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24-06-21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共8篇)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1

城镇化程度是权衡一个国家和地域经济兴旺水平、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涯程度凹凸的主要目标。城镇化是消除城乡二元构造、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行动。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构造的限制和制约,我区城镇化程度不高,城乡发展的差别和不协调依然存在,亟需我们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来认真加以处理。

一、近况:起步较迟,发展敏捷

1、起步较迟。我区城镇建立是在原农场集镇建立的基本长进行的。上世纪五十年月初期树立农场,场部地点地“三吉”仅是一个小小的集市,农场场部地点地仅在渠道边有几家商号,名为“半边街”。随着农场的发展,湖州荒滩上的集市逐步发展成为集镇。据计算,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国家对几大农场的投资占农场同期基本建立资金不到一成。依托自筹和银行借款,几大农场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集镇建立,拓展街区,硬化路面,兴建房子,扩改基本设备。还,八十年月中期以来,农场经济构成必然积聚,“农工商”开端鼓起,集镇二、三财产构成必然规划。

2、发展敏捷。2000年撤场建区以来,采纳财务投一点、银行贷一点、地盘收一点、社会筹一点等多渠道筹资方法,城镇建立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超越农场期间集镇建立投入总和,为城镇建立敏捷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区城镇建立逐步步入正轨。特殊是中间城区自2002年正式启动新城区以来,依照“运营城镇”的理念加速城镇建立,增强城镇治理,城镇相貌一日千里。详细显示在:

中间城区日现雏形。镇作为区治地点地,逐步发展成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明中间,城镇化率到达38.75%,高于全区均匀程度4.13个百分点。中间城区人口到达2.5万,比建区时添加近万人。中间城区道路骨架在本来的“一纵一横”拓展到“二纵二横”,建成区面积由建区时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

发展思绪逐渐清楚。中间城区发展定位于树立滨湖明珠城镇,以此为中间,辐射千山红、金盆、和沙堡洲等四个集镇,并带动若干个中间村庄的发展。依据这必然位,我区高规范编制了区城乡一体化规划、中间城区建立全体规划。还,还接踵完成了道路建立与革新规划、小我建房规划、居民房屋小区规划、工业园区建立规划等建筑性具体规划的编制,以及五一路、大路、文明路等骨干道路景象规划。

基本设备不时完美。先后建成大路、文明北路,以及“一园一带一广场”(生态公园、胡子口沿河风景带、市民广场)。110KV变电站、新城区电网建立和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接踵完工投入运转。金盆、千山红镇先后完成镇区晋级革新,镇区革新正在进行。还,结合新乡村建立,鼎力推进基本设备和公共效劳向乡村延长,带动新乡村建立的具体提速,近五年来,全区通晓迟滞工程硬化乡村骨干道路161.2公里,使全区乡村公路迟滞率到达55%;新建沼气池1000多个;改水改厕2000户;处理乡村近2万人的平安饮水问题。

3、差距分明。从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城镇化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来看,我区城镇规划分明偏小。在建成区面积上,除中间城区近年来空间拓展外,其他几个城镇规划依然逗留在建区前的程度。在城镇人口方面,当前四镇集镇尤其是、金盆镇人口规划偏小,与全省会镇人口规划均匀程度(1.2万人)还有必然差距。城镇化率方面,2007年,我区城镇化率与全省、全市均匀程度辨别相差6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方面,2007年我区人均程度为10393元,与全省均匀程度相差3393元。

二、缘由:基本单薄,不足支撑

就县域而言,城镇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窗口、手刺。从我区的实践状况来看,城镇化程度不高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1、城镇功用不全。金融机构少,全区仅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信誉社三家金融机构,但从2006年起农业银行吊销了4个乡村网点,仅保存中间城区的分行;工商银行上一年才由分理处升格为分行;信誉社2006年正式挂牌营业,当前仍为南县的一个分支机构。因为机构少、信贷规划小,无法对城镇建立和发展供应有力的支撑。邮政、通信行业机构规格低,保险行业规划小,不足行业竞争,治理体系体例上分属南县、沅江管辖。市政设备方面,不足垃圾、污水处置设备。

2、不足财产支撑。城镇不足大企业、支柱财产支撑,城镇财产规划偏小,全区共注销个别工商户1761户、工商企业193家,而个别工商户中到达税收起征点的仅400多户,规划以上工业企业15家。个别工商户首要集中在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效劳业上,规划小,现代效劳业欠缺,有的行业甚至照样空白。财产的带举措用非常有限,特殊是吸纳就业才能小,大都为家庭运营,从业人员即家庭成员;消费市场不旺,到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元,与2004年比拟,添加额不足1亿元,年均增幅12.9%,大大低于GDP增进速度;创税才能弱,2007年全区城镇个别工商税收200多万元,占全区实践税收的比例不到10%。

3、创业气氛不浓。农场体系体例下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使大大都农场职工养成优胜心思,抱着“铁饭碗”小富即安,不足敢闯敢干敢为先的创业胆识,创业路径不广,创业气氛不浓。农场期间,在集镇从事三财产的绝大局部是来自周边地域的农民,被本地职工戏称“公社佬”。随着企业的封闭停产,职工纷繁下岗,构成了新的就业压力和不不变要素。

4、辐射带动才能低。原农场期间,农场各自为战、自成系统,五大农(渔)场之间没有构成一个强壮的区域辐射中间。受区域政治中间转移的影响,在建区之初的几年里,城镇发展出现出“东边日出西边雨”,中间城区建立如火如荼,而金盆、集镇衰败萧条,城镇建立望而却步,镇区房价暴降,几年内简直看不到新建房产。新城区自2002年启动开拓建立以来,建成区面积扩展了一倍,但当前其骨干道--大路两厢的“熟地”根本用于行政办公楼建立,贸易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加上我们限于本身财力,采纳以地盘置换的形式筹集基本设备建立资金,一局部较好的贸易地段已置换给投资商,县政府享用地盘增值效果的空间相对减少。

三、出路:扬长避短,发掘潜力

从世界兴旺国家的普通发展形式来看,城镇化将先后阅历集聚城镇化、郊区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四个阶段。但分歧的时代布景、政策准则布景、文明和区域布景决议,我们不会必定反复这逐个般形式。党的十七大申报明白指出:“走中国特征城镇化道路,依照统筹城乡、结构合理、节省地盘、功用完美、以大带小的准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从当前的近况来看,我区城镇化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将来我区城镇化将呈现一种集聚城镇化和涣散城镇化并存的格式:中间城区、集镇及一局部中间村庄将持续吸引相当一局部人口(集聚城镇化),但因为城乡生涯程度(尤其是物质程度)的差距减少,信息技能、交通前提的改善,相当一局部乡村人口将直接进入涣散的中间村庄或集中寓居区。因而,要加速城镇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克制区域规划偏小、人气不旺、区位前提不优等客观制约,也要应战思想禁锢、观念陈腐等主观影响,扬长避短,发掘潜力,尽量缩短城镇化发展的迂回进程。当时,我区必需发扬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集中寓居的前史。农场期间,农场内部执行的是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治理体系体例。1982年以前,我区农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元集中寓居、集中生产、集中治理,执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逐渐改集居为散居,但以原分场合在地为中间,逐渐构成了小集镇,原23个分场集中寓居的人口规划场均到达1000人,并且道路、给排水、供电、绿化环卫、通信电视等基本设备较为完美。依据这一状况,我区适度超前编制规划,把中间村庄规划建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2005年以较大规划的原分场驻地为基本,完成了10个中间村庄的规划编制,2006年以来依据全市的一致部署,我区又完成了7个新乡村示范村的规划编制。

2、有优越的社会保证。与周边县市比拟,作为农场改制区,我区具有了三大保证系统:一是社会养老保险系统。我区农业职工享用了农垦企业养老保险政策待遇,特殊是2008年养老金待遇调整今后,人均养老金程度到达479元/月,而工商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程度到达842元/月。二是社会医疗保险系统。2005年开端,我区就施行了乡村新型医疗协作,到当前为止,我区参合率到达91%。还,本年还将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是社会救援福利系统。最低生涯保证的规范逐年进步,由建区时的每月40元进步到当前的每月100元;享用局限扩展,由建区时的城镇居民扩展到乡村居民;享用对象逐年添加,由建区时的500人添加到当前的3400人。还,从居民小我储蓄来看,2008年1-4月份的我区人均存款达500元,比全市人均存款凌驾900元。

