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制(通用11篇)
成本管制 篇1
1企业营销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的经营理念还需要不断地借鉴其他国家的企业,从先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从我国企业营销成本控制这一方面来看,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在成本理念和营销理念上,还是在营销方式上,都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1许多企业缺乏对成本概念的客观认识
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成本组成是由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两个部分所组成的,只有有针对性地对营销成本的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客观的认识,才能够使企业真正地做好对营销过程中的成本加以控制。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对这两个重要的组成方面还没有客观的认识,有些企业只是过于注重对固定成本的关注,在人员的开支上过于考究,一味地想通过对固定成本的控制来取得整个营销成本控制的胜利,这种方法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得固定成本过于死板,而流动成本则真正地实现了“流动”。相反,还有一些企业过于注重流动成本,对于资源的损耗在内的流动成本死抓不放,将营销成本控制的重担放在了流动成本上,过于关注流动成本的投放。那么,无论是侧重于营销成本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做到真正地节约成本,也没有办法真正地促进成本的有效控制,对营销成本认识的不客观是企业的一大弊端。
1.2营销理念有待更新
营销理念的更新速度和更新质量对于营销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正确的营销理念也是企业做好营销成本控制的基础。比如说三星电子,三星原本是韩国的电子品牌,近些年来,三星在中国的电子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甚至是超越了许多国有品牌。质量是三星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三星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理念更是三星获得中国市场的关键,三星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成本控制是其制胜的重要法宝。企业要想获得营销的成功,以最低的营销成本获得最大的营销价值,这也离不开准确的营销理念。但是,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过于追求更新营销形式和营销方法,而在营销理念上有所忽视。比如说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他们一味地效仿一些大企业的成功营销案例,效仿大企业的营销形式而忽视了营销理念,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小企业在营销成本上无法进行控制,甚至无法做出详细的营销预案。
1.3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最好。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企业营销成本的组成部分中,固定的营销成本就完全属于财务管理范畴,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流动性成本虽然不是固定于财务管理环节中,其与财务管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及财务管理方式的更新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难以满足营销成本控制的需求,使企业的营销成本无法得到最优的控制。
1.4信息共享与营销成本的控制度关系不紧密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真正地实现信息共享,才能够促进企业在营销成本控制中做到最好。加强企业的营销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使企业在营销决策和营销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优的方案,促进企业营销成本控制获取最优方案。但是,与一些大型企业相对比,中小企业在资源共享方面还有所欠缺,企业营销信息仅仅停留在本企业内部,没有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营销信息的沟通,缺乏营销决策优化的基础,自然有碍于企业营销成本的控制。
2加强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的措施
企业营销成本的控制仅仅从营销这一层面出发是不全面的,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综合的判断,使企业营销成本的控制获得全方位的援助,在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间进行统筹和协调,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营销方案,提升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的能力。
2.1制定合理的营销规模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大范围的营销,不同行业和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营销规模应该是不同的,同样,不同企业内部的不同营销活动也应该制定不同的营销规模,因此,营销规模的选择对于企业的营销成本控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宝洁公司的营销成功就证明了这一事实。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就推出了潘婷、海飞丝和飘柔、汰渍等产品,针对这些产品的营销规模的设定,宝洁有限公司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的,通过不同的规划和部署使得宝洁取得了最终的营销效果。当然,海飞丝和潘婷等宝洁有限公司旗下产品的质量是不容质疑的,受到了许多用户的认可,质量是宝洁公司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的保证,同时,良好的营销方案和合理的营销规模也是宝洁有限公司获得营销成功的关键。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的成功营销案例充分证明了营销规模的选择与营销成本控制的必然联系,也充分体现了营销规模的选择是营销取得成功的关键。
2.2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由于质量成本是清晰可见的,在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质量成本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防范的,如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使用期限等等。在企业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会导致售后问题,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付出一定成本,那么,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也构成了营销成本的一部分。比如说企业在处理售后问题的时候,大多都是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了售后问题,在售后处理所发生费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投入。因此,严把质量关是企业建设营销成本的关键。
2.3科学地选择营销方式
从目前来看,营销方式有很多种,在营销方式的选择上需要企业有所斟酌,不是所有的营销方式都适合企业自身。营销与销售不同,销售所对应的直接对象就是客户,通过销售行为可以获得单个客户的购买,但是营销则是面对整个客户群,需要获得整个客户群的认可。那么,选择合理的营销方式则显得至关重要,一味地借鉴和吸取是不可取的,只有将借鉴和吸取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才是促进企业做好营销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对此,企业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方式,做好营销的策划和规划。
