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2024-07-21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通用10篇)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篇1

试析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选择的思路

作者:陈雯雯来源: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幼儿园上传时间:2013-06-2

5节日民俗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闽南的节日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单一,且枯燥无趣。因此,选择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社会性发展,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节日文化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挖掘节日民俗之文化内涵

节日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它传递了节日的文化寓意,更多地体现和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虽都富含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其承载的核心理念和内在意蕴却各不相同,如春节的“吃团圆饭”主要突显合家团圆;“发压岁钱”、“拜年”等体现长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清明节的祭祀先人和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体现了对生命的颂歌;端午节的“采莲”、“捉鸭”民俗重点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中秋节的“赏月”、“博饼”等则表达了对生活美满的向往,核心重在团圆。只有从节日民俗内涵出发,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进节日、理解节日,才能达到节日民俗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突出节日民俗关键内涵。

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人是节日的主体为主旨,紧抓每个节日民俗的关键内涵,从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素材,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活动,使孩子们知根源,解习俗。如春节主题活动中选择拜年的内容,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习拜年习俗的礼貌方法,学会用不同方式向长辈或同辈表达春节里的祝福,如打电话,用电脑做贺卡、写电子邮件等。

(二)还原节日民俗特色。

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选择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要在不脱离传统节日民俗的基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活动内容,力求把传统节日民俗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尽可能地还原各节日民俗的特色。如元宵节围绕当地传统民俗开展“赏灯猜谜”、“闹元宵”等系列活动,中秋节开展“大家来赏月”、“大家来博饼”等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三)选择健康节日民俗。

由于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宗教信仰等影响,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有健康的也有低级庸俗的。在选取教育活动内容时应取节日民俗之精华,剔除其落后的俗信陋习,以丰富和滋润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认识和素质,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崇高思想。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回避烧纸钱等低级活动;春节开展拜年说祝福话活动,回避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元宵节开展“赏灯猜谜”,回避烧金纸、烧纸人等庸俗迷信活动。

二、挖掘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所展现出来的仪式感和文化多样性是非常突出的,体现出群体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随着时尚流行的文化艺术潮流的影响,加之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使一些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受到挑战。很多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正在淡化,有的甚至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春节里晚辈对长辈的拜年、放烟花爆竹等民俗活动已逐渐被几句短信、外出旅行所代替;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只是赋予“清明扫墓”这一悲伤的色彩,殊不知清明节还有踏春、放风筝、插柳等欢乐的活动;冬至节大人、小孩子围成一桌“搓丸”、“做鸡母狗仔”的情景亦不再出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仪式的逐渐消失,也让人们逐渐淡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逐渐丧失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和尊重。

(一)寻找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

通过查找资料、深入调查和与当地民俗专家了解当地消失或逐渐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从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可操作的内容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清明节主题除了组织幼儿参加祭扫烈士墓,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种植、亲子放风筝、包润饼菜、春游等活动,带领幼儿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民俗活动。

(二)旧习俗,新内容。

传统节日民俗要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在面对这些消失或淡化的节日民俗活动面前要进行创新性的构思,使其成为新内容,并加以弘扬、推广。如冬至以贴绘“九九消寒图”的旧习俗为内容,鼓励孩子学古人在九宫格图纸上画“九九消寒图”。虽然只是模仿古人绘画,但孩子们注入了对冬至节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关注和兴趣。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大胆创新,以学习剪贴技能来突出“大家来赏月”的主题,使“中秋节赏月”活动更富有新意。

(三)多形式感受节日民俗。

以不同的形式将那些渐渐消失或淡化的节日习俗展现在孩子面前,引导孩子感受节日传统文化,激活对民俗活动的情趣。如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一起玩春节民间习俗“跳火群”;创设情景带孩子参加“游灯”;音画欣赏火鼎公火鼎婆表演;讲讲端午节的故事。孩子们在丰富的、多样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中感受着闽南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三、挖掘趣味的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少节日中都有特定的活动或食俗,如:清明节时的放风筝、端午节时的捉鸭、元宵节时的猜灯谜、冬至时吃汤圆等等,这些趣味盎然的民俗活动给民俗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但是由于孩子们能力技能有限,只能是看看、说说,而不能真实地体验到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何让趣味的节日民俗活动成为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体验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

(一)游戏式体验趣味。

在坚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下,将节日运动民俗改编成适合幼儿的趣味化的游戏,让幼儿快乐地参与其中。

如将端午节的“赛龙舟”民俗活动,改编成以长木板为道具的“五人两足”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端午节的“水上捉鸭”活动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改编成适合孩子们玩的“捉鸭”游戏——“走竹梯捉鸭子”。

