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制论文

2024-10-16

技术管制论文(共10篇)

技术管制论文 篇1

现存的交通方式众多,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飞机的运行速度最快,舒适度也较为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飞机逐渐成为了众多交通运输方式中人们长距离出行的最佳选择。飞机航线航班数量的增加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难度增加。如何让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成为了空中交通管制的重点。

空中交通有别于陆地交通,当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做到在空中设置固定的人工交通管理点的层面,因而只能用科技手段来代替人力,解决人力所不能及的部分,而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就充当着这样一个管理角色。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综合了各项先进技术,时刻掌控飞行器的运行状况、所处位置、飞行路线和周边的大气环境。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细化为多个操作系统,其中监视系统是一切技术系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空中交通的经济收入,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使乘客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得到保证。以下我们就具体分析相关问题。

1 监视系统的相关发展历程问题研究

监视技术作为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的重要组成,是人的眼睛在科技上的一种延伸,代替人眼达到更远更高的层次,来为空中交通的安全性保驾护航。这项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掌握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整体状况,包括飞行器的飞行方向、运行过程中是否遇到障碍物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图象加以反映。监视技术将所收集到的飞行数据提供给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下一步的措施采取提供具体信息。

空中交通事故的时有发生为国家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敲响了警钟,为保证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是一直在进行技术上的探索。空中交通的监视技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最初阶段是采用了无线电台技术来监视飞行器,在这种技术层面上,飞行员是通过固定的参照物加以比对,自己判断飞机飞行的具体位置,然后将判断得出的飞机位置和飞机当时的运行情况报告给地面管理中心,也就是说,地面管理中所做出的一切飞行决策,都只能完全依靠飞行员个人的情况反馈。而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中除了要操控飞机使其正常运行外,还要时刻关注飞机运行情况和飞机的具体位置,飞行员飞行任务繁重,一心两用,不仅使反馈的情况的可信度有所下降,飞行器飞行的安全性不能得到相应的保证。在无线电台技术之后出现的是雷达技术,一次雷达技术和二次雷达技术相继出现,对空中交通的监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提高。雷达技术将飞行器的自载设备建立一定的技术上的联系,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信息达到监视飞行器的目的,相应减少飞行员的飞行工作任务,提高飞行器运行的安全性。

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则是以卫星定位技术为核心的监视技术,这种信息双向交流的监视方式极大的减少了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新型监视技术可自动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反馈给地面管理中心,地面管理中心与飞行器之间能够保持全程的即时通讯,极大的超越了传统监视技术的极限。

2 监视系统的分类

监视系统的类别多样,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获得不同的类别。就当前的卫星定位监视技术来说,监视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独立、协同、相关监视。在独立监视方式中,监视工作完全由管制员参与,管制员独立进行飞行器的全程监视。在协同监视方式中,飞行员需要和管制员形成良好的合作,彼此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通俗点来讲就是合作监视。在相关监视方式中,飞行员反映飞机当前的状况,管制员对飞行器的周边大气环境采取监视。

2.1 独立监视方式

目前,独立监视方式是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监视技术,在空中交通监视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独立监视方式中最具代表性性的监视技术为一次雷达监视,这种监视技术的存在历史较久,因而经过长期的发展相较于其他的监视技术较为成熟,这也是现在很多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系统仍对其保留运用的原因。在独立监视技术中另一项突出的应用是多基雷达,该项监视技术属于立体监视范畴,是电磁波反射技术在飞行领域的实际应用,这种技术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分散化,对多个对象实行同时监视,监视范围更为广阔。

2.2 协同监视方式

在协同监视技术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监视技术当属二次雷达监视,二次雷达通过定期的数据信息反馈使管制员飞机的具体位置加以确定,它的适用模式主要集中于飞行航道和终端位置。在监视过程中,二次雷达的飞行器自载设备对飞行高度自动确定,因而属于立体监视。而能够进行飞行高度自动定位的监视系统还包括多基站测量定位系统,作为一项使用相当广泛的监视系统绝对的优势性。

2.3 相关监视方式

相关监视分为自动相关监视和不自动监视,在自动相关监视adsb中,监视模式主要为空对空,通常只需要一套完整的机载电子设备就可以完成全程监控,而不需要其他地面设备的辅助,飞行器中应用了自动相关监视adsb能够对飞行器的任何动作形态了如指掌,在通信、导航、监视这三个领域内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在不自动监视技术中,飞行员自行对飞行高度进行确定,以无线电传输的方式反馈给地面管理中心,地面管理中心的管制员根据飞行员提供的数据来定位监视。由于此种监视技术过程中依据的高度数据是有飞行员自行识别得出的,而不管经验多丰富的飞行员都会在高度确定上有所误差,这就使反馈到地面管理中心的数据信息的可靠程度降低。人工反馈也可能造成数据传输不及时等情况,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面管理中心对飞行器的掌控程度,科学技术上的保证降低了空中交通事故事件发生的次数,提高了飞行器的安全性,给空中交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当前的监视技术水平仍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的缺陷也随着空中交通的发展而逐渐显露,为此,要加强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丰富监视技术的功能操作,提高智能化程度和准确性。

技术管制论文 篇2

摘要: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学模型,探讨在环境管制条件下一个非生产性企业最佳的清洁生产技术授权策略和社会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在环境管制条件下,特许权收费合同是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佳选择。排污许可证价格在特许权合同形式下最低,而生产企业的利润最高,因此能够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并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关键词:环境管制;技术授权;社会福利;清洁生产技术;特许权;排污许可证;消费者剩余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5-0075-07

一、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肖士恩和雷家骕)[1]和环境质量(李名升等)[2]。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清洁生产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早在2003年1月1日就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方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且明确提出,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污染物产生,实现清洁发展的根本途径。

既能够降低污染排放,又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清洁生产技术,它普遍存在于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例如,先进的炼钢工艺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同时,提高了钢铁产品质量(殷瑞钰)[3]。在水泥生产行业,通过实施污染削减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泥产品质量(卢声超)[4]。

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黄菁和陈霜华[5]通过建立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在均衡增长路径中的关系,并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清洁要素及技术的使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秦佩恒等[6]对2009年中国金属制品行业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是影响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Porte和van der Linde[7]理论假说,即适度的环境管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清洁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得益于环境管制。朱承亮等[8]对1998—2008年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分析发现,政府管制和环境治理强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余长林和高宏建[9]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管制强度和隐性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认为政府应通过提高环境管制强度、刺激企业治污和生产技术创新,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污染治理的双重目的。钟茂初等[10]利用中国省际面板,对环境管规制能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查建平[11]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当前工业化阶段,严格的环境管制有利于推进工业经济生态化和集约化发展,推动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引进,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可见,环境管制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企业对清洁技术的需求。

在关注清洁生产技术有效需求的同时,如何有效增加清洁技术的供给同样不容忽视。许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高校等非生产性企事业单位,作为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供应者,本身并不从事相关产品生产,而是通过技术授权来实现清洁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如何通过最优技术授权合同的选择,实现非生产性企事业单位收入最大化,并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日益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Li和Geng[12]研究了非生产性企业向一个耐用品厂商的技术授权,证明了固定收费、特许权收费和双重收费都有可能是最优合同形式,取决于技术创新类型和创新程度。Stamatopoulos和Tauman[13]通过研究异质消费者条件下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授权,发现依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最优合同形式既有可能是固定收费和特许权收费,也有可能是双重收费。