2.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可谓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但是财务管理却是一个与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他部门管理的优化,对于企业的营销环节来说,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为营销节约成本,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企业在营销成本控制上有的放矢。总之,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设是企业获得营销成本控制成功的重中之重。当今的中国是一个信息化的中国,当今的世界也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当今的企业也是一个需要准确信息的企业,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尤其是在进行营销过程中的企业成本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信息的优势,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使信息与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相结合,促进企业营销成本控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企业还需要从自身出发,结合社会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成本问题进行控制,形成战略化的管理和控制模式,最终促进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好的营销效果。
成本管制 篇2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成熟、法制健全的国家,比较偏重地方和州的权利划分,有关电力改革的立法大多数由州议会制定,联邦议会主要关注跨州或全国性立法。联邦电力法案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根据管制经济学理论,以美国为例对联邦电力法案中阐述的成本管制制度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并结合我国电力产业现阶段垄断现状及政府管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对电力企业的成本管制有所借鉴。
一、联邦电力法案简介
联邦电力法案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联邦电力法案与联邦电力委员会,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第一,联邦电力法案。联邦电力法案设立于1935年,它的前身是1920年通过的《联邦水力法》。该法授权联邦政府进行州际电力交易的监管。联邦电力委员会负责州际电力批发价格的制定,而州内的零售业务由州一级机构监管。
在1920年联邦水力法案通过之前,项目开发商需得到国会的一项特别法案才可以在航道上或联邦土地上修建和运营水电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电力的需求大量增长。1920年,国会针对这一需求变化颁布了联邦水力法案,并建立了联邦电力委员会。
联邦电力法案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它规定:州际或者国际间的交易价格必须是合理的、公平的;联邦电力监管委员会对交易价格的制定有建议权,当企业提交的价格与委员会建议价格不一致时,委员会有权决定采取哪种价格;如果对价格有异议,监管对象可以通过申诉和举行听证的形式争取救济;且电力企业制定的价格与收费必须符合委员会所有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该法案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电力行业的许可证制度。1920年,水电约占全美总发电量的30%,40%的能源由电力系统统一供给。而许可证制度对于电力这一能源的市场规范起到了很大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发放许可证的范围和对象以及使用的相关工程项目。法案规定“未完工的水电项目,应申请原始许可证;已运行的水电项目许可证到期后,被许可人应更新许可证;已运行的水电项目许可证到期后,如更换经营者须延续许可。”法案还规定了申请许可证的详细过程以及联邦委员会的相关职权。“如果许可证申请被受理,委员会将以信件形式向申请者发出受理通知。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将在《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的框架内,依据《联邦电力法》第一部分第十五条规定的九方面因素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及评估。许可证制度包括提前终止豁免权,法案规定“被许可人可向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提前终止所持有许可证的有效期。在征求公众意见后,如委员会认为许可证的有效期提前终止符合公众利益,则将发布命令批准被许可人的要求。提前终止的期限为90天~5年。此外,联邦电力法案还对1920年成立的联邦电力委员会的部门设置以及机构成员的收入等作了具体的规定。
第二,联邦电力委员会。联邦电力委员会成立于1920年,总部位于哥伦比亚特区,并设有刑事法庭。根据美国联邦电力法规定,委员会是有权向坐落于可航行水道或联邦土地上的水电项目颁发许可证的唯一机构。
在成立之初,该委员会由战争部长、农业部长和内政部长组成,联邦电力委员会负责向非联邦水电项目颁发许可证,如果其影响到可航行水域,占用联邦土地,使用政府大坝的水或水力,或者影响各州之间的商业利益。该法案还要求联邦电力委员会只向那些其认为是“最适于一个改善或开发一个或者多个河道的综合性项目”颁发许可证。1935年,随着国会修改并重新编撰了1920年的联邦水力法案并将其作为联邦电力法的第一部分,联邦电力委员会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其可以对电力行业进行跨州调控。
1977年10月1日通过的能源部组织法中,国会成立了“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并取消了联邦电力委员会。FERC继承了原先由联邦电力委员会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包括为非联邦政府的水电项目颁发许可证。
FPA在第一部分规定,委员会成员接受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必要的差旅费、生活费或与其所在场所相应的每日津贴,从而可以远离政府官方事务。委员会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必需的花费如租赁费、人员劳务费、法律、期刊等相关书籍费用以及印刷费和装订费等费用经委员会主席或其他授权人员的批准,按照已修订的1949年联邦管理法案中的适用条款,将被承认并予以支付。
委员会有权任命并规定相关职权;有权决定秘书、总工程师、一般顾问、律师、总会计师的薪资;也有权遵循民法,委任与其职能有关的官员或雇员并决定其薪资。委员会要求总统详细描述来自于兵团或其他美军机构的官员,使其成为工程师或从事政府职位以外的其他工作。总统可以按照委员会的要求委派内部工程师或农业部政府部门职位以外的人员,这些人员必须接受委员会统一领导。委员会被授权从事以下工作:
一是调查、搜集并记录和整理相关数据。如即将开发地区的水源利用状况;水力产业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或洲际的甚至国际的工业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态势;水力开发的地点、容量、开发成本及对应的相关市场的具体情况;是否秉承有效地服务于美国公众这一目的,以及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公允价值计价等。
二是监督和记录相关工程项目的实际财务投入状况。例如委员会可以决定已许可工程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原始成本和净投资额,并协助相关的企业部门制定合理的许可期限。在工程建造完工或扩建、改建完成之后,整理出记录工程建设相关文件,如详细陈述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原始成本,具体包括用以支付用水权的费用、通行费、土地及利息等款项。联邦电力委员会及其全权代理人(或代理机构)具有在合理期限内使用该建造或改扩建的工程的权利;同时他们也有权接触相关的图纸、解剖图、合同、工程报告、账户、账簿、记录及其他相关文件。有关工程发生的合法原始成本与经委员会修订后成本的陈述,都应在财政部归档。
三是协调执行部门与其他州政府或联邦政府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联邦政府的几个部门和机构都应接受联邦电力委员会的授权和指导,提供委员会所要求的记录、文件及其拥有的信息,并向委员会详述有关官员或专家在调查中得出的相关内容。
四是使公众连续地获取可靠的信息,以最适合公众接受和应用的方式向出版社提供相关的报告和调查。在每年1月3日之前,联邦电力委员会必须向国会提交年度财政预算书,从而展示公布的许可证、当事人、相关条款、收到的货币及账目。