(二)情境式体验趣味。

节日民俗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境体验是最直接、效果最佳的方法,可使幼儿产生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社会情感与认识的双赢。但由于真实的情境具有生活性、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如元宵节创设“猜灯谜”情境,让孩子们在猜谜中感受元宵节猜灯谜的乐趣;与幼儿一起创设春节环境情境,张贴春联、挂鞭炮,感受喜庆的过年氛围。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节日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劳作式体验趣味。

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无不与“吃”联系在一起,每个传统民俗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之联系起来,这种食俗一直流传下来。如元宵节吃元宵、清明节吃清明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汤圆等。“吃”又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以劳作的方式了解民俗节日里的食俗是最好的体验,孩子们在做做尝尝中既体验到节日民俗活动的乐趣又能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四、挖掘本土化节日民俗

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快速地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应将富有本土特色的、独特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作为素材,可以突出闽南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彰显地方文

化色彩,增强家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适宜本地、本园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内容。

(一)关注闽南特色节日民俗活动。

闽南地区在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活动也是非常独特,如中秋节的“博饼”,安海端午节的“采莲”、“捉鸭”,元宵节的“彩街”、“猜灯谜”等。因此,从当地独特节日民俗入手,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家乡传统节日民俗。

(二)关注本地节日民俗情境。

节日民俗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巨大包容性,只有在节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里,才能体现得更加鲜明和丰富多彩。由于在许多传统节日中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只有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为孩子创设参与节日民俗的机会,直接与节日民俗对话,才能有效地发挥民俗节日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家、园、社区整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节日的家乡色彩。

如中秋节组织“亲子博饼”,端午节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水上捉鸭”,组织亲子参加“亲情包粽子”比赛,冬至开展大带小“搓丸”、“做鸡母狗仔”借着节日的浓烈氛围,丰富幼儿的节日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愉快的节日民俗活动中学习,充分地感受、体验家乡节日民俗文化。

节日的魅力在特色,节日的活力在风尚。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要正确对待守护与传承节日文化的关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作,精心选择和充分挖掘适合本地本园幼儿开展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使生机盎然的节日民俗文化成为我们时代科学的、大众的、文明的一道美好风景。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篇2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期刊及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料和专著。了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内涵、特点, 为本研究找到适宜的切入点。

1.2.2 逻辑推理、归纳分析法

主要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探索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2.1.1 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 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 也是一种生活文化。[1]民俗体育是依附于一定的民俗文化母体中, 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 并是民俗文化母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民俗体育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 也是顺应人类的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是民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也忠实地为民众的生活服务。第二、在一定民众的生活中有许多林林总总的体育文化, 在这些体育文化中具有模式性和生活化的体育文化才是民俗体育文化。这种民俗体育的结构、程式被一定的民众共同遵循以及不断重复, 这些民俗体育的程式、结构都相对比较固定。第三、民俗体育是一种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是和一定的仪式结合在一起的, 这些仪式往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也可以说民俗体育通常是整合在这些祭祀仪式和习俗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第四、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传统体育, 是可以世代延续, 可以传播和发展, 并在一定时期的延传下形成。

2.1.2 民间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尚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的体育活动[1]。

民间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民间体育都是民众所创造的, 任何民间体育都可能为任何民众所享用。第二、有的民间体育具有世代相传和延续的特点, 而有的没有这一特点, 民间体育的外延非常宽广。第三、民间体育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的特征, 意味着民间体育自身的特殊性并不非常明显。

2.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

2.2.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 对于民俗、民间体育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完善和整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抒发生活激情和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2]。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 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么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等12个民族。民族节日有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 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 每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的体育项目和主体文化, 如: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花炮节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式, 现已发展为群众性文体活动, 并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苗年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苗族的传统节日, 祭牛栏神, 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及耕牛的平安和兴旺, 举行大型芦笙赛、摔跤、斗马、斗牛、斗鸟等活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主体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 (1) 言传身教, 言传注重对所学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感悟, 身教重点在于模仿传授者的肢体动作, 言传身教作为一种具有高效率的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 被传承者在长者的教授下逐步学习和掌握了传统的体育项目, 尤其对那些技巧性和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 他们经常采取言传身教的形式。 (2) 通过亲历亲为, 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 这为广西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3) 原始的宗教仪式是为族民消灾祈福, 文化色彩十分浓厚。其仪式和文化底蕴通过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运动传承。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高的教化功能, 可以传承和弘扬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培养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竞争意识。

2.2.2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价值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凝练而生动的表现形式, 展示民族精神、促进世界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性质日趋增强的今天,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人文资源, 对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旅游的开发起了一定的作用。伴随着广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体育特色项目不断被列入经贸之中, 商业表演, 服装、器材、道具的生产与销售等带动经济的发展, 游客、周边群众的参与和消费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最近几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中, 不仅各比赛项目的场地广告都有企业购买, 就连不少表演项目也引起企业的关注, 运动会的吉祥物等纪念品销售越来越火爆。民族运动会的品牌价值正在被社会与企业认同, 企业认识到了民族运动会资源的珍贵性, 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扩大影响力的一次绝佳机会。除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传播手段, 还大量运用了户外媒体等传播方法进行广泛的宣传。宣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风采、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美誉。