3、有发展的空间。依照到2020年中间城区规划区要到达8万人的规划目的,建成区面积在当前的基本上还可以包容5万余人。新建3万吨自来水厂足以供给6万人的用水需求。中间城区变电站将持续扩容,方案年前供电才能在现有基本上添加1倍,中间城区的疾速发展将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供应动力支撑。

4、有可控的规划。2007年10月经过的《中国城乡规划法》为规划工作供应了司法保证。《区城乡一体化规划(2007—2020年)》,为我区城镇建立描画了发展蓝图,有利于健康有序推进城镇建立。还,规划区内建立项目简直悉数是新建,因而从建筑式样、作风到建立规划,甚至门、窗等装饰工程均可严厉按规划予以一致。加上我区地盘仍为国有属性,县政府垄断地盘一级市场,地盘征用手续简捷,拆迁本钱相对较低,城镇建立具有有利前提按规划有序进行。

四、建议:政策指导,基本先行

本年5月,市委赞同将我区作为市级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并将制订一系列的规划和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办法,此举无疑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推进供应了可贵的前史时机。在这一布景下,我区新型城镇化将依照城乡统筹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体联动”的发展方针,用财产建立和培养来联合城乡经济,以准则的变革和创新来疏通城乡联络,以规划和建立来调理城乡要素活动,以政策指导村民进城变市民,构成财产非农化、社区城镇化和准则人本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到年,全区城镇化程度要到达45%,千山红、、金盆三个镇镇区人口均到达1.5万人以上。城区绿化掩盖率到达60%。全区丛林掩盖率到达28%。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到达98%。环绕这一目的的完成,建议:

(一)强大支柱财产,打造“实力城镇”

要鼎力发展园区经济及其配套财产,鼓舞发展现代效劳业,强大城镇经济,处理好农民变市民后的就业出路问题,为城镇化供应坚实有力的支撑。一是做大工业。突出以工业园区为主国场,坚持并完美既定发展思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工业园区建立成为城镇经济新的增进极。还,镇场要发扬比拟优势,引进计谋投资者,打造特征财产带、财产园,构成合理的财产结构和各具特征的城镇经济,进步我区城镇化的全体实力。

二是提拔效劳业。支撑宾馆、休闲文娱业、餐饮等传统效劳业提质、上档,改善对外招待前提,提拔招待才能。鼓舞发展现代效劳业,特殊要优化情况,降低门槛,树立健全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效劳业。还,要包装和发掘、肖公庙、中间城区、农垦文明、军垦文明等人文水景资本,积极发展旅行业,尤其是渔场要用好用足渔业资本优势,开拓“鱼家乐”、“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举行好捕捞节、大闸蟹美食节等节会,进一步推介,提拔城镇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三是鼓舞和支撑全民创业。借鉴温州形式(以“一辆车子、两个轮子”起步,一辆车子,指商品经济;两个轮子,指专业市场和家庭工业)、苏南形式(以家庭工业起步,以兼业劳动步队为主体,走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乡村工业化、当场城镇化的道路)等兴旺地域经历,鼎力发展个别工贸易,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结合我区的实践,开展“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活动。出台定专门的政策性办法,从行政审批、规费减免、财务奖励、用地优惠、小额信贷和项目等方面赐与支撑,一方面鼓舞有实力的农民进城创业,另一方面鼓舞农民和民间本钱积极发展特征“种养加”,打造特征财产。还,要加大宣传、指导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起劲废除安于近况、小富即安、嫉能妒富的不良知态,倡议敢闯敢试、迎难而上、克意进步的创业精神,构成鼓舞创业、支撑创业、投身创业的社会气氛。

(二)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生机城镇”

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在更大局限内完成地盘、劳动力、资金、技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装备,最终到达城乡一起发展、一起昌盛。因而,必需把城镇和乡村归入一致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起劲减少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切割,完成城乡治理、规划、财产发展、基本设备建立、公共效劳和社会保证一体化。在详细操作进程中,施行好“六大工程”。

一是村民变市民工程。制订并施行相关政策,如购房补助、就业优惠、低收入家庭住房公积金等政策,鼓舞村民进城购房。启动经济合用房和中等级低小区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二级市场,吸引农民进城,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搞好劳动力就业培训,最大限制转移乡村劳动力,让农民当场市民化、家门口就业,削减农民数目,带动乡村发展。还,争夺“城镇用地添加与乡村建立用地削减挂钩试点”政策,以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建立项目用地,知足城镇建立用地需求。二是农民变股民工程。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变革为契机,在不变和完美地盘承包关系的基本上,依照自愿有偿的准则,依法进行地盘运用权的合理流转。积极鼓舞离乡进城农民将原承包的地盘运用权有偿让渡。拿出局部前提成熟的试点,以村民个别的地盘承包运营权入股,将农民涣散运营的地盘悉数集中由国有地盘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将农民变为股民,走规划化运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农民交出地盘承包运营权后,地盘运营公司以“保底房钱+股权盈余”的形式对农民供应经济收益,充分调动村民变股民的积极性。

三是乡村金融工程。积极与金融单元联络协商,建立多渠道的融资平台,以地盘运营权作质押,金融单元对证押的地盘运营权进行融资,构成农业投入不变增进的长效机制。鼓舞组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应用金融部分借款资金,发展特征财产和完美农业基本设备建立。

四是乡村寓居前提改善工程。要依照总体规划、分步施行的准则,在加速中间城区和集镇建立、鼓舞农民进城变市民的还,具体启动乡村集中寓居区建立。当时,我们特殊要充分应用现有基本和发扬交通优势,抓住省道202线晋级革新时机,指导农民在公路两侧联户联建。还,以原分场合在地为中间,采纳政策搀扶的方法,鼓舞建筑小康新村或居民集中寓居点,使农民共享公共基本设备资本,既改善了农民住房前提,又进一步拓宽城镇空间,使城乡的空间形状愈加合理。

五是城乡建立和治理一体化工程。增强规划的指点和调控效果,指导农民在规划区建房。打破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的场面,整合政策性项目和资金,优先搞好规划区内水、路和洁净动力工程,以及公共效劳、信息平台等公共设备建立延长工程,从村庄规划、建立到治理一概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起劲完成城乡在政策上对等、治理上统筹、城乡社会保证具体接轨的目的。

六是财产带开工程。在做大做强主导财产的还,鼎力发展新型财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尤其是近郊村可借鉴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形式,走出一条专业化、规划化、品牌化的休闲旅行农业发展路子。在详细操作上,可先期施行强人带动、示范户带动和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经济组织带动,让局部群众尝到甜头、让广阔群众看到但愿,然后最大限制地调动社会参加的积极性。

(三)推进城镇文明,打造“魅力城镇”

城镇化魅力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城镇文明程度。城镇文明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除增强日常治理以外,当时重点要处理城镇形象、次序、市民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塑造城镇形象。农垦前史塑造了特有的农垦文明和人文禀赋,城镇建立更应留意发扬固有的前史文脉,更多地开拓建立既有传统文明思想又能知足现代人需求的精品工程,打造代表优越城镇形象、表现进步前辈开拓理念、营建新城镇文明档次的人居情况。

二是注重城镇平安。在坚持依法治理、长效治理的前提下,树立健全城镇生产生涯各个范畴的应急预警治理机制,进步疾速处置好各类突发性公同事件的才能,进步城镇居民的平安感和幸福感。

三是培育市民社会。加速教育、文明、科技发展,提拔市民的思想、人品、本质。增强以人的发展为中间的理念,表现人文关心,加强城镇亲和力。依照市场经济要求,改变县政府本能机能,调整管治形式,合理指导市民参政议政,促进决议计划科学化、民主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文明文娱活动,鼓舞群众参加,进步凝集力、向心力。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土生态文化,传承,现实困境