然而,关于环境管制条件下最优技术授权合同形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这不利于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有效增加清洁技术供给,减少企业污染排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学模型,一个非生产性企业拥有一项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又能降低污染排放的技术,它决定采用何种技术授权合同形式向其他两个生产性企业转让该技术。两个潜在的技术受让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在该模型当中,政府对生产性企业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环境管理部门通过设置排污上限的环境管制措施,会对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优合同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排污总量限制了技术拥有企业通过设置适当的单位产出费攫取新增利润的能力,从而导致特许权收费合同成为最佳选择。

清洁技术的应用对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如果对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生产者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那么就需要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做出取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技术授权合同形式不仅提高了生产者利润,而且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达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一致。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笔者给出了基本模型,研究了没有技术授权的市场状况。在第三部分笔者研究了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佳技术授权形式和社会福利效应。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四、结论和建议

笔者讨论了一个外部专利持有者通过技术授权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污染排放,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是以前关于清洁技术使用与环境治理文献较少涉及的内容。另一方面,关于技术授权的文献很少涉及环境管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环境管制条件下,特许权收费合同是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优选择,并且促进了清洁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根据本文的结论,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政府应该实行较为严格的环境管制措施,制定明确的污染排放限额;第二,应当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双重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环境下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结果;第三,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并行不悖,通过环境管制和清洁技术授权形式的选择,可以实现两者的一致,从而保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清洁技术应用,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笔者并没有将污染物排放对社会的危害纳入到福利分析当中。但是,由于在不同的技术授权合同形式下污染物排放总量是相等的,因此,即使考虑到危害函数,也不会影响本文的实质性结论。

应当注意的是本文的结论依赖于特定的环境管理工具,即排污上限和排污许可证拍卖。后续研究可能要考察在其他环境管理工具下,例如排放标准、生产标准和排污许可交易,技术拥有企业的授权策略及其社会福利效应。

参考文献:

[1]肖士恩,雷家骕.中国环境污染损失测算及成因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2):70-74.

[2]李名升,孙媛,陈远航,张建辉.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模型构建与应用[J].环境科学,2014,(3):1199-1204.

[3]殷瑞钰.新世纪以来中国炼钢——连铸的进步与命题[J].中国冶金,2014,(8):1-9.

[4]卢声超.简论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及其技术[J].水泥工程,2006,(2):70-75.

[5]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1):142-152.

[6]秦佩恒,赵兰香,万劲波.清洁生产技术运用对企业经济及环境绩效的影响——基于2009年中国金属制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12):49-55.

[7]Porter M.E.,van der Linder C.Green and Competitive:Ending the Stalemat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5):120-134.

[8]朱承亮,岳宏志,师萍.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5):3-20.

[9]余长林,高宏建.环境管制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隐性经济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7):21-35.

[10]钟茂初,李梦洁,杜威剑.环境规制能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8):107-115.

[11]查建平.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基于经济增长分解视角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5,(3):92-101.

[12]Li C.,Geng X.Licensing to a Durable-good Monopoly[J].Economic Modelling,2008,(5):876-884.

[13]Stamatopoulos G.,Tauman Y.Licensing of a Quality-improving Innovation[J].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2008,(3):410-438.

[14]Arora A.,Fosfuri A.Licensing the market for technology[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3,(52):277-295.

[15]Chang R.-Y.,Hwang H.,Peng C-H.Technology licensing,R&D and welfare[J].Economics letters,2013,(118):396-399.

[16]Anand B.N.,Khanna T.The structure of licensing contract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0,(1):103-135.

[17]EPA.Presidential memorandum-accelera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federal research in support of high-growth businesses[R].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11.

[18]Montero J.-P.Permits,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2,(1):23-44.

[19]Sanin M.-E.,Zanaj S.A note on clea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deable emission permits prices[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1,(4):561-567.

[20]LES.CEEM Royalty Rate and Deal Terms Survey [R].Licensing Executives Society(U.S.A.and Canada),Inc.2010.

[21]上官绪明.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4,(10):46-49.

[22]Filippini L.Licensing contract in a Stackelberg model[J].Manchester School,2005,(5):582-598.

[23]Li C.,Wang J.Licensing a vertical product innovation[J].Economic Record,2010,(275):517-527.

[24]李长英,王君美.最优技术授权形式及其社会福利分析[J].世界经济,2010,(1):18-33.

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探讨 篇3

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国家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 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性的同时, 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竞争和挑战, 但是民航航空是我国一项支柱性的产业, 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会受到不同网络技术的影响。就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来看,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 需要对网络化技术进行深入应用, 不断探索能够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发展统一的方向。民航的航空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不管对国家的实力提升还是对居民日常的生活水平改善等都是作用显著的部分。由此我可见, 我国的民航航空管制工作需要和当前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一致, 注重规则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对新型的组织结构进行开创, 就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思潮来看, 不同事物在发展的时候, 需要改变原先传统的发展套路, 民航航空的管制工作也要将其作为突破点, 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我国民航航空的管制之路必将呈现出规范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特点。

1. 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要点

1.1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

就近年来的发展来看,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 民航航空的管制工作开始朝向技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提升民航航空工作的网络化特点。综合对现代技术进行利用是当前我国航空管制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促进其网络化发展也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需求。第一, 就我国民航航空管制部门内部情况来看, 企业需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路来把握好民航航空市场的发展趋向, 针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实施灵敏快速的反应, 对信息的有效程度进行分析。第二, 就民航航空的具体管制过程来看,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新型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 例如, 新型的电子信息技术、追踪技术和不同类型的先进通讯方式等, 由此来提升民航航空管制工作的精细度和效益型。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够在提升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针对民航航空的实际管制工作的效率提升, 同时能有效节约民航航空管制的成本开销,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 追求实际效益的提升。

1.2 创新机制, 推进组织结构网络化

对民航航空管制机制进行创新, 由此来促进我国民航航空管制发展, 该项举措是解决当前很多问题的关键性因素, 也是基础的发展战略, 针对管理体制和发展体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熊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 做好运营压力的分摊, 有效的民航航空管理机制需要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具体的引导, 针对运营压力进行合理的分摊, 不同的运行区域和区域管理者需要相互配合, 相互沟通, 一起承担起企业运营目标和具体业务的需求。第二, 需要形成适当竞争的一种局面, 不同地区的运营中心需要坚持良性竞争的原则, 由此来提升整个企业的运营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服务人员的专业性, 并实现管理环节竞争、运营环节竞争和后台服务的竞争。第三, 需要对民航航空的实际管制制度进行创新, 制度是我国航空企业不断发展和良好生存的依据和关键, 对企业的员工工作和行为起到一种约束性, 因此需要我国民航航空实施内部管制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制度的的约束性力量, 对制度的实际效用合理发挥。第四, 强化对员工的实际培训, 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提升整个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 也是当前民航航空管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因此需要提升员工的专业化水准, 针对性培养员工面对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对信息的实际处理能力, 分析其是否适应当前新时期航空工作的实际发展和运营需求。除此之外, 还需针对性利用民航的专用网络和国家网络, 将总局的空管局和不同区域的空管局作为主要的节点, 在业务量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网络化分散的结构, 为公众提供资源服务, 对网络资源服务进行全面建设。

