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2024-10-17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精选8篇)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篇1

浅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论文

【摘 要】

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因此,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索赔

1.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

2.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

3.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4.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5.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政变、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6.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7.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8.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9.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科]

【参考文献】

[1]钱昆润.建筑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2]前明辉.项目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3]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篇2

关键词:质量管理,重要性,具体措施

1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不遵守法定的建设程序, 不报建, 不招标, 随意发包工程, 随意选用不符合资质的设计, 施工单位, 不办理质量监督和施工许可证。

1.2 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1.2.1无证或超越资质承包工程, 非法挂靠, 转包或非法分包工程。1.2.2采取不正当手段, 不顾及后果以垫资压价, 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1.2.3为谋取利润, 不计后果压低成本, 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 使用低价质次材料甚至偷工减料, 放任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施工。1.2.4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处于不规范状态, 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上不能得到有效运行。程序文件不能切实贯彻执行, 例如;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 具有针对性, 施工作业指导书应当紧贴作业面, 但有些项目部却笼统地照搬方案, 现场材料检验工作不到位, 致使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用于工程中, 工程技术交底形式化, 过程检验不规范, 作业人员以完工为自己的目的, 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职尽责,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 管理不规范, 关键部位存在失控现象等。1.2.5有设备的选型, 而且需要在施工之前严格按照配置计划所确定的型号、规格和数量认真落实到位, 并做好进场安装、调试和检测。应根据工程需要控制好主要性能参数。

b.施工设备因素预控的内容, 视具体设备的特点而定, 一般包括技术性能参数、计量精度、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日常使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等。

c.施工方案中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施工设备, 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 有时尚需按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特定要求进行专项设计, 对其设计方案及加工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 应重点进行控制。

d.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 对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人货两用电梯等, 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 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 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 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2.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工程开工之后, 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

的施工企业私招乱雇, 职工队伍素质低下。1.2.6在竣工验收中, 弄虚作假, (或工序) 的质量控制。如果说, 施工质量预控为合格工程质量创造了必要掩盖工程质量, 缺陷, 提供虚假质量保证资料。

1.3 缺乏相应的责任制。

一些工程出现问题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相互推诿, 而又无法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 因为合同管理不严密, 各项工作的界限不明确。责任不清加上措施不力, 导致一些工程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力, 继而造成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

1.4 违反客观规律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 为了个人政绩而不顾客观规律, 缺乏科学统筹规划, 一味追求“多快好省”, 搞“三边”工程建设。也有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重要庆典, 大搞献礼工程。

2 如何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2.1 施工阶段生产要素预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1.1 施工技术方法预控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施工技术方法是实施施工技术标准的具体手段。施工技术方法包含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如前所述, 施工技术方案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的核心内容, 必须在全面施工准备阶段编审完成。在施工总体技术方案确定的前提下, 各分部分项施工展开之前还必须结合具体施工条件进一步深化和进行具体操作方法的详细交底。尤其是在总、分包的情况下, 总体施工方案由总包方制定, 分包方负责具体实施, 因此, 总包还必须对分包进行施工总体方案的交底, 使分包正确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除此之外, 对施工技术方法的预控, 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a.建立质量控制点

所谓质量控制点就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在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 把一些难点问题、薄弱环节、关键操作、经验不足事项等列为重点控制, 建立控制点, 进行专项落实和跟踪控制。建立控制点跟踪控制的方式

b.邀请专家咨询论证。

c.进行专项技术方案事前试验验证。

d.预测气象、水文、地质等环境因素对施工不利的影响, 并制定应对措施。

2.1.2 施工设备因素的预控

a.旋工设备泛指施工现场所配置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模板等。如垂直运输和起重机械、打桩机械、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施工机械、检测检验和计量工器具等, 它们是施工过程的劳动手段。因此, 为保证施工质量, 不但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阶段, 认真做好各类施工机械的条件和前提, 那么,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则是工程质量生产 (或形成) 的关键环节, 而且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特点, 必须充务重视和应用长期施工实践所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2.2.1 施工质量检查

2.2.1. 1 施工质量检查的方式:

(1) 日常检查。指施工管理人员所进行的施工质量经常性检查; (2) 跟踪检查。指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 指定专人所进行的相关施工质量跟踪检查; (3) 专项检查。指对某种特定施工方法、特定材料、特定环境等的施工质量, 或某类质量通病所进行的专项质量检查; (4) 综合检查。指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的需要, 或来自企业职能部门的要求所进行的不定期的或阶段性全面质量检查; (5) 监督检查。指来自业主、监理机构、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各类例行检查。

