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理论文

2024-07-01

民理论文(精选2篇)

民理论文 篇1

民理考试

第一章 民族的一般特征

一、单项选择(20题)

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2.不同部落结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 A.物质关系和利益联系 B.共同反抗外来侵略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3.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心理认同

4.在民族六要素中,起精神纽带作用,具有相当稳定性、历史连续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是 A.共同心理认同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5.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6.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与民族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7.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 A.土家族 B.赫哲族 C.基诺族

D.畲族 8.“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出自以下著作 A.《夏夷论》 B.《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C.《左传》 D.《三国志》

9.不同民族成分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如何确定各自的民族成分 A.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

B.双方协商并报有关部门确定 C.由法院判决 D.由公安机关认定

10.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确认土家族的民族成份,中央确定了一批学者调查研究“土家”,其中一位著名的专家先后写成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访问湘西北“土家”报告》、《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的一个兄弟民族──土家》等文章,这位著名专家是 A.吴文藻 B.潘光旦

C.吴泽霖 D.黄现璠

11.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音译,意思是 A.圣地

B.优美的牧场 C.青色的城 D.日光城

12.京族主要分布在 A. 广东省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

13.基诺族主要分布在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四川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4.羌族主要分布在 A.甘肃省 B.青海省 C.西藏自治区 D.四川省

15.门巴族主要分布在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云南省 D.黑龙江省

16.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 A.浙江省 B.安徽省 C.福建省 D.广东省

17.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8.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 A.黑龙江省 B.辽宁省 C.吉林省 D.山东省

19.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是 A.马尔康县 B.康定县 C.西昌市 D.汶川县

20.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甘肃省 D.青海省

二、多项选择(10题)

1.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2.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3.从斯大林民族定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容来看,它的显著特点是: A.继承性和发展性 B.科学性和完整性 C.针对性和批判性

D.唯物性和唯心性

4.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基本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5.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六大特征的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A.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 B.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 C.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 D.比较辩证,解释现实,促进融合 6.中华民族识别的必要性

A.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B.确定我国民族数量和称谓的需要 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

D.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7.中华民族识别的依据

A.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 B.民族源流是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 C.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 D.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8.国家关于集体性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主要规定有

A.一个村或街道的相当一些户,集体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由地区(自治州、地市级)的民族工作部门审批

B.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的群众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由省、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C.凡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要求恢复或更正民族成分的,必须具有作为某一个民族的明显特点,如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特点已经消失的,一般不再变更民族成分 D.只要集体上访,强烈要求更正就可以了

9.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安部门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分如何确定

A.在满18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 B.满18周岁者由本人决定

C.年满20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D.由夫妻双方家族商定

10.我国民族识别必须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B.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C.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D.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

三、判断对错(10题, A代表判断正确,B代表判断错误)

1.民族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而宗教属于思想意识范畴。A 2.孙中山在1924年的《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有五种力,即自然力、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A 3.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A 4.民族,只有民族,才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动力。B 5.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A 6.民族文化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A 7.古代民族是指存在于资本主义以前各社会发展阶段的,与现代民族相对而言的民族。包括奴隶社会的民族和封建社会的民族。A 8.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区别民族的明显的标志。民族风俗习惯随着时代发展也不断发展变化。A 9.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对民族的存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的精神纽带。A 10.民族的历史渊源主要是指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A

一、单项选择题(20题)1. B 2. A 3. C 4. A 5.A 6. B 7. C 8.C 9. A 10. B 11. A 12. B 13.A 14.D 15.A 16.A 17. C 18. C 19. C 20. C

二、多项选择题(10题)

1.B.C.D 2.A.D 3.A.B.C 4. A.B.C.D 5.A.B.C.6.A.B.C.D 7.A.B.C.D 8.A.B.C 9.A.B.C 10.A.B.C.D

三、判断对错(10题)

1.A 2.A 3.A 4.B 5.A 6.A 7.A 8.A 9.A 10.A

第二章 民族发展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20题)

1.一般来说,民族形成的时间是 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 B.奴隶制社会末期 C.封建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 A.经济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利益关系

3.氏族与民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 A.经济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利益关系

4.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 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

5.在民族发展中,“异源同流”现象属于 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

6.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A.异源同流 B.同源异流 C.民族同化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早的常设的专门委员会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 8.民族聚居区是指

A.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B.没有杂居或聚居着其它民族的地区 C.不能有汉族居住的地区

D.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民族交错居住的地区 9.基诺族自称“基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基诺的意思是 A.尊敬舅舅的民族 B.住在山上的人 C.住在树林里的人 D.本地人