2. 民航航空管制对网络化技术使用的注意事项

网络化时代到来之后, 基于网络化技术的引导, 我国的民航航空管制工作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方向主要在以下几点, 第一, 将人作为根本,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不断民航航空的发展如何, 科学技术创新到什么程度, 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 因此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根本, 为了提升民航航空管制效益, 部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消费者的利用看做重中之重。政府和企业需要将为人们谋福利作为根本工作目的, 促进民航航空管制工作的开展, 明确其发展理念。第二, 需要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 未来的民航航空管制发展导向必将是科学创新的主导,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是经济实力的比拼,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的作用。由此可见, 民航航空管制发展进程中, 需要强化对科学技术创新, 对新型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 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来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第三, 政府需要做好掌控, 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 其作为民航航空管制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管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3. 结语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 民航航空的管制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航空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基于信息化背景, 民航航空的管制部门需要对现代技术进行应用, 针对部门管理实施综合性分析, 促进管制部门发展组织结构化。

摘要:民航航空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自身的责任十分重大,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 民航航空的管理工作开始朝向网络化的方向, 其网络化发展有助于对民航航空管理的规范性提升, 同时能够促进民航航空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文章主要内容围绕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展开讨论, 针对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要点和网络化技术支撑下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民航航空,管制网络化技术,互联网经济

参考文献

[1]余长春, 吴照云.价值创造视域下民航业服务模块化运行——基于探索性案例分析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2, 12:141-153.

[2]张明伟, 靳学梅, 白红利.下一代管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想[J].航空计算技术, 2015, 04:123-126.

技术管制论文 篇4

德国出口管制体系概况

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出口管制。海湾战争期间,德国公司向伊拉克、利比亚及其他国家大量非法输送事件被曝光,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德国未尽全力防止非法输送事件的发生。德国因此于1989年至1992年间强化了其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扩展贸易处罚体系。迄今,德国基于保护国家基本安全利益、维护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维护德国外交安全的目的,已建立起规范严格的出口管制体制,在世界各国中极为突出。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

德国以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健全著称。联合国决议、北约政策和欧盟法令及决议是德国出口管制法律政策的基石。德国于1961年先后出台了《战争武器控制法》、《对外贸易和支付法》和《对外经济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实施出口管制的产品范围、措施、企业申报义务和主管部门审批标准,并详细列出军品及两用物项与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清单。目前,德国对两用物项和技术的出口管制还遵从欧盟《第428/2009号欧盟理事会决议》的规定。

(二)严密的许可制度

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下属的联邦经济与出口管制局(德语缩写为BAFA)是德国负责出口管制的职能部门。BAFA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促进和能源等事务,专注于制定联邦政府出口管制政策,发放出口许可,进行技术评估,并开展国际机制交流与合作。BAFA发放三种不同类型的出口许可证。(1)单项许可/最高限额许可。即一次许可仅对一个或多个物项基于一个收货方的一份订单有效。(2)集合出口许可(SAG)。在特定情况下对特定出口商颁发的许可。(3)通用许可。适用于特定国家和项目,也适用于欧盟通用出口许可(CGEA),但附加了BAFA规定的条件。已申请通用许可的物项不能再申请单项许可。BAFA颁发的通用许可均刊登在政府公报上,出口商或经销商无需专门申请,但需要作为使用者在第一次出口或转运前或之后30天内备案。

(三)高效的执法体系

BAFA和海关是德国出口管制的执法部门。执法主要涉及最终用户管制、边界管制和海关刑事侦查服务三方面。

最终用户管制。德国要求所有许可申请必须提交最终用途证明,由最终用户或委托人对最终目的地和用途进行声明,主要有官方最终用途证明、私人最终用途证明和国际进口证书。如外国政府为最终用户,须提供最终用途证明,如私人公司法人为最终用户,除提供该国政府的国际进口证书外,还必须提交私人最终用途证明。此外,某些情况下,BAFA还要求提供交运证明(DVC)。

边界管制。德国所有出口必须向海关报关并履行程序。海关部门负责预防包括打破禁运在内的违反出口管制的事项,主要通过地方金融部门检查出口公司,对其进行监控,并通过海关服务部门进行检查。出口报关书通常提前提交给国内的海关办公室,最终报关结果,包括出口许可(如果需要),将在货物离开德国后由边境海关核查。对于信誉良好的出口商还规定了简化了的出口报关程序。

海关刑事侦查服务(ZKA)。海关刑事侦查服务的出口管制职能主要是引入侵入式监管力量,通过加强计算机系统功能,更好的与BAFA合作。ZKA总部设在科隆,有许多创新性的计算机跟踪和监控功能。ZKA可通过网络与德国海关各地的办事处相连,将所有办事处的文件汇集于单一数据库,对某种产品的已知最终用户是否与武器发展相连做出信号提示。

(四)全面的管制清单

德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基本执行欧盟《第428/2009号欧盟理事会决议》的规定。同时,德国《对外经济条例》还规定了C类为两用物项清单。该清单不仅将欧盟428/2009号理事会决议附件I完全覆盖,还增加了一些其他物项。目前,C类第一部分包括650个物项,主要涉及核原料,厂房及设备;化学品,微生物和毒素;原料加工;一般电子产品;电脑;电信,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航空电子及导航设备;海洋和船舶技术;动力系统,航天器和相关设备。

(五)广泛的国际合作

德国积极参与多个国际不扩散公约和机制,以及欧盟针对出口管制的各项会议和外联拓展活动。德国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桑戈委员会、核供应国集团、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及瓦森纳安排的成员国。同时,德国代表欧盟参加与第三国的出口管制外联活动,参加了联合国为执行安理会1540号决议在越南和克罗地亚举办的研讨会,并在2011年与中、法、日、俄、美和新加坡举行了会谈。

德国对华出口管制的变迁

德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但作为欧盟成员国,目前德国依据欧盟决议将中国列入17个武器禁运国名单。

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德国武器生产商就与中国市场合作密切,二战前向中国大量出口武器。二战后,同盟国对德国武器市场实施了严格规定,限制德国发展、生产和转运武器,直到1984年,对德国发展武器的限制才全部解除。1989年6月,欧共体12国决定共同制裁中国。半年后,德国及其他国家相继取消了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唯独留下了对华武器禁售问题,同时将高科技出口管制捆绑在一起。进入90年代,由于担心疏远中国,德国曾拒绝向台湾出售10台德国制潜水艇,但随后批准了用于美国制导弹的电子零部件出口至台湾。

进入21世纪,中德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相对武器禁运而言,欧盟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成为中德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2004年12月,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访华期间明确表示,虽然德国国内对解禁有激烈的讨论,但他本人主张解禁的立场没有改变。与施罗德的“亲华外交”相比,现任总理默克尔搁置了施罗德“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政策。2010年7月,默克尔在访华期间表示此事关乎中国国内局势,与人权状况和百姓权益密切相关。9月,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致信当时正在北京访问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要求欧盟更加明确地对中国提出自己的“核心利益”,如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欧盟必须提出“条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放弃武力威胁台湾”。而这与中国“主张用和平方式统一,但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相悖。

中德高科技合作发展可能走向

目前,欧盟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已严重限制了中国与欧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发展。2012年5月,李克强副总理在欧盟访问期间也指出,欧盟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是双赢,呼吁欧盟放宽管制。中德高科技合作与欧盟对华管制的松紧密切相关。尽管德国国内对放宽对华管制仍存争议,但德国是中国自欧盟引进技术最多的国家,合作金额超过500亿美元。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局势的发展,近期,中德高科技管制与合作可能有以下走向:

短期内放宽管制难度较大

德国在出口管制方面遵守欧盟的决议规定。目前,欧盟在高科技合作方面对华管制主要基于四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国家安全和防范中国的考虑,二是不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三是担心高科技可能从民用转为军用,四是来自美国的压力。因此,短期内欧盟不会放宽对华出口管制,但在一些领域会有一定松动。针对中德经贸而言,双边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技术等非敏感领域的高科技会有合作机会,但在航天航空、深海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管制还将继续。

欧债危机或可成为助推器

放松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德双方都是双赢的选择。目前,在欧债危机笼罩下,欧洲经济集体低迷,成员国间经贸往来乏力,美国经济虽有复苏势头,但仍需一定时日。相比而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贸增长迅速。限制高科技出口不仅对欧盟经济雪上加霜,也不利于欧盟对新兴市场的开发。有测算显示,欧盟对华高科技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出口额至少可增加22亿欧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深陷欧债危机的欧盟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为在特定领域放松对华高科技管制提供可能。

多管齐下求突破管制门槛

航空管制雷达一致性技术探讨 篇5

空中交通管制的监视系统主要用于管制中心掌握飞机的飞行轨迹和飞行意图, 提高空中交通安全的保障能力。一致性监视是在不产生冲突的前提下, 放行许可由地面管制单位授权, 并且基于优选的飞机轨迹自动生成的航空管制的一种方法。为确保战略冲突检测和解决机制的有效性, 维护限制空域的安全性。运用飞行状态一致性监视技术对飞行航迹进行监视和比较, 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飞行安全飞行, 避免与其它航空器之间的飞行冲突, 管制员必须在保证无冲突、安全和有效的前提下对每架飞机发出放行许可, 在目前的系统中, 这些许可由管制员根据系统约束创建和发布。管制员执行一致性监视任务主要采用比较雷达数据和指定的飞行轨迹, 并且经常使用自动化系统一些简单的辅助支持功能, 尽管如此, 由于监视和人力的限制, 不是所有的飞机偏离都能检测出来。很多新的空管自动化系统, 很多国家航空系统都使用一致性监视功能来辅助管理人员。

飞机偏离指定的轨迹会危及空管系统的安全和效率。一致性监视能够检测到飞机的飞行状态偏离, 从而进行矫正。在指定的范围内是一致性区域, 由于导航和监视系统的性能限制, 对于计算一致性飞机观察轨迹的变化来说是足够大的, 但是对于及时探测到偏离飞机进入非一致性区域来说就太小了。管制员执行一致性监视任务主要采用比较雷达数据和指定的飞行轨迹, 并且经常使用自动化系统一些简单的辅助支持功能, 尽管如此, 由于监视和人力的限制, 不是所有的飞机偏离都能检测出来。在空管系统中对一致性监视的改进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决策支持工具 (DST) 和改进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 (CNS) , 使得更有利于一致性监视。

2 故障检测方法

大多数系统使用相对简单的算法, 当飞机的观测点偏离指定的轨迹达到一定的极限, 就把非一致性的飞机标志出来。检测反常行为在工程系统中是一个广泛的问题, 例如医院使用的自动系统用来监视病人的一些反常迹象, 当血压、心率等超过或低于可接受的范围时警告医疗人员。通常用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称为故障检测技术, 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基于信号的故障检测技术、基于知识的故障检测技术和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技术。一致性监视任务可以被看作经典的故障检测问题, 飞机非一致性的行为被看作一个故障, 故障检测和隔离 (FDI) 技术可以用来确定观察到的飞机状态是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

2.1 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

所谓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 就是通过将被检测对象的可测信息和由模型表达的系统先验信息进行比较, 从而产生残差, 并对残差进行分析和处理而实现故障诊断的技术。当可以建立比较准确的被控过程数学模型时, 基于模型的方法是首选的方法。图1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案的结构。

首先被监视的实际系统模型在给定命令输入和其他系统知识的情况下产生期望行为。在基于模型的期望行为和通过测量观察到的实际系统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区别, 这种区别经过量化体现在残差中, 区别越大则残差越大。

接着决策制订功能根据残差的特性确定故障是否存在, 如果残差超过了预定义的极限, 则能够确定存在故障。尽管如此, 因为该模型不能非常精确和完整地表示实际系统处理过程, 所以区分由实际故障产生的残差和由建模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残差比较困难, 可以使用信号检测理论, 根据故障检测性能目标来设置界限值。在确定非一致性后, 故障隔离技术用来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 还能潜在地用于一致性监视中的意图推理, 帮助确定非一致性的潜在原因。

2.2 基于模型的一致性监视

图2给出了在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结构中空中交通管制一致性监视的任务。图2中一致性基准类似于图1中命令输入, 是当前有效的许可集合, 发往每架飞机和机组人员。

理想情况下, 飞机机组人员收到许可后给飞机的飞行管制系统 (自动驾驶或人工驾驶) 适当的输入, 用与一致性基准相一致的方式来管理飞机的飞行轨迹。图中一致性监视模型产生期望的状态行为。一致性监视功能从监视系统接收到实际系统的状态, 并采用FDI技术 (包括残差生成、决策制订和意图推理) 确定观察到的行为是否和期望的行为相一致。

3 一致性监视模块分析

为分析在一致性监视任务中不同监视环境产生的影响, 采用基于模型的一致性监视提出一致性监视框架。为描述不同监视环境, 定义一个通用的监视状态矢量X (t) , 在传统的动态状态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通过当前目标、计划轨迹和目的地状态定义飞机未来的轨迹。这个结构与在操作环境中飞机未来状态影响动态状态的方式是一致的。当前目标状态由自动驾驶仪或人工控制输入产生, 而更高层次的轨迹作用 (由飞行管理系统或飞行员执行) 生成未来目标状态来管理飞机轨迹直到最终目的地。基于模型的一致性监视将在图3一致性监视分析框架中详细讨论。

3.1 一致性监视框架的模块组成

如图3所示, 一致性监视框架中包含的元素为:一致性基准、实际系统表现形式、一致性监视模型、一致性残差生成机制、决策制订机制和意图推理机制。一致性基准是与观察到的飞机行为做比较的标准, 实际系统表现形式包括了一致性基准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 还包括了飞机控制系统和飞机动态行为的经典反馈控制形式, 补充了飞行员和飞机未来状态来体现未来的飞行动作。飞机未来状态按照监视状态矢量的当前目标、计划轨迹和目的状态精确模拟空管系统通信和执行的方式。实际系统表现形式允许在管制层次上状态能够被监视的点都能够形象化, 使得不同的监视环境能够描述出来。一致性监视模型用来产生状态期望值, 一致性残差生成机制用来量化观测状态 (来自监视系统) 和期望状态 (来自一致性监视模型) 之间的不同。决策制订确定一致性残差行为是否是一致性飞机的特性。一致性基准能够在目的状态的各种定义层次存在, 包括当前目标状态层次 (如指定的航向、高度或速度) 、轨迹层次 (如飞行计划、标准仪表离场或标准终端区进场) 、目的地层次 (如飞往机场地飞行方向) 等。

在图3中实际系统可以执行一致性基准发来的许可或者其他指示。飞机控制系统作为经典的反馈控制模型来建模, 补充了机组成员和飞机意图部分, 在实际系统的框图中每个元素产生合适的目标状态, 通过箭头指向监视模块, 并且通过箭头定义了元素自己的特性。监视模块为一致性监视功能模块提供实际系统状态观察值。使用上述的表述, 可以检测对一些状态进行一致性监视的效果, 例如对位置等传统动态状态的监视和其他不同点行为的状态 (如向下箭头所示的状态) 的监视。