2.2.1. 2 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内容:

(1) 检查施工依据, 即检查足否严格按质量计划的要求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有无擅自改变施工方法、粗制滥造降低质量标准的情况; (2) 检查施工结果, 即检查已完施工的成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3) 检查整改落实, 即检查生产组织和人员对质量检查中已被指出的质量问题或需要改进的事项, 是否认真执行整改。

2.2.2 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1) 检测试验简称“测试”, 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也是贯彻执行建设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的重要内容。工程检测试验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所提供的检测、试验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2) 常见的工程施工检测试验有:桩基础承载力的静载和动载试验检测;基础及结构物的沉降检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检测;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检测;砂浆、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检测;供水、供气、供油管道的承压试验检测;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的抽样检测;室内装饰装修的环境和空气质量检测等。 (3) 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试验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见证取样送检的规定。技术负责人要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资要完善并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有项目总工审核签字。

参考文献

[1]谬长江.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篇3

【摘 要】本文以实例验证了建筑企业动态化、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分析和纠正了施工方案中的偏差,全面分析了工程索赔情况和变更情况,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投资决策;招投标;竣工结算

0.工程概况

某建设工业厂房占地27402平方米,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选择450mm的桩径、80mm的壁厚、C80的管桩混凝土强度。基础为钢筋硅条形,六层框架。厂房为现浇水磨石面、坡屋面油毡瓦。天棚是混合砂浆,整体结构由混合砂浆砌筑。外墙是水泥砂浆,并做好涂料,内墙是混合型砂浆,用乳胶漆涂墙面。厂房的门窗是塑钢窗。整个厂房建设工期为16个月。

1.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是对项目进行研究,估算投资并编制好设计的任务书。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1.1明确项目资金使用状况

项目的资金使用是从筹备到施工,再到竣工。在整个工程中,都要将资金的使用情况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并设立监察组,组备监察机构,严格监督好使用资金的状况。倘若发现有部分项目资金出现了偏离,就要立即分析和判断,及时的进行决策和调整,避免因为资金失控而致使工程停工。调查好资金使用的偏差问题。

1.1.1做好前期市场分析

投资决策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分析前期的市场状况,从而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减少投资的偏差。并对工程的地况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同类的项目和工程的案例,做好合理充分的评估准备,使得投资决策工作变得更有可靠性和科学性。

1.1.2规范资本融资

工程的资本融资,要有正式的批文,明确投资方的资金到位情况,保证顺利的进行项目工程。倘若项目投资方没有及时的将资金到位,从而延误工程的工期,对予进行相应的索赔,减少工程的风险。建设项目单位要对整个融资资金进行全程的控制,让每一笔资金都能花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好资本融资所造成的工程造价偏差。

1.2设计阶段

1.2.1优化设计方案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设计阶段能够满足于工程的多方面需求,保障工程项目的合理的经济效益。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能够平衡功能和价值。保证功能,消除较高的投入资金。设计方案的优化,要注重每一个方案的技术、经济的科学合理,从而才能控制好造价偏差。

1.2.2施行限额设计

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指出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可以作为限额设计的依据。限额设计是处于投资估算的限度之内开展工程设计,从而提高整个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施行限额设计,要注重技术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限额设计不但能够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控制,而且还可以对工程的每个阶段开展逐层控制。限额设计,能够解决建筑行业常见的投资超估算、设计超概算以及施工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1.2.3实施设计招标和监理制度

目前,多数的工程项目都采取竞招标制度,不单单可以考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可以避免竞标单位的低价竞争。建设单位要在设计阶段科学合理的编制工程的造价,并加强设计阶段监理,确定好成熟的工艺技术,避免施工阶段的方案变化和设计变更。工程设计中,设置监察人员,并严格监督工程设计,保证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在经济分析和技术比较之中,选择经济合理的招标方案。注重满足功能,并控制好项目投资,发挥出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招投标阶段

1.3.1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开展工程的招投标时,需对工程的内容进行咨询和了解。明确好工程的特点以后,对工程价值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然后根据招投标的价格和未来的趋势开展科学合理的投标。不能随意的进行投标,以免企业受到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企业需完善原本的招投标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的现有行为,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1.3.2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将承包合同内的工程项目和内容表示出来,作为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和中标结算价款的主要依据。编制工程量清单,需采取“四统一”原则,即对项目编码、计量单位、项目名称、计算规则进行统一。

