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4-09-20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精选11篇)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1

素质教育评价是判断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评价的功能,必须遵循相应的评价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要求评价导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抑制应试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价值观的一种高度体现。坚持该原则最关键的是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用多层多维的目标群取代升学率这个单一目标。如处理好两基与两全的关系,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的统一,处理好智育与德、体、美、劳的关系,坚持学力水平评价目标与个性特长水平评价目标的统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淡化升学率目标而强化合格率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校,开展办学效益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平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从根本上面向全体学生。评价技术也应坚持方向性原则。

如在评价教学质量时,以各学段新生入学人数为基数,不论流失学生数量的多少基数一律不变,这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然而然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流失现象会大幅降低。

2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教育管理者,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科学性指评价要符合客观规律,既要符合评价科学本身的规律,也要符合教育规律。如果评价方案完善,理性程度高,但与工作实际相距甚远也是不可行的。因此,要成功地开展素质教育评价,就必须实现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在评价中,科学性要求有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有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标准,有正确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评价实践活动中,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进取和完善,就能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能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可行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评价方案,选用评价方法和技术,操作性要强。可行性原则基本要求为,评价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用理想化的科学要领去套评价;所定的标准所提的要求,必须是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3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素质教育评价,应根据素质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

价值判断。这样,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反之,会使宏观调控的信息失真,妨碍推进素质教育,挫伤教育教师的积极性,从而降低评价的效能。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都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4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要求在评价过程中不宜过分突出某一个项目,也不能偏听偏信,没有充分收集有关信息就进行判断。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优化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果不全面评价,就就不能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评价过程中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抓住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如考评一个学校开展教改的情况,不能只听领导汇报,而要从确定教改领导班子、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实验开展情况,实验有关数据统计,教改经费落实以及有无教改实验成果等各个方面获取信息,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其次,要根据评价方案考评所有目标,既不能因工作难度大而放弃考评,也不能因工作忙而忘记考评。否则,就会降低评价的信度。有些难评价的目标往往是对整个工作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在德、智、体、美、劳目标中,德、体、美、劳考评难度较大,如只搞智育考评,就必然导致学校“片追”,必然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三,坚要坚持人人考评,不能有游离于评价之外的特殊人。如教育管理部门要评价学校工作,就必须也要评价机关工作;学校要评价教学人员的工作,非教学人员的

工作也要评价,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5 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说,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或目标从某个方面进行的评价,整体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将两者相结合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是一种多边系统,而这些系统又有相对独立性。如对学校的评价应从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而每一方面又是由若干子项组成,这就是单项评价。通过单项评价,不仅能为改进某一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据,,使之自觉地调控今后的工作目标。教育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动,虽然各层次各方面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他们又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整体评价。对学校工作评价,也不仅要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也要评价办学条件、教育管理的情况。

6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定量评价,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和结论。就行政管理而言,评价的结果只能量化,这样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根据分数高低论奖惩。但许多目标又是难以量化的,如教育思想、教学管理等。这就需要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首先,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前提。对于不能直接量化的目标,可以根据评价细则给予定性评

价,判断出优、良、中、差隶属度,再赋予各等级一定的权值,这样最后的评价结果就量化了。其次,定量评价又为定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7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就是对目标的达成过程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目标的最后执行结果进行评价,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两者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育管理者评价基层或员工,是为了督促其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预期教育效果。只有把对工作过程的评价与对工作绩效的评价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基层、员工是不是按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开展工作。教育工作中有些指标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的,如果不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就会落空。其次,教育工作隐含性大,影响目标达成的可变因素多,只有把对工作过程的考评与对工作结果时考评结合起来,才更合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特点,体现管理者珍视员工的辛勤工作。学校评价教师工作不能单凭学生考试成绩定优劣,要考虑教师平时的备课、上课、作业批阅、课后辅导、成绩考查等常规工作,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2

学校体育课余运动训练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其中作为课余体育活动一部分的高考体育训练,为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普及,丰富课余体育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课余运动训练中要时刻把握“速度训练”是关键,“力量训练”是基础这一主线。力量训练原则是力量训练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力量训练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每个教练员在安排力量训练内容、选择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时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些原则,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训练效果,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一、超负荷原则

是指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负荷逐渐增大,超过过去的负荷,才能发展力量。

此原则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肌肉和肌肉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的阻力练习时,可使肌肉最大地收缩,从而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二是在负重训练的过程中,肌肉由于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这时,再使用原来的负荷进行练习,就不能使力量继续增加了,因此应根据运动员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调整训练计划,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尤其是针对以加强绝对力量和爆发力为主的力量训练课,大重量的负荷要占主导地位。为此,必须定期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监督,以便在安排时做到心中有数。运用此原则在增加负荷时,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增加负荷重量;二是增加练习手段的重复次数,由于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是缓慢的负荷的增加(重量×次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负荷重量的安排,起点要低于成年人,重量的增加要考虑身体发育的程度,并且总负荷量的增加,要优先增加重复次数。