10.裕固族主要分布在 A.青海省 B.甘肃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1.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 A.贵州省 B.云南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湖南省

12.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 A.西吉 B.石嘴山 C.贺兰 D.银川

13.珞巴族主要分布在 A.云南省 B.四川省 C.西藏自治区 D.贵州省

14.羌族主要分布在 A.四川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甘肃省

15.哈尼族主要分布在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广东省 C.云南省 D.贵州省

16.黎族同胞主要居住在 A.湖南省 B.广东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海南省

17.德昂族主要分布在 A.云南省 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广东省

18.景颇族主要分布在 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

19.阿昌族主要分布在 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

20.独龙族主要分布在 A.广东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贵州省 D.云南省

二、多项选择(10题)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民族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途径是 A.中国人式 B.希腊人式 C.罗马人式 D.德意志人式 2.部落的二重性是 A.血缘关系 B.地域关系 C.人们共同体形式 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 A.问题越来越多 B.矛盾越来越尖锐 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

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 4.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跳跃式发展

D.滞后式发展

5.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有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出现 C.产品交换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有 A.战争 B.暴力冲突 C.商品交换 D.文化互动

7.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阶级斗争 D.民族精神

8.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有 A.民族的经济发展 B.民族的政治发展 C.民族的文化发展 D.民族的人口发展

9.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还有 A.民族属性 B.民族结构 C.民族素质 D.民族关系

10.民族属性包括 A.民族自然属性 B.民族社会属性 C.民族生物属性 D.民族血缘属性

三、判断对错(10题)1.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

2.在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时间上,先有民族后有国家。

3.“同源异流”属于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4.从部落发展到民族,一般经过了部落联盟阶段。

5.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自然同化过程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中的一种进步现象。

6.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7.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8.民族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9.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10.随着阶级的消亡和国家的消亡,各民族逐渐形成为一个共同整体的现象叫民族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A 2.C 3.B 4.B 5.A 6. D 7. A 8. A 9. A 10. B 11.A 12.D 13.C 14.A 15.C 16.D 17.A 18.D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10题)

1.BCD 2.CD 3.CD 4.ABC 5.ABC 6.AB 7.AB 8.ABCD 9.ABCD 10.ABC

三、判断对错(10题)

1.B 2.B 3.B 4.A 5.A 6.A 7.A 8.A 9.A 10.A

第四章 民族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10题)

1.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A.民族矛盾

B.民族的社会原因 C.民族差异 D.民族交往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民族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 B.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C.民族整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D.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3.阶级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A.文化差异 B.经济地位差异 C.政治地位差异 D.民族成份差异

4.民族关系中关键性问题是 A.民族利益 B.民族权利 C.民族发展 D.民族文化

5.以下属于民族问题国际性表现的是 A.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问题长期存在 C.经济全球化

D.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 6.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文化制度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发展 D.社会发展

8.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于 A.民族问题太复杂 B.民族问题太敏感

C.民族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首次揭示民族问题的内涵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0.民族消亡

A.是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 B.是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前 C.与阶级和国家同时消亡 D.是不可能的

二、多项选择题(10题)

1.民族与国家的关联性表现在 A.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 B.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而存

C.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民族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2、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

A.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 B.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C.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D.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3.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和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国际性 D.重要性

4.民族问题的内涵主要包括

A.民族自身发展问题 B.民族之间关系问题

C.民族与阶级的关系问题 D.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5.民族与阶级的联系主要有

A.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 B.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 C.要消灭民族压迫,首先必须消灭剥削制度 D.要实现民族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 6.民族与阶级的区别是

A.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产生的基本原因不同 B.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

C.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广泛复杂 D.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具有全民族的性质 7.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有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社会制度的性质 C.民族政策的性质 D.民族差异

8.对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A.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B.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 C.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D.民族问题关系到个人的荣与辱

9.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由于 A.国家能提供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B.国家为民族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 C.国家为民族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机制 D.国家与民族相伴而生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B.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C.在我国,民族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

D.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是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

三、判断对错(10题, A代表判断正确,B代表判断错误)1.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2.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

3.国家和民族是在人类历史的同一时期产生的。

4.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5.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6.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7.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民族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

8.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存在,这些阶级斗争有时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9.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是指一国的民族问题会引起其它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反应。10.民族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题)

1.C 2.B 3.B 4.B 5.D 6.D 7.B 8.C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10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 8.ABC 9.ABC 10.AD

三、判断对错(10题)