1.4施工阶段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完成建筑物成体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消耗的物力、人力、财力也比较大,而且有较大的工程量,涉及诸多的层面。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材料的采购也受到市场周期和政策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显的格外重要。

1.4.1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施工阶段造价偏差控制,是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进度、资金管理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因为工程项目属于一次性的,因此需要用工程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管理,并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中控制造价偏差,需要在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信息管理方面进行控制。

1.4.2施工组织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的工程造价,往往比预算的还要高。就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注重对施工组织的控制。在控制施工组织时,工程项目单位需要求承包商在保障进度和质量时,选择先进经济的工程技术,减少工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专业的施工队伍,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从而减少造价的偏差。

1.4.3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材料费、施工设备费用,是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的原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费用的一半以上。由于投资决策阶段已经做好了市场的调查,因此在施工阶段对原材料和设备的控制,则是依据投资决策所做出的市场调查,采购经济、高质量的材料和设备。并且,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要加强维护。一旦保存不周到,往往会导致材料和设备不能使用。这样会增加更多的材料和设备成本。

1.4.4减少工程索赔

工程的施工阶段,很容易因为施工中的问题,而造成索赔。承包商会因为施工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向施工方要求索赔。为了控制好造价偏差,需要在工程管理时,尽量减少工程的索赔事件,减少施工的工期,并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

1.4.5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建设程序最后的阶段便是竣工阶段。竣工阶段也是检验投资效果和建设成果的总过程。工程项目竣工之后,承包商会将项目竣工结算给发包人审查。审查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合同和图纸的规定内,工程是否已经完工。核实好真正实施的工程变更,注重事实求是。项目方应在合同中明确超审查额度的费用归承包商支出。

2.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该工业厂房在招投标阶段采取了决策树法,并制定了固定总价合同。整个工程的拦标价为2133万元,评标采取最低投标价法。通过估算工程造价,得出其总费用大约在1670万元,材料费占得比例最大,占67%。通过团队的研究与制定,最终得出了三种报价方案,根据拦标价92%、97%和99%进行投标报价。以以往的工程投标经验,得出中标概率大约在0.9、0.7、0.4。招投标需要的资料装订大约为1.5万元。工作人员分析动态数据库数据时发现,施工材料费大约会上涨4%,其概率为0.5左右。依据这样的情况,厂房招标人员利用决策树法优选投标报价方案。

3.竣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该工业厂房价款签订是固定式的总价合同。因此,竣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比较简单,是计算和整理工程中的索赔情况,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要素,并及时更新工程经济指标。这些工作都为工程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准备充足的资料。 [科]

【参考文献】

[1]彭少林,王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思路和做法[J].工程造价管理,2013,(02).

[2]邓志聪.关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3,(05).

[3]钱秀莉.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与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09).

[4]刘玉苹.对招投标与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5).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篇4

关键词:造价管理

重庆市***垃圾处理场工程为重庆市第二个大型垃圾处理场。工程总占地962.7亩,总库容为1035万立方,采用卫生填埋工艺,日处理垃圾量1000吨,服务年限为25年。工程总概算为36839.15万元人民币。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因此从技术与经济结合加强投资控制、做好施工记录严格现场签证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加强合同管理减少索赔适时提出反索赔、严格控制中间计量、严格审定工程结算是工程咨询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

1技术与经济结合,加强投资控制。

该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中土石方工程量由设计院根据地形图提供,由于地形变化和采用的地形图比例等问题,清单的土石方与实际有出入。本工程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建设、监理、施工、造价咨询四家单位共同进行实地测量的实际工程量为结算依据。现场计量在做好纪录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输入测量仪器中的仪器和棱镜高度,测量前校核后视点和测量完后校核控制点;

(2)在横断面上应选择地面变化较显著的点作为断面点,特别是挖方区标高低的断面点和填方区标高低的断面点,现场测量中充分利用已复核的控制点进行校核纠正测量的错误;

(3)根据水平距离、水平角、竖直角数据计算各测量断面点的X、Y、Z坐标,校核X、Y平面坐标是否在相应断面上,特别是中桩平面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篇5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设计招标、工程实施以及实施中的管理等各环节所花费的总费用。在不同阶段工程造价所占的比例不同,据有关资料分析,施工阶段为15%~45%。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形成统一、开放、协调、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将政府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职能从行政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法规管理及协调监督,制定和完善市场中的经济管理规则。