二、专门性原则

即发展力量素质应符合专项需要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肌肉力量发展的针对性:即力量练习中应含有直接用来完成专项运动的肌肉或肌群。还要有意识地发展相关的薄弱肌群力量。

②运动形式的一致性:即负重抗阻力训练要表现出专项技术的特性,也就是尽可能地模拟专项技术的实际运动样式。如,负重高抬大腿,大腿尽可能地抬高;手持哑铃要求前后摆臂。再如,同样进行杠铃练习,对投掷运动员来说,以抓举、挺举比较合适,跳跃运动员以负杠铃蹲起为宜。

③发力特点的相似性: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也就是建立运动性动力定型的过程,而运动动力定型的形成至少部分地可归因于所从事专项要求的一种专门力量一速度关系。因此在力量训练中,所采用的手段不仅在结构上与专项一致,而且还要采用适宜的练习速度和节拍。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和练习节拍是其运动性动力定型的重要成分,因此,应当用接近比赛时的动作节拍来进行练习,不仅最大限度地发展专项力量素质,而且能帮助改进技术。

三、负荷强度的目的性原则

根据一般力量的外部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最大力量(或称绝对力量)、速度力量(或称为爆发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类型,通常负荷手段及强度的选用取决于力量训练课的类型和目的。

发展动力型最大力量必须采用次极限或极限负荷强度(85%~100%)进行练习,力量素质提高的效果才显著。因为重量越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就越强越快,中枢神经系统做应答性反应传出的冲动也就越强越快,从而能同时动员起更多的运动单位,使更多肌肉同时得到锻炼,还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协调能力(一块肌肉内部的所有运动单位尽可能达到有目的的同步活动并尽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力量);但由于负荷重量大,所重复的次数少,能量消耗少,且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故对循环呼吸机能影响不大,增大肌肉也不明显。

发展速度力量爆发力,单用40%~60%的负荷强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提高速度很困难。实践中,往往采用一种综合力量训练办法,所采用的负荷手段大致分三类:一类采用大力量负荷(85%以上)来提高绝对力量,这在水平比较高、有一定接受能力的运动员训练中比重较大。二类采用中、小负荷快速练习的方法来提高动作速度,此类手段对于低水平或处于初级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训练比较好,因为它有利于提高肌肉的质量,如降低肌肉内脂肪含量,提高肌肉蛋白的含量,丰富肌肉内毛细血管网等等。对于较高水平运动员在大重量练习之后,采用此手段,能克服大力量练习时的速度不足,并防止肌肉僵硬。三类是采用比赛的动作、实际的负荷(与器械重量相当或采用器械本身)来练习,这有利于在大重量负荷之后将获得的力量能迅速地向专项转移。生理学的研究认为,慢速的练习对红肌影响较大,并使白肌、中间型肌具有红肌的特点。所以在负荷较小时,控制好练习速度,对发展力量耐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发展力量耐力,采用的负荷低于最大力量的50%,对于初级运动员,这个负荷还要小,练习时不注意速度,单要求次数或坚持时间。这样,负荷不大,运动神经细胞就不易疲劳,工作的持续时间就可以延长,肌肉活动的次数多,就可以使肌肉代谢过程加强。更有效地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如线粒体蛋白与肌红蛋白含量,从而提高肌肉的有氧氧化能力。尤其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运动员,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肌肉的结构,因此,小负荷的多次重复训练应占相当的比重。

四、安排练习的顺序原则

从整体来看,重量的安排应遵循由轻到重的顺序。在安排力量训练时,应考虑如何首先提高绝对力量,然后才能考虑怎样把获得的绝对力量转移到专项上去。通常,在大负荷力量练习之后,接着安排一些中小负荷的快速练习,如:各种跳跃练习、专项练习,这样既有利于机体恢复,又能促进所获得的力量向专项转移。在开始做大重量的练习之前,也可以适当安排几次略轻的重量作适应性练习,使其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但不要引起机体疲劳。在从事各种不同的重量练习之后,要有合理的间歇时间。当采用极限用力的5 0%以上重量作负荷时,重复练习之间的休息间歇通常为2~3分钟以上,极限用力需10~15分钟,在进行同等重量的多次练习时,可把多次练习分组进行,延长组间休息时间。针对各肌群,在负重抗阻力训练中,练习的安排必须是大肌群的练习在前,小肌群的练习在后,因为小肌群比大肌群较容易疲劳。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故大肌群必须在先于小肌群疲劳之前练习。

不同项目,力量练习在小周期中安排的时机不同也会有差异。对速度力量性项目来说,力量练习最好安排在小周期的第一天,对力量耐力项目来说,力量练习一般安排在小周期的最后。

