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2024-10-05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精选7篇)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篇1

随着时代发展,远程教育资源正在走进农村中小学,但是由于远程教育是一新生事物,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人在中心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勇挑重担,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尝试和运用,终于小有成就,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建三种模式

通过现代化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是学校不断发展最根本出路。因此,我把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教育发展首要大事来抓。经过努力,在校内初步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

1、dvd教学光盘播放点。即光盘播放,有了适用的教学光盘,也就等于请到了优秀教师,偏远农村的孩子就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学,教师也有了观摩教学,学习提高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光盘教学片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四者之间可以形成有效互动。另外它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

2、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它的优势在于接收的教育资源容量大,使大量优秀课程、优秀教案、优秀专题教育节目和丰富多彩的农村科教信息源源不断的进入农村学校,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资源用于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看了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为自己提供教学设计纲要,可以取长补短。

3、建立互联网远程教育。即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它可以发挥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直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直观的教师培训,直观的课堂教学。为此,我经常利用空中课堂组织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际观摹,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为师生提供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

二、做到三重培训

我认为学习远程教育管理及运用技术,不仅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另外,还须注重校本培训,为此,我制定了一套培训机制——三重培训。即:教师培训、学生培训、家长培训。农远工程是一个全民的大工程,不仅是管理员或教师所要掌握的,对于受教育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要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培养合格下一代共同作出应有的力量,必须做好三重培训工作。

1、教师培训。每周教师利用电脑室对全校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每天中午分二人小组进行上机操作,利用教研活动进行运用课件的尝试,空间虽小,但意义重大,全校十几名教师经过手把手的指导,他们在农远资源运用及课件制作上全部达到了上级要求。

2、学生培训。在校内,每周每班级都安排了两节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以信息课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从简单的农远设备讲起,再讲到资源搜索及运用上。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教学,通过几学期学习,学生们将会由电脑知识门外汉变为电脑小小通。

3、家长培训。有的认为对家长培训没有多大意义,其实不然,家长是学生的最亲密的“老师”。他的言行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如果家长懂得了电脑知识,这样可以使家长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而且可以互相促进。为此,教师每学期专门组织家长进行集体培训两期,家长们兴致很高,都说这样的培训应该多搞几次,不然就成了未来的文盲了。可见深得人心。

三、实现三位一体

作为农远工程管理员,在校内应制订了一整套制度以充分完善及最大限度地运用农远资源。如微机室管理制度、农远设备使用制度及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室内卫生,在设备使用上,要做到小心、细心、爱心。不乱拉、乱碰、乱换设备,对于设备不正常时,立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另外,凡上级组织的各种农远培训,都应积极参与并认真记录、总结,对于不懂的要虚心请教别人。我们要在心中树立一种信念:边学、边用、边创新,争取做到这三位一体。

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滚滚教改热潮中去,要树立加倍努力学习的信心,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力争管好、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去探索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以塑造全新的教育局面!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篇2

做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当前, “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 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省各级各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 扎实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一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 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我省已有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 要整合涉农资金, 加强资金监管,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二要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以大水网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建设, 年内完成14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300眼山老区“一村一井”工程建设任务, 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 全年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盐碱地10万亩, 加快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程, 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三要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加快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重点推进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 引领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支持“513”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素质提升, 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50亿、100亿的标志性企业, 在继续扶持酒类、醋类等传统优势品牌的同时, 集中培育杂粮和生态畜牧两大特色品牌, 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把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打造成大品牌;四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尽快解决一批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五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继续抓好10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和3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的基础上, 以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重点, 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为重点, 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以完善保障制度为重点, 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六要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针对县域特点,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抓好县级产业园区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深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 积极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同时,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 不断拓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的目标, 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工作, 认真实施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 全面落实各项扶贫开发措施,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我省按照扶贫新标准确定的452万贫困人口得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让全省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篇3

一、博州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情况

博州2005年启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全州22个乡镇(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已在14 个乡镇试点运行,现共配备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83个,且均配备了专职管理员。经过多年的试点运行,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传送了新的知识、信息、理念、技术等,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相关经验

1.建立组织机构,确保职能到位。为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试点县、市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编委、教育、农业、计生等20个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并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各自的职责。从州、县(市)到村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措施到位。在多年的试点工作中,各级党组织把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党政正职工作实绩考核范围。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行考核评比,如温泉县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考核评分办法》、《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终端接收站点信息反馈制度(试行)》、《现代远程教育乡镇接收站工作职责》等,充分调动了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自治州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度。