2.2.3 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

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具有显著的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灵活性、娱乐性、健身性和传承性等特点, 不仅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3]。比如广西的北部、南部、东部、中部广泛流传的打长鼓, 广西南丹县的打陀螺, 壮族世代相传的赛龙舟、抢花炮、抛绣球等,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传统体育项目, 既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 又举杯竞技性和表演性, 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广西举办的民族运动会和民族文化节, 一届比一届好, 一届比一届影响大。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民间体育被纳入比赛项目中, 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则的制定, 以及对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和文化的宣传、推广让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健儿们欢聚一堂,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们通过参加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得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减缓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疲劳, 使情绪得到有益的调节和放松。特别是传统节日中的那种“难、新、美、高”的运动项目, 那种“健、力、美”和谐统一于一体的表演, 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对各种不同心理状态的人都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3 结论

3.1 广西地区的人们参加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擅长的项目来选择其体育活动方式, 因此, 必然要不断地改造和完善现有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方式, 以能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推动民俗、民间体育的延续与转型, 从而推动广西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创新。

3.2 广西举办的民族运动会和民族文化艺术节等, 带动着广西地区各种活动与经济一体化, 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具有可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特点, 被广大游客喜欢, 既拉动了旅游业, 也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3.3 广西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具有的延续作用与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并没有消失, 特别是文化融合性所带来的人文精神, 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后, 民俗、民间体育文化仍然具有原来的意义和价值。

摘要:从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出发, 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和阐述, 为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 以及对民俗、民间体育的关注, 让体育文化的价值得到发挥, 使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J].体育学刊, 2008, 15 (9) :101-104.

[2]唐云松.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满族八旗冰嬉的历史考证[J].满语研究, 2007, (1) :109-114.

[3]张冰松.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7, 8 (16) 4.

[4]杨香花.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特征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 (6) .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篇3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因素;途径

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我国的形势下,传统节日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压力。寻求有效的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障有深远意义。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需要幼儿园、社会、教师、家长等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的关注是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的基本途径

1.幼儿园要举办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在我国传统节日时,幼儿园要根据节日特色举办精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营造中国特色的节日氛围,向幼儿宣传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爱上我国传统节日。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不仅要考虑传统文化特色,还要考虑用何种形式呈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出发,适应幼儿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在活动现场,向幼儿进行耐心讲解,营造轻松活泼的节日氛围,增加与每位学生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班级里多才多艺的小人才,班级自导自演一个小节目,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手工创作评比竞赛的活动,让班里每位儿童都参与进去。这样不仅激发了教师和儿童的节日热情,还促进了儿童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

2.幼儿园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容

幼儿园应当在日常教育中注重熏陶教育。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范围较广,而且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将其隐形地放在日常教育当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节日的知识,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传达出来,在课堂创设情境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节日作为大背景。

3.幼儿园要顺应幼儿生理特点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幼儿有着十分明显的生理特点,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他们对某项任务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去有效完成。而且幼儿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差,活泼好动,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充分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渗透进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时,安排一些游戏环节、知识竞赛等,表现好的同学有奖励。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社会的帮助是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

1.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我国教育部门曾经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在儿童基础教育当中的重要价值,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就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增强国家人民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文化保护意识。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去执行。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学科知识点上的掌握,而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习意识。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将幼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之中。从现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号召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发调研工作,鼓励研究者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

2.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手段的宣传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媒手段多种多样,而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手段已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幼儿本身就对画面、乐音等很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电视、电脑、手机等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宣传的内容。例如,媒体可以专门制作一些儿童喜爱的节目形式,精心制作一些动画、公益广告等,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专门开设与儿童观众的互动节目,通过媒体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吸引儿童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增加节目感染效果。

三、家庭参与是促进儿童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坚强后盾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國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参与的活动。父母对于孩子的思维、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当中,家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要与幼儿园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配合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工作,在语言上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而且特别爱模仿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有新鲜感的事物。如果幼儿感受父母特别热爱传统节日文化,那么也会与父母一起接受传统节日。这就要求幼儿家长要先热爱传统节日,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念,并认真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背景、风俗等。然后家长再根据对幼儿心理特点的了解,运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保障国家在未来发展中的民族凝聚力,有效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不良渗透。幼儿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需要传统文化的辅助。因此,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等要发挥自身的独特力量,促进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婷.当孩子与古老大节相遇:传统节日文化园本化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2]吴亚梅.传统节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J].儿童与健康,2016(1).

