 C附近的教育信息 D附近的医疗信息 E附近的住宿信息 问卷调查网页http://s.v.stonepoll.com/survey/66c516c6-b5cd-6f40-3e0d-93ee1bfe9325.html 问卷调查结果:

20128259 星辰

20128259 星辰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用磐石网发起一个调查报告,这次问卷调查从2014年10月10 日起至10月19日止,共有47人参加。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单一化,受众不片面,我用了现代通讯工具进行扩散。为了使结果客观,参与者之间不能看到其他人的选项。以下是对各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1.对于准时性,有57.45%的参与者认为不能晚点,剩余42.55%的参与者认为偶尔晚点也可以理解,由此看出准时行是乘客乘坐地铁中的比较重要的需求。

2.对于地铁的速度要求,只有25.53%的参与者希望速度越快越好,有75.47%的参与者都要求适量的速度就好。由此可以看出,乘客对地铁的速度要求不是很高,大部分乘客认为适量就好。3.对于地铁的安全性,有72.34%的参与者要求不能有事故发生,20128259 星辰

剩余27.66%的参与者觉得有事故发生也可以理解。由此确定安全性在乘客的消费需求中要求比较高,乘客都很关注自己乘坐地铁时的安全问题。

4.对于地铁的舒适性问题,80.85%的乘客希望有舒适的乘坐环境,仅有19.15%的乘客不是很在意,尽量舒适就行,说明乘客比较看重地铁乘坐的舒适性问题。

5.对于地铁站能否标出各线各站的位置,有91.49%的参加者希望有位置的标出,有8.15%的乘客认为无所谓,没有乘客认为不需要位置的标出,说明这项服务指标被绝大部分乘客所看重,乘客都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

6.对于地铁站的出站指南,有93.62%的乘客认为自己需要出站指南,有6.38%的乘客认为无所谓,没有乘客认为自己不需要出站指南。这说明出站指南是绝大部分乘客的需求,乘客需要出站指南让自己更好的出行。

7.在乘坐地铁时,需要地面转车指南的乘客有95.74%,需要附近的休闲娱乐信息的有82.97%,需要附近的教育信息有27.66%,需要附近的医疗信息42.55%,需要附近的娱乐休闲信息31.91%,需要附近住宿信息44.68%。由此看出乘客希望地铁站能够对自己所需要的各项消费需求进行引导服务。总结

从问卷调查看出,乘客在乘坐地铁时注重的主要消费需求依次是舒适性,安全性,准时性和快速性,为了吸引更多的乘客,应

20128259 星辰

该有侧重点的满足乘客对于地铁的消费需求。对于地铁的附加消费需求,大部分乘客需要有各站各线位置和出站指南以及地铁附近的消费信息,这也与地铁是我国新兴的城市交通现实相吻合,大部分乘客还不太了解地铁这项交通方式有关系。

在实际中,对于怎样更好的为乘客服务,许多地铁都有自己的措施,例如有的地铁站放置录音笔,记录站务员和乘客的对话;有的地铁站推出官方微博,及时了解乘客需求,便于与乘客的交流;有的地铁站开始招募志愿者,让志愿者来义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乘客。

在地铁的快速发展下,各地铁公司应尽快了解乘客需求,只有当尽力满足乘客的消费需求后,才可以打造地铁运营公司与乘客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志莲.广州地铁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2003 参考网站:

[1] http://(台湾新闻)

[2] http://(人民网天津视窗)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篇6

当前就业创业形势

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根据我校调查显示(以大三同学为主)学生对今年就业创业趋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看法: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如何完善就业创业服务需求

当问到需要得到什么样服务需求时,总结大部分同学有以下观点①多管齐下促毕业生就业创业:从鼓励吸纳就业、引导基层就业、扶持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能力、改善就业服务、健全就业保障政策六个方面全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创业。②申领临时生活补助: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时仍未实现就业的,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办理失业登记,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可按失业保险金标准按月申领临时生活补助,领取补助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自登记失业当月起即可按月申领临时生活补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篇7

一、体育消费的概念、地位与功能

1. 体育消费的概念

体育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体育消费概念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义, 国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有文献对体育消费的界定基本上从消费者与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及消费者消耗与体育有关的物质等方面展开的。综合起来, 所谓体育消费就是体育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意思: (1) 体育消费的主体是具有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的消费者; (2) 体育消费具有满足某种需求的功能性; (3) 体育消费是体育消费者 (主体) 对体育消费资料 (客体) 的行为依赖关系。即体育消费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居民体育消费的主体则是具有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的个人或家庭。

2. 体育消费在居民生活消费中的地位

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层次和序列依次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生存消费是通过对各种生存资料、包括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而获得实现的, 它是恢复体力和脑力,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属于低层次的消费。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消费来实现的, 它是开发人的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 属于中高层次的消费;享受消费则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 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消费更加舒适、愉快、增进身心健身获取美的享受的必要条件, 属于高层次的消费。体育消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因为体育消费是个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以追求发展和享受等方面需要的个人消费行为, 也是个人在完成正常的人工作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等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里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作为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个人闲暇消费 (休闲消费)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也是社会大消费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因此体育消费是居民生活消费中属于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约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尽管正在快速发展, 但是, 成长过程中也有诸多不利因素, 主要体现在:

1.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消费能力不足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研究的是不同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理论认为, 消费者的消费是由他们的现期收入决定的, 收入增加, 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