乡土生态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分支,发源于农村,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乡村文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传统生态文化[1],反映出乡村社会中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精神与灵魂。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土生态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价值,探究如何更好地传承乡土生态文化、实现城乡良性互补,从而推动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转型。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2014年4月河北省出台《关于推进河北新型城镇化意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生态、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这种转型,通过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来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2]。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河北省具有巨大的潜力,学者们针对乡土文化发展现状作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目前国内对于乡村、乡风建设和生态文化的研究已然硕果累累,但真正将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转型进程的新方式的研究还较少;并且对于乡土生态文化的特色研究较少,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的研究是个空白,需要填补。

1.2 调研目的

本文选取了保定市易县、衡水市阜城县、承德市承德县三个各具发展特色的地点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通过理论宣讲,将自身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现实力量,提高当地居民对乡土生态文化的重视程度,为乡土生态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供良好的传承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三个县的居民对本地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状况的认知程度、结构和观念,发现乡土生态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与阻碍,从而以小见大,掌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以达到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乃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的目的。

2 调研地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与传承,但同时也存在着乡土生态文化的断层现象。为准确深刻地掌握和了解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调研组对三地居民进行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以最直观的方式掌握调研地的基本情况,乡土生态文化的建设成果,从而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建言献策。

2.1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西汉始置阜城县,其历史文化悠久。阜城文庙又称“孔子庙”,是祭祀我国古代先贤孔子的庙宇,已有600多年历史。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也出现过不少的学者名流,北齐的刘昼、北周的熊安生等博学多闻,精通经史,著书立说,名垂青史。当代的阜城大地,也养育出了不少文化艺术名流,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当地的乡土生态文化发展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对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采取积极的态度,超过一半的人将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但其中48%的人认为其所采取的行动效果并不大。大部分人认为对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应是当地政府,可见,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通过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发展本地区的乡土生态文化。

2.2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

承德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多奇峰异石。天桥山、朝阳洞名列“热河十大景”,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水资源总量为20.839亿立方米,有山泉瀑布多处和著名的“汤泉行宫”避暑疗养胜地。文化积淀比较丰厚,历史悠久,与承德市文化同宗同源,境内有朝阳洞、汤泉行宫、石海森林公园、毛主席语录碑等自然、人文景观。

根据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发展乡土文化应该进行适当创新,这项结果为我们发展乡土生态文化的方式提供了方向。调查数据还显示,77%的人对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采取比较乐观的态度。至于乡土文化的流失,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传承者的断代、现代文明的冲突、西方文明的传入、管理人员的缺乏、资金的缺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国家重视力度不够,靠地方组织运转。因此,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乡土生态文化的宣传作用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3 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易县、阜城县、承德县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笔者对三个地方的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与现实困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虽然三地的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存在差异、各有不同,但从整体把握三地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现状,将会对乡土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3.1 乡土生态文化的“无根化”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向周边农村扩张、吞并,土地作为乡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其面积在不断减少、自然生长不断遭受破坏;与此同时,出于生活的压力和对城市的向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而重返农村的人则少之又少,失去了青壮年来传承乡土生态文化,老人和儿童则成为传承乡土生态文化的中坚力量。更为可怕的则是乡村的减少,中国正以一天大约消失80个到100个自然村的速度,将许多人的乡村记忆连根拔起。土地和乡村作为孕育乡土生态文化的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农民只能将乡土生态文化装进包裹带入城市,却难以找到让乡土生态文化再生的土壤。土地、农村和农民共同组成了乡土生态文化的生长环境,缺少哪一个,乡土生态文化都难以生存。然而现实是人与土地的分离、“根”的消失,乡土生态文化在农民的记忆中维持着生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残喘。

3.2 乡土生态文化的边缘化

乡土生态文化的边缘化,即乡土生态文化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核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文化在农村中的蔓延,吞噬着乡土生态文化的生机与灵魂。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文明不断膨胀、同化农村传统面貌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渐被“城市化”。由于对城市的渴望、对现代“梦想”的盲目追求,大量农民只顾享受经济建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忘了文化的精神建设,在农民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落后的,对城市文化的追求才是符合潮流的,他们将乡土生态文化看作是粗鄙、落后的文化,急于将乡土生态文化丢弃,这就导致乡土生态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逐渐边缘化、在农民心中的逐渐边缘化。

4 结语

乡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乡土社会中是重要的文化标识,熔铸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城镇的历史、生长、生成与创造起到了重要的表征作用[1]。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急需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城乡关系,让更多的人回归土地,做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开辟一条城乡互哺、人与自然互融的新道路。

首先,是思维的转变,由文化迷失转向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觉,充分认识乡土生态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乡土生态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承担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历史的责任。让人们切实体验乡土生态文化,不断发现乡土生态文化更多的内在价值,自觉地去了解与热爱、传承与发展乡土生态文化,使乡土生态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重现生机与活力。其次,发展传统有机农业的方式为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小规模、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小规模辐射当地经济为主要对象,以建立健康的、有机的、人格化的食物生产体系为目标,重新建立新型的城乡互动关系,通过采用传统的有机农业耕作方式来善待土地、善待农民,使得传统的农耕知识和耕作方式得以保留,使得乡土生态文化能够在健康的土壤之中得以传承,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土地。最后,促进人才回归,实现人才与文化的反哺。为农村精英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村精英的回归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将大学生村官制度落到实处,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鼓励更多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能够回归农村,实现教育的反哺。

通过河北省易县、阜城县、承德县三地的实地调研,笔者对河北省乡土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困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和了解。重新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对乡村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琳琼.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中乡土生态文化的作用、传承现状及对策探究[J].社科纵横,2015(10).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标准值法;钱纳里标准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2-0039-07

Research into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style urbanizatio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ongqing Overall Urban-Rural Comprehensive Matched Reform Experimental Zone

RAN Qi-xiu,ZHOU B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style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changing peasants into urban residents and narrowing urban-rural income gap. After studying Chongqing Overall Urban-Rural Comprehensive Matched Reform Experimental Zone,this paper reveals that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s not harmonious between central city and each county and that the population working in agriculture who are not employed in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concentrate in cities to make urbanization rate too high while tha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most counties and districts does not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new-style urbanization;standard value method;Chenery Standard Method

我国继2005年在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又批准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我国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重庆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突显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这也是国家推动中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国务院要求试验区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重庆来说,选择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新的历史机遇。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地区,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不够优良的发展环境,迫切需要抓住统筹这条主线,改革开放,开拓创新,进行统筹城乡制度和政策的试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减少城乡差距,达到区域之间发展相对平衡。统筹城乡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重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并通过新型工业化进程,把重庆加快建成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从统筹城乡的角度,结合新型省际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其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行研究的学者还不多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行重新界定,然后对重庆市及各个区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过程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和丰富有关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研究的文献,而且可以根据重庆各个区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状况,科学地把握各个区县进行城乡统筹中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和新型城镇化的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

1.新型工业化界定

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按照人均GDP可以将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化为三个阶段:人均GDP在300美元以下为工业化初期;人均GDP在800美元到3 000美元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3 000美元以上为后工业化三个阶段。按此标准我国和我国的许多地区包括重庆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化它强调生产的物质技术结构的变化以及通过发展工业实现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从量的扩张上看,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从质的变化上看,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就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人口城镇化的过程。

而新型工业化是指工业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生产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的过程。它包括城市型工业化和农村型工业化以及城乡综合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应该具备以下四个主要特征:一是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在增加,在此基础上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二是机器、电脑生产方式工具代替手工劳动;三是经济制度和文化的相应变化;四是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生产都趋向于专门化,区域与产业分工明确,各类型组织企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按照龚唯平(2001)的观点:新型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过程。包括商品化、市场化、企业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同时新型工业化也是文化层次上的变革过程。包括对旧传统的改造、科技进步、思想观念、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一个不仅包括工业发展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普遍性工程。

2.新型城镇化界定

对于传统城镇化的概念,国内许多学者给出不同的解释。辜胜阻(1991)认为,城镇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蒙世军(1998)认为,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陈锡文(2001)认为,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汪光焘(2002)认为,城镇化是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姜爱林(2004)认为,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社会历史过程。他认为,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注:参见:姜爱林.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 财贸研究,2004,(3):1-3. )。