3.2 一致性监视模型

从概念上讲, 受实际系统监视的状态能够帮助产生合适的一致性监视模型元素。一致性监视模型可以采用很多潜在的形式, 由于建模和取样过程中要引入大量噪声到残差中, 所以在合适的层次上开发一致性监视模型比较复杂, 既要有足够的逼真度来进行有效的一致性监视, 又不需要特别详细。

基于观察者的方法通常在故障检测中用来产生期望的行为 (如使用卡尔曼滤波器的极大似然估计) , 但是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来开发监视系统和噪声源。虽然飞机动态部分能够很好的建模, 但未知的扰动和人工控制元素的存在导致了模型的不确定性, 而观察者则只能输出次优估计值, 并且大量的建模不确定性限制了定量的残差生成方法。在一致性监视的应用中, 定性和定量的残差生成技术可以并行使用, 互相取长补短, 避免由于建模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

3.3 一致性监视功能分析

3.3.1 残差生成

残差生成机制利用尽可能多的状态建立最佳测量来描述被监视的飞机是否运行在一致性的状态, 在此提出一致性残差CR, 定义如下:

X是一个有用的观察状态, WFx是每个状态的加权值, XCMM是每个状态的观测值, 是从一致性监视模型 (简称CMM) 得来的期望值, n是用来定义一致性残差的状态总数。因此, CR的各个状态叠加在一起, 与观测值和期望值的差异成比例。

3.3.2 决策制订

一旦残差产生了, 决策制订需要做的是根据残差确定飞机是否是一致性的。最简单的技术是将基于界限的方法用于一致性残差上, 因此CR (t) <Threshold (t) 意味着在时间t的一致飞机, CR (t) >Threshold (t) 意味着在时间t的不一致飞机, CR (t) =Threshold (t) 意味着在时间t的在一致性限制范围内的飞机。

在不同的空管环境中和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一致性残差生成机制需要确定适当的界限。例如现有的一致性监视系统在飞机轨道转换时需要较大的界限, 而不需要轨道转换时则需要较小的界限, 飞机上不同的装备也需要不同的界限。

3.3.3 意图推理

在非一致性事件中, 故障隔离技术能够用来帮助执行意图推理, 例如一架飞机不按照已经制订的一致性基准飞行时推断它的飞行状态。可以通过交替运行一致性基准和一致性监视模型, 直到残差最小化, 即使真实行为不能精确的确定, 这种方法也能执行一些特定行为行或者识别一系列可能的行为。

4 结束语

运用飞行状态一致性监视技术对飞行航迹进行监视和比较, 可以避免与其它航空器之间的飞行冲突。本文把一致性监视任务作为一个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问题来处理, 并提出相应的框架, 探讨一致性监视在未来的操作需求中合适地执行。

摘要:监航空器飞行活动是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础, 其中一致性监视技术是为了避免冲突机制, 确保安全飞行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探讨雷达一致性监视技术, 提出故障检测方法。

关键词:航空管制,一致性监视,故障检测

参考文献

[1]白松浩.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综述[J].无线电工程, 2005, (10) .

[2]白云洁.美国空域内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探析[J].空中交通管理, 2008, (08) .

[3]舒学智, 崔德光, 姜微微.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监测系统中的多雷达数据处理[J].微计算机应用, 2007, (04) .

[4]张天平, 郝建华, 许斌, 丁丹.ADS-B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9, (07) .

技术管制论文 篇6

1 生物技术的内涵

生物技术是匈牙利工程师Karl Ereky于1917年提出的。近年来, 各国对生物技术的内涵有了较统一的界定。美国商务部把生物技术定义为用生物体或者它们的细胞、亚细胞或者分子成分来生产产品或者修饰携带特定性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技术。包含基因重组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其他领域发展出来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动物和植物驯化技术、发酵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等[3]。日本特许厅也有类似的生物技术定义, 不仅包括发酵、杂交在内的老生物技术, 还包括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生物技术。

在农业领域运用的生物技术被称为“农业生物技术”, 是农业科学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科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主的生物技术, 通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 打破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的天然屏障, 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4]。主要限于植物新品种、转基因农作物两大领域。吴汉东教授把农业生物技术直接集中在转基因动植物领域, 认为“农业生物技术很长时间以来重点研究开发的是转基因动物和植物”[5]。

2 欧美立法经验

2.1 欧盟农业生物技术立法经验

2.1.1 植物新品种

20世纪50年代, 荷兰和德国先后建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并促进《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肯定给予植物新品种育种者以知识产权保护;植物育种技术进步迫使公约不断修改, 1978年修改的文本规定联盟各成员国可通过授予专门保护权利或专利权, 承认本公约规定的育种者的权利。1991年的文本对成员采用何种方式以及以一种或两种方法保护植物品种未作任何规定, 实际上为用专利方式或同时兼用专门方式保护发了“通行证”。其保护水平接近专利方式, 进一步强化保护商业育种者利益, 对于农民权利加以限制, 植物育种发达国家力推的UPOV方式, 保护水准更高。

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力推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世界贸易体系, 形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成员国知识产权保护设立最低保护标准, 如果达不到该标准, 将受到贸易制裁。协定第27条第3项 (b) 规定:WTO成员国应当以专利或有效的专门制度, 或两种制度结合, 给植物新品种提供有效保护。

2.1.2 转基因技术 (1)

欧盟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规制可追溯到1990年的关于转基因微生物的封闭利用的第90/219/EEC号指令。其后, 颁布了系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对具有高度风险的生物技术产品应禁止其进行市场开发、其他转基因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要使用专门的包装和标志、关于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添加剂和调味剂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对转基因产品的上市后强制性监测和风险管理等问题的规定。

欧盟在转基因方面的立法具有3个特点:管理机构多重化、管理态度严格化、管理模式纵深化。

2.2 美国农业生物技术立法经验

2.2.1 植物新品种

美国1790年的《专利法》认为生命形式的生物体是自然界的产物, 属于“发现物”之列而不授予专利。1930年的《植物专利法》, 打破了植物繁殖者和工业发明者之间的藩篱, 扩充了专利物质的定义, 是第一个以专利形式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的。虽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农业品种主要通过有性繁殖获得, 但在刺激农业新品种的创新和发展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美国农业发展政策的分水岭。

随着农业科技的深化发展, 美国受到欧共体和日本等影响, 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法》, 对以有性繁殖方法培育的植物新品种、野生植物、自然生长的植物和其他植物品种进行保护, 并由美国农业部植物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审查。反映了对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社会需求, 顺应了全球对于植物新品种的立法潮流, 体现了“阳光之下的任何人造之物都可以获得专利”的哲学理念, 形成了专利法保护和专门法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双重格局。

2.2.2 转基因产品

美国是最早展开生物技术安全研究和立法的国家。1976年美国颁布了《重组DNA分子研究总则》, 1986年又颁布了《生物技术管理协调框架》。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迄今为止, 美国尚未针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进行专门立法, 只是在2002年5月, 《转基因农作物和动物农民保护法案》、《转基因食品知情权法案》、《转基因生物责任法案》被提交国会讨论, 内容涉及可能因转基因种子、植物在经济上受到危害的农民提供保护, 标识制度, 针对转基因生物造成的损害确定相应的责任。