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概述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的直意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工程泛指一切建设工程,它的范围和内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的两种含义:

一、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的含义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

二、工程造价第二种含义的管理,即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

1、合同条款欠严密

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安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合同。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施工合同具体内容均体现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包括;合同文件的组成与解释顺序,具体、明确的工程实施范围,工程数量,总造价的组成,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工程的变更、签证等规定,工程结算、工期、质量的约定,检测、检验费,索赔、风险责任,保险,甲供材料和设备,分包工程等等。上述各项内容如稍有不明确或确定不合理,即可对造价造成很大影响。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考虑不周全

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结合工程自身特点明确施工进度的关键线路,顺利的衔接各个节点,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施工任务。但有时高质量高效率和造价却是矛盾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应单纯从技术可行性角度考虑,应做到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的同时,还要结合施工可行性,经济适用性。

3、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

因设计变更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管理程序,针对合同条款,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工程量增加;新增工程项目;施工条件环境的改变;业主或地方政府等原因引起的施工费用增加等都应及时办理相关的变更签认手续,保留影像资料等,从而为索赔或调概做好准备,规范全理地规避企业风险。这也是避免工程造价失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施工现场管理松散、结算混乱

由于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致使现场管理混乱,签认的原始数据没有合理性,从而造成工程决算不准确、成本不实,效益流失,造价失控。

5、业主单方面缩短合同工期及提高质量标准

目前有些工程项目在已签订的合同中对工期及质量已有明确要求,但施工中因业主单方面要求将合同工期提前、质量标准提高,可能是口头上的,没有重新签订补充合同,费用上没任何说法,也是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动态管理

传统定额管理是基于事先确定工程造价的政策,把属于竞争中最活跃的因素固定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在资金管理中,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缺乏动态性,造成技术和经济的分离,导致造价扭曲。

2、缺乏事前控制

现有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主要是以经过审核批准的工程项目预算为标准,将实际发生的工程造价与预算进行对照和比较,当出现偏差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调整,这种控制方法是面向资源和部门的控制方法,难以通过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去消除无效的作业活动,无法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前已述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筑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显著作用。加强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

2、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

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首先,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具有很强的可造作性,要深入现场获取最新资料,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发现投资偏差,采取适当纠偏措施。

3、调研材料市场,建立材料资料库,把好材料价格关

项目的工程材料费用一般要占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项目开发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确保材料质量并控制材料成本:首先,企业应关注造价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地调用及监督,做到资源共享,防止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其次,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企业还应关注长远发展,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的时间一价格曲线图。

4、转变观念,增强索赔意识,不失时机地进行工程索赔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涉及很多合同纠纷,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增强维权意识,不失时机地进行工程索赔。首先,作为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切忌大手大脚,放任权利被侵害;另外,工程项目需要配备一批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员。对可能影响工程项目进展的合同纠纷及时予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进行索赔,最大限度地挽回因合同纠纷造成地损失。

结束语

总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作为建设领域中的从业人员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及时抓重点,抓关键环节;其次,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要时时具有控制投资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对待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还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篇6

1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过程是施工阶段重要保证

1.1 工程造价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确定的造价和工程单价的计价构成内容, 如下式:

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总价+措施项目清单总价+其它项目清单总价+规费+税金;

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

1.2 合理确定控制目标

工程造价的控制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是与工程的质量和工程工期密切相关的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工程造价控制是对工期、质量、投资三大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的控制。其中一个目标的变化势必影响另外2个目标的变化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应从业主要求、工程建设客观实际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

1.3 控制目标的拟定

三大目标 (投资、工期、质量) 的合理确定

(1) 造价目标。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造价有3种不同价格, 现分析如下:

工程招标底价格。工程招标标底价格是业主为掌握工程造价, 控制工程投资的基础数据, 并以此为依据测评各投标单位工程报价准确与否, 也是检验投标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性和了解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

投标报价。承包商依据“计价规范”, 根据自己掌握的价格信息资料和市场情况, 结合自身的生产效率、管理能力与本企业已储备报价资料, 遵照“计价规范”规定原则和方法自主确定的投标报价;

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 由承发包双方在市场竞争中, 按价值规律通过合同确定, 但必须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之内。