新型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在市场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居住等方面,由传统农村文明转变成为现代城镇文明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扩散和传播的社会过程。新型城镇化它也包括社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生活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按照辜胜阻(2000)的观点,新型城镇化应该具备五个主要特征:一是城镇化的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第三产业,而非发展第二产业即工业化;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居民主要以小城镇居住为主,但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服务。

3.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城镇化(注: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城市人口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人以上,并且把20万人以下定为小城市;20万~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与工业化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土壤;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形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城镇化进程过快,城镇建设消耗的资源过多,投给工业的资源必然不足,工业化及经济发展就会受阻。一旦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迟缓,就难以向城镇化及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相反,城镇化发展滞后,工业化缺少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支撑也难以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工业化进一步强化了城镇发展的各项功能。如工业化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了人口支撑,同时,工业化所形成的大量税收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完善城镇各项功能的主要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集聚效应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在城镇化通过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加快了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工业的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

在具体分析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时,常涉及工业化率、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三个指标。工业化率是用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来反映,用IR表示;非农化率用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来反映,用NR表示;城镇化率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反映,用UR表示。在分析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时,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工业化率、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三个指标计算的标准值法;二是钱纳里标准法。标准值法中的标准合理值为劳动力工业化率IR/UR等于0.5 ,劳动力非农化率NR/UR等于1.2(见表1)。

如果劳动力工业化率IR/UR大于0.5 ,劳动力非农化率NR/UR大于1.2,则表明部分在工业部门或非农生产就业的劳动力没有从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聚集,工业化没有带动城镇化发展。如果劳动力工业化率IR/UR小于0.5 ,劳动力非农化率NR/UR小于1.2,则表明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也聚集在城镇,而在城镇又无就业岗位可供这些农业人口就业,就会导致无工业化基础的城镇化超前发展现象(注:参见:孔凡文、许世卫.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 调研世界,2005,(8):45-47. )。按照钱纳里标准法,人均GNP超过1 000美元时,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时,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应该达到48.8%和65.8%,劳动力在工业部门的就业比值在36.8%以上,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值在87.8%。

二、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现状及互动关系分析

1.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现状

直辖之初,重庆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把40个区县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三大经济发展区。都市发达经济圈界于缙云山与明月山之间,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及其附近河谷地带。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等9 个行政区。渝西经济走廊位于成渝、渝黔、遂渝及渝合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内,环绕都市发达经济圈的西部。包括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等12 个区县(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涉及三峡库区和与之具有很强相似性的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部分地区,位于都市发达经济圈东部。包括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19 个区县(自治县)。从这三大区域来看,2006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城镇化率为86.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渝西经济走廊城镇化率为40.9%,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城镇化率为30.2%,后两个区域城镇化率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6年,根据新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又得到新的发展。“一圈”简称“一小时经济圈”,它包括潼南、大足、荣昌、铜梁、双桥、永川、璧山、合川、江津、綦江、长寿、涪陵、万盛、南川、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和巴南等23个区县,幅员总面积接近28 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5%。“两翼”是分别指以万州区和黔江区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带,它包括17个区县,幅员总面积接近53 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65%。从“一圈两翼” 来看,2006年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城镇化率为59.7%,“两翼”的平均城镇化率为27.4%,低于全市19.3个百分点。“一小时经济圈”的城镇化率比“两翼”的城镇化率高32.3个百分点,比全市城镇化率高13个百分点。

表2为重庆市主要区县2006年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应该看到,重庆主要区县的城镇化率水平也呈现较大差距。2006年重庆市总体城镇化率为46.7%,其中最高的是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六个区,其城镇化率达到了100%;而最低是酉阳县和巫溪县,城镇化率仅为17.2%,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极为严重。

重庆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的主要原因为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城镇地域不断扩大,使重庆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速度、流动频率加快,2006年重庆市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了680.61万人,其中流向城镇的人口达到了90%以上,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速度的加快,也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城镇化率较低的地方,都是属于老少边穷和交通不便的山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其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比重过低,城市辐射能力不强,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

从全国来看,从1996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化率增长了13.4个百分点,而同期重庆市增长了17.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快3.8个百分点。1996年,重庆市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到2006年,已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市的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第15位,到2006年排在第12位,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见表3)。

与最高的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比较,重庆市的城镇化率要低7.8个百分点,与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较,重庆市的城镇化率要高6.3个百分点,与西部地区平均值相比较,重庆市的城镇化率要高出11个百分点。与西部地区各个省相比,重庆市在西部各省市中城镇化率的排位居第2位,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见表4)。

2.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分析

按照标准值法计算的重庆市及其各个区县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指标(见表5),根据劳动力工业化率IR/UR等于0.5 ,劳动力非农化率NR/UR等于1.2为合理标准值的研判方法,从重庆整体来看,劳动力工业化率IR/UR等于0.92 ,接近或等于1,明显大于0.5 ,说明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较协调,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表明部分在工业部门或非农生产就业的劳动力在农村地区,没有向城镇地区聚集,工业化还没有带动城镇化发展。但是从劳动力非农化率NR/UR等于0.55来看,其值明显小于1.2,说明在城镇存在部分农业人口,表明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也聚集(注:聚集:劳动力非农化率比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所占比重高,理论上应该是城镇化率比较低,但是与非农化率相比,重庆市城镇化率相对偏高。对于城镇化率相对偏高解释为:在一定程度上城镇存在部分农业人口。这里聚集的劳动力不一定是实际居住的劳动力。后面聚集的含义与此相同。 )在城镇。还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来消化第一产业过剩的劳动力。

另外从表5也可以看出,按照标准值要求,劳动力工业化率IR/UR等于0.5左右的区县只有江北区、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其他各个区县的劳动力非农化率NR/UR均小于1.2,说明这些区县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也不协调,表明这些区县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也聚集在城镇,这些区县也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来消化第一产业过剩的劳动力。按照钱纳里标准,从表4可以看出,也只有渝中区、大渡口、江北区、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较为协调。

从上面分析可知,直辖以来,虽然重庆市工业在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前几年投资重点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而对区域特色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因而特色产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重庆市工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以资本密集型的能源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忽视了就业吸纳率较高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导致工业本身的就业吸纳率偏低,无法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能够大量增加灵活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数量少、素质差,这样会使西部地区农民的非农化的主要路径受阻,加剧了农民就业难的状况。其最终结果是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出现。

三、统筹城乡过程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措施

(1)加快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加速提升装备制造业,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四是优先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五是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低的基本原因是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低。由于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较低,限制了城镇化率的上升。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是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非农就业的增长及其比重的上升。服务业的比重远远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导致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与传统工业化相比,以工业和以工业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生产技术渗透的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对整个就业的带动效应,同时从“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看,传统工业吸引就业的空间已经较小,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应主要依靠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的迅速扩张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2)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大力推进农民工待遇的平等化。目前在农民工待遇问题上,农民工承受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不公待遇。一方面表现为城市取而不予,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城镇市民所有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企业用而不养,农民工在劳保、工资、社保、福利、培训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等受到亏待。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积极推进农民工企业待遇和社会待遇的平等化,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推进农民工待遇的平等化。

(3)加强职业教育。从时间先后顺序上来讲,老一代农民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素质的退化,有所谓农民工40岁现象,他们接受的正规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就业过程中,企业往往努力压低雇佣成本,极少对农民工进行在职培训,人力资本的积累极其缓慢,因此,除了体力之外他们就没有任何其他资本可以交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一代农民工的青春逐渐折耗,素质不断退化。新生代农民工或称第二代农民工与改革开放同龄,年龄一般在18~30岁之间,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也不再适应农村生活,其流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谋求生存向更高的追求平等和追求现代生活转变。但是,他们素质也相对不高,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新型工业化的需要(注:参见:辜胜阻,易善策,郑凌云. 基于农民工特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人口研究,2006,(9):1-7. )。在这方面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以多种形式、机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按劳务市场的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达到提高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目的。二是突出培训重点,把新生农村劳动力作为培训重点,对每年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和其他农村新增劳动力,在其自愿转为城市户籍的条件下,就读中职学校实行学费全额资助、生活费包干补助的培训扶持政策,并鼓励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4)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实行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并针对农民进城后流动性大的特点,探索社会保障基金和待遇可承接转移的办法,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3):1-3.