美国在转基因方面的立法也具有3个特点:管理机构多重化、管理态度宽松化、管理模式水平化。

3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保护现状

3.1 我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现状

根据《专利法》第25条, 不论是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培育的植物新品种, 还是通过基因工程的DNA重组技术或现代杂交技术得到的转基因新植物, 都不给予专利保护。只保护育种方法, 但育种方法却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些杂交制种方法即使获得了专利权, 专利权人还是担心一旦出售父母本, 别人很容易利用父母本去繁殖销售种子, 而人民法院甚至包括专利权人很难判断他人繁殖销售的种子就是依专利方法生产的。尽管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 方法专利可延伸到依该方法直接制得的产品, 但对植物品种来说, 仍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对于杂交种, 他人可以只用专利权人培育出的亲本与其它亲本生产杂交种, 而不一定非要按照方法专利所保护的生产技术去操作, 从而达到既不侵权, 又可无偿使用他人成果的目的”[6]。只是对于符合条件的植物新品种, 植物育种者可以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行保护, 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这种保护方式降低了植物新品种的保护门槛, 与欧美等国的保护力度存在差距。

3.2 农业转基因技术规制立法现状

随着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关注和重视, 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专门立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 以促进中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 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 推动技术创新。“这些立法从适用范围、主管机关和协调机制、安全评价制度、安全措施制度、标识制度、报告制度、许可制度、资料存档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 就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做出了规定”[7]。标志着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我国在农业转基因立法上具有如下特点。

3.2.1 法律、法规方面

(1) 立法层级低, 停留在行政法规、规章的层面上, 效力远远低于法律, 影响了执法力度, 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2) 我国还缺乏一部全面、专门、完整的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

3.2.2 管理方面

(1) 管理制度不完善。综合性专门立法的缺乏反应到管理制度上, 出现了诸如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多头管理, 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的现象。 (2)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体系滞后, 管理法规运作机制薄弱。 (3) 必要内容欠缺。“例如,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转基因食品仅包括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食品, 但不包括使用转基因生物原料加工的食品。该《条例》中没有规定对这类食品应当如何管理。此外, 法律责任规定的缺失也屡见不鲜”[7]。

4 建议

4.1 顺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趋势

关于植物新品种的立法保护模式, 既有单轨制的专门立法保护, 又有双轨制的保护模式, UPOV的双重保护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伴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 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接轨成为不二选择, 早在2000年修订专利法时就有学者提倡应当对植物新品种进行专利保护[8]。

4.2 有选择性的双轨制保护模式

西方国家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单轨制, 即采用专门法进行保护;另一种是双轨制, 即专利法+专门法进行保护,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专门法的单轨制模式, 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双轨制保护模式, 把部分植物新品种专利列入专利法, 拓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4.3 建立健全的转基因产品法律法规体系

提高目前的法规的效力层次, 制定统一完整专门的生物技术安全法, 称作《生物安全法》, 明确生物技术安全法的目的、原则, 保障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 坚持协调、促进原则与风险预防原则;建立基本的法律制度对农业生物技术进行规制;确立以国务院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委员会为最高管理机关的生物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4.4 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 设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强化对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

具体包括:安全评估制度, 对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标签制度, 在生物技术产品上做出识别标志, 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注册制度。明确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和各省、直辖市的科技厅、农业厅、卫生厅等部门对农业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实施管理的职权和职责分工。□

摘要:农业生物技术既需保护又要规制。针对集中在植物新品种、转基因农作物两大领域的农业生物技术, 欧盟、美国均是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有效地管理包括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 设立多重管理机构, 采取不同的管理态度和模式。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立法的现状, 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不够, 转基因农作物的立法和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顺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趋势;有选择性地双轨制保护;建立健全的转基因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 设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强化对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植物新品种,转基因

参考文献

[1]吴汉东.高科技发展与民法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365.

[2]吕立才, 罗高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与政府管理:一个研究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 2004 (6) .

[3]魏衍亮.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8-9.

[4]乔颖丽, 田颖莉, 贾金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5) :75-79.

[5]吴汉东, 胡开忠, 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57.

[6]赵继红.我国植物新品种立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2006:36.

[7]于文轩, 王灿发.国外生物安全立法及对中国立法的思考[J].科技与法律, 2005 (4) :98-104.

技术管制论文 篇7

空中交通管制的业务主要包括了空中交通管制业务、飞行情报和告警业务, 作用是对在空中活动的航空器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主要任务是:防止航空器的相撞, 防止航空器跟附近空域中的同障碍物相撞, 同时对空中的交通秩序进行维护, 进而保障空中交通的畅通, 从而能够保证飞行的安全以及提高飞行的效率。空中交通管制的方法主要是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两类, 程序管制主要是根据飞行员对飞行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及时的报告, 管制员依据报告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冲突, 同时通过管制指令给飞行员下达指令, 起到空中交通安全维护和空中交通流量加速的作用。雷达管制主要是对雷达进行二次监视来确定飞行的位置、高度、速度和航向等信息, 管制员对其进行分析和决策之后发出调度的指令, 从而对航空器安全有序的运行有着引导作用。程序管制是雷达管制的基础, 雷达管制相比程序管制显得更高效。由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本身具有的复杂性, 传统的面向过程开发方法已不能够满足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开发时的需求, 因此, 面向对象技术的选用显得很重要。

2 面向对象的测试技术

2.1 空管系统的类测试

在以往的单元测试中, 由于每个程序块都可以完成一定的功能, 因此只需测试它的相关函数和过程就可以。根据单元测试这个理念, 在进行相关测试时其实际上是测试的类成员函数。而以往的测试方法则更多的是针对面向对象而进行的, 例如可以采用逻辑覆盖法、边值分析法以及因果图法等。如果程序是面向对象的, 那么这个程序一般都不是很大, 而且其功能也比较简单, 但是在不断调用这些函数时, 就难免会出现一些无法估计的错误, 比如在语句if (-1==write (fid, buffer, amount) ) error_out () ;中, 可以看出, 在对write子函数进行检查时, 发现其没有具体的返回值, 这就会导致这样的问题———数据是否写入。

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型突破了传统的瀑布模型, 将开发分为面向对象分析 (OOA) , 面向对象设计 (OOD) , 和面向对象编程 (OOP) 三个阶段。针对这种开发模型, 结合传统的测试步骤的划分, 我们把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分为: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 面向对象设计的测试, 面向对象编程的测试, 面向对象单元测试, 面向对象集成测试, 面向对象系统测试。在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中, 对于函数y=Function (x) ;只需要考虑一个函数 (Function () ) 的行为特点, 在面向对象程序中, 你不得不同时考虑基类函数 (Base::Function () ) 的行为和继承类函数 (Derived::Function () ) 的行为。

面向对象程序的结构不再是传统的功能模块结构, 作为一个整体, 原有集成测试所要求的逐步将开发的模块搭建在一起进行测试的方法已不可能。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根据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结合面向对象的特点提出的。它包括分析与设计模型测试技术、类测试技术、对象交互测试技术、类层次结构测试技术、面向对象系统测试技术5大部分。OOA中认定的对象是对问题空间中的结构, 其他系统, 设备, 被记忆的事件, 系统涉及的人员等实际实例的抽象。对它的测试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

(1) 抽象的对象是否全面, 是否问题空间中所有涉及到的实例都反映在认定的抽象对象中。

(2) 认定的对象是否具有多个属性。只有一个属性的对象通常应看成其他对象的属性, 而不是抽象为独立的对象。对认定为同一对象的实例是否有共同的, 区别于其他实例的共同属性。