五、均衡发展原则

不同的运动专项对身体各部位有不同的力量比例要求,在进行力量训练计划的设计时,应包括全部大肌群的练习,按比例地均衡地发展肌肉系统。如果不按本专项所需的比例来发展肌肉力量,则某一部位力量过大,力量增长会不起作用,因为,除去其他因素(技术、耐力、协调等),单从力量素质来衡量,专项成绩是平衡于力量最差部位的。

事实上,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存在肌肉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影响了自己的专项成绩。如果短跑运动员和跳远运动员只对股四头肌进行增强训练,而很少对股后屈肌群和肩带肌群进行练习,这些发展薄弱的肌群在练习与比赛中不但容易损伤,而且往往影响专项成绩。其它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比例如上肢与下肢、前部与后部、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主动肌与被动肌、伸肌与屈肌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如举重对运动员的胸肌与背部肌群、上肢与下肢肌肉力量有比例要求,这个比例是多少,需要教练员通过细致的分析找出,再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使运动员肌肉具有强大力量的同时,也有个合理的发展,达到各肌肉群力量适合于专项要求的动力平衡。为了达到平衡,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手段,提高薄弱肌群的负荷强度来提高力量的绝对值;另一方面,如果薄弱肌群力量未赶上来之前,暂时不发展已增强的肌肉群。

肌肉均衡发展原则对专门性训练原则是个重要的补充。专门性训练,含有人们应当训练所要增强的特定的肌群的意思,所获得的力量为专门性力量。但过度的专门性训练,是造成肌肉损伤的原因之一。所以,使用获得的综合的全面的方法成比例地发展肌肉力量,不仅有益提高专项成绩,而且可以预防损伤。因此,不管专门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都应包含全部大肌肉群的练习,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训练,全面的力量训练是贯彻全面身体训练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素质教育评价是判断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评价的功能,必须遵循相应的评价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要求评价导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抑制应试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价值观的一种高度体现。坚持该原则最关键的是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用多层多维的目标群取代升学率这个单一目标。如处理好两基与两全的关系,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的统一,处理好智育与德、体、美、劳的关系,坚持学力水平评价目标与个性特长水平评价目标的统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淡化升学率目标而强化合格率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校,开展办学效益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平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从根本上面向全体学生。评价技术也应坚持方向性原则。

如在评价教学质量时,以各学段新生入学人数为基数,不论流失学生数量的多少基数一律不变,这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然而然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流失现象会大幅降低。

2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教育管理者,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科学性指评价要符合客观规律,既要符合评价科学本身的规律,也要符合教育规律。如果评价方案完善,理性程度高,但与工作实际相距甚远也是不可行的。因此,要成功地开展素质教育评价,就必须实现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在评价中,科学性要求有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有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标准,有正确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评价实践活动中,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进取和完善,就能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能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可行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评价方案,选用评价方法和技术,操作性要强。可行性原则基本要求为,评价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用理想化的科学要领去套评价;所定的标准所提的要求,必须是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3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素质教育评价,应根据素质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这样,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反之,会使宏观调控的信息失真,妨碍推进素质教育,挫伤教育教师的积极性,从而降低评价的效能。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都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4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要求在评价过程中不宜过分突出某一个项目,也不能偏听偏信,没有充分收集有关信息就进行判断。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优化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果不全面评价,就就不能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评价过程中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抓住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如考评一个学校开展教改的情况,不能只听领导汇报,而要从确定教改领导班子、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实验开展情况,实验有关数据统计,教改经费落实以及有无教改实验成果等各个方面获取信息,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其次,要根据评价方案考评所有目标,既不能因工作难度大而放弃考评,也不能因工作忙而忘记考评。否则,就会降低评价的信度。有些难评价的目标往往是对整个工作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在德、智、体、美、劳目标中,德、体、美、劳考评难度较大,如只搞智育考评,就必然导致学校“片追”,必然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三,坚要坚持人人考评,不能有游离于评价之外的特殊人。如教育管理部门要评价学校工作,就必须也要评价机关工作;学校要评价教学人员的工作,非教学人员的工作也要评价,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5 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说,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或目标从某个方面进行的评价,整体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将两者相结合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是一种多边系统,而这些系统又有相对独立性。如对学校的评价应从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而每一方面又是由若干子项组成,这就是单项评价。通过单项评价,不仅能为改进某一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据,,使之自觉地调控今后的工作目标。教育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动,虽然各层次各方面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他们又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单项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整体评价。对学校工作评价,也不仅要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也要评价办学条件、教育管理的情况。

6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定量评价,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和结论。就行政管理而言,评价的结果只能量化,这样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根据分数高低论奖惩。但许多目标又是难以量化的,如教育思想、教学管理等。这就需要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首先,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前提。对于不能直接量化的目标,可以根据评价细则给予定性评价,判断出优、良、中、差隶属度,再赋予各等级一定的权值,这样最后的评价结果就量化了。其次,定量评价又为定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7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辅导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论文 篇4