[2] 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5(8):45-47.

[3] 辜胜阻,易善策,郑凌云.基于农民工特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口研究,2006(9):1-7.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4

一、主要工作及绩效

(一)主要成绩 在推进“两化”互动工作中,我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坚持以工业技改扩能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化解资金瓶颈为突破口,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2006年以来,阆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战略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有序实施古城区企业南迁退城入园。目前,城市规划区域已经拓展到保宁、江南、七里、双龙、河溪等地域范围,城市人口已经增加到30万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目前基本建成1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15平方公里高速路互通道产业经济走廊正在建设中,10平方公里江东工业园区进入前期筹备阶段。先后招引了天罡木业、康美药业、三大伟业、炭纤维工业园、华圣源建材、德雅丝绸、宜华集团等企业入驻园区,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2000人。

(二)主要工作

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做大做强。今年,阆中市重点推进了精益机电有限公司渝阆机械厂迁建入园、卓尚丝绸公司退城入园技改扩能、汇诚纺织棉纺生产线迁建和保宁醋生产(科研)基地项目等4个南充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总投资达到59130万元,完成投资19130万元。阆中市级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30余亿元。工业园区内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产业强力支撑,形成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食品加工产业领先发展。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势头。工业园区内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四川鸿宇冷冻有限公司两户企业是全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和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两户食品企业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列入全省龙头倍增型企业;阆中市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食品加工业基地园区”和“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业园区食品加工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川东北地区的长效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特色产业,保宁醋、张飞牛肉、阆州醋、华珍牛肉、贵人可姜茶、芽菜等品牌产品已经融入阆中乃至川东北地区旅游市场,成为旅游消费市场主打产品,为阆中旅游产业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目前,保宁醋、张飞牛肉、煜群公司等食品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在食品产业带动下,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效益大幅增长。

医药产业强势崛起。康美药业落户阆中成功实施并购保宁制药、滕王阁制药两户企业后,以项目为依托,在短时间内全面实施车间改造和恢复生产,原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中药饮片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图纸设计、可研编制、工程设计、环评、场地平整,目前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800万元。在大项目带动下,小企业积极跟进。四川阆峰川明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园区建设川明参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基础开挖,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四川木兰郡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利用葛根、川明参等从事新品研发,生产加工葛根浓缩口服液、葛根浓缩口服液(养颜装)、葛根粉(袋装)等,以及精品川明参、川明参二合一草本参等系列产品。在医药产业带动下,阆中已在千佛、五马、方山等乡镇建立中药材基地5万亩,带动了超过1.5万户5万农民致富增收。

丝纺产业再现辉煌。阆中汇诚纺织有限公司是最早进驻工业园区的丝纺企业,2010年6月全面完成技改扩能,现已达到年产8万纱锭的生产能力,比原产能净增4.5万锭,年可入库税金1600万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锦洋丝绸、卓尚丝绸、德雅丝绸等丝纺企业陆续进驻园区实施技改扩能和提档升级。2008年3月,阆中锦洋丝绸有限公司投资2216万元,在园区征地30亩,新建厂房和购置先进设备,2009年6月全面竣工投产,现已达到年产真丝绸100万米、丝棉2万床、白厂丝和双宫丝各60吨的生产能力。2009年12月,阆中卓尚丝绸工业有限公司投资4230万元,在园区征地41.3亩,新建加工生产线,2010年12月项目全面竣工投产,现已达

到年产200吨生丝、8万床丝棉被、10万套服装的生产能力。阆中德雅丝绸有限公司2010年通过招商引进园区,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征地30亩,新建新建蜀锦(绣)、丝绸大提花丝绸面料生产线项目,生产研制蜀锦(绣)、高档丝绸和高档丝绸礼品,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基本竣工。

其他产业齐头并进。2009年3月,阆中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5200万元,在园区征地180亩,新建厂房设施,2010年6月全面竣工,2010年10月关闭老厂成功完成搬迁。新厂从动工建设到完成搬迁,短短一年半时间,同时老厂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是企业实现整体搬迁的一次创举,现年可达到8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2010年底,新型炭材料工业园项目落户阆中,整个项目投资达30亿元,2011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这是阆中市成功招引投资额度最大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将促进阆中产业深度调整和提升。华圣源建材、金博瑞建材、恒元节能建材、东升农机、泰安车业等企业落户园区后,实施技改和设备更新,企业产能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阆中产业园区发展的强大支撑。

在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力度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阆中市还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节能减排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上。近几年,阆中市先后关停(闭)三合热电厂、保宁制药、光玻公司、银河地毯等环保不达标企业的部分车间;对烧煤锅炉进行煤改气改造;对鸿宇冷冻、阆苑食品等企业废水排放进行重点治理。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发展。阆中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权强县的的战略机遇期,以实施“三名战略”(名师规划、名企建设、名人参与)为重点,科学决策,创新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园城统筹,同建同管;项目依托,招商引资;基础建设,配套对接。以城市规划修编和行政中心南迁为契机,拓展城市规划区面积,促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化。以建设工业园区为重点,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园区道路,水、电、气、通信、排污等管网建设力度。以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推进服务功能完善,提升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以工业园区物流和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物流和信息化建设。

阆中市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连接七里与江南新区的落下闳达到建成通车,广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全面贯通,新建巴都大道西段、华胥路东段、长青大道、奎星大道、南池路、文化路、塔山路等26条,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滨江路南段、新村路、观音路、阆南桥路等30条道路完成改造。新建华胥广场、嘉义广场、天象广场、滕王阁广场、鱼翅广场、人民广场、东方广场、贡院广场、马哮溪广场等10余处,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拆迁、城乡环境治理和风貌整治工作,以及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工业企业发展建设供地等重点工作,围绕拆迁安置、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对20余条古街道、近10户古院落进行了打造和修缮;对老城区新村路、张飞大道、演武路等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和路面等级提升;对郎家拐街、张飞大道等主要街道临街门面进行了立面整治。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阆中市的城市品位、形象风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宜居人气指数大幅上升。

(三)存在问题

一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不够;

二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特色不鲜明,成效不明显;

三是城镇化推进和远景规划前瞻性不够。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把“两化”互动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业、园区建设、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等作为重要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布置、同检查督促、同考核评比、同奖惩兑现。

二是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统筹协调。把园区建设作为产业新城进行重点打造和利用,实现园区道路、物流、信息、商贸等新区资源与城市资源共享共用。

三是强化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阆中市近几年在着力推进传统优势企业技改扩能的同时,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成功招引了康美药业、三大伟业、新疆创越能源集团炭纤维工业园项目、黑牛食品、佳隆食品、宜华集团等重点知名企业,扶持保宁制药、滕王阁制药、光玻公司、阆州醋等企业走出低谷,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安置社会富余人员,为社会创造更多税利和财富。

三、今后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产业集群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实现“两化”互促互进、科学发展、集约高效、产业突出、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二)奋斗目标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面积扩大,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企业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区进一步拓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和城市经济大幅攀升。

(三)主要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食品加工业和医药产业为主导,纺织服装和建材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服务业。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使传统产业尽快提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提升产业结构,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社会就业压力。

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支持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战略资源储备。加大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城乡环境污染治理。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5

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确保兵团发挥“三大作用”实现两大目标

本报哈密6 月16 日讯(记者潘若愚)6 月13 日至14 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在农十三师调研时强调,要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指导实践,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确保兵团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 三大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兵团党委常委、秘书长成家竹陪同调研。

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兵团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农十三师鼓励职工发展“ 一田、一园、一棚”,以挖内涵为主,确立了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地位;树立“ 不控股、不独资、不单干,不怕别人挣大钱”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团场工业。在现场考察了农十三师天山娇果业公司、二道湖工业园区、火箭农场北戈壁园艺示范园、红星一场危旧住房和节能改造工程后,车俊对这个师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他强调,城市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聚集地,是现代文明的载体,城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新时期,兵团传统的单纯务农的屯垦路子是走不通的,是难以拴心留人的。只有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兵团现代化发展水平,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享受现代文明,才能夯实兵团屯垦戍边基础;新型工业化是强师强团之路。不要再作无谓的争论,要积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招商引资兴办新型工业,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做强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继而延伸物流、仓储、印刷、包装等相关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把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以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为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 三大基地”,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和效益。