(3) 对认定为同一对象的实例是否提供或需要相同的服务, 如果服务随着不同的实例而变化, 认定的对象就需要分解或利用继承性来分类表示。

(4) 认定的对象的名称应该尽量准确, 适用。结构表示问题空间的复杂程度。标识结构的目的在于管理问题域模型。在OOA中, 结构是指泛化-特化结构 (is a) 和整体-部分结构 (has a) 两部分的总和。对于结构中的一种对象, 尤其是处于高层的对象, 是否在问题空间中含有不同于下一层对象的特殊性可能, 即是否能派生出下一层对象。对于结构中的一种对象, 尤其是处于同一低层的对象, 是否能抽象出现实中有有意义的更一般的上层对象对所有认定的对象, 是否能在问题空间内向上层抽象出在现实中有意义的对象;高层的对象的特性是否完全体现下层的共性;低层的对象是否有高层特性基础上的特殊性;主题是一种知道研究和处理大型复杂模型的机制。有助于分解系统, 区分结构, 避免过多的信息量同时出现所带来的麻烦。主题的确定可以帮助人们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和表达系统的总体模型。主题如同文章对个部分内容的概要。属性是用来描述对象或结构所反映的实例的特性。而实例关联是反映实例集合间的映射关系。

2.2 空管系统的类簇测试

静态测试, 主要对程序的结构进行检测, 考察程序的结构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现有的一些测试软件都可以提供一种称为“可逆性工程”的检测功能, 即通过原程序所得到的类关系图和函数功能来调用关系图。

动态测试, 对用例进行设计测试时, 一般是需要上述的功能来调用结构图、类关系图或者实体关系图, 将这些关系图作为参考, 进而确定不需要被重复测试的部分, 从而达到优化测试用例的作用, 同时减少测试的工作量, 使测试能够达到一定的覆盖标准。

2.3 空管系统的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测试平台应该尽量与用户实际的使用环境想接近, 同时要保证被测系统具有完整性, 暂时缺少的系统设备部件, 也应该有相应的模拟手段。对空管系统进行最后的系统测试阶段, 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对空管系统进行测试。然而, 系统测试的正确性关键在于测试平台的模拟环境是否与实际的使用环境具有一致性。

空管系统的模拟测试环境与实际环境的相近是很关键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首先对雷达数据进行模拟信号的产生, 该模拟的雷达数据主要是通过通讯数据转换卡进行获取的, 通讯数据来自本地与异地雷达的信息交换, 然后对雷达目标的信息进行实时探测, 多雷达进行数据获取同时进行融合产生飞行器的航迹;另一方面, 对飞行情报的数据进行模拟信号的产生, 该模拟数据主要是通过飞行情报网 (FIN) 获得的, 利用航行信息数据库来进行翻译各种报文, 根据报文信息对飞行计划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整, 最终完成动态飞行航迹的关联系统测试, 将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生成飞行器的轨迹信息以及飞行的一些统计数据, 管制员同时还将制定的飞行信息发送到对应的管制中心。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民航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面向对象测试技术进行分析。由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本身具有的复杂性, 传统的面向过程开发方法已不能够满足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开发时的需求。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发展, 依赖于众多的工程技术和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目前, 面向对象的技术是比较适合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软件工程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民航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在航空部门的空中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用于管理飞行事务, 防止发生飞行交通事故。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面向对象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面向对象,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施凤鸣.基于UML状态图的类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 2003.[1]施凤鸣.基于UML状态图的类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 2003.

技术管制论文 篇8

随着全球化的通信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光线通信技术在我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使用, 管线通信技术的使用, 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使得我国在通信方面慢慢地与发达国家水平想接近, 我们还得必须针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光波做为载波, 通过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光纤光缆技术、光交换技术传输技术、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技术等。光纤通信技术的信息载体是光波, 传输介质是光纤。整个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

3 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自从光线通信技术的使用以来, 它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 光纤技术在通信方面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及。因为光纤通信技术技术新, 速度快, 相对其他来说比较实惠。

3.1 有关光纤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随着世界潮流的同步进行, 我们国家, 光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引进, 使得人们在通信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目前来看, 在旧有的通信方式和反应速度已经完完全全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求, 人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和能力。譬如速度要快, 技术性要强, 方便实用等等。所以, 光纤通信就是的使用应运而生, 它不仅使得人们在通信方面得到了满足。在其他方面, 比如军事化技术和航空领域方面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应用, 所以说光纤通信技术是属于现代化的完美通信技术。

3.2 光纤通信逐渐形成系统

光纤通信逐渐形成系统的系统是指地区间系统和行业间系统。21世纪是完全不同以往的任何时候, 现代的人们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人们不管是在思想和精神以及生活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这时候的人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达到了很高的地步, 比如:声音的清晰, 图片的完美, 视屏的爱好等等各种信息的传递都达到了前所未有地步。所以人们对通信技术在有关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容量都需求很高, 那么就要求通信企业必须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通信系统。

3.3 与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相对应的政策比较落后

到目前为止, 我国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们就会知道, 在光纤技术上我们还差的十万八千里。为了使得光线技术在我国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发展和更加快速的发展, 首先, 我们在政策方面要给以大大的支持, 也就是说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推广和鼓励相关企业大大的发展光线技术, 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撑, 那么我想, 光纤技术在我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全光网络

全光网络是光纤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通信技术, 这一阶段的通信技术是最高阶段也是最完美的阶段。它一般是使用在高速通信网络相关的一系列通信方式上, 就目前来看, 我国在光纤通信网络的速度已经可以称作为达到了全光网络的地步, 但是, 我们在使用全光网络的一系列技术和相关的电器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虽然就目前来看基本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但是这样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通信网络会产生相当大的限制作用, 所以, 首先, 我们要从光纤通信技术的电器使用上开始更新换代, 其次, 就是在已有的通信技术上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 最后就是改变旧有的思路, 走改革创新的道路。

4.2 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

目前, 超高速光纤在一些发达国家应用较多, 如北美、日本等。目前, 可以大规模实现的信号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bps。超高速光纤技术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提高速度的问题, 还必须配合其它技术的应用。在已经铺设的光纤系统中提速, 必须进行试验, 通过实际对已经铺设的网络测试, 确定合格后才能安装开通。另外, 超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光的复用, 但限于技术发展, 很多实现方式还处于试验阶段, 目前能够大规模使用的只有波分复用 (WDM) 技术。波分复用系统可以快速提升光纤容量, 速度提高几倍至上百倍, 同时降了低了成本, 为引入宽带新业务提供便利。

4.3 光纤通信将具有更大容量、更高速

在通信方面, 我们一直追求的是最快速, 最大容量的传输。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 就现有的信息量传输速度和容量是完全不可能满足得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在其他方面也对光纤的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和容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那么也就是说, 在现有的光纤传输速度和容量方面, 能够增加工作的4倍或者以上, 这样才能基本上满足现开始阶段人们的生活和其他方面的需要, 所以, 做好光纤通信技术是我国国民之根本, 也是重中之重的发展项目之一。以为它将严重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样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光线通信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手段, 它的使用范围相当的广泛, 不仅仅在人们生活通信上普遍使用,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控制和军事化研究以及航空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航空管制的角度来讲, 光纤通信对我国未来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特别是对未来我国低空空域开放以后, 光纤通信能够很好地解决航空器飞速增加带来的大量数据传送的通信压力。所以, 针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航空管制工作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航空航天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航空各类信息传送和处理复杂和繁忙, 在各类数据处理方面, 通信传输的问题突出显现, 为了满足航空科技不断提高对通信传输更高的需求, 我们需改进通信传输能力, 提高传输质量, 使之能够满足航空管制未来发展的需求。光纤通信作为未来通信传输的主要方式有着容量大、抗干扰强的优点, 可以很好的解决未来航空管制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航空管制涉及的通信保障中有关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航空管制,光纤,通信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甘世雄.谈数据通信技术的构成原理及其应用前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 (12) .