心理辅导工作的本质是一项人际思想的交流工作,其目的在于协助受导者排解心理困惑与烦恼,提高自助能力,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在学校环境下,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帮助受导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学会与同学相处与沟通,克服学习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形象,学会与同学相处与沟通,克服学习与人际关系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障碍,为进一步升学或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它要求辅导教师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受导学生的生活、情感与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把它们当作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动力与绊脚石。它还要求辅导教师为受导学生自觉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及时的帮助。

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一般可采用真诚理解、态度积极、耐心致志、勤加鼓励和具体行动这五条原则,从而为受导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真诚理解的原则

真诚理解的原则是所有心理辅导理论的共同基础。它要求辅导教师放下其主观的态度,设身处地去感受受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从专业角度而言,这种真诚理解是同感、尊重与真诚的直接体现。它是辅导教师与受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下面分别就真诚理解的同感、尊重与真诚这三个要素加以论述。

1.同感

同感是感同身受的意思,是罗杰斯之“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核心部分。罗杰斯曾言,同感应使人“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感受犹如亲身体验一样”。另外,依照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卡科夫的观点,同感是整个辅导关系中最重要的成分,如同没有同感,则辅导过程会一无所成。

简言之,同感既是学会设身处地地以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以真诚与平等待人为其先决条件。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盖兹达还指出:“透过身体手足的姿态、声调、抚摸和面部表情等,是能有效地表达同感(了解)和尊重(关心)的方法”。

2.尊重

尊重亦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真诚理解的基石。尊重的最直接表示是接纳。所谓接纳就是要求辅导教师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价值,对于受导学生的问题表现出温暖的、亲切的关心。把受导学生当作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不论他表现出怎样的感情或态度都予以接纳,辅导者面对受导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与其共同体验,而促进其自我探究或自我表现。事实上,心理辅导也是表现与传达人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艺术。所以,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

3.真诚

真诚也一向被认为是心理辅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除非辅导教师能够在辅导过程中显出真诚,否则受导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辅导教师,向他敞开心扉,倾吐胸臆。

因此,所谓真诚,即是辅导教师在受导学生面前不摆架子,不故作姿态,不以势压人,不自以为是。对于受导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与棘手的问题,辅导教师也是能答多少就答多少,能帮助多少就帮多少。不会因为维护教师的面子不懂装懂,或强加于人,令受导学生望而生畏,不敢讲实话,讲真话,终而影响辅导学生的顺利进展。所以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真诚、尊重、理解的和谐关系会充分调动受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受导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辅导,以彻底改变自我。

二、耐心致志的原则

教学需要耐心,辅导更需要耐心。前者可表现为诲人不倦,后者则可表现为对人信心不变,即对受导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我的信心不变。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落后、行为偏差的受导学生,耐心致志是与其思想沟通,促进其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

所以,耐心致志的原则要辅导教师对受导学生的行为转变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不因一时一刻的挫折与反复而放弃对该受导学生的信心。无论是东方的儒家教育思想,还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都将耐心致志作为其核心思想。

心理辅导工作亦是一项十分微妙、细腻而富于情绪变化的工作。一方面,它要求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设身处地地感受其内心体验,并做出积极的、恰如其分的反应。另一方面,受导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转变也可能由于各种内、外届的因素而出现不断的反复或言行不一。凡此种种都说明心理辅导不可能是一日一时之功,它经常需要经过长期、细致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要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要明白心理辅导工作需要耐心。

* 要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导学生的行为转变可能会出现反复。

* 要确信心理辅导不是一日之功。

三、勤加鼓励的原则

勤加鼓励是使受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心理学专家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例如,美国教育家格林伯格曾指出:师生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受导学生感到被否定和不受尊重。因此他们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对教师产生反感,出现反叛行为,与同学相处也经常出现磨擦与斗殴,学习成效大受影响。因此,勤加鼓励的原则要求辅导教师对受导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转变的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与支持。它是强化的直接表现,可以彻底转变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开展的“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其意义都在于使每个学生的努力都受到肯定,都有成功的机会。所以,鼓励可使受导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这正如一句中国古语所讲的那样:“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

案例说明:好动的小毕

小毕是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各科成绩均偏低,在班上是倒数能数得上的.学生。他上课很难专心学习,十分好动,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抛玩具,且经常骚扰周围的同学。由此,小毕父母请我每天放学给他补课一个小时。

在我给他补课时,他经常扯开话题,讲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而且平均每十分钟,就要离开座位去拿这拿那。他的理解能力很差,口里说明白,但提问又答错,需要我反复讲解才行。他做功课很草率,还时常欠交作业。凡此种种,都使得小毕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我给他制定的补习计划。

为帮助小毕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我为他制定了五项行为矫正目标:

— 能保持安静的坐姿40分钟;

— 能专心听讲、做家庭作业40分钟;

— 能自己做对七成作业;

— 能每天按时交作业;