从我国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增长统计资料来看, 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 城镇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大体增长1.0 5个个百分点;这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理论是相吻合的。但是,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 最终导致消费增长滞后。2005年, 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18.23万亿元人民币, 按照官方汇率折算有2.3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目前我国人均GDP只有1600美元多一点, 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偏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收入水平的偏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需求规模, 体育消费需求自然也受到制约

2. 二元经济结构在相当时间内继续存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尤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居民收入不均等化和增长不快。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产生的后果, 反映在居民体育消费领域, 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 (1) 制约体育消费规模增长。城市居民由于收入水平高, 可用的体育资源多, 其体育消费规模大于农村居民, 但是, 依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城市居民尽管收入越来越高, 体育资源越来越多, 但其体育边际倾向是递减的, 农村居民人数众多, 但是收入水平低, 体育资源少, 这样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没有被激发, 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的增长。 (2) 导致体育消费结构滞后。二元经济结构下,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 体育资源少, 体育消费结构偏重实物消费, 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偏重实物消费的局面, 加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三产业滞后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 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化。只有到后工业化时代, 它的经济增长主要源泉才可能来自于第三产业。同时,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城乡分割的工业化战略造成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工业化, 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 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薄弱, 这一庞大的人口群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十分有限, 第三产业离他们还甚远。因此, 作为第三产业中后兴起的体育产业, 目前还局限于我国的大中小城市。这样, 在城市化进程较缓慢的情况下, 脱离实际去发展体育产业, 一方面会增加体育产业的服务成本, 使其超出公众的承受能力, 现在许多健身娱乐场所的价格还是很高的, 很多健身器械的零售价一般在几百元至几千元;另一方面, 会降低体育投资的运行效率。

4. 闲暇时间总量不足, 利用不合理

闲暇时间是社会、家庭生活中极重要的时间, 闲暇时间的多少, 以及如何利用, 既反映居民的物质条件, 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在我国, 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居民生活方式也在向高层次跃进,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文化观念, 已潜移默化地进入居民生活。但由于目前我国居民收入较低, 居民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充分, 与发达国家闲暇消费方式相比, 尚存差距。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一般男性公民每天可有4小时以上的余暇时间、女性公民也有2小时左右的余暇时间。而我国城市居民一般平均每天拥有余暇时间不到2小时。同时, 与发达国家居民比较, 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的使用不太合理。

三、促进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对策

1. 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体育消费能力

随着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 我国居民收入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 还存在分配严重不均和社会保障不足的缺陷, 二者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贫富差距过大会造成体育消费规模不足和结构滞后;而社会保障的缺失将使得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不敢消费, 不利于体育消费的发展。因此, 在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总量的同时, 还必须调整收入结构, 把缩小城乡二元收入差距、增加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放在重要位置, 这样才能培育出具备体育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2. 引导居民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消费观念是影响体育消费需求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引导居民体育消费观念的发展是扩大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重点。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利用广告宣传 (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消费评论) , 体育产品包装, 提供高水平竞技比赛等方式大力宣传体育的社会价值, 以促进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 使人们转变观念, 积极参与体育消费。另外, 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体育消费水平比较高, 呈现出体育消费生活化的特征, 有力的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 我国家庭体育消费规模还很有限, 体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较小比例, 但是家庭体育消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 顺应和引导家庭化的体育消费潮流应是体育消费市场开发的重点。

3. 增加体育消费的时间保障

余暇时间和场馆设施是体育消费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保障, 是体育消费过程的必要条件。在居民具备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的前提下, 这种时空保障变得不可或缺。2001年的调查显示, 余暇时间和体育设施不足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客观原因, 分别占53.8%和3 4.9%。我国居民的余暇时间虽然比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 但是仍显总量不足, 而且余暇时间的结构也不合理, 如假期过于集中等。因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 有必要适当增加余暇时间总量, 并错开假期;同时, 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 可在我国逐步试行职工休假制度, 并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程度, 这样有利于从时间上为人们从事体育消费提供保证。

4. 完善发展体育产业

要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就必须重视对我国体育产业及和体育有关的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要发展体育产业, 关键的措施就是制定和调整体育产业政策。一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 (包括国外资本) 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局。二是根据我国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情况, 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 特别是体育服务产品, 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 逐步提高体育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三是兼顾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四是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从实际出发, 发展各具特色的项目, 让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众共享体育产业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吴超林 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2—73

[2]张保华:现代体育经济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27

[3]王 璟:体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 2001, 5:28

大学生对电影消费的需求调查报告 篇8

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老师,笔者长期在关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情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既无名牌大学耀眼的光环,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文凭,其就业状况到底如何呢?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情况不多,有些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到其他行业发展,有些学生工作,重新回到待业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找到工作,也有些学生抱怨学校中所学知识没有作用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应该是最为直接的原因。目前社会就业机会还是充足的,不少企业甚至是求贤若渴,但很多刚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形成了一方面大量刚毕业的学生生在招聘会中无功而返,另一方面企业有很多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了缓解这个矛盾,需要加强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教育[1]。

一、基本职业能力的内涵

基本职业能力也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特点和内涵看,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两类。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理解和感受他人奉献与冲突,负责任的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包括外语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方法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2]。

二、用人单位最关注的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

面对社会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毕业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须先知道用人单位目前的选才标准。研究人员利用高职毕业生回访机会,对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119份问卷,收回10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8份。以下是调查结果和对

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职业能力不仅等于职业技能,还包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

上一篇:过完冬季作文下一篇:小学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