[3]黄瑾.基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视角的幼儿园教学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5(7).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篇4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符号;现代平面设计

一 中国传统艺术概述

(1)民俗文化涵括的范畴及源头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民间美术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的地位,常见的民间美术种类有:民间面塑、民间刺绣、剪纸、年画。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文明、精深的文化内涵。它无处不在的广博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创作和发展也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如绘画、书法、音乐、舞戏曲、建筑、雕塑、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形语言。中国传统艺术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2)民俗艺术的定义以及特征

民俗艺术主要指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人民大众在民间习俗中,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所进行的创作活动,并且以世代传承为主要的流传方式,在视觉上包括剪纸、绘画、刺绣、雕刻等。民俗艺术符号是在民俗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民俗事物和现象的表现体,是对民俗事物和现象的高度概括,将民俗艺术寓意在某种特殊的符号之中,通过符号这一客观的载体来表达人的主观意念,这些符号所蕴含的意义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

(3)民间美术“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或的标本,它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造物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造物观主张与外在世界的沟通融合。主张与客观、心理与物理、情感与理性、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民间艺人借助自然万物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然万物同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人的情感因素。

民间美术之所以让人们喜爱是因为它家入了人性的味道,给予了人的愿望和情感,如果能把这种温暖人心的人情味(即“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那么,人们会体会到的一定是久违的亲切。

二 现代平面设计

(1)现代平面设计定义与范畴

现代平面设计是面向大众的视觉艺术,因而视觉语言的识别能力直接影响大众的信息接收程度,识别语言的清晰准确是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功能得以最终实现的有力保证。现代平面设计虽然紧随时代,但与民间美术却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和内在联系——同宗同源的生活背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稳固成熟的审美心理将它们统一于今天的民族语境之下,实用与审美永远是它们的共同命题。中国民间美术善于运用艺术语言来抒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作品有着强烈的装饰美感和象征性,与现代平面设计通过视觉语言的象征性传达信息、表现内涵的功能性是相互统一的。由于中国民间美术本身的多样性所产生的视觉语言、造型元素和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为现代平面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资源,从而为现代平面设计的持续健康与多元化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2)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西方设计发展了百余年,而在中国,真正意义的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和交流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也是十分频繁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这种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现代设计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三 民俗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平面设计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所表现的内容和隐藏的意义,可以引导受众对民俗艺术的重视,平面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形式,其承担更多的是唤起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的责任。典型案例有中国联通标志,它从中国结这种吉祥图形中获得灵感,采用中国结的造型,取其“渊源流畅,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体现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日久天长、无穷无尽。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设计少了些商业意味,更对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相互交融,利用民俗艺术符号的认读性和可读性,在平面设计中充分的利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加强平面设计的冲击力、承载更多的信息内容和加快广告的传播速度。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符号,将现代文化与传统的民间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平面设计的竞争力和感染力。平面设计大多应用于广告设计中,在广告设计中利用民俗艺术符号,将传统的民间艺术赋予平面设计的现代感,必然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神秘韵味,增强平面设计的竞争力。在平面设计中加入民俗艺术符号,可以引起人们的“乡土情结”,唤醒国人对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热爱,从而关注传统的民间艺术,将这一文化传承的文化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大大的增强平面设计在人们心中的感染力。

在当今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我们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将民俗艺术符号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发展真正的“中国设计”。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的民间艺术能够传承下去,使这种文化精神永恒存在。

参考文献

[1] 《广告创意与表现》饶德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 王献忠. 中国书店,1991.

[3] 《构成艺术》赵殿泽.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方案 篇5

传统节日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人文和谐校园的载体。为发挥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的教育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打造美育引领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在节日活动中进行道德学习形成小学生良好的品德

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节日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民俗活动及其演变等一般特点,认识传统节日中民俗活动蕴含的文化传统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从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这个角度来初步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认同感和自豪感,并逐步体会其博大精深之处,以此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活动形式:

1、悬挂标语横幅,营造节日气氛。

2、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等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学习。

3、结合学校实际,发动学生学习并领悟传统节日文化。

4、传统节日活动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

三、活动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般特点,理解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倡导健康的节日文化。

2、过程与方法: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选定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共同探索、研究,收集资料、设计、制作、评议、展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文化参与的兴趣和文化创造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敢于探究精神,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活动的安排: 具体活动安排:

(一)、清明节道德教育 活动主题:孝敬爱国

活动口号:学英雄精神展雏鹰风采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

2、利用“清明节”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懂得应该继承我国优秀的革命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传统,克服自身的不足。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具体活动安排:

1、主题班队会:《昨天今天明天》。

2、“学先烈、立壮志”主题朗读比赛。

3、学校和班级宣传栏、黑板报出清明节专刊。

(二)、端午节道德教育 活动主题:爱国进取 活动口号:从小立志 奋勇拼搏 活动目标:

⒈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

⒉利用端午节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了解各民族的各种习俗及其意义。

⒊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具体活动安排:

1、主题班队会《不进则退》。

2、主题报告会《话说端午节》。

3、实践探究活动:现场包扎粽子比赛。

4、学校和班级宣传栏、黑板报出端午节专刊。

(三)、中秋节道德教育 活动主题:亲情友情 活动口号:我们永远是朋友 活动目标:

1、形成若干以中秋节为特色的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模式。

2、在实际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友爱的气氛形成。

3、锻炼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具体活动安排:

1、主题队会“月圆人更圆 人间有真情”。

2、中秋主题手抄报评比。

(四)、教师节道德教育 活动主题:理解热爱

活动口号:老师我们理解您!老师我们热爱您!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

2、利用教师节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懂得“尊师重教”是我国人民的好传统。

3、让学生理解老师,特别是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从而更加热爱学习,热爱老师。具体活动安排:

1、《老师我们理解您!老师我们热爱您!》主题班队会。

2、献给教师的礼物:学生自制贺卡送给教师并进行评比。

3、演讲比赛:老师,您辛苦啦。

(五)、国庆节道德教育 活动主题:自强进取

活动口号:祖国!今天我为您自豪,明天我为您骄傲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及改革开放后各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辉煌的成就,激发少先队员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收集和学习自强不惜、努力奋斗、为国争光人物的事迹,激励少先队员们立志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具体活动安排:

1、迎国庆文艺汇演。

2、征文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

3、开展“寻找祖国的成长足迹”图片展,评选“我最喜爱的图片”。

4、班级开展“说说祖国的变化”故事赛。

5、举办一次红领巾国庆专题广播,国旗下的讲话。

6、组织观看爱国影片,进行观后感评比。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总结 篇6

“中秋节吃月饼,不仅寄托了古人美好的寓意,还传递中秋阖家团圆的美好祝愿。”9月21日,在我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教育,情况如下: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各学校纷纷开展以中秋节主题教育,旨在推动未成年人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传统美德,涵养新家风。

其中,在县幼儿园和xx幼儿园,孩子们则通过做手工剪纸、诵经典、赏民乐、品美食、亲身体验打糍粑等活动,了解中秋趣事。伴随着《花好月圆》音乐的响起,美丽的“嫦娥姐姐”和“玉兔”给小朋友送来了月饼,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今年的中秋节主题教育,我们主要让孩子们上网查一查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中秋节相关的诗句、祝福语、故事等,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中秋节的.认识,学校让每个孩子带一个月饼到学校,观察它的形状,品尝它的味道,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并说一说它的寓意。同时,每位学生办一期关于中秋的手抄报,并进行展评。其中,该校四年级五班的学生代表还用一首《金秋皓月》的诗歌和现场书法,送给全校师生中秋。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 篇7

1 狮子爬天桥的渊源

狮子爬天桥现流行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民间节日庆祝项目。在元末明初时期,中原战乱,山西百姓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诏令下迁往河南,随之作为祈祷丰年、喜庆丰收、避凶趋吉的山西狮子舞也被移民传进河南,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交汇磨合、认同融合,最后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襄城县民俗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襄城县狮子根据自身人文环境,融入了高空杂技和南派狮子的元素,形成在天桥上表演的独特模式,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狮子爬天桥。规模最盛是在1991年元宵节时,狮子爬天桥项目应县文化局之邀赴县城演出,计有:四对大镲、四对大铙、两对小鑔、两对小铙、两面大锣、十二面小铜锣、一面大鼓、四只铜号、龙旗四面、凤旗四面、虎旗四面、彪旗四面、各色彩旗20面、大纛旗一面,还有参加各种演出获赠的锦旗多不胜数。两侧压绳人员(让天桥绳紧绷,以利表演者上下)各为30人,参与演出人员逾百人。演出时,万人空巷、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这次的演出使群众充分认识了民俗项目的魅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现在此项目以融入生活的多个层面,成为百姓喜庆赛会、逢年过节等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狮子爬天桥项目现以被列为许昌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2 狮子爬天桥的概况

2.1 形式上

狮子爬天桥器具主要是以天桥又叫老杆和方桌、沙绳以及狮头和各种乐器组合而成,表演惊险、诙谐。天桥是用一杆原木制作而成,长约12米,有的天桥杆是栽在地面里的,有的天桥杆是用四根柱子搭的,更甚者天桥杆是直接放在地面上的,这无疑给项目增添了惊险和难度。桥顶置一方桌,与老杆固定相连,桌的南北两边分别有两根粗大的沙绳相连做表演之用。老杆的四周再配以拇指粗细的沙绳固定,共有4根,以保天桥的稳定和平衡。