— 能在各科测验及考试获75分以上成绩。

以上各项目主要是使小毕在上课时集中精神、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希望能在一个半月内实现,并具体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两个星期),我要求小毕能保持安静的坐姿,专心听讲20分钟;自己做对各科目五成以上的功课;考试成绩争取达到60分。第二阶段(两个星期),我要求小毕能保持安静的坐姿,专心听讲30分钟;自己做对各科目六成以上的功课;考试成绩争取达到70分。第三阶段(两个星期),我要求小毕能保持安静的坐姿,专心听讲40分钟;自己做对各科功课七成以上;考试成绩争取达到75分以上等。

为郑重其事,我与小毕签定了行为改变契约,由他父母亲做证人,并予以协作监督。为鼓励小毕完成这一契约,我还与他共同制定了小红花与其他奖励计划。具体地说,在第一阶段,如果小毕能在每天补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超过20分钟,则以后每五分钟能得小红花一枚,否则每五分钟扣除一枚小红花。在第二阶段,如果小毕能在补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超过30分钟,则以后每五分钟得小红花两枚,反之则每五分钟扣除两枚小红花。在第三阶段,如果小毕能在补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超过40分钟,则以后每五分钟得小红花三枚,反之则每五分钟扣三枚小红花。

契约

我---------愿意专心上课,不喧哗,不骚扰同学,并且努力交齐作业,用心学习,希望成绩有所进步。

我愿意执行既定的计划,并接受戴老师的提醒,定期与她见面,检讨自己的行为表现。

立约学生:-------------

立约老师:--------------

见证人:-----------------

立约日期:---------------

此外,如果小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功课,则可在之后一小时内做任何他喜欢的活动,例如玩游戏机,打乒乓球,画画或休息。反之则继续做作业直到做完为止。这样的安排是要训练他认真做作业、养成自学的习惯,以打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针对小毕对中文造句特别弱,不懂重组句子及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我为他设计了一些活动,如给他一些在法语上有错误的句子挑错,在句子的错误处画线等练习(如小鸟在树枝上歌唱高声地)。此外,我还给小毕数张小字卡,我以口语说一个句子,再要求他将字卡依序正确地排出来。

小毕凡积满50枚小红花,便可于星期六或星期日由父母带领出去游玩。或换取卡通片录像带或其他小礼品,如填色图画簿、模型玩具和文具等。如果小毕提前完成某一个阶段的要求,小毕还可得到一份特别礼物,然后便与我共同商讨下一个阶段的行为目标。

对于这样一个行为矫正问题,小毕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每次补课时,一改以前好动懒散的习惯,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就做到了认真听讲,不动来动去。他做作业也较以前认真多了,考试成绩也不再那么落后。他的父母也对此计划予以很大支持;小毕表现不好,小红花不到50枚,就不带他出去玩。另据小毕其他任课教师讲,小毕近来的课堂表现有明显提高。小毕的转变表明:学生只要有适当的帮助都是可以改变的。

反思:本次辅导之所以成功,我觉得我所采用的行动计划十分明确、具体,并易于检查。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每一步,这种方法比每天去责怪学生有好动毛病,不会专心学习好多了。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几点:

*要制定十分具体、明确的行动计划。

*要赏罚分明。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

对问题与行为偏差受导学生多加鼓励而彻底改变其现状的成功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威廉斯曾负责纽约市一班表现最糟最差的学生,他们平均智商只有82分,学习成绩也很差。威廉斯以此班学生作为他的研究对象,在四个月内,为他们设计了一套改进方案,并辅之以最大量的鼓励与支持。他让每个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与能力进行自选的学习活动,并对他们的每一努力

与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与支持。结果在学期末的时候,这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斯坦福成就测验的量度上,这一班学生也在阅读、数学及其他科目上都有突出的进步。

四、态度积极的原则

态度积极要求辅导教师多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受导学生的问题与错误表现,不因这些受导学生一时的不良行为而不理睬他们,将他们弃置不顾,而是尽力从他们身上寻找那些值得肯定与鼓励的方面,并以此为突破点来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建立自信心。所以,态度积极也是信任与接纳的化身,可使人感到安全、温暖与自强自信。

辅导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受导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潜质可以发挥。尽管辅导教师可能不喜欢受导学生的某些行为表现,但还是要尽量接纳他的人格。美国心理学家皮特费沙指出:接纳是辅导者对受导者表现出的尊重。通过接纳,辅导者才可在辅导过程中给受导者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得以自由地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

案例说明:伟伟是拿错帽子了

(一)辅导起因:那天广播操做完,一个学生的小黄帽没了,他的一顶小黄帽很新,肯定是有人把他拿走占为己有了。要让我做福尔摩斯,挺难的。

(二)辅导方法:

我于是当着大家的面开始问:“张立的一顶小黄帽丢了,你们有谁看见过他的小黄帽?”大多数学生都说没看见过,其中有一些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肯定是伟伟拿走的,他家里有很多顶小黄帽,今天戴这顶,明天有挨一顶。”我这时也看过去,只见他眼睛不愿看我,底下了头,嘴里自言自语:我又每拿过。其实,我从他那紧张的神态中,早有几分把握,再说他平时也老是拿人家的东西,我就更加确定了。