(2) 施工工期目标。

工程施工工期, 都是经过上级审查批准的合理工期, 一般不能随意改变。但由于建设工程的复杂性、长期性, 随着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工程的进展, 在经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设计优化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在不降低工程质量, 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 如果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所增加的费用, 小于提前投产带来的效益, 则可以考虑调整总进度计划, 缩短工期, 但必须经业主审查批准。

(3) 质量目标。

依据国家和相关部委颁布的现行技术规范, 技术标准要求, 进行质量控制和评定。规定质量等级分为2个级别, 即合格工程和优良工程2级。质量等级应由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2 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2.1 控制措施

为了取得目标控制的理想成果, 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4个方面。

(1) 组织措施。

设置专门的目标控制管理机构和选配专职人员, 制定目标控制的工作制度, 明确各层次目标控制人员的职权、任务和管理职责;制定工作考核标准, 力求使之一体化运行;充实控制机构, 挑选与其工作相称的管理人员;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员工们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创造性, 加强团队建设, 人员培训等。这些都是在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采取的措施。只有采取适当的组织措施, 保证目标控制的组织工作明确、完善, 才能使目标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技术措施。

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实施有效技术控制的主要措施有:①对多个可能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②审核、比较各种技术数据;③确定设计方案的评审原则;④通过科学试验确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的适用性;⑤对各投标文件中的主要技术方案做必要的评比论证;⑥审查施工组织设计;⑦开动脑筋, 想方设法在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寻求节约投资、保障工期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等, 才能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3) 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实现项目目标的资金保证措施。为了理想的实现目标, 监督管理人员要深入实际跟踪检查, 收集、加工、整理工程经济信息和数据;要对各种实现目标的计划进行资源、经济、财务诸多方面的可行性分析;要对经常出现的各种设计变更和其它工程变更方案进行经济分析, 以力求减少对计划目标实现的影响;要对工程概、预算进行审核, 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要对工程付款进行查等。在项目控制过程中忽略了经济措施, 不但会使工程造价目标难以实现, 而且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进度目标的实现;

(4) 合同措施。

参加工程建设的有设计单位、工程承建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他们分别与业主签订了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和供销合同, 与业主构成了承发包关系。承包设计的单位要保证项目设计工期、项目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提高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承包施工的单位, 要在规定的工期、造价范围内保质保量完成建设施工任务;承包材料和设备供应的单位, 要保证按照规格、型号、保质保量按时供应材料和设备。为了对这些建设工程合同进行科学管理, 实现对工程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业主应委托专业化、社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 在业主授权范围内, 对建设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管理。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对目标有效控制展开。项目管理单位应参加承发包方式和合同结构的确定、拟订合同条款、参加合同谈判、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合理规避索赔和处理索赔工作、做好参建各方的协调工作、根据合同做好对承包商申报文件的审批工作等。

2.2 目标控制工作内容及方法

2.2.1 质量控制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但通常可以概括5个字:人、机 (机械) 、料 (材料) 、法 (方法) 、环 (环境) , 简称影响质量的五要素。质控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 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以保障工程质量。

(1) 对于人的控制: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其总体素质和个体能力决定着一切质量活动的结果。因此要把人作为对质量控制对象, 又要作为其它质量活动的控制动力。要重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素质的良好结合。要从职业道德、责任感、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核选配人才;

(2) 对机械设备的控制:

要根据作业目标、工艺和技术要求, 确认是否选用了合适的机械设备, 是否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

(3) 对材料的控制:

要把好检查验收这一关, 从源头抓起、每一环节都应严格监管, 保证所使用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国家、行业的规范要求, 并保证正确合理使用原材料, 成品、半成品、构配件, 并检查、确认、督促做好收、发、储、运等技术管理及质检工作;

(4) 对施工方法的控制:

要通过分析、研究、对比, 在确认可行的基础上, 应采用优化的设计、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法;

(5) 对环境的控制:

要通过指导、督促、检查, 建立良好技术环境, 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

2.2.2 进度控制

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很多, 与2.2.1节所提出的5个字因素基本相同, 只是含义的侧重有些变化。由于工程自身施工复杂性, 加之承建设单位多, 施工过程难免发生各种干扰、矛盾和问题, 严重影响、制约工程施工, 必须定期招开生产协调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处理矛盾。

(1) 对人的控制:

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专业技术水平 (从事过网络计划技术工作等) 和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以及经济技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配, 形成一个人才技能“级配”良好的战斗团队:

(2) 对于机械设备的控制:

除2.2.1节中的内容外, 要确认机电设备供货是否按照要求型号、规格保质按时进场;

(3) 对材料的控制:

按2.2.1节中的内容, 确认在保证质量和规格合适的条件下能否按时按量供货进场;

(4) 对施工方法的控制:

除2.2.1节中的内容外, 要确认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可行, 由于施工现场千变万化, 要确认改变施工措施计划和施工方法是落实的、可行的, 不至于影响进度;

(5) 对环境的控制:

除2.2.1节中的内容外, 对施工厂区来说还应确认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根据目前建筑市场的情况, 工程建设资金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有保障的。

对施工进度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 协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要尽力做到有力、有理、有利、有目标、合理公正、多方共盈。只有问题解决了, 各方满意了, 目标才会顺利实现。

2.2.3 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 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问题, 它与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既互相影响, 又互相制约。预期的质量标准随资金投人大小而变化;工期缩短或延期都要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管理费等都是构成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 施工技术、组织、方法以及环境条件都将影响着工程造价。相对合理的工程造价也是在上级或业主批准的合理工期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编制的, 所以, 影响造价的因素基本是2.2.2节项中提到的内容。

在5字因素中, 材料费的开支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3%左右, 是成本要素控制的重点, 控制材料消耗费用主要包括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材料价格的控制2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控制原材料消耗量的关键。建立严格的材料领发制度和回收制度, 加强对工程使用材料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力度。

通过招投标, 优选质优价廉, 满足生产需要, 资证齐全的、信誉好的供应厂家。并且在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中, 应根据市场情况和工程实际, 及时合理有效的对资金、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分配, 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理想实现。这本身就体现了造价的控制必然是全过程的主动控制。选用那些既懂经济又懂技术, 既懂施工又了解设计, 既懂管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团队, 一定会把技术与经济相互渗透、融合, 达到对工程造价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

2.3 工程目标控制的工作方法和手段

2.3.1 抓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和永久工程的施工进度, 施工质量, 工程造价所以, 必须抓好前期准备工程的目标控制。

(1) 认真审核《施工规划报告》, 重点是施工总布置;场内交通网络;大临辅助工程的设计;标段划分;外建材规划;永久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工程控制性进度计划;主要标段的进度计划和接合点的规划处理方法以及与三大控制目标直接有关的大临工程和辅属厂等。要认真评定施工生产线一条龙配套协调、连续正常运行的可靠性、保障性和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数量满足要求的保障程度。

(2) 其它:招标文件编制;标底编制;土地征用;地面物的搬迁;招投标、合同谈判等。

2.3.2 编制计划

要做好目标系统的控制, 必须要有周密详细的目标计划。

(1) 业主或监理编制的计划。

①合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含主要项目施工强度曲线;劳动力计划和图表等;②控制性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控制规划及图表等;③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及图表等;④三材供应计划。含三材供应总计划、年度供应计划、分部分项工程供应计划;⑤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包括资金使用总计划、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分部分项工程使用计划。

(2) 承包商报送监理审批的计划和文件。

依据合同要求承包商应报送施工总进度计划、年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分别编报相应的资金需求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施工总组织设计、年度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在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措施计划中关于质量、安全、文明、环保等保证措施部分, 应明确提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实体措施和功能满足要求其它措施。经监理审批的文件和指令, 承包商必须立即组织实施。

2.3.3 审和协调

(1) 总进度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相应资金及材料使用计划由业主组织审查协调和批准;

(2) 月、周计划和相应资金及材料使用计划由监理单位组织各方审核协调批准。目的是要以周计划保月计划;以月计划保季度计划;以季度计划保年度计划;以年度计划保总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 协调关系是工程建设活动中涉及多方面的关系, 包括施工干扰问题, 参建各方的相互协助和配合问题, 以及人员间和组织间的矛盾问题等。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 就需要协调, 通过协商和沟通, 取得一致, 同心协力, 为使工程按照计划目标有序施工而努力。

2.3.4 提高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能力

目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 把经济工作看成是与己无关的概预算和财会人员的职责, 而概预算人员和财会人员则认为自己主要任务是根据规章制度办事, 不熟悉工程技术知识, 也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关系和问题, 往往单纯地从自身专业角度审核费用开支, 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和目标系统, 因此, 要提高技术和经济观念相互渗透力度, 拓展知识面, 不断改善提高目标系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水平。