车俊进一步指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好规划是前提和基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起点地制定好城镇中长期建设规划,不能把城镇化简单地理解为“ 盖房子”,千万不要再走“ 城镇建成之后就是落后之时”的老路;要用现代的、发展的眼光研究城镇化规律,不能把城镇规划简单地理解为“ 建筑规划”,而要全面系统前瞻性地做好地域形态、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人口聚集、空间结构模式等领域的统筹规划,使城镇充分发挥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的功能。

兵团团场民族团结工作开展得怎样,维稳戍边基础是否巩固,是车俊始终关注的问题。在火箭农场第一学校考察双语教育工作时,车俊走进一间教室,随意地与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交谈起来,当这位名叫热依曼的三年级女生大方流利地朗读完一篇汉语课文后,车俊满意地连连点头。他说,要提倡少数民族孩子学习汉语,也要让汉族孩子掌握少数民族语言,这是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力推广双语教育,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才能让“ 三个离不开”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才能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随后,车俊来到火箭农场农四连维吾尔族退休职工、宗教界人士艾买提家里,鼓励他多向信教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兵团党委的富民方针,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调研期间,车俊还来到农十三师民兵训练基地,观看了应急民兵营军事技能表演,勉励民兵们牢记神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军事素质,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成为维护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6

作 者:县政协文史与宗教委员会课题调研组 时 间:2010年07月05日

体:大 中 小】

【字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2010年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和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县政协今年重点调研课题的要求,县政协文史与宗教委员会展开专题调研,赴嘉兴南湖、上海嘉定进行实地考察,走访我县有关部门、乡镇、村,召开相关座谈会,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听取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区的临杭产业带新格局,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成为我县四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经济总量迅速增大,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增长10.2%。

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给德清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动力和保障。2009年,全年完成投资6.87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7%;武康总人口16.5万人,用地规模达到21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面积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武康中心城区和中心镇,这些区域拥有85%以上的城镇建设用地,积聚了90%以上的城镇人口。

目前,县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由原来的“一城一区一湖”(武康、乾元、下渚湖)调整为“三区一湖”(武康城区、站场新区、临杭工业区、下渚湖)。“三区一湖”的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已编制完成,通过了省市联合鉴定,并上报省政府审批。县城武康将迎来新一轮的飞跃发展,开始实施“东扩、南拓、中间提升”的工程。

(二)“和美家园”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2009年,“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周密谋划、加紧建设、成绩显著,成功建成了首批13个精品村和10个特色村,并完成了德桐公路沿线、莫干山生态景观环线、下渚湖生态景观环线“一沿两环”景观线的建设,共整合项目资金5830万元,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的建设目标。绿化工程方面,全年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0943亩,投入资金1.29亿元。建成16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编制完成全县农房改造建设规划,实施农房改造4436户。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明显,实施“城乡公交、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0年,我县实施和美家园推进年活动,着力打造“中国和美家园”精品线路,确定25个创建村,规划建成46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全县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步伐,把中心村作为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的主平台,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聚,全年计划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4100户。

二、存在问题

(一)城市整体定位尚不够明确。

武康镇自1994年县治搬迁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但是,什么样的城市定位才真正契合德清实际,体现德清的城市品质以及代表德清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曾经有过一系列关于德清城市定位的说法,但叫几年就被换了,因为这些叫法似乎都不够响亮。我县新的城市化总体规划已布局“双极三片多点”的县域网络和“三区一湖”的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为德清所作的《德清城市空间拓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研究》将德清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描述为:

长三角腹地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品质新城

杭州都市圈北翼新型产业基地

这两个定位对德清的城市特点和发展方向有了详细的描述,但眼界还不够开阔,未能体现德清的城市文化特色。

(二)产业发展动力尚不够强劲。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我县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四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但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明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工业产值所带来的收益也不高。2009年,上海嘉定区工业总产值2360.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796.4亿,财政总收入达到232.8亿元;我县的工业总产值冲千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56.1亿元,而财政收入只有28.4亿。与嘉定相比,即使排除其中财政性收入的因素,考虑服务业的有关因素,我县工业产值带来的财政收入收益率明显要低。

(三)城市文化个性尚不够突出。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德清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原始瓷器诞生地,被我国考古界誉为“瓷之源”;是中国舞蹈的发祥地之一,有“舞出前溪”的历史记载。德清曾孕育了沈约、孟郊、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游子文化、防风文化等文化精髓成为德清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景观。但是比较周边县市及其他发展较快的城市,显然德清城市文化的营造不够突出,缺乏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和文化产品。长兴有百叶龙、贡茶院,安吉有竹博园、竹子系列产品,桐乡有乌镇„„近几年,德清大力宣传孟郊游子文化和瓷之源文化,建设下渚湖湿地景区和新市古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缺乏文化景观建设的力度,缺乏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介,以至于辐射影响不大。

(四)农村社区化推进不够明显。

2009年8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导我县农村社区化工作,同时印发《2009年德清县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方案》,确定了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启动了我县农村社区化工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基层干部不理解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不了解为什么要抓农村社区、怎么抓农村社区建设,思想有顾虑;广大农民对自己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怎么保障心中无底,对社区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有上热下冷的现象,农村社区化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五)旧城改造的强度不够有力。

近几年,围绕重点工程、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德清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旧城改造的力度不够强劲,规划不全面,投入有限,以致效果不明显。如武康旧城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2009年12月,我县设立了中心镇培育专项基金(每年新市1200万元、乾元800万元、钟管800万元),但新市、乾元的旧城改造推进还是缓慢。

三、几点建议

(一)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城市定位。

对一个城市的定位,既要考虑她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又要顾及她的自然景观要素和历史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她的城市文化特质和未来发展方向。

德清地处长三角腹地,与杭州零距离,交通便利,杭宁、申嘉湖杭高速已经运行,杭宁高铁即将建成,杭州二绕正在规划,这赋予了德清明显的区位优势。但这是优势,也存危机。因为快速道路的建立,把所有地方的距离拉近,区位优势被更多的地方分享。德清拥有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既有已经开发的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又有许多待开发的文化资源,如孟郊游子文化、瓷之源、赵孟頫、德清俞氏等,可见,德清具有生态、人文、休闲、宜居的城市特色。

关照德清历史,曾与上海有过发展蜜月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达贵与商人纷纷筑居莫干山,给莫干山带来了一派繁荣;在近代至抗战时期,新市古镇与上海经济往来密切,蚕丝、羊毛经销上海,远销海外,同时,新市成为附近区域上海工业产品的集散地,经济持续发展,被称为“小上海”。即使改革开放以后,“德清模式”也是依托上海,与上海的科研所、高校产学研联合,成为德清发展的动力。所以,德清提出“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意义深远。但我们给德清城市定位的时候,是否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在我们已经成为杭州都市圈一员的同时,更多的注视上海,定位如何依托上海发展。因为,德清历史告诉我们,一旦接轨上海有实质的突破,就会带来经济飞跃。

对于德清城市的定位,希望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各种研讨,既要听取外地专家的声音,又要吸取本地人士的见解,全方位审视德清的历史、现实与发展方向,给德清一个能够产生长远影响的定位。

(二)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

要发展城镇化,必须发展好城市产业。上海嘉定区推行城镇化,遵循“动迁农民就地安置、原有产业就地升级、基础建设就地完善,未来发展就地预留”的“四个就地”原则,尤其注重产业升级,发展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出口加工等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高地,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从而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以市场为依托推动市场发展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商务和生活配套服务,让优质资源“下乡”,把“叫得响”的医院、学校、剧场引进来,借以提升人气,引进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升级。如上海瑞金医院嘉定分院已开工建设。

德清要加强德清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新城、临杭工业区建设,应重视研究申嘉湖杭高速沿线新市、禹越、新安、雷甸四镇的产业及城镇规划。我们可以借鉴嘉定的经验,科学完善城镇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型产业发展,重点奖励和扶持科技型、环保型的产业,形成以科技创新和环保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而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招商选资真正注重“选”,认真执行好《关于加快引进“大好高”项目的实施意见》,尤其要选择具有集聚效应的环保型的高新技术项目。