我以前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失败,老是问:“你拿过吗?拿过了也没关系,你交给老师,老师会给你保密的,或者给他们来硬的,我已经知道是你拿去的,赶快承认吧,否则,我把你送到公安局去。”其实这几着根本不管用,他们根本不怕。所以这一次我便换另一种方式,因为我有把握确是伟伟拿去的,他只是拿错了帽子:“你们看马欢的一顶小黄帽还在这里呢,伟伟对吗?”我拿起放在讲台上的一顶小黄帽,冲着伟伟微微一笑,这时,伟伟很尴尬地笑了笑,写上说:“是的。”“好,你中午回家吃饭顺便把张立的一顶小黄帽拿来好吗?”“好的。”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两个互相笑了笑,看得出,他眼力充满着感激,

就这样,作为班主任,我既帮学生找回了帽子,有给一个犯错误的孩子下了一个台阶,是他免遭其他同学不公平的待遇,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三)反思:

我觉得这次的成功主要在于我用了巧妙的方法,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既给犯错学生下了一个台阶,又帮丢帽子的学生找回了帽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我觉得像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采用一般的询问,威吓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先给那些犯错的学生有一个台阶可下,事后再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进行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坚信受导的学生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要求进步的

*要善于从表现欠佳的孩子身上发现优点和特长,并加以及时地肯定和鼓励

*要学会欣赏每个受导学生的优点

*要坚信受导学生的问题都是可以经过努力来加以改变的。

五、具体行动的原则

心理辅导不仅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更是一个具体行动的过程。一个人的行为转变,主观认识是先导,客观行动是根本。心理辅导需要有具体、详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实现其。没有这些步骤,心理辅导是难以对受导学生产生持久的的。因此,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也是各心理辅导流派的核心任务。所以说受导学生的行为转变不仅需要辅导教师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沟通工作,还需要教师根据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加以执行并不断予以监督指导。

这种计划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也应该也使受导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为其核心。如果一个受导学生在自我改变中获得的都是失败感,那么他便会做出反叛行为或退缩表现。所以学校能否为受导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成功感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执行具体行动的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心理辅导需要有具体行动的配合才能有效。

*要注意心理辅导需要有不断地跟进措施才能巩固。

*要明白心理辅导不是一项清谈活动。

浅谈外链发布遵循的原则 篇5

一、不要过于注重数量,要把握质量

质量是外链的关键,外链做的再多,没有高质量也不能给优化带来明显的效果,不要把外部链接的数量作为你工作的指标,一定要把质量放在前面,否则只是徒劳无功。尤其是垃圾外链,这样的外链不仅不会给链接带来效果,而且还会使网站出现优化问题,而且可能会导致你的网站被降权。外部链接原则实际上针对的是刻意的人工外部链接建设,对于新站、小站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群发最好是在新站的时候不要使用,弄不好就会被百度盯上。

二、原创内容是关键

高质量的原创稿会带来高的转载率和评论量,原创的外链在构成高质量的外链的同时,还会或许读者的信任和喜爱,从而能够保证以后的软文带来一定的浏览率,原创内容才是使外链产生优质效果的有力的途径。宁波seo网站优化之外链增加博客大发

三、外链平台的相关性

与企业相关的外部链接平台是外链质量的评判标准。内容相关的网站直接对于彼此的价值要高于那些不相关的网站,相同行业网站间的外部链接质量是非常高的,作用也会发挥到最大。因此有很多人访问同行业内其他人的博客并留言,相互沟通和支持,成为行业内的积极参与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外链平台多数是相关的,那么外链的质量会提升很多倍。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外链平台的广泛性

进行外部链接建设是,也应该大致上使外部链接构成自然、随机,来源广泛,呈现出健康正常的特征,否则很有可能被搜索引擎认定为是刻意位置,最后无法达到效果。在做外部链接时要注意网站种类的多样性,博客、论坛、新网站各个类型都不要落下。对于PR值不要要求的太死,要各种PR值的都有,新站旧站都可以。如果一个网站的外部链接全都是来自高PR值的页面,就显得很可疑了,按常理判断,恐怕以购买链接居多。在做外链时,还要注意,不要总是链向自己的首页,应该首页内页都有。锚文本不要固定用一个词,而应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才突出重点。

五、外链操作的规律性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6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 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7

1 电气设备维修的原则

1.1 先动口再动手

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 不应急于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 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 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 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 应一边拆卸, 一边画草图, 并记上标记。

1.2 先外部后内部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 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 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队周边的故障因素, 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 否则盲目拆卸, 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1.3 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 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 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 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 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 以免误判。

1.4 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 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 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 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 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 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别时, 就应该听其声, 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 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1.5 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 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 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 一经清洁故障往往就排除了。

1.6 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 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1.7 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 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 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1.8 先外围后内部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 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2 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2.1 直观法