1.B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B

民理论文 篇2

史娟*

摘要: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保障下,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也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2005年以来新疆出台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分析,以及将其与民族教育政策、双语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在政策重心、政策体系、政策执行等方面均需不断改善。新疆在发展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过程中,不同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各异。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只有不断完善,因地制宜,才能使该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是党的宗旨和国家意志的表现,代表全中国各民族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反映,是调整国家和各少数民族的教育利益关系和协调少数民族教育内部关系的产物”①。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因地制宜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是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幼儿受教育权得以实现的保障,当然也是推进新疆民族教育发展,促进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之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但由于新疆地域广袤,民族成分较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政策落实过程中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派生出的新问题也较多,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去完善政策,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

一、2005年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分析

2005年以来新疆相继出台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管理体制政策、经费政策、教师政策等。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政策

1.加大农村双语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国家从2008年起扶持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0.95亿陆续新建和改建扩建2237所双语幼儿园。2009年由国家投资新建465所双语幼儿园,计划于2010年9月投入使用②。

2.完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管理体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及2010年自治区教育厅依据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完善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管理体制,规范了农牧区办园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编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投入玩教具 组织人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编印具有新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学前双语教材,由新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免费发放给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免费学前双语教学用书,包括幼儿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含录音磁带)、教学挂图、故事图片和教学卡片等。同时为双语幼儿园配备课桌椅、玩教具和户外大型玩具等。* 【作者简介】史娟,女,新疆阿勒泰人,新疆师范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金东海著:《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第3页,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2年。①② 新疆教育网,《自治区2009年新建“双语”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二)教育经费政策

2009年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下发《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该保障经费用于双语幼儿园公用经费、幼儿伙食补助经费、幼儿免费读本经费、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费、幼儿园教学、生活辅助及活动设施经费、幼儿园聘用教师生活补助,为贫困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三)教师配备政策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2009年1月《关于组织实施新疆学前及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新疆到2012年全面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在园幼儿将增加到43.82万人,幼儿双语教师将增加到1.46万人。预算在2008—2012年计划培训双语教师103 750人。其中学前教师11 750人,经费总投入为49 800万元。新疆计划2008—2012年间招收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学生11 955人①,将大大缓解南疆学前双语教师的短缺问题,加快南疆农村学前双语教师资队伍建设。

由此可见,新疆自2005年以来出台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关注的更多的是在幼儿园外部设施以及硬件条件的创设,关于学前双语教育教学的政策相对宏观,学前双语教育政策体系还未建成。新疆地域广袤,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大,各地州差异性较大,学前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要长远发展需依赖完善的政策。

二、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截止日前新疆出台的各项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完善了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管理体制,规范了农牧区办园行为,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然而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长足发展还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予以保障,现有的政策还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善。

(一)政策重心应发生转变

如果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上来看,长期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有两大类型:第一类为优惠性政策,第二类为特殊性政策。所谓优惠性政策在西方国家大都称为“补偿政策”,是在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特殊的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之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种倾斜发展政策或优先发展政策。这种政策关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外部制约因素。“所谓特殊性政策是在充分考虑民族教育发展中的特殊因素,特别是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特殊性之基础上,就民族教育内在的教育目标、价值、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所采取的特殊政策”②,关注的是民族教育本身的内部因素。

(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政策学领域较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将教育政策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部分,并以此构成国家教育政策体系。有学者提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结构包括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两个方面:民族政策中包括四个基本政策领域,即民族语言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文化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包括民族教育的质量政策、管理体制政策、课程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学生政策六个方面,这十个方面的政策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逻辑结构③。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作为民族教育最基础的部分,同样需要完整的政策体系予以引导。但从目前新疆出台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来看,仅涉及了管理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要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政策执行有待于改进

①数据来源张琰:《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的分析讨论》,《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1期。②王鉴:《试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③王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民族研究》,2003年6月

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需要依托强有力的政府组织。因此政策执行组织的结构要合理、权责要明确;政策执行人员在心理、知识、能力各方面要符合相应的要求。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经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教育系统对学前双语教育缺乏专业管理、权责模糊,政策落实效果欠佳。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原因错综复杂。新疆的地理位置、人口布局、民族成分、地区差异等都对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有一定的影响。

三、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大量资料查阅进行初步的原因分析:

(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起步晚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从幼儿园(班)数量上看,截至2005年,新疆各级各类注册幼儿园(班)总数为1077所(个),在园(班)幼儿293397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76240人,占25.99%。在园幼儿107447人。幼儿园的短缺直接导致大量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一直偏低。2004年,新疆少数民族

①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比率为10%。调查发现,偏远农牧区家长的幼儿早期教育观念十分淡薄。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重心依然以优惠政策为主,政策体系也并不完善。