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开发区的相关服务设施,不仅服务好外来务工人员,也要服务好企业高端人才,可以请省城优质资源“下乡”,如把县人民医院办成浙江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或邵逸夫医院的分院,让德清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城的服务。这样,可以吸引人才,提升人气,增加一个城市的凝聚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三)培育文化元素,增强城市魅力。

加快推进德清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突出德清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地域特征,培育城市文化,确定城市文化主题,保存乡村文化,传承乡土文化记忆,从而彰显德清城市的个性、魅力,以及亲和力。

一要明确城市文化主题。把慈爱感恩为内涵的孟郊游子文化作为德清的城市文化主题,无疑是最为恰当的。从影响上说,德清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当代中国在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诗篇;从内涵上说,慈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继承上看,德清已经举办两届中华游子文化节,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把孟郊游子文化定为德清城市文化主题,能够增强德清的城市魅力,增加德清招商发展的吸引力。

二要大力推进文化景区的规划建设。以抓工程项目的力度,尽快实施已经规划的孟郊游子文化园建设,同时,规划好中国·德清瓷之源文化旅游景区,将瓷之源遗址博物馆、珍珠文化博物馆、小山寺茶文化展示区、小山漾休闲度假区、赵孟頫管道升墓园等相结合,展示德清特色文化,打造一个集保护、展示、科研、教育、参观、游览、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新景区,使之与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连成一体。

三要妥善保护乡村文化遗存。文化部门要和各乡镇协同做好乡村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传承乡土文化记忆。随着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口将逐步集聚,原有的村落文化将面临冲击。建议对我县乡村,尤其是即将推行社区化的村庄进行村落文化调查,对老宅、古桥、老河埠帮岸、古树名木,以及河道等进行普查,能够保护的尽量保护,避免一刀切式地全部拆除、砍伐、填埋,尽可能保持原有地理风貌,那些有着历史渊源的老地名,一个都不丢弃;对于星罗棋布的小河浜,对水网进行疏浚和清淤,恢复生态。比如,我县有274座古桥梁,就应尽可能原址保护,实在无法保护的,建议在中心城市武康余英溪的后续工程中建设德清桥文化公园,选取有代表价值的古桥统一迁入安置,此举既可保存古桥,又增添了县城武康的历史文化气韵。

(四)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和美家园。

嘉兴南湖区是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已经形成了一套规划科学、管理民主、网络健全、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借鉴南湖经验,对照德清农村社区化建设实际,我们建议:

一要统一认识,健全组织网络。根据已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网络,开展调研、培训、交流和学习,进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统一思想,从上而下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工作氛围。建议在开展这项工作时,突出民政部门的相关作用。

二要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要求,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中心村发展和开展服务的原则,根据各乡镇自然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合理规划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范围和居民点。要科学规划中心镇和其他集镇的建设,发挥它们的人口集聚作用,跨村建设新社区;要以“一村一社区”为主要模式精心规划中心村,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一社区名称和服务标识,统一规划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要考虑德清山区的特点,发挥原有宅基地相关公共设施的作用,推行一社区多个居民点的做法,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

三要推行“股票地”,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借鉴前几年“股票田”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行“股票地”,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集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股票地”可分承包地和宅基地两种不同性质,即承包地按承包期限,宅基地按《物权法》相关规定,农民入股土地,交由村集体承包或租赁给经营大户,农民可承包经营,也可坐分红利。这样,可以解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顾虑,不管他搬迁到什么地方,都持有这个土地股份,可以享受权利。农民没有了顾虑,社区化推进也迎刃而解了。关于土地的使用,一定要考虑周全,考虑使用的成本大小,尤其要考虑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

四要以民为本,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本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围绕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把新社区建设得农民乐于入住的农民乐园,变“要他来”为“他要来”。

(五)加强旧城改造,保护改造并举。

要以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加快建设武康城东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的集聚区、高档住宅区和文化体育休闲区。同时,也要改造好武康、乾元、新市的旧城区。当然,旧城改造不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这是一项综合的城建工程。

一、规划要有品位,保持城市的建筑特色,改造要和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契合,与周遍街区的风格特色相协调,防止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二要加大投入,建设一步到位。从根本上完善交通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改造后的主要城区街道能够承载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投资。三要保留德清历史文化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延续城市的“记忆”。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的价值,由相关文化部门认定,是拆除还是保留。如新市发展古镇旅游,不仅要保护好原有传统建筑,还要恢复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如赵紫宸、赵萝蕤故居等,乾元要保护改造孔庙、溪西街发生清末重大奇案之一笆斗案的老宅等。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7

一、澳洲基本情况和城市化的特点

1.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喻为“民族拼盘”。该国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总面积76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00万以上,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为2.8人/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人均全球排名第5位,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球第12大经济体。

澳大利亚只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级,联邦政府由众议院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成,任期3年。下辖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等6个州和2个领地。联邦政府具有财政权,全国80%的税收集中在联邦政府,其中大部分以专项支付的方式返还给州。州政府拥有法律权,各州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城市规划权在州政府一级,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州政府城市建设管理事务。州下设560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委员会每4年换届一次。

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澳大利亚1970年以来,经历了经济重大结构性调整,较早完成产业升级。目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为主,制造业产值占GDP的8.7%。建筑业和矿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7.2%和9.5%;是世界上最大羊毛和牛肉出口国、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世界重要矿产资源生产和出口国。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产值占GDP70%以上。

澳大利亚教育具有世界一流水准,著名高等院校有澳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学历资格被世界各国广泛承认。有1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全民公费保健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医疗保健系统总排名(2009年),澳大利亚名列全球第12位。澳大利亚体育事业发达,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冲浪、帆板、赛马、钓鱼、地滚球、澳式足球、板球、橄榄球、篮球及游泳等有众多热衷者。体育俱乐部遍布全国各地,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已有100多年历史。

澳大利亚拥有很多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碧海蓝天,空气清新。城市有很多开阔的公园和绿地点缀其间,绝大多数公园免费,四面八方都是进出公园小径。其环境保护严格,2015年7月1日开始与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对接,碳排放价格与欧盟一致,2018年7月1日双方将互认碳排放份额。

2.城市化特点

第一,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国民居住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全国人口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悉尼是澳大利亚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是最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南半球纽约”之称。墨尔本市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与体育活动,还拥有一流的艺术馆、剧院及遍布每个角落的咖啡馆和餐厅。悉尼地区总人口505多万人,其中500万人集中在悉尼大都会,其余5万人分布在北海岸;维多利亚州的班迪戈市,人口11.5万人,面积3000平方公里,其中10万人居住在市区,仅有1.5万人分散居住在城市外围的农庄,多数是农场牧场主。

第二,公共服务均等化。澳大利亚中小学及职业学院由各州或领地教育部管理,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大学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凡澳大利亚公民和永久居民,均享受免费中小学教育,均可在全国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即使需要到私立医院就医,也有医疗保险予以保障。由于澳大利亚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加上公共福利好,敢花钱,会享受,基本没有后顾之忧。澳政府采取鼓励居民生育政策,每个家庭生育二孩,每周可领取政府800澳元生活补贴。

第三,区域发展一体化。无论大中小城市都有鲜明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明确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各地方政府上任伊始,必须出台《区域发展战略4年计划》,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由于各地方政府行政上处于同一层级,为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大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他们设立了权威性的协调型组织——“政府规划委员会”,成员由州政府代表、地区政府代表组成。政府规划委员会的规划管理权在各地方政府之上,各地方政府调整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计划,须经政府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实施。

第四,项目决策民主化。在澳洲,无论是联邦政府、州或者市一级地方政府,任何开发项目都必须充分征求公民意见。一般通过报纸、网站公布,设30天时限,让公众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并提出意见。重要决策还要举行听证会。所有意见都会得到规划委员会认真考虑,合理的及时采纳。对不被采纳的意见,必须详述理由,作出合理解释。如公众仍不接受,可上诉到法院。一旦判决,任何组织或公民必须无条件执行。