传统上襄城县的狮头是由纸浆、浆糊和牛皮纸在模具上糊成的。狮子有圆大的狮头,宽阔的面颊,配以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和一双用木头脔做的眼球,在大而深的眼眶里滚来滚去。这形象兼顾狮子威武雄壮的同时,更使得狮子活灵活现。狮头上彩绘了卷曲的狮毛,又加以绘制蝙蝠(福的寓意)等吉祥图案的装饰,加强了对喜庆氛围的渲染。襄城县的狮子有文狮和武狮之分,通常红漆打底的是武狮子,绿漆打底的是文狮子。地处中原的襄城县狮子吸收南北特色精华,在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将“文狮”与“武狮”的技艺精华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既表现了狮子的勇猛,又表现了耍狮人的智慧。

2.2 内容上

襄城县狮子的题材内容涵盖了当地人们物质上以及精神上的多方面,而现在流传下来的多为表现祈福、喜庆的场面。随着时代的变化,狮子爬天桥内容也有所发展变化,表演更精美,更能表现襄城的人文特色。狮子爬天桥是一个集体公共性活动,也是凝聚村民使村落之间加深联系的纽带。每年元宵节前后,村里长辈就会号召发起群众参与,随后在城镇以及周边村落演出。天桥架起,伴着由打击乐(锣、鼓、铙、镲)辅之以吹奏乐(铜号)组成的锣鼓,憨态可掬,手执拂尘,肩扛哨棒的“大头和尚”首先登场。随后两只雄狮在“大头和尚”和一名武士“刘秀”的引逗下,时而耀武扬威,时而伏地静卧,时而抖毛抓痒,时而追逐嬉闹,或做戏球、扑球、捉球之动作。而“大头和尚”则摆动拂尘轻抚狮子,引领其中一只文狮爬上绳索,直攀桥顶。再往天桥上爬的过程中,由于狮子偷懒的“偷懒”,引发大头和尚和狮子的互动“大战”。大头和尚用手中的拂尘抽打狮子,激怒了狮子兽性,用其后腿踢大头和尚,大头和尚顺势往下一躺,整个身子就悬在半空中,过程相当惊险刺激,但又不失诙谐幽默,使得场下观众在揪心大头和尚安全以及赞赏其果敢的同时又欢声四起。待文狮爬到天桥顶,大头和尚恼火的用拂尘使劲抽打狮子,失手将其“打死”,大头和尚情急之下又是抖手又是拍脑袋的竟念起咒语,喂其“仙药”,狮子奇迹般的活了,大头和尚是兴高采烈,竟和狮子玩起了捉迷藏等游戏。紧接着武狮子在领狮郎“刘秀”绣球的导引下出场,绣球在“刘秀”手里以转、抛等动作为号,引导狮子进行表演。“刘秀”表演者不仅要有胆识,还要有武功功底,在上桥的表演过程中,领狮郎“刘秀”手拿绣球,引领着武狮子,在半空中又翻跟头又倒立。武狮子到桥顶后,“刘秀”手拿绣球引领着狮子,时而做金鸡独立,时而劈叉,时而踩桩。文武双狮则轮流在顶上翻跳腾挪,做一番惊险表演。下桥时狮子是倒着下的,又惊险又刺激。下桥之后,狮子摇头摆尾、打滚抖毛、立身致谢,表演才算结束。

2.3 价值功能上

狮子爬天桥产生于特定的生存空间,它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也从侧面显露出人们善良的愿望、美好的想法、审美的情趣、拼搏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狮子爬天桥逐渐演变成现代一项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民俗体育活动,因此,它的众多价值也逐渐被呈现出来。

2.3.1 心理慰藉功能:心怀愿景,乐观求存

处在社会下层的中国农民随着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有“更为依赖小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1]。明清至解放前,中原地区就多处于战乱之中,人民处于被统治或者压迫之中,人们对动荡的社会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深深地不安全感,因此,这一时期的民俗体育项目狮子爬天桥对人们的内心有着重要的慰藉作用。特纳认为,仪式是一种“社会戏剧”,发展到仪式中心期,参与者的社会角色便消失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被暂时排除,成为一个共同的社区。到了结束阶段,参与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得以再次肯定,恢复日常生活的角色[2]。从狮子爬天桥流传至今的这一仪式活动上来看,狮子爬天桥蕴含了当时人们不畏自然,敢于挑战,对自然灾害不满的同时,又离不开大自然的矛盾心情,祈求风调雨顺,向往人与自然和谐。

2.3.2 教育功能:加强村落认同感,促进和谐社会

本尼迪克特认为“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出生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3]。在早期中国传统社会中,社区活动是教育的重要一部分,由长辈以及父母言传身教地传递着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早期的襄城县村民也是如此,村民借助村落民俗进行自我感染教育,狮子爬天桥在此时就发挥着教育的重要作用。狮子爬天桥是大型集体活动,所需人力多数要求为年轻力壮的小伙,鼎盛时期一次参与人数逾百人,需要全村落人联合起来一起参与,这对外可以彰显村落人丁兴旺、和谐互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村落之间平时分立的家家户户凝聚起来,强调村落门户内部的团结和认同,更可以呼朋唤友、走亲访友的邀请他们参与进来,加强地域、村落之间的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