[2]王哲.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2) .

政府管制崇拜 篇9

近来市场上最热的词是什么?不用太想就知道,是调控。

不是说调控不好,在任何市场,调控都是维护正常秩序不可或缺的手段。关键是,调控必须建立在一个标准上:维护市场中人的经营意愿、维护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温和的介入办法。这几样条件缺了任何一样,必然伤了市场本身,最终弄得市场和监管者哪一方都输。这样的教训,多得都不必举例说明。

由此观照一下兰州物价部门最近的牛肉面价格调控之举,是颇耐“咀嚼”的一件事:6月以来,兰州物价部门在“掂量”了“牛大碗”的轻重厚实后首次限定: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2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

在给“牛肉面调控”的优劣下结论之前,我们先按照开头设立的调控标准衡量一下:“维护市场中人的良好意愿”,限制涨价,经营者受损成为现实;“维护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让牛肉面涨价,只能逼迫经营者做出缺斤少两的事情,消费者的利益实际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维护;当然,政府部门出面限制牛肉面涨价,这显然也不是“温和的介入办法”。限制的结果是:没有人从中受益,最后,政府也受损。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限令不需随便涨价嘛,商家习惯了就好了。我相信,在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市场会习惯的。但是,在同样的思路下,会不会明天又涨五毛、后天再涨一元呢?假如发现不对劲又强令降价呢?在政府意志下,市场的不适应症会大大强化,导致谁都无所适从。

“牛肉面调控”这件小事,其实反映出了监管者的很多传统症状。物价上涨就选择定价,显示了对市场定律的陌生感;不顾市场反抗的事实强行推行,反映了“管制崇拜”的思维习惯。许多被政府部门宣布“保护”的事,常常变得面目全非,皆出自这种思维。而其思维的出处,是“政府大于市场”。在此思维下,政府不是市场“守夜人”,而成为市场的操纵者。

即使因物价上涨而需政府关注,也要首先看市场的反应。政府要关注和研究的,是物价上涨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政府可以做的,哪些是政府不能碰的。“牛肉面调控”上是如此,其他领域亦如是。

[编辑 赵代波]

空中交通管制中管制员的心理研究 篇10

心理压力并不总是有害的。研究压力的专家发现“人只有在死亡的状态下才完全没有压力”。压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生理状态, 此时人感到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工作负担、婚姻问题和经济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会很自然地使人感到压力;同样, 外出旅游、体育运动、新的工作、登山和约会等愉快的事情也会使人感到压力。即使你在健康状态下很平静地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本身也包含着许多压力。

管制员时刻处在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 压力通常来自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 工作责任重大。管制员的任何一个错误指令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民的生命财产是极为重要的, 而在一个即使是很小的管制空域中, 管制员手中都会掌握这几十人的命运, 大的管制区内, 管制员手中甚至可以同时掌握上万人的命运, 加之动辄上亿元的航空器, 任何人到这一岗位都会觉得心头有千斤负荷, 因此管制也是一个不允许出错的工作。试想, 空难发生了, 值班管制员目击了空难的发生, 目击了生命凋零的过程。想想管制员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他们除了要迅速战胜恐慌与悲伤外, 还要立即调整思绪、启动应急程序、协助展开救援。随后, 他们迎来的是冷酷而严格的调查。先不说到底管制员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单是这场经历空难又接受调查的过程, 就足以使当事管制员身心疲惫、噩梦不断。其次, 高标准要求。工作的标准要求相当的高, 考虑到错误指令的严重后果, 管制员不得不极其谨慎地对待成千上万的指令, 这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再次, 时间压力。飞行量的快速增加, 使得空域资源相对越来越少, 做出决策实施管制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 在进近和塔台管制室中, 人脑对时间的计算是以秒为单位的, 几秒钟之后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形, 飞行流量大时, 任何一个正确和有效的管制决策都必须在几秒钟之内甚至一秒钟内做出, 否则就有可能要花去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精力来弥补。

由此可见, 压力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总而言之, 尽量不要把生活中的压力带入到工作中去。对于工作中的压力, 希望我们的各级管理层从改善管制员的工作环境, 引进新设备, 加强维护等方面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管制员只有在“眼明耳聪”的条件下才可能实施正确的管制。我们的直接管理层则需从解决管制员后顾之忧入手, 真正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 尽可能地减小管制员的各方面压力。

2. 提高管制员心理素质

从空管工作实践中, 加强对见习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针对见习管制员两种不同心态, 分别分析论述其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种是自信心不足, “畏手畏脚, 瞻前顾后”。见习管制员由于对管制工作的不了解, 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如果见习管制员在连续几次管制工作中表现不佳或者在同一问题上连续犯错, 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其自信心就会遭受很大的打击, 继而见到流量稍大, 或者同一问题再次出现时, 就会不知所措, 不敢下发指令, 一片茫然, 丧失管制时机。犯错不要紧, 犯错是自己某一方面不足的表现。要找出自己的不足, 认真分析犯错的原因。当同样的冲突被圆满的解决, 自己的心理障碍也就被跨越。这有助于恢复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使自己的管制工作逐步得心应手。另一种心态是骄傲自负, 盲目蛮干, 有的见习管制员由于其基础知识较扎实, 上手比较快, 在合理的调配好几次冲突后, 心里便有了异样的感觉。这种心态比起前一种心态危害性更大。自信心不足, 还有师傅和旁人的指点, 不致造成影响, 但产生骄傲自负心态之后, 就会不听别人的意见, 一意孤行, 乱下指令, 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见习管制员应该脚踏实地的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冲突, 调整好自己心态, 使自己的管制技能精益求精, 更上一层楼。

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决定着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 而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着心理现象的发展和心理素质变化的方向。社会文化环境、居住和工作条件、工作时间长短和工作性质、生活上的突发事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过重的思想负担等因素, 都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素质。举例说明:工作环境如光线、噪音、温度、湿度、辐射和办公场所的布置等, 不仅对职工身体有影响, 也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国际民航组织研究表明, 因受光线、噪音和辐射的影响, 大部分管制员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情绪焦虑、烦躁、易激动的情绪体验, 从而导致心情郁闷, 精神紧张, 易疲劳, 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心理问题, 进而影响管制工作的实施。另外, 人际关系的因素也很重要, 紧张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素质, 致使人际关系不和谐, 心理状态变得复杂, 情绪易波动, 甚至导致人际冲突, 影响工作。实际工作中实施“双岗制”时曾有过这种情况, 两个岗位管制员私下关系不和, 值班时缺乏协调配合, 你干你的, 我干我的, 彻底背离了“双岗制”的初衷。这就是我们在管制岗位建设过程中, 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在搭配班组成员时不仅要考虑组员的技术力量, 还要考虑各组员的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因素。

明确了心理素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之后, 再结合空管工作的特点,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类知识, 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或增强空管人员的心理素质, 促成管制员良好的心理循环, 进而提高保障飞行安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原理》, 卢汪著, (开明出版社2000年) 。

[2]《人为因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2002年6月) 。

上一篇: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下一篇:制播网安全防护