第五,融资主体社会化。澳洲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掌握土地所有权,城市建设项目由私人开发商负责。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一般交给私人建设,政府给予用地期限的收费权,到期产权收归政府,再重新招标给社会组织经营。整体开发项目,政府公布规划、提供可开发的存量土地,完全由私营企业建设。企业开发的土地享有99年使用权,到期后无特殊情况,可再延期99年,且无任何费用。项目经营收益,前20年归州政府,以后的收益归企业。

第六,规划实施法制化。一是规划体系严密。有联邦、州、地区的各层级规划,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规划;有近期和远景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同时,以具体的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与之对接,并明确规划主体实施部门和配合协调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4年行动计划必须与15年城市建设规划衔接。二是大稳定小调整。澳大利亚《环境规划与评估法》颁布于1979年,至今仍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法律依据。澳洲的城市规划期限15年,是一个滚动规划,规划实施次年,政府每年要进行滚动修编。控制性规划每5年修订一次。

第七,历史文化保护多元化。旧的、熟悉的东西能使人有归属感、历史沉淀感、安全感与亲切感。每座历史建筑都在静静地讲述故事。一是立法保护。《巴拉宪章》及《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明确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体责任、行动方案、实施计划以及管理、监督措施等。二是保护对象全面。列入保护的文物有古建筑,也包括“街景”(路灯、树木、外墙立面、青石路、骑楼)、自然河流、特殊地形地貌等。城市改造中,既注意保护老建筑,又积极探索开发新用途,充分挖掘老建筑的现代利用价值。三是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私产保护关系。将私人土地上的历史古迹列入保护后成为公共资源,与私有财产权不可避免产生冲突。他们寻找各种利用文物价值的机会,制定政策鼓励私人维护、修复,申请政府经费进行变更使用。

第八,城市绿色生态化。维多利亚州绿色委员会推出“绿色星级计划”,对写字楼、商业用房、住宅等建筑物耗能进行星级评定,以建筑用水量、垃圾处理、室内环境等9项指标进行测评,要求每平方米每年耗能度达4.5星以上。绿色评级协会组织对自愿加入该组织的开发商建筑产品,每年按1-10星级评出一批建筑并对外公布,达到10星标准的建筑意味着实现了“零排放”。澳钮银行总部大楼是6星节能建筑样板,悉尼科技大学校区附近的临街商城四周墙体和楼顶都被鲜花绿草所覆盖,烈日下特别养眼。

澳大利亚城市化发展以人为本、突出规划管理、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公平公正。各阶层矛盾相对缓和,人民生活富足安定。澳大利亚市民奉行“三个8”生活准则,即: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陪家人或朋友娱乐休闲。周末基本没人加班,都与家人、亲友在一起。

二、学习借鉴澳洲城市化经验的思考与建议

澳大利亚与我国政治体制不同,政府层级也不一样,但他们在城市化发展中进行的成功探索、积累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我市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城市规划的执行力

淮安市在全省率先编制《淮安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出台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淮安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多规合一”具体方案。新型城镇化已形成较系统完备的规划体系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衔接协调机制。为巩固规划成果,确保落实到位,要切实强化规划实施机制。一是强化市规划委员会的决策和协调作用。强化规划委员会的职能,所有市级规划、各区总体规划,须经过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才能实施;各县级政府规划应报市规划委员会备案。建议利用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的有利条件,由市人大出台《淮安市规划管理条例》,从法律上赋予市规划委员会的地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强化执行力。二是完善规划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推行决策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涉及地区发展、关系民生福利的重大规划,须在主要媒体上公示1个月以上,公开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举行听证会。规划审议和听证会,媒体全程报道。三是落实问责和追究制度。完善城乡规划决策、实施管理和部门协同机制,健全规划监督举报、受理查处、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重点规划监察,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推动城市建设产品转型升级

澳大利亚城市外观典雅、构造精细,城市现代建筑匠心独具、美轮美奂。悉尼歌剧院特有的帆造型、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已成为地标建筑,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城市历史很长,但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很少,即使近代建筑也寥寥无几。除历史上战乱不断、保护不力的原因,也有城市建设粗放、设计缺乏创意、预算不足,片面强调速度,导致城市建筑外观千篇一律,建筑产品质量差、寿命短,缺乏艺术性和历史保存价值。今后的城市建设必须从严把好品质关,不仅要高质量,还要有高品位。要认真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切实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加快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建筑产品附加值。建议从2016年城市建设项目中,选择一批重点项目,组织城市建筑设计大赛,在市区、县城、重点中心镇实施一批精品建设工程;同时加快研究制定新的城市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化。

3.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历史文物特别是把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古建筑保护好。一旦历史建筑被拆除,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必须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水平。要抓紧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划定文物保护红线,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根据文物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制定地方性保护法规,加大法人违法经济成本,依法追究个人的法律责任。

4.放手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澳大利亚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要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关政策以及对地区开发、区域性开发、州重点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提供教育、医疗、社保、环境保护等公共品以及跨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开发建设,包括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项目,主要由私营企业参与,政府一般不投入资金,所以各级政府债务没有风险。目前,我市政府债务余额占GDP地比重尚在安全警戒线之内,理论上还有增加空间。但考虑到政府隐形担保的“或有债务”以及市县政府举办的国有融资平台公司,一旦出现违约风险,政府不可能完全置之度外。要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要求,努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挥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中主导作用,让社会资本大显身手。

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市场。在新建公共服务项目中,逐步增加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比例。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能源、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特定领域需要实施特许经营的,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执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改造,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将政府性债务转换为非政府性债务。

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讨 篇8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发展路径

一、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广东统计局数字显示,2011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为66.5%,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珠三角地区已超过80%。“十二五”期间,广东城镇化率将力争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70%,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三、广东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 人口城镇化率低:2010年广东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66.17%,非农业户籍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例仅为52.15%,两者差距为14.02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82.72%,非农业户籍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例仅为71.63%,两者差距为11.08百分点;东翼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57.71%,非农业户籍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例仅为55.19%,两者差距为2.52百分点;西翼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37.67%,非农业户籍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例仅为37.81%,两者差距为-0.14百分点;山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44.29%,非农业户籍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例仅为31.89%,两者差距为12.4百分点。

2. 城镇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率和非农化率进行测算。从各地区测算结果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除东莞市城镇化指标滞后外,其余各市的测算结果都与当地的经济结构相适应;二是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城镇化指标都超前,说明该区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城镇的建设,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三是粤东、粤北地区各市,城镇化指标基本合适或超前的各占一半。但从总体上看,二类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都略为超前,粤东地区的总体指标处于基本适应略为超前的状况,而粤北地区的总体指标离参考值还有较大的差距。

3.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均衡:不同区域的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以人均医生拥有量为例,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医生拥有量为粤东西北地区的2.2倍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拥有量为0.113个/万人,低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的0.3个/万人的标准。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公共交通对城镇交通出行的分担率较低。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广州市2010年公交出行分担率只有59%,与伦敦(72%)、东京(87%)、香港(90%)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城镇公园绿地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截至2010年底,我省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27平方米,其中广州、深圳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15平方米和16.3平方米,与纽约(19.2平方米)、伦敦(22.8平方米)、巴黎(24.7平方米)等城市相比差距明显。[3]

四、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讨

1.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要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管理,推动制度创新。完善双向流动的政策,提高人口城镇化,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政策。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依法保其合法权益;对在城镇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对因城镇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及时转为城镇居民,城镇政府要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

2.科学规划城市和城镇体系,做到统筹规划。 以规划为龙头, 加强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按照适当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段实施的原则, 力求形成层次分明的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系列规划体系, 明确各自功能分工,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配套设施, 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3.以城带乡,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大战略,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注意发展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发挥大、中、小城市对农村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当前尤其要根据重点城镇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推动其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与缓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相结合,承担起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任,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农村人口的落户定居,以实现“人口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促使我省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经济一体化转变。

五、结语

广东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新型城镇化去引领区域协调有序发展,坚持“双轮驱动”,促进城镇品质与创新功能的提升,增强城镇的内生动力,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永平,陈仁泽.走过60年城乡巨变.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09年09月24日.

[2]陈锡文.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www.gov.cn. 2013年03月07日.

上一篇:莱山区2012年事业单位招聘报考指南下一篇:读鞋匠的儿子有感400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