总之,在美国,水电项目施行许可证制度的目的是在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框架下,保证项目建设符合电力规划,满足地区负荷需要,保证项目安全运行、维护,防止项目对环境或水运交通产生不利影响,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鼓励项目经营者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改进水生物生存环境。发电业务经营者得到许可证后,其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遵守许可证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被许可人,委员会将采取必要的处罚手段。
二、对我国电力产业行业分布启示
从总体上而言,电力产业属于自然垄断产业,其提供的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这种公共产品的定价,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管制政策。在政府对电力产业的所有管制手段中,价格管制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通过对电力价格的管制达到促进社会分配效率、保护电力企业的利益和维护电力企业发展潜力的目的。
对电力产业而言,并非各业务领域均具有自然垄断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张,发电和售电环节已经不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而输配电环节的物理网络结构决定了输配电业务仍然具有自然垄断性。经营输配电业务的企业往往同时经营发电和售电业务,这就为垄断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提供了条件。同时经营输配电业务和发电售电业务的企业,通过在输配电业务制定高价,获得垄断利润,而在竞争性业务领域制定低价,通过交叉补贴行为排斥竞争性企业。
同时,电力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具有加速增长的趋势。为适应这种大规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就需要电力产业的经营企业不断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提高市场供应能力。政府在制定电力产业管制价格时,要考虑企业是否具有自我积累、不断进行投资的能力。
因此,可以参考美国的方法建立专门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引入电力行业许可证制度,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美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电力的需求大量增长,而颁布电力法案、建立联邦电力委员会。而我国目前由于经济的增长等多重原因而出现了巨大的电力缺口,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电荒,同样也产生了对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规范的需要。有期限的许可证可以促进竞争,提高许可人和申请人的风险意识,保持经颁发许可证机构审查评估确定的经营水平,以避免被取消许可证;而到期后的许可证可以更新或放弃,为新一轮的竞争提供了条件,保证电力市场新的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又有明确的资质规定对竞争者进行筛选,以保证电力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垄断市场不会陷入恶性竞争。在这种制度下,对电力产业的管制手段就不仅仅限于价格管制,而成为一揽子包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完整体系,任何这一行业中的企业都必须达到许可证所标志的水准。
三、对我国政府管理启示
传统管制方法是只允许索取高到能弥补平均成本的价格,即平均成本定价法。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最具典型意义的、有较大差别的价格管制模型,即美国的投资回报率模型和英国的最高限价模型。无论何种定价模型,实质上都是以成本的确定为基础的。我国从1985年起实施的多种电价制度,有效缓解了电力紧缺和电力投资不足问题,但电价管制仍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电价复杂而且没有效率。我国的生产者电价和消费者电价实行中央政府审查后的“目录电价”,每一个省电力公司在执行当中将用户按3个电压等级划分为8种类型,再加上各级地方政府征收的额外费用来构成最终电价。这种电价制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没有竞价上网和优先排序的制度安排,对发电企业没有形成降低成本的激励,现行电价中没有专门安排用于建设和改造输电和配电网络的资金,只是在地方和全国电价中征收了一些特定的费用;其次,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使我国居民用电价格长期低于工业用电价格,形成了工业用户补贴居民用户的情况;另外,一些国有老电厂在燃料价格上涨和计划性电价之间受到挤压很难获得利润,而那些拥有“购电合同”的合资或独资电厂则可以通过“新电新价”政策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所谓“新电新价”是指对于1986~1992年期间建设的非中央政府投资的电厂和1992年以后建设的所有电厂,购电价格以“新电新价”的政策为依据。按照这项政策,这些电厂以财务上可偿还债务的价格向省电力公司售电,获得足够的收入用以偿还贷款的本利(还款期限一般为十年)。
在美国,州内的零售业务由州一级机构监管,因此也会出现不统一的电价,但是联邦电力监管委员会对交易价格的制定有建议权,当企业提交的价格与委员会建议价格不一致时,委员会有权决定采取哪种价格。我国可以借鉴采用,使电力企业制定的价格与收费标准符合委员会所有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对于一些国有老电厂很难获得利润的情况,可以允许他们通过申诉和举行听证的形式争取救济。
第二,电价管制本末倒置。我国电力管制价格体制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2~1978年)为全国统一管理的电价制度阶段;第二阶段(1979~1984年)为调整电价制度阶段;第三阶段(1985~至今)是多种电价制度阶段,多种电价主要体现为电价方法是以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法。多种电价反映的主要内容是“新电新价”,在“新电新价”政策下,新投产的电厂的平均售电价格比老电厂要高出65%~100%。“新电新价”的程序是先建厂、后定价。而在政府管制电价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建电站项目批准的前提是政府与电力企业在未来电价安排上达成一致,即先定价、后建厂。管制价格在制定程序上的倒置造成先行指导电价各构成要素及其比例的规定在地区之间各不相同,甚至不同企业、不同机组之间也未能统一。再加上从1985年开始,在电价之外还要加收建设资金,用于电力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但不能在企业的会计利润中得到体现,导致原有的电力企业不能正确体现其盈利能力,投资价值受到扭曲,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降低了价格管制效率。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经验,在经过许可证的审查之后,在有定价的基础上建厂,便可以逐步扭转现有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水力发电成本管理法律制度,我国政府管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
一方面,健全管制成本立法,建立完善管制成本相关机构。法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加快立法是使规则符合瞬息万变市场的唯一手段,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立法工作是很及时的,这就使执法时有法可依,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完整法规,就无法依据相关法律制止和制裁有关垄断行为。管制成本相关机构是市场上的裁判,对所有相关主体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管制成本相关机构就是要培养更多合格的裁判。以美国为例,在法案下设置委员会,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从而远离政府官方事务。我国可以成立管制成本委员会负责管制成本的计量和分摊。它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拥有准立法权、准行政权以及最终裁决权。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应将它设为类似审计署的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这样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其部门利益会少一些,而且有利于有重要影响的部门协调和共享经济信息以及其他资源。