2.3.5 应用“价值工程”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分析设计、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等的优化, 应用“价值工程”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理论与方法, 选择以降低费用、保证功能不变而价值高的方案。尽可能缱短工期, 早日动工, 尽快回收投资, 或优化施工规划方案尽量减少工程投运前的投资额度。

总之, 要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分析优化以利于有效地控制项目目标。

2.3.6 采用“网络计划法”、“香蕉曲线法”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

采用“网络计划法”、“香蕉曲线法”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 只要工程实际进展和投资在香蕉曲线范围之内, 则说明进度和造价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 否则, 说明进度或造价出现了偏差。并根据实际曲线 (工期~进度, 工期~投资) 在香蕉曲线范围内走向偏离趋势, 可超前提出预防措施, 以防出现偏差。

2.3.7 提高施工过程的全要素的控制

加强对设计方案、施工规划、资金、材料及机械设备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不断提高施工过程的全要素的动态的主动控制的水平和能力。

3 结语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篇7

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资质规定

我国实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时间不长,尚属于监理制度发展的初级阶段,未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但是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已基本应用于各项目工程的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符合项目所在地规定的资质等级证书。

现代建筑工程监理体制下,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一项多方面、相对复杂的具体工作。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职责和重要性,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气候、环境、资金等多方面因素,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技术的组织与监督工作。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要将工程的管理模式以网络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小到大、由点及面,确保将每一部分项工程纳入到受控范围之中,只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建筑工程的计划理念和工程奖励要求,才能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另外,还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组织形式,还要在具体的工程管理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工程管理工艺。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专业化、技术化、正规化的要求。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必须督促施工单位通过开展有效的施工技术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及时熟悉和掌握新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新材料的特征,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操作,进而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2.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选择的方法和程序

为了选定符合要求的咨询工程师,业主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在美国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为资质评审法。

资质评审法实质就是把资质因素作为选定咨询工程师的首要原则。它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阶段为选择,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初步的工作范围及具体的项目评审原则确定由三至五家公司或个人组成的短名单。第二阶段为确定,邀请第一阶段排名第一的公司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理解业主的需要和期望,共同确定工程范围、所需要的服务及合同形式。第三阶段为定价,在选定了最具资质的公司并确定了详细的工作范围之后,应开始定价谈判。

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作为工程监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大目标,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根据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特别是路基土石方、桥涵构造物、路面各结构层等关键要害部位。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以便对每道工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就避免因出现工作混乱,职责不清而影响工作效率。

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按施工阶段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的转化划分 .可分为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管理;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即在使投入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其中包括: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包括半成品)因素、机械设备(永久性设备及施工设备)因素、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因素和环境因素。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应对建筑工程建设生产的实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它包括事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事中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事后的各单项及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上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并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他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可以理解成对所投入的资源和条件、对生产过程各环节、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与控制的一个系统过程。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事前控制是指对工程准备阶段的控制,如测量成果的复核,试验数据的审批,施工工艺的慎重推敲等;事中控制是指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如突发事件的处理,人为因素的监督等;事后控制是指对工程结束后质量的控制,如砼强度不足的返工处理,在不影响内部质量下的修整。

4.施工质量管理的国际惯例

国际上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与监督是十分严格的,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承包商的质量自检与质量保证。

2)业主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主要按FIDIC合同条件中的规定进行。业主代表或业

主指定的设计工程师或业主授权的其他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3)政府的监督检查。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4.1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

4.2组织单项工程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4.3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經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

4.4质量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篇8

1概述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索赔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承包商的索赔往往与合同工期和费用相关,业主能否有效做出处理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所以必须重视反索赔的管理,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

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承包商索赔的反索赔

如果收到对方提出的合同索赔要求,业主应立即启动反索赔工作程序,组织人员对其索赔报告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并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反驳对方所提出的索赔。常用的方法有:

第一,找出对方在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或者失误,直接向对方提出反索赔,以反索赔对抗对方的索赔要求,使对方认识到自身也存在问题,最终通过相互让步妥协或者互不支付的办法解决。比如承包商向业主提出工期延误索赔要求,发包人可以提出承包商存在管理失误、质量问题导致工期延长以反驳承包商的索赔,使其知难而退,从而不要补偿其索赔要求或者减少其索赔值。