3.组建管理队伍,夯实工作基础。在管理队伍方面,建立编制,明确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站点建设、业务培训、课件开发和技术指导服务;在终端站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方面,将村干部、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年青村民、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的人员选拔配备到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和应用。

4.搭建四大平台,提高工作成效。一是搭建培训平台。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结合远程教育网络信息特点,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大局,分别制定出各站点的学习计划,实施分层次分类别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课件,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主动性。二是搭建技术指导推广平台。为保证学习培训效果,采取电话查询、实地考察、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站点学用的指导,全面了解掌握各站点学习培训的实际效果。对学习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没有针对性的个别站点,及时指导其调整教学内容,协调地方科技、农业、畜牧、林业等技术部门的专家现场传授技术要领,帮助党员群众释疑解惑。三是搭建典型宣传平台。建立专门网站,在网站上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激发基层党(团)员和群众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四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与地方农业、畜牧、林业、司法、广播电视等部门合作,利用远程教育的农村科普节目资源,定期邀请党员科技带头人与创业典型传授致富经验,使广大农牧民在学习致富经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了解。

新疆博州农广校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经验总结 篇4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我组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和教学内容,利用中学同步课堂、外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科普知识、青少年教育、扶贫教育信息、数字图书等资源及VCD、录像机、刻录机和卫星地面站的设备,浏览、下载信息,学习外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做到主要学科的教师每周分学科至少观看一次远程教育提供的全国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同步课堂等节目,注重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学习;开展模仿教学、创新教学。主要学科的教师每学期分学科至少举办两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或说课、讲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召开全校运用网上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交流会;积极配置与教学配套的电教教材,做到使用上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注重电教创新。每学期举办教育软件应用与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选定

一、两个科研课题,形成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制作一件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软件(课件);写一篇关于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方面的论文、经验文章或心得体会。(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收获

一是把接收到的教学文本资源用打印机输出,及时发给学科教师学习和应用;二是用数模转换卡,将多媒体信息传输到电视机上,组织师生集体观看;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校园网”将信息传输到各个备课室和教室,进行观摩学习;四是利用校园进行传播学习。将网管教师下载的资源,先分到各教研组去分类、整理、整合应用,再反馈回服务器,逐渐形成学校的电子书屋。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我组举行了“利用优质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活动,创造了一大批优秀课件。同时,帮助学校建立了适合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还开展了许多其它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备好一篇教案,制好一个课件,上好一堂课,写好一篇论文为等,大大地促进了项目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们人人学技术,将有价值的资源刻录到光盘进行保存,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都将优秀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今后提高本组资源应运效率的建议

1、继续加强教师应用能力,特别是整合资源能力的培训。

2、更新、增加设备,使使用范围更广、效果更佳。

总之,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网络资源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与其他兄弟学校比较,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应该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努力使我校的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整合应用再上新台阶,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郝家庄小学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篇5

——XX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经验总结材料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现设30个教学班,有1867名学生,94名教职工,系“一校两园”办学模式。现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信息技术幼苗培训基地,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县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从去年开始至今,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资源、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整合资源、师资培训和课题实验研究为主要途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扎实有效的开展此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项目实施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长远目标和根本任务。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支笔、一本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育方式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育怎样面向二十一世纪,怎样才能迅速改变落后状况,真正步入素质教育轨道,是我们不可回避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一是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教导处、总务处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工作。二是从项目实施工作组中安排了2名中层领导、3名骨干教师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务。三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使我们认识到:三个面向,首先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才能面向世界,面向世界才能面向未来。推进素质教育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来审视素质教育,以全新的手段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方法和途径。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平台。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增强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共识,为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

二、加大投入、积极整合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我校实施的是“模式二”、即建地面收视点的模式。该模式能同时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开播的电视、Ip数据和广播节目。目前两套设备分别安装在本部和分部的专用教室里,专人负责管理和节目接收,运转正常。如何发挥该项目资源的作用?这一问题不解决,项目的实施势必成为空谈,为此,学校项目实施工作组进行了认真研究,充分的论证,最后得出共识:必须加大投入,增加与之匹配的设备和设施,立足校情,积极整合校园局域网,才能促使项目实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三点工作:

1、为达到每个学生每天上两节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的要求,学校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投入9万余元,按标准建起了2个多媒体专用教室,同时在专用教室里还安装了投影机、投影幕、实物视频展台各一套,基本满足了教学的实际要求。