另一方面,加强成本监测、监督与成本信息的免费发布工作。政府要成为一名好“裁判”,一方面收集好信息,据之执法;另一方面还要让相关主体了解最新信息,据之决定自身行为。美国使公众不间断地获取可靠的信息,以最适合公众信息及应用的方式向出版社提供报告和调查。在每年1月3日前,委员会向国会提交财政年度预算书,从而展示公布的许可证、当事人、相关条款、收到的货币及账目。近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管制成本信息发布工作也有很大发展,覆盖了相当多的领域。目前的主要不足是大部分信息的获得都是有偿,这样就使资源的利用大打折扣。事实上,这些信息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多一个人获得这些信息并不会增加任何搜集成本,也不会使其他人无法获得该信息,因此应该由政府负担全部成本并免费向全社会发布。此外,也还应该提高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性,除了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媒体外,还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查询终端,方便使用者。最后,在信息搜集的范围、质量、及时性等方面我国都应该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戒骄:《垄断产业改革——基于网络视角的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成本管制 篇3
2010-10-
31摘要: 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贸易管制,因为对外贸易活动是一种涉外经济活动,而涉外经济活动必然产生涉外经济关系,在纵向层面这种关系由国家或政府颁布的具有公法性质的法律和政策加以调整和管理。
关键字:对外贸易管制WTO基本原则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对外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以及履行所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的义务,确立实行各种制度、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总称。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是为了对外贸易管制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和国内市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间经常会发生贸易摩擦。以“美国201钢铁案”为例,2002年3月,美国以欧盟、日本等8国出口的钢铁产品损害了美国钢铁业为由,动用“201条款”,宣布对多种钢材加征为期3年的进口税,税率总水平达30%。为报复美国提高进口钢材关税,6月,欧盟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墨西哥、日本、韩国等也纷纷提高关税或采取紧急保障措施。虽然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违反WTO规则,但钢铁贸易战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估计,单是欧盟2002年就损失高达2.4亿美元。而美国在承受近数亿元损失的同时,更导致了7.4万个钢铁消费者失业,弊大于利。美国公布对进口钢铁201保护措施调查案的最终救济方案后,中国政府表示强烈不满;美国钢铁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能归咎于外来进口,中国钢铁产品的少量对美出口更是不足以对美国钢铁企业构成损害或损害威胁;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中国政府将保留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申诉的权利。可见,各国实施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是在于进行自身的贸易保护。贸易管制的目的除了进行贸易保护,还有协调个人、企业的围观利益——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冲突,微观经济个体之间的冲突的目的。如对毒品走私和进口洋垃圾的行为进行贸易管制。
除了正常的贸易管制,各国之间还存在恶性贸易管制的竞争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不公平贸易。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历时约一年的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然而中国仍被排除在放松出口管制的名单之外。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日前发布了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新规——《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这项被称作“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改革重要一步”的规定,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这是美国出口管制新规定继续歧视我国的表现。作为美国出口管制重点限制国,多次在双边战略对话等场合呼吁美方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促进双边贸易平衡。而美国也曾多次做出承诺称“正在考虑放松在中美贸易中纠葛已久的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但是却迟迟没有履行承诺。美国实施这种不合理管制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国内仍保持着冷战思维,认为中国如果掌握了高技术就会用于军事。另一方面,美国担心中国获取了美方技术,会进一步缩短与美国的技术差距,与美国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就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近年来,美对华出口快
速增长,但高技术产品远远滞后于农产品等商品。不合理的出口管制政策制约了两国贸易发展,也直接损害美国企业利益,减少美国就业机会。
为防止类似的各国之间的恶性贸易管制竞争导致的不公平贸易,WTO规定了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同时,WTO要求其成员国放松对外汇的管制。
但是WTO规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WTO规则被利用。从WTO规则中寻求保护措施成为新贸易主义保护的新策略,反倾销,反补贴等WTO允许的贸易保护救济措施成为当今各国最主要的政治措施。无论是反倾销,反补贴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歧视问题。例如,我国的一些日用品进入美国市场时,美国常常夸大其实,认为其对市场造成威胁,单边采取反倾销措施。而且在多边贸易体制内部,形成发达国家一直操控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在多边贸易谈判规定自己的目标,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对其不利的条件。
为克服WTO自身的缺陷,应严格限制争端解决程序重新被提起的次数,将报复水平限制在WTO允许的范围内,;杜绝一切未经授权的单边贸易措施,确保规则得到平等地遵守,;减轻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增设损害赔偿责任。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关税制度,海关监管力度,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进出口许可制度,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进出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以及贸易救济制度。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也在不断进步地过程中。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分享了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各种权利,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伴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贸易壁垒的拆除,国内工业将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而在出口激励手段受限的情况下,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必将碰到一定困难。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实施有治理的贸易自由化战略则是我国现实的选择。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低程度的产业保护、灵活规范的进口限制和暖和的出口鼓励政策相结合,强调政府对结构调整的积极干预,通过综合运用世贸组织答应的关税、反倾销与反补贴、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手段,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定位趋向于中性化,具体政策手段趋向于弹性化、柔性化。