第二,组织相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查对方的索赔要求,对其在报告提到的索赔事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查清事实,查找合同理由和其他依据,论证能否证明对方的索赔要求或者报告不符合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或证明其所描述的事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审核其索赔值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存在错误等,如果其索赔存在错误则可以以此反驳其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从而达到推翻其索赔要求或者减少其索赔值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反驳对方的索赔要求:

(1)反驳对方的索赔程序。审查对方提出的索赔申请或报告的时间是否符合合同关于索赔时限的规定。如果索赔方未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提出书面的正式索赔意向书或者索赔报告,其将无权索赔任何费用和工期,也即是丧失提出合同索赔的权利;

(2)审查索赔要求中描述的干扰事件是否真实存在。索赔要求中提出的索赔干扰事件必须是在施工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其真实、可查实。不真实存在的、不确定发生的或者是仅是臆想、猜测甚至是人为捏造的干扰事件是不能提出索赔的。业主必须对合同的实施过程全程跟踪和监督,在对方提出索赔后,应能快速通过调查工作确定干扰事件发生的原因、事情发展经过、持续的时间、影响的范围、事件最终造成的损失等有关的情况,并形成详细的事件调查报告,调查期间应同时广泛收集与索赔干扰事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和记录并整理成册,从而能快速判断对方所提索赔事件的真实状况,也方便反索赔工作的开展;

(3)审查干扰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根据施工合同相关的约定进行责任分析。如果通过上述调查证明干扰事件属实,则要对干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全过程进行调查取证分析,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干扰事件的发生,根据合同的约定分析确定其责任的承担者。如果是由于索赔者自身施工管理上的疏忽大意、管理不善或者工作失误导致了干扰事件的发生,或者根据合同规定该干扰风险应由索赔者自行承担的,则其提出的合同索赔将不能成立。如果干扰事件是由第三方责任引起的,根据合同约定应由其向责任方提出侵权补偿的,其索赔也不能获得支持。如果干扰事件的发生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则应按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比例共同分担所造成的损失;

(4)审查索赔要求所依据的理由是否正确、充分。审查分析对方的索赔要求所依据的理由是否有相关合同条款约定或有关法规约定支持,对方是否已正确履行合同中规定的通知义务,是否采取了预防或减损措施,所受的损失是否在合同约定的应由对方负责的风险范围以内。业主应对合同总体进行分析,在合同中找出对对方不利或者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款,充分审查索赔所附的记录,反驳对方索赔理由,从而否定对方的索赔要求;

(5)审查对方的.索赔要求所附的证据是否真实、充足。审查对方所提供的书面证据是否原件,签证资料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存在伪造事实的情况,是否隐瞒部分对己不利的事实证据,所提供的证据能否完整构成事件的证明资料,所提供的证据能否对其索赔要求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果经过审查发现其提交的证据与事实不符、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或者没有法律证明效力(如现场签证不是有效授权人签认等)、证据不充足、提出的索赔要求没有证据支持,则其合同索赔要求是不能获得支持的;

(6)审核索赔的费用和工期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审查后仍然找不到对方索赔要求存在的缺陷,说明对方的索赔要求符合合同规定,那就只能重点审核其索赔报告中要求的索赔值了。对索赔费用和索赔工期的审核重点是要审查其计算的基础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是否存在一项费用多次重复计算的情况,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准确无误;索赔费用和延长工期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各项取费是否合理。审核工作中要注意剔除由于索赔方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降低损失的措施所造成的费用。要注意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索赔值会有不同,有时甚至还会有很大的差别,对此,需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要结合实践原因责任分析,依据合同规定、工程惯例等审核索赔值计算的正确性,防止索赔方脱离合同规定多算、乱算索赔值,对索赔方的漫天要价、无理要求要坚决不予认同。

对工期索赔审查要审核干扰事件是否发生在关键线路上,是否存在共同延误或者交叉延误的情况,是否计算按合同约定理应由索赔方承担风险的工期延误,是否有重复计算等情况。

对费用索赔应审查索赔方提出的索赔值是否扣除了按照合同约定由其承担的风险范围内或因其自身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审核是否以合同报价为计算基础,其取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费率计算,有没有重复计算取费,机械和人员的停工、窝工费用单价计算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应计算利润等费用。

3结语

上一篇:2024三好学生及优秀班干部评选标准专题下一篇:《歼十出击》观后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