2.3.3 休闲娱乐功能:丰富大众生活,促进全民健身

体育具有民俗文化性,现在的体育活动大多是西方体育,它们不能全部满足中国人体育活动的情感需要,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国家体育部门倡导、宣传、推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4]。首先,狮子爬天桥项目不仅是民间民俗体育项目,更是一种集体性、公共性的娱乐庆典活动,表演人员跟随乐器节律,在高空中完成各种难度动作,对表演者的体力、毅力是一种锻炼,这使得村民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就得到了身体的锻炼,也给场下观赏者带来了愉悦,加强了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联系。狮子爬天桥不仅使人们身体上得到放松,同时,也可使人们精神上也得到慰藉,狮子爬天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取悦信封的神灵,以便得到神灵的庇护,大的角度讲就是祈求村落社区昌盛,个人角度就是期望神灵给自己带来好运与吉祥。民俗体育项目健身功能齐全,能满足多人群生活健身的需求,为人们感受民俗文化、多彩生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健身需求平台。

2.3.4 社会功能:促进民间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的开发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对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进行的研究,将会大力促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保护、挖掘和整理,为筹建民俗景点、博物馆等提供文献资料,促进异地、异族更多的游客全面地认识、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地域民俗文化,利于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3.5 经济功能:增强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现今狮子爬天桥表演者是有一定可见的经济收入,比如商演以及政府的补助,但是不能维系一个团队的运行,参演人员一般都是以务农为生,忙时务农,节日庆典时再组织表演,人员流动性较大。虽然狮子爬天桥的经济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本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体育产业口径的不断增加和拓宽,民间民俗体育与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日益成熟,必定能够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带动地方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狮子爬天桥在景区开展演出的同时也借机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宣传当地民俗文化,建立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增强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 结语

襄城县狮子爬天桥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现仍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传承,证明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是当地村落人民所接受的;其具有的心理慰藉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经济价值是被认可和肯定的。对研究当地人文习俗以及对珍贵民间体育艺术挖掘、传承方面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摘要: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调研法对河南襄城县民间民俗“狮子爬天桥”项目进行研究微探,就狮子爬天桥的渊源发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价值功能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做研究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河南襄城民间民俗文化特色,确保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健康发展,加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提供资料参考。

论民俗文化的价值 篇8

【关键词】民俗  民俗文化  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205

民俗文化包含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积淀、民族性格、价值观念、文化风貌、文字符号、语言、民居建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中必要不可少的伴身物,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研究价值。

一、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在我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黄遵宪先生提倡“我手写吾口”,并开创方言和谚语入诗的诗歌理论,黄遵宪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倡导,间接的推动了我国民俗文化教育的开展,他的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梁启超先生在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到,希望能创造出一种新式小说,这种小说能够对民族心理、性格、道德、信仰、风俗习惯、知识、技艺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梁启超先生还说过: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可以说,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俗文化既源自传承,又在现实社会中变异,它纵向连接古今,横向又沟通内外,它更蕴藏着民族的主体精神,又包含有外来的因素的影响。” 民俗文化体现着民族的主体精神,民族精神蕴藏于民俗文化之中,因此,民俗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德育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是形与神的关系。梁启超先生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巨大社会作用,希望寄小说之形施民俗文化教育之实。而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民俗文化,鲁迅、刘半农、胡适、顾颉刚、沈尹默、朱自清、吴文藻、杨志成、费孝通、钟敬文、董作宾、周作人等起而提倡以民俗文化来开启民智,提高民众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主张。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物质民俗:传统的民居形式,服饰,工艺,生产生活工具、器皿等;社会组织民俗:氏族、家属、宗族、村落、乡镇、城市等组织及称谓,行业规定等。意识形态民俗:习惯法,信仰,伦理,文学,艺术等。口头语言民俗:方言、俗语等。这些内容都是民众社会生活中传承的内容,对民众有着“五育”(体、智、德、美、劳)的价值。

二、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

民俗文化是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复合体,反映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意愿,是民众对过去的记忆、现实的感受、未来的憧憬和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向往,并通过民众自身作为载体进行传播而形成生生不息的行为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生活实用价值,在民众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的调节、行为的实现、身心的欢娱、精神的平衡、审美与生命意识的流露等等,也可以说,它是社会的广角镜。一方面,中国民俗自古以来就与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规约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如《周礼》记载:“礼,履也。因人所践履,定其法式,大而婚冠丧祭,小而礼听言动,皆有其节文也。”这之中的“礼”是人们生活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礼仪、礼俗,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观民风民俗、并通过这些风尚习俗教化百姓的作法,如《礼记·王制》中记载:“岁二月东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董仲舒传》中记载:“变民风,化民俗。”《汉书·平帝纪》中记载:“遣太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汉书·薛宣传》则进一步指出:“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我国著名甲骨文家、古史家董作宾先生也曾呼吁:“我们要改良社会,纠正民众的谬误观念,指导民众以行为的标准,就不能不研究民间文艺。”