在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等给我国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距离世界先进对外贸易管制制度应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吸取各国及自身的经验,帮助我国真正成为对外贸易的强国、大国。
参考文献:
《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彭红斌
管制刀具排查小结 篇4
管制刀具排查小结
为了切实维护学校良好的安全秩序,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校园伤害等恶性案件的发生,5月2日上午,我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校园管制刀具排查工作。
一、组织领导
组长:曹刚
副组长:李明岐张月新
成员:各班主任
二、治理内容
学校师生私藏、携带的管制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它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无弹簧但有自锁装置的单刃、双刃刀和形似匕首但长度超过匕首的单刃、双刃刀;其他各类非学习所需刀具,如水果刀、餐用刀具等能够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刀具。
三、工作措施
(一)班主任是活动的直接责任人。每学期领导小组要在全校最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要确保班级全面检查和收缴。同时各班主任要做好日常检查与发现工作。要把“禁止管制刀具进校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并切实将管制刀具收缴工作做到日常化。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上课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若发现学生藏有管制刀具的行为要立即收缴同时告诉班主任进行处理。
(二)进一步严格门卫管理制度。门卫值班人员
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实行来客登记制,对不明身份的人进入校园要严格盘查,尤其是社会闲杂人员,精神病患者或借招生推销等为借口的人员,要提高警惕,不得擅自准许进入学校。同时发现带有管制刀具的可疑学生于第一时间报值周领导并强行扣留,同时报告学校处理。
(三)切实加强值班领导、教师的值班管理和防范工作。值班教师在在课余时间,要加强校园巡查,尤其是在教室、操场进行经常性的督查,一旦发现学生打架或持有管制刀具,必须及时处理,有效防止校园伤害事件发生。
四、收缴情况
5月2日上午第一节课,我校管制刀具领导小组按分工到各教室进行检查收缴。没有发现有管制刀具,情况良好。
五、经验总结
学校管制刀具方案 篇5
关于清查收缴管制刀具实施管理方案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严防校园内发生伤害性事故,积极创建“平安和谐”学校,根据教育局安全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校委会研究决定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清查收缴管制刀具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清查收缴管制刀具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罗明才
副组长:袁明 周敏
成员:全体教师
二、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日-12日)
1.召开清查收缴管制刀具活动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排排查工作的方法、步骤。
2、利用班会、夕会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管制刀具的常识,充分认识实行刀具管制的意义。
管制刀具是指公安机关为了有效维护社会治安,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刀具作为凶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由法律规定实行控制管理的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弹簧刀、各种尖刀以及东洋武士刀,西洋军刺等。
二)排查收缴阶段(9月14-18日)1.学校成立收缴管制刀具活动领导小组。各级部成立以级部主任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收缴管制刀具活动工作组。
2、9月14日 —18日集中举行一次清查收缴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铁器及其他危险物品的活动:
首先发动学生进行自查,要求学生主动上缴管制刀具及其他违禁物品;
在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各班级组织班委会成员对本班学生利用课间时间清查;
然后以级部为单位,由级部主任牵头对本级部各班级逐一检查;
最后学校政教处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级部进行抽查。各班级、级部、学校组织的检查要做好登记记录。在以后每月还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复查。
3.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督查制度。学校领导,级部主任、班主任对教室,要有目的、有重点地的对可能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检查。
4.发动学生举报。在自查、班查、校查的基础上,发动学生检举购买、存放管制刀具或违禁物品嫌疑而又拒不上缴的学生,学校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其思想工作促其上缴,并查清携带原因,消除隐患;情况严重的可与派出所联系,由派出所强制收缴。
三、妥善处理,确保不发生伤害事件
对在排查中收缴的管制刀具及违禁物品要逐一登记并查清携带者的动机、目的,对情节较轻者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件。
四、坚持经常,保持收缴工作常态化
1.禁止管制刀具进校园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常抓不懈,要教育学生不购买、不携带管制刀具及其他违禁物品。
2.针对学校实际在学校和年级的值班检查以及日常检查中,要将清查收缴管制刀具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禁止管制刀具进校园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要建立禁止管制刀具进校园的长效机制,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成本管制 篇6
一、不良空中管制习惯的特点和成因
空中交通管制员在进行交通管制时, 由于自身的疏漏, 常常会养成一些不良的空中管制习惯, 如“错、忘、漏”现象频频出现等。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来说, 其“错、忘、漏”的特点如下: (1) “错”就是指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操作或者指挥上的错误, 是空中交通管制员业务不精造成的。在平时一些细小的错误可能并不会马上就凸显出结果, 但是日积月累下十分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 (2) “忘”就是指空中交通管制员因为自身的疏忽忘记了某项本职工作, 这也有可能造成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空中交通管制员精力不集中或者记忆力下降等, 都是“忘”产生的原因。 (3) “漏’就是指空中管制员在进行空中交通管制时遗漏了某项流程, 未能严格的遵循标准的工作流程办事。