(二)各部门对学前双语教育低位期待

1.基层教育系统对学前双语教育重视度不高

各地州教育局主要管理的对象是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并未对学前双语教育进行过专门特别是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学前双语教育的各级各类政策的解读、执行、反馈也是缺乏深度的,无法有效促进政策的不断完善。

2.幼儿家长的低位期待

幼儿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模糊认识和低位期待,使是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失去了重要的监督群体。幼儿家长满足于孩子接受免费的教育,享受免费的午餐以及有人看管孩子,至于孩子在学前双语教育班应该学到些什么,国家有怎样的政策促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很少有人去思考,致使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失去了本来可能拥有的重要监督力量。

(三)新疆地区差异性引起教育资源不平衡

南北疆之间双语环境不平衡,要求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在照顾全疆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的地域性差异。2007年新疆除吐鲁番地区的东北部地区(东疆、北疆),学前班少数民族幼儿所占比例平均数为24.57%,学前双语教育开展效果较好。而南疆三地州学前双语班少数民族幼儿所占比例平均值在2007年是73.5%②,随着新疆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落实,少数民族幼儿入园率的提高,这个比例还会更高,这种现象使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的语境几乎全失,学前双语教育开展效果不理想。

新疆各地州存在的明显差异要求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总的政策体系内需要相应的具体政策不断出台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

四、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重心应发生转向

1.政策取向:优惠政策转向特殊政策 ①辛宏伟,翟宁:《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年第6期 ②数据来源同第2页注释①

自2005年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基本处在一个探索性的发展阶段,需要尽快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因此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园教育内部的特殊性问题。在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建立必要的幼儿园系统,相对处理好与民族地区自然、社会、历史的关系的同时更多注意幼儿园内部的特殊问题。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内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学前双语教学问题与民族文化活动设计问题。将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重心转向特殊整策的制定,将双语幼儿园的根深深地扎入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政策支持:硬件支持转向软件支持

在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硬件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业绩。为了使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长远发展,政策应开始从关注“硬件”转向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软件”的重视,人力资源的配备、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将成为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长期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先天不足”、不断“输血”、加强营养的同时,目前各地州也需要积极努力地增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造血”能力,需要大量吸引、培养专业人才。

3.政策执行: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执行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一个政党或群体意志操作化的过程。如何扩大政策的民意基础、提高政策的执行力,这在政策制定阶段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政策制定阶段的民主是各类政策制定的基本要求。政策执行前注重宣传和引导,为政策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是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而制定的具有优惠、照顾、倾斜性质的政策,只有用足、用活才能发挥对民族教育的保障、促进作用,推动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用好的前提首先是知晓、理解和认同,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舆论前提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学前双语教育政策体系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体系相对于民族教育政策体系以及双语政策体系是不完整的。学前双语教育政策需要借鉴民族教育以及双语教育政策制定、实施的经验,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建立涵盖民族语言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文化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包括民族教育的质量政策、管理体制政策、课程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学生政策这十个方面的政策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幼教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有合格的执行组织及执行人员。要建立纵向结构层级化横向结构专业化的合理执行组织结构。政策执行的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能力水准。因此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目前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对不同级别的政策执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对此应开展尽快开展本地师资培训的政策,能够组织地区级、县级的师资培训,使各个地区有能力开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效的、培训范围更广的学前双语师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采取循环师资培训政策,使学前双语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双语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制定具有区域性的地方性政策

新疆地域广袤,民族成分较多,各地州差异较大。政策的制定就需要考虑到各地州不同民族的特殊情况,出台的政策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够解决特殊问题。如经访谈得知,新疆部分城镇双语园少数民族幼儿入园率远远高于乡村幼儿园入园率,主要原因是农牧区双语幼儿园覆盖情况不合理。少数民族家长让孩子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很高,偏远农牧区幼儿却因距离幼儿园太远而无法入园。如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有不同的地貌、人口分布状 4

况及经济模式,用相同的双语幼儿园建设规模达到的效果不同。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今后立项因遵循不同地区的特殊现状,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当地幼儿分布现状和数量,设立相应规模的双语幼儿园项目,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确保尽可能多的幼儿入园。

五、结语

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是民族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提升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前提,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只有重心适时调整、体系不断完善、执行有所改进,并在现有基础上依据新疆各地州的地域特色、民族分布特点,不断细化、不断完善。才能充分调动各地州、各民族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健康有力地发展。

参考文献:

①宁骚.公共政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②王鉴.略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9(3)③王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J].民族研究.2003(6)④王平.对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几点认识[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⑤周欣.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华民族教育.2010年第6期

⑥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⑦张琰.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的分析讨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1期

上一篇:幼儿新年祝福词下一篇:侍郎小学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