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 通过看、闻、听等手段, 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1) 检查步骤: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 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 是否有人修理过, 修理的内容等等。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 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 绝缘有无烧焦, 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 电器有无进水、油垢, 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试车:通过初步检查, 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 可进一步试车检查, 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 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 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 从而发现故障部位。2) 检查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 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 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 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 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 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 另一相比正常小, 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 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 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 衔铁不吸合, 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 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 说明电路通路, 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 说明电路是断路。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 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另外, 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 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 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2 测量电压法

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 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2.3 测电阻法

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2.4 对比、置换元件、逐步开路 (或接入) 法

1) 对比法: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 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 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2) 置转换元件法: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 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 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 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 当把原电器拆下后, 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 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 才能换上新电器, 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3) 逐步开路 (或接入) 法: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 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 除熔断器熔断外, 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 (或接入) 法检查。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 可重新更换熔体, 把多支路交联电路, 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 然后通电试验, 若熔断器一再熔断, 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 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 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 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逐步接入法:电路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时, 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或重点地将各支路一条一条的接入电源, 重新试验。当接到某段时熔断器又熔断, 故障就在刚刚接入的这条电路及其所包含的电器元件上。

2.5 短接法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教学;原则

一、问题的趣味性原则

一个有效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关联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要有问题情景。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设问。案例:必修Ⅰ模块“渗透作用”的教学。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1)你吃比较咸的食物时,例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咸味瓜子等,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当你将萝卜切成长条,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3)蔫了的苋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4)你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例子呢?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简单,但因源于生活,又紧扣教学内容,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二、问题的科学化原则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即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同化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案例: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什么物质?(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什么物质?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细胞膜的组分中应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接着我又设计了第3个问题;(3)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3种物质的科学结论。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学得很轻松。教师讲的也很少,应该说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课后的检测结果看效果也很好。

三、问题的循序渐进原则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案例:必修Ⅰ模块“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教学。针对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设计的问题是:(1)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2)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3)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应设计出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

四、问题的思维化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课堂问题设计要能激励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1.问题设计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可大致分为三类: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不具有思考性,不能算是有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方法,加以应用,这两类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应该倡导提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切忌提出问题后,不待学生思考,就匆匆忙忙要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代替问答,这样的问题问了等于没问,属于无效问题。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回答完问题后,还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补充或更正自己的答案,以及由其他同学来评价或补充。只有给学生充足的解决问题的时间,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新颖的想法和充满创意的探索方法。

五、问题的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一个人的激发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

总之,问题设计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激活生物课堂,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四个平衡 篇9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在业务工作中间涉及到管理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一种朴素的管理,今年,我们要实现从完全的业务经营型转向管理在业务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通过增加培训投入、交流投入、沟通投入,使得公司的管理更有效率、更有激励性、更能减低管理负担及更能增加管理效益。我们要认真思考管理在未来业务工作中占据的位置及其发生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管理要前疏而不是后堵,否则就会增加业务工作中的很多风险。大家要看到,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只要我们将管理当成一个工作对象,用心地投入时间、投入心智、投入资源,相信一定可以有新的收获,可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牛津管理评论[oxford.icxo.com]消息:

其次是模板与创新的平衡

我们今天面对的很多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的问题、质量控制的问题、工作效率的问题等等,其实都会涉及到工作模板化的问题。一些国际咨询公司为何那么成功,其实就单个人能力而言,我相信我们这里的很多人都比他们强,但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强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就在于工作模板化的问题。同时,模板可以给大家一个标准,用来衡量工作做得如何,后面的人在做类似的工作时就有了很多东西可以参考,他们站在前人模板的基础之上只能更好不可能更坏。一个研究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其实不是创新,而是工作模板化,模板化了就容易规模化。但是,如果全是模板化也不行。我们在竞标的时候,除了我们的大量模板化的东西,其实真正最后让我们优胜于其它竞标者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那有限的创新,就是这有限的创新,会给客户耳目一新的感觉,客户会对你的感觉很好,这就是创新的魅力。从创新的类别来讲可能是形式的创新,也可能是内容的创新,但创新关键在于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进步和变化。在工作中间,模板化是对规模化最大的帮助,也很有效率,而创新性是我们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满足我们在过程中间的乐趣。

再次是目标管理与赋能的平衡

我们要实现的目标管理,不仅仅是将目标层层分解然后分级实现这个简单的过程,而是除了要看直接结果——营业额和利润,我们还要看客户的满意度;除了看我们员工的工作量,还要看员工的满意度,