“错、忘、漏”这些都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在进行交通管制时养成的不良管制习惯。形成这些不良管制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员良好管制习惯养成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如果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压力太大、任务量太多、容易造成其身心上的过负荷劳作, 从而导致“错、忘、漏”的出现;空中交通管制员在进行管制时缺乏必要的先进设备的技术支持, 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管制体系, 也是其形成“错、忘、漏”形成的原因之一;此外, 如果空中交通管制员自身素质较低, 业务能力差, 也有可能导致不良管制习惯的养成。
二、管制习惯在空中管制中的重要性
习惯是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动作形成的一种下意识的自然形为, 习惯有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人们通常都是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下意识的就做了。在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空中交通管制时, 也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重复动作的训练, 这就形成了每个空中交通管制员特有的管制习惯。管制习惯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习惯是影响各类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一个不经意的空中管制习惯有可能会导致一桩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对过往空中交通事故的研究表明, 在造成空中交通事故的各种因素中,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不良管制习惯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7%, 也就是说, 差不多每四桩空中交通安全事故, 就有一桩是由于空管员的管制习惯引起的。因此, 必须要高度重视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行为, 养成良好的管制习惯, 以降低空中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空中交通安全平稳运行的必要保障。而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自身良好管制习惯的养成是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功效的必要前提。在正常的状况时, 空中交通管制员接到进行管制的命令后, 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对空中交通的现状进行判断, 梳理出恰当的工作流程, 根据当下空中交通的实际情况在第一时间选择最合适的管制措施, 以规范空中交通行为,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这里可以看出, 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以及行为习惯的影响, 如果这些习惯是好的, 那么当然会对空中交通的平稳安全运行产生积极地、正面的推动作用, 一旦这些习惯是不好的, 比如出现“错、忘、漏”现象等, 就很容易对空中交通行为产生负面的作用, 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纠正不良管制习惯的对策分析
1推进基础设施建立
一套先进的、高效的空中管制设备和基础设施是空中管制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保障, 也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养成良好的管制习惯的必要前提。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繁重的、精细的系统工程, 管制人员每天都处在紧张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很难保障没有疏漏的发生。此时, 一套先进、高效的现代化空中管制设备能够帮助管制人员快速的掌握当下空中交通的现状, 并依靠设备的帮助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在第一时间做出恰当的空中管制指令。因此, 需要加强对既有设备的升级改造, 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空中交通管制人员, 进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管制习惯。
2加强管制班组成员之间的配合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内容繁杂, 需要管制人员之间协作完成。管制班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协作, 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空中管制的效率, 同时降低控制失误发生的概率。因此, 强化管制班组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 对管制班组进行优化配置, 形成优势互补, 也是规范空中交通管制行为、预防不良管制习惯的重要措施之一。
3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效率, 杜绝不良管制习惯, 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和制度保障是不够的, 还需要空中管制人员自身具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必须加强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工作, 提高空中管制人员的准入门槛, 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和心理素质的培训, 建立健全一整套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淘汰专业素质不过关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 以促进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从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空中交通管制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空中交通得以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管制习惯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一些空中交通管制员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管制习惯, 需要其高度重视管制习惯对于空中管制的重要性, 提高自身素质, 采取综合手段, 规范空中管制行为。
摘要:一个优良的管制习惯的养成, 可以帮助空中交通管制员规范空中交通秩序, 降低航空事故发生的概率。本文以空中交通管制员不良管制习惯的成因为出发点, 详细剖析了管制习惯对于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性, 并根据目前的空中管制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管制习惯,空中管制,重要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卢光庆.从习惯、协作、精力入手——严防管制“错、忘、漏”[J].空中交通管理.2007, 05 (07) :27-28.
交通管制公告 篇7
一、交通管制时间:204月21日9时30分至演练结束;年4月24日9时30分至演练结束。
二、交通管制路段:银通街体育路口至中山三路路口;中山三路岐关西路口至银通街路口。
特此通告
中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我国城市土地用途管制 篇8
1 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划管理
土地用途管制本质上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依法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所以, 土地用途管制主要是通过编制和执行土地利用规划来实现的。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的土地利用规划所构成, 从各级规划的内容深度来看, 作为土地用途管制最直接依据的主要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定性控制。