2、为了满足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需要,去年学校投入6万余元分别在本部、分部建起了电子备课室,实现了全球互联网接入。今年又投入1.5万元,购置了一台数码摄像机和视频采集卡,用于视频采集和编辑。

3、积极整合校园局域网络。首先使卫星宽带资源传输到项目实施专用教室和电子备课室(包括本部和分部)、再通过学校局域网将卫星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向微机室、主控室,年级组、行政、教导、总务等职能办公室传输,满足全校教师查阅资料、下载数据、制作课件等需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二步是通过现有主控室将卫星宽带资源向学生教室的进行传输,满足学生汲取信息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需要,从而让师生充分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理念,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通过大力投入、积极整合,目前我校该项目实施的硬件环境已初具规模,成效初显。

三、统筹安排、师资培训是项目实施的难点。

要将信息技术教育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把创新思维和创造行动变成现实,最大的障碍不是资金、技术问题,而在教师,为此学校把师资培训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难点来抓,本专门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计划》,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要求、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学校准备用一年时间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基本达到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进行文本输入、编辑、打印,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查寻、下载、使用优质资源,收发电子邮件,光盘刻录等操作,进而具备和不断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已开展培训十余次,培训教师700余人次,《现代教育技术概论》、《Windows基础知识与应用》和《Word文字处理》已培训结束,其他培训内容正在按培训计划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选送4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县职教中心参加了项目技术培训。

四、积极实践、拓展研究是项目实施的宗旨和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学校资源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师资培训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教师积极投身实践的热情高涨:学习电脑的人多了,订阅有关技术教育书刊的人多了,相互学习、交流的人多了,上网寻找、下载教育教学资源的气氛浓厚了,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全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所上的课累计1000余节,人均10余节次,校内外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40余节次。这些必将为我校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奠定扎实的基础。

去年11月,我校承担了语文、数学、美术三节多媒体观摩示范课,课堂上教师熟练的多媒体课件操作、学生娴熟的网上资源查寻能力、师生良好的双向互动、学生质疑主动性、准确性、敏锐度等令前来观摩的参加全县第二届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的80余位教师掌声雷动,称赞不已。

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教师们还积极主动地开展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正华、刘兴艳的多媒体录像课《三角形的内角和》、《荷花》分获省第八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展评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其课件分别获省级二、三等奖;章志强、胡万金制作的课件《荷花》获省第四届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邓红丽撰写的《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识字教学》获市级二等奖;方全翔、赵有华、冉正文、刘兴艳、李瑞英、张琳、佘强、庞炳刚、张俊辉、龚红梅等数十人次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获省、市、县各等次奖励。结合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我们开展了三个课题的研究,即:《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实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5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课题实验,其中第一个课题研究已经结题,被省教科所评为一等奖。第二个课题论文获省级研讨会二等奖,其阶段性研究报告获省第四届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该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注重知识建构,促进师生发展》在西乡召开的“十五”课题研讨会上交流获得省电教管理建军馆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其中期研究报告《以人为本搞实验,顺应时势促课改》在市课题研讨会上交流,在《汉中日报》上进行了报道。第三个课题研究也在有效推进中,这些实验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快速成长,形成了我校颇具特色的“三练二导”和“AB双线”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篇6



 如何有效地使用好、管理好、应用好,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其成为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真正提高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是远教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此,教师要深刻地钻研了教育资源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是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的需要,从远程教育接收的资源中提取需要的资源,重新组合,丰富自己的教学。如在本期举行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暨‘三课’活动‛,有许多教师首先查阅远教资源里的教案、课件等项目,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了优秀的教案,为自己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好了一堂堂优质的课。

二是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整合应用上,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需要了解许多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做法,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而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动态》、《课程改革》、《示范课》、《直播课堂》等栏目中就有许多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和视频资料,形象生动,实效性强,是学习的很好范例。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栏目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例,听专家讲座、看示范课,通过专家名师的讲课,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促进了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学案例‛设立的‚课堂实录‛和‚同步课堂‛‚同步辅导‛栏目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把‚同

步辅导‛资源连通到学校的网络教室里,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网上浏览、学习。如:声情并茂的课堂实录和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学习,既开发了思路,又开阔了视野。再如有‚听说在线‛、‚典型例题‛等栏目。既丰富了知识又更新了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研究性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在知识方面,教学方法上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三是活用、巧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教师:李平