因此,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涉及到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有明确的总体目标,二是理清目标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三是在员工自己努力的同时,能够获得多少支持。很重要的是,当我们获得足够支持的时候,结果的实现可能是很自然的。我们要达到增长目标,管理者就要担任后方提供弹粮的角色,增加大家达到目标的能力,适度减轻大家的压力,调节大家的情绪。而这种赋能(Enabling)在我们公司里其实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组织的真正成长,因此给员工赋能要充分开展。当然,赋予不局限于上面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的赋能内容可能不同,形式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赋予别人能力的能力,早来一点的同事帮助后来的同事就是在赋能了。同等能力下,善于赋能的人就是会受人尊重的人;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先赋能的人,比较容易受到尊敬,同样会获得别人不容易获得的社会债权。

最后是控制与互动的平衡

社会中间控制的现象很多见。我们的管理模式有一种就是遇到什么事完全我自己想自己决定,好听点是运筹帷幄,不好听的叫专制;第二种几个人在一个小屋子里商谈下就定了,此是操纵模式;第三种是多与当事者商量或与大家在一起讨论,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完全都听大家的,其中有自己运筹帷幄的部分,也有操纵的部分,也要有大家参与发言的部分,这样能够真正实现大家一开始就会对这个事情有心理准备,并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前期有大家参与的部分,因此执行工作时,员工们会因为前期参与了讨论所以对情况理解比较深刻。我们强调要加强互动,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让大家分别参与前期的讨论,这对于决策的形成和具体执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帮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高频度互动,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部分互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可以不互动,但这种不互动而自己亲自作战的情况如经常发生则员工能力提升较慢。所以我提倡大家经常和员工保持沟通。站在互动的角度,要有效倾听,并且慎重处理沟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针对高层之间互动,我认为高层要有一定的容纳和理解能力,要提高倾听能力,把事实搞清楚,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去理解,从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而中层的互动更多是要针对具体事情的互动,多互动,那就少很多误解与麻烦,怕麻烦不互动,麻烦就更多。

中医养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10

中医养生讲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尊重人体固有的生命节律,并通过形神统一、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等具体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故养生贵在按时,按时工作和休息,按时运动和睡眠,按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1.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隐患。而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可以得到调整平衡。

2.按时锻炼

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即青壮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不锻炼、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有关。所以,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3.按时喝水

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减少于不常饮水的人。而且,还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以及对水相对需要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4.按时体检

每年的健康查体中,经常发现相当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所以,要定期去医院体检。

5.按时如厕

很多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也可能引

起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导致“自家中毒”。因此,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

6.按时睡觉

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7.按时吃饭

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人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时会对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浅谈素质教育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原则

作为一名班主任,谁都希望将自己的班管理成为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明、成绩优秀的班集体,并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然而,面对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唯我独尊,因此管理起来确实十分的困难。通过近些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五条原则,愿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率先垂范的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凡事都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首先做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学校安排的任务,按时、出色的完成,治学严谨,言而有信,工作扎实。我校的许多班主任经常早来晚走,加班加点的工作,这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这些班级大都纪律、卫生、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

二、民主集中的原则

在班级事务的管理当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对一些班规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甚至可能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班规,也可以民主选举班干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次,我接了一个成绩、纪律都比较差的班,在刚当班主任两天时,因为班长有事转学,原来班里仅两个班干部,一个是班长,负责全面工作,还有一个为团支书,仅负责板报及住宿生的纪律等。班长转学后,让谁当班长呢?我当时对班内的情况也不太熟悉,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选出合适的班干部。在班会上我就宣布,竞选班长,可以通过自我推荐或推荐别人的方式产生侯选人,然后再进行选举。经过推荐,选举产生了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我给班干部分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班干部工作热情高涨,其他学生也十分的认可,班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下去,后来,我们班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三、一视同仁的原则

一视同仁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遇事公正,不带偏见,对自己的失误甘愿接受学生的惩罚,以此来唤起学生的信赖和自信。这样就能在班级中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也就意味着毁掉一个学生。林崇德教授说:“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四、严慈相济的原则

“严”就是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慈”就是要生活上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母亲般的慈爱。在我接班的第一周起,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并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有纪律约束的。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有保证。当有学生第一个违反了班规时,我就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处理了第一个学生后,班上的其他学生就会有一种共同的认识:班主任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这样,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起到了一种威吓作用,平时一些不太符合班规的行为也会因此有所收敛。之后,班上很快就会形成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风气。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学生就会有纪律观念,自觉遵守班规校纪。不过对被处理的学生过后应找他谈心,并进行幽默的批评和说理教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信服、听从、遵守,以慈父般的胸怀来容纳和感化他们,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严中有爱。与此同时,我经常找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时常提醒他们天气转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感冒等等,使他们感到班集像家一样温暖。

五、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

表扬和批评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班主任老师常常用来激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规范班级生活。实践证明,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品行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表扬与批评的目的是要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据心理学家验证,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这决不是虚荣。鼓励赞美更能增添人的自信心和决心,这往往是成功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多表扬、少批评。在开班会的时候,我总是先实事求是对班内的一些闪光点哪怕是特别细小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树立一些好的典型,而对个别不好的现象进行适当的批评,大都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表扬和批评必须在了解、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一来才能换回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上一篇:试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对策下一篇: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