即从土地利用的性质上对土地利用加以控制。它主要是指通过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目标、方向、土地使用功能及土地使用条件等加以控制, 它规定了土地的用途、使用的标准、要求和限制等。
1.2 定量控制。
是指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量化要求的控制。定量控制可分为总量控制和个量控制。总量控制是对区域土地利用活动的总体数量的控制, 如耕地保有量指标, 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指标, 城镇用地规划控制指标, 土地开发复垦指标等。个量控制主要是对个别土地利用行为的定量约束指标, 如人均耕地拥有量指标、城镇人均用地指标, 户均宅基地指标, 容积率, 建筑密度、土地产出率、单位产值占地率等。
1.3 定位控制。
是指规划中对各种土地利用活动空间位置的规定, 它限制了各种土地利用活动必须在特定的中间范围内进行, 从而保证了土地用途在空间中的确定性, 如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的划定, 自然保护区界线的划定, 城镇用地范围的确定, 村庄用地范围的确定, 工业小区范围的确定, 土地整理区的确定, 后备资源开发区的确定, 水源保护地的确定等。
1.4 定序控制。
即对各种土地利用活动的时序安排。规划中要根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各种土地利用活动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尤其是按照土地利用供需平衡的要求, 依据各时间段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做到农用地增减平衡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各时间段的土地开发量和建设用地量。
2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
所谓土地用途转变是指土地利用从一种现状用途转变为另一种用途。一般地, 由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用途转变不太可能自然服从土地用途分区规划的目标, 必须加以限制。因此, 满足土地用途分区规划成为土地用途管制的关键, 为实施土地用途分区规划的规划许可制度是土地用途管制的有效途径。
所谓规划许可制度就是采用颁发规划许可证的办法, 控制土地用途的转变。在具体操作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对现用途符合用途分区规划的用地向符合用途的方向进一步开发利用,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的, 应给予鼓励并颁发许可证给予许可。
第二, 对现有用途符合用途分区规划的用地向其他用途转变时, 不予颁发许可证, 限制其转变。
第三, 对现用途不符合用途分区规划的用地向符合规定用途转变时, 颁发许可让给予许可, 并采取鼓励政策引导土地利用加快向规定的用途转变。
第四, 对现用途分区规划的用地向其他不符合规定的用途转变时, 不予颁发许可证, 限制其转变。
第五, 对一些特殊项目用地, 如线形工程和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等, 若不符合用途分区规划, 可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 农用地转用许可是实现土地用途管制的关键。任何建设项目占用土地, 首先都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占用农用地必须获得农用地转用许町后, 建设项目才能批准立项;占用农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分区规划的, 不予颁发许可证, 建设项目不能立项。
规划许可证是各项土地用途实现转变的法律凭证, 也就是说, 规划许可证是行政许可机关赋予许可证持有人一定权利和权能的证明, 同时许可证也为许可证持有人或单位使用许可证的活动设定了范围, 使用许可证必须严格按照许可证上标明的范围、方式、期限和其他事项进行, 不得超越和违背。
实际上, 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对耕地资源的浪费性占用,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因此, 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是耕地总量控制制度, 这是中国特色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总量的控制指的是在预测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和人口增长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后, 根据区域内耕地可持续补充的能力, 确定本地区需要保持的地量和分阶段控制总量以及各阶段可转移 (可供) 耕地数量并通过编制详细规划, 对耕地的保护、利用和转移实行分阶段的管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必须按照土地用途分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重点抓好农用地的管制和非农用地的管制。
3 土地用途管制的动态调整
土地用途管制并不意味着规划的土地用途是绝对不可改变的, 因为影响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体条件及其他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虽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对规划期间的社会经济等条件进行了分析预测,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 人们对未来事物的预见能力是有限的, 规划内容与实际发展之间的偏差不可避免。客观上要求土地用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某些动态调整, 从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提出了动态的要求。
4 土地用途管制的监督管理
土地用途管制的监督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用途规划文件、图件等来进行, 一方面要开展经常性的土地用途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监测网, 跟踪土地用途变更状况, 监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实施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措施, 对符合规定的土地利用行为给予奖励, 反之则给予严厉的处罚。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为土地用途管制的正确实施提供社会保障。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政府采取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是政府为了保障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谭术魁.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出口管制措施 篇9
一般许可证又称普通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相对较易取得,出口商无须向有关机构专门申请,只要在出口报关单上填写这类商品的普通许可证编号,在经过海关核实后就办妥了出口许可证手续。
特殊许可证
出口属于特种许可范围的商品,必须向有关机构申请特殊许可证。出口商要在许可证上填写清楚商品的名称、数量、管制编号以及输出用途,再附上有关交易的证明书和说明书报批,获得批准后方能出口,如不予批准就禁止出口。
交通管制通告 篇10
一、交通管制时间:x年9月10日至20xx年4月30日夜间10时至次日零晨4时。
二、交通(封闭)管制路段:
1、河口码头至X014县道(解放桥);
2、X014县道(解放桥)至河口镇老街十字路口;
3、潭花公路X018(河口镇老街十字路口)至射埠镇国土所。
在交通(封闭)管制时限内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除两轮摩托车外)驶入交通(封闭)管制路段内,禁止道路两旁(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放任何车辆,届时对违反临停规定车辆,将采取限时驶离、拖移车辆等措施。
鉴于此次管制时间较长,为保障大型设备运输车辆的安全通畅,请沿线广大村民及各位驾驶员支持配合,机动车辆绕行过往。由此带来不便,敬请大家谅解。
特此通告。
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xx县协调指挥部