虽然民俗文化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但它有自己的有机生成机制,并不受行政的干预,民俗文化也不是法律,但最为重要的是,它在民众生活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对民众有着较强大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它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起着规范民众行为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俗文化的社会作用并不在法律之下。

三、民俗文化的文化价值

礼仪教育篇-中秋节节日礼仪 篇9

一、分享故事:中秋节(9月5号上午10:20-11点)

此环节由宝贝们自己展示并讲解带来的作品(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或图片)。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公众面前演讲对孩子意义非凡哦!

二、多媒体教学: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节的.神话传说(9月6号下午3点-3:40)

此环节通过剪纸、绘画、flash动画等视频资料给孩子们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的神话传说。目的在于加强孩子对中秋节的认识和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三、音乐教育:学习歌曲律动《月儿圆圆》(9月7号上午10:20-11点)

此环节主要让孩子欣赏和学习歌曲《月儿圆圆》,旨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充分挖掘孩子的音乐潜能。让我们的宝贝们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歌声中,进一步了解中秋节。

四、月饼制作(9月8号下午3点-3:40)

此环节通过捏彩泥、绘画和剪纸等形式加深孩子对中秋节的认识。目的在于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五、分享月饼(9月9号下午4点-4:40)

此环节通过孩子们互相分享月饼让孩子感受与人分享所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走出小小的自我圈子,融入大团体中来,用爱和关怀对待每个人。

六、孝亲教育

1.感恩父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我们给每一个阿尔法宝宝准备了一份美味的月饼,让宝宝亲手献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2.月饼我来选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到销售各种月饼的柜台前,先不急于选择,而是告诉孩子:“今年的月饼你来选。”但要强调,不是只给自己选,而是要为大家选。然后给孩子一些时间去观察月饼的品种。爸爸妈妈可以在旁边告诉孩子什么月饼是什么味道的。如果有条件,不妨允许孩子尝过之后再作决定。

3.电话我来打

请孩子通过电话向不能在中秋节见面的亲朋好友送去问候。打给谁,家长也需要和孩子商量,最好选择那些孩子比较熟悉的人。打电话之前,家长先做个示范,让孩子明白都要说些什么。

4.客人我招待

中秋当天,无论是一家人在家中小聚,还是亲朋好友在酒店团圆,孩子都可以负责一些简单而重要的招待客人的事情。比如:分月饼和分水果。

附注:前五个活动家长可以预约登记,带宝宝免费参加。每个活动限5个名额。第六个环节为家园共育环节,感谢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为了托起孩子明天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为孩子们加油!”

阿尔法儿童馆

幼儿园中秋节节日教育总结 篇10

这次活动,是为中秋而准备,首先我们是把园内的环境精心布置了一番,让整个幼儿园看上去有中秋的氛围,我们在园门口挂上了一排的灯笼,让节日气氛更加浓厚。我们把整个大环境布置好了后,就由各班班主任和老师分别布置班级环境,这样更好的迎接幼儿们。在我们把装饰都布置好了后,就给各班的家长下发的活动的通知,邀请他们来园做客,一起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

活动当天,我们诚挚的邀请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做月饼的环节,还有猜谜语的活动,另外还有制作花灯写祝愿的活动,最后就是中秋晚会,由老师、幼儿和家长一起合作完成。

在家长和孩子做月饼的环节中,孩子很感兴趣做月饼,极力的参与进去,从糅合面粉到最后成型,孩子也都有去做,这很好的让幼儿学习到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知道做一个月饼有多少的步骤,更能够让家长与孩子有更亲近的关系,本身在这样的节日里就该是一家团圆的,这一个环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关于月饼的知识,还能与家人的关系能在亲近一些。在这环节的最后,能够吃到自己做的月饼是多么开心的事情,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活动里的猜谜语环节,我们收集了很多关于中秋的谜语供幼儿和家长一起猜,猜对谜语还有奖励拿,让幼儿的积极性变得更大了。对中秋节这一个传统节日有更深的了解。通过猜谜语,幼儿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的认识。

【民俗节日教育价值】推荐阅读:

民俗特点07-20

民俗翻译07-21

民俗元素05-10

民俗符号05-13

民俗传统05-26

民俗发展06-08

民俗意义06-24

饮食民俗07-28

民俗研究08-20

关中民俗08-31

上一篇:让报国梦想与青春一起飞扬演讲稿下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