二00五年七月十日

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经验交流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李平

银行远程工作经验总结 篇7

1 支部建设充实化

1.1 组织架构建设

学生支部有支部委员会、党小组构成。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学生每年固定在一千五百人左右, 以每支部党员人数大于3人、不超过30人为宜的原则, 共设六个支部, 每支部人数稳定在20人左右。一般说来, 每支部纵向管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班级。学生支部设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 构成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由大三学生党员担任。每支部根据情况另设1到2名秘书, 由大二年级党员发展最为积极的学生担任。

每个班级设党小组组长或党建联络人负责管理本班党员发展, 和支部进行对接。

为便于统筹学生党支部的工作, 另设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这样就形成如图1所示架构。

这种组织构架的优点有a易于学生党员干部培养;b学生党建工作易于传承;c便于党代会精神的宣传贯彻和学生活动的组织动员;d利于同一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的互帮互助。学生发展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由新生至大二、大三以至离校, 但这种组织架构保证了学校党员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制度传承的连贯性, 使优良传统得到良好的继承。

1.2 制度建设

为更好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有条理有继承地展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总结整理形成《机电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手册》, 具体包含《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置和职责》等四方面内容。如此, 就形成我总支部的制度建设, 使党员发展具体工作有章可循, 并具有继承性。

2 党员发展机制化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没有规划, 存在集中发展或突击发展的现象, 导致质量和数量不协调、质量和发展规模不平衡和党员分布结构矛盾突出。为避免党员发展集中在高年级等突击发展或各年级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我院实现了党员发展机制化。该机制主要包含党员发展分学期计划和党员发展程序民主化两部分。

2.1 党员发展分学期计划

表中横向表示的学期指的是学生入学后的8个学期, 中间数据表示每学期相应类型人员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 括号中的比例为 (班级与组织当中成员比) 。在同一时间不同年级对应不同学期, 如2012至2013第1学期各年级分别对应一、三、五、七学期;第三学期6%, 括号中的3:2, 指算出大二年级所有发展对象人数后, 按3:2的比例投向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

2.2 党员发展分学期的特点和优点

该分学期计划机制具备如下特点:

(1) 每位同学大学四年参加党校学习的机会大约65%; (2) 每位同学大学四年成为发展对象的几率约30%, 也就是参加党校学习学生有大约50%机会成为发展对象; (3) 每位同学大学四年成为党员的机会约23%, 也就是发展对象成为党员的机会约70%; (4) 班级与组织分开发展, 原则上互不占名额, 党员发展有意向学生社团组织倾斜。

该机制的优点:

(1) 将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吸收入党, 及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使党员发展较为集中在大二、大三年级, 使党建带动学风建设的作用尽早发挥出来。 (2) 尽早在低年级中培养一批熟悉党建工作业务的未来党员, 使支部建设后继有人, 利于党员干部的培养和锻炼。 (3) 确保院、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全部为党员, 力求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的一致性, 便于学生党员通过干部岗位发挥党员的示范性、带动性和服务性作用。

3 党员培养固定化

3.1 党员联系宿舍的实践活动

一项实践活动指党员联系宿舍。我院为发挥党员在学生中的带头作用, 建设文明宿舍, 规范宿舍行为, 创建优良学风、舍风, 制定了《机电工程学院关于学生党员联系宿舍活动的制度》, 让同支部同专业高年级学生党员联系低年级宿舍, 一般是大三联系大一、大四联系大二。高年级学生党员在所属支部的领导下向负责的宿舍灌输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答疑解惑, 并针对联系过程中所发现问题定期向带班辅导员汇报。如此, 既传承了学院良好的作法规范了宿舍行为, 又让学生党员得到锻炼培养, 一举两得。

3.2 党员学习活动

我院为培养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操, 丰富历史知识, 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项党员学习活动。通过党员发展的分学期计划, 有效解决大学党员发展中突击发展和党员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确保发展过程的民主化程序, 确定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模范代表性;通过充实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为学生党员提供工作平台培养锻炼学生党员干部;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实现对学生党员的后期管理与培养, 是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上的主要经验。当然这些做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缺陷和不足, 留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总结。

摘要:本文从支部建设充实化、党员发展机制化、党员培养固定化三个方面总结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经验。为解决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击发展和党员发展高低年级分布不均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为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机制做了初步探索。

上一篇:连减简便计算运算教学设计下一篇:浅谈烟草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