xx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管制指令特征参数提取研究 篇11
管制模拟机训练对空中交通管制学员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管制模拟机存在一个很大的不足,即需要学员或者老师轮流担任飞行员席位人员,配合完成训练。因此,研究将计算机语音识别技术[2]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学员的培训中,采用自动飞行员席位代替专人飞行员席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研究将计算机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管制模拟训练机中,已有具体的研发产品。国内2000年后陆续有过相关研究,但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因主要有:
(1)现有的成熟语音识别引擎,其孤立词汇的识别率能达到97.1%[3],特定人的连续语音识别率也能达到90%以上;但是陆空通话中的语句几乎都是格式固定的句子,且非特定人,因此研究具有高识别率的语音识别引擎是一难点。
(2)管制指令词汇量相对较少,但较为特殊,发音与标准的英语或普通话有明显区别,即便利用成熟的语音识别引擎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语音模板库的建立和训练也异常复杂。
(3)从事陆空通话语音识别研究的科研机构或团队相对较少,目前主要是川大智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大学等进行了初步探索[1,4,5,6,7,8]。
计算机语音识别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特征参数提取是识别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好的特征参数必须能很好地反映语音的特征,并且各参数之间应有良好的独立性,易于提取,计算方便。
目前,最常用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主要有提取线性预测倒谱参数(linear prediction cepstrum coefficien,LPCC)和梅尔频率倒谱参数(Mel frequency cepstmm coefficient,MFCC)[9]。现有的管制指令语音识别相关文献中,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对识别率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对特定人和非特定人管制指令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率影响。
1 管制指令的特征分析
管制指令专业特征强,发音和拼读极具特色,是一种严格程序化、标准化的语言。从语音到语法都包含二次人造痕迹,要求发音高度清晰、指令公式化、简练性、词语的单一意旨性及结构祈使性等。同时,管制指令词汇样本空间小、指令较少、重复率高且工作环境噪声低。
2 LPCC线性预测倒谱参数
LPCC参数方法是语音识别研究者采用最多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10]。线性预测(LPC)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加权的过去若干个语音信号的采样值进行线性组合来近似出当前的语音信号的值[11]。LPCC由LPC推算得到,反应声道的响应,一般只需十几个倒谱系数就能较好的描述语音的共振峰特性[12]。
LPC分析的声道模型系统函数为:
式(1)中,p是LPC分析的阶数;ak为线性预测系数(k=1,2,…,p)。采用Durbin法来完成LPC系数的计算,求得p阶线性预测系数ak。
设H(z)的冲激响应为h(m),由式(1)变换得:
令式(2)中左右两边常数项和z的各次幂的系数分别相等,推出ak和之间的递推关系,如式(3)所示。
由式(3)可从预测系数{ak}求出倒谱便得到倒谱特征的统一表达式。
3 Mel倒谱参数
Mel频率倒谱参数的分析是基于人的听觉机理[13],即依据人的听觉实验结果分析语音的频谱,获得语音特性。MFCC分析依据的听觉机理包括:
(1)人主观感知域的划定并非线性,根据Stevens和Volkman的工作[14],有式(4):
式(4)中,Fmel是感知频率,mel;f是实际频率,Hz。Fmel和f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将语音信号的频谱变换到感知域中,便能更好的模拟听觉过程。
(2)临界带。频率群相当于将人耳基底膜分成许多很小的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频率群,对应于同一频率群那些频率的声音,在大脑中是叠加在一起进行评价的[15]。按临界带的划分,将语音在频域上划分成一系列的频率群组成了Mel滤波器组。
在语音的频谱范围内设置若干带通滤波器,为滤波器的个数。每个滤波器具有三角形滤波特性,其中心频率为f(m),在Mel频率范围内这些滤波器是等带宽的。每个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如式(5)所示。其频率响应波形如图3所示,其中,
f(m)可以定义为:
式(6)中,f1和fh分别为滤波器频率范围的最低和最高频率;N为DFT(或者FFT)时的长度;fs为采样频率;F-1mel为Fmel的逆函数:F-1mel(b)=700(eb/1 125-1)。
每个滤波器组输出的能量为:
经离散余弦变换得到MFCC参数:
4 算例分析
4.1 隐马尔科夫(HMM)声学模型[16]实现
以管制指令中0~9十个数字的录音识别为例进行仿真分析,每个数字的发音见表1。用于模版训练的语音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录制的标准陆空通话男生和女生发音,8 kHz采样,16 bit编码,单声道输出,存储格式为*.wav。用“录音软件V3.91”共采集了0~9十个数字的录音250个,每个数字均为25个录音(其中男生三人15个录音,女生二人10个录音)。用于识别率检测的语音由2人录制完成,共100个,每个数字10个录音。
具体实现步骤为:
4.1.1 语音信号预处理
包括了语音信号的预加重、分帧和加窗、端点检测三部分。
(1)预加重。
预加重的目的是补偿高频分量的损失,提升高频分量。预加重的滤波器为:
式(9)中,a为预加重系数,本文取0.937 5。
(2)分帧加窗。
语音信号为准稳态信号,将其分为较短的帧(10~30 ms),每帧可以看做为稳态信号,便可用稳态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相邻两帧之间有(1/2~1/3帧长)的重叠部分,以便于帧与帧之间能平稳的过渡。
采用汉明窗,窗函数为:
式(10)中,N为窗长,本文取N=256;n为采样点。
(3)端点检测。
采用语音信号的短时平均能量和过零率进行端点检测[12],具有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较好的区分噪音和语音等优点。
4.1.2 语音的训练与识别
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后,管制指令语音训练和识别过程中分别采用公式(3)和公式(8)的方法进行特征参数提取。采用HMM为管制指令语音建立声学模型。在识别时,采用后验概率的方法[17]对数字进行筛选及确认,以便更好地实现训练语音与待识别语音之间的匹配。
4.1.3 程序实现
采用Matlab软件进行实验仿真分析,为了避免繁琐的程序代码和大量的数值运算操作,利用Matlab 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该操作界面嵌入预先编辑成功的仿真程序,在后续的操作中无需知道代码的具体内容,只要了解操作步骤即可操作界面。
GUI界面的主要功能有实现语音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的选择,利用HMM模型对语音进行训练,并显示训练的时间、识别时间及识别率。也可用于实现语音实时识别,语音的波形、识别时间及识别结果的显示。训练的进度由图5所示的进度界面显示。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中语音训练要求的精度均为5×10-6[18],语音模版的训练和语音识别分为特定人和非特定人,经十次训练和识别的实验结果平均值如下。
4.2.1 特定人
如表2和图6~图7所示,特定人的管制指令语音模板训练和语音识别中,特征参数提取环节采用LPCC参数的训练和识别速度分别约为运用MF-CC参数的2倍和1.7倍;训练和识别稳定性均为运用MFCC参数的1.5倍。运用二者的语音识别率均为100%。
4.2.2 非特定人
如表3和图8~图10所示,非特定人的管制指令语音模板训练和语音识别中,特征参数提取环节采用MFCC参数的训练和识别速度比运用LPCC参数的分别快150 s和5 s;训练和识别的稳定性都略高于运用LPCC参数的。运用MFCC参数的识别率比LPCC参数的高13%。
由实验结果可知,特定人的语音识别中识别率都为100%,但是模板训练和识别的时间却相差较大,若研究记录特定管制员发送指令的次数和时间、管制员疲劳的评估等,可采用速度快、效率高的LPCC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若研究对象为非特定管制员,则可采用语音模板训练和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的MFCC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